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1406A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1406A
TW201931406A TW107101271A TW107101271A TW201931406A TW 201931406 A TW201931406 A TW 201931406A TW 107101271 A TW107101271 A TW 107101271A TW 107101271 A TW107101271 A TW 107101271A TW 201931406 A TW201931406 A TW 2019314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utton
information
control unit
swi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1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7468B (zh
Inventor
陳柏安
簡志峰
陳羿光
潘錦松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1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7468B/zh
Priority to US15/962,137 priority patent/US1065672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4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1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4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ers, e.g. by their material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包括複數按鍵、支撐板以及薄膜開關電路。薄膜開關電路包括第一上按鍵開關以及第一下按鍵開關,第一上按鍵開關可於被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按鍵之第一按鍵資訊。第一下按鍵開關可於被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按鍵之第二按鍵資訊。控制單元連接於薄膜開關電路,可根據所接收到之第一按鍵資訊以及第二按鍵資訊而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控制單元僅接收到第一按鍵資訊或第二按鍵資訊時,控制單元不輸出按鍵訊號。

Description

鍵盤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尤其係關於包含有薄膜開關電路之鍵盤。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鍵盤以及軌跡球等,其中鍵盤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一種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的鍵盤。
接下來說明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之鍵盤的架構。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鍵盤之結構剖面示意圖。習知鍵盤1包括複數按鍵10、薄膜開關電路11以及支撐板12,而每一按鍵10包括按鍵帽101、剪刀式連接元件102以及彈性元件103。按鍵10中,按鍵帽101顯露於習知鍵盤1之外而可被使用者觸壓,剪刀式連接元件102用以連接按鍵帽101以及支撐板12,而彈性元件103穿過剪刀式連接元件102且分別與按鍵帽101以及薄膜開關電路11接觸。支撐板12位於薄膜開關電路11之下方,其可承載按 鍵帽101、剪刀式連接元件102、彈性元件10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11於其上。
薄膜開關電路11包括上線路板111、分隔層112以及下線路板113,上線路板111具有複數上接點1111,分隔層112位於上線路板111之下方,且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1111之複數分隔層開孔1121。而下線路板113位於分隔層112之下方,其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1111之複數下接點1131,其與複數上接點1111形成複數按鍵接點。另一方面,每個彈性元件103係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11上且對應於一個按鍵接點。
接下來說明習知鍵盤1之按鍵10被使用者觸壓之運作情形。圖1中,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101時,按鍵帽10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連接元件102使其運動,故按鍵帽101可相對於支撐板12往下移動且觸壓相對應的彈性元件103。此時,彈性元件10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1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11之按鍵開關,使得薄膜開關電路11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101時,按鍵帽101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元件103,使得彈性元件103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往上的彈性恢復力,按鍵帽101因此而被推回被觸壓之前的位置。上述為習知鍵盤之結構以及運作情形。
