TW201941993A -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 Google Patents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993A
TW201941993A TW107111948A TW107111948A TW201941993A TW 201941993 A TW201941993 A TW 201941993A TW 107111948 A TW107111948 A TW 107111948A TW 107111948 A TW107111948 A TW 107111948A TW 201941993 A TW201941993 A TW 2019419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oil
oil chamber
slider
distribu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震華
黃文毅
楊中信
Original Assignee
安速達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安速達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安速達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1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94199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1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993A/zh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ontrol Valves For Brake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油壓剎車系統之剎車分配裝置,包含一本體、一活塞與一輔助注油裝置。其中,本體內具有一腔體、一第一剎車油路與一第二剎車油路。活塞係可活動地設置於本體內,將腔體分隔為一第一油室與一第二油室。活塞之一端係鄰接於第二剎車油路,並用以選擇性地關閉第一剎車油路。輔助注油裝置係位於第二油室與第一油室之間,用以將剎車油由第二油室注入第一油室。

Description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傳統上,機車油壓剎車系統係設計為壓按左剎車手把剎後輪,壓按右剎車手把則剎前輪。當緊急情況發生時,正確的操作方式是先壓按左剎車手把剎後輪後再剎前輪。但是,在緊急狀態下,駕駛者常因錯誤的操作而導致摔車。
為了提高剎車安全,國際上逐漸要求輕型機車裝設連動剎車系統(CBS)或防鎖死剎車系統(ABS)。連動剎車系統是一種讓駕駛只需壓按單一剎車手把,就能同時剎住前後兩輪的剎車系統。
若是遇到緊急狀態,駕駛者常常無法區分左右手,自然的反應會是雙手同時用力壓按剎車手把。不過,傳統之連動剎車系統雖然可透過壓按單一剎車手把達到前後輪同時剎車的目的,但是在壓按此剎車手把進行剎車時,會導致另一側的剎車手把無法作動,影響 使用者之操作順暢度。此外,駕駛者壓按另一側剎車手把所施加的力道也無法傳遞至剎車系統以提升整體剎車效果。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以改善傳統連動剎車系統操作不順之問題,同時可以有效利用駕駛者之雙手剎車力道,以提升剎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剎車分配裝置。此剎車分配裝置包含一本體、一活塞與一輔助注油裝置。其中,本體內具有一腔體、一第一剎車油路與一第二剎車油路。活塞係可活動地設置於本體內,將腔體分隔為一第一油室與一第二油室。活塞之一端係鄰接於第二剎車油路,並用以選擇性地關閉第一剎車油路。輔助注油裝置係位於第二油室與第一油室之間,用以將油壓由第二油室傳遞至第一油室。
本發明並提供一油壓剎車系統。此油壓剎車系統包含一右剎車油管、一左剎車油管、一前輪剎車裝置、一後輪剎車裝置與一剎車分配裝置。其中,右剎車油管係由一右剎車手把進行控制。左剎車油管係由一左剎車手把進行控制。剎車分配裝置包含一本體、一活塞與一輔助注油裝置。其中,本體內具有一腔體、一第一剎車油路與一第二剎車油路。活塞係可活動地設置於本體內,將腔體分隔為一第一油室與一第二油室。活塞 之一端係鄰接於第二剎車油路,並用以選擇性地關閉第一剎車油路。輔助注油裝置係位於第二油室與第一油室之間,用以將油壓由第二油室傳遞至第一油室。其中,第一剎車油路與第二剎車油路係分別連接右剎車油管與左車剎車油管或是左剎車油管與右車剎車油管。其中,第二剎車油路與第一油室係分別連通至前輪剎車裝置與後輪剎車裝置或是後輪剎車裝置與前輪剎車裝置
透過本實施例所提供之剎車分配裝置與油壓剎車系統,一方面,如同傳統之連動剎車系統,駕駛者可透過壓按單一剎車手把達到前後輪剎車之目的。另一方面,駕駛者並不會有單一側手把無法壓按的滯礙感,而可以同時壓按兩側手把,提升剎車力度。因此,本發明所提供之剎車分配裝置有助於改善駕駛者之操作順暢度,有效利用駕駛者雙手之剎車力道以提升剎車效果。
本發明所採用的具體實施例,將藉由以下之實施例及圖式作進一步之說明。
100,200,300,400,500, 600,700‧‧‧ 剎車分配裝置
10‧‧‧油壓剎車系統
12‧‧‧左剎車油管
14‧‧‧右剎車油管
16‧‧‧前輪剎車裝置
