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2731A -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2731A
TW201802731A TW105143654A TW105143654A TW201802731A TW 201802731 A TW201802731 A TW 201802731A TW 105143654 A TW105143654 A TW 105143654A TW 105143654 A TW105143654 A TW 105143654A TW 201802731 A TW201802731 A TW 2018027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
payment
repayment
ent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4929B (zh
Inventor
華晨明
Original Assignee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2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2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9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G06Q20/38215Use of certificates or encrypted proofs of transaction righ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5Establishing or using transaction specific r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該業務處理方法包括:業務伺服器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判斷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根據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上述方法和裝置提高了使用者的體驗。

Description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關於電腦資訊技術領域,尤其關於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到了電腦遠端技術來處理業務。使用電腦遠端技術來處理業務時,用戶透過電腦、手機以及網路電視等電子終端上發出業務處理指示,透過遠端的伺服器來實現業務的處理。業務處理的流程包括使用者發出業務處理請求,提交業務處理必要的資訊,最後接收伺服器回饋的業務處理結果,其中提交業務處理必要的資訊通常包含提交業務處理管道的選擇資訊、提交同意業務處理相關協定的資訊以及提交業務處理鑑別資訊等。業務處理通常會出現處理失敗的現象,這些處理失敗的現象是由業務處理的過程出現錯誤而引起,這些錯誤可能是由所提交的業務處理必要的資訊自身出錯而引起,也可能由伺服器等外部因素引起。
在現有技術中,以電子支付業務為例,當電子支付業 務處理失敗時伺服器會回饋給使用者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提示頁面。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提示頁面中包含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類型的提示資訊和重新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入口,使用者需要從所回饋的入口進入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頁面,然後根據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類型的提示資訊,重新提交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必要的資訊以再次進行業務處理。
由此可見,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現有技術透過回饋給使用者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類型的提示資訊和重新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入口,然後用戶透過所回饋的入口重新提交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必要的資訊的方式,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使用者重新提交全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必要的資訊,使得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的操作較多,這樣會造成使用者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體驗較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向使用者返回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入口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操作較多,從而造成使用者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體驗較差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 業務伺服器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業務伺服器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較佳的,所述方法還包括:業務伺服器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業務伺服器在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透過所述對應關係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較佳的,所述業務伺服器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具體為: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之時或之後產生唯一識別碼;業務伺服器將所述唯一識別碼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以及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唯一識別碼 建立對應關係;則:所述業務伺服器在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透過所述對應關係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具體為:在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根據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並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較佳的,所述唯一識別碼與時間戳記具有對應關係,所述時間戳記用於記錄所述唯一識別碼產生時的時間,則所述根據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並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具體為:在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後,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時間戳記;判斷目前時間和所述時間戳記所記錄的時間之差是否小於預設時間閾值,若是,則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較佳的,所述唯一識別碼還與狀態資訊具有對應關係,所述狀態資訊用於記錄是否已經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則所述根據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並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具體為:在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後,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狀態資訊; 透過所述狀態資訊判斷是否已經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若否,則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較佳的,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具體包括:業務伺服器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否為所述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若否,則產生重新支付入口。
較佳的,在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時,所述方法還包括:若否,則發送業務處理成功的提示資訊;或,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時,如果確定不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方法還包括:發送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或,在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所述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時,所述方法還包括:結束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並發送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業務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用戶端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業務伺服器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用戶端在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觸發重新支 付入口,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重新支付入口為業務伺服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產生的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入口,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較佳的,所述觸發重新支付入口包括:點擊重新支付入口對應的網頁超連結,和/或,觸控重新支付入口對應的觸控式螢幕按鈕,和/或,透過搖一搖、手勢識別,或表情識別的方式觸發重新支付入口。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支付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以進行電子支付;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是否失敗,若是,則根據所述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受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 新支付。
