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0443A - 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以及防偽元件和防偽文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以及防偽元件和防偽文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0443A
TW201840443A TW107110531A TW107110531A TW201840443A TW 201840443 A TW201840443 A TW 201840443A TW 107110531 A TW107110531 A TW 107110531A TW 107110531 A TW107110531 A TW 107110531A TW 201840443 A TW201840443 A TW 2018404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paint
paint layer
metal layer
ho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克斯 阿諾
法比安 阿諾
薩沙 馬力歐 艾普
麥克 霍夫曼
約翰 安東尼 彼特斯
菲利浦 舒勒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Ovd綺納格拉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Ovd綺納格拉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Ovd綺納格拉姆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0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044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3Identity c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4Pass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46Perfo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1Translucent or partly translucent parts, e.g.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3Metall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2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infrared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7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ultraviolet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15Marking using chemicals
    • B42D25/42Marking using chemicals by photographic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25Marking by deformation, e.g. 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5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防偽特徵(3)的製造方法,此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在一電介基材(14)的一第二表面(6a)上形成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具有一種或多種色料,及/或將一第一浮雕結構成形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至少一表面內;將一第一金屬層(18a)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相對於該電介基材的該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其中,在電鍍上期間係使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作為陰極或陽極。本發明亦關於一種防偽元件(2)以及一種防偽文件(1)。

Description

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以及防偽元件和防偽文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光學防偽特徵以及包含一光學防偽特徵的防偽元件的方法,以及一種包含一防偽元件的防偽文件。
按,目前防偽元件內使用金屬層作為防偽特徵,會這樣做是因印上去的色層或藉由彩色印表機或彩色影印機產生的列印品,很難模仿金屬層的金屬外表。這裡的問題是,由於製造金屬層的金屬外表所採用的製造程序的關係,很難將這類的金屬層或金屬結構與其它防偽特徵套合精確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如果在一個防偽元件內提供一個結合一層圖樣形狀的色層以及一層圖樣形狀的金屬層的防偽特徵,則會透過印刷方法製造該色層,透過蒸鍍方法製造該金屬層,而很難將這些層體對應地精確套合以及對準地設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良的光學防偽特徵製造方法以及一種改良的防偽元件和一種改良的防偽文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
進一步,本發明提供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之防偽元件和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所述之防偽文件,以達到上述目的。
這樣一種光學防偽特徵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第一步驟係在一 電介基材的一第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導電漆層,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具有一種或多種色料。進一步,可以將一第一浮雕結構成形於該導電漆層至少一表面的整面或至少部分區域內。另一步驟,係將一第一金屬層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位於該電介基材對面的自由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其中,在電鍍上該第一金屬層電期間,係使用該第一導電漆層作為陰極或陽極。
這樣一種包含一防偽特徵的防偽元件,其特徵在於,該防偽元件具有一第一導電漆層和一第一金屬層,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設於一電介基材的一第一表面上,該第一導電漆層具有一種或多種第一色料,及/或一第一浮雕結構係成形於該第一導電漆層的一表面內,該第一金屬層係電鍍於該第一導電漆層相對於該電介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
如此一來,即可提供一種提高防偽效果並且具有生產技術上優點的防偽元件。因此,藉由本發明,可以一方面將顯現為有色的元件及/或顯現為光學可變的元件,另一方面將顯現為金屬的元件彼此對準地設置於一防偽特徵內,並且可以藉此在該防偽元件內提供一種對應困難偽造、可以在從正面及/或反面及/或就著入射光及/或就著透射光觀看時進行檢查的防偽特徵。所謂的光學可變性,是指元件的光學外表會因為觀看角度及/或照明角度不同而有所變化。彼此對準設置,在此不需要額外的套合程序,而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準確度。再者,也可以避免進行這類套合程序時需要的生產技術上繁雜作業。另外,很意外地發現,藉由本發明可以達到其它令人意外的光學效果。所以藉此,包括可以在幾近完美的套合下,達到很細的邊緣線、圖像漸層色調,使用一般的方法很難或需要進行很多額外的作業才能達到很細的邊緣線和圖像漸層色調。
所謂的套合(register)或對準,或套合精確度或對準精確度,是指兩個或多個元件及/或層體彼此相對的位置精確度。其中,套合精確度應 該在一個預定的公差內移動,與此同時盡可能的低。同時,多個元件及/或層體彼此套合的精確度是一個提高程序可靠度的重要特徵。其中,尤其可以透過使用感測器的對準標記或套合標記,最好是光學可偵測出的對準標記或套合標記,進行位置精準的定位。其中,對準標記或套合標記可以是特殊的、分開的元件,或是區域或層體,或本身是待定位的元件或區域或層體的一部份。
進一步,透過可以額外使用該等層體的電氣性質來形成一種機器可偵測到防偽元件,也可加強防偽效果。藉由電氣性質與光學性質相結合,可以進一步加強防偽效果,因為該等層體的雙重功能,可以馬上辨識出那些分開模仿個別特徵的偽造。
包含這樣一種防偽特徵的防偽元件,本身已經可以形成一個防偽文件。也可以轉印膜或層壓膜形式提供這樣一種防偽元件,並且藉由一種對應的轉印方法或層壓方法將該防偽元件轉印或層壓、也就是說結合到一防偽文件上,進而將該防偽元件合併到該防偽文件內。
本發明有利的結構設計,請見各附屬項。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述方法包含在一電介基材的一第二表面上形成一第二導電漆層,在此,該第二導電漆層較佳地包含一種或多種第二色料及/或一第二浮雕結構,將該第二浮雕結構成形於該導電漆層的至少一表面內。另一步驟,可以電鍍一層第二金屬層到該第二導電漆層相對於該電介基材的表面上,在電鍍上該第二金屬層電期間,可以使用該第二導電漆層作為陰極或陽極。
因此一個對應的防偽元件可以具有該第二導電漆層以及該第二金屬層,該第二導電漆層最好是形成於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二表面上。該第二導電漆層還可以另外具有一種或多種第二色料,及/或可以將該第二浮雕結 構成形於該第二導電漆層的一表面內。較佳地,將該第二金屬層電鍍到該第二導電漆層相對於該電介基材的該表面的一子平面上。
該防偽元件的這樣一種實施方式,可以讓該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分別對準該第一、第二導電漆層,設置於該電介基材的正面及反面上,要仿冒這樣一個防偽元件,相對於將該等層體僅設置於一防偽元件的正面或反面這樣的設置方式,在偽造上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
在電鍍離析程序中進行電鍍過程,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提供一個陰極及/或陽極,藉由在該第一導電漆層或第二導電漆層遠離該電介層的各該平面與一陽極或陰極,尤其是一銅陽極,之間的一個電場,透過從該陽極或陰極材料的材料到該第一導電漆層或第二導電漆層遠離該電介層的各該平面所進行的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形成一第一金屬層或一第二金屬層,較佳地一銅層。
所設置的該防偽元件及/或該防偽文件的該第一導電層及/或該第二導電層,最好是至少有部分區域可以被防偽元件或該防偽文件的正面及/或反面光學感測到。
在此,所述正面是指該對應防偽元件及/或該防偽文件由該電介基材的第一表面所界定的一面,而所述反面是指該對應防偽元件及/或該防偽文件由該電介基材的第二表面所界定的一面。
經證明,如果將該電介基材設計成透明,或使其至少具有大於60%,尤其是大於90%的透射度,是有利的。
所述電介基材最好是由塑膠薄膜,尤其是由下列材料組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或由下列材料組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酯碳酸酯(PE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ABS-PC)、聚乙烯(PE)、 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olyamide)、聚丙烯腈(P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物(SAN)、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聚碸(PSU)、聚醚碸(PES)、聚醚醚酮(PEEK)、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環己烷二甲醇酯(PET-G)。不過,也可使用上面列出之材料的材料結合,或使用紙或紙複合材料作為電介基材。同樣地,可以使用塑膠層體或紙層體組成的複合材料。其中,如果根據使用目的,在該複合材料內設置一層或多層紙層及/或一層或多層塑膠層,可能是有利的。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可以施覆一層或多層電介層到該第一金屬層及/或第二金屬層、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及/或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以將該防偽特徵例如結合到一防偽元件及/或一防偽文件內,或保護及/或密封該防偽特徵。其中,可以提供該等電介層其中一層作為助黏層,尤其是作為黏著劑層,較佳地作為上色的助黏層及/或黏著劑層。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可以在該第一金屬層及/或該第二金屬層與該等正面及/或反面最外面層其中一個或多個之間設置一個或多個層體,例如其它層的電介層。這些層體其中一個或多個可以至少在該防偽元件的一第一區或一第二區內形成透明,以便尤其提供一第一透明區或一第二透明區。該第一區或第二區可以至少在部分區域,特別是完全與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一金屬層及/或該第二金屬層重疊。
在這種情況下,該等第一區及/或第二區對觀看者,尤其是感測器而言,可以達到窗戶的功能,而使觀看者可以感知到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及/或該第一導電漆層或第二導電漆層。如果電介基材是透明的,觀看者可以通過該第一區及/或第二區感知該第一金屬層、該第一導電漆層、該第二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二金屬層。這樣一種防偽元件的實施方式好處是,藉由最好 在防偽元件的正面及反面設置類似窗戶的區域,可以提高防偽效果,因為一個偽造的防偽元件必須複製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一金屬層及/或該第二金屬層在該一個或多個透明區內對準地設置,才不會被認出是偽造品。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防偽元件及/或該防偽文件的正面及/或反面可以至少包含一第一區或第二區,就著入射光觀看時,該第一區或第二區提供一個第一或第二資訊。所述第一或第二資訊可以由第一、第二、第三及/或第四圖元組合。其中,該等第一像元的光學印象較佳地由該第一金屬層決定,該等第二像元的光學印象較佳地由該第一導電漆層決定,該等第三像元的光學印象較佳地由該第二金屬層決定,該等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較佳地由該第二導電漆層決定。
設置後的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或第四像元,可以在從正面或反面就著入射光觀看時及/或就著透射光觀看時,彼此補充形成一個共同圖案。
進一步,所有像元的光學印象可以彼此不相同。這樣的話,該等第一及第二像元的光學印象、該等第三及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該等第二及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及/或該等第一及第三像元的光學印象可以成對地或完全不相同。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防偽文件可以包含該等防偽元件及/或防偽特徵其中一個或多個,其中,較佳地係將該等防偽元件及/或防偽特徵嵌設入該防偽文件的至少一正面最外層與至少一反面最外層之間。其中,所述正面最外層及/或反面最外層其中一層或多個,可以分別具有至少一透明窗戶,觀看者可以透過這個窗戶,感知到該防偽特徵及/或防偽元件的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的至少一個子區。此外,觀看者可以透過這樣 一種正面及/或反面透明的窗戶,感知到該防偽特徵及/或防偽元件的該第一金屬層及/或該第二金屬層及/或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的至少一個子區。
例如可以提供一層或多層電介層作為最外層。
最好是可以將該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以外的該等層體其中一層或多層,在該第一區及/或第二區以外,形成為不透明。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至少在部分區域具有一裝飾層,該裝飾層產生一個可被人類觀看者及/或光學感測器感知到的光學效果,尤其是一個光學可變效果。該裝飾層在此最好包含一層具有一微觀或宏觀表面浮雕的層體,尤其是一個會產生繞射光學作用的表面浮雕或一個透鏡結構、平光結構形式的表面浮雕,或一個閃耀光柵。此外,該裝飾層可以包含一個薄膜層系統,尤其是一個法布立-培若(Fabry-Perot)薄膜層系統,此薄膜層系統具有至少一個間隔層,以可見光範圍內的波長λ而言,該間隔層的厚度在λ½或λ¼範圍內,使得透過該薄膜層系統可以產生隨著視線角度而變化的色移效果。在一薄膜層系統內的結構性干涉,以折射率n和厚度d計算如下:2nd cos(θ)=mλ
其中,θ為該觀看方向與照明方向之間的角度,λ為光的波長,m是一個整數。這些薄膜層系統包含一間隔層,尤其是設於一吸收層與一反射層之間的間隔層,該等薄膜層系統較佳地可以由一個包含薄膜層顏料的層體形成。進一步,該裝飾層可以包含一層或多層體積全像層。進一步,該裝飾層可以具有一液晶層,尤其是一層交叉鏈接的向列的液晶層及/或膽固醇狀液晶層,所述液晶層會改變入射光的極化及/或產生隨著視線角度而變化的色移效果。進一步,該裝飾層包含光學活性顏料,例如效果顏料(干涉層顏料、 液晶顏料)、可經由紫外線或紅外線活化的顏料,或熱色性顏料。「可活化」(activatable)在此尤其應該理解為將射入的、無法被人類肉眼看見的射線轉換為人類肉眼可以看見的射線,就像螢光效果及/或磷光效果一樣。進一步,也可以讓該裝飾層具有一層或多層色層,尤其是圖樣形狀的色漆層或藉由顏料及/或色料而上色成彩色的層體。進一步,也可以讓該薄膜元件具有兩個或多於兩個這樣的裝飾層,或上面列出的層體其中多個包含在一層裝飾層內。在此,如果該等裝飾層至少遮蓋住該第一金屬層及/或第二金屬層的部分,及/或該第一導電層及/或第二導電層形成作為反射層的層體,而且這些層體有助於產生該裝飾層或該等裝飾層的光學效果,則是特別有利的。也可以有額外的、最好是用於產生該裝飾層或該等裝飾層的光學效果的非金屬反射層或裝飾層,例如一層具有高折射指數(high refraction index,HRI)的HRI反射層,此反射層係以二氧化鈦(TiO2)或硫化鋅(ZnS)為基底。進一步有利的是,將該等裝飾層以最好是在該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以上和以下,及/或該第一導電漆層和第二導電漆層以上和以下,這樣的層體順序設置,而且該等裝飾層遮蓋住所述第一金屬層、第二金屬層、第一導電漆層和第二導電漆層至少部分,使得該等裝飾層作為防偽元件可以防止事後對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及/或第一導電漆層和第二導電漆層的進行操控,或對該等裝飾層改變的操控至少在光學上是可以辨識出的。
有利的設計是,較佳地以一種印刷方法提供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可以藉由凹版印刷、網版印刷、柔版印刷(flexo printing)、平版印刷(offset printing)、噴墨印刷或棉條印刷(tampon printing)等方法,將該第一導電漆或第二導電漆施覆於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其中優點是,可以回去採用已經試過的標準印刷方法,進行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施覆,這類印刷方法的印刷費用大致上很低。
