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1169A -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1169A
TW201811169A TW105128447A TW105128447A TW201811169A TW 201811169 A TW201811169 A TW 201811169A TW 105128447 A TW105128447 A TW 105128447A TW 105128447 A TW105128447 A TW 105128447A TW 201811169 A TW201811169 A TW 2018111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tank
algae
water
mix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貴光
黃貴民
Original Assignee
光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8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11169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1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1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其中該藻類養殖系統包括:一養殖槽單元,具有一圓筒狀的槽體;一導氣管從該槽體的外側伸入於該槽體內部;一氣體混合裝置連接於該導氣管,用以將氧氣及二氧化碳混合後再經由該導氣管注入於養殖水中;及一光源裝置,具有一圓柱狀的發光單元,該發光單元設於該槽體的中心,該光源裝置具有一控制電路,用以控制該發光單元發出光線的波長及強度,以適合於該養殖槽內培養的藻類生長所需;藉由以上技術,本發明能夠控制藻類養殖槽內環境適合於藻類生長條件,以提高藻類養殖效率及品質穩定性。

Description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具有二氧化碳與氧氣供應裝置,並採用人工光源培養藻類的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一般而言,藻類的功用主要可以分為下列幾種用途:(1)生態保育用途:海藻在廣大海洋中,是非常重要的氧氣及食物的基礎生產者,海藻可以淨化水質,同時也是海洋動物產卵、棲息、避難、覓食的場所,對海洋生態的平衡與穩定;(2)食用:海藻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是平衡飲食的健康食品,同時藻類提煉的膠質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之一;(3)醫療用途:在醫藥方面,有不少藻類的活性成份已被證實有抗菌、抗病毒活性的效果,且能夠從藻類提煉出抗癌物質,因此使得藻類成為醫藥產業重要的原料來源之一;(4)工業用途:藻類能夠產製藻膠、褐藻酸鹽、矽藻土等,用作為黏著劑、安定劑、食品加工、生物培養基等用途,而且近年來還開發出藻類提煉生質燃料的技術;(5)環境保護:近年來發現藻類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遠高於一般植物,因此也逐漸被開發出利用藻類吸收工廠排放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技術。
由於藻類具有上述多種用途而深具開發的價值,因此近年藻類養殖技術逐漸受到重視。藻類養殖過程中,必須注意相當多因素,包括:水質純淨無污染、充足的光線,以及足夠的氧氣與二 氧化碳供藻類行光合作用並供應生長所需。
在現有的藻類養殖技術中,多數採用開放式養殖方式,並仰賴自然光線作為藻類光合作用的光線來源,然而開放式的養殖環境容易遭受污染,而且僅有在白天時藻類方能夠受到太陽光照射,且光線照射強度又隨天候而變化,因此使得藻類的生長速度及生長穩定性受到影響。
