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7218A -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7218A
TW201937218A TW108122629A TW108122629A TW201937218A TW 201937218 A TW201937218 A TW 201937218A TW 108122629 A TW108122629 A TW 108122629A TW 108122629 A TW108122629 A TW 108122629A TW 201937218 A TW201937218 A TW 2019372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max
optical film
intensity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2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4799B (zh
Inventor
黑田剛志
小池康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小池康博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小池康博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7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7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40Materials having a particular birefringence, retard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5Single plate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即便於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觀察時顏色之再現性亦良好之顯示裝置。一種顯示裝置,其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polarizer)a及光學膜X,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光學膜X之光中向相對於光學膜X垂直之方向入射之光即L1滿足特定之條件,自光學膜X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上述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即L2滿足特定之條件。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以液晶顯示裝置為代表之顯示裝置中,亮度、解析度、色域等性能迅速進步。而且,與該等性能之進步成比例,行動資訊終端、汽車導航系統等以室外之使用為前提之顯示裝置增加。
存在如下情形:於陽光強之室外等環境中,為了減輕眩光而於佩戴具備偏光功能之太陽眼鏡(以下,稱為「偏光太陽眼鏡」)之狀態下觀察顯示裝置。
於顯示裝置包含偏光板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若顯示裝置之偏光之吸收軸與偏光太陽眼鏡之偏光之吸收軸正交,則畫面變暗而看不見(以下,稱為「消隱(blackout)」)。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有專利文獻1之手段。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0719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1係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使用白色發光二極體(白色LED)作為背光光源者,其特徵在於:於偏光板之視認側以特定之角度配置具有3000~30000 nm之延遲(retardation)之高分子膜。利用專利文獻1之手段可消除消隱之問題。
又,於專利文獻1中,於使用白色發光二極體(白色LED)作為背光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中,防止延遲值有特有之干涉色(虹不均)。
另一方面,近年來,為了提高亮度、解析度、色域等,而顯示裝置之光源及顯示元件多樣化。例如,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源之光源,多使用專利文獻1中所使用之白色LED,但近年來,開始提出使用量子點作為背光源之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又,目前之顯示元件之主流為液晶顯示元件,但近年來,有機EL元件之實用化正不斷發展。
於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觀察該等近年來之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存在即便不產生上述問題(消隱及虹不均),而顏色之再現性亦產生問題之情形。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顏色之再現性良好之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片之選擇方法。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人等著眼於作為習知之主流之使用白色LED之液晶顯示裝置與近年來不斷開發之顯示裝置之差異。其結果發現,近年來之顯示裝置與使用白色LED之液晶顯示裝置相比,RGB之分光光譜陡峭(sharp),色域(可再現之顏色之寬度)較寬,由於色域較寬,故而藉由通過具有延遲之光學膜及偏光之吸收軸而顏色之再現性容易產生問題。
而且,本發明人等進一步研究之結果發現,於色域寬之顯示裝置中,波長越長則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越容易產生,及如專利文獻1般僅考慮光源之分光光譜而無法消除該問題,而必須考慮顯示元件之分光光譜,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以下之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1]一種顯示裝置,其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polarizer)a及光學膜X,滿足下述條件1-1及條件2-1。
<條件1-1>
將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上述光學膜X之光中,向相對於上述光學膜X垂直之方向入射之光設為L1 。於每1 nm測量上述L1 之強度。將藍色之波長區域設為400 nm以上且未達500 nm,將綠色之波長區域設為500 nm以上且未達600 nm,將紅色之波長區域設為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將上述L1 之藍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Bmax ,將上述L1 之綠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Gmax ,將上述L1 之紅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Rmax
將顯示上述Bmax 之波長設為L1 λB ,將顯示上述Gmax 之波長設為L1 λG ,將顯示上述Rmax 之波長設為L1 λR
將顯示上述B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B ,將顯示上述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上述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R
L1 λB 、L1 λG 、L1 λR 、+αB 、-αG 、+αG 及-αR 滿足以下(1)~(4)之關係。
+αB <L1 λG (1)
L1 λB <-αG (2)
+αG <L1 λR (3)
L1 λG <-αR (4)
<條件2-1>
將自上述光學膜X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上述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設為L2 。於每1 nm測量上述L2 之強度。將上述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負變化為正之波長設為底部(bottom)波長,將上述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正切換為負之波長設為峰值(peak)波長。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R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R
於-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上述底部波長及上述峰值波長。
[2]一種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其係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的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選擇於入射至光學膜之光滿足上述條件1-1之情形時滿足上述條件2-1之光學膜。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抑制於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觀察時顏色之再現性降低。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可高效率地選擇能夠抑制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觀察時之顏色之再現性之降低的光學膜。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係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X,且滿足下述條件1-1及條件2-1者。
