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7533A - 按鍵構造 - Google Patents

按鍵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7533A
TW201917533A TW106137473A TW106137473A TW201917533A TW 201917533 A TW201917533 A TW 201917533A TW 106137473 A TW106137473 A TW 106137473A TW 106137473 A TW106137473 A TW 106137473A TW 201917533 A TW201917533 A TW 2019175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eg
bottom plate
intersection
button structure
bear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3098B (zh
Inventor
蔡柏偉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7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309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3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30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7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533A/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構造,係包括:鍵帽、懸臂構件與電路底板。懸臂構件具有承載面、第一支撐腳、第二支撐腳與抵接結構,當鍵帽被外力按壓時,由於懸臂構件的懸臂特性,第一支撐腳與第二支撐腳會受力而彈性變形,使得抵接結構抵接電路底板的下表面,而達成單側的按鍵操作。因此,本發明的按鍵構造,可滿足使用者在單側操作按鍵上的需求。

Description

按鍵構造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按鍵構造,更詳而言之,係指一種可用於各式鍵盤中單側操作按鍵的按鍵構造。
按,在按鍵構造中,為避免鍵帽在按壓過程中發生卡鍵的情況,目前的按鍵構造通常會設置有連動構件,所述的連動構件有各種結構形式,而習稱剪刀腳是常見於鍵帽的連動構件。
剪刀腳連動構件可使鍵帽的各方向部位在按壓過程中同步進行上下移動,然,剪刀腳連動構件的設置往往會導致按鍵的高度無法有效降低,使得按鍵構造的輕薄化設計面臨瓶頸,另外,如圖1所示的習知鍵盤中,功能鍵2的鍵帽僅有靠近使用者的按壓側21,會受到來自於使用者的按壓力,因而,鍵盤功能鍵2的鍵帽在按壓過程中,僅需要在鍵盤功能鍵2的按壓側21上進行上下移動,即可滿足使用者在功能鍵2操作上的需求,故,要有效降低鍵盤功能鍵的高度,可選擇透過其他結構形式的連動構件,來取代現有的剪刀腳連動構件。
因此,要如何提供一種按鍵構造,在不使用剪刀腳連動構件的情況下,滿足使用者單側操作按鍵的需求,遂為現在業界亟欲挑戰克服的技術議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按鍵構造,係包括:一鍵帽;一懸臂構件,該懸臂構件具有一承載面、一第一支撐腳、一第二支撐腳與一抵接結構,該鍵帽設置於該承載面,該承載面於遠離該第一支撐腳與該第二支撐腳處具有一按壓端,該第一支撐腳係自該承載面沿著一第一方向向下延伸,該第二支撐腳係自該承載面沿著一第二方向向下延伸,該第二支撐腳下端朝上彎折而形成該抵接結構,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承載面具有一第一交角,該第二方向與該承載面具有一第二交角,該第一交角係小於該第二交角;一電路底板,該電路底板設置於該鍵帽下方,該電路底板具有一開關與一止擋部,該第一支撐腳下端係固定在該電路底板上,該第二支撐腳下端係可活動地延伸於該止擋部下方;其中,當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時,該按壓端可自初始的一高位置朝向一低位置移動,由於該懸臂構件的懸臂特性,該第一支撐腳與該第二支撐腳會受力而彈性變形,當該按壓端移動至該低位置時,該抵接結構會抵接在該止擋部的下表面,且該鍵帽可觸發該開關;當按壓該鍵帽的外力解除時,該第一支撐腳與該第二支撐腳會回復原狀,使該按壓端由該低位置 返回初始的該高位置。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按鍵構造,係透過懸臂構件的多個支撐腳的彈性變形,使鍵帽在按鍵的按壓側上移動而進行單側按鍵操作,以滿足使用者單側操作按鍵的需求。另外,懸臂構件的多個支撐腳延伸方向不同,而可確保抵接結構抵接電路底板,進而達成按鍵按壓行程的限制。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發明實施的實際狀況。
本發明的按鍵構造,係透過懸臂構件使鍵帽在按鍵的按壓側上移動而進行按鍵操作,以在不使用剪刀腳連動構件的情況下,滿足使用者在按鍵操作上的需求,而可用於各式鍵盤的功能鍵以及單側操作的按鍵。
針對本發明的按鍵構造,請一併參考圖式中的圖2至圖8。
如圖2至圖3所示的實施例,按鍵構造1係包括鍵帽11、懸臂構件12與電路底板13。所述懸臂構件12係具有承載面121、第一支撐腳122、第二支撐腳123與抵接結構1231。所述電路底板13係設置於鍵帽11下方,包含電路板131與底板132,電路板131係設置於底板132的上方,且電路板131上具有開關1311與彈性體1312,底板132上具有止擋部1321與固定部1322。彈性體1312可例如為金屬彈片(metal dome),當彈性體1312受外力按壓產生變形時,會促使開關1311的電極間導通而完成開關1311的觸發,相反地,當彈性體1312未到外力按壓保持原來形態時,開關1311的電極間則會保持非導通的狀態。
