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3221A - 壓接型接頭 - Google Patents

壓接型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3221A
TW201803221A TW106107982A TW106107982A TW201803221A TW 201803221 A TW201803221 A TW 201803221A TW 106107982 A TW106107982 A TW 106107982A TW 106107982 A TW106107982 A TW 106107982A TW 201803221 A TW201803221 A TW 2018032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ring
plate portion
crimp
le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7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純一郎
鈴木理樹也
黒田嘉成
佐藤一樹
Original Assignee
阿爾普士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爾普士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爾普士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3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322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達到當施加有外力時也不易產生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一種壓接型接頭,係具備有:第1板部(2),其具有第1面(2a)和第2面(2b);設在第1板部(2),位於第1板部(2)的第1面(2a)側之腳部(3);以伸縮方向與第1板部(2)交叉的方式設置之第1彈簧部(4);及設在第1彈簧部(4)的接觸部(6),第1彈簧部(4)的第1端部是與腳部(3)一體地形成,第1彈簧部(4)的第2端部是延伸存在於第1板部(2)的第2面側之空間,接觸部(6)被設在第1彈簧部(4)的第2端部,第1彈簧部(4)是以捲繞於與伸縮方向平行的假想軸周圍之板體所構成,構成第1彈簧部(4)的板材之板面的至少一部分是與第1板部(2)的端部對向配置。

Description

壓接型接頭
本發明係關於壓接型接頭。
以往以來,作為達到內裝於電子機器的複數個基板間的電性連接之手段,提供採用壓接型接頭之連接構造。此連接構造係將具備有可彈性變形的接觸部之壓接型接頭安裝於其中一方的基板,與接觸部對向而按壓另一方的基板之導電部,藉此,謀求電性連接。
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壓接型連接器,其具備有上側平板部、下側平板部、第1彈簧部及第2彈簧部。在此壓接型連接器,第1彈簧部係將上側平板部的一側與下側平板部的一側連結,第2彈簧部係將位於上側平板部的下方之輔助板與下側平板部的另一端連結。第1彈簧部與第2彈簧部係朝相同方向捲繞,配置於在伸縮時不會相互干擾之位置。在此結構上,上側平板部係當朝下側稍許移動時則會與輔助板接觸,且當朝下側移動時則會與輔助板一同朝下方移動。因此,伴隨上側平板部朝下方移動,與上側平板部連結的第1彈簧部和與輔助板連 結的第2彈簧部雙方被壓縮而產生較大的壓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1583號公報
近年,伴隨電子機器的小型化、構成零件的高積體化等,壓接型接頭的細微化持續行進中。又,被要求即使在對壓接型接頭施加有振動、撞擊等之情況,電性連接的可靠性也高之壓接型接頭。然而,會有因情況,造成當外力被施加於壓接型接頭時產生塑性變形之虞。從這樣的情事,期望可達到當施加有外力時也不易產生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
本發明的一態樣係為了解決前述課題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既可確保電性連接的可靠性,又不易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係具備有:第1板部,其具有第1面和第2面;設在前述第1板部,位於前述第1板部的前述第1面側之腳部;以伸縮方向與前述第1板部交叉的方式設置之第1彈簧部;及設在前述第1彈簧部的接觸部,前述第1彈簧 部的第1端部是與前述腳部一體地形成,前述第1彈簧部的第2端部是延伸存在於前述第1板部的第2面側之空間,前述接觸部被設在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2端部,前述第1彈簧部是以捲繞的板體所構成,構成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板材之板面是以其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1板部的端部對向的方式配置。