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6072A - 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 Google Patents

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6072A
TW201726072A TW105141401A TW105141401A TW201726072A TW 201726072 A TW201726072 A TW 201726072A TW 105141401 A TW105141401 A TW 105141401A TW 105141401 A TW105141401 A TW 105141401A TW 201726072 A TW201726072 A TW 2017260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radio frequency
segment
ablation electrode
frequency abl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1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6035B (zh
Inventor
呂慧歆
蔡孟翰
黃凱文
李若屏
周文揚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726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6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0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77Needle-like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059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8/0007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A61B2018/00083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ow, i.e.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107Coatings on the energy applica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1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75Electrodes retractable in or deployable from a hous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包含:一針具本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至少二第二段部,其中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至少二第二段部暴露於該針具本體的一表面上。其中至少一第一段部的阻抗小於至少二第二段部的阻抗,且至少一第一段部的至少其一設置在兩相鄰的至少二第二段部之間。此外,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係為一單電極。

Description

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本揭露為一種消融電極針具,尤指一種單電極的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為目前最廣泛使用的腫瘤消融技術。操作時,醫生在導引影像例如:超音波(ultrasound)、電腦斷層掃描(CT)、磁共振造影(MRI)等工具定位下,將電極針具準確插入腫瘤區域,此時電極針具會釋放出無線電射頻(radio frequency)電波,電波經過的組織會因離子激盪(ion agitation)擾動而產生熱能,使治療區內的溫度開始上升,當治療區內溫度達到45℃以上,治療區內的組織包含腫瘤便會造成局部組織的凝固性壞死(coagulation necrosis)。
然而,在一般射頻消融術的執行上,組織的碳化會造成阻抗的上升,而最常被使用的阻抗控制模式下,此時射頻燒融系統會自動停止運作以使得組織降溫,進而影響到手術時間。此外,對於某些病灶產生的球形腫瘤,射頻電極針具的類橢圓球體消融範圍將會造成不必要的組織因消融而導致壞死。
有鑑於此,在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可以快速地進行射頻消融,以降低整體手術時間。
在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射頻消融形狀趨近於球形,以符合臨床需求。
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提出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包含:一針具本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至少二第二段部,其中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至少二第二段部暴露於針具本體的一表面上。其中至少一第一段部的阻抗小於至少二第二段部的阻抗,且至少一第一段部的至少其一設置在兩相鄰的至少二第二段部之間。此外,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係為一單電極。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射頻消融系統
10‧‧‧射頻產生器
20‧‧‧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21‧‧‧絕緣部
22‧‧‧針具本體
23‧‧‧絕緣外蓋
24‧‧‧第一段部
242‧‧‧第一次段部
244‧‧‧第二次段部
25‧‧‧彈簧
26‧‧‧第二段部
27‧‧‧滑塊
28‧‧‧針尖
30‧‧‧接地電極貼片
40‧‧‧病人
D‧‧‧徑長
L1、L2‧‧‧長度
T‧‧‧寬度
W‧‧‧線寬
圖1為本揭露之一種射頻消融系統之架構示意圖。
圖2(a)、圖2(b)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a)-圖3(e)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f)為圖3(e)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於A-A’剖面下的 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c)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與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在進行射頻消融時,其阻抗與消融時間的關係圖。
圖5(a)-圖5(c)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d)為圖5(b)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局部區域B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具有球形燒融形狀時,第一段部設置位置與長度的關係圖。