較佳地,所述根據所述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具體包括:如果電子支付失敗類型為支付管道餘額不足,則產生能夠關聯到餘額充足的支付管道的重新支付入口,則:所述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具體包括: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餘額充足的支付聚到以及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支付管道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和/或,如果電子支付失敗類型為支付管道業務繁忙,則產生能夠關聯到業務空閒的支付管道的重新支付入口,則:所述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具體包括: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業務空閒的支付管道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業務繁忙的支付管道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業務處理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接收單元、第一判斷單元、第一確定單元、第二接收單元和第一處理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 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觸發第一確定單元;所述第一確定單元,用於在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所述第二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用於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該裝置包括:提交單元和觸發單元,其中:所述提交單元,用於提交進行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觸發單元,用於在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觸發重新支付入口,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重新支付入口為業務伺服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產生的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入口,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 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支付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三接收單元、第二判斷單元、第二確定單元、第四接收單元和第二處理單元,其中:所述第三接收單元,用於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以進行電子支付;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是否失敗,若是,則觸發第二確定單元;所述第二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所述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所述第四接收單元,用於接受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所述第二處理單元,用於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本發明實施例採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使用者提交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根據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業務伺服器可根據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接收用戶透過重新支付入口提交的第二業務 資訊集合,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並利用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10‧‧‧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
11、12、13‧‧‧方法步驟
231、232‧‧‧方法步驟
34a、34b、34c‧‧‧方法步驟
51、52、521、523、53‧‧‧方法步驟
71a、71b‧‧‧方法步驟
81、82‧‧‧方法步驟
91、92、93、94‧‧‧方法步驟
101‧‧‧第一接收單元
102‧‧‧第一判斷單元
103‧‧‧第一確定單元
104‧‧‧第二接收單元
105‧‧‧第一處理單元
20‧‧‧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
201‧‧‧提交單元
202‧‧‧觸發單元
301‧‧‧第三接收單元
302‧‧‧第二判斷單元
303‧‧‧第二確定單元
304‧‧‧第四接收單元
305‧‧‧第二處理單元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提供的唯一識別碼關聯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3提供的時間戳記控制唯一識別碼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5提供的透過電子支付鑑別資訊控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7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8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9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方法的具體實現流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10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11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12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實施例1提供了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向用戶返回重 新支付入口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操作較多,從而造成使用者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體驗較差的問題。該方法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包括下述步驟:步驟11:業務伺服器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
所述第一業務資訊集合指進行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需要的業務資訊集合。
實際應用中的業務處理,通常需要接收進行該業務處理所需要的業務資訊,以便進行該業務處理。一般來說根據所需要處理的業務類型的不同,所需的業務資訊集合通常也不同;另外,即使是所要處理的業務類型相同,所需的業務資訊集合通常也可以不同。例如,電子支付業務的業務處理和檔加密的業務處理各自所需的業務資訊集合不同,即使是電子支付業務的業務處理根據支付的類型不同,比如網銀支付、掃碼支付等,所需的業務資訊集合(也即,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也可以不同。
對於電子支付業務的業務處理,伺服器要完成該支付需要接收使用者提交的支付管道資訊、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等,其中,支付管道是指資金流動的載體,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為工行借機卡管道,農行信用卡管道等,支付鑑別資訊用於校驗使用者的身份和/或許可權,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為密碼、指紋、智慧卡等。在處理該電子支付業務的過程中,進行該電子支付業務的業務處理所需要的資訊就是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在實際應用 中,在接收第一業務資訊後,既可以是根據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即時地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在特殊的應用場景下也可以是非即時的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例如預約支付等。
步驟12:業務伺服器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過程中通常會出現業務處理失敗的現象,這些失敗現象可以由第一業務資訊集合未透過驗證引起,也可以由伺服器等其它原因引起。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伺服器通常需要監測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並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還可以記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以用於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
若產生了重新支付入口,則用戶可以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提交可與該重新支付入口關聯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重新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二業務資訊集合即是指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使用者所需要提交的業務資訊的集合。在實際操作中用戶可以透過電腦、手機、智慧電視以及iPad等不同方式向伺服器提交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因此伺服器可產生的重 新支付入口的形式可以包括:網頁超連結和/或搖一搖感應器和/或手勢識別器和/或表情識別器和/或觸控式螢幕按鈕等。
步驟13: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有多種,例如,所選擇的支付管道餘額不足、支付鑑別資訊錯誤、操作超時、伺服器異常、網路中斷等。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業務伺服器一方面根據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另一方面業務伺服器還需要確定使用者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所需要用到的包含在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是所述第一業務資訊集合的非空子集。通常第一業務資訊集合的非空子集可以有多種,甚至第三業務資訊也可以為第一業務資訊本身,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三業務資訊不為空集。
