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8730A -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8730A
TW201928730A TW106146084A TW106146084A TW201928730A TW 201928730 A TW201928730 A TW 201928730A TW 106146084 A TW106146084 A TW 106146084A TW 106146084 A TW106146084 A TW 106146084A TW 201928730 A TW201928730 A TW 2019287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tness
exercise
course
muscle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5572B (zh
Inventor
黃鐙輝
蔡秉和
李孟瑜
Original Assignee
晶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6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5572B/zh
Priority to CN201811582380.9A priority patent/CN110032572B/zh
Priority to US16/234,240 priority patent/US1141350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5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873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9B19/003Repetitive work cycles; Sequence of movements
    • G09B19/0038S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23Discriminating type of movement, e.g. walking or ru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2Ergometry; Measuring muscular strength or the force of a muscular blow
    • A61B5/224Measuring muscular streng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03Analysing the course of a movement or motion sequences during an exercise or trainings sequence, e.g. swing for golf or tennis
    • A63B24/0006Computerised comparison fo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motion sequences or the course of a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62Monitoring athletic performances, e.g. for determining the work of a user on an exercise apparatus, the completed jogging or cycling d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75Means for generating exercise programs or schemes, e.g. computerized virtual trainer, e.g. using expert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2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with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tudied, e.g. using film str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3/00Evaluating a particular growth phase or type of persons or animals
    • A61B2503/10Athle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5/00Evaluating, monitoring or diagnosing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medical care
    • A61B2505/09Rehabilitation or trai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19Inertial sensors, e.g. accelerometers, gyroscopes, tilt swi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8Determining activity lev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03Analysing the course of a movement or motion sequences during an exercise or trainings sequence, e.g. swing for golf or tennis
    • A63B24/0006Computerised comparison fo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motion sequences or the course of a movement
    • A63B2024/0012Comparing movements or motion sequences with a registered reference
    • A63B2024/0015Comparing movements or motion sequences with computerised simulations of movements or motion sequences, e.g. for generating an ideal template as reference to be achieved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62Monitoring athletic performances, e.g. for determining the work of a user on an exercise apparatus, the completed jogging or cycling distance
    • A63B2024/0065Evaluating the fitness, e.g. fitness level or fitness index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62Monitoring athletic performances, e.g. for determining the work of a user on an exercise apparatus, the completed jogging or cycling distance
    • A63B2024/0068Comparison to target or threshold, previous performance or not real time comparison to other individu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75Means for generating exercise programs or schemes, e.g. computerized virtual trainer, e.g. using expert databases
    • A63B2024/0078Exercise efforts programm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75Means for generating exercise programs or schemes, e.g. computerized virtual trainer, e.g. using expert databases
    • A63B2024/0081Coaching or training aspects related to a group of u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80Special sensors, transducers or devices therefor
    • A63B2220/803Motion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30/0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3B2230/04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s
    • A63B2230/06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s heartbeat rate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30/0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3B2230/5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rket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為一健身者提供關於至少一組可訓練肌群的提示;藉由使用一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基於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來推算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特定訓練效果以確定一訓練效果資料,其中該特定訓練效果藉由實施複數組訓練項目或複數個訓練單項而被預期地達成;根據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產生一訓練課程資料,該訓練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包含該複數組訓練項目的一第一部分訓練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一第一部份訓練單項的一訓練課程;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根據該訓練效果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參數配置或建議,以產生一健身課程表。

Description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使用電子裝置的應用程式之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現代人們對於健康更加重視,對於健康的觀念與意識也逐漸提高,因此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運動不僅可維持健康的體態,亦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遠離病痛與疾病的侵襲。有許多方法可達到健身的效果,方便的是利用普及的行動裝置從事健身運動,藉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的指導,就能隨時隨地對所欲雕塑的肌群進行鍛鍊運動。不論是在健身中心請健身教練來指導如何使用健身器材來鍛鍊肌群,或是忙碌的上班族,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徒手健身鍛鍊意圖的肌肉部位,藉相關的健身應用程式來指導操作皆極為方便。就徒手健身來說,例如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等運動,其中伏地挺身主要可鍛鍊上臂的肌群,而仰臥起坐主要可鍛鍊到腹肌及其附近的肌群,此方式對於久坐辦公室的人更為便利。
