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280A -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 Google Patents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280A
TW201641280A TW105110532A TW105110532A TW201641280A TW 201641280 A TW201641280 A TW 201641280A TW 105110532 A TW105110532 A TW 105110532A TW 105110532 A TW105110532 A TW 105110532A TW 201641280 A TW201641280 A TW 2016412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water
carbon dioxide
aci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0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3558B (zh
Inventor
Sakura Honda
Yasufumi Nakayama
Yuko Saito
Subaru Fujimura
Mizue Takagi
Toshinori Hiromatsu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41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3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35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6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61K8/365Hydroxycarboxylic acids; Ket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產生二氧化碳之持續效果優越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本發明為一種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特徵為,於上述碳酸鹽層與上述酸層之間具備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於上述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之表面配置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的混合物並藉由熱使上述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獲得者。本發明並提供一種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特徵為,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鄰接設置,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中之至少一者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

Description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本發明係關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尤其是關於適合於貼附在皮膚而使用、或清掃時之擦拭用途等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可使用於化妝品、醫藥零件品、醫藥品、清掃用品、雜貨等領域。
已知若使二氧化碳作用於皮膚將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因此,產生二氧化碳之材料係作為適用於顏面、頭皮、及手、頸、足等其他部位之皮膚的皮膚外用劑而使用。又,已知二氧化碳由於其氣泡所造成之物理性力、與其弱酸性,而可有效地卸除蛋白質或水垢等污垢。
作為產生二氧化碳之材料,已知有含碳酸鹽與酸的二氧化碳產生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2)。若對二氧化碳產生劑供給化妝水等之水,則碳酸鹽與酸因水而進行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專利文獻3揭示了採用碳酸氫鈉、與檸檬酸或檸檬酸二氫鈉作為二氧化碳產生劑,並將透水透氣性不織布、碳酸氫鈉、粗網目之不織布、檸檬酸或檸檬酸二氫鈉、透水透氣性不織布依序積層而獲得的5層構造之片材狀敷材。
於專利文獻3之構成中,在使用者使化妝水等之水浸含於片材狀敷材時,水通過透水透氣性不織布而供給至碳酸氫鈉與 檸檬酸或檸檬酸二氫鈉。而碳酸氫鈉及檸檬酸或檸檬酸二氫鈉均溶解於水。然後,溶解之溶液通過粗網目之不織布而接觸,開始反應而產生二氧化碳。
又,專利文獻3之片材狀敷材中,以延長二氧化碳之產生時間為目的,於碳酸氫鈉、及檸檬酸或檸檬酸二氫鈉中之任一者中混合了水溶性之羧甲基纖維素(CMC)。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834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53117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65707號公報
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於使用時為了使溶解於水之碳酸氫鈉與檸檬酸或檸檬酸二氫鈉容易通過構成纖維之間隙而接觸並反應,故於中間層使用與外層用之透水透氣性不織布相異的粗網目不織布。換言之,於專利文獻3之片材狀敷材中,可使反應易於進行的粗網目不織布係基於導致落粉等某種理由,而無法使用於外層。又,若將外層用之透水透氣性不織布使用於中間層,則反應性劣化。從而,專利文獻3中存在有於外層及中間層無法使用相同素材之不織布或無法不設置於外層的缺點。
又,專利文獻3雖揭示了藉由對二氧化碳產生劑併用CMC而延長二氧化碳之產生時間,但仍有藉由其他構成使二氧化 碳之產生持續的要求。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具有與專利文獻3之構成不同的構成、不易落粉且反應性佳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二氧化碳產生之持續效果優越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用於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係具有以下態樣。
1.一種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中,於上述碳酸鹽層與上述酸層之間,具備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於上述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之表面配置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的混合物,並藉由熱使上述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獲得者。
2.如1.記載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熱融著性樹脂係包含選自由粒子狀之熱融著性樹脂、纖維狀之熱融著性樹脂及此等之混合物所構成之群的樹脂。
3.如1.或2.記載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之至少一者係含有吸水性材料。
4.一種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中,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鄰接設置,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中之至少一者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
5.如4.記載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之雙方含有上述吸水性材料。
6.如4.或5.記載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於上述積層體之至少1個外層之上表面,具備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7.如4.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係藉由乾式法所製造。
8.如6.或7.記載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係含有吸水性材料。
本發明一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由於碳酸鹽層所含之碳酸鹽粒子及酸層所含之酸粒子藉由熱融著性樹脂而固黏於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之表面及/或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層內,故不易發生碳酸鹽粒子及酸粒子由片材剝落的落粉現象。
本發明另一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碳酸鹽層及酸層係鄰接設置,碳酸鹽層及酸層中之至少一者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
於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中,碳酸鹽或酸可藉由吸水性材料之存在而於層之厚度方向分散存在。進而,吸水性材料可使水分緩緩滲透。因此,於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之產生持續時間增長。
再者,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中,尤其在吸水性材料為纖維狀的情況,碳酸鹽或酸因吸水性材料的存在而容易維持於層內。又,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由於在碳酸鹽層及/或酸層含有吸水性材料,故容易維持形狀。因此,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時、保管時及使用時,可提升碳酸鹽及/或酸的產率,同時例如在受到折疊等變形時,亦可防止落粉。從而,可防止二氧化碳產生劑的損失,有助於成本削減。又,根據吸水性材料本身的選擇,亦可達到成本 削減。
1‧‧‧網形成裝置
10‧‧‧輸送器
11‧‧‧輥
13‧‧‧碳酸鹽粒子
16‧‧‧熱融著性樹脂
20‧‧‧透氣性無端帶
23‧‧‧酸粒子
30‧‧‧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
40‧‧‧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
41‧‧‧第1載體片材
50‧‧‧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
51‧‧‧第2載體片材(第3載體片材)
60‧‧‧吸入箱
100‧‧‧含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
120‧‧‧不含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
130‧‧‧碳酸鹽層
200‧‧‧含吸水性材料之酸層
220‧‧‧不含吸水性材料之酸層
230‧‧‧酸層
300、500‧‧‧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400‧‧‧薄膜
A‧‧‧氣流纖網
圖1(a)至(d)為表示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構成例的圖。
圖2(a)至(f)為表示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構成例的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之網形成裝置的概略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態樣。
[第1態樣]
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層構成及作用效果。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特徵在於:於碳酸鹽層與酸層之間具備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於上述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之表面配置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的混合物並藉由熱使上述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獲得者。於碳酸鹽層中,碳酸鹽粒子係以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被覆的狀態而固著。同樣地,酸層中,酸 粒子係以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被覆的狀態而固著。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為了防止製造步驟中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而藉乾式法進行製造。
