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0854A -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0854A
TW201920854A TW107131809A TW107131809A TW201920854A TW 201920854 A TW201920854 A TW 201920854A TW 107131809 A TW107131809 A TW 107131809A TW 107131809 A TW107131809 A TW 107131809A TW 201920854 A TW201920854 A TW 2019208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tooth
external
gear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1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8600B (zh
Inventor
木村浩明
半田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和諧驅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和諧驅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和諧驅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0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0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6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1/00Other accessories, e.g.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not relating to the bearing function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0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 F16C19/0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4System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bearings with rolling friction
    • F16C19/546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9/00Other gearings
    • F16H49/001Wave gearings, e.g. harmonic drive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08Profiling
    • F16H55/0833Flexible toothed member, e.g. harmonic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0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 F16C19/0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with a single row or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1/00Apparatus or articles in engineering in general
    • F16C2361/61Toothed gear systems, e.g. support of pini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F16C35/067Fixing them in a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9/00Other gearings
    • F16H49/001Wave gearings, e.g. harmonic drive transmissions
    • F16H2049/003Features of the flexsplin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1)的外齒齒輪(4),具備:不同齒數的第1、第2外齒(7、8);以及空隙(9),該空隙(9)係形成在上述第1、第2外齒(7、8)之間,作為齒輪切削用切刀的切刀退避部。當以空隙(9)的最大寬度為L1、從第1外齒(7)之齒冠面一直到空隙(9)之最深部(9a)為止的深度為t1、第1外齒的齒深為h1、從第2外齒(8)的齒冠面一直到最深部(9a)為止的深度為t2、第2外齒(8)的齒深為h2時,滿足以下條件1~3中的任一項。
條件1:L1=0.1L-0.35L, t1=0.9h1-1.3h1, t2=0.3h2-0.9h2
條件2:L1=0.1L-0.35L, t1=0.3h1-0.9h1, t2=0.9h2-1.3h2
