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2783A -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 Google Patents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2783A
TW201632783A TW105106356A TW105106356A TW201632783A TW 201632783 A TW201632783 A TW 201632783A TW 105106356 A TW105106356 A TW 105106356A TW 105106356 A TW105106356 A TW 105106356A TW 201632783 A TW201632783 A TW 2016327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icrostructures
microstructure
emitting surface
ligh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6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煒程
薛惠菁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639,13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57523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7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此導光元件包含導光體、複數個第一微結構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導光體包含相對之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第一微結構設置於第一出光面上。第二微結構分別對應於前述第一微結構,其中這些第二微結構設置於第二出光面上。在第一出光面之法線方向上,每一第一微結構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部分疊合。這些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具有相同尺寸與不同間距。

Description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導光元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在平面顯示器與照明燈具的製作上,目前已廣泛採用導光元件,來擴展光源之出光範圍、以及提供均勻之平面出光。因此,導光元件已是平面顯示器與照明燈具中之關鍵零組件之一。
導光元件之光傳導原理乃係基於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當光線由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即光線由折射率較大的介質進入折射率較疏的介質時,若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此光線將在兩介質之介面產生全反射,而無法進入光疏介質,且繼續在此光密介質中向前行進。由於相較於空氣,導光元件之材質均屬光密介質,因此若在導光元件全反射之二面中之一面上適當破壞光線的全反射,可使光線從另一面均勻射出而形成均勻的發光面。
然而,隨著照明燈具的發展,除了提供照明的功能外,有時也設計燈具使其具有觀賞性。目前,為了使照 明燈具兼具照明與觀賞性,大都係依照所設計之圖案,而在導光元件之一面上以網點或微結構排列出所設計之圖案,以使導光元件之出光顯示出此圖案。但為了出光面之此局部區域之圖案的出光,會因為光的局部集中而影響整個出光面的亮度,進而降低導光元件之亮度,削弱照明燈具的照明功能。
此外,在導光元件之一面上排列出之網點或微結構圖案若因加工而有瑕疵時,由於此網點或微結構圖案係依照設計圖案加以製作,因此若因瑕疵而與原設計圖案有偏差時,導光元件之出光圖案就很明顯,造成製程良率不佳。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就是在提供一種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其藉由在導光元件之相對二出光面上分別布設許多第一微結構與許多相對之第二微結構,並使這些第一微結構與相對之第二微結構垂直疊合的方式,來使此二出光面的出光具有網紋圖案。故,可兼顧照明燈具之出光亮度與圖案設計表現。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其二出光面之網紋圖案係利用二出光面之微結構疊加所造成之效果,因此可模糊掉因加工缺陷所造成之出光圖案缺陷。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導光元件。此導光元件包含導光體、複數個第一微結構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導光體包含相對之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第一 微結構設置於第一出光面上。第二微結構分別對應於前述第一微結構,其中這些第二微結構設置於第二出光面上。在第一出光面之法線方向上,每一第一微結構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部分疊合。這些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具有相同尺寸與不同間距。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導光元件。