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309A -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309A
TW201804309A TW106119512A TW106119512A TW201804309A TW 201804309 A TW201804309 A TW 201804309A TW 106119512 A TW106119512 A TW 106119512A TW 106119512 A TW106119512 A TW 106119512A TW 201804309 A TW201804309 A TW 2018043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rength
nodes
bandwidth usage
electronic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子期
鄧天隆
郭顓毅
鄧惟升
潘民偉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309A/zh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根據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連結。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案涉及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裝置已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諸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
電子裝置可連接至網路(如無線網路或物聯網等)。網路可包括多個網路節點。如何透過電子裝置,讓使用者得以得知網路節點間的連線情形,為本領域中急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本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期包括一顯示元件以及一處理元件。該處理元件電性連結該顯示元件,並用以執行以下步驟: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控制顯示元件根據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連結。
本案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根據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連結。
本案再提供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此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記錄至少一程式指令,此至少一程式指令在載入一電子裝置後,執行下列步驟: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根據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連結。
透過應用上述一實施例,使用者即可透過電子裝置,快速得知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
10‧‧‧網路
100‧‧‧電子裝置
110‧‧‧處理元件
120‧‧‧顯示元件
N1-N4‧‧‧節點
F1-F3‧‧‧圖形
TP1-TP3‧‧‧網路拓撲圖
CMPA-CMPC‧‧‧比較值
S1-S5‧‧‧操作
200‧‧‧方法
T1-T2‧‧‧操作
圖1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A、2B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操作示意圖;圖3A、3B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操作示意圖;圖4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操作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操作示意圖;以及圖6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敘述清楚說明本揭示內容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示內容之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示內容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與範圍。
圖1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處理元件110及顯示元件120。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電性連接顯示元件120。
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例如可用中央處理器(CPU)、微處理器等實現,但不以此為限。顯示元件120例如可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或其他具顯示能力之顯示元件實現,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連結至網路10(如無線網路、物聯網等)。在一實施例中,網路10可包括複數節點。在一實施例中,網路10中的節點可用無線方式彼此連接,但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連結至網路10中的節點中的一或多者。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用以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在一實施例中,此些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可為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然本案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透過連結至電子裝置100的節點,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然本案不以此為限,例如,處理元件110亦可透過遠端伺服器或網路10的中央控制器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
在一實施例中,在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後,處理元件110可用以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此些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此些節點間的連結。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根據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間不同連結的不同的訊號強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不同的圖形表示此些連結。例如,處理元件110可根據第一訊號強度,以第一圖形顯示對應於第一訊號強度的第一連結,並根據第二訊號強度,以第二圖形顯示對應於第二訊號強度的第二連結。其中第一訊號強度與第二訊號強度不同,且第一圖形與第二圖形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根據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間不同連結的訊號強度所在的不同訊號強度區間,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不同的圖形表示此些連結。
舉例而言,參照表一。
Figure TW201804309AD00001
Figure TW201804309AD00002
在本例中,當對應於網路10中的連結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介於-30dBm~-50dBm時,處理元件110可判斷對應此一連結的訊號強度為「強」,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三條直線表示此一連結。當對應於網路10中的連結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介於-50dBm~-70dBm時,處理元件110可判斷對應此一連結的訊號強度為「中」,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二條直線表示此一連結。當對應於網路10中的連結的接收訊號強度指標介於-70dBm~-90dBm時,處理元件110可判斷對應此一連結的訊號強度為「弱」,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一條直線表示此一連結。應注意到,以上範例僅做說明之用,本案不以此為限。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用粗直線表示訊號強度為「強」的連結,用粗細適中的直線表示訊號強度為「中」的連結,並用細直線表示訊號強度為「弱」的連結。
