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1420A - 棚架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棚架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1420A
TW201731420A TW106103658A TW106103658A TW201731420A TW 201731420 A TW201731420 A TW 201731420A TW 106103658 A TW106103658 A TW 106103658A TW 106103658 A TW106103658 A TW 106103658A TW 201731420 A TW201731420 A TW 2017314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llar
flange
along
scaff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3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札德 沙伯恩吉恩
山姆 沙伯恩吉恩
Original Assignee
普羅馬特工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普羅馬特工業公司 filed Critical 普羅馬特工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1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4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5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for adjusting shelves or partitions
    • A47B57/3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for adjusting shelves or partition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detachable shelf supports
    • A47B57/54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for adjusting shelves or partition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detachable shelf supports consisting of clamping means, e.g. with sliding bolts or sliding wedges
    • A47B57/545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for adjusting shelves or partition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detachable shelf supports consisting of clamping means, e.g. with sliding bolts or sliding wedges clamped in discrete positions, e.g. on tubes with grooves or h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083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with four vertical upr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2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made of metal only
    • A47B47/021Racks or shelf units
    • A47B47/024Racks or shelf units with shelves between uprights without separate horizontal shelf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2Shelves
    • A47B96/021Structural features of shelf b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55/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having essential features of rigid construction
    • A47B55/02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having essential features of rigid construction made of wi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FSPECIAL FURNITUR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FOR SHOPS, STOREHOUSES, BARS, RESTAURANTS OR THE LIKE; PAYING COUNTERS
    • A47F5/00Show stands, hangers, or she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A47F5/01Show stands, hangers, or she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ade of tubes or wire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一棚架單元之經改良套筒,該棚架單元具有抵著一支柱楔入該套筒之一環狀套環,其中該套筒具有合圍該套筒之一底部之一夾持壁或自該套筒之該底部延伸之一夾持鎖存器中的一者,兩者用以在裝配期間定位及夾持該套環且用以在使用期間支撐該套環。

Description

棚架連接器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在35 U.S.C.§ 119(e)主張2016年2月5日申請之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292,141號之權益,上述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入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一種可用於支撐支柱上之棚架的支撐結構。更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在(例如)可拆卸式棚架系統中使用以可調整地支撐棚架之支撐總成。
當前可拆卸式棚架系統包含用於在拐角支撐總成處支撐一或多個棚架之複數個支撐柱。此等棚架系統具有套筒或楔形構件及合圍套環,該兩者經調適而緊固至具有圓形橫截面之大體上圓柱形支撐柱。套筒具有經組態以包圍支撐柱之內表面,且具有楔形之外表面,該外表面通常呈截頭圓錐形狀之形式,其中較窄直徑在頂部且較大直徑在底部。套環具有緊固至棚架之外表面。套環具有內部楔形表面,該內部楔形表面經形成為與套筒之截頭圓錐楔形表面配合,但在相反方向上傾斜或具有較小上部開口,該較小上部開口並不允許套筒在支柱上藉由。因此,當套筒包圍支柱且套環包圍套筒時,一方向上的套環之軸向負載使得套環之向內面向楔 形表面與套筒上之向外面向楔形表面配合,藉此將套筒朝向支柱推動。由於套環具有一片式形式且合圍限制徑向延伸且具有固定直徑之支柱,且由於套筒與套環之傾斜表面之相對移動希望在其在軸向相對方向上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增大直徑,不可延伸的外套環向內推動套筒且抵著支柱鉗夾套筒且將套環及套筒在支柱上楔入到位。
此等棚架系統揭示於美國專利第3,424,111號及第3,523,508號中,該等棚架系統使用複數個圓柱形支撐柱,該複數個圓柱形支撐柱各自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一系列相等地隔開之環形凹槽。基本棚架系統包含四個此等支柱以支撐一或多個成形鋼絲棚架,其中每一棚架在每一拐角處具有截頭圓錐形套環以用於容納支撐柱。兩件式互鎖套筒裝配於支撐柱周圍。套筒在其內表面上具有圓周擋邊以用於結合支撐柱上之凹槽中之一者且具有截頭圓錐形外表面,該截頭圓錐形外表面在底部最寬,其經設計以與棚架套環之形狀互補。與套筒裝配之支撐柱容納於每一棚架之套環中以組裝棚架系統。當組裝時,棚架及置放於棚架上之任何物品之重量將套環及套筒向下推送,從而在套環與套筒之間產生徑向朝內導向之楔入力,該楔入力使得套筒緊緊接觸支柱。類似楔入概念用於以下各專利中:第4,811,670號;第4,946,350號;第5,271,337號;第5,279,231號及第6,113,042號。此等器件中之一些器件使用越中心凸輪來確保套環鎖定於適當位置中。
此外,上述套環具有固定直徑且由於其合圍支柱,該支柱必須沿支柱之長度通過直至其到達套筒,藉由該套筒其抵著支柱楔入。該情形需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地組裝棚架,此係由於套環無法定位於兩個先前已裝設之棚架之間。另外,棚架無法插入於先前已裝設之棚架之間,此 係由於套環無法滑過先前已裝設之套筒或套環。因為此等先前技術連接器中之套環為管狀,所以其必須軸向地滑過支柱之末端以便與套筒配合且將該等部分楔入於適當位置中。為了解決此困難,開發了合圍小於完整360度之套環,其中一些套環具有開放的垂直槽(如專利第6,302,284號及第6,257,426號),且其他套環與套筒或沿著大體而言豎直軸線之其他零件配合(如美國專利第6,068,143號及第4,656,952號中所描述)。但開放式槽形套環提供比無槽套環更弱的連接,此係由於槽減弱套環且棚架上的足夠重量且套環可使套環之不連接部分在沿圓周方向上散佈或傾斜開,從而釋放支撐且減小套筒上的夾持力。使套環與定形套筒配合亦需要更寶貴的製造商及更強的套筒。使用豎接頭來互連配合套環部件的套環需要豎直接頭之精確對準,從而使其難以對準及組裝。
又,其他連接器將托架置放於外部金屬套環上,其中棚架桿接合托架,如專利6,015,052及6,253,687中所示。此等套環需要自下而上地組裝棚架,此係由於套環無法定位於兩個先前已裝設之棚架之間。另外,棚架無法插入於先前已裝設之棚架之間,此係由於套環無法滑過先前已裝設之套筒或套環。因為此等先前技術連接器中之套環為管狀,所以其必須軸向地滑過支柱之末端以便與套筒配合且將該等部分楔入於適當位置中。
兩部分套環允許連接器定位於沿支柱之所選位置處,而不將套環自支柱之頂部滑動至所要位置。此等套環示於Sabounjian之專利第8,887,647號中。這些套環部件各自具有由金屬製成之互鎖指形件一限制套環之分離。但套環互連難以精確地形成且可由使用者不完美地配合,產生抵著支柱推動內部套筒之不一致夾緊壓力,此又可使連接器與支柱之間的 連接強度變化。因此,需要經改良且更一致之棚架連接器。
亦開發使用不同互鎖機構以及在套環中具有槽的兩部分套環,因此槽可配適且抵靠著自套筒向外延伸之內部套筒上的鞍狀件或支撐件,其中鞍狀件或支撐件沿套筒及套環之長度軸向延伸以提供支撐套環之局部區域。因此,套環促使套筒向內抵著支柱以及依靠自套筒向外延伸之突出部、突片或鞍狀件。這些套環部件示於Sabounjian之已公開申請案2015/0289044中。但這些套環及套筒部件難以始終形成且難以始終連接,此係因為套環可在各種位置處對接內套筒,此產生不均勻套環之負載及內部套筒之不均勻負載,導致在棚架上之負載增大時負載能力改變、棚架之位置稍微改變及連接器之向下略微運動。另外,局部之剪切強度及向外延伸突出部受到套筒材料之強度限制,所述套筒材料通常為與金屬比較強度相對低之塑膠材料。結果為套環並不始終抵靠著向外延伸之突出部、鞍狀件或突片,因此連接之負載能力可不同。因此,需要具有可更一致地製成且提供更一致的連接及更一致的負載能力的套筒及套環之連接器。
儘管使用此等上文所描述之棚架系統,需要經改良連接器及棚架系統,尤其一種易於組裝且其組裝更具可撓性同時達成更一致的連接及更一致的負載電能力的棚架系統。因此,需要可安裝而不必使連接器沿支柱之完整長度滑動至所要棚架位置且可易於安裝同時具有經預測負載的經改良棚架連接器。
提供用於連接至支柱之連接器,該支柱具有沿支柱之長度間隔的凹槽。連接器具有環狀套筒,該環狀套筒具有以可移除方式接合在一 起之兩個互鎖半部以形成符合支柱之形狀的凹形通道,其中至少一個擋邊自套筒延伸以選擇性地接合支柱中之凹槽中的一者。套筒具有頂部較小且底部較大之楔形化外表面,且較佳地為截頭圓錐形狀。套筒在使用期間藉由夾持壁或自套筒之底部延伸之s包圍支柱之一部分以在使用期間置放、夾持或支撐配合套環。
環狀套環具有兩個互鎖半部且亦較佳地為截頭圓錐形狀,該兩個互鎖半部具有經組態以符合套筒之外表面的內部通道。連接至待連接至支柱之物件(諸如棚架)的套環部件,較佳地具有第一套環,該第一套環具有自套環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向外延伸的兩個狹長凸緣或耳柄。對於具有四個拐角之棚架第一套環部件在每一拐角處,其中每一套環部件具有截頭圓錐形主體之二分之一,該截頭圓錐形主體具有自主體之兩個側面中的每一者徑向朝外延伸的兩個凸緣。向外延伸之凸緣或耳柄允許兩個不同之棚架使第一套環部件對接同一套筒之不同半部,其中兩個不同棚架上之套環部件之凸緣彼此緊鄰。連接構件藉由使緊鄰耳柄或凸緣中之兩者(各自連接至不同棚架)放入由具有C形橫截面尺寸之支腳形成的通道中來互鎖凸緣以容納凸緣。兩個此等平行支腳之頂部部分連接,因此使用者可經由套環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的每一者上之一對凸緣滑動連接構件之兩個支腳或自凸緣移除支腳。
具有向外延伸之凸緣之套環部件亦可在其連接至拐角支柱或套筒(無其他棚架連接至該套筒)藉由各種連接互鎖,包含使用沿一個套環部件之側面延伸進入另一套環部件之對應側面上之凹形通道的凸形凸緣或耳柄的互鎖連接。可替代地,沒有向外延伸之凸緣與套環主體之接合 點可在穿過彼此之兩個套環部件上部分地開槽有槽,因此第一套環部件適合第二套環部件之槽且反之亦然。
夾持壁或亦可設置於套筒上以在組裝及使用期間將套環引導及/或保持在套筒上。夾持壁及s自凸緣(自每一套筒部件之底部邊緣朝外(較佳地徑向朝外)延伸)向上延伸,其中夾持凸緣平行於軸線向上延伸且自套筒表面偏移以在底部之間形成空隙量,從而使沿彼底部凸緣之圓周長度延伸之夾持構件之凸緣及頂部偏移。夾持構件自套筒之外表面偏移且在套筒之面向側面與套筒之徑向鄰近部分之間存在空隙,其中空隙自朝外延伸之凸緣延伸至其頂部。由於夾持構件較佳地平行於軸線延伸且套筒之外表面傾斜或楔形化,空隙量之橫截面經楔形化,該橫截面在頂部處較大且相對於夾持構件之圓周或外周長度在底部處較小且彎曲圍繞套筒之表面。
緊固至棚架或其它物件之第一套環經由套筒之半部裝配且裝配至偏移中使得第一套環部件之底部邊緣裝配至空隙量的至少部分中,其中逐漸變窄之套筒之外表面與逐漸變窄之第一套環部件協作以抵著支柱楔入套筒且將其固持至支柱且支撐第一套環部件及棚架。夾持構件在組裝期間使配合套環部件置放到位,且可在組裝期間釋放使用者之手部。第二套環部件可使其底部邊緣裝配至形成於第二套筒部件上之空隙量中,其中第一套環部件與第二套環部件互鎖以在套環部件相對於套筒及支柱朝下運動時防止套環部件之橫向或徑向分離,抵著支柱楔入套筒且將套筒及套環緊固在支柱上之所選位置中。