第一支撐腳122的下端係固定連結在電路底板13上,以作為懸臂構件12的固定端,如圖3至圖4的實施例中,第一支撐腳122的下端係朝平行於底板13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用於固定底板132固定部1322的板狀固定結構1224,應說明的是,板狀固定結構1224係可透過鉚接、熱熔接或背膠等固定方式,固定於底板132的固定部1322,而達成第一支撐腳122與底板132兩者之間的結合。
第二支撐腳123的下端係可活動地延伸於止擋部1321下方,且第二支撐腳123的下端係朝上彎折而形成抵接結構1231,如圖3至圖4的實施例中,第二支撐腳123的下端係朝平行於底板132的方向延伸至止擋部1321的下方。
關於本發明的第一支撐腳與第二支撐腳的位置關係,可選擇性地,如圖7的實施例中,第二支撐腳123係設置於兩個第一支撐腳122之間,或者,如圖8的實施例中,第一支撐腳122係設置於兩個第二支撐腳123之間。
承載面121具有鍵帽設置結構,以於懸臂構件12上設置鍵帽11,而承載面121於遠離第一支撐腳122與第二支撐腳123處具有按壓端1211,按壓端1211係對應鍵帽11按壓側的一端, 是以,當鍵帽11的按壓側受到外力按壓時,按壓端1211可自初始的高位置P1朝向低位置P2移動,直到完成鍵帽11對開關1311的觸發,由於懸臂構件12的懸臂特性使得按壓端1211移動時,第一支撐腳122與第二支撐腳123均會受力而彈性變形。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懸臂構件12於承載面121的外邊緣係形成有折邊1212,以強化懸臂構件12的結構強度而得以承受外力按壓,且懸臂構件12位於開關131的上方位置係具有觸發孔124,使得鍵帽11中央底面可穿過觸發孔124而抵接彈性體1312觸發開關131。
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支撐腳122係自承載面121側邊沿著第一方向V1向下延伸,第二支撐腳123係自承載面121側邊沿著第二方向V2向下延伸,其中,第一方向V1與承載面121具有第一交角θ1,第二方向V2與承載面121具有第二交角θ2,第一交角θ1係小於第二交角θ2,是以,當按壓端1211移動至低位置P2時,下端固定連結在底板132上的第一支撐腳122會形成懸臂在鍵帽11的按壓側彎曲變形,而第二支撐腳123的抵接結構1231會抵接在止擋部1321的下表面,也會形成懸臂隨著鍵帽11的按壓彎曲變形。另言之,由於第一交角θ1不同於第二交角θ2,使得第一支撐腳122和第二支撐腳123形成懸臂後,第二支撐腳123會對抗第一支撐腳122的彎曲變形,如此可提高第一支撐腳122對抗按壓端1211向下運動的力量,而增加按鍵構造1剛性提供按壓阻力,進而滿足使用者在按鍵操作手感上的需求。可選擇性地,第一交角θ1係介於30至40度之間,第二交角θ2係介於50至65度之間。
另應說明的是,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止擋部1321亦可設置在電路板131上,以於按壓端1211移動至低位置P2時供第二支撐腳123抵接結構1231的抵接,而提高第一支撐腳122對抗按壓端1211向下移動的力量。
再者,應說明的是,當按壓鍵帽11的外力解除時,第一支撐腳122與第二支撐腳123會彈性回復原狀,使得懸臂構件12的按壓端1211會由低位置P2返回初始的高位置P1,以等待使用者的後續操作。
另外,由於第一支撐腳122中間部位1222的彎曲變形會連帶影響下方部位1223彎曲變形的程度,因而,可藉由調整第一支撐腳122中間部位1222的外形和尺寸,來改變使用者操作按鍵時需要對鍵帽11施加的按壓力大小,進而滿足使用者在按鍵操作手感上的需求。針對第一支撐腳122中間部位1222的外形和尺寸,可選擇性地,於圖3、圖4及圖4-1的實施例中,第一支撐腳122中間部位1222的兩側係形成有弧狀缺口,使得就截面積而言,第一支撐腳122接近承載面121的上方部位1221係大於第一支撐腳122的中間部位1222,第一支撐腳122接近底板14的下方部位1223係大於第一支撐腳122的中間部位1222。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按鍵構造
11‧‧‧鍵帽
12‧‧‧懸臂構件
121‧‧‧承載面
1211‧‧‧按壓端
1212‧‧‧折邊
122‧‧‧第一支撐腳
1221‧‧‧上方部位
1222‧‧‧中間部位
1223‧‧‧下方部位
1224‧‧‧板狀固定結構
123‧‧‧第二支撐腳
1231‧‧‧抵接結構
124‧‧‧觸發孔
13‧‧‧電路底板
131‧‧‧電路板
1311‧‧‧開關
1312‧‧‧彈性體
132‧‧‧底板
1321‧‧‧止擋部
1322‧‧‧固定部
2‧‧‧功能鍵
21‧‧‧按壓側
P1‧‧‧高位置
P2‧‧‧低位置
V1‧‧‧第一方向
V2‧‧‧第二方向
θ1‧‧‧第一交角
θ2‧‧‧第二交角
圖1,係包含有功能鍵的習知鍵盤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按鍵構造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3,係圖2所示按鍵構造的分解圖。
圖4,係圖2所示按鍵構造的俯視圖。
圖4-1,係圖4所示按鍵構造中虛線圈選區域的放大圖。
圖5,係圖4所示按鍵構造於第一狀態沿AA線段截切的截面圖。
圖6,係圖4所示按鍵構造於第二狀態沿AA線段截切的截面圖。
圖7,係本發明按鍵構造之懸臂構件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按鍵構造之懸臂構件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Claims (11)