圖7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閱圖1所示,在一射頻消融系統1中,主要包含有一射頻產生器10、一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與一對接地電極貼片30。在本實施例的射頻消融系統1之架構中,射頻產生器10可產生頻率範圍為300~500kHz及功率範圍為小於1000W的一射頻電流。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係為單針單極的針具,可直接插入於病人40的患部以進行治療。接地電極貼片30貼附於病人40的大腿處或背部。射頻消融系統1主要運用歐姆加熱(Ohmic Heating)的電磁工作原理,在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與接地電極貼片30間形成電路迴路,以於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周圍產生一高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區,進而產生高溫來對於腫瘤或治療區域燒結。
在射頻消融治療過程中,常使用控制阻抗(impedance control)模式來施予一定電壓,並藉由量測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與接地電極貼片30的電路迴路之阻抗變化以控制輸出射頻電流的大小。由於射頻電流會造成組織內離子間的摩擦生熱而使局部區域的溫度上升,對一般生物體而言,溫度超過45℃時就會導致局部組織的壞死,因此當阻抗過大例如是超過初始阻抗臨界值時,射頻產生器10會暫時停止運作,以使得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周圍被加熱的組織降溫,待一段時間之後,射頻產生器10才會再度啟動,並繼續進行消融。因此,射頻產生器10停止運作的次數及時間,將會影響到整個治療手術的時間與消融結果。
此外,在一般射頻消融系統中,負責傳遞電流的導電部分為沿著射頻電極針具的走向,因此消融出的形狀會變成一個長軸沿著導電部兩端的類橢圓球體,對於使用射頻消融術來進行腫瘤治療最常見的肝癌來說,在三公分以下的肝腫瘤形狀多為趨近球形,因此在進行肝腫瘤射頻消融治療時,傳統射頻電極針具的類橢圓球體消融將會以較大的治療範圍來涵蓋肝腫瘤的形狀,以確保熱消融可以完全將腫瘤消除,通常稱做手術邊緣(surgical margin),而現有的類橢圓消融球體需包含腫瘤與手術邊緣,越大的消融範圍將犧牲更多部分正常組織,由其是橢圓球體的長軸兩端正常組織,因不必要的消融而導致壞死。
因此,在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可以快速地進行射頻消融,以降低整體手術時間。
在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其射頻消融形狀趨近於球形,以符合臨床需求。
針對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不同的設計,提出實施例如下:圖2(a)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包含:一針具本體22,其包括至少一第一段部24與至少二第二段部26,其中至少一第一段部24與至少二第二段部26暴露於針具本體的一表面上。其中至少一第一段部24的阻抗小於至少二第二段部26的阻抗,且至少一第一段部24的至少其一設置在兩相鄰的至少二第二段部26之間。此外,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係為一單電極。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的阻抗與第二段部26的阻抗差異至少為106Ω,舉例來說,第一段部24可為不銹鋼、鈦、鎳等具生物相容性的金屬材料或合金,亦可為碳、導電高分子等具導電且生物相容的材質,第二段部26為陶瓷材料或是其他具生物相容性之導電度差的高分子聚合物,但不以此為限。
圖2(b)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一般來說,在單次手術過程中如需處理多個大小不同的腫瘤時,現有作法是需要更換不同長度的射頻消融電極針具,為了更有效率的進行消融,在本實施例中提出的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更可包含設置於針具本體22外側的一絕緣外蓋23,其係可伸縮地來選擇性的暴露出部分的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 26。詳細來說,被絕緣外蓋23遮蔽的區域不會產生射頻消融的作用,只有暴露出來的區域會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因此,醫生/操作者可在單次手術過程中依據不同大小的腫瘤來調整調整絕緣外蓋23暴露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的區域,進而決定射頻消融治療區域的範圍,而無須更換不同尺寸的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以更有效率的進行射頻消融治療。要說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外蓋23係圍繞整個針具本體22的外側,然在不同的實施例中,絕緣外蓋23係可僅圍繞部分針具本體22的外側,例如:絕緣外蓋23圍繞半圈針具本體22的外側,此時射頻消融的形狀會變成沒有設置絕緣外蓋23時的射頻消融形狀的一半。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針具本體22之針尖28係為電性絕緣,可防止或減緩周圍組織燒焦壞死的速度。
圖3(a)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的至少第一段部24包含複數個第一段部24,且所述第一段部24彼此電性連接,以使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為單電極針具。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更包含一絕緣部21。絕緣部21的一端與針具本體22相連接,另一端與一把手相連接,以便於醫生/操作者使用。
圖3(b)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在不同的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係分別被覆(coated)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在圖3(a)的實施例 中,第一段部24係為複數個分離的包覆層(coat)被覆(coated)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且針具本體22未被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第二段部26。在圖3(b)的實施例中,第二段部26係為複數個分離的包覆層被覆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且針具本體22未被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第一段部24。要注意的是,在此並未限制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的排列順序,也就是說,與絕緣部21相連接的可以是第一段部24,也可以是第二段部26;與針尖28相連接的可以是第一段部24,也可以是第二段部26,並無限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排列的順序並不會影響到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的射頻消融效果。
圖3(c)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又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3(d)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再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在不同的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係分別以一彈簧25套設的方式暴露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在圖3(c)的實施例中,彈簧25套設在針具本體22外以形成第一段部24,且針具本體22未被彈簧25覆蓋的區域形成第二段部26。在圖3(d)的實施例中,彈簧25套設在針具本體22外以形成第二段部26,且針具本體22未被彈簧25覆蓋的區域形成第一段部24。