因此,提供用於支柱上之楔入套筒及套環連接的經改良套 筒,該支柱具有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支柱之長度間隔的凹槽及沿支柱之長度延伸的縱向軸線。套環具有與套筒之外表面配合之環狀組態以在使用期間當套環沿軸線相對於套筒向下移動時向內抵著支柱楔入套筒。連接較佳地用於連接至第一套環部件之棚架。經改良套筒包含具有圍繞套筒之外周之楔形化外表面的環狀套筒,其楔形化表面在頂部處較小且在套筒之底部處較大。套筒亦具有在使用期間形成包圍支柱之較短長度之凹形通道的內表面,其中至少一個擋邊自套筒之內表面延伸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與支柱中之凹槽中的一者配合。套筒亦具有第一互連部分及第二互連部分,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各自沿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之兩個相對側面。在此具體實例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圍繞每一套筒部件之底部之外周的大部分之夾持壁,其中夾持壁自套筒部件之底部徑向朝外偏移幾公釐或更小之距離,其中該距離約為在使用期間與套筒部件配合之套環之底部的厚度。在其他變體中,此套筒有利地具有截頭圓錐外表面及大體圓柱形凹形通道以接合其中具有凹槽的圓柱形支柱。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套筒包含具有在頂部處較小且在套筒之底部處較大之楔形化外表面且圍繞套筒之外周且沿套筒之實質長度延伸的環狀套筒。套筒亦具有在使用期間形成包圍支柱之較短長度之凹形通道的內表面,其中至少一個擋邊自套筒之內表面延伸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與支柱中之凹槽中的一者配合。套筒具有第一互連部分及第二互連部分,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各自沿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之兩個相對側面。在此具體實例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自套筒部件之底部徑向朝外延伸小於幾公釐之距離的底部凸緣,該距離約為在使用期間與套筒部件配合之套環部件 之底部的厚度。凸緣具有自大體平行於縱向軸線之底部凸緣之向外端部沿小於套筒之高度約2/3之縱向軸線延伸一定距離的夾持構件。套筒及夾持構件之高度均相對於套筒之底部量測。夾持構件並未沿夾持構件之長度連接至套筒,此係因為空隙形成於套筒與夾持構件之間。空隙自底部凸緣且沿凸緣之圓周長度延伸至夾持構件之頂部。
在此具體實例之其他變體中,套筒亦具有截頭圓錐外表面及大體圓柱形凹形通道。此外,每一套筒部件上之凸緣有利地沿小於套筒部件之圓周之大部分且大於約5°之弧延伸,且此凸緣並未位於套筒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的一者處,且其具有沿縱向軸線之套筒之長度的約1/3或更小之高度。相對於套筒之底部量測高度。在此具體實例中,凸緣及夾持構件有利地沿套筒部件之相對側面中的一者延伸且每一夾持構件沿約5°至約10°之弧延伸。此外,凸緣及夾持構件有利地沿套筒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延伸,使得當兩個套筒部件互連時,在環狀套筒之兩個相對側面上存在兩個對接夾持凸緣。
亦提供用於將兩個棚架固持至沿彼支柱之長度在同一位置處的共同支柱及套筒之棚架連接。支柱具有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支柱之長度間隔的凹槽與沿支柱之長度延伸的縱向軸線。棚架連接包含具有在頂部處較小且在套筒之底部處較大之楔形化外表面的環狀套筒。套筒具有形成包圍支柱之較短長度之通道的內表面,其中至少一個擋邊自套筒之內表面延伸且與支柱中的凹槽中的一者配合。套筒亦具有第一互連套筒部件及第二互連套筒部件,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各自沿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之兩個相對側面。套筒部件被夾持至支柱且在棚架之位置處包圍支柱之 較短長度。
棚架連接亦包含具有連接至棚架之拐角之第一套環部件的第一棚架。第一套環部件具有楔形化主體,該楔形化主體具有兩個相對側面,該兩個相對側面具有自每一側面向外延伸且沿大體平行於縱向軸線之每一側面的長度延伸的第一凸緣。第一棚架之套環部件上之第一凸緣中的每一者與第一棚架之套環部件之另一第一凸緣間隔開約180°或略小於180°。第一棚架之楔形化主體界定經組態以將套筒之一個側面之約二分之一或略小於二分之一與在彼楔形化主體之頂部處之較小通道及在彼楔形化主體之底部處之較大通道接合的楔形化內部通道之一部分。
連接亦包含具有連接至第二棚架之拐角之第一套環部件的第二棚架。第二棚架上之第一套環部件亦具有兩個相對側面,該兩個相對側面具有自每一側面向外延伸且在使用期間沿大體平行於縱向軸線之每一側面的長度延伸之第一凸緣。第二棚架之第一套環部件上之第一凸緣中的每一者與第二棚架之套環部件之另一第一凸緣間隔開約180°或略小於180°。第二棚架上之第一套環部件之楔形化主體界定經組態以將套筒之一個側面之約二分之一或略微小二分之一與在彼楔形化主體之頂部處的較小通道及在彼楔形化主體之底部處之較大通道接合的楔形化內部通道之一部分。
棚架連接具有各自連接至套筒之相對側面之第一棚架及第二棚架之第一套環部件,其中第一棚架上之第一凸緣之實質部分緊鄰第二棚架上之第一凸緣之實質部分。此外,棚架連接具有夾持耦接器,該夾持耦接器具有兩個平行支腳,該兩個平行支腳藉由鄰近支腳之上部末端的連 接構件連接。每一支腳包含具有U形橫截面之單獨狹長構件,該U形橫截面具有間隔開足以配適及接觸緊鄰凸緣且在預定負載施加至棚架時足夠堅固地限制彼等凸緣橫向地分離的距離的相對側面。夾持耦接器沿支腳之實質長度在兩個支腳之下部末端之間無連接,使得其可將各種棚架連接配適至第一棚架或第二棚架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第一套環。
在其他變體中,棚架連接較佳地具有截頭圓錐外表面,且套環具有截頭圓錐內部通道以與圓柱形支柱配合。在一個替代性變體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圍繞每一套筒之底部之外周的大部分之夾持壁,其中夾持壁自套筒之底部偏移在使用期間與套筒部件配合之套環部件之底部的約厚度之距離。夾持壁並不延伸至套筒之每一相對側面,因此第一凸緣及第二凸緣在使用期間並不對接夾持壁之頂部。在另一替代性變體中,棚架連接可使每一套筒部件包含夾持構件,該夾持構件自套筒之底部偏移在使用期間與套筒部件配合之套環部件之底部之約厚度的距離。此夾持構件沿小於套筒部件之圓周之大部分且大於約5°之弧延伸,其中每一夾持構件位於套筒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間且具有沿小於套筒之高度約1/3之縱向軸線的高度。在另一變體中,棚架連接具有各自套筒部件,該套筒部件具有沿套筒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延伸且自套筒部件之底部偏移在使用期間與套筒部件配合之套環部件之底部的之約厚度之距離的夾持構件,每一夾持構件沿約5°至約10°之弧延伸且具有大體平行於且沿小於套筒之高度約2/3的縱向軸線延伸的高度。
亦提供用於以可移除方式將外楔形化套環緊固至支柱上之內楔形化套筒的連接器,該支柱具有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支柱之長度 間隔的凹槽且具有沿支柱之長度延伸的縱向軸線。外楔形化套環具有與套筒之外表面配合之環狀組態以在使用期間當套環沿軸線相對於套筒向下移動時向內抵著支柱楔入套筒。此連接器包含本文所描述之套筒中之任一者,以及具有界定在頂部處較小且在底部處較大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圍繞套筒之長度且與套筒之楔形化外表面配合的楔形化內部通道的第一及第二可分離及互鎖套環部件之環狀套環,以在使用期間當套環沿縱向軸線相對於套筒向下移動時抵著支柱楔入套筒。第一套環部件包含沿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第一相對側面及第二相對側面,及自每一第一側面向外之方向上延伸且沿每一第一側面之長度延伸的第一凸形凸緣。每一凸形凸緣具有沿約與套筒之高度相同或至多小於約1/3的縱向軸線之長度。自套筒之底部量測長度。
在其他變體中,此連接器具有包含自第二套環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的每一者向外延伸且沿第二套環部件沿縱向軸線量測之長度延伸的凹形通道的第二套環部件。每一凹形通道具有C形橫截面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以可滑動方式容納凸形凸緣中的一者。每一凹形通道在使用期間沿凸形凸緣中的不同者之相對側面延伸。在一個較佳變體中,連接器具有套筒,該套筒具有一圓錐外表面且套環具有截頭圓錐內部通道。
在另一較佳變體中,連接器使每一第一凸形凸緣自截頭圓錐的主體沿接合點向外延伸,該接合點具有沿彼接合點延伸且開口至第一套環部件之頂部末端上之封端槽。此外,第二套環部件包含沿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兩個相對側面及在自第二套環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向外的方向上延伸且沿第二套環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之長度進一步延伸的第二凸緣。 第二凸緣有利地具有沿約與套筒之高度相同或至多小於約1/3的縱向軸線之長度。第二凸緣較佳地沿接合點自截頭圓錐形主體向外延伸,該接合點具有沿彼接合點延伸且開口至具有比第二套環部件之頂部末端大的直徑之第二套環部件之底部末端上的封閉端結。第一套環部件及第二套環部件之槽及第一凸緣及第二凸緣之組態允許每一套環部件進入另一套環部件之槽以在使用期間將套環部件與緊鄰第二套環部件之不同凸緣的第一套環部件之每一凸緣互鎖。在此連接器之又一變體中,連接器可包含具有由鄰近支腳之上部末端之連接構件連接的兩個平行支腳之夾持耦接器。每一支腳可包含具有U形橫截面之單獨狹長構件,該U形橫截面具有間隔開足以配適及接觸緊鄰凸緣且在預定負載施加至棚架時足夠堅固地限制彼等凸緣橫向地分離的距離的相對側面。夾持耦接器在沿支腳之實質長度的兩個支腳中的每一者之下部末端之間無連接。
將鑒於以下圖式及描述而更好地瞭解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優點及特徵,其中相似數字係指貫穿全文之相似零件,且其中:圖1a為在接合在一起之兩個套筒部件上方之接合在一起之兩個套環部件以形成連接器棚架之兩件式套環及兩件式套筒的分解透視圖,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在套筒部件之中間具有夾持構件;圖1b為圖1a之套筒上之圖1a之套環的第一部分及該套筒上方之第二套環部件的分解透視圖;圖1c為圖1a之套筒之接合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上之圖1a之套環之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透視圖; 圖2a為棚架之第一末端之分解視圖,其中棚架之每一拐角使如圖1a中之套環的第一部分緊固至棚架且用套筒上之每一套環緊固且用藉由末端框架連接之兩個第二套環部件緊固;圖2b為棚架之第一末端之分解視圖,其中棚架之每一拐角使如圖1a中之套環的第一部分緊固至棚架且用套筒上之每一套環緊固;圖3a為具有四個拐角之矩形棚架之頂部視圖,其中每一拐角使圖1a之套環的第一部分連接至拐角;圖3b為圖3a之棚架之側面視圖;圖3c為具有如圖3a中之連接至六個桿的六個棚架的棚架總成之透視圖,其中桿中的一者位於每一棚架之拐角處以將圖1a至圖1c之棚架連接器之套筒與將套筒及棚架固持在支柱及棚架總成上之位置中的套環接合;圖4a為圖1a-圖1c之兩件式套筒之頂部透視圖;圖4b為圖4e之兩件式套筒之左側面視圖;圖4c為圖4a之兩件式套筒之底部透視圖;圖4d為圖4e之兩件式套筒之頂視圖;圖4e為圖4a之兩件式套筒之前視圖,其中相對側面為其鏡像;圖4f為圖4f之兩件式套筒之底視圖;圖4g為圖1a至圖1c之自圖4a之視圖旋轉的兩件式套筒之頂部透視圖;圖4h為圖4e之兩件式套筒之右側面視圖;圖4i為圖4g之兩件式套筒之底部透視圖;圖5a為圖1a至圖1c之套筒的第一部分之外部之透視圖1c圖5b為圖5d之套筒的第一部分之左側面視圖; 圖5c為圖5d之套筒的第一部分之頂視圖;圖5d為圖5a之套筒的第一部分之側面視圖,其中相對側面為其鏡像;圖5e為圖5e之該的第一部分之底視圖;圖5f為圖5a之套筒的第一部分之內部之透視圖;圖5g為圖5d之套筒的第一部分之右側面視圖;圖6a為圖1a至圖1c的第一部分之外部之透視圖;圖6b為圖6d之套環的第一部分之左側面視圖;圖6c為圖6d之套環的第一部分之頂視圖;圖6d為圖6a之套環的第一部分之側面視圖,其中相對側面為其鏡像;圖6e為圖6d之套環的第一部分之底視圖;圖6f為圖6a之套環的第一部分之內部之透視圖;圖6g為圖6d之套環的第一部分之右側面視圖;圖6a為圖1a至圖1c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內部之透視圖;圖7b為圖7d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左側面視圖;圖7c為圖7d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頂視圖;圖7d為圖7a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側面視圖,其中相對側面為其鏡像;圖7e為圖7d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底視圖;圖7f為圖7a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外部之透視圖;圖8g為圖7d之套環的第二部分之右側面視圖;圖8a為經配合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上之經配合第一套環部件及第二套環部件的透視圖;圖8b為圖8d之經配合套環及套筒部件之左側面視圖; 圖8c為圖8d之經配合套環及套筒部件之頂視圖;圖8c為圖8a之經配合套環及套筒部件之前視圖;圖8e為圖8d之經配合套環及套筒部件之底視圖;圖8f為圖8a之經配合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旋轉約90度之透視圖;圖8g為圖8d之經配合套筒部件及套筒部件之右側面視圖;圖9a為示出經配合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上方之經配合第一套環部件及第二套環部件的另一具體實例之分解透視圖,其中套筒部件在套筒部件之每一邊緣處具有狹長夾持構件。