其中,較佳地,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中含有10~25wt%的一種或多種黏結劑和10~25wt%的一種或多種溶劑。該第一導電漆或第二導電漆的該一種或多種導電成分,占該第一導電漆或第二導電漆可以介於50~80wt%之間。該第一色料或第二色料可以占該第一漆或第二漆的0.1~20wt%之間。
該第一導電漆或第二導電漆最大部分最好是由金屬顏料,尤其是銀顏料及/或銅顏料或其混合,以及黏結劑組成。
在將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施覆於該電介層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及/或其一個或多個其它表面上時,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的黏度,較佳地介於10~1000mPa.s之間,尤其是介於100~150mPa.s之間。黏度是表示液體流度的一個標準。所以室溫下的水,其黏度比液態的蜂蜜或焦油還小。透過上面選擇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黏度值範圍,可以讓印出的圖像具有高清晰度。如果將黏度設得太低,則在安排於列印後進行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烘乾程序期間,該印出的圖像可能會造成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沒有依照希望地流開來。這樣尤其會造成印出的圖像邊緣清晰度減弱。如果將第一或第二導電漆的黏度設得太高,則可能會干擾第一或第二導電漆轉印到該電介基材,這種情況一般會說,該基材很難被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沾上。其結果是,印出的圖像問題很多,尤其是只有部分被施覆到該電介基材上。另外,太濃稠或高黏度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可能會嚴重弄髒印刷設備,使得該印刷設備或該等印刷設備因為髒污故障,而無法進行成批生產。
再者,也可以透過印刷方法形成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最好使其厚度介於50nm~1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1~3μm之間。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厚度最好是均質的。
不過,進一步也可藉由一種轉印方法,例如藉由一層轉印膜或 多層轉印膜,施覆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在這樣的關係下,也可將多種施覆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方法結合。
包含一層或多層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尤其是一層或多層上了色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較佳地一種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的轉印膜,可以具有一支持膜(例如由PET(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N(特別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BOPP(特別是雙向拉伸聚丙烯)組成的),其中,在這層支持膜上最好有至少一層離型層或剝離層。這類離型層尤其會阻礙該支持膜與附著於該支持膜上的各層體或層體合成體之間的附著。例如,該離型層可以由一層或多層子層組成,其中,尤其所述一層或多層子層其中一層或多層子層,包含一種蠟及/或一種油及/或一種聚合物。
較佳地,將該一層或多層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其中一層或多層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尤其是將該一層或多層上了色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其中一層或多層上了色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較佳地將一種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整面或部分施覆於該離型層上。接著,可以將其它功能層體整面或部分施覆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或該等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上,尤其是施覆於該上了色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或該等上了色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上,尤其是施覆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上。這類功能性層體的例子為一層或多層底漆層、一層或多層助黏層或一層或多層保護漆層,這些漆層最好是提高電鍍池內位於其下的層體的抗性。進一步,可以緊接著選擇性地一層或多層地施覆上一層黏著劑層,最好是施覆一層或多層黏著劑層。
尤其藉由一轉印方法,在移除支持膜的情況下,尤其是透過移除支持膜,將設於該支持膜上的層體合成體轉移到一表面上,其中,該層體合成體較佳地在該離型層上由支持膜剝離。該離型層最好是留在該支持膜上 及/或該施覆上的層體合成體上。也可以讓離型層自己裡面就剝離。轉印方法的例子有熱壓印方法、冷壓印方法及/或熱轉印方法。
形成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最好是在一個時間上有限制的生產過程內進行,其中生產速度可以介於0.1~10m/min之間。因此,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停留在電鍍層內的時間,最好是介於1秒鐘與1分鐘之間。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等第一及/第二色料係由下列成分其中一種或多種組成:染料、顏料、光學可變顏料、有機顏料、無機顏料、發光添加物、紫外線螢光添加物、紫外線磷光添加物、紅外線磷光添加物、紅外線升頻轉換物(IR-upconverter)、光色添加物、感溫變色添加物,其中,該等光學可變顏料尤其是指包含金屬層、干涉層、薄膜層及/或液晶層的顏料,這些從層體會產生一種依照視線角度或照明角度而變化的色移效果。
較佳地,該等顏料及/或添加物的中型微粒大小介於5nm~5μm之間,尤其是介於50nm~0.5μm之間,較佳地介於100nm~0.25μm之間。可以依照正態分布(Gauss distribution),尤其是不對稱的分布,進行所述微粒大小的分布。
最好是將該等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的成分,分成染料與顏料,其中,染料在與該等第一或第二色料混合時會溶解,而顏料在與該等第一或第二色料摻混時不會溶解。
可以從下列物質,選出可以作為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的成分並且因此用於將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色的染料:硝基染料及亞硝基染料、偶氮染料、二苯甲烷染料及三苯甲烷染料、靛藍染料、蒽醌染料、次甲基染料及聚次甲基染料、醌、醌亞胺、醌肟、醌腙或醌醯亞胺腙、氮苯染料、顏料染料、顏料染料、顏料染料、酞青素染料、二苯并哌喃染料、吖啶染料、噻唑染料、甲烯醌及/或甲烯醌醯亞胺。
進一步較佳地,將該等可以作為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的成分並且因此用於將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色的顏料細分成兩個另外的子群,也就是有機顏料和無機顏料。
可以從下列物質,選出下列該等有機顏料其中一種或多種及/或組合,提供作為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的成分:較佳地為單偶氮黃和單偶氮橘的偶氮顏料、重氮基、萘酚AS、萘酚、偶氮色漆、偶氮、重氮基凝結物及/或金屬複合物及/或較佳地為酞青素的多環顏料、喹吖啶酮、苝(perylene)及/或萘環酮類、硫靛藍、蒽醌、雙噁嗪、異吲哚啉酮和異吲哚啉、吡咯並吡咯二酮(diketo-pyrrolo-pyrrole,DPP)、三芳香基碳鎓及/或喹啉酞酮。
可以從下列物質,選出下列該等無機顏料其中一種或多種及/或組合,提供作為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的成分:二氧化鈦白、顏料碳煙及/或植物炭、較佳地為赤鐵礦及/或磁鐵礦的氧化鐵、鎘、鉻酸鉛、氧化鉻綠、群青藍、鐵藍、鉻綠、酞菁鉻綠、混金屬氧化物、釩酸鉍、氧化錳、硫酸鋇、氧化鋅、鈷藍(CoAlaO4)、Rinmans綠(ZnCo2O4)、鈷-鉻-鋁酸鹽-尖晶石((Co1Cr)Al2O4)。
也可以使用上面列出的成分其中兩個或多個任意進行混合及/或摻混,分別作為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的成分。
另外,在電鍍上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期間,必須檢查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成分的組成部分是否有形成結塊,這些結塊會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內面及/或上面提供電性絕緣的位置或區域。如果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內出現一個電性絕緣位置及/或區域,例如因為列印錯誤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則在電鍍期間的電流會在這個位置或這個區域中斷,使得只有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通電區內,才能形成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如果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上出現一個電性絕緣位置及/或區域,例如因 為一個結塊沈積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則在這個位置或這個區域上不會形成該金屬層或只形成一部分,使得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完全或部分中斷。
最好是可以藉由一種或多種不一樣的添加物,也使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層產生材質上的改變,這些添加物不是作為色料的替代物,就是作為添加入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的物質。這樣的添加物,尤其是在電磁波的任何波長範圍內,尤其是在電磁波的可見、紅外線及/或紫外線波長範圍內會產生螢光的添加物,尤其是電子發光的、化學發光的、陰極發光的、無線電或離子發光的、透過X光產生螢光的、感光而發光的、產生螢光的、產生磷光的及/或感溫而發光的添加物及/或前述添加物其中一種或多個的組合物。這些添加物可以提供一種預定的防偽特徵,例如以紫外線照明時以一種特定紫外線螢光光譜的形式所產生的一種防偽特徵,所述特定紫外線螢光光譜係特別為一種特定的國家製造的,而且可經由法醫實驗室檢定。
所述發光添加物,可以從由下列添加物其中一種或多種及/或由這些添加物組成的組合物其中一種選擇:磷光添加物,這類添加物在一個距離內,可以被人類觀看者及/或被在一可見區域內進行偵測的感測器感知到;紫外線磷光添加物,當這類添加物被暴露於紫外線時,變會發光;在紫外線激發下發出可見光的添加物,提供這些添加物例如作為一種摻雜金屬氧化物、一種摻雜金屬硫化物、一種鑭系元素的氧硫化物及/或一種被賦予螢光能力的混合氧化物,及/或作為一種由上述添加其中兩種或多種組成的混合物;這些添加物也被稱為紫外線螢光顏料,這些顏料的其它實施例如有摻雜銅的硫化鋅(ZnS:Cu)、釓-氧硫化物(Gd-Oxysulfide)、釔-氧硫化物(Y-Oxysulfide)及/或混合氧化物,例如釔-氧硫化物 (Ba-Mg-Aluminate)(關於這些添加物,請參考PCT公開第2009071167 A2號專利案);由無機發光顏料提供的添加物,這類添加物係由一種無機基本結構和摻雜一種活性劑組成,該活性劑尤其是一氧化碳活性劑,對此大致上使用兩種種類:一種是比較舊式、以硫化物為底的顏料,該硫化物大部分是硫化鋅及/或硫化鈣,另一種是現代的、以鹼土鋁酸鹽為底的發光顏料,例如鋁酸鍶(ZnS)及/或放射性同位素;通常是摻雜銪,發綠色光的鋁酸鍶顏料通常是摻雜了銅;紅外線磷光添加物,尤其是紅外線升頻轉換物(IR-Upconverter),當這些添加物暴露於紅外線下時,尤其會在光的可見波長範圍內發光;其中這些添加物例如是鋰(Li)、鈉(Na)、鉀(K)、鎂(Mg)、鍺(Ge)、鎵(Ga)、鋁(AI)、鉛(Pb)、鎘(Cd)、鋇(Ba)、錳(Mn)、鈮(Nb)、鉭(Ta)、銫(Cs)、釔(Y)、釹(Nd)、釓(Gd)、鎦(Lu)、銣(Rb)、鈧(Sc)、鉍(Bi)、鋯(Zr)及/或鎢(W)等元素的一種摻雜至少一種過渡金屬離子、鑭系離子及/或錒系離子的氧化物、鹵化物、硫屬化物、氧鹵化物、氧硫化物、氟砷酸(fluoroarsenate)及/或含氟物(fluoroindate),及/或一種由上述添加物其中兩種或多種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中,尤其是過渡金屬離子、鑭系離子及/或錒系離子Ti2+、Cr3+、Ni2+、Mo3+、Re4+、Os4+、Pr3+、Nd3+、Gd3+、Dy3+、Ho3+、Er3+、Tm2+、U4+及/或U3+適合摻雜;很常使用由氧鹵化物及/或氧硫化物組成的混合物或摻雜多種物質的化合物作為紅外線升頻轉換物(IR-Upconverter);其中,所稱的混合物例如是含有氧硫化釔以及一種或多種由氧硫化釓、氧硫化鐿、硫化鉺和氧硫化銩所選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也可以由含有氧氯化鉺/氧氟化鉺的氧氯化釓/氧氟化釓及/或氧氯化鉺/氧氟化鉺或Y2O3:Yb,Er、Nd:YAG和Li、NaYF4 等化合物中選擇(關於這些添加物,請參考PCT公開第2009071167 A2號專利案);感溫變色添加物,這類添加物會隨著溫度變化改變其顏色,特別是使用下列無機化合物作為感溫變色材料或成分:例如膽固醇酯等的膽固醇狀液晶、例如螺吡喃(spiropyrane)和俘精酸酐(fulgide)等的隱形染料(Leuco-dyes);有機化合物提供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釩(VaO)、摻鎢氧化釩(VaWO)、氧化鋅(ZnO)、氧化鉍(BiO)、氧化銅(CuO)及/或例如汞(II)-碘化物的金屬碘化物;特別使用下列有機化合物作為熱致材料或成分:例如聚苯乙烯-共-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聚環氧丙烷(polytyrol-co-HEMA/polypropylene oxide)等的共混物、易溶液晶、鑄模樹脂、例如石蠟等的相變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混合有機無機化合物、水凝膠。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第-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特定電阻最好是介於1‧10-7~1‧10-5Ohm/m之間,尤其是介於0.5‧10-6~3‧10-6Ohm/m之間。如果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的電阻太高,則在電鍍第一或第二金屬層期間,電流無法充足地流動,而導致無法確保第一或第二金屬層順利形成。
在此,進一步也可設計讓提供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色的第一及/或第二色料不具導電性。
此外,可以透過加入成分到添加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的第一或第二色料,使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特定電阻產生改變。相較於加入該第一或第二色料之前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特定電阻,加入該第一或第二色料之後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特定電阻會提高+10~+500%,尤其是提高+100~+200%。
加入該第一或第二色料之後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特定電阻,不能與加入該第一或第二色料之前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特定電阻有太大差別,因為電鍍過程期間電流可以會被太高的特定電阻壓制。若是如此,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的電鍍作業會受到干擾,造成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尤其在厚度上不足的缺點。
進一步,也可以讓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具有一種或多種導電黏結劑,及/或一種或多種導電顏料,尤其是複數種導電顏料。
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係由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組成,形成於該電介基材的第一或第二表面上,加入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到第一或第二導電漆,較佳地目的在於改變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本身的顏色。最好是藉由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所佔部分的大小,達到上述目的。其中,位於一個由指定相對顏色的座標軸a*與b*所撐開的色彩空間內,尤其是位於CIELAB色彩空間內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本身顏色的色值,被放入一個a*及/或b*≧+50或≦-50的範圍內。這兩個座標(a*、b*)也被稱為「色彩類別」。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本身顏色在這個色彩空間內,其a*介於-15~+15之間,尤其是介於-1~+2之間,及/或b*介於-15~+15之間,尤其是介於+8~+11之間。
進一步,其中也可設計為,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所佔的部分除了指定相對顏色的座標軸a*與b*,尤其是在CIELAB色彩空間內的座標軸a*與b*,也會改變指定色調亮度的座標軸L*。其中,在添加一第一或第二色料到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時,座標軸L*上的數值最好是≧+85與≦-85。在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到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情況下,色調亮度數值L*係介於+60~+80之間。
此外,可以看見的本身顏色係由顏料產生的,尤其是由可活化 的顏料產生的,其中所述顏料將對沒有戴上輔具的肉眼而言是不可見的紫外線及/或紅外線轉換成可見光並傳送出。較佳地,藉由螢光或磷光進行上述的光轉換與傳送。傳送出的可見光具有可以看見的本身顏色。
最好是使用一個CIELAB色彩空間或一個符合ISO標準EN ISO 11664-4的色彩空間,所述色彩空間較佳地具有座標軸a*、b*和L*。這樣的一個空間也稱為「L*a*b*色彩色彩空間」(L*a*b* chromatic space)。不過,也可以採用另一種色彩空間,例如RGB色彩空間或HSV色彩空間。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在進行電鍍期間,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係由銅、鋁、銀、鉻、金及/或這些金屬的一種金屬合金所形成的。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的厚度介於12.5~5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5~30μm之間,較佳地介於10~20μm之間。