<條件1-1>
將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上述光學膜X之光中,向相對於上述光學膜X垂直之方向入射之光設為L1 。於每1 nm測量上述L1 之強度。將藍色之波長區域設為400 nm以上且未達500 nm,將綠色之波長區域設為500 nm以上且未達600 nm,將紅色之波長區域設為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將上述L1 之藍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Bmax ,將上述L1 之綠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Gmax ,將上述L1 之紅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Rmax
將顯示上述Bmax 之波長設為L1 λB ,將顯示上述Gmax 之波長設為L1 λG ,將顯示上述Rmax 之波長設為L1 λR
將顯示上述B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B ,將顯示上述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上述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R
L1 λB 、L1 λG 、L1 λR 、+αB 、-αG 、+αG 及-αR 滿足以下(1)~(4)之關係。
+αB <L1 λG (1)
L1 λB <-αG (2)
+αG <L1 λR (3)
L1 λG <-αR (4)
<條件2-1>
將自上述光學膜X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上述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設為L2 。於每1 nm測量上述L2 之強度。將上述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負變化為正之波長設為底部波長,將上述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正切換為負之波長設為峰值波長。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R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R
於-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上述底部波長及上述峰值波長。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實施形態之剖視圖。圖1之顯示裝置(100)於顯示元件(10)之光出射面上具有偏光元件a(40)及光學膜X(20)。於圖1之顯示裝置(100)中,使用有機EL顯示元件(10a)作為顯示元件。又,圖1之顯示裝置(100)於偏光元件a(40)與光學膜X(20)之間,配置有其他光學膜(30)。
再者,於圖1中,將其他光學膜(30)配置於偏光元件a(40)與光學膜X(20)之間,但其他光學膜(30)之配置部位亦可為顯示元件與偏光元件a之間或較光學膜X更靠觀察者側。又,於顯示裝置之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之情形時,於液晶顯示元件之背面需要未圖示之背光源。
(條件1-1)
條件1-1係表示顯示裝置之RGB(紅色、綠色、藍色)之分光光譜陡峭之條件。關於條件1-1,引用圖更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2係於在具備微空腔構造之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於使顯示元件進行白顯示時,於每1 nm測量自顯示元件側向光學膜向垂直方向入射之光(L1 )之強度時之分光光譜之一例。再者,圖2之分光光譜係將最大強度設為100而使各波長之強度規格化者。
於圖2中,Bmax 表示藍色之波長區域(400 nm以上且未達500 nm)中之最大強度,Gmax 表示綠色之波長區域(500 nm以上且未達600 nm)中之最大強度,Rmax 表示紅色之波長區域(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中之最大強度。
又,於圖2中,L1 λB 表示顯示Bmax 之波長,L1 λG 表示顯示Gmax 之波長,L1 λR 表示顯示Rmax 之波長。
又,於圖2中,+αB 表示顯示B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αG 表示顯示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αG 表示顯示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αR 表示顯示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
圖2之分光光譜中,RGB之光譜均陡峭,L1 λB 、L1 λG 、L1 λR 、+αB 、-αG 、+αG 及-αR 滿足以下(1)~(4)之關係。
+αB <L1 λG (1)
L1 λB <-αG (2)
+αG <L1 λR (3)
L1 λG <-αR (4)
圖3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冷陰極螢光管(CCFL)、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於使顯示元件進行白顯示時,於每1 nm測量自顯示元件側向光學膜向垂直方向入射之光(L1 )之強度時之分光光譜之一例。圖3中亦為RGB之分光光譜均陡峭,滿足上述(1)~(4)之關係。再者,圖3之分光光譜係將最大強度設為100而使各波長之強度規格化者。
圖4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白色LED、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於使顯示元件進行白顯示時,對光學膜自顯示元件側向垂直方向入射之光(L1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圖4中,B(藍色)之分光光譜陡峭,且G(綠色)之分光光譜相對陡峭,故而滿足上述(1)~(3)之關係,但是由於R(紅色)之分光光譜寬,故而不滿足上述(4)之關係。再者,圖4之分光光譜係將最大強度設為100而使各波長之強度規格化者。
圖5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一次光源為藍色LED、二次光源為量子點、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使顯示元件進行白顯示時,於每1 nm測量對光學膜自顯示元件側向垂直方向入射之光(L1 )之強度時之分光光譜之一例。圖5中亦為RGB之分光光譜均陡峭,滿足上述(1)~(4)之關係。再者,圖5之分光光譜係將最大強度設為100而使各波長之強度規格化者。
其次,對RGB之分光光譜與色域之寬度之關係進行說明。
藉由RGB之三色之混合可再現之色域由CIE-xy色度圖上之三角形表示。上述三角形係藉由規定RGB各色之頂點座標且將各頂點連結而形成。
若RGB之分光光譜分別陡峭,則於CIE-xy色度圖中,R之頂點座標係x之值變大且y之值變小,G之頂點座標係x之值變小且y之值變大,B之頂點座標係x之值變小且y之值變小。即,若RGB之分光光譜分別陡峭,則於CIE-xy色度圖中將RGB各色之頂點座標連結之三角形之面積變大,可再現之色域之寬度變寬。再者,色域之寬度變寬與動態影像之震撼力、臨場感的提高有關。
作為表示色域之規格,可列舉「ITU-R建議BT.2020(以下,稱為「BT.2020」)」等。ITU-R係「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國際電信聯盟 無線通訊部門)」之簡稱,ITU-R建議 BT.2020係超級高清晰度(super high vision)之色域之國際規格。若基於由下述式表示之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為下述範圍,則可容易提高動態影像之震撼力及臨場感。
<表示BT.2020之覆蓋率之式>
[L1 之CIE-xy色度圖之面積中與BT.2020之CIE-xy色度圖之面積重複之面積/BT.2020之CIE-xy色度圖之面積]×100(%)
其次,對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進行說明。
於如滿足條件1-1之色域寬之顯示裝置中,於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而觀察影像之情形時,容易產生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尤其,以紅色為原因之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認為該原因係由於因光學膜之延遲值與雙折射率之波長依存性之影響而導致L2 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變化之週期變大。
圖6~9係使具有圖2~5之分光光譜之L1 入射至延遲值:11,000 nm之光學膜,自光學膜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分光光譜。L2 之分光光譜可視為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而被視認之分光光譜。若觀察圖6~9之L2 之分光光譜,則隨著波長變大,而L2 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變化之週期變大。再者,圖6~9之L2 之分光光譜係將L1 之分光光譜之最大強度設為100而使各波長之強度規格化者。又,圖6~9之L2 係P偏光(相對於光學膜X鉛垂方向之偏光)之光。
圖10係將圖2與圖6重合者,圖11係將圖3與圖7重合者,圖12係將圖4與圖8重合者,圖13係將圖5與圖9重合者。
圖12之L1 係不滿足條件1-1者。於圖12中,L1 之分光光譜之中進入多數之L2 之分光光譜。即,如圖12所示,L1 之分光光譜不陡峭者,色域較窄,但L1 之分光光譜及L2 之分光光譜不易產生較大之差,故而不易產生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
