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9996A - 使用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無線回載網路中的qos支援 - Google Patents

使用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無線回載網路中的qos支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9996A
TW201939996A TW108104777A TW108104777A TW201939996A TW 201939996 A TW201939996 A TW 201939996A TW 108104777 A TW108104777 A TW 108104777A TW 108104777 A TW108104777 A TW 108104777A TW 201939996 A TW201939996 A TW 2019399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hannel
packet
radio
configuration
tu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7461B (zh
Inventor
卡爾喬治 漢普
宏 陳
君毅 李
納維德 阿貝迪尼
穆罕默德納茲穆爾 伊斯萊
江宏 羅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4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在基地台處的中繼節點可以配置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配置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基地台可以配置第三無線電通道以及配置第四無線電通道,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中繼節點可以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封包中的標頭中。中繼節點可以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封包中的標頭中。

Description

使用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無線回載網路中的QOS支援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於2018年3月19日提出申請的、標題為「QOS SUPPORT I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USING CELLULAR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45,095號的優先權,以及於2019年2月19日提出申請的、標題為「QOS SUPPORT I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USING CELLULAR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273,610號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經由引用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
大體而言,本案內容的各態樣係關於無線通訊網路,以及更特定言之,本案內容係關於無線回載網路。
無線通訊網路被廣泛地部署為提供諸如語音、視訊、封包資料、訊息傳遞、廣播等的各種類型的通訊內容。該等系統可以是能夠藉由共享可用的系統資源(例如,時間、頻率和功率)來支援與多個使用者的通訊的多工存取系統。此種多工存取系統的實例包括分碼多工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工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工存取(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C-FDMA)系統,以及分時同步分碼多工存取(TD-SCDMA)系統。
該等多工存取技術已經被各種電信標準採納以提供使得不同的無線設備能夠在市區的、國家的、地區的和甚至全球位準進行通訊的共用協定。例如,設想第5代(5G)無線通訊技術(其可以稱為新無線電(NR))以擴大和支援相對於當前行動網路代的多種多樣的使用場景和應用。在一態樣中,5G通訊技術可以包括:針對到多媒體內容、服務和資料的存取的以人為中心的使用案例進行定址的增強的行動寬頻;具有針對潛時和可靠性的某些規範的超可靠低潛時通訊(URLLC);及大規模機器類通訊,其可以允許非常大量的連接的設備以及對相對低容量的非延遲敏感資訊的傳輸。然而,隨著對行動寬頻存取的需求持續增大,在NR通訊技術及其以後的通訊技術中的進一步提升可以是期望的。
例如,針對NR通訊技術及其以後的通訊技術,當前的回載解決方案可能不能提供期望的速率的位準或針對有效操作的定製。因此,在無線通訊操作中的提升可以是期望的。
下文提供了對一或多個態樣的簡要概括,以便提供對此種態樣的基本的理解。該概括不是對全部預期態樣的廣泛概述,以及不意欲於識別全部態樣的關鍵或重要元素,亦不意欲圖示任何或全部態樣的範圍。其唯一目的是以簡化的形式提供一或多個態樣的一些概念,作為後續提供的更詳細的描述的序言。
在一態樣中,本案內容包括針對在無線回載上提供服務品質(QoS)的中繼節點的無線通訊的方法。方法可以包括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的配置。方法可以包括接收針對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方法可以包括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方法可以包括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一態樣中,本案內容提供基地台。基地台可以包括記憶體和與記憶體相通訊的處理器。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接收針對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另一態樣中,本案內容提供另一基地台。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的配置的構件,以及用於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的配置的構件。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接收針對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的構件,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的構件。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的構件。
在另一態樣中,本案內容提供了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儲存由處理器可執行的電腦代碼用於無線通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的配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接收針對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一態樣中,本案內容包括針對施體節點的無線通訊的方法。方法可以包括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方法可以包括接收針對第一隧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二隧道的配置,該第一隧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方法可以包括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方法可以包括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另一態樣中,本案內容包括基地台,該基地台可以是施體節點。基地台可以包括記憶體和與記憶體相通訊的處理器。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接收針對第一隧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二隧道的配置,該第一隧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另一態樣中,本案內容提供另一基地台,其可以是施體節點。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的構件。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接收針對第一隧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二隧道的配置的構件,該第一隧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的構件。基地台可以包括用於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的構件。
在另一態樣中,本案內容提供了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儲存由處理器可執行的電腦代碼用於無線通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接收針對第一隧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二隧道的配置,該第一隧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為了完成前述目的和相關目的,一或多個態樣包括在本文中充分描述的特徵以及在請求項中特別指出的特徵。下文的描述和附圖詳細地闡述了一或多個態樣的某些說明性的特徵。但是,該等特徵僅僅是可以採用各種態樣的原理的各種方式中的一些方式的指示性特徵,以及本描述意欲包括全部此種態樣及其均等物。
現在參照附圖對各個態樣進行描述。在下文的描述中,出於解釋的目的,為了提供對一或多個態樣的全面的理解,對許多特定的細節進行了闡述。然而,可能明顯的是,此種態樣可以是在沒有該等特定細節的情況下實踐的。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元件」可以是組成系統的部分的一部分,其可以是硬體、韌體及/或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的軟體,以及可以是分成其他元件的。
本案內容通常涉及使用諸如整合存取和回載(IAB)網路的蜂巢無線電存取技術(RAT)的無線回載網路。本案內容亦應用於使用蜂巢技術的自回載。
更特定言之,本案內容解決了在此種無線回載網路中與服務品質(QoS)支援有關的問題。經由無線中繼器來存取蜂巢網路的使用者裝備(UE)可以具有針對不同QoS等級的需求。蜂巢RAT經由承載的概念來支援此種QoS差異化,其中各承載攜帶唯一的QoS等級特定優先順序。在UE的存取鏈路上,各種承載的QoS等級優先順序是由MAC層的排程器來強制的。由於無線媒體是在從屬於不同的QoS等級的訊務流之中共享的,所以為了在無線電回載網路中提供QoS差異化,QoS優先化亦需要應用於回載鏈路。當前不存在針對在與存取鏈路相一致的無線回載鏈路上提供QoS的機制。相應地,存在針對將存取鏈路QoS等級應用於無線回載鏈路的QoS機制的需要。此種QoS機制不應該顯著地增大訊號傳遞管理負擔。例如,QoS機制不應該要求額外的使用者平面訊務。本案內容提供了此種機制。