經證實,如果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由不同的金屬及/或分別由不同顏色的金屬形成,係有利的,其中,不同的金屬也可提供不同的亮光效果,尤其是金屬亮光效果。最好是讓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具有不同的顏色,尤其是透過第一色料與第二色料不同這樣的手段。藉由提供不同的顏色給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及/或金屬層,會產生令觀看者驚喜且印象深刻的光學效果。
進一步,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可以形成最好是圖樣形狀及/或線圈形狀,以形成一第一或第二電性導體結構,尤其形成一電性導體圖樣、一條狀導體及/或一電性元件。也可以將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較佳地形成為一天線、一天線圈、一電容器及/或一諧振電路。該天線及/或天線圈也可以是超高頻(Ultra High Frequency,UHF)天線,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的厚度最好介於1.2~3.7μm之間。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體圖樣也可與一微處理器及/或該防偽元件或該防偽文件的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晶片導電地連接。
天線圈或線圈狀導體結構,是指一種由一個螺旋形狀的條狀導體形成的導體結構,該螺旋形狀的條狀導體的螺旋形狀形成至少二分之一個繞組(winding),最好是一至十個繞組,尤其是繞著一個想像的幾何中心形成繞組。
不過,進一步也可以在該防偽元件及/或該防偽文件內設置一電路,該電路例如形成一個與一個電子電路連接的、或也是獨立的電感電容電阻(Inductance Capacitance Resistance,LCR)諧振電路,此電感電容電阻諧振電路例如是一天線結構或一屏蔽件及/或遮蔽件(anti skimming element)的一部份。
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該第一及第二導體結構的各一個子區與各一個電容器平面相接,該等電容器平面至少有部分區域相互重疊。這樣一來,一方面諧振電路的電容會再提高,而藉由將該第一或第二導體結構進行電容性耦合,可以達到電功能性方面的其它優點。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導體結構以及必要時第二導體結構係由一個設置為線圈形狀的條狀導體所形成,所述條狀導體具有一到十個繞組,較佳地兩個到五個繞組。在此,該等線圈形狀結構的其中每一個的條狀導體的繞組,最好是彼此相間隔少於0.5mm,進一步較佳地相間隔0.05~0.5mm。所述線圈形狀結構的該等條狀導體的寬度,進一步較佳地為小於5mm,較佳地介於0.05mm~5mm之間。
再者,該第一與第二導體結構至少有部分區域相互重疊,重疊部分至少有33%,最好是至少50%,特別較佳地至少70%。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係將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形成於該電介基材的第一或第二表面的一個第一或第二子區上。其中,也在一 個環繞該第一或第二子區至少一部份的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內,電鍍上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在這個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內,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沒有與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重疊,使得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尤其會超過這些緣區內的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
這樣一種結構最好是由該電介基材、位於電介基材的第一或第二表面上的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層及/或電鍍於遠離該電介基材的該表面上的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組成,該電介基材尤其是由一種透明的電介基材。
在觀看上述結構時,從一個由遠離該電介基材的該表面的法線向量預定的方向來看,觀看者可以感知到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以及視電介基材透射度的大小而定也可以感知到該電介基材。在從相反方向觀看時,觀看者視電介基材透射度的大小而定,可以感知到該電介基材、位於該等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內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面向該電介基材的該表面以及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的一部份,其中該等第一或第二外緣區係與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區域相鄰接。
一個向量位於由電介基材撐開的該平面內的,而且這個向量的原點位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中心點,經證實,如果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分別平行於該向量的寬度其中至少一個介於5~25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20~50μm之間的話,是有利的。
進一步,在此也可以設計為,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的寬度其中至少一個是該第一或第二漆層厚度的0~500%,尤其是100~200%。其中,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的寬度可以是線性或相互地(reciprocally)隨著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厚度改變而變化。
要形成一個包含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但不包含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則要利用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在被電鍍上去的 期間不僅厚度增加,也要沿著由該電介基材撐開的平面增加寬度。藉此,可以使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在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內,形成一個相對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第一或第二凸伸部。
該等可以在該等外緣區內被感知到的金屬層,可以完美地套合於對應的導電漆層,使得因為採用這樣一種繁複的電鍍方法,而明顯地提高仿冒如此設計的防偽元件的難度。
進一步,在此也可以設計為,尤其是就著從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的反面或正面的入射光觀看時,該第一及/或第二外緣區是可以看見的,在此,較佳地,就著入射光觀看該第一或第二透明區。最好是就著從反面或正面的透射光觀看時,該第一及/或第二外緣區卻是看不到的。這樣觀看者例如只有在從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的反面觀看時,尤其是穿透過該第二透明區觀看時,才能感知到一第一緣區,可是在從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的正面觀看時,尤其是從該第一透明區觀看時,不能感知到一第一緣區。
例如如果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是由銅組成的,觀看者在從防偽元件遠離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的一邊觀看該防偽元件時,他可以感知到一層經由第一或第二色料改變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其中,在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內可以感知到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為銅色的邊緣。這樣一種銅色或任何金屬形成的邊緣,可以作為用來檢查及/或驗證防偽元件及或包含防偽元件的防偽文件的光學資訊。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可以至少與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一個子區,較佳地與其整個區域對準地,尤其是全等地設置。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孔。其中,該等孔的至少一個孔可以具有任何一個幾何輪廓形 狀及/或任何一個幾何橫截面,該幾何輪廓形狀例如是圓形、圓圈形、橢圓形、多角形、矩行和正方形其中一種形狀,該幾何輪廓形狀的形式是字母數字符號、數字、字母、文字、標籤、微文本、圖像、人像和形象文字(pictogram)其中一種形式。這些孔的輪廓形狀彼此可以不一樣,或一樣。一個孔的開口面積的平面最好是平行於與一個由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及/或第二表面所撐開的平面。不過,也可以設計為,該所述開口面積的切角與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及/或第二表面所撐開的平面相夾出一個任意定向的角度。進一步,所述孔的開口面積可以有一個大於或小於零的曲度。
最好是在電鍍上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的期間,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分別封閉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一個或多個被歸入一個第一孔組的孔的範圍內。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第一孔組的孔區域內,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最好不要有完全穿透各該金屬層的凹入部,以使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較佳地不是透明的。
該等孔其中一個或多個,尤其是該第一孔組的該等孔其中一個或多個,最好分別具有一個小於0.5mm的直徑,尤其是小於0.2mm的直徑。視電鍍程序花費的時間而定,具有上述直徑的孔可以完全收合(accrete),俾使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在這些孔的範圍內不再具有透明。由於該等孔的直徑很小,尤其是該第一孔組的孔的直徑很小,使得在印上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印刷程序期間,無法產生這些孔,而是藉由腐蝕程序或使用雷射加工,才能產生這些孔,也可使用鑽孔及/或衝壓等方法。
進一步,較佳地,在電鍍上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期間,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分別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一個或多個被歸入一個第二孔組的孔的區域內,無法或無法完全地被封閉。在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區域內最好有完全穿透的凹入部,使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視厚度而定, 在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區域內是打開的。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在該第二孔組的一個孔區域內,設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內的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的該完全穿透的凹入部,可以具有一開口面積,這個開口面積比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內的第二孔組的各該孔的開口面積小。藉此最好是形成一個環繞各該凹入部的邊緣區,在此邊緣區內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沒有與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重疊。那些內部設有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的邊緣區,最好是與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完美地套合設置。
有利的是,如果該第一或第二導電層的該等孔的直徑最好是大於0.5mm,尤其是大於0.2mm,則在電鍍程序期間,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該等孔或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範圍內不再封閉。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內的該等孔,可以例如在印刷程序期間由一個孔光柵形成,及/或在完成該印刷後,藉由對應地剷平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而產生於該第二孔組所設定的該等區域內。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防偽特徵具有該第一孔組其中一個或多個孔以及該第二孔組的一個或多個孔。在此,該第一孔組的該等孔以及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可以有不同的開口面積,其中,該第一孔組的該等孔的開口面積與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的開口面積的差異,最好是介於1~50%之間,尤其是介於5~25%之間。
進一步,可以設置該等孔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的該等孔其中一個或多個,以形成至少一個設計元件。這個設計元件可以形成為一個或多個字母數字符號、標記、微文字、標籤、圖案、圖像、文本、人像及/或字符(character)。也可以任意組合上述設計元件及/或該等設計元件的組成部分。這樣例如可以藉由該第二孔組的孔成形一個字母數字符號的外輪廓, 並且藉由該第一孔組的孔提供一個由該字母數字符號的外輪廓圍住的表面。其中,可以由該等孔其中一個或多個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的該等孔的順序,界定該設計元件的外輪廓,其中,所述孔順序的該等孔,彼此最好相間隔50~5000μm。設計元件的孔順序最好至少有部分,尤其是完全由該第二孔組的孔所形成。
在此,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該第一孔組的該等孔形成一第一設計元件,例如一棵樹的虛線圖案,而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形成一第二設計元件,例如「護照」(pass)這個字的字母的輪廓,其中該第一與第二設計元件可以重疊。也可以將兩個或多個設計元件重疊設置及/或並排設置及/或相插入彼此形成柵格,以提高對應的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的偽造難度。
因此,例如如果在一個防偽元件內提供一個防偽特徵,而該防偽特徵結合一個例如是輪廓的虛線圖案、一個外形或一個由該第一孔組的孔所組成的風格化描繪以及由該第二孔組的孔所組成的字母系列輪廓,則最好是藉由一種印刷方法製造該色層,最好藉由一種電鍍方法製造該金屬層,以及最好藉由一種衝壓方法製造該等孔,使得在偽造範圍內,這些層體很難對應地套合和對準地設置。
在此,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由多個孔的一個布置界定該至少一設計元件的平面區。其中,這些孔最好是彼此相間隔50~5000μm。不過也可以依照一個一維或二維光柵設置這些孔。經證實,如果透過由該設計元件外輪廓所形成的孔順序界定設計元件的平面區,是有利的。
根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可以改變該一維或二維光柵的該等孔的大小或直徑,及/或該一維或二維光柵的該等孔的間距,而形成一個灰階圖。這樣一種灰階圖很容易被人類肉眼及/或機械觀看者感知到,例如是在防偽文件上一件防偽文件的所有人的人像的成型。
經證實,如果在進行電鍍之前,能將一個或多個孔帶入該電介基材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內,則是特別有利。所述帶入該一個或多個孔的手段,例如可以是藉由一種機械性方法,最好是從打孔眼、衝壓、水柱切割、藉由一種雷射及/或結合上述方法等這幾種手段選出一種。接著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電鍍到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時,被電鍍上的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也會增長穿過該孔,使得在同一個步驟內一方面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增長出一層具有對應厚度的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另一方面至少穿過該電介基材產生該至少一垂直互連(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VIA),經由該垂直互連,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會被電性及/或機械性連接,因而使該等可能的、位於該電介層的不同側上的第一或第二條狀導體結構彼此電性或機械性連接。如此一來,可以進一步減少必要的生產步驟,並且進一步降低成本。除了所描述的電鍍法外,也可以經由其它方法進行垂直互連,例如透過夾或焊接。
在此,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該等垂直互連其中一個或多個藉由該電介基材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沒有將該第一和第二金屬層相互電性及/或機械性連接,而是將設於防偽元件或防偽文件正面及反面的第一或第二金屬層部分,相互電性及/或機械性連接。
根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可以將一個或多個光學元件設於該電介基材相對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該側上。這些光學元件可以藉由一次或多次反射、散射及/或繞射,使由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及/或該由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的第一或第二外緣區所反射、散射、發射及/或繞射的光,轉向防偽元件及/或防偽文件的正面或反面。
其中,該等光學元件其中一個或多個最好分別包含一個或多個微透鏡、微稜鏡及/或微鏡。其中,該等微稜鏡的週期長度介於5~50μm之 間,尤其是介於7~16μm之間。該等微稜鏡的該等第一側翼相對於一個由該電介基材撐開的平面所形成的傾斜度,可以介於0~45°之間,尤其是介於25~35°之間。其中,該等微稜鏡的該等第二側翼最好是垂直於由該電介基材撐開的該平面。
