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5585A -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基地台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基地台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5585A
TW201735585A TW105109995A TW105109995A TW201735585A TW 201735585 A TW201735585 A TW 201735585A TW 105109995 A TW105109995 A TW 105109995A TW 105109995 A TW105109995 A TW 105109995A TW 201735585 A TW201735585 A TW 2017355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du
rlc
mac
pdus
rlc pdu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9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078B (zh
Inventor
邱俊淵
馬若飛
夏年
陳曉華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5109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6078B/zh
Priority to CN201610659226.1A priority patent/CN1072954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5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078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上述方法包括: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數據單元(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E)且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多工操作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Description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统、通訊裝置、基地台及其 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通訊裝置、一種傳送複數數據封包及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一種分配用於複數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資源的方法,以及一種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
現今,由於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廣泛使用及高容量多媒體通訊被啟動,因此行動傳輸量迅速增加。行動傳輸量預計將在未來持續增加,每年增加一倍。由於大多數行動傳輸量係透過一基地台傳送,通訊服務供應商目前面臨嚴重的網路過載。為了處理傳輸量的增加,通訊服務供應商增加網路設備投資及將下一代行動通訊標準(例如,WiMAX和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商業化以渴望有效地處理傳輸量的高容量。然而,為了更迅速地承載所預期傳輸量的增加,是時候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案。
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是一種相鄰節點間直接傳輸的通訊技術。在一D2D通訊環境中,每一節點像是一 行動終端等裝置搜尋實際上鄰近對應節點的另一使用者設備,建立一通訊會話,接著傳送傳輸量。因此,由於D2D通訊可幫助解決分佈在一基地台的傳輸量過載的問題,故D2D通訊被被關注為後4G、下一代行動通訊的基本技術。此標準組織3GPP、IEEE等基於LTE-A或Wi-Fi推動一D2D通訊標準的制定。許多公司也正在開發獨立的D2D通訊技術。
以下發明內容僅為示例性的,且不意指以任何方式加以限制。示例性實施例更在以下揭露中被進一步描述。因此,以下發明內容並不旨在標識所要求保護主題的必要特徵,也不旨在用於限制所要求保護主題的範圍。
本揭露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一種傳送複數數據封包及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一種分配用於複數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s,UEs)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資源的方法,以及一種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通訊裝置。上述通訊裝置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且預 計傳送至一目的端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之一數據欄位且增加一重新分割資訊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標頭欄位中所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RRLC PDU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連結(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一分割及連結資訊的一標頭至每一RRLC PDU中所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MAC PDU大小係根據由一基地台所傳送之一或多個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來取得。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根據一優先順序被多工操作為上述第二MAC PDU。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優先順序係基於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上述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且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之一數據欄位且增加一重新分割資訊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標頭欄位中所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RRLC PDU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連結(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一分割及連結資訊的一標頭至每一RRLC PDU中所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MAC PDU大小係根據由一基地台所傳送之一或多個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來取得。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根據一優先順序被多工操作為上述第二MAC PDU。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優先順序係基於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在一無 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通訊裝置。上述通訊裝置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一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通訊裝置。上述通訊裝置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及一基地台 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根據上述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上述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一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上述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及一基地台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並直接接 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根據上述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分配用於複數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之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資源的方法。上述方法用於一基地台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由上述UE所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根據上述通道狀態資訊估計所有D2D通訊對的鏈路品質; 根據上述鏈路品質決定每一D2D通訊對的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以及根據上述鏈路品質分配物理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方法更包括:判斷是否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至少一D2D通訊對;以及當判斷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上述至少一D2D通訊對時,根據一數據率增加與上述至少一D2D通訊對分享上述已分配PRB。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透過一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或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一連接組合。
