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1322A - 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1322A
TW201731322A TW105131072A TW105131072A TW201731322A TW 201731322 A TW201731322 A TW 201731322A TW 105131072 A TW105131072 A TW 105131072A TW 105131072 A TW105131072 A TW 105131072A TW 201731322 A TW201731322 A TW 2017313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unit
band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1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aki Takan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31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3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Abstract

提供可較有效率進行適合於下鏈送訊的波束之選擇的機制。一種裝置,係具備:取得部,係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和選擇支援部,係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予以發送。

Description

裝置及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裝置及方法。
近年的無線通訊環境,係必須面對資料流量急速增加的問題。於是,在3GPP中,藉由在巨集蜂巢網內設置多數小型蜂巢網而提高網路密度,以使流量分散,正被研討。如此活用小型蜂巢網的技術,稱為小型蜂巢網增強。此外,小型蜂巢網係為可以包含有:與巨集蜂巢網重複配置的,比巨集蜂巢網還小的各種種類之蜂巢網(例如毫微微蜂巢網、毫微蜂巢網、微微蜂巢網及微蜂巢網等)之概念。
又,作為無線資源之擴充對策之一,一種稱為毫米波帶的6GHz以上之頻帶之活用,正被研討。但是,毫米波帶係直進性較強,電波傳播衰減較大,因此在比巨集蜂巢網還小的小型蜂巢網中的活用,倍受期待。由於毫米波帶係很廣大,因此用來從該廣大的頻率帶之中有效率地選擇適合通訊的頻率所需之技術,係很重要。作為該所需之技術之一,係有使用到參考訊號的頻道之狀態 (詳言之,係為特性或品質)之測定(measurement)。例如,基地台係藉由測定從終端裝置所被發送之上鏈之參考訊號,就可選擇適合與終端裝置之通訊的頻道。作為其他有關上鏈的技術,例如在下記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用來適切設定上鏈訊號之送訊功率所需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93910號公報
在毫米波帶的下鏈送訊中,為了彌補電波傳播衰減,想定會進行波束成形。隨著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位置關係而合適的波束可能會有所不同,基於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來選擇合適的波束是較為理想,但毫米波帶係很廣大因此該測定處理可能會變得繁複。於是,提供可較有效率進行適合於下鏈送訊的波束之選擇的機制,係被需求。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裝置,係具備:取得部,係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和選擇支援部,係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 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予以發送。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裝置,係具備:設定部,係將表示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的設定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和選擇部,係基於已被前記終端裝置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所發送過來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方法,係含有: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之步驟;和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以處理器而予以發送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方法,係含有:將表示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的設定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之步驟;和基於已被前記終端裝置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所發送過來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以處理器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之步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可較有效率進行適合於下鏈送訊的波束之選擇的機制。此外, 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系統
10‧‧‧基地台
11‧‧‧小型蜂巢網
15‧‧‧核心網路
16‧‧‧封包資料網路
20‧‧‧終端裝置
30‧‧‧通訊控制裝置
31‧‧‧巨集蜂巢網
110‧‧‧天線部
120‧‧‧無線通訊部
130‧‧‧網路通訊部
140‧‧‧記憶部
150‧‧‧處理部
151‧‧‧設定部
153‧‧‧選擇部
210‧‧‧天線部
220‧‧‧無線通訊部
230‧‧‧記憶部
240‧‧‧處理部
241‧‧‧取得部
243‧‧‧選擇支援部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通訊介面
826‧‧‧BB處理器
827‧‧‧RF電路
830‧‧‧eNodeB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4‧‧‧核心網路
855‧‧‧無線通訊介面
856‧‧‧BB處理器
857‧‧‧連接介面
860‧‧‧RRH
861‧‧‧連接介面
863‧‧‧無線通訊介面
864‧‧‧RF電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用來說明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之概要的說明圖。
〔圖2〕用來說明分量載波的說明圖。
〔圖3〕同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同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5〕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6〕同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中所被執行的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7〕用來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8〕同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中所被執行的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9〕用來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0〕用來說明同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 圖。
〔圖11〕用來說明同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2〕用來說明同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3〕用來說明同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4〕用來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5〕用來說明同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6〕用來說明同實施形態之技術特徵的說明圖。
〔圖17〕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18〕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
〔圖19〕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0〕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疊說明。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導論
1.1.小型蜂巢網
1.2.載波聚合
1.3.有關毫米波帶的考察
1.4.波束成形
2.構成例
2.1.基地台之構成例
2.2.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3.第1實施形態
3.1.技術課題
3.2.技術特徵
3.3.處理的流程
4.第2實施形態
4.1.技術課題
4.2.技術特徵
4.3.處理的流程
5.第3實施形態
5.1.技術課題
5.2.技術特徵
6.第4實施形態
6.1.技術課題
6.2.技術特徵
7.應用例 8.總結 <<1.導論>> <1.1.小型蜂巢網>
圖1係用來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1之概要的說明圖。如圖1所示,系統1係含有:基地台10、終端裝置20及通訊控制裝置30。
在圖1之例子中,通訊控制裝置30係為巨集蜂巢網基地台。巨集蜂巢網基地台30,係對位於巨集蜂巢網31之內部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20,提供無線通訊服務。巨集蜂巢網基地台30,係被連接至核心網路15。核心網路15,係透過閘道裝置(未圖示)而被連接至封包資料網路(PDN)16。巨集蜂巢網31係例如,依照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GSM(註冊商標)、UMTS、W-CDMA、CDMA200、WiMAX、WiMAX2或IEEE802.16等之任意之無線通訊方式而被運用即可。此外,不限定於圖1之例子,核心網路15或PDN16內之控制節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之上位節點),亦可具有協調控制巨集蜂巢網及小型蜂巢網之無線通訊的機能。此外,巨集蜂巢網基地台係亦可被稱為Macro eNodeB。
