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4248A - 終端装置、基地台装置、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終端装置、基地台装置、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4248A
TW201914248A TW107130705A TW107130705A TW201914248A TW 201914248 A TW201914248 A TW 201914248A TW 107130705 A TW107130705 A TW 107130705A TW 107130705 A TW107130705 A TW 107130705A TW 201914248 A TW201914248 A TW 2019142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pdcch
pdsch
beam parameter
puc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5090B (zh
Inventor
吉村友樹
鈴木翔一
大內涉
劉麗清
李泰雨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4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0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發明具備: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以及發送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1個PUCCH資源,並使用上述1個PUCCH資源發送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基於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而賦予,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Description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於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探討關於蜂巢移動通訊之無線存取方式及無線網路(以下稱為「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於LTE中,基地台裝置亦被稱為eNodeB(evolved NodeB),終端裝置亦被稱為UE(User Equipment)。LTE係將基地台裝置覆蓋之複數個區域呈蜂巢狀配置之蜂巢通訊系統。單一之基地台裝置亦可管理複數個服務小區。
於3GPP中,為提出國際電信協會(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制定之下一代移動通訊系統之規格即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20,正進行下一代規格(NR:New Radio)之探討(非專利文獻1)。NR於單一之技術框架中要求滿足預估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之3種情景之要求。
關於NR,正探討用於與下行鏈路之發送相對之應答(例如HARQ-ACK等)之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非專利文獻2、3)。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New SID proposal: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RP-160671,NTT docomo,3GPP TSG RAN Meeting #71,Goteborg,Sweden,7th-10th March,2016.
【非專利文獻2】「Multi-beam control operation」,R1-1713420,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 RAN Meeting #90,Prague,Czech Republic,21st-25th August,2017.
【非專利文獻3】「HARQ-ACK Feedback Timing」,R1-1713644,Samsung,3GPP TSG RAN Meeting #90,Prague,Czech Republic,21st-25th August,2017.
本發明提供有效地進行通訊之終端裝置、用於該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有效地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以及用於該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
(1)本發明之第1態様係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以及發送部,自1個PUCCH資源集中選擇1個PUCCH資源,並將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使用上述1個PUCCH資源進行發送;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中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2)本發明之第2態様係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接收部,該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接收PDSCH,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3)本發明之第3態様係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接收部,該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 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4)本發明之第4態様係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以及接收部,接收使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之1個PUCCH資源發送且包含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之PUCCH;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5)本發明之第5態様係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發送部,該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 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6)本發明之第6態様係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發送部,該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7)本發明之第7態様係一種用於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具備以下步驟: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接收PDSCH;以及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1個PUCCH資源,並使用上述1個PUCCH資源發送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8)本發明之第8態様係一種用於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具備以下步驟: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且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9)本發明之第9態様係一種用於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具備以下步驟: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且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10)本發明之第10態様係一種用於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具備以下步驟: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以及接收使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之1個PUCCH資源發送且包含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之PUCCH;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 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11)本發明之第11態様係一種用於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具備以下步驟: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且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12)本發明之第12態様係一種用於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具備以下步驟: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且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根據本發明,終端裝置能夠有效率地進行通訊。又,基地台裝置能夠有效率地進行通訊。
1(1A、1B、1C)‧‧‧終端裝置
3‧‧‧基地台裝置
10、30‧‧‧無線發送接收部
11、31‧‧‧天線部
12、32‧‧‧RF部
13、33‧‧‧基頻部
14、34‧‧‧上位層處理部
15、35‧‧‧媒體存取控制層處理部
16、36‧‧‧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念圖。
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Nslot symb、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時隙設定、及CP設定之關係之一例。
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副訊框中之資源網格之一例之概略圖。
圖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1個服務小區中之PUCCH資源集之設定之一例的圖。
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載波聚合中之PUCCH資源集之設定之一例的圖。
圖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設定有2個PUCCH組之情形時之PUCCH資源集之設定之一例的圖。
圖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下行鏈路信號及其識別碼之關係例之圖。
圖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
圖10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TRP#2、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
圖1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TRP#2、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
圖1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終端裝置1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圖1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念圖。於圖1中,無線通訊系統具備終端裝置1A~1C、及基地台裝置3。以下,將終端裝置1A~1C亦稱為終端裝置1。
以下,對訊框構成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無線通訊系統中,至少使用有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之時間區域之單位OFDM符號至少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副載波(subcarrier),於基頻信號生成中被變換成時間連續信號(time-continulous signal)。
副載波間隔(SCS:SubCarrier Spacing)亦可以副載波間隔△f=2 μ.15kHz賦予。例如,μ亦可為0~5之值中之任一者。由於載波頻帶部分(Carrier bandwidth part),用於副載波間隔之設定之μ亦可由上位層之參數(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賦予。
於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為表現時間區域之長度而使用有時間單位(time unit)Ts。時間單位Ts係以Ts=1/(△fmax.Nf)賦予。△fmax亦可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持之副載波間隔之最大值。△fmax亦可為△fmax=480kHz。時間單 位Ts亦被稱為Ts。常數κ係κ=△fmax.Nf/(△frefNf,ref)=64。△fref係15kHz,Nf,ref係2048。
常數κ亦可為表示參考副載波間隔與Ts之關係之值。常數κ亦可用於副訊框之長度。亦可至少基於常數κ,賦予副訊框所含之時隙之數。△fref係參考副載波間隔,Nf,ref係與參考副載波間隔對應之值。