根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在形成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時,將該第一及/或第二浮雕結構成形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相對於該電介基材的表面內。其中,可以藉由壓印工具的熱塑成型及/或經由紫外線複製(壓印工具將其成形於漆內,接著使用紫外線將漆硬化),成形該第一及/或第二浮雕結構。接著,可以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電鍍到包含該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
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在形成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時,最好將該第一及/或第二浮雕結構成形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面向該電介基材的表面內。透過將一個互補的浮雕結構成形於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或第二表面內的方法,可以達到上述最好形成的結構。這個浮雕結構可以直接形成於該電介基材的表面內或一層額外位於該表面上的壓印漆層內。其中,尤其可以透過熱塑或藉由紫外線複製等方法進行上述浮雕結構的成形。其中,藉由施覆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可以將該互補浮雕結構填在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或第二表面內,使得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遠離該電介基材的各該表面最好是形成平坦狀。接著,可以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電鍍到包含該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遠離該電介基材的該表面上。
有利的設計是,該浮雕結構的週期長度與微粒大小分佈的50%分位數之間的比率,可以提供浮雕結構的光學效果或光學可變效果的質量的大小。例如一個分佈的50%分位數數值是這樣分的,該分佈的該等數值的50%在50%分位數數值以下,而該分佈的該等數值的剩餘50%在50%分位數數值 以上。可以不用50%分位數,而選用任何一個分位數。
50%分位數也常用D50表示,D50也代表中型微粒大小,D50意思是微粒中的50%小於標示的數值。其它重要的參數有作為最小微粒(微粒中的10%小於標示的數值)大小的D10以及D90(微粒中的90%小於標示的數值)。D10和D90越靠近,即表示微粒大小分佈越稠密。
有些試驗顯示,一層具有微粒大小分佈數值D50為4μm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可以填滿或後成形(postforming)一個週期長度10μm的浮雕結構,俾使可以產生被觀看者感知到的光學效果及/或光學可變效果。
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微粒大小分佈的50%分位數數值,最好是介於成形於該電介基材的第一或第二表面內並且由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填滿的浮雕結構的0.2~5週期長度之間。
根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將該具有一厚度的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電鍍到設有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上,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提供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厚度與該浮雕結構週期之間的一個比率,這個比率大於0.1,尤其是大於0.2而且最好是大於0.4。
再者,該電介基材的該第一及/或第二表面,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該等表面其中至少一個,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的該等表面其中至少一個,可以具有該第一及/或第二浮雕結構。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浮雕結構可以包含一光學可變浮雕結構,該光學可變浮雕結構包含下列浮雕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及/或下列浮雕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的組合:全像圖、尤其是線性或交叉繞射光柵的繞射光柵、第零階的繞射結構、不對稱的浮雕結構、閃耀光柵、尤其是同方性或異方性散射平光結構的平光結構、將光繞射及/或將光散射及/或將光折射及/或將光聚焦的微結構或奈米結構、二進位或持續性的菲涅耳(Fresnel)自由形狀面、微中空鏡結構、微透鏡結 構、微鏡結構、微稜鏡結構。
根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所述光學防偽元件的製造方法包含其它步驟。這些步驟其中一個係最好在該電介基材相對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的一側上,形成一層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尤其是一層由一種光漆組成的層體,尤其是由一種光敏感漆組成的層體。在此,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包含一種色料,尤其是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另一個步驟係最好構造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其中係照射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尤其是用紫外線照射,使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最好是設於該照射需要使用的照射源與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之間。藉此,可使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當作照射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時需要的罩層,使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較佳地在該等被照射的區域內被活化,並且在該等沒有被照射的區域內不被活化。如果在電鍍上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之後才照射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也可以使用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作為照射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時需要的罩層。另一個步驟,可移除位於被活化的區域內或位於沒有被活化的區域內的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
1‧‧‧防偽文件、防偽元件
2‧‧‧防偽文件、防偽元件
3‧‧‧防偽特徵
4a‧‧‧陽極
4b‧‧‧陰極
4c‧‧‧電鍍槽
4d‧‧‧電流流動方向
4e‧‧‧正極
4f‧‧‧負極
5a‧‧‧正面
5b‧‧‧反面
5c‧‧‧表面、正面、正面表面
5d‧‧‧表面、反面、反面表面
5e‧‧‧正面、正面表面
5f‧‧‧反面
6a‧‧‧第一表面
6b‧‧‧第二表面
10‧‧‧薄膜件
11‧‧‧層體、正面蓋層、保護層
12‧‧‧層體、正面蓋層、裝飾層光學活性層
13‧‧‧層體、正面蓋層、助黏層、電介層、不透明的電介層
14‧‧‧層體、電介基材、透明電介基材
15‧‧‧層體、反面蓋層、助黏層、電介層、不透明的電介層
16‧‧‧支持基材層
17a‧‧‧層體、第一導電漆層
17b‧‧‧層體、第二導電漆層
18a‧‧‧層體、第一金屬層
18b‧‧‧層體、第二金屬層、裝飾層
19a‧‧‧第一外緣區
19b‧‧‧第二外緣區
100、100a、100b‧‧‧觀看者、感測器
20‧‧‧窗口、窗戶、透明窗戶
20a‧‧‧第一區、區域、子區、透明區
20b‧‧‧第二區、透明區
200‧‧‧方向向量
30‧‧‧設計元件、光學元件
30a‧‧‧第一設計元件
30b‧‧‧第二設計元件
300‧‧‧軸
41、43‧‧‧孔
41a‧‧‧第一孔組的孔、凹入部
41b‧‧‧第二孔組的孔、凹入部
49a‧‧‧邊緣區、緣區
50‧‧‧垂直互連
60‧‧‧光學元件、設計元件
600a、600b‧‧‧照射路徑
70‧‧‧微稜鏡
71‧‧‧第一側翼
72‧‧‧第二側翼
L‧‧‧週期長度
A‧‧‧角度
80、81、90‧‧‧浮雕結構
a、b‧‧‧浮雕深度
d‧‧‧厚度
P‧‧‧週期、結構週期、週期長度
110‧‧‧光源、照射源
111‧‧‧射線
112a‧‧‧第一區
112b‧‧‧第二區
113‧‧‧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
x、y1、y2‧‧‧軸
以下利用隨附之圖示,以多個實施例說明本發明。
〔第1圖〕係一防偽文件的橫截面示意圖。
〔第1a圖〕係一色彩空間的示意圖。
〔第2圖〕係一電鍍方法的示意圖。
〔第3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4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4a圖〕係一圖表的示意圖。
〔第5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6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7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8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9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0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1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2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3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4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5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6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7圖〕係一防偽特徵的示意圖。
〔第18圖〕係一防偽元件的曝光方法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第1圖顯示防偽文件1的橫截面圖,該防偽文件1具有一支持基材層16、一黏著層或助黏層15、一第一金屬層18a、一第一導電漆層17a、一電介基材14、一第二導電層17b、一第二金屬層18b、一黏著層或助黏層13、一裝飾層18b和一保護層11。
可以將所述防偽元件2嵌設於該防偽文件1的正面與反面蓋層 或層體11、12及/或13之間。在此,該正面蓋層11、12及/或13及/或該反面蓋層15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透明窗戶20或一個或多個透明區20a、20b,透過該窗戶20可以看見該防偽元件2或該防偽特徵3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及/或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至少一個子區。
所述防偽文件1最好由一身分證明文件組成,例如護照、通行卡、簽證和出入卡。不過,在此所述防偽文件1也可以是另外一種防偽元件1,例如紙鈔、股票、證書、駕照或信用卡或金融卡。
所述支持基材層16係由一塑膠基材、一紙基材或也可由一多層基材所組成,由該等層體11~15以及17a~18b所形成的該薄膜件10係藉由該助黏層15固定於所述基材上。所以,所述支持基材層16例如是護照本的一頁、有價文件的支持基材或一張卡的支持基材,例如一張身份證卡片的支持基材。也可以不設支持基材16。
該薄膜件10是一張層壓薄膜,藉由一種貼合方法將該層壓薄膜施覆於該支持基材層16上。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該薄膜件10為轉印膜的轉印層,尤其是熱壓薄膜的轉印層,藉由一種轉印方法將該熱壓薄膜施覆到該支持基材層16上。另外,也還可以設計為,將一層或多層其它層體施覆於該薄膜件10上,例如還施覆另外一層支持基材層到該薄膜件10上,並將該薄膜件10層壓於該支持基材層16與該另外支持基材層之間。
此外,也可以不設置助黏層15、助黏層13、裝飾層12和保護層11,使該薄膜件10包含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及/或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或18b以及該電介基材14。
該等助黏層13、15係由一種可藉由熱活化的黏著劑組成。也可以使用一種尤其是冷黏著劑的可藉由壓力活化的黏著劑,或一種可藉由尤其是紫外線的射線可活化的黏著劑,或一種可經反應活化的黏著劑,或一種 混合黏著劑,作為該等助黏層13、15的黏著劑。所謂的混合黏著劑,尤其是指具有一種可藉由熱活化的成分以及也具有可經由射線活化的成分的一種黏著劑。
該電介基材14的厚度介於10~150μm之間,較佳地介於30~75μm之間。該電介基材14最好是由一種塑膠薄膜組成,例如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環己烷二甲醇酯(PET-G)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組成的塑膠薄膜,該電介基材14最好也由下列材料組成:聚碳酸酯(PC)、聚酯碳酸酯(PE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ABS-PC)、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olyamide)、聚丙烯腈(P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物(SAN)、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聚碸(PSU)、聚醚碸(PES)、聚醚醚酮(PEEK)、聚丙烯(PP)或這些材料的一種組合。不過,在這個情況下,也可以使用這裡沒有提到的其它電介材料。
該電介基材14可以是軟性、非軟性或部分軟性的,在不同位置上可以有恆定不變的厚度或不同的厚度,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或部分透明的,或也可在不同位置上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化學及/或物理性質。進一步,該電介基材14可以被填滿或有部分被填充。同樣地可以設計為,在該電介層內設有凹槽,或是這些層體經過結構化、部分結構化、打孔眼或類似的作業,以便例如影響其物理穩定性。也可以設計為,由一種層體結合體或部分層體結合體形成該電介層。
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最好是分別一層或多層金屬層組成,例如由鋁、銅、鉻、銀或金組成。進一步也可以設計為,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和18b由一種具傳導性有機材料或一種具傳導性印刷材料組 成,或有至少一層由一種具傳導性有機材料或一種具傳導性印刷材料組成的層體。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和18b的厚度分別介於2.5~50μm之間。
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可以形成為圖樣形狀,以形成一個電性導體圖樣及/或一電性元件,該電性元件尤其是一天線、一天線圈、一電容器或一諧振電路。進一步,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可以與一微處理器及/或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晶片電性及/或機械性連接。
該裝飾層12係由一層或多層由下列群組選出的層體所組成:色層,尤其是色漆層或上了色的光阻層;具有成形的微觀或巨觀表面浮雕的層體,所述表面浮雕尤其是指具有繞射光學作用的表面浮雕或透鏡結構、平光結構或閃耀光柵等形式的表面浮雕;包含一體積全像的層體;產生一種隨著視線角度而變化的色移效果的薄膜層系統;(交叉鏈接的)向列型或膽固醇狀的液晶層;包含色彩顏料、尤其是光學可變效果顏料的光學活性顏料、可經由紫外線活化的顏料、可經由紅外線活化的顏料、發光顏料、溫感變色顏料的層體;尤其是電介反射層或金屬反射層的反射層;磁性層;或是上了色的透明層。
該保護層11係由一層厚度介於10~500μm之間的保護漆層或一層塑膠薄膜組成,該塑膠薄膜尤其是指一層厚度介於10~500μm之間PET薄膜。
最好是透過一種印刷方法,尤其是藉由凹版印刷、網版印刷、柔版印刷、平版印刷、噴墨印刷或棉條印刷等方法,將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17a、17b施覆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上,以分別提供一層用於將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電鍍上的銅晶種層(seed layer),其中,形成的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17a、17b厚度最好是介於50nm ~1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1~3μm之間。
再者,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17a、17b及/或該助黏層13、15,最好具有一第一或第二色料,該第一或第二色料可以不是自己具有導電能力就是不具導電性,或混合或摻混一種導電漆。漆料的導電性最好是由導電性組成成分提供,例如導電性黏結劑及/或導電性顏料,所述黏結劑及/或導電性顏料可以占漆料的50~70wt%。
進一步,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可以包含黏結劑及/或溶劑的一份或多份,其中,黏結劑占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的重量比重最好是介於10~25wt%之間,溶劑占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的重量比重最好是介於10~25wt%之間。再者,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占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的重量比重,可以最好是介於0.1~20wt%之間。
在將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17a、17b施覆於該電介層14的第一或第二表面上時,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17a、17b的黏度最好是介於10~1000mPa.s之間,尤其是介於100~150mPa.s之間。
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可以具有下列成分中的一種或多種及/或下列成分組合其中的一種或多種:染料、顏料、光學可變顏料、有機顏料、無機顏料、發光添加物、紫外線螢光添加物、紫外線磷光添加物、紅外線磷光添加物、紅外線升頻轉換物(upconverter)及/或感溫變色添加物,其中,該等光學可變顏料尤其是指包含薄膜層及/或液晶層的顏料,這些從層體會產生一種依照視線角度或照明角度而變化的色移效果。該等顏料及/或添加物的中型微粒大小介於5nm~5μm之間,尤其是介於50nm~10μm之間,較佳地介於500nm~5μm之間。