基地台10,係為運用小型蜂巢網11的小型蜂巢網基地台。小型蜂巢網基地台10,典型而言係具有,向連接至自裝置的終端裝置20分配無線資源的權限。但 是,無線資源之分配,係為了協調之控制,而亦可至少一部分被委任給通訊控制裝置30。基地台10,係亦可為如圖1所示的被固定設置的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也可為將小型蜂巢網11做動態運用的動態AP(存取點)。此外,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係亦可被稱為pico eNB或Femto eNB。
終端裝置20,係連接至巨集蜂巢網基地台30或小型蜂巢網基地台10,享受無線通訊服務。例如,連接至小型蜂巢網基地台10的終端裝置20,係從巨集蜂巢網基地台30接收控制訊號,從小型蜂巢網基地台10接收資料訊號。終端裝置20係也被稱為使用者。該當使用者,係也可被稱為使用者機器(User Equipment:UE)。此處的UE,係可為LTE或LTE-A中所被定義的UE,也可意指一般的通訊機器。
<1.2.載波聚合>
以下說明,LTE發佈版10(亦即3GPP發佈版10)中所規定的載波聚合的相關技術。
(1)分量載波
所謂載波聚合,係將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的通訊頻道,例如將LTE中所被支援的單位頻帶加以複數整合而形成,以使通訊之吞吐率提升的技術。藉由載波聚合所形成的1個通訊頻道中所含之各個單位頻帶,稱為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此處的CC,係可為LTE或 LTE-A中所被定義的CC,亦可意味著較為一般性的單位頻率頻帶。
於LTE發佈版10中,最多是可以整合5個CC。又,1個CC,係為20MHz寬。此外,所被整合的各個CC,係可在頻率軸上被連續配置,也可被分離配置。又,要將哪個CC做整合來使用,是可針對每一終端裝置地進行設定。
所被整合的複數個CC係被分類成1個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和其以外的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隨著每一終端裝置,PCC係會不同。PCC係為最重要的CC,因此選擇通訊品質最穩定的CC,較為理想。
圖2係用來說明分量載波的說明圖。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係圖示,將5個CC之一部分,讓2個UE來做整合使用的樣子。詳言之,UE1係將CC1、CC2及CC3予以整合來使用,UE2係將CC2及CC4予以整合來使用。又,UE1的PCC係為CC2。UE2的PCC係為CC4。
此處,PCC的選擇係依存於實作。SCC的變更,係藉由將SCC予以刪除然後追加別的SCC而進行之。亦即,SCC的變更要直接進行是有困難的。
(2)PCC的形成及變更
終端裝置從RRC Idle狀態遷移至RRC Connected狀 態時,最初建立連接的CC係為PCC。PCC的變更,係藉由和接手相同的程序而被進行。
PCC的形成,係藉由一種稱為Connection establishment的程序而被進行。本程序係為,以來自終端裝置側之請求為觸發而被開始的程序。
PCC的變更,係藉由一種稱為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的程序而被進行。本程序係包含接手之訊息的收送訊。本程序係為從基地台側所被開始的程序。
(3)SCC的追加
SCC的追加,係藉由一種稱為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的程序而被進行。本程序係為從基地台側所被開始的程序。SCC,係被追加至PCC,變成附屬於PCC。SCC的追加,係也被稱為將SCC予以啟用。
(4)SCC的刪除
SCC的刪除,係藉由一種稱為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的程序而被進行。本程序係為從基地台側所被開始的程序。於本程序中,係訊息之中所被指定的特定之SCC,係被刪除。此外,SCC的刪除,係也藉由一種稱為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的程序而被進行。本程序係為從終端裝置側所被開始的程序。若依據本程序,則所有的SCC都會被刪除。SCC的刪除,係也被稱為將SCC予以停用。
(5)PCC的特別角色
PCC,係具有異於SCC的特別角色。例如,Connection establishment中的NAS signaling之收送訊,係只在PCC中被進行。又,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之傳輸,係只在PCC中被進行。此外,上鏈的控制訊號中係有例如:表示對下鏈中所被發送之資料的收訊成功或失敗的ACK或NACK、及排程請求等。又,從Radio Link Failure之偵測到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之程序也是,只在PCC中被進行。
(6)LTE發佈版12
LTE發佈版12中係揭露,在巨集蜂巢網基地台與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使用個別之頻率的情境。例如,對巨集蜂巢網基地台係可分配2GHz左右之頻率,對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係可分配5GHz等較高的頻率。
<1.3.有關毫米波帶的考察>
以下說明有關毫米波帶的考察。
(1)定義
一般而言,3GHz~30GHz(亦即波長1cm~10cm)之電波係也被稱為釐米波。又,30GHz~300GHz(亦即波長1cm~1mm)之電波係也被稱為毫米波。又,10GHz~30GHz之電波係也被稱為準毫米波。本說明書中的所謂毫 米波帶,係指這些之中的6GHz以上之頻帶。亦即,本說明書中的所謂毫米波,係為也包含一般的釐米波之概念。
(2)與分量載波之關係
毫米波帶係為廣大的頻率資源。因此,於毫米波帶中係可想定,可以將LTE發佈版10中被設為20MHz的CC之頻帶寬度,變更成例如40MHz、80MHz或160MHz這樣較廣的頻帶寬度。
(3)視距通訊
隨著頻率越高,電波的繞射就越少,直進性越強。又,隨著頻率越高,反射時的衰減也會越大。因此,毫米波帶之中尤其是10GHz以上之電波,基本上可說是應想定為在視距通訊時所使用。
(4)每頻帶的電波傳播損失
典型而言,隨應於頻率的平方而電波傳播損失(亦即路徑損失)會越大,電波會逐漸衰減。例如,20GHz帶,係相較於5GHz帶而會多出12dB衰減。60GHz帶,係相較於5GHz帶而會多出22dB衰減。
毫米波帶,係為例如從6GHz到60GHz左右為止,跨越廣大的頻帶。相較於在現狀的LTE中是使用2GHz帶,毫米波帶係可說是具有廣大的頻帶。然後,毫米波帶的電波之性質,係由於其的廣大性因而並不均一, 即使是相同毫米波帶中所屬的電波彼此,性質仍有可能大異其趣。
於6GHz以上的頻率中,係頻率越高則電波就越難以抵達,係為人所知。因此,UE與eNB之間的鏈結是使用毫米波帶之電波時,無法保證能夠維持穩定的鏈結。因此,想定會使用較低頻率的電波,來進行較高頻率的電波之相關控制。實際上,在LTE發佈版12中的小型蜂巢網的相關研討中,關於使用2GHz帶之CC,來進行5GHz帶之CC之控制的技術,已經有被議論。
毫米波帶係6GHz~60GHz左右,資源是存在於廣範圍中。因此,即使欲將此廣範圍之資源使用2GHz帶的CC來做控制,2GHz帶的CC之資源係仍有可能會不足。
(5)子載波間隔之變更
3GPP發佈版12之時點上的LTE中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之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係為15kHz。該15kHz的寬度,係為了在子載波單位中會變成平緩衰減而被定義。因此,全體(例如20MHz寬)來說,即使發生頻率選擇制衰減,在子載波單位中變成會發生平緩衰減。如此,15kHz此一寬度,係帶來了收訊時之特性劣化較少的此一優點。
在10GHz~60GHz之頻帶中係預測,可預期 發生該平緩衰減的頻率寬度會變大。例如,被認為可將在2GHz帶中係為15kHz的子載波間隔,在20GHz帶中變更成150kHz。
但是,該子載波間隔之變更,係對LTE的規格帶來非常大的衝擊,因此難以想定可以無階段地變更。因此,子載波間隔係被認為,例如以15kHz、30kHz、60kHz及120kHz之4階段左右來做變更,較為理想。這是因為,即使更細緻下去,則會因為規格變更太大而導致效果降低的緣故。下記的表中係表示,可將子載波間隔做4階段變更時的設定之一例。
可是,即使4階段左右地可將OFDM之子載波間隔做變更,低頻帶(例如2GHz帶)的CC之負擔會增大的問題,依然沒有獲得解決。這是由於毫米波帶中係有廣大的頻率資源,所需要的控制訊號係較多的緣故。若參照上記表1,可知毫米波帶中所含之控制對象之CC之數量係很多。
此外,到了60GHz以上是否仍採用OFDM,還是個疑問。可是,即使配合使用的頻帶來改變所操作的訊號尺度的情況下,仍有會廣大的頻率資源,控制對象較 多,這件事情是無庸置疑。
(6)UE能力
毫米波帶,係頻率領域由於廣大,因此CC之數量也變多。在有數百個CC的情況下,例如若有可以整合100個左右來使用的UE存在,則也可能有能夠整合使用之上限是只有數個的UE存在。如此,UE之能力係可能各自不同,這是在毫米波帶中必須注意的事項。
(7)具有相同特性的CC
在2GHz帶及5GHz帶中,先前的20MHz寬之CC係被使用,各個CC的頻道特性係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在毫米波帶中,隨著頻率變高而頻道特性會趨於平緩,CC彼此之頻道特性會有逐漸變成相同的傾向。例如,在30GHz中,係跨越200MHz左右之頻帶,頻道特性係為平緩。若想定只能處理20MHz寬之CC的終端裝置之存在,則將200MHz分成20MHz之CC來加以管理,有時候反而比較理想。此情況下,頻率接近的20MHz寬之CC彼此之頻道特性,係可變成大致相同。
<1.4.波束成形>
在毫米波帶中,為了彌補電波傳播衰減,想定會進行波束成形。藉由進行波束成形而得的天線增益(Antenna Gain),就可彌補電波傳播衰減的緣故。該天線增益,係 並不是將電波朝所有方向進行輻射,而是可使波束集中於特定之方向。這是為了使往全方向擴散的能量,被集中在一方向。
天線增益,係波束越尖銳就越大。因此,為了增大天線增益,配置為數眾多的天線元件是有效的。在毫米波帶的導入之際,係配置數100根的天線,較為理想。因此,波束成形係想定不是在終端裝置而是在基地台側被使用。這是因為,在終端裝置搭載數100根之天線,這在空間上及計算處理能力上均不適切的緣故。
若想定是由基地台來進行波束成形,則選擇對各個終端裝置而言為適切的波束,較為理想。該選擇,係亦可藉由終端裝置來進行,亦可藉由基地台來進行。但是,最終的選擇係被認為是由基地台來進行。為了選擇從基地台往終端裝置之下鏈送訊所需之波束,可直接或間接地測定下鏈頻道之狀態,較為理想。
為了下鏈頻道之測定,係可使用下鏈的參考訊號。但是,在毫米波帶中由於電波衰減較大,因此在無指向性的下鏈參考訊號中要正確測定頻道之狀態,有時候會有困難。因此,下鏈參考訊號被波束成形,較為理想。但是,在發送下鏈參考訊號的階段中下鏈頻道之狀態係為未知,因此只往適切的方向進行波束成形係為困難。因此,已被波束成形的下鏈參考訊號是往全方向而被發送,考慮由終端裝置來一面改變測定時刻一面依序進行測定的手法。可是,若依據此手法,則終端裝置中的處理時間及 消耗電力可能會變得龐大。
