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9881A -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9881A
TW201939881A TW108107185A TW108107185A TW201939881A TW 201939881 A TW201939881 A TW 201939881A TW 108107185 A TW108107185 A TW 108107185A TW 108107185 A TW108107185 A TW 108107185A TW 201939881 A TW201939881 A TW 2019398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unit
power generation
aforementioned
secondary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鳥谷和正
岩崎孝
永井陽一
稲垣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88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的製造方法,受光部係接受以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其中,具備: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和配置於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單元之2次透鏡,和包含載置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和封閉單元,且封閉2次透鏡與單元之間的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者。

Description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的製造方法。
本申請係主張依據2018年3月8日申請之日本申請第2018-041680號之優先權,援用前述日本申請所記載之所有的記載內容者。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係將經由聚光透鏡而聚集太陽光,而使其入射至發電用之小的單元之光學系統的基本構成,作為最小單位。將此基本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矩陣狀地排列於框體內之構成則為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更且,排列多數此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而構成陣列(面板),成為1基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為了跟隨太陽而載置陣列的跟隨架台係呈可方位角及仰角的2軸驅動地支持於支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如理想地進行太陽的跟隨,可將太陽光正確地集中於單元上之瞄準的位置,但實際上亦有產生稍微偏移之情況。為了吸收如此之稍微偏移,而提案有作為呈將球狀透鏡配置單元之些微上方,即使光稍微偏移,只要進入至球狀透鏡,亦可將光引導至單元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4-2260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美國專利申請公開US2010/0236603A1
本揭示系包含以下的發明。但本發明係經由申請專利範圍所訂定之構成。
有關本揭示之一表現的受光部係接受以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其中,具備: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和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和包含載置前述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前述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的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者。
另外,有關本揭示之一表現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將複數個太陽光進行聚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排列於框體內所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其中,各前述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係具備:將入射之太陽光進行聚光之1次透鏡,和接受以前述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受光部;前述受光部係具備: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和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和包含載置前述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前述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的封閉樹脂者。
有關本揭示之一表現的受光部之製造方法係在以1次透鏡將太陽光進行聚光而引導至受光部,進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前述受光部的製造方法,其中,經由在複數處彎曲平板狀之金屬電極的一部分而設立之時,形成支持部,於前述金屬電極之底部,裝置接受光線而進行發電之單元,經由前述支持部而支持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且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的同時,經由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者。