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第1彈簧部係從位於第1板部的第1面側之腳部朝第2面側之空間延伸存在,構成第1彈簧部的板材之板面的至少一部分是與第1板部的板面相對向。藉此,可容易增長第1彈簧部的彈簧跨距,第1彈簧部變得容易移位,因此,即使在被施加了振動、撞擊等時,亦可確保電性連接的可靠性。且,當被施加了振動、撞擊等時,第1彈簧部產生彈性變形而抵接於第1板部的端面,藉由第1板部限制第1彈簧部的移動。藉此,可減低壓接型接頭的塑性變形。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還具備有設在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2端部之第2板部,前述第2板部係包含與前述第1板部相對向之平坦部,前述接觸部設在前述平坦部。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還具備:在與前述第1彈簧部相同方向上具有伸縮方向之第2彈簧部;及以與前述第2板部的前述平坦部相對向的方式設在前述第2彈簧部的一端部之第3板部。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 述腳部是以設在前述第1板部的第1腳板部及第2腳板部所構成。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第1彈簧部的第1端部是與前述第1腳板部一體地形成,前述第2彈簧部的第1端部是與前述第2腳板部一體地形成。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腳部是以從前述第1板部的相互對向之外緣朝垂直方向延伸的第1腳板部及第2腳板部所構成,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1端部是與前述第1腳板部的側端部連續地設置。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在前述第1板部的中央設有開口部,前述第1彈簧部插通於前述開口部。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壓接型接頭在平面視角上呈略正方形,前述第1彈簧部係從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1端部朝未設有前述第1腳板部及前述第2腳板部的前述第1板部之外緣延伸。
如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壓接型接頭,其中,還具備第2彈簧部,其在與前述第1彈簧部相同方向上具有伸縮方向,前述第2彈簧部是與前述第2腳板部的側端部連續地設置,且朝未設有前述第1腳板部、前述第2腳板部及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1板部的外緣延伸存在,通過前述開口部延伸存在於前述第1板部的前述第2面側之 空間。
若依據本發明的一態樣,能夠達到既可確保電性連接的可靠性,又不易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
1‧‧‧壓接型接頭
2‧‧‧水平板部(第1板部)
2a‧‧‧下面(第1面)
2b‧‧‧上面(第2面)
3‧‧‧垂直板部(腳部)
4‧‧‧第1彈簧部
4b‧‧‧下端部(第1端部)
4t‧‧‧上端部(第2端部)
4d‧‧‧板面
5‧‧‧上端部(第2板部)
6‧‧‧接觸部
7‧‧‧第2彈簧部
7d‧‧‧板面
8‧‧‧輔助板部(第3板部)
21‧‧‧第1水平板部
21c、22c‧‧‧端面
22‧‧‧第2水平板部
31‧‧‧第1垂直板部(第1腳板部)
32‧‧‧第2垂直板部(第2腳板部)
51‧‧‧平坦部
C‧‧‧假想軸
F‧‧‧伸縮方向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壓接型接頭的斜視圖。
圖2係從其他方向觀看一實施形態之壓接型接頭的斜視圖。
圖3係一實施形態之壓接型接頭的平面圖。
圖4係一實施形態之壓接型接頭的側面圖。
圖5係沿著圖3及圖4之V-V線的斷面圖。
圖6係顯示將一實施形態之壓接型接頭安裝於電路基板間的狀態之斷面圖。
圖7係用來說明一實施形態之壓接型接頭的作用之斷面圖。
以下,使用圖1至圖7說明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壓接型接頭係可理想地使用於例如內裝於電子機器的電路基板間之電性連接的接頭。但,壓接型 接頭的用途為例如電子零件與基板之間的電性連接等,不限於前述者。
再者,在以下的各圖面中為了容易觀看各構成要件,會有依據構成要件使尺寸的比率不同而加以顯示之情況。
圖1係從一方的對角線方向觀看當平面視角時呈略正方形的壓接型接頭1之斜視圖。圖2係從以後述的假想軸為中心旋轉90度的方向觀看圖1的壓接型接頭1之斜視圖。圖3係壓接型接頭1的平面圖。圖4係壓接型接頭的側面圖。圖5係沿著圖3及圖4之V-V線的斷面圖。
如圖1至圖5所示,壓接型接頭1係具備有水平板部2(第1板部)、垂直板部3(腳部)、第1彈簧部4、上板部5(第2板部)、接觸部6、第2彈簧部7及輔助板部8(第3板部)。
