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1185A - 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 Google Patents

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1185A
TW201931185A TW107118195A TW107118195A TW201931185A TW 201931185 A TW201931185 A TW 201931185A TW 107118195 A TW107118195 A TW 107118195A TW 107118195 A TW107118195 A TW 107118195A TW 201931185 A TW201931185 A TW 2019311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ouch
control
control sig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盧膺全
唐喆煒
張靖愷
黃偉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敦泰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1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1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6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lowering the supply or operating volt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並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如果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則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利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控制終端切換運行狀態(例如,開機、關機、休眠、喚醒、鎖定等)的目的,簡化操作,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替代電源鍵,取消電源鍵,減少物理元件的使用,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Description

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本發明屬於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隨著指紋識別技術快速發展,指紋識別技術廣泛應用於終端(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等)中,利用指紋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
指紋識別鍵設置在終端上,用來採集用戶指紋數據,指紋識別鍵採集的指紋數據提供給終端內部的指紋識別模組。然後,該指紋識別模組判斷採集的指紋數據與預先存儲的指紋數據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用戶身份驗證通過;如果不一致,則用戶身份驗證失敗。
目前的筆記型電腦上,電源鍵和指紋識別鍵是獨立的模組。即,筆記型電腦上同時存在電源鍵和指紋識別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物理元件的浪費,導致成本較高。而且,電源鍵和指紋識別鍵獨立設置導致用戶操作繁雜,體驗較差。
有鑑於此,本申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以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代替電源鍵,從而降低成本,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檢測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和鎖定。
該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並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如果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則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利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的目的,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而且,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替代電源鍵,取消電源鍵,減少了物理元件的使用,因此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在第一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所述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包括: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該實現方式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只需設置一個預設時間閾值,當觸摸時長超過該預設時間閾值後,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終端內的處理器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簡化了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
在第一方面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包括:當該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當該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時,喚醒該終端或控制該終端關機;當該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開機。
在第一方面又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所述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包括: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休眠或喚醒該終端;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開機或關機;當該觸摸時長小於該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鎖定。
該實現方式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根據不同的觸摸時長產生不同的控制信號,終端內的處理器根據不同的控制信號,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控制結果更精準。
在第一方面再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包括: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且該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預設壓力閾值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該實現方式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只有當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都滿足預設條件時,才會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防止用戶誤操作,提高了控制精度。
在第一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當檢測到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指紋數據並存儲;當該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
該實現方式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在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預先採集並保存一幀指紋數據。在終端開機或恢復前台運行後,直接利用預先採集的指紋數據進行身份驗證。這樣,用戶不用在開機或恢復前台後再在指紋識別鍵上進行一次觸摸操作,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次數,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第一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還包括感覺回饋元件,該方法還包括:根據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控制該感覺回饋元件的運行狀態。該實現方式通過控制感覺回饋元件的運行狀態,提高用戶的視覺和/或觸覺的體驗。
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包括:檢測模組,用於檢測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第一獲取模組,用於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第一控制模組,用於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和鎖定。
在第二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第一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第一控制子模組,用於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在第二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控制子模組,具體用於:當該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當該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時,喚醒該終端或控制該終端關機;當該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開機。