圖3(e)係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彈簧25之一末端與滑塊27相連接,且經由滑塊27的移動可調整彈簧25套設於針具本體22外 的長度,藉此可以改變射頻消融針具20治療區域的大小。
在上述圖3(a)~圖3(e)的實施例中,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中的多個第一段部24皆具有相同長度L1,第一段部24的長度L1可介於0.1~1mm之間。此外,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中的多個第二段部26並不限於具有相同長度,第二段部26的長度L2可介於0.1~2mm之間。詳細來說,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的長度L1與L2不能設計得太長,由於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交錯的配置關係以及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阻抗的差異皆會造成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中的電場空間分布不連續,使得射頻消融治療區域發生在第一段部24的周圍,但若第一段部24的長度L1過長,將會使得第一段部24周圍的組織焦化速度過快而使阻抗提升速度增快,射頻產生器10達到暫時停止運作的時間將會縮短,進而使得射頻治療時間被拉長,最終使得周圍組織對射頻產生的熱能效能作用變差;若第二段部26的長度L2過長,相鄰的第一段部24所消融的區域無法相連接,將會造成整體消融有不均勻的情形發生。
在圖3(c)的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段部26的長度L2介於0.1~2mm之間,故彈簧25的節距(pitch)介於0.1~2mm之間。此外,第一段部24的長度L1可介於0.1~1mm之間,故彈簧25的線寬介於0.1~1mm之間。在圖3(d)的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段部26的長度L2介於0.1~2mm之間,故彈簧25的線寬介於0.1~2mm之間。此外,第一段部24的長度L1可介於0.1~1mm 之間,故彈簧25的節距介於0.1~1mm之間。
圖3(f)為圖3(e)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於A-A’剖面下的結構示意圖。由於彈簧25套設在針具本體22的表面,彈簧25的厚度T會影響整體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的徑長D,以目前常被使用的12~19G(Gauge)射頻消融電極針具的尺寸為例,彈簧25的厚度T可設計介於0.1~0.75mm之間,以避免讓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的徑長D過大。
圖4為圖3(c)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與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在進行射頻消融時,其阻抗與消融時間的關係圖。在圖4中,control代表控制組,即不同於圖3(c)實施例,其第一段部24連續覆蓋於第二段部26上之射頻消融針具,spring代表圖3(c)實施例的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由圖4的結果可以得知,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約在181秒時會到達初始阻抗臨界值,而透過本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及彈簧25的配置,可延遲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到達初始阻抗臨界值的時間。由於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使阻抗達到初始阻抗臨界值,因此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可以在阻抗達到初始阻抗臨界值而強迫暫時停止之前,具有更多的操作時間。此外,針對圖3(c)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與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在進行射頻消融時,消融時間與消融體積的比較。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在進行12分鐘的射頻消融之後,於肝組織中所形成的消融區域之三個軸長分別約為3.6cm、3.0cm、3.0cm。相對於本揭露 圖3(c)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在3分45秒的消融時間後,於肝組織中所形成的消融區域之三個軸長(即x,y,z)分別為3.6cm、3.1cm、3.0cm。由實驗結果即可說明,在達到相同消融體積的情形下,本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只需1/3的治療時間,故可提升射頻消融治療的效率。
根據上述圖3(a)~圖3(f)的實施例可知,藉由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不同的阻抗差異及多個第一段部24等長的分布情形,可使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的電場空間分布不連續,造成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周圍組織碳化的速度較慢,故阻抗上升速度相對變慢,延遲到達初始阻抗臨界值的時間。此外,由於周圍組織較不易碳化,熱能可以傳導及熱對流方式擴散,使射頻消融治療更有效率,因此可降低射頻消融的治療時間,達到快速消融的目的。
圖5(a)-圖5(c)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圖5(a)、圖5(b)與圖5(c)的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係為複數個,且兩相鄰的第一段部24具有不同長度。詳細來說,第一段部24以針具本體22之中心為對稱設置,且越接近針具本體22相對兩端部的第一段部24,其長度越短;越接近針具本體22中心的第一段部24,其長度越長。也就是說,靠近絕緣部21及針尖28的第一段部24長度較短,向針具本體22中心靠近的第一段部24其長度逐漸變長。要注意的是,在此需要小心地設計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的排列。也就是說,針具 本體22的中心為第一段部24,並以中心向兩端部交錯設置第一段部24及第二段部26。如此,藉由於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的配置排列關係,可適度的修飾射頻消融的形狀,使之趨近於球形。而在一實施例中,更可配置第二段部26的其一與絕緣部21相連接、第二段部26的另一與針尖28相連接,如此可進一步修飾射頻消融的形狀,使之趨近於球形。
在圖5(a)的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係以塗布的方式暴露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然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二段部26亦可以塗布的方式暴露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而在圖5(b)與圖5(c)的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係分別以一彈簧25套設的方式暴露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在圖5(b)的實施例中,彈簧25套設在針具本體22外以形成第一段部24,且針具本體22未被彈簧25覆蓋的區域形成第二段部26。在圖5(c)的實施例中,彈簧25套設在針具本體22外以形成第二段部26,且針具本體22未被彈簧25覆蓋的區域形成第一段部24。要注意的是,彈簧25可以單一線寬W的方式覆蓋於針具本體22表面的區段(如圖5(b)),以形成第一段部24/或第二段部26,彈簧25亦可以不同線寬W的方式覆蓋於針具本體22表面的區段(如圖5(c)),以形成第一段部24/或第二段部26。