可以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及/或該助黏層13所佔部分的大小設定成,位於一個由指定相對顏色的座標 軸a*與b*以及指定色調亮度的座標軸L*所撐開的色彩空間內,尤其是位於CIELAB色彩空間或符合EN ISO 11664-4標準的一個色彩空間內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及/或該助黏層13、15本身顏色的色值,最好是位於一個a*≧+50或≦-50及/或b*≧+50或≦-50及/或L*≧+85或≦-85的範圍內。在該色彩空間內,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本身顏色最好是-15≦a*≦+15,及/或-15≦b*≦+15及/或L*介於+60~+80之間。
第1a圖在第1a圖上面部分係顯示一個由座標軸a*與b*所撐開的二維座標系統,所述二維座標系統在此稱為a*b*色度座標圖(a*,b*chromaticity diagram)。其中,a*軸上的色值從a*的可能數值的負數區內的綠色(green)延伸到正數區內的紅色(red)。進一步,b*軸上的色值從b*的可能數值的負數區內的藍色(blue)延伸到正數區內的黃色(yellow)。在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的情況下,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17a、17b及/或該助黏層13、15的本身顏色係位於一個靠近圍繞著該座標原點的一個區域內。藉由添加第一及/或第二色料,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17a、17b或該助黏層13、15的本身顏色會改變,由於這樣的改變,所述本身顏色最好是設於靠近由a*與b*軸所撐開的色彩空間的最外邊界的一個環內。
進一步,第1a圖在第1a圖下面部分係顯示一個由座標軸L*、a*與b*所撐開的三維座標系統,此三維座標系統也包含所述由a*與b*軸所撐開的二維座標系統。其中,a*軸上的色值從a*的可能數值的負數區內的綠色(green)延伸到正數區內的紅色(red)。進一步,b*軸上的色值從b*的可能數值的負數區內的藍色(blue)延伸到正數區內的黃色(yellow)。進一步,L*軸上的亮度值從L*的可能數值的負數區內的黑色(black)延伸到正數區內的白色(white)。在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的情況下,該第一及/ 或第二導電漆17a、17b及/或該助黏層13、15的本身顏色係位於一個在此也是靠近圍繞著該座標原點的一個區域內。藉由添加第一及/或第二色料,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17a、17b或該助黏層13、15的本身顏色會改變,由於這樣的改變,所述本身顏色最好是設於靠近由a*與b*軸所撐開的色彩空間的最外邊界的一個環內。進一步,該亮度值L*在添加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後,最好是往L*軸的正數區移動。
相對於添加第一及/或第二色料之前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17a、17b的特定電阻,透過添加第一及/或第二色料,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17a、17b的特定電阻可以提高+10~+500%,尤其是提高+100~+200%。
第2圖顯示一陽極4a與一陰極4b設置於一個電鍍槽4c內。在陽極4a與陰極4b之間設置一個電壓或一個電場,用於將一第一金屬層18a電鍍到一個與陰極4b接觸的第一導電漆層17a上。其中,該電場係由該正極4e與負極4f之間的電位差距所產生。其中,該等載流子的流向,尤其是電子的流向,係從陽極4a流往正極4e以及從負極4f流往陰極4b。不過,也可以轉移負極和正極4e、4f,進而轉移電場的場強度方向。藉由位於尤其是由銅等金屬組成的陽極4a與陰極4b以及在陰極提供的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之間的電場,出自陽極材料的陽離子可以經由該電場在電鍍槽4c內傳播,並且凝聚在向著陽極的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表面上,而且彼此持續地約束。藉此,較佳地漸漸地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上形成一第一金屬層18a,該第一金屬層18a在此例是由銅組成的。進一步,可以在電鍍過程不將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完全浸入電鍍槽4c內,俾使只有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位於電鍍槽4c內的該子區上,成形一第一金屬層18a。
第3圖顯示一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藉由一最好是透明的電介基材14提供該防偽特徵3,在該電介基材14第一表面6a上形成一第一導電 漆層17a。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遠離該電介基材14的該表面5c上,電鍍上一第一金屬層18a。該第一金屬層18a具有一第一外緣區19a,在該第一外緣區19a內沒有形成該第一金屬層18a,不過有形成該第一導電漆層17a。這樣觀看者可以透過該透明電介基材14,從防偽特徵3的反面5b感知該第一金屬層18a的第一外緣區19a。其中,該第一外緣區19a可以從包含一第一色料的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光學凝聚,進而提供人類觀看者一個第一光學資訊,或在從防偽特徵3反面5b方向使用機械進行感知時,會提供這樣一個第一光學資訊。
在此,該第一光學資訊最好是由第一與第二像元組成,其中,該等第一像元的該第一光學印象係由該第一金屬層18a及/或在第一外緣區19a內提供的該第一金屬層18a所決定,而該等第二像元的該第二光學印象係由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所決定。該第一和第二像元尤其是彼此對準地設置。
從正面5a觀看該防偽元件3時,觀看者可以僅感知到該第一金屬層18a,俾使此光學印象提供一個第二光學資訊。在此,該第二光學資訊的第一像元係由該第一金屬層18a的光學印象決定。
第4圖顯示第3圖中所顯示的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除了該透明的電介基材14以及該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上的第一導電漆層17a和該形成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相對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表面5c上的金屬層18a,也在該電介基材14的第二表面6b上形成一第二導電漆層17b,並在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相對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表面5d上的形成一第二金屬層18b。
從正面5a觀看該防偽特徵3的觀看者,可以將該第一金屬層18a感知為第一像元,將該第二導電漆層17b一個被該第一金屬層18a遮蓋住的子區感知為第四像元,以及將一層在該第二外緣區19b內提供的第二金屬 層18b感知為第三像元。其中,該等第一、第三與第四像元組合在一起,最好是提供一第一光學資訊。如果觀看者從反面5b觀看該防偽特徵3,則可以將該第二金屬層18b感知為第三像元,將部分被該第二金屬層18b遮蓋住的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感知為第二像元,將在該第一外緣區內19a提供的該第一金屬層18a感知為第一像元。如此一來,該等第一、第二與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組合在一起,最好是提供一第二光學資訊。
一個向量位於由該電介基材14撐開的該平面內,而且這個向量的原點位於由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撐開的平面區域的中心點,最好是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平行於該向量的寬度介於50~150μm之間,及/或所述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的寬度是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厚度的0~500%,尤其是100~200%。
第4a圖顯示一圖表,其數值顯示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寫在x軸上的厚度與形成於該第一或第二外緣19a、19b內的金屬層18a、18b寫在y1軸上的寬度之間的關聯性,其中,該x軸的單位是μm且其數值範圍介於13~24μm之間,該y1軸的單位是μm且其數值範圍介於20~32μm之間。y2軸顯示形成於該第一或第二外緣19a、19b內的金屬層18a、18b的寬度對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厚度的百分比關係。
第5圖顯示一包含一防偽特徵3的防偽元件2橫截面,該防偽特徵3係由一電介基材14、一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導電漆層17a與一第一金屬層18a組成,該第一金屬層18a係電鍍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進一步,該第二表面6b具有一第二導電漆層17b以及一電鍍於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的反面表面5d上的第二金屬層18b。
在此,位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或第二表面上6a、6b的第一與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與該第一和第二金屬層18a、18b,最好是分別形 成於該第一表面6a的兩個子區內。在該第一表面6a與該第二表面6b上,分別形成另外一層不透明的電介層13和15,尤其是一層不透明的助黏層,尤其是一層上了色的助黏層或一層上了色的底漆。其中,該助黏層或底漆可以用一第一及/或第二色料上色。其中,該不透明的電介層13具有一個子區20a,在這個子區20a內該電介層13是透明的。這個透明區20a的作用像是一個透光的窗戶,透過這個窗戶觀看者100可以從該防偽元件2的正面5a感知到該防偽特徵3至少一部份。
最好是能讓人類觀看者100從正面5a穿透過該窗戶一樣的區域20a感知位於該第一表面6a的兩個子區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使位於該第一表面6a的兩個子區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提供一第一像元。其中,該第一像元的光學印象提供一個第一光學資訊。
再者,觀看者100無法光學感知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該第二導電漆層17b與該第二金屬層18b,因為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該第二導電漆層17b與該第二金屬層18b對準該第一金屬層18a並且與該第一金屬層18a至少全等地設置。
第6圖顯示一包含一防偽特徵3的防偽元件2橫截面,該防偽特徵3係由一透明電介基材14、一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6a上的第一導電漆層17a與一第一金屬層18a組成,該第一金屬層18a係電鍍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進一步,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二表面6b具有一第二導電漆層17b以及一電鍍於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的反面表面5d上的第二金屬層18b。
在此,位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上6a的第一導電漆層17a與該第一金屬層18a,最好是形成於該第一表面6a的兩個子區內。該第二導電漆層17b和對準第二導電漆層17b設置的該第二金屬層18b,係形成 於該第二表面6b的一個子區內,這個子區平行於該第二表面的延伸部分大於該第一表面6a的所述兩個子區,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與對準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第一金屬層18a係形成於這個兩個子區內。在該第一表面6a與該第二表面6b上,分別形成另外一層不透明的電介層13和15,尤其是一層不透明的助黏層。其中,該不透明的電介層13具有一個子區20a,在這個子區20a內該電介層13是透明的。這個透明區20a的作用像是一個透光的窗戶,透過這個窗戶觀看者100可以從該防偽元件2的正面5a感知到該防偽特徵3至少一部份。
最好是能讓人類觀看者100從正面5a穿透過該窗戶一樣的區域20a感知位於該第一表面6a的兩個子區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使位於該第一表面6a的兩個子區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提供一第一像元。進一步,觀看者100將沒有被第一金屬層18a遮蓋住的第二導電漆層17b感知為第四像元。觀看者100可以將提供於第二外緣區19b內的該第二金屬層18b感知為第三像元。其中,該等第一、第三和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提供一個第一光學資訊。
此外,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與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的顏色可以不一樣。
第7圖在圖的上面部分是顯示該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如第3圖所示。其中,該防偽特徵由一電介基材14組成,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上。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電鍍上一第一金屬層18a。
第7圖的下面部分係從反面5b看該防偽特徵3,沒有顯示出該電介基材14。從這個觀看角度,觀看者感知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與該第一金屬層18a,其中,看第一金屬層18a的直接視線大部分被第一導電漆層17a 遮蓋住,因此觀看者只能感知到在第一外緣區19a內的第一導電漆層17a。
第7圖的右邊顯示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和成形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的該第一金屬層18a。該等方向向量200顯示電鍍上第一金屬層18a期間,該第一金屬層18a增長的方向。其中,該等方向向量200不僅具有一個垂直於由該正面5c撐開平面的向量成分,也具有一個在所有方向都垂直於由該正面5c撐開平面的向量成分。藉此,當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沒有形成於該等第一外緣區19a內時,該第一金屬層18a也可以形成於該等第一外緣區19a內。
第8圖在圖左側係顯示具有一第一金屬層18a和一第二金屬層18b的該防偽元件3的正面,該等金屬層18a、18b有部分區域重疊。該第一和第二金屬層18a、18b分別形成為天線繞組,該等天線繞組的一部份形成為設計元件60。其中,該設計元件60在此例如是成形為腳踏車的形式,其係由該第一和第二金屬層18a、18b的第一子區所組成,所以就著入射光及/或透射光觀看時,觀看者可以感知到腳踏車為設計元件60。
進一步,第8圖在圖右側係顯示具有一第一金屬層18a和一第二金屬層18b的該防偽元件3的反面,該等金屬層18a、18b有部分區域重疊。其中,在左邊的防偽元件3正面係繞著該軸300轉180°到了右邊,以提供該防偽元件3的反面。從反面觀看的話,在此例如是成形為腳踏車形式的設計元件60,也可以被觀看者感知到,其中觀看者可以感知該第一和第二金屬層的第二子區。
第9圖顯示一包含一電介基材14的一防偽特徵3橫截面。在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兩個子區內,分別形成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設於正面的表面5c上,分別電鍍一第一金屬層18a在第一表面6a兩個子區內。進一步,在該電介基材14第二表面6b兩個子區內,分 別形成一第二導電漆層17b,在該第二導電漆層17b設於反面的表面5d上,分別電鍍一第二金屬層18b在第二表面6b兩個子區內。
該第一金屬層18a係設置全等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而該第二金屬層18b係設置全等於該第二導電漆層17b。
如果從一個垂直該由電介基材14撐開的平面的方向來看該防偽特徵3,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和該第一及第二金屬層18a、18b在子區內重疊。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金屬層18a、18b經由垂直互連50彼此電性及/或機械性連接。
其中,該等垂直互連50係形成於電介基材14的孔43內和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孔41內,該等垂直互連50可以由和該第一及第二金屬層18a、18b一樣的材料組成。不過,也可以設計成,該等垂直互連50的一第一部份由第一金屬層18a的材料組成,該等垂直互連50的一第二部份由第二金屬層18b的材料組成。
為了形成該電介基材14內的該等孔43,最好將電介基材打孔眼,最好是在印刷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17a、17b之前進行打孔眼。如果在印刷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17a、17b之後,才將電介基材14的該等孔43打孔眼,可以在一個製程步驟內將該電介基材14與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17a、17b一起打孔眼。接著,可以將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電鍍到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正面或反面表面5c、5d上。
第10圖在第10圖的下面部分是顯示該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第10圖的上面部分顯示該防偽特徵3的反面5b各邊的俯視圖。
該防偽特徵3包含一電介基材14、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和一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正面表面5c上的第一金屬層18a。該電介基材14最好是透明的,可讓可見光穿透。
該第一金屬層18a同樣具有對準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等孔41的孔41b,這些孔41b是電鍍該第一金屬層18a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時形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第一金屬層18a內的該等孔41b尤其是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等孔41的直徑大於0.2mm起,便無法在電鍍第一金屬層18a時完全被封閉。藉此,在第一金屬層18a內,提供第一金屬層18a的完全穿透的凹入部41b。這類的孔41b被歸入一第二孔組內。