此外,現有的藻類養殖技術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供給方式也成為影響藻類生長的重要瓶頸之一。現有的養殖技術多數採用自然供氣方式,以打氣機或打水機方式讓大氣中的氧及二氧化碳溶解於水中。然而該種自然供氣方式所能溶解於水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有限,因此無法有效提升藻類養殖的速度。此外,部分的技術是將氧氣與二氧化碳利用導氣管直接注入養殖水中,然而現有的養殖技術中,是將氧氣和二氧化碳分別以不同的導氣管注入水中,但因為氧氣及二氧化碳氣體注入於養殖水中時,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氣泡在養殖水中停留時間相當短暫,導致氧氣與二氧化碳無法充分混合,且溶解於水中的比例也不高,因此將使得氧氣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混合比例變得不均勻,而導致養殖槽中不同位置處的藻類吸收到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氣體的混合比例均不相同,因此會影響到藻類生長速度,並導致藻類生長情形不均勻的情形產生。
此外,現有的藻類養殖技術中,多數在藻類養殖成熟採收後,便會將養殖池水排放,然後將養殖槽清洗完成後,再重新進行下一批藻類的養殖,然而此種養殖方式在藻類採收完成後,必須重新在養殖水中投入培養基,將水質調整為適合藻類生長條件,因此必須耗費時間重新養水,而使藻類養殖成本增加。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現有藻類養殖技術無法提升養殖效率,不易控制養殖條件,且又增加成本的問題。故,如何藉由改善藻類養殖技術來克服上述的缺失,已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 課題之一。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能夠解決現有藻類養殖技術中無法有效控制光線、氣體混合比例等條件的問題,且能夠於藻類養殖完成後重複循環使用養殖水,不需重新養水的藻類過濾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藻類養殖系統,其包括:至少一養殖槽單元,該養殖槽單元具有一圓筒狀的槽體,該槽體的內部能夠承裝養殖水,以供養殖藻類,該槽體的底部設置有一養殖槽出口,用以供排放養殖水及養殖水中所培養的藻類,及一導氣管從該槽體的外側伸入於該槽體內部,該導氣管具有多個排氣孔;一氣體混合裝置,該氣體混合裝置和該導氣管連接,該氣體混合裝置用以將氧氣及二氧化碳以預定比例混合後,再經由該導氣管將混合完成的氧氣及二氧化碳導引進入到該槽體內部的養殖水中;及一光源裝置,該光源設置於該培養槽內,該光源具有一圓柱狀的發光單元,該發光單元沿著該槽體的中心從該槽體的上端延伸到接近該槽體底部的位置,該光源裝置具有一控制電路,用以控制該發光單元發出光線的波長及強度,以利於該養殖槽內培養的藻類生長所需。
本發明藻類養殖系統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光源裝置的發光單元包括:一呈圓柱狀的殼體,該殼體內容置多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並且和該控制電路連接,並能夠受該控制裝置,控制該些發光元件發出光線的波長及強度。
本發明藻類養殖系統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更進一步包括一採集裝置,該採集裝置具有一收集槽,及一設置於該收集槽內的過濾網,該養殖槽單元內的養殖水及養殖水中培養的藻類能夠經由該養殖槽出口排出,並經由一連接管路引導進入該收集槽中;該過濾網設置於該收集槽內側面,且該過濾網具有密佈的孔隙, 能夠供養殖水穿透過該過濾網,但將養殖水中的藻類攔阻下來,藉以使得養殖水中的藻類和養殖水分離,以利於收集養殖水中的藻類。
本發明藻類養殖系統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收集槽底部連接一排放管,該收集槽內部的養殖水能夠經由該排放管排放至一養殖水回收槽,並利用該養殖水回收槽收集該收集槽排放的養殖水,並將該養殖水回收槽收集的養殖水重新導入該養殖槽單元內。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氣體混合裝置,該氣體混合裝置使用於一藻類養殖系統,用以供應該藻類養殖系統培養藻類所需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混合氣體,該氣體混合裝置包括:一混合腔體,該混合腔體呈圓柱狀,該混合腔體的一端具有一進口端,該混合腔體相對於該進口端的另一端具有一錐形端部,以及一連接於該錐形端部末端的出口端;該進口端和一氧氣供應設備連接,使得氧氣能夠從該進口端進入到該混合腔體內部;一第二混合管,該第二混合管從該混合腔體靠近該進口端的一端插入於該混合腔體的中心並延伸到接近該錐形端部的位置,該第二混合管能夠和一二氧化碳供應設備連接,使得二氧化碳氣體能夠沿著該第二混合管流動到該混合腔體的該錐形端部內;及一螺旋隔板,該螺旋隔板設置於該混合腔體