通常,本案內容描述了具有集中式控制的L2中繼解決方案。服務等級的集合是由用於無線回載的控制器來建立的。此外,控制器在各回載鏈路上建立針對各QoS等級的單獨的RLC通道(或無線電承載)。當UE存取中繼器時,控制器對在UE的存取RLC通道中的各通道與相應的QoS等級之間的映射進行配置,該QoS等級是在與線纜(和任何中間節點)通訊地耦合的中繼器和施體上的回載鏈路上支援的。跨越回載網路在中繼器與施體之間轉發封包可以是基於QoS等級識別符的,該識別符是在L2標頭堆疊中插入的適配層的標頭中攜帶的。適配層標頭可以進一步包括承載ID、路由ID和其他資訊。適配層標頭可以存在於無線電鏈路控制(RLC)標頭之上或之下,或可以與RLC標頭進行合併。適配層標頭亦可以存在於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標頭或服務資料適配協定(SDAP)標頭之上,或與該等標頭中的一個標頭進行合併。適配層標頭亦可以分成兩個子層,例如,其中一個子層攜帶諸如承載ID的端到端資訊,而另一個子層攜帶QoS等級ID和逐跳評估的路由ID。例如,各中繼節點可能需要評估QoS等級ID或路由ID以決定下一跳,但是承載ID可以是僅由核心網路來使用的。
在一態樣中,本案內容可應用於中央單元(CU)-分散式單元(DU)分離架構,其中各中繼器在各回載鏈路上保持用於存取的gNB-DU以及支援RLC通道或無線電承載。本案內容亦可應用於在其中各中繼器在用於UE存取的中繼器上保持全部gNB功能的場景。
當前各態樣的額外特徵是在下文中相對於圖1-9更詳細地描述的。
應當注意的是,在本文中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系統的各種無線通訊網路。術語「系統」和「網路」通常是可交換地使用的。CDMA系統可以實施諸如CDMA2000、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等的無線電電技術。CDMA2000覆蓋IS-2000、IS-95和IS-856標準。IS-2000版本0和版本A通常稱為CDMA2000 1X、1X等。IS-856(TIA-856)通常稱為CDMA2000 1xEV-DO,高速封包資料(HRPD)等。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變體。TDMA系統可以實施諸如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的無線電電技術。OFDMA系統可以實施諸如超行動寬頻(UMB)、進化的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快閃OFDMATM 等的無線電技術。UTRA和E-UTRA是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中的部分。3GPP長期進化(LTE)和改進的LTE(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在來自名稱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來自名稱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 2000和UMB。在本文中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上文所提及的系統和無線電技術以及其他系統和無線電技術,包括在共享無線電頻譜帶上的蜂巢(例如,LTE)通訊。儘管技術可以是可應用於其他的下一代通訊系統的,但是出於示例的目的,下文的描述對LTE/LTE-A和5G系統進行了描述,以及LTE和5G術語是在下文的描述中的許多描述中使用的。
下文的描述提供了實例,以及不是對在請求項中闡述的範圍、適用性或實例進行的限制。在不背離本案內容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論述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進行改變。各種實例可以酌情省略、代替或增加各種程序或元件。例如,描述的方法可以是以與所描述的順序不同的順序來執行的,以及可以增加、省略或組合各個步驟。另外,相對於一些實例來描述的特徵可以組合到一些其他實例中。
參照圖1,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示例性無線通訊網路100包括具有數據機140的至少一個基地台102-b、102-c,該數據機140具有在無線回載134上提供QoS的中繼QoS元件150。如示出的,基地台102-b和102-c可以不具有到5G核心網路180的直接回載鏈路132(例如,NG介面)。術語「中繼節點」可以指的是不具有到核心網路的直接回載鏈路的基地台。相反,術語「施體節點」可以指的是具有到核心網路的直接回載鏈路的基地台。進一步地,亦稱為無線廣域網路(WWAN)的無線通訊網路100包括具有數據機160的至少一個基地台102-a,該數據機160具有提供針對無線回載134的QoS的施體QoS元件170。基地台102-a可以是包括到核心網路180的回載鏈路132的施體節點。基地台102-b和102-c的中繼節點可以經由基地台102-a的施體節點來建立無線回載134。如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地論述的,基地台102均可以被配置具有用於對用於在無線回載134上進行的傳輸的封包進行差異化的映射。因此,根據本案內容,基地台102可以提供在無線回載134上的QoS差異化。
基地台102(其可以替代地稱為gNodeB(gNB))經由回載鏈路132(例如,NG介面)與5G核心網路180進行連接。除了其他的功能,基地台102可以執行以下功能中的一或多個功能:對使用者資料的傳送、無線電通道加密和解密、完整性保護、標頭壓縮、行動性控制功能(例如,交遞、雙連線性)、細胞服務區間干擾協調、連接建立和釋放、負載均衡、針對非存取層(NAS)訊息的分佈、NAS節點選擇、同步、無線電存取網路(RAN)共享、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用戶和裝備追蹤、RAN資訊管理(RIM)、傳呼、定位以及對警告訊息的傳遞。基地台102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例如,經由5G核心網路180)在回載鏈路132、134(例如,X2介面)上進行相互通訊。回載鏈路132、134可以是有線的或無線的。在一態樣中,本案內容涉及在其中回載鏈路134中的至少一些回載鏈路是無線的網路。
基地台102可以與UE 104無線地進行通訊。基地台102中的各基地台可以提供針對各自地理覆蓋區域110的通訊覆蓋。可以存在重疊的地理覆蓋區域110。例如,小型細胞服務區102’可以具有與一或多個巨集基地台102的覆蓋區域110重疊的覆蓋區域110’。包括小型細胞服務區和巨集細胞服務區兩者的網路可以認為是異質網路。異質網路亦可以包括家庭進化型節點B(eNBs)(HeNBs)及/或gNB,其可以向被認為是封閉用戶群組(CSG)的受限群組提供服務。在基地台102與UE 104之間的通訊鏈路120可以包括從UE 104至基地台102的上行鏈路(UL)(亦稱為反向鏈路)傳輸及/或從基地台102至UE 104的下行鏈路(DL)(亦稱為前向鏈路)傳輸。通訊鏈路120可以使用多輸入和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其包括空分多工、波束成形及/或發射分集。通訊鏈路可以是經由一或多個載波的。基地台102/UE 104可以使用用於在各方向上的傳輸的總共多達Y*x MHz(其中x是分量載波的數量)的載波聚合中分配的、多達每載波Y MHz(例如,5、10、15、20、100 MHz)頻寬的頻譜。載波可以是或可以不是互相鄰近的或互相連續的。對載波的分配可以是相對於DL和UL非對稱的(例如,可以為DL分配比為UL分配的載波要多或要少的載波)。分量載波可以包括主分量載波和一或多個次分量載波。主分量載波可以稱為主細胞服務區(PCell),以及次分量載波可以稱為次細胞服務區(SCell)。
某些UE 104可以使用設備到設備(D2D)通訊鏈路108來互相通訊。D2D通訊鏈路108可以使用DL/UL WWAN頻譜。D2D通訊鏈路108可以使用一或多個副鏈路(sidelink)通道,諸如實體副鏈路廣播通道(PSBCH)、實體副鏈路探索通道(PSDCH)、實體副鏈路共享通道(PSSCH)和實體副鏈路控制通道(PSCCH)。D2D通訊可以是經由多種多樣的無線D2D通訊系統來進行的,諸如例如,FlashLinQ、無線多媒體(WiMedia)、藍牙、紫蜂(ZigBee)、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Wi-Fi、LTE或NR。
無線通訊系統可以進一步包括在5 GHz未授權頻譜中Wi-Fi存取點(AP)122與Wi-Fi站(STAs)124經由通訊鏈路126相通訊。當在未授權頻譜中通訊時,STA 124/AP 122可以在通訊之前執行閒置通道評估(CCA),以便決定通道是否是可用的。
小型細胞服務區102’可以在經授權頻譜及/或未授權頻譜中進行操作。當在未授權頻譜中操作時,小型細胞服務區102’可以採用NR,以及使用與由Wi-Fi AP 122所使用的相同的5 GHz未授權頻譜。在未授權頻譜中採用NR的小型細胞服務區102’可以促進到存取網路的覆蓋及/或增大存取網路的容量。
gNodeB(gNB)106可以在與UE 104相通訊的毫米波(mmW)頻率及/或接近mmW頻率中進行操作。當gNB 106在mmW或接近mmW頻率中進行操作時,gNB 106可以稱為mmW基地台。在一態樣中,gNB 106可以是經由無線回載134連接到另一基地台102的gNB分散式單元(gNB-DU)。在電磁頻譜中極高頻(EHF)是RF的部分。EHF具有30 GHz到300 GHz的範圍以及在1毫米與10毫米之間的波長。在頻帶中的無線電波可以稱為毫米波。接近mmW可以向下擴展到具有100毫米的波長的3 GHz的頻率。超高頻(SHF)帶在3 GHz與30 GHz之間擴展,亦稱為釐米波。使用mmW/接近mmW無線電頻帶的通訊具有極高的路徑損耗和短的範圍。mmW gNB 106可以與UE 104利用波束成形184來針對極高的路徑損耗和極短的範圍進行補償。
基地台亦可以稱為gNB、節點B、進化型節點B(eNB)、存取點、基地台收發機、無線電基地台、無線電收發機、收發機功能、基本服務集(BSS)、擴展服務集(ESS)或某種其他合適的術語。基地台102提供針對一或多個UE 104的到5G核心網路180的存取點。UE 104的實例包括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通信期啟動協定(SIP)電話、膝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衛星無線電單元、全球定位系統、多媒體設備、視訊設備、數位音訊播放機(例如,MP3播放機)、照相機、遊戲機、平板電腦、智慧設備、可穿戴設備、交通工具、電子儀錶、氣泵、大型或小型廚房電器、健康設備、植入物、顯示器或任何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設備。UE 104中的一些UE可以稱為IoT設備(例如,停車儀錶、氣泵、烤箱、交通工具、心跳監護器等)。UE 104亦可以稱為站、行動站、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設備、無線設備、無線通訊設備、遠端設備、行動用戶站、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機、手機、使用者代理、行動服務客戶端、客戶端或某種其他合適的術語。