為使說明清楚以下將搭配圖2A進行本案一操作例的說明,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本操作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節點N1、N2間的第一訊號強度(如-40dBm),以第一圖形F1(如三條直線)表示節點N1、N2間的連結,並根據節點N2、N3間的第二訊號強度(如-80dBm),以第二圖形F2(如一條直線)表示節點N2、N3間的連結。
為使說明清楚以下將搭配圖2B進行本案另一操作例的說明,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本操作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節點N1、N2間的第一訊號強度(如-40dBm)以第一圖形F1(如三條直線)表示節點N1、N2間的連結,根據節點N2、N3間的第二訊號強度(如-120dBm)以第二圖形F2(如一條虛線)表示節點N2、N3間的連結(代表幾乎沒有訊號強度),並根據節點N2、N4間的第三訊號強度(如-60dBm)以第三圖形F3(如兩條直線)表示節點N2、N4間的連結。
透過上述操作,使用者即可透過電子裝置100,快速得知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用以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使用率。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先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及流量,再根據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及流量,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使用率,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透過與電子裝置100連結的節點,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使用率(或上述頻寬及流量),然本案不以此為限,例如,處理元件110亦可透過遠端伺服器或網路10的中央控制器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使用率(或上述頻寬及流量)。
在一實施例中,在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頻寬使用率後,處理元件110可根據頻寬使用率控制顯示元件120色彩化地顯示此些節點間的連結。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根據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間不同連結的不同的頻寬使用率,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不同的顏色表示此些連結。例如,處理元件110可根據第一頻寬使用率以第一顏色顯示對應於第一頻寬使用率的第一連結,並根據第二頻寬使用率以第二顏色顯示對應於第二頻寬使用率的第二連結。其中第一頻寬使用率與第二頻寬使用率不同,且第一顏色與第二顏色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根據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間不同連結的頻寬使用率所在的不同頻寬使用率區間,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不同的顏色表示此些連結。
舉例而言,參照表二。
Figure TW201804309AD00003
在本例中,當對應於網路10中的連結的頻寬使用率小於40%時,處理元件110可判斷對應此一連結的頻寬使用率為「低」,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綠色表示此一連結。當對應於網路10中的連結的頻寬使用率介於40%-70%時,處理元件110可判斷對應此一連結的頻寬使用率為「中」,並控制 顯示元件120以橙色表示此一連結。當對應於網路10中的連結的頻寬使用率大於70%時,處理元件110可判斷對應此一連結的頻寬使用率為「高」,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紅色表示此一連結。應注意到,以上範例僅做說明之用,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根據對應於網路10中的不同連結的不同訊號強度及不同頻寬使用率,圖形化並色彩化地顯示此些節點間的連結(例如:以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來顯示不同的連結)。例如,處理元件110可根據第一訊號強度及第一頻寬使用率,以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圖形顯示對應於第一訊號強度及第一頻寬使用率的第一連結,並根據第二訊號強度及第二頻寬使用率,以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圖形顯示對應於第二訊號強度及第二頻寬使用率的第二連結。其中第一訊號強度與第二訊號強度不同且第一圖形與第二圖形不同,或第一頻寬使用率與第二頻寬使用率不同且第一顏色與第二顏色不同。
為使說明清楚以下將搭配圖3A進行本案一操作例的說明,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本操作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節點N1、N2間之連結的第一訊號強度(如-40dBm)以及第一頻率使用率(如80%),以第一顏色(如紅色)及第一圖形F1(如三條直線)表示節點N1、N2間的連結,並根據節點N1、N2間之連結的第二訊號強度(如 -80dBm)以及第二頻率使用率(如30%),以第二顏色(如綠色)及第二圖形F2(如一條直線)表示節點N2、N3間的連結。
透過上述操作,使用者即可透過電子裝置100,快速得知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及頻寬使用率。
另一方面,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用以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的狀態(如正常運作、韌體更新、異常運作等)。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透過與電子裝置100連結的節點,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的狀態,然本案不以此為限,例如,處理元件110亦可透過遠端伺服器或網路10的中央控制器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的狀態。
在一實施例中,在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的狀態後,處理元件110可用以控制顯示元件120,色彩化地或圖形化地顯示此些節點的狀態。例如,在節點正常運作時,以圓形顯示此一節點,在節點異常運作時,以三角形顯示此一節點。又例如,在節點正常運作時,以藍色顯示此一節點,在節點異常運作時,以紅色顯示此一節點。
為使說明清楚以下將搭配圖3B進行本案一操作例的說明,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本操作例中,處理元件110可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節點N1、N3的狀態(如正常運作),以藍色顯示節點N1、N3,並根據節點N2的狀態(如異常運作),以紅色顯示節點N2。此外,處理元件110可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節點N1、N2間的第一訊號強度(如-40dBm)以第一圖形F1(如三條直線)表示節點N1、N2間的連結,根據節點N2、 N3間的第二訊號強度(如-120dBm),以第二圖形F2(如一條虛線)表示節點N2、N3間的連結(代表幾乎沒有訊號強度),並根據節點N1、N3間的第三訊號強度(如-60dBm),以第三圖形F3(如一條直線)表示節點N2、N4間的連結。
透過上述操作,使用者即可透過電子裝置100,快速得知節點的狀態及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
應注意到,圖3B中操作例亦可與圖3A中操作例結合。亦即,處理元件110可根據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間不同連結的不同的訊號強度及頻寬使用率、以及網路10中的節點的狀態,控制顯示元件120以不同的圖形、顏色表示此些連結,並以不同的圖形或顏色表示此些節點。相關細節可參照前述段落,故在此不贅述。
在本案一實施例中,除顯示網路10中節點的狀態、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及頻寬使用率外,處理元件110更可根據網路10中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控制顯示元件120,以圖形化顯示網路10中的節點的網路拓撲圖。