在一示範的實施例中,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於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的通訊系統。上述通訊系統至少包括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一目的端UE、一中繼UE以及一基地台。上述基地台接收由上述來源端UE、上述目的端UE及上述中繼UE所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上述基地台根據上述通道狀態資訊估計所有D2D通訊對的鏈路品質,根據上述鏈路品質決定從上述來源端UE到上述目的端UE的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並傳送一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至上述來源端UE以指示上述來源端UE在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中傳送數據封包至上述目的端UE;其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透過上述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或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一連接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為透過 上述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上述連接組合,上述中繼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上述來源端UE且預計傳送至上述目的端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根據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目的端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上述中繼UE、上述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 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目的端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上述中繼UE及上述基地台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 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根據上述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為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上述連接組合,上述基地台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上述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上述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且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 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根據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200‧‧‧通訊裝置
202‧‧‧輸入裝置
204‧‧‧輸出裝置
206‧‧‧控制電路
208‧‧‧中央處理器
210‧‧‧記憶體
212‧‧‧程式碼
214‧‧‧收發器
300‧‧‧應用層
302‧‧‧第三層
304‧‧‧第二層
306‧‧‧第一層
400‧‧‧訊息流程圖
S405、S410、S415、S420、S425、S430‧‧‧步驟
500‧‧‧無線電協定棧
510‧‧‧來源端UE
520‧‧‧目的端UE
512、522‧‧‧PDCP
514、524‧‧‧RLC
516、526‧‧‧MAC
518、528‧‧‧PHY
800‧‧‧無線電協定棧
830‧‧‧中繼UE
832‧‧‧RRLC
834‧‧‧MAC
1000‧‧‧無線電協定棧
1030‧‧‧中繼UE
1032、1022‧‧‧RRLC
1036‧‧‧MAC
1200‧‧‧無線電協定棧
1240‧‧‧eNB
1232‧‧‧RRLC
1246‧‧‧MAC
1300‧‧‧無線電協定棧
1340‧‧‧eNB
1332、1322‧‧‧RRLC
1346‧‧‧MAC
1400‧‧‧流程圖
S1405、S1410、S1415、S1420、S1425‧‧‧步驟
1500‧‧‧流程圖
S1505、S1510、S1515、S1520‧‧‧步驟
1600‧‧‧流程圖
S1605、S1610、S1615、S1620、S1625‧‧‧步驟
1700‧‧‧小區
1900‧‧‧功能方塊圖
1910、1905、1915、1920‧‧‧方塊
2300
S2305、S2310、S2315、S2320‧‧‧步驟
第1A圖係顯示未有中間節點參與的D2D通訊直接路徑模式的示例。
第1B圖係顯示D2D通訊之一中繼路徑模式的示例。
第1C圖係顯示D2D通訊之一本地路由模式的示例。
第2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3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表示第2圖中執行程式碼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一來源端UE透過不同D2D通訊模式傳送數據封包至一目的端UE之訊息流程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用於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傳輸數據封包直接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 (Radio Protocol Stack)。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RLC SDU連結及分割之一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一RLC PDU重新分割之一示意圖。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藉由使用一中繼UE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中繼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由中繼UE處理數據封包的例子。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藉由使用一中繼UE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中繼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
第1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由中繼UE處理數據封包的另一例子。
第1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經由eNB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中繼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
第1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經由eNB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中繼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
第1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網路中傳 輸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方法之一流程圖。
第1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網路中傳輸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方法之一流程圖。
第16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網路中傳輸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方法之一流程圖。
第1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LTE-A系統中具有通訊模式的D2D通訊之一示意圖。
第18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每一子訊框期間三種D2D通訊模式下傳輸數據速率估計的原則。
第19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排程程序之功能方塊圖。
第20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由eNB所執行所有D2D通訊對的模式選擇程序之流程圖。
第2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排程演算法中第一階段PRB分配之一流程圖。
第2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第二階段資源分配中由eNB執行之二維最佳重新使用夥伴尋找程序之一示例。
第2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複數使用者設備(UE)用於分配D2D通訊資源之方法的一流程圖。
本揭露內容的示範性實施例被充分詳細描述如下,以使本領域之技術人士來實現和實施本揭露內容。重要且需了解 的是,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可按照許多替換形式實施,並不應被解釋為只侷限於這裡所提出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
因此,儘管本揭露可受到各種修改和替換形式的影響,但是其特定實施例在圖中作為示例示出並將在這裡詳細描述。然而,應理解的是,不意旨將本揭露限於所公開的特定形式。相反地,本揭露將涵蓋本揭露精神和範圍內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換。相同的附圖標記在圖的描述中係表示相同元件。
將理解的是,儘管術語第一、第二、A、B等可被使用於此作為本揭露元件的參考,但此些元件不應受到這些術語的限制。舉例來說,第一元件可被稱為第二元件,第二元件可被稱為第一元件,而不脫離本揭露的範圍。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或多個對象的任一及所有組合。
將理解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耦接」時,其可與另一元件直接連接或耦接,或者可存在介於中間的元件。相反地,當元件被稱為與另一元件「直接連接」或「直接耦接」時,不存在介於中間的元件。用來描述元件之間關係的其他詞語應按照類似的方式解釋(即,「之間」相對「直接之間」、「相鄰」相對「直接相鄰」等)。
這裡使用的術語僅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並不用以限制本揭露。本文使用的冠詞「一(a)」、「一(an)」及「該(the)」在它們具有單個指示物件時是單數,但是本文中單數形式的使用不應排除多於一個指示物件的存在。換言之,除非上下文清晰地指示相反的情況,以單數指代的元素可以計數一個或多個。還將理解的是,術語「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含 (includes)」和/或「包含(including)」在本文中使用時指定了所陳述的特徵、項、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並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項、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組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將被解釋為本領域所慣用的。還將理解的是,常用的術語也應被解釋為相關領域所慣用的,而並非理想化的或過於正式的含意,除非本文明確地加以定義。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也被稱為「3GPP」,是一項合作協議,旨在定義適用於全球的第三代和第四代無線通信系統的技術規範和技術報告。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定義了下一代移動網路、系統及設備的規格。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係用以提高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手機或移動裝置的標準,以面對未來的需求。在一個方面,通用移動通信系統已被修改,以提供支持及演進統一陸地無線接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和演進統一陸地無線接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的規格。
本揭露的通訊系統及方法所描述的至少某些部分可能有關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技術(LTE),進化版長期演進技術(LTE Advanced,LTE-A)及其它標準(例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所推出第8、9、10及/或11版)。然而,本揭露的範圍不應被侷限於這些方面。至少在某些方面,本文所公開的通訊系 統及方法可以用在其他類型的無線通訊系統中。
