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9762A - 可轉向電燒刀 - Google Patents

可轉向電燒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9762A
TW201729762A TW105104973A TW105104973A TW201729762A TW 201729762 A TW201729762 A TW 201729762A TW 105104973 A TW105104973 A TW 105104973A TW 105104973 A TW105104973 A TW 105104973A TW 201729762 A TW201729762 A TW 2017297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ing portion
pivoting
tube
cutter head
scre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3917B (zh
Inventor
李志弘
Original Assignee
合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合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合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4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9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9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9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917B/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轉向電燒刀,其包含:一第一管體,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包含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二管體套設於第一管體中,包含一第一螺合部接近於第一端以及一第二樞接部接近於第二端;一連動件包含一第三樞接部樞接於第二樞接部以及一第四樞接部;一第三管體包含一第五樞接部樞接於第四樞接部以及一第六樞接部樞接於第一樞接部;一控制件包含一第二螺合部螺合於第一螺合部以及一操作部操作第一、二螺合部作相對轉動;以及一刀頭結合於第三管體。

Description

可轉向電燒刀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手術器械,特別是一種電燒刀;更具體而言,一種可轉向電燒刀。
早期外科醫師以傳統手術刀切開組織器官後,會以絲線結紮方式加以止血。在西元1920年後,業界開發出電燒刀(electrosurgical knife),其改良了割切組織器官及止血的方式,不但可減少傷口出血、改善傷口癒合及降低傷口感染併發症機率,更大幅縮短了手術時間。電燒刀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頻交流電流經電燒刀至人體組織,使具有粘滯性的體液產生振動,此時細胞內的帶電離子就會產生高速的震盪,因而摩擦生熱使組織內的水分快速蒸發,以致組織分離或者凝固,進而完成切口止血工作。
在微創手術中,傳統電燒刀的使用上存在許多問題,例如:(1)筆直式電燒刀無法轉動刀頭角度;及(2)預彎式電燒刀角度可能不符合需求且無法調整角度。
美國專利US 7105003 B2揭示一種用於移除組織的手術器械,其具有蛇管結構。該蛇管結構雖然可達到使前端功能部轉向之目的,但是其轉向半徑大,並且因其係藉由鋼絲線控制轉向而有剛性不足的缺點。
鑑於前述,在本領域中急需開發一種具有刀頭轉向功能之電燒刀,其能仍保有一定程度之剛性並且以低成本之方式大量生產。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轉向電燒刀,包含:一第一管體,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包含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二管體,可沿一第一方向活動自如地套設於第一管體中,包含一第一螺合部接近於第一管體之第一端以及一第二樞接部接近於第一管體之第二端;一連動件,包含一第三樞接部樞接於第二樞接部以及一第四樞接部;一第三管體,包含一第五樞接部樞接於第四樞接部以及一第六樞接部樞接於第一管體之第一樞接部;一控制件包含一第二螺合部螺合於第一螺合部以及一操作部操作第一、二螺合部以第一方向為軸相對轉動; 一刀頭,結合於第三管體;以及一電性傳輸單元,其包含一電源接頭及一傳輸線,電源接頭位於第二管體之第一螺合部外,傳輸線係自電源接頭沿著第二管體和第三管體的內部延伸至刀頭,以將刀頭電性連接於電源接頭;其中第一、二螺合部之相對轉動可控制第二管體沿第一方向移動以帶動連動件,進而改變第三管體連同刀頭相對第一管體之角度。
於一實施例中,可更包含一把手包含一容置空間容置控制件及第一管體之一部分包含第一端、及一操作孔外露控制件之操作部。把手可更包含複數固定肋條,各固定肋條包含一凹部以夾持第一管體。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管體包含一第一滑接部,第二管體包含一第二滑接部沿第一方向滑動接合於第一滑接部。
本發明之詳細技術及較佳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描述如後,使本領域之技藝人士可理解所請發明之特徵。
除非另行定義,所有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如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之技藝人士一般所瞭解的意義。
本文中所使用的「一」乙詞,如未特別指明,係指至少一個(一個或一個以上)之數量。
