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5968A - 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 Google Patents

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5968A
TW201935968A TW108104171A TW108104171A TW201935968A TW 201935968 A TW201935968 A TW 201935968A TW 108104171 A TW108104171 A TW 108104171A TW 108104171 A TW108104171 A TW 108104171A TW 201935968 A TW201935968 A TW 2019359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erminal
carriers
carrier set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5202B (zh
Inventor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5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2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該方法可以包括: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從而能夠實現多載波傳輸中同步載波的設置。

Description

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無線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車聯網系統採用基於長期演進(LTE,Long Term Evolution)-設備到設備(D2D,Device to Device)的側行鏈路(SL,Sidelink)傳輸技術,與傳統的LTE系統中通訊數據透過基地台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訊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
在第三代合作夥伴專案(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Rel-14中對車聯網技術(V2X,Vehicle-to-Everything)進行了標準化,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模式3和模式4。在模式3中,終端的傳輸資源由基地台分配。在模式4中,終端採用偵聽(sensing)+預留(reservation)的方式確定傳輸資源。
在Rel-15車聯網系統中,引入了多載波傳輸方案,終端的數據可以在一個或者多個載波上進行傳輸。如果終端在多個載波上進行數據傳輸,那麼首先就需要進行時間同步,以使得終端能夠在多個載波上進行同步傳輸,基於此,那麼如何配置同步載波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期望提供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如下實現: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網路側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第一載波集合;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用於所述終端選取同步載波。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獲取部分、第一選取部分;其中,
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所述第一選取部分,配置為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發送部分,配置為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第一載波集合;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用於所述終端選取同步載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或者,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網路設備還包括:第二選取部分,配置為基於設定的能力描述訊息,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送部分,配置為:透過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向所述終端發送配置訊息。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第一網路介面,第一記憶體和第一處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網路介面,用於在與其他外部網元之間進行收發訊息過程中,信號的接收和發送;
所述第一記憶體,用於存儲能夠在所述第一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
所述第一處理器,用於在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驟。
第六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第二網路介面、第二記憶體和第二處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網路介面,用於在與其他外部網元之間進行收發訊息過程中,信號的接收和發送;
所述第二記憶體,用於存儲能夠在第二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
所述第二處理器,用於在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驟。
第七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腦存儲媒介,所述電腦存儲媒介存儲有配置同步載波的程式,所述配置同步載波的程式被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實現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終端基於配置訊息中的候選載波選取同步載波,從而能夠實現多載波傳輸中同步載波的設置。
為了能夠更加詳盡地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特點與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現進行詳細闡述,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說明之用,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例。
為便於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以下分別對車聯網中的模式3和模式4進行解釋說明。
模式3:如圖1所示,車載終端的傳輸資源是由基地台(如LTE中的演進節點(eNB,evolved NodeB)或新無線(NR,New Radio)系統中的5G節點gNB)分配的,具體地,基地台透過下行鏈路(DL,Down Link)向車載終端下發用於指示授權(Grant)資源的控制訊息;而後,車載終端根據基地台分配的資源在SL上進行數據的發送。在模式3中,基地台可以為車載終端分配單次傳輸的資源,也可以為終端分配半靜態傳輸的資源。
模式4:如圖2所示,車載終端採用偵聽+預留的傳輸方式。車載終端在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獲取可用的傳輸資源集合,車載終端從該傳輸資源集合中隨機選取一個資源進行數據的傳輸。由於車聯網系統中的業務具有週期性特徵,因此車載終端通常採用半靜態傳輸的方式,即車載終端選取一個傳輸資源後,就會在多個傳輸週期中持續的使用該資源,從而降低資源重選以及資源衝突的概率。車載終端會在本次傳輸的控制訊息中攜帶預留下次傳輸資源的訊息,從而使得其他終端可以透過檢測該車載終端的控制訊息判斷這塊資源是否被該車載終端預留和使用,達到降低資源衝突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LTE-V2X中分別使用模式3表示車載終端的傳輸資源是由基地台分配的,用模式4表示車載終端的傳輸資源是終端自主選取的,在新無線-車聯網技術(NR-V2X,New Radio-Vehicle-to-Everything)中,可以定義新的傳輸模式,本發明對此不做限定。
