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6123A -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 - Google Patents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6123A
TW201726123A TW105133470A TW105133470A TW201726123A TW 201726123 A TW201726123 A TW 201726123A TW 105133470 A TW105133470 A TW 105133470A TW 105133470 A TW105133470 A TW 105133470A TW 201726123 A TW201726123 A TW 2017261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improved
disorder
physiological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麥克斯威爾 史塔克
愛德華多 佩雷斯
傑佛瑞 史塔克
荷西 佛納戴茲
Original Assignee
辛格納生物科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辛格納生物科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辛格納生物科學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6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61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85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e.g. sulfur acids, imidic, hydrazonic or hydroximic acids
    • A61K31/19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 A61K31/195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having an amino group
    • A61K31/197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having an amino group the amino and the carboxyl groups being attached to the same acyclic carbon chain, e.g.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beta-alanine, epsilon-aminocaproic acid or pantothenic acid
    • A61K31/198Alpha-amino acids, e.g. alanine or edetic acid [ED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senses
    • A61P27/02Ophthalm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治療個體中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TGMI (轉麩醯胺酸酶1)、HMOX-1 (原血紅素加氧酶(脫環) 1)及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之任何一或多者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本文中所揭示之活性劑。

Description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例如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Involucrin))、TGMI (轉麩醯胺酸酶1)、HMOX-1 (原血紅素加氧酶(脫環) 1)及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
ELOVL4、UGCG、IVL、TGMI及HMOX-1基因與多種病狀、病症及生理狀態有關。該等包括(但不限於)維持皮膚障壁。此外,AQP3同樣與多種病狀、病症及生理狀態有關,包括(但不限於)人類皮膚表皮中之水轉運及保水。 業內仍需要在需要其之個體中增加該等基因之表現或用於促進或維持健康個體之良好健康(例如,健康皮膚)。
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中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TGMI (轉麩醯胺酸酶1)、HMOX-1 (原血紅素加氧酶(脫環) 1)及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之任何一或多者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本文中所揭示之活性劑。 在某些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可藉由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治療或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可係(例如)乾性皮膚、乾皮病、搔癢症、魚鱗癬、層狀魚鱗癬、濕疹、非大疱性先天魚鱗癬狀紅皮病(CIE)、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及體染色體顯性斯特格氏黃斑營養不良(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 3。在替代實施例中,所揭示之活性劑可用於減少眼睛下方黑眼圈之出現及/或眼睛下方眼袋體積。此外,可將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投與未受到疾病或病況困擾之個體以促進健康之皮膚外觀。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亦可用作抗氧化劑以抑制個體中細胞內活性含氧物(ROS)之誘導,並提供對抗人類角質化細胞上UVB誘導之促發炎性細胞介素之保護。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243,000號之權益,該申請案係於2015年10月17日提出申請且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可藉由參考以下說明(包括實例)更全面地瞭解本發明。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瞭解相同之含義。儘管與彼等本文中所述類似或等效之方法及材料可用於實踐或測試本發明,但本文中亦闡述適宜方法及材料。另外,材料、方法及實例僅為闡釋性且不意欲為限制性。 為簡潔起見,所有公開案(包括專利申請案、專利及本文中所提及之其他引用)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然而,任一該公開案之引用不應解釋為承認其係關於本發明之先前技術。術語及定義 在此部分(或此申請案之任何其他部分)中標題及副標題(例如「概述」、「化學」或「調配物」)之使用僅出於方便參考且不意欲為限制性。概述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約」或「大約」意指在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測定之特定值之可接受範圍內,且可部分地取決於該值之量測或測定方式,例如,量測系統或技術之侷限性。舉例而言,「約」可意指在給定值之任一測上至多5%之範圍。或者,關於生物系統或過程,術語「約」可意指在值之任一測之一數量級內(例如2倍內)。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中所給出之數值數量係近似值,此意味著當未明確說明時可推知術語「約」或「大約」。 為提供更簡明的說明,本文中所給出之一些定量表述 經術語「約」限定。應理解,不管是否明確使用術語「約」,本文中給出之每個量皆欲指實際給出值及可基於業內普通技術合理推斷之該給出值之近似值,包括因該給出值之實驗及/或量測條件之等效形式及近似值。在產率係以百分比給出時,該產率係指實體之質量,其中產率係關於可在特定化學計量條件下獲得之同一實體之最大量給出。除非另外指示,否則以百分比給出之濃度係指質量比。 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一(a、an)」及「該(the)」應理解為意指單數及複數二者。因此,「一(a、an)」及「該(the)」(及若適當,其語法變化形式)係指一或多個。 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與連接詞「及」連接之物項組不應解讀為需要彼等物項中之每一者及每個皆存在於分組中,而應解讀為「及/或」。類似地,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與連接詞「或」連接之物項組不應解讀為需要在該組內相互排斥,而亦應解讀為「及/或」。此外,儘管本發明之物項、要素或組份可以單數闡述或主張,但除非明確說明限於單數,否則複數涵蓋於其範圍內。 術語「包含」及「包括」在本文中係以其開放、非限制性意義來使用。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此文件中所用之其他術語及片語及其變化形式應解釋為有無限多而非限制性。因此,使用術語「實例」以提供所論述物項之例示性例項,而非其詳盡性或限制性列表。類似地,諸如「習用」、「傳統」、「正常」、「標準」、「已知」及類似含義之術語之形容詞不應解釋為將所述物項限制為給定時間段或自給定時間起之可用之物項,但其應解讀為涵蓋現在或未來任何時間可用或已知之習用、傳統、正常或標準技術。