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3892A - 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3892A
TW201933892A TW108103961A TW108103961A TW201933892A TW 201933892 A TW201933892 A TW 201933892A TW 108103961 A TW108103961 A TW 108103961A TW 108103961 A TW108103961 A TW 108103961A TW 201933892 A TW201933892 A TW 2019338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service
user equipment
data
configuration
cop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89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訊領域,公開了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使得發送端可以根據配置為不同的目標業務選擇合適的傳輸方式。本發明中,獲取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根據該指標和在先的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其中該配置依據不同的可靠性要求設定。

Description

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訊領域,特別涉及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技術領域。
車聯網系統是基於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ET))-終端到終端(Device-to-Device,D2D)的一種側行鏈路傳輸技術與傳統的LTE系統中通訊資料透過基地台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訊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
根據3GPP Rel-14中對車聯網技術(V2X)所進行的標準化,雖然對車載終端與基地台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但問題在於,如何讓發送端知道,對於目標業務是進行複製傳輸還是非複製傳輸?
本申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以決定讓發送端知道是否對於目標業務進行複製傳輸。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包括:
獲取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其中該第一指標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
根據該第一指標和該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該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其中,
該第一配置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一對應關係。
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包括:
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及,
處理器,用於在執行該電腦可執行指令時實現如前文描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步驟。
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中存儲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電腦可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前文描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步驟。
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包括:
獲取單元,用於獲取第一配置和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的第一指標;
控制單元,用於根據該第一指標和該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該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其中該第一配置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一對應關係。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使得發送端可以根據配置,為不同的目標業務選擇合適的傳輸方式。基於現有技術,網路設備無法針對不同情況區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資料複製傳輸。一方面,若對於所有業務都進行資料複製,雖然所有業務的可靠性都可以提高,但是會消耗大量資源;另一方面,對於有些業務來說,並不需要提高可靠性。透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網路控制使用者針對特定業務開啟資料複製,從而在業務可靠性和資源有效性之間進行有效平衡。
本申請的說明書中記載了大量的技術特徵,分佈在各個技術方案中,如果要羅列出本申請實施例所有可能的技術特徵的組合(即技術方案)的話,會使得說明書過於冗長。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本申請上述發明內容中公開的各個技術特徵、在下文各個實施方式和例子中公開的各技術特徵、以及附圖中公開的各個技術特徵,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組合,從而構成各種新的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均因視為在本說明書中已經記載),除非這種技術特徵的組合在技術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個例子中公開了特徵A+B+C,在另一個例子中公開了特徵A+B+D+E,而特徵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術手段,技術上只要擇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時採用,特徵E技術上可以與特徵C相組合,則,A+B+C+D的方案因技術不可行而應當不被視為已經記載,而A+B+C+E的方案應當視為已經被記載。
在以下的敘述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實施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於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部分術語的說明: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aluation,LTE)
車輛到車輛(Vehicle to Vehicle,V2V)
車輛到其他設備(Vehicle to Everything,V2X)
終端到終端(Device to Device,D2D)
調度分配(Scheduling Assignment,SA)
下行鏈路控制訊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側行鏈路控制訊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
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
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
封包資料彙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無線鏈路層控制協議(Radio Link Control,RLC)
側行鏈路(Sidelink,SL)
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
通道繁忙率(channel busy ratio, CBR)
另外,為了使本申請實施例更容易理解,本說明書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進一步解釋如下。
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 ,PPPR,即,近場通訊單包可靠性要求,不同的PPPR數值代表了不同的可靠性要求。