針對上述車聯網的模式架構,終端在多個載波上進行同步傳輸時,通常會由網路中的高階設備配置第一載波集合,該集合中包括具有提供同步參考訊息能力的載波,終端可以從第一載波集合中選取第二載波集合,而第二載波集合中所包括的是終端進行多載波同步傳輸的載波,因此,第二載波集合可以認為是第一載波集合的子集,甚至第二載波集合可以與第一載波集合相同。基於上述兩個載波集合之間的關係,那麼就需要針對終端配置第一載波集合,這也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要達到的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不僅適用於車聯網系統中,也可以適用於其他端到端通訊系統中,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所述終端可以為車載終端、手持終端、掌上電腦(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可穿戴式終端等等,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所述網路可以為NR網路、LTE網路等等。
參見圖3,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流程,該流程可以應用於車聯網V2X架構中的終端,該方法可以包括:
S301: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S302: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在圖3所示方案中,需要說明的是,同步載波是指能夠承載同步訊息的載波,該同步訊息可以是基於GNSS的時間同步訊息和/或頻率同步訊息;也可以是基於基地台的時間同步訊息和/或頻率同步訊息;還可以是基於終端的時間同步訊息和/或頻率同步訊息。圖3所示方案對此不做贅述。上述同步訊息可以在多載波傳輸時,用於為其他載波提供時間同步訊息和/或頻率同步訊息,以實現多個載波同步傳輸數據。
對於圖3所示的技術方案,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針對該實現方式,需要說明的是,網路側設備可以透過廣播訊息、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等方式發送配置訊息。相對應地,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具體可以包括: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承載有所述配置訊息的廣播訊息、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
舉例來說,網路側設備以基地台為例,該基地台可以優選為eNB或gNB,當終端僅處於基地台的覆蓋範圍內,但並沒有存取到該基地台時,基地台僅能夠透過廣播的方式向處於覆蓋範圍內的終端傳輸訊息,因此,基地台可以將配置訊息承載於廣播訊息中向終端進行傳輸。此外,在終端存取基地台,建立RRC連接的過程中,基地台也可以將配置訊息承載於RRC交互訊號中發送至終端。當終端存取完成後,就可以透過控制通道傳輸上述配置訊息。
此外,配置訊息也可以預先配置或預先存儲在終端之中,基於此,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針對上述兩種實現方式,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具體包括:
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需要說明的是,在某一時刻,終端並不是使用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進行多載波傳輸,因此,當基地台將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發送至終端後,終端就可以從所述所有載波中確定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載波,該載波的數量通常至少為一個,因此會形成一個第二載波集合。可以理解地,第二載波集合為第一載波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說,第二載波集合中的載波也必然處於第一載波集合中,因此,當終端能夠使用側行鏈路系統所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進行多載波傳輸的情況下,第二載波集合和第一載波集合相同。
並且,由於第二載波集合中的載波均能夠進行多載波數據傳輸,因此,終端可以依據設定的選取策略從中選取同步載波,例如,依照優先順序的高低從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同步載波,比如,將第二載波集合中優先順序更高的載波作為同步載波;可以理解地,具體的優先順序確定方式可以基於載波中同步參考訊息的優先順序;或者載波自身的優先順序,例如主載波的優先順序高於從載波等;或者基於每個載波對應的業務的優先順序,本實施例不做贅述。
以圖4所示的載波集合示意圖為例,比如網路系統所能夠支持的最大載波數為8個,分別標識為載波1、載波2、載波3、……、載波8;那麼網路中的高階設備,比如基地台就可以將包含有上述8個載波的集合作為第一載波集合,並將該載波集合透過配置訊息發送至終端,終端就能夠在配置訊息中的第一載波集合內選擇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例如第二載波集合包括載波1和載波2,隨後,終端就可以依據優先順序的高低從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用於同步參考的同步載波,比如可以是載波1,或,載波2,或,當兩個載波優先順序相同時,同步載波為載波1和載波2。
對於圖3所示的技術方案,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針對該實現方式,需要說明的是,網路側設備仍然可以透過廣播訊息、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等方式發送配置訊息。具體發送過程參見前述實現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配置訊息也可以預先配置或預先存儲在終端之中,基於此,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針對上述兩種實現方式,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具體包括:
從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對於上述兩種實現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於相同的網路中各終端的能力有所差異,那麼在這些能力有差異的終端之間實現多載波傳輸,那麼就需要採用有差異的終端均能夠使用的載波,通常會採用能力較低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例如在D2D架構或V2X架構中,某些終端能夠支持3GPP標準版本Rel-14或之前版本,某些終端能夠支持3GPP標準版本Rel-15;因此,支持Rel-15版本的終端在向支持Rel-14版本或之前版本的終端進行多載波傳輸時,就需要使用支持Rel-14版本或之前版本的終端能夠使用的載波,因此,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以圖5所示的載波集合示意圖為例,比如網路系統所能夠支持的最大載波數為8個,分別標識為載波1、載波2、載波3、……、載波8。支持3GPP協議Rel-14版本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來作為第一載波集合,比如,載波1、載波2、載波3、載波4是能夠被Rel-14終端使用的載波,那麼第一載波集合包括載波1、載波2、載波3、載波4。設定本實施例中終端支持3GPP協議Rel-15版本,那麼該終端就能夠透過配置訊息接收到第一載波集合後,結合進行多載波發送所需要的載波,例如載波1、載波2和載波5。終端依次可以檢測載波1和載波2上的同步訊息,從而將載波1和載波2劃分為第二載波集合,並從中選取同步載波。
基於前述技術方案相同的發明構思,參見圖6,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流程,該流程可以應用於車聯網V2X架構中的網路側設備,該方法可以包括:
S601: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第一載波集合;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用於所述終端選取同步載波。
對於圖6所示的技術方案,配置訊息可以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或者,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對於圖6所示的技術方案,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可以包括:
透過廣播訊息、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向所述終端發送配置訊息。
可以理解地,該實現方式的具體內容參見圖3所示的技術方案,在此不再贅述。