(層構成及作用效果)
圖1係非限定性地依例示目的表示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構成的圖。圖中,同一符號表示相同之構成要件。關於相同之構成要件,有省略重複說明之情形。
圖1(a)所示之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有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碳酸鹽層130、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酸層230、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依序積層的構成。碳酸鹽層130係將碳酸鹽粒子13及熱融著性樹脂16之混合物配置於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之表面,經由使熱融著性樹脂16熱熔融之步驟而形成的層。又,酸層230係將酸粒子23及熱融著性樹脂16之混合物配置於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之表面,經由使熱融著性樹脂16熱熔融之步驟而形成的層。
圖1(a)之構成中,碳酸鹽層130中,碳酸鹽粒子13係以其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被覆之狀態固定著。因此,碳酸鹽粒子13不易自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發生落粉,又,於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水分可與碳酸鹽接觸。由於熱融著性樹脂與碳酸鹽粒子均勻分散,故可將碳酸鹽粒子均勻配置於面內。
同樣地,酸層230中,酸粒子23係以其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被覆之狀態固定著。因此,酸粒子23不易自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發生落粉,又,於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水分可 與酸接觸。由於熱融著性樹脂與酸粒子均勻分散,故可將酸粒子均勻配置於面內。
又,由於被覆碳酸鹽層130及酸層230之上表面設置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故可更加減低碳酸鹽或酸由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發生落粉的可能性。又,相當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外層的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於本發明中並非必要要件。
圖1(b)所示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表示於圖1(a)所示構成中,被覆於碳酸鹽層130及酸層230上表面而設置的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中之一者,藉透氣性相對較低之薄膜400所置換的構成。於單面具有透氣性低之薄膜400的構成中,除了與圖1(a)所示構成相同的效果之外,可發揮防止或抑制使用時所發生之二氧化碳由薄膜配置側之面釋出的效果。因此,藉由將與薄膜配置側之面相反側的面應用至皮膚,可使二氧化碳具指向性地集中及/或長時間地應用在皮膚上。
又,例如碳酸鹽層130及酸層230中之一者或雙方,亦可進一步含有吸水性材料。
圖1(c)所示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有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含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100、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酸層230、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依序積層的構成。含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100係除了碳酸鹽粒子13及熱融著性樹脂16之混合物之外進一步將吸收性材料配置於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之表面,經由使熱融著性樹脂16熱熔融之步驟而形成的層。於含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100中,碳酸鹽粒子13及吸收性材料係以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16被覆之狀態固定著。
圖1(d)所示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有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含吸水性材料之酸層200、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碳酸鹽層130、與透氣性相對地較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低之薄膜400依序積層的構成。含吸水性材料之酸層200係除了酸粒子23及熱融著性樹脂16之混合物之外進一步將吸收性材料配置於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的表面,經由使熱融著性樹脂16熱熔融之步驟而形成的層。含吸水性材料之酸層200中,酸粒子23及吸收性材料係以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16被覆的狀態固定著。
於圖1(c)及圖1(d)中,雖然僅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其中一者調配了吸收性材料,但亦可將吸收性材料調配於雙方之層中。如此,藉由於碳酸鹽層及/或酸層中進一步調配了吸水性材料的構成,除了發揮與圖1(a)或圖1(b)所示之構成相同的效果之外,碳酸鹽及酸係藉由吸水性材料之存在而可於層之厚度方向上分散存在。進而,吸水性材料可使水分緩緩滲透。因此,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產生持續時間增長。
又,於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中,尤其在吸水性材料為纖維狀的情況,碳酸鹽或酸由於吸水性材料之存在而容易維持於層內。又,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藉由於碳酸鹽層及/或酸層中含有吸水性材料,而容易維持形狀。因此,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保管及使用時,可提升碳酸鹽及/或酸之產率,同時在例如折疊等受到變形的情況,亦可防止落粉。從而,可防止二氧化碳產生劑的損失,有助於成本削減。又,根據吸水性材料本身的選擇亦可達到成 本削減。
以上使用圖1(a)至(d)說明了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構成。然而,此等僅為例示,其以外之構成或各構成的組合亦涵括於本發明範圍中。
例如,圖1(a)至(d)所示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雖分別含有複數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之層,但此等層亦可不為相同材料。
例如,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相當於中間層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亦可為具有高保水性、可徐緩釋放內部之水之具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500(未圖示)。在碳酸鹽層130與酸層230之間配置此種具有高保水性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500的構成中,於使用時可使賦予至一面之化妝水等之水分歷時徐緩地滲透至另一面。從而,可使碳酸鹽與酸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持續產生。又,外層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亦可為與用於中間層之具有高保水性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500相同的素材。
(碳酸鹽層)
碳酸鹽層係含有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的層。
作為碳酸鹽或重碳酸鹽,在使用作為化妝料的情況,若為化妝料中可使用的等級者則可無限制地使用;在使用於其他用途的情況,並未特別規定等級。例如可使用碳酸鈉、碳酸氫鈉、倍半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鉀、碳酸鈣、碳酸鎂、重碳酸鎂、重碳酸鈣或其衍生物等。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亦可併用2種以上。碳酸 鹽及/或重碳酸鹽為固體狀之組成物,較佳為例如粒子形態。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亦可為例如載持於二氧化矽等載持體的形態。又,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亦可依結晶水之形式含有水。若含有結晶水則對水之溶解度變高,反應性提高。其中,由保存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碳酸鹽層較佳係不含有作為水解或使與酸之反應開始等變質原因的水分。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碳酸鹽或重碳酸鹽,較佳係平均粒徑5~5000μm之粒子。若為平均粒徑5~5000μm,則粒子脫落少、具有適度之粒狀感,而可得到良好的使用感。
碳酸鹽層係除了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粒子之外,亦可進一步含有熱融著性樹脂。此時,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粒子係於碳酸鹽層中,以其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被覆之狀態固定著。此種碳酸鹽層係例如於構成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的表面,配置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的混合物,藉由熱使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可形成。
(酸層)
酸層係含有固體酸的層。
作為酸,在使用作為化妝料的情況,若為化妝料中可使用的等級者則可無限制地使用;在使用於其他用途的情況,並未特別規定等級。例如可使用丙二酸、順丁烯二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琥珀酸、反丁烯二酸、玻尿酸、磷酸二氫鈉或其衍生物、水解而產生酸之物質等。酸亦可併用2種以上。酸為固體狀之組成物,較佳為例如粒子形態。又,酸亦可以結晶水之形式而含有水。若含有結晶水則對水之溶解度變高,反應性亦提高。其中,由保存 穩定性的觀點而言,酸層較佳係不含有作為水解或使與碳酸鹽之反應開始等變質原因的水分。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酸,較佳係平均粒徑5~5000μm之粒子。若為平均粒徑5~5000μm,則粒子脫落少、具有適度之粒狀感,而可得到良好的使用感。若平均粒徑減小,則溶解速度變快、被水濕潤後反應得立即進展,故於使用初期之CO2氣體產生量變多。又,在使用於肌膚的情況,可減低粒狀感。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徑增大,則與水接觸時由於溶解緩慢進行,故有延長產生二氧化碳之持續時間的效果。又,藉由增大平均粒徑,具有粒子脫落變少的效果。
酸層係除了酸粒子之外,亦可進一步含有熱融著性樹脂。此時,酸粒子係於酸層中,以其一部分被熱融著性樹脂被覆之狀態固定著。此種酸層係例如於構成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中的一個表面,配置酸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的混合物,藉由熱使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可形成。
(熱融著性樹脂)