然而除了行動裝置之外,習用上,這些應用程式大多單機運行於電子裝置,雖然單機運作可記錄個人的健身歷程,以作為日後健身運動課程的建議,但仍未根據個人的生理狀況來規畫個人所專屬的健身課程。
因此期待這些健身的應用程式不僅可單機運行於電子裝置,還可搭配連線到後端資料庫或伺服器等,而若是連線到伺服器中的資料庫,則可針對不同健身的人做統計來產生大數據,遠端伺服器或行動裝置/PC也可根據儲存於遠端資料庫的大數據來產生健身運動課程,以建議健身者依循著為個人量身訂作健身課程來運動,且應用程式也可產生操作健身器材的運動項目的課程以建議健身者適當的運動。
此外亦可配置感測模組於健身者來感測健身者的生理參數,例如根據健身者的心率、恢復率或疲勞程度、運動的強度是否達到標準來提供健身者運動課程建議,這些建議可包含鍛鍊不同肌群或肌肉的運動,及其重覆次數與運動完成的總時間、中間休息時間等建議。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慧型健身課程的規劃方法及系統。此方法或系統提供健身者至少一組可訓練肌群的建議,於欲達成一預期健身效果的指定下,參考健身者當時的一生理狀態,提供包含有複數組訓練項目或是複數個訓練單項的一訓練課程給健身者選擇,再參考健身者的健身運動熟練層級或健身經驗及技巧,其喜愛的運動項目等意願以及其歷練的健身運動內容來調整所規劃的訓練課程,並且優化組成運動課程之各個參數,使其更符合健身者在從事健身運動時環境,及自身生理及心理的需求下,來達成所要的健身效果。
本發明一種規劃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係藉由建立一平台架構於網路空間(cyber space)的方式,讓健身者經由網路進入此平台,並以應用程式APP來操作此系統。健身者,包含接受訓練的健身運動學員,一般健身運動者,及健身運動教練等,不僅可經由此平台,獲得本系統建議的健 身課程內容,還可讓健身運動學員藉由此平台接受健身教練指導或諮詢健身教練意見,或是讓健身運動教練指導學員進行有效健身運動訓練,至於,無需教練指導的一般健身運動者也可自行參考系統建議的健身課程進行運動健身,並評量健身成果。
本系統諮商建議功能特性以及平台式架構,不僅適於有教練指導的健身房等健身運動環境,也適於在家依據本系統建議規劃的健身運動課程,自行進行健身運動訓練。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提供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為一健身者提供關於至少一組可訓練肌群的提示;藉由使用一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基於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來推算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特定訓練效果以確定一訓練效果資料,其中該特定訓練效果藉由實施複數組訓練項目或複數個訓練單項而被預期地達成;根據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產生一訓練課程資料,該訓練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包含該複數組訓練項目的一第一部分訓練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一第一部份訓練單項的一訓練課程;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根據該訓練效果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參數配置或建議,以產生一健身課程表。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提供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包括一健身課程資料庫、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一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一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一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一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一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 一多重感測模組、一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以及一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該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至少一健身課程資料及一健身運動資料;該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一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運動資料;該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建立一肌群適於受一健身運動項目訓練的一肌肉鍛鍊對應資料關係;該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提供可讓該肌群達成一訓練效果的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資料;該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以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建議一組可訓練肌群或一組可訓練肌肉;該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根據該生理狀態並藉由該肌群與健身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來產生被配置以表示該複數組運動項目的一第一部分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的一第一部份運動單項的一運動課程;該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項目規劃建議;該多重感測模組藉由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來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推算該訓練效果;該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根據該訓練效果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參數配置的建議,該參數配置包括該運動訓練課程所包含的一第一複數運動次數、複數運動組數、各該運動組所包含的一第二複數運動次數、各該運動組的一操作時間、兩各該運動組間的一休息時間、及該運動訓練課程的一總操作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之配置;以及該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藉由一呈現方式來呈現一健身課程表的一課程內容。
依據上述構想,本發明提供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包括一對應模組、一感測模組、以及一判斷模組。該對應模組建立含 一特定肌肉、一肌群及一全身肌肉之一鍛鍊標的、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以及該鍛鍊標的與各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之對應關係;該感測模組感測一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以及該判斷模組因應該生理狀態並根據該對應關係而選擇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其中之一或數個項目之組合,以完成該鍛鍊標的之鍛鍊。
10‧‧‧規劃健身課程之系統
101‧‧‧對應模組
103‧‧‧判斷模組
102‧‧‧感測模組
104‧‧‧課程參數調整模組
20‧‧‧健身運動訓練課程的修訂裝置
201‧‧‧輸入裝置
1021‧‧‧多感應器模組
202‧‧‧顯示裝置
1022‧‧‧生理狀態感測模組
12‧‧‧處理單元
122‧‧‧卡路里計算單元
121‧‧‧主成分分析單元
124‧‧‧參數優化單元
123‧‧‧向量合成運算單元
WCI‧‧‧運動特性成果指標
WAI‧‧‧運動能力成果指標
PEI‧‧‧生理現象指標
WEI‧‧‧健身運動效果指標
FC‧‧‧類別因素
GWPPO‧‧‧參數優化後的健身運動課程
S101‧‧‧可訓練的目標肌群建議
S103‧‧‧課程組合建議
S102‧‧‧運動項目清單與肌群對應建議
S105‧‧‧課程內各項目的組數與次數的建議
S104‧‧‧運動項目選擇配入課程的建議
S106‧‧‧個人課程內容產生
RHD‧‧‧右手運動感測裝置
LHD‧‧‧左手運動感測裝置
RFD‧‧‧右腳運動感測裝置
30‧‧‧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
302‧‧‧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
301‧‧‧健身課程資料庫
303‧‧‧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 單元
304‧‧‧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 單元
305‧‧‧可訓練肌群判斷單元
306‧‧‧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
307‧‧‧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
308‧‧‧多重感測模組
309‧‧‧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
310‧‧‧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
第一圖(A):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規劃健身課程之系統。
第一圖(B):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健身者規劃健身課程的示意圖。
第二圖(A):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預定的肌群分群原則的示意圖。
第二圖(B):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預定的肌群分群原則的示意圖。
第三圖(A):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肌肉恢復率的示意圖。
第三圖(B):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肌肉恢復率的示意圖。
第三圖(C):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恢復率計算的示意圖。
第四圖(A):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伏地挺身對應訓練肌群部位的示意圖。
第四圖(B):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槓鈴蹲舉對應訓練肌群部位的示意圖。
第五圖: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健身運動訓練課程的修訂裝置的示意圖。
第六圖: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配置感測模組於健身者的示意圖。