另一方面,如圖10、圖11及圖13所示,L1 之分光光譜陡峭者,L1 之分光光譜之中不易進入L2 之分光光譜,而容易產生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尤其,於紅色(R)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分光光譜之中不易進入L2 之分光光譜。該原因係由於因光學膜之延遲值、及雙折射率之波長依存性等之影響而導致L2 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變化之週期隨著波長之增加而變大。
於本發明中,L1 及L2 之分光光譜較佳為設為使顯示元件進行白顯示時之分光光譜。該等分光光譜可使用分光光度計來測量。於測量時,分光光度計之受光器係以相對於顯示裝置之光出射面垂直之方式設置,視野角設為1度。又,作為測量對象之光較佳為通過顯示裝置之有效顯示區域之中心之光。分光光譜例如可利用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公司製造之分光輻射計CS-2000來測量。
又,算出BT.2020之覆蓋率時所需要之「L1 之CIE-xy色度圖之面積」係分別測量紅色(R)顯示、綠色(G)顯示、及藍色(B)顯示時之CIE-Yxy表色系之x值及y值,可根據由該測量結果所獲得之「紅色(R)之頂點座標」、「綠色(G)之頂點座標」及「藍色(B)之頂點座標」而算出。CIE-Yxy表色系之x值及y值例如可利用柯尼卡美能達公司製造之分光輻射計CS-2000來測量。
(條件2-1)
條件2-1係表示用以不產生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之條件。
再者,於條件2-1中,「偏光元件b」實質上係指「偏光太陽眼鏡之偏光元件」。即,於條件2中,所謂「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係指「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偏光太陽眼鏡之偏光元件之光(人類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視認之光)」。
又,於條件2-1中,規定為「-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係指關於未達600 nm或超過780 nm之波長區域,即便為-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亦不計數底部波長及峰值波長。
圖10之實線相當於圖2,圖10之虛線相當於圖6。
於圖10中,-βR 表示顯示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又,於圖10中,+βR 表示顯示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
於將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負變化為正之波長設為底部波長,將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正切換為負之波長設為峰值波長之情形時,圖10之虛線係於-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底部波長及峰值波長,滿足條件2-1。
於滿足條件2-1之情形時,係指L1 之紅色(R)之最大強度附近之峰之中進入1個以上之L2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之峰。即,於滿足條件2-1之情形時,不易產生L1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之分光光譜與L2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之分光光譜之差,可抑制以紅色(R)為原因之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
另一方面,不滿足條件2-1係指L1 之紅色(R)之最大強度附近之峰之中連1個L2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之峰也未進入。因此,於不滿足條件2-1之情形時,以紅色(R)為原因而導致顏色之再現性降低。
關於L2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人類之視感度僅次於綠色(G)而較高,另一方面,藉由延遲之波長分散性,而分光光譜之週期變長。因此,於L1 之分光光譜陡峭之情形時,就通常之設計而言,無法滿足條件2-1,以人類之視感度較高之紅色(R)為原因而導致顏色之再現性降低。本發明考慮到延遲之波長分散性(尤其,受雙折射率之波長依存性影響之延遲之波長分散性),而能夠抑制顏色之再現性降低。
再者,作為習知之主流之使用白色LED作為背光源之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由於如圖4所示L1 之紅色(R)之分光光譜較寬,故而L1 之紅色(R)之最大強度附近之峰之中可容易地進入L2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之峰。即,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而觀察時之以紅色(R)為原因之顏色之再現性之降低於作為習知之主流之使用白色LED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不會成為課題。
於條件2-1中,L2 偏光,既可為P偏光,亦可為S偏光。再者,通常之偏光太陽眼鏡截斷S偏光之情形較多。因此,較佳為於L2 為P偏光之情形時滿足條件2-1。
於條件2-1中,於-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較佳為分別具有兩個以上之上述底部波長及上述峰值波長。
又,為了進一步抑制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2-2~2-4之一個以上。藉由滿足條件2-2~2-4之一個以上,可進一步抑制以紅色(R)為原因之顏色之再現性降低。
<條件2-2>
0.40≦[-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上述L2 之強度的總和/-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上述L1 之強度的總和]
條件2-2更佳為滿足0.45≦右邊,進一步較佳為滿足0.47≦右邊。
再者,於條件2-2中,規定為「-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係指關於未達600 nm或超過780 nm之波長區域,即便為-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亦為強度之總和之對象外。
於條件2-2及下述條件2-4中,L1 及L2 之強度的總和較佳為將偏光元件a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直線偏光之振動方向)與光學膜X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θ設為45度而算出。
<條件2-3>
將顯示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R ,將顯示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R
於-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上述L2 之底部波長及上述L2 之峰值波長。
再者,於條件2-3中,規定為「-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係指關於未達600 nm或超過780 nm之波長區域,即便為-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亦不計數底部波長及峰值波長。
於條件2-3中,更佳為,於-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分別具有兩個以上之上述底部波長及上述峰值波長。
<條件2-4>
0.40≦[-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上述L2 之強度的總和/-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上述L1 之強度的總和]
條件2-4更佳為滿足0.45≦右邊,進一步較佳為滿足0.47≦右邊。
再者,於條件2-4中,規定為「-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係指關於未達600 nm或超過780 nm之波長區域,即便為-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亦為強度之總和之對象外。
條件2-1~2-4係L2 之紅色(R)之波長區域中之條件。因此,較佳為,即便於L2 之綠色(G)及藍色(B)之波長區域中,亦滿足與條件2-1~2-4相同之條件。再者,如上所述,因光學膜之延遲值、及雙折射率之波長依存性等之影響,而波長越短則分光光譜之週期越短,故而,通常,於滿足條件2-1~2-4之情形時,即便於綠色(G)及藍色(B)之波長區域中亦會滿足相同之條件。
(L1 之較佳之態樣)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由於滿足條件1-1(L1 之分光光譜陡峭),故而就通常之設計而言顏色之再現性容易產生問題,但藉由滿足條件2-1,而抑制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即便L1 之分光光譜極陡峭,若滿足條件2-1則可抑制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近年來,為了使色域變寬,而不斷開發L1 之分光光譜極陡峭之顯示裝置。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於如下方面較佳,即,即便於L1 之分光光譜極陡峭之顯示裝置中,亦可抑制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
例如,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於如下方面較佳,即,對於L1 之分光光譜滿足以下之條件1-2~條件1-5之一個以上之顯示裝置(L1 之分光光譜極陡峭、色域極寬之顯示裝置),可抑制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條件1-1~1-4主要有助於藉由提高色純度而產生之色域之擴大,條件1-5主要有助於考慮到亮度之色域之擴大。
再者,藉由滿足條件1-2,亦容易抑制虹不均。