同樣,在此文件提及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或已知之技術之情形下,該等技術涵蓋熟習此項技術者現在或未來任何時間所明瞭或已知之技術。 在一些情況下,擴大詞及片語(例如「一或多個」、「至少」、「但不限於」或其他類似片語)之存在不應解讀為意指在其中可無該等擴大片語之例項中意欲係或需要係較窄情形。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在閱讀此文件後應明瞭,可實施所闡釋之實施例及其各種替代方案而不侷限於所闡釋之實例。組合物 如醫藥組合物中之術語「組合物」意欲涵蓋包含一或多種活性成份及組成載劑之一或多種惰性成份(例如,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之產品,以及任何直接或間接地自該等成份中之任何兩者或更多者之組合、錯合或聚集而產生、或自該等成份中之一或多者之解離而產生、或自該等成份中之一或多者之其他類型之反應或相互作用而產生之產品。因此,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涵蓋藉由混合活性成份或所揭示之化學實體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製得之任何組合物。 術語「載劑」係指與化合物一起投與之佐劑、媒劑或賦形劑。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載劑係固體載劑。適宜醫藥載劑包括闡述於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1版,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中之彼等。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劑型」係欲投與個體或患者之劑量之形式。藥物一般係作為包括非醫學藥劑之調配物之一部分來投與。劑型具有獨特物理及醫藥特徵。劑型可係(例如)固體、液體或氣體。「劑型」可包括(例如)膠囊、錠劑、凝膠囊片(凝膠膠囊(gelcap))、糖漿、液體組合物、粉末、濃縮粉末、與液體混合之濃縮粉末、可咀嚼形式、可吞嚥形式、可溶解形式、泡騰劑、顆粒形式及口服液體溶液。在特定實施例中,劑型係固體劑型,且更特定而言包含錠劑或膠囊。 如結合本發明之組合物所使用,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係指當投與動物(例如,人類)時生理上可耐受且通常不產生不利反應之此等組合物之分子實體及其他成份。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亦可意指已經聯邦或州政府之管理機構批准或列示於美國藥典(U.S. Pharmacopeia)或其他用於動物(例如哺乳動物)且更具體而言用於人類之公認藥典中。 「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係指無毒、生物學上可耐受且在其他方面生物學上適於投與個體(例如惰性物質)之添加至藥理學組合物或以其他方式用作媒劑、載劑或稀釋劑以有助於投與藥劑並與該藥劑相容之物質。賦形劑之實例包括碳酸鈣、磷酸鈣、各種糖及澱粉類型、纖維素衍生物、明膠、植物油及聚乙二醇。適宜醫藥載劑包括闡述於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1版,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中之彼等。 「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意欲意指所揭示化學實體之游離酸或鹼之無毒、生物學上可耐受或在其他方面生物學上適於投與個體之鹽。一般參見,G.S. Paulekuhn等人,Trends in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Salt Sele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Orange Book Database,J. Med. Chem . 2007,50 , 6665-6672;Berge等人,Pharmaceutical Salts, J. Pharm. Sci . 1977,66 , 1-19;Stahl及Wermuth (編輯),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 第2修訂版,Wiley-VCS, Zurich, Switzerland (2011)。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之實例係在藥理學上有效且適於與患者之組織接觸而不會產生過度毒性、刺激或過敏反應之彼等。本發明所揭示之化合物(例如式(I)化合物)可具有酸性足夠之基團、鹼性足夠之基團或兩種類型之官能基,且因此與多種無機或有機鹼以及無機及有機酸反應,以形成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之實例包括硫酸鹽、焦硫酸鹽、硫酸氫鹽、亞硫酸鹽、亞硫酸氫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偏磷酸鹽、焦磷酸鹽、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乙酸鹽、硼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丙酸鹽、癸酸鹽、辛酸鹽、丙烯酸鹽、甲酸鹽、異丁酸鹽、己酸鹽、庚酸鹽、丙炔酸鹽、草酸鹽、丙二酸鹽、琥珀酸鹽、辛二酸鹽、癸二酸鹽、富馬酸鹽、馬來酸鹽、丁炔-1,4-二酸鹽、己炔-1,6-二酸鹽、苯甲酸鹽、氯苯甲酸鹽、甲基苯甲酸鹽、二硝基苯甲酸鹽、羥基苯甲酸鹽、甲氧基苯甲酸鹽、鄰苯二甲酸鹽、磺酸鹽、二甲苯磺酸鹽、苯基乙酸鹽、苯基丙酸鹽、苯基丁酸鹽、檸檬酸鹽、乳酸鹽、y-羥基丁酸鹽、羥乙酸鹽、酒石酸鹽、甲磺酸鹽(methane-sulfonate)、丙磺酸鹽、萘-1-磺酸鹽、萘-2-磺酸鹽、苯磺酸鹽、甲磺酸鹽(mesylate)、扁桃酸鹽、鈉、二鈉、四級銨、吡啶鎓、鉀、鎂、鐵(例如2+3+ )、鈣及銨。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二鈉鹽。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惰性」係指所述組合物之任何非活性成份。如本文中所使用之「非活性成份」之定義遵循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如21 C.F.R. 201.3(b)(8)中所定義者,其係藥物產品中除活性成份之外之任何成份。 如本文中所用,「適於經口投與」係指在優良藥品製造規範(GMP)下製造之以使得當經口投與個體(例如,人類)時組合物不可能引起任何不利或有害效應之方式製備並呈現之無菌醫藥產品。除非另有指定,否則本文中所揭示之所有組合物適於經口投與。類似地,「適於局部投與」係指在優良藥品製造規範(GMP)下製造之以使得當投與個體(例如,人類)之皮膚時組合物不可能引起任何不利或有害效應之方式製備並呈現之無菌醫藥產品。方法及用途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病症」與「疾病」或「病狀」可互換使用。 如本揭示內容中所用,術語「有效量」與「治療有效量」可互換,且意指有效治療本文中所揭示之具體疾病、病狀或病症之化合物或組合物之量或劑量,且因此「治療」包括產生期望之預防、抑制、緩解或改善效應。在根據本發明之治療方法中,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化合物投與個體(例如,哺乳動物)。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有效量」將端視化合物、疾病(及其嚴重性)、期望之治療、個體之年齡及重量等而變化。 術語「個體(individual、subject)」及「患者」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可為脊椎動物(尤其哺乳動物,更具體而言靈長類動物(包括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及人類))且在臨床試驗或篩選或活性實驗之情形下進一步包括實驗室動物。因此,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易於瞭解,本發明之組合物及方法尤其適於投與任何脊椎動物、具體而言哺乳動物且更具體而言人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對照動物」或「正常動物」係與經受欲確定其效能之治療之動物物種相同且其他方面(例如,類似年齡、性別)可比但不經歷該治療之動物。 現將參照本發明之實施例,其實例係藉由且結合隨附附圖及實例來闡釋並闡述。儘管在本文中闡述某些實施例,但應瞭解,所述實施例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本發明意欲涵蓋如由隨附編號實施例所定義之本發明內可包括之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及等效形式。活性藥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活性劑係由式I繪示:其中: L係二價、具支鏈或無支鏈、飽和或不飽和C2 -C6 烴鏈,其中L之一或多個亞甲基單元獨立地由以下替代:--O--、--S--、--NH--、--C(O)--、--C=CH2 --或C3 -C6 伸環烷基,其中L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8-10員二環芳基環、具有1-4個獨立地選自氮、氧或硫之雜原子之5-6員雜芳基環、具有1-4個獨立地選自氮、氧或硫之雜原子之8-10員二環雜芳基環、具有1-2個獨立地選自氮、氧或硫之雜原子之5員至7員單環或具有1-2個獨立地選自氮、氧或硫之雜原子之7-10員二環雜環基環; R1 係氫、-OH或-OR、其中每一R獨立地係氫或選自C1 -C6 脂肪族或C1 -C6 雜脂肪族之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 R2 係-C(O)X,其中X獨立地係R、-OR、氫、芳基氧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雜芳基氧基、肼、6-10員芳基環、具有1-4個獨立地選自氮、氧或硫之雜原子之5-6員雜芳基環,其中每一R獨立地係氫或選自C1-6 脂肪族或C1-6 雜脂肪族之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且 R3 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具支鏈或無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C10 -C25 脂肪族,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 在某些實施例中,活性劑包括4-((1-羧基-2-(((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在一個實施例中,活性劑包括4-((1-羧基-2-(((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之二鈉鹽。