第七圖: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之示意圖。
第八圖: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方法的示意圖。
第九圖: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規畫健身課程的系統之流程的示意圖。
本案所提出之發明將可由以下的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暸解,使得熟悉本技藝之人士可以據以完成之。然而,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會認識到,可以在沒有一個或者多個特定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在下文所述的特定實施例代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並且本質上僅為示例說明而非限制。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徵,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徵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組合,亦即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於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實施例。
請參閱第一圖(A),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規劃健身課程之系統10。請參閱第一圖(B),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健身者規劃健身課程的示意圖。該系統10包含一對應模組101、一感測模組102、以及一判斷模組103。該對應模組101建立含一特定肌肉、一肌群及一全身肌肉的一鍛鍊標的、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以及該鍛鍊標的與各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之對應關係;該感測模組102感測一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以及該判斷模組103因應該生理狀態並根據該對應關係而選擇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其中之一或數個項目之組合,以完成該鍛鍊標的之鍛鍊。
在第一圖(A)中,該對應模組更建立含一心肺活動之該鍛鍊標的。此系統10較佳可為一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裝置、行動裝置、個人電腦PC、或伺服器等裝置。該系統10更包含一課程參數調整模組104、一處理單元(未顯示),該處理單元配置以實施該對應模組101、該判斷模組103、以及該課程參數調整模組104,並根據該感測模組102所感測的生理參數來產生適合健身者的健身課程。系統10將健身課程儲存於資料庫中(未顯示),資料庫包含系統健身課程資料庫與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若系統10包含遠 端連線伺服器,則可將該系統健身課程資料庫配置於伺服器中,伺服器則可針對不同健身的人做統計來產生大數據,遠端伺服器或行動裝置/PC也可根據儲存於遠端資料庫的大數據來產生健身運動課程,以建議健身者依循著為個人量身訂作健身課程來運動。
在第一圖(B)中,對健身者規劃健身課程的示意圖包含操作項目呈現以及系統10內部運作。在步驟S101中,該系統10建議可訓練的目標肌群,系統10依據預定的肌群分群原則,如第二圖(A)及(B)所示,第二圖(A)及(B)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預定的肌群分群原則的示意圖,它們各包含了不同的肌群,進一步的說明如下列表1。
表1主要用來定義應用程式所呈現的智慧菜單功能說明與介面。在表1中的第一欄是肌群分類,第二欄是主肌群,第三欄是附屬肌群。 人體主肌群(Main Muscle Group)分別隸屬於6個分群:肩(Shoulders)、上肢(Upper extremity)、上身(Upper Body)、核心(Abs)、臀(Glutes)、下肢(Lower extremity)。主肌群(Main Muscle Group)共有以下10種:腹肌(Abdominal)、股四頭肌(Quadriceps)、胸肌(Chest)、肩(Shoulders)、背肌(Back)、肱三頭肌(Triceps)、肱二頭肌(Biceps)、下背(Lower Back)、臀(Glutes)、腿後腱肌群(Hamstrings)。附屬肌群(Accessory Muscle Group)包括斜方肌(Trapezius)、髖外展肌群(Hip abductors)、髖內收肌群(Hip adductors)、前臂(Forearms)、小腿後肌(Calves)。
請再回到第一圖(b),在步驟S101中,系統10接著可依據運動後肌群的疲勞程度或是肌力復原程度或恢復率,如第三圖(A)及(B)所示。第三圖(A)與(B)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肌肉恢復率的示意圖,它們顯示了各個不同的肌肉部位的恢復率。標示0次的代表尚未鍛練到的肌肉或肌群,圖中的數字代表肌肉或肌群的恢復率,以百分比為單位,例如臂大肌為17,代表其恢復率為17%。在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恢復率定義為運動過後,肌群恢復的比率。也就是(剩餘的恢復率-各項運動肌群消耗率)=恢復率。在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恢復率無論為多少,均在消耗後,花120小時恢復至100%。因此可根據運動後的肌肉或肌群休息了多久時間來依照比率計算出來,至於疲勞程度則定義成理想的恢復率100%與目前的恢復率譬如75%兩者的差,即25%。
請參閱第三圖(C),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恢復率計算的示意圖。在第三圖(C)中,健身者在第0天做第一健身活動(Workout A)鍛鍊恢復率為100%的第一肌群之後,假設鍛鍊肌群消耗了10%,則恢復率剩下 (100%-10%)=90%,由於恢復率無論為多少,均在消耗後,花120小時恢復至100%,因此花費120小時來從90%恢復至100%,也就是休息了一天=24小時之後,經計算後恢復了(24/120)×10%=2%,所以該第一肌群的恢復率在休息一天之後增加2%,累積的恢復率為(90%+2%)=92%。接著若是沒有繼續健身,則再經過另一天後也就是到第2天時,累積的恢復率為(92%+2%)=94%。若是接續鍛鍊,例如在第一天做第二健身活動(Workout B)繼續鍛鍊第一肌群之後,假設鍛鍊肌群消耗了12%,則恢復率剩下(92%-12%)=80%,由於恢復率無論為多少,均在消耗後,花120小時恢復至100%,因此花費120小時來從80%恢復至100%,也就是休息了一天=24小時之後,經計算後恢復了(24/120)×20%=4%,所以該第一肌群的恢復率在休息另一天之後增加4%,累積的恢復率為(80%+4%)=84%,也就是到第二天時累積的恢復率為84%。接著若是沒有繼續健身,則再經過另一天後也就是到第3天時,累積的恢復率為(84%+4%)=88%。
請回到步驟S102,系統10依據系統健身課程資料庫或健身者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等內容來判定出適於訓練目標肌群,並提出建議。系統10可參考健身課程資料庫、健身者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以及肌群或肌肉與運動訓練項目、單項或課程對應表等資料,對欲訓練之肌肉或肌群提出對應的運動項目清單或課程建議。譬如:伏地挺身對應訓練肌群部位:胸肌,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股四頭肌,臀肌及腹直肌等,如第四圖(A)所示,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伏地挺身對應訓練肌群部位的示意圖。又譬如:槓鈴蹲舉對應訓練肌群部位:股四頭肌,腿後肌,臀肌等,如第四圖(B)所示,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槓鈴蹲舉對應訓練肌群部位的示意圖。
在步驟S103中,系統10可參考下列幾項因子來建議課程組合,例如運動或訓練後肌肉或肌群的恢復率,如第三圖(A)及(B)所示;健身者或系統10認為的必訓練肌肉或肌群;預定的肌肉或肌群的運動或訓練順序;運動或訓練項目項數;以及肌群或肌肉運動之排列順序等項目來整合出一課程組合建議。而應用程式的智慧菜單之產生則可依照選定可訓練的目標肌群、目標肌群課程組合原則與規則、運動項目清單與對應主副肌群的關係、運動項目選擇配入一課程的方法·以及課程內各項目的組數與次數等。在步驟S103中則是依照前三項來配置課程,之後在運動項目選擇配入一課程的方法中是在步驟S104是根據個人的經驗、等級、以及偏好來配置課程。
承上,目標肌群分群的原則與方法:依照表1中的人體肌群分類為依據,而目標肌群課程組合原則與規則可依照目標肌群以挑選3個主肌群+1個核心肌群,挑選方式以恢復率(Recovery Rate)為依據,篩選出主肌群。挑選恢復率高的主肌群,將每個主肌群以恢復率依高至低排序後,挑選5個恢復率高的主肌群,再從5個主肌群內挑選3個,其中主肌群所屬的每個分群只能挑選一個。由於核心分群為課程內必需存在的分群,所以挑選完分群後,必須再加上核心分群。核心分群的挑選方式,一樣以恢復率高的為挑選依據。如下面表2的較佳實施例已將以主肌群的恢復率為依據,依高至低排序的結果。
也就是目標肌群的選擇以恢復率為挑選基準,再以主肌群分類為考量。
請再回到第1圖(B),在步驟S104是關於運動項目選擇配入課程的建議,系統10可依據健身者的下列因素來增加或刪減運動或訓練項目。例如健身者個人從事健身運動之資歷,即一健身運動初學者、進階者或是該健身運動專家者等健身運動經驗,即健身運動的熟練度;健身者對健身運動項目的個人偏好;以及健身者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中關於健身者個人的健身運動歷史等內容,對上述建議的課程組合,增加或減少其健身運動或訓練項目。
在步驟S104中,應用程式的智慧菜單之產生則可依照使用者是屬於初階、進階、或專家等級來排入運動項目。例如在表2中優先以恢復率考量來排序之後,再根據使用者的等級或經驗來排序。若使用者為初階使用者,則挑選的3個主肌群依序排入,再從此3個主肌群內隨機取2個主肌群,排入對應的運動項目。若使用者為進階使用者,則挑選的3個主肌群依序排入,再對應此三個主肌群個別的隨機補上1個恢復率高的附屬肌群後,再從此3個主肌群內隨機取2個主肌群,排入對應的運動項目,再加上1個核心肌群項目。若使用者為專家使用者,則挑選的3個主肌群依序排入,再對應此三個主肌群個別的隨機補上1個恢復率高的附屬肌群後,再從此3 個主肌群內隨機排入對應的運動項目後,再加上1個核心肌群項目。
以下表3為附屬肌群以恢復率為依據,依高至低排序的結果
於運動項目清單與對應主副肌群的關係表內如表4,有一欄位為難易程度的表達difficulty,菜單動作只由難易程度來隨機選出,初階使用者只從初階動作隨機選出,進階使用者可從初階動作和進階動作隨機選出,專業使用者可從初階動作、進階動作和專業動作隨機選出。
在步驟S104中,運動項目選擇配入一課程的方法包括如何選擇運動項目,系統10可依照下面步驟篩選出課程的運動項目:依照使用者健身經驗值(初階/進階/專家),依照程度並隨機選出運動項目。接著依照流行性;再依照使用者的個人偏好,例如:使用者喜歡某個運動項自,則可以將此運動項目設定為大心,之後,產出智慧菜單可以此大心來做為選擇運動項目的依據。再依環境偏好,使用者可自行設定場域情境,利用開關方式來設定。例如:偏好徒手運動項目,偏好非徒手運動項目,無任何偏好。若為免費版本,環境偏好的設定分為徒手運動項目與非徒手運動項目;若為付費版本,環境偏好的設定除了可設定徒手運動項目與非徒手運動項目之外,同時非徒手的部分可增加器材的選擇。如:啞鈴為使用者偏好的器材,蝴蝶機為使用者偏好的器材。若使用者無設定場域情境,則隨機選擇運動項目。最後依據使用者的歷史記錄。
每一個篩選項目都會設定權重,依照權重篩選出各個階段適合的運動項目,如下說明。當依照使用者健身經驗值(初階/進階/專家)來設定權重值時,進階使用者所篩選的運動項目有初階與進階,但,應該以進階的運動項目比例為高,如下表6。
同理,專家使用者所篩選的運動項目有初階進階與專家三種,但,應該以專家的運動項目比例為高,其次為進階的運動項目,最後才是初階的運動項目,如下表7。
表7 依據使用者健身經驗值,篩選出適合的一運動項目列表A(未顯示)。