本發明之熱融著性樹脂係於碳酸鹽層及/或酸層中,發揮將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以其一部分受被覆之狀態作為固定的黏結劑的作用。熱融著性樹脂係例如與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均勻混合,配置於構成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中的一個表面,藉由加熱熔融,可於碳酸鹽層及/或酸層中,將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以其一部分受被覆之狀態予以固定。熱融著性樹脂可為粒子、纖維、其他任意形態。由層形成步驟中與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間之均勻混合的觀點而言,熱融著性樹脂較佳為粒子狀。又,由將複數之碳酸鹽粒子間或 複數之酸粒子間接合的觀點而言,希望為纖維狀,熱融著性樹脂可為例如短切纖維之形態。亦可併用各種形狀的熱融著性樹脂。
作為熱融著性樹脂,可舉例如融點為95℃~130℃的低密度聚乙烯(PE)、融點為120℃~140℃的高密度聚乙烯、融點為160℃~165℃的由均聚物或嵌段共聚物所構成的聚丙烯(PP)、融點為135℃~150℃的由共聚物所構成的聚丙烯、融點為110℃~190℃的低融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融點為100~130℃的低融點聚醯胺、融點為110℃~150℃的低融點聚乳酸、融點為115℃的聚琥珀酸伸丁酯等。融點超過110℃之熱可塑性樹脂可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熱融著性樹脂亦可併用2種以上。
在熱融著性樹脂為纖維狀的情況,熱融著性纖維之纖度較佳為1dtex~120dtex、更佳1dtex~85dtex。又,熱融著性纖維之平均纖維長較佳為1~100mm、更佳1~60mm、再更佳2~30mm。若熱融著性纖維之纖度及平均纖維長為上述範圍,則網層之形成容易,容易得到均勻之黏著力或分散狀態。
在熱融著性樹脂為粒子狀的情況,熱融著性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1~1,000μm、更佳10~800μm。熱融著性樹脂之平均粒徑可於不完全被覆所使用之碳酸鹽與酸粒子之範圍內適當選擇。
(熱融著性樹脂之複合體)
上述熱融著性樹脂亦可為2成分以上的複合體。可舉例如將融點相異之樹脂複合化的芯鞘纖維、使用與長度方向垂直之剖面呈相異之樹脂的並排(side by side)纖維、具有核與殼之核殼粒子等。此等之中,由於可使異種樹脂容易複合化,較佳為使用芯鞘纖維。
作為芯鞘纖維,較佳為使用鞘部分之融點低於芯部分之融點的芯鞘纖維。可舉例如具備由聚丙烯纖維(融點160℃)所構成之芯部分、與形成於該芯部分外周之由聚乙烯(融點130℃)所構成之鞘部分的PP/PE複合芯鞘纖維。
又,作為其他之芯鞘纖維,可舉例如PET/低融點PET複合芯鞘纖維、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複合芯鞘纖維、聚乙烯/低融點PET複合芯鞘纖維、聚醯胺/低融點聚醯胺複合芯鞘纖維、聚乳酸/低融點聚乳酸複合芯鞘纖維、聚乳酸/聚琥珀酸伸丁酯複合芯鞘纖維等。
一般之芯鞘纖維大多為鞘部分之融點超過110℃,此種芯鞘纖維係適合使用於本發明中。
在於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使用鞘部分之融點低於芯部分之融點的芯鞘纖維的情況,若加熱至鞘部分之融點以上且低於芯部分之融點的溫度,則鞘部分之樹脂熔融,芯部分之樹脂則維持形狀。藉此,顯示鞘部分之熔融樹脂於碳酸鹽層中保持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及/或於酸層中保持酸,同時將由吸水性材料與芯部分之纖維所構成之構造體的構成成分彼此黏著的效果。因此,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可確保片材內之空隙並賦予片材強度,可提供柔軟且強度優越的片材。
上述般之2成分以上的複合體,係由於露出於外部之熱融著性樹脂的存在,而可提供熱融著性,可發揮作為黏結劑的機能。因此,此等複合體係可作為本發明中之熱融著性樹脂進行調配。
(吸水性材料)
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碳酸鹽層及酸層之至少一者亦可含有吸水性材料。作為吸水性材料,可使用木漿、麻、棉、絹、羊毛、礦物纖維等之天然纖維、嫘縈等之再生纖維、聚乳酸、尼龍等之合成纖維。吸水性材料可以例如解纖短切纖維之形態使用。吸水性材料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作為吸水性材料亦可使用吸水性樹脂粒子等之粒子形態的助劑。作為吸水性樹脂粒子之例子,可舉例如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或高分子吸收體(SAP)等。
碳酸鹽或酸係藉由吸水性材料的存在,可於層內分散存在。又,本發明之吸收性材料係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與水及溶解於水之碳酸鹽或酸接觸並吸收、保持此等,另一方面可進行緩慢釋放,故可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內使水分徐緩滲透。從而,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之二氧化碳產生的持續時間增長。
(效果促進劑)
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配合其用途,可調配1種或複數種之效果促進劑。
作為效果促進劑,可舉例如油性基劑、保濕劑、觸感提升劑、界面活性劑、高分子、增黏‧凝膠化劑、溶劑、噴射劑、抗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防腐劑、抗菌劑、鉗合劑、pH調整劑、酸、鹼、粉體、無機鹽、紫外線吸收劑、美白劑、維他命類及其衍生物類、消炎劑、抗發炎劑、育毛用藥劑、血液循環促進劑、刺激劑、荷爾蒙類、抗皺劑、抗老化劑、緊實劑、冷感劑、溫感劑、 創傷治療促進劑、刺激緩和劑、鎮痛劑、細胞賦活劑、植物‧動物‧微生物萃取物、鎮癢劑、角質剝離‧溶解劑、制汗劑、清涼劑、收斂劑、酵素、核酸、香料、色素、著色劑、染料、顏料、含金屬化合物、不飽和單體、多元醇、高分子添加劑、消炎鎮痛劑、抗真菌劑、抗組織胺劑、催眠鎮靜劑、精神安定劑、抗高血壓劑、降壓利尿劑、抗生物質、麻醉劑、抗菌性物質、抗癲癎劑、冠狀血管擴張劑、生藥、輔助劑、濕潤劑、收斂劑、增黏劑、黏著賦予物質、止癢劑、角質軟化剝離劑、油性原料、紫外線阻斷劑、防腐殺菌劑、抗氧化物質、液狀基質、脂溶性物質、高分子碳酸鹽、添加劑、金屬皂等。
效果促進劑可例如調配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中之一者或雙方中。又,亦可添加至其他層中。
(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作為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可使用具有水分通過性質(透水性)之片材、及具有吸收水分性質(吸水性)之片材中的任意片材。作為具有水分通過性質(透水性)之片材,若水可通過則無任何限定。作為具有吸收水分性質(吸水性)之片材,可使用可將水分攝入至內部並保持、同時可將內部水分釋出的片材。亦即,本發明可應用之具有吸收水分性質(吸水性)之片材,可謂為具有水分通過性質(透水性)之片材的一種。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係根據JIS L1907規格所規定之沉降速度之測定方法,所測定之吸水速度為60秒以下、更佳30秒以下。或者,根據JIS L1907規格所規定之滴下法所測得的吸水(或透水)速度為60秒以下、更佳30秒以下。透水性或吸水 性片材300係吸水性越低則水通過速度越快,使用其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碳酸鹽與酸之反應迅速進行,可短時間集中地產生二氧化碳。又,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係吸水性(水分保持力)越高、則可使碳酸鹽與酸之反應開始越延遲,故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之二氧化碳產生的持續時間增長。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可為例如不織布、布或其他具有網構造的片材,可為例如CLAF(註冊商標)等的特殊不織布。
作為具有高保水性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500,可使用具有能夠將通過內部之水分或內部吸收之水分歷時徐緩釋放之性質的任意片材。
又,以賦予創意性、或使用作為清掃用品時之擦拭提升為目的,亦可對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成為外層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的表面施行凹凸等的表面加工。
藉由使用較厚之片材或低密度之片材作為表面所使用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可具有減低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外表面所出現的粒狀感的效果。另一方面,若使用較薄之片材或透水性、透氣性較高之片材,則由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表面的水分滲入及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朝外部的釋出不致受到妨礙,容易得到二氧化碳產生的即時效果。配合用途或目的,適當選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薄膜)
作為薄膜400,可使用具有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沿著皮膚或曲面而應用的柔軟性,且透氣性較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尤其是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相對較低的任意薄膜。
薄膜係透氣性越低,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防止/抑制所產生之二氧化碳由薄膜配置側釋出的效果越高。因此,藉由將與薄膜配置側之面相反側之面應用於皮膚或欲洗淨之部位等,可發揮對皮膚或應用部位使二氧化碳集中地及/或長時間地進行應用的效果。另一方面,若透氣性低則容易發生使用時之悶熱,故薄膜亦可具有適度的透氣性。例如,藉由日本工業規格JIS L1096:2010規定之「織物及編物之布料試驗方法」所測定的透氣度,較佳可使用200cm3/cm2/s以下、更佳150cm3/cm2/s以下的薄膜。此透氣度係施加既定壓力時每單位面積、單位時間穿透薄膜的空氣量,值越大表示透氣性越高。藉由使用透氣性較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尤其是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相對較低的薄膜,可使二氧化碳之穿透具有指向性。
作為薄膜,可舉例如聚酯、聚乙烯醇、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與聚丙烯之複合薄膜等的樹脂薄膜。
(各成分之含有比率)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之碳酸鹽及酸,係由成本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分別依化學當量使用,但有鑑於對肌膚之影響,亦可過量調配酸量、將反應後之pH調整為5左右。又,由於碳酸鹽及酸之粒徑等要因所造成的溶解性差異,有碳酸鹽及酸之較佳調配比率相異的情形,可予以適當調整。
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各分層中,碳酸鹽或酸與熱融著性樹脂之含有比率(質量基準)可為例如2/98~98/2,可為5/95~95/5,可為10/90~90/10。若比率為上述範圍,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之面內方向的碳酸鹽及酸均勻調配,可抑制落粉。
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各分層中,在進一步含有吸水性材料的情況,碳酸鹽或酸與熱融著性樹脂與吸收材料的含有比率(質量基準)可為例如2/49/49~96/2/2,可為6/47/47~94/3/3,可為10/45/45~90/5/5。若比率為上述範圍,碳酸鹽及酸可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面內方向均勻配置,同時可藉由吸水性材料的存在,於層內分散存在。又,本發明之吸收性材料係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與水及溶解於水之碳酸鹽或酸接觸並吸收、保持此等,另一方面可予以徐緩釋放,故可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內使水分緩緩地滲透。從而,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之二氧化碳產生之持續時間增長。
此外,於碳酸鹽層、酸層及其他層中之一層或複數層中,可適量調配1種或複數之效果促進劑。
(基重)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基重,可配合用途適當設定。較佳為例如30~300g/m2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方法,例如有:於用於搬送網層之載體片材上,配置酸粒子或碳酸鹽粒子與例如聚乙烯(PE)般之熱融著性樹脂的均勻混合物,於其上積層成為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的網層,進而於其上,配置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 與例如聚乙烯(PE)般之熱融著性樹脂的均勻混合物,進而於其上配置載體片材,藉由加熱處理使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予以接合的方法。此時,於載體片材使用本發明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亦可得到具有本發明第1態樣之層構成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又,於載體片材之一者使用透氣性較其他層相對較低之任意薄膜,亦可得到具有本發明第1態樣之層構成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載體片材於本發明中並非必要,亦可於上述加熱處理後由所形成之積層體剝除。為了防止製造時碳酸鹽與酸之反應,本發明中,此等之積層係藉由乾式法進行。又,作為其他實施形態,例如有使用採用氣流成網(air laid)法之網形成裝置的方法。