於是,使用上鏈的參考訊號來測定上鏈頻道之狀態,基於上鏈頻道之狀態來推定下鏈頻道之狀態的手法,係很重要。例如,在上鏈與下鏈中使用同一頻道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系統中,在上鏈與下鏈中由於頻道特性係為相同,因此本手法係特別有效。關於下鏈參考訊號之波束成形是適用本手法的情況下,基地台係基於從終端裝置所被發送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來選擇適合於下鏈參考訊號之送訊的波束。此情況下,下鏈參考訊號是只朝特定之方向而被發送,且終端裝置也並非將上鏈參考訊號往多數之方向進行送訊,因此可在短時間內選擇下鏈送訊所需之波束。
可是,若在毫米波帶中想定本手法之適用,則會有以下的問題點。
第1問題點,係毫米波帶是很廣大的。終端裝置所發送的上鏈參考訊號,係想定為每一CC地被發送,為了每一CC之測定而被使用。這是因為隨著每一CC而特性會有所不同。這點,在毫米波帶中由於CC之數量可能達到數百個,因此每一CC之測定能夠有效率進行的機制的提供,係被人們所期望。
第2問題點,係上鏈參考訊號無論是無指向性還是有指向性,天線增益都很小。終端裝置上所能搭載的天線數,係由於搭載空間之限制而想定只能到8根左右的緣故。在毫米波帶中由於電波傳播衰減較大,因此當無 指向性或天線增益較小時,基地台係可能在上鏈參考訊號之收訊會失敗。
<<2.構成例>> <2.1.基地台之構成例>
接下來,參照圖3,說明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的構成。圖3係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3,基地台10係具備:天線部110、無線通訊部120、網路通訊部130、記憶部140及處理部150。
(1)天線部110
天線部110,係將無線通訊部120所輸出之訊號,以電波方式在空間中輻射。又,天線部110,係將空間之電波轉換成訊號,將該當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120。
(2)無線通訊部120
無線通訊部120,係將訊號予以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120,係向終端裝置發送下鏈訊號,從終端裝置接收上鏈訊號。
(3)網路通訊部130
網路通訊部130,係收送資訊。例如,網路通訊部130,係向其他節點發送資訊,從其他節點接收資訊。例 如,上記其他節點係包含有其他基地台及核心網路節點。
(4)記憶部140
記憶部140,係將基地台10之動作所需之程式及各種資料,予以暫時或永久性記憶。
(5)處理部150
處理部150,係提供基地台10的各種機能。處理部150係含有設定部151及選擇部153。此外,處理部150,係亦可還含有這些構成要素以外之其他構成要素。 亦即,處理部150係還可進行這些構成要素之動作以外之動作。
設定部151及選擇部153之動作,係在後面詳細說明。
<2.2.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接下來,參照圖4,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的構成之一例。圖4係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4,終端裝置20係具備:天線部210、無線通訊部220、記憶部230及處理部240。
(1)天線部210
天線部210,係將無線通訊部220所輸出之訊號,以 電波方式在空間中輻射。又,天線部210,係將空間之電波轉換成訊號,將該當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220。
(2)無線通訊部220
無線通訊部220,係將訊號予以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20,係將來自基地台的下鏈訊號予以接收,並將往基地台的上鏈訊號予以發送。
(3)記憶部230
記憶部230,係將終端裝置20之動作所需之程式及各種資料,予以暫時或永久性記憶。
(4)處理部240
處理部240,係提供終端裝置20的各種機能。處理部240係含有取得部241及選擇支援部243。此外,處理部240,係亦可還含有這些構成要素以外之其他構成要素。亦即,處理部240係還可進行這些構成要素之動作以外之動作。
取得部241及選擇支援部243之動作,係在後面詳細說明。
<<3.第1實施形態>> <3.1.技術課題>
本實施形態的技術課題,係為上述的第1問題點。若 更詳細說明,在毫米波帶中,由於CC之數量龐大,因此想定為了資料送訊速度而會同時整合使用複數個CC(亦即進行載波聚合)。同時所被使用的複數個CC之每一者中都需要選擇適切的波束,這個時候,每CC地測定頻道特性,對終端裝置而言,在消耗電力上會是很大的負擔。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提供一種可有效率地進行每CC之測定所需之機制。
<3.2.技術特徵> (1)CC的群組化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定義了,由基地台10所能使用的複數個CC之其中一部分之CC所成的群組。該群組,係含有至少一個(典型而言係為複數個)CC。該群組,在以下係亦稱為UplinkRS群組。1個UplinkRS群組,係含有至少1個UplinkRS首要CC。UplinkRS群組之一例,示於圖5。
在圖5中係圖示了,由4個CC所形成的UplinkRS群組之一例。第1UplinkRS群組,係由CC1~CC4所成,CC2係為UplinkRS首要CC。第2UplinkRS群組,係由CC5~CC8所成,CC5係為UplinkRS首要CC。1個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CC之數量係為任意。又,各個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UplinkRS首要CC之位置也是任意。此外,UplinkRS首要CC,係相當於第1單位頻帶。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UplinkRS首要CC以外之 CC,係相當於第2單位頻帶。
(2)波束選擇
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使用後述的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CC之UplinkRS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UplinkRS首要CC,來發送用來讓基地台10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之參考訊號。此外,以下係將上鏈之參考訊號,亦稱為UplinkRS。UplinkRS,係在既存的LTE中,也被稱為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在UplinkRS群組之中只有在UplinkRS首要CC中會發送UplinkRS。因此,相較於在毫米波帶中的龐大數量之CC的全部中都發送UplinkRS的情況,終端裝置20的消耗電力會被降低。
基地台10(例如選擇部153),係基於由終端裝置20使用UplinkRS首要CC而被發送之UplinkRS的測定結果,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例如,基地台10(例如選擇部153),係對UplinkRS一面使收訊波束做虛擬性變更,一面測定在哪個收訊波束中UplinkRS之SNR(signal-to-noise ratio)會變大,基於測定結果來選擇適合於終端裝置20的送訊波束。
然後,基地台10(例如選擇部153),係使用已被選擇的波束來發送下鏈之參考訊號。此外,以下係將下鏈之參考訊號,亦稱為DownlinkRS。由於藉由波束來彌補毫米波帶中的電波衰減,因此終端裝置20係可成 功接收DownlinkRS,可正確測定頻道之狀態。基地台10,係亦可使用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複數個CC之全部,來發送DownlinkRS。此情況下,終端裝置20就變成可測定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各個CC。
基地台10(例如選擇部153),係亦可基於UplinkRS來選擇一個以上之波束。亦即,基地台10,係亦可基於UplinkRS來進行往一個以上之波束候補的過濾。此情況下,基地台10,係使用過濾出來的一個以上之波束候補,來發送一個以上之DownlinkRS。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將使用基於UplinkRS而被選擇的一個以上之波束而由基地台10所被發送過來的DownlinkRS的測定之相關資訊,發送(亦即回饋)給基地台10。終端裝置20,係亦可單純地將表示DownlinkRS的測定結果的資訊予以回饋,亦可基於測定結果而選擇適合於下鏈送訊之波束然後將該選擇結果予以回饋。後者的情況,終端裝置20,係將已被基地台10所過濾出來的一個以上之波束候補,再次加以過濾。此外,回饋,係亦可使用UplinkRS首要CC而被發送。其後,基地台10係基於該回饋,而從候補中決定出下鏈的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波束。藉由如此程序,基地台10係可基於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各個CC的測定結果來選擇波束,可實現較適切的波束選擇。
(3)設定
基地台10及終端裝置20,係進行UplinkRS群組之設定及各個UplinkRS群組之UplinkRS首要CC之設定。
因此,基地台10及終端裝置20係取得,表示各個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複數個CC的資訊(亦即表示哪個CC是隸屬於哪個UplinkRS群組的資訊)。以下,將如此的資訊,亦稱為群組資訊。又,基地台10及終端裝置20係取得,表示各個UplinkRS群組中的UplinkRS首要CC的資訊(亦即表示哪個CC是UplinkRS首要CC的資訊)。以下,將如此的資訊,亦稱為首要資訊。基地台10及終端裝置20,係藉由取得群組資訊及首要資訊,就可進行UplinkRS群組之設定、及各個UplinkRS群組之UplinkRS首要CC之設定。此外,群組資訊及首要資訊,係相當於設定資訊。
例如,基地台10係從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取得設定資訊。除此以外,基地台10係亦可透過O&M(Operation & Maintenance)等之介面而加以取得。又,終端裝置20(例如取得部241),係亦可從基地台10取得設定資訊。若從相反觀點來說,亦可說成基地台10(例如設定部151),係向終端裝置20,通知設定資訊。該通知係可使用例如專用之訊令(Dedicated Signaling)。設定資訊,係亦可在系統1所含有的所有基地台10中均為共通,亦可隨每一基地台10而不同。
例如,亦可為,群組資訊係為共通,而首要資訊係隨 每一基地台10(亦即隨每一蜂巢網)而不同。此情況下,基地台10(例如設定部151),係從群組資訊取得MME,可自行選擇UplinkRS首要CC,將群組資訊及首要資訊通知給旗下的終端裝置20。
<3.3.處理的流程>
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1中所被執行的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本程序中,係有基地台10及終端裝置20參與。