例如,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過程中,業務伺服器通常需要接收使用者提交的支付管道資訊、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以便進行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為該支付管道的餘額不足時,那麼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有多種選取方式,例如 可以選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或者選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除支付管道資訊之外的其它資訊,或者也可以選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支付鑑別資訊和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中的任意一個。
在實際應用中,一種較佳的方案是,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是由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所確定的所述第一業務資訊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說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是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業務資訊之外的其它業務資訊。這樣由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來確定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包含的,使用者透過重新支付入口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所需要用到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對於電子支付業務業務處理,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的較佳方案為支付鑑別資訊和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的集合。
當重新支付入口被用戶觸發後,業務伺服器接收用戶透過重新支付入口提交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並獲取包含在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然後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
通常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可以包括:支付管道資訊、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等,如果在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由於支付管道而導致支付失敗,通常可以選取該支付鑑別資訊以及該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等為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在重新支付入 口被產生及觸發後接收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並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進行業務處理,需要說明的是,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通常可以為新的支付管道資訊。
特別的,業務伺服器從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篩選出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之後,通常會將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進行儲存。當重新支付入口入口被觸發後,伺服器接收使用者提交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並且獲取所儲存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在實際應用中,獲取所儲存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的方式有多種,其中一種較佳的方案是: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當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時,透過所述對應關係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採用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根據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業務伺服器可根據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接收用戶透過重新支付入口提交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並利用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 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步驟13中提到,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其實在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之前,實施例還可以包括業務伺服器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業務伺服器在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透過所述對應關係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因此就構成了本發明的實施例2,本發明的實施例2與實施例1相比,除了實施例1中的步驟13之前多了步驟231、232和233,相應的步驟13變化為步驟23之外,其它步驟均相同,參考附圖2。
步驟231: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之時或之後產生唯一識別碼。
唯一識別碼是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產生的一串唯一的編號,通常可以透過GUID產生唯一識別碼,也可以透過遞加的方式產生唯一識別碼。
步驟232:業務伺服器將所述唯一識別碼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以及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 唯一識別碼建立對應關係。
業務伺服器確定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後,在所述唯一識別碼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之間建立對應關係,這樣當業務伺服器獲取該唯一識別碼之後,可以透過對應關係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在實際應用中,所建立的這種對應關係有多種方式,可以是簡單的將唯一識別碼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關聯,也可以是將唯一標示符添加在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但只要將唯一識別碼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之間建立對應關係,使得業務伺服器獲取該唯一識別碼之後,可以透過對應關係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就不會影響本實施例的技術效果,因此本實施例在此並不對怎樣建立對應關係以及建立什麼樣的對應關係作出限定。
業務伺服器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唯一識別碼建立對應關係之後,當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時,業務伺服器可以透過對應關係獲取該唯一識別碼。
需要說明的是,步驟232中的建立唯一識別碼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對應關係,與建立重新支付入口和唯一識別碼的對應關係所採用的方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甚至在電子支付等實際應用中,當支付失敗時,業務伺服器通常還可以將重新支付入口和對應的唯一識別碼一起返回給用戶,再透過用戶觸發重新支付入口,將該唯一標示符返回給業務伺服器。步驟232需要達到的技術效果之一是將重新支付入口和唯一識別碼建立對應關係,當該重新支付 入口被觸發時,伺服器能夠透過這種對應關係獲取該唯一識別碼。
步驟23: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收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需要說明的是步驟231、232,將所述重新支付入口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透過唯一識別碼相互關聯,使得在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後,業務伺服器能夠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因此,步驟231、232可以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之前,也可以在根據所述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之後,只要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時,已經執行步驟231、232,將第三業務資訊和所述重新支付入口透過唯一識別碼相互關聯,就不會影響本實施例的效果。
採用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行業務處理,透過產生的唯一識別碼將重新支付入口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之間相互關聯,使得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時,業務伺服器能夠直接獲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而不需要使用者進行提交。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步驟232中提到將所述唯一識別碼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其實,為了確保唯一識別碼在一段時間內有效,還可以將唯一識別碼和時間戳記建立對應關係,所述時間戳記用於記錄所述唯一識別碼產生時的時間,進而,可以基於唯一識別碼與時間戳記的對應關係獲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因此就構成了本發明的實施例3,本發明的實施例3與實施例2相比,“所述根據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並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記作步驟34)可以變化為步驟34a、34b、33c,其它步驟均相同,參考附圖3。
步驟34a:在獲取所述唯一識別碼後,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時間戳記。
步驟34b:判斷目前時間和所述時間戳記所記錄的時間之差是否小於預設時間閾值,若是,則執行34c。
特別的,在實際應用中時間閾值可以設置為5分鐘(或者3分鐘),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時間戳記之後,在目前時間和時間戳記所記錄的時間之差小於5分鐘時,說明唯一識別碼有效,則執行步驟34c。