在一個實施例中,活性劑包括4-(((R)-1-羧基-2-(((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在一個實施例中,活性劑包括4-(((R)-1-羧基-2-(((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之二鈉鹽。 在一個實施例中,活性劑包括4-(((S)-1-羧基-2-(((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在一個實施例中,活性劑包括4-(((S)-1-羧基-2-(((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之二鈉鹽。 如本文中所使用,化合物A係指(2R)-2-(2-乙醯胺基-5-胺基-5-側氧基戊醯胺基)-3-(((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丙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 在一個實施例中,使用化合物A之鈉鹽,即,(2R)-2-(2-乙醯胺基-5-胺基-5-側氧基戊醯胺基)-3-(((2E,6E)-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基)硫基)丙酸鈉:。 如本文中所使用,化合物A係指4-(((1R)-1-羧基-2-(((E)-3,7,11,15-四甲基十六-2-烯-1-基)硫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 其他活性劑(例如美國專利第8,372,884號中所揭示之彼等中之任一者,該專利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亦可用於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中。前藥 本發明亦係關於作為活性成份之所揭示化合物之前藥,及該等醫藥上可接受之前藥在本發明所揭示之方法中之用途。 「前藥」係最初無活性或部分有活性且在活體內投與後藉由代謝過程經歷化學轉化成為活性藥理學藥劑之藥物前體。前藥通常有用,此乃因在一些情況下其較母體藥物可更容易投與。舉例而言,其可藉由經口投與而具生物可利用性,而母體則不可。前藥亦可較母體藥物在醫藥組合物中具有改良之溶解性。 例示性前藥包括具有胺基酸殘基之化合物或兩個或更多個(例如,2個、3個或4個)胺基酸殘基之多肽鏈,該等胺基酸殘基藉助醯胺鍵或酯鍵共價接合至所揭示各式之游離胺基、羥基或羧酸基團。胺基酸殘基之實例包括20種一般藉由三字母符號命名之天然胺基酸以及4-羥基脯胺酸、羥基離胺酸、鎖鏈素、異鎖鏈素、3-甲基組胺酸、正纈胺酸、β-丙胺酸、γ-胺基丁酸、瓜胺酸、高半胱胺酸、高絲胺酸、鳥胺酸及甲硫胺酸碸。 可藉由(例如)將所揭示各式之結構之游離羧基衍生為醯胺或烷基酯來產生其他類型之前藥。醯胺之實例包括自以下衍生之彼等:氨、一級C1-6 烷基胺及二級二(C1-6 烷基)胺。二級胺包括5或6員雜環烷基或雜芳基環部分。醯胺之實例包括自以下衍生之彼等:氨、C1-3 烷基一級胺及二(C1-2 烷基)胺。本發明之酯之實例包括C1-6 烷基酯、C1-6 環烷基酯、苯基酯及苯基(C1-6 烷基)酯。較佳酯包括甲基酯。前藥亦可藉由遵循(例如) Fleisher等人,Adv. Drug Delivery Rev . 1996,19 , 115-130中所概述之彼等之程序,使用包括以下之基團衍生游離羥基來製備:半琥珀酸酯、磷酸酯、二甲基胺基乙酸酯及磷醯基氧基甲基氧基羰基。 羥基及胺基之胺基甲酸酯衍生物亦可產生前藥。羥基之碳酸酯衍生物、磺酸酯及硫酸酯亦可提供前藥。將羥基衍生為(醯氧基)甲基醚及(醯氧基)乙基醚亦可用於產生前藥,其中醯基可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醚、胺或羧酸官能基取代之烷基酯,或其中醯基系如上文所述之胺基酸酯。此類型之前藥可如Robinson等人,J. Med. Chem . 1996,39 , 10-18中所述來製備。亦可將游離胺衍生為醯胺、磺醯胺或膦醯胺。所有該等前藥部分均可納入基團,包括醚、胺及羧酸官能基。 前藥可使用業內已知或可獲得之常規技術來確定(例如,Bundgard (編輯),1985, Design of prodrugs, Elsevier;Krogsgaard-Larsen等人(編輯),1991,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rodrugs,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代謝物 本發明亦係關於作為活性劑之所揭示化合物之代謝物(如本文中所定義)及其鹽。「代謝物」意指指定化合物在體內(即,活體內)代謝之藥理活性產物。代謝物在體外呈分離形式。 化合物之代謝物可使用業內已知或可獲得之常規技術來確定。舉例而言,分離之代謝物可以酶促及合成方式產生(例如,Bertolini等人,J. Med. Chem . 1997,40 , 2011-2016;Shan等人,J. Pharm. Sci . 1997,86 , 765-767;Bagshawe,Drug Dev. Res . 1995,34 , 220-230;及Bodor,Adv Drug Res . 1984,13 , 224-231)。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單獨使用或與一或多種額外活性劑組合使用以調配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包括(a) 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本發明之活性劑;及(b) 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個體體重之約1 μg/kg至約1000 mg/kg之量向個體投與所揭示之化合物(活性劑)。舉例而言,可投與個體體重之約10 μg/kg至約100 mg/kg之活性劑。該等量可每天投與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或六次,或者,該等量可視個體為控制適應症之症狀(該活性劑為此投與)之需要而投與。調配物及投與 可獲得多個標準參考文獻,其闡述製備各種適於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之調配物之程序。潛在調配物及製備之實例含於(例如) 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現行版);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Tablets (Lieberman、Lachman及Schwartz編輯)現行版,由Marcel Dekker, Inc.出版;以及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Osol編輯),1980, 1553-1593中。 可採用任何適宜投與途徑來為動物、尤其人類提供有效劑量之本發明之化合物。舉例而言,可採用經口、經直腸、局部、非經腸、經眼、經肺、經鼻及諸如此類。劑型包括錠劑、糖錠劑、分散液、懸浮液、溶液、膠囊、霜劑、軟膏劑、氣溶膠及諸如此類。在一個實施例中,局部投與包含本發明所述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在替代實施例中,經口全身投與醫藥組合物。 對於局部投與而言,本發明之活性成份可以純淨形式施加(即,在其為液體時)。然而,一般將期望將其以與皮膚病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其可為固體或液體)組合之組合物或調配物形式投與皮膚。 可用之固體載劑包括精細固體,例如滑石粉、黏土、微晶纖維素、二氧化矽、氧化鋁及諸如此類。可用之液體載劑包括水、醇或二醇或水-醇/二醇摻合物,其中本發明化合物可視情況藉助無毒表面活性劑以有效濃度溶解或分散。可添加佐劑(例如香味劑及其他抗微生物劑)以最佳化用於既定用途之性質。所得液體組合物可自吸收墊來施加,用於浸透繃帶及其他敷料,或使用幫浦型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噴霧至受影響區域上。 亦可採用增稠劑(例如合成聚合物、脂肪酸、脂肪酸鹽及酯、脂肪醇、經改質纖維素或經改質礦物材料)與液體載劑來形成可塗抹膏糊、凝膠、軟膏劑、肥皂及諸如此類,用於直接施加至使用者之皮膚。 適宜載劑、稀釋劑及賦形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諸如以下之材料:碳水化合物、蠟、水溶性及/或水可膨脹聚合物、親水性或疏水性材料、明膠、油、溶劑、水及諸如此類。所用特定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將取決於施加本發明之化合物之方式及目的。通常基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公認為安全(GRAS)投與動物之溶劑來選擇溶劑。一般而言,安全溶劑系無毒水性溶劑,例如水及其他可溶於水或可與水混溶之無毒溶劑。適宜水性溶劑包括水、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例如PEG400、PEG300)等及其混合物。調配物亦可包括一或多種緩衝液、穩定化劑、表面活性劑、潤濕劑、潤滑劑、乳化劑、懸浮劑、防腐劑、抗氧化劑、遮光劑、助流劑、加工助劑、著色劑、甜味劑、芳香劑、矯味劑及其他已知添加劑以提供藥物(即,本發明之化合物或其醫藥組合物)之優美外觀或在醫藥產物(即,藥劑)之製造中給予幫助。 