18‧‧‧後輪剎車裝置
120,220,520,620‧‧‧本體
140,240,340,640‧‧‧活塞
180,380,580‧‧‧輔助注油裝置
V1,V2‧‧‧逆止閥
160,460,560‧‧‧彈性元件
120a‧‧‧腔體
122‧‧‧第一剎車油路
124‧‧‧第二剎車油路
C1‧‧‧第一油室
C2‧‧‧第二油室
590‧‧‧彈性元件
P1‧‧‧滑塊
522‧‧‧突出
644‧‧‧第一滑塊
642‧‧‧第二滑塊
646‧‧‧彈性元件
726‧‧‧限流閥
第一A與一B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用於一油壓剎車系統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六A與六B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五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六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七實施例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根據下列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圖式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第一A與一B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第一A圖係此剎車分配裝置尚未作動之示意圖,第一B圖係此剎車分配裝置一併煞止前後輪之狀態下的示意圖。第二圖係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100用於一油壓剎車系統10一實施例之示意圖。此油壓剎車系統10具有一左剎車油管12、一右剎車油管14、一前輪剎車裝置16、一後輪剎車裝置18與剎車分配裝置100。此油壓剎車系統10可用於摩托車、電動機車、輔助電動自行車、自行車、沙灘車等具有左右剎車手把與二個以上車輪供使用者進行剎車控制之車輛。
請參照第一A與一B圖,此剎車分配裝置100包含一本體120、一活塞140、一輔助注油裝置180與 一彈性元件160。其中,本體120內具有一腔體120a、一第一剎車油路122與一第二剎車油路124。活塞140係可活動地設置於本體120內,將腔體120a分隔為一第一油室C1與一第二油室C2。活塞140之一端係鄰接於第二剎車油路124,受到來自第二剎車油路124之油壓推動,以選擇性地阻斷第一剎車油路122。第一剎車油路122之一端係連通至第一油室C1,另一端則是連通至第二油室C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油室C2係連通至右剎車油管14,第一油室C1則是連通至前輪剎車裝置16。第二剎車油路124之一端係連通至左剎車油管12,另一端則是連通至後輪剎車裝置18。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剎車油路124係連接左剎車油管,由左剎車手把進行控制,第一剎車油路122係連接至右剎車油管,由右剎車手把進行控制。不過,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依據實際設計需要,第二剎車油路124亦可連接至右剎車油管,而將第一剎車油路122連接至左剎車油管。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油室C1可改為連通至後輪剎車裝置,第二剎車油路124則是相應地改為連通至前輪剎車裝置。
本實施例之輔助注油裝置180包括一逆止閥V1,位於第一油室C1與第二油室C2之間。此逆止閥V1具有方向性,容許剎車油由第二油室C2注入第一油室C1,但禁止剎車油由第一油室C1注入第二油室C2。藉此,請同時參照第一B圖,左手剎車動作後,活塞140受到第二剎車油路124之油壓推動阻斷第一剎車油路122, 同時擠壓第一油室C1驅動前輪剎車。此時,若是右手再剎車,剎車油就會由第二油室C2經由逆止閥V1注入第一油室C1,以增加前輪剎車力。在此同時,活塞140也會朝向第二剎車油路124之方向移動,以增加後輪剎車力。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逆止閥V1係設置並固定於本體120內側,以利於製作。
不過,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首先,此逆止閥V1可設置於第一油室C1與第二油室C2間之任何位置,而不限於本實施例所設定之位置。舉例來說,後續第三圖即顯示逆止閥V2設置於活塞內部之實施例。此外,任何設置於第一油室C1與第二油室C2間,可以將油壓由第二油室C2傳遞至第一油室C1之元件,均可適用於本發明之輔助注油裝置。舉例來說,後續第五圖即顯示使用滑塊P1將第二油室C2之油壓傳遞至第一油室C1之實施例。
彈性元件160係設置於本體120與活塞140之間,提供彈性恢復力推動活塞140回到定位。就一較佳實施例而言,此彈性元件160可以是一壓縮彈簧。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60係位於第一油室C1內。彈性元件160之一端係抵住活塞140,另一端係抵住本體120,以提供沿著活塞軸向之彈性恢復力推動活塞140移動。就一實施例而言,此彈性元件160係環繞活塞140,其一端係抵住活塞140之側面突出,另一端則是抵住第一油室C1與第二油室C2間之分隔結構。