第一配置參數:也稱為“第一配置”,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配置參數包含諸如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通道繁忙率等第一指標與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和傳輸的對應關係,也就是說,可以根據第一配置參數以及第一指標,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終端到終端通訊系統,例如車聯網等。
下面先說明一下本申請實施例所應用的場景架構。
如上文提到的,在3GPP Rel-14中對車聯網技術(V2X)進行了標準化,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模式3和模式4。
具體地,對於模式3,如圖1所示,車載終端的傳輸資源是由基地台分配的,車載終端根據基地台分配的資源在側行鏈路上進行資料的發送;基地台可以為終端分配單次傳輸的資源,也可以為終端分配半靜態傳輸的資源。
具體地,對於模式4,如圖2所示,車載終端採用偵聽(sensing)+預留(reservation)的傳輸方式。車載終端在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獲取可用的傳輸資源集合,終端從該集合中隨機選取一個資源進行資料的傳輸。
由於車聯網系統中的業務具有週期性特徵,因此終端通常採用半靜態傳輸的方式,即終端選取一個傳輸資源後,就會在多個傳輸週期中持續的使用該資源,從而降低資源重選以及資源衝突的概率。
終端會在本次傳輸的控制訊息中攜帶預留下次傳輸資源的訊息,從而使得其他終端可以透過檢測該使用者的控制訊息判斷這塊資源是否被該用戶預留和使用,達到降低資源衝突的目的。
另外,本申請實施例應用到了載波聚合。
具體地,對於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支援資料複製傳輸(data duplication)的方案利用PDCP的複製資料功能,使複製的PDCP PDU分別傳輸到兩個RLC entity(兩個不同的邏輯通道),並最終保證複製的PDCP PDU能夠在不同實體層聚合載波上傳輸,從而達到頻率分集增益以提高資料傳輸可靠性。具體的協定結構如圖3所示。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圖4是該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401中,使用者設備獲取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的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其中第一配置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一對應關係。
在步驟402中,根據所獲取的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和配置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下面舉幾個實施例。
實施例1:預先設定一個可靠性要求門限(即第一門限),當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高於,或高於等於該門限(即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高於,或高於等於第一門限),則使用者設備進行資料複製傳輸。或者如果第一指標低於,或低於等於第一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其中,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可以是誤碼率、誤位元速率、誤塊率、正確傳輸概率等。
實施例2:第一配置可以結合通訊系統的通道繁忙率 channel busy ratio (CBR)設定。
可選地,可以當CBR變化時,改變第一配置。例如某個使用者設備的當前配置為進行資料複製傳輸,當CBR變化時,網路側將該使用者設備的當前配置改變為不進行資料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表(即第二對應關係,該表包括通道繁忙率與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對應關係)。在步驟402中,使用者設備根據自身測量得到的通道繁忙率值,查詢第二對應關係,根據查詢結果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門限(即第二門限),在步驟402中,如果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通道繁忙率值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二門限,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下面對實施例2的一些具體實現方式中的載波以及CBR值進行具體闡述。
具體地,在本申請的一些實現方式中,CBR值包括至少一個載波的CBR值。
進一步地,在步驟402中,以該至少一個載波的CRB值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與第二門限相比較。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當一個載波包括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具有對應的一個CBR時,需要確定具體使用哪個載波的哪個資源池對應的通道繁忙率和第二門限進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具體選取通道資源率的原則,換句話說,需要限定用於與第二門限比較的CBR值的具體取值。
也就是說,在本申請的一些實現方式中,在一個載波中有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對應一個CBR值,在將CBR值和第二門限進行比較時,既可以使用多個資源池對應的多個CBR值中的最大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也可以使用它們中的最小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
另外,可選地,該至少一個載波是目標業務所對應的至少一個載波。在這種情況下,CBR值來自於目標業務所對應的載波。或者,該至少一個載波也可以是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所對應的至少一個載波。在這種情況下,CBR值來自於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所對應的載波。
當所述目標業務對應多個載波時,或者所述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對應多個載波時,CBR值是所述多個載波中的CBR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總的來說,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當基於CBR值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時,首先,該CRB值既可以來自於目標業務所對應的載波,也可以來自於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所對應的載波。第二,既可以使用多個資源池對應的多個CBR值中的最大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也可以使用它們中的最小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目標業務的資料的複製和發送方式更加靈活,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統資源,更好地確保滿足可靠性要求的目標業務的資料得到盡可能及時的複製和傳輸。
實施例3:依據不同的可靠性要求設定的第一配置可以根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PPPP(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不同而不同。
可選地,配置一個表(即第三對應關係,其中包括通道繁忙率與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對應關係),在步驟402中,使用者設備根據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查詢第三對應關係,根據查詢結果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門限(即第三門限),在步驟402中,如果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三門限,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包括一個集合,在步驟402中,如果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屬於集合,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PPPP和載波的映射關係,在步驟402中,如果使用者設備根據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和映射關係,判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被映射到多於一個載波,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可選地,使用者設備根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和映射關係,確定可以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的載波。