在本實施形態,水平板部2、垂直板部3、第1彈簧部4、上板部5、接觸部6、第2彈簧部7及輔助板部8之所有構件是藉由將1片金屬板衝裁成預定形狀,在複數個部位進行折彎所形成。因此,上述所有構件係以相連的1片金屬板所構成。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為了說明上的方便,假設為了達到例如上下配置的2片電路基板間之電性連接的壓接型接頭1,以水平板部2朝向水平方向,垂直板部3朝向下方,接觸部6朝向上方的使用形態(姿勢),說明壓接型接頭1的各部。
但,壓接型接頭1的使用形態(姿勢)不限於前述者。例如,壓接型接頭1亦可在水平板部2朝向垂直方向、垂直板部3朝向水平方向、接觸部6朝向側方的使用狀態下使用。
水平板部2係板面設置成與水平面(xy面)平行,具有下面2a(第1面)和上面2b(第2面)。如圖3所示,水平板部2係當從上面2b的法線方向觀看時,在中央具有開口部2h,由隔著開口部2h而相對向的2片水平板部所構成。當將該等2片水平板部區別說明時,亦有稱為第1水平板部21、第2水平板部22之情況。第1水平板部21與第2水平板部22係以後述的假想軸C為中心呈旋轉對稱的形狀,分別形成為以x軸方向設為長度方向、y軸方向設為短邊方向之細長形狀。
如圖1及圖2所示,垂直板部3係由設在水平板部2的兩端之第1垂直板部31(第1腳板部)和第2垂直板部32(第2腳板部)所構成。第1垂直板部31及第2垂直板部32之板面設置成與垂直面(yz平面)平行。第1垂直板部31是以長度方向朝向y軸方向的方式,延伸於第1水平板部21的一端與第2水平板部22的一端之範圍。同樣地,第2垂直板部32是以長度方向朝向y軸方向的方式,延伸於第1水平板部21的另一端與第2水平板部22的另一端之範圍。如此,藉由連續設置於開口部2h的周圍之第1水平板部21、第1垂直板部31、第2水平板部22及第2垂直板部32,形成不易變形 之強固的固定部分。
在第1垂直板部31的一端之下面側,設有從第1垂直板部31朝下面側折彎呈略直角之折彎部311。同樣地,在第2垂直板部32的一端之下面側,設有從第2垂直板部32朝下面側折彎呈略直角之折彎部321。如圖3所示,第1垂直板部31的折彎部311與第2垂直板部32的折彎部321係當從水平板部2的上面2b之法線方向觀看時,位於壓接型接頭1的相同對角線上的兩端。折彎部311及折彎部321係和接安裝於未圖示的電路基板之電路圖案。
如圖4及圖5所示,第1彈簧部4係以伸縮方向F與水平板部2的下面2a及上面2b交叉的方式設置。第1彈簧部4係以捲繞於與伸縮方向F平行的假想軸C的周圍之板體所構成。由於第1彈簧部4是以板體所構成,故,如圖5所示,第1彈簧部4之與捲繞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長方形。板體係捲繞成螺旋狀,使得前述剖面形狀亦即長方形的長度方向是與假想軸C形成平行。由於第1彈簧部4係以捲繞成螺旋狀的板體所構成,故,可取得較長的彈簧跨距,可謀求不易沉降等的彈簧特性之提升。又,由於可取得較大的第1彈簧部4之伸縮方向F的尺寸,故,當第1彈簧部4撓曲時,可將較大的彈簧荷重施加於接觸部6。
第1彈簧部4的下端部4b(第1端部)形成為從第1垂直板部31之設有折彎部311側的相反側之側 端部(y方向的端部)朝水平板部2的下方之未設有第1垂直板部31及第2垂直板部32之外緣延伸存在。由於第1垂直板部31與第1彈簧部4之板面均與假想軸C形成為平行,故,可藉由簡單的折彎容易形成,且空間性良好地配置。
又,第1彈簧部4的中央部係貫通水平板部2的開口部2h,第1彈簧部4的上端部4t(第2端部)係延伸存在於水平板部2的上面2b側之空間。
再者,在本發明,水平板部2(第1板部)的上面2b側係指以水平板部2為基準之上側的空間,水平板部2(第1板部)的下面2a側係指以水平板部2為基準之下側的空間。
如圖3所示,當從水平板部2的上面2b之法線方向觀看時,第1彈簧部4係從下端部4b側朝上端部4t側,以假想軸C為略中心而朝逆時鐘方向捲繞。第1彈簧部4係捲繞成角部被圓化為曲面狀之矩形狀。
上板部5係設在第1彈簧部4的上端部4t(第2端部)。如圖4及圖5所示,上板部5具有平坦部51和曲面部52。平坦部51係位於上板部5的中央部且與水平板部2平行地設置的部分。曲面部52係設在平坦部51的周圍中之第1彈簧部4的上端部4t的除了折彎部位附近以外的部分,從平坦部51朝下方呈曲面狀延伸之部分。上板部5係藉由第1彈簧部4的彈性變形,可與後述的接觸部6一同朝上下方向移動。
如圖3所示,接觸部6係設在上板部5的平坦部51之略中央。因此,接觸部6的位置是與假想軸C的位置大致一致。如圖4所示,接觸部6係從上板部5的平坦部51朝上方突出設置。藉此,接觸部6是作為與設在壓接型接頭1的上方之電路基板的電性接點發揮作用。
第2彈簧部7係與第1彈簧部4同樣地,以伸縮方向與水平板部2的下面2a及上面2b交叉的方式設置。第2彈簧部7係以捲繞於與第1彈簧部4相同的假想軸C的周圍之板體所構成。第2彈簧部7是以板體所構成,如圖5所示,第2彈簧部7之與捲繞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長方形。板體係捲繞成螺旋狀,使得前述剖面形狀亦即長方形的長度方向是與假想軸C形成平行。因此,在第2彈簧部7,也依據與第1彈簧部4相同的理由,可謀求彈簧特性的提升,可對接觸部6施加較大的彈簧荷重。
如圖3所示,第2彈簧部7的下端部7b(第1端部)形成為從第2垂直板部32之設有折彎部321側的相反側之側端部(-y方向的端部)朝水平板部2的下方之未形成有第1垂直板部31及第2垂直板部32及第1彈簧部4之外緣延伸存在。由於與第1彈簧部4同樣地,第2垂直板部32與第2彈簧部7之板面均與假想軸C形成為平行,故,可藉由簡單的折彎容易形成,且空間性良好地配置。