可以適應各種揭示的實例中的一些實例的通訊網路可以是根據分層的協定堆疊進行操作的基於封包的網路,以及在使用者平面中的資料可以是基於IP的。使用者平面協定堆疊(例如,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無線電鏈路控制(RLC)、MAC等)可以執行封包分段和重組以在邏輯通道上進行通訊。例如,MAC層可以執行優先順序處理以及將邏輯通道多工到傳輸通道中。MAC層亦可以使用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來提供在MAC層處的重傳以提高鏈路效率。在控制平面中,RRC協定層可以提供對在UE 104與基地台102之間的RRC連接的建立、配置和維護。RRC協定層亦可以用於針對使用者平面資料的無線電承載的核心網路180支援。在實體層(PHY)處,傳輸通道可以映射到實體通道。
在一態樣中,基地台102-b和102-c可以是中繼節點,其中數據機140包括中繼QoS元件150,該中繼QoS元件150在無線電通道之間映射QoS差異化的資料封包。例如,基地台102-c可以是將無線電存取通道映射到無線電回載通道的存取中繼節點,以及基地台102-b可以是將具有第一同級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2-c)的回載無線電通道映射到具有第二同級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2-a)的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中間中繼節點。同級基地台可以指的是基地台已與其建立回載鏈路的基地台。例如,中繼QoS元件150可以包括提供到UE 104的不同的QoS位準的被配置的第一無線電通道151和被配置的第二無線電通道152。中繼QoS元件150可以進一步包括向同級基地台提供在無線回載134上的不同的QoS位準的被配置的第三無線電通道153和被配置的第四無線電通道154。中繼QoS元件150可以被配置具有將封包從第一無線電通道151映射至第三無線電通道153的第一映射155。中繼QoS元件150可以被配置具有將封包從第二無線電通道152映射至第四無線電通道154的第二映射156。
在一態樣中,基地台102-a可以是施體節點,其中數據機160包括施體QoS元件170,該施體QoS元件170在無線電通道與隧道之間映射QoS差異化的資料封包。例如,施體QoS元件170可以包括提供在(例如,到基地台102-b的)無線回載134上的不同的QoS位準的被配置的第一無線電通道171和被配置的第二無線電通道172。施體QoS元件170可以進一步包括提供在到核心網路180的有線回載鏈路132上的不同的QoS位準的被配置的第一隧道173和被配置的第二隧道174。施體QoS元件170可以被配置具有將封包從第一無線電通道171映射至第一隧道173的第一映射175。施體QoS元件170可以配置具有將封包從第二無線電通道172映射至第二隧道174的第二映射176。如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地解釋的,藉由將封包在無線電通道及/或隧道之間進行映射,施體QoS元件170和中繼QoS元件150可以在無線回載134上建立端到端QoS控制。
基地台102和UE 104能夠經由5G核心網路180向網路進行傳送。核心網路180可以包括存取和行動性管理功能/通信期管理功能(AMF/SMF)實體182、使用者平面功能(UPF)184和用於傳送封包資料單元(PDUs)的其他實體或元件。
參照圖1B,圖示5G核心網路180的原理示意圖。如示出的,5G核心網路180可以包括認證伺服器功能(AUSF)192,統一資料管理(UDM)194,AMF/SMF實體182(示出為兩個元件),策略控制資訊(PCF)188和應用功能(AF)190以及針對與UE 104和隨機存取網路(RAN)(其可以包括一或多個基地台102)進行通訊的網路(例如,IP服務186)的其他元件。
AMF 182提供若干功能,該等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註冊管理、連接管理、可達性管理、行動性管理、存取認證、存取授權、位置服務管理和EPS承載ID分配。SMF 182提供若干功能,該等功能包括但不限於通信期管理、UE IP位址分配和管理、ARP代理及/或鄰點請求代理、對UP功能的選擇和控制、配置在UPF處的訊務轉向以將訊務路由向適當的目的地、朝向策略控制功能的介面的終止、合法的攔截、對在UPF處的計費資料收集的控制和協調,NAS訊息的SM部分的終止,下行鏈路資料通知和漫遊功能。UPF 184提供若干功能,該等功能包括但不限於針對RAT內/RAT間行動性的錨點、互相連接到資料網路的外部PDU通信期點(例如,IP服務186)、封包檢查、策略規則資訊的使用者平面部分、合法的攔截、訊務使用報告、針對使用者平面的QoS處理、上行鏈路訊務驗證、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的傳輸位準封包標記、發送和轉發一或多個「結束標記」、以及ARP代理及/或鄰點請求代理。AUSF 192處理對在5G核心網路180內的元件的認證。UDM 194提供若干功能,該等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對認證身份碼的產生、使用者識別處理、存取授權、針對服務/通信期連續性的支援、訂制管理和SMS管理。PCF 188提供若干功能,該等功能包括但不限於針對統一策略框架的支援以管理網路行為,向控制平面功能提供策略規則用於強制,以及存取與在統一資料儲存庫(UDR)中的策略決策相關的訂制資訊。AF 190提供若干功能,該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對訊務路由的應用影響,存取網路曝光功能以及與針對策略控制的策略框架進行互動。
參照圖2,無線回載網路200的實例包括施體節點210和用於提供到UE 104的存取的若干中繼節點220。無線回載214可以向有線回載212或前傳提供範圍擴展。無線回載網路可以例如藉由提供在施體節點210與中繼節點220之間的多個路徑,來支援多個回載跳以及冗餘連線性。在此背景下,施體節點210提供在無線網路與有線網路(例如,5G核心網路180(圖1A))之間的介面。針對無線回載的一個實例是在3GPP Rel-15中提到的整合存取和回載(IAB)。
蜂巢RAT經由承載概念來提供QoS差異化。存取鏈路222可以支援諸如資料無線電承載(DRBs)或訊號傳遞無線電承載(SRBs)的多個承載。各承載可以被指派不同的QoS等級,以及因此在空中介面上的資料排程中提供QoS等級特定的優先順序。排程決策可以包括QoS等級優先化以及諸如QoS等級特定的位元速率和潛時保證或位元速率限制的其他述詞。UE 104可以經由對多個承載的建立來同時地支援從屬於不同QoS等級的多個服務,其中各承載被指派具有不同的QoS等級。
參照圖3,無線回載網路300的實例可以在gNB-DU 320(其可以存在於中繼節點220處)與gNB-CU 310(其可以存在於施體節點210處或另一網路位置處)之間對有線前傳進行擴展。無線回載網路300可以包括中繼節點322、324、326與施體節點210。在該實例中,UE 330、332、334(其可以是UE 104的實例)經由在中繼節點324上的gNB-DU 320與網路進行通訊地耦合。UE 330、332、334維持與gNB-CU 310的無線電承載,其中各無線電承載包括在UE 330、332或334與gNB-DU 320之間的RLC通道。各無線電承載亦可以包括在gNB-DU 320與gNB-CU 310之間的相應的F1關聯350、352、354、356。進一步地,兩個QoS等級是由在圖3中的UE使用的。UE 330經由RLC通道340和342來同時地使用QoS等級1和QoS等級2兩者,以及因此具有兩個建立的無線電承載。UE 332亦可以經由RLC通道344來使用QoS等級1,以及UE 334可以經由RLC通道346來使用QoS等級2。相應地,針對UE 330的訊務可以與UE 332或UE 334中的一者或兩者共享去往gNB-CU 310的無線電回載承載。
儘管在gNB-DU 320中的排程器可以在去往UE 330、332、335的RLC通道340、342、344、346上強制與該兩個QoS等級相關聯的優先順序,但是F1關聯350、352、354、356可以不指定QoS強制是如何在無線回載上完成的。
參照圖4,網路示意圖圖示QoS是如何在無線回載網路400上強制的,該無線回載網路可以類似於在圖3中示出的無線回載網路300。
在施體節點210與中繼節點322、326之間或在兩個中繼節點322、324、326之間的各回載鏈路上,控制器410配置針對與相應的QoS等級ID一起支援的各服務等級的單獨的RLC通道(或無線電承載)360、362、364、366、368、370、372、374。例如,在中繼節點324與中繼節點322之間,RLC通道360可以支援QoS等級1,以及RLC通道362可以支援QoS等級2。再如,在中繼節點322與施體節點210之間,RLC通道364可以支援QoS等級1,以及RLC通道366可以支援QoS等級2。再如,在中繼節點324與中繼節點326之間,RLC通道368可以支援QoS等級1,以及RLC通道370可以支援QoS等級2。再如,在中繼節點326與施體節點210之間,RLC通道372可以支援QoS等級1,以及RLC通道374可以支援QoS等級2。當UE 104存取在中繼節點324上的gNB-DU 320時,控制器410在中繼節點324和施體節點210上配置對在UE的存取RLC通道的各通道與在回載鏈路上支援的相應的QoS等級之間的映射。
在中繼節點324與施體節點210之間跨越回載網路對使用者資料封包的轉發可以是基於QoS等級ID的,該QoS等級ID可以是在插入到L2標頭堆疊的適配層標頭中攜帶的。適配層標頭可以進一步攜帶承載識別符,該承載識別符可以是由控制器410(例如,中央單元-控制(CU-C)平面)來配置的。適配層標頭可以進一步攜帶路由ID以及潛在地由控制器410配置的其他資訊。路由ID可以由中間中繼節點322、324使用以基於轉發表來決定轉發方向,該轉發表亦是由控制器410來配置的。例如,中繼節點324和施體節點210可以使用此種路由ID和路由表,來決定資料交換是經由第一中繼節點322發生的還是經由第二中繼節點326發生的。
適配層標頭可以存在於RLC標頭之上或之下,或可以與RLC標頭進行合併。適配層標頭亦可以存在於PDCP標頭或SDAP標頭之上,或與該等標頭中的一個標頭進行合併。適配層標頭亦可以分成兩層,例如,其中一層攜帶諸如承載ID的端到端資訊,而另一層攜帶QoS等級ID和路由ID,其兩者是逐跳評估的。進一步地,可以使用或擴展已經在L2標頭上攜帶的資訊來攜帶QoS等級ID或路由ID。例如,邏輯通道ID(LCID)的範圍可以被擴展和使用來以逐跳方式與RLC通道或無線電承載進行互相連接。
在一態樣中,本案內容可應用於中央單元(CU)-分散式單元(DU)分離架構,其中各中繼器保持用於存取的gNB-DU以及在各回載鏈路上支援RLC通道或無線電承載。本案內容亦可應用於在其中各中繼器保持在中繼器上用於UE存取的完整的gNB功能的場景。
參照圖5A-5D,圖示允許在無線回載上的QoS強制的協定堆疊的實例。適配層512被插入到協定堆疊中以傳送QoS資訊或路由資訊。例如,適配層512可以包括標頭,該標頭包括優先順序ID,承載ID及/或路由ID。圖5A圖示針對圖4的架構的示例性協定堆疊510,其中單獨的RLC通道是針對在各回載鏈路上的各QoS等級來建立的。在此實例中,適配層512是攜帶在RLC通道的頂部的。
在圖5B的協定堆疊520中,RLC層被分成較低部分(RLC-低)和較高部分(RLC-高),該較低部分可以例如執行分段任務,該較高部分可以例如執行自動重傳請求(ARQ)。適配層512被分成逐跳的適配層(適配1)522以及端到端的適配層(適配2)524,該逐跳的適配層522可以保持QoS等級ID和路由ID,該端到端的適配層524可以保持承載ID。
在圖5C的協定堆疊530中,單獨的無線電承載是針對在各回載鏈路上的各QoS等級來建立的。在此實例中,適配層512是攜帶在SDAP/PDCP的頂部上的。
在圖5D的協定堆疊540中,中繼器2保持完整的gNB(CU和DU協定)而不僅是gNB-DU,以及回載與具有UPF的gNB通訊地耦合。無線回載以與在圖5C中具有在SDAP/PDCP的頂部攜帶適配層512同樣的方式來強制QoS。此外,儘管僅分散式施體實體支援無線回載鏈路,但是施體節點可以分成經由有線網路互相連接的分散式實體和集中式實體。在此種安排中,適配層512可以是在集中式實體處終止的以及在有線實體上攜帶的,例如,在UDP/IP或GTP-U/UDP/IP的頂部。