當配置可以根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PPPP不同而不同時,可以更進一步地配置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和載波的映射關係。
可選地,對於不同的PPPP,配置原資料以及複製資料和載波的映射關係,例如對於PPPP1,將原資料以及複製資料分別放到載波A和B上。
可選地,對於不同的PPPP,分別配置邏輯通道和載波的映射關係,例如對於PPPP1,映射到邏輯通道I和II上,將I和II分別放到載波A和B上配置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和載波的映射關係。
實施例4:分別根據可靠性要求和通道繁忙率,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以及確定是否對已複製的目標業務的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具體地,在實施例4中,第一對應關係包括: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
相應地,根據第一指標和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可選的,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配置為:如果可靠性要求低於,或低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之所以可以根據靈活設置可靠性要求的配置參數,是因為,雖然目前可靠性要求可以具有8個級別,透過1-8表示,其中,8表示可靠性要求最高。但本申請實施例並不限於這種情況,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有更多的級別,或者由1表示可靠性要求最高,等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具體地配置或配置參數不限於上述具體地實施例。
另外,第一指標還包括通訊系統的通道繁忙率;
相應地,第一配置還包括: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第四對應關係。換句話說,根據第一指標中的通道繁忙率和第四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具體地,第四對應關係包括第五門限,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五門限,則確定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具體地說,參見圖5,在實施例4中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501:獲取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訊息。
具體地,第一指標中既包含可靠性要求,也包含通道繁忙率。
相應的,第一配置訊息包含第一對應關係和第四對應關係。
其中,第一對應關係包括: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根據實施例4的配置,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其中,第四對應關係包括: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四對應關係包括第五門限,根據實施例4的配置,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五門限,則確定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步驟502:根據第一指標中的可靠性要求和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
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並執行步驟503,否則,流程結束。
步驟503: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步驟504:根據第一指標中的通道繁忙率和第四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具體地,第四對應關係包括第五門限,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五門限,則確定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並執行步驟505,否則,流程結束。
步驟505: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在實施例4中,考慮到了通道繁忙率的即時變化較頻繁,而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則是一個相對靜態的值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在確定通道繁忙率達到門限要求的情況下,再啟動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判斷和複製,則有可能在尚未來不及完成目標業務的資料複製和傳輸之前,通道繁忙率已經發生了變化,有可能已經不再適合對所複製的副本進行傳輸。因此,實施例4中創新的提出了一種改進方式,先根據可靠性要求確定是否進行複製,如果滿足可靠性要求,則直接進行複製;另外,根據通道繁忙率確定是否當前適合對複製的副本進行傳輸,如果滿足通道繁忙率要求,則直接進行傳輸,如果當前通道繁忙,則可以先對複製的副本進行緩存,等通道繁忙率再次滿足要求的時候,再進行傳輸。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目標業務的資料的複製和發送方式更加靈活,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統資源,更好地確保滿足可靠性要求的目標業務的資料得到盡可能及時的複製和傳輸。
實施例5:根據可靠性要求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並且,根據通道繁忙率確定是否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後,在確定後的載波上傳輸所述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
具體地,在實施例5中,第一對應關係包括: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
相應地,根據第一指標和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可選的,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配置為:如果可靠性要求低於,或低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上文中指出,對於可靠性要求的級別,也可以有其它更多的級別,或者表示方式,這種情況下,具體地配置或配置參數不會局限於具體地實施例,在此不做贅述。
另外,第一指標還包括通訊系統的通道繁忙率;
相應地,第一配置還包括: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第五對應關係。根據所述第一指標中的通道繁忙率和第五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並在確定後的載波上傳輸所述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
具體地,第五對應關係包括第六門限,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高於或等於第六門限,則確定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並在重新選擇的載波上對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具體地說,參見圖7,在實施例5中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701:獲取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訊息。
具體地,第一指標中既包含可靠性要求,也包含通道繁忙率。
相應的,第一配置訊息包含第一對應關係和第五對應關係。
其中,第一對應關係包括: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根據實施例5的配置,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其中,第五對應關係包括: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五對應關係包括第六門限,根據實施例5的配置,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高於或等於第六門限,則確定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並在重新選擇的載波上對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步驟702:根據第一指標中的可靠性要求和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