如圖6所示,首先,基地台10係取得群組資訊(步驟S102)。接下來,基地台10係決定,已取得之群組資訊所示的各個UplinkRS群組中的UplinkRS首要CC(步驟S104)。接著,基地台10係將群組資訊及首要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20(步驟S106)。
接下來,終端裝置20,係基於已接收之群組資訊及首要資訊,以UplinkRS首要CC來發送UplinkRS(步驟S108)。接著,基地台10係基於UplinkRS的測定結果,來選擇複數個波束候補(步驟S110)。然後,基地台10,係使用已選擇之複數個波束候補,來發送複數個已被波束成形的DownlinkRS(步驟S112)。
接下來,終端裝置20,係基於已被波束成形之DownlinkRS的測定結果,選擇適合於往自身之下鏈送訊的一個波束候補(步驟S114),將表示選擇結果的資訊,回饋給基地台10(步驟S116)。此外,基地台10, 係將該回饋,可使用在步驟S110中所選擇的複數個波束候補之中,被評價為最適合於與終端裝置20之通訊的波束,來進行發送。然後,基地台10係使用來自終端裝置20之回饋所示的波束,來發送往終端裝置20之使用者資料(步驟S118)。
藉由以上,處理就結束。
<<4.第2實施形態>> <4.1.技術課題>
在第1實施形態中,是每一蜂巢網地(亦即Cell-Specific地)設定UplinkRS首要CC。因此,隨著連接至蜂巢網的終端裝置20之數量,UplinkRS首要CC中的UplinkRS送訊所需之資源有可能會不足。又,各個終端裝置20之能力係可能不同。例如,隨著每一終端裝置20,所能使用的頻率、可同時整合使用的CC之數量、或可使用的CC之頻帶寬度等,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隨著每一終端裝置20,適切的UplinkRS首要CC係可能會不同。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提供一種,可每一終端裝置20地來設定UplinkRS首要CC的機制。
<4.2.技術特徵>
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將表示終端裝置20本身所能使用之CC的能力資訊,發送給基地台 10。該能力資訊係可包含有例如:表示可使用之UplinkRS群組及在該當UplinkRS群組之中所能使用之CC的資訊。藉此,於基地台10中,就會選擇對終端裝置20而言為適切的UplinkRS首要CC。
基地台10(例如設定部151),係每一終端裝置20地將UplinkRS首要CC做可變設定。尤其是,基地台10,係基於能力資訊來選擇UplinkRS首要CC。因此,已選擇之UplinkRS首要CC對終端裝置20而言係為適切者。以下,參照圖7,說明基於能力資訊的UplinkRS首要CC之選擇。
在圖7中係圖示了,由CC1~CC4的4個CC所形成的UplinkRS群組之一例。例如,假設10台終端裝置20是具有使用CC1~CC3的能力,另外10台終端裝置20是具有使用CC2~CC4的能力。CC2及CC3,係可被合計20台的終端裝置20所使用,因此為了UplinkRS之送訊而被使用時,資料中所佔據的UplinkRS之比率會變大,處理負擔會成為問題。於是,基地台10,係將對具有使用CC1~CC3之能力的10台之終端裝置20而言的UplinkRS首要CC,設定成CC1。又,基地台10,係將對具有使用CC2~CC4之能力的10台之終端裝置20而言的UplinkRS首要CC,設定成CC4。藉由如此的設定,可以避免UplinkRS首要CC中的UplinkRS送訊所需之資源的不足,同時,相應於終端裝置20之能力的UplinkRS首要CC之設定係成為可能。此外,上述的設定方法係僅為一 例,可採用多樣的演算法。
<4.3.處理的流程>
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1中所被執行的通訊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本程序中,係有基地台10及終端裝置20參與。
如圖8所示,首先,基地台10係取得群組資訊(步驟S202)。接下來,基地台10係將已取得之群組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20(步驟S204)。
終端裝置20,係在已變成RRC連接(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connected)狀態的時序上,將能力資訊發送至基地台10(步驟S206)。然後,基地台10,係基於能力資訊,決定對該當終端裝置20而言的UplinkRS首要CC(步驟S208),將首要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20(步驟S210)。以後的步驟S212~S222中的處理,係和上記說明的步驟S108~S118中的處理相同,因此省略此處的詳細說明。
藉由以上,處理就結束。
<<5.第3實施形態>> <5.1.技術課題>
本實施形態的技術課題,係為上述的第2問題點。更詳細說明,在毫米波帶中係由於電波傳播衰減較大,因此UplinkRS係以低SNR的狀態而抵達基地台10。因此,基 地台10中的波束之選擇可能會變得困難。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提供一種可使UplinkRS以高SNR之狀態抵達基地台10的機制。
<5.2.技術特徵>
在既存的LTE中,UplinkRS係被稱為SRS。又,以14OFDM符元來形成1子訊框,用其最後的第14個OFDM符元來發送UplinkRS。將該樣子之一例,示於圖9。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係於第14個OFDM符元中,以20MHz寬的UplinkRS首要CC之全部的頻帶寬度,來發送UplinkRS。
相對於此,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以UplinkRS首要CC之其中一部分之頻帶,來發送UplinkRS。然後,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令其他頻帶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該當一部分之頻帶。藉此,可使UplinkRS,以高SNR之狀態抵達基地台10。其樣子之一例,示於圖10。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係於第14個OFDM符元中,以20MHz寬的UplinkRS首要CC之中的4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令剩下的92子載波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該4子載波。圖中的塗成灰色的領域係為發送UplinkRS的領域,未塗成灰色的領域係為沒有任何送訊(亦即發送NULL的領域)。子載波之間隔為15kHz時,24個UplinkRS係可被收容在1個OFDM符元中。因此,24台終端裝置20, 係可同時以1個OFDM符元來發送UplinkRS。
甚至,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亦可用UplinkRS首要CC之其中1個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然後,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令其他頻帶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1個子載波。例如,相較於以4個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的情形,以1個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的時候,可實現6dB的增益提升。藉此,可使UplinkRS,以更高SNR之狀態抵達基地台10。其樣子之一例,示於圖11。在圖11所示的例子中,係於第14個OFDM符元中,以20MHz寬的UplinkRS首要CC之中的1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令剩下的95子載波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該1子載波。
然後,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亦可令UplinkRS群組中所含之UplinkRS首要CC以外之其他CC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UplinkRS首要CC。此情況下,可使UplinkRS,以更高SNR之狀態抵達基地台10。UplinkRS群組是含有10個CC,UplinkRS首要CC是一個時,由於可使10個量的CC集中於1個CC,因此可實現10dB的增益提升。其樣子之一例,示於圖12。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UplinkRS群組係含有10個CC,於第14個OFDM符元中,以20MHz寬的UplinkRS首要CC之中的1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令CC2~CC10部分的送訊功率、及剩下95子載波部分的 送訊功率,集中於該1子載波。
又,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亦可用14OFDM符元之全部,來發送UplinkRS。此情況下,基地台10,係藉由將14個收訊訊號予以重合,就可實現增益之提升。其樣子之一例,示於圖13。在圖13所示的例子中,係於14個OFDM符元之全部中,以20MHz寬的UplinkRS首要CC之中的1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又,UplinkRS群組係含有10個CC,令CC2~CC10部分的送訊功率、及剩下95子載波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該1子載波。
<<6.第4實施形態>> <6.1.技術課題>
若依據第3實施形態,則可使UplinkRS以高SNR之狀態抵達基地台10。此處,在毫米波帶中,如上記表1所示,子載波之間隔係可擴展到120kHz左右。在頻道特性是不怎麼衰減的接近平緩之特性的高頻(例如60GHz帶等)中,為了訊號處理(例如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等)之負擔的緣故。可是,子載波之間隔為120kHz時,相較於子載波之間隔為15kHz時,會變成8倍的子載波之間隔。因此,功率密度(dbm/Hz)會變成1/8,因此基地台10側的收訊特性,會有劣化之虞。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提供一種,即使子載波之間隔較廣時,仍可維持基地台10側的收訊特性之 機制。
<6.2.技術特徵>