圖9b為示出經配合套筒部件上之圖9a之第一套環部件的分解透視圖;圖9c為示出經配合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上之經配合第一套環部件及第二套環部件的分解透視圖;圖10a為圖9a至圖9b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內部的透視圖;圖10b為圖10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左側面視圖;圖10c為圖10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頂視圖;圖10d為圖10a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側面視圖;圖10e為圖10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底視圖;圖10f為圖10a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外部的透視圖;圖10g為圖10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右側面視圖;圖11a為示出經配合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之上方經配合第一套環部件及第二套環部件之另一具體實例的分解透視圖,其中套筒部件具有在向外方向上且圍繞每一套筒部件之底部邊緣延伸的合圍壁; 圖11b為示出經配合套筒部件上之圖9a之第一套環部件的分解透視圖;圖11c為示出經配合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上之經配合第一套環部件及第二套環部件的分解透視圖;圖12a為圖11a至圖11c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內部的透視圖;圖12b為圖12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左側面視圖;圖12c為圖12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頂視圖;圖12d為圖12a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側面視圖;圖12e為圖12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底視圖;圖12f為圖12a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外部的透視圖;圖12g為圖12d之第一套筒部件之右側面視圖;圖13a為圖3c之棚架總成之棚架與左前部支柱的拐角連接之上部透視圖;圖13b為圖3c之棚架總成之棚架與左前部支柱的連接拐角之前視圖;圖13c為圖3c之棚架總成之兩個棚架與前中部支柱的拐角連接之前視圖;圖13d為圖3c之棚架總成之棚架與右前部支柱的連接拐角之上部透視圖;圖14a為使用圖11至圖12之棚架連接器之棚架的連接拐角之上部透視圖;圖14b為使用圖11至圖12之棚架連接器之棚架與支柱的連接拐角之前視圖。
圖14c為使用圖11至圖12之棚架總成之支柱兩個棚架至共同單支柱及 套筒之連接拐角之前視圖;圖14d為使用圖11至圖12之棚架總成之棚架與支柱的拐角連接之上部透視圖;圖15a夾持耦接器之後方透視圖;圖15b為圖15a及圖15e之夾持耦接器之頂視圖;圖15c為圖15a之夾持耦接器之前透視圖;圖15d為圖15e及圖15a之夾持耦接器之背側面視圖;圖15e為圖15a之夾持耦接器之側面視圖;圖15f為圖15a及圖15e之夾持耦接器之前視圖;圖15g為圖15e之夾持耦接器之底視圖;圖16a為圖6至圖9及圖14c之套環及藉由圖15之夾持耦接器接合兩個棚架的共同套筒上之圖11至圖12之套筒的前視圖;圖16b為藉由圖15之夾持耦接器接合兩個套筒的共同套筒上之圖4及圖8及圖13c之套環及套筒的前視圖;圖17a為與具有互鎖開槽凸緣(其中該等槽向下打開)之套環一起使用之圖11至圖12的套筒之分解透視圖;圖17a為圖17a之經組裝套環及套筒之透視圖;圖17c為與具有互鎖開槽凸緣之套環一起使用的圖1及圖4至圖8之套筒之分解透視圖;圖17d為圖17c之經組裝套環及套筒之透視圖;圖18a為具有互鎖開槽凸緣之套環部件之內部的透視圖;圖18b為圖18a及圖18e之套環部件之頂視圖; 圖18c為圖18a之套環部件之外部的透視圖;圖18d為示出套環部件之內部的圖18e之套環部件之左側面視圖;圖18e為圖18a之套環部件之側面視圖;圖18f為示出套環部件之外部的圖18e之套環部件之右側面視圖;圖18g為圖18e之套環部件之底視圖;圖19a為示出套環部件之外部(槽口向上)之具有開槽凸緣的套環部件之透視圖;圖19b為圖19a及圖19e之套環部件之頂視圖;圖19c為示出套環部件之內部的圖19a之套環部件之透視圖;圖19d為示出套環部件之前部的圖19e之套環部件之左側面視圖;圖19e為圖19a之套環部件之側面視圖;圖19f為示出套環部件之內部的圖19e之套環部件之右側面視圖;圖19g為圖19e之套環部件之底視圖;圖20a為使用圖9至圖10之套筒及套環的棚架之拐角連接之上部透視圖;圖20b為圖20a及圖20e之拐角連接之頂視圖;圖20c為自不同角度之圖20a之拐角連接之上部透視圖;圖20d為圖20e之拐角連接之左側面視圖;圖20e為圖20a之拐角連接之側面視圖;圖20f為圖20e之拐角連接之右側面視圖;圖20g為圖20a之拐角連接之底部透視圖;圖20h為圖20e之拐角連接之底視圖; 圖20i為圖20c之拐角連接的底部透視圖。
圖21a為具有圖9之套筒及圖18至圖19之互鎖開槽套環的棚架之透視圖;圖21b為具有圖9之套筒及圖18至圖19之具有藉由末端框架連接之第二套環部件中的兩者之互鎖開槽套環的棚架之透視圖;圖22a為具有使用圖12及圖17c之套筒與彼此相對直接連接至支柱的兩個棚架及圖17c及圖19之互鎖開槽套環之兩個第一部分的棚架總成之支柱之側面視圖;圖22b為圖22a之支柱之側面視圖,其中第一套環部件中的每一者上之凸緣藉由圖15之夾持連接器連接;圖22b為具有使用圖14、圖5及圖12及圖17a之套筒與彼此相對直接連接至支柱的兩個棚架及圖17c及圖19之互鎖開槽套環之兩個第一部分的棚架總成之支柱之側面視圖;圖23a為示出夾持耦接器之替代性具體實例之前部的透視圖;圖23b為示出圖23a之夾持耦接器之後部的透視圖。
參考圖1至圖8及圖13及彼等圖之子部分,本發明之連接器經描述為用於拆卸式棚架系統及連接器以可移除方式緊固至支柱的其他總成中。連接器較佳地用於棚架系統,該棚架系統大體包含可具有各種橫截面形狀(諸如正方形或橢圓形),但較佳地圓柱形,亦即徑向橫截面為大體圓形的複數個支撐柱12。在圖3a至圖3c所說明之具體實例中,四個此等支柱12經配置以支撐其拐角總成處之一或多個棚架14。棚架14典型地 為具有連接至連接器10之第一套環部件16a以形成棚架總成之拐角的線框棚架,該棚架位於支柱12上之各種隆起部處以形成所需棚架總成。若棚架及套環為金屬,則棚架14典型地焊接至第一套環部件16,但可使用包含機械緊固件及互鎖部件的各種連接方法。若棚架及套環部件為塑膠,則可同時將該等部分一體式模製而成,或可藉由黏著劑、超音波結合或其他方法將套環部件16至棚架14。棚架14較佳在正交於縱向軸線18之平面中。
如本文所使用,相對術語「上方」及「下方」、「上部」及「下部」、「頂部」及「底部」係關於沿著支柱12之縱向軸線18之相對位置而言,該縱向軸線典型地在垂直方向上。相對術語向內及向外,內及外為在該部分經定向在經組裝位置中時朝向及遠離彼軸線18之相對方向。這些術語相對於棚架之一般水平定向及如隨附圖式(其中重力之方向向下)中所示之豎直定向提供。棚架單元之定向可改變且若棚架單元之定向改變,則可將實際單元之定向轉置以與諸圖之定向對應,以便達成更容易且一致之理解。
套環16分別具有經組態以互鎖之第一部分16a及第二部分16b,如最佳地見於圖1a至圖1c中。環狀套環16向內朝向支柱12壓縮套筒20且被認為抵著支柱切入套筒以與支柱形成摩擦鎖定。楔形化套環16因此嵌套在棚架20之外表面之實質部分上,其中相對楔形化之套環及套筒在套環沿軸線18向下移動時產生干擾。如本文中所使用,實質部分超過一半且較佳地超過90%。較佳地,第一套環部件16a連接至棚架單元14而第二套環部件16b用於互鎖兩個套環部件以免延伸及分離,且因此進一步將套筒20及棚架鎖定在支柱12之適當位置上。套筒20較佳地由兩個互鎖部件(分別為第一部分20a及第二部分20b)形成,因此套筒可夾緊至橫向或 靠近所需位置處之支柱上。套筒部件20a、20b較佳地分離較佳地為如圖4至圖5及其子部分中所見的彼此之軸向對稱影像的套筒半部20a、20b。套筒半部20a、20b各自具有內表面22及相對外表面24。內表面22經設定大小且經組態以符合支柱12之外表面之約二分之一。在較佳具體實例中,支柱12為圓柱形以使得內表面22為直徑與支柱12之外徑大約相同或略小於支柱12之外徑的圓柱形之約二分之一。向內面向套筒表面22包圍支柱12之圓周之約二分之一,且較佳地略小於沿支柱之較短長度之二分之一。如本文中所使用「圍繞」係指環繞支柱之較短長度之橫向外周延伸且很可能亦環繞緊固至支柱之套筒之隨附外周延伸且沿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支柱之較短長度延伸。此區別於包圍或圍封三維之部分之六個側面,無論該部分為套環、套筒或支柱。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及「較短長度」係指套筒20或套環16相對於支柱12之長度的長度。套環16及套筒20沿軸線18針對棚架14延伸1至3吋的距離,該棚架經設計以固持幾百磅,而支柱12延伸60至80吋。因此,較短長度通常以吋為單位量測,典型地幾吋及通常小於5吋。外表面24略微楔形化且對於圓柱形支柱12,套筒及套環典型地為錐形片段,頂部處之直徑較窄且底部處之直徑較大使得套筒20之該為截頭圓錐形。咸信約1至5度之微小錐形為合適的,其中約2至3度錐形為較佳的。
套筒半部20a、20b各自具有兩個相對的第一及第二側面,該等側面在諸圖中展示為大體上豎直側面。內部側面或面22面向支柱12且在支柱12的橫截面為圓形時為圓柱形。外部側面或面24背離支柱且向外楔形化,從而在其頂部處較窄且在底部處較大。每一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所對向的圓弧略小於180°,以使得可在使用期間藉由套環部件16a、16b將 套環半部朝向彼此擠壓且緊緊地擠壓使其抵靠支柱12。
每一套筒部件或半部20a、20b經組態以接合支柱12之外表面。每一套筒半部典型地具有向內延伸之擋邊26a,其經設定大小及經組態以與支柱12之外表面中的對應凹槽26b(圖6、圖7、圖9)配合。雖然示出一個擋邊26a,但可使用更多個擋邊,但較佳數目較少且最佳2個或3個擋邊。若套筒半部具有多於一個擋邊26a,則將該等擋邊沿著平行於軸線18之長度以規則間隔隔開,間隔對應於支柱12中之凹槽26b之間的距離。配合擋邊26a及凹槽26b較佳為半圓形橫截面,但可使用其他橫截面形狀。擋邊26較小,軸向長度及徑向長度通常以吋之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為單位量測。
每一套筒部件20a、20b較佳地具有自套筒部件之底部部分向外延伸且自各別套筒部件20a、20b側面(底部凸緣30自其延伸)向外延伸的至少一個底部凸緣30,因此存在第一及第二底部凸緣30,一者在每一套筒半部上。在使用期間,當內面部22大體豎直且平行於支柱12之外表面時,底部凸緣較佳地在相對於支柱12及支柱軸線18徑向向外之方向上延伸。底部凸緣30較佳地徑向向外延伸約2至3的距離D1,但該距離將取決於配合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之厚度而變化,如稍後將變得顯而易見。底部凸緣30較佳地外圍地環繞或沿圓周環繞外周之一部分或套筒之圓周延伸,但外周或圓周距離將隨待攜載之負載能力、材料及其他因素變化,如稍後將變得顯而易見。在所描繪之具體實例中,底部凸緣30有利地具有沿幾公釐之軸線18的厚度,但彼距離將不同,如稍後描述。底部凸緣30較佳地與套筒部件20a、20b之其餘部分一體式模製,以便形成單件式整體構造 及材料之注射模製部分。
夾持構件自底部凸緣之外周向上延伸,其沿套筒20之長度向上且大體平行於支柱12及其軸線18延伸以形成夾持構件32。底部凸緣30之外末端及夾持構件32之外向面向及向面向表面較佳地為略微弧形化且更佳地與較佳地弧形化之套筒部件20a、20b之內表面22大體同心。夾持構件32較佳地相對於套筒部件20a、20b之外表面24傾斜,且大體平行於支柱12及軸線18之外表面。在所描繪之具體實例中,每一夾持構件32對向約20°至30°之弧。底部凸緣30自套筒部件20a、20b之外表面24偏移夾持構件32。除底部凸緣30以外,不存在將夾持構件32沿夾持構件32之軸向長度連接至套筒20的鞍狀件、突出部或支撐件。實情為,底部凸緣30藉由將向上延伸之夾持構件32與套筒部件20a、20b之鄰近側面分離的空隙33或間隙形成自套筒20之偏移,使得夾持構件32之軸向長度自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懸挑。此最佳地見於圖4b、圖4h及圖5d中。夾持構件32在徑向方向上之厚度較佳地為恆定厚度且由於套筒20之外表面24楔形化,夾持構件32之上部末端比凸緣處之夾持構件32之底部末端進一步遠離鄰近外表面24。因此,將夾持構件32與套筒20之面向外表面24分離之空隙33自其上部末端至底部凸緣30延伸夾持構件32之長度,且彼空隙33在構件32之上部末端處比在凸緣30之底部處徑向較大。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形成如圖4b、圖4h及圖5d之側面視圖中所指示之L形狀之橫截面。夾持構件32可向上延伸平行於沿軸線18(圖9至圖10)量測之套筒20之高度的約1/5至2/3之距離。有利地,儘管夾持構件32沿小於套筒部件之圓周之大部分(該等夾持構件自其延伸)延伸且較佳地沿大於約5°之弧延伸,每 一夾持構件位於套筒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間且夾持構件具有沿小於約1/3之縱向軸線18的高度,如圖1至圖5中所展示。
夾持構件32可小於套筒20之軸向高度約1/3且使其較短有助於降低模製成本及在與套筒20實質接合之後置放互鎖套環16。夾持構件32各自較佳地跨越約5至20度之較小弧,且較佳地夾持構件32之高度為圓周寬度之約1至倍至約2倍。咸信彼比率使s較短且易於模製,同時在組裝期間導引及夾持每一互鎖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末端。
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位於豎直邊緣或每一套筒之各側面之間,且較佳地,但隨意地視情況位於每一第一及第二套筒20a、20b之中部,每一套筒之自由邊緣之間的約二分之一路徑。若大於一個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形成於每一套筒20a、20b上,其較佳地定位使得當套筒部件20a、20b經組裝以圍繞支柱之較短長度時,則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圍繞軸線18對稱地定位且較佳地圍繞軸線18相等地間隔開且仍具有以上比例。藉由將夾持構件32定位在每一套筒之中部處,當該等部分配合以供使用時,多個互鎖套環機構將自動需要第一及第二套環部件16a、16b之接合點靠近或在套筒部件20a、20b之接合點處定位。如最佳地見於圖1及圖8(及其子部分)中,套筒20a、20b之豎直接合發生在套環部件16a、16b之豎直接合點處或附近。但可使用s相對於套筒20a、20b之各側面的不同位置。
參考圖4至圖5及其子部分,鎖定突片34自套筒半部20a之一側面沿切線方向延伸。鎖定突片34經示出矩形之橫截面形狀,其中鎖定突片34之底部邊緣鄰近底部凸緣30之頂部表面,但形狀可不同。鎖定突 片34因此在套筒20a、20b之一實質上筆直側面之大約中間處。鎖定凹座36在套筒20(套筒部件20a、20b)之相對實質上筆直側面上,該鎖定凹座經組態以容納鎖定突片34。所描繪鎖定凹座36因此為矩形形狀以容納矩形鎖定突片34,且鎖定凹座36具有鄰近向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之底部。凹部36較佳地為套筒半部20a或20b之外表面中之封閉端槽其經設定大小以容納鎖定突片34。
參考圖4a至圖4i,另一套筒半部20b為套筒半部20a之鏡像且在相對側面上具有鎖定突片34及鎖定凹部36,套筒半部20a亦如此。因為配合套筒半部20b與套筒半部20a軸向對稱,所以並未提供共同部分之詳細描述。當第一及第二套筒部件或套筒半部20a、20b放置在一起時,套筒之內壁22在使用期間包圍支柱之較短長度,且當套筒20為截頭圓錐形且接合圓柱形支柱時,套筒界定大體圓柱形通道以在使用期間合圍及對接支柱12,且兩個鎖定突片34與鎖定凹部36配合以將該等部分固持在一起。儘管描述矩形突片34及矩形插口或凹部36,但各種互鎖突出部及凹部可用於互鎖該等部分,同時在內部套筒表面22上提供光滑圓柱形表面且在套筒表面24上提供光滑外表面。