其中,鍵盤的主要設計方式是將複數按鍵排成矩陣形式(Keyboard Matrix),定義為鍵盤矩陣。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時,藉由鍵盤控制器(Keyboard Controller)依照行(Column)與列(Row)的資訊,而可出被使用者觸壓按鍵帽之按鍵資訊,以並輸出相對應的按鍵訊號。鍵盤矩陣中每個行與列的交錯點對應於一個按鍵接點,當按鍵帽被觸發時,鍵盤控制器會進行行列的掃描,以查詢是哪個按鍵帽被觸壓。舉例來說,鍵盤控制器會依序掃描鍵盤矩陣的每一行,若當鍵盤控制器掃描至某一行時,亦於某一 列接收到相應的訊號,鍵盤控制器即可根據所接收到的行列資訊而判斷是哪一個按鍵帽被觸壓。
鍵盤矩陣中可形成的最小矩陣單位係由四個按鍵所組成,四個按鍵中按下任何一個按鍵時都能順利輸出相對應的按鍵訊號。任意觸壓兩個按鍵時,鍵盤控制器也能依據行列資訊而判斷出哪些按鍵被觸發。但當同時觸壓任三個按鍵時,鍵盤矩陣會傳輸兩個行資訊與兩個列資訊至鍵盤控制器,由於兩行與兩列共可形成四個按鍵,因此鍵盤控制器無法僅依靠行列資訊而推算出四個按鍵中是哪三個按鍵被觸壓。其中,於此狀況下被誤判為導通的第四個按鍵,即稱為鬼鍵(Ghost Key)。
為了防止鬼鍵發生,一般常見的作法有二:第一作法為,於相對應的按鍵接點附近設置二極體,其可使薄膜開關電路中之電流僅可以單一方向流通,而可避免因鬼鍵所產生的誤判。然而,於每一按鍵接點附近設置二極體之作法具有以下缺點:第一,二極體之成本高,此作法將導致鍵盤之成本上升。第二,於薄膜開關電路上設置複數二極體,會增加薄膜開關電路之厚度,而不利於鍵盤之體積輕薄化。第三,此作法必須於每一按鍵接點之鄰近處焊接二極體,其製程太過繁雜。
至於第二作法,則是不設置鍵盤矩陣於鍵盤中,而是每一按鍵之輸出線路分別連接於鍵盤內之微處理器。此種做法會造成輸出線路之數量過多而難以配置。例如:鍵盤包含有144個按鍵,此作法即會有144條輸出線路,故製造廠難以安排大量的輸出電路之配置。
因此,需要一種可防鬼鍵之鍵盤,且可降低成本。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降低成本且具有防鬼鍵功能之鍵盤。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包括一第一按鍵、一薄膜開關電路以及一控制單元。該第一按鍵顯露於該鍵盤之外,該薄膜開關電路位於該第一按鍵之下方,用以被該第一按鍵觸壓。該薄膜開關電路包括一第一上按鍵開關以及一第一下按鍵開關,該第一上按鍵開關對應於該第一按鍵,用以於被該第一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一第一按鍵資訊。該第一下按鍵開關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且位於該第一上按鍵開關之下方,用以於被該第一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一第二按鍵資訊。該控制單元連接於該薄膜開關電路,用以根據所接收到之該第一按鍵資訊以及該第二按鍵資訊而輸出相對應之一按鍵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以及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而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或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行上線路以及該第一列上線路形成該第一上按鍵開關,該第二行上線路以及該第二列上線路形成該第二上按鍵開關,而該第一上按鍵開關以及該第二上按鍵開關形成一第一按鍵矩陣,而該第一行下線路以及該第一列下線路形成該第一下按鍵開關,該第二行下線路以及該三列下線路形成該第二下按鍵開關,而該第一下按鍵開關以及該第二下按鍵開關形成一第二按鍵矩陣;其中該第一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與該第二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不同。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係與該第一按鍵以及該第二按鍵之排列方式相同,而該第二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係與 該第一按鍵以及該第二按鍵之排列方式不同。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控制單元包括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以及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且該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對應於一第一按鍵矩陣,而該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對應於一第二按鍵矩陣;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以及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可根據該第一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且可根據該第二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使該控制單元可根據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而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可根據