終端裝置20(例如選擇支援部243),係令剩餘的其他頻帶之送訊功率,集中於1個子載波之其中再一部分之頻帶。例如,終端裝置20,係即使是120kHz間隔之子載波,仍令送訊功率集中於其中的15kHz間隔來發送UplinkRS。藉此,即使子載波之間隔較廣時,仍可維持基地台10側的收訊特性。以下,參照圖14及圖15來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係於第14個OFDM符元中,以20MHz寬的UplinkRS首要CC之中的120kHz寬的1子載波,來發送UplinkRS。令剩下的95子載波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該1子載波。然後,於該1子載波中,係如圖15所示,是在120kHz之中的15kHz中,發送UplinkRS。令剩下的105kHz部分的送訊功率,更集中於該15kHz。
如此以比1子載波之間隔還狹的間隔來發送UplinkRS所需之訊號處理部(例如無線通訊部220)之構成例,示於圖16。為了15kHz間隔之子載波之生成,係進行2048點的IFFT(Inverse FFT)。另一方面,為了120kHz間隔之子載波之生成,係進行256點的IFFT。因此,如圖16所示,無線通訊部220係含有:進行2048點的IFFT的模組、和進行256點的IFFTD模組。無線通訊 部220,係將從這些模組之任一者所輸出之訊號,以選擇器加以選擇,附加CP(Cyclic Prefix)然後予以發送。無線通訊部220,係在發送UplinkRS之際,選擇從進行2048點的IFFT的模組所輸出的訊號。另一方面,無線通訊部220,係在發送使用者資料之際,選擇經由進行FFT之模組而從進行256點的IFFT的模組所輸出的訊號。各個訊號,係分時性地被分離,UplinkRS與含有使用者資料的訊號,不會在同時間從1個終端裝置20被發送。
<<7.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基地台1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巨集eNB或小型eNB等任一種類的eNB(evolved Node B)。小型eNB,係亦可為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等之涵蓋比巨集蜂巢網還小之蜂巢網的eNB。亦可取而代之,基地台10係可被實現成為NodeB或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等之其他種類的基地台。基地台10係亦可含有控制無線通訊之本體(亦稱作基地台裝置)、和配置在與本體分離之場所的1個以上之RRH(Remote Radio Head)。又,亦可藉由後述之各種種類的終端,暫時或半永久性執行基地台機能,而成為基地台10而動作。甚至,基地台10的至少一部分之構成要素,係亦可於基地台裝置或基地台裝置所需之模組中被實現。
又,例如,終端裝置2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 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攜帶型/鑰匙型的行動路由器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終端裝置2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終端裝置20的至少一部分之構成要素,係亦可於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中被實現。
<7.1.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eNB80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
天線81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基地台裝置820之無線訊號。eNB800係具有如圖17所示的複數天線810,複數天線81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了eNB800具有複數天線810的例子,但eNB8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係具備: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係可為例如CPU或DSP,令基地台裝置820的上位層的各種機能進行動作。例如,控制器821係從已被無線通訊介面825處理過之訊號內的資料,生成資料封包,將已生成之封包,透過網路介面823而傳輸。控制器821係亦可將來自複數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予以捆包而生成捆包封包,將所生成之捆包封包予以傳輸。又,控制器821係亦可具有執行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承載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排程(Scheduling)等之控制的邏輯性機能。又,該當控制,係亦可和周邊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同執行。記憶體8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送訊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等)。
網路介面823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所需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係亦可透過網路介面823,來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通訊。此情況下,eNB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係亦可藉由邏輯性介面(例如S1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回載用的無線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係亦可將比無線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還要高的頻帶,使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天線810,對位於eNB800之蜂巢網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2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基頻(BB)處理器826及RF電路827等。BB處理器826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各層(例如L1、MAC(Medium Access Control)、RLC(Radio Link Control)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BB處理器826係亦可取代控制器821,而具有上述邏輯機能的部分或全部。BB處理器826係亦可為含有: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的模組,BB處理器826的機能係亦可藉由上記程式的升級而變更。又,上記模組係亦可為被插入至基地台裝置820之插槽的板卡或刀鋒板,亦可為被搭載於上記板卡或上記刀鋒板的晶片。另一方面,RF電路827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10而收送無線訊號。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如圖17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複數BB處理器82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又,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含有如圖17所示的複數RF電路827,複數RF電路827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2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26及複數RF電路827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25係亦可含有 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於圖17所示的eNB800中,參照圖3所說明的處理部15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設定部151及/或選択部153),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中。作為一例,eNB8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825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826)或全部、及/或控制器8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eNB800,由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BB處理器826)及/或控制器8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eNB800、基地台裝置8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17所示的eNB800中,參照圖3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1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RF電路827)中。又,天線部1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810中。又,網路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及/或網路介面823中。又,記憶部140係亦可 被實作於記憶體822中。
(第2應用例)
圖18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eNB83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各天線840及RRH86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又,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係可藉由光纖等之高速線路而彼此連接。
天線84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RRH860之無線訊號。eNB830係具有如圖18所示的複數天線840,複數天線84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8中雖然圖示了eNB830具有複數天線840的例子,但eNB83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係具備:控制器851、記憶體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係和參照圖17所說明之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相同。