步驟34c: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採用實施例3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 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透過唯一識別碼與時間戳記建立對應關係,使得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時,能夠透過目前時間和所述時間戳記所記錄的時間之差是否小於預設時間閾值來判斷唯一識別碼是否有效,只有當唯一識別碼有效時才能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因此在解決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之外,還透過為唯一識別碼設置有效時間,解決了唯一識別碼的時效問題。
實施例4
在實施例2的步驟232中提到將所述唯一識別碼和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其實,為了確保任務只被處理一次,還可以將唯一識別碼和狀態資訊建立對應關係,所述狀態資訊用於記錄是否已經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因此就構成了本發明的實施例4,本發明的實施例4與實施例2相比,步驟232變化為步驟432,相應的步驟23變化為步驟43a、43b、43c、43d和43e,其它步驟均相同。
步驟432:將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和狀態資訊分別與所述唯一識別碼建立對應關係。
步驟43a:在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後,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狀態資訊。
步驟43b:透過所述狀態資訊判斷是否已經透過所述 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若否,則執行45c;若是,則執行45d。
步驟43c: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然後執行步驟45e。
步驟43d:發送任務正在處理的提示資訊。
步驟43e:利用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以及接收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進行業務處理。
將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和狀態資訊集合分別與唯一識別碼建立對應關係,用戶觸發重新支付入口之後,業務伺服器能夠獲取唯一識別碼,並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狀態資訊,當該狀態資訊記錄沒有透過唯一識別碼獲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時,則獲取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並繼續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該狀態資訊記錄已經透過唯一識別碼獲取過第三業務資訊集合時,則可以向用戶發送任務正在處理的提示資訊。
在實際應用中,透過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後,通常還需要將狀態資訊做原子更新,這樣能夠確保該重新支付入口被用戶多次觸發時操作的冪等性。也就是,透過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後,需要及時對狀態資訊做出更新,記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已經被獲取,這樣能夠確保用戶多次觸發該重新支付入口時,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操作只被執行一次,使得用戶不會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多次支付。
採用實施例4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 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透過唯一識別碼與狀態資訊建立對應關係,使得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時,能夠透過所述狀態資訊判斷是否已經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只有當判斷為否時才能透過所述唯一識別碼獲取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因此在解決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之外,還透過狀態資訊保證了業務只能被處理一次,解決了業務可能被多次處理的問題。
實施例5
在實施例1的步驟12中提到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由於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有多種,因此這種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有多種方式。當所接收的第一業務資訊包括業務處理鑑別資訊時,提到根據所述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發送重新支付入口具體為,根據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否包括業務處理鑑別資訊錯誤決定是否發送重新支付入口。因此就構成了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實施例1的步驟11在本實施例變化為步驟51,實施例1的步驟13在本實施例變化為步驟53,相應的實施例1的步驟12在本實施例變化為步驟521、522和523,其它步驟均相同,參考附圖4。
步驟51: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 務資訊集合進行業務處理。
步驟521: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否為所述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若否,則執行步驟532;若是則執行533。
步驟522:產生重新支付入口。
步驟523:結束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並發送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
當所提交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包含電子支付處理鑑別資訊時,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情況下,為了保證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安全,需要判斷引起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否包含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如果包含,則結束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並向使用者發送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的提示資訊;如果不包含,則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另外,在實際操作中如果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包括操作超時等另外一些需要終止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時,業務伺服器通常也會結束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並向使用者發送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
採用實施例5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行業務處理,當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包含電子支付鑑別資訊時,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情況下需要檢驗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否為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根據檢驗的結果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保證了電子支 付業務處理的安全。因此在解決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之外,還解決了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過程中安全性的問題。
實施例6
在實施例5的步驟51中提到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可以包含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因此在步驟522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之前,還可以包括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有第二業務處理管道,並根據判斷結果產生及返回重新支付入口。因此就構成了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實施例5的步驟51在本實施例變化為步驟61,相應的實施例5的步驟522在本實施例變化為步驟6221、6222和6223,其它步驟均相同。
步驟61: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包含電子支付鑑別資訊和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
步驟6221: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有第二業務處理管道,若是,則執行步驟6222;若否,則執行步驟6323。
步驟6222:將所述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的所述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更改為所述第二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並產生及返回重新支付入口。
所述第二業務處理管道指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能夠使用的所述第一業務處理管道之外的其它業務處理管道。
步驟6223:結束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並發送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提交的第一業務資訊中包含業務處理鑑別資訊和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當任務處理失敗時,如果伺服器檢測任務失敗的類型不包括業務處理鑑別資訊錯誤,並且所述業務處理有可供替用的第二業務處理管道,那麼,伺服器將第一業務資訊中的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更改為第二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並發送重新支付入口給用戶,則用戶在觸發重新支付入口進行業務處理時不需要輸入業務處理鑑別資訊和關於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也就是說第二業務資訊中不包含業務處理鑑別資訊和關於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另外,伺服器向用戶發送重新支付入口時,還可以發送業務處理管道更改的提示資訊,用於提示使用者業務處理管道已經更改。