請參閱圖1A及1B,所示為一本發明之可轉向電燒刀100,其包含一把手102、一第一管體104、一第二管體108、一控制件110、一第三管體114、一刀頭116、一連動件118及一電性傳輸單元112。
把手102可為一圓柱狀殼體結構包含一第一殼體102a及一第二殼體102b組合於第一殼體102a,且把手102之殼體結構內具有一容置空間S1以容納第一管體104之一部分。把手102可包含一第一端102d及一第二端102e,第一管體104可包含一第一端104a位於容置空間S1中及一第二端104b突出於把手102之第二端102e。把手102之第一殼體102a內壁可形成有複數固定肋條102c,每一固定肋條102c具有凹部以夾持第一管體104,且第一管體104可包含一定位孔104c供至少其中之一固定肋條102c嵌入。
電性傳輸單元112可包含一電源接頭112a組設於把手102之第一端102d及一傳輸線112b自電源接頭112a延伸入容置空間S1中。
第一管體104於第二端104b可包含一第一樞接部106,第二管體108可沿一第一方向d活動自如地套設於第一管體104中,第二管體108包含一第一螺合部101接近於第一管體104之第一端104a、及一第二樞接部103接近於第一管體104之第二端104b。連動件118可例如為一連桿,包含一第三樞接部105樞接於第二樞接部103以及一第四樞接部107。第三管體114可包含一第五樞接部109樞接於第四樞接部107以及一第六樞接部111樞接於第一管體104之第一樞接部106,刀頭116係結合於第三管體114。控制件110可包含一第二螺合部110a螺合於第一螺合部101以及一操作部110b操作第一、二螺合部以第一方向d為軸相對轉動。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管體104之第一樞接部106可包含分別具有一樞接孔之兩凸部,第三管體114之第六樞接部111可包含具有一樞接孔之一凸部且位於第一樞接部106之兩凸部間,再搭配一第一插銷115穿過第一、六樞接部,使得第一樞接部106樞接於第六樞接部111。於一實施例中,第二管體104之第二樞接部103可包含分別具有一樞接孔之兩凸部,連動件118之第三樞接部105可包含具有一樞接孔之一端部且位於第二樞接部103之兩凸部間,再搭配一第二插銷117穿過第二、三樞接部,使得第二樞接部103樞接於第三樞接部105。於一實施例中,第三管體104之第五樞接部109可包含分別具有一樞接孔之兩凸部,連動件118之第四樞接部107可包含具有一樞接孔之一端部且位於第五樞接部109之兩凸部間,再搭配一第三插銷113穿過第四、五樞接部,使得第四樞接部107樞接於第五樞接部109。第三管體114可包含一主管體114a及一樞接件114b組設於主管體114a之一端且具有第五樞接部109及第六樞接部111。
本發明之可轉向電燒刀可100進一步包含一端子119係連接於傳輸線112b與刀頭116之間、以及一刀頭護套121,組設於第三管體114之一端且相對於樞接件114b。刀頭護套121可用於固定刀頭116,更可保護刀頭116、傳輸線112b及端子119以避免漏電而傷害非預期電燒之組織部位。電性傳輸單元112之電源接頭112a位於第二管體108之第一螺合部101外,傳輸線112b係自電源接頭112a沿著第二管體108和該第三管體114的內部延伸至刀頭116,以將116刀頭電性連接於電源接頭112a。
請配合參閱圖1B,本發明之可轉向電燒刀100可進一步包含一彈性管體120例如為一熱縮管包覆刀頭護套121、第三管體114及第一管體104外露於把手102之部分。
請參閱圖1C,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螺合部101可包含一螺桿其表面具有公螺牙且包含一套接孔101a套接第二管體108之管身,且控制件110之第二螺合部110a包含一螺孔螺合於公螺牙,傳輸線112b可由套接孔101a進入第二管體108。第一管體104可具有一第一滑接部(圖未示)例如為一平行於第一方向d之凸條或凹部,第二管體108可具有一第二滑接部(圖未示)例如為一平行於第一方向d之凸條或凹部且配合於第一滑接部,第二滑接部沿著第一方向d滑動結合於第一滑接部以使第一螺合部101與第二螺合部110a間相對轉動所產生之力全部轉化為施予第二管體108之推/拉力,即第二管體108僅可沿著第一方向d移動而無法轉動。把手102可另包含一操作孔102f外露操作件110之操作部110b,當使用者撥動操作部110b時,第一螺合部101可受第二螺合部110a之驅動而螺轉並沿著第一方向d移動,進而推動或拉動第二管體108。
請參閱圖1D,第一管體104在接近其第二端104b處包含一缺口外露出第二管體108,以提供當第一管體104沿著第一方向d之時移動時,連動件118可移動之空間,而連動件118之樞轉會帶動第三管體114相對第一管體104樞轉。
請參閱圖1E至第1G,如第1E圖 所示,於一初始狀態中,控制件110將第一螺合部101定位於一位置使第二管體108對連動件118不產生一推力或拉力,此時第三管體114無角度之變化,第三管體114大致水平於第一管體104。如第1F圖所示,可由控制件110轉動第一螺合部101而使得第二管體108往第一管體104內滑動,此時連動件118移動而使第三管體114往逆時針方向作角度變化,此時第三管體114與第一管體104之延長線形成一夾角Ɵ1 ,依第二管體108於第一管體104中的滑動距離的極限或控制件110與第一螺合部101間的限位結構(圖未示),第三管體114可由水平往逆時針方向移動一最大角度約90度。如第1G圖所示,可由控制件110轉動第一螺合部101而使得第二管體108往第一管體104外滑動,此時連動件118移動而使第三管體114往順時針方向做角度變化,此時第三管體114與第一管體104之延長線形成一夾角Ɵ2 ,依第二管體108於第一管體104中的滑動距離的極限或控制件110與第一螺合部101間的限位結構(圖未示),第三管體114可由水平往順時針方向移動一最大角度約90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可轉向電燒刀,利用控制件轉動第一管體之第一螺合部而推/拉第一管體,進而樞轉連動件與第三管體。另外,本發明之可轉向電燒刀由於是利用螺轉之機構控制第三管體之樞轉,因此在實際操作時,第三管體可定位於可使刀頭方便進行電燒之任一角度,而非在某些特定角度下才能定位。所以,本發明之可轉向電燒刀確實可以精準方式控制刀頭角度,並且可以輕易地在微創手術中有限的體內空間內改變電燒刀刀頭角度,以如此操作方便之發明,確實可節省手術時間並提升手術之效率。