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中,使該混合腔體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區隔形成一螺旋流道;其中經由該進口端進入到該混合腔體內的該氧氣能夠沿著該螺旋流道流動到該錐形端部,該二氧化碳氣體沿著該第二混合管導引流動到該錐形端部和流動到該錐形端部內的氧氣混合,再經由該出口端排出;該混合腔體的該出口端和該藻類培養裝置連接,使得經由該氣體混合裝置混合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能夠輸送到該藻類培養裝置內供應藻類生長所需氧氣與二氧化碳氣體。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 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0‧‧‧養殖槽單元
11‧‧‧槽體
12‧‧‧蓋體
13‧‧‧養殖槽出口
14‧‧‧連接管
15‧‧‧導氣管
151‧‧‧出氣部
16‧‧‧排氣孔
20‧‧‧光源裝置
21‧‧‧發光單元
211‧‧‧殼體
22‧‧‧基座
23‧‧‧發光元件
24‧‧‧控制電路
30‧‧‧氣體混合裝置
31‧‧‧混合腔體
32‧‧‧第二混合管
321‧‧‧穿孔
33‧‧‧進口端
34‧‧‧螺旋隔板
341‧‧‧螺旋流道
35‧‧‧錐形端部
36‧‧‧出口端
40‧‧‧採集裝置
41‧‧‧收集槽
42‧‧‧過濾網
43‧‧‧排放口
44‧‧‧排放管
45‧‧‧養殖水回收槽
46‧‧‧養殖水循環管
48‧‧‧循環泵浦
47‧‧‧污水排放口
50‧‧‧過濾裝置
51‧‧‧過濾槽
511‧‧‧第一過濾層
512‧‧‧第二過濾層
513‧‧‧第三過濾層
514‧‧‧第四過濾層
52‧‧‧水源
53‧‧‧汲水泵浦
54‧‧‧出水管
55‧‧‧進水口
56‧‧‧排污管
圖1為本發明的藻類養殖系統的構造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氣體混合裝置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使用的光源裝置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使用的採集裝置其中的收集槽與過濾網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使用的過濾槽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藻類養殖系統主要包括:養殖槽單元10、光源裝置20、氣體混合裝置30、採集裝置40、及一過濾裝置50所組成。
其中該養殖槽單元10具有一槽體11、一蓋體12、一導氣管15。其中該槽體11呈圓筒狀,該槽體11的上端具有一開口,該蓋體12蓋合於該開口處,使該槽體11成為密閉狀態。槽體11的內部能夠承裝養殖水,以供養殖藻類所需水分,槽體11的底面設置有一養殖槽出口13,用以供排放養殖水及養殖水中所培養的藻類。導氣管15從該蓋體伸入到該槽體11的內部,如圖1所示,該導氣管15至少有一靠近該槽體11的底部位置的出氣部151,該出氣部151以水平方向分布於槽體11的底部,且該出氣部151上還設置有多數個排氣孔16,使得氣體能夠透過該些排氣孔16排出到養殖水中。
該些排氣孔16以適當間隔距離設置於該導氣管15的出氣部151上,因此使得該些排氣孔16均勻地分布於該槽體11底部,藉以使得氣體能夠經由該些排氣孔16均勻地溶解分布於養殖水中。
如圖1及圖2所示,該導氣管15的另一端和該氣體混合裝置30連接,該氣體混合裝置30能夠預先將氧氣及二氧化碳以預定比 例混合完成後,再輸送到該導氣管15,然後再經由導氣管15將混合氣體均勻地散布於養殖水中。
本發明採用的氣體混合裝置30的主要特點,在於能夠預先將氧氣及二氧化碳充分混合均勻後才導引入養殖水中,藉以改善現有藻類養殖技術中將氧氣和二氧化碳分別導入養殖水中,所造成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混合不均,而使得養殖槽中不同位置的養殖水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混合濃度不均造成藻類生長條件不一,而產生藻類生長品質不穩定的缺點。