在第二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第二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第二控制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休眠或喚醒該終端;第三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第三控制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開機或關機;第四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小於該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第四控制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鎖定。
在第二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該第一控制模組具體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且該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預設壓力閾值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在第二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裝置還包括:第二獲取模組,用於當檢測到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指紋數據並存儲;解鎖模組,用於當該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
在第二方面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還包括感覺回饋元件,該裝置還包括:第二控制模組,用於根據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控制該感覺回饋元件的運行狀態。
在第三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和輸入輸出設備,該記憶體內存儲有適於在該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式,該處理器運行該程式時實現第一方面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並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如果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則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利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控制終端切換運行狀態(例如,開機、關機)的目的,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而且,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替代電源鍵,取消電源鍵,減少物理元件的使用,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目前,支援指紋識別的終端上,通常設置有指紋識別鍵,通過該鍵採集用戶的指紋數據。同時,終端上還設置有電源鍵,這樣,就需要同時設置一個指紋識別鍵和一個實體的電源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成本升高。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即利用指紋識別鍵代替電源鍵,控制終端開機、關機、喚醒、休眠、鎖定等運行狀態,簡化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而且,終端無需設置電源鍵,減少了物理元件的使用,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見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應用於支援指紋識別的終端中;如圖1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110,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終端內的指紋識別晶片以一定的掃描頻率掃描指紋識別鍵上是否有指紋數據,當掃描到指紋數據時,確定用戶手指觸摸指紋識別鍵,即檢測到觸摸操作。
S120,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當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觸摸操作時,採集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觸摸參數用於表徵觸摸操作的特徵,例如,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觸摸壓力等。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後,開始計時;直到檢測到觸摸操作結束時,計時結束,得到當前觸摸操作的觸摸時長。
觸摸壓力可以通過指紋識別功能鍵上的壓力感應元件採集。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指紋識別晶片在指紋識別鍵上無法掃描到指紋數據時,確定用戶手指離開,即觸摸操作結束。
S130,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鎖定等。
觸摸參數和對應的預設條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例如,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則預設條件是預設時間閾值;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則預設條件是預設時間閾值和預設壓力閾值。
當指紋識別晶片採集到的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輸出相應的控制信號,當終端內的處理器檢測到指紋識別晶片輸出的控制信號後,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例如,開機、關機、喚醒、休眠、鎖定等。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處理器可以是終端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是終端內集成的微控制(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者,還可以是CPU和MCU的結合。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並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如果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則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利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的目的,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而且,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替代電源鍵,取消電源鍵,減少了物理元件的使用,因此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請參見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應用於支援指紋識別的終端上。本實施例中當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0,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S220,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
S230,當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
當指紋識別晶片採集到的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輸出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則預設條件,即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則預設條件,即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同時,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預設壓力閾值。
指紋識別晶片確定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後,指紋識別晶片的特定接腳(例如,稱為Pwr_Ctrl接腳)輸出低電位信號並傳輸至終端處理器。該過程即利用指紋識別鍵類比實體的電源鍵的過程。
本實施例中,只需設置一個預設時間閾值,且該預設時間閾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例如,20ms。
而且,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Pwr_Ctrl接腳總是輸出低電位信號。
S240,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處理器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
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則控制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則喚醒終端或控制終端關機;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則控制終端開機。
當終端處於關機狀態時,終端接電後為終端內的晶片供電。這樣,指紋識別晶片能夠檢測觸摸操作,終端內的處理器也能夠接收指紋識別晶片的信號。
S250,當檢測到觸摸操作結束後,產生高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
當觸摸操作結束後,指紋識別晶片的Pwr_Ctrl接腳輸出高電位信號,以便下次檢測到觸摸參數滿足預設參數時,輸出低電位信號。