當依照流行性來設定權重值時,所謂流行性是指資料庫可事先設定,針對每一個運動項目給予星級,同時,統計所有的使用者最多人做的運動項目排序,參考運動項目的星級或其排序,從運動項目列表A篩選出符合使用者的一運動項目列表B(未顯示)。若資料庫內無資料時,則以星級為篩選運動項目的條件。
當系統10再依照使用者的個人經驗與偏好來設定權重值時,此項可為付費提供,應用程式的介面UI可讓使用者設定使用者個人最愛的運動項目,最愛的設備包含例如繩索(Cable)、槓鈴(Barbell)、啞鈴(Dumbbell)或器材(Machine)等,也可以設定最不愛的運動項目、最不愛的設備等。並將設定的項目存於資料庫內。UI可設計成能將八種設備直接使用開/關的方式,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哪些是喜愛的設備,並將設定的部分存於資料庫內。UI同時可以設定最愛的運動項目,並將設定存於資料庫內。若使用者無設定個人偏好,例如最愛的運動項目,則採取統計使用者個人有做過的運動項目與運動項目所屬的設備,排序後,做過最多次的運動項目為此使用者個人最為偏好的項目,統計後發現最常使用的設備,則為最愛的設備,沒有做過的或是次數最少的運動項目,則為使用者個人最不愛的運動項目,統計後最少的設備,或是沒有做的設備,則為最不愛的設備。依照所產出的該運動項目列表B再根據使用者的個人偏好項目來做篩選,則會產出一運動項目列表C(未顯示)。若此使用者尚未有運動記錄時,則無法列出此使用者個人最為偏好的項目,如此則以UI介面的資料庫設定為依 據,若又無資料庫設定的資料,則亂數篩選。權重如下列表8。
最後依據使用者的歷史記錄來產生權重的分配。若使用者有設定個人偏好時,則統計使用者曾經做過的運動項目的次數,依照次數的多寡給予不同的權重。次數的等級分為:10次以下(含10次)為0.1、30次以下(含30次)為0.2、50次以下(含50次)為0.2、70次以下(含70次)為0.2、70次以上為0.3。從運動項目列表C再根據使用者的歷史記錄來做篩選,產出一運動項目列表D(未顯示),最後運動項目列表D即是使用者菜單最終的運動項目。
請再參閱第一圖(B)與第五圖,也就是在步驟S104之後所建議的健身運動課程可再經過感測模組102來評估上述的種種因素,並經綜合來判斷來配置課程內各項目的組數與次數。因此也可同時考慮健身運動或訓練後的肌肉或肌群疲勞度或是肌力恢復率,如第三圖(A)及(B)所示;健身者個人從事健身運動之資歷,即一健身運動初學者、一健身運動進階程度者或是該健身運動專家者等健身運動經驗;以及健身訓練目標,譬如耐力,肌力或是肌肥大等預期目標等考慮內容,而產生對上述運動(訓練)課程的一參數配置,例如總運動次數,運動組數,每組的運動次數,每組的運動時間,兩組間的休息時間,及總休息時間等課程參數之配置提出建議。
請再回到第一圖(B),在步驟S105中,系統10對課程內各運動項目的組數與次數的建議如第五圖所示,第五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健身運動訓練課程的修訂裝置20的示意圖,其主要包含感測模組102與處理單 元12,處理單元12會依據許多演算法以及感測模組102所感測的生理狀態來建議運動及休息。系統10對健身運動訓練項目參數評估及建議流程的運作如下。首先,在第一圖(A)中的感測模組102包含一多感應器模組1021以及一生理狀態感測模組1022,如第五圖所示。藉由該多感應器模組1021感測一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並產生複數個肢體運動訊號,如加速度訊號GMS-1,角速度訊號GMS-2,角度訊號或位置訊號(未顯示)等。多感測器模組1021包括一加速度計,一陀螺儀及一地磁儀,以分別產生該加速度訊號GMS-1以及該角速度訊號GMS-2,並可以藉感測到的地磁訊號來校正該加速度訊號GMS-1及該角速度訊號GMS-2。藉該生理狀態感測模組1022感測此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並產生一生理狀態訊號,例如心率訊號PSS-1,體溫訊號PSS-2,氧氣消耗量訊號等。生理狀態感測模組1022包括一心率計及一體溫感測器等,以分別感測健身者之生理狀態而產生該心率訊號PSS-1以及該體溫訊號PSS-2,並可藉該心率訊號PSS-1以及該體溫訊號PSS-2以經驗公式推算出相關的氧氣消耗量。
在第五圖中,處理單元12包含一主成分分析單元121、一卡路里計算單元122、一向量合成運算單元123、以及一參數優化單元124。該主成分分析單元121將此等複數個肢體運動訊號GMS-1,GMS-2經由使用一第一運算法(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出主成分訊號後再與教練所提供的標準運動參考訊號比對而對應成一運動特性成果指標WCI(Workout Characteristic Index),譬如一運動一致性量化值,即比對健身者的複數個肢體運動訊號GMS-1,GMS-2與教練所提供的標準運動參考訊號GMS-1’,GMS-2’兩訊號間的一致性(Coherence),藉此判斷訓練 成果或訓練效果;或者與健身者自己已有的運動訊號比對,藉此判斷先後兩訊號的差異,了解健身者健身運動的進步狀況,又或者比對上述訊號獲得一運動協調性量化值;此處PCA運算法用來分析加速度訊號GMS-1,角速度訊號GMS-2,位置相關訊號所轉換的資料,進而分析出運動特徵。
在第五圖中,接下來量測一運動能力成果指標WAI(Workout Achievement Index),譬如一肌力,一肌耐力及一肌肥大之變化。肌力是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肌肥大是指是指將身體的肌肉組織締結變大的現象,顧名思義就是讓肌肉看起來更大更厚實,在透過增加收縮蛋白後,可以使肌肉纖維逐漸增大,以及肌肉的細胞肌質可以透過漸進式阻力運動來增加,一般來說,肌肥大主要呈現有兩種形式,就是收縮單元增加與非收縮單元增加。
肌力的量測是量測健身者經訓練後的肌群或肌肉之肌力,比較健身者從事運動健身訓練課程後肌力的成長變化;至於量測方式,可讓健身者操作1或5RM的最大負荷來評估,或是以具有加速度計,陀螺儀及電子羅盤的運動感測模組量測運動時的速度(V)值(Velocity Based Training)大小來評估。肌耐力的量測是量測健身者經訓練後的肌群或肌肉之肌耐力,比較健身者從事運動健身訓練課程後肌耐力的成長變化。肌肥大的量測是量測健身者經訓練後的肌群或肌肉之外觀尺寸,比較健身者所從事的運動健身訓練課程相關的肌群或肌肉外觀大小的成長變化。
在第五圖中,卡路里計算單元122將此生理狀態訊號PSS-1,PSS-2等,藉一運算法或一相關公式對應出一生理效果或一生理現象指標 PEI,譬如將一心率訊號PSS-1,經由一第二運算法,即一卡路里消耗計算公式(Caloric Formula)對應成一生理效果指標PEI,此生理效果指標PEI就是一卡路里消耗量,其卡路里消耗之計算式男女有別,分別如下。男人卡路里消耗=[(年紀x 0.2017)+(體重x 0.09036)+(心率x 0.6309)--55.0969]x時間/4.184;女人卡路里消耗=[(Age x 0.074)--(Weight x 0.05741)+(Heart Rate x 0.4472)--20.4022]x Time/4.184;另外,或者也可以將上述的生理狀態訊號經由相關的氧氣消耗量公式對應出一氧氣消耗量,藉此表示此生理效果指標PEI。
在第五圖中,該卡路里計算單元123將此運動特性成果指標WCI,此運動能力成果指標WAI(即運動訓練成果或運動效果:肌力,肌耐力,及肌肥大)及此生理效果指標PEI(即生理現象)經由一第三運算法(向量合成運算)轉換成一健身運動效果指標WEI(Workout Effect Index,即運動一致性或協調性量化值,其係以肌力,肌耐力或肌肥大與卡路里消耗之乘積或是向量和來表示);此處的向量合成運算是將運動特性成果指標WCI,運動能力成果指標WAI及生理效果指標PEI等數值個別平方後總和再開根號的計算結果。
在第五圖中,參數優化單元124會評估與該健身效果指標WEI相關聯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第一類別因素,健身成果因素,即運動特性成果指標WCI,運動能力成果指標WAI,及生理效果指標PEI。第二類別因素,健身環境因素,即一時間因素,一空間因素,例如早上時間對某些人較有精神,而健身的效果較好,或是健身場地的舒適度也會影響健身的效果。第三類別因素,一健身動作操作熟練度因素等。第四類別因素, 健身者心理及生理因素,即一元氣(健康)因素,及一心理(喜好)因素等等。該參數優化單元124藉由一第四運算法(參數優化法)來調整此訓練課表的內容參數,即各運動課程的訓練順序,個別運動課程的全部時間或是其中之個別操作時段的配置時間,或是訓練課程的操作動作等(課程內容參數包括:運動次數,運動時間,休息時間,重複循環次數,...)。此處的參數優化法中的目標函數(Object Function or Cost Function),係將資料庫中紀錄的運動成果,如上述的此健身特性成果指標WCI,此運動能力成果指標WAI,生理效果指標PEI或是包含上述三者指標的此健身運動效果指標WEI個別的或整合的對映到所述的課程參數,即總運動次數,運動組數,每組的運動次數,每組的運動時間,兩組間的休息時間,及總休息時間等之配置,再搭配優化此目標函數的限制條件(Constraints),譬如健身者可利用的健身時間,允許的生理狀態,譬如心率,肌肉或肌群的恢復率,喜悅的心理狀態及主觀意願程度等類別因素來獲得最佳的課程參數。最後,顯示裝置202會顯示參數優化後的健身運動課程GWPPO以供健身者來參考與執行。
請再回到第一圖(B),在步驟S106中,系統10可根據上述各項建議,來產生個人健身課程內容,如下之說明,請同時參考第一圖(A)、(B)、第五圖、以及第六圖。第六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配置感測模組於健身者的示意圖。藉由包含如第五圖所示的此健身運動訓練項目參數評估及建議流程的一種健身運動訓練課程的修訂裝置20,來調整系統10所建議的健身運動課程,此裝置20包括用來輸入健身運動課程之內容的一輸入裝置201及用來顯示健身運動課程之內容的一顯示裝置202,此內容包含至少一個健身運動課程。在第五圖中,多重運動感測模組1021係由加速度計,陀 螺儀及地磁儀等運動感測器所組成,此多重運動感測模組1021包含至少有一左手運動感測裝置LHD,一右手運動感測裝置RHD及一右腳運動感測裝置RFD係穿戴於一健身者肢體上,如第六圖所示,於該健身者參考此一健身運動課程表進行健身運動時,用來感測此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個肢體運動感測訊號GMS-1,GMS-2。該生理狀態感測模組1022可包含有一心率計或再加一溫度計,用於感測此健身者參考此健身運動課程表進行健身運動時生理狀態,即心率及體溫,以對應地產生一生理狀態訊號,其包括心率訊號PSS-1與體溫訊號PSS-2。該處理單元12例如為一資料處理裝置,具有一運動特性對應功能,其係利用諸如一種主成分訊號分析運算法(PCA),分析此等複數個肢體運動訊號GMS-1,GMS-2獲得此等GMS-1及/或GMS-2等訊號之主成分訊號後再與教練所提供的標準運動參考訊號或是健身者自身之健身紀錄的運動訊號比對而對應成一運動特性成果指標WCI(Workout Characteristic Index),譬如一運動一致性指標或一運動協調性指標;一生理狀態對應功能,其係採用一藉參考心跳來推算卡路里消耗量運算法,用來將此生理狀態訊號即此心率訊號PSS-1對應成一第一生理現象指標PEI即一卡路里消耗量;及一健身效果對應功能,其係採用譬如一向量合成運算法,合併此運動特性成果指標WCI,此運動能力成果指標WAI,及此生理現象指標PEI後,轉換成一健身運動效果指標WEI;及一課程參數修訂功能,其係採用譬如一參數優化運算法概念,藉評估健身者自身或非自身的健身紀錄,並再搭配一第一類別因素-健身成果因素,即此健身運動效果指標,一第二類別因素-健身環境因素,譬如一時間因素,一空間因素,一距離因素,第三類別因素-健身者心理因素,即健身 者對運動項目的一喜好因素,以及一第四類別因素-健身者生理因素,譬如一元氣(健康)因素,及一健身動作操作熟練度因素等限定條件,來調整該訓練課表的內容參數,包括各運動課程的訓練順序,個別運動課程的全部時間或是其中之個別操作時段的配置時間,或訓練課程的操作動作;或說組數,全部或各組的運動次數,全部或是各組的運動時間,全部或是各組間之休息時間,重複循環次數,等。