如圖2所示,該氣體混合裝置30主要包括:一呈圓柱狀的混合腔體31,該混合腔體31的一端具有一進口端33,該混合腔體31相對於該進口端33的另一端具有一錐形端部35,以及一連接於該錐形端部35末端的出口端36,該進口端33能夠和一氧氣供應設備(圖中未示)連接,使得氧氣能夠從該進口端33輸送進入到該混合腔體31內部;以及一第二混合管32,該第二混合管32從該混合腔體31靠近該進口端33的一端插入於該混合腔體31的中心並延伸到接近該錐形端部35的位置,該第二混合管32的側壁設置有多個穿孔321,該第二混合管32能夠和一二氧化碳供應設備(圖中未示)連接,使得二氧化碳氣體能夠輸送進入到該第二混合管32內部;及一螺旋隔板34,該螺旋隔板34設置於該混合腔體31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32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中,並將混合腔體31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32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區隔為一螺旋流道341。
如圖2所示,當氧氣從進口端33進入到混合腔體31內時,氧氣會受到該螺旋隔板34導引而於螺旋流道341內以螺旋路徑沿著該第二混合管32的外側壁朝向混合腔體31的錐形端部35流動,同時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到第二混合管32內时,二氧化碳氣體會沿著第二混合管32的內部朝向錐形端部35的方向流動,且一部份的二氧化碳氣體能夠從第二混合管32側壁的多個穿孔流出到 第二混合管32的外側,因此從該些穿孔321流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能夠進入到該螺旋流道341之中,而與該螺旋流道341中流動的氧氣混合。同時,從第二混合管32的末端流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進入到混合腔體31的錐形端部35內,當二氧化碳氣體流動到該錐形端部35內部以後,能夠和受到螺旋隔板34導引流動到該錐形端部35內的氧氣相互混合。當氧氣和二氧化碳在錐形端部35內混合完成後,再從混合腔體31的出口端流出,並傳送到該導氣管15,再經由導氣管15將氧氣與二氧化碳混合氣散布到養殖水中。
本發明的氣體混合裝置30的氣體混合過程能夠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二氧化碳沿著第二混合管32流動的過程中,一部份二氧化碳氣體經由穿孔321流動到第二混合管32的外側,而在螺旋流道341中與氧氣混合;而第二階段的混合,則是二氧化碳氣體從第二混合管32的出口流入到錐形端部35內時,會和受到螺旋流道341導引進入到錐形端部35內的氧氣及二氧化碳混合氣進行第二次的混合。在上述兩階段混合過程中,部分二氧化碳氣體在第一階段混合中便已與氧氣預先混合,而第二階段的混合過程中,因為氧氣受到螺旋流道341導引,因此能夠以螺旋狀路徑進入到錐形端部35中,因此在錐形端部35內,能夠藉由氧氣的流動路徑與動能帶動二氧化碳氣體共同地產生渦流狀的流動,因此使得二氧化碳氣體及氧氣充分地混合在一起。
本發明的氣體混合裝置30,能夠透過分別控制從進口端33進入到混合腔體31內的氧氣流量,以及控制導入第二混合管32內部的二氧化碳氣體流量的方式控制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氣體混合比例,且再加上本發明的氣體混合裝置30的設計能夠使得氧氣與二氧化碳充分地混合,因此本發明能夠精確地控制氧氣與二氧化碳以預定的比例混合後再傳送進入到養殖槽單元10中,以供應藻類生長所需。
該實施例中,光源裝置20具有一圓柱狀的發光單元21,該發光單元21從該蓋體12的中心插入於該槽體11內,且沿著該槽體11的中心從該槽體11的上端延伸到接近該槽體11底端的位置。如圖3所示,該實施例中,光源裝置20的發光單元21具有一利用導光材質製成且呈圓柱形的殼體211,殼體211內部的中心容置一從該殼體211的上端延伸到下端的基座22,基座22上設置有多個發光元件23,透過發光元件23產生光線,經由殼體211的導光及擴散後透射入養殖水中。
該實施例中,該些發光元件23為LED發光二極體所構成,該些發光元件23和一控制電路24電性連接,且能夠經由該控制電路24控制該些發光元件23發出不同強度以及不同波長的光線,以使得該光源裝置20能夠依據培養藻類的特性,調整適合於藻類生長的光波長度及強度。
為使得該光源裝置20能夠調整發出光線的波長,能夠經由下列幾種方法達成。例如,該些發光元件23可以由多個能夠發出不同波長光線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所組成,而且該控制電路24能夠控制該發光元件23內的各個不同波長的發光二極體晶片產生光線的強度,藉以使得各個不同波長的發光二極體晶片產生的光線相互混光,而發出不同波長的光線。又例如該些發光元件23能夠安排成每一個發光元件23分別能夠發出不同波長的光線,然後經由控制電路24控制每一個不同波長的發光元件23發出光線的強度,藉以混光出所需要的光線波長。