無線通訊介面855,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RRH860及天線840,對位於RRH860所對應之區段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5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 856等。BB處理器856,係除了透過連接介面857而與RRH860的RF電路864連接以外,其餘和參照圖17所說明之BB處理器826相同。無線通訊介面855係如圖18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856,複數BB處理器85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頻帶。此外,圖18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55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856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5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係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57係亦可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的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又,RRH860係具備連接介面861及無線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係為用來連接RRH860(無線通訊介面863)與基地台裝置85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61係亦可為,用來以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無線通訊介面863係透過天線840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RF電路864等。RF電路86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40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係含有如圖18所示的複數RF電路864,複數RF電路864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天線元件。此外,圖18 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63是含有複數RF電路86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63係亦可含有單一RF電路864。
於圖18所示的eNB830中,參照圖3所說明的處理部15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設定部151及/或選擇部153),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55及/或無線通訊介面863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51中。作為一例,eNB83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855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856)或全部、及/或控制器85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eNB830,由無線通訊介面855(例如BB處理器856)及/或控制器85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eNB830、基地台裝置85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18所示的eNB830中,例如,參照圖3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1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 介面863(例如RF電路864)中。又,天線部1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840中。又,網路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51及/或網路介面853中。又,記憶部14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852中。
<7.2.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1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 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如圖19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此外,圖19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 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目標。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19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16。此外,圖19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天線916的例子,但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9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19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參照圖4 所說明的處理部24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取得部241及/或選擇支援部243),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作為一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12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13)或全部、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智慧型手機900,由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BB處理器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智慧型手機90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19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例如,參照圖4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RF電路914)中。又,天線部2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916中。又,記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902中。
(第2應用例)
圖20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 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20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此外,圖20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目標。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20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37。此外,圖20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0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0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參照圖4所說明的處理部24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取得部241及/或選擇支援部243),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作為一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33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34)或全部及/或處理器9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 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行車導航裝置920,由無線通訊介面933(例如BB處理器934)及/或處理器9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行車導航裝置9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20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例如,參照圖4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例如RF電路935)中。又,天線部2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937中。又,記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922中。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亦即,亦可以具備取得部241及/或選擇支援部243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8.總結>>