無線通訊裝置可以為用於通信語音及/或傳輸數據至一基地台的電子裝置,其可與一網路裝置互相通訊(例如,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網際網路(Internet)等)。在本揭露所描述的通訊系統及方法,無線通訊裝置可被稱為移動台、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存取終端、使用者使用用戶端(Subscriber Station)、移動終端、使用者終端、終端、使用者使用單元等。舉例來說,無線通訊裝置可以為蜂窩式手持裝置、智慧型手持裝置、個人數位助理(PDA)、筆記本電腦、上網本(Netbook)、電子閱讀器(e-reader)、無線數據機(Wireless Modem)等裝置。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規格中,無線通訊裝置通常被稱為使用者設備(UE)。然而,作為本揭露之範圍不應被侷限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中,用語「使用者設備(UE)」、「無線通訊裝置」可以在本揭露中互換使用,皆表示為「無線通訊裝置」普通的用語。
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規格中,基地台通常被稱為B節點(Node B)、進化B節點(evolved Node B,eNB)、增強型B節點(enhanced eNB)、家庭進化B節點(home evolved Node B,HeNB)、家庭增強型B節點(home enhanced Node B,HeNB)或其他類似的用語。由於本揭露的範圍不應只侷限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因此用語「基地台」、「節點B」、「基站」和「家庭基地台」可以互換使用,皆表示為本揭露中「基地台」之普通用語。此外,用語「基地台」可被用來表示一接存取點。存取點可以是一電子裝置,提供一用於無線通訊的設備至一網路(例如,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網際網路(Internet)等)的存取。也可以使用的用語「通訊設備」來表示的無線通訊裝置和/或基地台。
第1A~1C圖係為三種不同D2D通訊模式的示意圖。第1A圖係顯示未有中間節點參與的D2D通訊直接路徑模式的示例。如第1A圖所示,一eNB傳送控制資訊至一來源端UE(例如,UE1)和一目的端UE(例如,UE 2)。在D2D通訊配置完成後,UE1可直接透過直接路徑發送數據封包至UE2。第1B圖係顯示D2D通訊之一中繼路徑模式的示例。如第1B圖所示,eNB也可傳送控制資訊至除了UE1和UE2之外的一或多個中繼UE(例如,UE3)。在D2D通訊配置完成後,UE1可藉由使用UE3透過中繼路徑傳送數據封包至UE2。第1C圖係顯示D2D通訊之一本地路由模式的示例。如第1C圖所示,eNB可傳送控制資訊至UE1和UE2。在D2D通訊配置完成後,UE1可透過上行鏈路(Uplink,UL)傳送數據封包至eNB。在eNB接收數據封包後,無須傳送數據封包至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可直接轉傳數據封包至UE2。UE2可透過下行鏈路(Downlink,DL)接收來自eNB的數據封包。
接下來,參閱第2圖,第2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200之簡化功能方塊圖。如第2圖中所示,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之通訊裝置200可用以具體化第1圖中之eNB、UE1、UE2及UE3,並且此通訊裝置可用於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TE-A)系統,或其它與上述兩者近似之系統為佳。通訊裝置200可包括一輸入裝置202、一輸出裝置204、一控制電路206、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208、一記憶體210、一程式碼212、一收發器214。控制電路 206在記憶體210中透過中央處理器208執行程式碼2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裝置200中所進行之作業。通訊裝置200可利用輸入裝置2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使用者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裝置2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2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之信號送往控制電路2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206所產生之信號。
第3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表示第2圖中執行程式碼212之簡化功能方塊圖。此實施例中,執行程式碼212包括一應用層300、一第三層302、一第二層304、並且與第一層306耦接。第三層302一般執行無線資源控制。第二層3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第一層306一般負責實體連接。
由於UE移動性及無線通道條件快速地變動,故在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之間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也隨之改變。因此,本揭露提供一無線電資源排程演算法以動態決定適當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並配置無線電資源。另一方面,如何在不同D2D通訊模式中在不同節點,如來源端UE、中繼UE及目的端UE,處理數據封包並未提及在LTE標準中。因此,本揭露介紹了用於不同D2D通訊模式中最新的操作。此技術被詳細描述如下。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一來源端UE透過不同D2D通訊模式傳送數據封包至一目的端UE之訊息流程圖400。如第4圖所示,當eNB知道來源端UE欲傳送數據封包至目的端UE時,eNB可根據網路策略的需求或UE的需求決定使用D2D通訊。在步驟S405中,eNB可與來源端UE、目的端UE執行一D2D通訊設定程序以配置D2D配置,像是測量參數。接著,在步 驟S410中,來源端UE、目的端UE及一中繼UE可執行通道品質測量並向eNB報告結果。
根據通道品質測量的結果,eNB在步驟S415中可執行一無線電資源排程演算法以決定在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之間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並配置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排程演算法的詳細說明將在描述於下方。在步驟S420、S425及S430中,eNB可透過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在不同時間分別向來源端UE、目的端UE和中繼UE傳送一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以通知在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之間適合的D2D通訊模式。
例如,在第一時間點,eNB可透過PDCCH向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分別傳送用於直接路徑模式的資源授與,以分配無線電資源給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在步驟S420中的虛線),使得來源端UE可透過直接路徑直接傳送第一數據封包到目的端UE(在步驟S420中的實線)。在第二時間點,eNB可透過PDCCH分別傳送用於中繼路徑模式的資源授與至來源端UE、目的端UE和中繼UE,以分配無線電資源給來源端UE、目的端UE和中繼UE(在步驟S425中的虛線),使得來源端UE可使用中繼UE透過中繼路徑傳送第二數據封包到目的端UE(在步驟S425中的實線)。在第三時間點,eNB可透過PDCCH分別傳送用於本地路由模式的資源授與至來源端UE及目的端UE,以分配無線電資源給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在步驟S430中的虛線),使得來源端UE可藉由eNB透過本地路由傳送第三數據封包到目的端UE(在步驟S430中的實線)。應注意的是,傳送至來源端UE、中繼UE和目的端UE的資源授與 是不同的。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係呈現不同的D2D通訊模式中用於傳送/重組數據封包之技術。此外,無線電資源排程演算法之詳細說明將在下方描述。
直接路徑模式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用於在一來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間傳輸數據封包直接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Radio Protocol Stack)500。來源端UE 510的協定棧可包括封包數據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512、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514、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516和實體(Physical,PHY)層518。目的端UE 520的協定棧可包括一PDCP層522、RLC層524、MAC層526和PHY層528。每一層接收從一較高層的複數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增加標頭至SDU以產生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並傳送PDU到一較低層。PDU在較下層被視為SDU。
一PDCP實體和一RLC實體可被稱為無線承載(Radio Bearer,RB)。當RB在建立時,每一RB可配置對應的一組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UE可具有許多對應不同QoS請求的RB。eNB可根據通道品質測量結果及緩衝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動態決定每毫秒(millisecond)的無線電資源配置,並透過PDCCH傳送資源授與至來源端UE 510,以指示來源端UE 510在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中傳送數據封包至目的端UE 520。資源授與可包括目前這一毫秒無線電資源在哪裡以及相關的傳輸 參數。此外,在來源端UE 510內多個RB之間的優先級處理係由來源端UE內的MAC層516之MAC實體來決定。在PDCP層、RLC層和MAC層中處理數據封包之過程將說明如下。
在PDCP層512傳送端的PDCP實體執行IP封包的IP標頭壓縮,以節省用於傳送IP封包的無線電資源。在PDCP層522接收端的PDCP實體執行IP封包的IP標頭解壓縮,以擷取原始的IP封包。PDCP實體也執行加密/解密IP數據封包,以提供數據加密,避免資訊外洩。
在RLC層514傳送端的RLC實體負責藉由分割及連結(concatenate)一或多個連續的SDU重建具有一適合大小的RLC PDU,如第6圖中所示。在RLC層524接收端的RLC實體係負責根據在一RLC標頭中分割及連結資訊重組RLC SDU。此外,一序號(Sequence Number,SN)被分配至每一RLC PDU並由每一RLC標報所攜帶。在RLC層524接收端的RLC實體可根據SN執行RLC PDU的重新排序和重複偵測。此外,在RLC層524接收端的RLC實體可通知在RLC層514傳送端的RLC實體哪個RLC PDU已丟失,以使RLC層514傳送端的RLC實體可重傳丟失的RLC PDU。如果重傳的RLC PDU大小不適合由MAC層516的MAC實體所決定新的大小時,RLC層514傳送端的RLC實體藉由重新分割已重傳RLC PDU的數據欄位來重建具有適合大小的多個RLC PDU分段,如第7圖所示,其中,每一RLC PDU分段的標頭中所攜帶的SN等於原本重傳RLC PDU的SN,且每一RLC PDU分段的標頭還攜帶所需的重新分割資訊,例如,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
在MAC層516傳送端的MAC實體可報告緩衝封包(即, BSR)的數量給eNB。當來源端UE 510接收來自eNB的一資源授與時,來源端UE 510的MAC實體可根據QoS請求決定有多少位元可以由每一RLC實體所攜帶。由eNB所傳送之資源授與可指示授與至來源端UE 510的無線電資源和傳輸參數,其中授與至來源端UE 510的無線電資源和傳輸參數可由eNB根據在第4圖中步驟S410所取得之通道品質測量及BSR執行排程演算法所決定。
在MAC層516發送端的MAC實體可藉由多工操作由不同RLC實體所遞送的MAC SDU(其等於RLC PDU或RLC PDU分段)建構一MAC PDU,其中每一MAC PDU的標頭攜帶每一MAC SDU大小及每一MAC SDU相應的RLC識別(Identification,ID)。在MAC層526接收端的MAC實體可根據MAC標頭中所攜帶之資訊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MAC PDU以擷取MAC SDU。