該第一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且判斷缺少相對應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使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而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可根據該第二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且判斷缺少相對應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使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簡言之,發明鍵盤將薄膜開關電路設計為多層式的結構,使得每一按鍵對應於一個上層接點以及一個下層接點,故薄膜開關電路可包含兩個按鍵矩陣於其中,其中,兩個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不同。另外,由於鬼鍵並非被實際觸壓而發生,因應鬼鍵非實際觸壓之特性,本發明鍵盤之控制單元被設計為必須接收到兩個按鍵矩陣之按鍵資訊,才可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配合不同排列方式複數按鍵矩陣,以避免鬼鍵發生。與習 知技術之第一作法相比,本發明鍵盤不需設置大量的二極體於其中,故可降低一般具有防鬼鍵功能之鍵盤的成本。與習知技術之第二作法相比,本發明鍵盤中之導電線路之數量比習知技術之第二作法的輸出線路之數量少,且可解決其輸出電路難以配置的問題。
1、2‧‧‧鍵盤
10、20‧‧‧按鍵
11、21‧‧‧薄膜開關電路
12、22‧‧‧支撐板
23‧‧‧控制單元
101‧‧‧按鍵帽
102‧‧‧剪刀式連接元件
103‧‧‧彈性元件
111‧‧‧上線路板
112‧‧‧分隔層
113‧‧‧下線路板
201‧‧‧第一按鍵
202‧‧‧第二按鍵
216‧‧‧第一上按鍵開關
217‧‧‧第二上按鍵開關
218‧‧‧第一下按鍵開關
219‧‧‧第二下按鍵開關
1111‧‧‧上接點
1121‧‧‧分隔層開孔
1131‧‧‧下接點
211‧‧‧第一板體
212‧‧‧第二板體
213‧‧‧第三板體
214‧‧‧第四板體
215‧‧‧第五板體
231‧‧‧第一預設按鍵資訊
232‧‧‧第二預設按鍵資訊
2011‧‧‧第一按鍵帽
2012‧‧‧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2013‧‧‧第一彈性元件
2021‧‧‧第二按鍵帽
2022‧‧‧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
2023‧‧‧第二彈性元件
2111‧‧‧第一上接點
2112‧‧‧第二上接點
2121‧‧‧第一開孔
2122‧‧‧第二開孔
2131‧‧‧第一下接點
2132‧‧‧第二下接點
2133‧‧‧第三上接點
2134‧‧‧第四上接點
2141‧‧‧第三開孔
2142‧‧‧第四開孔
2151‧‧‧第三下接點
2152‧‧‧第四下接點
M1‧‧‧第一按鍵矩陣
M2‧‧‧第二按鍵矩陣
R1‧‧‧第一行上線路
R2‧‧‧第二行上線路
R1-1‧‧‧第一行下線路
R2-1‧‧‧第二行下線路
S1‧‧‧第一列上線路
S2‧‧‧第二列上線路
S1-1‧‧‧第一列下線路
S3-1‧‧‧第二列下線路
圖1係習知按鍵結構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鍵盤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鍵盤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鍵盤之第一按鍵矩陣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鍵盤之第二按鍵矩陣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鍵盤之控制單元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
鑑於習知技術所造成的困擾,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解決習知技術問題之鍵盤。首先說明本發明鍵盤的外觀結構,請參閱圖2,其為本發明鍵盤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出本發明鍵盤2之複 數按鍵20之排列方式。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鍵盤的內部結構,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鍵盤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鍵盤2包括複數按鍵20、薄膜開關電路21、支撐板22以及控制單元23,複數按鍵20包括第一按鍵201以及第二按鍵202,第一按鍵201以及第二按鍵202顯露於鍵盤2之上表面且分別連接於支撐板22,其可被使用者觸壓而相對於支撐板22移動。第一按鍵201包括第一按鍵帽2011、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2012以及第一彈性元件2013。第一按鍵帽2011顯露於鍵盤2之上表面,以供使用者觸壓。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2012位於支撐板22與相對應的第一按鍵帽2011之間,其功能為連接支撐板22以及第一按鍵帽2011並使第一按鍵帽2011相對於支撐板22上下移動。第一彈性元件2013位於相對應的第一按鍵帽2011之下方且穿過相對應的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2012,以提供彈性力予第一按鍵帽2011,使第一按鍵帽2011往上移動而復位。