本發明採用的光源裝置20能夠持續且不間斷地提供養殖槽單元10內部培養藻類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線,因此能夠使得藻類24小時都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增進培養的效率。同時該發光單元21能夠依據藻類生長所需調整最為適當的光波強度及波長,因此使得生長條件最佳化。而且該光源裝置20的發光單元21呈圓柱形,且設置在槽體11的中心位置,因此該發光單元21朝向槽體 11內每一個角度所照射的光線強度皆相同,因此使得槽體11內部每一個角度位置的養殖水中所培養的藻類都能夠相同強度的光線照射,而維持相同的生長條件。
本發明透過該氣體混合裝置30以及光源裝置20,能夠精確地控制該養殖槽單元10內部最適合於藻類生長的光線強度與波長,以及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比例,因此能夠有效提高藻類培養的效率。同時本發明的氣體混合裝置30以及光源裝置20的設計又能兼顧到使得槽體11內各處的光源強度一致,以及精確控制氧氣及二氧化碳的混合比例,並使氧氣與二氧化碳均勻分布於養殖水中,故使得養殖槽單元10內的各個位置的藻類生長條件均勻且一致,而能夠達到使得藻類生長穩定,提高藻類生產品質穩定性。
本發明的養殖槽單元10培養完成的藻類,能夠經由該槽體11底部的養殖槽出口13排出,並經由一連接管14輸送到該採集裝置40進行收集培養完成的藻類的工作。
如圖4所示,該採集裝置40包括:一收集槽41,及一過濾網42。該收集槽41為一圓筒狀槽體,該過濾網42能夠套合於該收集槽41的內內側。該過濾網42是由具有孔隙性的網體構成,且該過濾網42的孔隙大小和培養藻類的尺寸相互配合,該過濾網的孔隙較佳者為略小於培養藻類的直徑,使得養殖水和養殖水中所含有的培養基、藻類幼苗等物質能夠通過過濾網42的孔隙。
該養殖槽單元10內的養殖水及養殖水中培養的藻類能夠經由該養殖槽出口13排出,並經由一連接管14引導進入該收集槽41中。該過濾網42容置於該收集槽41的內部,因此使得通過收集槽41的養殖水中的藻類能夠被過濾網42所攔阻,而剩餘的養殖水以及養殖水中所含有的其他直徑小於過濾網42的孔隙直徑的物質均能夠通過該過濾網。該過濾網42和該收集槽41可分離,因此當過濾網42中累積足夠數量的藻類時,操作者能夠將該過濾網42從收集槽41中取出,以利於進行藻類採集的工作。
該收集槽41的底部設置一排放口43,該排放口43連接一排放管44,經由該過濾網42過濾後的養殖水,經由該排放管44排出到一養殖水回收槽45。該採集裝置40還具有一養殖水循環管46以及一循環泵浦48,該養殖水循環管46一端插入於該養殖水回收槽45內,另一端連接於該養殖槽單元10的槽體11,該循環泵浦48設置於該養殖水循環管46上,用以將該養殖水回收槽45內部容納的養殖水抽回到該養殖槽單元10內部。該養殖水回收槽45的底部還具有一污水排放口47,該污水排放口47和一排污管56連接,藉以將養殖槽回收槽45內無法回收利用的養殖水排出。
本發明該採集裝置40的特點,在於能夠將收集完藻類後剩餘的養殖水重新導入到養殖槽單元10內供重新培育藻類使用。一般而言,培養藻類的養殖水中必須含有培養基,以及適當的有機質,以及藻類的孢子或幼苗等,才能夠順利培養出藻類。本發明的採集裝置40將養殖水中的藻類和養殖水分離之後,養殖水中仍然含有培養基、以及藻類的孢子或幼苗等物質存在,因此利用該回收後的養殖水重新培養藻類,將可省略了重新在養殖水中投入培養基、藻類孢子等程序,而達到節省重新培養藻類所需的前置準備時間。
本發明的養殖槽單元10內的養殖水不足時,必須從一水源52取水補充養殖水。該水源52的水必須先經由該過濾裝置50過濾後,使水質符合養殖水的標準後,再輸送到該養殖槽單元10內使用。
如圖1所示,該過濾裝置50具有一過濾槽51,該過濾槽51的進水口55和一汲水泵浦53連接,該汲水泵浦53能夠將水源52的水抽取到該過濾槽51中進行過濾。該過濾槽51另具有一出水管54,經由該出水管54和該養殖槽單元10連接,使得經由過濾槽51過濾後的水輸送進入到養殖槽單元10內。
如圖5所示,本發明使用的過濾槽51的構造為一種直立式的 過濾槽。該過濾槽51的進水口55設置於底部,且該出水管54設置於靠近過濾槽51上方的位置。該過濾槽內部介於該進水口55與該出水管54之間的位置容設有多層過濾材料。該實施例中,過濾槽51內部的過濾材料包括一第一過濾層511、一第二過濾層512、一第三過濾層513及一第四過濾層514。其中該第一過濾層511設置於最下方位置,該第一過濾層511可選用為玻璃砂過濾材料,用以初步過濾養殖水中雜質顆粒;第二過濾層512設置於第一過濾層511上方,該第二過濾層512材料可選用為麥飯石過濾材料,用以使養殖水水質轉化為軟水;而該第三過濾層513設置於第二過濾層512上方,該第三過濾層513可選用自活性炭過濾材料,用以除去養殖水中有害化學物質;而第四過濾層514堆疊於第三過濾層513上方,第四過濾層514的材料可選用為生態球過濾材料。