中繼路徑模式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藉由使用一中繼UE830在一來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中繼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800。與第5圖中之相同方塊可由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
應注意的是,在此實施例中,一中繼RLC(RRLC)層832係配置於中繼UE 830中,其中在RRLC層832的一RRLC實體僅提供一重新分割功能。更具體地說明,來自來源端UE 510的MAC SDU可被視為重傳的RLC PDU。在RRLC層832的RRLC實體可藉由重新分割上述重傳的RLC PDU建構具有合適大小的多個RLC PDU分段,如第7圖所示。
此外,由於中繼UE 830的MAC實體不知道相應的QoS 參數集合,因此在中繼UE 830的MAC層834中的MAC實體係基於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執行優先級處理。
在中繼UE 830的RRLC層及MAC層中處理數據封包程序將在下方描述。
在中繼UE 830的RRLC層832的RRLC實體僅提供一重新分段的功能。如果來自來源端UE 510的一RLC PDU藉由在MAC層834中MAC實體的優先級處理指示RLC PDU無須重新分割而被傳送時,則RRLC實體直接傳送上述RLC PDU至MAC層834。如果來自來源端UE 510的一RLC PDU藉由在MAC層834中MAC實體的優先級處理指示RLC PDU須重新分割傳送時,則RRLC實體可藉由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建構具有合適大小的由多個RLC PDU分段,如第7圖所示。在每一RLC PDU分段標頭所攜帶的SN等於原來RLC PDU的SN。每一RLC PDU分段的標頭還攜帶所需重新分割資訊,例如,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RRLC實體傳送第一RLC PDU分段至MAC層834中的MAC實體。
當中繼UE 830接收來自來源端UE 510的一MAC PDU後,在中繼UE 830的MAC層834中MAC實體可根據在MAC標頭中所攜帶的資訊解多工操作MAC PDU以擷取RLC PDU。此外,在中繼UE 830的MAC層834中之MAC實體可以記錄接收來自來源端UE 510的RLC PDU5之大小、相應的RLC ID及接收序列。當中繼UE 830接收來自從eNB的一資源授與後,中繼UE 830的MAC層834中之MAC實體可計算能被MAC層834所攜帶之位元總數量。eNB所傳送的資源授與指示用於中繼UE 830的授與無線電資源及傳輸參數,其中用於中繼UE 830的授與無線電資源及傳輸參數係藉 由eNB基於第4圖之步驟S410中所取得之通道品質測量及BSR執行排程演算法所決定。
在中繼UE 830的MAC層834中之MAC實體通知在RRLC層中一或多個RRLC實體哪些RLC PDU可無需分割而被傳送或哪一RLC PDU需重新分割而根據先進先出原理傳送。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由中繼UE處理數據封包的例子。在第9圖中之中繼UE可用以具體化第8圖中之中繼UE 830。
在時間點1中,中繼UE接收來自來源端UE的一MAC PDU,並擷取RLC PDU1~3,其中RLC PDU1~3相應的RLC ID分別是A~C。RLC PDU1~3分別被傳遞到相應的RRLC實體A~C。
在時間點2時,中繼UE接收來自來源端UE的另一MAC PDU,並擷取RLC PDU 4,其中RLC PDU 4相應的RLC ID為B。RLC PDU 4被傳遞至相應的RRLC實體B。
在時間點3時,中繼UE接收來自eNB的一資源授與且可由資源授與所攜帶的MAC SDU的總字元為2360個字元。基於先進先出原則,在MAC層中的MAC實體通知在RRLC層中相應的RRLC實體指示RLC PDU1~3可無需重新分割而被傳送,及RLC PDU 4需重新分割而被傳送。接著,相應的RRLC實體傳遞RLC PDU 1~3至MAC層中的MAC實體作為MAC SDU的5~7,藉由重新分割RLC PDU4建構具有合適大小的一RLC PDU分段,且傳遞RLC PDU分段至MAC層中的MAC實體作為MAC SDU 8。最後,在MAC層中的MAC實體藉由多工操作MAC SDU 5~8建構一MAC PDU,並傳遞上述MAC PDU至中繼UE的PHY層中之PHY實體。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藉由使用一中繼UE1030在一來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中繼路徑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1000。與第5圖中之相同方塊可由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
應注意的是,在此實施例中,一中繼RLC(RRLC)層1032係配置於中繼UE 1030中,且一RRLC層1022係配置於目的端UE 520中,其中在中繼UE 1030的RRLC層1032中的一RRLC實體僅提供連結(concatenate)及分割功能,而在目的端UE 520的RRLC層1022中之一RRLC實體提供重組、重新排序和重複偵測的功能。在中繼UE 1030和目的端UE 520的RRLC層和MAC層中處理數據封包之過程將說明如下。
在中繼UE 1030的RRLC層1032中的RRLC實體可藉由分割和連接一或多個連續的RRLC SDU建構具有一適合大小的一RRLC PDU。RRLC PDU的大小係由中繼UE 1030的MAC層1036中MAC實體的優先級處理所決定,其中RRLC標頭攜帶所需的分割及連結資訊。
在目的端UE 520的RRLC層1022中之RRLC實體可根據在RRLC標頭中攜帶的分割及連結資訊重組RRLC SDU。此外,在目的端UE 520的RRLC層1022中之RRLC實體可根據SN更進一步地執行RRLC PDU的重新排序和重複偵測。
當中繼UE 1030接收來自來源端UE 510的一MAC PDU後,在中繼UE 1030的MAC層1036中的MAC實體可根據MAC標頭中所攜帶的資訊解多工操作MAC PDU以擷取RLC PDU。此外,在中繼UE 1030的MAC層1036中之MAC實體可以記錄接收來自來 源端UE 510的RLC PDU之大小、相應的RLC ID和接收順序。當中繼UE 1030接收來自eNB的資源授與後,在中繼UE 1030的MAC層1036中之MAC實體可基於先進先出原則決定有多少位元可由RRLC層1032中的每一RRLC實體所攜帶。資源授與指示用於中繼UE 1030的授與無線電資源和傳輸參數,其中用於中繼UE 1030的授與無線電資源和傳輸參數可由eNB根據在第4圖中步驟S410所取得之通道品質測量及BSR執行排程演算法所決定。
第1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由中繼UE處理數據封包的另一例子。在第11圖中之中繼UE可用以具體化第10圖中之中繼UE 1030。
在時間點1中,中繼UE接收來自來源端UE的一MAC PDU,並擷取RLC PDU1~3,其中RLC PDU1~3相應的RLC ID分別是A~C。RLC PDU1~3分別被傳遞到相應的RRLC實體A~C。
在時間點2時,中繼UE接收來自來源端UE的另一MAC PDU,並擷取RLC PDU 4,其中RLC PDU 4相應的RLC ID為B。RLC PDU 4被傳遞至相應的RRLC實體B。
在時間點3時,中繼UE接收來自eNB的一資源授與且可由資源授與所攜帶的MAC SDU的總字元為2360個字元。基於先進先出原則,在中繼UE的MAC層中的MAC實體決定有多少位元可由每一RRLC實體所攜帶。RRLC實體A建構包括無連結其他(複數)RRLC PDU或(複數)RRLC PDU分段整個RRLC SDU 1的一RRLC PDU 1。RRLC實體B藉由分割RRLC SDU 4和連結整個RRLC SDU 2及RRLC SDU 4的分段來建構一RRLC PDU2。RRLC實體C建構包括無連結其他(複數)RRLC PDU或(複數)RRLC PDU 分段之整體RRLC SDU 3的一RRLC PDU 3。RRLC實體A~C遞送RRLC PDU 1~3至在中繼UE的MAC層中之MAC實體作為MAC SDU 5~7。最後,在中繼UE的MAC層中之MAC實體藉由多工操作MAC SDU 5~7建構一MAC PDU,遞送該MAC PDU至在中繼UE的PHY層中之PHY實體。
本地路由模式
第12~1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經由eNB在一來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間傳輸數據封包之本地路由模式的無線電協定棧1200。與第8圖及第10圖中之相同方塊可由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
如第12~13圖中所示,本地路由模式的架構基本上與中繼路徑模式的架構相同。本地路由模式的架構和中繼路徑模式的架構之間區別在於eNB係用以來取代中繼UE。因此,在第12圖中在eNB 1240的RRLC層1232中之一RRLC實體、在eNB 1240的MAC層1246中之一MAC實體和其它相關技術與第8圖中所描述之實施例說明相同,故相關之系統技術細節將不再贅述。同樣地,在第13圖中在eNB 1340的RRLC層1342中之一RRLC實體、在eNB 1340的MAC層1346中之一MAC實體和其它相關技術與第10圖中所描述之實施例說明相同,故相關之系統技術細節將不再贅述。
然而,由於當RB被建立時,eNB知道相應的QoS參數組,因此eNB 1240和eNB 1340的MAC實體可基於相應的QoS參數組執行優先級處理。在另一實施例中,eNB 1240和eNB 1340的MAC實體也可基於先進先出原則執行優先級處理。
第1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 網路中傳輸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方法之一流程圖1400。此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像是一中繼UE,其中上述通訊裝置可啟用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在步驟S1405中,通訊裝置接收一或多個第一MAC PDU,其包括來自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UE之複數RLC PDU。接著,在步驟S1410中,通訊裝置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RLC PDU。
在步驟S1415中,通訊裝置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接著,在步驟S1420中,通訊裝置多工操作RLC PDU及RLC PDU分段或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在步驟S1425中,通訊裝置傳送第二MAC PDU至目的端UE。
在一實施例中,在步驟S1415中,通訊裝置可根據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RLC PDU其中之一之一數據欄位且增加一重新分割資訊至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標頭欄位中來產生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
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S1415中,通訊裝置可藉由分割及連結(concatenate)RLC PDU且根據MAC PDU大小增加包括一分割及連結資訊的一標頭至每一RRLC PDU中來產生RRLC PDU。
在一實施例中,MAC PDU大小係根據由一基地台所傳送之一或多個資源授與來取得。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S1420 中之RLC PDU及RLC PDU分段或RRLC PDU係根據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被多工操作為上述第二MAC PDU。
在一實施例中,如第14圖所適中之方法也可用於一通訊裝置,像是一基地台。應需注意的是,在步驟S1420中,基地台可以根據一優先順序多工操作RLC PDU及RLC PDU分段或RRLC PDU為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優先順序係基於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