<條件1-2>
基於由條件1-1之測量所獲得之L1 之分光光譜,而算出藍色之波長區域中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平均值BAve ,綠色之波長區域中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平均值GAve ,紅色之波長區域中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平均值RAve 。將藍色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強度連續超過BAve 之波長區域設為Bp ,將綠色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強度連續超過GAve 之波長區域設為Gp ,將紅色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強度連續超過RAve 之波長區域設為Rp 。顯示Bp 、Gp 及Rp 之波長區域均為一個。
圖2、圖4及圖5之分光光譜中顯示Bp 、Gp 及Rp 之波長區域均為一個,滿足條件1-2。另一方面,圖3之分光光譜中顯示Bp 及Gp 之波長區域為兩個,不滿足條件1-2。
<條件1-3>
上述+αB 、上述-αG 、上述+αG 及上述-αR 滿足以下(5)~(6)之關係。
+αB <-αG (5)
+αG <-αR (6)
圖2、圖3及圖5之分光光譜滿足(5)及(6)之關係,滿足條件1-3。另一方面,圖4之分光光譜不滿足(6)之關係,不滿足條件1-3。
<條件1-4>
將顯示上述B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B ,將顯示上述G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G ,將顯示上述G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G ,將顯示上述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R
上述+βB 、上述-βG 、上述+βG 及上述-βR 滿足以下(7)~(8)之關係。
+βB <-βG (7)
+βG <-βR (8)
圖2、圖3及圖5之分光光譜均滿足(7)及(8)之關係,滿足條件1-4。另一方面,圖4之分光光譜不滿足(8)之關係,不滿足條件1-4。
<條件1-5>
將上述Bmax 、上述Gmax 及上述Rmax 中之最大強度設為L1max 。Bmax /L1max 、Gmax /L1max 及Rmax /L1max 分別為0.27以上。
圖2、圖3及圖5之分光光譜中,Bmax /L1max 、Gmax /L1max 及Rmax /L1max 分別為0.27以上,滿足條件1-5。另一方面,圖4之分光光譜中,Rmax /L1max 分別未達0.27,不滿足條件1-5。
於條件1-5中,更佳為Bmax /L1max 、Gmax /L1max 及Rmax /L1max 分別為0.30以上。
再者,自使色域變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L1 之分光光譜陡峭,另一方面,自容易滿足條件2-1之觀點而言,較佳為L1 之分光光譜並不極端陡峭。因此,上述+βR 與上述-βR 之差[+βR -(-βR )]較佳為15~90 nm,更佳為30~85 nm,進一步較佳為50~80 nm。
又,自使色域變寬之觀點及容易滿足條件2-3之觀點之平衡而言,上述+αR 與上述-αR 之差[+αR -(-αR )]較佳為10~70 nm,更佳為20~60 nm,進一步較佳為30~55 nm。
作為L1 之分光光譜極陡峭之顯示裝置,可列舉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顯示裝置、背光源使用量子點之液晶顯示裝置等。
(顯示元件)
作為顯示元件,可列舉液晶顯示元件、有機EL顯示元件、無機EL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等。再者,液晶顯示元件亦可為於元件內具備觸控面板功能之內嵌式(in cell)觸控面板液晶顯示元件。
於該等顯示元件之中,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顯示元件的L1 之分光光譜容易變得陡峭,容易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又,有機EL顯示元件之光提取效率成為課題,為了提高光提取效率,而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元件具備微空腔構造。該具備微空腔構造之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元件由於越提高光提取效率則L1 之分光光譜越容易變得陡峭,故而容易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又,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且使用量子點作為背光源之情形時,亦為L1 之分光光譜容易變得陡峭,容易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顯示元件較佳為基於由上述式表示之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為60%以上者,更佳為65%以上者。
(偏光元件a)
偏光元件a設置於顯示元件之出射面上且較光學膜X更靠顯示元件側。
作為偏光元件a,例如,可列舉藉由碘等而染色並延伸之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縮甲醛(polyvinyl formal)膜、聚乙烯醇縮乙醛(polyvinyl acetal)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片型偏光元件,由平行地排列之多條金屬線所構成之線柵(wire grid)型偏光元件,塗布有向液性液晶或二色性賓主材料之塗布型偏光元件,多層薄膜型偏光元件等。再者,該等偏光元件a亦可為具備使不透過之偏光成分反射之功能之反射型偏光元件。
較佳為,偏光元件a之兩面由塑膠膜、玻璃等透明保護板覆蓋。作為透明保護板,亦可使用光學膜X。
偏光元件a例如係為了藉由與1/4λ板之組合而賦予抗反射性而使用。又,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之情形時,於液晶顯示元件之光入射面側設置背面偏光元件,將位於液晶顯示元件之上之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與位於液晶顯示元件之下之背面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正交地配置,藉此賦予液晶快門之功能而使用。
由於偏光太陽眼鏡原則上吸收S偏光,故而偏光太陽眼鏡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之方向亦原則上為水平方向。因此,較佳為,以相對於顯示裝置之水平方向,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之方向之角度成為未達±10°之範圍內之方式設置。更佳為將該角度設為未達±5°之範圍。
於在顯示元件與光學膜X之間具有2個以上之偏光元件之情形時,將位於最遠離顯示元件之側之偏光元件設為偏光元件a。
(光學膜X)
光學膜X設置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且較偏光元件a更靠光出射面側。又,於顯示裝置具有複數個偏光元件之情形時,於較位於最靠光出射面側之偏光元件(偏光元件a)靠光出射面側設置光學膜X。
於在顯示元件上設置複數個光學膜之情形時,光學膜X較佳為設置於最遠離顯示元件之側(視認者側)。
光學膜X具有將透過光學膜X之前之光轉換,使L1 與L2 之關係滿足條件2-1之作用。
於將對光學膜X向垂直方向入射之L1 之強度設為「I0 」,將光學膜X之波長550 nm之延遲值設為「Re550 」,將[構成光學膜X之材料之波長400~780 nm之各波長之雙折射率/構成光學膜X之材料之波長550 nm之雙折射率]設為「N(λ)」,將偏光元件a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直線偏光之振動方向)與光學膜X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設為「θ」之情形時,自光學膜X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強度即I可由以下之式(A)表示。再者,以L1 為已通過位於較光學膜X更靠顯示元件側之偏光元件a之直線偏光為前提。
I=I0 -I0 ・sin2 (2θ)・sin2 (π・N(λ)・Re550 /λ) (A)
光學膜X之構成可根據上述式(A)來決定。具體而言,首先,測量透過光學膜X之前之L1 之分光光譜。繼而,基於L1 之分光光譜之測量結果與上述式(A),模擬與光學膜X之延遲值對應之L2 之分光光譜。接著,將L1 之分光光譜與由模擬所獲得之L2 之分光光譜進行對比,將具有滿足條件2-1之延遲之光學膜決定為光學膜X。如此,藉由決定光學膜X之構成,而不會使光學膜X之延遲超出需要地變大,可使顏色之再現性良好。
再者,於偏光元件a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直線偏光之振動方向)與光學膜X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θ為45度之情形時,I之值表示最大值。因此,較佳為藉由將θ設為45度之下述式(B)而進行上述模擬。
I=I0 -I0 ・sin2 (π・N(λ)・Re550 /λ) (B)
於在顯示元件上設置複數個光學膜之情形時,如上所述,較佳為,光學膜X設置於最遠離顯示元件之側(視認者側)。於該情形時,亦可藉由光學膜X與位於較光學膜X更靠顯示元件側之光學膜之相互作用,而進行上述模擬。例如,於使光學膜X之遲相軸方向與位於較光學膜X更靠顯示元件側之光學膜之遲相軸方向相同之情形時,且構成兩個光學膜之材料相同之情形時,可以兩個光學膜之合計厚度算出Re550 ,進行上述模擬。
若使光學膜X之延遲值變大則容易滿足條件2-1,但存在即便僅使延遲值變大亦不滿足條件2-1之情形。又,若使光學膜X之延遲值過大,則光學膜X之厚度過大,或者作為光學膜X之材料必須使用處理性差之特殊之素材。又,若延遲值過小,則於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而觀察時,容易產生消隱或虹不均。
因此,作為光學膜X,較佳為使用延遲值3,000 nm以上且100,000 nm以下之範圍內滿足條件2-1者。光學膜X之延遲值更佳為4,000 nm以上且30,000 n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00 nm以上且20,000 nm以下,再更佳為6,000 nm以上且15,000 nm以下,特佳為7,000 nm以上且12,000 nm以下。再者,此處所言之延遲值係波長550 nm時之延遲值。