條件3:L1=0.1L-0.35L, t1=0.3h1-0.9h1, t2=0.3h2-0.9h2
可實現提高外齒齒輪之耐摩耗性以及齒底疲勞強度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Description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諧波齒輪裝置,特別是有關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具備:一對的內齒齒輪、呈圓筒狀的可撓性外齒齒輪、以及諧波產生器。在外齒齒輪之可朝向半徑方向彎折的圓筒體的外周面,形成有:可嚙合於其中一個內齒齒輪的第1外齒、以及可嚙合於另一個內齒齒輪,且齒數不同於第1外齒的第2外齒。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係可輕易實現未滿50的速度比。
在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中,外齒齒輪的第1外齒與第2外齒係形成在共通之圓筒體的外周面,且這些外齒的齒底輪緣部是彼此連接在一起。第1、第2外齒的齒數與齒形形狀相互不同,所以,藉由與其中一個內齒齒輪之內齒的嚙合,作用於第1外齒的力,就大不同於因為嚙合於另一個內齒齒輪之內齒而作用於第2外齒的力。所以,在第1、第2外齒之間的部分會產生大的應力集中、以及大的扭曲,該第1、第2外齒之間的部分係形成在由薄層彈性體所構成之可撓性圓筒體的外周面。如此一來,分別在第1、第2外齒,在齒交線方向的各位置對於各內齒的齒接觸產生變化,作用於齒交線方向之各部分的齒面荷重分布也大幅度改變。
一旦齒接觸改變、齒面荷重分布的變動大,就無法提高外齒齒輪的齒底疲勞強度以及傳達負荷扭矩。為了提高外齒齒輪的齒底疲勞強度與傳達負荷扭矩,就必須使齒面荷重分布平均,降低最大齒面荷重、將齒交線方向之各位置的齒接觸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此外,對第1、第2外齒之各內齒的嚙合狀態,特別是,這些之齒交線方向的嚙合狀態是受到諧波產生器的支持剛性所左右。如果齒交線方向之各位置的嚙合狀態不適當的話,傳達負荷扭矩就會降低。
所以,為了提昇外齒齒輪的齒底疲勞強度以及傳達負荷扭矩,就必須使齒面荷重分布平均,降低最大齒面荷重,將齒交線方向之各位置的齒接觸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此外,也必須提高諧波產生器的支持剛性,以使在齒交線方向的各位置,形成適當的嚙合狀態。
甚至,一旦外齒齒輪受到諧波產生器的支承狀態不適當的話,在諧波產生器之2列的滾珠軸承所產生的軸承滾珠荷重分布就會不平均,該等的壽命就會下降。因此,為了使軸承滾珠荷重分布平均,提高其耐久性,也必須對第1外齒與其中一個內齒齒輪之內齒的嚙合部分、以及第2外齒與另一個內齒齒輪之內齒的嚙合部分適當地加以支承。
本案申請人鑑於此點,在專利文獻1中,即提案一種可輕易實踐低速度比,且可撓性外齒齒輪的齒底疲勞強度較高、負荷容量較大的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此外,又提案一種負荷容量較大雙重式諧波齒輪裝置,該雙重式諧波齒輪裝置具備:外齒齒輪的支持剛性較高、以及耐久性較高的諧波產生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16-2374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此,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中,有時希望可更加提昇兩齒輪之嚙合齒面的耐摩耗性、以及可撓性外齒齒輪的疲勞強度。本發明的目的為了可因應這種要求,即提供一種可進一步提昇耐摩耗性與疲勞強度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形成有第1內齒之剛性的第1內齒齒輪;
剛性的第2內齒齒輪,該剛性的第2內齒齒輪係與上述第1內齒齒輪同軸地並列配置,且形成有第2內齒;
可撓性的外齒齒輪,該可撓性的外齒齒輪係同軸地配置在上述第1、第2內齒齒輪的內側,在可朝向半徑方向彎折之圓筒體的外周面,形成有可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的第1外齒、以及第2外齒,該第2外齒係可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且齒數與上述第1外齒不同;以及
諧波產生器,該諧波產生器係將上述外齒齒輪朝向半徑方向彎折,使上述第1外齒局部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並使上述第2外齒局部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
在上述第1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面、以及上述第2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面之間形成有空隙,該空隙在齒交線方向上具有既定寬度,在齒交線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在齒深方向上為最深的最深部,
當以從上述第1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外端,一直到上述第2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外端為止的齒交線方向的寬度為L,以上述空隙之齒交線方向的最大寬度為L1時,設定為:
