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228A -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228A
TW201739228A TW106100310A TW106100310A TW201739228A TW 201739228 A TW201739228 A TW 201739228A TW 106100310 A TW106100310 A TW 106100310A TW 106100310 A TW106100310 A TW 106100310A TW 201739228 A TW201739228 A TW 2017392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spdsch
pdsch
mapped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3733B (zh
Inventor
Kazuyuki Shimezaw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39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7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04L1/0063Single parity che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通訊系統中,提供一種可有效率地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藉由來自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收訊部,係在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1之PDSCH,在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Description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蜂巢式移動通訊的無線存取方式及無線網路(以下亦稱為「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Advanced(LTE-A)」、「LTE-Advanced Pro(LTE-A Pro)」、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係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正被研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LTE係包含LTE-A、LTE-A Pro、及EUTRA。在LTE中,亦將基地台裝置(基地台)稱為eNodeB(evolved NodeB),將終端裝置(移動台、移動台裝置、終端)稱為UE(User Equipment)。LTE,係將基地台裝置所覆蓋的區域複數配置成蜂巢網狀的蜂巢式通訊系統。單一基地台裝置係亦可管理複數個蜂巢網。
LTE係支援分頻多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及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採用FDD方式的LTE,亦稱為FD-LTE或LTE FDD。TDD係為,藉由將上行鏈結訊號與下行鏈結訊號進行分頻多工,而可於至少2個頻帶中進行全雙工通訊的技術。採用TDD方式的LTE,亦稱為TD-LTE或LTE TDD。TDD係為,藉由將上行鏈結訊號與下行鏈結訊號進行分時多工,而可於單一頻帶中進行全雙工通訊的技術。FD-LTE及TD-LTE的細節,係被揭露於非專利文獻1。
基地台裝置,係對基於預先所被規定之訊框構成而被構成的實體資源,將實體頻道及實體訊號予以對映、發送。終端裝置,係將從基地台裝置所被發送之實體頻道及實體訊號,予以接收。在LTE中,係規定複數訊框構成類型,使用各個訊框構成類型所對應之訊框構成之實體資源來進行資料傳輸。例如,訊框構成類型1係可適用於FD-LTE,訊框構成類型2係可適用於TD-LTE。訊框構成的細節,係被揭露於非專利文獻1。
在LTE中,所定之時間間隔是被規定來作為進行資料傳輸的時間之單位。如此的時間間隔係被稱為送訊時間間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例如,TTI係為1毫秒,此時1個TTI係對應於1個子訊框長度。基地台裝置及終端裝置,係基於TTI,來進行實體頻道及/或實體訊號之送訊及收訊。TTI的細節,係被揭露於非專利文獻2。
又,TTI係被當成,規定資料傳輸之程序的單位來使用。例如,於資料傳輸之程序中,表示已被接收之 資料是否已被正確接收的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報告,係在從資料收訊起經過以TTI之整數倍而被規定的時間後,會被發送。因此,資料傳輸所花費的時間(延遲,latency),係依存於TTI而決定。如此的資料傳輸之程序,係被揭露於非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Release 12), 3GPP TS 36.211 V12.7.0 (2015-09)。
〔非專利文獻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Release 12), 3GPP TS 36.300 V12.7.0 (2015-09)。
〔非專利文獻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Release 12), 3GPP TS 36.213 V12.7.0 (2015-09)。
在LTE中,作為TTI是只規定了1毫秒,實體頻道及實體訊號係基於1毫秒之TTI而被規定。又,資料傳輸所花費的時間也是1毫秒的整數倍。因此,資料傳輸所花費的時間係為重要的使用案例中,TTI之大小(長度)係會對特性造成影響。又,為了減少資料傳輸所花費的時間,而對此種使用案例的終端裝置連續分配較多的實體資源的情況下,會成為導致系統全體的傳輸效率大幅劣化的主因。
本揭露係有鑑於上記問題而研發,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通訊系統中,可考慮資料傳輸所花費的時間,提升系統全體之傳輸效率的基地台裝置、終端裝置、通訊系統、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終端裝置,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藉由來自前記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收訊部,係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 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基地台裝置,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基地台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對前記終端裝置,藉由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送訊部,係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2之PDSCH;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提供一種通訊方法,係在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中所被使用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藉由來自前記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之步驟;和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之步驟;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 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提供一種通訊方法,係在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基地台裝置中所被使用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對前記終端裝置,藉由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之步驟;和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2之PDSCH之步驟;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在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可提升傳輸效率。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基地台裝置
2‧‧‧終端裝置
101、201‧‧‧上層處理部
103、203‧‧‧控制部
105、205‧‧‧收訊部
107、207‧‧‧送訊部
109、209‧‧‧收送訊天線
1051、2051‧‧‧解碼部
1053、2053‧‧‧解調部
1055、2055‧‧‧多工分離部
1057、2057‧‧‧無線收訊部
1059、2059‧‧‧頻道測定部
1071、2071‧‧‧編碼部
1073、2073‧‧‧調變部
1075、2075‧‧‧多工部
1077、2077‧‧‧無線送訊部
1079‧‧‧下行鏈結參照訊號生成部
2079‧‧‧上行鏈結參照訊號生成部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通訊介面
826‧‧‧BB處理器
827‧‧‧RF電路
830‧‧‧eNodeB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4‧‧‧核心網路
855‧‧‧無線通訊介面
856‧‧‧BB處理器
857‧‧‧連接介面
860‧‧‧RRH
861‧‧‧連接介面
863‧‧‧無線通訊介面
864‧‧‧RF電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本實施形態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之一例的圖示。
〔圖2〕本實施形態的上行鏈結子訊框之一例的圖示。
〔圖3〕本實施形態的基地台裝置1之構成的概略區塊圖。
〔圖4〕本實施形態的終端裝置2之構成的概略區塊圖。
〔圖5〕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之資源元素對映之一例的圖示。
〔圖6〕本實施形態中的TTI之一例的圖示。
〔圖7〕本實施形態中的TTI之一例的圖示。
〔圖8〕SPDSCH候補之集合之一例的圖示。
〔圖9〕基地台裝置中的SPDSCH送訊與終端裝置中的HARQ-ACK報告之一例的圖示。
〔圖10〕基地台裝置中的SPDSCH送訊與終端裝置中的HARQ-ACK報告之一例的圖示。
〔圖11〕STTI設定是已被設定之終端裝置的流程圖的圖示。
〔圖12〕對複數終端裝置進行關於同一SPDSCH之設定時的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的動作之一例的圖示。
〔圖13〕SPDSCH的資源元素對映之一例的圖示。
〔圖14〕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一例的圖示。
〔圖15〕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一例的圖示。
〔圖16〕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17〕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
〔圖18〕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的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9〕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的無線通訊系統>
於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訊系統,係至少具備有基地台裝置1及終端裝置2。基地台裝置1係可收容複數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1,係可和其他基地台裝置藉由X2介面之手段而彼此連接。又,基地台裝置1,係可藉由S1 介面之手段而連接至EPC(Evolved Packet Core)。甚至,基地台裝置1,係可藉由S1-MME介面之手段而連接至MME(Mobility Mnagement Entity),可藉由S1-U介面之手段而連接至S-GW(Serving Gateway)。S1介面,係在MME及/或S-GW與基地台裝置1之間,支援多對多之連接。
<本實施形態中的訊框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規定了以10ms(毫秒)而被構成的無線訊框(radio frame)。無線訊框之每一者係由2個半訊框所構成。半訊框的時間間隔,係為5ms。半訊框之每一者,係由5個子訊框所構成。子訊框的時間間隔係為1ms,藉由2個連續的時槽而被定義。時槽的時間間隔,係為0.5ms。無線訊框內的第i個子訊框,係由第(2×i)個時槽與第(2×i+1)個時槽所構成。亦即,無線訊框之每一者中,係被規定有10個子訊框。
子訊框係包含:下行鏈結子訊框(第1子訊框)、上行鏈結子訊框(第2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第3子訊框)等。
下行鏈結子訊框係為了下行鏈結送訊而被保留的子訊框。上行鏈結子訊框係為了上行鏈結送訊而被保留的子訊框。特殊子訊框係由3個欄位所構成。該3個欄位係為: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GP(Guard Period)、及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 GP、及UpPTS的合計之長度係為1ms。DwPTS係為了下行鏈結送訊而被保留的欄位。UpPTS係為了上行鏈結送訊而被保留的欄位。GP係為不會進行下行鏈結送訊及上行鏈結送訊的欄位。此外,特殊子訊框,係亦可只由DwPTS及GP所構成,亦可只由GP及UpPTS所構成。特殊子訊框,係於TDD中被配置在下行鏈結子訊框與上行鏈結子訊框之間,為了從下行鏈結子訊框切換成上行鏈結子訊框而被使用。
單一無線訊框,係由下行鏈結子訊框、上行鏈結子訊框、及/或特殊子訊框所構成。又,單一無線訊框,係亦可只由下行鏈結子訊框、上行鏈結子訊框、或特殊子訊框所構成。
複數無線訊框構成係被支援。無線訊框構成,係被訊框構成類型所規定。訊框構成類型1,係只能適用於FDD。訊框構成類型2,係只能適用於TDD。訊框構成類型3,係只能適用於LAA(Licensed Assisted Access)次級蜂巢網之運用。
於訊框構成類型2中,規定有複數種上行鏈結-下行鏈結構成。在上行鏈結-下行鏈結構成中,1個無線訊框中的10個子訊框之每一者,係分別對應於下行鏈結子訊框、上行鏈結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之任一者。子訊框0,子訊框5及DwPTS係總是為了下行鏈結送訊而被預留。UpPTS及其特殊子訊框後一個之子訊框係總是為了上行鏈結送訊而被預留。
於訊框構成類型3中,1個無線訊框內的10個子訊框係為了下行鏈結送訊而被預留。終端裝置2,係將各個子訊框視為空的子訊框。終端裝置2,係除非在某個子訊框上偵測到所定之訊號、頻道及/或下行鏈結送訊,否則都想定為,該子訊框中不存在任何訊號及/或頻道。下行鏈結送訊,係被1或複數個連續的子訊框所專用。該下行鏈結送訊的最初之子訊框,係可從該子訊框內的任意地點被開始。該下行鏈結送訊的最後之子訊框,係可為完全被專用,或可為以被DwPTS所規定之時間間隔而被專用之任一者。
此外,於訊框構成類型3中,1個無線訊框內的10個子訊框係亦可為了上行鏈結送訊而被預留。又,1個無線訊框內的10個子訊框之每一者,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下行鏈結子訊框、上行鏈結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之任一者。
基地台裝置1,係亦可於特殊子訊框的DwPTS中,發送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同步訊號、及下行鏈結參照訊號。基地台裝置1,係亦可於特殊子訊框的DwPTS中,限制PBCH之送訊。終端裝置2,係亦可於特殊子訊框的UpPTS中,發送PRACH、及SRS。亦即,終端裝置2,係可於特殊子訊框的UpPTS中,限制PUCCH、PUSCH、及DMRS之送訊。
圖1係本實施形態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之一例的圖示。圖1中所被圖示的圖,係亦被稱呼為下行鏈結資 源柵格。基地台裝置1,係可於從基地台裝置1往終端裝置2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中,發送下行鏈結實體頻道及/或下行鏈結實體訊號。
下行鏈結實體頻道係包含有:實體報知頻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實體下行鏈結控制頻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擴充實體下行鏈結控制頻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實體下行鏈結共享頻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及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等。下行鏈結實體訊號係包含有:同步訊號(SS:Synchronization signal)、參照訊號(RS:Reference Signal)及偵測訊號(DS:Discovery signal)等。在圖1中,為了簡化,而圖示了PDSCH及PDCCH之領域。
同步訊號係包含有:首要同步訊號(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次級同步訊號(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等。下行鏈結中的參照訊號,係包含有:蜂巢網固有參照訊號(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終端裝置固有參照訊號(PDSCH-DM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associated with PDSCH)、EPDCCH所被建立關連 之解調參照訊號(EPDCCH-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ssociated with EPDCCH)、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CSI參照訊號(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及追蹤參照訊號(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等。PDSCH-DMRS,係也被稱呼為,與PDSCH相關連之URS或簡稱為URS。EPDCCH-DMRS,係也被稱呼為,與EPDCCH相關連之DMRS或簡稱為DMRS。PDSCH-DMRS及EPDCCH-DMRS,係也被簡稱為DL-DMRS或下行鏈結解調參照訊號。CSI-RS係包含有NZP CSI-RS(Non-Zero Power CSI-RS)。又,下行鏈結之資源係包含有:ZP CSI-RS(Zero Power CSI-RS)、CSI-IM(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Interference Measurement)等。
圖2係本實施形態的上行鏈結子訊框之一例的圖示。圖2中所被圖示的圖,係亦被稱呼為上行鏈結資源柵格。終端裝置2,係可於從終端裝置2往基地台裝置1的上行鏈結子訊框中,發送上行鏈結實體頻道及/或上行鏈結實體訊號。上行鏈結實體頻道係包含有:實體上行鏈結共享頻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實體上行鏈結控制頻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及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Physical Ramdom Access Channel)等。上行鏈結實體訊號係包含有:參照訊號(Reference Signal:RS)。
上行鏈結中的參照訊號係包含有:上行鏈結解調訊號(UL-DMRS:Uplink demodulation signal)及探測參照訊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等。UL-DMRS,係與PUSCH或PUCCH之送訊,建立關連。SRS,係不與PUSCH或PUCCH之送訊建立關連。
將下行鏈結實體頻道及下行鏈結實體訊號,總稱為下行鏈結訊號。將上行鏈結實體頻道及上行鏈結實體訊號,總稱為上行鏈結訊號。將下行鏈結實體頻道及上行鏈結實體頻道,總稱為實體頻道。將下行鏈結實體訊號及上行鏈結實體訊號,總稱為實體訊號。
BCH、MCH、UL-SCH及DL-SCH,係為傳輸頻道。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中所被使用的頻道,稱為傳輸頻道。MAC層中所被使用的傳輸頻道之單位,亦稱為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於MAC層中是每一傳輸區塊地進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之控制。傳輸區塊,係為MAC層向實體層所交付(deliver)的資料之單位。於實體層中,傳輸區塊係被映射至碼字,每一碼字地進行編碼處理。
<本實施形態中的實體資源>
於本實施形態中,1個時槽係藉由複數符元而被定義。於時槽之每一者中所被發送的實體訊號或實體頻道,係藉由資源柵格而被表現。於下行鏈結中,資源柵格,係 藉由對頻率方向的複數子載波、和對時間方向的複數OFDM符元,而被定義。於上行鏈結中,資源柵格,係藉由對頻率方向的複數子載波、和對時間方向的複數SC-FDMA符號,而被定義。子載波或資源區塊之數量,係亦可依存於蜂巢網之頻寬而被決定。1個時槽中的符元之數量,係由CP(Cyclic Prefix)的類型而決定。CP的類型,係為通常CP或擴充CP。於通常CP中,構成1個時槽的OFDM符元或SC-FDMA符元之數量係為7。於擴展CP中,構成1個時槽的OFDM符元或SC-FDMA符元之數量係為6。資源柵格內的元素之每一者,係被稱為資源元素。資源元素,係使用子載波之索引(號碼)與符元之索引(號碼),而被識別。此外,於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OFDM符元或SC-FDMA符元係也被簡稱為符元。
資源區塊係被使用於,為了對映至某個實體頻道(PDSCH或PUSCH等)之資源元素。資源區塊係包含有:虛擬資源區塊和實體資源區塊。某個實體頻道,係被對映至虛擬資源區塊。虛擬資源區塊,係被對映至實體資源區塊。1個實體資源區塊,係被時間領域中所定數之連續的符元所定義。1個實體資源區塊,係根據頻率領域中所定數之連續的子載波而被定義。1個實體資源區塊中的符元數及子載波數,係基於藉由該蜂巢網中的CP之類型、子載波間隔及/或上層而被設定的參數等而決定。例如,CP的類型係為通常CP,子載波間隔係為15kHz的情況下,1個實體資源區塊中的符元數係為7,子載波數係 為12。此時,1個實體資源區塊係由(7×12)個資源元素所構成。實體資源區塊係於頻率領域中從0起被編號。又,同一實體資源區塊號碼所對應的1個子訊框內的2個資源區塊,係被定義成為實體資源區塊配對(PRB配對、RB配對)。
資源元素群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係為了用來定義資源元素與控制頻道之對映,而被使用。例如,REG係被使用於PDCCH、PHICH、或PCFICH之對映。REG,係於同一OFDM符元內,且為同一資源區塊內中,由不被使用於CRS的4個連續的資源元素所構成。又,REG,係在某個子訊框內的第1個時槽中的第1個OFDM符元至第4個OFDM符元之中被構成。
擴充資源元素群組(EREG: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係為了用來定義資源元素與擴充控制頻道之對映,而被使用。例如,EREG,係被使用於EPDCCH之對映。1個資源區塊配對係由16個EREG所構成。各個EREG係按照每一資源區塊配對而被標上0至15之號碼。各個EREG,係於1個資源區塊配對中,由為了與EPDCCH建立關連之DM-RS而被使用之資源元素除外的9個資源元素所構成。
<本實施形態中的天線埠>
天線埠,係為了讓搬運某個符元的傳播頻道,是可從 同一天線埠中的搬運別的符元的傳播頻道來加以推測,而被定義。例如,可以想定,同一天線埠中的不同實體資源,係被同一傳播頻道所發送。亦即,某個天線埠中的符元,係可根據該天線埠中的參照訊號而推訂出傳播頻道,並予以解調。又,每個天線埠中係有1個資源柵格。天線埠,係藉由參照訊號而被定義。又,各個參照訊號,係可定義複數個天線埠。