基於配置訊息中包括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基於設定的能力描述訊息,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舉例來說,網路側設備,例如基地台,可以在處於基地台自身通訊覆蓋範圍的終端進行附著或存取過程中獲取這些終端的能力描述訊息,而為了實現不同能力終端之間的多載波傳輸,網路側設備,例如基地台就可以從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通常來說,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指的是能力較低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優選地,在本實施例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從而能夠使得支持3GPP版本15的終端與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的終端進行多載波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從配置訊息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從而實現了車聯網技術中進行多載波傳輸時,關於同步載波的設置方案。
基於前述技術方案相同的發明構思,參見圖7,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設備70,包括獲取部分701、第一選取部分702;其中,
所述獲取部分701,配置為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所述第一選取部分702,配置為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部分701,配置為: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部分701,配置為: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選取部分702,配置為:
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部分701,配置為: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部分701,配置為: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選取部分702,配置為:
從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獲取部分701,配置為: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承載有所述配置訊息的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終端設備70為D2D網路架構中的終端設備,甚至可以是V2X網路架構中的終端設備。
可以理解地,在本實施例中,“部分”可以是部分電路、部分處理器、部分程式或軟體等等,當然也可以是單元,還可以是模組也可以是非模組化的。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的各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
所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並非作為獨立的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或processor(處理器)執行本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只讀記憶體(ROM, Read Only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媒介。
因此,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腦存儲媒介,該電腦存儲媒介存儲有存取控制的程式,所述存取控制的程式被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圖3所示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方法的步驟。
基於上述終端設備70以及電腦存儲媒介,參見圖8,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設備70的具體硬體結構,包括:第一網路介面801、第一記憶體802和第一處理器803;各個組件透過匯流排系統8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匯流排系統804用於實現這些組件之間的連接通訊。匯流排系統804除包括數據匯流排之外,還包括電源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和狀態信號匯流排。但是為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8中將各種匯流排都標為匯流排系統804。其中,第一網路介面801,用於在與其他外部網元之間進行收發訊息過程中,信號的接收和發送;
第一記憶體802,用於存儲能夠在第一處理器803上運行的電腦程式;
第一處理器803,用於在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
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可以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記憶體802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只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編程只讀記憶體 (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閃存。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緩存。透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第一記憶體802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他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而第一處理器803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透過第一處理器803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處理器803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組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方塊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閃存、只讀記憶體,可編程只讀記憶體或者電可擦寫可編程 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第一記憶體802,第一處理器803讀取第一記憶體802中的訊息,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這些實施例可以用硬體、軟體、固件、中間件、微碼或其組合來實現。對於硬體實現,處理單元可以實現在一個或多個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數字信號處理設備(DSP Device,DSPD)、可編程邏輯設備(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用於執行本申請所述功能的其他電子單元或其組合中。
對於軟體實現,可透過執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組(例如過程、函數等) 來實現本文所述的技術。軟體代碼可存儲在記憶體中並透過處理器執行。記憶體可以在處理器中或在處理器外部實現。
具體來說,終端設備70中的第一處理器803還配置為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前述圖3所示技術方案中所述方法的步驟,這裏不再進行贅述。
基於前述技術方案相同的發明構思,參見圖9,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路設備90的組成,包括:發送部分901,配置為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第一載波集合;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用於所述終端選取同步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或者,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參見圖10,所述網路設備90還包括:第二選取部分902,配置為基於設定的能力描述訊息,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發送部分901,配置為:透過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向所述終端發送配置訊息。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網路設備90為D2D網路架構中的網路設備,甚至可以是V2X網路架構中的網路設備,比如基地台(eNB或gNB)。