0.1L<L1<0.35L
當以上述第1外齒的齒深為h1、上述第2外齒的齒深為h2、從上述第1外齒的齒冠面一直到上述最深部為止之齒深方向的深度為t1、從上述第2外齒的齒冠面一直到上述最深部為止之齒深方向的深度為t2時,
上述深度t1、t2係滿足以下3個條件1~3中的任一個,
上述條件1為
0.9h1<t1<1.3h1、以及
0.3h2<t2<0.9h2,
上述條件2為
0.3h1<t1<0.9h1、以及
0.9h2<t2<1.3h2,
上述條件3為
0.3h1<t1<0.9h1、以及
0.3h2<t2<0.9h2 。
雙重式之諧波齒輪裝置的外齒齒輪,因為第1、第2外齒的齒數等不同,所以用於這些齒輪之齒輪切削的齒輪切削用切刀也有所不同。在本發明中,在外齒齒輪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央部分,也就是在第1外齒與第2外齒之間,設有作為切刀退避部功能的空隙。在齒交線方向上,第1外齒對於第1內齒的齒接觸、以及齒面荷重分布是受到該空隙是如何形成的極大影響。同樣地,在齒交線方向上,第2外齒對於第2內齒的齒接觸、以及齒面荷重分布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本發明中,係將第1、第2外齒之間的空隙的最大寬度L1設定在外齒齒輪之寬度L的0.1倍~0.35倍的範圍內,並設置預定的切刀退避部。此外,將空隙的深度t1、t2、與第1、第2外齒之齒深h1、h2的關係,設定成滿足上述3個條件1~3中的任一個。一旦如此形成空隙,即可使第1、第2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齒面荷重分布平均化,並可將第1、第2外齒在齒交線方向的各位置對於第1、第2內齒的齒接觸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特別是,根據本發明的話,在第1、第2外齒,可相對提高這些齒交線方向之內側端面側的部分的剛性。藉由如此,可降低被施加負荷時之第1、第2外齒的扭曲,減輕第1、第2外齒分別對於內齒的部分接觸。如此一來,在齒的嚙合部分,應力適當地分散在齒交線方向上,可大幅度地提昇外齒齒輪的耐摩耗性以及疲勞強度。
接下來,在本發明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中,當該諧波產生器是具備:由支承上述第1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1波形軸承;以及由支承上述第2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2波形軸承時,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各個滾珠中心,係位在:在齒交線方向上,離上述空隙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心為相等距離的位置,
當以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滾珠中心間距離為Lo時,上述滾珠中心間距離Lo設定為:隨著上述空隙之最大寬度L1的增加而增加,並且,0.35L<Lo<0.7L為宜。
在本發明中,為了提高齒數不同的第1、第2外齒的支承剛性,改善在各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各位置對於內齒的齒接觸,係增大了2列之滾珠軸承的滾珠中心間距離Lo。意即,隨著形成在第1、第2外齒之間之空隙的最大寬度L1的增加,增寬滾珠中心間距離Lo(增加)。又,滾珠中心間距離Lo之增減範圍,相對於外齒齒輪的寬度L,是在0.35倍~0.7倍為止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可對應所形成之空隙的寬度來配置第1、第2波形軸承,使滾珠中心位在相對於第1、第2外齒,分別位在齒交線方向上之適當位置。如此一來,即可分別在第1、第2外齒之齒寬度方向的各位置,藉由第1、第2波形軸承確實地支承第1、第2外齒(可提高諧波產生器的支承剛性)。
如此一來,可改善在第1、第2外齒之齒寬度方向之各位置的齒接觸,提高該等的齒底疲勞強度。此外,還可使諧波產生器之各波形軸承的軸承滾珠荷重分布平均化,可降低其最大荷重,故可改善諧波產生器的壽命。
在此,在本發明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中,一般而言,第1外齒的齒數Zf1是和第1內齒的齒數Zc1不同,第2外齒的齒數Zf2是和第2內齒的齒數Zc2不同。例如:可使第1外齒的齒數Zf1少於第1內齒的齒數Zc1,使第1內齒的齒數Zc1和第2內齒的齒數Zc2相同。
再者,使諧波產生器作為旋轉輸入要件,將第1內齒齒輪與第2內齒齒輪中的任一個,作為固定成不旋轉的靜止側內齒齒輪,另一個作為減速旋轉輸出要件的驅動側內齒齒輪。
甚至,外齒齒輪的第1、第2外齒,係被諧波產生器彎折成橢圓形、三葉狀等的非圓形。藉由如此,外齒齒輪即會在圓周方向上分開的多數個位置嚙合於剛性的內齒齒輪。一般而言,外齒齒輪被彎折成橢圓形時,是在圓周方向上分開180度的2處(橢圓形之長軸的兩端位置)嚙合於內齒齒輪。此時,第1外齒的齒數Zf1和第2外齒的齒數Zf2的差,若以n為整數時,即為2n齒。
以下係參照圖式,說明適用本發明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的實施形態。