在本案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用以取得分別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的連結之複數訊號強度比較值。在一實施例中,網路10中的節點可分別比較其對應的連結之訊號強度,以產生訊號強度比較值。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透過與電子裝置100連結的節點,取得網路10中的每一節點的訊號強度比較值,然本案不以此為限,例如,處理元件110亦可透過遠端伺服器或網路10的中央控制器取得網路10中的每一節點的訊號強度比較值。
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元件110可先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並據以進行比較,以取得網路10中的每一節點的訊號強度比較值。
在一實施例中,在處理元件110取得分別對應於網路10中的節點的訊號強度比較值後,處理元件110可根據此些訊號強度比較值,取得網路10中的節點的網路拓撲圖。而後,處理元件110可根據此一網路拓撲圖,控制顯示元件120,以圖形化顯示網路10中的節點的網路拓撲圖。
以下將搭配參照圖4、圖5提供一操作例,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本操作例中,網路10具有節點N1-N3,且電子裝置100連結至節點N1(以矩形表示)。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可能為圖4中所示網路拓撲圖TP1-TP3中的一者,網路拓撲圖TP1-TP3可顯示出節點N1、N2、N3間的排列方式及連結關係。其中,在網路拓撲圖TP1中,節點N2位於節點N1、N3之間;在網路拓撲圖TP2中,節點N3位於節點N1、N2之間;在網路拓撲圖TP3中,節點N1位於節點N2、N3之間。
在本操作例中,節點N1-N3分別比較其對應的連結之訊號強度,以產生訊號強度比較值。例如,節點N1比較節點N1與節點N3間的訊號強度是否大於節點N1與節點N2間的訊號強度;若是,則提供數值為1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A至電子裝置100;若否,則提供數值為0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A至電子裝置100。節點N2比較節點N2與節點N3間的訊號強度是否大於節點N2與節點N1間的訊號強度;若是,則提 供數值為1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B至電子裝置100;若否,則提供數值為0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B至電子裝置100。節點N3比較節點N3與節點N1間的訊號強度是否大於節點N3與節點N2間的訊號強度;若是,則提供數值為1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C至電子裝置100;若否,則提供數值為0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C至電子裝置100。
在操作S1中,處理元件110判斷對應節點N1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A是否為1。若是,進行操作S2。若否,進行操作S4。
在操作S2中,處理元件110判斷對應節點N2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B是否為0。若是,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3。若否,進行操作S3。
在操作S3中,處理元件110判斷對應節點N3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C是否為0。若是,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2。若否,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3。
在操作S4中,處理元件110判斷對應節點N2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B是否為1。若是,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1。若否,進行操作S5。
在操作S5中,處理元件110判斷對應節點N3的訊號強度比較值CMPC是否為0。若是,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1。若否,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3。
藉此,處理元件110即可根據節點N1-N3間的訊號強度,判斷處理元件110判斷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為網路拓撲圖TP1-TP3中的哪一者,並據以控制顯示元件120顯示節點N1-N3的網路拓撲圖。
應注意到,上述的數值及比較方式僅為例示,本領域人士可依實際需要進行變化。
以下將搭配圖6中的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提供本案更具體之細節。然本案並不以下述實施例為限。
圖6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200之流程圖。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案下述操作方法200可藉由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以實現,此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記錄至少一程式指令,此至少一程式指令在載入一電子裝置後,執行以下步驟。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可為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隨身碟、磁帶、可由網路存取之資料庫或熟悉此技藝者可輕易思及具有相同功能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操作方法200可應用於相同或相似於圖1中所示結構之電子裝置。而為使敘述簡單,以下將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以圖1中的電子裝置100為例進行對方法敘述,然本案不以此應用為限。
應瞭解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操作方法200的操作,除特別敘明其順序者外,均可依實際需要調整其前後順序,甚至可同時或部分同時執行。
再者,在不同實施例中,此些操作亦可適應性地增加、置換、及/或省略。
在本實施例中,操作方法200包括以下操作。
在操作T1中,處理元件110取得網路10的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
在操作T2中,處理元件110控制顯示元件120,根據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網路10的節點間的連結。
關於方法200的具體細節可參照前述段落,故在此不贅述。
透過上述操作,使用者即可透過電子裝置100,快速得知節點間的連結之訊號強度。
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0‧‧‧方法
T1-T2‧‧‧操作

Claims (11)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顯示元件;以及一處理元件,電性連結該顯示元件,並用以執行以下步驟: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控制該顯示元件根據該些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該些連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元件更用以執行以下步驟:控制該顯示元件根據該些訊號強度中的一第一訊號強度以一第一圖形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該第一訊號強度的一第一連結,根據該些訊號強度中的一第二訊號強度以一第二圖形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該第二訊號強度的一第二連結,其中該第一訊號強度與該第二訊號強度不同,且該第一圖形與該第二圖形不同。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元件更用以執行以下步驟:取得該些連結的頻寬使用率;以及控制該顯示元件根據該些頻寬使用率色彩化地顯示該些連結。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元件更用以執行以下步驟:控制該顯示元件以一第一顏色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該些頻寬使用率中的一第一頻寬使用率之一第一連結,並以一第二顏色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該些頻寬使用率中的一第二頻寬使用率的一第二連結,其中該第一頻寬使用率與該第二頻寬使用率不同,且該第一顏色與該第二顏色不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元件更用以執行以下步驟:取得分別對應於該些節點的複數訊號強度比較值;根據該些訊號強度比較值取得該些節點的一網路拓撲圖;以及控制該顯示元件,以根據該網路拓撲圖,圖形化顯示該些節點的該網路拓撲圖。