(採用氣流成網法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方法)
採用氣流成網法之本實施形態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方法,係具有解纖步驟與混合步驟與網形成步驟與黏結步驟。
(解纖步驟)
解纖步驟係將短切纖維形態之熱融著性樹脂藉由空氣流進行解纖而獲得解纖短切纖維的步驟。
短切纖維之藉由空氣流所進行的解纖方法,係藉由吹氣機等形成空氣流,於此空氣流供給短切纖維,藉由空氣流之攪拌效果進行解纖。
作為解纖方法,較佳係藉迴旋之空氣流進行解纖。根據利用了迴旋之空氣流的解纖方法,可使短切纖維充分解纖,在藉氣流成網法形成氣流纖網(airlaid web)時,可更加提高解纖短切纖維 的分散性。
作為利用了迴旋之空氣流的解纖方法,可舉例如於吹氣機中投入短切纖維而藉吹氣機進行解纖的方法。又,可舉例如藉由吹氣機於圓筒容器內,沿周方向吹送空氣而形成迴旋流,於此迴旋流中供給短切纖維,並攪拌而進行解纖的方法。
空氣流之流速係配合短切纖維之量而適當選擇,通常為10~150m/秒之範圍內。
(混合步驟)
混合步驟係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之熱融著性樹脂與碳酸鹽或酸混合而得到網原料的步驟。於此同時,可混合任意之其他材料。任意之其他材料的形狀可為纖維狀或粒子狀。作為任意之其他材料的例子,可舉例如吸水性樹脂粒子或效果促進劑等視需要而添加的助劑等。此等材料之添加順序並無特別限定,或者此等材料亦可於混合步驟之後的步驟中藉由例如散佈等而進行添加。
在混合時,為了提升解纖短切纖維的分散性,較佳係對解纖短切纖維與碳酸鹽或酸進行攪拌。其中,為了防止解纖短切纖維之破斷,並非使用利用機械性剪切力之攪拌,較佳係應用使用了空氣流的攪拌。
混合步驟可為解纖步驟之後,亦可與解纖步驟同時進行。在將混合步驟設為與解纖步驟同時的情況,係利用解纖步驟中之空氣流,將解纖短切纖維與碳酸鹽或酸混合。又,亦可在後述之粒子散佈步驟中對解纖短切纖維之網形成產線中投入碳酸鹽或酸之粉體而予以混合。
(網形成步驟)
網形成步驟係藉由氣流成網法由網原料獲得氣流纖網的步驟。於此,氣流成網法係利用空氣流使纖維三維地無規堆積而形成網的方法。
(粒子散佈步驟)
粒子散佈步驟係藉由已知方法對網原料調配粉體的步驟。可使用對纖維混合粉體而形成網之方式、或對網或載體之表面進行散佈之方式的任一種。
本實施形態之網形成步驟中,例如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此網形成裝置1係具備輸送器10與透氣性無端帶20與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與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與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與吸入箱60。
於此,輸送器10係由複數之輥11所構成。透氣性無端帶20係安裝於輸送器10而進行旋轉。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係對透氣性無端帶20將纖維混合物與空氣流一起供給者。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係朝透氣性無端帶20供給第1載體片材41者。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係朝通過了透氣性無端帶20之第1載體片材41供給第2載體片材51者。吸入箱60係透氣性無端帶20由其內側進行吸引者。
於網形成裝置1中,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係設置於透氣性無端帶20上方,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係設置於較透氣性無端帶20更靠上游,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係配置於較透 氣性無端帶20更靠下游。
於使用了上述網形成裝置1之網形成步驟中,係使各輥11朝同方向旋轉,藉此驅動輸送器10而使透氣性無端帶20旋轉。又,依接觸至透氣性無端帶20上的方式,自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第1載體片材41。
接著,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纖維混合物與空氣流一起下降,使纖維混合物落下、堆積於透氣性無端帶20上之第1載體片材41上。藉此,形成氣流纖網A。
接著,於氣流纖網A上,藉由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供給第2載體片材51,得到含有氣流纖網的積層片材。
(黏結步驟)
由不使用水使其黏結的觀點而言,黏結方式較佳係使用熱黏結方式。由熱黏結方式進行的黏結步驟,係對氣流纖網進行加熱處理,使解纖短切纖維彼此藉由熱融著性樹脂進行黏結的步驟。
作為氣流纖網的加熱處理,可舉例如熱風處理、紅外線照射處理,由裝置為低成本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熱風處理。
作為熱風處理,可舉例如:使氣流纖網與具備有周面具透氣性之旋轉滾筒的貫通空氣乾燥機接觸而進行熱處理的方法(熱風循環旋轉滾筒方式);或使氣流纖網通過箱型乾燥機,藉由使熱風通過氣流纖網而進行熱處理的方法(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等。
如本實施形態般,在氣流纖網被第1載體片材及第2載體片材所挾持而成為積層片材的情況,亦可依積層片材直接進行 熱風處理。第1載體片材及第2載體片材可於熱風處理後由氣流纖網予以剝離。加熱處理溫度若為熱融著性樹脂發生熔融的溫度即可。例如,在使用一般於熱黏結方式所使用之PP、PE等材料的情況,較佳係將加熱溫度設定為115℃以上。
黏結步驟後,依微調整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厚度及密度的目的,亦可通過加熱輥而進行壓縮處理。
(作用效果)
上述製造方法中,可使碳酸鹽或酸之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均勻調配。因此,可於片材之面內方向均勻地產生氣體。
碳酸鹽或酸係藉由與熱融著性樹脂調配,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內中碳酸鹽或酸可以熱融著性樹脂作為黏結劑而牢固地被固定,故可防止落粉。
[第2態樣]
參照圖2說明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層構成及作用效果。關於與第1態樣相同之構成係省略說明。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碳酸鹽層及酸層係鄰接設置,碳酸鹽層及酸層中之至少一者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為了防止製造步驟中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而藉乾式法進行製造。
(層構成及作用效果)
圖2係非限定性地依例示目的表示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構成的圖。圖中,同一符號表示相同之構成要件。關於相同之構成要件,有省略重複說明之情形。
圖2(a)及(b)分別為碳酸鹽層及酸層中之一者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另一者為不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的例子。
詳細而言,圖2(a)所示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有將含有吸水性材料之酸層200、不含有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120、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依序積層的構成。又,圖2(b)所示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有將含有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100、不含有吸水性材料之酸層220、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依序積層的構成。
於圖2(a)及(b)之構成中,由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其中一者含有吸水性材料,故於層之厚度方向上碳酸鹽或酸之分佈擴展,同時可在使用時使水分緩緩滲透。從而,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又,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產生持續時間增長。
圖2(a)及(b)之構成中,係於表面含有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因此,使用時,可使化妝水等之水充分穿透而促進碳酸鹽與酸之反應。又,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由於係被覆不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120、220的上表面而設置,故可防止碳酸鹽或酸由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發生落粉的情形。尚且,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並非本發明必須之要件。
圖2(c)係碳酸鹽層100及酸層200之雙方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的例子。由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雙方含有吸水性材料,故碳酸鹽或酸於層之厚度方向上之分佈擴展,同時可在使用時使水分緩緩滲透。從而,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又,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產生持續時間增長。
圖2(d)及(e)係對圖2(c)所示構成進一步於單面或雙面積層了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的例子。由於在表面含有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故於使用時可使化妝水等之水充分穿透或予以保持,可促進碳酸鹽與酸之反應。尚且,在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含有複數層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的情形,此等並不一定必須為相同材料。在表面設置片材300的情形,由於可防止酸或鹼直接接觸肌膚,故具有緩衝由酸或鹼所造成之刺激的效果。
圖2(f)所示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對圖2(d)所示之構成,在不具有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之表面設置了透氣性相對較低之薄膜400的例子。
圖2(f)之構成中,由於在單面具有透氣性相對較低之薄膜400,故可防止或抑制使用時所產生之二氧化碳由薄膜配置側之面釋出的情形。因此,藉由將與薄膜配置側之面相反側之面應用至皮膚,可使二氧化碳集中地及/或長時間地應用至皮膚。
以上使用圖2(a)至(f)說明了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構成。然而,此等為例示,其以外之構成、例如圖式中碳酸鹽與酸之關係為相反的構成例亦涵括於本發明範圍中。
(碳酸鹽層)
碳酸鹽層係含有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的層。作為碳酸鹽或重碳酸鹽,在作為化妝料使用的情況,若為化妝料中可使用的等級者則可無限制地使用;在使用於其他用途的情況,並未特別規定等級。例如可使用碳酸鈉、碳酸氫鈉、倍半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鉀、碳酸鈣、碳酸鎂、重碳酸鎂、重碳酸鈣或其衍生物等。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亦可併用2種以上。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為固體狀之組成物,較佳為例如粒子形態。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亦可為例如載持於二氧化矽等載持體的形態。又,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亦可依結晶水之形式含有水。若含有結晶水則對水之溶解度變高,反應性提高。其中,由保存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碳酸鹽層較佳係不含有成為水解或使與酸之反應開始等變質原因的水分。碳酸鹽層中係除了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之外,可含有熱融著性樹脂或效果促進劑。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碳酸鹽或重碳酸鹽,較佳係平均粒徑5~5000μm之粒子。若為平均粒徑5~5000μm,則粒子脫落少、具有適度之粒狀感,而可得到良好的使用感。