圖1A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以下簡稱為「諧波齒輪裝置」)的端面圖,圖1B為顯示被圖1A之1B-1B線所切斷之部分的縱剖面圖。此外,圖2為圖1A之諧波齒輪裝置的模式圖。諧波齒輪裝置1,例如是作為減速機來使用,具備:圓環狀之剛性的第1內齒齒輪2;圓環狀之剛性的第2內齒齒輪3;圓筒狀的可撓性外齒齒輪4,該外齒齒輪4是由可朝向半徑方向彎折之薄層彈性體所形成;以及橢圓形輪廓的諧波產生器5。
第1、第2內齒齒輪2、3,係在中心軸線1a的方向,分開預定的空隙,並列配置成同軸。在本例中,第1內齒齒輪2是被固定成不旋轉的靜止側內齒齒輪,其第1內齒2a的齒數為Zc1。第2內齒齒輪3是被支承為可自由旋轉之狀態的驅動側內齒齒輪,其第2內齒3a的齒數為Zc2。第2內齒齒輪3係為諧波齒輪裝置1的減速旋轉輸出要件。
圓筒狀的外齒齒輪4,係同軸地配置在第1、第2內齒齒輪2、3的內側。外齒齒輪4具備:可朝向半徑方向彎折之薄層彈性體的圓筒體6;形成在該圓筒體6之圓形外周面的第1外齒7與第2外齒8;以及形成在第1外齒7與第2外齒8之間,具有作為切刀退避部之功能的空隙9(參照圖3A、3B、3C)。第1外齒7係在圓筒體6的圓形外周面中,形成於中心軸線1a方向的其中一側,第2外齒8是形在另一側。第1、第2外齒7、8是形成以中心軸線1a的方向為齒交線方向。
亦即,第1外齒7是形成在與第1內齒2a對峙的那一側,其齒數為Zf1,可嚙合於第1內齒2a。第2外齒8是形成在與第2內齒3a對峙的那一側,其齒數為Zf2,可嚙合於第2內齒3a。這些齒數Zf1、Zf2係為不同。
諧波產生器5具備:橢圓形輪廓的剛性插塞11;以及安裝在該剛性插塞11之橢圓形外周面的第1波形軸承12與第2波形軸承13。第1、第2波形軸承12、13係由滾珠軸承所形成。
諧波產生器5係嵌入到外齒齒輪4之圓筒體6的內周面,將圓筒體6彎折成橢圓形。因此,第1、第2外齒7、8也被彎折成橢圓形。被彎折成橢圓形的外齒齒輪4,係在其橢圓形之長軸Lmax的兩端位置嚙合於第1、第2內齒齒輪2、3。亦即,第1外齒7係在橢圓形之長軸Lmax的兩端位置嚙合於第1內齒2a,第2外齒8係在長軸Lmax的兩端位置嚙合於第2內齒3a。
諧波產生器5係為諧波齒輪裝置1的輸入旋轉要件。諧波產生器5的剛性插塞11具有軸孔11c,輸入旋轉軸10(參照圖2)係同軸地連結固定於此。例如;連結固定了馬達輸出軸。當諧波產生器5旋轉,外齒齒輪4的第1外齒7與靜止側的第1內齒2a的嚙合位置、以及外齒齒輪4的第2外齒8與驅動側之第2內齒3a的嚙合位置,即朝向圓周方向移動。
第1外齒7的齒數Zf1與第2外齒8的齒數Zf2不同,在本例中,第2外齒8的齒數Zf2較多。此外,第1內齒2a的齒數Zc1與第1外齒7的齒數Zf1不同,在本例中,第1內齒2a的齒數Zc1較多。第2內齒3a的齒數Zc2與第2外齒8的齒數Zf2不同,在本例中,第2內齒3a的齒數Zc2較少。
在本例中,外齒齒輪4被彎折成橢圓形,在圓周方向的2處嚙合於內齒齒輪2、3。所以,第1外齒7的齒數Zf1與第2外齒8的齒數Zf2之差,當n0 為正整數時,為2n0 齒。同樣地,第1內齒2a的齒數Zc1與第1外齒7的齒數Zf1之差,當n1 為正整數時,為2n1 齒。第2內齒3a的齒數Zc2與第2外齒8的齒數Zf2之差,當n2 為正整數時,為2n2 齒。
Zf2=Zf1+2n0
Zc1=Zf1+2n1
Zc2=Zf2-2n2
具體而言,各齒數是如下述般設定(n0 =2、n1 =n2 =1)。
Zc1=62
Zf1=60
Zc2=62
Zf2=64
第1內齒齒輪2與第1外齒7之間的速度比R1、第2內齒齒輪3與第2外齒8之間的速度比R2,分別如下。
1/R1=(Zf1-Zc1)/Zf1=(60-62)/60=-1/30
1/R2=(Zf2-Zc2)/Zf2=(64-62)/64=1/32
因此可得,R1=-30、R2=32。
諧波齒輪裝置1的速度比R,使用速度比R1、R2,表示如下式。因此,若根據本發明,即可大幅地實現小速度比(低減速度比)的諧波齒輪裝置。(速度比的負號係表示輸出旋轉的方向與輸入旋轉的的方向為反方向。)
R=(R1・R2-R1)/(-R1+R2)
=(-30×32+30)/(30+32)
=-930/62
=-15
(空隙:切刀退避部)
圖3A、圖3B以及圖3C,分別為顯示空隙9之形成例的說明圖。在圖3B、圖3C中,對應於圖3A之各部的部位,係使用與圖3A相同的符號。形成在第1、第2外齒7、8之間的空隙9,具有作為齒輪切削用切刀之切刀退避部的功能,該齒輪切削用切刀是用來對第1、第2外齒7、8進行齒切。
參照圖3A來說明第1、第2外齒7、8。本例的第1、第2內齒2a、3a的齒寬度實質上為相同。所以,相同齒寬度的第1外齒7、以及第2外齒8,係以圓筒體6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央位置6a為中心,形成對稱的狀態。當第1內齒2a、以及第2內齒3a的齒寬度為彼此不同時,對應於此,第1外齒7、以及第2外齒8的齒寬度也會設定為不同。
空隙9在齒交線方向上具有預定的寬度,在齒交線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在齒深方向上為最深的最深部。在本例中,當從齒厚方向來看時,齒交線方向的中央部分是成為最深部9a,該最深部9a是由與齒交線方向平行延伸的直線所決定。在最深部9a之齒交線方向的兩端,決定第1外齒7之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面7a的凹圓弧曲線、以及決定第2外齒8之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面8a的凹圓弧曲線,係平順地連接。也可以是由凹曲面來決定最深部9a,由傾斜直線來決定兩側的內側端面7a、8a。此外,也可以是由直線來決定最深部9a,由傾斜直線來決定兩側的內側端面7a、8a。