此外,在上述圖5(a)~圖5(c)的實施例中,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更可包含如前述提及的絕緣外蓋23或滑塊27,以改變射頻消融治療區域的大小,於此便不再贅述。
下表一為圖5(b)的實施例與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於相同參數條件下的射頻燒融結果,表二為圖5(c)的實施例與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於相同參數條件下的射頻燒融結果。其中,射頻消融針具20與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為3公分。利用絕緣外蓋來調整控制組之射頻消融針具暴露出的長度,並利用滑塊27來調整射頻消融針具20暴露出的長度。z/x、y/x分別代表在不同方向x、y、z上量測到的長度比值。
由表一及表二可看出本實施例的射頻消融針具20在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後,於不同方向x、y、z上量測到的長度比值z/x、y/x較為接近,故能夠產生接近於球狀的射頻消融形狀。
圖6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具有球形燒融形狀時,第一段部24設置位置與長度的關係圖。其中,X軸表示第一段部24在平行於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軸向的一X方向距離針具本體22的中心的距離。Y軸表示達到球形時X方向上所需的第一段部24長度。實線表示扣除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半徑長度(0.72mm)後的量測值。虛線表示忽略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半徑長度的量測值。在本實施例中,針具本體22長度為30mm,第一段部24的數量為五個,兩相鄰的第一段部24間以2mm長度的第二段部26隔開,且第一段部24之其二分別對應設置與絕緣部21及針尖28相連接。在針具本體22兩端部的第一段部24長度分別為1mm情形下,針具本體22中心距離12mm處的第一段部24長度可為3.1-3.9mm之間。考量針具本體22中心需保持為第一段部24,扣除掉針尖28的4mm長度後,針具本體22中心的第一段部24長度可為8.2-9.8mm之間。進一步考量製程誤差,第一段部24的長度在針具本體22由一端部(如絕緣 部21)至相對另一端部(如針尖28)的比例依序為1:a:b:c:1,其中a與c介於3-4之間,b介於8-10之間。
圖5(d)為圖5(b)實施例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局部區域B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彈簧25具有較小的線寬,因此每一第一段部24更可包含至少一第一次段部242與至少二第二次段部244,其中第一次段部242的阻抗小於第二次段部244的阻抗,且第一次段部242的至少其一設置在兩相鄰的第二次段部244之間。此外,第一次段部242亦可為複數個,且每一第一次段部242具有相同長度。藉由第一次段部242與第二次段部244不同的阻抗差異及多個第一次段部242等長的分布情形,可使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中的電場空間分布不連續。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可同時達成快速消融及球形消融形狀的效果。
圖7為本揭露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20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針具本體22包括一第一段部24與二第二段部26。第一段部24配置於針具本體22中央,且二第二段部26分別配置於針具本體22的相對二端部。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的阻抗與第二段部26的阻抗差異及其可應用的材料與前述實施例一相同,於此便不再贅述。
在圖7的實施例中,第一段部24係為一包覆層被覆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且針具本體22未被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第二段部26。然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二段部26亦可為 二分離的包覆層被覆於針具本體22的表面,且針具本體22未被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第一段部24。
在圖7的實施例中,與絕緣部21相連接者為第二段部26,與針尖28相連接者為第二段部26,而在針具本體22中心的為第一段部24,藉由於第一段部24與第二段部26的配置排列關係,可適度的修飾射頻消融的形狀,使之趨近於球形。
綜上所述,本揭露所提出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可藉由第一段部與第二段部不同的阻抗差異及第一段部與第二段部不同的分布情形,搭配第一段部長度的變化情形,可使射頻消融電極針具能有快速消融及/或球形消融形狀的效果。
惟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僅係用於例釋本揭露之特點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定本揭露之可實施範疇,於未脫離本揭露上揭之精神與技術範疇下,任何運用本揭露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射頻消融系統
10‧‧‧射頻產生器
20‧‧‧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30‧‧‧接地電極貼片
40‧‧‧病人

Claims (21)

  1. 一種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包含:一針具本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至少二第二段部,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該至少二第二段部暴露於該針具本體的一表面上;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段部的阻抗小於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的阻抗,且該至少一第一段部的至少其一設置在兩相鄰的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之間;且該射頻消融電極針具係為一單電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段部的阻抗與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的阻抗的差異至少為106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更包含一絕緣外蓋,設置於該針具本體的外側,其中該絕緣外蓋係可伸縮地來選擇性的暴露出部分的該至少一第一段部與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針具本體之針尖係為電性絕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段部包含複數個第一段部,且該些第一段部彼此電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些第一段部係為複數個分離的包覆層被覆於該針具本體的該表面,且該針具本體未被該些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該些至少二 