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4929A - 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24929A TW201824929A TW106142929A TW106142929A TW201824929A TW 201824929 A TW201824929 A TW 201824929A TW 106142929 A TW106142929 A TW 106142929A TW 106142929 A TW106142929 A TW 106142929A TW 201824929 A TW201824929 A TW 20182492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signal
- response signal
- access response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終端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終端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由此可見,終端可以在結束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結束之前,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減少終端多次進行隨機接入的時延。
Description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
現有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中的隨機接入過程,終端在向網路設備發送隨機接入訊號之後,由於網路設備需要檢測隨機接入訊號,該終端需要等待一定的延時之後,在一個時間視窗中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隨機接入回應訊息。如果終端在該時間視窗裡沒有檢測到隨機接入回應訊息,該終端才能重新發送隨機接入訊號,重新進行隨機接入過程。
現有的這種隨機接入過程機制,由於終端需要在時間視窗結束以後,才能重新發送隨機接入訊號,終端如果需要進行多次嘗試進行隨機接入,則會導致較大的時延,這種隨機接入機制無法滿足對延時要求較高的服務的傳輸需求。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以減少終端多次進行隨機接入的時延。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隨機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終端先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所述終端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通過配置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終端需要在用於檢測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時間窗結束後,才能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得終端可以在結束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結束之前,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減少終端多次進行隨機接入的時延。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終端可以通過不同的波束發送不同的隨機接入訊號,使得終端可以根據隨機訊號確定對應的波束。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所述終端通過所述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
通過終端可以從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第一波束中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對應的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終端可以通過上行目標波束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提高終端完成隨機接入過程的成功率。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檢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所述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
通過終端可以根據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控制訊息確定上行目標波束,終端可以通過上行目標波束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提高終端完成隨機接入過程的成功率。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確定所述上行目標波束。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隨機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網路設備先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的結束時刻。
通過配置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終端需要在用於檢測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時間窗結束後,才能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得終端可以在結束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結束之前,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減少終端多次進行隨機接入的時延。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二波束發送。
終端可以通過不同的波束發送不同的隨機接入訊號,使得終端可以根據隨機訊號確定對應的波束。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所述網路設備通過接收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終端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所述上行目標波束為通過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一波束或通過所述第二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二波束。
通過終端可以從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第一波束中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對應的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終端可以通過上行目標波束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提高終端完成隨機接入過程的成功率。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所述第一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二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二波束。
第三方面,提供一種裝置,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模組。
第四方面,提供一種裝置,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中的方法的模組。
第五方面,提供一種裝置,包括收發器和處理器,所述處理器基於所述收發器執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種網路設備,包括收發器和處理器,所述處理器基於所述收發器執行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用於終端設備執行的程式代碼,所述程式代碼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用於網路設備執行的程式代碼,所述程式代碼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中的方法的指令。
下面將結合圖式,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
圖1示出了本申請實施例應用的無線通訊系統100。該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網路設備110。網路設備11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120通訊的設備。網路設備110可以為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訊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進行通訊。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可選地,該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無線通訊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的長期演進(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統、通用移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th-Generation,5G)等。
還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移動台(Mobile Station,MS)、移動終端(Mobile Terminal)、行動電話(Mobile Telephone)、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手機(handset)及可攜式裝置(portable equipment)等,該終端設備可以經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訊,例如,終端設備可以是行動電話(或稱為“蜂窩”電話)、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電腦等,終端設備還可以是可擕式、袖珍式、掌上型、電腦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
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設備可以是接入網設備,例如可以是基站、發射和接收點(Transmit and Receive Point,TRP)或存取點,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還可以是LTE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還可以是新無線(New Radio, NR)或5G的基站(gNB),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方法的示意圖。在現有的LTE系統中,終端在進行隨機接入過程的第一步是終端向網路設備發送隨機接入訊號(又稱隨機接入前導訊號),終端在隨機接入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波束賦形技術,但是如果終端選擇的波束方向不準確,可能降低網路設備的接收到的該隨機接入訊號的訊號品質,甚至導致網路設備無法接收到該隨機接入訊號,最終導致終端無法完成隨機接入。此時,為了提高終端和網路設備之間的通訊的品質,終端可以為不同的波束分配不同的隨機接入訊號,然後該終端通過不同的波束發送每個波束對應的隨機接入訊號。從圖2所示的隨機接入方法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出,在終端可以依次通過不同的波束發送不同的隨機接入訊號。例如,終端在通過第一波束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以後,終端可以在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對應的第一時間窗內檢測對應第一隨機接入訊號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若終端未在第一時間窗內檢測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終端可以通過第二波束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該終端可以在第二時間窗內檢測對應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