光學膜X之延遲值係藉由於光學膜之面內折射率最大之方向即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x 、於透光性膜之面內與上述遲相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即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 、光學膜之厚度d,由下述式(C)而表示者。
延遲值(Re)=(nx -ny )×d (C)
上述延遲值例如可藉由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OBRA-WR」、「PAM-UHR100」而測量。
又,使用兩個以上之偏光元件,求出光學膜X之配向軸方向(主軸之方向)之後,藉由阿貝折射率計(Atago公司製造 NAR-4T)而求出兩個軸(配向軸之折射率、及與配向軸正交之軸)之折射率(nx 、ny )。此處,將表示更大之折射率之軸定義為遲相軸。光學膜之厚度d例如藉由測微計(商品名:Digimatic Micrometer,三豐(Mitutoyo)公司製造)而測量,將單位換算為nm。亦可根據雙折射率(nx -ny )與膜之厚度d(nm)之積來計算延遲。
光學膜X可列舉以塑膠膜等透光性基材為主體者。
作為透光性基材,可列舉將聚酯膜、聚碳酸酯膜、環烯烴聚合物膜、壓克力膜等塑膠膜延伸而成者。該等之中,自容易使雙折射率變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聚酯膜、聚碳酸酯膜延伸而成者。又,透光性基材之中較佳為顯示正分散性(隨著朝向短波長側而雙折射率變大之性質)者。尤其,將聚酯膜延伸而成者(延伸聚酯膜)由於正分散性強,具有隨著朝向短波長側而雙折射率變大(隨著朝向長波長側而雙折射率變小)之性質,故而即便為與其他塑膠膜同等之延遲值亦可容易滿足上述條件2-1,就此方面而言較佳。換言之,於使用延伸聚酯膜作為光學膜X之基材之情形時,即便不使基材之厚度超出需要地變厚,亦可容易滿足上述條件2-1,就此方面而言較佳。
作為聚酯膜,較佳為聚對酞酸乙二酯膜(PET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膜(PEN膜)等。
延伸可列舉縱單軸延伸、拉幅(tenter)延伸、逐次雙軸延伸及同時雙軸延伸等。
又,透光性基材之中,自機械性強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顯示正雙折射性者。所謂顯示正雙折射性之透光性基材,係指透光性基材之配向軸方向(主軸之方向)之折射率n1 與正交於配向軸方向之方向之折射率n2 滿足n1 >n2 之關係者。作為顯示正雙折射性之透光性基材,可列舉PET膜、PEN膜等聚酯膜、聚芳醯胺(aramid)膜等。
自處理性及薄膜化之觀點而言,透光性基材之厚度較佳為5~300 μm,更佳為10~200 μm,進一步較佳為15~100 μm。
光學膜X亦可為於透光性基材上具有功能層者。作為功能層,可列舉硬塗層、防眩層、抗反射層、抗靜電層、防污層等。
(其他光學膜)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亦可具有相位差膜、硬塗膜、阻氣膜等其他光學膜。再者,較佳為,其他光學膜設置於較光學膜X更靠顯示元件側。
(觸控面板)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亦可為於顯示元件與光學膜X之間具備觸控面板之帶觸控面板之顯示裝置。顯示元件上之偏光元件a與觸控面板之位置關係並不特別限定,但較佳為使位於最靠光出射面側之偏光元件(偏光元件a)配置於觸控面板與光學膜X之間。
作為觸控面板,可列舉電阻膜式觸控面板、靜電電容式觸控面板、內嵌式觸控面板、電磁感應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及超音波式觸控面板等。
(背光源)
於顯示裝置為液晶顯示裝置之情形時,於顯示元件之背面配置背光源。
作為背光源,可使用邊緣照明(edge light)型背光源、直下型背光源之任一者。
作為背光源之光源,可列舉LED、CCFL等,但使用量子點作為光源之背光源之L1 之分光光譜容易變得陡峭,容易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
使用量子點作為光源之背光源至少由一次光源及二次光源構成,該一次光源放出一次光,該二次光源由吸收一次光而放出二次光之量子點構成。
於一次光源放出相當於藍色之波長之一次光之情形時,作為二次光源之量子點較佳為包含吸收一次光放出相當於紅色之波長之二次光之第1量子點、及吸收一次光放出相當於綠色之波長之二次光之第2量子點之至少一種,更佳為包含上述第1量子點及上述第2量子點之兩者。
量子點(Quantum dot)係半導體之奈米尺寸之微粒子,且藉由將電子或激子封入至奈米尺寸之小結晶內之量子封閉效應(量子尺寸效應)而顯示特異性之光學性、電性性質,亦被稱為半導體奈米粒子或半導體奈米結晶。
量子點只要為半導體之奈米尺寸之微粒子且為產生量子封閉效應(量子尺寸效應)之材料,則並不特別限定。
量子點含有於構成背光源之光學膜中即可。
[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係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的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選擇於入射至光學膜之光滿足上述條件1-1之情形時滿足上述條件2-1之光學膜。
L1 及L2 之分光光譜可使用分光光度計來測量。於測量時,分光光度計之受光器以相對於顯示裝置之光出射面垂直之方式設置,於測量時,將視野角設為1度。又,設為測量對象之光較佳為通過顯示裝置之有效顯示區域之中心之光。再者,L2 之分光光譜如下所述,較佳為基於模擬而算出。
較佳為,選擇滿足條件2-1~2-4之光學膜係按照以下之(a)、(b)之順序選擇。
(a)基於條件1-1中測量出之L1 之分光光譜之測量結果與上述式(A),藉由模擬而算出與光學膜X之延遲值對應之L2 之分光光譜。再者,亦可代替上述式(A)而使用上述式(B)。
(b)將L1 之分光光譜與利用模擬算出之L2 之分光光譜進行對比,將具有滿足條件2-1之延遲之光學膜選擇為光學膜X。
根據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可高效率地選擇能夠抑制通過偏光太陽眼鏡而觀察時之顏色之再現性降低之光學膜,從而可提高作業性。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係於L1 之分光光譜極陡峭之情形時特別有效。具體而言,於L1 之分光光譜滿足上述條件1-2~1-5之情形時,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更深刻化,故而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極有用。
又,自使顏色之再現性更良好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較佳為將進一步自上述條件2-2~2-4選擇之一個以上設為選擇條件,更佳為將上述條件2-2~2-4之全部設為選擇條件。
[實施例]
其次,利用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例任何限定。再者,「份」及「%」只要未特別說明則設為質量基準。
1.光學膜之製作
將聚對酞酸乙二酯以290℃熔融,通過膜形成模具,擠出呈片狀,密接於經水冷冷卻之旋轉急冷轉筒上而冷卻,製作未延伸膜。將該未延伸膜利用雙軸延伸試驗裝置(東洋精機公司)以120℃預熱1分鐘之後,以120℃進行4.0倍固定端單軸延伸,製作於面內具有雙折射性之光學膜。該光學膜之波長550 nm時之折射率nx =1.701,ny =1.6015,△n=0.0995。
調整該光學膜之膜厚,獲得具有以下之延遲值(Re)之光學膜i~vii。
光學膜i:Re=3,000 nm
光學膜i:Re=4,000 nm
光學膜iii:Re=6,000 nm
光學膜iv:Re=7,000 nm
光學膜v:Re=8,000 nm
光學膜vi:Re=11,000 nm
光學膜vii:Re=15,000 nm
2.L1 之分光光譜之測量
使用分光光度計,將視野角設為1度,使以下之顯示裝置A~E進行白顯示時,於每1 nm測量自顯示元件側向光學膜垂直地入射之光(L1 )之強度。於顯示裝置A~E中,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直線偏光之振動方向)與光學膜X之遲相軸所成之角度設為45度。又,將測量部位設為顯示裝置之有效顯示區域之中心。將顯示裝置A之L1 之分光光譜表示於圖2,將顯示裝置B之L1 之分光光譜表示於圖3,將顯示裝置C之L1 之分光光譜表示於圖4,將顯示裝置D之L1 之分光光譜表示於圖5,將顯示裝置E之L1 之分光光譜表示於圖14。又,將基於測量結果而算出之條件1-1~1-5相關之數值表示於表1。又,將滿足條件1-1~1-5者設為「○」,將不滿足者設為「×」而一併表示於表1。
<顯示裝置A>
於具備微空腔構造之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市售之顯示裝置。基於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77%。
<顯示裝置B>
顯示元件為帶濾色器之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冷陰極螢光管(CCFL)、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市售之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C>
顯示元件為帶濾色器之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白色LED、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市售之顯示裝置。基於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49%。
<顯示裝置D(使用量子點之顯示裝置1)>
顯示元件為帶濾色器之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一次光源為藍色LED、二次光源為量子點、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市售之顯示裝置。基於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68%。
<顯示裝置E(使用量子點之顯示裝置2)>