下行鏈路發送、及/或上行鏈路發送係藉由10ms之長度之訊框構成。訊框係包含10個副訊框而構成。副訊框之長度為1ms。訊框之長度亦可為不依存於副載波間隔△f之值。即,訊框之設定亦可不基於μ而賦予。副訊框之長度亦可為不依存於副載波間隔△f之值。即,副訊框之設定亦可不基於μ而賦予。
亦可為了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而賦予副訊框所含之時隙之數及索引。例如,第1時隙編號nμ s於副訊框內亦可以0至Nsubframe,μ slot之範圍升序地賦予。亦可為了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而賦予訊框所含之時隙之數及索引。例如,第2時隙編號nμ s,f於訊框內亦可以0至Nframe,μ slot之範圍升序地賦予。連續之Nslot symb個OFDM符號亦可包含於1個時隙。Nslot symb亦可至少基於時隙設定(slot configuration)、及CP(Cyclic Prefix)設定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時隙設定亦可由上位層之參數slot_configuration賦予。CP設定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
圖2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Nslot symb、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時隙設定、及CP設定之關係之一例。於圖2A中,於時隙 設定為0、CP設定為正常CP(normal cyclic prefix)之情形時,Nslot symb=14、Nframe,μ slot=40、Nsubframe,μ slot=4。又,於圖2B中,於時隙設定為0、CP設定為擴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之情形時,Nslot symb=12、Nframe,μ slot=40、Nsubframe,μ slot=4。時隙設定0時之Nslot symb亦可對應於時隙設定1時之Nslot symb之2倍。
以下,對實體資源進行說明。
天線埠係定義為於1個天線埠傳輸符號之通道可根據於同一天線埠傳輸其它符號之通道推定。於在1個天線埠傳輸符號之通道之大尺度特性(large scale property)可根據於另一天線埠傳輸符號之通道推定之情形時,將2個天線埠稱為QCL(Quasi Co-Located)。大尺度特性亦可為通道之長區間特性。大尺度特性亦可至少包含延遲擴展(delay spread)、都卜勒擴展(doppler spread)、都卜勒位移(Doppler shift)、平均增益(average gain)、平均延遲(average delay)、及波束參數(spatial Rx parameters)之一部分或者全部。第1天線埠及第2天線埠關於波束參數而為QCL,亦可為接收側相對於第1天線埠預估之接收波束與接收側相對於第2天線埠預估之接收波束相同。第1天線埠及第2天線埠關於波束參數而為QCL,亦可為接收側相對於第1天線埠預估之發送波束與接收側相對於第2天線埠預估之發送波束相同。終端裝置1亦可於能夠根據於另一天線埠傳輸符號之通道推定於1個天線埠傳輸符號之通道之大尺度特性之情形時,預估2個天線埠為QCL。2個天線埠為QCL,亦可預估2個天線埠為QCL。
為了副載波間隔之設定及載波集合之各者,亦可賦予Nμ RB,xNRB sc個副載波及N(μ) symbNsubframe,μ symb個OFDM符號之資源網格。Nμ RB,x亦可表示為了載波x用之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而賦予之資源塊數。載波x表示下行鏈路載波或者上行鏈路載波之任一者。即,x為「DL」、或者「UL」。Nμ RB係包含Nμ RB,DL、及Nμ RB,UL之稱呼。NRB sc亦可表示1個資源塊所含之副載波數。亦可對每個天線埠p、及/或每個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及/或每個發送方向(Transmissin direction)之設定賦予1個資源網格。發送方向至少包含下行鏈路(DL:DownLink)及上行鏈路(UL:UpLink)。以下,亦將至少包含天線埠p、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及發送方向之設定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之參數之集合稱為第1無線參數集。即,資源網格亦可對第1無線參數集賦予1個。
將對第1無線參數集賦予之資源網格中之各要素稱為資源要素。資源要素係由頻率區域之索引k、及時間區域之索引l而特定。由頻率區域之索引k及時間區域之索引l特定之資源要素亦被稱為資源要素(k、l)。頻率區域之索引k表示0~Nμ RBNRB sc-1之任一者。Nμ RB亦可為為了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而賦予之資源塊數。NRB sc係資源塊所含之副載波數,NRB sc=12。頻率區域之索引k亦可對應於副載波索引。時間區域之索引l亦可對應於OFDM符號索引。
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副訊框中之資源網格之一例之概略圖。於圖3之資源網格中,横軸係時間區域之索引l,縦軸係頻率區域之索引k。於1個副訊框中,資源網格之頻率區域可包 含Nμ RBNRB sc個副載波,資源網格之時間區域可包含14.2 μ-1個OFDM符號。資源塊係包含NRB sc個副載波而構成。資源塊之時間區域亦可對應於1OFDM符號。資源塊之時間區域亦可對應於1個或者複數個時隙。資源塊之時間區域亦可對應於1個副訊框。
終端裝置亦可指示僅使用資源網格之子集進行發送接收。資源網格之子集亦被稱為載波頻帶部分,載波頻帶部分亦可由上位層之參數賦予。即,終端裝置亦可不指示使用資源網格之所有集合進行發送接收。即,終端裝置亦可指示使用資源網格內之一部分資源進行發送接收。
上位層之參數係包含於上位層之信號中之參數。上位層之信號既可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亦可為MAC CE(Media A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此處,上位層之信號既可為RRC層之信號,亦可為MAC層之信號。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各種態様之實體通道及實體訊號進行說明。
上行鏈路實體通道亦可對應於輸送在上位層產生之資訊之資源要素之集合。上行鏈路實體通道係於上行鏈路中被使用之實體通道。於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無線通訊系統中,至少使用下述一部分或者全部上行鏈路實體通道。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UCCH亦可用於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相對於下行鏈路實體通道之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排程請求(SR:Scheduling Request)、下行鏈路資料(TB:Transport block、MAC PDU: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DL-SCH: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之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之一部分或者全部。HARQ-ACK亦可表示與下行鏈路資料對應之ACK(acknowledgement)或者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
HARQ-ACK亦可表示與下行鏈路資料所含之1個或者複數個CBG(Code Block Group)之各者對應之ACK或者NACK。亦將HARQ-ACK稱為HARQ反饋、HARQ資訊、HARQ控制資訊、及ACK/NACK。
排程請求亦可至少用於請求初期發送用之PUSCH(UL-SCH:Uplink-Shared Channel)資源。
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至少包含通道品質指標(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及等級指標(RI:Rank Indicator)。通道品質指標亦可包含預編碼器矩陣指標(PMI:Precoder Matrix Indicator)。CQI係與通道品質(傳播強度)關聯之指標,PMI係指示預編碼器之指標。RI係指示發送等級(或者發送層數)之指標。
PUCCH之格式亦可賦予4種。PUCCH格式0係藉由序列之選擇而發送UCI之PUCCH之格式。於PUCCH格式0中,定義有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之集合。該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之集合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自1個或者複數個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中,至少基於位元塊而選擇1個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將選擇之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映射於上行鏈路實體通道並發送。位元塊亦可由UCI賦予。位元塊亦可與UCI對應。於PUCCH格式0中,亦可為位元塊之位元數Mbit<3。於PUCCH格式0中,PUCCH之OFDM符號數亦可為1個或者2個。
該選擇之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亦可乘以特定之電力縮減因素(或者振幅縮減因素)。該選擇之用於PUCCH格式0之序列係自用於PUCCH格式0之資源要素(k、l)關於k而升序地映射。特定之電力縮減因素至少用於發送電力控制。
PUCCH格式1係藉由用於PUCCH格式1之序列之調變而發送UCI之PUCCH之格式。位元塊於位元塊所含之位元數Mbit=1之情形時亦可藉由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進行調變,生成複數值調變符號d(0)。位元塊於位元塊所含之位元數Mbit=2之情形時亦可藉由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進行調變,生成複數值調變符號d(0)。於PUCCH格式0中,亦可為位元塊之位元數Mbit<3。於PUCCH格式1中,PUCCH之OFDM符號數亦可為3 以上。於PUCCH格式1中,PUCCH之OFDM符號數亦可為4以上。
複數值調變符號d(0)亦可乘以用於PUCCH格式1之序列r(αp) u,v而生成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y(p)(0)至y(p)(NPUCCH seq-1)。複數值調變符號d(0)亦可基於以下之數式(1),乘以用於PUCCH格式1之序列r(αp) u,v而生成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y(p)(0)至y(p)(NPUCCH seq-1)。
於數式(1)中,n表示0至NPUCCH seq-1之範圍之值。NPUCCH seq亦可與用於PUCCH格式1之序列之長度對應。
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y(p)(0)至y(p)(NPUCCH seq-1)亦可乘以正交序列w(p) n而生成用於PUCCH格式1之輸出序列z(p)(n)。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y(p)(0)至y(p)(NPUCCH seq-1)亦可基於以下之數式(2),乘以正交序列w(p) n而生成用於PUCCH格式1之輸出序列z(p)(n)。
於數式(2)中,m表示0至NPUCCH SF-1之範圍之值。於數式(2)中,n表示0至NPUCCH seq-1之範圍之值。NPUCCH SF亦可與用於PUCCH格式1之正交序列w(p) n之長度對應。
用於PUCCH格式1之輸出序列z(p)(n)亦可乘以特定之電力縮減因素。用於PUCCH格式1之輸出序列z(p)(n)係除去特定之資源要素以外,自用於PUCCH格式1之資源要素(k、l)以頻率優先地進行映射。以頻率優先地進行映射亦被稱為frequency-first mapping。frequency-first mapping亦可為先關於k升序映射,然後關於l升序映射。該特定之資源要素亦可至少包含與基於該PUCCH格式1發送之PUCCH關聯之UL DMRS。該特定之資源要素亦可至少包含設定有SRS之資源要素。該特定之資源要素亦可至少包含預留資源。預留資源亦可為終端裝置1並未預估何種信號發送、及/或何種信號不發送之資源。預留資源亦可為至少終端裝置未預估通道發送之資源。預留資源亦可為至少終端裝置未預估通道測定(measurement)之資源。預留資源亦可為至少終端裝置未預估允許通道發送之資源。亦可將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設定之預留資源置換成基於DCI指示之預留資源之設定。於對特定之資源指示基於上位層之參數之預留資源之設定及基於DCI指示之預留資源之設定之情形時,亦可基於DCI指示之預留資源之設定優先。
PUCCH格式2係藉由用於PUCCH格式2之序列之調變而發送UCI之PUCCH之格式。位元塊亦可基於例如調變而生成用於PUCCH格式2之輸出序列z(p)(n)。於PUCCH格式2中,亦可為位元塊之位元數Mbit>2。於PUCCH格式2中,PUCCH之OFDM符號之數亦可為1個或者2個。
用於PUCCH格式2之資源要素映射係與用於PUCCH格式1之資源要素映射相同,故而省略詳細之說明。
PUCCH格式3係藉由用於PUCCH格式3之序列之調變而發送UCI之PUCCH之格式。位元塊亦可基於例如調變而生成用於PUCCH格式3之輸出序列z(p)(n)。於PUCCH格式3中,亦可為位元塊之位元數Mbit>2。於PUCCH格式3中,PUCCH之OFDM符號之數亦可為3以上。於PUCCH格式3中,PUCCH之OFDM符號之數亦可為4以上。
用於PUCCH格式3之資源要素映射係與用於PUCCH格式1之資源要素映射相同,故而省略詳細之說明。
PUSCH用於發送上行鏈路資料(TB、MAC PDU、UL-SCH、PUSCH)。PUSCH亦可用於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之同時發送HARQ-ACK及/或通道狀態資訊。又,PUSCH亦可用於僅發送通道狀態資訊、或者HARQ-ACK及通道狀態資訊。PUSCH係用於發送隨機存取訊息3。