類似於第一按鍵201,第二按鍵202包括第二按鍵帽2021、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2022以及第二彈性元件2023。第二按鍵帽2021顯露於鍵盤2之上表面,以供使用者觸壓。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2022位於支撐板22與相對應的第二按鍵帽2021之間,其功能為連接支撐板22以及第二按鍵帽2021並使第二按鍵帽2021相對於支撐板22上下移動。第二彈性元件2023位於相對應的第二按鍵帽2021之下方且穿過相對應的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2022,以提供彈性力予第二按鍵帽2021,使第二按鍵帽2021往上移動而復位。
薄膜開關電路21位於支撐板22與複數按鍵20之間,其功能為可被第一按鍵201或第二按鍵202觸壓而產生相對應之按鍵訊號。支撐板22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21的下方,其可承載複數按鍵20以及薄膜開 關電路21於其上。由圖3可看出支撐板22具有對應於按鍵20之複數卡勾(未標示於圖中),其功能為與相對應的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2012或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2022連接,以固定第一按鍵帽2011或第二按鍵帽2021於支撐板22上。控制單元23連接於薄膜開關電路21,其功能為根據所接收到之按鍵資訊而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其運作將於後段詳述。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鍵盤2係為筆記型電腦用之鍵盤,且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2012係為隨第一按鍵帽2011之移動而擺動的剪刀式連接元件,亦即俗稱的剪刀腳,而第一彈性元件2013係為橡膠彈性體,其僅為例示,而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按鍵帽以及第二按鍵帽亦可利用桌上型電腦用之火山口型連接結構而作動之,除此之外,更可採用磁力方式控制第一按鍵帽以及第二按鍵帽之上下移動。
接下來說明薄膜開關電路21之詳細結構,請再次參閱圖2,薄膜開關電路21包括第一板體211、第二板體212、第三板體213、第四板體214以及第五板體215,第一板體211位於複數按鍵20之第一彈性元件2013以及第二彈性元件2023的下方,且其包括對應於第一按鍵201之第一上接點2111以及對應於第二按鍵202之第二上接點2112,其中,第一上接點2111以及第二上接點2112皆設置於第一板體211之下表面上。第二板體212位於第一板體211之下方,且包括對應於第一上接點2111之第一開孔2121以及對應於第二上接點2112之第二開孔2122,其中,第一開孔2121以及第二開孔2122分別貫穿第二板體212。第三板體213位於第二板體212之下方,且包括第一下接點2131、第二下接點2132、第三上接點2133以及第四上接點2134,其中,第一下接點2131對應於第一上接點2111以及第一開孔2121,而第二下接點2132則對應於第二上接點2112以及第二開孔2122。另外,第一下接點2131以及第二下接點2132係設置於第三板體 213之上表面上,而第三上接點2133以及第四上接點2134則設置於第三板體213之下表面上。
第四板體214位於第三板體213之下方,且包括對應於第三上接點2133之第三開孔2141以及對應於第四上接點2134之第四開孔2142,其中,第三開孔2141以及第四開孔2142分別貫穿第四板體214。第五板體215位於第四板體214之下方,且包括第三下接點2151以及第四下接點2152,第三下接點2151係對應於第三上接點2133以及第三開孔2141,而第四下接點2152係對應於第四上接點2134以及第四開孔2142。其中,第三下接點2151以及第四下接點2152皆設置於第五板體215之上表面上。
由圖3可知,第一上接點2111、第一開孔2121以及第一下接點2131形成第一上層接點,而第三上接點2133、第三開孔2141以及第三下接點2151形成第一下層接點,且第一上層接點以及第一下層接點皆對應於第一按鍵201。同理,第二上接點2112、第二開孔2122以及第二下接點2132形成第一上層接點,而第四上接點2134、第四開孔2142以及第四下接點2152形成第二下層接點,且第一下層接點以及第二下層接點皆對應於第二按鍵202。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鍵盤之支撐板除了可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之下方之外,亦可根據需求而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之上方,然其支撐板必須設置對應於彈性元件之支撐板開孔,以供彈性元件可穿過支撐板開孔而觸發薄膜開關電路。
請同時參閱圖3、圖4以及圖5,圖4係為本發明鍵盤之第一按鍵矩陣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而圖5係為本發明鍵盤之第二按鍵矩陣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顯示出薄膜開關電路21之第一按鍵矩陣M1,且第一按鍵矩陣M1係由第一上按鍵開關 216、第二上按鍵開關217以及其他上按鍵開關共同形成。另一方面,圖4顯示出薄膜開關電路21之第二按鍵矩陣M2,且第二按鍵矩陣M2係由第一下按鍵開關218、第二下按鍵開關219以及其他下按鍵開關共同形成。由圖3、圖4以及圖5可知,第一上接點2111係藉由第一行上線路R1而電性連接於第一上按鍵開關216,且第一下接點2131係藉由第一列上線路S1而電性連接於第一上按鍵開關216。第二上接點2112係藉由第二行上線路R2而電性連接於第二上按鍵開關217,且第二下接點2132係藉由第二列上線路S2而電性連接於第二上按鍵開關217。第三上接點2133係藉由第一行下線路R1-1而電性連接於第一下按鍵開關218,且第三下接點2151係藉由第一列下線路S1-1而電性連接於第一下按鍵開關218,第四上接點2134係藉由第二行下線路R2-1而電性連接於第二下按鍵開關219,且第四下接點2152係藉由第三列下線路S3-1而電性連接於第二下按鍵開關219。