此導光元件包含導光體、複數個第一微結構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導光體包含相對之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第一微結構設置於第一出光面上。第二微結構分別對應於前述之第一微結構,其中這些第二微結構設置於第二出光面上。在第一出光面之法線方向上,每一第一微結構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部分疊合。這些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具有相同間距與不同尺寸。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一微結構是基於第一基準線以第一排列規則設置於第一出光面上,第二微結構是基於第二基準線以第二排列規則設置於第二出光面上,其中第一基準線不同於第二基準線。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二基準線與第一基準線之間具有一夾角。
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一微結構之至少一者之圖案中心沒有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之圖案中心對準。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一微結構之至少一者之圖案中心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之圖案中心對準。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更提出一種照明燈具。此照明燈具包含上述之導光元件以及至少一光源。光源設於導光元件之至少一側,以對導光元件提供入射光。
100‧‧‧照明燈具
102‧‧‧導光體
104‧‧‧第一出光面
106‧‧‧第二出光面
108‧‧‧入光面
110‧‧‧導光元件
112‧‧‧發光二極體
114‧‧‧電路板
116‧‧‧光源
118‧‧‧第一微結構
118a‧‧‧第一微結構
118a1‧‧‧第一微結構
118a2‧‧‧第一微結構
118a3‧‧‧第一微結構
118a4‧‧‧第一微結構
118b‧‧‧第一微結構
118b1‧‧‧第一微結構
118b2‧‧‧第一微結構
118b3‧‧‧第一微結構
118b4‧‧‧第一微結構
118c‧‧‧第一微結構
118c1‧‧‧第一微結構
118c2‧‧‧第一微結構
118c3‧‧‧第一微結構
118c4‧‧‧第一微結構
118d‧‧‧第一微結構
118e‧‧‧第一微結構
120‧‧‧第二微結構
120a‧‧‧第二微結構
120b‧‧‧第二微結構
120c‧‧‧第二微結構
120d‧‧‧第二微結構
120e‧‧‧第二微結構
122‧‧‧第一排列
122a‧‧‧第一排列
124‧‧‧第二排列
124a‧‧‧第二排列
124b‧‧‧第二排列
124c‧‧‧第二排列
124d‧‧‧第二排列
124e‧‧‧第二排列
124f‧‧‧第二排列
126‧‧‧法線方向
128‧‧‧端
130‧‧‧端
d1‧‧‧間距
d2‧‧‧間距
L1‧‧‧第一虛擬線
L2‧‧‧第二虛擬線
L21‧‧‧第二虛擬線
L22‧‧‧第二虛擬線
L23‧‧‧第二虛擬線
L24‧‧‧第二虛擬線
R1‧‧‧第一虛擬線
R21‧‧‧第二虛擬線
R22‧‧‧第二虛擬線
R23‧‧‧第二虛擬線
R24‧‧‧第二虛擬線
S1‧‧‧距離
S2‧‧‧高度
α‧‧‧夾角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圖1〕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照明燈具的裝置示意圖;〔圖2〕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微結構的排列規則示意圖;〔圖3〕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微結構的排列規則示意圖;〔圖4〕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微結構的排列規則示意圖;〔圖5〕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之疊合的上視示意圖;〔圖6〕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 〔圖7〕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圖8〕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以及〔圖9〕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
請參照圖1,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照明燈具的裝置示意圖。在此實施方式中,照明燈具100主要包含導光元件110、與一或多個光源,如光源116。光源116設置在導光元件110之一側旁,以從導光元件110之側邊對導光元件110提供入射光。
導光元件110包含導光體102、數個第一微結構118與數個第二微結構120。導光體102包含第一出光面104與第二出光面106。其中,第一出光面104與第二出光面106彼此相對,且互相平行。此外,導光體102更包含入光面108,其中此入光面108與光源116相鄰,且此入光面108之相對二邊分別與第一出光面104和第二出光面106接合。光源116所發出之光線可經此入光面108進入導光元件110中。導光元件110之入光面108係相對於光源116而定,因此光源116發出之光線進入導光元件110所經之導光元件110的側面可稱為入光面108。
光源116可為發光二極體光條(LED Light Bar)或燈管。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光源116為一發光二極體光條,而包含電路板114與數個發光二極體112。其中,這些發光二極體112設置在電路板114上,且均與此電路板114上的電路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112朝導光元件110之入光面108發射光。