第2彈簧部7的中央部係貫通水平板部2的開口部2h,第2彈簧部7的上端部7t(第2端部)係延 伸存在於水平板部2的上面2b側之空間。當從水平板部2的上面2b之法線方向觀看時,第2彈簧部7係從下端部7b側朝上端部7t側,以假想軸C為略中心而朝逆時鐘方向捲繞。第2彈簧部7係捲繞成角部被圓化為曲面狀之矩形狀。第1垂直板部4的下端部4b與第2垂直板部7的下端部7b係當從水平板部2的上面2b之法線方向觀看時,位於壓接型接頭1的相同對角線上的兩端。
輔助板部8係設在第2彈簧部7的上端部7t(第2端部)。如圖5所示,輔助板部8係以平坦的板材所構成,與水平板部2平行地設置。輔助板部8係與上板部5隔著預定間隔,而配置成與平坦部51相對向且平行。輔助板部8係藉由第2彈簧部7的彈性變形,可朝上下方向移動。
第1彈簧部4與第2彈簧部7分別以獨立的彈簧所構成。因此,與第1彈簧部4形成為一體的上板部5和與第2彈簧部7形成為一體的輔助板部8是獨立移動。
圖6係顯示將壓接型接頭1安裝於電路基板間的狀態之斷面圖。
以下使用圖6,說明關於壓接型接頭1的使用形態之一例。在此,以進行排列於上下方向的2片電路基板之電性連接為例進行說明,但,使用形態不限於此。
當使用壓接型接頭1進行2片電路基板之電性連接時,如圖6所示,藉由任意的方法,將壓接型接頭1接合於第1電路基板101的配線圖案103上。在此,藉 由將第1垂直板部31及第2垂直板部32的下端之折彎部311、312焊接於配線圖案103,將壓接型接頭1與配線圖案103電性連接。又,將第2電路基板102配置於壓接型接頭1的上方,使第2電路基板102的配線圖案104抵接於壓接型接頭1的接觸部6。此時,將第2電路基板102對壓接型接頭1按壓配置成直到2片電路基板101、102間之距離D1形成為較一般(未施加荷重的狀態)的壓接型接頭1之高度T1(參照圖5)低於上板部5與輔助板部8之間的間隔S1(參照圖5)以上的位置。
在此,利用以第2電路基板102將上板部5壓下,使得第1彈簧部4被壓縮。若上板部5被壓下相當於間隔S的距離的話,則上板部5抵接於輔助板部8。若上板部5進一步被壓下的話,利用輔助板部8被上板部5壓下,使得第2彈簧部7也被壓縮。因此,藉由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反作用力H,使得上板部5被按壓於第2電路基板102。如此,壓接型接頭1與第1電路基板101的配線圖案103及第2電路基板102的配線圖案104穩定地電性連接。
以下,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壓接型接頭1之效果。
壓接型接頭1具備有:由板面朝向對z方向(伸縮方向F)垂直的方向之板體所構成的第1彈簧部4;及設在第1彈簧部4的上端之上板部5。因此,在壓接型接頭1,比起例如具備有由板面朝向水平方向的板體所構成的 彈簧部之比較例的壓接型接頭,第1彈簧部4對水平方向的荷重之反作用力較小,上板部5在水平方向(xy面內的任意的方向)容易移位。因此,當例如圖6的第2電路基板102朝水平方向振動時,上板部5及接觸部6容易追隨第2電路基板102的動作,接觸部6與配線圖案104的接觸點不會改變。其結果,能夠達到以下的效果,亦即,能夠確保壓接型接頭1與第1電路基板101及第2電路基板102之電性連接的可靠性。
然而,因上板部5容易朝水平方向位移,使得在例如,電子機器的組裝製程等,例如作業者的手指不小心鉤到上板部5之情況,會有在第1彈簧部4產生塑性變形,造成壓接型接頭1的功能降低之虞。
對於前述課題,壓接型接頭1係具備有第1彈簧部4,其下端是與第1垂直板部31形成為一體,且中央部貫通水平板部2的開口部2h,又,上端是延伸存在於上方空間。藉由將第1彈簧部4作成這樣的結構,如圖5所示,構成第1彈簧部4之板材的板面4d是與第2水平板部22的端面22c相對向。
藉此,如圖7所示,例如在手指Y鉤到上板部5的端部之情況,上板部5接受到水平方向(從圖7的右朝左之箭號J的方向)之荷重而從通常的位置(以2點虛線所示)朝左側移位,並且第1彈簧部4也從通常的位置(以2點虛線所示)朝左側移位。此時,若移位變大而超過某距離以上的話,第1彈簧部4的板面4d會抵接於 第2水平板部22的端面22c,第1彈簧部4不會更進一步移位。亦即,水平板部2可作為限制第1彈簧部4的預定距離以上之移動的止擋器發揮功能。
作為前述課題之其他對策案,例如亦可考量以下結構,亦即,在第1彈簧部4的外側設置止擋器,使第1彈簧部4的板面與止擋器的板面相對向之結構。但,在此情況,由於以止擋器的板面接受來自於第1彈簧部4之水平方向的荷重,故,若荷重變大的話,則止擋器的強度不足,會有因情況造成第1彈簧部4與止擋器整體產生變形之虞。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的壓接型接頭1之情況,由於以第2水平板部22的端面22c接受來自於第1彈簧部4的水平方向之荷重,故,即使荷動某種程度變大,第2水平板部22也可充分地限制第1彈簧部4的位移。亦即,若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達到既可確保電性連接的可靠性,又不易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1。