當終端處理器檢測到指紋識別晶片的Pwr_Ctrl接腳為低電位時,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切換狀態。例如,如果終端當前已經開機,則終端處理器檢測到指紋識別晶片的Pwr_Ctrl接腳輸出低電位信號後,控制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具體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如果終端當前是關機狀態,則終端處理器檢測到指紋識別晶片的Pwr_Ctrl接腳輸出低電位信號後,控制終端開機。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終端處理器檢測到指紋識別晶片的Pwr_Ctrl接腳輸出低電位信號後,則喚醒終端或控制終端關機,具體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處理器可以是終端的CPU,或者,是終端內集成的MCU,或者,還可以是CPU和MCU的結合。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當在指紋識別鍵上檢測到觸摸操作時,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當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指紋識別晶片的特定接腳輸出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處理器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從而簡化了用戶的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該方法能夠利用指紋識別鍵完成電源鍵的功能,即利用指紋識別鍵代替電源鍵,無需再設置電源鍵,從而降低了成本。
請參見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又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應用於終端中,該終端至少包括指紋識別鍵、指紋識別晶片和處理器。
本實施例中,指紋識別晶片根據不同的觸摸時長產生不同的控制信號提供給終端處理器。如圖3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310,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S320,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觸摸參數可以是觸摸時長;或者,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
S330,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一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一控制信號。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則第一預設條件是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例如,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可以是20ms,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可以10s、15s等。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則第一預設條件是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同時小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而且,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預設壓力閾值。只有當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都滿足預設條件時,才會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從而防止用戶誤操作,提高控制精度。
如果觸摸參數滿足第一預設條件,確定當前的觸摸操作是短按操作,則輸出第一控制信號。
S340,處理器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及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
終端內的處理器檢測到指紋識別晶片輸出的該第一控制信號後,確定當前觸摸是短按操作,則控制終端休眠或喚醒終端。
例如,如果終端當前處於休眠狀態,則當檢測到第一控制信號後,喚醒終端;如果終端當前處於開機狀態,則當檢測到第一控制信號後,控制終端休眠。
S350,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二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二控制信號。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則第二預設條件是觸摸時長大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則第二預設條件是觸摸時長大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同時,觸摸壓力大於預設壓力閾值。
如果觸摸參數滿足第二預設條件,確定當前的觸摸操作是長按操作,輸出第二控制信號。
S360,處理器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開機或關機。
處理器檢測到第二控制信號後,確定當前操作是長按,並根據終端的控制終端開機或關機。
例如,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則檢測到第二控制信號後控制終端關機;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則檢測到第二控制信號後控制終端開機。
S370,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三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三控制信號。
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則第三預設條件是觸摸時長小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則第三預設條件是觸摸時長小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同時,觸摸壓力大於預設壓力閾值。
S380,處理器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鎖定。
處理器檢測到第三控制信號後,且終端當前處於開機狀態,控制終端鎖定。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處理器可以是終端的CPU,或者,是終端內集成的MCU,或者,還可以是CPU和MCU的結合。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的觸摸操作後,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一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一控制信號,處理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終端休眠或喚醒終端;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二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二控制信號,處理器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開機或關機。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三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三控制信號,處理器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鎖定。該方法根據觸摸操作的不同觸摸時長產生不同的控制信號,進一步使處理器根據相應的控制信號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簡化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而且,利用該方法能夠使指紋識別鍵代替電源鍵,無需設置電源鍵,從而降低了成本。
請參見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又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中當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採集指紋數據並存儲,以便開機後,直接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實現一步開機解鎖,簡化了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
本實施例在上述任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包括以下步驟;如圖4所示,在圖1所示實施例的基礎還包括以下步驟:
S410,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指紋數據並存儲。
S420,處理器控制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指紋數據進行解鎖操作。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恢復前台運行的場景可以包括:喚醒處於休眠狀態的終端和終端解除鎖定。
在S110步驟中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後,掃描並保存一幀指紋數據,當系統啟動、喚醒或解除鎖定後,即可讀取該指紋數據。將該指紋數據與預先輸入的用戶指紋數據進行比對,如果採集的指紋數據是預先輸入的指紋數據,則通過身份驗證;否則,如果兩個指紋數據不是同一個指紋數據,則提示輸入密碼或重新輸入指紋。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處理器可以是終端的CPU,或者,是終端內集成的MCU,或者,還可以是CPU和MCU的結合。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在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預先採集並保存一幀指紋數據。在終端開機或恢復前台運行後,直接利用預先採集的指紋數據進行身份驗證。這樣,用戶不用在開機或恢復前台後再在指紋識別鍵上進行一次觸摸操作,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次數,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在指紋識別晶片週邊連接感覺回饋元件,例如,LED燈、振動器或微型馬達。