調配物可使用習用溶解及混合程序來製備。舉例而言,將散裝藥物物質(即,本發明之化合物或該化合物之穩定化形式(例如,與環糊精衍生物或其他已知複合劑之複合物))在一或多種上文所述之賦形劑存在下溶解於適宜溶劑中。通常將本發明之化合物調配為醫藥劑型以提供藥物之可易控制且適當之劑量。 可端視用於投與藥物之方法以多種方式包裝用於施加之醫藥組合物(或調配物)。通常,分配用物件包括其中置有呈適當形式之醫藥調配物之容器。適宜容器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諸如以下之材料:瓶(塑膠及玻璃)、藥囊、安瓿瓶(ampoule)、塑膠袋、金屬圓筒及諸如此類。容器亦可包括防擾配件以防止不慎接觸到包裝之內容物。另外,容器上置有闡述容器內容物之標籤。該標籤亦可包括適當警告。 活性成份亦可藉由輸注或注射靜脈內或腹膜內投與。活性化合物或其鹽之溶液可在水中製備,視情況與無毒表面活性劑混合。分散液亦可在甘油、液體聚乙二醇、三乙醯甘油及其混合物中及在油中製備。在普通儲存及使用條件下,該等製劑含有防腐劑以防止微生物生長。 本發明化合物可與醫藥上可接受之媒劑(例如,惰性稀釋劑或可同化之食用載劑)組合全身投與(例如經口)。其可封裝於硬殼或軟殼明膠膠囊中,可壓縮成錠劑,或可與患者飲食中之食物一起直接併入。對於經口治療投與而言,可將活性化合物與一或多種賦形劑組合並以可攝取錠劑、經頰錠劑、糖錠劑、膠囊、酏劑、懸浮液、糖漿、薄片及諸如此類之形式來使用。此等組合物及製劑應含有至少0.1%之活性化合物。當然,組合物及製劑之百分比可變且可便捷地介於給定單位劑型之重量之約2%至約60%之間。活性化合物在此等治療有用組合物中之量應使得將獲得有效劑量值。 適於注射或輸注之醫藥劑型可包括包含活性成份之無菌水溶液或分散液或無菌粉劑,其適於臨時製備無菌可注射或可輸注溶液或分散液且視情況囊封於脂質體中。在所有情形中,最終劑型應無菌、可流動且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穩定。液體載劑或媒劑可為溶劑或液體分散介質,包含(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液體聚乙二醇及諸如此類)、植物油、無毒甘油酯及其適宜混合物。可(例如)藉由形成脂質體、藉由維持所需粒徑(在分散液之情形中)或藉由使用表面活性劑來維持適當流動性。可藉由各種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硫柳汞及諸如此類)來防止微生物作用。在許多情形中,將較佳包括等滲劑,例如糖、緩衝液或氯化鈉。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長吸收可藉由在組合物中使用吸收延遲劑(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實現。 無菌可注射溶液通常係藉由以下方式來製備:將活性成份以所需量併入視需要具有上文所列舉之多種其他成份之適當溶劑中,之後進行過濾滅菌。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粉劑之情形中,常用製備方法係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技術,其產生存於先前經無菌過濾之溶液中之活性成份加上任何其他期望成份之粉劑。方法及用途 本發明提供使用本文所揭示之活性劑(單獨或組合)之治療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組合物可用來治療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TGMI (轉麩醯胺酸酶1)、HMOX-1 (原血紅素加氧酶(脫環) 1)及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之任何一或多者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之任何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ELOVL4 如美國公開申請案第2005/0262580號中所揭示,人類ELOVL4基因編碼314個胺基酸之假定蛋白質,該蛋白質與編碼膜結合脂肪酸延伸系統之組份之ELO (脂肪酸延伸)基因家族之成員具有大約35%胺基酸一致性。ELO蛋白質已在酵母中(Oh, C. S.等人,J. Biol. Chem. 272:17376-17384 (1997))及齧齒類動物中(Tvrdik, P.等人,J. Biol. Chem. 272:31738-31746 (1997);Tvrdik, P.等人,J. Cell Biol. 149:707-318 (2000))鑑別。 與ELO家族之其他成員類似,人類ELOVL4具有三個特徵:預測五個跨膜片段之親水性圖;以脂肪酸去飽和酶及其他二氧鐵簇蛋白質鑑別之單一HXXHH基序;及顯示導致跨膜蛋白滯留於內質網(具有極長鏈之脂肪酸之生物合成之已知位點(Zhang, K.等人,Nature Genetics 27:89-93 (2001)))中之強信號(在相對於羧基末端之-3位及-5位處具有離胺酸之二離胺酸基序)。ELOVL4在人類視網膜中具有特有及大量表現,且在腦及睪丸中具有較低之表現。在成人視網膜中,ELOVL4僅在光感受器細胞(桿狀及錐狀光感受器二者)中表現。(同上)。 據信,ELOVL4在某些必需脂肪酸之合成中起關鍵作用。必需脂肪酸係不能由哺乳動物重新合成而為多個重要生物化學過程所需要之多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必需脂肪酸必須在飲食中直接供給或自飲食必需脂肪酸(例如亞麻油酸及α-次亞麻油酸(ALA))合成。該兩種飲食EFA經歷多個生物合成反應將其轉化為各種其他EFA。反應包括一系列交替反應,包括去除兩個氫並插入額外雙鍵(去飽和)及藉由添加兩個碳來延長脂肪酸鏈(鏈延伸)。藉助各路徑,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3家族之必需脂肪酸)自α-次亞麻油酸(ALA)合成,而花生油酸(ARA)自亞麻油酸合成。據信,ELOVL4參與DHA合成所需要之三個延伸步驟之一。參見美國公開申請案第2005/0262580號,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Agbaga等人中所揭示,ELOVL4為極長鏈飽和脂肪酸及極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之合成所必需。極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僅存在於視網膜、精子及腦中。參見Agbaga, M.-P.、Brush, R. S.、Mandal, M. N. A.、Henry, K.、Elliott, M. H.、Anderson, R. E.,Role of Stargardt-3 macular dystrophy protein (ELOVL4) in the biosynthesi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roc. Nat. Acad. Sci. 105: 12843-12848, 2008,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ELOVL4基因中之突變已涉及或引起(例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及體染色體顯性斯特格氏黃斑營養不良3。參見(例如)美國公開申請案第2008/0255000號(macular degeneration);及Agdaba等人(autosomal dominant 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 3),其每一者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Aldahmesh等人揭示ELOVL4中之異型接合突變已知在人類中引起黃斑變性且小鼠中引起視網膜異常。然而,根據Aldahmesh,在人類中尚未觀察到雙等位基因ELOVL4突變,且具有同型接合突變之鼠類模型在出生幾小時內死於表皮水障壁缺陷。Aldahmeh揭示藉由自系純合體(autozygome)分析及外顯子體測序之組合所顯示之展現以下臨床特徵之具有隱性ELOVL4突變之兩個人類個體:魚鱗癬、癲癇發作、智力遲鈍、及痙攣-類似於施約格倫-拉爾森(Sjögren-Larsson)症候群(SLS)但呈現更嚴重之神經病學表型之集群。Aldamesh之發現確定ELOVL4中之隱性突變係為神經魚鱗癬疾病之原因並強調VLCFA合成在腦及皮膚發育中之重要性。參見Adahmesh等人,Am. J. Hum Genet., 2011年12月9日; 89(6): 745-750,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UGCG UGCG (尤其亦稱為UDP-葡萄糖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係編碼催化鞘醣脂之生物合成中之第一醣基化步驟之酶之基因。鞘醣脂係含有脂質及糖部分之膜組份。此反應之產物係葡萄糖神經醯胺,其係許多鞘醣脂之核心結構。根據Watanabe等人,GCS在角質化細胞分化期間在轉錄層面上上調。參見Wantabe等人,J. Biol. Chem. 1998年4月17日; 273(16):9651-5,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IVL 退化素係人類皮膚之蛋白質組份且係由IVL基因編碼。藉由結合至兜甲蛋白,退化素有助於形成保護皮膚中角質細胞之細胞包膜。如Green等人所揭示,退化素係存在於表皮及其他分層鱗狀上皮細胞之角質化細胞中之高反應性可溶之轉麩醯胺酸酶受質蛋白質。參見Green等人,Mol. Biol. Evol. 9(6):977-1017,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根據Eckert等人,退化素首先出現在細胞胞質液中,但最終藉由轉麩醯胺酸酶與膜蛋白質交聯,由此有助於在角質化包膜之裝配期間在質膜下方形成作為麩胺醯基供體起作用之不溶性包膜。參見Eckert等人,J. Invest. Dermatol. 100(5):613-17,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TGMI TGMI基因編碼轉麩醯胺酸酶1酶。