PRACH係用於發送隨機存取前置碼(隨機存取訊息1)。PRACH係用於表示初始連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程序、切換程序、連接重建(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程序、對上行鏈路資料之發送之同步(時序調整)、及PUSCH(UL-SCH)資源之請求。隨機存取前置碼亦可用於將終端裝置1之上位層賦予之索引(隨機存取前置碼索引)通知給基地台裝置3。
隨機存取前置碼亦可藉由將與實體路由序列索引u對應之Zadoff-Chu序列循環位移而賦予。Zadoff-Chu序列亦可基於實體路由序列索引u而生成。亦可於1個服務小區(serving cell)中定義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隨機存取前置碼亦可至少基於隨機存取前置碼之索引進行特定。隨機存取前置碼之與不同索引對應之不同隨機存取前置碼亦可對應於實體路由序列索引u及循環位移之不同組合。實體路由序列索引u、及循環位移亦可至少基於系統資訊所含之資訊而賦予。實體路由序列索引u亦可為對隨機存取前置碼所含之序列進行識別之索引。隨機存取前置碼亦可至少基於實體路由序列索引u進行特定。
於圖1中,上行鏈路之無線通訊中係使用以下之上行鏈路實體訊號。上行鏈路實體訊號亦可不用於發送自上位層輸出之資訊,而是由實體層使用。
.UL DMRS(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UL PTRS(UpLink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UL DMRS係與PUSCH、及/或PUCCH之發送關聯。UL DMRS係與PUSCH或者PUCCH多工。基地台裝置3亦可使用UL DMRS進行PUSCH或者PUCCH之傳播路徑修正。以下,將同時發送PUSCH及與該PUSCH關聯之UL DMRS,僅稱為發送PUSCH。以下,將同時發送PUCCH及與該PUCCH關聯之UL DMRS,僅稱為發送PUCCH。與PUSCH關聯之UL DMRS亦被稱為 PUSCH用UL DMRS。與PUCCH關聯之UL DMRS亦被稱為PUCCH用UL DMRS。
SRS亦可不與PUSCH或者PUCCH之發送關聯。基地台裝置3亦可使用SRS進行通道狀態之測定。SRS亦可於上行鏈路時隙中之副訊框之最後、或者從最後起特定數之OFDM符號中發送。
UL PTRS亦可為至少用於相位追踪之參考信號。UL PTRS亦可與至少包含用於1個或者複數個UL DMRS之天線埠之UL DMRS組關聯。UL PTRS與UL DMRS組關聯,亦可為UL PTRS之天線埠與UL DMRS組所含之天線埠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至少為QCL。UL DMRS組亦可至少基於UL DMRS組所含之UL DMRS中索引最小之天線埠而識別。
於圖1中,於自基地台裝置3向終端裝置1之下行鏈路之無線通訊中係使用以下之下行鏈路實體通道。下行鏈路實體通道係由實體層使用,用於發送自上位層輸出之資訊。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BCH係用於發送主要資訊區塊(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BCH、Broadcast Channel)。PBCH亦可基於特定之發送間隔進行發送。例如,PBCH亦可以80ms之間隔發送。PBCH所含之資訊之內容亦可每隔80ms更新一次。PBCH亦可由288副載波構成。PBCH亦可包含2、3、或者4個OFDM符號而構成。MIB亦 可包含與同步信號之識別碼(索引)關聯之資訊。MIB亦可包含指示發送PBCH之時隙之編號、副訊框之編號、及無線訊框之編號之至少一部分的資訊。
PDCCH係用於發送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亦被稱為DCI格式。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至少包含下行鏈路授予(downlink grant)或者上行鏈路授予(uplink grant)之任一者。下行鏈路授予亦被稱為下行鏈路指定(downlink assignment)或者下行鏈路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1個下行鏈路授予至少用於1個服務小區內之1個PDSCH之排程。下行鏈路授予至少用於與發送該下行鏈路授予之時隙相同之時隙內之PDSCH之排程。
1個上行鏈路授予至少用於1個服務小區內之1個PUSCH之排程。
1個實體通道亦可映射於1個服務小區。1個實體通道亦可不映射於複數個服務小區。
亦可對終端裝置1設定1個或者複數個PUCCH組。亦可對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服務小區之PUCCH組設定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集(PUCCH resource set)。PUCCH組至少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設定用於1個PUCCH組之PUCCH資源、及/或PUCCH資源集亦可與該PUCCH組所含之1個服務小區關聯。
圖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1個服務小區中之PUCCH資源集之設定之一例的圖。於圖4所示之一例中,於服務小區 設定有2個PUCCH資源集,且PUCCH資源集之各者關聯有1個或者複數個參數(Parameter)。參數#1係與PUCCH資源集#1關聯,參數#2、及參數#3係與PUCCH資源集#2關聯。即,於用於PDSCH之參數至少為參數#1之情形時,用於該PDSCH之HARQ-ACK中使用之PUCCH資源亦可由PUCCH資源集#1賦予。又,於用於對該PDSCH排程之PDCCH之參數至少為參數#1之情形時,用於該PDSCH之HARQ-ACK中使用之PUCCH資源亦可由PUCCH資源集#1賦予。又,於用於PDSCH之參數至少為參數#2、或者參數#3之情形時,用於該PDSCH之HARQ-ACK中使用之PUCCH資源亦可由PUCCH資源集#2賦予。又,於用於對該PDSCH排程之PDCCH之參數至少為參數#2、或者參數#3之情形時,用於該PDSCH之HARQ-ACK中使用之PUCCH資源亦可由PUCCH資源集#2賦予。即,特定索引之參數與PUCCH資源集關聯,亦可為用於發送由該特定索引之參數識別之PDSCH用之HARQ-ACK之PUCCH資源係由該PUCCH資源集賦予。
此處,該參數至少包含:1)對檢測出用於PDSCH之排程之PDCCH之控制資源集進行識別之參數、2)對檢測出用於PDSCH之排程之PDCCH之搜尋空間進行識別之參數、3)對用於PDSCH之第1波束參數進行識別之索引、4)對用於PDSCH之排程之PDCCH用之第2波束參數進行識別之索引、5)與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6)對用於PUCCH之第3波束參數進行識別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 部。PUCCH資源集與該參數之關聯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
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載波聚合中之PUCCH資源集之設定之一例的圖。於圖5中,PCell(Primary cell)與SCell(Secondary cell)分別係1個服務小區,PCell與SCell構成1個PUCCH組。對1個PUCCH組設定3個PUCCH資源集,對PUCCH資源集之各者關聯1個或者複數個參數。如圖5所示,PUCCH資源集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與用於PCell之參數及用於SCell之參數關聯。PUCCH資源集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與用於複數個服務小區之參數關聯。
圖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設定有2個PUCCH組之情形時之PUCCH資源集之設定之一例的圖。於圖6中,對第1PUCCH組(First PUCCH group)設定有2個PUCCH資源集,對第2PUCCH組(Second PUCCH group)設定有1個PUCCH資源集。於第1PUCCH組中,PUCCH資源集#1係與參數#1、參數#2關聯,PUCCH資源集#2係與參數#3及參數#4關聯。又,於第2PUCCH組中,PUCCH資源集#3係與參數#5、參數#6及參數#7關聯。如圖6所示,PUCCH資源集亦可對各個PUCCH組個別地賦予。又,各PUCCH組之PUCCH資源集與該參數之關聯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
於Dual connectivity中,亦可為第1PUCCH組係PCG(Primary Cell Group),第2PUCCH組係SCG(Secondary Cell Group)。
終端裝置1為進行PDCCH之搜尋而設定有1個或者複數個控制資源集。終端裝置1於設定之控制資源集中嘗試PDCCH之接收。
控制資源集亦可表示可映射1個或複數個PDCCH之時間頻率區域。控制資源集亦可為終端裝置1嘗試PDCCH之接收之區域。控制資源集亦可由連續的資源(Localized resource)構成。控制資源集亦可由非連續的資源(distributed resource)構成。
於頻率區域,控制資源集之映射單位亦可為資源塊。於時間區域,控制資源集之映射單位亦可為OFDM符號。
控制資源集之頻率區域亦可與服務小區之系統帶寬相同。又,控制資源集之頻率區域亦可至少基於服務小區之系統帶寬而賦予。控制資源集之頻率區域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信號、及/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賦予。
控制資源集之時間區域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信令、及/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賦予。
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包含共通控制資源集(Common control resource set)及專用控制資源集(Dedicated control resource set)之一方或者兩方。共通控制資源集亦可為對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設定之控制資源集。共通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基於MIB、第1系統資訊、第2系統資訊、共通RRC信令、及小區ID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專用控制資源集亦可為以終端裝置1專用之方式設定之控制資 源集。專用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基於專用RRC信令、及C-RNTI之值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控制資源集亦可為終端裝置1監視之PDCCH(或者PDCCH候補(PDCCH candidate))之集合。控制資源集亦可包含終端裝置1監視之PDCCH(或者PDCCH候補)之集合。控制資源集亦可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搜尋區域(搜尋空間、SS:Search Space)而構成。控制資源集亦可為搜尋區域。
搜尋區域亦可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PDCCH候補而構成。終端裝置1接收搜尋區域所含之PDCCH候補,嘗試PDCCH之接收。此處,PDCCH候補亦被稱為盲檢測候補(blind detection candidate)。
搜尋區域亦可至少包含CSS(Common Search Space、共通搜尋區域)及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之一方或者兩方。CSS亦可為對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設定之搜尋區域。USS亦可為包含專用於終端裝置1之設定之搜尋區域。CSS亦可至少基於MIB、第1系統資訊、第2系統資訊、共通RRC信令、及小區ID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USS亦可至少基於專用RRC信令、及C-RNTI之值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共通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包含CSS及USS之一方或者兩方。專用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包含CSS及USS之一方或者兩方。專用控制資源集亦可不包含CSS。
搜尋區域之實體資源係由控制通道之構成單位(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構成。CCE係由特定數之資源要素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構成。例如,CCE亦可由6個REG構成。REG亦可由1個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之1OFDM符號構成。即,REG亦可包含12個資源要素(RE:Resource Element)而構成。PRB亦被僅稱為RB(Resource Block:資源塊)。
PDSCH係用於發送下行鏈路資料(DL-SCH、PDSCH)。PDSCH係至少用於發送隨機存取訊息2(隨機存取回應)。PDSCH係至少用於發送包含初始存取之參數之系統資訊。
PDSCH係至少基於拌碼(Scrambling)、調變(Modulation)、層映射(layer mapping)、預編碼(precoding)、及實體資源映射(Mapping to physical resource)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終端裝置1亦可預估至少基於拌碼、調變、層映射、預編碼、及實體資源映射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PDSCH。
於拌碼時,為了碼字q,位元塊b(q)(i)亦可至少基於拌碼序列c(q)(i)被拌碼,生成b(q) sc(i)。於位元塊b(q)(i)中,i表示0至M(q) bit-1之範圍。M(q) bit亦可為以PDSCH發送之碼字q之位元數。拌碼序列c(q)(i)亦可為至少基於偽隨機函數(例如M序列或Gold序列等)而賦予之序列。於拌碼中,為了碼字q,位元塊b(q)(i)亦可基於拌碼序列c(q)(i)及下述之數式(3)被拌碼,生成拌碼位元塊b(q) sc(i)。
【數3】
mod(A,B)亦可為輸出A除以B所得之餘數之函數。mod(A,B)亦可為輸出與A除以B所得之餘數對應之值之函數。