  6. 一種操作方法,適用於一電子裝置,包括: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根據該些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該些連結。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根據該些訊號強度中的一第一訊號強度,以一第一圖形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於該第一訊號強度的一第一連 結,並根據該些訊號強度中的一第二訊號強度,以一第二圖形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於該第二訊號強度的一第二連結,其中該第一訊號強度與該第二訊號強度不同,且該第一圖形與該第二圖形不同。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取得該些連結的頻寬使用率;以及根據該些頻寬使用率色彩化地顯示該些連結。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以一第一顏色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該些頻寬使用率中之一第一頻寬使用率的一第一連結,並以一第二顏色顯示該些連結中對應該些頻寬使用率中之一第二頻寬使用率的一第二連結,其中該第一頻寬使用率與該第二頻寬使用率不同,且該第一顏色與該第二顏色不同。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取得分別對應於該些節點的複數訊號強度比較值;根據該些訊號強度比較值取得該些節點的一網路拓撲圖;以及根據該網路拓撲圖,圖形化顯示該些節點的該網路拓撲圖。
  11.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該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記錄至少一程式指令,該至少一程式指令在載入一電子裝置後,執行下列步驟:取得複數節點間之連結的訊號強度;以及根據該些訊號強度圖形化地顯示該些連結。
TW106119512A 2016-07-22 2017-06-12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2018043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65566P 2016-07-22 2016-07-22
US62/365,566 2016-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309A true TW201804309A (zh) 2018-02-01

Family

ID=6111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512A TW201804309A (zh) 2016-07-22 2017-06-12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5348B (zh)
TW (1) TW2018043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978A (zh) * 2018-07-11 2018-11-30 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网节点信号强度分析方法
CN110191482A (zh) * 2019-06-17 2019-08-30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热点图生成方法、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321340B1 (no) * 2003-12-30 2006-05-02 Telenor Asa Fremgangsmate for a administrere nettverk ved analyse av konnektivitet
GB0819985D0 (en) * 2008-10-31 2008-12-10 Intergence Systems Ltd Network visualistion systems
KR101392590B1 (ko) * 2010-03-12 2014-05-08 오므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방법, 중계 장치, 송신원 장치, 및 제어 장치
DE102011081188A1 (de) * 2011-08-18 2013-02-21 Tridonic Gmbh & Co Kg Analyse und Adresszuweisung von drahtlosen Gebäudenetzwerken
US20130197955A1 (en) * 2012-01-31 2013-08-01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aintenance routes within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US9392538B2 (en) * 2014-04-23 2016-07-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utomated wireless channel chang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348B (zh) 2021-04-23
CN107645348A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2286B (zh) 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210049B2 (en)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user device
US86870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display temperature detection
JP6551531B2 (ja) 製造状態表示システム、製造状態表示方法および製造状態表示プログラム
US901358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display parameters
JP6519656B2 (ja) 製造工程管理システム、製造工程管理方法および製造工程管理プログラム
US2016002740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804309A (zh) 電子裝置、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WO2015039430A1 (zh) 光功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90064689A (ko) 클라이언트 디바이스들과 제1 스크린 디바이스들 사이의 발견 및 연결 프로토콜들의 상호운용성
EP3192254A1 (en) Color calibration
EP3195624B1 (en) Contextually aware device management
CN104601786A (zh) 控制终端的信息提示灯的方法和终端
US9842027B1 (en)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optimized backups
US9921728B2 (en) Service provi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user interface
WO2015196770A1 (zh) 桌面壁纸更换方法及装置
US1079132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equipment state
WO2018058313A1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US20200218236A1 (en) Equipment monitor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US11936532B2 (en) Dynamic IoT device definition and visualization
TW201701696A (zh) 用來於一路由器中套用裝置管理規則之方法與裝置
US20150381434A1 (en) Color coded interface to visualize radio frequency issues on a floor plan
US20140359455A1 (en) Method and appratus to present a control system topology
US1041181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450232B2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