由於,導光元件110主要包含導光體102、數個第一微結構118與數個第二微結構120。因此,在製作導光元件110時,可先提供導光體102,再分別於第一出光面104與第二出光面106上設置數個第一微結構118與數個第二微結構120。
在導光元件110中,第一微結構118設置而分布在導光體102之整個第一出光面104上。另一方面,第二微結構120則設置而分布在導光體102之整個第二出光面106上。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微結構118設置在第一出光面104上且排成數列。在特定例子中,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可分別基於不同之第一基準線與第二基準線,並分別以第一排列規則和第二排列規則來進行排列。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基準線相對於第一基準線旋轉偏移一角度,而使第二基準線與第一基準線之間具有夾角。此外,第一微結構118之第一排列規則與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可相同。這些第一微結構118分別與第二微結構120對應。而且,在第一出光面104之法線方向126上,亦即垂直方向上,第一微結構118和其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部分疊合。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之尺寸與形狀均相同。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可具有不同之尺寸和形狀、或者相同形狀但不同尺寸。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之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多邊形、或星形和心形等非規則形狀。
請參照圖2,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微結構的排列規則示意圖。在此實施方式中,係以第一微結構118來進行其第一排列規則的說明。但在第一微結構118之第一排列規則與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相同的情況下,根據圖2所作之說明亦可做為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的說明。
在此實施方式中,可先定義第一基準線。其中,此第一基準線可例如為第一出光面104之任一邊。這些第一微結構118a(即第一微結構118中的第一者)與118b(即第一微結構118中的第二者)可分成數個第一排列122與數個第二排列124。每一個第一排列122與第二排列124為第一微結構118a與118b之一列。其中,這些第一排列122和第二排列124交錯設置於第一出光面104上,而布滿所需區域,例如整個第一出光面104或第一出光面104之局部區域。此外,相鄰之第一排列122與第二排列124相隔一間距d2
在每個第一排列122中,將多個第一微結構118a設置在平行第一基準線之第一虛擬線L1上,並使這些 第一微結構118a的圖案中心均勻設置在第一虛擬線L1上,亦即這些第一微結構118a為等距設置。因此,在每條第一虛擬線L1上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a之間具有相同之間距d1
另一方面,在每個第二排列124中,將多個第一微結構118b設置在平行第一基準線之第二虛擬線L2上,並使這些第一微結構118b的圖案中心均勻設置在第二虛擬線L2上,亦即這些第一微結構118b為等距設置。此外,在每條第二虛擬線L2上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b之間也具有相同之間距d1。在此例子中,第一微結構118a與118b具有相同尺寸與相同間距,但排列成不同列。而且,因第一微結構118之第一排列規則與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相同的情況下,第二微結構120同樣具有相同尺寸與相同間距,但排列成不同列。在每個第二排列124中,設置第一微結構118b的起始點偏移第一排列122設置第一微結構118a之起始點一距離S1。而且,此距離S1小於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a或118b之間的間距d1
請參照圖3,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微結構的排列規則示意圖。在此實施方式中,同樣係以第一微結構118來進行其第一排列規則的說明。但在第一微結構118之第一排列規則與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相同的情況下,根據圖3所作之說明同樣可做為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的說明。
在此實施方式中,可先定義第一基準線,此第一基準線可例如為第一出光面104之任一邊。這些第一微結構118a(即第一微結構118中的第一者)與118b、118c、118d和118e(即第一微結構118中的第二者)可分成一第一排列122與數個第二排列124a、124b、124c與124d。其中,第一排列122和第二排列124a、124b、124c與124d依序設置於第一出光面104上,而構成一周期性排列。第一排列122和第二排列124a、124b、124c與124d依序排列,而以這樣周期性排列方式布滿所需區域,例如整個第一出光面104或第一出光面104之局部區域。此外,所有之第一排列122與第二排列124a、124b、124c與124d中任相鄰二者之間相隔一間距d2