例如,感覺回饋元件是LED燈,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後,控制LED燈點亮,或者,閃爍;以及,根據觸摸操作的操作時長,控制亮度或閃爍頻率。從而實現在不同的觸摸場景下的LED亮度漸變效果控制,以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
又如,感覺回饋元件是振動器(或微型馬達),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一次觸摸操作後,控制振動器(或微型馬達)產生一次振動,增強用戶的觸感體驗。
對於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組並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相應於上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實施例,本發明還提供了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實施例。
請參見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方塊圖,該裝置應用於支援指紋識別的終端中。如圖5所示,該裝置可以包括:檢測模組110、第一獲取模組120和第一控制模組130;
檢測模組110,用於檢測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終端內的指紋識別晶片以一定的掃描頻率掃描指紋識別鍵上是否有指紋數據,當掃描到指紋數據時,確定用戶手指觸摸指紋識別鍵,即檢測到觸摸操作。
第一獲取模組120,用於獲取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當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觸摸操作時,採集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觸摸參數用於表徵觸摸操作的特徵,例如,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觸摸壓力等。
第一控制模組130,用於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至少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和鎖定。
觸摸參數和對應的預設條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例如,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則預設條件是預設時間閾值;如果觸摸參數是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則預設條件是預設時間閾值和預設壓力閾值。
當指紋識別晶片採集到的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輸出相應的控制信號,當終端處理器獲得指紋識別晶片輸出的控制信號後,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例如,開機、關機、喚醒等。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當檢測到觸摸操作的觸摸時長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輸出一低電位信號,處理器檢測到該低電位信號後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
如圖6所示,該第一控制模組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1和第一控制子模組132。
第一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1,用於當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
第一控制子模組132,用於當檢測到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
例如,如果所終端的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則控制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則喚醒終端或控制終端關機;如果終端的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則控制終端開機。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觸摸參數仍是觸摸時長,預設時間閾值包括第一預設時間閾值和第二預設時間閾值;
如圖7所示,該第一控制模組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3、第二控制子模組134、第三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5、第三控制子模組136、第四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7和第四控制子模組138。
第二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3,用於當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
第二控制子模組134,用於根據第一控制信號控制終端休眠或喚醒終端。
第三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5,用於當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
第三控制子模組136,用於根據第二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開機或關機。
第四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137,用於當觸摸時長小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
第四控制子模組138,用於根據第三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鎖定。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並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如果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則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利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的目的,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從而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替代電源鍵,取消電源鍵,減少了物理元件的使用,因此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請參見圖8,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基於指紋識別按鍵的終端控制裝置的方塊圖,本實施例中,當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採集指紋數據並存儲,以便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直接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實現一步開機解鎖,簡化了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
該裝置在圖5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包括:第二獲取模組210和解鎖模組220。
第二獲取模組210,用於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指紋數據並存儲。
解鎖模組220,用於當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指紋數據進行解鎖。
恢復前台運行可以包括喚醒處於休眠狀態的終端,以及解除鎖定狀態的終端。
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後,掃描並保存一幀指紋數據,當開機、解除鎖定或喚醒後,即可讀取該指紋數據。並將該指紋數據與預先輸入的用戶指紋數據進行比對,如果採集的指紋數據是預先輸入的指紋數據,則通過身份驗證;否則,如果兩個指紋數據不是同一個指紋數據,則提示輸入密碼或重新輸入指紋。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在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預先採集並保存一幀指紋數據。在終端開機或喚醒系統後,直接利用預先採集的指紋數據進行身份驗證。這樣,用戶不用在開機、解除鎖定或喚醒系統後再在指紋識別鍵上進行一次觸摸操作,減少了用戶操作,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在指紋識別晶片週邊連接感覺回饋元件,例如,LED燈、振動器或微型馬達。
例如,指紋識別晶片連接有LED燈,當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後,控制LED燈點亮,或者,閃爍;以及,根據觸摸操作的操作時長,控制亮度或閃爍頻率,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從而實現在不同的觸摸場景下的LED亮度漸變效果控制。
又如,指紋識別晶片連接有振動器(或微型馬達),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一次觸摸操作後,控制振動器(或微型馬達)產生一次振動,增強用戶的觸感體驗。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在指紋識別晶片中集成一個USB協定轉換晶片,將指紋識別晶片的輸出數據轉換成符合USB協議的數據,並通過USB介面輸出。從而實現指紋識別晶片通過USB介面直接與終端內的處理器連接,提高了指紋識別晶片的通用性。
請參見圖9,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的原理方塊圖,如圖9所示,該終端包括記憶體310、處理器320和輸入輸出設備330。
輸入輸出設備330可以包括顯示器(例如,觸控式螢幕、LCD、CRT、全息成像(Holographic)或者投影(Projector)等),鍵盤或者點擊設備(例如,指紋識別按鍵,感覺回饋元件,滑鼠,軌跡球(trackball),觸控板或者觸控式螢幕等)等。
記憶體310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記憶體(flash RAM),記憶體包括至少一個存儲晶片。記憶體310用於向處理器320提供指令和數據。