請參閱第七圖,其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30之示意圖。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30包含一健身課程資料庫301、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302、一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303、一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304、一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305、一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306、一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307、一多重感測模組308、一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309、以及一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310。該健身課程資料庫301儲存至少一健身課程資料及一健身運動資料。該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302儲存一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運動資料。該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303建立一肌群適於受一健身運動項目訓練的一肌肉鍛鍊對應資料關係。該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304提供可讓該肌群達成一訓練效果的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對應關聯性或對應關係。該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305以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建議一組可訓練肌群或一組可訓練肌肉。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306根據該生理狀態並藉由該肌群與健身項目對應邏輯單元303來產生並配置該複數組運動項目的一第一部分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的一第一部份運動單項所組成的一運動課 程。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307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項目規劃建議。多重感測模組308藉由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來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推算該訓練效果。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309根據該訓練效果即健身運動紀錄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參數配置的建議,該參數配置包括該運動訓練課程所包含的一第一複數運動次數、複數運動組數、各該運動組所包含的一第二複數運動次數、各該運動組的一操作時間、兩各該運動組間的一休息時間、及該運動訓練課程的一總操作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之配置。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310藉由一呈現方式來呈現一健身課程表的一課程內容。
請同時參閱第五與第七圖,該系統30更包含一處理單元12,其中該多重感測模組1021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GMS-1’,GMS-2’,並將暫存於系統30內或是紀錄在健身課程資料庫中的GMS-1’,GMS-2’等訊號或利用該處理單元12與健身者運動所產生的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GMS-1,GMS-2相互比對,以評估該健身者相對於該教練的健身動作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以及該多重感測模組1021包含感測該健身者的加速度的一加速度計、感測該健身者的角加速度的一陀螺儀、以及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的一心率計。
請同時參閱第五與第七圖,該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資料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301。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生理狀態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資料被配 置以表示關於從事健身運動的一初階者、一進階者或一專家的健身運動操作精熟度。該意願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系統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至少一健身運動項目或多個健身運動項目的組合。該健身經歷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並儲存於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302中。該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該健身運動資料是藉由該多重感測模組1021所感測到的一標準健身運動訊號GMS-1’,GMS-2’來產生。該標準健身運動訊號GMS-1’,GMS-2’是一健身教練的運動特徵訊號。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包含一個人資料,該個人資料包括一姓名、一綽號、一性別、一出生年月日、至少一喜好運動項目、一日常運動時間、以及一身體健康狀態的至少其中之一。
請參閱第八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方法S20的示意圖。步驟S201,為一健身者提供關於至少一組可訓練肌群的提示。步驟S202,藉由使用一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步驟S203,基於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來推算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特定訓練效果以確定一訓練效果資料,其中該特定訓練效果藉由實施複數組訓練項目或複數個訓練單項而被預期地達成。步驟S204,根據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譬如一肌肉或一肌肉群恢復率或是疲勞度等生理指標,來產生一訓練課程資料,該訓練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包含該複數組訓練項目的一第一部分訓練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一第一部份訓練單項的一訓練課程。步驟205,依據 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步驟206,根據該訓練效果資料,包括WCI,WAI,PEI及WEI等指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參數配置或建議,以產生一健身課程表。
請同時參閱第五及第八圖,該組可訓練肌群是以解剖學上的肌肉群來分類。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藉由使用該多重感測模組1021來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GMS-1’,GMS-2’。藉由使用處理單元12來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GMS-1’,GMS-2’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GMS-1,GMS-2,以評估該健身者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
請參閱第九圖,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規畫健身課程的系統S30之流程的示意圖。步驟S301,系統30依據使用者健身運動層級決定運動項目的數量;步驟S302,以使用者健身後肌肉狀態恢復率為基準,篩選目標肌群,並加入核心肌群;步驟S303,參考各種條件,例如參考使用者的心裡對訓練成果或訓練效果的企圖、運動項目的喜好度或運動項目難易接受度,生理上對運動項目的適應程度,可資利用的健身時間及健身過後的生理狀態,譬如肌肉的恢復狀況等各種條件來篩選目標肌群的運動項目;步驟S304,參考使用者的健身成果及效果來調整運動項目的組數與次數;步驟S305,生成個人化健身運動菜單;步驟S306,使用者決定是否執行個人化菜單,若是,則進入步驟S307,產生據此菜單進行健身運動的運動記錄;若否,則進入步驟S308,更換菜單,讓使用者自行選擇運動項目。
實施例
1.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為一健身者提供關於至少一組可訓練肌群的提示;藉由使用一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基於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來推算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特定訓練效果以確定一訓練效果資料,其中該特定訓練效果藉由實施複數組訓練項目或複數個訓練單項而被預期地達成;根據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產生一訓練課程資料,該訓練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包含該複數組訓練項目的一第一部分訓練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一第一部份訓練單項的一訓練課程;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根據該訓練效果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參數配置或建議,以產生一健身課程表。
2. 如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計算該健身者的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恢復率或一疲勞程度;以及依照該恢復率或該疲勞程度的高低順序來排序該組可訓練肌群。
3. 如實施例1-2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組可訓練肌群是以解剖學上的肌肉群來分類;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以及該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藉由使用該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藉由使用一處理單元來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評估該健身者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
4. 如實施例1-3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複數組訓練 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資料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該生理狀態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資料被配置以表示該健身者是一健身運動初階者、一健身運動中階者或是一健身運動進階者甚或至是一健身運動專家;該意願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方法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經歷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並儲存於一健身課程資料庫中;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以及該參數配置是關於為該訓練課程中該運動項目配置一總運動次數分配於多個運動區段(組數)、各該運動區段(組)分配數個運動次數、該運動區段運動時間(每組運動時間)、各該運動區段(組)間具有一休息時間(兩組間的休息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