於調變中,為了碼字q,亦可基於特定之調變方式對拌碼位元塊b(q) sc(i)進行調變,生成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d(q)(i)。特定之調變方式亦可至少包含至少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及256QAM之一部分或者全部。再者,特定之調變方式亦可至少基於對PDSCH排程之DCI而賦予。
於層映射中,亦可將用於各個碼字之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d(q)(i)基於特定之映射順序映射至1個或者複數個層,生成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i)。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i)亦可為x(i)=[x(0)(i)...x(v-1)(i)]。此處,v係用於PDSCH之層數。
於預編碼中,亦可對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i)施加特定之預編碼。於預編碼中,亦可將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i)變換為用於v個天線埠之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i)。用於PDSCH之天線埠數與用於PDSCH之層數亦可相同。
於向實體資源之映射(實體資源映射)中,亦可將用於天線埠p之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p)(i)除了至少滿足下述之要素A至要素E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之資源要素外,自資源要素(k、l)以頻率優先地進行映射。此處,以頻率優先地進行映射,亦可為以資源要素(k、l) 之符號l之k至k+M(M為特定值)、符號l+1之k至k+M、...、符號l+N(N為特定值)之k至k+M之方式進行映射。於實體資源映射中,亦可將用於天線埠p之複數值調變符號之塊x(p)(i)除了至少滿足下述之要素A至要素E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之資源要素外,自資源要素(k、l)以時間優先地進行映射。此處,以時間優先地進行映射,亦可為以資源要素(k、l)之副載波索引(資源要素索引)k之符號l至l+N(N為特定值)、副載波索引k+1之符號l至l+N、...、副載波索引k+M(M為特定值)之符號l至l+N之方式進行映射。
要素A)映射與PDSCH關聯之DL DMRS之資源要素
要素B)映射與該DL DMRS關聯之DL PTRS之資源要素
要素C)設定CSI-RS及/或發送CSI-RS之資源要素
要素D)設定SS block及/或發送SS block之資源要素
要素E)預留資源
於圖1中,於下行鏈路之無線通訊中使用以下之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亦可不用於發送自上位層輸出之資訊,而是由實體層使用。
.同步信號(SS:Synchronization signal)
.DL DMRS(Down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hared RS(Shared Reference Signal)
.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DL PTRS(DownLink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同步信號係用於終端裝置1獲得下行鏈路之頻率區域、及/或時間區域之同步。同步信號包含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塊至少包含PSS、SSS、及PBCH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構成。SS塊所含之PSS、SSS、及PBCH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之各者之天線埠亦可相同。SS塊所含之PSS、SSS、及PBCH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亦可映射至連續之OFDM符號。SS塊所含之PSS、SSS、及PBCH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之各者之CP設定亦可相同。SS塊所含之PSS、SSS、及PBCH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之各者之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亦可相同。
DL DMRS係與PBCH、PDCCH、及/或PDSCH之發送關聯。DL DMRS係於PBCH、PDCCH、或者PDSCH多工。終端裝置1為進行PBCH、PDCCH、或者PDSCH之傳播路徑修正,使用與該PBCH、該PDCCH、或者該PDSCH對應之DL DMRS即可。以下,將同時發送PBCH、及與該PBCH關聯之DL DMRS簡稱為發送PBCH。以下,將同時發送PDCCH、及與該PDCCH關聯之DL DMRS簡稱為發送PDCCH。以下,將同時發送PDSCH、及與該PDSCH關聯之DL DMRS簡稱為發送PDSCH。與PBCH關聯之DL DMRS亦被稱為PBCH用DL DMRS。與PDSCH關聯之DL DMRS亦被稱為PDSCH用DL DMRS。與PDCCH關聯之DL DMRS亦被稱為與PDCCH關聯之DL DMRS。
Shared RS亦可至少與PDCCH之發送關聯。Shared RS亦可於PDCCH多工。終端裝置1為進行PDCCH之傳播路徑修正,使用Shared RS即可。以下,將同時發送PDCCH、及與PDCCH關聯之Shared RS亦簡稱為發送PDCCH。
DL DMRS亦可為對終端裝置1個別地設定之參考信號。DL DMRS之序列亦可至少基於對終端裝置1個別地設定之參數而賦予。DL DMRS之序列亦可至少基於UE固有之值(例如C-RNTI等)而賦予。DL DMRS亦可為了PDCCH、及/或PDSCH而個別地發送。另一方面,Shared RS亦可為對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設定之參考信號。Shared RS之序列亦可與對終端裝置1個別設定之參數無關地賦予。例如,Shared RS之序列亦可基於時隙之編號、小時隙之編號、及小區ID(identity)之至少一部分而賦予。Shared RS亦可為無論是否發送PDCCH、及/或PDSCH均發送之參考信號。
CSI-RS亦可為至少用於算出通道狀態資訊之信號。由終端裝置預估之CSI-RS之圖案亦可至少由上位層之參數賦予。
PTRS亦可為至少用於相位雜訊之補償之信號。由終端裝置預估之PTRS之圖案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及/或DCI而賦予。
DL PTRS亦可與至少包含用於1個或者複數個DL DMRS之天線埠之DL DMRS組關聯。DL PTRS與DL DMRS組關聯,亦可為DL PTRS之天線埠與DL DMRS組所含之天線埠之一部分 或者全部至少為QCL。DL DMRS組亦可至少基於DL DMRS組所含之DL DMRS中索引最小之天線埠進行識別。
TRS亦可為至少用於時間、及/或頻率之同步之信號。由終端裝置預估之TRS之圖案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及/或DCI而賦予。
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及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亦被稱為下行鏈路信號。上行鏈路實體通道及上行鏈路實體訊號亦被稱為上行鏈路信號。下行鏈路信號及上行鏈路信號亦被統稱為信號。將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及上行鏈路實體通道統稱為實體通道。將下行鏈路實體訊號及上行鏈路實體訊號統稱為實體訊號。
BCH、UL-SCH及DL-SCH係傳輸通道。用於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通道被稱為傳輸通道。用於MAC層之傳輸通道之單位亦被稱為傳輸塊(TB)或者MAC PDU。於MAC層中對每個傳輸塊進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之控制。傳輸塊係MAC層向實體層遞交(deliver)之資料之單位。於實體層中,將傳輸塊映射至碼字,按每個碼字進行調變處理。
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係於上位層(higher layer)進行信號交換(發送接收)。例如,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亦可於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發送接收RRC信令(亦被稱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RRC 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又,基地台裝置3與終端裝置1亦可於MAC層發送接收MAC CE(Control Element)。此處,亦將RRC信令、及/或MAC CE稱為上位層之信號(higher layer signaling)。
PUSCH及PDSCH至少用於發送RRC信令、及/或MAC CE即可。此處,由基地台裝置3以PDSCH發送之RRC信令亦可為對服務小區內之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之信令。對服務小區內之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之信令亦被稱為共通RRC信令。自基地台裝置3以PDSCH發送之RRC信令亦可為對某個終端裝置1專用之信令(亦被稱為dedicated signaling或者UE specific signaling)。對終端裝置1專用之信令亦被稱為專用RRC信令。服務小區中固有之上位層之參數亦可使用對服務小區內之複數個終端裝置1共通之信令、或者對某個終端裝置1專用之信令發送。UE固有之上位層之參數亦可使用對某個終端裝置1專用之信令發送。包含專用RRC信令之PDSCH亦可藉由第1控制資源集內之PDCCH進行排程。
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及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eel)係邏輯通道。例如,BCCH係用於發送MIB之上位層之通道。又,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係用於在複數個終端裝置1中發送共通資訊之上位層之通道。此處,CCCH係用於例如未連接RRC之終端裝置1。又,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係用於向終端裝置1發送個別之控制資訊(dedicated control information)之上位層之通道。此處,DCCH係用於例如連接有RRC之終端裝置1。
邏輯通道中之BCCH亦可於傳輸通道映射至BCH、DL-SCH、或者UL-SCH。邏輯通道中之CCCH亦可於傳輸通道映射至DL-SCH或者UL-SCH。邏輯通道中之DCCH亦可於傳輸通道映射至DL-SCH或者UL-SCH。
傳輸通道中之UL-SCH亦可於實體通道映射至PUSCH。傳輸通道中之DL-SCH亦可於實體通道映射至PDSCH。傳輸通道中之BCH亦可於實體通道映射至PBCH。
以下,對終端裝置1及基地台裝置3之通訊方法例進行說明。以下,終端裝置1亦被稱為UE(User Equipment)#1。基地台裝置3亦可至少包含TRP(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1、及/或TRP#2而構成。TRP#1及TRP#2亦可為不同之基地台裝置3。終端裝置1、及/或基地台裝置3可使用發送波束(Tx beam)發送實體通道、及/或實體訊號。終端裝置1、及/或基地台裝置3可使用接收波束(Rx beam)接收實體通道、及/或實體訊號。
圖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於圖7中,TRP#1使用Tx beam#1至少發送CSI-RS#1、SS block#1、PDCCH#1、PDSCH#1、DL DMRS#1、及DL PTRS#1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使用同一Tx beam發送1個或者複數個下行鏈路信號,亦可為1個或者複數個下行鏈路信號之各者之天線埠至少關於波束參數為QCL。UE#1至少基於用於Tx beam#1之波束參數,至少接收CSI-RS#1、SS block#1、PDCCH#1、PDSCH#1、DL DMRS#1、及DL PTRS#1之一部分或者全部。另一方面,於圖7中, TRP#1係使用Tx beam#2,至少發送CSI-RS#2、SS block#2、PDCCH#2、PDSCH#2、DL DMRS#2、及DL PTRS#2之一部分或者全部。UE#1至少基於用於Tx beam#2之波束參數,至少接收CSI-RS#2、SS block#2、PDCCH#2、PDSCH#2、DL DMRS#2、及DL PTRS#2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圖8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下行鏈路信號及其識別碼之關係例之圖。如圖8所示,CSI-RS亦可至少基於CSI-RS之天線埠之索引(CSI-RS port index)進行識別。又,SS block亦可至少基於SS block時間識別碼(SS block time index)進行識別。PDCCH亦可至少基於檢測出該PDCCH之控制資源集、及/或檢測出該PDCCH之搜尋空間進行識別。PDSCH亦可至少基於PDSCH之天線埠之索引(PDSCH port index)進行識別。DL DMRS亦可至少基於DL DMRS之天線埠之索引(DL DMRS port index)進行識別。DL PTRS亦可至少基於DL PTRS之天線埠之索引(DL PTRS port index)進行識別。
藉由將對下行鏈路信號之各者賦予之識別碼與波束參數建立關聯,UE#1可使用適切之波束進行下行鏈路信號之接收。
圖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於圖9中,TRP#1使用Tx beam#1發送PDSCH#1,UE#1基於Tx beam#1之波束參數接收該PDSCH#1。又,TRP#1使用Tx beam#2發送PDSCH#2,UE#1基於Tx beam#2之波束參數接收該PDSCH#2。又,包含用於該PDSCH#1之HARQ-ACK#1及用於該PDSCH#2之HARQ-ACK#2之PUCCH#1係使用Tx beam#3發送,TRP#1接收PUCCH#1。基於不同波束參數發送之複數個PDSCH亦可使用相同Tx beam以PUCCH發送。