其中,第一行上線路R1以及第一列上線路S1形成第一上按鍵開關216,且第二行上線路R2以及第二列上線路S2形成第二上按鍵開關217。第一行下線路R1-1以及第一列下線路S1-1形成第一下按鍵開關218,第二行下線路R2-1以及第三列下線路S3-1形成第二下按鍵開關219。另外,由圖4可看出,第一上按鍵開關216係對應於按鍵「Q」,且第二上按鍵開關217則對應於按鍵「S」,也就是說,第一按鍵201為按鍵「Q」,而第二按鍵202為按鍵「S」。因此可知,第一按鍵矩陣M1中之第一上按鍵開關216、第二上按鍵開關217以及其他上按鍵開關的排列方式係與鍵盤2之複數按鍵20的排列方式相同。
另一方面,由圖5可看出,第一下按鍵開關218係對應於按鍵「Q」,且第二下按鍵開關219則對應於按鍵「W」。然而,由於第二按鍵矩陣M2中之第一行下線路R1-1、第一列下線路S1-1、第二行下線路R2-1 以及第三列下線路S3-1的線路配置方式與第一按鍵矩陣M1之線路配置方式不同,第一按鍵矩陣M1之排列方式與第二按鍵矩陣M2之排列方式不同。
詳言之,就鍵盤2之實體結構而言,第一上層接點以及第一下層接點皆位於第一按鍵201之下方,且第二上層接點以及第二下層接點皆位於第二按鍵202之下方。另一方面,第一按鍵矩陣M1中,透過第一行上線路R1、第一列上線路S1、第二行上線路R2以及第二列上線路S2之配置,使得第一上按鍵開關216以及第二上按鍵開關217於第一按鍵矩陣M1中的相對位置關係與複數按鍵20中第一按鍵201與第二按鍵202中的相對位置關係相同。第二按鍵矩陣M2中,透過第一行下線路R1-1、第一列下線路S1-1、第二行下線路R2-1以及第三列下線路S3-1之配置,使得第一下按鍵開關218以及第二下按鍵開關219於第二按鍵矩陣M2中的相對位置關係與複數按鍵20中第一按鍵201與第二按鍵202中的相對位置關係不同。因此,第一按鍵矩陣M1之排列方式與第二按鍵矩陣M2之排列方式不同。
接下來說明控制單元23之架構。請參閱圖6,其為本發明鍵盤之控制單元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控制單元23包括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231以及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232於其中,且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231係對應於第一按鍵矩陣M1,而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232則對應於第二按鍵矩陣M2。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231例如為「R1S1」、「R2S2」、……等,其中,第一預設按鍵資訊「R1S1」係對應於第一按鍵201之第一上按鍵開關216,第一預設按鍵資訊「R2S2」則對應於第二按鍵202之第二上按鍵開關217。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232例如為「R1-1S1-1」、「R2-1S3-1」、……等,其中,第二預設按鍵資訊「R1-1S1-1」係對應於第一按鍵201之第一下按鍵開關218,第一預設按鍵資訊「R2-1S3-1」則對應 於第二按鍵202之第二下按鍵開關219。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鍵盤2之運作情形。請同時參閱圖3~圖6,當使用者觸壓按鍵「Q」時,對應於按鍵「Q」的各元件運作而觸壓第一上層接點以及第一下層接點,使得對應於第一上層接點的第一上按鍵開關216被觸發而產生對應於按鍵「Q」之第一按鍵資訊「R1S1」,且對應於第一下層接點的第一下按鍵開關218被觸發而產生對應於按鍵「Q」之第二按鍵資訊「R1-1S1-1」。其中,第一按鍵資訊「R1S1」係由第一行上線路R1以及第一列上線路S1被觸發而產生,同理,第二按鍵資訊「R1-1S1-1」係由第一行下線路R1-1以及第一列下線路S1-1被觸發而產生。另一方面,第一按鍵資訊「R1S1」以及第二按鍵資訊「R1-1S1-1」被傳輸至控制單元23。
當控制單元23接收到第一按鍵資訊「R1S1」以及第二按鍵資訊「R1-1S1-1」時,控制單元23可根據第一按鍵資訊「R1S1」而於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231中獲得對應於第一按鍵201之第一預設按鍵資訊「R1S1」。另一方面,亦可根據第二按鍵資訊「R1-1S1-1」而於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232中獲得對應於第一按鍵201之第二預設按鍵資訊「R1-1S1-1」。由於第一預設按鍵資訊「R1S1」對應於按鍵「Q」,且第二預設按鍵資訊「R1-1S1-1」亦對應於按鍵「Q」,因此,控制單元23可根據第一預設按鍵資訊「R1S1」以及第二預設按鍵資訊「R1-1S1-1」而得知被觸壓的按鍵「Q」,故控制單元23輸出對應於按鍵「Q」之按鍵訊號,使連接於鍵盤2之電腦(未顯示於圖中)進行對應於按鍵「Q」之指令。
當使用者觸壓按鍵「W」時,對應於按鍵「W」的各元件進行與上述按鍵「Q」相同的運作,使得對應於按鍵「W」之第一按鍵資訊「R1S2」以及第二按鍵資訊「R1-1S2-1」被傳輸至控制單元23。同理,控制單元23 進行與上述按鍵「Q」相同的運作而得知被觸壓的按鍵「W」,故控制單元23輸出對應於按鍵「W」之按鍵訊號,使連接於鍵盤2之電腦進行對應於按鍵「W」之指令。至於使用者觸壓按鍵「A」以及按鍵「S」之運作亦與上述按鍵「Q」之運作同理,故不再贅述。