如遺傳學家參考(Genetics Home Reference)中所揭示,此酶發現於組成皮膚最外層(表皮)之細胞中。轉麩醯胺酸酶1參與角質化細胞包膜之形成,該角質化細胞包膜係圍繞皮膚細胞並幫助在身體與其環境之間形成保護性障壁之結構。特定而言,轉麩醯胺酸酶1在組成角質化細胞包膜之結構蛋白質之間形成交聯。此交聯為表皮提供強度及穩定性。參見遺傳學家參考:https://ghr.nlm.nih.gov/gene/TGM1。 更具體而言,如美國專利第8,933,035號中所揭示,表皮之最外層即角質層係由角質化細胞在其分化之最後階段(角質細胞)形成,該等角質細胞藉由為撓性且不可滲透之細胞間黏合質彼此黏合。因此,在角質層中,在由角質細胞形成之細胞區室與主要由以多層結構組織之脂質形成之細胞外區室之間加以區別。角質細胞由稱為角質化包膜之特定膜圍繞,該角質化包膜主要負責皮膚之強度、不溶性及柔韌度。角質化包膜係由在轉麩醯胺酸酶之作用下由共價鍵互相連接之結構蛋白質之混合物形成。形成角質化包膜之主要蛋白質係角質層斑蛋白(envoplakin)、旁血小板溶蛋白(periplakin)、退化素、小的富含脯胺酸之蛋白質(SPR蛋白質)及兜甲蛋白。 轉麩醯胺酸酶-1 (TG1)在角質化細胞中表現並以與膜黏合之形式存在。在表皮中,TG1、TG3及TG5參與角質化包膜之形成(Lorand等人,Nat Rev Mol Cell Biol. 2月; 4(2), 2003)。參見美國專利第8,933,035號,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Pigg等人所揭示,轉麩醯胺酸酶1 (TGM1)基因與臨床亞型層狀魚鱗癬(LI)及非大疱性先天魚鱗癬狀紅皮病(CIE)相關。此外,TGM1之表現對於哺乳動物表皮之成熟係關鍵的且發生在鱗狀化生期間。參見Functional AP1 and CRE response elements in the human keratinocyte transglutaminase promoter mediating Whn suppression. Jessen, B.A.、Qin, Q.、Rice, R.H.,Gene (2000) 8月22日; 254(1-2):77-85,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此外參見Strong founder effect for a transglutaminase 1 gene mutation in lamellar ichthyosis and congenital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 from Norway. Pigg, M.、Gedde-Dahl, T.、Cox, D.、Hausser, I.、Anton-Lamprecht, I.、Dahl, N.,Eur. J. Hum. Genet. (1998),其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HMOX-1 HMOX-1係編碼原血紅素加氧酶1酶之基因,該原血紅素加氧酶1酶介導原血紅素分解代謝之第一步驟,將原血紅素解離以形成膽綠素。已報導,加氧酶1使游離原血紅素分解代謝並產生一氧化碳(CO)之能力藉由上調介白素10 (IL-10)及介白素1受體拮抗劑(IL-1RA)表現而給予其抗發炎性質。參見Piantadosi CA等人(2011年5月),「Heme oxygenase-1 couples 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to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J. Biol. Chem. 286 (18): 16374-85,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HMOX-1保護內皮細胞免於細胞凋亡,參與調節血管緊張度之血管放鬆,並參與藉助血管生成及血管發生之血管形成。參見Lobada A等人,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8 10(10): 1767-812,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增加HMOX-1之表現之藥劑已揭示控制眼睛下方皮膚之血管緊張度,且亦減少眼睛下方之黑眼圈及虛腫(即眼袋體積)。參見(例如) H. Chajara等人, SOFW-Journal, 4-2014, 第16-31頁,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AQP3 AQP3係編碼水通道蛋白質水通道蛋白3之基因。如Li等人所揭示,水通道蛋白3 (AQP3)係涉及皮膚保水之蛋白質。AQP3缺失小鼠具有相對乾性之皮膚、降低之皮膚彈性及在去除角質層後延遲之障壁功能恢復,由於皮膚老化之特徵在於皮膚之水含量及障壁功能變化,因此該病狀亦存在於老年人群之皮膚中。Li展示AQP3在皮膚及NHEK樣品二者中均隨年齡而減少。參見Li等人,Austral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第51卷, 第2期, 2010年5月, 第106-112頁,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美國公開專利申請案第2009/0130223號中所揭示,水通道蛋白使得較大量之水及甘油可穿過質膜及細胞內膜快速交換(例如在紅血球、上皮細胞或生長中之植物細胞中)。與穿過脂質層之未催化之純物理擴散相反,在紅血球中,水通道蛋白介導之水穿過質膜轉運之特徵在於對低溫及抑制劑(例如,HgCl2 )敏感性較低。水通道蛋白之群自功能角度來看包括來自植物細胞之TIP蛋白(TIP=液胞膜內在蛋白)及PIP蛋白(PIP=質膜內在蛋白)及來自動物細胞之質膜之CHIP蛋白(CHIP=通道形成整合蛋白)。藉助在爪蟾卵母細胞(兩棲動物卵母細胞,爪蟾卵母細胞表現系統)中表現TIP、PIP或CHIP基因之cDNA,穿過該等細胞之質膜之水交換增加極顯著,此強有力地支持該等蛋白質之水轉運功能。自遺傳學角度來看,TIP、PIP及CHIP蛋白屬通道形成膜蛋白質之進化上較古老之家族(MIP蛋白(MIP=主要內在蛋白)),並具有6個跨膜結構域。其在膜中作為四聚體存在。 舉例而言且無限制,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可用來治療(例如)乾性皮膚,其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改良人類皮膚表皮中之水轉運及保水。更具體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可提供改良之保水、保濕、障壁修復及障壁功能。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治療及/或預防魚鱗癬(例如,尋常型魚鱗癬)。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治療及/或預防層狀魚鱗癬(LI)。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治療及/或預防非大疱性先天魚鱗癬狀紅皮病(CIE)。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治療及/或預防眼睛下方黑眼圈之出現。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減少眼睛下方眼袋之體積(即減少眼睛下方皮膚之虛腫)。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改良眼睛下方皮膚之血管緊張度。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治療及/或預防乾性皮膚或以其他方式增加皮膚中所存在之水分。 因此,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可用於治療層狀魚鱗癬及/或非大疱性先天魚鱗癬狀紅皮病(CIE)疾病,此係藉由向需要其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一或多種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來實施。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治療及/或預防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例如,化合物A或B)可用於治療及/或預防體染色體顯性斯特格氏黃斑營養不良3。活性劑可(例如)全身或局部施加至皮膚或眼睛(例如,眼藥水)。 此外,如本文所展示,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可用作抗氧化劑以減少個體中活性含氧物(ROS)之產生,此係藉由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一或多種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來實施。 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為說明性且非限制性。實際上,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可用來治療或改善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TGMI (轉麩醯胺酸酶1)及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之任何一或多者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之任何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此係藉由向需要其之個體投與(例如,局部投與)有效量之一或多種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來實施。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調節發炎反應或治療或預防發炎之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阻抑發炎反應。