進一步,該防偽特徵3的第一金屬層18a內該等孔41b的最小開口面積,最好是小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內該等孔41的最小開口面積。藉此,如第10圖上面部分所示,從反面5b觀看該防偽特徵3的觀看者,可以感知到在環繞各該等孔41的緣區49a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在環繞各該等孔41的緣區49a內,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沒有重疊該第一金屬層18a,所以緣區49a內只形成該第一金屬層18a。
第11圖在第11圖下面部分顯示一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側視圖,第11圖的上面部分顯示該防偽特徵3的反面5b各邊的俯視圖。
該防偽特徵3包含一電介基材14、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和一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正面表面5c上的第一金屬層18a。該電介基材14最好是透明的,可讓可見光穿透。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具有多數個孔41,這些孔41的輪廓是一樣的圓面形狀。
該第一金屬層18a同樣具有對準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等孔41的孔41a,這些孔41a是電鍍該第一金屬層18a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時形成的,但是沒有穿透該金屬層18a,所以該第一金屬層18a的該等孔41a是封閉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第一金屬層18a內的該等孔41a尤其是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等孔41的直徑小於0.2mm起,會完全被封閉。藉此,在第一金屬層18a內,提供第一金屬層18a的該等部分穿 透的凹入部41a。這類穿透該第一金屬層18a部分的孔41a被歸入一第一孔組內。
進一步,該防偽特徵3的第一金屬層18a內該等孔41a的最大開口面積,最好是小於等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內該等孔41的最小開口面積。藉此,如第11圖上面部分所示,從反面5b觀看該防偽特徵3的觀看者,可以感知到在該等緣區49b的該第一金屬層18a。其中,該等區49b的面積最好是對應於該等孔41的最小開口面積。再者,該等孔41a最好是完全封閉。在環繞各該等孔41的該等區域49b內,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沒有重疊於該第一金屬層18a,所以該等區域49b內只形成該第一金屬層18a。
該等孔41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41a、41b的該等孔,從正面及/或反面或俯視正面或反面各邊,平行於由防偽元件的平面所定義的曲面法線(surface normal)可以感知到的這些孔的輪廓形狀,也可以是圓的(round)、圓形的(circular)、橢圓形、多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其中一種形狀,該輪廓形狀的形式是字母數字符號、標籤、微文本、圖像、人像及/或形象文字其,所述該孔或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的輪廓形狀也可以是不一樣。
第12圖在第12圖下面部分顯示一防偽特徵3沿著一截面A-A的橫截面,第12圖的上面部分顯示該防偽特徵3的反面5b各邊的俯視圖。
該防偽特徵3包含一電介基材14、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和一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正面表面5c上的第一金屬層18a。該電介基材14最好是透明的,可讓可見光穿透。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具有多數個孔41,這些孔41的輪廓是一樣的圓面形狀。
進一步,該防偽特徵分別具有該第一孔組的複數個孔41a和該第二孔組的複數個孔41b。其中,有該第一孔組的該等孔41a的平均開口面 積最好永遠都小於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41b的平均開口面積。該第二孔組的該等孔41b完全穿透該等孔41區域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而該第一孔組的該等孔41a沒有完全穿透該等孔41區域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最好是設計為,該第一和第二孔組的該等孔41a、41b的該等孔的開口面積彼此差異介於0.1~50%之間,尤其是介於5~25%之間。
如第12圖上面部分所示,觀看者可以在該防偽特徵3的反面5b上感知到一設計元件30,該設計元件30在此是形成字母「K」,其中,由最好是至少部分從該第二孔41b的該等孔選出的孔的一個順序,界定該設計元件30的外輪廓。這樣一個孔的順序在第12圖的上面部分,例如形成字母「K」的外輪廓。其中,所述孔順序界定該設計元件30外輪廓的該等孔,彼此最好分別相間隔50~5000μm,尤其是相隔500~2000μm。不過,所述孔順序的該等孔的各該等間距也可以有變化或相間地變化。
也可以在該防偽特徵3內形成多個設計元件30,其中,一個或多個設計元件30及/或設計元件30的一個或多個組合,可以分別成形為一個或多個字母數字符號、標記、微文字、圖像、圖案、人像、標籤及/或字符(character)。
進一步,由該設計元件30的外輪廓所界定的設計元件30平面區,設有第一孔組41a的一個布置,設於該設計元件30的平面區內的該第一孔組41a的該等孔的各該等間距,最好是彼此相間隔50~5000μm,尤其是相間隔500~2000μm。不過在此也可以在該平面區內將這些孔設置成圖樣形狀及/或隨機分佈。這樣,這些孔可以依照一個一維或二維光柵設置該平面區內。再者,可以改變在該設計元件30的外輪廓上及/或在該平面區內所提供的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41a、41b的該等孔的各該等大小及/或各該等光柵間距,以提供一個灰階圖。
第13圖顯示一包含一透明電介基材14的防偽特徵3橫截面。在該電介基材14第二表面6b上形成一不透明的層體,尤其是一層電介層15。在該電介基材的第一表面6a上,形成一最好是電介性的層體13,該電介層13包含一個區域20a,在該區域20a內該電介層13是透明的。除了該區域20a以外,該電介層13是不透明的。在該電介基材的第一表面6a上,係於該透明區20a內形成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在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電鍍上一第一金屬層18a。其中,該第一金屬層18a和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不是全等地形成,所以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在一第一外緣區19a內沒有與第一金屬層18a重疊。
進一步,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二表面6b在該透明區20a的範圍內,具有兩個光學元件60,從正面5a觀看該防偽特徵3時,該二光學元件30有部分被該第一金屬層18a遮蓋住。
如果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及/或該設於第一外緣區19a內的第一金屬層18a,有發出、反射、散射及/或繞射光,所述光學元件60可以藉由在該等光學元件60上將這個光反射、散射及/或繞射,使這個光轉向或傳遞到防偽特徵3的正面5a。其中,設於左邊的該光學元件60可以將光沿一個路線或路徑600a轉向到觀看者100a,而且設於右邊的該光學元件60可以將光沿一個路線或路徑600b轉向到觀看者100b。
在此,也可以提供該等光學元件60其中一個或多個分別作為微透鏡、微鏡及/或微稜鏡。
第14圖顯示這樣一種微稜鏡70的一個對應的浮雕形狀橫截面,在此,該等微稜鏡70的週期長度L最好是介於5~5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7~16μm之間。該等微稜鏡70的該等第一側翼71相對於角度α的傾斜角度,最好是介於0~45°之間,尤其是介於25~35°之間。在此,該角度α 係經由平行該等微稜鏡60的週期長度P的定向以及該等第一側翼71的定向的向量所界定。該等第二側翼72最好是垂直立於所述平行該等微稜鏡60的週期長度P的定向的向量。
第15圖顯示一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該防偽特徵3包含一電介基材14、一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6a上的第一導電漆層17a和一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正面表面5c上的第一金屬層18a。
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具有一第一浮雕結構80,該第一浮雕結構80係成形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正面表面5c內。其中,最好是藉由一個壓印工具的熱塑成形將該第一浮雕結構80成形於該漆層17a內,及/或在一個升起或捲起過程藉由紫外線複製,將該第一浮雕結構80成形於該第一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內。所謂的紫外線複製,尤其是指壓印工具將該第一浮雕結構80成形於該漆層17a內,接著使用紫外線將該漆層17a硬化。
該第一金屬層18a的正面表面5e內形成另一個浮雕結構81,所述浮雕結構81係經由電鍍該第一金屬層18a到設有該第一浮雕結構80的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上而產生的。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第一浮雕結構80最好是在電鍍上該第一金屬層18a時由該第一金屬層18a填滿。
從正面5a觀看該防偽特徵3的觀看者,可以感知到光學效果,尤其是可變光學效果,這些光學效果一方面是藉由將該第一金屬層18a著色而產生的,另一方面藉由該第一金屬層18a的正面表面5e內的該浮雕結構81而產生的。
第16圖顯示一防偽特徵的橫截面,該防偽特徵包含一電介基材14,在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上形成一第一導電漆層17a。一第一金屬層18a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一第一浮雕結構80係成形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內。於電鍍上第一金屬層18a期 間,在該第一金屬層18a的正面表面5e內形成另一浮雕結構81。
其中,該第一浮雕結構80的輪廓不會完美地轉移到該浮雕結構81的輪廓。該第一浮雕結構80的週期長度P與該浮雕結構81的週期長度最好是一致的,該浮雕結構81的浮雕深度a與該浮雕結構80的浮雕深度b不是一致的。
該浮雕結構81的浮雕深度a,在此一方面係隨著由該第一浮雕結構80預定的週期長度P變化而改變,另一方面係隨著該浮雕結構81厚度的變化而改變。其中發現,該第一浮雕結構80的週期長度P形成得越小及/或該第一金屬層18a的厚度d形成得越大,就越難在電鍍該第一金屬層18a到該浮雕結構81上時,轉移第一浮雕結構80的輪廓。該浮雕結構80的週期長度P越小及/或浮雕結構80的厚度d越大,該浮雕結構81的輪廓相對於該第一浮雕結構80就會被剷平或移平的程度就會越大。
結果顯示,該第一浮雕結構80的結構週期P與該第一金屬層18a的厚度d之間的比率關係,提供一個觀看者及/或感測器可感知該浮雕結構81的程度,所以該第一浮雕結構80及/或該第二浮雕結構81的週期P與該第一金屬層18a的厚度d之間的比率,最好是大於0.1,尤其是大於0.2,進一步較佳地大於0.1。如果提供上述週期P與層體厚度d之間的比率值,則可如此地成形該浮雕結構81,使觀看者100可以感知到由該浮雕結構產生的該等光學效果,尤其是該等光學可變效果。
第17圖顯示一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該防偽特徵3包含一電介基材14,在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上形成一第一導電漆層17a。一浮雕結構90係成形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6a內,該浮雕結構90係使用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材料填滿。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具有一被電鍍上的第一金屬層18a,在一第一外緣區19a內提供所述被電鍍上的第一 金屬層18a,在該第一外緣區19a內沒有形成該第一導電漆層17a。
該浮雕結構90可以包含一個光學可變浮雕結構,所述光學可變浮雕結構最好是包含下列浮雕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或下列浮雕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的一種組合:全像圖、尤其是線性或交叉繞射光柵的繞射光柵、第零階的繞射結構、不對稱的浮雕結構、閃耀光柵、尤其是同方性或異方性散射平光結構的平光結構、將光繞射及/或將光散射及/或將光折射及/或將光聚焦的微結構或奈米結構、二進位或持續性的菲涅耳(Fresnel)自由形狀面、微中空鏡結構、微透鏡結構、微鏡結構、微稜鏡結構。
觀看者100可以從該防偽特徵3的反面5b,感知該第一外緣區19a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以及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藉由該第一外緣區19a內的該第一金屬層18a的光學印象,提供這個第一光學資訊作為第一像元,並且藉由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光學印象,提供這個第一光學資訊作為第二像元。
進一步,可以藉由該浮雕結構90產生一個或多個觀看者100可以感知到的光學及/或光學可變效果。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微粒大小分佈的50%分位數數值最好是介於該成形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內並且由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材料填滿的浮雕結構90的0.2~5週期長度之間。
第18圖在左邊和右邊顯示一防偽特徵3的橫截面,該防偽特徵3具有一電介基材14,在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上,一第一電介漆層17a形成於兩個子區內。在該等子區內,該第一電介漆層17a的正面表面5c上分別電鍍有一第一金屬層18a。
根據製造方法第一步驟,在第18圖的左邊,形成一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尤其是一光漆層,在該電介基材14的第二表面上。接著由一個照射源110以射線照射該防偽特徵3。所述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 最好包含一種色料,尤其是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可以藉由人類觀看者可見的光及/或紅外光及/或紫外光,提供該射線。在此,設於該照射源110與該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之間的該第一金屬層18a及/或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最好是起遮罩的作用,擋阻該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的照射。
第18圖的右邊係顯示照射後以及移除沒有被射線111達到的區域內該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之後的該防偽特徵3。於此,在保有該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的那些區域內,射線111在由照射源110到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的路徑上,被產生遮罩的該第一金屬層18a遮擋掉了。
不過,也可以設計於為,在那些射線111到達的區域內保有該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在那些射線111沒有到達的區域內不保有該經由照射可活化的漆層113。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69)

  1. 一種光學防偽特徵(3)的製造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將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形成於一電介基材(14)的一第一表面(6a)上,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具有一種或多種第一色料,及/或將一第一浮雕結構成形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至少一表面上;在進行電鍍時,使用該第一導電漆層(17a)作為陰極或陽極,而將一第一金屬層(18a)電鍍到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相對於電介基材(14)的該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具有下列其它步驟:將一第二導電漆層(17b)形成於一電介基材(14)的一第二表面(6b)上,其中,該第二導電漆層(17b)具有一種或多種第一色料,及/或將一第二浮雕結構0成形到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的至少一表面上;在進行電鍍時,使用該第二導電漆層(17b)作為陰極或陽極,而將一第二金屬層(18b)電鍍到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相對於電介基材(14)的該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形成該第一導電漆層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及/或一上色的助黏層時,尤其藉由凹版印刷、網版印刷、柔版印刷、平版印刷、噴墨印刷或棉條印刷等方法,將該第一導電漆或第二導電漆或該助黏層施覆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6a、6b)。