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並執行步驟703,否則,流程結束。
步驟703: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步驟704:根據第一指標中的通道繁忙率和第五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承載被複製的所述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
具體地,第五對應關係包括第六門限,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高於或等於第六門限,則確定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並執行步驟706,否則,執行步驟705。
步驟705:在原來的載波上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步驟706: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
具體地,進行載波重選時,可以從當前目標業務資料對應的第一載波集合中,選取通道繁忙率最低的載波,對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如果需要K個載波進行資料的複製傳輸,則從第一載波集合中選取K個通道繁忙率最低的載波。通道繁忙率低表示該載波上傳輸資源佔用率低,通道不擁塞,在該載波上傳輸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干擾比較小,可以獲得更好的傳輸性能。但載波的重選有許多其他方式,例如,優先順序,等等 ,在此不做贅述。
步驟707:透過重新選擇的載波,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在實施例5中,考慮到了當通道繁忙率高於預定的門限,例如,上述實施例中的第六門限時,表示這個載波資源很擁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這個載波上傳輸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也會導致很大的傳輸衝突。針對這種情況,本申請的發明人提出,可以基於實際情況,進行載波重選,選取不擁塞的載波(即通道繁忙率低的載波)進行更有效和更有保障的資料傳輸。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目標業務的資料的複製和發送方式更加靈活,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統資源,更好地確保滿足可靠性要求的目標業務的資料得到盡可能及時的複製和傳輸。
上面描述了5個實施例,但本申請並不限於這5個實施例。而且這5個實施例即可獨立地實施,也可以將5個實施例中各種設置條件以任意方式組合來體現可靠性要求。可選地,可以在設置中包括誤碼率、CBR和PPPP的一個或多個組合條件,當某個組合條件滿足時,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或不進行)複製傳輸。可選地,可靠性要求是CBR和PPPP的配置的特定組合,當該組合的可靠性要求得到滿足,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該特定組合可以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例如CBR低於,或者低於等於一個門限並且PPPP低於,或者低於等於另一個門限,又如CBR低於,或者低於等於一個門限並且PPPP被映射到多於一個的載波,再如CBR處於一個預定的範圍中並且PPPP屬於一個預先設定的集合,等等。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該設備包括:
獲取單元,用於獲取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的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其中第一配置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一對應關係。可選地,配置可以存儲在使用者設備的記憶體中,控制單元可以是一個處理器或邏輯控制電路。
控制單元,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和配置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下面舉幾個實施例。
實施例6:在第一配置中預先設定一個可靠性要求門限(即第一門限),控制單元進行判斷,當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高於,或高於等於該門限(即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高於,或高於等於第一門限),則進行資料複製傳輸;當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低於,或者低於等於該門限(即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高於,或高於等於第一門限),則不進行資料複製傳輸。其中,代表目標業務可靠性要求的指標可以是誤碼率、誤位元速率、誤塊率、正確傳輸概率等。
實施例7:第一配置可以結合系統的CBR設定。
可選地,可以當CBR變化時,改變配置。例如某個使用者設備的當前配置為不進行資料複製傳輸,當CBR變化時,網路側將該使用者設備的當前配置改變為進行資料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表(即第二對應關係,該表包括通道繁忙率與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對應關係)。控制單元根據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通道繁忙率值,查詢第二對應關係,根據查詢結果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門限(即第二門限),控制單元判斷,如果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通道繁忙率值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二門限,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下面對實施例7的一些具體實現方式中的載波以及CBR值進行具體闡述。
具體地,在本申請的一些實現方式中,CBR值包括至少一個載波的CBR值。
進一步地,控制單元以該至少一個載波的CRB值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與第二門限相比較。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當一個載波包括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具有對應的一個CBR時,控制單元需要確定具體使用哪個載波的哪個資源池對應的通道繁忙率和第二門限進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具體選取通道資源率的原則,換句話說,需要限定用於與第二門限比較的CBR值的具體取值。
換句話說,在本申請的一些實現方式中,在一個載波中有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對應一個CBR值,控制單元在將CBR值和第二門限進行比較時,既可以使用多個資源池對應的多個CBR值中的最大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也可以使用它們中的最小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
另外,可選地,該至少一個載波是目標業務所對應的至少一個載波。在這種情況下,CBR值來自於目標業務所對應的載波。
或者,該至少一個載波也可以是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所對應的至少一個載波。在這種情況下,CBR值來自於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所對應的載波。