(酸層)
酸層係含有固體酸的層。作為酸,在作為化妝料使用的情況,若為化妝料中可使用的等級者則可無限制地使用;在使用於其他用途的情況,並未特別規定等級。例如可使用丙二酸、順丁烯二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琥珀酸、反丁烯二酸、玻尿酸、磷酸二氫鈉或其衍生物、水解而產生酸之物質等。酸亦可併用2種以上。酸為固體狀之組成物,較佳為例如粒子形態。又,酸亦可依結晶水 之形式含有水。若含有結晶水則對水之溶解度變高,反應性提高。其中,由保存穩定性的觀點而言,酸層較佳係不含有成為水解或使與碳酸鹽之反應開始等變質原因的水分。酸層中除了固體之酸以外,可含有熱融著性樹脂或效果促進劑。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酸,較佳係平均粒徑5~5000μm之粒子。若為平均粒徑5~5000μm,則粒子脫落少、具有適度之粒狀感,而可得到良好的使用感。若平均粒徑減小,則溶解速度變快、被水濕潤後反應立即進展,故於使用初期之CO2氣體產生量變多。又,在使用於肌膚的情況,可減低粒狀感。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徑增大,則與水接觸時由於溶解緩慢進行,故有延長二氧化碳產生之持續時間的效果。又,藉由增大平均粒徑,具有粒子脫落變少的效果。
(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
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說明了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至少一者亦可含有吸水性材料。相對於此,本發明第2態樣中,係以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至少任一者含有吸水性材料作為必要之構成要件。此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係成為本發明第2態樣中之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
(吸水性材料)
作為吸水性材料,可使用木漿、麻、棉、絹、羊毛、礦物纖維等之天然纖維、嫘縈等之再生纖維、聚乳酸、尼龍、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吸收纖維(SAF)等之合成纖維。吸水性材料可以例如解纖短切纖維之形態使用。吸水性材料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作為吸水 性材料亦可使用吸水性樹脂粒子等之粒子形態的助劑。作為吸水性樹脂粒子之例子,可舉例如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或高分子吸收體(SAP)等。
碳酸鹽或酸係藉由吸水性材料的存在,可於層內分散,於厚度方向上其分佈擴展存在。又,本發明之吸收性材料係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與水及溶解於水之碳酸鹽或酸接觸並吸收、保持此等,另一方面可進行緩慢釋放,故可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內使水分徐緩滲透。從而,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之二氧化碳產生的持續時間增長。
(效果促進劑)
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配合其用途,可調配1種或複數種之效果促進劑。
作為效果促進劑,可舉例如油性基劑、保濕劑、觸感提升劑、界面活性劑、高分子、增黏‧凝膠化劑、溶劑、噴射劑、抗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防腐劑、抗菌劑、鉗合劑、pH調整劑、酸、鹼、粉體、無機鹽、紫外線吸收劑、美白劑、維他命類及其衍生物類、消炎劑、抗發炎劑、育毛用藥劑、血液循環促進劑、刺激劑、荷爾蒙類、抗皺劑、抗老化劑、緊實劑、冷感劑、溫感劑、創傷治療促進劑、刺激緩和劑、鎮痛劑、細胞賦活劑、植物‧動物‧微生物萃取物、鎮癢劑、角質剝離‧溶解劑、制汗劑、清涼劑、收斂劑、酵素、核酸、香料、色素、著色劑、染料、顏料、含金屬化合物、不飽和單體、多元醇、高分子添加劑、消炎鎮痛劑、抗真菌 劑、抗組織胺劑、催眠鎮靜劑、精神安定劑、抗高血壓劑、降壓利尿劑、抗生物質、麻醉劑、抗菌性物質、抗癲癎劑、冠狀血管擴張劑、生藥、輔助劑、濕潤劑、收斂劑、增黏劑、黏著賦予物質、止癢劑、角質軟化剝離劑、油性原料、紫外線阻斷劑、防腐殺菌劑、抗氧化物質、液狀基質、脂溶性物質、高分子碳酸鹽、添加劑、金屬皂等。
效果促進劑可例如調配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中之一者或雙方中。又,亦可添加至其他層中。
(熱融著性樹脂)
本發明之熱融著性樹脂係成為使吸水性材料及碳酸鹽或酸黏著之黏著劑樹脂。又,熱融著性樹脂係具有賦予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之強度的效果,使形狀容易維持。
熱融著性樹脂可為纖維狀,亦可為粒子狀。由強度更加提高的觀點而言,熱融著性樹脂較佳為纖維狀。熱融著性樹脂亦可為例如短切纖維之形態。
作為熱融著性樹脂,可舉例如融點為95℃~130℃的低密度聚乙烯(PE)、融點為120℃~140℃的高密度聚乙烯、融點為160℃~165℃之由均聚物或嵌段共聚物所構成的聚丙烯(PP)、融點為135℃~150℃之由共聚物所構成的聚丙烯、融點為110℃~190℃的低融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融點為100~130℃的低融點聚醯胺、融點為110℃~150℃的低融點聚乳酸、融點為115℃的聚琥珀酸伸丁酯等。融點超過110℃之熱可塑性樹脂可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熱融著性樹脂亦可併用2種以上。
在熱融著性樹脂為纖維狀的情況,熱融著性纖維之纖度較佳為1dtex~120dtex、更佳1dtex~85dtex。又,熱融著性纖維之平均纖維長較佳為1~100mm、更佳1~60mm、再更佳2~30mm。若熱融著性纖維之纖度及平均纖維長為上述範圍,則網層之形成容易,容易得到均勻之黏著力或分散狀態。
在熱融著性樹脂為粒子狀的情況,熱融著性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1~1,000μm、更佳10~800μm。熱融著性樹脂之平均粒徑可於不完全被覆所使用之碳酸鹽與酸粒子之範圍內適當選擇。
(熱融著性樹脂之複合體)
熱融著性樹脂亦可為2成分以上的複合體。可舉例如將融點相異之樹脂複合化的芯鞘纖維、使用與長度方向垂直之剖面相異之樹脂的並排纖維、具有核與殼之核殼粒子等。此等之中,由於可使異種樹脂容易複合化,適合使用芯鞘纖維。
作為芯鞘纖維,適合使用鞘部分之融點低於芯部分之融點的芯鞘纖維。可舉例如具備由聚丙烯纖維(融點160℃)所構成之芯部分、與形成於該芯部分外周之由聚乙烯(融點130℃)所構成之鞘部分的PP/PE複合芯鞘纖維。
又,作為其他之芯鞘纖維,可舉例如PET/低融點PET複合芯鞘纖維、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複合芯鞘纖維、聚乙烯/低融點PET複合芯鞘纖維、聚醯胺/低融點聚醯胺複合芯鞘纖維、聚乳酸/低融點聚乳酸複合芯鞘纖維、聚乳酸/聚琥珀酸伸丁酯複合芯鞘纖維等。一般之芯鞘纖維大多鞘部分之融點超過110℃,此種芯鞘纖維係適合使用於本發明中。
於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使用鞘部分之融點低於芯部分之融點的芯鞘纖維的情況,若加熱至鞘部分之融點以上且低於芯部分之融點的溫度,則鞘部分之樹脂熔融,芯部分之樹脂則維持形狀。藉此,顯示鞘部分之熔融樹脂於碳酸鹽層中保持碳酸鹽及/或重碳酸鹽、及/或於酸層中保持酸,同時將由吸水性材料與芯部分之纖維所構成之構造體的構成成分彼此黏著的效果。因此,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可確保片材內之空隙並賦予片材強度,可提供柔軟且強度優越的片材。
(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作為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可使用具有水分通過性質(透水性)之片材、及具有吸收水分性質(吸水性)之片材中的任意片材。作為具有水分通過性質(透水性)之片材,若水可通過則無任何限定。作為具有吸收水分性質(吸水性)之片材,可使用可將水分攝入至內部並保持、同時可將內部水分釋出的片材。亦即,本發明可應用之具有吸收水分性質(吸水性)之片材,可謂為具有水分通過性質(透水性)之片材的一種。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係根據JIS L1907規格所規定之沉降速度之測定方法,所測定之吸水速度為60秒以下、更佳30秒以下。或者,根據JIS L1907規格所規定之滴下法所測得的吸水(或透水)速度為60秒以下、更佳30秒以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係吸水性越低則水通過速度越快,使用其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碳酸鹽與酸之反應迅速進行,可短時間集中地產生二氧化碳。又,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係吸水性(水分保持力)越高、則可使碳酸鹽與酸之反應開始越延遲,故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整體之二氧化碳產生的持續時間增長。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可為例如不織布、布或其他具有網構造的片材,可為例如CLAF(註冊商標)等的特殊不織布。
又,以賦予創意性、或作為清掃用品使用時之擦拭提升為目的,亦可對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成為外層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的表面施行凹凸等的表面加工。藉由使用較厚之片材或低密度之片材作為表面所使用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可具有減低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外面所出現的粒狀感的效果。另一方面,若使用較薄之片材或透水性、透氣性較高之片材,則由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表面的水分滲入及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朝外部的釋出不致受到妨礙,容易得到二氧化碳產生的即時效果。配合用途或目的,適當選擇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薄膜)
作為薄膜400,可使用具有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沿著皮膚或曲面而應用的柔軟性,且透氣性較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尤其是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300相對較低的任意薄膜。
薄膜係透氣性越低,在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防止/抑制所產生之二氧化碳由薄膜配置側釋出的效果越高。因此,藉由將與薄膜配置側之面相反側之面應用於皮膚或欲洗淨之部位等,可發揮對皮膚或應用部位使二氧化碳集中地及/或長時間地進行應用的效果。另一方面,若透氣性低則容易發生使用時之悶熱,故薄膜亦可具有適度的透氣性。例如,藉由日本工業規格JIS L1096:2010規定之「織物及編物之布料試驗方法」所測定的透氣度,較佳 可使用150cm3/cm2/s以下、更佳200cm3/cm2/s以下的薄膜。此透氣度係施加既定壓力時每單位面積、單位時間穿透薄膜的空氣量,值越大表示透氣性越高。藉由使用透氣性較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其他層、尤其是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相對較低的薄膜,可使二氧化碳之穿透具有指向性。
作為薄膜,可舉例如聚酯、聚乙烯醇、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與聚丙烯之複合薄膜等的樹脂薄膜。
(各成分之含有比率)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之碳酸鹽及酸,係由成本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分別依化學當量使用,但有鑑於對肌膚之影響,亦可過量調配酸量、將反應後之pH調整為5左右。又,由於碳酸鹽及酸之粒徑等要因所造成的溶解性差異,有碳酸鹽及酸之較佳調配比率相異的情形,可予以適當調整。
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分別各層中,碳酸鹽或酸與熱融著性樹脂之含有比率(質量基準)可為例如2/98~98/2,可為5/95~95/5,可為10/90~90/10。若比率為上述範圍,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面內方向的碳酸鹽及酸均勻調配,可抑制落粉。