本例之空隙9的齒交線方向的寬度,是從最深部9a朝向齒深方向漸增。該齒交線方向的最大寬度L1,是從第1外齒7之齒冠圓的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7b,一直到第2外齒8之齒冠圓的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8b為止之齒交線方向的距離。
在此,若以從第1外齒7之齒交線方向的外端7c,一直到第2外齒8之齒交線方向的外端8c為止的寬度為L、以空隙9之齒交線方向的最大寬度為L1時,係設定為:
0.1L<L1<0.35L
此外,空隙9之最深部9a的深度係設定如下。以第1外齒7的齒深為h1、第2外齒8的齒深為h2、從第1外齒7的齒冠面7d一直到最深部9a為止之齒深方向的深度為t1、從第2外齒8的齒冠面8d一直到最深部9a為止之齒深方向的深度為t2。又,深度t1、t2係設定為可滿足以下條件1、條件2、條件3中的任一項。圖3A為滿足條件1的說明圖,圖3B為滿足條件2的說明圖,圖3C為滿足條件3的說明圖。
(條件1)
0.9h1<t1<1.3h1
0.3h2<t2<0.9h2
(條件2)
0.3h1<t1<0.9h1
0.9h2<t2<1.3h2
(條件3)
0.3h1<t1<0.9h1
0.3h2<t2<0.9h2
在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1之外齒齒輪4中,進行第1、第2外齒7、8的齒輪切削係使用不同的齒輪切削用切刀。因此,在外齒齒輪4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央部分,也就是在第1外齒7與第2外齒8之間,即形成作為切刀退避部之功能的空隙9。
藉由如此形成空隙9,即可使第1、第2外齒7、8之齒交線方向的齒面荷重分布平均化,並可將第1、第2外齒7、8在齒交線方向的各位置對於第1、第2內齒2a、3a的齒接觸,維持在良好的狀態。特別是,若根據本例,在第1、第2外齒7、8,可相對提昇這些齒交線方向之內側端面側之部分的剛性。藉由如此,可降低被施加負荷時之第1、第2外齒7、8的扭曲,減輕第1、第2外齒7、8分別對於內齒的部分接觸。如此一來,在齒的嚙合部分,應力被適當地分散在齒交線方向,可大幅提昇外齒齒輪4的耐摩耗性與疲勞強度。因此,可輕易實現速度比在30以下的諧波齒輪裝置,並且,可實現高耐摩耗性與疲勞強度、以及高負荷容量的諧波齒輪裝置。
(軸承滾珠中心間距離)
接下來,參照圖3A來說明第1、第2波形軸承12、13的軸承滾珠中心間距離。
諧波產生器5的剛性插塞11,在其中心軸線方向的一側形成有一定寬度之橢圓形輪廓的第1外周面11a,在另一側形成有一定寬度之橢圓形輪廓的第2外周面11b。第1外周面11a與第2外周面11b,係為相同形狀,且相同相位之橢圓形的外周面。
在第1外周面11a安裝有被彎折成橢圓形狀態的第1波形軸承12,在第2外周面11b安裝有被彎折成橢圓形狀態的第2波形軸承13。第1、第2波形軸承12、13係為相同尺寸的軸承。
第1波形軸承12、以及第2波形軸承13的軸承滾珠中心12a、13a,係位在從外齒齒輪4之齒寬度方向的中央位置6a,在齒寬度方向上等距離的位置。此外,軸承滾珠中心間距離係設定為隨著空隙9之最大寬度L1的增加而增加。更進一步,當以軸承滾珠中心間距離為Lo時,該滾珠中心間距離Lo係被設定在下式中所示的範圍內。
0.35L<Lo<0.7L
在本例中,增大2列之波形軸承12、13的滾珠中心間距離Lo,以可提高齒數不同之第1、第2外齒7、8的支承剛性,改善各外齒7、8在齒交線方向各位置,對於內齒2a、3a的齒接觸。亦即,如上述般,隨著空隙9之齒交線方向的最大寬度L1的增加,加寬(增加)滾珠中心間距離Lo,該空隙9是形成在第1、第2外齒7、8之間,作為切刀退避部的功能。此外,滾珠中心間距離Lo的增減範圍,相對於外齒齒輪4的寬度L,是在0.35倍~0.7倍為止的範圍。
可對應所形成之空隙9的寬度來配置第1、第2波形軸承12、13,以使得滾珠中心位在:分別對於第1、第2外齒7、8,是位在齒交線方向的適當位置。藉由如此,即可分別在第1、第2外齒7、8之齒寬度方向的各位置,利用第1、第2波形軸承12、13確實地支承第1、第2外齒7、8 (可提高諧波產生器5的支承剛性)。
如此一來,可改善第1、第2外齒7、8之齒寬度方向之各位置的齒接觸,可提昇該等的齒底疲勞強度。此外,還可使諧波產生器5之各波形軸承12、13中,軸承滾珠荷重分布的平均化,因為可減低其最大荷重,故可改善諧波產生器5的壽命。
(其他實施形態)
在上述例中,係以第1內齒齒輪2為靜止側內齒齒輪,以第2內齒齒輪3為驅動側內齒齒輪。相反地,也可以以第1內齒齒輪2為驅動側內齒齒輪,以第2內齒齒輪3為靜止側內齒齒輪。
再者,外齒齒輪4也可被諧波產生器5彎折成橢圓形以外的非圓形形狀,例如可被彎折成三葉狀等的非圓形形狀。若以彎折成非圓形之外齒齒輪與內齒齒輪的嚙合數為h(h:2以上的正整數),則只要將兩齒輪的齒數差設定為h・p(p:正整數)即可。
1‧‧‧諧波齒輪裝置
1a‧‧‧中心軸線
2‧‧‧第1內齒齒輪
2a‧‧‧第1內齒
3‧‧‧第2內齒齒輪
3a‧‧‧第2內齒
4‧‧‧外齒齒輪
5‧‧‧諧波產生器
6‧‧‧圓筒體
6a‧‧‧中央位置
7‧‧‧第1外齒
7a‧‧‧內側端面
7b‧‧‧內側端
7c‧‧‧外端
7d‧‧‧齒冠面
8‧‧‧第2外齒
8a‧‧‧內側端面
8b‧‧‧內側端
8c‧‧‧外端
8d‧‧‧齒冠面
9‧‧‧空隙
9a‧‧‧最深部
10‧‧‧輸入旋轉軸
11‧‧‧剛性插塞
11a‧‧‧第1外周面
11b‧‧‧第2外周面
11c‧‧‧軸孔
12‧‧‧第1波形軸承
12a‧‧‧軸承滾珠中心