顯示元件為帶濾色器之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一次光源為藍色LED、二次光源為量子點、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市售之顯示裝置。基於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52%。
[表1]
3.顯示裝置A-i~A-vii、顯示裝置B-i~B-vii、顯示裝置C-i~C-vii、顯示裝置D-i~D-vii及顯示裝置E-i~E-vii之製作
作為顯示裝置A~E之光學膜,配置光學膜i~vii,獲得顯示裝置A-i~A-vii、顯示裝置B-i~B-vii、顯示裝置C-i~C-vii、顯示裝置D-i~D-vii及顯示裝置E-i~E-vii。
4.L2 之模擬、L2 之分光光譜之測量
根據上述2中測量出之L1 之分光光譜與上述式(B),藉由模擬而算出自顯示裝置A-i~A-vii、顯示裝置B-i~B-vii、顯示裝置C-i~C-vii、顯示裝置D-i~D-vii及顯示裝置E-i~E-vii之光學膜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強度I。將基於模擬結果而算出之條件2-1~2-4相關之數值表示於表2~6。又,將滿足條件2-1~2-4者設為「○」,將不滿足者設為「×」而一併表示於表2~6。
再者,基於實測值算出藉由模擬而算出之條件2-1~2-4相關之數值,結果獲得相同之結果。
5.評估
如以下般,對顯示裝置A-i~A-vii、顯示裝置B-i~B-vii、顯示裝置C-i~C-vii、顯示裝置D-i~D-vii及顯示裝置E-i~E-vii進行評估。將結果表示於表2~表6。
5-1.消隱
使顯示裝置之畫面進行白顯示或大致白顯示。經由偏光太陽眼鏡而自各種角度觀察畫面,目視評估是否存在畫面變暗之部位。
○:無畫面變暗之部位。
×:有畫面變暗之部位。
5-2.虹不均
使顯示裝置之畫面白顯示或大致白顯示。經由偏光太陽眼鏡而自各種角度觀察畫面,目視評估是否可視認虹花樣之不均。
○:無法視認虹花樣。
△:稍微視認虹花樣。
×:視認虹花樣。
5-3.顏色之再現性
使顯示裝置之畫面為彩色顯示。於配戴有偏光太陽眼鏡之狀態(狀態1)、及卸下偏光太陽眼鏡於畫面上設置染色為與偏光太陽眼鏡相同顏色之玻璃板之狀態(狀態2)下,分別自正面觀察畫面,目視評估配戴有偏光太陽眼鏡之狀態之顏色之再現性。
將不會在意狀態1與狀態2之顏色之差(基於紅色之顏色之差)之情形設為2分,將些許在意狀態1與狀態2之顏色之差(基於紅色之顏色之差)之情形設為1分,將嚴重在意狀態1與狀態2之顏色之差(基於紅色之顏色之差)之情形設為0分,由20人進行評估,算出平均分。
◎:平均分為1.7分以上
○:平均分為1.5分以上且未達1.7分
△:平均分為1.0分以上且未達1.5分
×:平均分未達1.0分
5-4.動態影像之臨場感
使顯示裝置之畫面為彩色之動態影像顯示,於卸下偏光太陽眼鏡之狀態下觀察畫面,目視評估動態影像之臨場感。
○:強烈地感覺到臨場感。
△:感覺到臨場感。
×:臨場感不充分。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根據表1~表6之結果,滿足條件1-1及條件2-1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A-iv~A-vii、B-vi~B-vii、D-ii~D-vii、E-iv~E-vii)由於色域寬故而動態影像之臨場感優異,並且可抑制因色域寬而容易產生之顏色之再現性之問題。
又,於滿足條件1-1及條件2-1之顯示裝置之中,進一步滿足條件1-2~1~5,並且基於CIE-xy色度圖之BT.2020之覆蓋率為60%以上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A-iv~A-vii、D-ii~D-vii)係動態影像之臨場感更優異者。
又,於滿足條件1-1及條件2-1之顯示裝置之中,條件2-3之底部波長及峰值波長之個數分別為1以上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A-iv~A-vii、D-ii~D-vii、E-iv~E-vii)係顏色之再現性更優異者。其中,條件2-1之底部波長及峰值波長之數分別為2以上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A-vii、D-vi、D-vii、E-vii)係顏色之再現性進一步優異者。
10‧‧‧顯示元件
10a‧‧‧有機EL顯示元件
20‧‧‧光學膜X
30‧‧‧其他光學膜
40‧‧‧偏光元件a
100‧‧‧顯示裝置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剖視圖。
圖2係於在具備微空腔構造之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光學膜之光(L1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3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冷陰極螢光管(CCFL)、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光學膜之光(L1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4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白色LED、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光學膜之光(L1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5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一次光源為藍色LED、二次光源為量子點、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光學膜之光(L1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6係自於具備微空腔構造之三色獨立方式之有機EL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出射的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7係自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冷陰極螢光管(CCFL)、且於液晶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出射的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8係自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光源為白色LED、且於液晶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出射的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9係自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一次光源為藍色LED、二次光源為量子點、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之光學膜出射的光、且已通過具有與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L2 )之分光光譜之一例。
圖10係將圖2之分光光譜與圖6之分光光譜重合之圖。
圖11係將圖3之分光光譜與圖7之分光光譜重合之圖。
圖12係將圖4之分光光譜與圖8之分光光譜重合之圖。
圖13係將圖5之分光光譜與圖9之分光光譜重合之圖。
圖14係於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背光源之一次光源為藍色LED、二次光源為量子點、且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之顯示裝置中,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光學膜之光(L1 )之分光光譜之另一例。

Claims (12)

  1. 一種顯示裝置,其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polarizer)a及光學膜X,該顯示元件為有機EL顯示元件或無機EL顯示元件,該光學膜X為顯示正雙折射性之聚酯膜且延遲(retardation)值為4,000 nm以上,該顯示裝置滿足下述條件1-1及條件2-1, <條件1-1> 將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該光學膜X之光中,向相對於該光學膜X垂直之方向入射之光設為L1 ,於每1 nm測量該L1 之強度,將藍色之波長區域設為400 nm以上且未達500 nm,將綠色之波長區域設為500 nm以上且未達600 nm,將紅色之波長區域設為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將該L1 之藍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Bmax ,將該L1 之綠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Gmax ,將該L1 之紅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Rmax , 將顯示該Bmax 之波長設為L1 λB ,將顯示該Gmax 之波長設為L1 λG ,將顯示該Rmax 之波長設為L1 λR , 將顯示該B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B ,將顯示該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該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該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R , L1 λB 、L1 λG 、L1 λR 、+αB 、-αG 、+αG 及-αR 滿足以下(1)~(4)之關係, +αB <L1 λG (1) L1 λB <-αG (2) +αG <L1 λR (3) L1 λG <-αR (4) <條件2-1> 將自該光學膜X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該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設為L2 ,於每1 nm測量該L2 