參照圖6,例如,在根據上文描述的態樣操作中繼節點220以在無線回載上提供QoS中的無線通訊的方法600包括一或多個在本文中定義的動作。例如,中繼節點220可以包括gNB-DU 320或可以是中間中繼節點。
例如,在610處方法600包括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例如,在一態樣中,如在本文中描述的,中繼節點220可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以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151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152的配置。配置可以是從控制器410接收的。第一無線電通道和第二無線電通道均可以是到第一同級端(例如,施體節點210)的回載無線電通道。
在620處,方法600包括接收針對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以及接收針對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例如,在一態樣中,中繼節點220可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以從控制器410接收針對第三無線電通道153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四無線電通道154的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153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155,該第四無線電通道154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156。當中繼節點220包括用於提供到UE 104的存取的gNB-DU 320時,第三無線電通道153和第四無線電通道154均可以是到UE 104的存取無線電通道。當中繼節點220是中間中繼節點時,第三無線電通道153和第四無線電通道154均可以是到第二同級端(例如,存取中繼節點)的回載無線電通道。
在630處,方法600可以可選地包括將接收的標頭從自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以及從自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移除。例如,在一態樣中,中繼節點220可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以將接收的標頭從自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以及從自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移除。接收的標頭可以例如包括針對前一跳的優先順序ID及/或承載ID。藉由移除接收的標頭,封包可以是根據配置的映射來進行路由的。進一步地,接收的標頭可以是不可應用於存取無線電通道的適配層標頭。
在640處,方法600可以可選地包括將新的標頭插入到從第三存取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以及插入到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例如,在一態樣中,中繼節點220可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以將新的標頭插入到從第三存取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以及插入到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例如,新的標頭可以是適配層標頭。新的標頭可以包括針對優先順序ID和承載ID的欄位。
在650處,方法600包括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三存取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三存取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例如,在一態樣中,中繼節點220可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以基於第一映射155將封包從第三無線電通道153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151,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三無線電通道153(其可以是存取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660處,方法600包括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例如,在一態樣中,中繼節點220可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以基於第二映射156將封包從第四無線電通道154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152,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參照圖7,例如,在根據上文描述的態樣操作施體節點210以提供在無線回載上的QoS的無線電通訊的方法700包括在本文中定義的動作的一或多個動作。例如,施體節點210可以包括到gNB-CU 310的有線連接,該連接包括隧道。
例如,在710處方法700包括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例如,在一態樣中,如在本文中描述的,施體節點210可以執行施體QoS元件170以接收針對具有第一優先順序和第一優先順序ID的第一無線電通道171(其可以是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第二優先順序和第二優先順序ID的第二無線電通道172(其亦可以是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配置可以是從控制器410接收的。第一無線電通道171和第二無線電通道172均可以是到第一同級端(例如,中繼節點220)的回載無線電通道。
在720處,方法700包括接收針對第一隧道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二隧道的配置,該第一隧道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例如,在一態樣中,施體節點210可以執行施體QoS元件170以接收針對第一隧道173的配置,以及接收針對第二隧道174的配置,該第一隧道173具有第一承載ID和到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映射175,該第二隧道174具有第二承載ID和到第二優先順序的第二映射176。
在730處,方法700可以可選地包括將接收的標頭從自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隧道的封包中以及從自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移除。例如,在一態樣中,施體節點210可以執行施體QoS元件170,以將接收的標頭從自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一隧道的封包中以及從自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移除。例如,接收的標頭可以包括針對前一跳的優先順序ID及/或承載ID。藉由移除接收的標頭,封包可以是根據配置的映射來進行路由的。
在740處,方法700可以可選地包括將新的標頭插入到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例如,在一態樣中,施體節點210可以執行施體QoS元件170,以將新的標頭插入到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例如,新的標頭可以是適配層標頭。新的標頭可以包括針對優先順序ID和承載ID的欄位。
在750處,方法700包括基於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一隧道轉發至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例如,在一態樣中,施體節點210可以執行施體QoS元件170,以基於第一映射175來將封包從第一隧道173轉發至第一無線電通道171(其可以是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一隧道173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在760處,方法700包括基於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第二隧道轉發至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例如,在一態樣中,施體節點210可以執行施體QoS元件170,以基於第二映射176來將封包從第二隧道174轉發至第二無線電通道172(其可以是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參照圖8,在基地台102處的中繼節點220的實現方式的一個實例可以包括多種多樣的元件,其中的一些元件是已經在上文中描述的,但是包括諸如在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844的通訊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812和記憶體816以及收發器802的元件,該元件可以連同與數據機140和中繼QoS元件150進行操作以賦能在本文中描述的與在無線回載上提供QoS相關的功能的一或多個功能。進一步地,一或多個處理器812、數據機814、記憶體816、收發器802、RF前端888和一或多個天線886可以被配置為(同時地或非同時地)支援在一或多個無線電存取技術中的語音及/或資料撥叫。
在一態樣中,一或多個處理器812可以包括使用一或多個數據機處理器的數據機814。與中繼QoS元件150相關的各種功能可以是包括在數據機140及/或處理器812中的,以及在一態樣中可以是由單一處理器來執行的,而在其他的態樣中,功能中的不同功能可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處理器的組合來執行。例如,在一態樣中,一或多個處理器812可以包括與收發機802相關聯的數據機處理器,或基頻處理器,或數位訊號處理器,或發送處理器,或接收器處理器,或收發器處理器中的任何一者或任何組合。在其他的態樣中,與中繼QoS元件150相關聯的一或多個處理器812及/或數據機140的特徵中的一些特徵可以由收發機802來執行。
另外,記憶體816可以被配置為儲存在本文中使用的資料,及/或由至少一個處理器812執行的應用程式875的本端版本或中繼QoS元件150及/或其子元件中的一或多個子元件。記憶體816可以包括由電腦或至少一個處理器812可使用的任何類型的電腦可讀取媒體,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磁帶,磁碟,光碟,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以及其任何組合。在一態樣中,例如,記憶體816可以是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當基地台102在操作至少一個處理器812以執行中繼QoS元件150及/或其子元件中的一或多個子元件時,該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儲存用於定義中繼QoS元件150及/或其子元件中的一或多個子元件的一或多個電腦可執行代碼及/或與其相關聯的資料。