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治療發炎性疾病(例如心血管、消化、皮膚、肌肉、神經、生殖、呼吸及泌尿系統之損傷之任何一或多者)以及組織及軟骨之疾病、病症、症候群、病狀及損傷(例如動脈粥樣硬化、大腸激躁症、乾癬、肌腱炎、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及血管型失智症、多發性硬化、糖尿病、子宮內膜異位症、氣喘及腎衰竭)。在一個實施例中,不包括使用本發明所揭示之活性劑作為抗氧化劑。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抑制輔助性T-淋巴球浸潤及累積。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抑制來自嗜中性球之氧化迸發反應。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促進健康皮膚。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治療可受益於抑制發炎性細胞(例如嗜中性球、淋巴球、單核球、肥胖細胞)之浸潤及活化及/或抑制內皮及發炎性細胞中細胞表面黏著分子(例如VCAM-1及ICAM-1)之表現及活化之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治療選自以下之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或減輕其嚴重性:發炎(急性或慢性)、與以促進神經再生之脊髓損傷相關之發炎、抑制活體內基因療法期間免疫系統對遺傳改造細胞之排斥、氣喘、自體免疫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例如,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及小氣道病等)、免疫系統之發炎反應、皮膚病(例如,減少患有紅斑痤瘡、異位性皮膚炎、脂溢性皮膚炎、乾癬之患者之急性皮膚刺激)、大腸激躁症(例如,克隆氏病(Chro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等)、神經退化病症(例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阿茲海默氏病、亨庭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拳擊手型失智症、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關島帕金森失智症候群(Guam Parkinsonism dementia complex)、額顳失智症、皮質基底節變性、蒼白球-腦橋-黑質變性、進行性核上性麻痺、路易氏體型失智症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及多系統萎縮(MSA))。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治療或預防個體中可受益於調節發炎介質(例如細胞介素)之含量之疾病之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治療或預防個體中可受益於抑制輔助性T淋巴球之浸潤及累積之疾病之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包括治療或預防皮膚病狀之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包括治療水腫、紅斑及/或抑制髓過氧化酶(MPO)之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不包括治療或減輕一或多種其中已知調節G-蛋白信號傳導級聯之蛋白質抑制劑起作用之疾病之嚴重性。在替代實施例中,本發明所主張化合物之用途包括此段中所揭示之方法及治療之每一者。 將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進一步說明本揭示內容。該等實例應理解為僅為例示性,且不應將其視為限制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圍。實例 實例 1 3D 人類皮膚培養物模型中 ELVOL4 UGCG IVL TGMI AQP3 HMOX-1 之基因表現增加 維持皮膚障壁係促進健康年輕皮膚之關鍵。物理皮膚障壁位於角質層(SC)中且係由角質細胞及富含脂質之細胞間結構域組成。本發明實例展示,當在3D人類皮膚培養物模型(EpidermFT)中局部施加時,化合物B及化合物A之鈉鹽增加與形成用於防止病原體侵入及不受調節之水及溶質之損失之細胞-脂質障壁有關之基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TGM1 -轉麩醯胺酸酶1)之表現。此係令人驚訝之結果,此乃因該等分子先前已描述為抗發炎性的且因此不太可能調節增強障壁修復以及功能之關鍵基因。迄今為止,至今無異平基半胱胺酸化合物在文獻中報導具有此活性。本發明實例亦展示化合物B及化合物A之鈉鹽亦增加AQP3之表現,且化合物A之鈉鹽增加HMOX-1表現。在人類角質化細胞上之基因表現 ( 障壁功能及老化標記 ) 使用來自人類來源且作為保存插入物自MatTek Corp.購得(目錄編號EFT-400)之EpiDerm-FT™皮膚組織。在處理及投用程序之前培養組織並使其適應18小時,並使用適當的細胞培養6孔板鑑別各組織組。使用適當大小之塑膠投用(分配)吸量管藉由局部施加(25 µL)單次投與測試材料。稱重檢品並用HPLC級水溶解以製得化合物A之鈉鹽(0.5, 1% w/v)及化合物B (0.25% w/v),並在室溫下儲存。未經處理組未得到任何劑量。在第2天將固定之25 µL/組織體積逐滴局部投與至每一組織並在37℃及5% CO2 下培育24小時。在第3天,使用RNAqueous® 套組(Ambion® ;目錄編號1912)自每一組織提取總RNA,並使用高容量RNA至cDNA套組(Applied Biosystems® ;目錄編號4387406)獲得cDNA。使用TaqMan® Fast Advanced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 ;目錄編號4444556)及特異性TaqMan® 探針人類基因引子(ELOVL4、UGCG、IVL、TGM1、AQP3、GAPDH)進行定量PCR (qPCR)以計算每次處理之相對基因倍數表現變化。使用比較Ct方法(亦稱為2-[δ][δ]Ct)方法,藉由比較處理樣品與未處理樣品之Ct值並正規化至作為內源性管家基因之GAPDH基因表現來進行基因表現分析。結果表示為相對於未處理之基因表現變化百分比,並示於下表1中。 1. 化合物 A 之鈉鹽及化合物 B 增加重構人類表皮模型中之皮膚障壁相關之基因表現。 在人類角質化細胞上之基因表現 (UVB 及水通道蛋白 ) 來自新生供體之正常人類表皮角質化細胞(NHEK)係自Thermo-Fisher (目錄編號C-001-5C)獲得。在處理之前用補充有角質化細胞生長補充物(目錄編號S0015)之EpiLife培養基(目錄編號MEPI500CA)將細胞在6孔板中培養24小時。在第2天,將培養基去除並用1× PBS洗滌細胞。使用裝配有寬頻UVB燈(305±12 nm)之外部研究輻照器(Daavlin Co.)以25 mJ/cm2 UVB輻照細胞。隨後,將測試材料稀釋於補充培養基中並在37℃及5% CO2 下培育24小時。在第3天,使用RNAqueous® 套組(Ambion® ;目錄編號1912)自每一組織提取總RNA,並使用高容量RNA至cDNA套組(Applied Biosystems® ;目錄編號4387406)獲得cDNA。使用TaqMan® Fast Advanced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 ;目錄編號4444556)及特異性TaqMan® 探針人類基因引子(AQP3及GAPDH)進行定量PCR (qPCR)以計算每次處理之相對基因倍數表現變化。使用比較Ct方法(亦稱為2-[δ][δ]Ct)方法,藉由比較處理樣品與未處理樣品之Ct值並正規化至作為內源性管家基因之GAPDH基因表現來進行基因表現分析。結果表示為相對於未處理(無UVB)之基因表現變化百分比。3D 人類皮膚培養物模型中 AQP3 之基因表現增加 水通道蛋白-3 (AQP3)係在表皮之基底層形成水通道之跨膜蛋白之水通道蛋白家族之一部分,且負責人類皮膚表皮中之水轉運及保水。本發明實例展示化合物A之鈉鹽劑量依賴性地增加水通道蛋白-3之表現。化合物B亦顯示具有增加水通道蛋白-3之表現之活性。出於至少兩個原因,此係令人驚訝之結果。首先,先前文獻已展示在培養之人類角質化細胞中UVB誘導AQP3下調。參見(例如) Shan等人,Int J Mol Med. 2012, 29(4):625-9,其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使用UVB及培養之人類角質化細胞之本發明結果展示,事實上UVB作用相反,其促進AQP3表現,而非下調(圖1)。有趣的是,化合物A之鈉鹽能夠進一步增強AQP3表現,鑒於關於經UVB處理之角質化細胞及AQP3之先前文獻,其本身完全意想不到。該等結果示於圖1中。 鑒於該等令人驚訝之結果,然後藉由局部施加化合物A之鈉鹽測試化合物A之鈉鹽(以及化合物B)在人類皮膚3D模型中之效應,以研究該等化合物是否可在UVB不存在下增強AQP3。結果顯示化合物A之鈉鹽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顯著增加AQP3表現。該等結果顯示於圖2中。 因此,在UVB存在及不存在下,化合物A之鈉鹽均增加AQP3表現。在人類角質化細胞上之基因表現 ( 黑眼圈標記 -HMOX-1) 來自新生供體之正常人類表皮角質化細胞(NHEK)係自Thermo-Fisher (目錄編號C-001-5C)獲得。在處理之前用補充有角質化細胞生長補充物(目錄編號S0015)之EpiLife培養基(目錄編號MEPI500CA)將細胞在6孔板中培養24小時。在第2天,將培養基去除並用1× PBS洗滌細胞。在第3天,使用RNAqueous® 套組(Ambion® ;目錄編號1912)自每一組織提取總RNA,並使用高容量RNA至cDNA套組(Applied Biosystems® ;目錄編號4387406)獲得cDNA。使用TaqMan® Fast Advanced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 ;目錄編號4444556)及特異性TaqMan® 探針人類基因引子(HMOX1、GAPDH)進行定量PCR (qPCR)以計算每次處理之相對基因倍數表現變化。