  1. 一種按鍵構造,係包括: 一鍵帽; 一懸臂構件,該懸臂構件具有一承載面、一第一支撐腳、一第二支撐腳與一抵接結構,該鍵帽設置於該承載面,該承載面於遠離該第一支撐腳與該第二支撐腳處具有一按壓端,該第一支撐腳係自該承載面沿著一第一方向向下延伸,該第二支撐腳係自該承載面沿著一第二方向向下延伸,該第二支撐腳下端朝上彎折而形成該抵接結構,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承載面具有一第一交角,該第二方向與該承載面具有一第二交角,該第一交角係小於該第二交角; 一電路底板,該電路底板設置於該鍵帽下方,該電路底板具有一開關與一止擋部,該第一支撐腳下端係固定在該電路底板上,該第二支撐腳下端係可活動地延伸於該止擋部下方;其中, 當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時,該按壓端可自初始的一高位置朝向一低位置移動,由於該懸臂構件的懸臂特性,該第一支撐腳與該第二支撐腳會受力而彈性變形,當該按壓端移動至該低位置時,該抵接結構會抵接在該止擋部的下表面,且該鍵帽可觸發該開關; 當按壓該鍵帽的外力解除時,該第一支撐腳與該第二支撐腳會回復原狀,使該按壓端由該低位置返回初始的該高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 該電路底板還包含一電路板與一底板,該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上方,該開關位於該電路板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第一支撐腳的下端係朝平行於該底板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一板狀固定結構,該板狀固定結構係用於固定該底板的一固定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板狀固定結構係透過鉚接、熱熔接或背膠方式固定該底板的該固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第二支撐腳的下端係朝平行於該底板的方向延伸至該止擋部的下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支撐腳係具有兩個第一支撐腳,該至少一第二支撐腳係位於該兩個第一支撐腳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支撐腳係具有兩個第二支撐腳,該至少一第一支撐腳係位於該兩個第二支撐腳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懸臂構件於該承載面的外邊緣係形成有折邊,以強化該懸臂構件的結構強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就截面積而論,該第一支撐腳接近該承載面的上方部位係大於該第一支撐腳的中間部位,該第一支撐腳接近該底板的下方部位係大於該第一支撐腳的中間部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懸臂構件對應該開關的位置係具有一觸發孔,該鍵帽可藉由該觸發孔觸發該開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按鍵構造,其中,該第一交角係介於30至40度之間,該第二交角係介於50至65度之間。
TW106137473A 2017-10-30 2017-10-30 按鍵構造 TWI643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7473A TWI643098B (zh) 2017-10-30 2017-10-30 按鍵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7473A TWI643098B (zh) 2017-10-30 2017-10-30 按鍵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3098B TWI643098B (zh) 2018-12-01
TW201917533A true TW201917533A (zh) 2019-05-01

Family

ID=6543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473A TWI643098B (zh) 2017-10-30 2017-10-30 按鍵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309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2325U (en) * 2000-10-19 2002-04-01 Himake Electronics Co Ltd Structure of push button switch
TW572345U (en) * 2003-06-23 2004-01-11 Emi Stop Corp Elastic sheet of ingle-piece circuit switch
TWM356963U (en) * 2008-12-04 2009-05-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Supporting structure,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WI473134B (zh) * 2011-11-17 2015-02-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M478900U (zh) * 2013-10-18 2014-05-21 Ichia Tech Inc 薄型按鍵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3098B (zh) 201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474B (zh) 按鍵
TW201508792A (zh) 按鍵結構
TW201705171A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587337B (zh) 按鍵及其鍵盤
JP2013077552A (ja) スイッチ
TWI564922B (zh) 按鍵連接模組
TWI615872B (zh) 按鍵結構
TWM466303U (zh) 按鍵及鍵盤
TW201721692A (zh) 按鍵結構
CN103681064A (zh) 按键机构及键盘
TWI674520B (zh) 鍵盤
TWM474242U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201828317A (zh) 按鍵結構
TWI653649B (zh) 鍵盤裝置
US20170062151A1 (en) Key switch
TW201917533A (zh) 按鍵構造
TW201730909A (zh) 按鍵結構
US9236206B1 (en) Thin keyboard command trigger structure
KR101713861B1 (ko)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TWM482153U (zh) 按鍵結構
TW201810326A (zh) 鍵盤裝置及其剪刀式連接元件
TWI530978B (zh) The push structure of a thin keyboard
TWM472882U (zh) 按鍵機構及鍵盤
TWI598912B (zh) 按鍵結構
TWM474180U (zh) 按鍵及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