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形成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17b)時,係藉由一轉印方法,尤其是一種熱壓印方法、一種冷壓印方法及/或一種熱轉印方法,較佳地 藉由一層轉印膜或多層轉印膜,將一種第一導電漆或一種第二導電漆尤其是整面或部分施覆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6a、6b)上,其中該轉印膜或該等轉印膜尤其具有一離型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中含有10~25wt%的黏結劑和10~25wt%的溶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中含有50~80wt%的導電成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中含有0.1~20wt%的第一色料或第二色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將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施覆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表面(6a)或第二表面(6b)時,該第一導電漆及/或第二導電漆的黏性介於10~1000mPa.s之間,尤其是介於100~150mPa.s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及/或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的厚度介於50nm~1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1~3μm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色料係由下列成分選出:染料、顏料、光學可變顏料、有機顏料、無機顏料、發光添加物、紫外線螢光添加物、紫外線磷光添加物、紅外線磷光添加物、紅外線升頻轉換物、感溫變色添加物,其中,該等光學可變顏料尤其是指包含金屬層、干涉層、薄膜層及/或液晶層的顏料,這些從層體會產生一種依照視線角度或照明角度而變化的色移效果,其中,該等顏料及/或添加物的中型微粒大小介於5nm~5μm之間,尤其是介於50nm~0.5μm之 間,較佳地介於100~250nm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特定電阻最好是介於1‧10 -7~1‧10 -5Ohm/m之間,尤其是介於0.5‧10 -6~3‧10 -6Ohm/m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不具導電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相較於加入該第一或第二色料之前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特定電阻,加入該第一或第二色料之後的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特定電阻會提高+10~+500%,尤其是提高+100~+20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具有一種導電黏結劑及/或複數種導電顏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設定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所佔部分的大小,使位於一個由指定相對顏色的座標軸a*與b*所撐開的色彩空間內,尤其是位於CIELAB色彩空間或符合EN ISO 11664-4標準的一個色彩空間內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本身顏色的色值,位於一個a*≧50或≦-50及/或b*≧50或≦-50的範圍內,在該色彩空間內,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的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本身顏色,最好是-15≦a*≦15,及/或-15≦b*≦1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及/或第二色料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所佔的部分設定為,位於一個由指定相對顏色的座標軸a*與b*以及指定色調亮度的標軸L*所撐開的色彩空間,尤其是位於一個CIELAB色彩空間或一個符合EN ISO 11664-4標準的色彩空間內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可以看見 的本身顏色色值,位於一個L*≧85或≦-85的範圍內,在沒有添加第一或第二色料的情況下,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的本身顏色係位於該色彩空間內,最好是位於一個L*係介於60~80之間的範圍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可以看見的本身顏色係由顏料產生的,所述顏料將對沒有戴上輔具的肉眼而言是不可見的紫外線及/或紅外線轉換成可見光,尤其是藉由螢光及/或磷光轉換並傳送出,傳送出的可見光具有可以看見的本身顏色。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或第二表面的一個第一或第二子區上,在電鍍上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時,也在一個環繞該第一或第二子區至少一部份的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內,電鍍上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在這個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內,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沒有與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一個向量位於由該電介基材(14)撐開的該平面內,而且這個向量的原點位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中心點,該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平行於該向量的寬度介於50~150μm之間,及/或所述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的寬度是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厚度的0~500%,尤其是100~20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係由銅、鋁、銀及/或這些金屬的一種金屬合金所組成,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厚度尤其介於2.5~50μm之間,較佳地是介於5~30μm之間,進一步較佳地介於10~20μm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電介基材(14)是透明的。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形成為圖樣形狀,以形成一電性導體圖樣及/或一電性元件,尤其是形成為一天線、一天線圈、一電容器或一諧振電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一層或多層電介層(11、12、13、15)施覆於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上。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等電介層(13、15)其中至少一層作為助黏層,尤其是作為黏著劑層,其中,該助黏層最好是用一種色料,尤其是用該第一色料及/或第二色料上色。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前第1~2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設計形成為,其分別具有一個或多個孔(41)。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該孔或該等孔(41)的輪廓形狀是圓的、圓形的、橢圓形、多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其中一種形狀,該輪廓形狀的形式是字母數字符號、數字、字母、文字、標籤、微文本、圖像、人像和形象文字其中一種形式,所述該孔或該等孔(41)的輪廓形狀最好是一樣或不一樣。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電鍍上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期間,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分別封閉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尤其被歸入一個第一孔組(41a)的孔其範圍內,使得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該等孔(41)區域 內,不具有完全穿透各該金屬層的凹入部。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2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尤其是該第一孔組(41a)的該等孔,分別形成為具有一個小於0.5mm的直徑,尤其是小於0.2mm的直徑。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2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電鍍上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期間,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分別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尤其被歸入一個第二孔組(41b)的孔其範圍內,無法或無法完全地被封閉,使得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在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該等孔(41)區域內,分別具有一個完全穿透各該金屬層的凹入部。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2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設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各該孔(41)範圍內的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該完全穿透的凹入部(41b),具有一開口面積,這個開口面積比各該孔(41)的開口面積小,藉此最好是形成一個環繞各該凹入部(41b)的邊緣區(49a),在此邊緣區(49a)內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沒有與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重疊。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3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尤其是該第二孔組(41b)的該等孔,其直徑大於0.5mm,尤其是大於0.2mm。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3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孔組(41a)的該等孔以及該第二孔組(41b)的該等孔,可以有不同的開口面積,其中,該第一孔組(41a)的該等孔的開口面積與該第二孔組(41b)的該等孔的開口面積的差異,最好是介於1~50%之間,尤其是介於5~25% 之間。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3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設置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尤其是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41a、41b)的該等孔其中一個或多個,以形成至少一個設計元件(30),這個設計元件(30)尤其形成為一個字母數字符號、一個字符(character)、一個標記、一個微文字、一個圖像、一個標籤或一個圖案。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3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由該等孔(41)其中一個或多個的順序,尤其是由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41a、41b)的該等孔的順序,界定該至少一設計元件(30)的外輪廓,其中,所述孔順序的該等孔,彼此相間隔50~5000μm。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3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孔順序的該等孔,至少部分由該第二孔組(41b)的孔所形成,最好是完全由該第二孔組(41b)的孔所形成。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3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由多個孔(41)的一個布置,尤其是由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41a、41b)的孔的一個布置,界定該至少一設計元件(30)的平面區,其中,這些孔最好是彼此相間隔50~5000μm,及/或依照一個一維或二維光柵設置這些孔。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3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改變該一維或二維光柵的該等孔(41)的大小及/或光柵間距,尤其是該第一及/或第二孔組(41a、41b)的孔的大小及/或光柵間距,以形成一個灰階圖。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在該電介基材(14)內形成一個或多個孔(43)。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為了在該電介基 材(14)內形成一個或多個孔(43),將該電介基材(14)打孔眼,最好是同時將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打孔眼,其中,最好是藉由衝壓、藉由雷射或藉由水柱切割進行打孔眼。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或3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電鍍上時,穿過該電介基材(14)複數個垂直互連(50)。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形成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時,將該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成形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相對於該電介基材(14)該表面(5c、5d)內,尤其是藉由一個壓印工具及/或藉由紫外線複製成形該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透過將一個互補的浮雕結構成形於該電介基材(14)的該第一或第二表面(6a、6b)內的方法,而且將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施覆於該第一或第二表面(6a、6b)上,使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填補該互補的浮雕結構,可以在形成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時,將該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成形於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面向該電介基材(14)的表面內。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具有一個微粒大小分佈,該微粒大小分佈的50%分位數尤其為4μm,最好是介於該成形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或第二表面(6a、6b)內並且由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填滿的浮雕結構的0.2~5週期長度之間,此處浮雕結構尤其是指該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電鍍到設有第一或第二浮雕結構的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上時,使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形成一個厚度,使得浮雕結構週期與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之間的比率大於0.1,尤其是大於0.2而且最好是大於0.4。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浮雕結構包含一光學可變浮雕結構,該光學可變浮雕結構最好包含下列浮雕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或下列浮雕結構其中一個或多個的一種組合:全像圖、尤其是線性或交叉繞射光柵的繞射光柵、第零階的繞射結構、不對稱的浮雕結構、閃耀光柵、尤其是同方性或異方性散射平光結構的平光結構、將光繞射及/或將光散射及/或將光折射及/或將光聚焦的微結構或奈米結構、二進位或持續性的菲涅耳(Fresnel)自由形狀面、微中空鏡結構、微透鏡結構、微鏡結構、微稜鏡結構。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下列其它步驟:在該電介基材(14)相對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一側上,形成一層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尤其是一層由一種光漆組成的層體,其中,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包含一種色料,構造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其方法是照射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使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設於該照射需要使用的照射源與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之間,使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當作照射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時需要的罩層作用,使該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在該等被照射的區域內被活化,並且在該等沒有被照射的區域內不被活化, 以及,移除位於被活化的區域內或位於沒有被活化的區域內的可經由照射活化的漆層(113)。