請參照第一B圖,當駕駛者壓按左剎車手 把注入剎車油至第二剎車油路124時,活塞140受到來自第二剎車油路124之壓力而朝向第二油室C2移動(即向右移動),同時擠壓第一油室C1內之剎車油至前輪剎車裝置,以達到一併剎住前後輪的目的。更精確地說,駕駛者壓按左剎車手把時,會先啟動後輪剎車,再透過活塞140傳遞油壓剎住前輪。在此同時,第一油室C1與第二油室C2間之第一剎車油路122也會被活塞阻斷。
此時,若是駕駛者有壓按右剎車手把之動作,剎車油會由第二油室C2透過輔助注油裝置180(主要即逆止閥V1)注入第一油室C1,以增強前輪剎車力。同時,活塞140也會朝向第二剎車油路124之方向移動,以增加後輪剎車力。
當剎車動作完成,駕駛者鬆開左剎車手把,活塞140隨即受到彈性元件160之作用力朝向第二剎車油路124之方向推動回到第一A圖之位置,同時,被活塞140阻斷的第一剎車油路122也會打開。
如前述,透過本實施例所提供之剎車分配裝置,一方面,如同傳統之連動剎車系統,駕駛者可透過壓按單一剎車手把達到前後輪一併剎車之目的。另一方面,在前後輪一併剎車的情況下,駕駛者並不會有單一側手把無法壓按的滯礙感,而可以同時壓按兩側手把,提升剎車力度。因此,本發明所提供之剎車分配裝置有助於改善駕駛者之操作順暢度,並且可以有效利用駕駛者雙手之剎車力道以提升剎車效果。
第三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二實 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200與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100之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活塞240與本體220的設計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相較於第一實施例,如圖中所示,本實施例之活塞240在鄰接於第二剎車油路124之部分具有較小之截面積,以降低第二剎車油路124所產生之壓力中施加於活塞240之比例,確保第二剎車油路124施加於後輪剎車裝置之壓力。
第四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300與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100之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輔助注油裝置380(主要即逆止閥V2)係設置於活塞340內。逆止閥V2之兩端分別位於活塞鄰接於第二油室C2之末端與鄰接於第一油室C1之側壁。藉此,當第一剎車油路122被活塞340阻斷時,剎車油仍可以從第二油室C2經由逆止閥注入第一油室C1提供至前輪剎車裝置。
第五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400與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100之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彈性元件460並非位於第一油室C1內,而是位於第二油室C2內。此彈性元件460之一端抵住本體120內壁,另一端抵住活塞140之末端,以提供沿著活塞軸向之彈性恢復力推動活塞140。就一實施例而言,此彈性元件460可以是一壓縮彈簧。
第六A與六B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五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500與第 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100之主要差異在於輔助注油裝置之不同。如第六A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輔助注油裝置580包括一滑塊P1,設置於本體520內側並且環繞活塞140,以取代第一A圖之逆止閥V1。此滑塊P1可相對於本體520與活塞140沿著活塞軸向滑動。滑塊P1之相對兩側分別接觸腔體之第一油室C1與第二油室C2,用以將來自第二油室C2之壓力傳遞至第一油室C1。藉此,如第六B圖所示,在駕駛者壓按左剎車手把一併剎止前後輪的情況下,若是駕駛者壓按右剎車手把施壓於第二油室C2時,第二油室C2之油壓會推動滑塊P1而將壓力施加於第一油室C1,以增強對於前輪之剎車力度。
除了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推動活塞140回到定位的彈性元件560外,本實施例在滑塊P1與本體520間另外設置一彈性元件590,以推動滑塊P1復位。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之本體520之內側面在對應於第一油室C1處具有一突出522,此突出之兩側分別抵住彈性元件160與彈性元件590。彈性元件590之另一端則是抵住滑塊P1。藉此,當第二油室C2之壓力解除時(也就是駕駛者鬆開右剎車手把時),彈性元件590即可推動滑塊P1復位。