2個天線埠係滿足所定之條件的情況下,係可表示為準同一位置(QCL:Quasi co-location)。該所定之條件係為,某個天線埠中的搬運符元的傳播頻道之廣域的特性,是可以從別的天線埠中的搬運符元的傳播頻道來加以推測。廣域的特性係包含有:延遲分散、都卜勒擴展、都卜勒位移、平均增益及/或平均延遲。
<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實體頻道>
PBCH,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1的服務蜂巢網所固有之報知資訊也就是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予以報知時,而被使用。PBCH係只在無線訊框內的子訊框0中被發送。MIB,係可以40ms間隔而更新。PBCH係以10ms週期而被重複發送。具體而言,滿足將SFN(System Frame Number)除以4而餘數為0之條件的無線訊框中的子訊框0中會進行MIB之初期送訊,於其他所有的無線訊框中的子訊框0中會進行MIB之重送訊(repetition)。SFN係為無線訊框之號碼(系統訊框號 碼)。MIB係為系統資訊。例如,MIB係含有表示SFN之資訊。
PCFICH,係為了發送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OFDM符元之數量的相關資訊,而被使用。被PCFICH所表示之領域,係亦被稱呼為PDCCH領域。被PCFICH所發送之資訊,係亦被稱呼為CFI(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PHICH,係為了發送針對基地台裝置1所接收到的上行鏈結資料(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表示ACK(ACKnowledgement)或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HARQ-ACK(HARQ指示器、HARQ回饋、回應資訊),而被使用。例如,若接收到表示ACK的HARQ-ACK時,則不會重送對應之上行鏈結資料。例如,若終端裝置2接收到表示NACK的HARQ-ACK時,則終端裝置2係將對應之上行鏈結資料,以所定之上行鏈結子訊框而予以重送。某個PHICH,係發送針對某個上行鏈結資料的HARQ-ACK。基地台裝置1,係將針對同一PUSCH中所含之複數上行鏈結資料的HARQ-ACK之每一者,使用複數PHICH而予以發送。
PDCCH及EPDCCH,係為了發送下行鏈結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而被使用。下行鏈結控制資訊的資訊位元之對映,係作為DCI格式而被定義。下行鏈結控制資訊係含有:下行鏈結允諾(downlink grant)及上行鏈結允諾(uplink grant)。下 行鏈結允諾,係亦被稱為下行鏈結指派(downlink assignment)或下行鏈結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PDCCH,係藉由連續的1或複數個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之集合而被發送。CCE,係由9個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所構成。REG,係由4個資源元素所構成。當PDCCH是由n個連續的CCE所構成的情況下,則該PDCCH,係從滿足將CCE之索引(號碼)i除以n而餘數為0之條件的CCE而開始。
EPDCCH,係藉由連續的1或複數個ECCE(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之集合而被發送。ECCE,係由複數EREG(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所構成。
下行鏈結允諾,係被使用於某個蜂巢網內的PDSCH之排程。下行鏈結允諾係被使用於,與該下行鏈結允諾所被發送之子訊框相同子訊框內的PDSCH之排程。上行鏈結允諾,係被使用於某個蜂巢網內的PUSCH之排程。上行鏈結允諾係被使用於,該上行鏈結允諾所被發送之子訊框的後4個以上的子訊框內的單一PUSCH之排程。
對DCI係附加有,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同位元。CRC同位元,係以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拌碼。RNTI,係可隨應於DCI之目的等,而加以規定或設定的識別元。RNTI係為:被規格所預先規定的識別元、作為蜂巢網所固有之 資訊而被設定的識別元、作為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資訊而被設定的識別元、或對終端裝置2作為所屬之群組所固有之資訊而被設定的識別元。例如,終端裝置2,係在PDCCH或EPDCCH之監視中,在DCI上所被附加之CRC同位元,以所定之RNTI進行去拌碼,識別CRC是否正確。若CRC為正確,則得知該DCI係為終端裝置2所需之DCI。
PDSCH,係為了發送下行鏈結資料(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而被使用。又,PDSCH係也為了發送上層之控制資訊而被使用。
PMCH,係為了發送廣播資料(Multicast Channel:MCH)而被使用。
於PDCCH領域中,複數PDCCH亦可被頻率、時間、及/或空間多工。於EPDCCH領域中,複數EPDCCH亦可被頻率、時間、及/或空間多工。於PDSCH領域中,複數PDSCH亦可被頻率、時間、及/或空間多工。PDCCH、PDSCH及/或EPDCCH係亦可被頻率、時間、及/或空間多工。
<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實體訊號>
同步訊號,係終端裝置2為了取得下行鏈結之頻率領域及/或時間領域之同步,而被使用。同步訊號係含有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同步訊號係被配置在無線訊框 內的所定之子訊框。例如,於TDD方式中,同步訊號係被配置在無線訊框內的子訊框0、1、5、及6。於FDD方式中,同步訊號係被配置在無線訊框內的子訊框0及5。
PSS,係亦可被使用於粗略的訊框/符元時序同步(時間領域之同步)或蜂巢網群組之鑑別。SSS,係亦可被使用於較正確的訊框時序同步或蜂巢網之鑑別。亦即,藉由使用PSS與SSS,就可進行訊框時序同步與蜂巢網識別。
下行鏈結參照訊號,係終端裝置2為了進行下行鏈結實體頻道之傳播路推定、傳播路補正、下行鏈結之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頻道狀態資訊)之算出、及/或終端裝置2的定位之測定,而被使用。
CRS,係在子訊框的全頻帶中被發送。CRS,係為了進行PBCH、PDCCH、PHICH、PCFICH、及PDSCH之收訊(解調),而被使用。CRS,係亦可為了讓終端裝置2算出下行鏈結之頻道狀態資訊,而被使用。PBCH、PDCCH、PHICH、及PCFICH,係以C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天線埠,而被發送。CRS係支援1、2或4個天線埠之構成。CRS,係以天線埠0~3的1或複數個而被發送。
與PDSCH相關連的URS,係用URS所關連的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子訊框及頻帶,而被發送。URS,係為了進行URS所關連之PDSCH之解調,而被使用。與PDSCH相關連之URS,係以天線埠5、7~14 的1或複數個而被發送。
PDSCH,係基於送訊模式及DCI格式,而以CRS或U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天線埠,而被發送。DCI格式1A係被使用於,以C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天線埠而被發送的PDSCH之排程。DCI格式2D係被使用於,以U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天線埠而被發送的PDSCH之排程。
與EPDCCH相關連的DMRS,係用DMRS所關連的E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子訊框及頻帶,而被發送。DMRS,係為了進行DMRS所關連之EPDCCH之解調,而被使用。EPDCCH,係以DM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天線埠,而被發送。與EPDCCH相關連之DMRS,係以天線埠107~114的1或複數個而被發送。
CSI-RS,係以已被設定之子訊框而被發送。CSI-RS所被發送的資源,係被基地台裝置1所設定。CSI-RS,係為了讓終端裝置2算出下行鏈結之頻道狀態資訊,而被使用。終端裝置2,係使用CSI-RS來進行訊號測定(頻道測定)。CSI-RS,係支援1、2、4、8、12、16、24及32的部分或全部之天線埠之設定。CSI-RS,係以天線埠15~46的1或複數個而被發送。此外,所被支援的天線埠,係亦可基於終端裝置2的終端裝置能力、RRC參數之設定、及/或所被設定的送訊模式等,而被決定。
ZP CSI-RS之資源,係藉由上層而被設定。ZP CSI-RS之資源係以零輸出之功率而被發送。亦即,ZP CSI-RS之資源係不做任何送訊。於設定了ZP CSI-RS的資源中,PDSCH及EPDCCH係不被發送。例如,ZP CSI-RS之資源係為了讓相鄰蜂巢網進行NZP CSI-RS之送訊,而被使用。又,例如,ZP CSI-RS之資源係為了測定CSI-IM而被使用。
CSI-IM之資源,係被基地台裝置1所設定。CSI-IM之資源,係於CSI測定時,用來測定干擾而被使用之資源。CSI-IM之資源,係可與ZP CSI-RS之資源之一部分重疊(重疊)而設定。例如,CSI-IM之資源是與ZP CSI-RS之資源之一部分重疊而被設定的情況下,在該資源中,來自進行CSI測定的蜂巢網之訊號,係不被發送。換言之,基地台裝置1,係在已設定CSI-IM的資源中,不發送PDSCH或EPDCCH等。因此,終端裝置2,係可有效率地進行CSI測定。
MBSFN RS,係在PM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子訊框之全頻帶中被發送。MBSFN RS,係為了進行PMCH之解調而被使用。PMCH,係以MBSFN 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天線埠,而被發送。MBSFN RS,係以天線埠4而被發送。
PRS,係為了讓終端裝置2來測定終端裝置2之定位,而被使用。PRS係以天線埠6而被發送。
TRS,係可只對映至所定之子訊框。例如,TRS係可對映至子訊框0及5。又,TRS,係可使用與 CRS之部分或全部相同的構成。例如,在資源區塊之每一者中,TRS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之位置,係可和天線埠0之CRS所對映的資源元素之位置相同。又,TRS中所被使用之序列(值),係可基於透過PBCH、PDCCH、EPDCCH或PDSCH(RRC訊令)而被設定的資訊來決定。TRS中所被使用之序列(值),係可基於蜂巢網ID(例如實體層蜂巢網識別元)、時槽號碼等之參數來決定。TRS中所被使用之序列(值),係可藉由與天線埠0的CRS中所被使用之序列(值)不同的方法(式子)來決定。
<本實施形態中的上行鏈結實體訊號>
PUCCH,係用來發送上行鏈結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時所被使用之實體頻道。上行鏈結控制資訊係包含有:下行鏈結之頻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表示PUSCH資源之要求的排程要求(Scheduling Request:SR)、針對下行鏈結資料(Transport block:TB,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的HARQ-ACK。HARQ-ACK,係亦被稱為ACK/NACK、HARQ回饋、或回應資訊。又,針對下行鏈結資料的HARQ-ACK,係表示ACK、NACK、或DTX。
PUSCH,係用來發送上行鏈結資料(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時所被使用之實體頻道。又, PUSCH係亦可被使用於,為了將上行鏈結資料連同HARQ-ACK及/或頻道狀態資訊一起發送。又,PUSCH,係亦可被使用於只發送頻道狀態資訊、或只發送HARQ-ACK及頻道狀態資訊。
PRACH,係為了發送隨機存取前文而被使用之實體頻道。PRACH,係可為了讓終端裝置2與基地台裝置1取得時間領域之同步,而被使用。又,PRACH,係也為了初期連線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程序(處理)、接手程序、連線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程序、對上行鏈結送訊的同步(時序調整)、及/或表示PUSCH資源之要求,而被使用。
於PUCCH領域中,複數PUCCH係被頻率、時間、空間及/或碼多工。於PUSCH領域中,複數PUSCH係亦可被頻率、時間、空間及/或碼多工。PUCCH及PUSCH係係亦可被頻率、時間、空間及/或碼多工。PRACH係亦可單一子訊框或跨越2個子訊框而被配置。複數PRACH係可被碼多工。
<本實施形態中的上行鏈結實體頻道>
上行鏈結DMRS,係與PUSCH或PUCCH之送訊有關連。DMRS,係與PUSCH或PUCCH被時間多工。基地台裝置1,係亦可為了進行PUSCH或PUCCH的傳播路補正而使用DMRS。於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PUSCH之送訊,係也包含將PUSCH與DMRS進行多工而送訊。於本 實施形態的說明中,PUCCH之送訊,係也包含將PUCCH與DMRS進行多工而送訊。此外,上行鏈結DMRS,係也被稱呼為UL-DMRS。SRS,係與PUSCH或PUCCH之送訊無關連。基地台裝置1,係亦可為了測定上行鏈結之頻道狀態而使用SRS。
SRS係使用上行鏈結子訊框內的最後之SC-FDMA符元而被發送。亦即,SRS係被配置在,上行鏈結子訊框內的最後之SC-FDMA符元。終端裝置2,係於某個蜂巢網的某個SC-FDMA符元中,限制SRS,與PUCCH、PUSCH及/或PRACH的同時送訊。終端裝置2,係於某個蜂巢網的某個上行鏈結子訊框中,使用該上行鏈結子訊框內的最後之SC-FDMA符元以外的SC-FDMA符元來發送PUSCH及/或PUCCH,並可使用該上行鏈結子訊框內的最後之SC-FDMA符元來發送SRS。亦即,於某個蜂巢網的某個上行鏈結子訊框中,終端裝置2係可發送SRS、與PUSCH及PUCCH。
於SRS中,作為觸發類型為不同之SRS,定義有觸發類型0SRS及觸發類型1SRS。觸發類型0SRS,係在藉由上層訊令而被設定有觸發類型0SRS之相關參數的情況下,會被發送。觸發類型1SRS,係藉由上層訊令而被設定有觸發類型1SRS之相關參數,且藉由DCI格式0、1A、2B、2C、2D、或4中所含之SRS請求而被要求送訊的情況下,會被發送。此外,SRS請求,係關於DCI格式0、1A、或4是被FDD與TDD之雙方所包含,關於 DCI格式2B、2C、或2D係只被TDD所包含。相同服務蜂巢網的相同子訊框中發生觸發類型0SRS之送訊與觸發類型1SRS之送訊的情況下,則觸發類型1SRS之送訊會被優先。
<本實施形態中的基地台裝置1之構成例>
圖3係本實施形態的基地台裝置1之構成的概略區塊圖。如圖示,基地台裝置1係含有:上層處理部101、控制部103、收訊部105、送訊部107、及收送訊天線109所構成。又,收訊部105係含有:解碼部1051、解調部1053、多工分離部1055、無線收訊部1057、及頻道測定部1059所構成。又,送訊部107係含有:編碼部1071、調變部1073、多工部1075、無線送訊部1077、及下行鏈結參照訊號生成部1079所構成。
上層處理部101係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結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之處理。又,上層處理部101,係為了進行收訊部105、及送訊部1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輸出至控制部103。
控制部103,係基於來自上層處理部101的控制資訊,進行收訊部105及送訊部107之控制。控制部103,係生成往上層處理部101的控制資訊,輸出至上層 處理部101。控制部103,係將來自解碼部1051的已被解碼之訊號及來自頻道測定部1059的頻道推定結果,予以輸入。控制部103,係將要編碼的訊號,輸出至編碼部1071。又,控制部103,係亦可為了控制基地台裝置1的全體或一部分,而被使用。
上層處理部101係進行:無線資源控制、子訊框設定、排程控制、及/或CSI報告控制之相關處理及管理。上層處理部101中的處理及管理,係每終端裝置地、或連接至基地台裝置的終端裝置共通地進行。上層處理部101中的處理及管理,係亦可只在上層處理部101中進行,也可從上位節點或其他基地台裝置加以取得。
在上層處理部101中的無線資源控制中係進行:下行鏈結資料(傳輸區塊)、系統資訊、RRC訊息(RRC參數)、及/或MAC CE(Control Element)之生成及/或管理。
在上層處理部101中的子訊框設定中係進行:子訊框設定、子訊框模態設定、上行鏈結-下行鏈結設定、上行鏈結參照UL-DL設定、及/或下行鏈結參照UL-DL設定之管理。此外,上層處理部101中的子訊框設定,係亦被稱呼為基地台子訊框設定。又,上層處理部101中的子訊框設定,係可基於上行鏈結之流量及下行鏈結之流量而決定。又,上層處理部101中的子訊框設定,係可基於上層處理部101中的排程控制之排程結果而決定。
在上層處理部101中的排程控制中,基於從已接收之頻道狀態資訊及頻道測定部1059所被輸入的傳播路之推定值或頻道之品質等,來決定將實體頻道(PDSCH及PUSCH)予以分配的頻率及子訊框、實體頻道(PDSCH及PUSCH)之編碼率及調變方式及送訊功率等。例如,控制部103,係基於上層處理部101中的排程控制之排程結果,來生成控制資訊(DCI格式)。
在上層處理部101中的CSI報告控制中,終端裝置2的CSI報告係被控制。例如,於終端裝置2中用來算出CSI所需而想定的CSI參照資源之相關設定,會被控制。
收訊部105,係依照來自控制部103之控制,將透過收送訊天線109而從終端裝置2所被發送之訊號予以接收,然後進行分離、解調、解碼等之收訊處理,將已被收訊處理之資訊,輸出至控制部103。此外,收訊部105中的收訊處理,係基於被事前規定之設定、或由基地台裝置1通知給終端裝置2之設定,而被進行。
無線收訊部1057,係對透過收送訊天線109而被發送的上行鏈結之訊號,進行:往中間頻率之轉換(降頻轉換)、多餘頻率成分之去除、為了維持適切訊號位準而進行增幅位準之控制、以已被接收之訊號的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為基礎的正交解調、從類比訊號往數位訊號之轉換、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GI)之去除、及/或高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所致之 頻率領域之訊號的抽出。
多工分離部1055,係從無線收訊部1057所被輸入之訊號,分離出PUCCH或PUSCH等之上行鏈結頻道及/或上行鏈結參照訊號。多工分離部1055,係將上行鏈結參照訊號,輸出至頻道測定部1059。多工分離部1055,係根據從頻道測定部1059所被輸入的傳播路之推定值,對上行鏈結頻道進行傳播路之補償。
解調部1053,係對上行鏈結頻道之調變符元,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256QAM等之調變方式來進行收訊訊號之解調。解調部1053係進行,已被MIMO多工的上行鏈結頻道之分離及解調。
解碼部1051,係對已被解調的上行鏈結頻道之編碼位元,進行解碼處理。已被解碼之上行鏈結資料及/或上行鏈結控制資訊,係被輸出至控制部103。解碼部1051,係對PUSCH,每傳輸區塊地進行解碼處理。
頻道測定部1059,係根據從多工分離部1055所被輸入的上行鏈結參照訊號,來測定傳播路之推定值及/或頻道之品質等,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1055及/或控制部103。例如,UL-DMRS係測定為了對PUCCH或PUSCH進行傳播路補償所需之傳播路的推定值,SRS係測定上行鏈結中的頻道之品質。
送訊部107,係依照來自控制部103之控制, 對從上層處理部101所被輸入的下行鏈結控制資訊及下行鏈結資料,進行編碼、調變及多工等之送訊處理。例如,送訊部107,係將PHICH、PDCCH、EPDCCH、PDSCH、及下行鏈結參照訊號加以生成並多工,而生成送訊訊號。此外,送訊部107中的送訊處理,係基於被事前規定之設定、或由基地台裝置1通知給終端裝置2之設定、或透過同一子訊框中所被發送之PDCCH或EPDCCH而被通知的設定,而被進行。
編碼部1071,係將從控制部103所被輸入的HARQ指示器(HARQ-ACK)、下行鏈結控制資訊、及下行鏈結資料,使用區塊編碼、摺積編碼、渦輪編碼等所定之編碼方式,進行編碼。調變部1073,係將從編碼部1071所被輸入之編碼位元,以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之所定之調變方式,加以調變。下行鏈結參照訊號生成部1079,係基於實體蜂巢網識別元(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終端裝置2中所被設定的RRC參數等,來生成下行鏈結參照訊號。多工部1075,係將各頻道之調變符元與下行鏈結參照訊號予以多工,配置在所定之資源元素。
無線送訊部1077,係對來自多工部1075的訊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所致之往時間領域之訊號的轉換、保護區間之附加、基頻數位訊號之生成、往類比訊號之轉換、正交調變、從中間頻率之訊號往高頻訊號之轉換(升 頻轉換:up convert)、多餘頻率成分之去除、功率增幅等之處理,以生成送訊訊號。無線送訊部1077所輸出的送訊訊號,係從收送訊天線109而被發送。
<本實施形態中的終端裝置2之構成例>
圖4係本實施形態的終端裝置2之構成的概略區塊圖。如圖示,終端裝置2係含有:上層處理部201、控制部203、收訊部205、送訊部207、及收送訊天線209所構成。又,收訊部205係含有:解碼部2051、解調部2053、多工分離部2055、無線收訊部2057、及頻道測定部2059所構成。又,送訊部207係含有:編碼部2071、調變部2073、多工部2075、無線送訊部2077、及上行鏈結參照訊號生成部2079所構成。
上層處理部201,係將上行鏈結資料(傳輸區塊),輸出至控制部203。上層處理部201係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結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之處理。又,上層處理部201,係為了進行收訊部205、及送訊部2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輸出至控制部203。
控制部203,係基於來自上層處理部201的控制資訊,進行收訊部205及送訊部207之控制。控制部203,係生成往上層處理部201的控制資訊,輸出至上層 處理部201。控制部203,係將來自解碼部2051的已被解碼之訊號及來自頻道測定部2059的頻道推定結果,予以輸入。控制部203,係將要編碼的訊號,輸出至編碼部2071。又,控制部203,係亦可為了控制終端裝置2的全體或一部分,而被使用。
上層處理部201係進行:無線資源控制、子訊框設定、排程控制、及/或CSI報告控制之相關處理及管理。上層處理部201中的處理及管理,係基於事前所被規定之設定、及/或從基地台裝置1所被設定或通知之控制資訊為基礎的設定,而被進行。例如,來自基地台裝置1的控制資訊係包含有:RRC參數、MAC控制元素或DCI。
在上層處理部201中的無線資源控制中,會進行本裝置的設定資訊之管理。在上層處理部201中的無線資源控制中係進行:上行鏈結資料(傳輸區塊)、系統資訊、RRC訊息(RRC參數)、及/或MAC控制元素(CE:Control Element)之生成及/或管理。
在上層處理部201中的子訊框設定中,基地台裝置1及/或與基地台裝置1不同的基地台裝置中的子訊框設定,係被管理。子訊框設定係包含有:針對子訊框的上行鏈結或下行鏈結之設定、子訊框模態設定、上行鏈結-下行鏈結設定、上行鏈結參照UL-DL設定、及/或下行鏈結參照UL-DL設定。此外,上層處理部201中的子訊框設定,係亦被稱呼為終端子訊框設定。
在上層處理部201中的排程控制中,係基於來自基地台裝置1的DCI(排程資訊),生成用來進行針對收訊部205及送訊部207之排程之相關控制所需之控制資訊。
在上層處理部201中的CSI報告控制中會進行,對基地台裝置1的CSI之報告之相關控制。例如,在CSI報告控制中,用來想定在頻道測定部2059中算出CSI所需之CSI參照資源的相關設定,係被控制。在CSI報告控制中,係基於DCI及/或RRC參數,來控制為了報告CSI而被使用之資源(時序)。
收訊部205,係依照來自控制部203之控制,將透過收送訊天線209而從基地台裝置1所被發送之訊號予以接收,然後進行分離、解調、解碼等之收訊處理,將已被收訊處理之資訊,輸出至控制部203。此外,收訊部205中的收訊處理,係基於被事前規定之設定、或來自基地台裝置1的通知或設定,而被進行。
無線收訊部2057,係對透過收送訊天線209而被發送的上行鏈結之訊號,進行:往中間頻率之轉換(降頻轉換)、多餘頻率成分之去除、為了維持適切訊號位準而進行增幅位準之控制、以已被接收之訊號的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為基礎的正交解調、從類比訊號往數位訊號之轉換、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GI)之去除、及/或高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所致之頻率領域之訊號的抽出。