13‧‧‧第2波形軸承
13a‧‧‧軸承滾珠中心
Lo‧‧‧軸承滾珠中心間距離
L‧‧‧寬度
L1‧‧‧最大寬度
h1、h2‧‧‧齒深
t1、t2‧‧‧深度
[圖1A] 為適用本發明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的端面圖。
[圖1B] 為圖1A之諧波齒輪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2] 為圖1A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的模式圖。
[圖3A] 為圖1A的諧波齒輪裝置中,第1、第2外齒之間的空隙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3B] 為圖1A的諧波齒輪裝置中,第1、第2外齒之間的空隙之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3C] 為圖1A的諧波齒輪裝置中,第1、第2外齒之間的空隙之其他例的說明圖。

Claims (9)

  1. 一種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形成有第1內齒之剛性的第1內齒齒輪; 剛性的第2內齒齒輪,該剛性的第2內齒齒輪係與上述第1內齒齒輪同軸地並列配置,且形成有第2內齒; 可撓性的外齒齒輪,該可撓性的外齒齒輪係同軸地配置在上述第1、第2內齒齒輪的內側,在可朝向半徑方向彎折之圓筒體的外周面,形成有可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的第1外齒、以及第2外齒,該第2外齒係可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且齒數與上述第1外齒不同;以及 諧波產生器,該諧波產生器係將上述外齒齒輪朝向半徑方向彎折,使上述第1外齒局部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並使上述第2外齒局部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 在上述第1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面、以及上述第2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內側端面之間形成有空隙,該空隙在齒交線方向上具有既定寬度,在齒交線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在齒深方向上為最深的最深部, 當以從上述第1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外端,一直到上述第2外齒之齒交線方向的外端為止的齒交線方向的寬度為L,以上述空隙之齒交線方向的最大寬度為L1時,設定為: 0.1L<L1<0.35L 當以上述第1外齒的齒深為h1、上述第2外齒的齒深為h2、從上述第1外齒的齒冠面一直到上述最深部為止之齒深方向的深度為t1、從上述第2外齒的齒冠面一直到上述最深部為止之齒深方向的深度為t2時, 上述深度t1、t2係滿足3個條件1~3中的任一個, 上述條件1為 0.9h1<t1<1.3h1、以及 0.3h2<t2<0.9h2, 上述條件2為 0.3h1<t1<0.9h1、以及 0.9h2<t2<1.3h2, 上述條件3為 0.3h1<t1<0.9h1、以及 0.3h2<t2<0.9h2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諧波產生器,具備:由支承上述第1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1波形軸承;以及由支承上述第2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2波形軸承, 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各個滾珠中心,係位在:在齒交線方向上,離上述空隙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心為相等距離的位置, 當以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滾珠中心間距離為Lo時, 上述滾珠中心間距離Lo係設定為:隨著上述空隙之最大寬度L1的增加而增加,並且, 0.35L<Lo<0.7L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係和上述第1內齒的齒數不同, 上述第2外齒的齒數,係和上述第2內齒的齒數不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係少於上述第1內齒的齒數, 上述第1內齒的齒數,係和上述第2內齒的齒數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諧波產生器係為旋轉輸入要件, 上述第1內齒齒輪以及上述第2內齒齒輪中,其中一個係為被固定成不會旋轉的靜止側內齒齒輪,另一個為減速旋轉輸出要件的驅動側內齒齒輪。