於第一按鍵矩陣M1中,按鍵「Q」、按鍵「W」以及按鍵「A」皆被觸發時,按鍵「S」會發生鬼鍵之情形,故第一按鍵矩陣M1會傳輸對應於按鍵「S」之第一按鍵資訊「R2S2」至控制單元23。另一方面,於第二按鍵矩陣M2中,按鍵「Q」、按鍵「W」以及按鍵「A」皆被觸發時,由於第二按鍵矩陣M2中對應於按鍵「Q」、按鍵「W」以及按鍵「A」之線路被設計為與第一按鍵矩陣M1不同的排列方式,故第二按鍵矩陣M2不會發生鬼鍵之情形,而不傳輸對應於按鍵「S」之第二按鍵資訊「R2-1S3-1」至控制單元23。因應本發明之設計,控制單元23被設定為僅收到第一按鍵資訊或第二按鍵資訊,不輸出按鍵訊號,此時,控制單元23判斷缺少對應於按鍵「S」之第二按鍵資訊,而不輸出對應於按鍵「S」之按鍵訊號。因此,本發明鍵盤2可避免鬼鍵發生。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鍵盤將薄膜開關電路設計為多層式的結構,使得每一按鍵對應於一個上層接點以及一個下層接點,故薄膜開關電路可包含兩個按鍵矩陣於其中,其中,兩個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不同。另外,由於鬼鍵並非被實際觸壓而發生,因應鬼鍵非實際觸壓之特性,本發明鍵盤之控制單元被設計為必須接收到兩個按鍵矩陣之按鍵資訊,才可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配合不同排列方式複數按鍵矩陣,以避免鬼鍵發生。
與習知技術之第一作法相比,本發明鍵盤不需設置大量的二極體於其中,故可降低一般具有防鬼鍵功能之鍵盤的成本。與習知技術之 第二作法相比,本發明鍵盤中之導電線路之數量比習知技術之第二作法的輸出線路之數量少,且可解決其輸出電路難以配置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鍵盤,包括:一第一按鍵,顯露於該鍵盤之外;一薄膜開關電路,位於該第一按鍵之下方,用以被該第一按鍵觸壓,該薄膜開關電路包括:一第一上按鍵開關,對應於該第一按鍵,用以於被該第一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一第一按鍵資訊;以及一第一下按鍵開關,對應於該第一按鍵,用以於被該第一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一第二按鍵資訊;以及一控制單元,連接於該薄膜開關電路,用以根據所接收到之該第一按鍵資訊以及該第二按鍵資訊而輸出相對應之一按鍵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以及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而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或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一第二按鍵,顯露於該鍵盤之外且相鄰於該第一按鍵;其中,該薄膜開關電路更包括:一第二上按鍵開關,對應於該第二按鍵,用以於被該第二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該第二按鍵之一第三按鍵資訊;以及一第二下按鍵開關,對應於該第二按鍵,用以於被該第二按鍵觸發時輸出對應於該第二按鍵之一第四按鍵資訊;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三按鍵資訊以及該第四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輸出對應於該第二按鍵之該按鍵訊號;而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三按鍵資訊或該第四按鍵資訊 時,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二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薄膜開關電路更包括:一第一板體,位於該第一按鍵以及該第二按鍵之下方,且包括一第一上接點以及一第二上接點;一第二板體,位於該第一板體之下方,且包括一第一開孔以及一第二開孔;一第三板體,位於該第二板體之下方,且包括一第一下接點、一第二下接點、一第三上接點以及一第四上接點;一第四板體,位於該第三板體之下方,且包括一第三開孔以及一第四開孔;以及一第五板體,位於該第四板體之下方,且包括一第三下接點以及一第四下接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上接點係藉由一第一行上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一上按鍵開關,且該第一下接點係藉由一第一列上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一上按鍵開關,該第二上接點係藉由一第二行上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二上按鍵開關,且該第二下接點係藉由一第二列上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二上按鍵開關,該第三上接點係藉由一第一行下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一下按鍵開關,且該第三下接點係藉由一第一列下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一下按鍵開關,該第四上接點係藉由一第二行下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二下按鍵開關,且該第四下接點係藉由一第三列下線路而電性連接於該第二下按鍵開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行上線路以及該第 