當所述目標業務對應多個載波時,或者所述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對應多個載波時,CBR值是所述多個載波中的CBR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總的來說,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控制單元基於CBR值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時,首先,該CRB值既可以來自於目標業務所對應的載波,也可以來自於承載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所對應的載波。第二,控制單元既可以使用多個資源池對應的多個CBR值中的最大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也可以使用它們中的最小值與第二門限進行比較。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目標業務的資料的複製和發送方式更加靈活,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統資源,更好地確保滿足可靠性要求的目標業務的資料得到盡可能及時的複製和傳輸。
實施例8:上述依據不同的可靠性要求設定的第一配置可以根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PPPP不同而不同。
可選地,配置一個表(即第三對應關係,其中包括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與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對應關係),控制單元根據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查詢第三對應關係,根據查詢結果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門限(即第三門限),控制單元判斷,如果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三門限,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包括一個集合,控制單元判斷,如果使用者設備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屬於集合,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可選地,配置一個PPPP和載波的映射關係,控制單元判斷,如果使用者設備根據自身測量得到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和映射關係,判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被映射到多於一個載波,則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可選地,使用者設備根據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和該映射關係,確定可以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的載波。
可選地,該裝置中還可以包括映射關係配置單元,用於配置複製資料的邏輯通道和載波的映射關係。映射關係配置單元有多種配置方法,例如,對於不同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配置原資料以及複製資料和載波的映射關係;又如,對於不同的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分別配置邏輯通道和載波的映射關係。
實施例9:分別根據可靠性要求和通道繁忙率,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以及確定是否對已複製的目標業務的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具體地,在實施例9中,第一指標包含可靠性要求,以及通道繁忙率。第一配置包含第一對應關係和第四對應關係。
其中,第一對應關係包括: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其中,第四對應關係包括: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四對應關係包括第五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並且,控制單元還用於,根據第一指標中的可靠性要求和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具體地,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可選的,控制單元還用於,根據第一指標中的通道繁忙率和第四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具體地,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低於,或者低於等於第五門限,則確定對已經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在實施例9中,同樣的,考慮到了通道繁忙率的即時變化較頻繁,而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則是一個相對靜態的值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在確定通道繁忙率達到門限要求的情況下,再啟動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判斷和複製,則有可能在尚未來不及完成目標業務的資料複製和傳輸之前,通道繁忙率已經發生了變化,有可能已經不再適合對所複製的副本進行傳輸。因此,實施例8中,先根據可靠性要求確定是否進行複製,如果滿足可靠性要求,則直接進行複製;另外,根據通道繁忙率確定是否當前適合對複製的副本進行傳輸,如果滿足通道繁忙率要求,則直接進行傳輸,如果當前通道繁忙,則可以先對複製的副本進行緩存,等通道繁忙率再次滿足要求的時候,再進行傳輸。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目標業務的資料的複製和發送方式更加靈活,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統資源,更好地確保滿足可靠性要求的目標業務的資料得到盡可能及時的複製和傳輸。
實施例10:根據可靠性要求確定是否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並且,根據通道繁忙率確定是否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後,並在確定後的載波上對已複製的目標業務的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具體地,在實施例10中,第一指標包含可靠性要求,以及通道繁忙率。第一配置包含第一對應關係和第五對應關係。
其中,第一對應關係包括: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具體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第四門限,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其中,第五對應關係包括第六門限,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高於或等於第六門限,則確定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並在重新選擇的載波上對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並且,控制單元還用於,根據第一指標中的可靠性要求和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具體地,如果可靠性要求大於,或者大於等於第四門限,則確定使用者設備對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處理。
可選的,控制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指標中的通道繁忙率和第五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具體地,如果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高於或等於第六門限,則確定對承載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並在重新選擇的載波上對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
具體地,如上文所述,進行載波重選時,可以從當前目標業務資料對應的第一載波集合中,選取通道繁忙率最低的載波,對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如果需要K個載波進行資料的複製傳輸,則從第一載波集合中選取K個通道繁忙率最低的載波。通道繁忙率低表示該載波上傳輸資源佔用率低,通道不擁塞,在該載波上傳輸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干擾比較小,可以獲得更好的傳輸性能。但載波的重選有許多其他方式,例如,優先順序,等等 ,在此不做贅述。
在實施例10中,考慮到了當通道繁忙率高於預定的門限,例如,上述實施例中的第六門限時,表示這個載波資源很擁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這個載波上傳輸被複製的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也會導致很大的傳輸衝突。針對這種情況,本申請的發明人提出,可以基於實際情況,進行載波重選,選取不擁塞的載波(即通道繁忙率低的載波)進行更有效和更有保障的資料傳輸。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目標業務的資料的複製和發送方式更加靈活,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系統資源,更好地確保滿足可靠性要求的目標業務的資料得到盡可能及時的複製和傳輸。