咸相信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基於本文之描述,無須進一步之說明,可最大限度利用本發明。因此,所提供之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應理解為例示之目的,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100‧‧‧可轉向電燒刀
101‧‧‧第一螺合部
101a‧‧‧套接孔
102‧‧‧把手
102a‧‧‧第一殼體
102b‧‧‧第二殼體
102c‧‧‧固定肋條
102d‧‧‧第一端
102e‧‧‧第二端
102f‧‧‧操作孔
103‧‧‧第二樞接部
104‧‧‧第一管體
104a‧‧‧第一端
104b‧‧‧第二端
104c‧‧‧定位孔
105‧‧‧第三樞接部
106‧‧‧第一樞接部
107‧‧‧第四樞接部
108‧‧‧第二管體
109‧‧‧第五樞接部
110‧‧‧控制件
110a‧‧‧操作部
110b‧‧‧第二螺合部
111‧‧‧第六樞接部
112‧‧‧電性傳輸單元
112a‧‧‧電源接頭
112b‧‧‧傳輸線
113‧‧‧第三插銷
114‧‧‧第三管體
114a‧‧‧主管體
114b‧‧‧樞接件
115‧‧‧第一插銷
116‧‧‧刀頭
117‧‧‧第二插銷
118‧‧‧連動件
119‧‧‧端子
120‧‧‧彈性管體
121‧‧‧刀頭護套
d‧‧‧第一方向
配合附圖閱讀可更佳地理解前文之概述以及如後之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在圖式中:
圖1A為根據本發明之電燒刀之一具體實施例所繪製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B為根據所述具體實施例所繪製之立體示意圖。
圖1C為根據所述具體實施例所繪製之控制件示意圖。
圖1D為根據所述具體實施例所繪製包含第一~三管體及連動件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E~1G為根據所述實施例所繪製之作動示意圖。
100‧‧‧可轉向電燒刀
101‧‧‧第一螺合部
102‧‧‧把手
102a‧‧‧第一殼體
102b‧‧‧第二殼體
102c‧‧‧固定肋條
102d‧‧‧第一端
102e‧‧‧第二端
103‧‧‧第二樞接部
104‧‧‧第一管體
104a‧‧‧第一端
104b‧‧‧第二端
104c‧‧‧定位孔
105‧‧‧第三樞接部
106‧‧‧第一樞接部
107‧‧‧第四樞接部
108‧‧‧第二管體
109‧‧‧第五樞接部
110‧‧‧控制件
110a‧‧‧操作部
110b‧‧‧第二螺合部
111‧‧‧第六樞接部
112‧‧‧電性傳輸單元
112a‧‧‧電源接頭
112b‧‧‧傳輸線
113‧‧‧第三插銷
114‧‧‧第三管體
114a‧‧‧主管體
114b‧‧‧樞接件
115‧‧‧第一插銷
116‧‧‧刀頭
117‧‧‧第二插銷
118‧‧‧連動件
119‧‧‧端子
120‧‧‧彈性管體
121‧‧‧刀頭護套
d‧‧‧第一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可轉向電燒刀,其包含: 一第一管體,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包含一第一樞接部; 一第二管體,可沿一第一方向活動自如地套接於該第一管體中,包含一第一螺合部接近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端以及一第二樞接部接近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 一連動件,包含一第三樞接部樞接於該第二樞接部以及一第四樞接部; 一第三管體,包含一第五樞接部樞接於該第四樞接部以及一第六樞接部樞接於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一樞接部; 一控制件包含一第二螺合部螺合於該第一螺合部以及一操作部操作該第一、二螺合部以該第一方向為軸相對轉動; 一刀頭,結合於該第三管體;以及 一電性傳輸單元,其包含一電源接頭及一傳輸線,該電源接頭位於該第二管體之該第一螺合部外,該傳輸線係自該電源接頭沿著該第二管體和該第三管體的內部延伸至該刀頭,以將該刀頭電性連接於該電源接頭; 其中該第一、二螺合部之相對轉動可控制該第二管體沿該第一方向移動以帶動該連動件,進而改變該第三管體連同該刀頭相對該第二管體之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燒刀,更包含一把手包含一容置空間容置該控制件及該第一管體之一部分包含該第一端、及一操作孔外露該控制件之該操作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燒刀,其中該把手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源接頭位於該把手之該第一端外,該傳輸線係於該容置空間內部延伸至該第二管體內,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係凸出於該把手之該第二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燒刀,其中該把手更包含複數固定肋條分別具有一凹部以夾持該第一管體位於該容置空間中之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燒刀,更包含:一端子連接於該刀頭與該傳輸線之間:以及一刀頭護套包覆該刀頭且組設於該第三管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燒刀,其中該第二管體之該第一螺合部包含一螺桿其表面具有公螺牙且包含一套接孔套接該第二管體之管身,且該控制件之該第二螺合部包含一螺孔螺合於該公螺牙,該傳輸線可由該套接孔進入該第二管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燒刀,其中該第一管體包含一第一滑接部,該第二管體包含一第二滑接部沿該第一方向滑動結合於該第一管