本發明採用的過濾裝置50的主要特點,在於其具有多層由不同過濾材料構成的過濾層,因此能夠分別對養殖水進行不同的過濾處理,使得養殖水的水質符合養殖藻類所需。同時,本發明的過濾裝置50採用立式的多層過濾結構,其另一優點在於其清潔時,只需要將過濾槽51裝滿水後,再將過濾槽51底部的進水口55打開,使過濾槽51內的水向下洩出,則能夠將各層過濾材料中所含有的雜質以逆清洗的方式洗淨,而能夠簡單且快速地完成過濾槽51的清潔工作。
〔發明的有益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於:
1、本發明的本發明的藻類養殖系統,採用密封的養殖槽單元10,使養殖水和外界隔離,且再加上採用過濾裝置50過濾養殖水,能夠有效避免養殖水遭受污染。
2、本發明的藻類養殖系統採用光源裝置20以及氣體混合裝置30照射光線及將氧氣與二氧化碳導入養殖槽單元10內,因 此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藻類生長所需的光線及氧氣及二氧化碳,因此能夠提高藻類養殖的效率。
3、本發明採用的氣體混合裝置30能夠將氧氣與二氧化碳充分混合,並準確控制氧氣與二氧化碳混合比例;而且該光源裝置20也能夠依據藻類生長所需調整適當的光線波長及強度,因此使得養殖槽單元10內調整出最適於藻類生長的條件,而能有效提升藻類養殖效率及品質穩定性。
4、再者,本發明採用的藻類採集裝置40能夠將藻類和養殖水分離後,再將養殖水循環導入到養殖槽單元10內重新作為培養藻類的養殖水,因重複使用的養殖水中含有培養藻類所需的培養基,因此不需在養殖水中重新投放培養基,而能夠節省重複養殖藻類的準備工作與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藻類養殖系統,其包括:至少一養殖槽單元,該養殖槽單元具有一圓筒狀的槽體,該槽體的內部能夠承裝養殖水,以供養殖藻類,該槽體的底部設置有一養殖槽出口,用以供排放養殖水及養殖水中所培養的藻類,及一導氣管從該槽體的外側伸入於該槽體內部,該導氣管具有多個排氣孔;一氣體混合裝置,該氣體混合裝置和該導氣管連接,該氣體混合裝置用以將氧氣及二氧化碳以預定比例混合後,再經由該導氣管將混合完成的氧氣及二氧化碳導引進入到該槽體內部的養殖水中;及一光源裝置,該光源設置於該培養槽內,該光源具有一圓柱狀的發光單元,該發光單元沿著該槽體的中心從該槽體的上端延伸到接近該槽體底部的位置,該光源裝置具有一控制電路,用以控制該發光單元發出光線的波長及強度,以利於該養殖槽內培養的藻類生長所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藻類養殖系統,其中該氣體混合裝置包括:一混合腔體,該混合腔體呈圓柱狀,該混合腔體的一端具有一進口端,該混合腔體相對於該進口端的另一端具有一錐形端部,以及一連接於該錐形端部末端的出口端;該進口端和一氧氣供應設備連接,使得氧氣能夠從該進口端進入到該混合腔體內部;一第二混合管,該第二混合管從該混合腔體靠近該進口端的一端插入於該混合腔體的中心並延伸到接近該錐形端部的位置,該第二混合管的側壁設置有多個穿孔,該第二混合管能夠和一二氧化碳供應設備連接,使得二氧化碳氣體能夠沿著該第二混合管流動到該混合腔體的該錐形端部內;及 一螺旋隔板,該螺旋隔板設置於該混合腔體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中,使該混合腔體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區隔形成一螺旋流道;其中經由該進口端進入到該混合腔體內的該氧氣能夠沿著該螺旋流道流動到該錐形端部,該二氧化碳氣體沿著該第二混合管流動,一部份的該二氧化碳氣體經由該第二混合管的該些穿孔流入到該螺旋流道中與該氧氣混合,剩餘的該二氧化碳氣體經由該第二混合管導引流動到該錐形端部和該氧氣混合;該混合腔體的該出口端和該導氣管連接,使得經由該氣體混合裝置混合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能夠經由該導氣管進入該養殖槽單元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藻類養殖系統,其中該光源裝置的發光單元包括:一呈圓柱狀的殼體,該殼體內容置多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並且和該控制電路連接,並能夠受該控制裝置,控制該些發光元件發出光線的波長及強度。