且,壓接型接頭1係具備有第2彈簧部7,其下端是與第2垂直板部32形成為一體,且中央部貫通水平板部2的開口部2h,又,上端是延伸存在於上方空間。藉由將第2彈簧部7作成這樣的結構,如圖5所示,構成第2彈簧部7之板材的板面7d是與第1水平板部21的端面21c相對向。
藉此,即使荷重對上板部5朝如圖7所示的方向J相反方向(從圖7的左朝右)施加,第2彈簧部7的板面7d也會抵接於第1水平板部21的端面21c,第2 彈簧部7不會更進一步移位。因此,可達到即使對於如圖7所示的方向J相反方向之荷重也不易產生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1。
又,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下部(較水平板部2更下方的部分)為大直徑,但,由於為周圍被水平板部2與垂直板部3包圍之形態,故,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下部被該等的板部所保護,形成為手指等不易從橫向或上方碰撞之結構。藉由此作用,亦可達到不易產生塑性變形之壓接型接頭1。且,藉由水平板部2,可確保如圖3所示當平面視角時的最大外形到第1彈簧部4或第2彈簧部7為止的距離。因此,能夠使手指等不易從橫向碰撞到第1彈簧部4或第2彈簧部7。又,由於水平板部2是位於第1彈簧部4或第2彈簧部7的高度方向之略中間,故,能夠使手指等不易從橫向碰撞。
又,在壓接型接頭1,上板部5設在第1彈簧部4的上端部4t,接觸部6設在上板部5的平坦部51。若依據此結構,比起例如未設有上板部5之情況,能夠容易確保接觸部6的面積,可提高電性連接的可靠性。
又,壓接型接頭1具有:第2彈簧部7;及與上板部5的平坦部51對向設置於第2彈簧部7的上端部7t之輔助板部8。若依據此結構,在上板部5與輔助板部8已經接觸的狀態,施加於上板部5的荷重會施加到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雙方,因此,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姿勢穩定,可確保預定的反作用力。藉此, 可提高電性連接的可靠性。
又,在壓接型接頭1,垂直板部3是以從水平板部2的兩端朝下方延伸的第1垂直板部31和第2垂直板部32所構成。若依據此結構,不需使用其他的支承構件等,可將壓接型接頭1穩定地支承於第1電路基板101上。
且,在壓接型接頭1,第1彈簧部4的下端部4b與第1垂直板部31形成為一體,第2彈簧部7的下端部7b與第2垂直板部32形成為一體。若依據此結構,第1彈簧部4與第2彈簧部7不會相互干涉,可獨立地進行動作。藉此,能夠達到具有合理的雙重彈簧構造之壓接型接頭1。
再者,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係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亦可採用下述的(1)~(6)的結構,取代前述實施形態的結構。
(1)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壓接型接頭1具備有第1彈簧部4、第2彈簧部7的2個彈簧部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壓接型接頭若具備具有接觸部的第1彈簧部即可,並非一定需要具備第2彈簧部。又,亦可不具備輔助板。
(2)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壓接型接頭1具備有上板部5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壓接型接頭亦可不具備上板部。例如,可在第1彈簧部的上端部直接設 置朝上方突出的接觸部。
(3)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壓接型接頭1具備有第1垂直板部31、第2垂直板部32的2個垂直板部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垂直板部的數量並非一定要為2個,可為1至4個中的任一種。又,即使在具備有2個垂直板部的情況,垂直板部的位置亦可非如前述實施形態般為水平板部之相對向的2邊,可為相鄰的2邊。
(4)在前述實施形態,以壓接型接頭1具備有第1水平板部21、第2水平板部22的2個水平板部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水平板部的數量並非一定要為2個,可為1至4個中的任一種。例如,在將水平板部的數量設為1個的情況,若具有容易產生塑性變形的方向和不易產生塑性變形的方向的話,可僅在容易產生塑性變形的方向設置水平板部。又,並非所有的水平板部與所有的垂直板部相連結,例如,亦可為一部分的水平板部與一部分的垂直板部未相連結。
(5)且,除了前述實施形態的結構以外,亦可另外在水平板部2的開口部2h側(接近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之側)之緣或開口部2h相反側(遠離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之側)之緣,設置從水平板部2垂直地立起的板部。