第七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六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600與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100之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活塞640包括一第一滑塊644與一第二滑塊642。第二滑塊642係相對應於本體620滑動,第一滑塊644係位於第二滑塊 642內側,並且相對應於第二滑塊642滑動。第一滑塊644係透過一彈性元件646抵住第二滑塊642。並且,第二滑塊642係抵住彈性元件160。彈性元件646之彈力常數(spring constant)小於位於第二滑塊642與本體620間之彈性元件160的彈力常數。藉此,當第二剎車油路124之油壓施加於活塞640時,此壓力會先推動第一滑塊644,再透過第一滑塊644與第二滑塊間642之彈性元件646推動第二滑塊642移動,以擠壓第一油室C1內之剎車油,達到一併剎住前後輪的目的。此彈性元件646可以是一個壓縮彈簧。
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600可理解為將第二剎車油路124之壓力施加於第一滑塊644而非整個活塞。因此,相較於第一A圖之剎車分配裝置,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600有助於以縮減活塞受力面大小,確保第二剎車油路124對於後輪之剎車力度。
如第三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係透過縮減活塞240鄰接於第二剎車油路124之部分之截面積,以達到確保後輪剎車力度的目的。相較之下,本實施例則是利用第一滑塊644與第二滑塊642調整活塞640之受力面,以達到類似於第三圖之實施例的效果。此外,就一實施例而言,第一滑塊644與第二滑塊642間之腔體係直接連通至第一油室C1,以確保活塞640移動之順暢度。
第八圖係本發明剎車分配裝置一第七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700與第四圖之 剎車分配裝置300之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二剎車油路124係連通至前輪剎車裝置16,第一油室C1則是連通至後輪剎車裝置18,此外,本實施例之剎車分配裝置700具有一限流閥726,設置於第二剎車油路124,以調節第二剎車油路124施加於前輪剎車裝置之油壓。藉此,當駕駛者壓按左剎車手把時施壓於第二剎車油路124時,大部分的剎車力會經由活塞340傳遞至第一油室C1以啟動後輪剎車,隨後才會透過限流閥726啟動前輪剎車。
透過本實施例所提供之剎車分配裝置,一方面,如同傳統之連動剎車系統,駕駛者可透過壓按單一剎車手把達到前後輪剎車之目的。另一方面,駕駛者並不會有單一側手把無法壓按的滯礙感,而可以同時壓按兩側手把,提升剎車力度。因此,本發明所提供之剎車分配裝置有助於改善駕駛者之操作順暢度,有效利用駕駛者雙手之剎車力道以提升剎車效果。
上述僅為本發明較佳之實施例而已,並不對本發明進行任何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手段的範圍內,對本發明揭露的技術手段和技術內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換或修改等變動,均屬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手段的內容,仍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Claims (15)

  1. 一剎車分配裝置,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內具有一腔體、一第一剎車油路與一第二剎車油路;一活塞,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本體內,將該腔體分隔為一第一油室與一第二油室,該活塞之一端係鄰接於該第二剎車油路,該活塞係用以選擇性地關閉該第一剎車油路;以及一輔助注油裝置,位於該第二油室與該第一油室之間,用以將油壓由該第二油室傳遞至該第一油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第一剎車油路係連通至一右剎車油管,該右剎車油管係由一右剎車手把所控制,該第二剎車油路係連通至一左剎車油管,該左剎車油管係由一左剎車手把所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第二剎車油路係連通至一右剎車油管,該右剎車油管係由一右剎車手把所控制,該第一剎車油路係連通至一左剎車油管,該左剎車油管係由一左剎車手把所控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輔助注油裝置包括一逆止閥,位於該第一油室與該第二油室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逆止閥係設置於該本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逆止閥係設置於該活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輔助注油裝置包括一滑塊,設置於該本體內側,該滑塊之相對兩側係分別接觸該第一油室與該第二油室,用以將來自該第二油室之壓力傳遞至該第一油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本體與該活塞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係位於該第一油室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係位於該第二油室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活塞包括一第一滑塊、一第二滑塊與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滑塊係相對應於該本體滑動,該第一滑塊係位於該第二滑塊內側,並且相對應於該第二滑塊滑動,該第一滑塊係透過該第二彈性元件抵住該第二滑塊,並且,該第二滑塊係抵住該第一彈性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更包括一限流閥,設置於該第二剎車油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第二剎車油路係用以連通至一前輪剎車 