[本揭示欲解決之課題]
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中,對於支持球狀透鏡係例如,加以使用樹脂成型之封裝。圖11係在載置球狀透鏡51之狀態的封裝52之斜視圖。封裝52係保持位於球狀透鏡51下方之單元(未圖示)之同時,亦成為支撐球狀透鏡51之支持部。但對於1模組使用多數之封裝52情況係為了更削減成本,亦成為其阻礙要因。
有鑑於有關的課題,本揭示之目的係將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2次透鏡的支持構造,作為簡素,且低成本之構成者。
[本揭示之效果]
如根據本揭示,可將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2次透鏡的支持構造,作為簡素,且低成本之構成者。
[實施形態之重點]
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重點係至少包含以下的構成。
(1) 此係接受以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其中,具備: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和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和包含載置前述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前述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的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
在如上所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中,可經由金屬電極而支持2次透鏡者。隨之,無須專用之樹脂等之封裝,而構成則成為簡素。另外,可經由封閉樹脂而一體地構成受光部全體者。封閉樹脂係因為是光透過性之故,即使接觸到光,亦不易受到熱的損傷。由如此作為,可將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的2次透鏡的支持構造,作為簡素,且低成本之構成者。
(2) 另外,在(1)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中,例如,前述支持部係自前述金屬電極之平板狀的原形彎曲加以立設之狀態的構成。
此情況,例如,可以沖壓加工而容易地製作支持部者。另外,經由在任何部位彎曲,亦可容易地進行支持部之高度調節。
(3) 另外,在(1)或(2)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中,構成前述金屬電極之各P側電極及N側電極則具備前述支持部亦可。
此情況,經由複數之相互分離之支持部,可安定支撐2次透鏡者。
(4) 另外,此係將複數個太陽光進行聚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排列於框體內所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其中,各前述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係具備:將入射之太陽光進行聚光之1次透鏡,和接受以前述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受光部;前述受光部係具備: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和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和包含載置前述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前述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的封閉樹脂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
在如上所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中,可經由金屬電極而支持2次透鏡者。隨之,無須專用之樹脂等之封裝,而構成則成為簡素。另外,可經由封閉樹脂而一體地構成受光部全體者。封閉樹脂係因為是光透過性之故,即使接觸到光,亦不易受到熱的損傷。由如此作為,可將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模組之受光部的2次透鏡的支持構造,作為簡素,且低成本之構成者。
(5) 另外,此係在以1次透鏡將太陽光進行聚光而引導至受光部,進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前述受光部的製造方法,其中,經由在複數處彎曲平板狀之金屬電極的一部分而設立之時,形成支持部,於前述金屬電極之底部,裝置接受光線而進行發電之單元,經由前述支持部而支持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且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的同時,經由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之受光部的製造方法。
如根據如上述之受光部的製造方法,可經由金屬電極而支持2次透鏡者。隨之,無須專用之樹脂等之封裝,而構成則成為簡素。另外,可經由封閉樹脂而一體地構成受光部全體者。因無須封裝之故,其部分之製造工程亦變少,而鍍金等之處理亦成為簡素。並且,封閉樹脂係因為是光透過性之故,即使接觸到光,亦不易受到熱的損傷。由如此作為,可將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的2次透鏡的支持構造,作為簡素,且低成本之構成者。
[實施形態的詳細]
以下,對於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單元及其受光部,以及受光部的製造方法,參照圖面而加以說明。