收發機802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接收器806和至少一個發射器808。接收器806可以包括由用於接收資料的處理器可執行的硬體,韌體及/或軟體代碼,該代碼包括指令以及是在記憶體(例如,電腦可讀取媒體)中儲存的。例如,接收器806可以是射頻(RF)接收器。在一態樣中,接收器806可以接收由至少一個其他基地台102發送的信號。此外,接收器806可以處理此種接收信號,以及亦可以獲得對信號的量測,諸如但不限於Ec/Io,SNR,RSRP,RSSI等。發射器808可以包括由用於發送資料的處理器可執行的硬體,韌體及/或軟體代碼,該代碼包括指令以及是在記憶體(例如,電腦可讀取媒體)中儲存的。發射器808的合適的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RF發射器。
此外,在一態樣中,中繼節點220可以包括RF前端888,該RF前端888可以在與一或多個天線865和收發機802的通訊中進行操作用於接收和發送無線電傳輸,例如,由至少一個UE 104發送的無線通訊或由另一基地台102發送的無線傳輸。RF前端888可以連接到一或多個天線865,以及可以包括一或多個低雜訊放大器(LNAs)890、一或多個開關892、一或多個功率放大器(PAs)898,以及一或多個濾波器896用於發送和接收RF信號。
在一態樣中,LNA 890可以以期望的輸出位準來放大接收的信號。在一態樣中,各LNA 890可以具有指定的最小增益值和最大增益值。在一態樣中,RF前端888可以使用一或多個開關892,以基於針對特定應用的期望的增益值來選擇特定的LNA 890以及其指定的增益值。
進一步地,例如,一或多個PA 898可以由RF前端888使用來放大針對以期望的輸出功率位準的RF輸出的信號。在一態樣中,各PA 898可以具有指定的最小增益值和最大增益值。在一態樣中,RF前端888可以使用一或多個開關892,以基於針對特定應用的期望增益值來選擇特定的PA 898以及其指定的增益值。
另外,例如,一或多個濾波器896可以由RF前端888使用來對接收信號進行濾波,以獲得輸入RF信號。類似地,在一態樣中,例如,可以使用各自的濾波器896對來自各自的PA 898的輸出進行濾波,以產生輸出信號用於傳輸。在一態樣中,各濾波器896可以連接到特定的LNA 890及/或PA 898。在一態樣中,基於如由收發機802及/或處理器812指定的配置,RF前端888可以使用一或多個開關892來選擇使用指定的濾波器896、LNA 890及/或PA 898的發送路徑或接收路徑。
照此,收發機802可以被配置為經由RF前端888經由一或多個天線865來發送和接收無線信號。在一態樣中,例如,可以調諧收發器以在指定頻率下進行操作,以使中繼節點220可以和與一或多個基地台102相關聯的一或多個UE 104或一或多個細胞服務區進行通訊。在一態樣中,例如,數據機140可以基於中繼節點220的基地台配置和由數據機140使用的通訊協定,來配置收發機802以在指定的頻率和功率位準下進行操作。
在一態樣中,數據機140可以是多頻帶-多模式的數據機,其可以處理數位資料以及與收發機802進行通訊,以使數位資料是使用收發機802進行發送和接收的。在一態樣中,數據機140可以是多頻帶的以及被配置為支援針對特定通訊協定的多個頻帶。在一態樣中,數據機140可以是多模式的以及被配置為支援多個操作網路和通訊協定。在一態樣中,數據機140可以基於指定的數據機配置來控制基地台102的一或多個元件(例如,RF前端888,收發機802),以賦能對來自網路的信號的發送及/或接收。在一態樣中,數據機配置可以是基於數據機的模式和在使用中的頻帶的。
參照圖9,作為施體節點210的基地台102的實現方式的一個實例可以包括各種各樣的元件,其中的一些元件是已經在上文中描述的,但是包括諸如在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944的通訊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912和記憶體916以及收發機902的元件,該元件可以連同數據機160和施體QoS元件170進行操作,以賦能在本文中描述的與在無線回載上提供QoS相關的功能中的一或多個功能。在另一實例中,施體節點210可以包括有線通訊介面950,其可以連同數據機160和施體QoS元件170進行操作,以賦能在本文中描述的與用於提供針對在施體節點210處終止的無線回載的QoS相關的功能中的一或多個功能。
如在上文中描述的,收發機902,接收器906,發射器908,一或多個處理器912,記憶體916,應用程式975,匯流排944,RF前端988,LNA 990,開關992,濾波器996,PA 998以及一或多個天線965可以是與中繼節點220的相應元件相同或相似的,但是與中繼節點操作相反地針對施體節點操作配置的或另外程式設計的。
在上文中結合附圖闡述的上文的詳細的描述描述了實例以及不代表可以實施的或在請求項的範圍內的僅有的實例。當在此描述中使用時,術語「實例」意謂「用作示例,實例或說明」,以及不是「優選的」或「優於其他實例的」。出於提供對描述的技術的理解的目的,詳細的描述包括了具體的細節。然而,該等技術可以是在沒有該等具體細節的情況下進行實踐的。在一些情況下,為了避免模糊所描述的實例的概念,眾所周知的結構和裝置是以方塊圖的形式示出的。
資訊和信號可以是使用任何多種多樣的不同技術和技藝來表示的。例如,遍及在上文中的描述可以參照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和碼片可以是經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粒子、光場或粒子、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的電腦可執行代碼或指令,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的。
結合在本文中的揭示內容描述的各種說明性的方塊和元件可以是利用被設計為執行在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專用程式設計的設備來實施或執行的,諸如但不限於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程式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個別硬體元件或其任何組合。專用程式設計的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但是在替代的方式中,處理器可以是任何一般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專用程式設計的處理器亦可以實施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的結合,或者任何其他此種配置。
在本文中描述的功能可以是以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的。若以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來實施,則功能可以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代碼在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上進行儲存或發送。其他實例和實現方式在本案內容和所附的請求項的範圍和精神內。例如,由於軟體的性質,在上文中描述的功能可以是使用由專用程式設計的處理器、硬體、韌體、硬佈線或該等的任何組合執行的軟體來實施的。實施功能的特徵亦可以實體地位於各個位置,包括分佈在各個位置以使功能的各部分是在不同的實體位置處實施的。另外,如在本文中使用的,包括在請求項中的,經由「中的至少一個」作為序言的項目列表中使用的「或」指示分隔的列表,以使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個」的列表意謂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亦即,A和B和C)。
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兩者,該通訊媒體包括促進將電腦程式從一個地方傳送至另一個地方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以是可以由通用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的媒體。舉例而言(但並非限制),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者可以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的形式攜帶或儲存期望的程式碼構件以及可以由通用或專用電腦或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另外,任何連接適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例如,若軟體是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進行發送的,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是包括在媒體的定義中的。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磁碟和光碟包括壓縮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磁性地再現資料,而光碟則利用雷射來光學地再現資料。上述的組合亦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範圍內。
提供先前的描述以使本領域技藝人士能夠做出或使用本案內容。對本案內容的各種修改對於本領域技藝人士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以及在不背離本案內容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本文中定義的一般原則可以應用於其他變體。此外,儘管描述的態樣及/或實施例的元素可以是以單數形式描述的或主張的,但是除非對於單數形式的限制是明確地聲明的,否則複數形式是預期的。此外,除非另有聲明,否則任何態樣及/或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是與任何其他的態樣及/或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一起利用的。因此,本案內容不限於實例以及在本文中描述的設計,而是符合與在本文中揭示的原則和新穎的特徵相一致的最廣泛的範圍。
100‧‧‧無線通訊網路
102‧‧‧基地台
102'‧‧‧小型細胞服務區
102-a‧‧‧基地台
102-b‧‧‧基地台
102-c‧‧‧基地台
104‧‧‧UE
108‧‧‧設備到設備(D2D)通訊鏈路
110‧‧‧地理覆蓋區域
110'‧‧‧覆蓋區域
120‧‧‧通訊鏈路
122‧‧‧Wi-Fi存取點(AP)
124‧‧‧Wi-Fi站(STA)
126‧‧‧通訊鏈路
132‧‧‧有線回載鏈路
134‧‧‧無線回載
140‧‧‧數據機
150‧‧‧中繼QoS元件
151‧‧‧第一無線電通道
152‧‧‧第二無線電通道
153‧‧‧第三無線電通道
154‧‧‧第四無線電通道
155‧‧‧第一映射
156‧‧‧第二映射
160‧‧‧數據機
170‧‧‧施體QoS元件
171‧‧‧第一無線電通道
172‧‧‧第二無線電通道
173‧‧‧第一隧道
174‧‧‧第二隧道
175‧‧‧第一映射
176‧‧‧第二映射
180‧‧‧5G核心網路