鎖定突片34及配合鎖定凹座36較佳經組態以形成搭扣配合或摩擦配合從而以可移除方式將套筒半部20a、20b固持在一起。鎖定突片34可自套筒20之曲線切向延伸,但較佳地圍繞軸線18與套筒20a、20b及凹部36中之任一者具有相同曲率的突片曲線可經組態有相符曲率。鎖定突片34及凹座36防止套筒半部20a、20b沿著縱向軸線18之方向相對移動。在所描繪具體實例中,鎖定突片34具有約2mm厚度乘約10mm高度之橫 截面,且自套筒半部20a、20b之實質上筆直側面延伸達約4mm之距離。鎖定凹座較佳比鎖定突片34之長度稍微深些,其中當鎖定突片34自套筒之筆直側面延伸達約4mm時,咸信約5mm之深度為合適的。尺寸將隨支柱12及待攜載之負載變化。
參考圖1至圖2,當第一套筒部件20a及第二套筒部件20b時裝配在一起,內表面22界定包圍支柱之較短長度且對接支柱12的內部通道,且較佳地形成經設定大小以合圍及對接支柱12之圓柱形通道,其中外表面形成楔形化表面,較佳地在套筒20之相對側面上具有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的截頭圓錐表面。互鎖鎖定突片34及凹座36將套筒半部固持在一起且抑制沿著大體上垂直側面及軸線18之打滑。夾持構件32沿套筒20之長度向上延伸但與鄰近套筒部件之外表面間隔開。對於具有約25mm之直徑的支柱12,其中套筒20由ABS製成,由於棚架具有約100磅之負載能力,s向上延伸約25至20mm之距離且各自與套筒20之鄰近外表面24間隔開約2至6mm,其中空隙33經選擇以貼合地容納配合套環部件16a、16b之厚度。
套環部件16a、16b可藉由各種構件互鎖,其中圖1至圖3及圖6至圖3示出藉由沿第一套環部件16a之每一相對邊緣延伸之豎直凸形凸緣50或耳柄50達成互鎖,該第一套環部件安裝至沿第二套環部件16b之每一相對邊緣延伸之內豎直通道52中。凸形凸緣50藉由彎曲沿套環部件16a與凸形凸緣50之間的傾斜接合點49大體徑向向外的楔形化截頭圓錐形壁形成。接合點49沿第一套環部件16a之表面以相同傾角傾斜或隨第一套環部件16a逐漸變窄。每一凸形凸緣具有兩個相對側面51a、51b及在使用 期間較佳地大體平行於軸線18的遠端邊緣。凹形通道52具有間隔開且大體平行的側面54a、54b,其中遠端邊緣56接合側面54a、54b。側面54a、54b及邊緣56界定經設定大小以容納凸形凸緣50之大體上U形通道。凹形通道52自第二套環部件16b之每一側面沿接合點53延伸,其中側面54a接合套環部件16b。接合點53與第二套環部件16b具有相同傾角或錐形。
參考圖1、圖2及圖6至圖8及其子部分,第一套環部件16a及第二套環部件16b經組態以與套筒20配合且抵著支柱12擠壓其以及安裝至夾持構件32與套筒20之鄰近外表面24之間的空隙33中。當套環起初已安裝在套筒20上時,每一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可抵著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之上表面放置,但較佳地並不對接向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直至50至100磅之實質負載放置在棚架(套環部件16a、16b連接至該棚架)上。因此,當套環部件16之底部對接底部凸緣30時,套環部件16a、16b抵著套筒20之外表面24楔入以將套環16及棚架14定位在略上方之位置處。當更多重量放置在棚架14上時,楔形化套環16可經由楔形化套筒20向下滑動且進一步朝向支柱12壓縮套筒20以更緊地握持支柱。
所描繪套環部件16a、16b具有截頭圓錐形壁,或具有楔形化截頭圓錐形狀(亦即,頂部處之直徑較小且在底部較大)之至少一內部。截頭圓錐形壁之傾斜較佳與套筒20之外表面24之傾斜大約相同,或稍微更傾斜些。每一套環部件16a、16b具有較佳地沿略微圓錐形表面延伸且合圍縱向軸線18邊緣的實質上筆直側面。每一套環部件16之相對側面可對向約180°或略小於180°之弧。每一套環部件16a、16b具有在套環部件之相對側面之間較佳地為連續且在實質上相同平面中的下底部邊緣。
套環16較佳地具有連接至棚架14(圖2至圖3)之第一套環部件16a,其中連接至鎖定末端框架44(圖2a)之第二部分16b具有在每一末端上但未直接連接至棚架14套環部件16b。末端框架44允許兩個套環部件16b與第一套環部件16a連接及配合以將套環部件鎖定在一起且以抵著其上安裝套筒之支柱12楔入套筒20。可替代地,參考圖2b,第二套環部件16b可具有在自每一第二套環部件16b向外之方向上延伸一定距離的操縱突片46,該距離足以允許使用者在操縱突片46上推動以安裝套環部件,或在操縱突片上向上拉動以使其自配合套筒20釋放,或以使用突片46其他方式操控套環部件。因此,第二套環部件16b可獨立的,而無任何連接框架44,因此可分別將每一套環16鎖定在適當位置中。在實際使用中,使用者亦可用諸如錘子之工具撞擊操縱突片從而裝設或鎖緊套環部件,或鬆動或鬆開套環部件。操縱突片46可採取不同形式且經示為連接至在兩個間隔開之位置處的套環部件16b之外表面且向外延伸足以藉由指形件手動地握緊突片且操控套環部件之距離的金屬絲。操縱突片46有利地經組態以免具有尖銳邊緣或突起,該等尖銳邊緣或突起可能會勾破衣服或切割人的手。上述描述具有連接至棚架14之第一套環部件16a,但棚架可連接至第二套環部件16b,其中第一套環部件連接至末端框架44或具有操控突片46。
如圖1b至圖1c及圖2至圖3中所說明,套筒部件16a、16b連接至所需位置處之支柱12(未示出)且隨後具有連接至棚架之每一拐角的第一套環部件16a之棚架14經定位,因此每一套環部件16a略高於套筒,因此棚架及套環部件向下移動且與套筒配合。隨後,第二套環部件16b與第一套環部件配合以互鎖套環及抵著如圖1b至圖1c中之支柱12壓縮套筒。
更詳細地,兩個套筒半部20a、20b可圍繞立柱12扣入,其中鎖定突片34與鎖定凹部30配合以圍繞支柱將第一套筒部件及第二套筒部件固持在一起。互鎖套筒部件16a、16b如圖1a中所示(未示出支柱)。套筒半部20a、20b沿著支柱12之長度定位以使得套筒中之一或多個擋邊26a與支柱中之對應凹槽26b在希望將棚架14緊固至之高度或位置處配合。棚架14之全部拐角較佳位於實質上相同高度處以避免扭轉連接中的一或多者。視需要,套筒20圍繞支柱12之軸線旋轉,因此每一底部凸緣30沿在使用期間不將撞擊支柱之方向延伸。與矩形棚架14之邊緣成約45度之角度係較佳的。彼角度平分矩形棚架14之每一邊緣之角度。在每一拐角處具有第一套環部件16a之棚架14隨後與套筒20配合直至半部套環部件16a抵著套筒20楔入,或直至套環部件16a之底部碰撞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中的一者。第一套環部件16a之底部部分適合空隙33,其中套筒20之外表面24及夾持構件32將套環部件16a導引至套筒上且朝向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棚架14之其他拐角類似地附接至其他支柱12。
第二套環部件16b隨後藉由將第二套環部件16b置放在所選套筒20及第一套環部件16a上方,及向下移動第二套環部件16來與第一套環部件中的每一者配合,因此第一套環部件16a上的凸形凸緣50滑動至第二套環部件中的凹形通道54中以互鎖套環部件。凸形凸緣50與凹形通道52之互鎖防止套環部件之徑向分離且抵著支柱12壓縮套筒20。第二套環部件16b可較佳地藉由用套環部件16b上之操控突片46操控套環部件來分別附接,或兩個第二套環部件16b可連接至末端框架44之相對末端,因此兩個套環並不僅分別連接,但繫結至彼此以有助於限制鄰近支柱12在末端框 架之位置處展開。棚架14可具有連接在棚架之每一拐角而非第一套環部件14a處之第二套環部件16b,在此情況下鎖定將藉由將第一套環部件16a分別添加至拐角,或藉由使用在末端框架之每一末端上具有第一套環部件的連接末端框架44來達成。
可藉由反轉上文所描述之步驟之次序來移除該等部分且將棚架自支柱12拿走。因此,一使用者可使用操控突片46在套環部件16a、16b上向上拉動,或在鎖定桿或末端框架44上向上拉動,或在棚架14上向上拉動以使凸形凸緣50與棚架之每一拐角處之每一套環16上的凹形通道52脫離。一旦將所有套環部件16a、16b自套筒20移除,便可隔開地牽拉套筒半部20a、20b且將其自支柱移除。視情況,一或多個套筒20可在其變得可接近時移除。
當棚架14上之重量增大時,套環部件16a、16b及套筒20上之抓持力增大,此係因為套環部件16a、16b之傾斜之大體圓錐形表面正嘗試經由套筒20之傾斜之大體圓錐形表面向下移動,且套環16之上部部分之較小直徑抵著套筒20之下部部分之較大直徑楔入。底部徑向凸緣30在最大負載期間對接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且並不允許套環16通過,除非底部凸緣30經剪切掉或套環部件變形以經由凸緣或其某一組合滑動。底部凸緣30因此提供由套筒20及套環16形成之連接之負載攜載能力的部分(儘管較佳地僅在期間最大負載)以便允許套環在負載朝向最大評定能力增大或朝向最大設計能力之可能事件略微向下移動。
藉由去除先前技術之朝外延伸之鞍狀件或突出部,棚架14施加在一個連接器上的全部力將抵著內部套筒20及支柱12楔入外套環 16,其中力以更均一方式施加,此係因為力圍繞套環16之圓周或外周更均一地分佈至套筒20及支柱12上。套環部件16a、16b之截頭圓錐形內表面因此與套筒20之對應地經塑形之截頭圓錐形外表面配合,從而在使用期間推動套筒使其抵靠支柱12。套環部件16a、16b及套筒半部20a、20b之配合部分有利地具有相同的斜率或微小干涉配合,其中斜率約為2至10度,其中2至5度較佳為合適的,且干涉配合係藉由斜率相差1至3度之斜率形成且此等配合在本文中用以界定此等零件之較佳配合。夾持構件32有助於在安裝期間將套環部件16a、16b夾持在適當位置中。由於空隙33允許套環16接近及接觸向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夾持構件32比在先前技術中更可靠地引導套環。構件32亦限制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部分之徑向向外運動。
此外,如圖4b、圖4h及圖5d中所見,空隙33楔形化且在鄰近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之徑向方向上較小且在夾持構件32之頂部末端處較大。咸信有利的是,向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處之空隙33略小於在使用期間朝向底部凸緣30施力的套環部件16a、16b之厚度。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邊緣因此較佳地,但視情況楔入至鄰近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之底部部分的空隙33之底部中。咸信有利的是,至少一略微過盈配合至少緊鄰套環16與夾持構件32及套筒20之間的底部凸緣30達成,且過盈配合在向外延伸之凸緣32之頂部之前開始約2至3mm,且在套環16鄰接朝外延伸之凸緣32時朝向接合長度之底部增大。亦咸信,夾持構件32有助於限制套環16之底部邊緣在向外方向上之運動,尤其在最大負載期間。
咸信,夾持構件32之一個益處將控制或限制每一套環部件之中部處之套環部件16a、16b底部邊緣該位置且有助於阻止中部邊緣徑向 向內或向外移動。由於凸形凸緣50並不始終極佳地裝配在凹形通道52,凸緣50與每一對套環部件16a、16b上之通道52之配合可使套環形變,夾持構件有助於藉由控制每一套環部件之底部外周之位置及藉由控制中部位置處之徑向移動控制。藉由限制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邊緣之中部之該位置,咸信在配合凸緣50與通道52之間達成較緊密的連接。藉由將底部凸緣30及夾持構件32定位在套環部件16a、16b之中部中,咸信圓錐形套環16之底部之形狀經維持,此係由於互鎖凸緣50及通道52與彼此相對且限制構件32與彼此相對,從而限制四個相等地間隔開之位置處的套環16之大體圓形外周。咸信,將環形形狀夾持在套環之底部有助於防止套環之不合需要的形變,以有助於確保凸緣50與通道52之接合,且以在較重負載期間提供與支柱12之更緊固連接。亦咸信,套環16與夾持構件32之間的略微過盈配合有助於將套環緊固在適當位置中且在將鬆開連接時限制套環之運動。
因為套筒20a、20b可在任何合適位置處搭扣至支柱12上且套環不需要沿著支柱之長度行進以便連接至套筒20,所以可以任何次序將棚架14連接至支柱12。不需要由下而上之總成。可將棚架插入於兩個鄰近棚架之間,而無需移除上部棚架。咸信總成之容易性優於先前技術設計。略微過盈配合係視情況存在的。
套環16較佳為具有第一及第二部分16a、16b之分離套環,該等第一及第二零件中之每一者不會圍繞支柱12之圓周延伸大於180°且較佳圍繞支柱之圓周延伸大約178°至179.5°。但套環部件16可進一步延伸且圍封支柱12及套筒20之圓周之大部分,特定言之對於連接至棚架14之套環部件,其中僅一個棚架連接至一個套筒。若如此,則結合另一對對接底 部凸緣30之另一套環部件16將具有對應較小之圓周大小,從而避免套環部件16a、16b之側面重疊或以其他方式防止至支柱12之緊夾持。咸信較小大小之套環部件16b適合用於末端框架44上之套環部件或未連接至棚架或末端框架但用以鎖定成對的自由對接底部凸緣30且阻止其打滑並鎖緊至支柱之連接的單一套環16。
套環部件16a、16b較佳地圍繞或圍繞套筒20之圓周之約二分之一或略小於二分之一延伸,或約180°或略小於180°延伸,沿支柱之較短長度但沿套筒20之實質長度且較佳地套筒20之完全軸向長度延伸。咸信,使用合圍支柱12及套筒20之圓周之約185°至270°之套環部件係可能的,其中另一鎖定套環部件合圍支柱及套筒之360°圓周之其餘部分。若套環部件16a、16b合圍、圍繞延伸或包圍比圓周之約185°至190°大得多,則套環部件可不再足夠可撓以允許套環部件之相對側面散佈開以橫向地自支柱之側面圍繞支柱12及套筒20,且可需要套環部件藉由將其自支柱之一個末端沿支柱12及軸線18(且並未合乎需要)之長度軸向滑動而放置。若套環部件16a、16b合圍支柱及同一套筒之大於180°,則兩個相同套環部件無法對接沿支柱之長度的相同位置處之相同支柱上的相同套筒之相對側面且抵著支柱夾緊相同套筒20以足以將套筒、套環及連接棚架固持在共同支柱上之適當位置上。
連接器10可用於各種其他類型之支撐系統,諸如櫥櫃、壁櫥、滾動推車、滾動擱架,支柱具有朝外延伸之臂及類似者,其中所描述之棚架系統僅為用於連接器10之一個實例。此外,連接器10可用於與多個棚架組態結合且不限於與棚架14之拐角(或就此而言,任何支援部分之拐 角)一起使用。
套筒20a、20b可由合適之塑膠製成。咸信ABS、聚乙烯及聚胺基甲酸酯為合適的。較佳按單件材料形式來模製套筒以形成一體式模製部件。支柱12、套環部件16a、16b及棚架14較佳由金屬製成,但其中之一或多者可由充分強之塑膠材料製成。取決於每一棚架14或棚架單元經設計以支撐之重量,所使用之部件及材料之尺寸將變化。
簡化棚架單元將包含四個拐角支柱12,至少一個棚架14及較佳地更多棚架(在棚架上之每一位置(大體拐角)處之如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何類型的套環部件16),其中棚架將連接至支柱12。對於具有四個套環部件16a、16b之矩形棚架14,每一拐角處一個套環部件以連接至四個支柱,每一棚架將需要兩個末端框架44,或每一棚架需要四個單一套環部件16a、16b。可提供棚架套組,其較佳包含彼等部分且更佳包含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棚架14,每一棚架上具有對應數目個套環部件16a、16b,及為存在之棚架數目之兩倍的數目個末端框架連接器44(或單一套環部件16a、16b之數目之四倍),及為存在之棚架數目之四倍的數目個套筒20。
套組可包含部件之上述組合及其組合。因此,簡單棚架套組可具有兩個棚架14,該棚架若形狀為矩形則在棚架之每一拐角處具有本文所描述之任何類型之套環部件16a。套組將進一步包含本文所描述之任何類型的八個套筒20及八個套環部件16b,其係分離的,或與成對之套環部件16b接合形成末端訊框44。添加至套組之每一額外矩形棚架較佳將包含四個套環部件16a、四個套環部件16b及四個套筒20。若兩個棚架單元藉由使兩個棚架14與兩個套環部件16a在一個末端處緊固至相同套筒20(每一者在 兩個對應支柱12上)水平地接合在一起,則末端框架44的數目可減小二分之一,如可為圍繞或合圍支柱及套筒之較短長度的單件結構套環的數目,若使用末端框家44個別套環部件16b替代此等單件結構套環。