以上,參照圖1~圖20,詳細說明了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如上記說明,終端裝置20係從基地台10取得設定資訊,使用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CC之UplinkRS 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UplinkRS首要CC,將用來讓基地台10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UplinkRS,予以發送。基地台10,係可基於UplinkRS的測定結果,來選擇適合於終端裝置20的送訊波束。又,由於在UplinkRS群組之中只有在UplinkRS首要CC中會發送UplinkRS,因此相較於在毫米波帶中的龐大數量之CC的全部中都發送UplinkRS的情況,終端裝置20的消耗電力會被降低。如此一來,可實現有效率的波束選擇,因此基地台10可有效率地實施毫米波帶上的載波聚合,可提升蜂巢式網路中的流量之收容效率。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本揭露的各實施形態係可適宜組合。
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流程圖及程序圖所說明的處理,係亦可並不一定按照圖示的順序而被執行。亦可數個處理步驟,是被平行地執行。又,亦可採用追加的處理步驟,也可省略部分的處理步驟。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 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裝置,係具備:取得部,係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和選擇支援部,係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予以發送。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使用基於前記上鏈參考訊號而被選擇的一個以上之波束而將已被前記基地台所發送之下鏈參考訊號之測定的相關資訊,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測定的相關資訊,係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而被發送。
(4)
如前記(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將表示前記裝置所能使用之前記單位頻帶的能力資訊,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5)
如前記(4)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能力資訊係 含有,表示所能使用之前記群組及在該當群組之中所能使用之前記單位頻帶的資訊。
(6)
如前記(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以前記第1單位頻帶之其中一部分之頻帶來發送前記上鏈參考訊號,令其他頻帶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前記一部分之頻帶。
(7)
如前記(6)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令前記群組中所含之前記第1單位頻帶以外之第2單位頻帶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前記一部分之頻帶。
(8)
如前記(6)或(7)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一部分之頻帶,係為1個子載波。
(9)
如前記(8)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令剩餘的其他頻帶之送訊功率,集中於1個子載波之其中再一部分之頻帶。
(10)
如前記(1)~(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群組係由,基地台所能使用之複數個前記單位頻帶之其中一部分之前記單位頻帶所成。
(11)
如前記(1)~(1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裝置,其 中,前記單位頻帶係為分量載波。
(12)
如前記(1)~(1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單位頻帶,其頻率係為6GHz以上。
(13)
一種裝置,係具備:設定部,係將表示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的設定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和選擇部,係基於已被前記終端裝置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所發送過來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
(14)
如前記(13)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使用已被選擇之波束來發送下鏈參考訊號。
(15)
如前記(14)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使用前記群組中所含之複數個前記單位頻帶之全部,來發送前記下鏈參考訊號。
(16)
如前記(15)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基於前記終端裝置所做的前記下鏈參考訊號之測定的相關資訊,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
(17)
如前記(13)~(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裝置,其 中,前記設定部,係每一前記終端裝置地,將前記第1單位頻帶做可變設定。
(18)
如前記(17)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設定部,係基於表示前記終端裝置所能使用之前記單位頻帶的能力資訊,來選擇前記第1單位頻帶。
(19)
一種方法,係含有: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之步驟;和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以處理器而予以發送之步驟。
(20)
一種方法,係含有:將表示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的設定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之步驟;和基於已被前記終端裝置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所發送過來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以處理器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之步驟。
1‧‧‧系統
10‧‧‧基地台
11‧‧‧小型蜂巢網
15‧‧‧核心網路
16‧‧‧封包資料網路
20‧‧‧終端裝置
30‧‧‧通訊控制裝置
31‧‧‧巨集蜂巢網

Claims (20)

  1. 一種裝置,係具備:取得部,係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和選擇支援部,係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予以發送。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使用基於前記上鏈參考訊號而被選擇的一個以上之波束而將已被前記基地台所發送之下鏈參考訊號之測定的相關資訊,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測定的相關資訊,係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而被發送。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將表示前記裝置所能使用之前記單位頻帶的能力資訊,發送至前記基地台。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能力資訊係含有,表示所能使用之前記群組及在該當群組之中所能使用之前記單位頻帶的資訊。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以前記第1單位頻帶之其中一部分之頻帶來發送前記上鏈參考訊號,令其他頻帶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前記一部分之頻帶。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 部,係令前記群組中所含之前記第1單位頻帶以外之第2單位頻帶部分的送訊功率,集中於前記一部分之頻帶。
  8.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一部分之頻帶,係為1個子載波。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支援部,係令剩餘的其他頻帶之送訊功率,集中於1個子載波之其中再一部分之頻帶。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群組係由,基地台所能使用之複數個前記單位頻帶之其中一部分之前記單位頻帶所成。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單位頻帶係為分量載波。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單位頻帶,其頻率係為6GHz以上。
  13. 一種裝置,係具備:設定部,係將表示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的設定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和選擇部,係基於已被前記終端裝置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所發送過來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使用已被選擇之波束來發送下鏈參考訊號。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使用前記群組中所含之複數個前記單位頻帶之全 部,來發送前記下鏈參考訊號。
  16.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選擇部,係基於前記終端裝置所做的前記下鏈參考訊號之測定的相關資訊,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
  17.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設定部,係每一前記終端裝置地,將前記第1單位頻帶做可變設定。
  18. 如請求項17所記載之裝置,其中,前記設定部,係基於表示前記終端裝置所能使用之前記單位頻帶的能力資訊,來選擇前記第1單位頻帶。