第1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網路中傳輸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方法之一流程圖1500。此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可以是一目的端UE,其中通訊裝置可啟用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在步驟S1505中,通訊裝置透過一中繼UE及一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MAC 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RLC 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接著,在步驟S1510中,通訊裝置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在步驟S1515中,通訊裝置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TSN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在步驟S1520中,通訊裝置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 SDU。
第16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網路中傳輸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方法之一流程圖1600。此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像是一目的端UE,其中通訊裝置可啟用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在步驟S1605中,通訊裝置透過一中繼UE及一基地台接收來自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MAC 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並直接接收來自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接著,在步驟S1610,通訊裝置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在步驟S1615中,通訊裝置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在步驟S1620中,通訊裝置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在步驟S1625中,通訊裝置根據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在 步驟S1630中,通訊裝置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 SDU。
無線電資源排程演算法
第1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LTE-A系統中具有通訊模式的D2D通訊之一示意圖。
如第17圖所示,此為在LTE-A系統中具有D2D及中繼通訊能力UE的單一小區(cell)場景。欲彼此互相通訊的兩個具有D2D能力的UE被視為具有D2D能力的通訊對。舉例來說,七對D2D通訊對如第17圖所示,即,D2D通訊對#1、#2、#3、#4、#5、#6和#7。假設總共具有K對D2D通訊對在小區1700中,且D2D通訊對藉由k來編號。因此,k,j [1,2,...,K]。D2D通訊對#k的來源端UE和目的端UE可分別表示為k(s)和k(d)。中繼UE的總數為N。UE被用於所有D2D通訊對的候選中繼輔助模式中。被選作為D2D通訊對#k之中繼點的中繼UE以k(r)來表示。在小區1700中每一D2D通訊對具有三個候選通訊模式,即直接路徑模式、中繼路徑模式、和本地路由模式。用於分配的無線電資源為LTE-A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且無線電資源的總量係描述為物理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的數量。假設可由eNB排程的PRB總數量為M
為了確保本地路由模式中的上行鏈路通道條件並提高頻譜效率,以下具體說明無線電資源分配的規則。首先,一PRB可分配至在本地路由模式中僅一D2D通訊對,其意指若一PRB被 分配至在本地路由模式中的一D2D通訊對中時,eNB不能分配PRB至在本地路由模式或直接路徑/中繼路徑模式中的其他D2D通訊對。第二,當PRB的總傳輸速率可被提高時,無論是在直接路徑模式或在中繼路徑模式下,一PRB可被分配給一或兩個D2D通訊對。第三,如果一D2D通訊對在中繼路徑模式下運作時,D2D通訊對的來源端至中繼間鏈路及中繼至目的端間鏈路被分配了相同的無線電資源,即相同的PRB。最後,考慮到在LTE-A系統中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排程通常係基於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術來執行,而分配至D2D通訊對的PRB應為連續的。根據這些規則,當干擾被分配相同PRB時,潛在干擾應視為在直接路徑/中繼路徑模式中不同D2D通訊對之間的干擾。潛在干擾鏈路也示於第17圖中。
此外,在無線電資源排程程序中也具有兩個傳輸功率限制。第一個為在一D2D通訊對中且分配至來源端UE所有PRB上之來源端UE的總傳輸功率不應大於所允許的最大傳輸功率。第二個是在D2D通訊對中來源端UE的總傳輸功率應平均分佈在分配給來源端UE的所有PRB上。
無線電資源排程演算法係在機eNB中所操作。舉例來說,eNB可被視為一中央排程器,其負責在全部小區1700中所有D2D通訊對的模式選擇、PRB分配和功率協調。在每一LTE-A子訊框(1毫秒(ms))中所執行的排程目的是將在全部小區1700中所有D2D通訊對的總吞吐量最大化。最佳排程決定係基於所有所參與鏈路的CSI所決定,而這些CSI係由來自在每一子訊框中所有參與 UE的反饋中取得。對於在直接路徑模式中的D2D通訊對而言,一完整的端點至端點數據傳輸可在一子訊框中進行。對於在中繼路徑模式中的D2D通訊對而言,一完整的端點至端點數據傳輸係由第一跳(hop)傳輸和第二跳傳輸所組成,其分別對應至來源端至中繼之間的傳輸和中繼至目的端之間的傳輸。明顯地,第一跳和第二跳傳輸無法同時進行,這意味著第一跳和第二跳傳輸必須在兩個時槽中執行。因此,對於在中繼路徑D2D模式中D2D通訊對而言,其可被認為來源端至中繼之間的傳輸在一子幀的前半部中進行,而中繼至目的端之間的傳輸係在子幀的後半部中進行。對於在本地路由模式中的D2D通訊對而言,執行端點至端點之間數據傳輸與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中一般的蜂窩通訊相同,例如,在來源端至eNB之間的傳輸及eNB至目的端之間的傳輸係在兩個分開的訊框中所進行。第18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每一子訊框期間三種D2D通訊模式下傳輸數據速率估計的原則。
根據上述的D2D系統,在模式選擇、PRB分配和功率協調中的排程程序可以公式表示一算術最佳化問題,目標係使在一子訊框中所有D2D通訊對總吞吐量最大化。此最佳化問題的解決方案絕對是最佳排程決策。然而,為了以數學方式取得絕對最佳解而解決最佳化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因此,在模式選擇和資源分配上執行排程程序以得到在每一子訊框中一接近最佳化排程決策的啟發方法在本揭露中研究。第19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排程程序之功能方塊圖1900。
在每一子訊框中,eNB的排程器在方塊1910中根據在 三種通訊模式下D2D通訊對的與測數據速率先對小區1700中每一D2D通訊對作模式選擇決策。在子訊框中,數據速率係根據在方塊1905中來自所有參與UE所回報之CSI而預測。根據模式選擇結果,在方塊1910中,PRB為了使每一PRB上之數據傳輸速率最大化為目的而被指定,並且當PRB重新使用在不同D2D通訊對之間出現時,執行功率協調。如何執行模式選擇和PRB分配之細節將描述如下。
基於數據速率預測的模式選擇
排程目的係為了使在每一子訊框中所有D2D通訊對的總吞吐量最大化。因此,對於每一D2D通訊對而言,在子訊框中相應最大數據速率的通訊模式應被選擇。對一特定的D2D通訊對#k,在本揭露排程方案中的模式選擇程序步驟可透過下列步驟進行說明。
步驟1:eNB使用直接來源端至目的端間鏈路的CSI(通道增益)和UE的最大傳輸功率以估計在一PRB上可達到的數據速率。估計程序可以數學表示為 其中表示在直接路徑模式下D2D通訊對#k的估計數據速率, 而B表示一PRB的頻寬,即B=180千赫(kHz)。P max表示每一UE的最 大傳輸功率,而表示D2D通訊對#k直接傳輸鏈路的通道增 益,以及σ 2表示在一PRB中的雜訊功率。
步驟2:eNB估計在一PRB的中繼路徑模式下D2D通訊對#k可實現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為了執行此估計,eNB先執行中繼選擇操作以找尋用於D2D通訊對#k的最佳中繼UE,其中可使中繼路徑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最大化的中繼UE被選為中繼UE k(r)。在中繼選擇和可達成的數據速率估計程序兩者中,D2D通訊對#k的來源端UE和所有參與的中繼UE使用相同的傳輸功率P max。在一PRB中D2D通訊對#k的可達成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的估計程序可以數學表示為 其中表示在中繼路徑模式下D2D通訊對#k的估計可達成端 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分別表示中繼路徑模式第一 跳及第二跳鏈路的通道增益。在方程式(2)的「min」函式中,第一項為來源端至中繼之間鏈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而第二項為中繼至目的端之間鏈路的SNR。應注意的是,在中繼路徑模式下,端點至端點數據傳輸需要在一子訊框內兩個時槽中完成且最大可達成的數據速率是由具有最差通道條件的跳中繼(hop relay)所決定。因此,可達成的端點至端點數據速率等於可在具有最差通道條件的跳中繼中可達成數據速率的一半,其已在第18圖中所示。
步驟3:在一PRB的本地路由模式下eNB估計D2D通 訊對#k的可達成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在本地路由模式中,僅上行鏈路傳輸可在一子訊框中完成,如第18圖所示。假設下行鏈路傳輸總可成功,這意味著下行鏈路數據速率總大於上行鏈路數據速率,其因eNB係一下行鏈路發射器且具有能力以確保用於下行鏈路傳輸的成功。因此,可認定在一PRB的本地路由模式下D2D通訊對#k的可達成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可由上行鏈路數據速率來決定。根據第18圖中所給定的計算原理,上述估計可在數學上描述為
其中表示在一PRB上本地路由模式下用於D2D通訊對 #k中估計可達成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表示在一PRB的 D2D通訊對#k的上行鏈路通道增益。其它參數的定義類似在方程式(1)的參數。由於在本地路由模式中一完整端點至端點間傳輸需兩個子訊框才能完成,因此需將在一子訊框中可達成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可表達為其上行鏈路數據速率的一半。
步驟4:在三種不同D2D通訊模式下D2D通訊對#k的可達成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的估計後,eNB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相應最大估計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的D2D通訊模式被選為D2D通訊對#k的通訊模式。例子如下所示: -當時,選擇直接路徑模式; -當時,選擇中繼路徑模 式;或 -當時,選擇本地路由模式。
根據此原理,eNB可為每一D2D通訊對作模式選擇決定,並取得每一D2D通訊對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第20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由eNB所執行所有D2D通訊對的模式選擇程序之流程圖2000。
PRB分配和功率協調
無線電資源(PRBs)分配係根據所有D2D通訊對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所執行,其已在模式選擇決定程序中估計。PRB分配應確認分配給D2D通訊對的PRB為鄰接的,且在一D2D通訊對中一來源端UE的傳送功率應平均分佈在分配到D2D通訊對的所有PRB。
提出的PRB分配策略的核心概念為具有較高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的D2D通訊對將在PRB分配中具有較高的優先級且也對應較高機率以被分配更多的PRB。目的係為將在M個PRB上之總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最大化。應需注意的是,所提出的PRB分配策略係為一兩階段分配策略。如果所有D2D通訊對在第一階段中均被分配用於數據傳輸的PRB,則無線電資源分配將停止。相反地,如果在直接路徑/中繼路徑模式中仍有D2D通訊對在第一階段中未被分配任何PRB時,則將啟動第二階段的PRB分配,其中eNB將決定這些D2D通訊對是否共享已分配給其他D2D通訊對的PRB。
I. 第一階段的PRB分配