之強度,將該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負變化為正之波長設為底部(bottom)波長,將該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正切換為負之波長設為峰值(peak)波長, 將顯示該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R ,將顯示該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R , 於-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該底部波長及該峰值波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1-2, <條件1-2> 基於由該條件1-1之測量所獲得之L1 之分光光譜,算出藍色之波長區域中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平均值BAve 、綠色之波長區域中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平均值GAve 、紅色之波長區域中之分光光譜之強度之平均值RAve ,將藍色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強度連續超過BAve 之波長區域設為Bp ,將綠色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強度連續超過GAve 之波長區域設為Gp ,將紅色之波長區域中L1 之強度連續超過RAve 之波長區域設為Rp ,顯示Bp 、Gp 及Rp 之波長區域之個數均為一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1-3, <條件1-3> 該+αB 、該-αG 、該+αG 及該-αR 滿足以下(5)~(6)之關係, +αB <-αG (5) +αG <-αR (6)。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1-4, <條件1-4> 將顯示該B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B ,將顯示該G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G ,將顯示該G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G ,將顯示該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R , 該+βB 、該-βG 、該+βG 及該-βR 滿足以下(7)~(8)之關係, +βB <-βG (7) +βG <-βR (8)。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1-5, <條件1-5> 將該Bmax 、該Gmax 及該Rmax 中之最大強度設為L1max ,Bmax /L1max 、Gmax /L1max 及Rmax /L1max 分別為0.27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2-2, <條件2-2> 0.40≦[-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該L2 之強度的總和/-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該L1 之強度的總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2-3, <條件2-3> 將顯示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R ,將顯示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R ,於-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該L2 之底部波長及該L2 之峰值波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滿足下述條件2-4, <條件2-4> 0.40≦[-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該L2 之強度的總和/-αR 以上且+α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之該L1 之強度的總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膜X為單軸延伸之透光性基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於顯示元件上具有複數光學膜,並配置有該光學膜X作為複數光學膜中距離顯示元件最遠之光學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膜X不包括作為偏光元件保護膜之光學膜。
  12. 一種顯示裝置之顏色之再現性的改善方法,其係於顯示元件之光出射面側之面上具有偏光元件a及光學膜X的顯示裝置之顏色之再現性的改善方法,該顯示元件為有機EL顯示元件或無機EL顯示元件,該光學膜X為顯示正雙折射性之聚酯膜,且於入射至該光學膜X之光滿足下述條件1-1之情形時,將滿足下述條件2-1之光學膜作為該光學膜X配置於該顯示裝置, <條件1-1> 將自顯示元件側入射至該光學膜X之光中,向相對於該光學膜X垂直之方向入射之光設為L1 ,於每1 nm測量該L1 之強度,將藍色之波長區域設為400 nm以上且未達500 nm,將綠色之波長區域設為500 nm以上且未達600 nm,將紅色之波長區域設為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將該L1 之藍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Bmax ,將該L1 之綠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Gmax ,將該L1 之紅色之波長區域之最大強度設為Rmax , 將顯示該Bmax 之波長設為L1 λB ,將顯示該Gmax 之波長設為L1 λG ,將顯示該Rmax 之波長設為L1 λR , 將顯示該B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B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B ,將顯示該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該G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G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αG ,將顯示該Rmax 之1/2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αR , L1 λB 、L1 λG 、L1 λR 、+αB 、-αG 、+αG 及-αR 滿足以下(1)~(4)之關係, +αB <L1 λG (1) L1 λB <-αG (2) +αG <L1 λR (3) L1 λG <-αR (4) <條件2-1> 將自該光學膜X之光出射面側向光學膜X之垂直方向射出之光且已通過具有與該偏光元件a之吸收軸平行之吸收軸的偏光元件b之光設為L2 ,於每1 nm測量該L2 之強度,將該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負變化為正之波長設為底部波長,將該L2 之分光光譜之斜率自正切換為負之波長設為峰值波長, 將顯示該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負方向側的最大波長設為-βR ,將顯示該Rmax 之1/3以下之強度的波長且位於L1 λR 之正方向側的最小波長設為+βR , 於-βR 以上且+βR 以下之波長區域、且600 nm以上且78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分別具有一個以上之該底部波長及該峰值波長。
TW108122629A 2016-01-08 2017-01-06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TWI684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2920 2016-01-08
JPJP2016-002920 2016-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218A true TW201937218A (zh) 2019-09-16
TWI684799B TWI684799B (zh) 2020-02-11

Family

ID=5927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2629A TWI684799B (zh) 2016-01-08 2017-01-06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TW106100557A TWI725105B (zh) 2016-01-08 2017-01-06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TW108122634A TWI682200B (zh) 2016-01-08 2017-01-06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557A TWI725105B (zh) 2016-01-08 2017-01-06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TW108122634A TWI682200B (zh) 2016-01-08 2017-01-06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光學膜之選擇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890704B2 (zh)
EP (1) EP3401713A4 (zh)
JP (4) JP6166502B1 (zh)
KR (3) KR102204547B1 (zh)
CN (3) CN110346860B (zh)
TW (3) TWI684799B (zh)
