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3569A -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3569A
TW201723569A TW104143935A TW104143935A TW201723569A TW 201723569 A TW201723569 A TW 201723569A TW 104143935 A TW104143935 A TW 104143935A TW 104143935 A TW104143935 A TW 104143935A TW 201723569 A TW201723569 A TW 2017235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lens
zoom
lens group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7518B (zh
Inventor
吳偉誠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43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7518B/zh
Priority to US15/070,851 priority patent/US20170184826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72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3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7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75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7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negative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變焦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一鏡片群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鏡片群組、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三鏡片群組及成像面,自物側至像側該第一鏡片群組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另,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由上述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Description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隨著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化趨勢,電子產品中的光學鏡頭也需要滿足輕薄短小的要求。變焦鏡頭通常包括多個透鏡組成,習知的變焦鏡頭中的總長度大,不能滿足短小的要求。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變焦鏡頭。
另,還有必要提供一種應用上述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一種變焦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一鏡片群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鏡片群組、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三鏡片群組及成像面,自物側至像側該第一鏡片群組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
一種應用上述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所述變焦鏡頭第一鏡片群組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該變焦鏡頭在小型化的情況下仍具有較好的視角且可獲得較高的圖像品質。
圖1A、1B及1C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時的各鏡頭的位置關係示意圖。
圖2A、2B及2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場曲特性曲線圖。
圖3A、3B及3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畸變特性曲線圖。
圖4A、4B及4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倍率色差特性曲線圖。
圖5A、5B及5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球面像差特性曲線圖。
圖6A、6B及6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彗星像差特性曲線圖。
圖7A、7B及7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場曲特性曲線圖。
圖8A、8B及8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畸變特性曲線圖。
圖9A、9B及9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倍率色差特性曲線圖。
圖10A、10B及10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球面像差特性曲線圖。
圖11A、11B及11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彗星像差特性曲線圖。
圖12A、12B及12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場曲特性曲線圖。
圖13A、13B及13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畸變特性曲線圖。
圖14A、14B及14C分別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倍率色差特性曲線圖。
圖15A、15B及15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球面像差特性曲線圖。
圖16A、16B及16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變焦鏡頭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彗星像差特性曲線圖。
請一併參閱圖1~3,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變焦鏡頭100,其用於相機、手機等具有取相功能的取像裝置(圖未示)上。自物側至像側,該變焦鏡頭100依次包括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一鏡片群組10、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鏡片群組20、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三鏡片群組30、及成像面40。該變焦鏡頭100由廣角端向望遠端變化時,該第一鏡片群組10、第二鏡片群組20及第三鏡片群組30均向物側方向移動,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效果。