然而,上述隨機接入機制可能導致終端隨機接入的延時太長,終端需要在等待時間窗結束以後,才可以通過第二波束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開始下一輪的隨機接入過程。上述隨機接入機制在終端多次嘗試進行隨機接入的過程中,會引起的較長的時延,無法滿足對延時要求較高的服務的傳輸需求。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圖3所示的方法包括:
310,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終端先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具體地,上述終端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可以指終端通過第一波速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上述終端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可以指終端通過第二波束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上述終端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可以指終端連續依次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訊號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訊號。
可選地,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320,所述終端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具體地,終端可以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確定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是終端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訊號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時,終端可以停止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終端還可以在確定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是終端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訊號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之後,繼續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
可選地,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具體地,上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可以是終端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時間窗,上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可以是終端檢測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時間窗,也就是說,上述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時間窗和檢測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時間窗可以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
可選地,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具體地,上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可以在第一資源上且通過第一波束發送,上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可以在第二資源上且通過第二波束發送。
上述第一資源可以是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上述第二資源可以是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所述終端通過所述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
例如,終端可以通過上行目標波束發送隨機接入過程的下一個訊息,例如連接建立請求(MSG3),由於上行目標波束可以是多個波束中傳輸隨機接入訊號訊號品質較好的上行波束,通過該上行目標波束傳輸MSG3可以保證訊號的傳輸品質,促進隨機接入過程的順利完成。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終端檢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所述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確定所述上行目標波束。
具體地,若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是針對終端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訊號的回應訊號,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是針對終端發送的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回應訊號,如果終端可以成功的接收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終端可以根據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第二控制訊息,確定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的第一波束和/或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第二波束,終端可以從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選擇上行目標波束,並使用成功接收到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所包含的訊息,如時間提前量和網路設備分配的資源,來完成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以及後續終端與網路設備之間的上行傳輸。
可選地,終端可以從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中選擇上行目標波束,除上行目標波束之外的波束終端可以作為備選波束,當目標波束失效時,終端可以通過備選波束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
可選地,終端可以根據通過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訊號品質和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訊號品質,從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中選擇訊號傳輸品質較好的波束作為上行目標波束。
可選地,終端可以在一個調度單元(例如,一個時間窗)檢測到多個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終端還可以根據收到的不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裡的內容來判斷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攜帶訊息的準確性及是否存在與該終端存在隨機接入競爭的隨機接入的其他終端。
具體地,若終端檢測到3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 如果三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中攜帶的時間調整訊息,例如,時間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都一致,終端可以判定上述3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攜帶的訊息比較準確。如果上述3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中有兩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例如,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中攜帶的TA值一致,但和另外一個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攜帶的TA值不一致,終端可以確定與上述兩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攜帶的TA值不一致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是發給其他終端的,且其他終端和該終端是基於競爭的接入關係。該終端可以使用前兩個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中寫攜帶的網路設備分配的資源發送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接入請求,並使用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中攜帶的TA調整上行資料的發送時間。
還例如,終端在第一調度單元內(例如,至少部分隨機接入回應檢測視窗)檢測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後,該終端還可以再檢測上述第一個調度單元之後的其他調度單元,如果該終端在其他調度單元內檢測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後,並且該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接收訊號強度更強,以及存在與該終端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的其他終端數量更少(例如,終端可以根據在第二視窗內接收到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攜帶的不同的TA值粗略估計與自己屬於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關係的其他終端的數量),該終端可以確定傳輸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波束作為上行目標波束。
圖4是本申請另一實施例的用於隨機接入的方法的示意圖。圖4所示的隨機接入的方法中,終端分別通過不同的波束(參見圖4中的第一波束、第二波束、第三波束以及第四波束)向網路設備發送隨機接入訊號。從圖4所示的針對通過不同的波束發送的隨機接入訊號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可以看出,針對通過不同的波束發送的隨機接入訊號的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參見圖4所示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第三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終端可以從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起始時刻開始至第三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多個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並從多個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確定目標隨機接入響應訊號。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圖5所示的方法包括:
510,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網路設備先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上述網路設備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可以指終端連續依次在第一資源上檢測第一隨機訊號在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訊號。
520,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的結束時刻。
具體地,上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可以指終端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具體地,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至少部分重疊,可以指終端檢測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二波束發送。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所述網路設備通過接收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終端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所述上行目標波束為通過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一波束或通過述第二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二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第一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所述第一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二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二波束。
上文結合圖1至圖5詳細的說明了描述了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下面結合圖6至圖9,詳細描述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裝置。應理解,圖6至圖9所示的裝置能夠實現圖3中的各個步驟,為避免重複,在此不再詳細贅述。
圖6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圖6所示的裝置600包括:
發送單元610,用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先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第一檢測單元620,用於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裝置還包括: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通訊單元,用於通過所述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檢測單元,檢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所述確定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確定單元具體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確定所述上行目標波束。
圖7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圖7所示的裝置700包括:
檢測單元710,用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先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第一發送單元720,用於發送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的結束時刻。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二波束發送。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發送單元,用於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通訊單元,用於通過接收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終端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所述上行目標波束為通過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一波束或通過所述第二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二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所述第一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二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二波束。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圖8所示的裝置800包括:
收發器810,用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先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處理器820,用於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裝置還包括:所述處理器,用於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所述收發器,用於通過所述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裝置還包括:所述處理器,檢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器具體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確定所述上行目標波束。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圖9所示的裝置900包括:
處理器910,用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先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
收發器920,用於發送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裝置還包括:收發器920,用於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用於通過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所述目標波束為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對應的第一波束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對應的第二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所述第一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二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二波束。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與A相應的B”表示B與A相關聯,根據A可以確定B。但還應理解,根據A確定B並不意味著僅僅根據A確定B,還可以根據A和/或其它訊息確定B。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應理解,在本申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儲存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儲存媒介包括:U盤、移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媒介。
100‧‧‧無線通訊系統
110‧‧‧網路設備
120‧‧‧終端設備
310、320‧‧‧步驟
510、520‧‧‧步驟
600‧‧‧裝置
610‧‧‧發送單元
620‧‧‧第一檢測單元
700‧‧‧裝置
710‧‧‧檢測單元
720‧‧‧第一發送單元
800‧‧‧裝置
810‧‧‧收發器
820‧‧‧處理器
900‧‧‧裝置
910‧‧‧處理器
920‧‧‧收發器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應用的無線通訊系統100。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方法的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4是本申請另一實施例的用於隨機接入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6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7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的隨機接入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Claims (30)
- 一種隨機接入方法,其中,包括: 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終端先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及 所述終端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以及 所述終端通過所述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終端檢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 所述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確定所述上行目標波束。
- 一種隨機接入方法,其中,包括: 在隨機接入過程中,網路設備先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及 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第一隨機接入響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的結束時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二波束發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以及 所述網路設備通過接收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終端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所述上行目標波束為通過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一波束或通過所述第二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二波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所述第一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二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二波束。
- 一種隨機接入裝置,其中,包括: 發送單元,用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先通過第一資源發送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發送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及 第一檢測單元,用於檢測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的結束時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檢測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使用第二波束發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2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或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確定上行目標波束;以及 通訊單元,用於通過所述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檢測單元,檢測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 所述確定單元具體用於: 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對應的所述第二控制訊息,從所述第一波束和/或第二波束中確定上行目標波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確定單元具體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確定所述上行目標波束。