第一階段PRB分配係根據K個D2D通訊對的單一PRB 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所執行,其中上述K個D2D通訊對係在其最佳的D2D通訊模式下運作。假設R 1 ,R 2 ,...,R k ,...,R K 分別表示K個D2D通訊對的數據速率。所提出排程方案的第一階段PRB分配策略可詳述如下。
步驟1:eNB基於其數據速率的遞減順序對K個D2D通訊對重新排列。K個D2D通訊對在重新排列後的順序可表示為p 1 ,p 2 ,...,p k ,...,p K ,其在數據速率中對應的關係為 , ,..., ,...,
步驟2:eNB分配第一PRB至D2D通訊對p 1,並使用等於P max/2的一減低傳輸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1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接著,eNB比較並判斷D2D通訊對p 1在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程序前進至下一步驟,即步驟3。否則,程序前進至步驟4。
步驟3:eNB分配第二PRB至D2D通訊對p 1,並使用等於P max/3的一減低傳輸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1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接著,eNB再次比較並判斷D2D通訊對p 1在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程序前進至步驟5。否則,程序前進至步驟6。
步驟4:eNB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1,且分配第二PRB至D2D通訊對p 2。接著,eNB使用等於P max/2的一減低傳輸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2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並再次比較以判斷D2D通訊對p 2在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程序前進至步驟7。否則,程序前進至步驟8。
步驟5:eNB分配第三PRB至D2D通訊對p 1,並使用等 於P max/4的一減低傳輸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1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eNB再次比較以判斷D2D通訊對p 1在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下一PRB(即,第四PRB)將分配至D2D通訊對p 1。否則,eNB將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1,並分配下一PRB至D2D通訊對p 2。應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將持續直到所有M個PRB分配完成。
步驟6:eNB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1,且分配第三PRB至D2D通訊對p 2。接著,eNB使用等於P max/2的一減低傳輸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2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並再次比較以判斷D2D通訊對p 2在除了D2D通訊對p 1外的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下一PRB(即,第四PRB)將分配至D2D通訊對p 2。否則,eNB將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2,並分配下一PRB至D2D通訊對p 3。應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將持續直到所有M個PRB分配完成。
步驟7:eNB分配第三PRB至D2D通訊對p 2,並使用等於P max/3的一減低傳輸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2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eNB再次比較以判斷D2D通訊對p 2在除了D2D通訊對p 1外的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下一PRB(即,第四PRB)將分配至D2D通訊對p 2。否則,eNB將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2,並分配下一PRB至D2D通訊對p 3。應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將持續直到所有M個PRB分配完成。
步驟8:eNB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2,且分配第三PRB至D2D通訊對p 3。接著,eNB使用等於P max/2的一減低傳輸 功率再次計算D2D通訊對p 3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並再次比較以判斷D2D通訊對p 3在除了D2D通訊對p 1p 2外的全部D2D通訊對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如果是,則下一PRB(即,第四PRB)將分配至D2D通訊對p 3。否則,eNB將停止PRB分配至D2D通訊對p 3,並分配下一PRB至D2D通訊對p 4。應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將持續直到所有M個PRB分配完成。
此PRB分配程序將持續直到所有M個PRB被分配到D2D通訊對為止。舉例來說,當所有PRB已被分配時,第一階段的PRB分配則被終止。如果所有PRB可在第一階段分配中被分配至具有D2D能力的D2D通訊對中,則eNB將停止排程演算法。否則,eNB將判斷是否仍具有在第一階段分配中未被分配任何PRB在直接路徑/中繼路徑模式中的D2D通訊對。如果是,則eNB將開始第二階段的PRB分配。如果不是,例如,未在第一階段中被分配任何PRB本地路由模式下的D2D通訊,則eNB也將停止排程演算法。第2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排程演算法中第一階段PRB分配之一流程圖2100。
II. 第二階段的PRB分配
第二階段PRB分配係根據無線電資源共享的想法來執行,其允許已分配到一D2D通訊對的PRB由其他還未被分配任何PRB的D2D通訊對來重新使用。PRB重新使用的目的在於增加在這些PRB之一子訊框中所傳送的總數據量。第二階段PRB分配可依照下面步驟來進行。
步驟1:eNB列出所有在第一輪PRB分配程序中已被分配PRB的D2D通訊對,及其餘還未分配任何PRB的D2D通訊對。 所有在第一輪分配中已被分配PRB的D2D通訊對,即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分別建立索引為1、2、…、u、…、U。在第一階段分配中未被分配任何PRB的D2D通訊對,即其餘D2D通訊對,分別建立索引為1、2、…、u、…、U
步驟2:eNB建立一二維表格以在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及其餘D2D通訊對中尋找最佳重新使用夥伴,其目標係將M個PRB的總數據速率最大化。表格中的一維係為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的索引值,而表格中的另一維係為其餘D2D通訊對的索引值。
表格內容的元素係為由在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之PRB上資源共享所造成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增量,其也為被用以選擇最佳重新使用夥伴的矩陣。對於每一其餘D2D通訊對來說,相應最大數據速率增量的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將被選為其重新使用夥伴。
端點至端點數據速率增量定義如下。如果一D2D通訊對u,其在第一階段分配期間已被分配至PRB時,可無須資源重新使用而達成在其PRB上的一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則無須資源重新使用且在這些PRB上的總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可被定義等於R u 。然而,在第二階段PRB分配中,如果D2D通訊對u的PRB由一其餘D2D通訊對v(其未在第一階段PRB分配中分配到任何PRB)所重新使用時,D2D通訊對u的可達成數據速率因由PRB重新使用之因素在其PRB中將改為R v,u 。而D2D通訊對v在同一PRB中也可達成R v,u 的數據速率。因此,在重新使用情況下這些PRB的總數據速率為兩個D2D通訊對之數據速率的總和,即總數據速率等於 R u,v +R v,u 。因此,由這些PRB中資源重新使用所造成之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增量等於:α v,u =(R u,v +R v,u )-R u
此外,在第二階段PRB分配中,eNB可為每一其餘D2D通訊對設置三個傳輸功率水平以執行功率協調,以達到確保在PRB重新使用數據速率增益的目的。三個傳輸功率水平可包括一高功率水平、中間功率水平及一低功率水平,其分別對應的最大傳輸功率、中強度傳輸功率及最小傳輸功率。
第2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在第二階段資源分配中由eNB執行之二維最佳重新使用夥伴尋找程序之一示例。假設有5個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即U=5,且有兩個其餘D2D通訊對,即,V=2。對於具有每一傳輸功率水平的每一 其餘D2D通訊對,在不同候選夥伴下取得數據速率增量,其中 表示在具有最大傳輸功率之其餘D2D通訊對v共享重新使用候選 D2D通訊對u的PRB之情況下的數據速率增量。表示在具有中 間水平傳輸功率之其餘D2D通訊對v共享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 對u的PRB之情況下的數據速率增量,而表示在具有最小水平 傳輸功率之其餘D2D通訊對v共享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u的PRB之情況下的數據速率增量。對於一其餘D2D通訊對,最佳重新使用夥伴對及其餘D2D通訊對的最佳傳輸功率水平皆明確對應最大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增量。舉例來說,在如第22圖所示的 尋找程序中,對應其餘D2D通訊對1的最大數據速率增量為, 這意指其餘D2D通訊對1的最佳重新使用夥伴為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2,且其餘D2D通訊對1的最佳傳輸功率水平為中間功 率水平。類似地,其餘D2D通訊對2的最大數據速率增量為, 這意指其餘D2D通訊對2的最佳重新使用夥伴為重新使用候選D2D通訊對4,且其餘D2D通訊對2的最佳傳輸功率水平為高功率水平。
雖然可能有一些D2D通訊對在第二階段分配程序中未被分配任何PRB,但當第二階段的PRB分配程序完成後,則完成整個排程程序。
第2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複數使用者設備(UE)用於分配D2D通訊資源之方法的一流程圖2300。此方法用於一基地台中。在步驟S2305中,基地台接收由UE所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接著,在步驟S2310中,基地台根據通道狀態資訊估計所有D2D通訊對的鏈路品質,其中上述鏈路品質可為所有D2D通訊對的端點至端點間數據速率。在步驟S2315中,基地台根據上述鏈路品質決定每一D2D通訊對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其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透過一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或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一連接組合。在步驟S2320中,基地台根據鏈路品質來分配物理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
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可使用在第20圖中所示的第一階段分配根據鏈路品質來分配所有D2D通訊對的PRB。當基地台判斷有未分配到任何PRB的至少一D2D通訊對時,基地台可使 用在第21圖中所示的第二階段分配以取得一數據速率增量並根據數據速率增量與D2D通訊對共享所分配的PRB。