多工分離部2055,係從無線收訊部2057所被輸入之訊號,分離出PHICH、PDCCH、EPDCCH或PDSCH等之下行鏈結頻道、下行鏈結同步訊號及/或下行鏈結參照訊號。多工分離部2055,係將下行鏈結參照訊號,輸出至頻道測定部2059。多工分離部2055,係根據從頻道測定部2059所被輸入的傳播路之推定值,對下行鏈結頻道進行傳播路之補償。
解調部2053,係對下行鏈結頻道之調變符元,使用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之調變方式來進行收訊訊號之解調。解調部2053係進行,已被MIMO多工的下行鏈結頻道之分離及解調。
解碼部2051,係對已被解調的下行鏈結頻道之編碼位元,進行解碼處理。已被解碼之下行鏈結資料及/或下行鏈結控制資訊,係被輸出至控制部203。解碼部2051,係對PDSCH,每傳輸區塊地進行解碼處理。
頻道測定部2059,係根據從多工分離部2055所被輸入的下行鏈結參照訊號,來測定傳播路之推定值及/或頻道之品質等,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2055及/或控制部203。頻道測定部2059在測定時所使用的下行鏈結參照訊號,係亦可至少基於藉由RRC參數而被設定的送訊模式及/或其他RRC參數,而被決定。例如,DL-DMRS係測定為了對PDSCH或EPDCCH進行傳播路補償所需之傳播路的推定值。CRS係測定,為了對PDCCH或PDSCH進行傳播路補償所需之傳播路之推定值、及/或為了報告CSI 所需之下行鏈結中的頻道。CSI-RS係測定,為了報告CSI所需之下行鏈結中的頻道。頻道測定部2059,係基於CRS、CSI-RS或偵測訊號,而算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及/或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並輸出至上層處理部201。
送訊部207,係依照來自控制部203之控制,對從上層處理部201所被輸入的上行鏈結控制資訊及上行鏈結資料,進行編碼、調變及多工等之送訊處理。例如,送訊部207,係將PUSCH或PUCCH等之上行鏈結頻道及/或上行鏈結參照訊號加以生成並多工,而生成送訊訊號。此外,送訊部207中的送訊處理,係基於事前所被規定之設定、或來自基地台裝置1的設定或通知,而被進行。
編碼部2071,係將從控制部203所被輸入的HARQ指示器(HARQ-ACK)、上行鏈結控制資訊、及上行鏈結資料,使用區塊編碼、摺積編碼、渦輪編碼等所定之編碼方式,進行編碼。調變部2073,係將從編碼部2071所被輸入之編碼位元,以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之所定之調變方式,加以調變。上行鏈結參照訊號生成部2079,係基於終端裝置2中所被設定的RRC參數等,來生成上行鏈結參照訊號。多工部2075,係將各頻道之調變符元與上行鏈結參照訊號予以多工,配置在所定之資源元素。
無線送訊部2077,係對來自多工部2075的訊 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所致之往時間領域之訊號的轉換、保護區間之附加、基頻數位訊號之生成、往類比訊號之轉換、正交調變、從中間頻率之訊號往高頻訊號之轉換(升頻轉換:up convert)、多餘頻率成分之去除、功率增幅等之處理,以生成送訊訊號。無線送訊部2077所輸出的送訊訊號,係從收送訊天線209而被發送。
<本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資訊之訊令>
基地台裝置1及終端裝置2,係為了各個控制資訊之訊令(通知、報知、設定),而可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控制資訊之訊令,係可在各式各樣的層(Layer)中進行。控制資訊之訊令係包含有:通過了實體層(Layer)的訊令也就是實體層訊令、通過了RRC層的訊令也就是RRC訊令、及通過了MAC層的訊令也就是MAC訊令等。RRC訊令係為:將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控制資訊予以通知的專用之RRC訊令(Dedicated RRC signaling)、或將基地台裝置1所固有之控制資訊予以通知的共通之RRC訊令(Common RRC signaling)。RRC訊令或MAC訊令等,從實體層來看是由上位的層所使用的訊令,係也被稱呼為上層訊令。
RRC訊令,係藉由將RRC參數予以訊令,而被實現。MAC訊令,係藉由將MAC控制元素予以訊令,而被實現。實體層訊令,係藉由將下行鏈結控制資訊 (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或上行鏈結鏈結控制資訊(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予以訊令,而被實現。RRC參數及MAC控制元素,係使用PDSCH或PUSCH而被發送。DCI,係使用PDCCH或EPDCCH而被發送。UCI,係使用PUCCH或PUSCH而被發送。RRC訊令及MAC訊令,係為了將準靜態(semi-static)之控制資訊予以訊令而被使用,也被稱呼為準靜態訊令。實體層訊令,係為了將動態(dynamic)之控制資訊予以訊令而被使用,也被稱呼為動態訊令。DCI,係為了PDSCH之排程或PUSCH之排程等而被使用。UCI,係為了CSI報告、HARQ-ACK報告、及/或排程要求(SR:Scheduling Request)等,而被使用。
<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控制資訊之細節>
DCI係使用具有事前所被規定之欄位的DCI格式,而被通知。DCI格式中所被規定的欄位,係被對映有所定之資訊位元。DCI,係將下行鏈結排程資訊、上行鏈結排程資訊、站台鏈結排程資訊、非週期性CSI報告之要求、或上行鏈結送訊功率指令,予以通知。
終端裝置2所監視的DCI格式,係藉由對每一服務蜂巢網而被設定的送訊模式,而被決定。亦即,終端裝置2所監視的DCI格式之一部分,係可隨著送訊模式而不同。例如,已被設定下行鏈結送訊模式1的終端裝置2,係監視DCI格式1A與DCI格式1。例如,已被設定 下行鏈結送訊模式4的終端裝置2,係監視DCI格式1A與DCI格式2。例如,已被設定上行鏈結送訊模式1的終端裝置2,係監視DCI格式0。例如,已被設定上行鏈結送訊模式2的終端裝置2,係監視DCI格式0與DCI格式4。
對終端裝置2通知DCI的PDCCH所被配置的控制領域係不被通知,終端裝置2係將針對終端裝置2的DCI,以盲目解碼(盲目偵測)而加以偵測。具體而言,終端裝置2,係於服務蜂巢網中,監視PDCCH候補之集合。監視係意味著,對該集合之中的PDCCH之每一者,以全部所被監視的DCI格式來嘗試解碼的意思。例如,終端裝置2,係針對有可能被發送給終端裝置2收的全部之聚合等級、PDCCH候補、及DCI格式,嘗試解碼。終端裝置2,係將解碼(偵測)成功的DCI(PDCCH),辨識成為是對終端裝置2的DCI(PDCCH)。
對DCI係附加有循環冗長檢查(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係為了DCI之錯誤偵測及DCI之盲目偵測,而被使用。CRC(CRC同位元),係藉由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拌碼。終端裝置2,係基於RNTI,而偵測是否為針對終端裝置2的DCI。具體而言,終端裝置2,係對CRC所對應之位元,以所定之RNTI進行去拌碼,抽出CRC,偵測對應之DCI是否正確。
RNTI,係隨著DCI之目的或用途而被規定或 設定。RNTI係包含有:C-RNTI(Cell-RNTI)、SPS C-RNTI(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RNTI)、SI-RNTI(System Information-RNTI)、P-RNTI(Paging-RNTI)、RA-RNTI(Random Access-RNTI)、TPC-PUCCH-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PUCCH-RNTI)、TPC-PUSCH-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PUSCH-RNTI)、暫時性C-RNTI、M-RNTI(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ticast Services)-RNTI)、及eIMTA-RNTI。
C-RNTI及SPS C-RNTI,係於基地台裝置1(蜂巢網)內為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RNTI,是用來識別終端裝置2所需之識別元。C-RNTI,係為了將某個子訊框中的PDSCH或PUSCH加以排程,而被使用。SPS C-RNTI,係為了將PDSCH或PUSCH所需之資源的週期性排程予以活化或釋放,而被使用。具有已被SI-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將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予以排程,而被使用。具有已被P-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控制傳呼而被使用。具有已被RA-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將對RACH之回應予以排程,而被使用。具有已被TPC-PUCCH-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進行PUCCH之功率控制而被使用。具有已被TPC-PUSCH-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進行PUSCH之功率控制而被使用。具有已被Temporary-C-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被C-RNTI尚未被設定或辨識的移 動台裝置所使用。具有已被M-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將MBMS予以排程而被使用。具有已被eIMTA-RNTI所拌碼之CRC的控制頻道,係為了在動態TDD(eIMTA)中,通知TDD服務蜂巢網之TDD UL/DL設定的相關資訊,而被使用。此外,不限於上記的RNTI,亦可藉由新的RNTI而將DCI格式予以拌碼。
排程資訊(下行鏈結排程資訊、上行鏈結排程資訊、站台鏈結排程資訊),係作為頻率領域之排程,而含有將資源區塊或資源區塊群組以單位進行排程所需之資訊。資源區塊群組,係為連續的資源區塊之集合,表示對所被排程之終端裝置所被分配的資源。資源區塊群組之大小,係隨著系統頻寬而決定。
<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控制頻道之細節>
DCI係使用PDCCH或EPDCCH而被發送。終端裝置2係監視,藉由RRC訊令而已被設定之1或複數個已被啟用的服務蜂巢網之PDCCH候補之集合及/或EPDCCH候補之集合。此處,所謂監視,係嘗試所有被監視的DCI格式所對應之集合內之PDCCH及/或EPDCCH的解碼。
PDCCH候補之集合或EPDCCH候補之集合,係也被稱呼為搜尋空間。對搜尋空間係定義有,共享搜尋空間(CSS)和終端固有搜尋空間(USS)。CSS,係亦可只對關於PDCCH的搜尋空間而被定義。
CSS(Common Search Space),係基於基地台 裝置1所固有之參數及/或事前已被規定之參數而被設定的搜尋空間。例如,CSS係為被複數終端裝置所共通使用的搜尋空間。因此,藉由基地台裝置1將複數終端裝置所共通之控制頻道對映至CSS,以減低用來發送控制頻道所需之資源。
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係至少使用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參數而被設定的搜尋空間。因此,USS係為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搜尋空間,可個別發送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控制頻道。因此,基地台裝置1係可有效率地將複數終端裝置所固有之控制頻道做對映。
USS係亦可被設定成,被複數終端裝置所共通使用。為了對複數終端裝置設定共通的USS,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參數係被設定成,在複數終端裝置之間會是相同的值。例如,在複數終端裝置之間會被設定成相同參數的單位,係為蜂巢網、送訊點、或所定之終端裝置之群組等。
每聚合等級的搜尋空間係藉由PDCCH候補之集合而被定義。PDCCH之每一者,係使用1個以上之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之集合而被發送。1個PDCCH中所被使用之CCE之數量,係亦被稱呼為聚合等級。例如,1個PDCCH中所被使用之CCE之數量,係為1、2、4或8。
每聚合等級的搜尋空間係藉由EPDCCH候補之集合而被定義。EPDCCH之每一者,係使用1個以上之 ECCE(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之集合而被發送。1個EPDCCH中所被使用之ECCE之數量,係亦被稱呼為聚合等級。例如,1個EPDCCH中所被使用之ECCE之數量,係為1、2、4、8、16或32。
PDCCH候補之數量或EPDCCH候補之數量,係至少基於搜尋空間及聚合等級而決定。例如,於CSS中,聚合等級4及8中的PDCCH候補之數量係分別為4及2。例如,於USS中,聚合1、2、4及8中的PDCCH候補之數量係分別為6、6、2及2。
各個ECCE,係由複數EREG(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所構成。EREG,係為了定義對EPDCCH之資源元素的對映,而被使用。於各RB配對中,從0至15賦予編號,定義了16個EREG。亦即,於各RB配對中,定義有EREG0~EREG15。於各RB配對中,EREG0~EREG15,係對於所定之訊號及/或頻道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以外的資源元素,以頻率方向為優先,而被週期性地定義。例如,被天線埠107~110所發送的EPDCCH所被建立關連之解調參照訊號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不定義EREG。
1個EPDCCH中所被使用之ECCE之數量,係依存於EPDCCH格式,基於其他參數而被決定。1個EPDCCH中所被使用之ECCE之數量,係亦被稱呼為聚合等級。例如,1個EPDCCH中所被使用之ECCE之數量,係為可使用於1個RB配對中的EPDCCH送訊的資源元素 之數量,基於EPDCCH之送訊方法等,而被決定。例如,1個EPDCCH中所被使用之ECCE之數量,係為1、2、4、8、16或32。又,1個ECCE中所被使用之EREG之數量,係基於子訊框之種類及循環前綴之種類而被決定,係為4或8。作為EPDCCH之送訊方法係支援分散送訊(Distributed transmission)及局部送訊(Localized transmission)。
EPDCCH,係可使用分散送訊或局部送訊。分散送訊及局部送訊,係對EREG及RB配對的ECCE之對映,有所不同。例如,在分散送訊中,1個ECCE,係使用複數RB配對之EREG而被構成。在局部送訊中,1個ECCE,係使用1個RB配對之EREG而被構成。
基地台裝置1,係對終端裝置2,進行EPDCCH之相關設定。終端裝置2,係基於來自基地台裝置1的設定,來監視複數EPDCCH。終端裝置2監視EPDCCH的RB配對之集合,係可被設定。該RB配對之集合,係亦被稱呼為EPDCCH集合或EPDCCH-PRB集合。對1個終端裝置2,可設定1個以上之EPDCCH集合。各EPDCCH集合,係由1個以上之RB配對所構成。又,EPDCCH之相關設定,係可對每一EPDCCH集合個別地進行。
基地台裝置1,係可對終端裝置2,設定所定數之EPDCCH集合。例如,2個為止的EPDCCH集合,係可設定為EPDCCH集合0及/或EPDCCH集合1。 EPDCCH集合之每一者,係可由所定數之RB配對所構成。各EPDCCH集合,係構成複數ECCE的1個集合。1個EPDCCH集合中所被構成的ECCE之數量,係基於被設定來作為該EPDCCH集合的RB配對之數量、及1個ECCE中所被使用之EREG之數量,而被決定。1個EPDCCH集合中所被構成之ECCE之數量若為N的情況下,則各EPDCCH集合係構成了以0~N-1而被編號的ECCE。例如,1個ECCE中所被使用之EREG之數量若為4,則由4個RB配對所構成的EPDCCH集合,係構成了16個ECCE。
<本實施形態中的頻道狀態資訊之細節>
終端裝置2係向基地台裝置1報告(report)CSI。為了報告CSI而被使用之時間及頻率之資源,係被基地台裝置1所控制。終端裝置2,係從基地台裝置1藉由RRC訊令而進行CSI之相關設定。終端裝置2,係在所定之送訊模式下,被設定1個以上之CSI程序。藉由終端裝置2而被報告的CSI,係對應於CSI程序。例如,CSI程序,係為CSI之相關控制或設定之單位。CSI程序之每一者,係可獨立地設定CSI-RS資源、CSI-IM資源、週期性CSI報告之相關設定(例如報告的週期與偏置)、及/或非週期性CSI報告之相關設定。
CSI係由: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RI(Rank indicator)、及/或CRI(CSI-RS resource indicator)所構成。RI,係表示送訊層之數量(分級數)。PMI係為表示,預先所被規定之預編碼矩陣的資訊。PMI,係藉由1個資訊或2個資訊,來表示1個預編碼矩陣。使用2個資訊時的PMI,係也被稱呼為第1之PMI和第2之PMI。CQI係為表示,預先所被規定之調變方式與編碼率之組合的資訊。CRI,係於1個CSI程序中CSI-RS資源是被設定了2個以上的情況下,表示從這些CSI-RS資源所選擇出來的1個CSI-RS資源之資訊(單一實體)。終端裝置2,係向基地台裝置1報告推薦的CSI。終端裝置2,係每傳輸區塊(碼字)地,報告滿足所定之收訊品質的CQI。
於CRI的報告中,從所被設定的CSI-RS資源,選擇出1個CSI-RS資源。CRI已被報告的情況下,所被報告的PMI、CQI及RI,係基於該已被報告之CRI而被算出(選擇)。例如,所被設定的CSI-RS資源是分別都有被預編碼的情況下,則藉由終端裝置2報告CRI,就可向終端裝置2報告合適的預編碼(波束)。
週期性CSI報告為可能的子訊框(reporting instances),係藉由根據上層之參數(CQIPMI索引、RI索引、CRI索引)而被設定的報告之週期及子訊框偏置,而被決定。此外,上層之參數,係可與為了測定CSI而被設定的子訊框集合,獨立地設定。對複數子訊框集合只設定1個資訊的情況下,則該資訊係可在子訊框集合間設為 共通。於各個服務蜂巢網中,1個以上之週期性CSI報告,係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設定。
CSI報告類型,係支援PUCCH CSI報告模式。CSI報告類型,係亦被稱呼為PUCCH報告類型。類型1報告,係支援CQI對終端選擇子頻帶的回饋。類型1a報告,係支援子頻帶CQI與第2之PMI之回饋。類型2、類型2b、類型2c報告,係支援寬頻帶CQI與PMI之回饋。類型2a報告,係支援寬頻帶PMI之回饋。類型3報告,係支援RI之回饋。類型4報告,係支援寬頻帶CQI之回饋。類型5報告,係支援RI與寬頻帶PMI之回饋。類型6報告,係支援RI與PTI之回饋。類型7報告,係支援CRI與RI之回饋。類型8報告,係支援CRI與RI與寬頻帶PMI之回饋。類型9報告,係支援CRI與RI與PTI之回饋。類型10報告,係支援CRI之回饋。
終端裝置2,係從基地台裝置1而被設定CSI測定及CSI報告的相關資訊。CSI測定,係基於參照訊號及/或參照資源(例如CRS、CSI-RS、CSI-IM資源、及/或DRS)而被進行。CSI測定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係基於送訊模式之設定等而決定。CSI測定,係基於頻道測定與干擾測定而被進行。例如,頻道測定,係測定所望之蜂巢網的功率。干擾測定,係測定所望之蜂巢網以外的功率與雜訊功率。
例如,在CSI測定中,終端裝置2,係基於CRS來進行頻道測定與干擾測定。例如,在CSI測定中, 終端裝置2,係基於CSI-RS而進行頻道測定,基於CRS而進行干擾測定。例如,在CSI測定中,終端裝置2,係基於CSI-RS而進行頻道測定,基於CSI-IM資源而進行干擾測定。
CSI程序,係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設定來作為終端裝置2所固有之資訊。終端裝置2,係被設定1個以上之CSI程序,基於該CSI程序之設定而進行CSI測定及CSI報告。例如,終端裝置2,係在有複數CSI程序是已被設定的情況下,則將基於這些CSI程序的複數CSI予以獨立地報告。各個CSI程序係含有:蜂巢網狀態資訊所需之設定、CSI程序之識別元、CSI-RS之相關設定資訊、CSI-IM之相關設定資訊、為了CSI報告而被設定的子訊框模態、週期性的CSI報告之相關設定資訊、及/或非週期性的CSI報告之相關設定資訊。此外,蜂巢網狀態資訊所需之設定,係亦可對複數CSI程序而為共通。
終端裝置2,係為了進行CSI測定而使用CSI參照資源。例如,終端裝置2,係使用CSI參照資源所表示的下行鏈結實體資源區塊之群組,來測定PDSCH有被發送時的CSI。CSI子訊框集合是已經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設定的情況下,則各個CSI參照資源係隸屬於CSI子訊框集合之任一者,而不屬於CSI子訊框集合之雙方。
在頻率方向上,CSI參照資源,係藉由所被測定之CQI之值所關連的頻帶所對應之下行鏈結實體資源區塊之群組,而被定義。
在層方向(空間方向)上,CSI參照資源,係藉由所被測定之CQI是附帶條件的RI及PMI,而被定義。亦即,在層方向(空間方向)上,CSI參照資源,係藉由在CQI測定時所想定或生成的RI及PMI,而被定義。
在時間方向上,CSI參照資源,係藉由所定之1個以上之下行鏈結子訊框,而被定義。具體而言,CSI參照資源,係藉由比CSI報告的子訊框還要前面所定數之有效的子訊框,而被定義。將CSI參照資源加以定義的所定之子訊框數,係基於送訊模式、訊框構成類型、所被設定之CSI程序之數量、及/或CSI報告模式等,而被決定。例如,對終端裝置2,設定有1個CSI程序和週期性的CSI報告之模式的情況下,則將CSI參照資源加以定義的所定之子訊框數,係在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之中,為4以上之最小值。
有效的子訊框,係為滿足所定之條件的子訊框。某個服務蜂巢網中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在符合以下之條件的部分或全部時,被認為是有效。
(1)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在關於ON狀態及OFF狀態的RRC參數是有被設定的終端裝置2中,係為ON狀態之子訊框。
(2)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於終端裝置2中被設定來作為下行鏈結子訊框。
(3)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在所定之送訊模式 下,不是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子訊框。
(4)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不被包含在,終端裝置2中所被設定的測定間隔(measurement gap)之範圍內。
(5)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於週期性的CSI報告中,對終端裝置2設定有CSI子訊框集合時,係為與週期性的CSI報告所鏈結的CSI子訊框集合之要素或一部分。
(6)有效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係在對CSI程序的非週期性CSI報告中,為上行鏈結之DCI格式內所對應的CSI請求所伴隨的下行鏈結子訊框所被鏈結的CSI子訊框集合之要素或一部分。在該條件下,對終端裝置2係設定有:所定之送訊模式、複數CSI程序、對CSI程序的CSI子訊框集合。
<本實施形態中的多重載波送訊之細節>
終端裝置2係被設定有複數蜂巢網,可進行多重載波送訊。終端裝置2使用複數蜂巢網的通訊,係被稱為CA(載波聚合)或DC(雙連結)。本實施形態中所記載之內容,係可適用於,對終端裝置2所設定的複數蜂巢網之每一者或一部分。對終端裝置2所被設定的蜂巢網,亦稱為服務蜂巢網。
於CA中,所被設定的複數服務蜂巢網,係含 有1個首要蜂巢網(PCell:Primary Cell)和1個以上之次級蜂巢網(SCell:Secondary Cell)。對支援CA的終端裝置2,可設定1個首要蜂巢網和1個以上之次級蜂巢網。
首要蜂巢網,係初期連線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程序已被進行的服務蜂巢網、已開始了連線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程序的服務蜂巢網、或於接手程序中已被指示成首要蜂巢網的蜂巢網。首要蜂巢網,係以首要頻率而運作。次級蜂巢網,係可在連線的建立或重新建立以後被設定。次級蜂巢網,係以次級頻率而運作。此外,連線係也被稱為RRC連線。
DC係為,將從至少2個不同網路點所提供的無線資源,讓所定之終端裝置2做消費的運作。網路點,係為主基地台裝置(MeNB:Master eNB)和次級基地台裝置(SeNB:Secondary eNB)。雙連結,係由終端裝置2,以至少2個網路點進行RRC連接。在雙連結中,2個網路點,係亦可藉由非理想的骨幹網路(non-ideal backhaul)而被連接。
於DC中,至少被連接至S1-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負責擔任核心網路的移動錨點之角色的基地台裝置1,稱為主基地台裝置。又,對終端裝置2提供追加之無線資源的非主基地台裝置的基地台裝置1,稱為次級基地台裝置。與主基地台裝置關連的服務蜂 巢網之群組,係亦被稱呼為主蜂巢網群組(MCG:Master Cell Group)。與次級基地台裝置關連的服務蜂巢網之群組,係亦被稱呼為次級蜂巢網群組(SCG:Secondary Cell Group)。