圖10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TRP#2、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於圖10中,TRP#1與TRP#2係以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連接。於圖10中,TRP#1使用Tx beam#1發送PDSCH#1,UE#1基於Tx beam#1之波束參數接收該PDSCH#1。又,TRP#2使用Tx beam#2發送PDSCH#2,UE#1基於Tx beam#2之波束參數接收該PDSCH#2。又,包含用於該PDSCH#1之HARQ-ACK#1及用於該PDSCH#2之HARQ-ACK#2之PUCCH#1係使用Tx beam#3發送,TRP#1接收PUCCH#1。TRP#2經由理想回程接收TRP#1接收之HARQ-ACK#2,藉此可進行較佳之排程。此處,所謂理想回程,亦可為TRP#1與TRP#2彼此共有上位層參數之設定、上行鏈路發送/下行鏈路發送之時序、來自UE之HARQ-ACK之內容。即,經由理想回程之TRP#1與TRP#2亦可協作進行1個UE之上行鏈路發送/下行鏈路發送之排程。
圖1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TRP#1、TRP#2、及UE#1之通訊方法之一例之圖。於圖11中,TRP#1與TRP#2係以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連接。非理想回程係預估為未必提供完全之回程鏈路。例如,於非理想回程中,預估無法保障PDSCH之排程資訊、HARQ-ACK等高速交換之環境。即,經由非理想回程連接之TRP#1與TRP#2較佳為獨立進行至少一部分之PDSCH之排程,且較佳為分別接收該PDSCH之HARQ-ACK。
於圖11中,TRP#1使用Tx beam#1發送PDSCH#1,UE#1基於Tx beam#1之波束參數接收該PDSCH#1。又,TRP#2使用Tx beam#2發送PDSCH#2,UE#1基於Tx beam#2之波束參數接收該PDSCH#2。又,包含用於該PDSCH#1之HARQ-ACK#1之PUCCH#1係使用Tx beam#3發送,TRP#1接收PUCCH#1。又,包含用於該PDSCH#2之HARQ-ACK#2之PUCCH#2係使用Tx beam#4發送,TRP#2接收PUCCH#2。
如圖11所示,於非理想回程環境中,較佳為對每個TRP生成至少包含HARQ-ACK之實體通道進行發送。又,於非理想回程中,亦可對每個TRP設定HARQ進程,按TRP個別地對UE進行排程。
以下,對終端裝置1之動作例進行說明。
終端裝置1亦可將至少包含PDSCH之HARQ-ACK之PUCCH,使用由1個PUCCH資源集賦予之1個PUCCH資源進行發送。此處,亦可為至少基於下述之條件1至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自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
條件1)檢測出用於該PDSCH之排程之PDCCH之控制資源集
條件2)檢測出用於該PDSCH之排程之PDCCH之搜尋空間
條件3)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
條件4)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條件5)與該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
條件6)用於該PUCCH之第3波束參數
此處,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又,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又,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又,用於該PUCCH之第3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
此處,亦可於一個PUCCH組中,至少基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即,亦可按PUCCH組,至少基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
此處,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亦可為至少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之集合。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亦可表示用於發送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之資源塊、及/或用於發送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之資源要素。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用於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格式0之資源要素(k、l)。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用於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格式1之資源要素(k、l)。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用於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格式2之資源要素(k、l)。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用於該1個或者複數個PUCCH格式3之資源要素(k、l)。
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時隙內之PUCCH之開始OFDM符號(start OFDM symbol)。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該時隙 之索引。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映射PUCCH之時隙之數。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映射PUCCH之OFDM符號之數。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發送PUCCH之PRB之索引(之集合)。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跳頻之圖案。跳頻之圖案亦可包含未應用跳頻之設定。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正交序列之圖案。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應用於PUCCH所含之UCI之循環位移。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應用於與PUCCH關聯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循環位移。PUCCH資源亦可至少表示與PUCCH關聯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之映射之圖案(例如梳齒形之映射等)。
亦可至少基於將該PDSCH排程之PDCCH所含之DCI之特定欄位,而自該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例如,於該1個PUCCH資源集包含4個PUCCH資源,且該特定欄位為2位元之情形時,亦可將該特定欄位之各者之碼點對應於該4個PUCCH資源之各者。
於條件1中,該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基於該控制資源集之索引進行識別。例如,於該控制資源集之識別碼為#0或者#1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控制資源集之識別碼為#2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於條件1中,該控制資源集亦可藉由該控制資源集之監視週期(monitoring periodicity)進行識別。例如,於該控制資源集之監視週期為第1週期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 1PUCCH資源集,於該控制資源集之監視週期為第2週期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於條件1中,該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基於該控制資源集之類型進行識別。該控制資源集之類型亦可至少包含共通控制資源集及專用控制資源集。例如,於該控制資源集之類型為共通控制資源集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控制資源集之類型為專用控制資源集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於條件1中,該控制資源集亦可至少基於該控制資源集之識別碼、該控制資源集之監視週期、及該控制資源集之類型之一部分或者全部進行識別。
於條件2中,該搜尋空間亦可至少基於該搜尋空間之索引進行識別。例如,於該搜尋空間之識別碼為#0或者#1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搜尋空間之識別碼為#2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於條件2中,該搜尋空間亦可藉由該搜尋空間之監視週期(monitoring periodicity)進行識別。例如,於該搜尋空間之監視週期為第1週期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搜尋空間之監視週期為第2週期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於條件2中,該搜尋空間亦可至少基於該搜尋空間之類型進行識別。該搜尋空間之類型亦可至少包含共通搜尋空間及個別搜尋空間。例如,於該搜尋空間之類型為共通搜尋空間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搜尋空間之類型為個別搜尋空間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於條件2中,該搜尋空間亦可至少基於該搜尋空間之識別碼、該搜尋空間之監視週期、及該搜尋空間之類型之一部分或者全部進行識別。
於條件3中,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藉由與該PDSCH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之天線埠之索引進行識別。例如,於該PDSCH之天線埠及第1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之天線埠為QCL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PDSCH之天線埠及第2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之天線埠為QCL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將該PDSCH排程之PDCCH所含之DCI之特定欄位而賦予。
用於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包含下述之要素1至要素7之一部分或者全部。用於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與下述之要素1至要素7之一部分或者全部關聯。
要素1)與PDSCH之天線埠為QCL之SS block之天線埠之索引
要素2)與PDSCH之天線埠為QCL之CSI-RS之天線埠之索引
要素3)與PDSCH之天線埠為QCL之DL PTRS之天線埠之索引
要素4)至少包含與PDSCH關聯之DL DMRS之DL DMRS組之索引
要素5)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
要素6)與PDSCH之天線埠為QCL之TRS之天線埠之索引
要素7)用於PDSCH之副載波間隔μ之設定
於要素5中,該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為至少用於該PDSCH之速率匹配之參數。用於該PDSCH之速率匹配之參數亦可表示未映射PDSCH之資源要素。該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至少包含SS block之映射之設定、CSI-RS之映射之設定、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及預留資源之設定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該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至少表示哪個CORESET用於該PDSCH、及/或哪個CORESET不用於該PDSCH、之設定。
SS block之映射之設定亦可表示實際發送之SS block。為了表示實際發送之SS block,亦可使用對1個或者複數個SS block之組之各者賦予之位元映射。SS block之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SS block之發送週期之設定。SS block之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SS block之副載波間隔之設定μ。
CSI-RS之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设定為發送之CSI-RS之天線埠數之設定。CSI-RS之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表示设定為發送之CSI-RS之設定。CSI-RS之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表示零電力CSI-RS 之發送之設定。零電力CSI-RS亦可為由終端裝置1預估為零電力之CSI-RS。CSI-RS之映射之設定亦可為表示CSI-IM(CSI-Interference Measurement)之發送之設定。