自物側至像側,該第一鏡片群組10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11及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12。自物側至像側,該第二鏡片群組20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21、具有負屈光度的第四透鏡22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鏡23,該第四透鏡22與第五透鏡23膠合在一起形成一膠合透鏡。該第三鏡片群組30包括具有負屈光度的第六透鏡31。
該變焦鏡頭100滿足以下條件:θw /TTL>8,∣FG1/fw ∣≧4,∣f1 /f2 ∣≧8.5。其中,θw 為該變焦鏡頭100的廣角端的視場角(Field of View,FOV),TTL為自該第一鏡片群組10的物側至成像面40的總長度(Total length),FG1為第一鏡片群組10的焦距,fw 為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焦距。其中,條件式θw /TTL>8和∣FG1/fw ∣≧4可保證變焦鏡頭100在小型化的情況下,仍可具有較大的視角;條件式∣f1 /f2 ∣≧8.5可控制變焦鏡頭100的放大倍率及修正像差。
為進一步減小變焦鏡頭100的TTL以實現小型化,進一步提高變焦鏡頭100的廣角度、變焦倍率等以提高成像品質,所述變焦鏡頭100還滿足以下條件:∣Nd 4-Nd 5∣>0.25,0.65<∣f4 /V4 + f5 /V5 ∣<0.75。其中,Nd 4是第四透鏡22的折射率,Nd 5是第五透鏡23的折射率,f4 是第四透鏡22的焦距,f5 是第五透鏡23的焦距,V4 是第四透鏡22的色散係數,V5 是第五透鏡23的色散係數。
所述變焦鏡頭100還滿足以下條件:1.9≦∣(FG2-MG3)/FG3∣≦2.3,0.28≦∣FG2/fT ∣≦0.33。其中,FG2為第二鏡片群組20的焦距,MG3為第三鏡片群組30由變焦鏡頭100的廣角端變化至望遠端時的移動量,FG3為第三鏡片群組30的焦距,fT 為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焦距。
所述第一鏡片群組10的第一透鏡11及第二透鏡12中至少有一個的材質為塑膠。所述第二鏡片群組20的第三透鏡21、第四透鏡22及第五透鏡23中至少有一個的材質為塑膠。所述第三鏡片群組30的第六透鏡31的材質為塑膠。該塑膠可以為常規用於透鏡的樹脂或高分子材料等。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鏡12、第三透鏡21及第六透鏡31的材質均為塑膠,所述第一透鏡11、第四透鏡22及第五透鏡23的材質均為玻璃。材質為塑膠的鏡片可有效的減小變焦鏡頭100的重量。
請進一步參閱圖1~3,所述變焦鏡頭100的第一透鏡11、第二透鏡12、第三透鏡21、第四透鏡22、第五透鏡23及第六透鏡31的中心均在光學變光鏡頭100的光軸OA上。當變焦鏡頭100在由廣角端與望遠端之間作變焦動作時,所述第一鏡片群組10、第二鏡片群組20及第三鏡片群組30會沿著該光軸OA彼此相對移動,以調整變焦鏡頭100的的焦距,進而改變變焦鏡頭的倍率並修正像差。
所述變焦鏡頭100還包括光圈50,該光圈50的中心在所述光軸OA上,且該光圈50位於第一鏡片群組10與第二鏡片群組20之間。該光圈50用於限制藉由第一鏡片群組10的光束進入第二鏡片群組20的光通量,並使藉由光圈50後的光束更加對稱。所述光圈50可與所述第二鏡片群組20一起沿該變焦鏡頭100的光軸移動。所述變焦鏡頭100還包括設置於第三鏡片群組30與成像面40之間的平面透鏡60,該平面透鏡60是影像擷取單元的保護玻璃。
所述變焦鏡頭100還包括濾光片(圖未示),該濾光片設置於所述第三鏡片群組30與平面透鏡60之間。該濾光片用於在光束在成像面40成像之前濾除不可見光。該濾光片可以為紅外濾光片。
所述成像面40上設置有具有光電轉換功能的影像擷取單元(圖未示),該影像擷取單元用於接收穿過濾光片的光束。
所述第一透鏡11具有面向物側的第一表面S11及面向像側的第二表面S12。所述第二透鏡12具有面向物側的第三表面S21及面向像側的第四表面S22。該第一表面S11、第二表面S12、第三表面S21及第四表面S22至少有一個為非球面表面,即所述第一鏡片群組10中至少有一個非球面表面。
所述第三透鏡21具有面向物側的第五表面S31及面向像側的第六表面S32,所述第四透鏡22具有面向物側的第七表面S41,所述第四透鏡22與第五透鏡23膠合在一起的表面為第八表面S51,所述第五透鏡23具有面向像側的第九表面S52,該第五表面S31、第六表面S32、第七表面S41、第八表面S51及第九表面S52中至少有一個為非球面表面,即所述第二鏡片群組20中至少有一個非球面表面。
所述第六透鏡31具有面向物側的第十表面S61及面向像側的第十一表面S62,該第十表面S61及第十一表面S62中個至少有一個為非球面表面,即所述第三鏡片群組30中至少有一個非球面表面。所述平面鏡片60具有面向物側的第十二表面S71及與面向像側的第十三表面S72。
所述非球面表面可滿足以下數學式:
其中,Z是在光軸OA方向的座標值且以光傳輸方向為正方向;c=1/R,R是基準球面的曲率半徑;h是正交於光軸方向的座標值且以上方為正方向,k為二次曲面常數,E4 、E6 、E8 、E10 為非球面係數。每一非球面透鏡的兩個非球面數學式的各項參數值或系數值可分別設定,以決定該非球面透鏡的焦距。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S11為面向物側的凹面,所述第二表面S12為面向像側的凸面,所述第三表面S21為面向物側的凸面,所述第四表面S22為面向像側的凹面。所述第五表面S31為面向物側的平面,所述第六表面S32為面向像側的平面。該第四透鏡22的第七表面S41為面向物側的凸面,該第五透鏡23為雙凸透鏡,該第五透鏡23的第九表面S52為面向像側的凸面,該第四透鏡22與第五透鏡23的膠合在一起的第八表面S51即是第四透鏡22的面向像側的凹面,也是第五透鏡23的面向物側的凸面。
下面藉由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以下實施例中,變焦鏡頭100中,第二透鏡12的第三表面S21與第四表面S22、第三透鏡21的第五表面S31與第六表面S32、及第六透鏡31的第十表面S61與第十一表面S62為非球面表面,即所述第二透鏡12、第三透鏡21及第六透鏡31非球面鏡片。D1為第一鏡片群組10與第二鏡片群組20之間的距離,D2為第二鏡片群組20與第三鏡片群組30之間的距離,D3為第三鏡片群組30與平面透鏡60之間的距離。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焦距fw 為4.3mm,在中間區段時的焦距fm 為6.69mm,在望遠端時的焦距fT 為12.91mm。變焦鏡頭100的相對孔徑(FNO)的範圍為2.2~4.35。
本實施例中,各透鏡及光圈的表面的曲率半徑R、厚度、折射率及阿貝數參見表一。各非球面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數k及非球面係數E4 、E6 、E8 、E10 參見表二。D1、D2及D3的數值參見表三。
表一:
表二:
表三:
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藍光(B,波長0.4358μm)、綠光(G,波長0.5461μm)、紅光(R,波長0.6563μm)的場曲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2A、2B及2C,畸變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3A、3B及3C,倍率色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4A、4B及4C,球面像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5A、5B及5C,彗星像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6A、6B及6C。其中,T表示變焦鏡頭100對於正切光束(tangential rays)的像差,S表示變焦鏡頭100對於弧矢光束(sagittal rays)的像差。
由圖2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28mm,0.029mm)範圍內。由圖3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2.2%。由圖4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2.8μm。由圖5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28mm,0.09mm)範圍內。由圖6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由圖2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26mm, 0.041mm)範圍內。由圖3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 0.71%。由圖4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 1.2μm。由圖5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05mm, 0.041mm)範圍內。由圖6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由圖2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2mm, 0.052mm)範圍內。由圖3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2.1%。由圖4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 2.8μm。由圖5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21mm, 0.052mm)範圍內。由圖6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焦距fw 為4.3mm,在中間區段時的焦距fm 為6.47mm,在望遠端時的焦距fT 為12.91mm。變焦鏡頭100的相對孔徑(FNO)的範圍為2.2~4.35。
本實施例中,各透鏡及光圈的表面的曲率半徑R、厚度、折射率及阿貝數參見表四。各非球面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數k及非球面係數E4 、E6 、E8 、E10 參見表五。D1、D2及D3的數值參見表六。
表四:
表五:
表六:
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藍光(B,波長0.4358μm)、綠光(G,波長0.5461μm)、紅光(R,波長0.6563μm)的場曲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7A、7B及7C,畸變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8A、8B及8C,倍率色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9A、9B及9C,球面像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0A、10B及10C,彗星像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1A、11B及11C。其中,T表示變焦鏡頭100對於正切光束(tangential rays)的像差,S表示變焦鏡頭100對於弧矢光束(sagittal rays)的像差。
由圖7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24mm,0.022mm)範圍內。由圖8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0.52%。由圖9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2.4μm。由圖10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08mm,0.022mm)範圍內。由圖11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由圖7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16mm, 0.038mm)範圍內。由圖8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 -2.56%。由圖9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 1.2μm。由圖10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06mm, 0.038mm)範圍內。由圖11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由圖7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19mm, 0.045mm)範圍內。由圖8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4.66%。由圖9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 2.9μm。由圖10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19mm, 0.045mm)範圍內。由圖11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焦距fw 為4.24mm,在中間區段時的焦距fm 為6.27mm,在望遠端時的焦距fT 為12.91mm。變焦鏡頭100的相對孔徑(FNO)的範圍為2.2~4.3。
本實施例中,各透鏡及光圈的表面的曲率半徑R、厚度、折射率及阿貝數參見表七。各非球面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數k及非球面係數E4 、E6 、E8 、E10 參見表八。D1、D2及D3的數值參見表九。
表七:
表八:
表九:
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中間區段及望遠端的藍光(B,波長0.4358μm)、綠光(G,波長0.5461μm)、紅光(R,波長0.6563μm)的場曲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2A、12B及12C,畸變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3A、13B及13C,倍率色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4A、14B及14C,球面像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5A、15B及15C,彗星像差特性曲線圖請參見圖16A、16B及16C。其中,T表示變焦鏡頭100對於正切光束(tangential rays)的像差,S表示變焦鏡頭100對於弧矢光束(sagittal rays)的像差。