於DC中,首要蜂巢網,係隸屬於MCG。又,於SCG中,相當於首要蜂巢網的次級蜂巢網,稱為首要次級蜂巢網(PSCell:Primary Secondary Cell)。在PSCell(構成pSCell的基地台裝置)中,係亦可支援與PCell(構成PCell的基地台裝置)同等之機能(能力、性能)。又,在PSCell中,係亦可只支援PCell的部分機能。例如,在PSCell中,係亦可使用與CSS或USS不同的搜尋空間,來支援進行PDCCH送訊的機能。又,PSCell,係亦可總是為活化的狀態。又,PSCell,係為可接收PUCCH的蜂巢網。
於DC中,無線承載(資料無線承載(DRB:Date Radio Bearer)及/或訊令無線承載(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係亦可用MeNB和SeNB而被個別地分配。對MCG(PCell)和SCG(PSCell),亦可分別個別地設定雙工模式。MCG(PCell)與SCG(PSCell),係亦可彼此不同步。對MCG(PCell)與SCG(PSCell),亦可獨立地設定複數時序調整所需之參數(TAG:Timing Advancce Group)。於雙連結中,終端裝置2,係將MCG內之蜂巢網所對應之UCI,只用MeNB(PCell)加以發送,將SCG內之蜂巢網所對應之UCI, 只用SeNB(pSCell)加以發送。於各個UCI之送訊中,使用了PUCCH及/或PUSCH的送訊方法,係可在各個蜂巢網群組中被適用。
PUCCH及PBCH(MIB),係只用PCell或PSCell而被發送。又,PRACH,係只要在CG內的蜂巢網間沒有設置複數TAG(Timing Advance Group),就會只用PCell或PSCell而被發送。
在PCell或PSCell中,亦可進行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或DR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在次級蜂巢網中,亦可進行與相同蜂巢網群組之PCell或PSCell相同的DRX。
於次級蜂巢網中,MAC之設定的相關資訊/參數,基本上,是和相同蜂巢網群組的PCell或PSCell共享。一部分的參數,係亦可按照每一次級蜂巢網而被設定。一部分的計時器或計數器,亦可只對PCell或PSCell做適用。
於CA中,TDD方式所被適用的蜂巢網與FDD方式所被適用的蜂巢網,係亦可被整合。TDD方式所被適用的蜂巢網與FDD方式所被適用的蜂巢網被整合的情況下,係可對TDD所被適用的蜂巢網及FDD所被適用的蜂巢網之其中一方,適用本揭露。
終端裝置2,係將表示藉由終端裝置2而支援CA的頻帶之組合的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終端裝置2,係將對頻帶之每一組合,指示不同的複數頻帶下的 前記複數服務蜂巢網是否支援同時送訊及收訊的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
<本實施形態中的資源分配之細節>
基地台裝置1,作為對終端裝置2分配PDSCH及/或PUSCH之資源的方法,可以使用複數種方法。資源分配之方法係包含有:動態排程、半永久性排程、多重子訊框排程、及跨子訊框排程。
於動態排程中,1個DCI係進行1個子訊框中的資源分配。具體而言,某個子訊框中的PDCCH或EPDCCH,係對該子訊框中的PDSCH進行排程。某個子訊框中的PDCCH或EPDCCH,係對比該子訊框還後面的所定之子訊框中的PUSCH,進行排程。
於多重子訊框排程中,1個DCI係進行1個以上之子訊框中的資源分配。具體而言,某個子訊框中的PDCCH或EPDCCH,係對比該子訊框還後面所定數的1個以上之子訊框中的PDSCH,進行排程。某個子訊框中的PDCCH或EPDCCH,係對比該子訊框還後面所定數的1個以上之子訊框中的PUSCH,進行排程。該所定數係可為零以上之整數。該所定數,係亦可被事前規定,亦可基於實體層訊令及/或RRC訊令而被決定。於多重子訊框排程中,係可將連續的子訊框予以排程,亦可將具有所定之週期的子訊框予以排程。所被排程的子訊框之數量,係亦可被事前規定,亦可基於實體層訊令及/或RRC訊令而被 決定。
於跨子訊框排程中,1個DCI係進行1個子訊框中的資源分配。具體而言,某個子訊框中的PDCCH或EPDCCH,係對比該子訊框還後面所定數的1個子訊框中的PDSCH,進行排程。某個子訊框中的PDCCH或EPDCCH,係對比該子訊框還後面所定數的1個子訊框中的PUSCH,進行排程。該所定數係可為零以上之整數。該所定數,係亦可被事前規定,亦可基於實體層訊令及/或RRC訊令而被決定。於跨子訊框排程中,係可將連續的子訊框予以排程,亦可將具有所定之週期的子訊框予以排程。
於半永久性排程(SPS)中,1個DCI係進行1個以上之子訊框中的資源分配。終端裝置2,係藉由RRC訊令而被設定SPS的相關資訊,在偵測到用以使SPS變成有效所需之PDCCH或EPDCCH的情況下,則將SPS的相關處理設成有效,基於SPS之相關設定而接收所定之PDSCH及/或PUSCH。終端裝置2,係在SPS為有效時偵測到用以釋放SPS所需之PDCCH或EPDCCH的情況下,則將SPS予以釋放(設成無效),停止所定之PDSCH及/或PUSCH之收訊。SPS的釋放,係亦可基於滿足所定之條件的情況而進行。例如,若接收到所定數的空送訊之資料,則SPS就被釋放。用來釋放SPS所需之資料的空送訊,係對應於含有零MAC SDU(Service Data Unit)的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
RRC訊令所致之SPS的相關資訊,係包含有:SPS的RNTI也就是SPS C-RNTI、PDSCH所被排程之週期(間隔)的相關資訊、PUSCH所被排程之週期(間隔)的相關資訊,用來釋放SPS所需之設定的相關資訊、及/或SPS中的HARQ程序之號碼。SPS,係只支援首要蜂巢網及/或首要次級蜂巢網。
<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之資源元素對映之細節>
圖5係本實施形態中的下行鏈結之資源元素對映之一例的圖示。在此例子中,1個資源區塊及1個時槽之OFDM符元數係為7的情況下,1個資源區塊配對中的資源元素之集合係被表示。又,在資源區塊配對內的時間方向上前半的7個OFDM符元,係也被稱呼為時槽0(第1時槽)。在資源區塊配對內的時間方向上後半的7個OFDM符元,係也被稱呼為時槽1(第2時槽)。又,各時槽(資源區塊)中的OFDM符元之每一者,係以OFDM符元號碼0~6而被表示。又,資源區塊配對中的頻率方向的子載波之每一者,係以子載波號碼0~11而被表示。此外,系統頻寬是由複數資源區塊所構成的情況下,則子載波號碼分配成,放眼該系統頻寬而為不同。例如,系統頻寬是由6個資源區塊所構成的情況下,則會使用被分配了子載波號碼0~71的子載波。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資源元素(k,l)係為,以子載波號碼k與OFDM符元號碼l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
以R0~R3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係分別表示天線埠0~3之蜂巢網固有參照訊號。以下,天線埠0~3之蜂巢網固有參照訊號係亦被稱呼為CRS(Cell-specific RS)。在此例子中,雖然是CRS為4個天線埠之情況,但該數量係可改變。例如,CRS係可使用1個天線埠或2個天線埠。又,CRS,係可基於蜂巢網ID,而往頻率方向平移。例如,CRS,係可基於蜂巢網ID除以6的餘數,而往頻率方向平移。
以C1~C4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係表示天線埠15~22的傳輸路狀況測定用參照訊號(CSI-RS)。以C1~C4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係分別表示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群組1~CDM群組4的CSI-RS。CSI-RS,係由使用了Walsh碼的正交序列(正交碼)、和使用了擬似隨機序列的拌碼碼所構成。又,CSI-RS,係在CDM群組內,分別藉由Walsh碼等之正交碼而被分碼多工。又,CSI-RS,係在CDM群組間,彼此被分頻多工(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天線埠15及16的CSI-RS係被對映至C1。天線埠17及18的CSI-RS係被對映至C2。天線埠19及20的CSI-RS係被對映至C3。天線埠21及22的CSI-RS係被對映至C4。
CSI-RS之天線埠數係被複數規定。CSI-RS,係可被設定來作為天線埠15~22之8個天線埠所對應之參照訊號。又,CSI-RS,係可被設定來作為天線埠15~ 18之4個天線埠所對應之參照訊號。又,CSI-RS,係可被設定來作為天線埠15~16之2個天線埠所對應之參照訊號。又,CSI-RS,係可被設定來作為天線埠15的1個天線埠所對應之參照訊號。CSI-RS,係可被對映至一部分之子訊框,例如,可每複數子訊框地被對映。CSI-RS對資源元素的對映模態係被複數規定。又,基地台裝置1,係可對終端裝置2,設定複數CSI-RS。
CSI-RS,係可將送訊功率設成零。送訊功率為零的CSI-RS,係亦被稱呼為零功率CSI-RS。零功率CSI-RS,係與天線埠15~22之CSI-RS獨立地被設定。此外,天線埠15~22之CSI-RS,係亦被稱呼為非零功率CSI-RS。
基地台裝置1,係透過RRC訊令,而對終端裝置2設定CSI-RS,來作為固有之控制資訊。終端裝置2,係由基地台裝置1透過RRC訊令,而被設定CSI-RS。又,終端裝置2係可被設定,用來測定干擾功率所需之資源也就是CSI-IM資源。終端裝置2,係基於來自基地台裝置1的設定,使用CRS、CSI-RS及/或CSI-IM資源,來生成回饋資訊。
以D1~D2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係分別表示CDM群組1~CDM群組2的DL-DMRS。DL-DMRS,係由使用了Walsh碼的正交序列(正交碼)、和擬似隨機序列所致之拌碼序列,而被構成。又,DL-DMRS,係可每天線埠獨立,在各個資源區塊配對內進行多工。DL- DMRS,係由於CDM及/或FDM,而在天線埠間呈現彼此正交關係。DL-DMRS,係在CDM群組內,分別藉由正交碼而被CDM。DL-DMRS,係在CDM群組間,被彼此FDM。相同CDM群組中的DL-DMRS,係分別被對映至相同資源元素。相同CDM群組中的DL-DMRS,係在天線埠間使用各自不同的正交序列,這些正交序列係彼此呈正交關係。PDSCH用的DL-DMRS,係可使用8個天線埠(天線埠7~14)之部分或全部。亦即,DL-DMRS所被建立關連之PDSCH,係最多可做8分級為止的MIMO送訊。EPDCCH用的DL-DMRS,係可使用4個天線埠(天線埠107~110)之部分或全部。又,DL-DMRS,係可隨應於所被建立關連的頻道之分級數,來改變CDM的擴散碼長度或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之數量。
以天線埠7、8、11及13而發送的PDSCH用的DL-DMRS,係被對映至以D1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以天線埠9、10、12及14而發送的PDSCH用的DL-DMRS,係被對映至以D2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又,以天線埠107及108而發送的EPDCCH用的DL-DMRS,係被對映至以D1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以天線埠109及110而發送的EPDCCH用的DL-DMRS,係被對映至以D2而被表示的資源元素。
<本實施形態中的HARQ>
於本實施形態中,HARQ係具有各式各樣的特徵。 HARQ係將傳輸區塊予以發送及重送。於HARQ中,所定數之程序(HARQ程序)會被使用(被設定),程序之每一者係以停止並等待方式而獨立地動作。
於下行鏈結中,HARQ係為非同步,係適應性地動作。亦即,於下行鏈結中,重送係總是透過PDCCH而被排程。下行鏈結送訊所對應之上行鏈結HARQ-ACK(回應資訊)係以PUCCH或PUSCH而被發送。於下行鏈結中,PDCCH,係將該HARQ程序的HARQ程序號碼、及表示該送訊是初送還是重送的資訊,予以通知。
於上行鏈結中,HARQ係同步或非同步地動作。上行鏈結送訊所對應之下行鏈結HARQ-ACK(回應資訊)係以PHICH而被發送。於上行鏈結HARQ中,終端裝置之動作,係基於被該終端裝置所接收之HARQ回饋及/或被該終端裝置所接收之PDCCH而決定。例如,PDCCH係未被接收,HARQ回饋為ACK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不進行送訊(重送),而將HARQ緩衝區內之資料加以保持。此時,PDCCH可能會為了繼續重送而被發送。又,例如,PDCCH係未被接收,HARQ回饋為NACK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以所定之上行鏈結子訊框進行非適應性地重送。又,例如,PDCCH已被接收之情況下,無論HARQ回饋之內容為何,終端裝置係基於以該PDCCH所被通知的內容,進行送訊或重送。
此外,於上行鏈結中,在滿足所定之條件 (設定)的情況下,HARQ係亦可只以非同步而動作。亦即,下行鏈結HARQ-ACK係亦可不被發送,上行鏈結中的重送係總是透過PDCCH而被排程。
於HARQ-ACK報告中,HARQ-ACK,係表示ACK、NACK、或DTX。HARQ-ACK為ACK的情況下,表示該HARQ-ACK所對應之傳輸區塊(碼字、頻道)是被正確地接收(解碼)。HARQ-ACK為NACK的情況下,表示該HARQ-ACK所對應之傳輸區塊(碼字、頻道)並未被正確地接收(解碼)。HARQ-ACK為DTX的情況下,表示該HARQ-ACK所對應之傳輸區塊(碼字、頻道)並不存在(未被發送)。
於下行鏈結及上行鏈結之每一者中,所定數之HARQ程序係被設定(規定)。例如,於FDD中,每服務蜂巢網最多會使用8個HARQ程序。又,例如,於TDD中,HARQ程序之最大數,係由上行鏈結/下行鏈結設定而被決定。HARQ程序之最大數,係亦可基於RTT(Round Trip Time)而被決定。例如,若RTT為8TTI,則HARQ程序之最大數係可設成8。
於本實施形態中,HARQ資訊,係至少由NDI(New Data Indicator)及TBS(傳輸區塊大小)所構成。NDI,係表示該HARQ資訊所對應之傳輸區塊是初送還是重送的資訊。TBS係為傳輸區塊之大小。傳輸區塊,係為傳輸頻道(傳輸層)中的資料之區塊,可視為進行HARQ之單位。於DL-SCH送訊中,HARQ資訊係還含有 HARQ程序ID(HARQ程序號碼)。於UL-SCH送訊中,HARQ資訊係還含有,對傳輸區塊指定編碼後之資訊位元與同位元所需之資訊RV(Redundancy Version)。於DL-SCH中進行空間多工的情況下,該HARQ資訊係對各個傳輸區塊而含有NDI及TBS之集合。
<本實施形態中的TTI>
圖6係本實施形態中的TTI之一例的圖示。於圖6的例子中,TTI係為1子訊框。亦即,PDSCH、PUSCH或HARQ-ACK等之資料送訊的時間領域中的單位,係為1子訊框。下行鏈結與上行鏈結之間的箭頭,係表示HARQ時序及/或排程時序。HARQ時序及排程時序,係以TTI也就是1子訊框為單位,而被規定或設定。例如,某個PDSCH是以下行鏈結子訊框n而被發送的情況下,對該PDSCH的HARQ-ACK係用4子訊框後的上行鏈結子訊框n+4而被發送。例如,通知上行鏈結允諾的PDCCH是以下行鏈結子訊框n而被發送的情況下,上行鏈結允諾所對應之PUSCH係用4子訊框後的上行鏈結子訊框n+4而被發送,對該PUSCH的HARQ-ACK係用4子訊框後的下行鏈結子訊框n+8而被通知。此外,在圖6中雖然說明了TTI是1子訊框的情況,但TTI亦可為複數子訊框。亦即,TTI係亦可為子訊框長度的整數倍。
圖7係本實施形態中的TTI之一例的圖示。於圖7的例子中,TTI係為1符元。亦即,PDSCH、 PUSCH或HARQ-ACK等之資料送訊的時間領域中的單位,係為1符元。下行鏈結與上行鏈結之間的箭頭,係表示HARQ時序及/或排程時序。HARQ時序及排程時序,係以TTI也就是1符元為單位,而被規定或設定。例如,某個PDSCH是以下行鏈結子訊框中的符元n而被發送的情況下,對該PDSCH的HARQ-ACK係用4符元後的上行鏈結子訊框中的符元n+4而被發送。例如,通知上行鏈結允諾的PDCCH是以下行鏈結子訊框中的符元n而被發送的情況下,上行鏈結允諾所對應之PUSCH係用4符元後的上行鏈結子訊框中的符元n+4而被發送,對該PUSCH的HARQ-ACK係用4符元後的下行鏈結子訊框中的符元n+8而被通知。此外,在圖7中雖然說明了TTI是1符元的情況,但TTI亦可為複數符元。亦即,TTI係亦可為符元長度的整數倍。
圖6與圖7的差異,係為TTI之大小(長度)不同。又,如已經所說明的,HARQ時序及排程時序是基於TTI而被規定或設定的情況下,HARQ時序及排程時序係可藉由縮短TTI而提早。HARQ時序及排程時序為決定系統之延遲(latency)的主因,因此縮短TTI係可降低延遲。例如,對於智慧型運輸系統這類以安全為目的的資料(封包),延遲的降低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縮短了TTI的情況下,以1個TTI而被發送的TBS之最大值係會變小,控制資訊的處理負擔係有可能變大。因此,隨應於資料之目的或用途,來規定或設定TTI,較為理想。 例如,基地台裝置,係可蜂巢網固有或終端裝置固有地,規定或設定TTI之大小(長度)及/或模式。又,HARQ時序及排程時序是基於TTI而被規定或設定的情況下,藉由改變TTI之大小(長度),就可適應性地設定延遲及/或以1個TTI所被發送之TBS之最大值。藉此,可考慮延遲而進行有效的資料傳輸。此外,於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子訊框、符元、OFDM符元及SC-FDMA符元,係亦可被改寫成TTI。
<本實施形態中的TTI之相關設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被規定有複數種TTI之大小。例如,關於TTI之大小的模式(TTI模式)係被複數規定,基地台裝置係對終端裝置透過上層之訊令來設定該模式。基地台裝置係基於對終端裝置所設定的TTI模式而進行資料傳輸。終端裝置係基於已被基地台裝置所設定之TTI模式而進行資料傳輸。TTI模式之設定,係可每蜂巢網(服務蜂巢網)地個別進行。
第1之TTI模式係為TTI是基於子訊框的模式,第2之TTI模式係為TTI是基於符元的模式。例如,於第1之TTI模式下是使用如圖6所示的TTI,於第2之TTI模式下是使用如圖7所示的TTI。又,例如,於第1之TTI模式下TTI係為子訊框長度的整數倍,於第2之TTI模式下TTI係為符元長的整數倍。又,例如,於第1之TTI模式下TTI係被先前之系統中所使用的1子訊框所 規定,於第2之TTI模式下TTI係被先前之系統中所未被使用的符元長度的整數倍所規定或設定。此外,被第1之TTI模式所規定或設定的TTI係亦被稱呼為第1之TTI,被第2之TTI模式所規定或設定的TTI係亦被稱呼為第2之TTI。
TTI模式之設定係可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於TTI模式之設定的一例中,終端裝置係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設定第1之TTI模式或第2之TTI模式。第1之TTI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資料傳輸係基於第1之TTI而被進行。第2之TTI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資料傳輸係基於第2之TTI而被進行。於TTI模式之設定的另一例中,終端裝置係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設定第2之TTI模式(擴充TTI模式、STTI(短TTI)模式)。第2之TTI模式未被設定的情況下,資料傳輸係基於第1之TTI而被進行。第2之TTI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資料傳輸係基於第2之TTI而被進行。此外,第2之TTI,係亦被稱呼為擴充TTI、或STTI(短TTI)。
STTI之相關設定(STTI設定),係透過RRC訊令及/或實體層之訊令而被設定。STTI設定係包含:TTI大小的相關資訊(參數)、下行鏈結中的STTI之相關設定(下行鏈結STTI設定)、上行鏈結中的STTI之相關設定(上行鏈結STTI設定)、及/或用來監視將STTI之相關控制資訊予以通知之控制頻道所需之資訊。STTI設定,係可每蜂巢網(服務蜂巢網)地個別設定。
下行鏈結中的STTI之相關設定,係為STTI模式下的下行鏈結頻道(PDSCH、PDCCH及/或EPDCCH)之傳輸(收送訊)所需之設定,含有STTI模式下的下行鏈結頻道之相關設定。例如,下行鏈結中的STTI之相關設定係含有:STTI模式下的PDSCH之相關設定、STTI模式下的PDCCH之相關設定、及/或STTI模式下的EPDCCH之相關設定。
上行鏈結中的STTI之相關設定,係為STTI模式下的上行鏈結頻道(PUSCH及/或PUCCH)之傳輸(收送訊)所需之設定,含有STTI模式下的上行鏈結頻道之相關設定。例如,上行鏈結中的STTI之相關設定係含有:STTI模式下的PUSCH之相關設定、及/或STTI模式下的PUCCH之相關設定。
用來監視將STTI之相關控制資訊予以通知之控制頻道所需之資訊,係為將STTI之相關控制資訊(DCI)上所被附加之CRC予以拌碼的RNTI。該RNTI,係亦被稱呼為STTI-RNTI。又,STTI-RNTI,係亦可對下行鏈結中的STTI及上行鏈結中的STTI而被共通地設定,亦可各自獨立地被設定。又,STTI設定是被複數設定的情況下,STTI-RNTI,係亦可對全部的STTI設定而被共通地設定,亦可各自獨立地被設定。
TTI大小的相關資訊,係為表示STTI模式下的TTI之大小(亦即STTI之大小)的資訊。例如,TTI大小的相關資訊係含有:將以OFDM符元為單位之TTI 予以設定的OFDM符元數。又,若TTI大小的相關資訊是不被STTI設定所包含,則TTI大小係可設成預先所被規定的值。例如,若TTI大小的相關資訊是不被STTI設定所包含,則TTI大小係為1符元長或1子訊框長。又,TTI大小的相關資訊,係亦可對下行鏈結中的STTI及上行鏈結中的STTI而被共通地設定,亦可各自獨立地被設定。又,STTI設定是被複數設定的情況下,TTI大小的相關資訊,係亦可對全部的STTI設定而被共通地設定,亦可各自獨立地被設定。
於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STTI模式下的頻道(STTI頻道),係包含有STTI模式下的下行鏈結頻道及/或STTI模式下的上行鏈結頻道。STTI模式下的頻道之相關設定(STTI頻道設定),係包含有STTI模式下的下行鏈結頻道之相關設定及/或STTI模式下的上行鏈結頻道之相關設定。STTI模式下的PDSCH,係亦被稱呼為SPDSCH(Short PDSCH)、EPDSCH(Enhanced PDSCH)、或RPDSCH(Reduced PDSCH)。STTI模式下的PUSCH,係亦被稱呼為SPUSCH(Short PUSCH)、EPUSCH(Enhanced PUSCH)、或RPUSCH(Reduced PUSCH)。STTI模式下的PUCCH,係亦被稱呼為SPUCCH(Short PUCCH)、EPUCCH(Enhanced PUCCH)、或RPUCCH(Reduced PUCCH)。STTI頻道係包含有SPDSCH、SPUSCH、或SPUCCH。STTI頻道設定係包含有SPDSCH設定、SPUSCH設定、或SPUCCH設 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STTI模式下的頻道之資料傳輸及排程方法,係可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或方式。例如,STTI模式下的頻道係被對映至,透過上層之訊令及/或實體層之訊令而被設定或通知的1個以上之週期性資源的部分或全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之TTI模式下的實體下行鏈結共享頻道係亦被稱呼為PDSCH或第1之PDSCH,第2之TTI模式下的實體下行鏈結共享頻道係亦被稱呼為SPDSCH或第2之PDSCH。
STTI模式下的頻道,係基於子資源區塊而被對映。子資源區塊,係為了表示STTI模式下的所定之頻道對資源元素之對映,而被使用。1個子資源區塊,係藉由時間領域中1個TTI所對應之連續的子載波、和頻率領域中1個資源區塊所對應之連續的子載波,而被定義。某個子資源區塊,係亦可被構成為只被1個資源區塊所包含,亦可被夠成為跨越2個資源區塊。又,某個子資源區塊,係亦可跨越1個資源區塊配對內的2個資源區塊而被構成,但亦可不跨越複數資源區塊配對而被構成。
STTI模式下的頻道之傳輸區塊(碼字)之每一者,係使用同一TTI中的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而被發送。
終端裝置,係透過上層之訊令及/或實體層之訊令,而被設定STTI模式下的頻道(STTI頻道)所能對 映的資源(子資源區塊)。STTI模式下的頻道所能對映的資源,係亦被稱呼為STTI頻道候補。又,藉由1個STTI頻道設定而被設定的一連串之STTI頻道候補,係亦被稱呼為STTI頻道候補之集合。
STTI頻道候補之集合,係藉由時間領域中的所定之週期之TTI、和頻率領域中的所定之子資源區塊,而被指定。於同一STTI頻道中,STTI頻道設定係可複數設定。亦即,STTI頻道候補之集合之每一者,係可獨立地設定時間領域中的週期及/或頻率領域中的資源。在複數STTI頻道設定係被設定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可監視已被設定之複數STTI頻道候補之集合。