此外,中央處理器208可執行程式碼212以執行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所描述之內容。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描述。顯然此處之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呈現之內容可獨立利用其他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之實施或一種方式之執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討論的一種或多種型式上。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將了解訊息及信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之數據、指令、命令、訊息、信號、位元、符號、以及碼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熟知此技術之人士更會了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用的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他技術設計之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之組合)、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與指示作為連結之設計碼(在內文中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之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之描 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之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之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之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閘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電晶體邏輯(Transistor Logic)、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之組合之設計以完成在此文內描述之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之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之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及一微電腦之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類似之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純為一舉例之方式。基於設計上之偏好,必須了解到程序上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範圍內被重新安排。伴隨之方法權利要求以一示例順序呈現出各種步驟之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此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用以修飾元件之「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數詞之使用本身未暗示任何的優先權、優先次序、各元件之間之先後次序、或方法所執行之步驟之次序,而僅用作標識,以區分具有相同名稱(具有不同序數詞)之不同元件。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範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400‧‧‧訊息流程圖
S405、S410、S415、S420、S425、S430‧‧‧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通訊裝置,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且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之一數據欄位且增加一重新分割資訊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標頭欄位中所產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RRLC PDU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連結(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一分割及連結資訊的一標頭至每一RRLC PDU中所產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MAC PDU大小係根據由一基地台所傳送之一或多個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來取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根據一優先順序被多工操作為上述第二MAC PDU。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優先順序係基於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
  7.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且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其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之一數據欄位且增加一重新分割資訊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標頭欄位中所產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其中上述RRLC PDU係根據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連結(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一分割及連結資訊的一標頭至每一RRLC PDU中所產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其中上述MAC PDU大小係根據由一基地台所傳送之一或多個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來取得。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其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根據一優先順序被多工操作為上述第二MAC PDU。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以傳送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其中上述優先順序係基於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
  13.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通訊裝置,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一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無線 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4.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通訊裝置,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及一基地台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媒體存取控 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根據上述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 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5.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一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 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6.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以接收複數數據封包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透過一中繼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及一基地台接收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 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根據上述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7. 一種分配用於複數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之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資源的方法,用於一基地台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由上述UE所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根據上述通道狀態資訊估計所有D2D通訊對的鏈路品質;根據上述鏈路品質決定每一D2D通訊對的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以及 根據上述鏈路品質分配物理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分配用於複數使用者設備之裝置間通訊資源的方法,上述方法更包括:判斷是否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至少一D2D通訊對;以及當判斷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上述至少一D2D通訊對時,根據一數據率增加與上述至少一D2D通訊對分享上述已分配PRB。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分配用於複數使用者設備之裝置間通訊資源的方法,其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在一來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間、透過一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或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一連接組合。