另外,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腦存儲媒介,該電腦存儲媒介存儲有配置同步載波的程式,所述配置同步載波的程式被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圖6所示技術方案中所述方法的步驟。針對電腦存儲媒介的具體闡述,參見前述技術方案中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基於上述網路設備90以及電腦存儲媒介,參見圖11,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路設備90的具體硬體組成,包括:第二網路介面1101、第二記憶體1102和第二處理器1103;各個組件透過匯流排系統11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匯流排系統1104用於實現這些組件之間的連接通訊。匯流排系統1104除包括數據匯流排之外,還包括電源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和狀態信號匯流排。但是為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11中將各種匯流排都標為匯流排系統1104。其中,
其中,所述第二網路介面1101,用於在與其他外部網元之間進行收發訊息過程中,信號的接收和發送;
第二記憶體1102,用於存儲能夠在第二處理器1103上運行的電腦程式;
第二處理器1103,用於在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
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第一載波集合;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用於所述終端選取同步載波。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中網路設備90的具體硬體結構中的組成部分,與前述技術方案中的相應部分類似,在此不做贅述。
具體來說,網路設備90中的第二處理器1103,還配置為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前述圖6所示技術方案中所述方法的步驟,這裏不再進行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從配置訊息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從而實現了車聯網技術中進行多載波傳輸時,關於同步載波的設置方案。
S301、S302、S601‧‧‧步驟
70‧‧‧終端設備
701‧‧‧獲取部分
702‧‧‧第一選取部分
801‧‧‧第一網路介面
802‧‧‧第一記憶體
803‧‧‧第一處理器
804、1104‧‧‧匯流排系統
90‧‧‧網路設備
901‧‧‧發送部分
902‧‧‧第二選取部分
1101‧‧‧第二網路介面
1102‧‧‧第二記憶體
1103‧‧‧第二處理器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車聯網中的模式3的場景示意圖;
圖2為車聯網中的模式4的場景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載波集合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載波集合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設備的組成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設備的具體硬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路設備的組成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網路設備的組成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網路設備的具體硬體結構示意圖。

Claims (25)

  1. 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包括: 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包括: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具體包括: 從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包括: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承載有所述配置訊息的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
  10. 一種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網路側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第一載波集合;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用於所述終端選取同步載波。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或者,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基於設定的能力描述訊息,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終端發送配置訊息,可以包括: 透過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向所述終端發送配置訊息。
  15.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獲取部分、第一選取部分;其中, 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基於配置訊息獲取第一載波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載波集合中包括至少一個候選載波; 所述第一選取部分,配置為從所述第一載波集合的候選載波中選取同步載波。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並將所述所有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或第1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選取部分,配置為: 從所述側行鏈路系統能夠支持的所有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 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其中,所述配置訊息包括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解析所述配置訊息,從所述配置訊息中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 透過解析預先配置的配置訊息獲取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並將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作為所述第一載波集合。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或第2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選取部分,配置為: 從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中選取用於進行多載波傳輸的第二載波集合; 從所述第二載波集合中選取所述同步載波。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至第2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符合預設能力描述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包括:支持3GPP版本14及之前版本中端到端通訊技術的終端所能夠使用的載波。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或第1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獲取部分,配置為:接收網路側設備發送的承載有所述配置訊息的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相關訊號或控制通道。
  24.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第一網路介面,第一記憶體和第一處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網路介面,用於在與其他外部網元之間進行收發訊息過程中,信號的接收和發送; 所述第一記憶體,用於存儲能夠在所述第一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 所述第一處理器,用於在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申請專利範圍1至9任一項所述方法的步驟。