<<太陽光發電裝置>>
圖1及圖2係各自受光面側而視1基分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一例的斜視圖。圖1係顯示在完成之狀態的太陽光發電裝置100,而圖2係顯示在組裝途中之狀態的太陽光發電裝置100。圖2係於右半部分顯示可看到跟隨架台25之骨架,而於左半部分顯示安裝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以下,亦有單稱為模組)1M之狀態。然而,在實際安裝模組1M於跟隨架台25時係在平放跟隨架台25於地面之狀態而進行安裝。
在圖1中,此太陽光發電裝置100係具備:在上部側作為連續,在下部側分為左右之形狀的陣列(太陽光發電面板全體)1,和其支持裝置2。陣列1係於背面側的跟隨架台25(圖2)上,排列模組1M而加以構成。在圖1的例中,作為構成左右之側翼(96(=12×8)×2)個,和中央的連結部分之8個之合計200個的模組1M之集合體,構成陣列1。
支持裝置2係具備:支柱21,和基礎22,和2軸驅動部23,和成為驅動軸之水平軸24(圖2)。支柱21係固定下端於基礎22,而於上端具備2軸驅動部23。
在圖1中,基礎22係僅可看到上面程度地,堅固地埋設於地中。在將基礎22埋設於地中之狀態,支柱21係成為垂直,而水平軸24(圖2)係成為水平。2軸驅動部23係可使水平軸24,轉動於方位角(將支柱21作為中心軸之角度)及仰角(將水平軸24作為中心軸之角度)的2方向者。在圖2中,對於水平軸24係安裝有補強跟隨架台25之補強材25a。另外,對於補強材25a係安裝有對於複數支之水平方向的軌道25b。隨之,水平軸24則如轉動於方位角或仰角的方向,陣列1亦轉動於其方向。
然而,在圖1,圖2中,顯示以1支的支柱21而支撐陣列1的支持裝置2,但支持裝置2之構成係並不限定於此者。總之,如呈可以2軸(方位角,仰角)可動地支持陣列1之支持裝置即可。
如圖1,陣列1成為垂直之情況係通常為黎明及日落前。
白天係陣列1之受光面則呈成為經常正對於太陽的姿勢,2軸驅動部23則動作,陣列1係進行太陽的跟隨動作。
圖3係作為一例,顯示正對於太陽之陣列1的姿勢之斜視圖。另外,例如,如為赤道附近之中天時刻,陣列1係將受光面朝向太陽而成為水平的姿勢。夜間係例如,將陣列1之受光面朝向地面而成為水平的姿勢。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構成例>>
圖4係顯示模組1M之構成的一例之斜視圖。但底面11b側係僅顯示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在此係省略其他的構成要素。
模組1M係作為外觀上的物理的形態係例如,具備:金屬製或樹脂製,長方形的平底容器狀之框體11,和如蓋地安裝於其上方的聚光部12。聚光部12係例如,貼上樹脂製之1次透鏡12f於1片之光透過性的玻璃板12a背面而加以構成。例如,圖示之正方形(在此例中係10個×7個,但數量係不過是說明上的一例)之區域的1個1個則為1次透鏡(菲涅爾透鏡)12f,可使太陽光聚光於焦點位置者。
對於框體11之底面11b上係細長的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則呈在盡頭進行方向轉換同時,進行排列地加以配置。對於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係有著相對性寬度廣的部位與寬度窄之部位。安裝有單元(未圖示)處係寬度廣的部位。
對於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與聚光部12之間係例如,安裝有金屬製之遮蔽板18。對於遮蔽板18係於對應各個1次透鏡12f之中心的位置,形成有相似於1次透鏡12f正方形的正方形之開口18a。陣列1則如為正確地跟隨太陽,對於模組1M而言之太陽光的入射角為0度時,經由1次透鏡12f而加以聚光的光係可通過開口18a。跟隨有大偏移之情況係加以聚光的光係經由遮蔽板18而加以遮蔽。但,開口18a係因嘗試若干充裕而形成為較大之故,微小的跟隨之情況係所聚光的光則亦有通過開口18a之情況。
圖5係顯示作為構成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1M之光學系統的最小單位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1U的一例之剖面圖。在圖中,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1U則與太陽正對,太陽光的入射角為0度時,於1次透鏡12f的光軸Ax上,有著2次透鏡14及單元15,而經由1次透鏡12f而聚光的光係導入至2次透鏡14,引導至單元15。
單元15係搭載於設置在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上之金屬電極16。金屬電極16係分為2個而相互加以絕緣,具備:與單元15之輸出(P側及N側)之一方加以連接之例如P側電極16p,和藉由金導線15w而與輸出的另一方加以連接之N側電極16n。另外,金屬電極16係構成立體的形狀,其上端係支撐2次透鏡14。單元15係與金屬電極16同時,經由光透過性的封閉樹脂17而加以封閉。封閉樹脂17係例如為透明的聚矽氧樹脂。
<<金屬電極之詳細>>
圖6係顯示經由安裝單元15之金屬電極16而支撐2次透鏡14的樣子之一例的斜視圖。在此圖中,對於金屬電極16係如前述,有著P側電極16p與N側電極16n。P側電極16p係除了具有載置單元15之底部16b以外,具有一部分立起而成為支持部16s1,16s2之形態。另外,金屬電極16之N側電極16n亦具有一部分起而成為支持部16s3之形態。
2次透鏡14係經由此等之支持部16s1,16s2,16s3的各上端部而加以3點支持。經由3點支持,2次透鏡14係加以安定支持。並且,在此狀態,呈包覆單元15及金屬電極16地充填封閉樹脂17,而成為圖5所示之狀態。金屬電極16之支持部16s1,16s2,16s3係以自單元15稍微離開於上方之狀態而支持2次透鏡14。
<<金屬電極之製作要領・第1例>>
圖7係顯示作為如圖6所示之金屬電極16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1例的圖。首先,在圖的上側之平面狀態中,P側電極16p及N側電極16n係同時為平板狀。以二點鎖鏈線所示係表示單元15之安裝位置。點線係顯示彎曲的部位。經由彎曲以點線所示之部位之時,可製作具備如圖之下側所示之支持部16s1,16s2,16s3的3點支持之金屬電極16者。