  20. 一種在一無線網路中用於裝置間(Device-to-Device,D2D)通訊的通訊系統,至少包括: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一目的端UE;一中繼UE;以及一基地台,接收由上述來源端UE、上述目的端UE及上述中繼UE所報告的通道狀態資訊;其中上述基地台根據上述通道狀態資訊估計所有D2D通訊對的鏈路品質,根據上述鏈路品質決定從上述來源端UE到 上述目的端UE的一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並傳送一資源授與(resource grant)至上述來源端UE以指示上述來源端UE在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中傳送數據封包至上述目的端UE;其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透過上述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或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一連接組合。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用於裝置間通訊的通訊系統,其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為透過上述中繼UE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上述連接組合,上述中繼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上述來源端UE且預計傳送至上述目的端UE; 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根據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用於裝置間通訊的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目的端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上述中繼UE、上述基地台接收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係由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複數RLC PDU分段所組成; 根據每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用於裝置間通訊的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目的端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上述中繼UE及上述基地台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係由複數中繼RLC(Relay RLC,RRLC)PDU所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係為介於一MAC層及RLC層之間一協定層的PDU, 並直接接收來自上述來源端UE的複數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係由複數第一RLC PDU及複數第一RLC PDU分段所組成;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RLC PDU,並根據每一第二MAC PDU之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擷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據傳輸序號(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並執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之一標頭欄位中;使用包括於上述每一RRLC PDU中之上述標頭欄位之資訊來重組上述RRLC PDU至複數第二RLC PDU及複數第二RLC PDU分段;根據上述傳輸序號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並執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複偵測,其中每一傳輸序號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之一標頭欄位中;以及 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之上述標頭欄位中之資訊來重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複數RLC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用於裝置間通訊的通訊系統,其中上述適合的D2D通訊模式係為透過上述基地台在上述來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間的上述連接組合,上述基地台更至少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上述控制電路中並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執行:接收一或多個第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複數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來自上述無線網路之一來源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且預計傳送至一目的端UE;根據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標頭欄位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擷取上述RLC PDU;根據一或多個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個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產生複數中 繼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係為介於一MAC層及一RLC層之間的一協定層;根據一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則或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為一或多個第二MAC PDU;以及傳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TW105109995A 2016-03-30 2016-03-30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TWI616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9995A TWI616078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CN201610659226.1A CN107295459B (zh) 2016-03-30 2016-08-12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9995A TWI616078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585A true TW201735585A (zh) 2017-10-01
TWI616078B TWI616078B (zh) 2018-02-21

Family

ID=6102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9995A TWI616078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60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9012B2 (en) * 2007-08-01 2011-05-24 Broadcom Corporation 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HSUPA) cipher multiplexing engine
US8311061B2 (en) * 2008-12-17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xing
CN102595534B (zh) * 2011-01-10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上下文相关资源的释放方法和设备
WO2013086362A1 (en) * 2011-12-08 2013-06-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s (wtrus) in advanced topology (at) applications
WO2014086042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user equipment configured with epdcch for providing downlink radio link cond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078B (zh)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41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RU2683977C1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и передачами прям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в течение период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ям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JP6669853B2 (ja) D2d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を行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379214B2 (ja) 干渉の効果的な除去および抑制のための干渉パラメータのシグナリング
EP2698026B1 (en) Scheduling data packet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2067589B1 (ko) 무선 통신에서 패킷 프로세싱을 병렬화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EP2815616B1 (en) A transmitting radio node, a receiving radio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data packets within a radio bearer
CN112368966A (zh) 时隙内pusch小时隙的灵活重复
JP523746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構成
US9380572B2 (en)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ordinated mobil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7295459B (zh)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JP7053823B2 (ja) 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1731250A (zh) 用於指示動態子框架類型的技術
JP2007511170A (ja) ワイアレス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及び処理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WO2016185895A1 (ja) 無線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JP7231692B2 (ja) 確認応答リソースの永続的なインジケーション
CN112640352A (zh)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TWI616078B (zh)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US106457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packet network
WO2018133126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1182746A (ja) サイドリンク制御期間中の複数のProSeグループ通信
JP2020065289A (ja) 短レイテンシ高速再送信トリガ
JP5824586B1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8000247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RU2712434C1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и передачами прям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в течение период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ям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