  19. 一種方法,係含有:從基地台取得設定資訊之步驟;和使用前記設定資訊所示的,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將用來讓前記基地台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所需使用的上鏈參考訊號,以處理器而予以發送之步驟。
  20. 一種方法,係含有:將表示含有複數個單位頻帶之群組的其中至少一個第1單位頻帶的設定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之步驟;和基於已被前記終端裝置使用前記第1單位頻帶所發送過來之上鏈參考訊號的測定結果,以處理器來選擇下鏈送訊時所用之波束之步驟。
TW105131072A 2015-10-06 2016-09-26 裝置及方法 TW2017313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8343 2015-10-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322A true TW201731322A (zh) 2017-09-01

Family

ID=58487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1072A TW201731322A (zh) 2015-10-06 2016-09-26 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448403B2 (zh)
EP (1) EP3361798B1 (zh)
JP (1) JP6819601B2 (zh)
CN (3) CN115942461A (zh)
ES (1) ES2844853T3 (zh)
RU (1) RU2717961C2 (zh)
TW (1) TW201731322A (zh)
WO (1) WO2017061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1158A1 (ja) * 2015-10-06 2017-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US11737030B2 (en) * 2016-10-07 2023-08-2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riving transmit power of UL (uplink) RS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140302B (zh) * 2017-02-06 2021-0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830219B (zh) * 2018-08-14 2021-03-30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0952236B2 (en) * 2019-05-10 2021-03-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3161990A1 (ja) * 2022-02-22 2023-08-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6739B2 (ja) 2002-03-27 2007-08-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アンテナ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方法並びに送信ビーム選択方法
KR101373951B1 (ko) * 2008-01-30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 정보 전송방법
CN101572896B (zh) * 2008-04-29 2011-0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1486378B1 (ko) * 2008-05-07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적 다중 입출력 안테나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송수신 방법
CN101741442B (zh) * 2008-11-20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传输中确定资源映射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JP5302417B2 (ja) 2009-01-29 2013-10-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伝送電力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伝送電力を制御する装置
US8811262B2 (en) * 2009-06-08 2014-08-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relay allocates carriers on a backhaul link and an access lin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10108536A (ko) 2010-03-29 2011-10-06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엠블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를 이용한 ta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CN102237926B (zh) * 2010-04-20 2014-03-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送与接收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US8687728B2 (en) * 2010-05-13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ubic-metric based frequency selective precoding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55053B2 (en) * 2010-06-18 2014-10-07 Mediatek Inc. Sounding mechanism and configuration unde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585083B2 (en) * 2011-06-17 2017-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00221B1 (ko) * 2011-08-11 2017-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08467B1 (ko) 2012-12-27 2019-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기반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85003B1 (ko) * 2013-04-30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송수신 빔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JP6344893B2 (ja) 2013-07-19 2018-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4784B2 (ja) 2013-07-19 2017-08-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271252B2 (en) * 2014-10-01 2019-04-23 Intel IP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networks
CN107534467B (zh) * 2015-04-17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7061158A1 (ja) * 2015-10-06 2017-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1798A4 (en) 2019-05-08
US10827497B2 (en) 2020-11-03
EP3361798B1 (en) 2020-12-30
ES2844853T3 (es) 2021-07-22
RU2717961C2 (ru) 2020-03-27
WO2017061158A1 (ja) 2017-04-13
RU2018111192A3 (zh) 2019-10-01
US10448403B2 (en) 2019-10-15
US20200037302A1 (en) 2020-01-30
CN108141852A (zh) 2018-06-08
EP3361798A1 (en) 2018-08-15
CN108141852B (zh) 2022-11-29
RU2018111192A (ru) 2019-10-01
CN115942462A (zh) 2023-04-07
CN115942461A (zh) 2023-04-07
US20180352539A1 (en) 2018-12-06
JPWO2017061158A1 (ja) 2018-08-02
JP6819601B2 (ja) 202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29006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3522585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US108274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 selection in downlink transmission
TWI782894B (zh) 用於波束成型小區之動態波束成型控制通道
JP6894842B2 (ja) 無線装置及び方法
EP386023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812802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220030563A1 (en) Downlink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75833B (zh) 通信控制装置、终端装置、方法和程序
US10880893B2 (en) Transmission of discovery signal in small cells while in off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