咸信,儘管希望在套環16及v 32之間的空隙量33之底部具有過盈,咸信此係視情況存在的。另一方面,咸信大型間隙係不合需要的。因此,咸信小於約5mm之空隙為合乎需要的。偏移將隨供製成部分及棚架之材料及待載運於棚架及支柱上之負載而變化。同樣地,棚架及其部分之尺寸將隨材料及待由該等部分載運之負載而變化。
參考圖9至圖10及其子部分,示出夾持構件32之軸向長度為套筒20之高度約2/3的變體,且每一套筒部件20a、20b具有兩個夾持構件32,一者在套筒部件20a、20b之每一相對邊緣或側面上。咸信,夾持構件32之此增大軸向長度在相對互鎖裝配於套環部件16a、16b之間的相對互鎖裝配為寬鬆時係有用的,且更長夾持構件32有助於限制套環部件之徑向向外運動且將套環引導至套筒20之大體圓錐形形狀上使得套環之底部邊緣抵著底部凸緣30安置。夾持構件32沿小於套筒部件之圓周之大部分且較佳地大於約5°之弧延伸。
此外,改變朝外延伸之凸緣及相關聯軸向地延伸之夾持構件32之位置使得第一套筒部件20a之兩個相對邊緣中的每一者具有夾持構架32且第二套筒部件20b之兩個相對邊緣中的每一者具有夾持構件32,其中每一套筒之每一夾持構件在使用期間緊鄰且較佳地對接另一套筒之不同夾持構件放置。
另外,套筒20a、20b具有在底部凸緣30之間延伸且較佳地 未在向外方向上延伸多達底部凸緣30的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有利地,底部凸緣30向外延伸約與套環16之厚度相同或略小之距離,以便形成凸耳,套環16之底部可在使用期間且尤其在最大負載期間抵著該凸耳放置。為了易於製造,底部凸緣30可徑向向外延伸與底部凸緣30相同的距離。底部凸緣30可與圖1至圖8及圖13之套筒20及套環16一起使用。
底部凸緣30在套筒20該底部提供向外延伸之凸耳,其需要更大軸向力以剪切掉唇緣及凸緣之組合,而不是僅剪切掉底部凸緣30自身。由於底部凸緣30之圓周長度可不同,使用每一套筒上之兩個底部凸緣30允許套筒之模製中有更多變化,其中咸信包含的5至10°之角度對於約10至20°之總包含之角度適用於每一底部凸緣30。底部凸緣30及多個底部凸緣30因此提供構件以藉由增大套環16通過套筒20所需的力來提高及改變棚架連接之軸向負載攜載能力。底部凸緣30可用於圖1至圖8及圖13之具體實例上。
此外,藉由將夾持構件32定位在兩個相對側面中的每一者上,底部凸緣30位於第一及第二套筒部件20a、20b之接合點。夾持構件32可干擾一些套環部件16a、16b之互鎖。因此,如圖9至圖10中所見,互鎖套環部件16a、16b之凸緣50及通道52自套筒部件20a、20b之該對夾持構件32偏移約90°。與圖1至圖8及圖13之具體實例之此對比,其中可定位兩個對接夾持構件32之接合點以符合兩個互鎖套環部件16a、16b之接合點。
圖9至圖10之套環16a、16b經示有具有操控把手46之套環16b。但套環16a、16b中之任一者可具有操控把手。同樣,套環16a、16b 中之任一者可緊固至如圖2a中所示之末端框架44,其中套環16a、16b中之另一者連接至如圖2至圖3中所示之棚架14。
參考圖11至圖12及圖14及其子部分,示出套筒部件20a、20b具有自向外邊緣或自每一套筒部件20a、20b之底部向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之外周向上延伸的向上延伸之夾持壁38之另一變體。有利地,如最佳地見於圖11a、圖11b、圖12a、圖12c、圖12d及圖12f中,底部凸緣30向外(較佳地徑向向外)圍繞每一套筒部件20a、20b之完整外周延伸。夾持壁38自底部凸緣30之外邊緣向上,較佳地平行於軸線18及支柱18軸向向上延伸。底部凸緣30因此自每一套環部件16a、16b之楔形化外表面24之底部偏移夾持壁38。視用於互鎖套環部件16a、16b之互鎖機構而定,夾持壁38可未到達套筒部件20a、20b之每一相對側面或相對邊緣以便為任何互鎖套環機構留下間隙40,該任何互鎖套環機構向外延伸超過壁38,諸如朝外延伸之通道52及凸緣50,如圖11a至圖11c中所示。可替代地,夾持壁38可隨凸緣之末端之間及較佳地套筒部件20a、20b之兩個相對側面之間的中間間隙40延伸底部凸緣30之完整外周。因此,選擇夾持壁38及間隙40,因此第一及第二凸緣並不對接夾持壁之頂部,即使夾持壁38在每一套筒部件20a、20b之外周之大部分上方延伸。套筒部件20a、20b對稱,因此配合兩個套筒部件20a、20b在套筒部件20a、20b經配合或互鎖以形成合圍支柱12(圖3)之套筒20時應導致分開180°之兩個間隙40,或完全與彼此相對。套筒20可視需要旋轉以形成與凸緣50或連接至棚架14之通道52符合的間隙40。
底部凸緣30向外延伸約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之徑向厚 度的距離或略大。夾持壁38可具有平行於軸線18之高度或長度,該高度或長度為套筒20之長度之約二分之一,但較佳地更短且更佳地與套筒2之軸向高度比較極短、有利地套環之底部處之套環部件16a、16b之厚度的1至5倍或底部凸緣30之寬度之約1至6倍。咸信1至3mm之高度適用於與棚架14一起使用以固持100至200磅之塑膠套筒。夾持壁38之橫截面較佳地為正方形(具有弧形拐角)但不必如此。當負載棚架時,套環16有時在支柱12上相對於套筒20略微向下滑動,且在為或接近棚架之最大評定負載能力之較重負載下,套環16可進一步向下移動。當每一套環上之重量符合或超過評定最大負載能力時,則套環典型地進一步向下移動。夾持壁38較佳地足夠高量使得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邊緣在處於套環及套筒連接之最大額定負載能力的夾持壁38之上部邊緣以下且較佳地接觸處於最大額定負載能力之底部凸緣30。
當套環16向下滑動時,底部凸緣30提供軸向運動之額外抗力。由於棚架及套環相對於套筒向下移動,底部凸緣30因此在套環之底部將接觸凸緣時提供套環16經過凸緣之軸向運動之抗力。因此,底部凸緣30抗拒套環相對於套筒之向下運動,迫使套環16剪切掉底部凸緣30或經由底部凸緣30及壁38變形,或兩者。咸信夾持壁38提供套環16之底部之非環形形變的抗力,因此有助於維持套環底部其環形形狀。亦咸信夾持壁38阻擋套環經過夾持壁之向外運動或形變,有助於在套環接觸壁時維持套環部件16a、16b之底部之環形形狀。朝外延伸之底部凸緣30亦圍繞套筒部件20a、20b之底部之外周提供加強結構以降低套筒20a、20b之彼部分之形變。夾持壁38與底部凸緣30協作以提供L形橫截面,該橫截面在套筒之外周 處進一步硬化套筒20a、20b之底部,尤其抵禦徑向形變。
底部凸緣30及夾持壁38隨延伸至壁之位置中的彼等者互鎖套環中的壁(視需要)中之間隙40在每一套筒部件20a、20b上逐側面延伸。所描繪具體實例在間隙40之前不久具有壁38末端。所描繪間隙40發生在套筒20a、20b之相對側面上,但可位於各側面或套筒之邊緣與旋轉於支柱12上之套筒之間的任何位置,以與棚架上之第一套環出現部分16a對準。
在使用中,具有凸形凸緣50之第一套環部件16a較佳地緊固至棚架14,且第二套環部件16b向下滑動至支柱12上之套筒20上以互鎖套環部件及抵著支柱12壓縮套筒。較佳地,套環部件在使用期間擱置於底部凸緣30上,但可在彼凸緣上方略微偏移直至連接器連接之其之棚架14負載至其額定負載能力,處於最大負載能力套環鄰接底部凸緣30以進一步阻擋套環及套筒之相對移動。若棚架14連接至含有凹形通道52之第二套環部件16b,除在第二套環部件16b將棚架14連接至支柱之後之外,組裝序列相同,則第一套環部件沿軸線18移動以將凸形凸緣50滑動至凹形通道52中。
圖1、圖6至圖9、圖11及圖17至圖19之套環並不示出連接至棚架14之套環。此等連接為吾人所知且示出此等連接使得圖式更錯合且使得更難以看到套環及經組裝套環及套筒之構造。圖2至圖3、圖13至圖14、圖16及圖20至圖22示出連接至棚架14之套環16,且視棚架、套環及支柱之組態而定,其餘套環以如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中之一者將係顯而易見的類似方式連接在類似位置處。咸信使用焊接、熔化、黏著劑、機械連接及機械緊固件之連接全部適合於將棚架14連接至套環部件16。如 先前所提及,操控把手46可連接至任一套環部件16a、16b。可在本申請案之任何具體實例中完全省去把手46。對於單以棚架單元,任一套環部件16a、16b可連接至如圖2至圖3中之棚架14,其中另一套環部件用於將套環互鎖至套筒20a、20b。對於如圖2c中之多個接合棚架,僅第一套環部件16a接合至如關於圖16及圖22所論述之棚架。同樣未連接至棚架14之套環部件可為單獨配合套環部件16a、16b,或兩個套環部件可連接至如圖2a中之末端框架44。
對於具有四個支柱12及支柱上豎直對準之棚架14的棚架擱架,棚架可在其四個拐角中的每一者上具有任一套環部件16a、16b。代表性拐角連接器總成示於圖13a、圖13b及圖13d及圖14a、圖14b及圖14d中以用於具有連接至棚架之凸緣套環部件16a之棚架14。對於具有連接至如圖3c中之同一支柱12上的一個共同套筒20之兩個棚架14的棚架總成,棚架應在每一拐角或使用套環部件16之每一位置處連接至第一套環部件16a。此允許同一套環部件用於矩形棚架14之全部四個拐角上。
參考圖3c、圖13c、圖14c、圖15及圖23(及其子部分),兩個棚架14之共同的中部支柱或支柱12及套筒20具有彼此對接之兩個凸緣50,其中每一套環部件16a之凸緣50分開180°或略小於180°,因此兩個套環部件可圍繞一個支柱裝配。與支柱上之套筒部件20a、20b配合之每一套環部件16a之錐形足以將套筒及套環及棚架固持在適當位置。若棚架14在尋求共用如圖16中之共同套筒的兩個拐角上具有通道套環部件16b,則兩個套環部件將不合適。棚架可在棚架之一個末端上製有套環部件16a之一組凸形凸緣50及在相對末端上製有套環部件16b之另一組通道52,其中通 道52經由凸緣裝配(或反之亦然),但使得難以追蹤部件且使用者難以定向棚架及組裝棚架。
參考圖15至圖16及圖23及其子部分,提供夾持耦接器80以耦接或連接圖13c、圖14c之緊鄰凸形凸緣50(或耳柄)(及如稍後所論述之圖23之凸緣60、70)且在預定負載施加至棚架時足夠堅固地限制彼等凸緣分離。預定負載典型地為棚架之公告負載能力,或棚架之最大設計負載。不太理想地,其可為如藉由測試證實之實際失敗負載能力。稍後描述夾持耦接器,由於連接使用各自具有兩個第一套環部件16a(或如稍後所論述之16a')的第一及第二棚架,其中每一第一套環部件連接至支柱12上之相同套筒20之相對側面。此允許具有四個拐角之棚架14在每一拐角處具有第一套環部件16a,此提供更簡單的製造及更容易的組裝。因此,具有連接至套筒20之一側面之第一套環部件16a的第一棚架及具有連接同一套筒之相對側面的第一套環部件16a的第二棚架。每一第一套環部件16a圍繞180°或略小於套筒延伸,因此其均可裝配在套筒上且抵著支柱壓縮套筒。每一套環部件16a之凸緣50面向彼此且緊鄰彼此且較佳地對接彼此。耦接器80之每一支腳84經由一對面向凸緣50在套環之一側面滑動以將該對凸緣固持在一起且限制橫向分離。
夾持耦接器80具有藉由連接每一支腳82a、82b之上部末端的連接構件84接合之兩個狹長支腳82a、82b。支腳82a、82b為經組態以經由棚架14之側面軌放置在平面之相對側面上的分離部分且較佳地僅藉由連接構件84接合。有利地,支腳82及連接構件84為單件式,具有U形橫截面之一體成型部分,其中“U”之相對側面86間隔開一定距離以配適如圖 15至圖16及圖22中所展示的兩個接觸凸形凸緣50或耳柄50。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U形橫截面」給定較寬廣意謂以包含C形橫截面及L形截面,其中一個側面86長於另一側面,且具有相對側面86之其他類似形狀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支腳82,其中該等側面在使用期間將緊鄰凸緣固持在一起。但連接構件84可具有與如圖23中所見之支腳82a、82b不同的組態,該組態具有連接兩個平行支腳82a、82b的金屬絲或棒。
支腳82a、82b與緊鄰凸緣50之間的適貼配合或緊密配合係較佳的,且略微過盈配合係可能的但不太合乎需要,由於難以安裝及/或移除夾持耦接器80。因此,支腳82之兩個相對側面86之間的間距較佳地為兩個凸緣50之厚度的約兩倍,假定兩個鄰接套環16a之凸緣50厚度相同。如圖15中所見,夾持耦接器80可自U形通道構件彎曲,其中兩個支腳82a、82b平行於朝向彼此開口之每一支腳之U形通道,且其中連接構件從平面中經由平行支腳82a、82b延伸足夠距離,因此使用者可藉由其指形件抓握連接構件以安裝夾持耦接器且自兩個耦接器部分16a之凸緣50移除夾持耦接器。可替代地,不同組態部分可分別形成及如藉由焊接、模製、熔化、黏著劑或如圖23中之其他固定構件連接至支腳82a、82b。在所描繪之具體實例中,連接構件84經由支腳82a、82b彎曲幾乎垂直於平面且自支腳延伸約35mm或一吋及二分之一。
支腳82a、82b較佳地足夠長以接合兩個鄰近之全長且較佳地對接連接至支柱12及套筒20之兩個第一套環部件16a的凸緣50。但支腳82a、82b之長度可較短,儘管較佳地支腳62足夠長以延伸超過兩個緊鄰凸緣50(或如稍後所論述之64、74)之實質長度。如本文中所使用,緊鄰 凸緣之實質長度係指至少二分之一且較佳地超過90%的接合長度。此外,連接至第一棚架14及第二棚架14中的每一者之第一套環部件16a上的凸緣50各自連接至套筒之相對側面,其中第一棚架上之第一凸緣之實質部分緊鄰第二棚架上之第一凸緣之實質部分。較佳地,當棚架14處於其設計負載能力時,凸緣50自頂部完全對準至每一凸緣之底部,其中支腳84將凸緣固持在一起且防止在側面向方向(大體正交於軸線18)上分離。凸緣50及支腳84可平行於軸線18移動。
在使用中,套筒20放置在所需位置處之支柱上。各自具有外套環部件16a之兩個棚架14之末端放置在彼套筒20上,因此每一套環部件16a之相對側面上之兩個凸緣50接觸另一套環部件上之凸緣或緊鄰在一起,以達成大體示於圖13c或圖14c中的套環組態。咸信套環部件16a上之錐形足以將套筒20固持至支柱且以支撐棚架14之重量。兩個鄰接套環在套環之每一側面上具有成對凸緣50且使用者可隨後推動支腳82a、82b中的每一者經由不同對凸緣50以便連接兩個不同套環部件16a之凸緣,且因此將兩個套環16a連接及鎖定在一起。使用者可在經由凸緣50插入夾持耦接器之支腳82時將他或她食物手部放置在套筒20以下,以確保套筒無向下運動但咸信此係非必需的。連接構件84可用於手動地操控或放置夾持耦接器80。為了拆解棚架,使用者可提昇連接構件84且將其拉離凸緣50,因此每一棚架14及其套環部件16a可自支柱12上之共同套筒20移除。若經設計為足夠堅固,則可藉由錘敲擊連接構件84以安裝或移除耦接器80。支腳82較佳地,但視情況可具有開口底部,若支腳82橫向地裝配至凸緣上或藉由旋轉及橫向地移除或藉由旋轉夾持耦接器80,因此支腳可在安裝期間沿凸 緣之長度滑動但可使用支腳82上之封閉末端。
由於夾持耦接器80在套筒20及支柱12之每一相對側面上將兩個凸緣鎖定在一起,夾持耦接器可被稱作鎖定套環。鎖定套環80具有兩個支腳82a、82b,每一支腳將兩個鄰近套環部件16a之兩個凸緣接合及固持在一起,因此鎖定套環80將兩個不同套環16a之兩對凸緣固持在一起,每一支腳將兩個凸緣固持在一起。鎖定套環80具有由足夠堅固及足夠厚的材料製成之支腳66以將凸緣50維持在適當位置中且限制凸緣在正交於凸緣50之正面的方向上與彼此分開移動開。凸緣50可沿需要用於安裝及移除鎖定套環80之支腳82之長度滑動。金屬鎖定套環80係較佳的但咸信塑膠鎖定套環較適合。咸信當由金屬(較佳地鋼鐵)製成時鎖定套環具有厚度為約2mm(5/64吋)與凸緣50重疊約5mm(約13/64吋)之側面86。
在圖15b及圖15d中,側面86為筆直且在正交於長度之方向上具有均一寬度,如圖式中所見。凸緣50較佳地為梯形,最佳地如圖1及圖6b中所見。一個支腳上每一側面86面向另一支腳之邊緣因此並不將凸緣50之接合點49之實質長度與套環部件16a之楔形化圓錐形主體對接。
隨後詳細描述互鎖凸緣及套環。凸緣50沿每一側面之實質軸向長度或其位於之上的套環部件16a之遠端邊緣延伸,從而沿接合點49連接套環部件16a之典型地弧形外部主體。凸緣50較佳地沿大於長度之二分之一延伸,且較佳地大於長度之80%延伸且更佳地該(豎直)側面或凸緣位於之套環之遠端邊緣之約全長延伸。凸緣50因此較佳地自套環部件之半圓形主體部分之側面向外延伸,其中接合點49位於凸緣及弧形主體部分之間的過渡。凸緣50較佳地在使用期間相對於縱向軸線18徑向向外延伸, 因此凸緣50平行於軸線18。凸緣50較佳地在向外方向上較短,較佳地凸緣之厚度的約2至10倍且更佳地凸緣之厚度的約2至5倍。如本文中所使用,向外方向意謂在部件處於其使用組態時遠離縱向軸線18。