於碳酸鹽層及酸層之分別各層中,在進一步含有吸水性材料的情況,碳酸鹽或酸與熱融著性樹脂與吸收材料的含有比率(質量基準)可為例如2/49/49~96/2/2,可為6/47/47~94/3/3,可為10/45/45~90/5/5。若比率為上述範圍,碳酸鹽及酸可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面內方向均勻配置,同時可藉由吸水性材料的存在,於層內分散存在。又,本發明之吸收性材料係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使用時,與水及溶解於水之碳酸鹽或酸接觸並吸收、保持此等,另一方面可予以徐緩釋放,故可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內使水分緩緩地滲透。從而,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使用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之二氧化碳產生之持續時間增長。
此外,於碳酸鹽層、酸層及其他層中之一層或複數層中,可適量調配1種或複數種之效果促進劑。
(基重)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基重,可配合用途適當設定。較佳為例如30~300g/m2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方法,例如可使用:藉由採用氣流成網法之網形成裝置製造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對其另外積層其他層的製造方法。作為此種方法,係於含有碳酸鹽或酸且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的表面,配置酸粒子或碳酸鹽粒子與例如聚乙烯(PE)般之融著性黏結劑粒子的均勻混合物,藉由熱使融著性黏結劑熔融而予以接合的方法。或者,在藉由採用氣流成網法之網形成裝置製造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時,可於用於搬送網層之載體片材使用本發明之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而形成積層體,亦可得到具有本發明第2態樣之層構成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又,亦可將另外製作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各層,藉由壓紋加工或熱密封加工而予以接合。又,亦有於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之各層的接合 面的至少一方設置黏著層,使各層接合的方法等。為了防止製造時碳酸鹽與酸之反應,本發明中,此等之積層係藉由乾式法進行。
又,於藉乾式法進行積層而製造之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中,酸粒子及碳酸鹽粒子可於分別之各個層中以粒子狀態存在。因此,相較於酸粒子及碳酸鹽粒子調配於同一層的構成,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抑制因周圍環境中之水分使兩成分容易反應的情形,穩定性及貯存穩定性優越。
(採用氣流成網法之二氧化碳敷片的製造方法)
採用氣流成網法之本實施形態之二氧化碳敷片的製造方法,係具有解纖步驟與混合步驟與網形成步驟與黏結步驟。
(解纖步驟)
解纖步驟係將短切纖維形態之材料藉由空氣流進行解纖而獲得解纖短切纖維的步驟。
短切纖維之藉由空氣流所進行的解纖方法,係藉由吹氣機等形成空氣流,於此空氣流供給短切纖維,藉由空氣流之攪拌效果進行解纖。
作為解纖方法,較佳係藉迴旋之空氣流進行解纖。根據利用了迴旋之空氣流的解纖方法,可使短切纖維充分解纖,在藉氣流成網法形成氣流纖網(airlaid web)時,可更加提高解纖短切纖維的分散性。
作為利用了迴旋之空氣流的解纖方法,可舉例如於吹氣機中投入短切纖維而藉吹氣機進行解纖的方法。又,可舉例如藉 由吹氣機於圓筒容器內,沿周方向吹送空氣而形成迴旋流,於此迴旋流中供給短切纖維,並攪拌而進行解纖的方法。
空氣流之流速係配合短切纖維之量而適當選擇,通常為10~150m/秒之範圍內。
(混合步驟)
混合步驟係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之吸水性材料與碳酸鹽或酸混合而得到網原料的步驟。在此同時,可混合任意之其他材料。任意之其他材料的形狀可為纖維狀或粒子狀。作為任意之其他材料的例子,可舉例如熱融著性樹脂、吸水性樹脂粒子、效果促進劑等視需要而添加的助劑等。此等材料之添加順序並無特別限定,或者此等材料亦可於混合步驟之後的步驟中藉由例如散佈等而進行添加。
在混合時,為了提升解纖短切纖維的分散性,較佳係對解纖短切纖維與其他材料進行攪拌。其中,為了防止解纖短切纖維之破斷,並非利用機械性剪切力之攪拌,較佳係應用使用了空氣流的攪拌。
混合步驟可在解纖步驟之後,亦可與解纖步驟同時進行。在將混合步驟設為與解纖步驟同時的情況,係利用解纖步驟中之空氣流,將解纖短切纖維與任意材料混合。又,亦可在後述之粒子散佈步驟中對解纖短切纖維之網形成產線中投入任意粒子而予以混合。
(網形成步驟)
網形成步驟係藉由氣流成網法由網原料獲得氣流纖網的步 驟。於此,氣流成網法係利用空氣流使纖維三維地無規堆積而形成網的方法。
(粒子散佈步驟)
粒子散佈步驟係藉由已知方法對網原料調配粉體的步驟。可使用對纖維混合粉體而形成網之方式、或對網之表面或載體片材上進行散佈之任一種方式。
本實施形態之網形成步驟中,例如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此網形成裝置1係具備輸送器10與透氣性無端帶20與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與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與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與吸入箱60。
於此,輸送器10係由複數之輥11所構成。透氣性無端帶20係安裝於輸送器10而進行旋轉。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係對透氣性無端帶20將纖維混合物與空氣流一起供給者。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係朝透氣性無端帶20供給第1載體片材41者。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係朝通過了透氣性無端帶20之第1載體片材41供給第2載體片材51者。吸入箱60係對透氣性無端帶20由其內側進行吸引者。
於網形成裝置1中,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係設置於透氣性無端帶20上方,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係設置於較透氣性無端帶20更靠上游,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係設置於較透氣性無端帶20更靠下游。
於使用了上述網形成裝置1之網形成步驟中,係使各輥11朝同方向旋轉,藉此驅動輸送器10而使透氣性無端帶20旋 轉。又,依接觸至透氣性無端帶20上的方式,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第1載體片材41。
接著,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纖維混合物與空氣流一起下降,使纖維混合物落下、堆積於透氣性無端帶20上之第1載體片材41上。藉此,形成氣流纖網A。
接著,於氣流纖網A上,藉由第2載體片材供給手段50供給第2載體片材51,得到含有氣流纖網的積層片材。
(黏結步驟)
由不使用水使其黏結的觀點而言,黏結方式較佳係使用熱黏結方式。由熱黏結方式進行的黏結步驟,係對氣流纖網進行加熱處理,使解纖短切纖維彼此藉由熱融著性樹脂進行黏結的步驟。
作為氣流纖網的加熱處理,可舉例如熱風處理、紅外線照射處理,由裝置為低成本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熱風處理。
作為熱風處理,可舉例如:使氣流纖網與具備有周面具透氣性之旋轉滾筒的貫通空氣乾燥機接觸而進行熱處理的方法(熱風循環旋轉滾筒方式);或使氣流纖網通過箱型乾燥機,藉由使熱風通過氣流纖網而進行熱處理的方法(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等。
如本實施形態般,在氣流纖網被第1載體片材及第2載體片材所挾持而成為積層片材的情況,亦可以積層片材直接進行熱風處理。第1載體片材及第2載體片材可於熱風處理後由氣流纖網予以剝離。加熱處理溫度若為熱融著性樹脂發生熔融的溫度即可。例如,在使用一般於熱黏方式所使用之PP、PE等材料的情況, 較佳係將加熱溫度設定為115℃以上。
黏結步驟後,依微調整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厚度及密度的目的,亦可通過加熱輥而進行壓縮處理。
(作用效果)
上述製造方法中,可使粒子與吸水性材料之纖維效率佳地含於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中。因此,材料之損失少、達到成本削減。又,可輕易製造質地佳的片材。
於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中,碳酸鹽或酸可藉由吸水性材料之存在而於層之厚度方向分散存在。吸水性材料可使水分緩緩滲透,於使用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時,可使碳酸鹽與酸之間的反應開始之時間具有幅度。其結果,可使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之產生持續時間增長。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用途)
以下例示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用途。
作為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用途,可舉例如(1)防護用、(2)醫療用、(3)建材‧土木用、(4)衛生用、(5)擦拭器用、(6)農業‧園藝用、(7)生活資材用、(8)工業資材用、(9)實驗資材用等。
作為(1)防護用,可舉例如防護用品。作為上述防護用品之具體例有如口罩等。
作為(2)醫療用,可舉例如紗布、口罩、床單類、抗菌墊、泥罨劑基布、貼布劑基布、過度換氣症候群治療劑等。
作為(3)建材‧土木用,可舉例如遮水布、保護材、防 觸材等。
作為(4)衛生用,可舉例如尿布、生理用品、急救用品、清潔用品、拭巾、口罩等。作為上述尿布的具體例,有如紙尿布等。作為上述生理用品的具體例,有如衛生棉、棉條等。作為上述急救用品之具體例,有如紗布、絆創貼、棉棒等。作為上述清潔用品之具體例,有如、濕紙巾、化妝棉、母乳墊、擦拭片材、吸汗片材(臉、腋下、頸、足等用)、抗菌‧除菌片材、抗病毒性片材、抗過敏原片材、抗菌防臭片材等。作為上述口罩之具體例,有如拋棄式立體口罩等。
作為(5)擦拭器用,可舉例如擦拭巾、濕拭巾、濾油用、影印機清潔材等。
作為(6)農業‧園藝用,可舉例如苗圃用片材、遮蓋用片材、防霜片材、防草片材、園藝種植器等。在使用作為農業‧園藝用的情況,例如可使用於製造厭氧環境、進行促成栽培。
作為(7)生活資材用,可舉例如包裝資材、掃除用品、袋物、食品用、生活雜貨、廚房用品、運動用品、美容資材等。作為上述掃除用品之具體例,有如拭巾、化學抹布、刷等。作為上述袋物之具體例,有如乾燥劑袋等。作為上述食品用之具體例,有如茶袋、咖啡袋、食物袋、鮮度保持材、食品吸水用片材、二氧化碳注入劑、食品添加物等。作為上述生活雜貨之具體例,有如入浴劑、眼罩、冷感片材、溫感片材、頸圍巾、手套、防臭片材、芳香劑基材等。作為上述廚房用品之具體例,有如濾水片材、消火布等。作為上述運動用品之具體例,有如疲勞恢復材料等。作為美容資材,有如面罩、粉撲、美容面膜、美容手套等。
作為(8)工業資材用,可舉例如工業資材、電氣資材、電池、製品材料、OA機器、AV機器、輥、機器構件等。
作為(9)實驗資材用,可舉例如厭氧環境形成材、麻醉劑、誘蟲劑等。
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可特別適合使用於美容片材及生活資材用片材、紗布等之醫療用及衛生用片材、掃除用片材、擦拭器等用途。又,不限定於上述分類,相同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亦可使用於多種領域及用途中。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短切之嫘縈纖維(纖度3.3dtex,纖維長5mm)及短切之芯鞘型之熱融著性複合纖維(PET/PE複合芯鞘纖維,鞘部融點130℃),分別使用迴旋流式噴射氣流解纖裝置進行解纖處理,得到各別的解纖短切纖維。
接著,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的嫘縈纖維、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的熱融著性複合纖維,依70/30之比例(質量比)藉空氣流進行均勻混合,得到嫘縈/(PET/PE)的纖維混合物。
將檸檬酸與聚乙烯(PE)粉末依80/2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同樣地將碳酸氫鈉與PE粉末依80/2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 合物。