  47. 一種防偽元件(2),包含一個光學特徵(3),尤其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4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所製造的防偽元件(2),其中,該防偽元件(2)具有一第一導電漆層(17a)和一第一金屬層(18a),其中該第一導電漆層(17a)設於一電介基材(14)的一第一表面(6a)上,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具有一種或多種第一色料,及/或一第一浮雕結構係成形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一表面內,該第一金屬層(18a)係電鍍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相對於該電介基材(14)的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防偽元件(2)具有一第二導電漆層(17b)和一第二金屬層(18b),其中該第二導電漆層(17b)設於一電介基材(14)的一第二表面(6b)上,該第二導電漆層(17b)具有一種或多種第一色料,及/或一第二浮雕結構係成形於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的一表面內,該第二金屬層(18b)係電鍍於該第二導電漆層(17b)相對於該電介基材(14)的表面的至少一子平面上。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或48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從防偽元件的正面(5a、5c、5e)及/或反面(5b、5d、5f),可以光學感知到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至少部分區域。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4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防偽元件(2)設於該第一金屬層(18a)與該防偽元件(2)的正面(5a、5c、5e)之間的一層或多層層體,至少在該該防偽元件(2)的一第一區(20a)內是形成為透明的,及/或該防偽元件(2)設於該第二金屬層(18b)與該防偽元件(2)的反面(5b、5d、5f)之間的一層或多層層體,至少在該該防偽元件(2)的一第二區(20b)內是形成為透明的,其中,該第一及/或 第二區(20a、20b)重疊於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至少有部分區域重疊,尤其是完全重疊。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防偽元件(2)的該等層體其中一層或多層,在該第一及/或第二區(20a)以外係形成為不透明的。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電介基材(14)係形成為透明的。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金屬層(18a、18b)係由不同顏色金屬形成的,及/或該第一及第二導電漆層(17a、17b)係被漆上不同的顏色。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係形成於該電介基材(14)的第一或第二表面(6a、6b)的一第一或第二子區上,而且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進一步也形成於一個至少包圍住該第一或第二子區一部分的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內,在此第一或第二外緣區(19a、19b)內該第一或第二金屬層(18a、18b)沒有與該第一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重疊。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其中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從防偽元件(2)的反面(5b)或正面(5a)就著入射光觀看時,是看得到該第一及/或第二外緣區(19a、19b)的,但從正面或反面(5a、5b)就著透射光觀看時,是看不到該第一及/或第二外緣區(19a、19b)的。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防偽元件(2)的反面(5b)及/或正面(5a)包含至少一第一區或第二區(20a、20b),就著入射光觀看時,該至少一第一區或第二區(20a、 20b)會提供一第一或第二光學資訊,該第一或第二光學資訊係由第一、第二、第三及/或第四像元組成,該等第一像元的光學印象係由該第一金屬層(18a)決定,該等第二像元的光學印象係由該第一導電漆層(17a)決定,該等第三像元的光學印象係由該第一二金屬層(18b)決定,該等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係由該第二導電漆層(17b)決定。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或第四像元彼此位置的安排,從正面(5a)或反面(5b)就著入射光觀看時,及/或就著透射光觀看時,使得這些像元會相互補充成一個共同的圖案。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或57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像元的光學印象不一樣,該等第三及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不一樣,該等第二及第四像元的光學印象不一樣,及/或該等第一及第三像元的光學印象不一樣。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多層體具有一層或多層施覆於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上的電介層(11、12、13、15)。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5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第一金屬層(18a)對準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尤其是與其全等地設置,及/或該第二金屬層(18b)對準該第二導電漆層(18b),尤其是與其全等地設置。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6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第一金屬層(18a)至少在一子區對準該第二金屬層(18b),尤其是與其全等地設置,及/或該第二金屬層(18b)對準該第二導電漆層(18b),尤其是與其全等地設置。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6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的厚度介於2.5~5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5~30μm之間,進一步較佳地介於10~20μm之間。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6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一個或多個垂直互連(50)係藉由該電介基材(14)形成,該等垂直互連(50)使該第一和第二金屬層(18a、18b)分別彼此電性及/或機械性連接。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6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在該電介基材(14)相對於該第一導電漆層(17a)的該側上設置一個或多個光學元件(60),這些光學元件(60)藉由反射、散射或繞射,使由該第一導電漆層(17a)及/或該由該第一金屬層(18a)的至少一第一外緣區(19a)所反射、散射、發射及/或繞射的光,轉向防偽元件(2)的正面(5a)。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等光學元件(60)其中一個或多個分別包含複數微透鏡、複數微稜鏡及/或複數微鏡。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或65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等光學元件(60)其中一個或多個分別形成為微稜鏡,其中,該等微稜鏡的週期長度介於5~50μm之間,尤其是介於7~16μm之間,及/或該等微稜鏡的該等第一側翼相對於由該電介基材(14)撐開的該平面所形成的傾斜度,係介於0~45°之間,尤其是介於25~35°之間,及/或該等微稜鏡的該等第二側翼尤其是垂直於由該電介基材(14)撐開的該平面。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6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其中,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形成為圖樣形狀,以形成一個第一或第二電性導體圖樣及/或一電性元件,該電性元件尤其是一天線、一天線 圈、一電容器或一諧振電路,及/或該第一及/或第二金屬層(18a、18b)與一微處理器及/或該防偽元件(2)的一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晶片導電地連接。
  68. 一種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6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偽元件(2)的防偽文件(1)。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其中一項所述之防偽文件(1),其中,該防偽元件(2)係嵌入該防偽文件(1)的正面與反面蓋層之間,所述正面最外層及/或反面蓋層,具有一個透明窗戶,透過這個窗戶可以感知到該防偽元件(2)的該第一及/或第二導電漆層(17a、17b)的至少一個子區。
TW107110531A 2017-03-27 2018-03-27 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以及防偽元件和防偽文件 TW201840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7106545.8 2017-03-27
DE102017106545.8A DE102017106545A1 (de) 2017-03-27 2017-03-2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ischen Sicherheitsmerkmals sowie ein Sicherheitselement und ein Sicherheitsdoku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0443A true TW201840443A (zh) 2018-11-16

Family

ID=61768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531A TW201840443A (zh) 2017-03-27 2018-03-27 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以及防偽元件和防偽文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600906A1 (zh)
AR (1) AR111443A1 (zh)
DE (1) DE102017106545A1 (zh)
TW (1) TW201840443A (zh)
WO (1) WO201817799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32772C1 (ru) * 2020-03-19 2020-09-2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Криптен"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11986557A (zh) * 2020-08-28 2020-11-24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定域涂布制造标签防伪膜的方法
CN114407549A (zh) * 2022-01-05 2022-04-29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安全物品、制造方法、验证设备及方法
CN116426164A (zh) * 2023-04-08 2023-07-1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水致变色的铜基钙钛矿材料的防伪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008147A1 (de) * 2018-10-15 2020-04-16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mit dem Sicherheitselement ausgestatteter Datenträger
DE102019115391A1 (de) * 2019-06-06 2020-12-10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Durchsichtsicherheitselement
US20220267630A1 (en) * 2019-09-06 2022-08-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ith thermochromic additives
AT523060B1 (de) * 2020-05-12 2021-05-15 Hueck Folien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CN117241507A (zh) * 2022-06-08 2023-12-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4306329A1 (de) * 2022-07-15 2024-01-17 Hueck Folien Gesellschaft m.b.H. Sicherheits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24111D0 (en) * 1989-10-26 1989-12-13 Amblehurst Ltd Optical device
BR0114432B1 (pt) * 2000-10-09 2011-04-05 processo para produção de uma folha metalizada, e, folha metalizada.
DE102007058601A1 (de) 2007-12-04 2009-06-10 Merck Patent Gmbh Sicherheitspigment
GB0817865D0 (en) * 2008-10-01 2008-11-05 Optaglio Sro Embedded element and related method
DE102009004130A1 (de) * 2009-01-05 2010-07-08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Mehrschichtiges Folienelement
DE102009034896B4 (de) * 2009-07-27 2015-05-28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Sicherheitsdoku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dokumentes
DE102010034156A1 (de) * 2010-08-11 2012-02-16 Ovd Kinegram Ag Folienelement
DE102010050031A1 (de) * 2010-11-02 2012-05-03 Ovd Kinegram Ag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elements
DE112014006037T5 (de) * 2013-12-27 2016-09-22 Nipponkayaku Kabushikikaisha Leitpaste und leitfähiger Film
DE102015102731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und Sicherheitsdokumen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32772C1 (ru) * 2020-03-19 2020-09-2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Криптен"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11986557A (zh) * 2020-08-28 2020-11-24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定域涂布制造标签防伪膜的方法
CN114407549A (zh) * 2022-01-05 2022-04-29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安全物品、制造方法、验证设备及方法
CN114407549B (zh) * 2022-01-05 2023-01-10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安全物品、制造方法、验证设备及方法
CN116426164A (zh) * 2023-04-08 2023-07-1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水致变色的铜基钙钛矿材料的防伪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7996A1 (de) 2018-10-04
AR111443A1 (es) 2019-07-17
EP3600906A1 (de) 2020-02-05
DE102017106545A1 (de)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40443A (zh) 光學防偽特徵的製造方法以及防偽元件和防偽文件
CN102666121B (zh) 安全装置的改进
US9223235B2 (en) Fine particles, particle group, anti-counterfeiting ink, anti-counterfeiting toner, anti-counterfeiting sheet, and anti-counterfeiting medium
US9731539B2 (en) Security devices
RU2647442C2 (ru) 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4781087B (zh) 安全设备
US11155112B2 (en) Security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curity element
RU2591770C2 (ru)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с ахроматическим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AU2016294554B2 (en) Security substrates,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RU2669738C2 (ru) 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RU2491174C2 (ru)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с защитной маркировкой
US20140312607A1 (en) Security Element
HUE034529T2 (e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ultilayer body and a multilayer body
EP3648982B1 (en) Opt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P3833549A1 (en)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authentication thereof
RU2677967C1 (ru) Двухсторонний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GB2601035A (en)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RU2557620C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полимер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GB2562592A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curity devices and image arrays therefor
CA2919038A1 (en) Improvements in security devices
GB2604011A (en)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