  25. 一種網路設備,包括:第二網路介面、第二記憶體和第二處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網路介面,用於在與其他外部網元之間進行收發訊息過程中,信號的接收和發送; 所述第二記憶體,用於存儲能夠在第二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 所述第二處理器,用於在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申請專利範圍10至14任一項所述方法的步驟。
TW108104171A 2018-02-09 2019-02-01 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TWI785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5979 WO2019153237A1 (zh) 2018-02-09 2018-02-09 配置同步载波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18/075979 2018-02-09
WOPCT/CN2018/075979 2018-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968A true TW201935968A (zh) 2019-09-01
TWI785202B TWI785202B (zh) 2022-12-01

Family

ID=6754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171A TWI785202B (zh) 2018-02-09 2019-02-01 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10754119B (zh)
TW (1) TWI785202B (zh)
WO (1) WO20191532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3521A (zh) * 2021-04-01 2023-1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939798A (zh) * 2022-04-02 2023-10-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476B (zh) * 2009-10-10 2013-09-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同步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98784B (zh) * 2009-12-14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KR101803015B1 (ko) * 2010-02-10 2017-12-01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동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25359B (zh) * 2012-02-24 2016-03-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同步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73399B (zh) * 2013-01-31 2018-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载波配置信息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EP2975890A4 (en) * 2013-03-14 2017-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by us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73902B1 (ko) * 2014-08-07 2020-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9807713B2 (en) * 2014-11-14 2017-10-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EP3322233B1 (en) * 2015-07-09 2020-09-09 LG Electronics Inc. Synchronization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method
JP6450012B2 (ja) * 2015-08-13 2019-01-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同期方法
CN106900054B (zh) * 2017-04-01 2020-08-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3237A1 (zh) 2019-08-15
TWI785202B (zh) 2022-12-01
CN113207166A (zh) 2021-08-03
CN110754119B (zh) 2021-05-11
CN110754119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9855B2 (en)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418231B (zh) 一种信息上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31623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基站及系统
JP2021500758A (ja) リソース構成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WO2019029323A1 (zh) 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49667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user equipment in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8090491A1 (zh) 一种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170914A1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61623A1 (zh) 发现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RU271674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JP2021527997A (ja) データ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CN112106423A (zh) 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JP7213341B2 (ja) 無線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785202B (zh) 配置同步載波的方法、設備及電腦存儲媒介
JP703766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1865478A (zh) 侧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WO2019213951A1 (zh) 下行信道的接收方法和终端设备
JP7027327B2 (ja) 装置間(d2d)通信方法及びd2d装置
JP2023159308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JP7236445B2 (ja) 同期信号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WO2020258051A1 (zh) 小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37455B (zh) 小区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WO202118009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291848B (zh) 一种终端能力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TW202008817A (zh) 一種訊號傳輸方法及適用該方法的裝置、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