第二段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係為複數個分離的包覆層被覆於該針具本體的該表面,且該針具本體未被該些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該些第一段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一彈簧套設在該針具本體外以形成該些第一段部,且該針具本體未被該彈簧覆蓋的區域形成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彈簧之一末端與一滑塊連接,且該滑塊可調整該彈簧套設於該針具本體外的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一彈簧套設在該針具本體外以形成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且該針具本體未被該彈簧覆蓋的區域形成該些第一段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彈簧之一末端與一滑塊連接,且該滑塊可調整該彈簧套設於該針具本體外的長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些第一段部具有相同長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兩相鄰的該些第一段部具有不同長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越接近該針具本體相對兩端部的該些第一段部,其長度越短,且越接近該針具本體中心的該些第一段部,其長度越長。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些第一段部係以該針具本體之中心為對稱設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些第一段部的數量為五,且該些第一段部的長度在該針具本體由一端部至相對另一端部的比例依序為1:a:b:c:1,其中a、c介於3-4.5之間,b介於8.4-11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每一第一段部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次段部與至少二第二次段部,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次段部的阻抗小於該些至少二第二次段部的阻抗,且該至少一第一次段部的至少其一設置在兩相鄰的該些至少二第二次段部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次段部包含有複數個第一次段部,且該些第一次段部具有相同長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段部配置於該針具本體中央,且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的其二配置於該針具本體的相對二端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段部係為一包覆層被覆於該針具本體的該表面,且該針具本體未被該些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射頻消融電極針具,其中,該些至少二第二段部係為複數個分離的包覆層被覆於該針具本體的該表面,且該針具本體未被該些包覆層被覆的區域形成該 至少一第一段部。
TW105141401A 2016-01-28 2016-12-14 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TWI626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288422P 2016-01-28 2016-01-28
US62/288,422 2016-01-28
US201662339955P 2016-05-23 2016-05-23
US62/339,955 2016-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6072A true TW201726072A (zh) 2017-08-01
TWI626035B TWI626035B (zh) 2018-06-11

Family

ID=5938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401A TWI626035B (zh) 2016-01-28 2016-12-14 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8372B2 (zh)
TW (1) TWI6260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47472A1 (en) * 2018-10-19 2021-08-12 Transmural Systems Llc Mri-compatible devic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6045B1 (ko) * 2017-06-23 2020-02-11 주식회사 루트로닉 마이크로 니들을 포함하는 rf치료장치, 그 제어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395A (en) 1993-08-27 1998-09-15 Medtroni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F ablation and hyperthermia
US6092528A (en) * 1994-06-24 2000-07-25 Edwards; Stuart D. Method to treat esophageal sphincters
AUPN957296A0 (en) * 1996-04-30 1996-05-23 Cardiac Crc Nominees Pty Limited A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unipolar multi-electrode ablation
US5893885A (en) * 1996-11-01 1999-04-13 Cordis Webster, Inc. Multi-electrode ablation catheter
US6478793B1 (en) 1999-06-11 2002-11-12 Sherwood Services Ag Ablation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US7617005B2 (en) * 2002-04-08 2009-11-10 Ardian,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ly-induced renal neuromodulation
US7115124B1 (en) * 2003-11-12 2006-10-03 Jia Hua Xiao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ssue ablation using bipolar radio-frequency current
US20050283148A1 (en) 2004-06-17 2005-12-22 Janssen William M Abl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to limit nerve conduction
CN200954136Y (zh) * 2006-10-19 2007-10-03 成正辉 轨道射频消融导管装置
US8738125B1 (en) * 2007-03-30 2014-05-27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molecules to the heart with electric fields