由圖12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26mm,0.015mm)範圍內。由圖13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2.8%。由圖14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1.8μm。由圖15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13mm,0.015mm)範圍內。由圖16A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廣角端時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由圖12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11mm, 0.034mm)範圍內。由圖13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 -4.8%。由圖14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 1.0μm。由圖15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02mm, 0.033mm)範圍內。由圖16B可知,本實施例的變焦鏡頭100在中間區段時的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由圖12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場曲均控制在(-0.015mm, 0.034mm)範圍內。由圖13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畸變量不超過-6.6%。由圖14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倍率色差不超過 2.9μm。由圖15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最大球面像差均控制在(-0.014mm, 0.034mm)範圍內。由圖16C可知,變焦鏡頭100在望遠端時的各視角的彗星像差為可接受皆不嚴重。
本發明的變焦鏡頭100的第一鏡片群組10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11及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12,且變焦鏡頭100的每一鏡片群組中均包括至少一個材質為塑膠的透鏡,如此可以減輕變焦鏡頭100的重量,並降低成本。變焦鏡頭100的每一鏡片群組中均包括至少一個非球面表面,該非球面表面可以補償光學系統中的像差,縮短變焦鏡頭100的總長度。此外,所述變焦鏡頭100所滿足的條件使其在小型化的情況下仍可保證具有較好的視角且獲得較高的圖像品質。
另外,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
100‧‧‧變焦鏡頭
10‧‧‧第一鏡片群組
11‧‧‧第一透鏡
12‧‧‧第二透鏡
20‧‧‧第二鏡片群組
21‧‧‧第三透鏡
22‧‧‧第四透鏡
23‧‧‧第五透鏡
30‧‧‧第三鏡片群組
31‧‧‧第六透鏡
40‧‧‧成像面
50‧‧‧光圈
60‧‧‧平面透鏡
S11‧‧‧第一表面
S12‧‧‧第二表面
S21‧‧‧第三表面
S22‧‧‧第四表面
S31‧‧‧第五表面
S32‧‧‧第六表面
S41‧‧‧第七表面
S51‧‧‧第八表面
S52‧‧‧第九表面
S61‧‧‧第十表面
S62‧‧‧第十一表面
S71‧‧‧第十二表面
S72‧‧‧第十三表面
100‧‧‧變焦鏡頭
10‧‧‧第一鏡片群組
11‧‧‧第一透鏡
12‧‧‧第二透鏡
20‧‧‧第二鏡片群組
21‧‧‧第三透鏡
22‧‧‧第四透鏡
23‧‧‧第五透鏡
30‧‧‧第三鏡片群組
31‧‧‧第六透鏡
40‧‧‧成像面
50‧‧‧光圈
60‧‧‧平面透鏡
S11‧‧‧第一表面
S12‧‧‧第二表面
S21‧‧‧第三表面
S22‧‧‧第四表面
S31‧‧‧第五表面
S32‧‧‧第六表面
S41‧‧‧第七表面
S51‧‧‧第八表面
S52‧‧‧第九表面
S61‧‧‧第十表面
S62‧‧‧第十一表面
S71‧‧‧第十二表面
S72‧‧‧第十三表面

Claims (10)

  1. 一種變焦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一鏡片群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鏡片群組、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三鏡片群組、以及成像面,自物側至像側該第一鏡片群組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變焦鏡頭滿足以下條件:θw /TTL>8,∣FG1/fw ∣≧4,∣f1 /f2 ∣≧8.5,其中,θw 為該變焦鏡頭的廣角端的視場角,TTL為自該第一鏡片群組的物側至成像面的總長度,FG1為第一鏡片群組的焦距,fw 為變焦鏡頭在廣角端時的焦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二鏡片群組包括自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布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的第四透鏡及與該第四透鏡膠合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變焦鏡頭還滿足以下條件:∣Nd 4-Nd 5∣>0.25,0.65<∣f4 /V4 + f5 /V5 ∣<0.75,其中,Nd 4是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d 5是第五透鏡的折射率,f4 是第四透鏡的焦距,f5 是第五透鏡的焦距,V4 是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V5 是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所述變焦鏡頭還滿足以下條件:1.9≦∣(FG2-MG3)/FG3∣≦2.3,0.28≦∣FG2/fT ∣≦0.33,其中,FG2為第二鏡片群組的焦距,MG3為第三鏡片群組由變焦鏡頭的廣角端變化至望遠端時的移動量,FG3為第三鏡片群組的焦距,fT 為變焦鏡頭在望遠端時的焦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三鏡片群組包括具有負屈光度的第六透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所述第一鏡片群組的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中至少有一個的材質為塑膠,所述第二鏡片群組的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中至少有一個的材質為塑膠,所述第三鏡片群組的第六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組中至少有一個非球面表面,所述第二鏡片群組中至少有一個非球面表面,所述第三鏡片群組中至少有一個非球面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變焦鏡頭,其中,所述變焦鏡頭還包括位於第一鏡片群組與第二鏡片群組之間的光圈、設置於第三鏡片群組與成像面之間的平面透鏡、設置於所述第三鏡片群組與平面透鏡之間的濾光片。