(6)又,在前述實施形態之情況,水平板部2係設在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高度的1/2左右之位置,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上部配置於朝水 平板部2的上方露出之位置,但,亦可作成將水平板部2的位置進一步增高,使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略全體被水平板部2和垂直板部3所包圍之結構。在此情況,亦可為以下結構,亦即,在已經將壓接型接頭1安裝於電路基板的狀態,需要將水平板部2設在不會與電路基板102接觸之位置,但,由於垂直板部3的高度也變高,故,例如,第1彈簧部4及第2彈簧部7的下端與垂直板部3的下部形成為一體。
除此以外,關於構成壓接型接頭之各構成要件的數量、配置、形狀、材料等之具體的結構,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可適宜進行變更。又,在前述實施形態,水平板部、垂直板部、第1彈簧部、上板部、接觸部、第2彈簧部及輔助板部得所有的構造是以將1片板體折彎而形成的結構,但,亦可為並非所有的構件是將1片板體折彎而形成者。本發明的壓接型接頭,亦可為一部分的構件是以其他的板材所形成,再將複數個板材接合之結構。
1‧‧‧壓接型接頭
2‧‧‧水平板部(第1板部)
2a‧‧‧下面(第1面)
2b‧‧‧上面(第2面)
2h‧‧‧開口部
3‧‧‧垂直板部(腳部)
4‧‧‧第1彈簧部
4b‧‧‧下端部(第1端部)
5‧‧‧上端部(第2板部)
6‧‧‧接觸部
7‧‧‧第2彈簧部
21‧‧‧第1水平板部
22‧‧‧第2水平板部
32‧‧‧第2垂直板部(第2腳板部)
51‧‧‧平坦部
52‧‧‧曲面部
321‧‧‧折彎部

Claims (9)

  1. 一種壓接型接頭,其特徵為具備有:具有第1面與第2面之第1板部;設在前述第1板部,且位於前述第1板部的前述第1面側之腳部;以伸縮方向與前述第1板部交叉的方式所設置的第1彈簧部;及設在前述第1彈簧部的接觸部,前述第1彈簧部的第1端部與前述腳部一體地形成,前述第1彈簧部的第2端部是延伸存在於前述第1板部的前述第2面側之空間,前述接觸部是設在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2端部,前述第1彈簧部是以板體所構成,構成前述第1彈簧部的板材之板面是以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1板部的端面相對向的方式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還具備有設在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2端部之第2板部,前述第2板部是包含有與前述第1板部相對向的平坦部,前述接觸部是設在前述平坦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還具備有:在與前述第1彈簧部相同方向上具有伸縮方向的第2彈簧部;及以前述第2板部的前述平坦部相對向的方式設在前述 第2彈簧部的一端部之第3板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腳部是以設在前述第1板部的第1腳板部及第2腳板部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第1彈簧部的第1端部是與前述第1腳板部一體地形成,前述第2彈簧部的第1端部是與前述第2腳板部一體地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腳部是以從前述第1板部的相互對向之外緣朝垂直方向延伸的第1腳板部及第2腳板部所構成,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1端部是與前述第1腳板部的側端部連續地設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在前述第1板部的中央設有開口部,前述第1彈簧部插通於前述開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前述壓接型接頭在平面視角上大致呈正方形,前述第1彈簧部係從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1端部朝未設有前述第1腳板部及第2腳板部的前述第1板部之外緣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壓接型接頭,其中,還具備有:在與前述第1彈簧部相同方向上具有伸縮方向的 第2彈簧部,前述第2彈簧部是與前述第2腳板部的側端部連續地設置,且朝未設有前述第1腳板部、第2腳板部及前述第1彈簧部的前述第1板部的外緣延伸存在,通過前述開口部延伸存在於前述第1板部的前述第2面側之空間。
TW106107982A 2016-04-11 2017-03-10 壓接型接頭 TW201803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8971 2016-04-11
JP2016078971A JP2019096378A (ja) 2016-04-11 2016-04-11 圧接コンタク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221A true TW201803221A (zh) 2018-01-16