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該PDSCH之OFDM符號之開始位置之設定。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未映射該PDSCH之資源要素之設定。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該PDSCH之OFDM符號之終端位置之設定。PDSCH之實體資源映射之設定亦可包含該PDSCH之期間(duration)之設定。
預留資源之設定亦可為終端裝置1未預估何種信號發送、及/或何種信號不發送之資源要素之設定。
第1波束參數亦可自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将該PDSCH排程之DCI所含之特定欄位,而自該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該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之各者亦可由上位層之參數賦予。
於條件4中,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亦可藉由與該PDCCH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之天線埠之索引進行識別。例如,於該PDCCH之天線埠與第1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之天線埠為QCL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該PDCCH之天線埠與第2下行鏈路實體訊號之天線埠為QCL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 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第2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包含該要素1至該要素7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第2波束參數亦可自1個或者複數個第2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DCI所含之特定欄位,而自該1個或者複數個第2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該1個或者複數個第2波束參數之集合之各者亦可由上位層之參數賦予。
於條件5中,於用於該PDSCH之HARQ進程ID包含於第1HARQ進程ID之集合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1PUCCH資源集,於用於該PDSCH之HARQ進程ID包含於第2HARQ進程ID之集合之情形時可自該複數個PUCCH資源集賦予第2PUCCH資源集。即,於條件5中,該1個PUCCH資源集亦可至少基於包含用於該PDSCH之HARQ進程ID之HARQ進程ID之集合而賦予。
於條件6中,用於該PUCCH之第3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該第1波束參數、及/或該第2波束參數而賦予。該第3波束參數亦可包含用於識別SRS之資源之索引(SRI:SRS Resource Index)。
於無關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預先定義之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所賦予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條件1至 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該1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基於時隙編號、副訊框編號、C-RNTI、檢測出該PDCCH之PDCCH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於無關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預先定義之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所賦予之PUCCH資源集而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條件1至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該1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基於時隙編號、副訊框編號、C-RNTI、檢測出該PDCCH之PDCCH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終端裝置1亦可使用自PUCCH資源集賦予之1個PUCCH資源發送至少包含PDSCH之HARQ-ACK之PUCCH。該PUCCH資源集亦可與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關聯。該PUCCH資源集亦可包含於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該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用於該PDSCH之排程之PDCCH所含之DCI,而自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該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自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第1參數亦可至少包含該要素1至該要素7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於無關於該第1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預先定義之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1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所賦予之PUCCH資源集而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1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該1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基於時隙編號、副訊框編號、C-RNTI、檢測出該PDCCH之PDCCH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於無關於該第1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預先定義之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1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所賦予之PUCCH資源集而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1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該1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基於時隙編號、副訊框編號、C-RNTI、檢測出該PDCCH之PDCCH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終端裝置1亦可使用自PUCCH資源集賦予之1個PUCCH資源發送至少包含PDSCH之HARQ-ACK之PUCCH。該PUCCH資源集亦可與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關聯。該PUCCH資源集亦可包含於用於該PDCCH之第2波束參數。該第2波 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用於該PDSCH之排程之PDCCH所含之DCI,而自1個或者複數個第2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該第2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上位層之參數而自1個或者複數個第2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
於無關於該第2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預先定義之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2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所賦予之PUCCH資源集而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2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該1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基於時隙編號、副訊框編號、C-RNTI、檢測出該PDCCH之PDCCH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於無關於該第2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預先定義之1個PUCCH資源集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2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亦可自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所賦予之PUCCH資源集而賦予該1個PUCCH資源集。於無關於該第2波束參數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該1個PUCCH資源亦可至少基於時隙編號、副訊框編號、C-RNTI、檢測出該PDCCH之PDCCH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終端裝置1亦可至少基於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於無關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用於該PDSCH之該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檢測出之SS block之索引而賦予。該檢測出之SS block之索引亦可為包含最後成功解碼化之PBCH之SS block之索引。
於無關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用於該PDSCH之該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檢測出之SS block之索引而賦予。該檢測出之SS block之索引亦可為包含最後成功解碼化之PBCH之SS block之索引。
終端裝置1亦可至少基於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用於該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亦可至少基於將該PDSCH排程之該PDCCH、及/或上位層之參數,而自包含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賦予。此處,包含該1個或者複數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亦被稱為第1集合。該第1集合亦可至少基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包含複數個第1集合之集合賦予。
於無關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 情形時,包含該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亦可為包含預先定義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於無關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控制資源集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包含該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亦可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
於無關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包含該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亦可為包含預先定義之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於無關於該條件1、該條件2、該條件4、該條件5、及該條件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於共通搜尋空間檢測出該PDCCH之情形時,包含該第1波束參數之集合亦可基於至少映射至BCCH或者CCCH之上位層之參數而賦予。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終端裝置1之構成例進行說明。
圖1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終端裝置1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如圖示般,終端裝置1包含無線發送接收部10、及上位層處理部14而構成。無線發送接收部10至少包含天線部11、RF(Radio Frequency)部12、及基頻部1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構成。上位層處理部14至少包含媒體存取控制層處理部15、及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16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構成。亦將無線發送接收部10稱為發送部、接收部、或者實體層處理部。
上位層處理部14將藉由使用者之操作等生成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塊)輸出至無線發送接收部10。上位層處理部14進行MAC層、封包資料收斂協議(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層、RRC層之處理。