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諧波產生器,係將上述外齒齒輪彎折成橢圓形,使上述第1外齒在圓周方向的2個部位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並使上述第2外齒在圓周方向的2個部位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 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以及上述第2外齒的齒數差,當n為整數時,為2n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諧波產生器,具備:由支承上述第1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1波形軸承;以及由支承上述第2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2波形軸承, 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各個滾珠中心,係位在:在齒交線方向上,離上述空隙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心為相等距離的位置, 當以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滾珠中心間距離為Lo時, 上述滾珠中心間距離Lo係設定為:隨著上述空隙之最大寬度L1的增加而增加,並且, 0.35L<Lo<0.7L, 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係和上述第1內齒的齒數不同,上述第2外齒的齒數,係和上述第2內齒的齒數不同, 上述諧波產生器係為旋轉輸入要件,上述第1內齒齒輪以及上述第2內齒齒輪中,其中一個係為被固定成不會旋轉的靜止側內齒齒輪,另一個則為減速旋轉輸出要件的驅動側內齒齒輪。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諧波產生器,係將上述外齒齒輪彎折成橢圓形,使上述第1外齒在圓周方向的2個部位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並使上述第2外齒在圓周方向的2個部位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以及上述第2外齒的齒數差,當n為整數時,為2n齒。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其中, 上述諧波產生器,具備:由支承上述第1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1波形軸承;以及由支承上述第2外齒的滾珠軸承所構成的第2波形軸承, 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各個滾珠中心,係位在:在齒交線方向上,離上述空隙之齒交線方向的中心為相等距離的位置, 當以上述第1、第2波形軸承的滾珠中心間距離為Lo時, 上述滾珠中心間距離Lo係設定為:隨著上述空隙之最大寬度L1的增加而增加,並且, 0.35L<Lo<0.7L, 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係小於上述第1內齒的齒數,上述第1內齒的齒數係和上述第2內齒的齒數相同, 上述諧波產生器係為旋轉輸入要件,上述第1內齒齒輪以及上述第2內齒齒輪中,其中一個係為被固定成不會旋轉的靜止側內齒齒輪,另一個則為減速旋轉輸出要件的驅動側內齒齒輪, 上述諧波產生器,係將上述外齒齒輪彎折成橢圓形,使上述第1外齒在圓周方向的2個部位嚙合於上述第1內齒,並使上述第2外齒在圓周方向的2個部位嚙合於上述第2內齒,上述第1外齒的齒數、以及上述第2外齒的齒數差為2齒。
TW107131809A 2017-09-29 2018-09-11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TWI698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1871A JP6552571B2 (ja) 2017-09-29 2017-09-29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JP2017-191871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0854A true TW201920854A (zh) 2019-06-01
TWI698600B TWI698600B (zh) 2020-07-11

Family

ID=6590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1809A TWI698600B (zh) 2017-09-29 2018-09-11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0370B2 (zh)
EP (1) EP3690280B1 (zh)
JP (1) JP6552571B2 (zh)
KR (1) KR102209016B1 (zh)
CN (1) CN111108307B (zh)
BR (1) BR112019009060A2 (zh)
MX (1) MX2019006403A (zh)
RU (1) RU2714353C1 (zh)
TW (1) TWI698600B (zh)
WO (1) WO20190650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34128A (ja) * 2018-08-31 2020-03-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歯車装置、歯車装置ユニットおよびロボット