特別的,當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只是與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相關,並且所述業務處理有可供替用的第二業務處理管道時,伺服器向用戶發送重新支付入口,用戶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進行業務處理,所需要提交的第二業務資訊為空集,所述第二業務資訊為空集包括使用者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進行業務處理時,不需要向伺服器提交第二業務資訊。
對於電子支付業務業務處理,使用者在電子支付時需 要提交支付管道的資訊、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在支付失敗的條件下,如果支付失敗的類型不包括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並且使用者有資金額充足的第二支付管道,則業務伺服器將支付管道更改為該第二支付管道,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這時,用戶只需觸發該重新支付入口就可以透過伺服器完成電子支付。
採用實施例6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包含電子支付鑑別資訊和第一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時,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情況下,如果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不包括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並且有可供使用的第二業務處理管道,那麼用戶透過業務伺服器產生的重新支付入口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所要輸入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不包括電子支付鑑別資訊和業務處理管道資訊。因此在解決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之外,還解決了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過程中安全性的問題。
實施例7
實施例1的步驟11中提到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其實在步驟11之前,實施例還可以包括接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等步驟,這就構成了本發明的實施例7,實施 例7與實施例1相比,除了步驟11之前增加步驟71a和步驟71b之外,其它步驟均相同,如附圖5所示。
步驟71a:接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
業務伺服器接收使用者提交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發明,通常用戶會透過電腦、手機、智慧電視以及iPad等不同方式向業務伺服器提交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
步驟71b: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返回第一業務資訊入口。
第一業務資訊入口為透過該第一業務資訊入口提交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
業務伺服器根據所接收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向使用者返回第一業務資訊入口,使用者透過第一業務資訊入口來提交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一業務資訊集合是指處理所接收的業務所需要的使用者資訊,包括業務處理管道的資訊、電子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相關協定資訊等。業務伺服器接收使用者提交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請求後,向用戶返回支付入口,用戶透過該支付入口選擇支付管道、提交支付鑑別以及提交同意支付的相關協議等,這裡的支付入口就是第一業務資訊入口,相應的支付管道資訊、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等就是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另外,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可以透過多次來提交,例如,用戶可以先同意支付的相關協議,然後提交選擇支付管道的資訊,之後再提交支付鑑別資訊。
採用實施例7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行業務處理請求業務處理,伺服器根據所接收的業務處理請求向使用者返回第一業務資訊入口,當業務處理失敗時,根據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向用戶返回重新支付入口,用戶在透過重新支付入口進行業務處理的過程中,所提交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少於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從而。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8
實施例8提供了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重新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需的操作較多,從而造成使用者在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時體驗較差的問題。該方法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如附圖6所示,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81:用戶端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業務伺服器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 步驟82:用戶端在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觸發重新支付入口,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重新支付入口為業務伺服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 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產生的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入口,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使用者提交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業務伺服器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根據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並向用戶呈現重新支付入口,用戶觸發該重新支付入口並提交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
採用實施例8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方法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根據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並呈現重新支付入口,並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提交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包含在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的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9
實施例9提供了一種電子支付方法,用於解決現有技 術中在電子支付失敗時,重新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提交的資訊較多,從而造成使用者體驗較差的問題。該方法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如附圖7所示,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91: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以進行電子支付。
支付要素資訊為進行該支付業務的業務處理所需要的資訊。在實際應用中,根據支付業務的不同,對應的支付要素資訊也可以不同。例如,透過信用卡支付時支付要素資訊通常可以為該信用可的卡號、密碼以及支付金額等;透過網銀支付時支付要素資訊通常可以為網銀卡號、網銀密碼以及驗證碼等;透過掃描手機二維碼支付時,支付要素資訊通常可以使用者帳號資訊、二維碼資訊以及金額等。在實際應用中,該支付要素資訊通常可以為支付管道資訊、支付鑑別資訊以及同意支付相關協定的資訊等,其中,支付管道是指資金流動的載體,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為工行借機卡管道,農行信用卡管道等,支付鑑別資訊用於校驗使用者的身份和/或許可權,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為密碼、指紋、智慧卡等。
在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之後,進行電子支付。
步驟92: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是否失敗,若是,則執行步驟93。
在支付的過程中,通常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支付失敗,例如所選擇支付的銀行卡餘額不足、所選擇支付的信 用卡有額度限制、支付鑑別資訊錯誤、網路中斷等都會造成支付失敗。因此,實際應用中,通常需要監控支付業務的業務處理是否失敗,並且在電子支付失敗時,還可以確定失敗的類型。
步驟93:則根據所述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
在支付失敗後,通常業務伺服器需要根據該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發送重新支付入口,以便用戶重新進行支付。
在支付的過程中,為了加強支付的安全性,通常會對支付進行鑑別,因此支付要素資訊中通常會包括支付鑑別資訊。當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包括支付鑑別資訊錯誤時,通常為了保證支付的安全性,不會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在實際應用中,如果用戶才操作超時,通常也不會向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在電子支付失敗時,通常可以根據具體的導致失敗的類型,以及實際的需要判斷是否需要產生重新支付入口。
步驟94: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受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例如,步驟91中的支付要素資訊可以為銀行號、密碼和支付金額,當由於該銀行卡的餘額不足而導致電子支 付失敗時,通常可以將該密碼和該支付金額作為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用戶透過重新支付入口重新進行支付時,只需要輸入新的銀行卡號即可,該新的銀行卡號即為所述新的支付要素。