上位層處理部14具備之媒體存取控制層處理部15進行MAC層之處理。
上位層處理部14具備之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16進行RRC層之處理。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16進行自裝置之各種設定資訊/參數之管理。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16基於自基地台裝置3接收之上位層之信號設置各種設定資訊/參數。即,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16基於自基地台裝置3接收之表示各種設定資訊/參數之資訊,設置各種設定資訊/參數。該參數亦可為上位層之參數。
無線發送接收部10進行調變、解調、編碼化、解碼化等實體層之處理。無線發送接收部10對自基地台裝置3接收之信號進行分離、解調、解碼,並將解碼後之資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4。無線發送接收部10對資料進行調變、編碼化而生成基頻信號(變換為時間連續信號),藉此生成發送信號,並將其發送至基地台裝置3。
RF部12將經由天線部11接收之信號經正交解調而變換為基頻信號(下變換:down covert),除去多餘之頻率成分。RF部12將處理後之類比信號輸出至基頻部。
基頻部13將自RF部12輸入之類比信號變換為數位信號。基頻部13自變換後之數位信號中除去相當於CP(Cyclic Prefix)之部分,並對除去CP後之信號進行快速傅立葉變換(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從而抽出頻率區域之信號。
基頻部13對資料進行反快速傅立葉變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生成OFDM符號,並對生成之OFDM符號附加CP,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並將基頻之數位信號變換為類比信號。基頻部13將變換後之類比信號輸出至RF部12。
RF部12使用低通濾波器自基頻部13輸入之類比信號中除去多餘之頻率成分,將類比信號上變換(up convert)為載波頻率,並經由天線部11發送。又,RF部12將電力放大。又,RF部12亦可具備對發送電力進行控制之功能。亦將RF部12稱為發送電力控制部。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例進行說明。
圖1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如圖示般,基地台裝置3包含無線發送接收部30、及上位層處理部34而構成。無線發送接收部30包含天線部31、RF部32、及基頻部33而構成。上位層處理部34包含媒體存取控制層處理部35、及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36而構成。亦將無線發送接收部30稱為發送部、接收部、或者實體層處理部。
上位層處理部34進行MAC層、PDCP層、RLC層、RRC層之處理。
上位層處理部34具備之媒體存取控制層處理部35進行MAC層之處理。
上位層處理部34具備之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36進行RRC層之處理。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36生成配置於PDSCH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塊)、系統資訊、RRC訊息、MAC CE等,或者自上位節點取得配置於PDSCH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塊)、系統資訊、RRC訊息、MAC CE等,並輸出至無線發送接收部30。又,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36進行終端裝置1各者之各種設定資訊/參數之管理。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36亦可經由上位層之信號對終端裝置1各者設置各種設定資訊/參數。即,無線資源控制層處理部36發送/報告表示各種設定資訊/參數之資訊。
無線發送接收部30之功能係與無線發送接收部10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終端裝置1具備之附加有符號10至符號16之部分之各者亦可作為電路而構成。基地台裝置3具備之附加有符號30至符號36之部分之各者亦可作為電路而構成。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一態様之各種裝置之態様進行說明。
(1)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態様採用如以下般之手段。即,本發明之第1態様係一種終端裝置,其具備:接收部,於 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以及發送部,自1個PUCCH資源集中選擇1個PUCCH資源,並將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使用上述1個PUCCH資源進行發送;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中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2)又,於本發明之第1態様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3)又,於本發明之第1態様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4)又,本發明之第2態様係一種終端裝置,其具備接收部,該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 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5)又,於本發明之第2態様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6)又,於本發明之第2態様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7)又,本發明之第3態様係一種終端裝置,其具備接收部,該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8)又,於本發明之第3態様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 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9)又,於本發明之第3態様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0)又,本發明之第4態様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具備: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以及接收部,接收使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之1個PUCCH資源發送且包含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之PUCCH;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11)又,於本發明之第4態様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2)又,於本發明之第4態様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3)又,本發明之第5態様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具備發送部,該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14)又,於本發明之第5態様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5)又,於本發明之第5態様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6)又,本發明之第6態様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具備發送部,該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 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17)又,於本發明之第6態様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8)又,於本發明之第6態様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於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3、及終端裝置1中動作之程式亦可為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以實現本發明之上述實施形態之功能之程式(使電腦發揮功能之程式)。並且,藉由該等裝置處理之資訊於其處理時臨時儲存於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中,之後,儲存至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等各種ROM或HDD(Hard Disk Drive),並視需要由CPU讀出進行修正、寫入。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終端裝置1、基地台裝置3之一部分亦可藉由電腦實現。於此情形時,亦可藉由將用於實現該控制功能之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録媒體,將記錄於該記録媒體之程式讀入電腦系統並執行而實現。
再者,此處所謂之「電腦系統」,係指終端裝置1、或者基地台裝置3中內置之電腦系統,其包括OS、周邊機器等硬體。又,所謂「電腦可讀取記録媒體」,係指軟碟、光磁碟、ROM、CD-ROM等可攜式媒體、內置於電腦系統之硬碟等記憶裝置。
進而,所謂「電腦可讀取記録媒體」亦可包含如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電話線路等通訊線路發送程式之情形時之通訊線般、短時間、動態地保持程式者、如成為此種情形時之伺服器、客戶端之電腦系統內部之揮發性記憶體般、於一定時間保持程式者。又,上述程式可為實現上述功能之一部分者,進而亦可為能夠與業已記錄於電腦系統之程式組合而實現上述功能者。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3亦能作為由複數個裝置構成之集合體(裝置組)而實現。構成裝置組之裝置之各者亦可具備上述實施形態之基地台裝置3之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塊之一部分或者全部。作為裝置組,只要具有基地台裝置3之一種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塊即可。又,上述實施形態之終端裝置1亦能與作為集合體之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3亦可為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基地台裝置3亦可具有相對於eNodeB之上位節點之功能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終端裝置1、基地台裝置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既可典型地作為集體電路LSI實現,亦可作為晶片集 實現。終端裝置1、基地台裝置3之各功能塊既可個別地晶片化,亦可將一部分或者全部集體而晶片化。又,集積電路化之手法並不限於LSI亦可藉由專用電路或者通用處理器實現。又,於因半導體技術之進歩而出現代替LSI之集積電路化之技術之情形時,亦能使用利用該技術之集積電路。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通訊裝置之一例係記載了終端裝置,但本案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能應用於設置於室內室外之固定式或者非可動式電子機器、例如AV機器、廚房機器、吸塵、洗滌機器、空調機器、辦公機器、自動販賣機、其它生活機器等終端裝置或通訊裝置。
以上,參照圖式詳細地敘述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具體的構成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亦包含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之設計變更等。又,本發明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藉由將不同實施形態中分別揭示之技術手段適當地組合而獲得之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又,亦包含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記載之實現相同效果之要素彼此置換而成之構成。

Claims (24)