每一朝外延伸之凸緣50具有藉由向外面向之遠端邊緣51c連接的兩個相對側面51a、51b。邊緣51c在使用期間大體與支柱軸線18對準,但可相對於軸線略微傾斜,通常其中在使用期間上部末端比下部末端更接近於軸線。前部正面51a面向朝向配合套環部件之主要部分的方向,而後部正面51b背離配合套環部件。由於在使用期間套環部件16a之遠端邊緣較佳地與軸線18對準,在使用期間當棚架14水平時凸緣50相對於底板大體垂直地延伸。因此,第一套環16a具有兩個凸緣50,一個沿套環之相對遠端末端中的每一者延伸且與套環形成接合點49。
凸形凸緣50容納於經組態以圍封凸緣50之各側面及遠端邊緣的凹形通道52中。凹形通道52連接至第二套環部件16b。所描繪通道52具有「U」形橫截面的橫截面形狀,其中兩個向外對齊且較佳地平行的側面54a、54b藉由遠端邊緣56連接。第一側面54a自套環部件16向外延伸,其中第二側面54b向內延伸且其中遠端邊緣56連接彼等側面之向外邊緣。具有末端56之側面54a、54b形成具有U形橫截面之通道,其中狹長開口面向軸線18,其中通道在套環部件之頂部及底部具有開口末端。通道之底部為開口的。當該等部分經組裝以供使用以便放置大體平行於凸形凸緣50之面54a、54b以便圍封凸緣時,形成通道52之主體較佳地相對於軸線18徑向向外延伸。
通道52較佳地具有間隔開之形成較窄槽或凹槽的側面 54a、54b,在使用期間凸形凸緣50封圍於在較窄槽或凹槽內。通道側面54a朝向配合套環部件定位,而通道側面54b遠離配合套環部件定位且更接近於其自之延伸的套環部件之主體。側面54a、54b之內表面面向彼此。每一通道側面54a自套環部件之相對遠端圓周末端延伸,且形成其中接合彼套環部件的接合點53。通道側面54a自半圓形套環部件之側面較佳地徑向向外延伸,其中接合點53自套環部件及側面54a之弧形主體部分沿過渡延伸。通道52必須容納凸緣50,因此側面54a、54b向外大於凸緣50。因此側面54在向外方向上延伸大於凸緣50幾公釐。側面54a、54b允許凸形凸緣50緊密地在之間通過,其因此間隔開比凸緣50之厚度大的一距離,但較佳地足夠接近以形成適貼配合且較佳地不具有大於幾毫米的間隙。因此,凹形通道52自套環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的每一者向外延伸且沿沿縱向軸線16所量測之彼第二套環部件之實質長度延伸。每一凹形通道52具有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以可滑動方式容納凸形凸緣50中的一者的開口底部,其中每一凹形通道52在使用期間沿凸形凸緣中的不同者之相對側面54a、54b延伸。第二套環部件16b'較佳地由單片式材料形成,諸如彎曲為所需形狀之金屬或模製塑膠。通道52較佳地形成U形橫截面以封圍凸形凸緣50之相對側面且限制凸緣及通道在橫向平面或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在使用中,具有凸形凸緣50之第一套環部件16a較佳地緊固至棚架14,且第二套環部件16b向下滑動至支柱12上之套筒20上以互鎖套環部件及抵著支柱12壓縮套筒。較佳地,套環部件在使用期間擱置於底部凸緣30上,但可在彼凸緣上方略微偏移直至棚架14(連接器連接至該棚架)負載達到其額定負載能力。若棚架14連接至含有凹形通道52之第二 套環部件16b,除在第二套環部件16b將棚架14連接至支柱之後之外,組裝序列相同,則第一套環部件沿軸線18移動以將凸形凸緣50滑動至凹形通道52中。
在凹形通道52中放置凸形凸緣50互鎖套環16a以抵禦支柱12夾緊套筒部件20,且以進一步抑制套筒部件及套環部件之分離。較佳地,當凸形凸緣50容納於由相對側54a、54b形成之凹形通道中時,凸形凸緣50之面51b接觸側面54a之內面。使凸形凸緣50之面51b接觸通道52之側面54a之內面係適用的,此係因為此可將部件固持在一起且較佳地促使部件在一起,但部件必須易於且以可拆卸方式互連。因此,儘管側面54a較佳地平行於凸形凸緣50,但側面54b不必平行於凸緣且可略微弧形化或傾斜以在凸形凸緣50適合通道52時形成略微過盈配合。
凸緣50較佳地接觸通道52之側面54a、54b以防止部件沿垂直於凸緣50及側面54之面的軸線相對移動橫向地分開。凸緣50及通道52之向外面向邊緣51c、56之間的接觸防止部件沿凸緣50及側面54之徑向方向相對移動。彼等接觸部件之組合抑制套環部件16a與套筒部件20a、20b沿介入方向相對分離。夾持構件32、套筒20及支柱12阻止部件在正交於軸線18之平面中移動。柱及套環上之擋邊及凹槽26a、16b限制沿柱12及其軸線18運動。
由於凸緣50及通道52可各自延伸各別套環部件16a之軸向長度(達成阻擋分離之互鎖部件之增大長度)。由於凸緣50與套環具有相同厚度,凸緣對互鎖套環部件及固持於套環部件內部之套筒部件之分離形成堅固及剛性抗力。由於通道52之側面54a、54b及遠側末端56較佳地與 套環(該等側面及末端自該套環延伸)具有相同厚度,其形成對互鎖套環部件及藉由互鎖套環部件固持在一起之套筒部件之分離的堅固及剛性抗力。
凸緣50及通道52在使用期間較佳地相對於部件之軸線18延伸約相同軸向距離,且經對準以在使用期間彼此接合及接觸。但一者可較短或另一者可較長,因此舉例來說,凸形凸緣50可延伸小於在使用期間沿軸線18量測之第一套環部件之全長,而凹形通道52可延伸第二套環部件之全長,或凹形通道52可延伸小於第一套環部件之軸向長度。相對長度可顛倒。因此,舉例而言,凸形凸緣50可自套環部件16a'之頂部朝向底部延伸,但在套環部件之底部之前結束,較佳地在第一套環部件之長度之約60%至90%之間,而凹形通道52可自第二套環部件之頂部朝向其底部延伸第二套環部件16b'之全長或延伸第二套環部件之長度之約60%至90%。套環16較佳地延伸沿軸線18或沿套筒部件16a、16b之楔形化表面量測之套筒20之全長,但套環16可略短,較佳地短小於5%。
套環部件16a具有傾斜側面以經由通道在使用期間沿軸線18延伸之接合套環部件形成截頭圓錐形通道,其中每一套環部件在使用期間圍繞彼軸線延伸約二分之一路徑。參考圖6a至圖6g及圖7a至圖7e,套環部件16a、16b較佳地在套環之內部及外部表面之間各自具有均一厚度,因此圍繞軸線18彎曲之外部表面具有平行於內表面之套環部件的截頭圓錐形形狀。凸形凸緣50較佳地具有較佳地平行於軸線18之遠端邊緣51c,而與部件之弧形主體之接合點傾斜平行於導致凸緣50使具有遠端邊緣51c之梯形形狀與具有弧形部分之接合點不平行的截頭圓錐形表面,而凸緣50之 頂邊略長於平行於彼底邊的底邊。上述適用於通道52,該通道可在側面51a沿平行於傾斜截頭圓錐形表面之傾斜接合點接合部件16a之弧形部分時具有平行於軸線18之遠端邊緣56,導致側面54a、54b具有梯形形狀,其中頂邊略長於底邊但平行。
套環16具有不同互鎖機構,包含本文中所示之互鎖機構及未示出之互鎖機構,包含美國專利第8,887,647號之彼等者,上述完整內容均以引入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20至圖21分別示出具有第一套環部件16a"及第二套環部件16b"之互鎖開槽套環16",該套環具有互鎖及與圖1至圖8及圖10至圖12之上述套筒20配合的開槽凸緣。第一套環部件16a"具有截頭圓錐形主體,該截頭圓錐形主體具有自每一側面或套環部件16a"之遠端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60、70,其中凸緣60包含部件64且凸緣70包含部件74,其中部件64、74藉由槽62、72與套環主體之弧形部分分別地分離。截頭圓錐形主體部件16"在其兩個部件藉由將其互鎖在一起接合時具有較大直徑下邊緣及較小直徑上邊緣。在此又一具體實例中,凸緣60、70自套環部件16a"之每一側面或遠端邊緣向外,較佳地徑向向外延伸。凸緣60、70沿套環部件16a"之每一側面或遠端邊緣之長度延伸,較佳地沿實質上側面或遠端邊緣之完全軸向長度延伸,其中接合點59沿套環部件之弧形及較佳地半圓形主體部件與向外延伸之凸緣60、70之間的過渡延伸。
本文中所示之套筒20之唇緣31及夾持壁38可與具有其他組態之套筒一起使用,如美國公開案第號2015/0289644中組態的套筒,該申請案之完整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唇緣31對應於底部凸緣30, 除唇緣31不具有夾持構件32或與底部凸緣30相關聯的較短壁38之外。視情況,如圖18至圖19中之虛線所示,第一封端槽可延伸至套環部件16a"之底部部分中且開口至套環部件16a"之下部末端上。第一封端槽(若存在)較佳地居中於兩個凸緣50之間且在使用期間沿軸線18延伸,其中第一封端槽經組態以配適自套筒向外延伸之支撐突片或鞍狀件,如已公開專利申請案第2015/0289644號中所描述。矩形封端槽藉由虛線示出,由於矩形支撐突片自套筒20a、20b之每一側面向外延伸以沿平行於軸線18之構件32之長度連接至夾持構件32,因此在較佳具體實例中佔據空隙量。第一封端槽較佳地經組態以配適兩個鄰近及對接套筒中的每一者上之向外延伸之支撐突片或鞍形物,且可將配合套筒部件鎖定在一起且在使用此視情況存在之套筒期間將配合套筒部件於第一套環部分16a"互鎖。第一封端槽之形狀不必為矩形。類似槽可視情況形成於如以圖19上之虛線所示之第二套環部件16b"中,且經組態以與自配合套筒部件向外延伸之對應支撐突片或鞍形物配合,如已公開專利申請案中所描述及如稍後所描述。
每一凸緣60具有兩個相對側面或面61a、61b及遠端邊緣61c。側面61a與套環部件之內部在套環部件16a"之同一側面上,且側面61b與外部側面在套環部件16a"之相同側面上。封端槽62沿凸緣60之垂直接合點59之長度延伸至凸緣60連接至的套環部件16a"之遠端邊緣之側面。在所描繪定向中,槽62向上延伸。槽62較佳地延伸約二分之一套環部件16a"之軸向長度,但可延伸更短或更長,較佳地在套環部件16a"之長度之約15%內變化。
槽62將凸緣60之一部分與套環部件16a"分離以在凸緣60 上形成自由末端64,其中凸緣60之底座連接至套環部件16a"。由於套環部件16a"為截頭圓錐形,槽62較佳地以套環部件16a"之內表面相同的角度傾斜,導致每一套環部件16a"上之兩個槽62略微朝向彼此傾斜(圖18d、圖18f),且在使用期間略微朝向縱向軸線18進一步傾斜。槽62可在槽之開口頂部末端處略寬,因此形成槽62之側面在槽之頂部開口處進一步分開且在槽62之封閉底部末端處緊挨在一起。凸緣60之遠端邊緣61c較佳地以與套環部件16a"及槽62之錐形相同的角度傾斜。
每一套環部件16a"因此具有底部部分66及頂部部分68,各自具有截頭圓錐形內表面及較佳地平行截頭圓錐形外表面。向外延伸之凸緣60自底部部分66之每一完全相對側面沿凸緣60與套環部件之弧形(較佳地)半圓形主體部分之間的接合點69向外延伸。凸緣64在使用期間延伸經過縱向軸線中心線18之位置,且因此面61b分開約180°而面61a分開大於180°。槽62自頂部朝向套環部件16a"之底部延伸以將頂部凸緣64與上部部分68分離。特定言之,槽62與向外延伸之凸緣60之接合點59對準且將彼凸緣之部分與套環16a"之弧形主體部分分離以形成凸緣64,而接合點59將凸緣之底部連接至套環部件。
具有向上槽62之第一套環部分16a"連接至棚架14且在使用期間定向,因此套環部分16a"之圓錐形形狀之較大直徑向下且較小直徑在使用期間在頂部以便與套筒20配合且在使用期間抵著支柱12楔入套筒。
參考圖19a至圖19g,第二套環部分16b"具有截頭圓錐形主體,該截頭圓錐形主體具有自套環部件16b"之每一側面或遠端邊緣向外延伸的耳柄或凸緣70。截頭圓錐形主體具有較大直徑下邊緣及較小直徑上邊 緣,使得當其與第一套環部分16a"互鎖時,圓錐形形狀在下部末端處較大且在上部末端處較小。凸緣70自套環部件16b"之每一側面或遠端邊緣向外(較佳地徑向向外)延伸。凸緣70沿套環部件16b"之每一側面或遠端邊緣之長度延伸,較佳地沿實質上藉由套環部件之弧形及較佳地半圓形主體部分形成的接合點69的側面或遠端邊緣之完整軸向長度延伸。每一凸緣70具有兩個相對側面或面71a、71b及遠端邊緣71c。側面71a與套環部件之內部在套環部件16b"之同一側面上,且側面71b與外部側面在套環部件16b"之相同側面上。特定言之,槽72與向外延伸之凸緣70之接合點69對準,且在接合點69之附接部分將凸緣自由末端74連接至主體部分時將自由末端74與套環部件16b'之弧形主體部分分離。凸緣70包含其自由末端74,正如凸緣60包含其自由末端64。
封端槽72沿凸緣70之垂直接合點69之長度延伸至凸緣70連接至的套環部件16b"之遠端邊緣之側面。在所描繪定向中,槽72向下延伸。槽72較佳地延伸約二分之一套環部件16b"之軸向長度,但可延伸更短或更長,較佳地在套環部件16b"之長度之約15%內變化。
槽72將凸緣70之一部分與套環部件16b"分離以在凸緣70上形成自由末端74,其中凸緣70之底座連接至套環部件16b"。由於第二套環部件16b"為截頭圓錐形,槽72較佳地以與套環部件16b"之內表面相同的角度傾斜,導致每一套環部件16b"上之兩個槽72朝向彼此略微傾斜(圖21c、如21e),且在使用期間朝向縱向軸線18略微進一步傾斜。槽72可在槽之開口末端處略寬,因此形成槽72之側面在處槽之開口處進一步分開且在槽72之封閉末端處更靠近在一起。凸緣70之遠端邊緣71c較佳地以與套 環部件16b"及槽72之錐形相同的角度傾斜。
每一套環部件16b"因此具有底部部分78及頂部部分76,各自具有截頭圓錐形內表面及較佳地平行截頭圓錐形外表面。向外延伸之凸緣70自頂部部分76之每一完全相對側面沿接合點69向外延伸。凸緣74在使用期間延伸經過縱向軸線中心線18之位置,且因此面71a分開約180°而面71b分開大於180°。槽72自頂部76朝向套環部件16b"之底部78延伸以在接合點69之其餘部分將凸緣74連接至主體部分時將凸緣74與底部部分78分離。
如上文所指示且如圖19中之虛線所示,第二端槽可視情況延伸至套環之底部部分中且開口至套環部件16b"之底部末端上。第二封端槽藉由虛線示出具有矩形形狀,此係因為矩形支撐突片較佳地(但視情況可)可自套筒20a、20b之每一邊緣向外延伸以沿平行於軸線18之構件32之長度連接至夾持構件32。但第二封端槽之具體形狀將隨支撐件之形狀變化。第二封端槽(若存在)較佳地居中於兩個凸緣70之間且在使用期間沿軸線18延伸。第二封端槽經組態以配適配合套筒上之向外延伸之支撐突片或鞍形物且可將配合套筒部件鎖定在一起且以此視情況存在之套筒在使用期間互鎖配合套筒部件與第一套環部分16a"。
第二套環部分16b"可獨立地使用,或不同套環部分16b"可連接至末端框架44之每一相對末端以互鎖如圖21b中所示的一對第一套環部分16a。第二套環部件16b"經定向,因此套環部分16b"之圓錐形形狀之較大直徑向下且較小直徑在使用期間在頂部以便與套筒20配合且在使用期間抵著支柱12楔入套筒,且以與第一套環部件16a"互鎖以形成合圍分離套筒20 之截頭圓錐形結構以在使用期間抵著支柱12夾緊該套筒。
主要參考圖17及圖20至圖21,在使用中套筒20定位於支柱12上。連接至棚架14之第一套環部件16a"定位於套筒20上方且沿支柱12及軸線18移動,以配適套筒且以將套筒部件20a、20b固持在一起且以支撐套筒上之套環部件及棚架。此允許使用者不必在安裝期間固持棚架,且此優點適用於本文所描述之全部套環部件,其中套環經設定大小以與對應套筒配合。第二套環部件16b"隨後定位於第一套環部件16a"上方及向下移動,因此槽62、72穿過彼此且經由另一部件之接合點69、59且互鎖凸緣60、70。底部部分66之接合點59及不同凸緣60適合槽72中的每一者且頂部部分76之接合點69及不同凸緣70適合槽62中的每一者。每一凸緣70鄰接不同凸緣60,其中自由末端74面向且較佳地與凸緣60接合至底部部分66之部分鄰接,且其中自由端64面向且較佳地與凸緣70接合至頂部部分76之部分鄰接。有利地,當棚架及連接套環部件16a"、16b"在負載下時,配合套環及套筒部件16、20在底部凸緣30或唇緣31略上方,其中套環部件在最大額定負載下接觸底部凸緣30或唇緣31。
自由末端64、74自各別套環部件16a"及16b"懸挑,且當槽62、72藉由沿軸線18之相對移動互鎖時,自由末端接合另一套環部件上之凸緣以防止套環部件之橫向分離。視槽62、72及凸緣60、70之長度而定,可達成不同接合長度。較佳地,槽62、72延伸約二分之一凸緣60、70之長度,且槽足夠寬以允許將配合套環部件插入至每一套環部件中的各別槽中。因此,底部部分66與凸緣60之接合點適合槽72及槽72經組態以貼合地容納底部部分66與凸緣60之接合點。同樣,頂部部分7與凸緣70之接 合點適合槽62且槽62經組態以容納頂部部分76與凸緣70之接合點。凸緣60向上延伸且槽62向上開口,其中凸緣70向下延伸且槽72向下開口,因此部件之接合點可與槽互鎖。