採用實施例9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方法,當根據支付要素資訊集合進行的電子支付失敗時,可根據該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然後接收用戶透過該重新支付入口提交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並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需要的全部支付要素資訊,才能再次進行該電子支付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進一步地,對於步驟93,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以下列舉兩種作為示例。
如果電子支付失敗類型為支付管道餘額不足,則產生能夠關聯到餘額充足的支付管道的重新支付入口。相應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步驟94,所述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具體可以包括: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餘額充足的支付聚到以及支付要 素資訊集合中支付管道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如果電子支付失敗類型為支付管道業務繁忙,則產生能夠關聯到業務空閒的支付管道的重新支付入口,相應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步驟94,所述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具體可以包括: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所述業務空閒的支付管道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業務繁忙的支付管道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實施例10
基於與實施例1相同的發明構思,實施例10提供了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10。如附圖8所示,該裝置10包括:第一接收單元101、第一判斷單元102、第一確定單元103、第二接收單元104、第一處理單元105,其中:第一接收單元101,用於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一判斷單元102,用於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觸發第一確定單元103;第一確定單元103,用於在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 資訊集合,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第二接收單元104,用於接收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第一處理單元105,用於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採用實施例10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裝置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根據第一業務資訊集合進行的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業務伺服器可根據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接收用戶透過重新支付入口提交的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並利用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11
基於與實施例8相同的發明構思,實施例11提供了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20。如附圖9所示,該裝置20包括:提交單元201、觸發單元202,其中:提交單元201,用於提交進行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觸發單元202,用於在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觸發重新支付入口,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所述重新支付入口為業務伺服器根據所述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產生的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入口,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採用實施例11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的裝置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用戶透過重新支付入口提交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便利用所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進行業務處理,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所述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因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使用者需要重新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全部業務資訊,才能再次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 理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12
基於與實施例9相同的發明構思,實施例12提供了一種電子支付裝置30。如圖10所示,該裝置30包括:第三接收單元301、第二判斷單元302、第二確定單元303、第四接收單元304、第二處理單元305,其中:第三接收單元301,用於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以進行電子支付;第二判斷單元302,用於判斷所述電子支付是否失敗,若是,則觸發第二確定單元;第二確定單元303,用於根據所述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第四接收單元304,用於接受到所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第二處理單元305,用於利用所述新的支付要素以及所述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採用實施例12提供的一種電子支付裝置,除了擁有實施例9中所提到的效果外,在實際應用中結合具體的設備還可以有一些其它的效果,比如當該裝置結合手機時可以透過將功能相近的單元進行整合,可以進一步節省手機 上的處理資源。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塊、以及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流程和/或方塊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透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儲存在能引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儲存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 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計算設備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CPU)、輸入/輸出介面、網路介面和記憶體。
記憶體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或非易失性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記憶體(flash RAM)。記憶體是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行動和非可行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片儲存或其他磁性存放裝置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訪問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製的資料信號和載 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Claims (14)

  1. 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業務伺服器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業務伺服器判斷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該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以及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收到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業務伺服器將該重新支付入口和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以及業務伺服器在接收到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透過該對應關係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業務伺服器將該重新支付入口和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具體為:業務伺服器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之時或之後產生唯一 識別碼;業務伺服器將該唯一識別碼和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建立對應關係,以及將該重新支付入口和該唯一識別碼建立對應關係;則:該業務伺服器在接收到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透過該對應關係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具體為:在接收到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根據該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該唯一識別碼,並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唯一識別碼與時間戳記具有對應關係,該時間戳記用於記錄該唯一識別碼產生時的時間,則該根據該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該唯一識別碼,並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具體為:在獲取該唯一識別碼後,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時間戳記;以及判斷目前時間和該時間戳記所記錄的時間之差是否小於預設時間閾值,若是,則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唯一識別碼還與狀態資訊具有對應關係,該狀態資訊用於記錄是否已經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則該根據該重新支付入口與唯一標識的對應關係獲取該唯一識別碼,並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具 