  1. 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以及發送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1個PUCCH資源,並將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使用上述1個PUCCH資源進行發送;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中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4. 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接收部,該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7. 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接收部,該接收部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 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0. 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以及接收部,接收使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之1個PUCCH資源發送、且 包含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之PUCCH;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3. 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發送部,該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 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6. 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發送部,該發送部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 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1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S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S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第2波束參數至少包含至少用於上述PDCCH用之資源要素映射之設定、及與關聯於上述PDCCH之DL DMRS之天線埠為QCL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之天線埠之索引之一部分或者全部。
  19. 一種通訊方法,係用於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且具備以下步驟: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以及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1個PUCCH資源,並使用上述1個PUCCH資源發送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20. 一種通訊方法,係用於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且具備以下步驟: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且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21. 一種通訊方法,係用於終端裝置之通訊方法,且具備以下步驟:於1個或複數個CORESET中監視PDCCH,並基於上述PDCCH之檢測而接收PDSCH;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22. 一種通訊方法,係用於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且具備以下步驟: 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以及接收使用自1個PUCCH資源集選擇之1個PUCCH資源發送、且包含用於上述PDSCH之HARQ-ACK之PUCCH;且上述1個PUCCH資源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4、及條件5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自與PUCCH資源關聯之複數個PUCCH資源集選擇,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上述條件4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上述條件5係與上述PDSCH關聯之HARQ進程ID,上述複數個PUCCH資源集之各者包含1個或複數個PUCCH資源。
  23. 一種通訊方法,係用於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且具備以下步驟: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且用於上述PDSCH之第1波束參數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 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24. 一種通訊方法,係用於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且具備以下步驟:發送PDSCH,並將包含上述PDSCH之排程資訊之PDCCH於CORESET發送;且自1個波束參數集選擇用於上述PDSCH之1個第1波束參數,上述1個波束參數集係至少基於條件1、條件2、及條件3之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賦予,上述條件1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CORESET,上述條件2係檢測出上述PDCCH之搜尋空間,上述條件3係用於上述PDCCH之第2波束參數。
TW107130705A 2017-09-04 2018-08-31 終端装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765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478A JP2019047375A (ja) 2017-09-04 2017-09-04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JP2017-169478 2017-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248A true TW201914248A (zh) 2019-04-01
TWI765090B TWI765090B (zh) 2022-05-21

Family

ID=65526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705A TWI765090B (zh) 2017-09-04 2018-08-31 終端装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8973B2 (zh)
EP (1) EP3681189A4 (zh)
JP (1) JP2019047375A (zh)
CN (1) CN111052784A (zh)
TW (1) TWI765090B (zh)
WO (1) WO20190451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7181A (zh) * 2019-05-10 2022-02-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4796B (zh) * 2018-03-02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11296827B2 (en) * 2018-07-27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mode indication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CN113078928A (zh) * 2019-01-07 2021-07-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388723B2 (en) * 2019-03-28 2022-07-12 Ofinno,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66592A1 (en) * 2019-04-11 2022-05-2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937796B2 (ja) * 2019-06-07 2021-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470588B2 (en) * 2019-08-27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rouping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WO2021226933A1 (en) 2020-05-14 2021-11-18 Apple Inc. Spatial relation and pathloss reference signal for multi-trp operation
CN117545088A (zh) * 2020-05-20 2024-02-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99779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89773B (zh) * 2020-10-21 2024-03-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617178B2 (en) * 2021-04-21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b PDSCH beam clustering for initial access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4110B2 (en) 2012-02-11 2017-0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hannels in multi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20150058191A (ko) 2012-08-10 2015-05-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800314B2 (en) * 2014-03-05 2017-10-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variation for massive antenna array based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7181A (zh) * 2019-05-10 2022-02-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097181B (zh) * 2019-05-10 2024-03-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784A (zh) 2020-04-21
US11368973B2 (en) 2022-06-21
WO2019045115A1 (ja) 2019-03-07
US20200260475A1 (en) 2020-08-13
EP3681189A1 (en) 2020-07-15
JP2019047375A (ja) 2019-03-22
TWI765090B (zh) 2022-05-21
EP3681189A4 (en) 202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090B (zh) 終端装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JP6652505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287850B2 (ja)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WO201612145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788579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959918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2144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700279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3098834A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617517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7309335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915105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906486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TW201924476A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CN11129590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18041999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210037506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000462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8137493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7481517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00281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853863B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8137492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8042000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