第一實施方式是與本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方法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可與第一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一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裡不再贅述。相應地,本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
可選地,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表/門限/範圍,可以是每個資源池單獨配置,當第一配置的可靠性要求被滿足時,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所述資源池進行資料複製傳輸。
可選地,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表/門限/範圍,可以是每個載波單獨配置,當第一配置的可靠性要求被滿足時,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所述載波進行資料複製傳輸。
可選地,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表/門限/範圍,可以是每個區域單獨配置。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配置可以是固化在手機(卡)裡的預配置、網路廣播的配置、或者網路給特定使用者的專用配置。
基於上述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的硬體實現,為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如圖7所示,裝置70包括:處理器71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72。
其中,處理器71用於運行電腦程式時,執行如下步驟:
獲取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其中該第一指標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該第一配置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一對應關係。
根據該第一指標和該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該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具體地,實際應用時,如圖7所示,該裝置70中的各個元件透過匯流排系統73耦合在一起。
可理解,匯流排系統73用於實現這些元件之間的連接通訊。匯流排系統73除包括資料匯流排之外,還包括電源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和狀態信號匯流排。但是為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7中將各種匯流排都標為匯流排系統73。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還提供了電腦存儲媒介,是電腦可讀存儲媒介,例如包括電腦程式的記憶體72,上述電腦程式可由裝置70的處理器71執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步驟。
具體地,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媒介。
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可以與上述第三實施方式和第四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裡不再贅述。相應地,上述第三實施方式和第四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中。
綜上,總的來說,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上述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的實施方式中所示的各模組的實現功能可參照前述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上述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的實施方式中所示的各模組的功能可透過運行於處理器上的程式(可執行指令)而實現,也可透過具體地邏輯電路而實現。本發明實施例上述使用者設備如果以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也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媒介。這樣,本發明實施例不限制於任何特定的硬體和軟體結合。
本發明的各方法實施方式均可以以軟體、硬體、固件等方式實現。不管本發明是以軟體、硬體、還是固件方式實現,指令代碼都可以存儲在任何類型的電腦可訪問的記憶體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揮發性的或者非揮發性的,固態的或者非固態的,固定的或者可更換的媒介等等)。同樣,記憶體可以例如是可程式設計陣列邏輯(Programmable Array Logic,簡稱“PAL”) 、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 、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簡稱“PROM”) 、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簡稱“ROM”) 、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簡稱“EEPROM”) 、磁片、光碟、數位通用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簡稱“DVD”)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各設備實施方式中提到的各單元都是邏輯單元,在實體上,一個邏輯單元可以是一個實體單元,也可以是一個實體單元的一部分,還可以以多個實體單元的組合實現,這些邏輯單元本身的實體實現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這些邏輯單元所實現的功能的組合才是解決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的關鍵。此外,為了突出本發明的創新部分,本發明上述各設備實施方式並沒有將與解決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關係不太密切的單元引入,這並不表明上述設備實施方式並不存在其它的單元。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專利的申請檔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專利的申請檔中,如果提到根據某要素執行某行為,則是指至少根據該要素執行該行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兩種情況:僅根據該要素執行該行為、和根據該要素和其它要素執行該行為。多個、多次、多種等表達包括2個、2次、2種以及2個以上、2次以上、2種以上。
在本申請提及的所有文獻都在本申請中引用作為參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獻被單獨引用作為參考那樣。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申請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申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範圍。
401、402、501、502、503、504、505、701、702、703、704、705、706、707‧‧‧步驟
70‧‧‧裝置
71‧‧‧處理器
72‧‧‧記憶體
73‧‧‧匯流排系統
圖1是現有技術中模式3的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模式4的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中PDCP的複製資料功能的協定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申請第一實施方式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根據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通道繁忙率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和傳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申請第三實施例的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根據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通道繁忙率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和傳輸的另一種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Claims (15)