STTI頻道設定係包含有: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及/或對STTI頻道的HARQ-ACK的相關資訊。此外,STTI頻道設定係亦可還包含有:TTI大小的相關資訊、及/或監視將STTI頻道之相關控制資訊予以通知之控制頻道所需之資訊。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用來決定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候補之資源所需之資訊。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用來決定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候補之資源所需之資訊。
用來決定STTI頻道候補之資源所需之資訊,係可使用各式各樣的形式(格式)。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之資源,係可以資源區塊或子資源區塊為單位而被決定(設定、規定、指定)。
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之一例,係包含有:所定數之TTI之週期和所定數之TTI之偏置。TTI之偏置,係從基準的TTI起算之偏置(平移),以TTI為單位而被設定。例如,TTI之偏置為3的情況下,STTI頻道候補之集合,係含有從基準的TTI起偏置了3TTI的TTI而被設定。例如,TTI之週期為3的情況下,STTI頻道候補之集合,係以間隔2TTI之週期而被設定。TTI之週期為1的情況下,會被設定連續的全部之TTI。
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之另一例,係使用表示STTI頻道候補之TTI的位元圖資訊。例如,位元圖資訊中的1個位元,係對應於所定數之子訊框或所定數之無線訊框內的TTI之每一者。於位元圖資訊中,某個位元為1的情況下,則表示該位元所對應之TTI係為含有STTI頻道候補的TTI。於位元圖資訊中,某個位元為0的情況下,則表示該位元所對應之TTI係並非含有STTI頻道候補的TTI。具體而言,TTI大小為1子訊框的情況下,則5個子訊框內的TTI之數量係為70。此時,位元圖資訊係為70位元的資訊。該位元圖資訊係從基準的TTI起被適用,該位元圖資訊所對應之每TTI地被重複適用。
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之一例,係使用表示STTI頻道候補之子資源區塊或子資源區塊之集合的位元圖資訊。例如,位元圖資訊中的1個位元,係對應於所定數之子資源區塊之集合之每一者。於位元圖資訊 中,某個位元為1的情況下,則表示該位元所對應之子資源區塊之集合中所含之子資源區塊,係為含有STTI頻道候補的子資源區塊。於位元圖資訊中,某個位元為0的情況下,則表示該位元所對應之子資源區塊之集合中所含之子資源區塊,並非含有STTI頻道候補的子資源區塊。
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之另一例,係使用作為開始的子資源區塊、和被連續分配的子資源區塊之數量。
子資源區塊之集合,係由頻率領域中連續的所定數之子資源區塊所構成。構成子資源區塊之集合的子資源區塊之所定數,係可基於系統頻寬等之其他參數而決定,亦可透過RRC訊令而被設定。在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子資源區塊之集合,係也單純地包含子資源區塊。
藉由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而被設定的子資源區塊,係可在全部的TTI中都相同,也可每所定數之TTI就切換(跳躍)。例如,某個TTI中的STTI頻道候補之子資源區塊,係還使用表示該TTI的號碼(索引、資訊)而被決定,STTI頻道候補之子資源區塊係可每TTI地被設定為不同。藉此,可期待頻率分集效果。
對STTI頻道的HARQ-ACK的相關資訊,係含有將對STTI頻道的HARQ-ACK予以報告之資源的相關資訊。例如,若STTI頻道為SPDSCH,則對STTI頻道的HARQ-ACK的相關資訊係明示性或默示性地表示,將對SPDSCH的HARQ-ACK予以報告之上行鏈結頻道中的資 源。
對同一STTI頻道設定了複數STTI頻道設定的情況下,STTI頻道設定中的全部參數係可被獨立地設定,也可部分之參數是被共通地設定。例如,於複數STTI頻道設定中,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及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分別被獨立地設定。例如,於複數STTI頻道設定中,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被共通地設定,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被獨立地設定。例如,於複數STTI頻道設定中,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被獨立地設定,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被共通地設定。又,被共通設定之資訊係亦可只有一部分,亦可時間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中所含之TTI之週期是被共通地設定。
以本實施形態中的STTI設定而被設定的資訊或參數之一部分,係亦可透過實體層之訊令而被通知。例如,頻率領域中的STTI頻道設定資訊,係透過實體層之訊令而被通知。
在STTI模式之終端裝置上的動作之一例中,終端裝置係只藉由上層之訊令(RRC訊令)而動作。終端裝置,係在STTI頻道設定是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設定的情況下,則開始對應的STTI頻道之監視或收訊。終端裝置,係在所被設定的STTI頻道設定是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釋放的情況下,則停止對應的STTI頻道之監視或收 訊。
在STTI模式之終端裝置上的動作之另一例中,終端裝置係藉由上層之訊令(RRC訊令)及實體層之訊令而動作。終端裝置,係在STTI頻道設定是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設定,將對應的STTI頻道之排程設成有效(活化)之資訊(DCI)是透過實體層之訊令而被通知的情況下,則開始對應的STTI頻道之監視或收訊。終端裝置,係在STTI頻道設定是藉由上層之訊令而被設定,將對應的STTI頻道之排程予以釋放之資訊(DCI)是透過實體層之訊令而被通知的情況下,則停止對應的STTI頻道之監視或收訊。
複數STTI頻道設定被設定的情況下,將STTI頻道之排程設成有效之資訊或設成釋放之資訊,係可對各個STTI頻道共通地通知,也可獨立地通知。
複數STTI頻道設定係被設定,被不同設定的STTI頻道候補是在同一TTI中發生碰撞的情況下(亦即,在同一TTI內有複數STTI頻道候補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係亦可監視全部的STTI頻道候補,亦可監視一部分的STTI頻道候補。在監視一部分的STTI頻道候補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亦可基於所定之優先度,來決定要監視的STTI頻道候補。例如,所定之優先度,係基於STTI頻道之種類、表示STTI頻道設定的索引(號碼)及/或含有該終端裝置之能力的要素(參數)而決定。
<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細節>
圖8係SPDSCH候補之集合之一例的圖示。在圖8的例子中,終端裝置,係藉由基地台裝置,而被設定了SPDSCH候補之集合1及SPDSCH候補之集合2。TTI大小係為1符元。於SPDSCH候補之集合1中,TTI之週期為2,TTI之偏置為0。但是,TTI之偏置中的基準的TTI,係為圖8中的開頭之符元0。於SPDSCH候補之集合2中,TTI之週期為3,TTI之偏置為1。SPDSCH候補,係亦被稱呼為第2之PDSCH候補。
基地台裝置,係往對終端裝置所設定的SPDSCH候補之任一者,將對該終端裝置的SPDSCH予以對映並送訊。終端裝置,係監視已被基地台裝置所設定的SPDSCH候補,偵測對該終端裝置的SPDSCH。
於某個終端裝置中,決定已被偵測到的SPDSCH是否為該終端裝置收,且決定是否能夠正確收訊(解碼)的方法之一例,係使用該終端裝置所固有之RNTI(例如STTI-RNTI)。例如,已被附加所定之CRC的碼字(傳輸區塊)之每一者,係藉由該終端裝置所固有之RNTI而被拌碼然後發送。因此,該終端裝置接收到該SPDSCH的情況下,由於碼字之每一者係可被正確地去拌碼,因此該終端裝置係藉由已被附加的CRC,就可判斷其係為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因此,該終端裝置以外的終端裝置接收到該SPDSCH的情況下,由於碼字之每一者 係未被正確地去拌碼,因此別的終端裝置係藉由已被附加的CRC,就可判斷其並非給自己的SPDSCH。
於某個終端裝置中,決定已被偵測到的SPDSCH是否為該終端裝置收,且決定是否能夠正確收訊(解碼)的方法之另一例,係含有表示,對某個終端裝置的SPDSCH是該終端裝置收這件事情的資訊。例如,對某個終端裝置的SPDSCH,係含有該終端裝置所固有之RNTI。例如,對某個終端裝置的SPDSCH內的CRC,係藉由該終端裝置所固有之RNTI而被拌碼。
終端裝置,係基於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是否能夠正確地收訊(解碼),而進行對該SPDSCH或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的相關動作。
此處,於某個終端裝置中,SPDSCH候補無法正確地收訊(解碼)的情況下,則該SPDSCH候補,係可能是以下任一情形。
(1)該SPDSCH,係為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但是無法正確地收訊。
(2)該SPDSCH,係為該終端裝置以外的別的終端裝置收的SPDSCH。
(3)該PDSCH候補中,係沒有發送任何SPDSCH。
然而,該終端裝置,係在該SPDSCH候補無法正確地收訊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判斷該SPDSCH是上記哪一者。因此,該終端裝置,係在該SPDSCH無法正確地收訊的情況下,無論該SPDSCH是上記哪一者,都進行相同的動 作,這樣可能比較理想。
終端裝置中的對SPDSCH或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的相關動作之一例,係如以下所述。
(1)終端裝置可正確地收訊(解碼)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的情況下,則該終端裝置,作為對該SPDSCH的HARQ-ACK報告,是將ACK,透過所定之資源而加以報告。
(2)終端裝置無法正確地收訊(解碼)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的情況下,則該終端裝置,作為對該SPDSCH的HARQ-ACK報告,是將NACK及/或DTX,透過所定之資源而加以報告。
圖9係基地台裝置中的SPDSCH送訊與終端裝置中的HARQ-ACK報告之一例的圖示。基地台裝置,係對終端裝置,透過RRC訊令,而設定STTI設定,藉此以設定SPDSCH候補之集合。基地台裝置,係透過PDCCH,而將用來把SPDSCH之排程設成有效所需之資訊,通知給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係可能會基於已被設定的SPDSCH候補之集合,而將對終端裝置的SPDSCH予以發送。另一方面,終端裝置,係監視已被設定之SPDSCH候補之集合,偵測對終端裝置的SPDSCH。
基地台裝置,係於SPDSCH候補# 1、# 2、# 3及# 5中,發送對終端裝置的SPDSCH。終端裝置,係由於可將SPDSCH候補# 1、# 2及# 5中的SPDSCH正確地解碼,因此在HARQ-ACK報告# 1、# 2及# 5 中,報告表示ACK的HARQ-ACK。終端裝置,係由於SPDSCH候補# 3中的SPDSCH無法正確地解碼,因此在HARQ-ACK報告# 3中,報告表示NACK及/或DTX的HARQ-ACK。
基地台裝置,係於SPDSCH候補# 4及# 6中,發送對別的終端裝置的SPDSCH。此外,基地台裝置,係於SPDSCH候補# 4及# 6中,不做任何送訊。終端裝置,係由於可將SPDSCH候補# 4及# 6中的SPDSCH正確地解碼,因此在HARQ-ACK報告# 4及# 6中,報告表示NACK及/或DTX的HARQ-ACK。
基地台裝置,係透過PDCCH,而將用來把SPDSCH之排程予以釋放所需之資訊,通知給終端裝置。終端裝置,係停止對已被設定之SPDSCH候補之集合的監視。
藉由使用以上的方法,用來排程SPDSCH所需之控制資訊係不需要被個別地通知,可削減對控制資訊的處理負擔,同時可降低延遲。又,終端裝置,係藉由對全部的SPDSCH候補進行HARQ-ACK,基地台裝置係即使在沒有發送對該終端裝置的SPDSCH的情況下,仍可認知該終端裝置正在監視SPDSCH候補。
在以上的方法中,同一SPDSCH候補之集合是被設定至複數終端裝置的情況下,進行HARQ-ACK報告所需之資源,係在這些終端裝置之間被設定成不同。藉此,可提升對SPDSCH的傳輸效率,同時,可減少因 HARQ-ACK報告之碰撞所導致的傳輸效率之降低。
終端裝置中的對SPDSCH或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的相關動作之另一例,係如以下所述。
(1)終端裝置可正確地收訊(解碼)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的情況下,則該終端裝置,作為對該SPDSCH的HARQ-ACK報告,是將ACK,透過所定之資源而加以報告。在表示ACK的HARQ-ACK報告中,亦可明示性或默示性地含有表示這是該終端裝置之報告的資訊。
(2)終端裝置無法正確地收訊(解碼)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的情況下,則該終端裝置係不進行對該SPDSCH的HARQ-ACK報告。亦即,終端裝置,係在對該SPDSCH的HARQ-ACK報告時所被使用之所定之資源中,不做任何送訊。
圖10係基地台裝置中的SPDSCH送訊與終端裝置中的HARQ-ACK報告之一例的圖示。基地台裝置,係對終端裝置,透過RRC訊令,而設定STTI設定,藉此以設定SPDSCH候補之集合。基地台裝置,係透過PDCCH,而將用來把SPDSCH之排程設成有效所需之資訊,通知給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係可能會基於已被設定的SPDSCH候補之集合,而將對終端裝置的SPDSCH予以發送。另一方面,終端裝置,係監視已被設定之SPDSCH候補之集合,偵測對終端裝置的SPDSCH。
基地台裝置,係於SPDSCH候補# 1、# 2、 # 3及# 5中,發送對終端裝置的SPDSCH。終端裝置,係由於可將SPDSCH候補# 1、# 2及# 5中的SPDSCH正確地解碼,因此在HARQ-ACK報告# 1、# 2及# 5中,報告表示ACK的HARQ-ACK。終端裝置,係由於SPDSCH候補# 3中的SPDSCH無法正確地解碼,因此在HARQ-ACK報告# 3中係不進行HARQ-ACK之報告,不做任何送訊。
基地台裝置,係於SPDSCH候補# 4及# 6中,發送對別的終端裝置的SPDSCH。此外,基地台裝置,係於SPDSCH候補# 4及# 6中,不做任何送訊。終端裝置,係由於可將SPDSCH候補# 4及# 6中的SPDSCH正確地解碼,因此在HARQ-ACK報告# 4及# 6中係不進行HARQ-ACK之報告,不做任何送訊。
基地台裝置,係透過PDCCH,而將用來把SPDSCH之排程予以釋放所需之資訊,通知給終端裝置。終端裝置,係停止對已被設定之SPDSCH候補之集合的監視。
圖11係STTI設定是已被設定之終端裝置的流程圖的圖示。圖11的流程圖,係表示使用圖10所說明之方法時的終端裝置之動作。於步驟S1中,終端裝置係監視,含有將SPDSCH之排程設成有效所需之資訊的PDCCH。若偵測到有設成有效所需之該當PDCCH,則前進至步驟S2。若未偵測到有設成有效所需之該當PDCCH,則回到步驟S1。於步驟S2中,終端裝置係監 視,含有將SPDSCH之排程予以釋放所需之資訊的PDCCH。若偵測到有用來釋放所需之該當PDCCH,則結束流程。若未偵測到用來釋放所需之該當PDCCH,則前進至步驟S3。於步驟S3中,終端裝置係基於上層的STTI設定,來進行SPDSCH候補的監視。於步驟S4中,終端裝置,係從SPDSCH候補,偵測出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若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已被正確地解碼,則前進至步驟S5。若該終端裝置收的SPDSCH未被正確地解碼,則回到步驟S2。於步驟S5中,終端裝置,係對已被正確地解碼之SPDSCH,報告表示ACK的HARQ-ACK。
圖12係對複數終端裝置進行關於同一SPDSCH之設定時的基地台裝置與終端裝置的動作之一例的圖示。在圖12的例子中,基地台裝置及終端裝置,係使用圖10中所說明的方法。亦即,終端裝置係進行圖11中所說明的流程圖之動作。
於SPDSCH候補之時序# 1上,基地台裝置,係發送終端裝置A收的SPDSCH。終端裝置A,係由於該終端裝置A收的SPDSCH是已被正確地解碼,因此對該SPDSCH報告表示ACK的HARQ-ACK。終端裝置B及終端裝置C,係由於無法正確地解碼該SPDSCH候補,因此不進行對該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基地台裝置,係藉由來自終端裝置A的HARQ-ACK報告,就可辨識該SPDSCH是已被正確地解碼。
於SPDSCH候補之時序# 2上,基地台裝置,係發送終端裝置C收的SPDSCH。終端裝置C,係由於該終端裝置C收的SPDSCH是已被正確地解碼,因此對該SPDSCH報告表示ACK的HARQ-ACK。終端裝置A及終端裝置B,係由於無法正確地解碼該SPDSCH候補,因此不進行對該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基地台裝置,係藉由來自終端裝置C的HARQ-ACK報告,就可辨識該SPDSCH是已被正確地解碼。
於SPDSCH候補之時序# 3上,基地台裝置係不做任何送訊。終端裝置A、終端裝置B及終端裝置C,係由於無法正確地解碼該SPDSCH候補,因此不進行對該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
於SPDSCH候補之時序# 4上,基地台裝置,係發送終端裝置B收的SPDSCH。終端裝置A、終端裝置B及終端裝置C,係由於無法正確地解碼該SPDSCH候補,因此不進行對該SPDSCH候補的HARQ-ACK之報告。基地台裝置,係由於對該SPDSCH候補的HARQ-ACK未被報告,因此可辨識終端裝置B係沒有正確地解碼該SPDSCH。
藉由使用以上的方法,用來排程SPDSCH所需之控制資訊係不需要被個別地通知,可削減對控制資訊的處理負擔,同時可降低延遲。又,終端裝置,係只有在SPDSCH候補能夠正確地解碼的情況下才會進行HARQ-ACK,藉此可降低終端裝置之處理及電力消耗。
在以上的方法中,同一SPDSCH候補之集合是被設定至複數終端裝置的情況下,進行HARQ-ACK報告所需之資源,係在這些終端裝置之間被共通地設定。藉此,可提升對SPDSCH的傳輸效率,同時,可削減HARQ-ACK報告時所被使用的資源,可提升上行鏈結的傳輸效率。
<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資源元素對映>
如已經所說明,STTI模式下的頻道,係基於子資源區塊而被對映。亦即,SPDSCH,係基於子資源區塊而被對映。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SPDSCH之資源元素對映,係也被適用於所被監視的SPDSCH之候補。
於本實施形態中,所定之頻道或訊號,不被對映至所定之資源元素的情況下,則該對映係可使用所定之方法。所定之方法之一例,係為速率匹配。在速率匹配中,所定之頻道或訊號,係跳過所定之資源元素而被對映。終端裝置,係在所定之頻道或訊號之收訊(解調、解碼)時,必須要認知或想定對所定之資源元素的對映中會使用速率匹配。所定之方法之另一例,係為打孔。在打孔時,所定之頻道或訊號,係想定會跳過所定之資源元素而對映,但該所定之資源元素係被別的頻道或訊號所對映(覆寫)。終端裝置,係在所定之頻道或訊號之收訊(解調、解碼)時,必須要認知或想定對所定之資源元素的對映中會使用打孔較為理想,但即使沒有認知或想定也無 妨。此時,雖然收訊精度會劣化,但藉由調整編碼率等,終端裝置就可進行收訊。於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中,資源元素對映,係速率匹配及打孔都可適用。
SPDSCH,係基於各式各樣的條件、基準或尺度,而被對映至資源元素。換言之,為了SPDSCH之送訊而所被使用的天線埠之每一者中,複數(complex number)值符元之區塊,係在該對象的(目前的)TTI之中,被對映至滿足所定之條件、基準或尺度的資源元素。所定之條件、基準或尺度,係為以下的條件、基準或尺度之至少一部分。SPDSCH(第2之PDSCH)往資源元素的對映時所被使用之條件、基準或尺度,係分別亦被稱呼為第2條件、第2基準或第2尺度。PDSCH(第1之PDSCH)往資源元素的對映時所被使用之條件、基準或尺度,係分別亦被稱呼為第1條件、第1基準或第1尺度。
(1)SPDSCH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為了送訊而被分配的子資源區塊內。此外,PDSCH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為了送訊而被分配的資源區塊內。
(2)SPDSCH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沒有為了PBCH及同步訊號之送訊而被使用。此外,PDSCH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沒有為了PBCH及同步訊號之送訊而被使用。
(3)SPDSCH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被終端裝置想定為,沒有為了CRS而被使用。此外,PDSCH所被對映的資源元素,係被終端裝置想定為,沒有為了 CRS而被使用。被終端裝置所想定的CRS,係在SPDSCH及PDSCH上亦可各自不同。例如,SPDSCH之對映時所被想定的CRS,係與SPDSCH之對映時所被想定的CRS獨立地設定。
(4)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未被發送的子資源區塊中,該SPDSCH,係以C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或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係可設為,含有該SPDSCH所被對映之子資源區塊的資源區塊內所被對映的DMRS。此外,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未被發送的子資源區塊中,該PDSCH,係以C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SPDSCH所被發送之天線埠,係可和PDSCH所被發送之天線埠相同,亦可不同。
(5)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的子資源區塊中,該SPDSCH,係以C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或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係可設為,含有該DMRS、及/或該SPDSCH所被對映之子資源區塊的資源區塊內所被對映的DMRS。此外,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的子資源區塊中,該PDSCH,係以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SPDSCH所被發送之天線埠,係可和PDSCH所被發送之天線埠相同,亦可不同。亦即,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係可 和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相同,亦可不同。
(6)SPDSCH是以MBSFN子訊框而被發送的情況下,該SPDSCH係以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係可設為,含有該SPDSCH所被對映之子資源區塊的資源區塊內所被對映的DMRS。MBSFN子訊框,係藉由RRC訊令,而被蜂巢網固有或終端裝置固有地設定。此外,PDSCH是以MBSFN子訊框而被發送的情況下,該PDSCH係以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SPDSCH所被發送之天線埠,係可和PDSCH所被發送之天線埠相同,亦可不同。亦即,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係可和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相同,亦可不同。
(7)SPDSCH係不被對映至,為了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而被使用之資源元素。此外,PDSCH係不被對映至,為了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而被使用之資源元素。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係可和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相同,亦可不同。又,SPDSCH,係亦可更進一步地不被對映至,為了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而被使用之資源元素。