5.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包括一健身課程資料庫、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一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一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一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一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一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一多重感測模組、一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以及一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該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至少一健身課程資料及一健身運動資料;該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一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運動資料;該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建立一肌群適於受一健身運動項目訓練的一肌肉鍛鍊對應資料關係;該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提供可讓該肌群達成一訓練效果的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資料;該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以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建議一組可訓練肌群或一 組可訓練肌肉;該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根據該生理狀態並藉由該肌群與健身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來產生被配置的包含該複數組運動項目的一第一部分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的一第一部份運動單項的一運動課程;該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項目規劃建議;該多重感測模組藉由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來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推算該訓練效果;該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根據該訓練效果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參數配置的建議,該參數配置包括該運動訓練課程所包含的一第一複數運動次數、複數運動組數、各該運動組所包含的一第二複數運動次數、各該運動組的一操作時間、兩各該運動組間的一休息時間、及該運動訓練課程的一總操作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之配置;以及該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藉由一呈現方式來呈現一健身課程表的一課程內容。
6. 如實施例5所述的系統,其中該系統更包含一處理單元,其中該多重感測模組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且該處理單元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評估該健身者的關於操作健身運動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的一健身成果;以及該多重感測模組包含感測該健身者的加速度的一加速度計、感測該健身者的角加速度的一陀螺儀、以及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的一心率計。
7. 如實施例5-6任一實施例所述的系統,其中該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資料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生理狀態是關於 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從事健身運動的一初階者、一進階者或一專家的健身運動操作精熟度;該意願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系統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至少一健身運動項目或多個健身運動項目的組合;該健身經歷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並儲存於該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中;該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該健身運動資料是藉由該多重感測模組所感測到的一標準健身運動訊號來產生;該標準健身運動訊號是一健身教練的運動特徵訊號;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以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包含一個人資料,該個人資料包括一姓名、一綽號、一性別、一出生年月日、至少一喜好運動項目、一日常運動時間、以及一身體健康狀態的至少其中之一。
8.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包括一對應模組、一感測模組、以及一判斷模組。該對應模組建立含一心肺活動、一特定肌肉、一肌群及一全身肌肉之一鍛鍊標的、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以及該鍛鍊標的與各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之對應關係;該感測模組感測一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以及該判斷模組因應該生理狀態並根據該對應關係而選擇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其中之一或數個項目之組合,以完成該鍛鍊標的之鍛鍊。
9. 如實施例8所述的系統,其中該對應模組更建立含一心肺活動之該鍛鍊標的;該對應模組包含:一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建立該肌群適於受該健身運動項目訓練的該肌肉鍛鍊對應關係;以及 一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提供可讓該肌群達成一訓練效果的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其中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感測模組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以對應地產生一感測訊號來推算該訓練效果;該判斷模組包含:一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以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來建議該組可訓練肌群或該組可訓練肌肉;一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參考該生理狀態並藉由該肌群與健身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來產生包含該複數組運動項目的該第一部分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該第一部份運動單項的一運動課程;以及一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根據該訓練效果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參數配置建議;該等參數配置建議包括該運動訓練課程所包含的一第一複數運動次數,複數運動組數,各該運動組所包含的一第二複數運動次數,各該運動組的一操作時間,兩各該運動組間的一休息時間,及該運動訓練課程的一總操作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之配置;該系統更包含一處理單元,該多重感測模組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該處理單元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評估該健身者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以及該感測模組包含感測該健身者複數肢體運動的加速度的一加速度計、感測該健身者的角加速度的一陀螺儀、以及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的一心率計;以及該系統更包含一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其藉由一呈現方式呈現一健身課程表的一課程內容,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
10. 如實施例8-9任一實施例所述的系統,其中該系統更包 含:一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至少一健身課程資料及一健身運動資料;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一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運動資料;一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一意願或一健身資歷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項目規劃建議;該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生理狀態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是關於從事健身運動的一初階者、一進階者、或一專家的健身運動操作精熟度;該意願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系統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課程資料包括至少一健身運動項目及多個健身運動項目的組合;該健身經歷是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其儲存於一健身課程資料庫;該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該健身運動資料是藉由該多重感測模組所感測到的一標準健身運動訊號來產生;該標準健身運動訊號是一健身教練的運動特徵訊號;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以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包含一個人資料,該個人資料包括一姓名、一綽號、一性別、一出生年月日、至少一喜好運動項目、一日常運動時間、以及一身體健康狀態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案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之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所作之變動與修飾,皆應屬本案之涵蓋範圍。