182‧‧‧存取和行動性管理功能/通信期管理功能(AMF/SMF)實體
184‧‧‧使用者平面功能(UPF)
186‧‧‧IP服務
188‧‧‧策略控制資訊(PCF)
190‧‧‧應用功能(AF)
192‧‧‧認證伺服器功能(AUSF)
194‧‧‧統一資料管理(UDM)
200‧‧‧無線回載網路
210‧‧‧施體節點
212‧‧‧有線回載
214‧‧‧無線回載
220‧‧‧中繼節點
222‧‧‧存取鏈路
300‧‧‧無線回載網路
310‧‧‧gNB-CU
320‧‧‧gNB-DU
322‧‧‧中繼節點
324‧‧‧中繼節點
326‧‧‧中繼節點
330‧‧‧UE
332‧‧‧UE
334‧‧‧UE
340‧‧‧RLC通道
342‧‧‧RLC通道
344‧‧‧RLC通道
346‧‧‧RLC通道
350‧‧‧F1關聯
352‧‧‧F1關聯
354‧‧‧F1關聯
356‧‧‧F1關聯
360‧‧‧RLC通道
362‧‧‧RLC通道
364‧‧‧RLC通道
366‧‧‧RLC通道
368‧‧‧RLC通道
370‧‧‧RLC通道
372‧‧‧RLC通道
374‧‧‧RLC通道
400‧‧‧無線回載網路
410‧‧‧控制器
510‧‧‧協定堆疊
512‧‧‧適配層
520‧‧‧協定堆疊
522‧‧‧適配層
524‧‧‧適配層
530‧‧‧協定堆疊
540‧‧‧協定堆疊
600‧‧‧方法
610‧‧‧步驟
620‧‧‧步驟
630‧‧‧步驟
640‧‧‧步驟
650‧‧‧步驟
660‧‧‧步驟
700‧‧‧方法
710‧‧‧步驟
720‧‧‧步驟
730‧‧‧步驟
740‧‧‧步驟
750‧‧‧步驟
760‧‧‧步驟
802‧‧‧收發器
806‧‧‧接收器
808‧‧‧發射器
812‧‧‧處理器
816‧‧‧記憶體
844‧‧‧匯流排
875‧‧‧應用程式
886‧‧‧天線
888‧‧‧RF前端
890‧‧‧低雜訊放大器(LNA)
892‧‧‧開關
896‧‧‧濾波器
898‧‧‧功率放大器(PA)
902‧‧‧收發機
906‧‧‧接收器
908‧‧‧發射器
912‧‧‧處理器
916‧‧‧記憶體
944‧‧‧匯流排
950‧‧‧有線通訊介面
965‧‧‧天線
975‧‧‧應用程式
988‧‧‧RF前端
990‧‧‧LNA
992‧‧‧開關
996‧‧‧濾波器
揭示的各態樣將是在下文中連同附圖進行描述的,提供附圖以示出以及不限於揭示的各態樣,其中相似的命名表示相似的元素,以及在其中:
圖1A是示例性無線通訊網路的原理示意圖,該網路具有包括根據本案內容配置為在無線回載上提供QoS的中繼QoS元件及/或施體QoS元件的節點。
圖1B是示例性5G核心網路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包括中繼節點的示例性無線回載網路的網路示意圖;
圖3是在gNB分散式單元與gNB中央單元之間用於擴展前傳的示例性無線回載網路的網路示意圖;
圖4是在gNB分散式單元與gNB中央單元之間在前傳上強制QoS的示例性無線回載網路的網路示意圖;
圖5A-5D是圖示包括適配層的示例性協定堆疊的示意圖;
圖6是操作中繼節點以在無線回載上提供QoS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7是操作施體節點以在無線回載上提供QoS的方法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8是圖1的中繼節點的示例性元件的原理示意圖;及
圖9是圖1的施體節點的示例性元件的原理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Claims (40)

  1. 一種針對一中繼節點的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 接收針對一第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四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和該第二無線電通道是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和該第四無線電通道是存取無線電通道,其中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包括一第一承載ID並且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包括一第二承載ID。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和該第二無線電通道是到一第一同級端的回載無線電通道,並且其中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和該第四無線電通道是到一第二同級端的回載無線電通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無線電通道是一蜂巢無線電鏈路控制(RLC)通道或一蜂巢無線電承載中的一者。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蜂巢無線電承載是一資料無線電承載或一訊號傳遞無線電承載。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的該配置或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該配置亦包括一路由ID,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該路由ID插入到在相應的無線電通道上轉發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該標頭插入到從該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和從該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其中該標頭攜帶該優先順序ID和一承載ID。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一標頭從自該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和自該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移除。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轉發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基於在該等封包的一標頭中攜帶的一承載ID或一優先順序ID,來將到達該第一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轉發至該第三無線電通道或該第四無線電通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配置是從一整合存取和回載(IAB)控制功能或一中央單元控制器(CU-C)接收的。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一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四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12. 一種基地台,包括: 一記憶體;及 與該記憶體相通訊的一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 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 接收針對一第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四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和該第二無線電通道是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和該第四無線電通道是存取無線電通道,其中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包括一第一承載ID並且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配置包括一第二承載ID。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和該第二無線電通道是到一第一同級端的回載無線電通道,並且其中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和該第四無線電通道是到一第二同級端的回載無線電通道。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無線電通道是一蜂巢無線電鏈路控制(RLC)通道或一蜂巢無線電承載中的一者。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蜂巢無線電承載是一資料無線電承載或一訊號傳遞無線電承載。
  17.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無線電通道的該配置或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該配置亦包括一路由ID,以及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將該路由ID插入到在該相應的無線電通道上轉發的封包中的標頭中。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將標頭插入到從該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和從該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其中該標頭攜帶該優先順序ID和一承載ID。
  19.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將一標頭從自該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和自該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移除。
  20.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基於在封包的一標頭中攜帶的一承載ID或一優先順序ID,來將到達該第一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轉發至該第三無線電通道或該第四無線電通道。
  21.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等配置是從一整合存取和回載(IAB)控制功能或一中央單元控制器(CU-C)接收的。
  22.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一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一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二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四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二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23. 一種基地台,包括: 用於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的構件; 用於接收針對一第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四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的構件,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用於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的構件;及 用於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的構件。