  4. 如請求項1至3其中任一項所述的藻類養殖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括一採集裝置,該採集裝置具有一收集槽,及一設置於該收集槽內的過濾網,該養殖槽單元內的養殖水及養殖水中培養的藻類能夠經由該養殖槽出口排出,並經由一連接管路引導進入該收集槽中;該過濾網設置於該收集槽內側面,且該過濾網具有密佈的孔隙,能夠供養殖水穿透過該過濾網,但將養殖水中的藻類攔阻下來,藉以使得養殖水中的藻類和養殖水分離,以利於收集養殖水中的藻類。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藻類養殖系統,其中該收集槽底部連接一排放管,該收集槽內部的養殖水能夠經由該排放管排放至一養殖水回收槽,並利用該養殖水回收槽收集該收集槽排放的養殖水,並將該養殖水回收槽收集的養殖水重新導入該養殖槽單元 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藻類養殖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括一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設置於一水源與該養殖槽單元之間,該水源的水經由該過濾裝置過濾後輸送到該養殖槽單元的該槽體內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藻類養殖系統,其中該循環過濾裝置包括:一過濾槽,該過濾槽的底部具有一進水口,該進水口和該水源連接,使該水源的水從該過濾槽的底部進入到該過濾槽中;一出水管,連接於該過濾槽上方的位置,並連接至該養殖槽單元;及多個過濾層,該些過濾層設置於該養殖槽內部介於該進水口與該出水管之間,進入到該過濾槽內的水經由該些過濾層過濾後經由該出水管排出到該養殖槽單元內;其中,該些過濾層分別選自由下列過濾材料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所構成:玻璃砂過濾材料、麥飯石過濾材料、活性炭過濾材料、生化球過濾材料。
  8. 一種氣體混合裝置,該氣體混合裝置使用於一藻類養殖系統,用以供應該藻類養殖系統培養藻類所需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混合氣體,該氣體混合裝置包括:一混合腔體,該混合腔體呈圓柱狀,該混合腔體的一端具有一進口端,該混合腔體相對於該進口端的另一端具有一錐形端部,以及一連接於該錐形端部末端的出口端;該進口端和一氧氣供應設備連接,使得氧氣能夠從該進口端進入到該混合腔體內部;一第二混合管,該第二混合管從該混合腔體靠近該進口端的一端插入於該混合腔體的中心並延伸到接近該錐形端部的位置,該第二混合管能夠和一二氧化碳供應設備連接,使得二氧化碳氣體能夠沿著該第二混合管流動到該混合腔體的該錐形端部內;及 一螺旋隔板,該螺旋隔板設置於該混合腔體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中,使該混合腔體的內側壁與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區隔形成一螺旋流道;其中經由該進口端進入到該混合腔體內的該氧氣能夠沿著該螺旋流道流動到該錐形端部,該二氧化碳氣體沿著該第二混合管導引流動到該錐形端部和流動到該錐形端部內的氧氣混合,再經由該出口端排出;該混合腔體的該出口端和該藻類培養裝置連接,使得經由該氣體混合裝置混合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能夠輸送到該藻類培養裝置內供應藻類生長所需氧氣與二氧化碳氣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氣體混合裝置,其中該第二混合管的側壁設置有多個穿孔,該第二混合管內一部份的該二氧化碳氣體能夠經由該些穿孔流出到該第二混合管的外側的該螺旋流道,並和該螺旋流道內的該氧氣混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氣體混合裝置,其中該氣體混合裝置分別能夠控制經由該進口端進入該混合腔體內的氧氣流量,以及透過控制進入該第二混合管內的該二氧化碳流量,藉以控制氧氣與二氧化碳氣體的混合比例。
TW105128447A 2016-09-02 2016-09-02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TW2018111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447A TW201811169A (zh) 2016-09-02 2016-09-02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447A TW201811169A (zh) 2016-09-02 2016-09-02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169A true TW201811169A (zh) 2018-04-01