使用比較Ct方法(亦稱為2-[δ][δ]Ct)方法,藉由比較處理樣品與未處理樣品之Ct值並正規化至作為內源性管家基因之GAPDH基因表現來進行基因表現分析。結果表示為相對於未處理細胞之基因表現變化百分比,並示於下表2中。 2. 化合物 A 之鈉鹽增加重構人類表皮模型中之 HMOX-1 實例 2 :抵抗活性含氧物 (ROS) 之保護 在細胞代謝及皮膚組織老化機制期間反應性自由基之產生顯著增加。存在於環境中及身體中之抗氧化分子起抵消ROS之作用。因此,欲藉由測試化合物B作為自由基清除劑之活性及在抑制因應H2 O2 暴露誘導細胞內ROS中之效能來確定化合物B之抗氧化性質。使用比色抗氧化分析套組來定量化合物B清除反應性自由基之能力(參見下文)。結果展示化合物B抑制過氧化氫誘導之自由基活性含氧物(IC50 = 68 ± 8 µM),其活性類似於維生素E (α-生育酚;IC50 = 25 ± 0 µM),但功效顯著大於硫辛酸(IC50 = 682 ± 169 µM);維生素E及硫辛酸為兩種常用於皮膚護理產品中之抗氧化劑(圖3)。 細胞內ROS隨時間之累積參與與皮膚之陽光損害、污染及其他環境因素誘導物相關之細胞老化機制。細胞內自由基及其他反應性物質藉由細胞代謝不斷產生,並藉由環境所產生之對脂質、核酸及蛋白質之氧化性損害而加劇。氧化壓力之發生可藉由引入功能性抗氧化分子來延遲,該等功能性抗氧化分子可在該等物質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之前穿透皮膚細胞並將其清除。因此,使用基於HDF細胞之分析採用細胞可滲透螢光探針2’,7’-二氯二氫螢光黃二乙酸酯(DCFH-DA)來量測細胞內活性含氧物活性。將DCFH-DA擴散至經潛在抗氧化劑預處理之細胞中,且螢光強度與細胞內ROS含量成比例。使用此方法測定化合物B之反應性自由基清除之細胞內抗氧化能力 (參見下文)。結果展示化合物B抑制細胞內氧化壓力(37 ± 2%),活性類似於維生素E (α-生育酚;42 ± 3%)且功效大於硫辛酸(26 ± 4%) (表3)。 3. 化合物 B 對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 (HDF) 內過氧化氫誘導之 ROS 之抗氧化效應 * *數據表示兩個獨立實驗之平均±StDev。 圖3闡述其中測試化合物B (™)、維生素E (q)及硫辛酸(¢)之結果。數據表示三個獨立實驗之平均±StDev。使用SigmaPlot圖形軟體(San Jose, CA)經由四參數對數曲線擬合來確定IC50 值。 該等結果係意想不到的,此乃因先前進行之抗氧化分析展示化合物B在不同之基於細胞之分析中針對過氧化氫誘導之氧化提供極少保護至無保護。然而,化合物A之鈉鹽(不同之異平基半胱胺酸分子)確實顯示抗氧化活性(表4)。 4. 化合物 A 之鈉鹽顯示保護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 (HDF) 免於過氧化氫誘導之毒性之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分析 使用自Cayman Chemical Company (Ann Arbor, MI)獲得之比色抗氧化分析套組估計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分析。使用ABTS (2,2’-次偶氮基-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酯])作為色素原,其在過氧化氫存在下藉由變性肌紅蛋白變為有色之單陽離子自由基形式(ABTS•+),並藉由使用讀板儀(Envision-PerkinElmer;Waltham, MA)在750 nm下量測吸收來監測。藉由與肌紅蛋白及過氧化氫同時添加之一系列濃度之測試化合物基於ABTS之變色計算抗氧化抑制。基於細胞之抗氧化分析編號 1 將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HDF)細胞在具有10% FBS之DMEM中培養並接種至黑壁96孔板中且在處理前培育24小時。將細胞用或不用測試化合物(0.03-1 µM終濃度)預處理3小時,並用50 µM之二氯-二氫-螢光黃二乙酸酯(DCFH-DA)標記。在細胞與0.1 mM H2 O2 及測試化合物共培育20分鐘之後量測總螢光(激發=485nm;發射=535nm)。使用下式計算抵抗氧化壓力之細胞保護: 細胞保護(%) = [(測試化合物(%) -僅過氧化氫(%))/ (測試化合物(%) -未處理對照(%))] × 100。基於細胞之抗氧化分析編號 2 來自新生供體之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HDF)係自Thermo-Fisher (目錄編號C-004-5C)獲得。在處理之前,用補充有10% FBS之DMEM培養基(目錄編號11965-092)將細胞在96孔板中培養24小時。稱重檢品並用HPLC級水溶解以製得1 mM儲備液並在作為媒劑之水中進行連續稀釋。未處理組未得到任何劑量。在第2天將測試材料稀釋於具有600 µM過氧化氫之培養基中並在37℃及5% CO2 下培育24小時。在第3天,去除處理培養基並使用稀釋於補充有10% FBS之DMEM-無酚紅培養基(Thermo-Fisher;目錄編號21063-029)中之MTS試劑(Promega;目錄編號G3580)進行細胞毒性分析。15分鐘培育後,使用微量板讀數儀測定490 nm下之吸光度。藉由比較經過氧化氫處理之樣品與未處理樣品之OD值進行細胞保護分析。結果表示為相對於經過氧化氫處理之細胞之細胞保護百分比。實例 3 :針對人類角質化細胞上 UVB 誘導之促發炎性細胞介素之保護 來自新生供體之正常人類表皮角質化細胞(NHEK)係自Thermo-Fisher (目錄編號C-001-5C)獲得。在處理之前,用補充有角質化細胞生長補充物(目錄編號S0015)之EpiLife培養基(目錄編號MEPI500CA)將細胞在24孔板中培養24小時。在第2天,去除培養基並替換為補充物缺失之EpiLife培養基並在37℃及5% CO2 下培育24小時。在第3天,去除培養基並將測試材料稀釋於補充物缺失之培養基中且培育6小時。培育後,用1×PBS洗滌細胞並使用裝配有寬頻UVB燈(305±12 nm)之外部研究輻照器(Daavlin Co)以25 mJ/cm2 UVB進行輻照,且隨後利用補充物缺失培養基培育24小時。在第4天,收穫培養基上清液並使用ELISA套組(BD Biosciences® #555220;R&D Systems® #DY210)用培養基上清液量測促發炎性細胞介素含量(IL-6及TNF-α)。結果表示為相對於未處理之UVB輻照細胞之抑制百分比,並示於下表5中。 5. 化合物 A 之鈉鹽保護人類角質化細胞抵抗促發炎性細胞介素。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其併入程度如同明確且個別地將每一個別公開案、專利或專利申請案以引用的方式併入一般。 儘管已尤其參照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顯示及闡述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在不背離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之本發明之範圍之情形下對其形式及細節作出各種改變。此外,本文中所包括之所有實施例僅出於說明性目的給出且不應解釋為本發明之限制,此乃因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下其可有許多變化形式。
圖1繪示在UVB輻射24小時後未經處理之NHEK細胞及經化合物A之鈉鹽處理之NHEK細胞中AQP3之表現,如實例1中所述進行分析。 圖2繪示在EpiDerm-FT皮膚模型經各種濃度之化合物A及化合物B局部處理隨後分離總RNA之後,AQP3之表現。基因表現係藉由利用GAPDH作為內源對照正規化之AQP3之qPCR來量測,如實例1中所述。 圖3繪示化合物B (™)、維生素E (q)及硫辛酸(¢)之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分析之結果,如實例2中所述。

Claims (20)

  1. 一種治療個體中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IVL (退化素)、TGMI (轉麩醯胺酸酶1)、HMOX-1 (原血紅素加氧酶(脫環) 1)及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之任何一或多者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活性劑: (a) 下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 (b) 下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酯;或(c) (a)與(b)之組合。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因ELOVL4 (極長鏈脂肪酸樣4之延伸)基因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因UGCG (神經醯胺葡萄糖基轉移酶)基因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因IVL (退化素)基因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因TGMI (轉麩醯胺酸酶1)基因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因HMOX-1 (原血紅素加氧酶(脫環) 1)基因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因AQP3 (水通道蛋白-3)基因之表現增加而改良或改善。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乾性皮膚。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皮膚保水。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搔癢症。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皮膚障壁修復。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皮膚障壁功能。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魚鱗癬。