一列上線路形成該第一上按鍵開關,該第二行上線路以及該第二列上線路形成該第二上按鍵開關,而該第一上按鍵開關以及該第二上按鍵開關形成一第一按鍵矩陣,而該第一行下線路以及該第一列下線路形成該第一下按鍵開關,該第二行下線路以及該第三列下線路形成該第二下按鍵開關,而該第一下按鍵開關以及該第二下按鍵開關形成一第二按鍵矩陣;其中該第一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與該第二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不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係與該第一按鍵以及該第二按鍵之排列方式相同,而該第二按鍵矩陣之排列方式係與該第一按鍵以及該第二按鍵之排列方式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控制單元包括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以及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且該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對應於一第一按鍵矩陣,而該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對應於一第二按鍵矩陣;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以及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可根據該第一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且可根據該第二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使該控制單元可根據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而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鍵盤,其中,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一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可根據該第一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且判斷缺少相 對應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使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而當該控制單元僅接收到該第二按鍵資訊時,該控制單元可根據該第二按鍵資訊而於該複數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中獲得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第二預設按鍵資訊,且判斷缺少相對應之該第一預設按鍵資訊,使該控制單元不輸出對應於該第一按鍵之該按鍵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一支撐板,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之下方;其中,該第一按鍵包括:一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之外;一第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位於該支撐板與該第一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支撐板以及該第一按鍵帽並使該第一按鍵帽相對於該支撐板上下移動;以及一第一彈性元件,位於該第一按鍵帽與該薄膜開關電路之間,用以被該按鍵帽抵頂而觸壓該薄膜開關電路,以觸發該第一上按鍵開關以及該第一下按鍵開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二按鍵包括:一第二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之外;一第二剪刀式連接元件,位於該支撐板與該第二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支撐板以及該第二按鍵帽並使該第二按鍵帽相對於該支撐板上下移動;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位於該第二按鍵帽與該薄膜開關電路之間,用以被該按鍵帽抵頂而觸壓該薄膜開關電路,以觸發對應於該第二按鍵之一第二上按鍵開關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按鍵之一第二下按鍵開關。
TW107101271A 2018-01-12 2018-01-12 鍵盤 TWI657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271A TWI657468B (zh) 2018-01-12 2018-01-12 鍵盤
US15/962,137 US10656727B2 (en) 2018-01-12 2018-04-25 Keyboar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271A TWI657468B (zh) 2018-01-12 2018-01-12 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7468B TWI657468B (zh) 2019-04-21
TW201931406A true TW201931406A (zh) 2019-08-01

Family

ID=66996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1271A TWI657468B (zh) 2018-01-12 2018-01-12 鍵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6727B2 (zh)