(8)SPDSCH係不被對映至,為了蜂巢網固 有或終端裝置固有地所被設定之ZP CSI-RS及/或NZP CSI-RS而被使用之資源元素。此外,PDSCH係不被對映至,為了蜂巢網固有或終端裝置固有地所被設定之ZP CSI-RS及/或NZP CSI-RS而被使用之資源元素。SPDSCH之對映時的ZP CSI-RS及/或NZP CSI-RS,係可和PDSCH之對映時的ZP CSI-RS及/或NZP CSI-RS,為相同的設定,也可為不同的設定。
(9)SPDSCH係不被對映至,將該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EPDCCH予以發送的資源區塊配對、子資源區塊、擴充資源元素群組或資源元素。例如,SPDSCH係不被對映至,含有該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EPDCCH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的子資源區塊。此外,PDSCH係不被對映至,將該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EPDCCH予以發送的資源區塊配對。
(10)SPDSCH,係於某個子訊框中,被對映至,該子訊框內的第1個時槽中的所定之索引所示之符元以後的符元(SPDSCH的開始符元)。亦即,SPDSCH所能對映的子資源區塊,是在某個子訊框內,含有比SPDSCH的開始符元還前面之符元的情況下,則該SPDSCH係不被對映至該符元。表示SPDSCH的開始符元的所定之索引,係蜂巢網固有或終端裝置固有地被設定。表示SPDSCH的開始符元的所定之索引,係被包含在下行鏈結STTI設定中而被設定。表示SPDSCH的開始符元的所定之索引的最小值係可設成0。又,SPDSCH的開始符 元,係亦可不被設定而是被預先規定,例如可設成0。亦即,SPDSCH,係在某個子訊框中,可被對映至全部的符元。
此外,PDSCH,係於某個子訊框中,被對映至,該子訊框內的第1個時槽中的所定之索引所示之符元以後的符元(PDSCH的開始符元)。表示SPDSCH的開始符元的所定之索引,係可和表示PDSCH的開始符元的所定之索引相同,亦可不同。表示PDSCH的開始符元的所定之索引的最小值係為1。
(11)SPDSCH係不被對映至,被分配給PCFICH或PHICH的資源元素群組之資源元素。此外,PDSCH係不被對映至,含有被分配給PCFICH或PHICH的資源元素群組的符元(亦即某個子訊框中的最初之符元)。亦即,SPDSCH,係在含有被分配給PCFICH或PHICH的資源元素群組的符元中,可被對映至該資源元素群組以外的資源元素。SPDSCH之資源元素對映,係於PCFICH或PHI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中,被速率匹配,較為理想。
(12)SPDSCH係不被對映至,將該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PDCCH予以發送的資源區塊配對、子資源區塊、符元、TTI、資源元素群組或資源元素。亦即,SPDSCH係不被對映至,含有將該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PDCCH予以發送的資源元素或資源元素群組的資源區塊配對、子資源區塊、符元、TTI、或資源元素群組。
此外,PDSCH,係無關於含有該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PDCCH的全部的PDCCH之送訊,而被對映。例如,PDCCH係以被從基地台裝置所設定或通知的CFI所示的符元而發送,PDSCH係不被對映至該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符元。因此,終端裝置,係於PDSCH之對映時,亦可不需要認知或想定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
另一方面,SPDSCH,係對含有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的符元都有被對映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係在PDSCH之對映時,認知或想定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較為理想。SPDSCH之資源元素對映,係於PDC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中被打孔,較為理想。又,於SPDSCH之資源元素對映時,PDCCH,係不只含有該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PDCCH,還包含有,終端裝置所能辨識或收訊的部分或全部的PDCCH。
(13-1)SPDSCH係不被對映至,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辨識或收訊)的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區塊、資源區塊配對或資源區塊群組。例如,某個PDSCH是對某個終端裝置而被排程的情況下,則該終端裝置係想定,SPDSCH不被對映至該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區塊或資源區塊群組內的子資源區塊。此外,此時也是,該資源區塊或資源區塊群組內的比PDSCH的開始符元還前面的符元(PDCCH領域),係亦 可被SPDSCH所對映。
PDSCH係不被對映至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的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區塊、資源區塊配對或資源區塊群組的情況下,則PDSCH係可無關於SPDSCH的對映而做對映。亦即,若某個PDSCH是被排程至含有某個資源區塊之資源的情況,則含有該資源區塊內之子資源區塊的SPDSCH係不被對映。換言之,終端裝置係想定為,使用該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之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區塊內之子資源區塊的SPDSCH,係不被對映(送訊)。終端裝置係亦可不監視該SPDSCH之候補。
換言之,SPDSCH之候補與所被排程之PDSCH是在相同資源元素、資源區塊或子資源區塊上發生碰撞的情況下,則PDSCH係被優先對映,SPDSCH係不被對映。
(13-2)SPDSCH,係無關於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辨識或收訊)的PDSCH之送訊而被對映。例如,即使某個PDSCH是對某個終端裝置而被排程的情況下,則該終端裝置係想定,SPDSCH可能被對映至該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區塊或資源區塊群組內的子資源區塊。亦即,無關於PDSCH之排程,終端裝置係都會監視所被設定的SPDSCH之候補。
SPDSCH係無關於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之PDSCH之送訊而被對映的情況下,PDSCH之對映,係依存於該SPDSCH。例如,PDSCH,係不被對映至全部的 SPDSCH之候補所對應之資源元素。例如,PDSCH,係在SPDSCH之候補之中,不被對映至已被偵測到的SPDSCH所對應之資源元素。亦即,PDSCH,係在SPDSCH之候補之中,也會被對應至未被偵測之SPDSCH所對應之資源元素。
又,在含有SPDS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子資源區塊的資源區塊或子訊框中,PDSCH亦可不被排程。例如,終端裝置係想定,在含有SPDSCH之候補所對應之子資源區塊的資源區塊或子訊框中,PDSCH未被排程。
換言之,SPDSCH之候補與所被排程之PDSCH是在相同資源元素、資源區塊或子資源區塊上發生碰撞的情況下,則SPDSCH係被優先對映,PDSCH係在SPDSCH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以外之資源元素上被對映。
(13-3)上記的(13-1)及(13-2)中所記載之資源元素對映,基於所定之條件而被切換使用。例如,PDSCH是在EPDCCH中被排程之情況,則上記之(13-1)中所記載之資源元素對映會被使用,PDSCH是在PDCCH中被排程之情況,則上記之(13-2)中所記載之資源元素對映會被使用。例如,PDSCH是在EPDCCH中被排程之情況,則上記之(13-2)中所記載之資源元素對映會被使用,PDSCH是在PDCCH中被排程之情況,則上記之(13-1)中所記載之資源元素對映會被使用。
圖13係SPDSCH的資源元素對映之一例的圖示。圖13係表示下行鏈結中的2個資源區塊配對之資源元素。資源元素R0~R3,係分別為CRS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資源元素C1~C4,係分別為CSI-RS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資源元素CFI,係為PCFICH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資源元素HI,係為PHICH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
在圖13的例子中,TTI係為1符元。亦即,1個子資源區塊,係由1個符元與12個子載波所示的12個資源元素所構成。終端裝置,係基於所定之設定,而將時槽0的符元0、時槽0的符元5、及時槽1的符元3中的子資源區塊之集合(資源區塊0及1)中所被對映之SPDSCH予以接收或監視。時槽0的符元0中的SPDSCH係被對映至,CRS、PCFICH及PHICH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以外之資源元素。時槽0的符元5中的SPDSCH,係被對映至全部的資源元素。時槽1的符元3中的SPDSCH係被對映至,CSI-RS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源元素以外之資源元素。
SPDSCH,係亦可於某個子訊框中,還被對映至SPDSCH的開始符元以後。例如,SPDSCH的開始符元為3的情況下,SPDSCH係可被對映至時槽0的符元3至時槽1的符元6。在圖13的例子中,終端裝置係未想定,時槽0的符元0中的SPDSCH之送訊或對映。因此,終端裝置,係亦可不接收或監視時槽0的符元0中的SPDSCH。
<本實施形態中的PDSCH與SPDSCH之細節>
例如,終端裝置係於某個服務蜂巢網中被設定有SPDSCH設定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係該於服務蜂巢網中進行對SPDSCH之處理。又,終端裝置係於某個服務蜂巢網中未被設定有SPDSCH設定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係該於服務蜂巢網中進行對PDSCH之處理。以下說明PDSCH與SPDSCH的差異之一例。
PDSCH與SPDSCH的差異之一例,係為TTI大小。
PDSCH,係為第1之TTI模式下的下行鏈結共享頻道,基於被先前之系統中所被使用之1子訊框所規定的TTI而被傳輸。
SPDSCH,係為第2之TTI模式(STTI模式)下的下行鏈結共享頻道,基於被先前之系統中所未被使用之符元長度的整數倍而被規定或設定的TTI而被傳輸。
PDSCH與SPDSCH的差異之一例,係為排程的方法。
PDSCH,係可藉由同一TTI中所被偵測的PDCCH中所被通知的DCI,而進行排程。具體而言,PDSCH所被對映之TTI,係為對應之PDCCH所被偵測的TTI。PDSCH所被對映之頻率領域之資源區塊,係在該DCI中被排程。亦即,將某個PDSCH予以排程的PDCCH,係只將該PDSCH予以排程。
SPDSCH,係可能藉由同一TTI中所被偵測的控制頻道或PDCCH中所被通知的DCI,而不被排程。SPDSCH可能被對映的TTI,係為透過RRC訊令而被設定的所定之TTI。SPDSCH所能被對映的頻率領域之子資源區塊,係可能會藉由RRC訊令及/或把SPDSCH之排程設成有效所需之DCI而被設定及/或通知。亦即,SPDSCH,係使用藉由RRC訊令及把SPDSCH之排程設成有效所需之DCI而被設定的1個以上之SPDSCH候補,而被排程。
PDSCH與SPDSCH的差異之一例,係為終端裝置之收訊處理。
於第1之TTI模式下,藉由某個終端裝置而被收訊處理(解碼)的PDSCH,係為對該終端裝置的PDSCH。因此,終端裝置,係將對該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之PDSCH的HARQ-ACK報告,無論對該PDSCH的解碼之結果為何,都會加以進行之。
於第2之TTI模式下,藉由某個終端裝置而被收訊處理(解碼)的SPDSCH(SPDSCH候補),係有可能並非對該終端裝置的PDSCH。因此,終端裝置,係將對該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之PDSCH的HARQ-ACK報告,基於對該PDSCH的解碼之結果而進行之。例如,對該PDSCH的解碼結果為ACK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將對該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之PDSCH的HARQ-ACK報告,予以報告。對該PDSCH的解碼結果為NACK的情況下, 終端裝置,係不將對該終端裝置中所被排程之PDSCH的HARQ-ACK報告予以報告。
<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細節>
於本實施形態中,SPDSCH係可使用各式各樣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收訊)。換言之,SPDSCH係可從各式各樣的天線埠予以發送。
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一例,係為基於該SPDSCH所被對映之資源(符元、子資源區塊)而決定之所定之領域內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例如,該參照訊號係為CRS,SPDSCH係以C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終端裝置,係使用CRS而將SPDSCH予以解調。又,例如,該參照訊號係為被對映至所定之資源元素的DM-RS,SPDSCH係以該DM-RS所被發送之天線埠,而被發送。終端裝置,係使用該DM-RS而將SPDSCH予以解調。該DM-RS,係可設成和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DM-RS相同構成(訊號)。
圖14係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4所示,SPDSCH是以子訊框1之時槽0的符元2而被發送的情況下,該SPDSCH係使用,基於子訊框1之時槽0的符元2而決定之所定之領域內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所被對 映之所定之領域之一例,係為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及/或比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還前面之符元。亦即,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係為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及/或比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還前面之符元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於圖14的例子中,SPDSCH,係使用子訊框1之時槽0的符元2以前之符元中所被對映之參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SPDSCH係即使不接收比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還後面之符元仍可被解調,可降低延遲。又,SPDSCH,係使用最近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可降低對傳播路之時間變動的影響。
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所被對映之所定之領域之另一例係為,從相對於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而比所定之符元數還前面之符元,至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為止。例如,所定之符元數,係即使未被預先規定仍可透過RRC訊令而被設定。例如,所定之符元數,係為構成1個子訊框的符元數。例如,所定之符元數係為14秒。亦即,SPDSCH,係使用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以前的14符元中所被對映之參照訊號,而被解調。於圖14的例子中,SPDSCH,係使用子訊框0的時槽0的符元3、至子訊框1的時槽0的符元2為止所被對映之參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SPDSCH係即使不接收比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還後面之符元仍可被解調,可降低延遲。又,SPDSCH,係使用最近的參 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可降低傳播路對時間變動之影響。又,SPDSCH,係以所定之符元數中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可降低對解調精度之變動。
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所被對映之所定之領域之另一例係為,比含有該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的子訊框還前面所定數的子訊框。例如,該所定數係為1,所定之領域係為,含有該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的子訊框的前一個子訊框。於圖14的例子中,SPDSCH,係使用子訊框1中所被對映之參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SPDSCH係即使不接收比SPDSCH所被對映之符元還後面之符元仍可被解調,可降低延遲。又,SPDSCH,係和先前之PDSCH同樣地,以1子訊框中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因此可降低對解調精度之變動。
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另一例,係為該SPDSCH所被對映之子資源區塊內所被對映之參照訊號。該參照訊號,係為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解調參照訊號(DM-RS、URS、SPDSCH-DMRS)。SPDSCH,係以該SPDSCH所被建立關連之解調參照訊號所被發送(對映)的天線埠,而被發送。終端裝置,係使用SPDSCH-DMRS,而將該SPDSCH予以解調。SPDSCH-DMRS,係基於各式各樣的方法或規則而被生成(對映)。
SPDSCH-DMRS的對映方法之一例中, SPDSCH-DMRS係被對映至SPDSCH所被對映之子資源區塊中的所定之資源元素。所定之資源元素,係亦可被預先規定,也可藉由RRC訊令而被設定。又,所定之資源元素,係亦可隨著所被對映之符元而被規定或設定。又,所定之資源元素,係亦可藉由含有CRS、PHICH、PCFICH、PBCH、PSS、或SSS的其他頻道或訊號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而決定之。例如,所定之資源元素,係亦可被對映,而變成其他頻道或訊號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以外之資源元素。又,SPDSCH-DMRS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是其他頻道或訊號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的情況下,該資源元素係基於所定之基準,而被對映有SPDSCH-DMRS、或其他頻道或訊號之任一者。
在SPDSCH-DMRS的對映方法之另一例中,SPDSCH-DMRS係被多工至,被對映至資源元素的SPDSCH。、例如,對於被對映至資源元素之前的SPDSCH,SPDSCH-DMRS係以所定之方法而被多工。SPDSCH-DMRS對SPDSCH的多工方法係可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SPDSCH-DMRS所被多工的SPDSCH,係被對映至資源元素。SPDSCH,係使用已經說明過的各式各樣的方法,可避開所定之頻道或訊號所被對映之資源元素而進行對映,因此SPDSCH-DMRS係以所定之密度而被對映。
圖15係本實施形態中的SPDSCH之解調時所被使用之參照訊號之一例的圖示。在圖15的例子中,TTI大小係為1子訊框,3個SPDSCH(也包含SPDSCH候 補)係分別被對映至時槽0的符元0、時槽0的符元5、及時槽1的符元3。SPDSCH之每一者,係在被對映至資源元素之前,被SPDSCH-DMRS所多工。
SPDSCH-DMRS對SPDSCH的多工方法中,SPDSCH-DMRS,係對SPDSCH,基於所定之週期和所定之偏置,而被週期性地多工。所定之週期與所定之偏置,係可被預先規定,也可藉由RRC訊令而決定。又,所定之週期與所定之偏置,係亦可依存於符元而被規定或設定。在圖15的例子中,SPDSCH-DMRS,係對SPDSCH,以3個週期和0之偏置而被多工。
根據上記實施形態的細節,在基地台裝置1與終端裝置2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中,可提升傳輸效率。
<應用例> 〔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6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eNB80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
天線81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基地台裝置820之無線訊號。eNB800係具有如圖 16所示的複數天線810,複數天線81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6中雖然圖示了eNB800具有複數天線810的例子,但eNB8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係具備: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係可為例如CPU或DSP,令基地台裝置820的上位層的各種機能進行動作。例如,控制器821係從已被無線通訊介面825處理過之訊號內的資料,生成資料封包,將已生成之封包,透過網路介面823而傳輸。控制器821係亦可將來自複數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予以捆包而生成捆包封包,將所生成之捆包封包予以傳輸。 又,控制器821係亦可具有執行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承載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排程(Scheduling)等之控制的邏輯性機能。又,該當控制,係亦可和周邊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同執行。記憶體8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送訊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等)。