  10. 一種應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TW104143935A 2015-12-28 2015-12-28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TWI597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3935A TWI597518B (zh) 2015-12-28 2015-12-28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US15/070,851 US20170184826A1 (en) 2015-12-28 2016-03-15 Zoom lens and im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3935A TWI597518B (zh) 2015-12-28 2015-12-28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3569A true TW201723569A (zh) 2017-07-01
TWI597518B TWI597518B (zh) 2017-09-01

Family

ID=5908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935A TWI597518B (zh) 2015-12-28 2015-12-28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84826A1 (zh)
TW (1) TWI5975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2127A (zh) * 2019-09-18 2021-04-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779B (zh) * 2018-12-31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856780B (zh) * 2018-12-31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341549A (zh) * 2021-05-21 2021-09-0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系统、变焦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482844B (zh) * 2023-02-08 2024-01-09 广州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解析度大靶面沙姆远心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8236A (ja) * 1999-02-10 2000-10-24 Nikon Corp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系
JP5500382B2 (ja) * 2010-09-22 2014-05-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レンズ、この撮影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6165692B2 (ja) * 2014-01-16 2017-07-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2127A (zh) * 2019-09-18 2021-04-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612127B (zh) * 2019-09-18 2022-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84826A1 (en) 2017-06-29
TWI597518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3931B1 (ko) 광각 렌즈계
TWI416197B (zh) 廣視角攝像鏡頭
US11169360B2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comprising four lenses of +-+-, five lenses of +-+-, six lenses of +-+-+-, or seven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TWI597518B (zh) 變焦鏡頭及應用該變焦鏡頭的取像裝置
US10095006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W201728948A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739980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20150355436A1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9971132B2 (en) Zoom lens
KR20130025750A (ko) 단초점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US10502929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WI524087B (zh) 光學成像鏡頭
US8593741B2 (e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2093759A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US9606337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201310057A (zh) 成像用光學透鏡組
TWI670516B (zh) 攝影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079964B2 (en)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US10215960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JP674543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
US8917454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7436482B (zh) 转折式望远定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1624751B (zh) 变焦光学系统
TWI689747B (zh) 四片式雙波段成像鏡片組
TWI440885B (zh) 取像鏡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