EP3391844A1 (en) * 2007-04-19 2018-10-24 Miramar Labs, Inc.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weat production
US8682426B2 (en) * 2008-04-07 2014-03-25 Old Dominion Research Foundation Delivery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s
KR20100128608A (ko) * 2009-05-28 2010-12-08 (주) 태웅메디칼 고주파 열 치료장치의 전극침
EP2366352B1 (en) * 2010-03-19 2013-07-31 Vesalius Medical Technologies Bvba Device for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
US9375252B2 (en) 2012-08-02 2016-06-28 Covidien Lp Adjustable length and/or exposure electrodes
US9987086B2 (en) * 2012-08-22 2018-06-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ultiple electrode RF ablation catheter and method
CN102908191A (zh) 2012-11-13 2013-02-06 陈绍良 多极同步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
CN202982207U (zh) * 2012-11-13 2013-06-12 陈绍良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多极同步射频消融导管
TWM466637U (zh) 2013-07-19 2013-12-01 Jiaxin Biotech Co Ltd 雙極消融裝置
KR101522662B1 (ko) * 2013-11-27 2015-05-27 주식회사 스타메드 고주파 열치료용 전극장치
CN104688333A (zh) 2014-12-17 2015-06-10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针双极性射频消融电极针及其射频电极裸露面积调节方法
CN104720890A (zh) * 2015-03-11 2015-06-2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分体式多极磁共振兼容射频消融电极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47472A1 (en) * 2018-10-19 2021-08-12 Transmural Systems Llc Mri-compatible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88372B2 (en) 2021-01-12
US20170215946A1 (en) 2017-08-03
TWI626035B (zh) 201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rtram et al. A review of coaxial-based interstitial antennas for hepatic microwave ablation
JP4191897B2 (ja) 細胞壊死誘導のための電気外科手術装置
JP4405081B2 (ja) 臓器の表面近くにある腫瘍を処置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047274B2 (ja) 双対動作周波数を有する焼灼機器、同機器を含むシステム、および同機器を用いて焼灼体積を調節する方法
US9526575B2 (en) Electrosurgical devices with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JP2011161224A (ja) 生体組織に短絡させるチョークを備えた電気外科手術装置
US20160128761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abla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using geometric ablation patterns
JP2015226791A (ja) アンテナ放射部分の大気曝露のためのバラン構造を有する電気外科手術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エネルギーを組織に導く方法
JP2004507290A (ja) 腫瘍剥脱針
KR101415900B1 (ko) 고주파 열치료용 중첩형 바이폴라 전극
KR20120126706A (ko) 고주파 열치료용 비대칭 바이폴라 전극침
KR101522662B1 (ko) 고주파 열치료용 전극장치
TWI626035B (zh) 射頻消融電極針具
JP5122442B2 (ja) 球状損傷を形成する装置
Faridi et al. Simulation-based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crowave applicator for MR-guided hyperthermia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small animals
WO2018040620A1 (zh) 射频消融电极装置
Rappaport Cardiac tissue ablation with catheter-based microwave heating
VanderBrink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using a spiral antenna design in a porcine thigh muscle preparation: In vivo assessment of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lesion geometry
Maini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apered cap floating sleeve antenna for interstitial microwave ablation for liver tumor
Alnassan et al. Modified dipole antenna for directional microwave ablation using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Gill et al. Computational study on effect of microwave induced hyperthermia on breast tumor
Hassan et al. Applicator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microwave tumor ablation
Fallahi Antenna and system design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of microwave thermal ablation
US20190175271A1 (en) Microwave instrument
Chaichanyut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ower control microwave ablation in vitro animal tissues with microwave percutaneous coagu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