裝置,該第一油室係用以連通至一後輪剎車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剎車分配裝置,其中,該第二剎車油路係用以連通至一後輪剎車裝置,該第一油室係用以連通至一前輪剎車裝置。
  15. 一油壓剎車系統,包含:一右剎車油管,由一右剎車手把進行控制;一左剎車油管,由一左剎車手把進行控制;一前輪剎車裝置;一後輪剎車裝置;以及一剎車分配裝置,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內具有一腔體、一第一剎車油路與一第二剎車油路;一活塞,可活動地設置於該本體內,將該腔體分隔為一第一油室與一第二油室,該活塞之一端係鄰接於該第二剎車油路,用以選擇性地關閉該第一剎車油路;以及一輔助注油裝置,位於該第二油室與該第一油室之間,用以將油壓由該第二油室傳遞至該第一油室;其中,該第一剎車油路與該第二剎車油路係分別連接該右剎車油管與該左車剎車油管或是該左剎車油管與該右車剎車油管;其中,該第二剎車油路與該第一油室係分別連通至該前輪剎車裝置與該後輪剎車裝置或是該後輪剎車裝置與該前輪剎車裝置。
TW107111948A 2018-04-03 2018-04-03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TW201941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948A TW201941993A (zh) 2018-04-03 2018-04-03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948A TW201941993A (zh) 2018-04-03 2018-04-03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993A true TW201941993A (zh) 2019-11-01

Family

ID=6918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948A TW201941993A (zh) 2018-04-03 2018-04-03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419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566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EP1520763B1 (en) Hydraulic vehicle brake system
GB1129081A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ehicle brakes
TW201941993A (zh) 油壓剎車系統與其剎車分配裝置
JPH0323387B2 (zh)
TWM563984U (zh) 剎車分配裝置
TWM560419U (zh) 具防失效功能之連動煞車系統
JPS5881866A (ja) 乗物用ブレ−キ装置
US8671679B2 (en) Fast fill tandem master cylinder
JPS599382B2 (ja) 2系統ブレ−キ用液圧制御弁
TWM600716U (zh) 雙缸連動剎車分配裝置
EP3802249B1 (en) Actuation pump of a braking system for vehicles, and braking system for vehicles thereof
CN110126960B (zh) 具有防失效功能的连动刹车系统
TWM621491U (zh) 雙輪機動車輛前後輪剎車連動控制裝置
JP3634431B2 (ja) 制動弁
TW202202380A (zh) 雙缸連動剎車分配裝置及其系統
TWI261039B (en) Vehicular pneumatic link braking device for barking front and rear wheels of a vehicle
TWI664104B (zh) 具防失效功能之連動煞車系統
JPH0543556B2 (zh)
TWM630026U (zh) 雙缸連動剎車分配裝置
TWI636907B (zh) 油壓煞車總泵
CN117480078A (zh) 液压制动分配器
KR101459433B1 (ko) 차량용 마스터 실린더
TW202026186A (zh) 油壓缸體、油壓煞車模組及自行車煞車卡鉗控制方法
JPH01959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油圧式ブレーキ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