TW (1) TWI6574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862B (zh) * 2021-12-29 2022-10-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及其觸控按鍵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0825B2 (ja) * 1995-05-30 1998-03-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ボード
TWI312124B (en) * 2005-04-19 2009-07-11 Wistron Corporatio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keyboard system and key status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US20070212152A1 (en) * 2006-03-09 2007-09-13 Chien-Tsung Chen Keyboard configuration
CN101686060B (zh) * 2008-09-25 2013-06-19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及配置方法
TW201205626A (en) * 2010-07-30 2012-0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Dual force sensing keyboard
TWM419154U (en) * 2011-09-07 2011-12-21 Duckychannel Internat Co Ltd Keyboard supporting n-key rollover
TW201339898A (zh) * 2012-03-23 2013-10-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可應用於不同作業系統之鍵盤裝置
TW201705172A (zh) * 2015-07-31 2017-02-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US10460765B2 (en) * 2015-08-26 2019-10-29 JBF Interlude 2009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and responsive video
US9921664B2 (en) * 2015-11-25 2018-03-2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device
CN205881770U (zh) * 2016-07-25 2017-01-11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鬼键键盘用薄膜开关及包含该薄膜开关的键盘
TW201901721A (zh) * 2017-05-12 2019-0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TWI680646B (zh) * 2017-08-10 2019-12-2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CN109474282A (zh) * 2017-09-07 2019-03-15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7468B (zh) 2019-04-21
US20190221383A1 (en) 2019-07-18
US10656727B2 (en)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29116A1 (en) Controller-less quick tactile feedback keyboard
JP5230706B2 (ja) 力覚センサー式の発光キーボード
US8710383B2 (en) Thin film switch and press key/keyboard using the same
TW201705172A (zh) 鍵盤
TW202143270A (zh)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TWI691983B (zh) 鍵盤
TWI657468B (zh) 鍵盤
TWI653651B (zh) 鍵盤
TWI646447B (zh) 鍵盤
US9627158B2 (en) Keyboard key using an asymmetric scissor-type connecting element
US11740706B2 (en) Keyboard touch electrode module and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US9552939B2 (en) Keyboard equipped with multipoint press positions
CN110033974B (zh) 键盘
TW201916074A (zh) 機械式按鍵結構
TW202110092A (zh) 鍵盤
TW202113558A (zh) 鍵盤電路結構
US10312034B1 (en) Keyboard device
CN112397328A (zh) 键盘
TWI817150B (zh)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CN110838419B (zh) 键盘
TW201917755A (zh) 按鍵裝置以及鍵盤
US8686303B2 (en) Thin film switch and press key/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109509667B (zh) 按键结构
CN201185145Y (zh) 具有高灵敏度的按键结构
TWM592115U (zh) 鍵盤電路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