在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310中可能存儲有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模組,其中,作業系統包含各種系統程式,用於實現各種基礎業務以及處理基於硬體的任務;應用程式模組包含各種應用程式,例如流覽器、桌面等,用於實現各種應用業務。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處理器320通過調用記憶體310存儲的程式或指令,用於執行以下步驟:檢測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和鎖定。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並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如果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則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利用該方法能夠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控制終端切換運行狀態(例如,開機、關機)的目的,簡化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而且,實現利用指紋識別鍵替代電源鍵,取消電源鍵,減少物理元件的使用,降低終端的製造成本。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當檢測到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處理器320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時,具體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其中,當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當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時,喚醒該終端或控制該終端關機;當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開機。
本實施例中,預設時間閾值只需設置一個,當觸摸時長超過該預設時間閾值後,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終端內的處理器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簡化了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處理器320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時,具體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一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休眠或喚醒該終端;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二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開機或關機;當該觸摸時長小於該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第三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鎖定。
本實施例中,根據不同的觸摸時長產生不同的控制信號,終端內的處理器根據不同的控制信號,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控制結果更精準。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該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處理器320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時,具體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預設時間閾值,且該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預設壓力閾值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本實施例中,觸摸參數包括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只有當觸摸時長和觸摸壓力都滿足預設條件時,才會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防止用戶誤操作,提高了控制精度。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處理器320還用於:當檢測到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指紋數據並存儲;當該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
其中,恢復前台運行的場景可以包括喚醒處於休眠狀態的終端和終端解除鎖定。
本實施例,在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預先採集並保存一幀指紋數據。在終端開機或恢復前台運行後,直接利用預先採集的指紋數據進行身份驗證。這樣,用戶不用在開機或恢復前台後再在指紋識別鍵上進行一次觸摸操作,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次數,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例中,該輸入輸出設備包括感覺回饋元件,處理器320還用於:根據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控制感覺回饋元件的運行狀態。
例如,感覺回饋元件可以包括LED燈、振動器或微型馬達。
例如,感覺回饋元件是LED燈,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後,控制LED燈點亮,或者,閃爍;以及,根據觸摸操作的操作時長,控制亮度或閃爍頻率,從而實現在不同的觸摸場景下的LED亮度漸變效果控制,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
又如,感覺回饋元件是振動器(或微型馬達),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一次觸摸操作後,控制振動器(或微型馬達)產生一次振動,增強用戶的觸感體驗。
本文中的終端可以是桌上型電腦、工作站、筆記型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支援指紋識別的設備。
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於裝置類實施例而言,由於其與方法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本申請各實施例方法中的步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順序調整、合併和刪減。
本申請各實施例中的裝置及終端中的模組和子模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合併、劃分和刪減。
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終端,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終端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組或子模組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子模組或模組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模組,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模組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或子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模組或子模組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組或子模組,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模組或子模組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或子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模組或子模組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模組中,也可以是各個模組或子模組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模組或子模組集成在一個模組中。上述集成的模組或子模組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模組或子模組的形式實現。
最後,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申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申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S110‧‧‧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S120‧‧‧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S130‧‧‧當該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運行狀態
S210‧‧‧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S220‧‧‧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S230‧‧‧當觸摸參數滿足預設條件時,產生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
S240‧‧‧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處理器根據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
S250‧‧‧當檢測到觸摸操作結束後,產生高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S310‧‧‧檢測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
S320‧‧‧獲取該觸摸操作的觸摸參數