Family

ID=62639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447A TW201811169A (zh) 2016-09-02 2016-09-02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1116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313B (zh) * 2019-04-19 2020-11-21 日商日鰻股份有限公司 藻類培養裝置以及藻類培養方法
CN114540155A (zh) * 2022-02-23 2022-05-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313B (zh) * 2019-04-19 2020-11-21 日商日鰻股份有限公司 藻類培養裝置以及藻類培養方法
US11758860B2 (en) 2019-04-19 2023-09-19 Nichiman Co., Ltd. Alga growing apparatus and alga growing method
CN114540155A (zh) * 2022-02-23 2022-05-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
CN114540155B (zh) * 2022-02-23 2023-09-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藻种培养系统及藻种传代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1303B (zh) 一种鱼-菌-藻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3492593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347805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203152265U (zh) 一种养殖水循环净化装置
CN104145858B (zh) 一种规模化牡蛎苗种高密度培育系统
CN104430125B (zh) 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系统和方法
CN202190608U (zh) 藻类着生与培养装置
CN103789195A (zh) 一种实现原位固液分离的膜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培养方法
CN108569820A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8298767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JP2015089348A (ja) アワビの養殖方法とその養殖システム
CN207885493U (zh) 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207784023U (zh) 一种全封闭流化床生物过滤循环水系统
CN103999814A (zh) 一种鱼贝藻共生循环水处理系统
TW201811169A (zh)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JP2012110260A (ja) 藻類の養殖方法及び藻類の養殖装置
KR101654593B1 (ko) 환경수의 추가적인 공급에 의한 광합성 미세조류의 대량 배양방법
CN212212384U (zh) 一种芽菜-鱼共生的循环生态系统
CN205528195U (zh) 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CN112544546A (zh) 一种自净化循环水鱼菜禽共生养殖装置
CN206136923U (zh) 一种集装箱养殖系统
TWM534969U (zh) 藻類養殖系統及其氣體混合裝置
CN208545259U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
TW201828808A (zh) 垂直式珊瑚繁養殖裝置
CN203416723U (zh) 免换水生态养鱼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