<<至此之概括>>
如以上,此金屬電極16係例如,設置於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之基板上,具有P側電極16p與N側電極16n。另外,除了具有載置單元15之底部16b之外,作為金屬電極16全體係本身的一部分立起(加以立設)而成為支持部16s1,16s2,16s3之形態。並且,經由該支持部16s1,16s2,16s3,以自單元15稍微離開於上方之狀態而支持2次透鏡14。在此狀態,經由光透過性的封閉樹脂17,封閉單元15之同時,亦封閉2次透鏡14與單元15之間。
在如此所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1U之受光部R中,可經由金屬電極16而支持2次透鏡14者。隨之,無須專用之樹脂等之封裝,而構成則成為簡素。另外,可經由封閉樹脂17而一體地構成受光部R全體者。封閉樹脂17係因為是光透過性之故,即使接觸到光,亦不易受到熱的損傷。由如此作為,可將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1U之2次透鏡14的支持構造,作為簡素,且低成本之構成者。
然而,封閉樹脂17係因如可達成呈未出現間隙或空隙地進行封閉(密封)之目的即可之故,將外形狀整備呈圖5之情況係實際上未必需要。另外,實際上係又例如,經由自2次透鏡14之上方滴上光透過性的樹脂而進行接合之時,提高封閉效果而確實地固定於框體11之底面11b,而可確保絕緣性及防水性者。
另外,在圖7中,支持部16s1,16s2,16s3係自金屬電極16之平板狀的原形彎曲所立設之狀態的構成。隨之,例如,以簡單的沖壓加工而可容易地製作支持部16s1,16s2,16s3。另外,如改變彎曲的部位,亦可容易地進行支持部16s1,16s2,16s3之高度調節。高度調節係有經由在太陽光發電裝置100之設置場所的太陽光的光譜之微妙的不同而成為必要之情況。
另外,在圖7中,經由各構成金屬電極16之P側電極16p則具備支持部16s1,16s2,N側電極16n則具備支持部16s3之時,經由複數之相互分離之支持部16s1,16s2,16s3,而可安定支撐2次透鏡。
另外,金屬電極16係不僅導電性而對於熱傳導性亦為優越。隨之,經由太陽光的聚光而成為高溫(例如,100℃)之單元15的熱則傳導至支持部16s1,16s2。並且,因更加地,傳導至支持部16s1,16s2的熱則亦傳導至封閉樹脂17,熱則產生擴散之故,單元15之散熱性亦提升。
然而,製作金屬電極16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係並不限定於圖7所示之構成,而例如,可考慮如以下之種種之其他的模式。
<<金屬電極之製作要領・第2例>>
圖8係顯示製作金屬電極16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2例的圖。首先,在圖的上側之平面狀態中,P側電極16p及N側電極16n係同時為平板狀。P側電極16p之右端係沿著2次透鏡14之外面的圓弧形狀的曲線。以二點鎖鏈線所示係表示單元15之安裝位置。點線係顯示彎曲的部位。
經由彎曲以點線所示之部位之時,可形成如圖8下側所示之支持部16s3,和支持部16s4。經由此,可製作所謂(1點+1曲線)支持之金屬電極16。然而,1曲線係亦可說成連續的點之集中。實際上,1曲線則理想上不限於沿著2次透鏡14之外面而連續性地接觸,但至少接觸2點以上,可支持2次透鏡14。
<<金屬電極之製作要領・第3例>>
圖9係顯示製作金屬電極16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3例的圖。首先,在圖的上側之平面狀態中,P側電極16p及N側電極16n係同時為平板狀。P側電極16p之右端係沿著2次透鏡14之外面的圓弧形狀的曲線。另外,N側電極16n之左端亦沿著2次透鏡14之外面的圓弧形狀的曲線。以二點鎖鏈線所示係表示單元15之安裝位置。點線係顯示彎曲的部位。
經由彎曲以點線所示之部位之時,可形成如圖9下側所示之支持部16s4,和支持部16s5。經由此,可製作所謂(1曲線+1曲線)支持之金屬電極16。然而,1曲線係亦可說成連續的點之集中。實際上,1曲線則理想上不限於沿著2次透鏡14之外面而連續性地接觸,但至少接觸2點以上,可支持2次透鏡14。
<<金屬電極之製作要領・第4例>>
圖10係顯示製作金屬電極16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4例的圖。首先,在圖的上側之平面狀態中,P側電極16p及N側電極16n係同時為平板狀。以二點鎖鏈線所示係表示單元15之安裝位置。點線係顯示彎曲的部位。經由彎曲以點線所示之部位之時,可製作具備如圖之下側所示之支持部16s1,16s2,16s6,16s7的4點支持之金屬電極16者。
<<金屬電極之量產>>
對於量產金屬電極16係例如,可如以下的步驟而進行。首先,(i)準備可採取金屬電極16之例如200個分之尺寸之銅的薄板(例如長方形),200個分之期望的立體形狀的金屬電極則呈成為排列為矩陣狀的狀態地,以金屬模(簡素的構成)進行成型。之後,(ii)對於必要處施以鍍金或鍍銀。接著,(iii)安裝200個的單元15。
並且,將200個分之期望的立體形狀的金屬電極排列為矩陣狀的構成周圍,呈流體的樹脂未溢出程度進行圍堵,(iv)將成為封閉樹脂17之聚矽氧樹脂流入至全面。此時,金屬電極16之支持部係遍布於全面而林立,但支持部彼此之間係與如以往之封裝52(圖11)不同,因為是空蕩的狀態之故,於2次透鏡14與單元15之間,平順地流入聚矽氧樹脂。並且,(v)搭載200個之2次透鏡14。之後,(vi)使聚矽氧樹脂熱硬化,使其固體化。並且,(vii)將200個分之受光部R排列成矩陣狀的物體,裁斷成各1行1列而得到200個之受光部R。然而,(iv)與(v)係順序亦可為相反。
對於上述的量產工程係因無需以往為必要之封裝的製作工程之故,工程數係大幅度地減少。隨之,可以少工程,迅速,且簡單地量產受光部R者。
<<其他>>
然而,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對於使用可撓式印刷配線板13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單元已做過說明,但即使為使用其他的基板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單元,如為具有同樣構成之受光部,亦可適用如上述作為立體化之金屬電極與封閉樹脂者。
<<補記>>