S330‧‧‧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一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一控制信號
S340‧‧‧處理器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及終端的當前狀態控制終端的運行狀態
S350‧‧‧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二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二控制信號
S360‧‧‧處理器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開機或關機
S370‧‧‧當觸摸參數滿足第三預設條件時,輸出第三控制信號
S380‧‧‧處理器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終端鎖定
S410‧‧‧當檢測到指紋識別鍵上的觸摸操作時,獲取指紋數據並存儲
S420‧‧‧處理器控制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指紋數據進行解鎖操作
110‧‧‧檢測模組
120‧‧‧第一獲取模組
130‧‧‧第一控制模組
131‧‧‧第一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
132‧‧‧第一控制子模組
133‧‧‧第二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
134‧‧‧第二控制子模組
135‧‧‧第三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
136‧‧‧第三控制子模組
137‧‧‧第四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
138‧‧‧第四控制子模組
210‧‧‧第二獲取模組
220‧‧‧解鎖模組310‧‧‧記憶體
320‧‧‧處理器
330‧‧‧輸入輸出設備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又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又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方塊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第一控制模組的方塊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第一控制模組的方塊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方塊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終端的原理方塊圖。

Claims (15)

  1.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包括: 檢測一指紋識別鍵上的一觸摸操作; 獲取該觸摸操作的一觸摸參數;及 當該觸摸參數滿足一預設條件時,控制一終端的一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和鎖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摸參數包括一觸摸時長; 所述當該觸摸參數滿足該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包括: 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及 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一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該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包括: 當該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 當該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時,喚醒該終端或控制該終端關機;及 當該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開機。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摸參數包括一觸摸時長; 所述當該觸摸參數滿足該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包括: 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一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一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第一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休眠或喚醒該終端; 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第二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開機或關機;及 當該觸摸時長小於該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第三控制信號,並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鎖定。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摸參數包括一觸摸時長和一觸摸壓力;所述當該觸摸參數滿足該預設條件時,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包括: 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該預設時間閾值,且該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壓力閾值時,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當檢測到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該觸摸操作時,獲取一指紋數據並存儲;及 當該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
  7.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終端還包括一感覺回饋元件,該方法還包括: 根據該觸摸操作的一觸摸參數控制該感覺回饋元件的該運行狀態。
  8.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裝置,包括: 一檢測模組,用於檢測一指紋識別鍵上的一觸摸操作; 一第一獲取模組,用於獲取該觸摸操作的一觸摸參數;及 一第一控制模組,用於當該觸摸參數滿足一預設條件時,控制一終端的一運行狀態,該運行狀態包括開機、關機、休眠、喚醒和鎖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觸摸參數包括一觸摸時長;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 一第一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及 一第一控制子模組,用於當檢測到該低電位的電源開關控制信號後,根據該終端的一當前狀態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子模組,用於: 當該當前狀態是開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鎖定、休眠或關機; 當該當前狀態是休眠狀態時,喚醒該終端或控制該終端關機;及 當該當前狀態是關機狀態時,控制該終端開機。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觸摸參數包括一觸摸時長;該第一控制模組包括: 一第二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一第一預設時間閾值且小於一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第一控制信號; 一第二控制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休眠或喚醒該終端; 一第三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該第二控制信號; 一第三控制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開機或關機; 一第四控制信號產生子模組,用於當該觸摸時長小於該第一預設時間閾值時,產生一第三控制信號;及 一第四控制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三控制信號控制該終端鎖定。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觸摸參數包括一觸摸時長和一觸摸壓力;該第一控制模組用於: 當該觸摸時長大於或等於一預設時間閾值,且該觸摸壓力大於或等於一預設壓力閾值時,控制該終端的該運行狀態。
  13. 如請求項8-12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裝置還包括: 一第二獲取模組,用於當檢測到該指紋識別鍵上的該觸摸操作時,獲取一指紋數據並存儲;及 一解鎖模組,用於當該終端的系統啟動或恢復前台運行後利用該指紋數據進行解鎖。
  14. 如請求項8-12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終端還包括感覺回饋元件,該裝置還包括: 一第二控制模組,用於根據該觸摸操作的該觸摸參數控制該感覺回饋元件的該運行狀態。
  15. 一種終端,包括一記憶體、一處理器和一輸入輸出設備,該記憶體內存儲有適於在該處理器上運行的一程式,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實現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
TW107118195A 2018-01-10 2018-05-28 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TW201931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810022992.6 2018-01-10
CN201810022992.6A CN110020518A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键的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1185A true TW201931185A (zh) 2019-08-01

Family

ID=6714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195A TW201931185A (zh) 2018-01-10 2018-05-28 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9857B2 (zh)