體為:在獲取該唯一識別碼後,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狀態資訊;透過該狀態資訊判斷是否已經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若否,則透過該唯一識別碼獲取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業務伺服器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具體包括:業務伺服器判斷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否為該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若否,則產生重新支付入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判斷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時,該方法還包括:若否,則發送業務處理成功的提示資訊;或在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時,如果確定不產生重新支付入口,該方法還包括:發送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或在判斷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是該電子支付鑑別資訊錯誤時,該方法還包括:結束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並發送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對應的提示資訊。
  8. 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用戶端提交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業務伺服器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以及用戶端在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觸發重新支付入口,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該重新支付入口為業務伺服器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產生的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入口,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發重新支付入口包括:點擊重新支付入口對應的網頁超連結,和/或觸控重新支付入口對應的觸控式螢幕按鈕,和/或透過搖一搖、手勢識別,或表情識別的方式觸發重新支付入口。
  10. 一種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以進行電子支付;判斷該電子支付是否失敗,若是,則根據該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該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以及 在產生重新支付入口並接受到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時,利用該新的支付要素以及該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根據該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具體包括:如果電子支付失敗類型為支付管道餘額不足,則產生能夠關聯到餘額充足的支付管道的重新支付入口,則:該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該新的支付要素以及該支付要素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具體包括: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該餘額充足的支付聚到以及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支付管道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和/或如果電子支付失敗類型為支付管道業務繁忙,則產生能夠關聯到業務空閒的支付管道的重新支付入口,則:該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該新的支付要素以及該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具體包括:在接收到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後,利用該業務空閒的支付管道以及該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業務繁忙的支付管道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12. 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 括:第一接收單元、第一判斷單元、第一確定單元、第二接收單元和第一處理單元,其中:該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該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是否失敗,若是,則觸發第一確定單元;該第一確定單元,用於在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該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該第二接收單元,用於接收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以及該第一處理單元,用於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13. 一種電子支付業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提交單元和觸發單元,其中:該提交單元,用於提交進行業務處理需要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以便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理;以及該觸發單元,用於在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時,觸發重新支付入口,以便業務伺服器利用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台以及第三業務資訊集合中的元素進行電子支付業務處 理,該重新支付入口為業務伺服器根據該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類型確定產生的能夠關聯到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入口,該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為業務伺服器調整導致電子支付業務處理失敗的第一業務資訊集合中對應元素後形成的集合,該第三業務資訊集合為第一業務資訊集合和第二業務資訊集合的差集。
  14. 一種電子支付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三接收單元、第二判斷單元、第二確定單元、第四接收單元和第二處理單元,其中:該第三接收單元,用於接收進行電子支付所需要的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以進行電子支付;該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該電子支付是否失敗,若是,則觸發第二確定單元;該第二確定單元,用於根據該電子支付失敗的類型決定是否產生重新支付入口,該重新支付入口能夠關聯到調整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後形成的新的支付要素;該第四接收單元,用於接受到該重新支付入口被觸發的指令;以及該第二處理單元,用於利用該新的支付要素以及該支付要素資訊集合中導致電子支付失敗的支付要素以外的要素實現重新支付。
TW105143654A 2016-02-04 2016-12-28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TWI684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9893.2A CN107038579B (zh) 2016-02-04 2016-02-04 一种电子支付业务处理、电子支付方法及装置
CN201610079893.2 2016-02-04
??201610079893.2 2016-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2731A true TW201802731A (zh) 2018-01-16
TWI684929B TWI684929B (zh) 2020-02-11

Family

ID=5950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654A TWI684929B (zh) 2016-02-04 2016-12-28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341947A1 (zh)
EP (1) EP3413255A4 (zh)
JP (1) JP6692912B2 (zh)
KR (1) KR102151331B1 (zh)
CN (1) CN107038579B (zh)
AU (1) AU2017215589B2 (zh)
MY (1) MY182121A (zh)
PH (1) PH12018501668A1 (zh)
SG (1) SG11201806674TA (zh)
TW (1) TWI684929B (zh)
WO (1) WO20171335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8579B (zh) 2016-02-04 2020-05-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支付业务处理、电子支付方法及装置
US11397951B1 (en) * 2018-01-09 2022-07-26 Affirm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purchase payment after payment failures
CN108446905B (zh) * 2018-03-19 2020-05-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94574B (zh) * 2018-06-08 2021-08-20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转移渠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50603A (zh) * 2018-08-02 2021-12-28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失败原因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920223A (zh) * 2018-08-07 2018-11-30 福建高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网烹饪设备的应用方法
CN110942318A (zh) * 2018-09-21 2020-03-31 福建高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烹饪设备的商品识别方法
CN109377354A (zh) * 2018-12-07 2019-02-2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行系统间的交易续作方法及系统