Claims (10)

  1.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為一健身者提供關於至少一組可訓練肌群的提示;藉由使用一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基於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來推算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特定訓練效果以確定一訓練效果資料,其中該特定訓練效果藉由實施複數組訓練項目或複數個訓練單項而被預期地達成;根據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產生一訓練課程資料,該訓練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包含該複數組訓練項目的一第一部分訓練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一第一部份訓練單項的一訓練課程;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根據該訓練效果資料來提供該訓練課程的一參數配置或建議,以產生一健身課程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計算該健身者的該組可訓練肌群的一恢復率或一疲勞程度;以及依照該恢復率或該疲勞程度的高低順序來排序該組可訓練肌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組可訓練肌群是以解剖學上的肌肉群來分類;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以及 該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藉由使用該多重感測模組來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藉由使用一處理單元來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評估該健身者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複數組訓練項目或該複數個訓練單項的資料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該生理狀態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資料被配置以表示該健身者是一健身運動初階者、一健身運動中階者或是該健身運動專家者;該意願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方法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經歷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並儲存於一健身課程資料庫中;該訓練課程的一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以及該參數配置是關於為該訓練課程中該運動項目配置一總運動次數分配於多個運動區段(組數)、各該運動區段(組)分配數個運動次數、該運動區段運動時間(每組運動時間)、各該運動區段(組)間具有一休息時間(兩組間的休息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
  5.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包括: 一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至少一健身課程資料及一健身運動資料;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一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運動資料;一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建立一肌群適於受一健身運動項目訓練的一肌肉鍛鍊對應資料關係;一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提供可讓該肌群達成一訓練效果的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資料;一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以該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來建議一組可訓練肌群或一組可訓練肌肉;一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根據該生理狀態並藉由該肌群與健身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來產生被配置以表示該複數組運動項目的一第一部分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的一第一部份運動單項的一運動課程;一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資料,一意願資料或一健身經歷資料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項目規劃建議;一多重感測模組,藉由感測該健身者的複數肢體運動來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推算該訓練效果;一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根據該訓練效果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參數配置的建議,該參數配置包括該運動訓練課程所包含的一第一複數運動次數、複數運動組數、各該運動組所包含的一第二複數運動次數、各該運動組的一操作時間、兩各該運動組間的一休息時間、及該運動訓練課程的一總操作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之配置;以及一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藉由一呈現方式來呈現一健身課程表的一課 程內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系統更包含一處理單元,其中該多重感測模組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且該處理單元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評估該健身者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以及該多重感測模組包含感測該健身者的加速度的一加速度計、感測該健身者的角加速度的一陀螺儀、以及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的一心率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資料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生理狀態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從事健身運動的一初階者、一進階者或一專家的健身運動操作精熟度;該意願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系統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課程資料被配置以表示至少一健身運動項目或多個健身運動項目的組合;該健身經歷資料被配置以表示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並儲存於該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中; 該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該健身運動資料是藉由該多重感測模組所感測到的一標準健身運動訊號來產生;該標準健身運動訊號是一健身教練的運動特徵訊號;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以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包含一個人資料,該個人資料包括一姓名、一綽號、一性別、一出生年月日、至少一喜好運動項目、一日常運動時間、以及一身體健康狀態的至少其中之一。
  8. 一種規劃一健身運動課程的系統,包括:一對應模組,建立含一特定肌肉、一肌群及一全身肌肉之一鍛鍊標的、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以及該鍛鍊標的與各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之對應關係;一感測模組,感測一健身者的一生理狀態;以及一判斷模組,因應該生理狀態並根據該對應關係而選擇該複數健身運動項目其中之一或數個項目之組合,以完成該鍛鍊標的之鍛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對應模組更建立含一心肺活動之該鍛鍊標的;該對應模組包含:一肌群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建立該肌群適於受該健身運動項目訓練的該肌肉鍛鍊對應關係;以及一健身效果與健身運動項目對應邏輯單元,提供可讓該肌群的達成一訓練效果的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複數個運動單項,其中該訓練效果是關於該 健身者的一耐力、一肌力以及一肌肥大之成長;該感測模組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以對應地產生一感測訊號來推算該訓練效果;該判斷模組包含:一可訓練肌群判斷邏輯單元,以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來建議該組可訓練肌群或該組可訓練肌肉;一課程項目組合邏輯單元,參考該生理狀態並藉由該肌群與健身項目對應邏輯單元來產生包含該複數組運動項目的該第一部分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的該第一部份運動單項的一運動課程;以及一課程參數調整邏輯單元,根據該訓練效果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參數配置建議;該等參數配置建議包括該運動訓練課程所包含的一第一複數運動次數,複數運動組數,各該運動組所包含的一第二複數運動次數,各該運動組的一操作時間,兩各該運動組間的一休息時間,及該運動訓練課程的一總操作時間及一總休息時間之配置;該系統更包含一處理單元,該多重感測模組感測一教練的複數肢體運動,以對應地產生一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該處理單元比對該群複數肢體運動參考訊號以及該群複數肢體運動感測訊號,以評估該健身者的一協調性或一致性;以及該感測模組包含感測該健身者複數肢體運動的加速度的一加速度計、感測該健身者的角加速度的一陀螺儀、以及感測該健身者的該生理狀態的一心率計;以及 該系統更包含一課程內容顯示邏輯單元,其藉由一呈現方式呈現一健身課程表的一課程內容,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系統更包含:一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至少一健身課程資料及一健身運動資料;一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庫,儲存一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運動資料;一課程項目增刪邏輯單元,依據該健身者的一健身層級、一意願或一健身資歷來提供該運動課程的一項目規劃建議;該複數組運動項目或該複數個運動單項儲存在一系統課程資料庫中;該生理狀態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肌肉或一肌群的一疲勞程度或是一運動後的恢復程度;該健身層級是關於從事健身運動的一初階者、一進階者、或一專家的健身運動操作精熟度;該意願是關於該健身者的一主觀喜好或該系統所判定之必要鍛鍊之肌群;該健身課程資料包括至少一健身運動項目及多個健身運動項目的組合;該健身經歷是關於該健身者的已有的一個人健身課程,其儲存於一健身課程資料庫;該項目調整建議包括各該訓練項目之増刪及布局;該健身運動資料是藉由該多重感測模組所感測到的一標準健身運動訊 號來產生;該標準健身運動訊號是一健身教練的運動特徵訊號;該呈現方式包括以該肌群的種類為基礎來建議該健身者的姿勢或運動;以及該健身者之個人健身課程資料包含一個人資料,該個人資料包括一姓名、一綽號、一性別、一出生年月日、至少一喜好運動項目、一日常運動時間、以及一身體健康狀態的至少其中之一。