CN (1) CN110020518A (zh)
TW (1) TW2019311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2236B (zh) * 2019-10-08 2022-11-0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場景自動切換指紋解鎖模式的方法及資訊處理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3879B2 (ja) 2012-05-18 2016-11-09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指紋センサ入力に基づく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機器、方法、及び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CN109144360B (zh) * 2018-05-31 2021-04-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点亮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13869A (zh) * 2018-11-05 2021-03-1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基于操作状态的指纹传感器控制
CN110531919A (zh) * 2019-07-31 2019-12-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触控映射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07926B (zh) * 2019-12-04 2022-07-29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遥控设备
CN111062325A (zh) * 2019-12-17 2020-04-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获得指纹信息的方法
CN113160977A (zh) * 2020-01-03 2021-07-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户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596851B (zh) * 2020-05-18 2022-06-1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14672A (zh) * 2020-07-08 2020-10-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电子设备、按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409410B2 (en) 2020-09-14 2022-08-09 Apple Inc. User input interfaces
CN112083792B (zh) * 2020-09-16 2023-01-06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906635B (zh) * 2021-03-18 2022-04-05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42408A (zh) * 2021-08-06 2021-09-03 深圳恒天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智能唤醒方法和系统
CN114546093A (zh) * 2022-03-01 2022-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256A (zh) * 2006-11-20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开启该电子装置的方法
TWI326038B (en) 2006-12-01 2010-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arting method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9218472B2 (en) * 2012-12-20 2015-12-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P Piezo based fingerprint sensor structure
US9898642B2 (en) * 2013-09-09 2018-02-20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fingerprint sensor inputs
CN103745147A (zh) * 2013-12-30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模式启动方法、应用程序启动方法及设备
CN105302373A (zh) * 2015-11-09 2016-02-0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触摸信号实现移动终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956441B (zh) * 2016-04-29 2018-12-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操作方法及系统
US10496808B2 (en) * 2016-10-25 2019-12-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access to credentials for use in an operation
CN106791065B (zh) * 2016-12-14 2020-03-31 深圳铂睿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指纹触摸控制手电筒开关的方法
CN106899762A (zh) * 2017-02-21 2017-06-27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开机和关机的方法
CN107071151B (zh) * 2017-03-15 2020-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针对home键所对应的物理按键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140499B1 (en) * 2017-05-25 2018-11-27 Synaptic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uch and press detection using a sensor
CN107272949A (zh) * 2017-06-13 2017-10-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2236B (zh) * 2019-10-08 2022-11-0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場景自動切換指紋解鎖模式的方法及資訊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0518A (zh) 2019-07-16
US20190213384A1 (en) 2019-07-11
US10579857B2 (en)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31185A (zh) 基於指紋識別鍵的終端控制方法、裝置及終端
US11698792B2 (en) Method for starting up device and device
CN107592419B (zh) 基于指纹传感器的显示屏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02415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king up a processor
US8255722B2 (en) Microcontroller with clock generator for supplying activated clock signal to requesting module to conserve power
KR101716834B1 (ko) 이중 저전력 프로세서 구성의 디바이스 잠금을 위한 비활성 타임아웃의 연장
WO2013166778A1 (zh) 基于传感器操作移动终端的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WO2014117500A1 (zh) 触摸屏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CN10625074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553506B (zh) 具有語音控制功能之電腦系統以及語音控制方法
WO2019033779A1 (zh) 一种针对计算机的睡眠状态唤醒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172457A1 (en) Notebook computer and driving method of voice assistant system
WO2016004773A1 (zh) 全触摸系统激活方法及其系统
US20210256241A1 (en) Fingerprint sensor controls based on operating states
US10067552B2 (en) Touch controller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waking up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739986B (zh) 一种终端的唤醒方法及终端
US11544414B2 (en) Secure wake-on of a computing device
TWI682328B (zh) 指紋解鎖方法、系統以及電子設備
CN107820598B (zh) 指纹事件处理装置及方法
JP7300021B2 (ja) 装置を起動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M446935U (zh) 喚醒系統的裝置及其電腦系統
CN106814840A (zh) 用于处理器的低电力状态保持模式
TWI430133B (zh) 生物感測啟動裝置、生物特徵感測控制之啟動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CN103684785A (zh) 一种具有按键保护功能的动态令牌及其工作方法
CN109101182A (zh) 一种触控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