CN109829717A (zh) * 2018-12-15 2019-05-3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通道的运维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27871B (zh) * 2019-01-09 2024-03-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
KR20210041262A (ko) 2019-10-07 2021-04-15 케이아이에스정보통신 주식회사 유효기간 분산 저장 방식의 재결제 시스템
KR20210041260A (ko) 2019-10-07 2021-04-15 케이아이에스정보통신 주식회사 무승인 재결제 시스템
KR20210041261A (ko) 2019-10-07 2021-04-15 케이아이에스정보통신 주식회사 무승인 재결제 시스템
CN111275446A (zh) * 2020-01-17 2020-06-12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半导体指纹模块的支付方法和装置
KR102499237B1 (ko) * 2020-11-17 2023-02-14 주식회사 스텝페이 결제 실패 복구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9671A (en) 1977-09-28 1979-04-19 Kankiyou Shisutemu Kk Room temperature elevation preventor in construction with heat storag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adiator
JP2001155107A (ja) * 1999-11-30 2001-06-0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決済システム
US20020103753A1 (en) * 2001-01-31 2002-08-01 Michael Schimmel Charge splitter application
JP2002288574A (ja) 2001-03-28 2002-10-04 Mitsui & Co Ltd 電子決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JP2002329153A (ja) 2001-04-26 2002-11-15 Kiirekkusu:Kk 決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4005425A (ja) * 2002-02-08 2004-01-08 Mobusutaazu:Kk 移動体通信の加入者端末機を利用した各種支払い手段による決済方法
JP4339648B2 (ja) 2003-08-13 2009-10-07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決済システム、電子決済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決済装置、
JP4532885B2 (ja) 2003-12-01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ーバ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サーバ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ページデータを通信端末へ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提供する方法
CN101079132A (zh) * 2006-05-23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线支付系统及其方法、及在线支付客户端
EP2038826A1 (en) * 2006-07-11 2009-03-25 ULTRA Proizvodnja elektronskih naprav d.o.o.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procedure for online internet payments using mobile phones
JP5542312B2 (ja) 2008-05-29 2014-07-09 増渕 宏史 電子決済装置および電子決済方法
US8725644B2 (en) * 2011-01-28 2014-05-13 The Active Network, Inc. Secure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US20130024371A1 (en) 2011-02-22 2013-01-24 Prakash Hariramani Electronic offer optimization and redemptio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150161585A1 (en) 2011-10-11 2015-06-11 Phyllis Anke Huster 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US9218476B1 (en) * 2012-11-07 2015-12-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oken based one-time password security
CN103106580A (zh) * 2012-12-13 2013-05-15 江苏乐买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支付方法
CN103198405A (zh) * 2013-04-24 2013-07-10 徐明亮 一种基于摄像头扫描验证的智能支付方法与系统
CN104463583A (zh) * 2013-09-25 2015-03-25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交易监控的方法和装置
CA2866598A1 (en) 2013-10-09 2015-04-09 Lauren Van Heerd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point-of-sale services involving multiple financial entities
CN104766202B (zh) * 2014-01-03 2019-05-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支付系统、支付方法及信息核对方法
CN103927658A (zh) * 2014-04-08 2014-07-16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方法和移动支付终端
CN105446991B (zh) * 2014-07-07 2018-10-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查询方法及设备
US10250594B2 (en) * 2015-03-27 2019-04-02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eclarative techniques for transaction-specific authentication
CN107038579B (zh) 2016-02-04 2020-05-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支付业务处理、电子支付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7215589B2 (en) 2020-08-13
PH12018501668A1 (en) 2019-06-17
AU2017215589A1 (en) 2018-09-06
EP3413255A1 (en) 2018-12-12
TWI684929B (zh) 2020-02-11
JP2019505056A (ja) 2019-02-21
US20180341947A1 (en) 2018-11-29
KR102151331B1 (ko) 2020-09-03
EP3413255A4 (en) 2019-08-21
US20200126077A1 (en) 2020-04-23
WO2017133530A1 (zh) 2017-08-10
CN107038579A (zh) 2017-08-11
JP6692912B2 (ja) 2020-05-13
KR20180108785A (ko) 2018-10-04
MY182121A (en) 2021-01-18
CN107038579B (zh) 2020-05-05
US11282080B2 (en) 2022-03-22
SG11201806674TA (en)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4929B (zh) 電子支付業務處理、電子支付方法及裝置
US11595374B2 (en) Secure permissioning of access to user accounts, including secure deauthorization of access to user accounts
TWI699720B (zh) 針對業務操作的風險控制方法及裝置
US202401045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linking to accounts using credential-less authentication
US11689370B2 (en) Dynamic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ent and permissioning protocols using container-based applications
US10708053B2 (en) Coordinating access authorization across multiple systems at different mutual trust levels
US2017030245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user identity
US2015022093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king secure online payments
US201402794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logins for mobile banking
CN111917773A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US20160098791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for resetting payment password
US11276069B2 (en) Risk pay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119720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rusted links between applications
CN111512331B (zh) 用于针对与网络交易相关的账户对用户进行认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10069909A (zh) 一种免密登录第三方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30080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US10904011B2 (en) Configuration updates for access-restricted hosts
CN114631109A (zh) 用于交叉耦合风险分析和一次性口令的系统及方法
US202303366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ng calls for a call center
CN115700714A (zh) 一种账户查询方法及装置
CA30818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rusted links between 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