  14.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尋常型魚鱗癬。
  15.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層狀魚鱗癬。
  16.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非大疱性先天魚鱗癬狀紅皮症。
  1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眼睛下方黑眼圈之出現。
  1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眼睛下方眼袋之體積。
  1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2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經改良或經改善之病狀、病症或生理狀態係體染色體顯性斯特格氏黃斑營養不良(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 3。
TW105133470A 2015-10-17 2016-10-17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 TW2017261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3000P 2015-10-17 2015-10-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6123A true TW201726123A (zh) 2017-08-01

Family

ID=58518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470A TW201726123A (zh) 2015-10-17 2016-10-17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26123A (zh)
WO (1) WO20170667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71558A1 (en) * 2008-01-28 2012-03-22 Anderson Robert E Compositions of very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methods of use
EP3330252B1 (en) * 2008-11-11 2020-02-12 Signum Biosciences, Inc. Isoprenyl compounds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120192298A1 (en) * 2009-07-24 2012-07-26 Sigma Aldrich Co. Llc Method for genome editing
WO2013044098A1 (en) * 2011-09-21 2013-03-28 Living Proof,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onditions of compromised skin barrier fun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66749A1 (en)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rachidonic acid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on rat hippocampal slices
El-Mahmoudy et al. Thymoquinone suppresses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rat macrophages
Patten et al. Omega-3 supplementation can restore glutathione levels and prevent oxidative damage caused by prenatal ethanol exposure
Valenti et al.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prevents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ficit and promotes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in human cells from subjects with Down's syndrome
Xie et al. α-Linolenic acid intake attenuat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stress effects in diabetic but not normal rats
Chang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ormentic acid from suspension cells of Eriobotrya Japonica ex vivo and in vivo
Pardo-Andreu et al. Mangifera indica L.(Vimang) protection against serum oxidative stress in elderly humans
Li et al. Reduction of aging-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by bilberry anthocyanin supplementation via the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aged female rats
Strokin et al. Neuroprotection of rat hippocampal slices exposed to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by enrichment with docosahexaenoic acid and by inhibition of hydrolysis of docosahexaenoic acid-containing phospholipids by calcium independent phospholipase A2
Dietrich-Muszalska et al. Beta-glucan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educes plasma lipid peroxidation induced by haloperidol
KR20150055024A (ko) 이데베논, n-아세틸-s-파네실-l-씨스테인 및 에르고티오네인으로 구성되는 제제와 그 용도
Zhou et al.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combined with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TKSN041 reduces the photoaging damage in murine skin by activating AMPK signaling pathway
US10912812B2 (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botanical extracts
WO2012111187A1 (ja) 皮膚コラーゲン産生促進剤
KR101566552B1 (ko) 항산화, 항동맥경화 및 항당뇨 효과가 우수한 기능성 리피드
TW201726123A (zh) 用於增加基因表現之調配物
Egea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dimebon against ischemic neuronal damage
Al-Okbi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foods in adjuvant arthritis
WO2011061932A1 (ja) セラミド及びコラーゲンの合成促進剤並びにコラーゲンの糖化抑制剤
JP2007015970A (ja) ビタミンa類安定化製剤
JP6676278B2 (ja) 生体物の体重増加抑制剤、及び血中アディボネクチン分泌促進剤
Callaghan et al. Deuterate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rovided protection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 ocular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glaucoma patients
KR20160019807A (ko) 도세탁셀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탄력, 주름개선, 보습 또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Habiyambere NANOCHARACTERIZATION AND HEME-OXYGENASE 1 INDUCTION BY A NOVEL NANOFORMULATED BOTANICAL
KR20160020254A (ko) 모모딘 ic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보습 또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