JP6793867B1 (ja) * 2020-06-29 2020-12-02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波動歯車装置ユニット
CN114370487B (zh) * 2022-01-24 2023-12-12 王瑞松 谐波减速器及传动装置
DE102022124529B3 (de) 2022-09-23 2023-12-21 Harmonic Drive Se Flachgetrie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8521C1 (de) * 1987-11-13 1988-12-01 Delta Getriebe Gmbh Planetengetriebe
KR100988215B1 (ko) * 2008-06-24 2010-10-18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전위기어를 이용하는 하모닉 감속기
JPWO2015001974A1 (ja) * 2013-07-01 2017-02-23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波動歯車装置
US9360098B2 (en) * 2013-10-29 2016-06-07 Roopnarine Strain wave drive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JP6218691B2 (ja) * 2014-07-23 2017-10-25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JP6218692B2 (ja) * 2014-07-23 2017-10-25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JP6218693B2 (ja) * 2014-07-23 2017-10-25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JP6370624B2 (ja) * 2014-07-23 2018-08-08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JP6218690B2 (ja) * 2014-07-23 2017-10-25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JP6324832B2 (ja) 2014-07-23 2018-05-16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デュアルタイプの波動歯車装置
WO2016021011A1 (ja) * 2014-08-06 2016-02-11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フラット型波動歯車装置
KR102102748B1 (ko) 2016-02-11 2020-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외부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외부 장치 전원 제어방법
LU93010B1 (de) * 2016-03-30 2017-10-23 Ovalo Gmbh Spannungswellengetrie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5070A1 (ja) 2019-04-04
KR20190069526A (ko) 2019-06-19
CN111108307A (zh) 2020-05-05
RU2714353C1 (ru) 2020-02-14
KR102209016B1 (ko) 2021-01-27
EP3690280A4 (en) 2021-04-14
CN111108307B (zh) 2023-02-28
BR112019009060A2 (pt) 2019-07-16
TWI698600B (zh) 2020-07-11
US11280370B2 (en) 2022-03-22
JP6552571B2 (ja) 2019-07-31
EP3690280B1 (en) 2022-07-27
EP3690280A1 (en) 2020-08-05
MX2019006403A (es) 2019-08-29
JP2019065958A (ja) 2019-04-25
US20200056653A1 (en)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20854A (zh) 雙重式的諧波齒輪裝置
TWI614428B (zh) 雙模式諧波齒輪裝置
TWI620883B (zh) 雙模式諧波齒輪裝置
TWI608184B (zh) 雙模式諧波齒輪裝置、及諧波齒輪裝置之外齒齒輪之半徑方向撓曲量的設定方法
TWI650495B (zh) 扁平型諧波齒輪裝置
TWI624608B (zh) 雙模式諧波齒輪裝置
TWI620882B (zh) 雙模式諧波齒輪裝置
TWI608185B (zh) 雙模式諧波齒輪裝置
KR20090087612A (ko) 하모닉 감속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