TW106146084A 2017-12-27 2017-12-27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TWI665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084A TWI665572B (zh) 2017-12-27 2017-12-27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CN201811582380.9A CN110032572B (zh) 2017-12-27 2018-12-24 规划健身课程的方法及系统
US16/234,240 US11413501B2 (en) 2017-12-27 2018-12-27 Method and system of planning fitness cours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084A TWI665572B (zh) 2017-12-27 2017-12-27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5572B TWI665572B (zh) 2019-07-11
TW201928730A true TW201928730A (zh) 2019-07-16

Family

ID=6694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084A TWI665572B (zh) 2017-12-27 2017-12-27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3501B2 (zh)
CN (1) CN110032572B (zh)
TW (1) TWI6655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0500B (zh) 2019-11-13 2021-06-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運動輔助裝置及運動輔助方法
CN111111111B (zh) * 2020-01-14 2023-06-2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健身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612057B (zh) * 2020-05-15 2023-11-14 广东高驰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肌肉训练效果展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设备
CN113808446B (zh) * 2020-06-11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课程交互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509667B (zh) * 2020-12-02 2024-04-02 深圳市子瑜杰恩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643789B (zh) * 2021-10-15 2022-04-0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健身方案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094695B (zh) * 2023-08-21 2024-02-27 北华大学 一种运动训练课程规划安排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255568B8 (en) * 2001-02-20 2014-01-09 Adidas Ag Modular personal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3063684A2 (en) * 2002-01-25 2003-08-07 Intellipatch, Inc. Evaluation of a patient and prediction of chronic symptoms
US7905818B1 (en) 2004-12-01 2011-03-15 Dream Visions, Llc Molded cushions for exercise equipment
WO2014153201A1 (en) * 2013-03-14 2014-09-25 Alterg, Inc. Method of gait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with differential pressure system
WO2012054818A2 (en) * 2010-10-21 2012-04-26 Bens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rcise in an interactive virtual environment
HUP1300487A2 (en) * 2013-08-15 2015-03-02 Gps Tuner Kft Method for sport-purpose route planning
US20160371995A1 (en) * 2015-06-19 2016-12-22 Amit RIKHI Educational software for assessing a child's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interests and recommending and delivering educational toys and gam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child
TW201716116A (zh) * 2015-11-12 2017-05-16 先進醫照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運動管理系統及方法
CN107185214A (zh) * 2017-06-22 2017-09-22 厦门钢宇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肌肉群竞技的健身方法及系统
CN107335205A (zh) * 2017-06-22 2017-11-10 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健身课程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TWI666596B (zh) * 2017-12-27 2019-07-21 晶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規畫健身課程參數方法及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13501B2 (en) 2022-08-16
US20190192913A1 (en) 2019-06-27
TWI665572B (zh) 2019-07-11
CN110032572A (zh) 2019-07-19
CN110032572B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572B (zh) 規畫健身課程的方法及系統
CN109966726B (zh) 规划健身课程参数方法及系统
US201102812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Personalized Workout Programs
Fukuda Assessments for sport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JP5985858B2 (ja) フィットネス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製品及びそ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CN103120841B (zh) 运动表现系统
US20090176581A1 (en) Instructional gam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130066449A1 (en) Athlete training system
CN104091080A (zh) 一种智能化健身指导系统及其闭环指导方法
Schwanda et al. Side effects and" gateway" tools: advocating a broader look at evaluating persuasive systems
CN113241147B (zh) 健身计划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1189014A (ja) トレーニングメニュー提案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400801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customizable sports workouts
Lee et al. Design of Metaverse‐Based Physical Fitness Servic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Exercise Capability for Youth
JP2005122628A (ja) 運動能力向上システム
KR100673534B1 (ko) 헬스스포츠이용 안내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장치
Deepika et al. A Study on the Co-Relation of Basketball Playing Ability with Motor Fitness and Health Related Fitness of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KR101570984B1 (ko) 온라인 운동치료정보 시스템
WO20100410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fitness regimes
Lu et al. Reducing adolescent obesity with a social networking mobile fitness application
WO201004100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fitness regimes
Naternicola Fitness: Steps to Success
Henderson A Functional Cross-Training Approach to Enhance Strength,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Movement Execution of Contemporary Floorwork in Collegiate Dancers
Lessel et al. OmniSports: encouraging physical activities in everyday life
Coughlan The impact of physical preparation on clubhead speed in youth g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