由於凸緣60、70對接以限制在使用期間圍繞軸線18旋轉以及在使用期間防止橫向運動,套環部件16a"至棚架14之連接與凸緣60、70協作以防止套環部件在使用期間圍繞軸線18旋轉。凸緣60、70及凸緣50及通道52彼此對接,且當連接至套筒20及支柱18時,在使用期間限制在正交於軸線18之平面中旋轉,且提供用於在使用期間限制圍繞平面中正交於軸線18的軸線之旋轉構件。第一套環部件16a及第二套環部件16b藉由與U形通道52配合之凸緣15之互鎖及套環部件藉由凸緣60及70及互鎖槽62、72之互鎖提供用於互鎖套環部件及在使用期間防止彼等互鎖套環部件在橫向於支柱12之軸線18的平面中橫向分離的互鎖套環構件。
如圖17a至圖17b中所見,互鎖開槽套環部件16a"及16b"可與圖12之套筒20一起使用。圖17c至圖17d示出與較短夾持構件32(示於套筒部件之中部處)一起使用的互鎖開槽套環部件16a"、16b"。圖20至圖21展示與較長夾持構件32(示於套筒部件之末端處)一起使用的互鎖開槽套環部件16a"、16b"。圖20示出使用圖10之套筒連接至棚架套環部件16a"及16b"的各種視圖,但套筒中之任一者可經使用且導致類似於如圖20中所示的組態之套環部件之組態。
組態及使用夾持連接器84以連接及限制套環部件16a"及16b"之凸緣60、70之橫向運動與關於套環部件16a、16b之凸緣50所描述之相同,且並未詳細重複。當在槽62、72之末端處互鎖及典型地接觸彼此時 (當與凸緣彼此接觸之面向部分互鎖時),互鎖凸緣60、70實質上平行且緊鄰彼此,如圖17b及圖17d中所見。支腳84沿凸緣60、70之實質長度(包含其自由末端64、74)延伸。
在使用中,套筒20放置在所需位置處之共同支柱上。各自具有外套環部件16a之兩個棚架14之末端放置在彼套筒20上,因此每一套環部件16a之相對側上之兩個凸緣50接觸另一套環部件上之凸緣或緊鄰彼此,以達成大體示於圖13c或圖14c中的套環組態。咸信套環部件16a上之錐形足以將套筒20固持至支柱且以支撐棚架14之重量。兩個鄰接套環在套環之每一側面上具有成對凸緣50且使用者可隨後推動支腳82a、82b中的每一者經由不同對凸緣50以便連接兩個不同套環部件16a之凸緣,且因此將兩個套環16a連接及鎖定在一起。使用者可在經由凸緣50插入夾持耦接器之支腳82時將他或她食物手部放置在套筒20以下,以確保套筒無向下運動但咸信此係非必需的。連接構件84可用於手動地操控或放置夾持耦接器80。為了拆解棚架,使用者可提昇連接構件84且將其拉離凸緣50,因此每一棚架14及其套環部分16a可自支柱12上之共同套筒20移除。若經設計為足夠堅固,則可藉由錘敲擊連接構件84以安裝或移除耦接器80。支腳82較佳地,但視情況可具有開口底部,若支腳82橫向地裝配至凸緣上或藉由旋轉及橫向地移除或藉由旋轉夾持耦接器80,因此支腳可在安裝期間沿凸緣之長度滑動但可使用支腳82上之封閉末端。
此外,儘管圖20示出單一棚架單元,但棚架14可經連接與形成如圖3c中之棚架總成,其中兩個不同棚架14之末端上之套環連接至彼套筒及支柱之直接相對側面處的相同共同套筒20,較大棚架總成可藉由將 兩個第一套環部件16a"接合至相同套筒20來組裝。圖22示出藉由在相同支柱12之相對側面上緊鄰彼此且較佳地對接彼此之凸緣64來連接至棚架14的兩個第一套環部件16a"。套筒之外部上與套環部件16a"之內部的楔形之相對差異足以將棚架固持在適當位置,即使當負載放置在棚架上時如較佳地本文中所揭示的全部具體實例的情況。固持能力之進一步增大可藉由使用示於中圖22b、圖22c之連接構件80將鄰近或對接凸緣夾持在一起來達成,圖式中的每一者示出不同套筒20。
套組可包含部件之上述組合及其組合。因此,簡單棚架套組可具有至少兩個棚架14,若其形狀為矩形則在棚架之每一拐角處具有本文所描述之任何類型之互鎖套環部件16a、16a"。套組將進一步包含分離的或具有接合形成末端框架44之成對套環部件16b或16b"的本文所描述之任何配合類型之八個套筒20及八個互鎖套環部件16b、16b"。添加至套組中之每一額外矩形棚架將較佳地包含四個互鎖套環部件16a、16a"、四個互鎖套環部件16b、16b"及四個套筒20。若兩個棚架單元藉由使兩個棚架14與兩個套環部分16a或16a"在一個末端處緊固至相同支柱12上之相同套筒20水平地接合在一起,則末端框架44的數目可減小二分之一,如可為圍繞或合圍套筒位於其上之支柱之較短長度的單件結構套環的數目,若使用末端框家44個別套環部分16b或16b"替代此等單件結構套環。
若兩個棚架單元水平地接合在一起,則與另一棚架相同之共用支柱12之棚架的末端較佳地具有經組態以對接彼此且視情況藉由夾持耦接器80互鎖的套環部件。因此,每一棚架可具有相同類型及定向之四個第一互連套環部件16a或16a",其中套環部件16a、16a"在內支柱上且共同套 筒12對接彼此且較佳地藉由夾持耦接器80互鎖。外支柱上之套環部件16a、16a"藉由配合使用在棚架14上之相同類型的第二套環部件16b、16b"固持至支柱。
套環部件16a、16a"及16b、16b"較佳由薄片金屬製成,該薄片金屬具有實質上均一厚度且隨後切割及彎曲至所需形狀且典型地藉由熔融金屬連接技術(諸如焊接、焊合、硬焊等)連接至金屬棚架14。套環部件可由適合地堅固模製塑膠製成且藉由黏著劑或適合機械連接連接至棚架14,或部件可與塑膠棚架一體式模製成型,同時形成及形成為具有塑膠棚架的整體部件。支柱12之形狀較佳地為具有圓形橫截面之圓柱形,但不必如此,由於套筒20及套環16可包圍或圍繞支柱(套筒位於該支柱上)之較短長度延伸且具有經選擇以抵著支柱12向內楔入之相對外及內楔形,該支柱具有各種橫截面形狀,包含矩形(例如,正方形)及橢圓形橫截面。
上述描述示出連接至第一套環部件16或第二套環部件16"中的一者之棚架14,但各種項目可以與所描述之棚架至套環部件之連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連接至套環部件中的一者。因此,所描述之連接不受適用於棚架之限制。舉例來說,連接至第一套環部件16或16"之桿可連接至除棚架以外之項目,且可形成適用於在沿支柱之長度的選擇性位置處連接至支柱12的各種裝置之連接臂。
上述描述係以實例來給出,且並非限制。在給出上述揭示內容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設計出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之變化。另外,本發明之各種特徵可單獨使用,或彼此以變化之組合使用,且既定不限於本文所描述之特定組合。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一支柱上之一楔入套筒及套環棚架連接的套筒,該支柱具有一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該支柱之一長度間隔的凹槽且具有沿該支柱之該長度延伸的一縱向軸線,該套環具有與該套筒之該外表面配合的一環狀組態以在使用期間當該套環沿該軸線相對於該套筒向下移動時抵著該支柱向內楔入該套筒,該套筒包含:一環狀套筒,其具有在一頂部處較小且在該套筒之一底部處較大的一楔形化外表面,該套筒具有與自該套筒之該內表面延伸之至少一個擋邊在使用期間形成包圍該支柱之一較短長度的一凹形通道之一內表面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與該支柱中之該凹槽中之一者配合,該套筒具有第一互連部分及第二互連部分,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各自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兩個相對側面,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圍繞每一套筒部件之該底部之外周之一大部分的一夾持壁,該夾持壁自該套筒部件之該底部徑向朝外偏移幾公釐或更小之一距離,其中該距離約為在使用期間與該套筒部件配合之該套環之一底部的一厚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棚架連接,其中該套筒具有一截頭圓錐外表面及一大體圓柱形凹形通道。
  3. 一種用於一支柱上之一楔入套筒及套環棚架連接的套筒,該支柱具有一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該支柱之一長度間隔的凹槽且具有沿該支柱之該長度延伸的一縱向軸線,該套環具有與該套筒之該外表面配合的一環狀組態以在使用期間當該套環沿該軸線相對於該套筒向下移動時抵著該支柱向內楔入該套筒,該套筒包含: 一環狀套筒,其具有在一頂部處較小且在該套筒之一底部處較大的一楔形化外表面,該套筒具有與自該套筒之該內表面延伸之至少一個擋邊在使用期間形成包圍該支柱之一較短長度的一凹形通道之一內表面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與該支柱中之該凹槽中之一者配合,該套筒具有第一互連部分及第二互連部分,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各自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兩個相對側面,每一套筒部件具有自該套筒部件之該底部徑向朝外延伸小於幾公釐之一距離的一凸緣,該距離約為在使用期間與該套筒部件配合之該套環部件之一底部的一厚度,該凸緣具有自大體平行於該縱向軸線之該底部凸緣之一向外末端沿小於該套筒之一高度約2/3之該縱向軸線延伸一距離的一夾持部件,一空隙在該夾持部件與該套筒之間,該空隙自該底部凸緣至該夾持部件之該頂部且沿該凸緣之一圓周長度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套筒,其中該套筒具有一截頭圓錐外表面及一大體圓柱形凹形通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套筒,其中每一套筒部件上之該凸緣沿小於該套筒部件之一圓周之一大部分且大於約5°之一弧延伸,該凸緣並不位於該套筒部件之該兩個相對側面中的一者處且具有沿該縱向軸線之該套筒之該長度的約1/3或更小之一高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套筒,其中該凸緣及夾持部件沿該套筒部件之該相對側面中的一者延伸且每一夾持部件沿約5°至約10°之一弧延伸。
  7. 一種用於將兩個棚架固持至沿彼支柱之一長度在同一位置處之一共同 套筒之棚架連接,該支柱具有一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該支柱之一長度間隔的凹槽且具有沿該支柱之該長度延伸的一縱向軸線,該棚架連接包含:一環狀套筒,其具有在一頂部處較小且在該套筒之一底部處較大的一楔形化外表面,該套筒具有藉由自該套筒之該內表面延伸且與該支柱中之該凹槽中之一者配合的至少一個擋邊形成包圍該支柱之一較短長度的一通道之一內表面,該套筒具有第一互連部分及第二互連部分,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各自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兩個相對側面,該套筒部件被夾持至該支柱且在一棚架之一位置處包圍該支柱的一較短長度;一第一棚架,其具有連接至該棚架之一拐角的一第一套環部件,該第一套環部件具有一楔形化主體,該楔形化主體具有兩個相對側面,該兩個相對側面具有自每一側面向外延伸且沿大體平行於該縱向軸線之每一側面之一長度延伸的一第一凸緣,該第一棚架之該套環部件上之該第一凸緣中的每一者與該第一棚架之該套環部件之另一第一凸緣間隔開約180°或略小於180°,該第一棚架之該楔形化主體界定經組態以將該套筒之一個側面之約二分之一或略小於二分之一與在彼楔形化主體之一頂部處之一較小通道及在彼楔形化主體之一底部處之一較大通道接合的一楔形化內部通道之一部分;一第二棚架,其具有連接至該第二棚架之一拐角的一第一套環部件,該第二棚架上之該第一套環部件亦具有兩個相對側面,該兩個相對側面具有自每一側面向外延伸且在使用期間沿大體平行於該縱向軸線之每一 側面之一長度延伸的一第一凸緣,該第二棚架之該第一套環部件上之該第一凸緣中的每一者與該第二棚架之該套環部件之另一第一凸緣間隔開約180°或略小於180°,該第二棚架上之該第一套環部件之該楔形化主體界定經組態以將該套筒之一個側面之約二分之一或略小於二分之一與在彼楔形化主體之一頂部處之一較小通道及在彼楔形化主體之一底部處之一較大通道接合的一楔形化內部通道之一部分;其中該第一棚架及該第二棚架之該第一套環部分各自連接至該套筒之相對側面,其中該第一棚架上之該第一凸緣之一實質部分緊鄰該第二棚架上之該第一凸緣之一實質部分;及一夾持耦接器,其具有藉由鄰近支腳之一上部末端之一連接構件連接的兩個平行支腳,每一支腳包含具有一U形橫截面之一單獨狹長構件,其中相對側面間隔開足以配適及接觸該緊鄰凸緣且在一預定負載施加至該棚架時足夠堅固地限制彼凸緣橫向地分離的一距離,該夾持耦接器沿該支腳之一實質長度不具有該兩個支腳之一下部末端之間的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棚架連接,其中該套筒具有一截頭圓錐外表面且該套環具有一截頭圓錐內部通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棚架連接,每一套筒部件具有圍繞每一套筒部件之該底部之該外周之一大部分的一夾持壁,該夾持壁自該套筒之該底部偏移在使用期間與該套筒部件配合之該套環部件之一底部之約一厚度的一距離,該夾持壁並不延伸至該套筒之每一相對側面,因此該第一凸緣及該第二凸緣並不鄰接該夾持壁之一頂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棚架連接,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自該套筒 之該底部偏移在使用期間與該套筒部件配合之該套環部件之一底部的約一厚度之一距離之夾持構件,該延伸沿小於該套筒部件之一圓周之一大部分且大於約5°之一弧,每一夾持構件位於該套筒部件之該兩個相對側面中間且具有小於該套筒之一高度約1/3之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高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棚架連接,其中每一套筒部件具有沿該套筒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延伸且自該套筒之該底部偏移在使用期間與該套筒部件配合之該套環部件之一底部之約一厚度的一距離之一夾持構件,每一夾持構件沿約5°至約10°之一弧延伸且具有大體平行於且沿小於該套筒之一高度約2/3之該縱向軸線延伸之一高度。