接著,於載體片材散佈了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後,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得到由纖維混合物形成氣流纖網的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以成為50g/m2之方式散佈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並於其上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空氣流與上述纖維混合物一起落下堆積。此時,依相當於氣流纖網部分之短切纖維之基重成為30g/m2的方式供給纖維混合物。
接著,於氣流纖網上以成為5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於其上積層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2載體片材51,得到含有氣流纖網的積層片材。
將所得之積層片材通過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之箱型乾燥機,依140℃進行熱風處理,得到基重186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2]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檸檬酸與PE粉末與羧甲基纖維素依60/20/2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檸檬酸/PE粉末/羧甲基纖維素的粒子混合物。同樣地將 碳酸氫鈉與PE粉末與羧甲基纖維素依60/20/2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碳酸氫鈉/PE粉末/羧甲基纖維素的粒子混合物後,以成為66.7g/m2之方式散佈各層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得到基重219.4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3]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短切之嫘縈纖維(纖度3.3dtex,纖維長5mm)及短切之芯鞘型之熱融著性複合纖維(PET/PE複合芯鞘纖維,鞘部融點130℃),分別使用迴旋流式噴射氣流解纖裝置進行解纖處理,得到各別的解纖短切纖維。
接著,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的嫘縈纖維、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的熱融著性複合纖維,依50/50之比例(質量比)藉空氣流進行均勻混合,得到嫘縈/(PET/PE)的纖維混合物。
將碳酸氫鈉與PE粉末依80/2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
接著,於載體片材上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得到使用纖維混合物及檸檬酸形成了氣流纖網的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一邊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空氣流及上述纖維混合物與檸檬酸依成為50/5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一邊落下堆 積。此時,依相當於氣流纖網部分之基重成為100g/m2的方式供給纖維混合物與檸檬酸。
接著,於氣流纖網上積層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2載體片材,於其上以成為5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於其上積層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3載體片材,得到含有氣流纖網的積層片材。
將所得之積層片材通過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之箱型乾燥機,於140℃進行熱風處理,得到基重234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4]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除了取代解纖短切纖維之嫘縈纖維(纖度3.3dtex,纖維長5mm)而使用長纖木漿(NBKP)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基重186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5]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短切之嫘縈纖維(纖度3.3dtex,纖維長5mm)及短切之芯鞘型之熱融著性複合纖維(PET/PE複合芯鞘纖維,鞘部融點130℃),分別使用迴旋流式噴射氣流解纖裝置進行解纖處理,得到各別的解纖短切纖維。
接著,將解纖短切纖維形態的嫘縈纖維、與解纖短切 纖維形態的熱融著性複合纖維,依50/50之比例(質量比)藉空氣流進行均勻混合,得到嫘縈/(PET/PE)的纖維混合物。
將檸檬酸與PE粉末依80/2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
接著,於載體片材上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得到使用纖維混合物及碳酸氫鈉形成了氣流纖網的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一邊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空氣流及上述纖維混合物與重碳酸鈉依成為50/5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一邊落下堆積。此時,依相當於氣流纖網部分之基重成為100g/m2的方式供給纖維混合物與重碳酸鈉。
接著,於氣流纖網上積層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2載體片材,於其上以成為5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於其上積層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3載體片材,得到含有氣流纖網的積層片材。
將所得之積層片材通過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之箱型乾燥機,於140℃進行熱風處理,得到基重234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6]
除了取代第3載體片材而積層薄紙(tissue,基重14g/m2),於其上塗佈EVA系之熱融樹脂5g,並貼合PE薄膜(基重40g/m2)以外,其餘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得到基重265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7]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短切之嫘縈纖維(纖度3.3dtex,纖維長5mm)使用迴旋流式噴射氣流解纖裝置進行解纖處理,得到解纖短切纖維。
接著,將解纖短切纖維、與芯部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鞘部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芯鞘型熱融著性複合纖維(PET/PET複合芯鞘纖維),依70/30之比例(質量比)藉空氣流進行均勻混合,得到纖維混合物。
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得到由纖維混合物形成了氣流纖網的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尼龍紡黏不織布(30g/m2,透氣度295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空氣流及上述纖維混合物與檸檬酸粒子落下堆積,形成氣流纖網。此時,依相當於氣流纖網部分之纖維混合物之基重成為30g/m2的方式供給纖維混合物,依成為50g/m2而調配檸檬酸粒子。
接著,於氣流纖網上以成為50g/m2之方式散佈、堆 積碳酸氫鈉粒子。於其上積層由尼龍紡黏不織布(30g/m2,透氣度295cm3/cm2/s)所構成之第2載體片材51,得到含有氣流纖網的積層片材。
將所得之積層片材通過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之箱型乾燥機,於140℃進行熱風處理,得到基重190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8]
除了將短切之嫘縈纖維變更為針葉樹化學木漿,使用氣流成網法之網成型機,將針葉樹化學木漿與芯鞘型之熱融著性複合纖維(PET/PET複合芯鞘纖維)依70/30之比例(質量比)於空氣中均勻混合、而形成氣流纖網以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進行,得到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所得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基重190g/m2
[實施例9]
除了取代第2載體片材而積層薄紙(tissue,基重14g/m2),以其上塗佈EVA系之熱融樹脂5g,並貼合PE薄膜(基重40g/m2)以外,其餘與實施例8同樣進行,得到基重219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10]
除了取代第2載體片材而積層棉/PET水針不織布(基重40g/m2)以外,其餘與實施例8同樣進行,得到基重200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11]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木漿(NBKP)、與芯部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鞘部分為聚乙烯(PE)的芯鞘型熱融著性複合纖維(PET/PE複合芯鞘纖維),依60/40之比例(質量比)藉空氣流進行均勻混合,得到纖維混合物。
將檸檬酸與PE粉末依75/25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
接著,使用圖3所示之網形成裝置1,得到由纖維混合物形成了氣流纖網的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嫘縈水針不織布(基重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由纖維混合物供給手段30使空氣流及上述纖維混合物與碳酸氫鈉落下堆積,形成氣流纖網。此時,依相當於氣流纖網部分之纖維混合物之基重成為100g/m2的方式供給纖維混合物,依成為50g/m2而調配碳酸氫鈉。
接著,於氣流纖網上以成為10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檸檬酸粒子與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於其上積層由薄紙(基重14g/m2)所構成之第2載體片材51,於140℃進行熱風處理後,將所得之積層片材通過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之箱型乾燥機後,以經加熱之壓製輥進行加壓後,於其上塗佈EVA系之熱融樹脂5g,貼合PE 薄膜(基重26g/m2),得到基重323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12]
除了依成為100g/m2而調配碳酸氫鈉,以成為5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檸檬酸粒子與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得到基重373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13]
除了取代嫘縈水針不織布,使用氣流成網不織布(Kinocloth,基重40g/m2)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得到基重335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14]
除了取代75/25之比例(質量比)而依25/75之比例(質量比)混合檸檬酸與PE粉末,得到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1同樣進行,得到基重323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實施例15]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將檸檬酸與PE粉末依50/5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
將碳酸氫鈉與PE粉末依50/50之比例(質量比)混合,得到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
於載體片材散佈了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後, 積層載體片材,散佈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後,進一步積層載體片材而得到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嫘縈水針不織布(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以成為80g/m2之方式散佈檸檬酸/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並積層第2載體片材之嫘縈水針不織布(28g/m2,透氣度292cm3/cm2/s)。