  1. 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獲取第一指標和第一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指標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 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其中, 所述第一配置包含目標業務的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一對應關係。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配置包括第一門限,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進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第一指標高於或等於所述第一門限,則確定所述使用者設備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如果所述第一指標低於或等於所述第一門限,則確定所述使用者設備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指標包括所述通訊系統的通道繁忙率;所述第一配置包括通道繁忙率與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二對應關係;並且,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根據測量的通道繁忙率值,以及所述第二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配置包括第二門限;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如果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值低於或等於所述第二門限,則確定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如果所述使用者設備的通道繁忙率值低於或等於所述第二門限,則確定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 如果所述使用者設備的至少一個載波的通道繁忙率值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低於或等於所述第二門限,則確定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指標包括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所述第一配置包括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與是否進行複製傳輸的第三對應關係;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根據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以及所述第三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指標包括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所述第一配置包括一個集合;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如果所述使用者設備的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屬於所述集合,則確定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指標包括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所述第一配置包括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和載波的映射關係;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如果所述使用者設備根據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和所述映射關係,判定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被映射到多於一個載波,則確定可以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指標包括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所述第一配置包括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和載波的映射關係;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包括:所述使用者設備根據所述目標業務的優先順序值和所述映射關係,確定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的載波。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對應關係包括:所述可靠性要求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複製處理的對應關係;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進一步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指標中的所述可靠性要求和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確定是否進行所述目標業務資料的複製處理。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指標還包括所述通訊系統的通道繁忙率; 所述第一配置還包括:所述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第四對應關係;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還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指標中的所述通道繁忙率和所述第四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已經被複製的所述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進行傳輸處理。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指標還包括所述通訊系統的通道繁忙率; 所述第一配置還包括:所述通道繁忙率和是否進行複製傳輸中的傳輸處理的第五對應關係; 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指標和所述第一配置,確定使用者設備是否對所述目標業務的資料進行複製傳輸”還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指標中的所述通道繁忙率和所述第五對應關係確定是否對承載被複製的所述目標業務資料的副本的載波進行載波重選。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配置是針對每個資源池的單獨配置。
  14. 一種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 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及, 處理器,用於在執行所述電腦可執行指令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步驟。
  15. 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腦可讀存儲媒介中存儲有電腦可執行指令,所述電腦可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的步驟。
TW108103961A 2018-01-31 2019-01-31 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 TW201933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4843 2018-01-31
PCT/CN2018/074843 WO2019148402A1 (zh) 2018-01-31 2018-01-31 通信系统中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复制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PCT/CN2018/082878 2018-04-12