然而,此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係認為例示在所有的點,並非限制性的構成。本發明之範圍係經由申請專利範圍所示,特意包含有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意思及在範圍內之所有的變更者。
1‧‧‧陣列
1M‧‧‧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模組)
1U‧‧‧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
2‧‧‧支持裝置
11‧‧‧框體
11b‧‧‧底面
12‧‧‧聚光部
12a‧‧‧玻璃板
12f‧‧‧1次透鏡
13‧‧‧可撓式印刷配線板
14‧‧‧2次透鏡
15‧‧‧單元
15w‧‧‧金導線
16‧‧‧金屬電極
16b‧‧‧底部
16p‧‧‧P側電極
16n‧‧‧N側電極
16s1、16s2、16s3、16s4、16s5、16s6、16s7‧‧‧支持部
17‧‧‧封閉樹脂
18‧‧‧遮蔽板
18a‧‧‧開口
21‧‧‧支柱
22‧‧‧基礎
23‧‧‧2軸驅動部
24‧‧‧水平軸
25‧‧‧跟隨架台
25a‧‧‧補強材
25b‧‧‧軌道
100‧‧‧太陽光發電裝置
Ax‧‧‧光軸
R‧‧‧受光部
圖1係自受光面側而視1基分的聚光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一例的斜視圖,顯示在完成之狀態的太陽光發電裝置。
圖2係自受光面側而視1基分的聚光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一例的斜視圖,顯示在組裝途中之狀態的太陽光發電裝置。
圖3係作為一例,顯示正對於太陽之陣列的姿勢之斜視圖。
圖4係顯示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構成的一例之斜視圖。
圖5係顯示作為構成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之光學系統的最小單位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的一例之剖面圖。
圖6係顯示經由安裝單元之金屬電極而支撐2次透鏡的樣子之一例的斜視圖。
圖7係顯示製作如圖6所示之金屬電極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1例的圖。
圖8係顯示製作金屬電極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2例的圖。
圖9係顯示製作金屬電極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3例的圖。
圖10係顯示製作金屬電極之立體的形狀之要領的第4例的圖。
圖11係顯示以往技術的圖,在載置球狀透鏡之狀態的封裝之斜視圖。

Claims (5)

  1. 一種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係接受以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其特徵為具備: 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 和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 和包含載置前述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前述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 和封閉前述單元,且具備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的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其中,前述支持部係自前述金屬電極之平板狀的原形彎曲加以立設之狀態的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其中,構成前述金屬電極之各P側電極及N側電極則具備前述支持部。
  4. 一種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係將複數個太陽光進行聚光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排列於框體內所構成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其特徵為各前述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係具備: 將入射之太陽光進行聚光之1次透鏡, 和接受以前述1次透鏡進行聚光之太陽光而發電之受光部; 前述受光部係具備: 接受光而發電之單元, 和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 和包含載置前述單元之底部,及所立設之支持部,經由該支持部,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而支撐前述2次透鏡的金屬電極, 和封閉前述單元,且具備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的封閉樹脂者。
  5. 一種受光部的製造方法,係在以1次透鏡將太陽光進行聚光而引導至受光部,進行發電之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前述受光部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 經由在複數處彎曲平板狀之金屬電極的一部分而設立之時,形成支持部, 於前述金屬電極之底部,裝置接受光線而進行發電之單元, 經由前述支持部而支持將所導入的光引導至前述單元之2次透鏡,且在自前述單元離開之狀態,配置於前述單元之上方的同時,經由光透過性之封閉樹脂,而封閉前述單元,且封閉前述2次透鏡與前述單元之間者。
TW108107185A 2018-03-08 2019-03-05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之製造方法 TW2019398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1680 2018-03-08