接著,於第2載體片材上以成為8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碳酸氫鈉/PE粉末的粒子混合物。於其上積層由嫘縈水針不織布(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3載體片材51,得到積層體。
將所得之積層片材通過熱風循環輸送爐方式之箱型乾燥機,依140℃進行熱風處理,得到基重244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比較例1]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製造>
於載體片材上散佈了檸檬酸後,積層載體片材、散佈碳酸氫鈉後,進一步積層載體片材而得到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具體而言,係在安裝並運行於輸送器10的透氣性無端帶20上,藉由第1載體片材供給手段40,送出由PET紡黏不織布(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1載體片材41。
藉由吸入箱60吸引透氣性無端帶20,同時於該第1載體片材41上,以成為40g/m2之方式散佈檸檬酸,並積層第2載體片材之嫘縈水針不織布(28g/m2,透氣度292cm3/cm2/s)。
接著,於第2載體片材上以成為40g/m2之方式散佈、堆積碳酸氫鈉。於其上積層由PET紡黏不織布(28g/m2,透氣度292cm3/cm2/s)所構成之第3載體片材51,得到積層體。
接著,由上述積層體切出寬100mm、長200mm尺寸的試料,對四個角以170℃進行熱密封。藉此得到基重164g/m2的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
[比較例2]
除了未調配短切纖維以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進行,得到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所得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基重為160g/m2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進行以下之測定及評價。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氣體發生時間的測定)
將由實施例1至6及比較例1所得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裁斷為寬100mm、長200mm,製成試驗片。將此試驗片放入500ml燒瓶內,加入蒸餾水500ml,以連接於軟管之橡膠栓為蓋並將軟管前端放置於水槽中後,測定由軟管前端出現泡的發生時間。
又,將由實施例7至15及比較例2所得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裁斷為寬50mm、長50mm,製成試驗片。將此試驗片放入燒瓶內,加入蒸餾水10ml,以連接於軟管之橡膠栓為蓋並將軟 管前端放置於水槽中後,測定由軟管前端出現泡的發生時間。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均勻性評價)
將由實施例1至6及比較例1所得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裁斷為寬100mm、長200mm,製成試驗片。於槽中置入水,浸泡試驗片並以目視確認泡之發生狀況,如以下進行評價。
◎:全面均勻地發生泡
○:幾乎全面均勻地發生泡
△:有一部分難以發生泡的地方
×:可清楚判別發生泡的地方與未發生泡的地方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落粉評價)
將由實施例1至6及比較例1所得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裁斷為寬100mm、長200mm,製成試驗片。於實驗台上輕甩試驗片,以目視評價掉落至實驗台的落粉。
◎:幾乎無落粉
○:落粉少
△:稍有落粉
×:落粉多
(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的質地評價)
將由實施例1至6及比較例1所得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裁斷為寬100mm、長200mm,製成試驗片。以乾燥狀態抵接於手背,確認肌膚觸感而進行質地評價。
◎:柔軟而質地非常良好
○:稍柔軟而質地良好
△:稍微粗硬
×:粗硬而質地差
(評價結果)
於表1及表2表示測定及評價試驗的結果。
實施例1至6及15為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實施例7至14為本發明第2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 材。本發明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片材整體的二氧化碳發生的持續時間長。又,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於片材全面均勻或幾乎均勻地發生泡。又,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落粉少。再者,在本發明第1態樣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為於碳酸鹽層及/或酸層含有吸水性材料的情況,其肌膚觸感柔軟而質地良好。
13‧‧‧碳酸鹽粒子
16‧‧‧熱融著性樹脂
23‧‧‧酸粒子
100‧‧‧含吸水性材料之碳酸鹽層
130‧‧‧碳酸鹽層
200‧‧‧含吸水性材料之酸層
230‧‧‧酸層
300‧‧‧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400‧‧‧薄膜

Claims (8)

  1. 一種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中,於上述碳酸鹽層與上述酸層之間,具備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於上述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之表面配置碳酸鹽粒子或酸粒子與熱融著性樹脂的混合物,並藉由熱使上述熱融著性樹脂熔融而獲得者。
  2. 如請求項1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熱融著性樹脂係包含選自由粒子狀之熱融著性樹脂、纖維狀之熱融著性樹脂及此等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的樹脂。
  3. 如請求項1或2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之至少一者係含有吸水性材料。
  4. 一種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係具備碳酸鹽層及酸層之積層體,其中,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係鄰接設置,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中之至少一者為含有吸水性材料之層。
  5. 如請求項4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碳酸鹽層及上述酸層之雙方含有上述吸水性材料。
  6. 如請求項4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於上述積層體之至少1個外層之上表面,具備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
  7. 如請求項6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中,上述透水性或吸水性片材係含有吸水性材料。
  8. 如請求項4至7中任一項之產生二氧化碳之片材,其係藉由乾式法所製造。
TW105110532A 2015-04-02 2016-04-01 A sheet of carbon dioxide TWI593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6370 2015-04-02
JP2015076369 2015-04-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280A true TW201641280A (zh) 2016-12-01
TWI593558B TWI593558B (zh) 2017-08-01

Family

ID=5700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0532A TWI593558B (zh) 2015-04-02 2016-04-01 A sheet of carbon dioxid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593558B (zh)
WO (1) WO20161579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991B (zh) * 2017-09-29 2020-09-11 榮華 曹 供給二氧化碳氣體的衛生用品
CN112493132A (zh) * 2020-12-17 2021-03-16 刘泽洋 一种改善植物组培瓶苗气体微环境的方法及专用培养基
CN112793264A (zh) * 2019-11-14 2021-05-14 Csir公司 食品包装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5473B (en) * 2002-07-05 2011-07-21 Neochemir Inc Carbon dioxide agent for external use and the stuff for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JP2010047486A (ja) * 2008-08-19 2010-03-04 Spc:Kk 血行促進用パック材及び血行促進用パックシート
JP6082382B2 (ja) * 2012-02-29 2017-02-15 株式会社メディオン・リサーチ・ラボラトリーズ 二酸化炭素を発生する美容シート製品
JP5689513B2 (ja) * 2012-09-07 2015-03-25 丸三産業株式会社 パック材
KR101383908B1 (ko) * 2012-10-29 2014-04-10 씨앤텍 주식회사 이산화탄소를 피부에 공급하는 팩과 그 제조방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991B (zh) * 2017-09-29 2020-09-11 榮華 曹 供給二氧化碳氣體的衛生用品
CN112793264A (zh) * 2019-11-14 2021-05-14 Csir公司 食品包装膜
CN112493132A (zh) * 2020-12-17 2021-03-16 刘泽洋 一种改善植物组培瓶苗气体微环境的方法及专用培养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7916A1 (ja) 2016-10-06
TWI593558B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2351B (zh) 含有环糊精的片材
US20080269095A1 (en) Soluble patch
KR20070045966A (ko) 비등성 세정 제품
TWI593558B (zh) A sheet of carbon dioxide
US10016345B2 (en) Kit for whitening a body surface of a user, related method and process
CN106012309A (zh) 一种一次成型的低克重复合无尘纸
KR20080075859A (ko) 일회용 도포기
TW201809390A (zh) 不織布片
EP1795175B1 (fr) Article cosmétique soluble à effet thermique
TW201809391A (zh) 不織布片
JP2007153899A (ja) 可溶性パッチ
CN103210137A (zh) 控制流体迁移的非胶乳粘合的湿巾
KR101106960B1 (ko) 한방조성물이 첨가된 에어레이드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JP6743459B2 (ja) 炭酸ガス発生シート
JP6575419B2 (ja) 炭酸ガス発生シート
JP5942843B2 (ja) 吸収補助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吸収体
JP6988660B2 (ja) 機能性シートおよび機能性シートキット
JP7014023B2 (ja) 機能性シート
JP7035752B2 (ja) 機能性シートおよび機能性シートキット
JP2018134061A (ja) 反応装置および使い捨て型機能性材料カートリッジ
EP1795172A1 (fr) Article soluble de gommage de la peau
KR20160033113A (ko) 사용자의 신체 표면을 미백하기 위한 키트, 관련 방법 및 과정
JP2018020996A (ja) 発泡性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