網路介面823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所需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係亦可透過網路介面823,來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通訊。此情 況下,eNB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係亦可藉由邏輯性介面(例如S1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回載用的無線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係亦可將比無線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還要高的頻帶,使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天線810,對位於eNB800之蜂巢網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2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基頻(BB)處理器826及RF電路827等。BB處理器826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各層(例如L1、MAC(Medium Access Control)、RLC(Radio Link Control)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BB處理器826係亦可取代控制器821,而具有上述邏輯機能的部分或全部。BB處理器826係亦可為含有: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的模組,BB處理器826的機能係亦可藉由上記程式的升級而變更。又,上記模組係亦可為被插入至基地台裝置820之插槽的板卡或刀鋒板,亦可為被搭載於上記板卡或上記刀鋒板的晶片。另一方面,RF電路827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10而收送無線訊號。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如圖16所示含有複數 BB處理器826,複數BB處理器82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又,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含有如圖16所示的複數RF電路827,複數RF電路827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6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2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及複數RF電路827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2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第2應用例)
圖1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eNB83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各天線840及RRH86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又,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係可藉由光纖等之高速線路而彼此連接。
天線84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RRH860之無線訊號。eNB830係具有如圖17所示的複數天線840,複數天線84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了eNB830具有複數天線840的例子,但eNB83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係具備:控制器851、記憶體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 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係和參照圖16所說明之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相同。
無線通訊介面855,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RRH860及天線840,對位於RRH860所對應之區段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5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856等。BB處理器856,係除了透過連接介面857而與RRH860的RF電路864連接以外,其餘和參照圖16所說明之BB處理器826相同。無線通訊介面855係如圖17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856,複數BB處理器85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5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56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5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係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57係亦可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的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又,RRH860係具備連接介面861及無線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係為用來連接RRH860(無線通訊介面863)與基地台裝置85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61係亦可為,用來以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無線通訊介面863係透過天線840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RF電路864等。RF電路86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40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係含有如圖17所示的複數RF電路864,複數RF電路864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63是含有複數RF電路86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63係亦可含有單一RF電路864。
圖16及圖17所示的eNB800、eNB830、基地台裝置820或基地台裝置850,係可對應於參照圖3所說明的基地台裝置1。
〔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8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作為終端裝置2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 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 介面912係亦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如圖18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此外,圖18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目標。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18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16。此外,圖18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天線916的例子,但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 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第2應用例)
圖1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 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19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此外,圖19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 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目標。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19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37。此外,圖19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9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又,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終端裝置,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藉由來自前記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收訊部,係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2)如前記(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特徵為,前記參 照訊號係為蜂巢網固有參照訊號。
(3)如前記(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參照訊號係為,與前記第2之PDSCH建立關連的解調參照訊號。
(4)如前記(3)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解調參照訊號,係被對映至前記子資源區塊中所含之所定之資源元素。
(5)如前記(3)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解調參照訊號,係對前記第2之PDSCH,基於所定之週期及所定之偏置而被多工。
(6)如前記(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數,係少於前記資源區塊所對應之符元數。
(7)如前記(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第2之PDSCH係被對映至,基於前記STTI頻道設定而被設定的1個以上之第2之PDSCH候補之任一者。
(8)如前記(7)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收訊部,係對全部的前記第2之PDSCH候補,進行收訊處 理。
(9)一種基地台裝置,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基地台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對前記終端裝置,藉由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送訊部,係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2之PDSCH;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10)一種通訊方法,係在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中所被使用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藉由來自前記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之步驟;和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 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之步驟;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11)一種通訊方法,係在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基地台裝置中所被使用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對前記終端裝置,藉由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之步驟;和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2之PDSCH之步驟;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 訊號,而被解調。

Claims (11)

  1. 一種終端裝置,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藉由來自前記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收訊部,係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參照訊號係為蜂巢網固有參照訊號。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參照訊號係為,與前記第2之PDSCH建立關連的解調參照訊號。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解調參照訊號,係被對映至前記子資源區塊中所含之所定之資源元素。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解調參照訊號,係對前記第2之PDSCH,基於所定之週期及所定之偏置而被多工。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數,係少於前記資源區塊所對應之符元數。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第2之PDSCH係被對映至,基於前記STTI頻道設定而被設定的1個以上之第2之PDSCH候補之任一者。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記收訊部,係對全部的前記第2之PDSCH候補,進行收訊處理。
  9. 一種基地台裝置,係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基地台裝置,其係具備:上層處理部,係對前記終端裝置,藉由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和送訊部,係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2之PDSCH;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 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10. 一種通訊方法,係在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的終端裝置中所被使用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藉由來自前記基地台裝置的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之步驟;和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接收第2之PDSCH之步驟;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11. 一種通訊方法,係在與終端裝置進行通訊的基地台裝置中所被使用的通訊方法,其係具有:對前記終端裝置,藉由上層之訊令來設定STTI頻道設定之步驟;和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發送第1之PDSCH,在前記STTI頻道設定有被設定的情況下, 則發送第2之PDSCH之步驟;前記第1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CCH,係被對映至1個以上之子資源區塊;前記第2之PDSCH,係使用含有前記子資源區塊之符元或比前記符元還要前面的資源元素上所被對映的參照訊號,而被解調。
TW106100310A 2016-02-03 2017-01-05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733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8833 2016-02-03
JP2016018833 2016-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228A true TW201739228A (zh) 2017-11-01
TWI733733B TWI733733B (zh) 2021-07-21

Family

ID=5949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310A TWI733733B (zh) 2016-02-03 2017-01-05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10903939B2 (zh)
EP (1) EP3413648A4 (zh)
JP (1) JP7027892B2 (zh)
CN (2) CN108605313B (zh)
MX (1) MX2018009197A (zh)
RU (1) RU2018127523A (zh)
SG (1) SG11201805353WA (zh)
TW (1) TWI733733B (zh)
WO (1) WO2017134954A1 (zh)
ZA (1) ZA2018040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788B (zh) * 2017-01-13 2019-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用於傳輸時間間隔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3648A4 (en) * 2016-02-03 2019-02-20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BR112019002235A2 (pt) * 2016-08-12 2019-05-14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de programação de recursos, programador, estação base, terminal, e sistema
CN108347787B (zh) * 2017-01-25 2019-07-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度请求sr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251200B2 (en) * 2017-02-06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collisions between legacy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communications and shortened TTI communications
US10721756B2 (en) * 2017-02-13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based uplink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a new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663281B (zh) * 2017-05-03 2024-03-12 Lg电子株式会社 为基站终端分配资源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通信设备
KR102412891B1 (ko) * 2017-08-10 2022-06-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에서 보행자 단말이 데이터 전송을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497017B2 (en) * 2017-09-25 2022-11-08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user apparatus
US20200336268A1 (en) * 2017-10-31 2020-10-2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channel unit, and storage medium
US11160050B2 (en) * 2018-03-28 2021-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large subcarrier spacing for SS/PBCH block
CN113170481B (zh) * 2018-09-28 2024-03-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CN110519021A (zh) * 2019-08-16 2019-11-2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释放半静态调度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13014368B (zh) * 2021-02-19 2022-09-20 北京达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低耗电终端的污水处理监测消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KR20230158121A (ko) * 2021-03-30 2023-11-17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구성된 승인 송신을 위한 메커니즘
CN113726481B (zh) * 2021-09-18 2023-03-2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安全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3110B2 (en) * 2004-09-16 2010-04-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US8489128B2 (en) * 2005-10-31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n a shared data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90141676A1 (en) * 2006-11-14 2009-06-04 Shashikant Maheshwar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rror control scheme in a multi-hop relay network
KR100953151B1 (ko) * 2006-11-30 2010-04-19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연속패킷 연결성을 개선하는 방법 및장치
WO2008081222A1 (en) * 2006-12-28 2008-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xt data indicator handling
KR100975704B1 (ko) * 2007-01-10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응답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233932B2 (en) * 2007-02-02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ignaling reli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080267168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Zhijun Cai Slow Adapta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KR101379976B1 (ko) * 2007-07-09 2014-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625500B2 (en) * 2007-12-18 2014-01-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nhanced dynamical fast-feedback channel allocations