  24.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儲存由一處理器可執行的電腦代碼用於無線通訊,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 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 接收針對一第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四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該第三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四無線電通道具有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四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四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25. 一種針對一施體節點的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 接收針對一第一隧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二隧道的一配置,該第一隧道具有一第一承載ID和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一第二承載ID和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一隧道轉發至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二隧道轉發至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是一蜂巢無線電鏈路控制(RLC)通道、一蜂巢資料無線電承載或一蜂巢訊號傳遞無線電承載中的一者。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該配置或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該配置包括一路由ID,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該路由ID插入到在相應的無線電通道上轉發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28.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一新的標頭插入到從該第一隧道轉發至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和從該第二隧道轉發至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其中該標頭攜帶該優先順序ID和該承載ID。
  29.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一接收的標頭從自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隧道的封包中和自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移除。
  30.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到達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是基於在封包中的一標頭中攜帶的承載ID或優先順序ID來被轉發至該第一隧道或該第二隧道的。
  31.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配置是從一整合存取和回載(IAB)控制功能或一中央單元控制器(CU-C)接收的。
  32. 一種基地台,包括: 一記憶體;及 與該記憶體相通訊的一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 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 接收針對具有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承載ID和一第一映射的一第一隧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承載ID和一第二映射的一第二隧道的一配置;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一隧道轉發至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二隧道轉發至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是一蜂巢無線電鏈路控制(RLC)通道、一蜂巢資料無線電承載或一蜂巢訊號傳遞無線電承載中的一者。
  34.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或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配置包括一路由ID,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該路由ID插入到在相應的無線電通道上轉發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35.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將一新的標頭插入到從該第一隧道轉發至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和從該第二隧道轉發至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中,其中該標頭攜帶該優先順序ID和該承載ID。
  36.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將一接收的標頭從自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一隧道的封包中和自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轉發至該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移除。
  37.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到達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或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封包是基於在封包的一標頭中攜帶的承載ID或優先順序ID來被轉發至該第一隧道或該第二隧道的。
  38.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基地台,其中配置是從一整合存取和回載(IAB)控制功能或一中央單元控制器(CU-C)接收的。
  39. 一種基地台,包括: 用於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的構件; 用於接收針對一第一隧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二隧道的一配置的構件,該第一隧道具有一第一承載ID和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一第二承載ID和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用於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一隧道轉發至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的構件;及 用於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二隧道轉發至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的構件。
  40.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儲存由一處理器可執行的電腦代碼用於無線通訊,包括可執行為進行以下操作的一或多個代碼: 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和一第一優先順序ID的一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和一第二優先順序ID的一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的一配置; 接收針對一第一隧道的一配置,以及接收針對一第二隧道的一配置,該第一隧道具有一第一承載ID和到該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映射,該第二隧道具有一第二承載ID和到該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映射; 基於該第一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一隧道轉發至該第一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一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一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及 基於該第二映射來將封包從該第二隧道轉發至該第二回載無線電通道,以及將該第二優先順序ID插入到在來自該第二隧道的封包中的一標頭中。
TW108104777A 2018-03-19 2019-02-13 使用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無線回載網路中的qos支援 TWI787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45095P 2018-03-19 2018-03-19
US62/645,095 2018-03-19
US16/273,610 2019-02-12
US16/273,610 US10972933B2 (en) 2018-03-19 2019-02-12 QoS support i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using cellular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996A true TW201939996A (zh) 2019-10-01
TWI787461B TWI787461B (zh) 2022-12-21

Family

ID=67906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777A TWI787461B (zh) 2018-03-19 2019-02-13 使用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無線回載網路中的qos支援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2933B2 (zh)