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燒刀,其中該第三管體包含一主管體及一樞接件包含該第五樞接部及該第六樞接部,且該樞接元件係套接於該第三管體之該主管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燒刀,其中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端包含一缺口以外露出該第二管體之該第二樞接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燒刀,其中該第二樞接部包含兩凸部分別具有一樞接孔,該第五樞接部包含兩凸部分別具有樞接孔,該連動件之該第三、四樞接部分別包含具有一結合孔之一端部,該第三樞接部位於該第二樞接部之兩凸部間,再搭配一第二插銷穿過該第二、三樞接部而使該第二樞接部樞接於該第三樞接部,該第四樞接部係位於該第五樞接部之兩凸部間,再搭配一第三插銷穿過該第四、五樞接部而使該第五樞接部樞接於該第四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包含兩凸部分別具有一樞接孔,該第六樞接部包含一具有孔洞之凸部位於該第一樞接部之兩凸部之間,再搭配一第一插銷穿過該第一、六樞接部而使該第一樞接部樞接於該第六樞接部。
TW105104973A 2016-02-19 2016-02-19 可轉向電燒刀 TWI693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973A TWI693917B (zh) 2016-02-19 2016-02-19 可轉向電燒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973A TWI693917B (zh) 2016-02-19 2016-02-19 可轉向電燒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9762A true TW201729762A (zh) 2017-09-01
TWI693917B TWI693917B (zh) 2020-05-21

Family

ID=6047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4973A TWI693917B (zh) 2016-02-19 2016-02-19 可轉向電燒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39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6023U (en) * 2008-02-05 2008-07-11 zong-fu Guo Connection-typed electric knife
TWM413468U (en) * 2011-03-08 2011-10-11 Wen-Kai Zhang Cautery pen structure
TWM485696U (zh) * 2014-04-02 2014-09-11 Geng-Liang Ou 雙極電燒器械
TWM532840U (en) * 2016-02-19 2016-12-01 Corebio Technologies Co Ltd Steerable electrosurgical electr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917B (zh)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80625B2 (ja) スタンプされた二重フラッグジョーを有する外科手術器具および作動機構
US10327838B2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electrosurgical procedure
US9498280B2 (en) Blade lockout mechanism for surgical forceps
US8529565B2 (en) Ultrasonic operating apparatus
JP5160050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8784418B2 (en) Endoscopic surgical forceps
US6585735B1 (en) Endoscopic bipolar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EP1595508B1 (en) Endoscopic bipolar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US20150245866A1 (en) Surgical forceps
US20080171938A1 (en) Ultrasonic operating apparatus
US7824407B2 (en) Treatment tool for endoscope
US20050149017A1 (en) Movable handle for vessel sealer
JPWO2005122918A1 (ja)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
US10646267B2 (en) Surgical forceps
JP2020505163A (ja) 可撓性を有するシャフトを備えた電気手術装置
US20200008864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topper assembly
TWI670040B (zh) 可轉向電燒刀
CN109069172B (zh) 用于处理和切割组织的外科夹钳
JP2010142279A (ja) 処置具
TW201729762A (zh) 可轉向電燒刀
TWM524170U (zh) 可轉向電燒刀
AU2015203543B2 (en) Surgical forceps
WO2019008631A1 (ja) 医療装置及び処置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