JP2018-041680 2018-03-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881A true TW201939881A (zh) 2019-10-01

Family

ID=6784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7185A TW201939881A (zh) 2018-03-08 2019-03-05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39881A (zh)
WO (1) WO20191719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862B (zh) * 2009-09-23 2013-1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
US20140034127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Semprius, Inc. Surface-mountable lens cradles and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for concentrator-type photovoltaic devices
US20140048128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Semprius, Inc. Surface mountable solar receiver with integrated through substrate interconnect and optical element cradle
JP2014063779A (ja) * 2012-09-20 2014-04-10 Sharp Corp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の太陽電池
JP6123717B2 (ja) * 2014-03-24 2017-05-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1935A1 (ja) 2019-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2180B2 (en) Solar energy receiver
CN104052389B (zh) 具有固态光学元件的聚光型太阳能收集器
TWI658606B (zh) 集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及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US9464783B2 (en)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 panel
US9595627B2 (en) Photovoltaic panel
US20030201007A1 (en) Planar solar concentrator power module
US20130146120A1 (en) High concent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6561661B2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
WO2008041502A1 (fr) Cellule solaire, module de génération de puissance photovoltaïque à concentration de lumière, unité de génération de puissance photovoltaïque à concentration de lumièr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cellule solaire et appareil de fabrication de cellule solaire
TWI744244B (zh)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聚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及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CN106208949B (zh) 聚光光伏模块、聚光光伏面板和聚光光伏设备
US20140034127A1 (en) Surface-mountable lens cradles and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for concentrator-type photovoltaic devices
WO2010027083A1 (ja) 太陽電池、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製造方法
TW201939881A (zh)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單元之受光部、聚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及受光部之製造方法
JP2019170145A (ja) 集光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20210021230A1 (en) Photovoltaic microcell array with multi-stage concentrating optics
TW201934937A (zh) 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以及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WO2020004148A1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
WO2020129773A1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