  12. 一種用於將一外楔形化套環以可移除方式緊固至一支柱上之一內楔形化套筒的連接器,該支柱具有一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該支柱之一長度間隔的凹槽且具有沿該支柱之該長度延伸的一縱向軸線,該套環具有與該套筒之該外表面配合的一環狀組態以在使用期間當該套環沿該軸線相對於該套筒向下移動時抵著該支柱向內楔入該套筒,該連接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該套筒,一環狀套環,其具有界定在頂部處較小且在底部處較大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包圍該套筒之一長度且與該套筒之該楔形化外表面配合以在使用期間當該套環相對於該套筒沿該縱向軸線向下移動時抵著該支柱楔入該套筒的一楔形化內部通道的第一及第二可分離及互鎖套環部件,該第一套環部件包含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第一及第二相對側面 及在自每一第一側面向外之一方向上延伸且沿每一第一側面之一長度延伸的一第一凸形凸緣,每一凸形凸緣具有沿該縱向軸線之與該套筒之該高度大致相同或至多約小於1/3的一長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環部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二套環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的每一者向外延伸且沿沿該縱向軸線測量之該第二套環部件之一長度延伸之一凹形通道,每一凹形通道具有一C形橫截面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以可滑動方式容納該凸形凸緣中的一者,每一凹形通道在使用期間沿該凸形凸緣中的一不同者之相對側面延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套筒具有一截頭圓錐外表面且該套環具有一截頭圓錐內部通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中每一第一凸形凸緣沿一接合點自一截頭圓錐形主體向外延伸,該接合點具有沿彼接合點延伸且開口至該第一套環部件之一頂部末端上的一封端槽,且其中該第二套環部件包含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兩個相對側面及在自該第二套環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向外之一方向上延伸且沿該第二套環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之一長度進一步延伸的一第二凸緣,該第二凸緣具有沿該縱向軸線的約與該套筒之該高度相同或至多小於約1/3的一長度,該第二凸緣沿一接合點自該截頭圓錐形主體向外延伸,該接合點具有沿彼接合點延伸且開口至該第二套環部件之一底部末端上的一封端塊,該第二套環部件之該底部末端具有比彼第二套環部件之一頂部末端大的一直徑,該第一套環部件及該第二套環部件之該槽及該第一凸緣及該第 二凸緣之該組態允許每一套環部件進入另一套環部件之該槽以在使用期間與緊鄰該第二套環部件之一不同凸緣的該第一套環部件之每一凸緣互鎖該套環部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進一步包含:一夾持耦接器,其具有藉由鄰近支腳之一上部末端之一連接構件連接的兩個平行支腳,每一支腳包含具有一U形橫截面之一單獨狹長構件,其中相對側面間隔開足以配適及接觸該緊鄰凸緣且在一預定負載施加至該棚架時足夠堅固地限制彼凸緣橫向地分離的一距離,該夾持耦接器沿該支腳之一實質長度不具有該兩個支腳之一下部末端之間的連接。
  17. 一種用於將一外楔形化套環以可移除方式緊固至一支柱上之一內楔形化套筒的連接器,該支柱具有一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沿該支柱之一長度間隔的凹槽且具有沿該支柱之該長度延伸的一縱向軸線,該套環具有與該套筒之該外表面配合的一環狀組態以在使用期間當該套環沿該軸線相對於該套筒向下移動時抵著該支柱向內楔入該套筒,該連接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該套筒,一環狀套環,其具有界定在頂部處較小且在底部處較大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包圍該套筒之一長度且與該套筒之該楔形化外表面配合以在使用期間當該套環相對於該套筒沿該縱向軸線向下移動時抵著該支柱楔入該套筒的一楔形化內部通道的第一及第二可分離及互鎖套環部件,該第一套環部件包含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第一及第二相對側面及在自每一第一側面向外之一方向上延伸且沿每一第一側面之一長度 延伸的一第一凸形凸緣,每一凸形凸緣具有沿該縱向軸線之與該套筒之該高度大致相同或至多約小於1/3的一長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環部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二套環部件之兩個相對側面中的每一者向外延伸且沿沿該縱向軸線測量之該第二套環部件之一長度延伸之一凹形通道,每一凹形通道具有一C形橫截面且經組態以在使用期間以可滑動方式容納該凸形凸緣中的一者,每一凹形通道在使用期間沿該凸形凸緣中的一不同者之相對側面延伸。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連接,其中該套筒具有一截頭圓錐外表面且該套環具有一截頭圓錐內部通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連接,其中每一第一凸形凸緣沿一接合點自一截頭圓錐形主體向外延伸,該接合點具有沿彼接合點延伸且開口至該第一套環部件之一頂部末端上的一封端槽,且其中該第二套環部件包含沿該縱向軸線之一部分延伸的兩個相對側面及在自該第二套環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向外的一方向上延伸且沿該第二套環部件之每一相對側面之一長度進一步延伸的一第二凸緣,該第二凸緣具有沿該縱向軸線的約與該套筒之該高度相同或至多小於約1/3的一長度,該第二凸緣沿一接合點自該截頭圓錐形主體向外延伸,該接合點具有沿彼接合點延伸且開口至該第二套環部件之一底部末端上的一封端塊,該第二套環部件之該底部末端具有比彼第二套環部件之一頂部末端大的直徑,該第一套環部件及該第二套環部件之該槽及該第一凸緣及該第二凸緣之該組態允許每一套環部件進入另一套環部件之該槽以在使用期 間與緊鄰該第二套環部件之一不同凸緣的該第一套環部件之每一凸緣互鎖該套環部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連接,其進一步包含:一夾持耦接器,其具有藉由鄰近支腳之一上部末端之一連接構件連接的兩個平行支腳,每一支腳包含具有一U形橫截面之一單獨狹長構件,其中相對側面間隔開足以配適及接觸該緊鄰凸緣且在一預定負載施加至該棚架時足夠堅固地限制彼凸緣橫向地分離的一距離,該夾持耦接器沿該支腳之一實質長度不具有該兩個支腳之一下部末端之間的連接。
TW106103658A 2016-02-05 2017-02-03 棚架連接器 TW2017314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292141P 2016-02-05 2016-02-05
US15/418,589 US20170224106A1 (en) 2016-02-05 2017-01-27 Shelving conne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420A true TW201731420A (zh) 2017-09-16

Family

ID=5949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3658A TW201731420A (zh) 2016-02-05 2017-02-03 棚架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24106A1 (zh)
TW (1) TW201731420A (zh)
WO (1) WO20171367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9584A (zh) * 2021-05-28 2022-11-29 盈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置物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65078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Pro-Mart Industries, Inc. Shelving connector
US10058174B1 (en) * 2017-05-02 2018-08-28 MALZINE Co. Ltd. Shelf structure
US20190343277A1 (en) * 2018-05-09 2019-11-14 Pro-Mart Industries, Inc. Shelving connector
PT3620592T (pt) * 2018-09-10 2021-01-20 Tradartiklar I Hillerstorp Ab Painel de rede e um sistema de barreira de segurança
US11019921B2 (en) * 2018-11-27 2021-06-01 Edsal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Shelving unit with capacity increasing shelving
US11388997B1 (en) * 2019-08-09 2022-07-19 Interdesign, Inc. Accessory flip lock for vertical pole
US11235636B1 (en) * 2021-04-22 2022-02-01 Rb Distribution Inc. Bushing and a kit for assembling a bushing
USD990296S1 (en) * 2021-05-13 2023-06-27 Cambro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elving connection sleeve
TWI797980B (zh) * 2022-01-27 2023-04-01 盈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組合式置物架
US11700940B1 (en) * 2022-09-22 2023-07-18 Protrend Co., Ltd. Combination shelf with dual-pole vertical columns
US20240245211A1 (en) * 2023-01-24 2024-07-25 Intermetro Industries Corporation Work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8878B2 (en) * 2002-01-13 2004-06-15 Protrend Co., Ltd. Shelf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sectional rack
US8678207B2 (en) * 2010-02-04 2014-03-25 Kawajun Co., Ltd. Coupling member, and assembled rack provided with same
CN104273945A (zh) * 2013-11-07 2015-01-14 刘镇彪 置物架装置
TW201600688A (zh) * 2014-04-15 2016-01-01 阿札德 沙包簡 棚架連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9584A (zh) * 2021-05-28 2022-11-29 盈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置物架
CN115399584B (zh) * 2021-05-28 2023-08-29 盈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置物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24106A1 (en) 2017-08-10
WO2017136780A1 (en)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1420A (zh) 棚架連接器
US20190343277A1 (en) Shelving connector
US9717331B2 (en) Shelving connector
EP0509015B1 (en) Scaffold couplers
US6467741B1 (en) Steel prop capable of bearing bidirectional applied force
US20170065078A1 (en) Shelving connector
US20140261107A1 (en) Shelving connector
US20170208936A1 (en) Foldable Post for Shelving Apparatus
US20130336709A1 (en) Scaffolding post
US10933693B2 (en) Caster adapter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FR3098381A1 (fr)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pour accessoires de rayonnage métalliques modulaires
EP2990298A2 (en) Zero play hinge for a stroller
EA017099B1 (ru) Узел клинового коуша
WO2015179350A1 (en) Three dimensional connection system for bed frame
EP2689080B1 (en) Standard and ledger of a scaffol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EP0655538B1 (en) A length-adjustable support
US4594019A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n upright and a horizontal member in a tubular metal scaffold for a building
EP3315691A1 (en) Scaffolding for buildings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 with a connec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uprights and guard rails supporting a planking floor
EP3603451A1 (en) A display stand comprising a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 frame to a supporting foot
CN113508210A (zh) 在减少的标称厚度的情况下具有中空压花的脚手架柱连接花座及脚手架组件
WO2021077876A1 (zh) 杆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KR101709283B1 (ko) 체결이 간편한 완구용 결합유닛
RU2799968C2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муфта в виде розетки уменьшенной номинальной толщины,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стоек подмостей и снабженная полыми выштампованными бобышками, и узел подмостей
CA3226748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EP3385543A1 (en) Modular coupling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