Family

ID=60041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982A TW201803221A (zh) 2016-04-11 2017-03-10 壓接型接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96378A (zh)
TW (1) TW201803221A (zh)
WO (1) WO20171795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956B (zh) * 2018-04-03 2021-11-2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接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372B (zh) * 2018-01-19 2021-12-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压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61378B (zh) * 2018-01-19 2022-0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压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4551B2 (ja) * 2014-05-23 2017-11-0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340666B2 (ja) * 2014-08-25 2018-06-13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
JP6603229B2 (ja) * 2014-09-26 2019-11-06 株式会社T・P・S・クリエーションズ 導電性エレメント、導電性エレメント用の板状部材及び導電性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956B (zh) * 2018-04-03 2021-11-2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接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96378A (ja) 2019-06-20
WO2017179548A1 (ja) 2017-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8801B2 (en) Pressure contact type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10009013A1 (en) Elastic sheet structure
TW201803221A (zh) 壓接型接頭
JP2013008467A (ja)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ソケット
TWI234315B (en) Land grid array connector
TWM288991U (en) IC socket and IC socket assembly
KR20130066658A (ko) 표면실장 클립
CN108767541B (zh) 压接连接器
JP6214053B2 (ja) 圧接コネクタ
TWI718307B (zh) 連接件及連接器
JP4936366B2 (ja) コンタクト
US6893269B2 (en) Connector efficiently forming a standoff region
US7629534B2 (en) Contact member, connecting method of the contact member, and socket
US6923678B2 (en) Device for temporarily fasten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to circuit board
US9865939B2 (en) Connecting element with a spring tab
JP2018056060A (ja) 接触端子
JP5627221B2 (ja) 表面実装コンタクト
JP7016418B2 (ja) 圧接コンタクト
KR101663826B1 (ko) 탄성 시그널 핀
JP2018045929A (ja) 接触端子
JP3321133B2 (ja) 導電部材
JP5845080B2 (ja) コネクタ
US9368894B2 (en) Socke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5533478B2 (ja) 金属ケース付き回路モジュール
JP7289497B2 (ja) 表面実装コンタク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