WO (1) WO20171194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9473A1 (ja) 2016-01-08 2017-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US10677975B2 (en) * 2016-02-29 2020-06-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optical film for display device
CN107195666A (zh) * 2017-06-26 2017-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20200144181A (ko) 2019-06-17 2020-12-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129099B (zh) * 2019-12-31 2022-10-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91131A1 (ja) * 2021-03-08 2022-09-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干渉色の評価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6819A (ja) 2007-04-03 2008-10-2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05928A (ja) 2008-02-27 2009-09-10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微小共振器色変換el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251000A (ja) 2008-04-01 2009-10-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888853B2 (ja) 2009-11-12 2012-02-29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8294168B2 (en) 2010-06-04 2012-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source module using quantum dots, backlight unit employing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5396439B2 (ja) 2011-07-22 2014-01-22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304939B1 (ja) 2012-05-31 2013-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JP2014081433A (ja) * 2012-10-15 2014-05-08 Japan Display Inc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JP6136527B2 (ja) 2012-10-29 2017-05-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セルタッチパネル液晶素子の前面用の光学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セルタッチパネル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31350B1 (ko) 2012-12-17 2016-06-1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539717B2 (en) 2012-12-20 2020-01-21 Samsung Sdi Co., Ltd. Polarizing plates and optical display apparatuses including the polarizing plates
KR20140098419A (ko) 2013-01-31 2014-08-08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KR20150116443A (ko) * 2013-02-08 2015-10-1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고 색역의 양자점 디스플레이
JP6102300B2 (ja) 2013-02-08 2017-03-29 東洋紡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6461455B2 (ja) 2013-04-26 2019-01-3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画像表示装置
JP6192465B2 (ja) * 2013-09-27 2017-09-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290628B2 (ja) 2014-01-09 2018-03-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6127011B2 (ja) 2014-03-28 2017-05-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378525B2 (ja) 2014-04-17 2018-08-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6169530B2 (ja) * 2014-05-13 2017-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225129A (ja) * 2014-05-26 2015-12-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CN104090408A (zh) 2014-07-25 2014-10-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高色域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WO2016068102A1 (ja) * 2014-10-30 2016-05-0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CN113608384A (zh) * 2014-11-25 2021-11-05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96371B (zh) * 2015-03-04 2018-02-09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6812656B2 (ja) * 2015-04-10 2021-01-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539740B2 (ja) * 2015-08-27 2019-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119473A1 (ja) 2016-01-08 2017-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US10677975B2 (en) * 2016-02-29 2020-06-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optical film for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105B (zh) 2021-04-21
KR20190071007A (ko) 2019-06-21
JP2019135565A (ja) 2019-08-15
JP6728443B2 (ja) 2020-07-22
KR102204550B1 (ko) 2021-01-19
CN110346975A (zh) 2019-10-18
US20190011620A1 (en) 2019-01-10
KR20180101716A (ko) 2018-09-13
US11726247B2 (en) 2023-08-15
TW201937219A (zh) 2019-09-16
CN110346860B (zh) 2021-10-29
JP2018049274A (ja) 2018-03-29
EP3401713A4 (en) 2019-08-28
US10890704B2 (en) 2021-01-12
CN108603962B (zh) 2021-08-20
JP6166502B1 (ja) 2017-07-19
TW201730603A (zh) 2017-09-01
EP3401713A1 (en) 2018-11-14
WO2017119473A1 (ja) 2017-07-13
US20210003760A1 (en) 2021-01-07
JPWO2017119473A1 (ja) 2018-01-11
TWI682200B (zh) 2020-01-11
JP2017173854A (ja) 2017-09-28
CN110346975B (zh) 2021-08-20
CN110346860A (zh) 2019-10-18
JP6530026B2 (ja) 2019-06-12
CN108603962A (zh) 2018-09-28
JP6328829B2 (ja) 2018-05-23
KR20190071008A (ko) 2019-06-21
TWI684799B (zh) 2020-02-11
KR102204547B1 (ko)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844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JP6876674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JP6059830B1 (ja) 画像表示装置
TW201732395A (zh) 影像顯示裝置
JP2021047409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JP690826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KR20130062180A (ko) 광학 보상 필름
JP694747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