- 一種隨機接入裝置,其中,包括: 檢測單元,用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先通過第一資源檢測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再通過第二資源檢測第二隨機接入訊號;以及 第一發送單元,用於發送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和第二隨機接入響應訊號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的傳輸時段的起始時刻早於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的結束時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發送時段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一波束發送,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通過所述終端的第二波束發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資源包括時域資源、頻域資源和碼域資源中的至少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隨機接入訊號和所述第二隨機接入訊號為前導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2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發送單元,用於發送所述第一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一控制訊息和/或第二隨機接入回應訊號的第二控制訊息;以及 通訊單元,用於通過接收上行目標波束與所述終端進行通訊,以完成所述終端的隨機接入過程,所述上行目標波束為通過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一波束或通過所述第二控制訊息確定的第二波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攜帶第一隨機接入-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RNTI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訊息攜帶的第二RA-RNTI,所述第一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二RA-RNTI用於指示所述第二波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112211 WO2018119613A1 (zh) | 2016-12-26 | 2016-12-26 |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6/112211 | 2016-1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4929A true TW201824929A (zh) | 2018-07-01 |
TWI663889B TWI663889B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2706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42929A TWI663889B (zh) | 2016-12-26 | 2017-12-07 | 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51342B2 (zh) |
EP (2) | EP3531784B1 (zh) |
CN (2) | CN112087814B (zh) |
TW (1) | TWI663889B (zh) |
WO (1) | WO201811961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3179A (zh) * | 2018-09-28 | 202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以及随机接入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23896B (zh) | 2017-04-19 | 2021-03-2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EP3621375B1 (en) * | 2017-05-05 | 2024-08-2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Method, user equipment unit, and base station for controlling random access to network |
ES2971633T3 (es) * | 2017-05-12 | 2024-06-0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Nodo de red de radio, dispositivo inalámbrico y métodos para llevar a cabo el acceso aleatorio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CN110475338B (zh) * | 2018-05-11 | 2021-09-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16347644A (zh) * | 2021-12-23 | 2023-06-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19495B (en) * | 2004-10-22 | 2007-03-21 | Roke Manor Research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1175309A (zh) * | 2006-11-02 | 2008-05-0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316134B (zh) | 2007-05-31 | 2012-09-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相应终端和基站 |
CN101370270A (zh) * | 2007-08-13 | 2009-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蜂窝无线通讯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 |
CN101478778B (zh) * | 2008-01-04 | 2012-05-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通讯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其参数传递的方法 |
EP2280567B1 (en) * | 2008-04-24 | 2014-06-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obile st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8576780B2 (en) * | 2009-03-22 | 2013-11-05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response processing |
KR101803015B1 (ko) * | 2010-02-10 | 2017-12-01 |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동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238752B (zh) * | 2010-04-30 | 2014-02-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mtc设备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mtc设备 |
JP5331763B2 (ja) * | 2010-08-20 | 2013-10-3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
CN102548012B (zh) * | 2010-12-22 | 2019-03-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
US9585083B2 (en) * | 2011-06-17 | 2017-02-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325382B (zh) * | 2011-06-30 | 2016-01-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US8395985B2 (en) * | 2011-07-25 | 2013-03-12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
US8965443B2 (en) * | 2011-07-28 | 2015-02-24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and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system having multiple transmit points |
CN103002526B (zh) * | 2011-09-13 | 2015-06-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的控制和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220813B (zh) * | 2012-01-20 | 2018-08-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及终端及基站设备 |
CN103228053A (zh) * | 2012-01-29 | 2013-07-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随机接入方法及基站及移动终端及系统 |
US9603048B2 (en) * | 2012-03-16 | 2017-03-2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
CN103546963B (zh) * | 2012-07-10 | 2016-09-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定位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748942B (zh) * | 2012-08-10 | 2018-03-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及终端 |
US9468022B2 (en) * | 2012-12-26 | 2016-10-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
KR20140109633A (ko) * | 2013-03-06 | 2014-09-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랜덤 액세스 슬롯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26256B1 (ko) * | 2013-05-21 | 2019-11-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의 rach 신호 송수신 기법 |
WO2015005463A1 (ja) * | 2013-07-12 | 2015-01-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S2769631T3 (es) * | 2013-07-26 | 2020-06-26 | Lg Electronics Inc |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de una señal para MTC y aparato correspondiente |