KR101723609B1 (ko) * 2008-11-04 2017-04-06 애플 인크. 제 1 캐리어에서 제 2, 다른 캐리어에서의 제어 정보를 표시하기 위해 다운링크 제어 구조를 제공하는 방법
CN105816498A (zh) 2009-04-27 2016-08-03 玫琳凯有限公司 植物性抗痤疮制剂
US9191177B2 (en) * 2009-05-0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KR101759933B1 (ko) * 2009-05-07 2017-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31437A (zh) * 2009-06-19 2010-12-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解调参考信号设置方法及装置
RU2502192C1 (ru) * 2009-09-28 2013-12-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Расширение физических канал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WO2011042038A1 (en) * 2009-10-05 2011-04-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KR101789326B1 (ko) * 2009-10-21 2017-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53586B1 (ko) * 2010-02-03 201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9272B1 (ko) * 2010-02-03 2017-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120808A (ko) * 2010-04-29 2011-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하향링크 ack/nack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EP2600581A4 (en) * 2010-07-26 2017-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extend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00555B1 (en) * 2010-07-26 2019-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64153A2 (ko) * 2010-11-11 2012-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088888B2 (en) * 2010-12-10 2015-07-21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ec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rate-adaptive codes
JP5383725B2 (ja) * 2011-02-10 2014-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919780B1 (ko) * 2011-03-03 2018-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30467B (zh) * 2011-03-11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591623B2 (en) * 2011-04-04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ncurrent deployment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by user equipment in a non-dedicated channel state
JP5961853B2 (ja) * 2011-04-27 2016-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792924B2 (en) * 2011-05-06 2014-07-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access
WO2012177073A2 (ko) * 2011-06-24 2012-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3024807B (zh) * 2011-09-23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5935148B2 (ja) * 2011-11-02 2016-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3110040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lot scrambling for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KR102094050B1 (ko) * 2012-01-27 2020-03-2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캐리어 기반형 및/또는 의사 조합형 네트워크에서 epdcch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또는 방법
US8982693B2 (en) * 2012-05-14 2015-03-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277533B2 (en) * 2012-05-17 2016-03-01 Vid Scale, Inc. Scalable video coding over simultaneous unicast/multicast LTE DL shared channel
US10039121B2 (en) * 2012-06-22 2018-07-31 Lg Electronics Inc. Scheduling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5850573B2 (ja) * 2012-07-23 2016-0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510340B2 (en) * 2012-07-26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WO2014021631A1 (ko) * 2012-07-31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EP2883322A1 (en) * 2012-08-10 2015-06-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38901A1 (ko) * 2012-09-09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894797B1 (en) * 2012-09-09 2020-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20140107698A1 (en) 2012-10-04 2014-04-17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Gastric trac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0306610B2 (en) * 2012-10-23 2019-05-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4073671A1 (ja) * 2012-11-09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4107136A1 (en) * 2013-01-04 2014-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estimating frequency offset using quasi-co-located reference signals
WO2014123335A1 (en) * 2013-02-05 2014-08-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36486B2 (en) * 2013-02-08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port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US20160029351A1 (en) * 2013-03-13 2016-01-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414261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38503B2 (en) * 2013-03-28 201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ggregation of FDD and TDD cells
EP3002983B1 (en) * 2013-07-16 2021-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150043391A1 (en) * 2013-08-08 2015-02-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nfiguration signaling
EP2874454A1 (en) * 2013-11-15 2015-05-20 Fujitsu Limited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5900369B (zh) * 2014-01-10 2019-10-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肯定应答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219263B2 (en) * 2014-07-28 2019-0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24750A1 (ko) * 2014-08-12 2016-02-18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582552B2 (en) * 2014-08-22 2020-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237030B2 (en) * 2014-11-03 2019-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HARQ)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113114B (zh) * 2014-12-16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WO2016108673A1 (ko) * 2014-12-31 201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JP6615897B2 (ja) * 2015-01-28 2019-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特定のユーザ装置を適応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6119209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feedback for point-to-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WO2016143967A1 (ko) * 2015-03-12 2016-09-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영역의 변화에 따른 유연한 short tti의 프레임 구조를 배치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기
EP3270526B1 (en) * 2015-03-12 2020-08-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control channel in short tti, and device using same
CN107431588B (zh) * 2015-03-20 2020-08-07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短tti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WO2016163942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US9877278B2 (en) * 2015-04-10 2018-01-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onitoring a narrowband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deband system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WO2016171457A1 (ko) * 2015-04-20 2016-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응답을 다중화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128993B2 (en) * 2015-05-29 2018-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daptive frame structur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US10367630B2 (en) * 2015-06-11 2019-07-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using plurality of subframes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8517375A (ja) * 2015-06-11 2018-06-28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Drxの実施方法、drxの構成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デバイス
CN104950527A (zh) 2015-07-01 2015-09-3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80376497A1 (en) * 2015-07-24 2018-12-27 Lg Electronics Inc.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7852313B (zh) * 2015-07-24 2021-08-03 Lg 电子株式会社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基站
US10420138B2 (en) * 2015-07-24 201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55427B2 (en) * 2015-07-24 2020-12-01 Lg Electronics Inc. Downlink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O2017028054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息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EP3354077B1 (en) * 2015-09-25 2019-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assigning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US10128998B2 (en) * 2015-10-06 2018-1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30446B2 (en) * 2015-10-21 2020-04-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response for broadcast signal/multicast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939423B2 (en) * 2015-10-30 2021-03-02 Apple Inc.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TTIs) wit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puncturing detection
WO2017078373A1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EP3373496B1 (en) * 2015-11-03 2020-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2123169B1 (ko) * 2015-11-03 2020-06-16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업링크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78786A1 (en) * 2015-11-03 2017-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US20170135127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10182427B2 (en) * 2015-11-06 2019-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grant and downlink data
US10178659B2 (en) * 2015-11-09 2019-01-08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shortened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US10367579B2 (en) * 2015-11-20 2019-07-30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US10623155B2 (en) * 2015-12-07 2020-04-14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channe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user device, and uplink channel receiv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0313168B2 (en) * 2015-12-11 201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hannel
KR101901955B1 (ko) * 2016-01-13 2018-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7126940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EP3413648A4 (en) * 2016-02-03 2019-02-20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412620B2 (en) * 2016-04-01 2019-09-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US10708100B2 (en) * 2016-05-19 2020-07-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operation
US10368345B2 (en) * 2016-08-10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KR102120856B1 (ko) * 2016-09-09 2020-06-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짧은 전송 시간 간격의 프레임 구조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5866783A (zh) * 2016-09-30 2023-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02309B2 (en) * 2018-02-14 2021-1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788B (zh) * 2017-01-13 2019-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用於傳輸時間間隔的通道狀態資訊報告的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36271A1 (en) 2023-10-19
EP3413648A1 (en) 2018-12-12
JPWO2017134954A1 (ja) 2018-11-22
US20180375614A1 (en) 2018-12-27
MX2018009197A (es) 2018-11-09
CN108605313A (zh) 2018-09-28
US20220337342A1 (en) 2022-10-20
CN116867081A (zh) 2023-10-10
US11411677B2 (en) 2022-08-09
ZA201804065B (en) 2018-11-28
EP3413648A4 (en) 2019-02-20
US10903939B2 (en) 2021-01-26
US20210105088A1 (en) 2021-04-08
JP7027892B2 (ja) 2022-03-02
RU2018127523A (ru) 2020-01-27
WO2017134954A1 (ja) 2017-08-10
CN108605313B (zh) 2023-07-28
US11711165B2 (en) 2023-07-25
SG11201805353WA (en) 2018-07-30
TWI733733B (zh) 202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8615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733733B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JP7277140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
JP6380705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16900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912078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16900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773052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TW201739288A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