PCT/CN2018/082878 WO2019148655A1 (zh) 2018-01-31 2018-04-12 通信系统中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复制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PCT/CN2018/085511 2018-05-03
PCT/CN2018/085511 WO2019148681A1 (zh) 2018-01-31 2018-05-03 通信系统中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复制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892A true TW201933892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47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961A TW201933892A (zh) 2018-01-31 2019-01-31 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0254B (zh)
TW (1) TW201933892A (zh)
WO (3) WO20191484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7772A (zh) * 2021-08-04 2021-11-09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指标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039845B (zh) * 2021-11-11 2023-09-19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固化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3644B1 (en) * 2002-09-24 2006-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error tolerant data transmission, wherein retransmission of erroneous data is performed up to the point where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errors is acceptable
CN101399582B (zh) * 2007-09-25 2012-11-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整块重复扩展分集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12491734A (zh) * 2014-05-30 2021-03-12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6162513B (zh) * 2015-04-09 2020-03-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优先级的接近业务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9337A (zh) * 2015-09-24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162288B1 (ko) * 2015-10-12 2020-10-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경로 기반의 통신 방법
US10992589B2 (en) * 2016-01-12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 based V2X communication QOS and congestion mitigation
US10506402B2 (en) * 2016-03-31 2019-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and data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7580340B (zh) * 2016-07-05 2020-01-1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网络中的资源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0254A (zh) 2020-01-17
CN110710254B (zh) 2023-06-13
WO2019148655A1 (zh) 2019-08-08
WO2019148681A1 (zh) 2019-08-08
WO2019148402A1 (zh)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53129A1 (zh) 用户设备及用户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定位信号的方法
JP6240273B2 (ja) 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dhcpサービスを使用する認証
US9894631B2 (en) Authentication using DHCP services in mesh networks
RU2613024C2 (ru) Короткие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ы для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й прямой связи между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D2D)
WO2019084816A1 (zh) 一种终端选择资源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652305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方法
WO2017163543A1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に関する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15526051A (ja) 端末アクセス方法、システム及び端末
EP3267721B1 (en) Air-interface protocol stac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755581B (zh) 附加上行鏈路故障處理
US11259278B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and related device
RU2742100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20088314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WO2013177764A1 (zh) 多流传输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WO2017063697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managing harq attempts parameter for d2d links
TW201933892A (zh) 通訊系統中控制使用者設備進行複製傳輸的方法及其設備
US20240134715A1 (en) Resource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67687A1 (zh) 信息传输方法、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1917910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464043A (zh) 移动网络中具有优化的传输资源的寻呼
CN109874301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20529148A (ja) データ複製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送信側デバイスおよび受信側デバイス
WO2019095224A1 (zh) 通信方法与终端设备
JP729510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方法、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要素及びシステム
WO2023019589A1 (zh) 载波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