WO2015035650A1 (zh) * | 2013-09-16 | 2015-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中预先确定资源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5061948A1 (zh) * | 2013-10-28 | 2015-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随机接入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20150201448A1 (en) * | 2014-01-13 | 2015-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pilot channel positioning for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
KR102391121B1 (ko) * | 2014-01-29 | 2022-04-27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커버리지 향상 무선 송신을 위한 액세스 및 링크 적응 방법 |
CN111669826A (zh) * | 2014-03-25 | 2020-09-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基于波束的物理随机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
KR102171561B1 (ko) * | 2014-04-07 | 2020-10-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 기반 셀룰러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빔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
JP6437104B2 (ja) * | 2014-09-24 | 2018-12-12 |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 ユキチュア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応答のた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割当ての反復送信 |
EP3225070A1 (en) * | 2014-11-26 | 2017-10-04 | IDAC Holdings, Inc. |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
US20180007667A1 (en) * | 2015-01-29 | 2018-01-04 | Lg Electronics Inc. |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US9603165B2 (en) | 2015-01-30 | 2017-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andom-access response with analog beamforming |
US10595280B2 (en) * | 2015-03-06 | 2020-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
US9918344B2 (en) * | 2015-04-09 | 2018-03-1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enhanced coverage support |
WO2017022870A1 (en) * | 2015-08-03 | 2017-02-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674427B1 (ko) * | 2016-02-26 | 2024-06-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빔포밍이 적용된 시스템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를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11291055B2 (en) * | 2016-03-11 | 2022-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US10615862B2 (en) * | 2016-04-13 | 2020-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
US10630410B2 (en) * | 2016-05-13 | 2020-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10568140B2 (en) * | 2016-05-16 | 202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and symbol selection to transmit RACH |
JP7101328B2 (ja) * | 2016-07-20 | 2022-07-15 | アイピーエルエ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無線デバイスのための分散型モビリティ |
CN106255212B (zh) * | 2016-07-29 | 2019-07-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
US10412768B2 (en) * | 2016-11-09 | 2019-09-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s of perform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UE, and a radio access network of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900891B1 (en) * | 2016-12-20 | 2018-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llback beam selection procedure during failure of beam change instruction reception |
-
2016
- 2016-12-26 CN CN202010976862.3A patent/CN112087814B/zh active Active
- 2016-12-26 EP EP16924999.2A patent/EP3531784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2-26 WO PCT/CN2016/112211 patent/WO2018119613A1/zh unknown
- 2016-12-26 EP EP20187456.7A patent/EP376174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12-26 US US16/463,066 patent/US110513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26 CN CN201680091424.0A patent/CN110073713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07 TW TW106142929A patent/TWI66388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3179A (zh) * | 2018-09-28 | 202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以及随机接入装置 |
CN112753179B (zh) * | 2018-09-28 | 2022-06-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以及随机接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19613A1 (zh) | 2018-07-05 |
CN112087814A (zh) | 2020-12-15 |
EP3531784A1 (en) | 2019-08-28 |
EP3531784A4 (en) | 2019-10-23 |
EP3761749A1 (en) | 2021-01-06 |
CN110073713B (zh) | 2020-10-20 |
TWI663889B (zh) | 2019-06-21 |
CN110073713A (zh) | 2019-07-30 |
US11051342B2 (en) | 2021-06-29 |
US20190281639A1 (en) | 2019-09-12 |
EP3531784B1 (en) | 2020-09-09 |
CN112087814B (zh) | 2022-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3889B (zh) | 隨機接入方法和裝置 | |
US10791575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US11109247B2 (en) | Beam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 |
WO2019154272A1 (zh) |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用户终端 | |
WO2018059339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8098790A1 (zh) | 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1076422B2 (en) | Random access respo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19029701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14029092A1 (zh) | 接入的方法、设备和基站 | |
WO2018024027A1 (zh) | 一种非竞争随机接入中资源分配、请求发起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023186A1 (en) | Network method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tion and signaling | |
WO2021077343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US9473969B2 (en) | Spectrum sensing | |
WO2023198022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设备 | |
CN109963350A (zh) | 消息接收方法及终端 | |
EP3606181B1 (en) |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to access network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19178728A1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WO2021249299A1 (zh) | 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3784386B (zh) |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JP2020505837A (ja)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制御プレーンレイテンシ低減 | |
WO2024212950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RU2791244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 |
WO2018119612A1 (zh)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3169580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WO2024152994A1 (zh) | 随机接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