EP (1) EP3769560B1 (zh)
JP (1) JP7290659B2 (zh)
KR (1) KR20200133257A (zh)
CN (1) CN111886896B (zh)
AU (1) AU2019237892B2 (zh)
BR (1) BR112020018674A2 (zh)
SG (1) SG11202007936QA (zh)
TW (1) TWI787461B (zh)
WO (1) WO2019182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836B (zh) * 2018-04-03 2022-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0475368B (zh) 2018-05-10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064417B2 (en) * 2018-05-10 2021-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oS and hop-aware adaptation layer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system
CN110475267B (zh) * 2018-05-11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939357B2 (en) * 2018-07-03 2021-03-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adaptation layer status report
WO2020022849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57791B2 (en) 2018-10-30 2021-07-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of aggregated backhaul bearers in a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GB2581121B (en) * 2018-10-31 2021-06-02 Tcl Communication Ltd Bearer map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958511B2 (en) * 2018-11-01 2021-03-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bearer aggreg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EP4266817A3 (en) * 2019-07-18 2024-01-1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asuring round trip tim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R112022005876A2 (pt) * 2019-09-30 2022-06-21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pacote de dados e aparelho
US11463902B2 (en) * 2019-10-03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mapping handling for the support of V2X communication
US20220369164A1 (en) * 2019-10-04 2022-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and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Transfer of Data Packets in End-to-End Multihop Sidelink Radio Communication
WO2021097801A1 (en) * 2019-11-22 2021-05-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acket routing for sidelink relay
CN113727453B (zh) * 2020-05-26 2023-09-05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528654B2 (en) * 2020-06-11 202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layer separation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US20240049104A1 (en) * 2021-03-31 2024-02-08 Apple Inc. Quality of service (qos) enhancement for a side-link relay
KR102589554B1 (ko) * 2021-07-07 2023-10-13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엣지 컴퓨팅 기반 네트워크에서의 최적의 부분 오프로딩 방법 및 오프로딩을 위한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59651A1 (en) 2009-06-05 2010-1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QoS Multiplexing via base station-relay node interface
US8724472B2 (en) * 2010-03-25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adio bearer mapp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relays
WO2013171588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xtended priority for ethernet packets
US9432990B2 (en) * 2013-08-23 2016-08-30 Airties Kablosuz Iletisim San. Ve Dis Tic. A.S. Hybrid mesh network
JP6211998B2 (ja) 2014-06-19 2017-10-11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125643B1 (en) 2015-07-31 2019-04-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prose relays serving remote ues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645689B2 (en) * 2016-08-11 2020-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us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US10206232B2 (en) *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US20200163103A1 (en) * 2017-05-05 2020-05-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US10432295B2 (en) * 2018-01-11 2019-10-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based relaying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1727577B (zh) * 2018-02-15 2023-04-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集成接入和回程网络中的自适应多址方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0659B2 (ja) 2023-06-13
CN111886896B (zh) 2024-01-05
EP3769560A1 (en) 2021-01-27
AU2019237892B2 (en) 2022-07-07
WO2019182694A1 (en) 2019-09-26
US10972933B2 (en) 2021-04-06
BR112020018674A2 (pt) 2020-12-29
JP2021518697A (ja) 2021-08-02
TWI787461B (zh) 2022-12-21
US20190289492A1 (en) 2019-09-19
KR20200133257A (ko) 2020-11-26
AU2019237892A1 (en) 2020-09-17
CN111886896A (zh) 2020-11-03
EP3769560B1 (en) 2023-04-12
SG11202007936QA (en)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7461B (zh) 使用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無線回載網路中的qos支援
US11540274B2 (en) Efficient signaling of resource pattern in integrated-access and backhaul (IAB) networks
US1063853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new entity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1160014B2 (en) Connection gateway 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190297529A1 (en) Extension of logical channel number in cellular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13424484A (zh) 用于在多trp中的pdsch tci状态激活-停用的方法和装置
JP7159316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ベースの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サポートされるmimoレイヤ数に対する帯域結合制約
US10939261B2 (en) Techniques to interface and route packets in C-V2X devices
TWI837301B (zh) 用於在多trp中的pdsch tci狀態啟用-停用的方法和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