在第一排列122中,將多個第一微結構118a設置在平行第一基準線之第一虛擬線L1上,並使這些第一微結構118a的圖案中心均勻設置在第一虛擬線L1上,亦即這些第一微結構118a係等距設置。因此,在第一虛擬線L1上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a之間具有相同之間距d1
另一方面,在第二排列124a、124b、124c與124d中,將多個第一微結構118b、118c、118d與118e分別設置在平行第一基準線之第二虛擬線L21、L22、L23與L24上,並使這些第一微結構118b、118c、118d與118e的圖案中心分別均勻設置在第二虛擬線L21、L22、L23與L24上,亦即這些第一微結構118b、118c、118d與118e係分別等距設置。此外,在第二虛擬線L21、L22、L23與L24上相鄰 之二第一微結構118b、118c、118d與118e之間也具有相同之間距d1
在這些第二排列124a、124b、124c與124d中,設置第一微結構118b、118c、118d與118e的起始點分別偏移第一排列122設置第一微結構118a之起始點一段距離S1、二段距離S1、一段距離S1、與0。其中,距離S1小於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a、118b、118c、118d與118e之間的間距d1。在此實施方式中,這些第二排列124a、124b、124c和124d與第一排列122之起始點之偏移距離與這些第二排列124a、124b、124c和124d和第一排列122間的距離之間可定義成一函數關係。在一實施例中,此函數可為正弦函數,如下列公式(1)所示。
S=S max sinx (1)
其中,S為各排列之微結構之起始點的偏移距離,S max 為正弦函數之振幅也代表最大偏移距離。而x≡2π[(n-1)d/D],其中n為一正整數代表第n排列,(n-1)d代表各排列與第一排列122之間的間距,D為整個函數週期的總距離。
舉例而言,第一排列122之n為1,此時x≡2 π[(n-1)d/D]=2 π[(1-1)d2/D]=0。第二排列124a之n為2,此時x≡2 π[(n-1)d/D]=2 π[(2-1)d2/D]=2 π(d2/D),而第二排列124a之第一微結構118b之起始點的偏移距離S=S max sin[2 π(d2/D)]=距離S1。下一個第二排列124b之n為3,此時x=2 π[(3-1)d2/D]=2 π(2d2/D),而 第二排列124b之第一微結構118c之起始點的偏移距離S=S max sin[2 π(2d2/D)]=二段距離S1。以下之各排列依序類推。
請參照圖4,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微結構的排列規則示意圖。在此實施方式中,同樣係以第一微結構118來進行其第一排列規則的說明。但在第一微結構118之第一排列規則與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相同的情況下,根據圖4所作之說明同樣可做為第二微結構120之第二排列規則的說明。
在此實施方式中,可先定義第一基準線,此第一基準線可例如為第一出光面104之任一邊。這些第一微結構118a1、118a2、118a3與118a4(即第一微結構118中的第一者)與118b1、118b2、118b3和118b4、以及118c1、118c2、118c3和118c4(即第一微結構118中的第二者)可分成一第一排列122a與數個第二排列124e和124f。其中,第一排列122a和第二排列124e與124f依序設置於第一出光面104上,且接下來的排列可依第二排列124e與124f的排列規則繼續依序排列,而布滿所需區域,例如整個第一出光面104或第一出光面104之局部區域。此外,所有之第一排列122a與第二排列124e與124f中任相鄰二者之間相隔一間距d2
在第一排列122a中,將多個第一微結構118a1、118a2、118a3與118a4依序且周期性地均勻設置在平行第一基準線之第一虛擬線L1上,並使這些第一微結構 118a1、118a2、118a3與118a4的圖案中心以位在第一虛擬線L1上、高於第一虛擬線L1一第一高度、位在第一虛擬線L1上、低於第一虛擬線L1一第二高度的順序排列。其中,如圖4所示,第一高度與第二高度可相同,例如均為高度S2。在第一虛擬線L1上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a1、118a2、118a3與118a4之間具有相同之間距d1
另一方面,在第二排列124e與124f中,將多個第一微結構118b1、118b2、118b3和118b4、以及118c1、118c2、118c3和118c4分別設置在平行第一基準線之第二虛擬線L21與L22上,並使這些第一微結構118b1、118b2、118b3和118b4的圖案中心以位在第二虛擬線L21上、高於第二虛擬線L21一第一高度、位在第二虛擬線L21上、低於第二虛擬線L21一第二高度的順序排列,以及使這些第一微結構118c1、118c2、118c3和118c4的圖案中心以位在第二虛擬線L22上、高於第二虛擬線L22一高度S2、位在第二虛擬線L22上、低於第二虛擬線L22一高度S2的順序排列。此外,在第二虛擬線L21與L22上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b1、118b2、118b3和118b4之間、以及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c1、118c2、118c3和118c4也均具有相同之間距d1
在這些第二排列124e與124f中,設置第一微結構118b1與118c1的起始點分別偏移第一排列122a設置第一微結構118a1之起始點一段距離S1與二段距離S1。接著依序排列在第二排列124f下的數個第二排列的起始點分別與第一排列122a之起始點的偏移距離以一個距離S1的量依序 遞增。其中,距離S1小於第一微結構118b1、118b2、118b3和118b4之間之間或相鄰之二第一微結構118c1、118c2、118c3和118c4的間距d1
在此實施方式中,每一虛擬線上的微結構排列可定義成一函數關係。在一實施例中,此函數可為正弦函數,如下列公式(2)所示。
H=H max sinx (2)
其中,H為各排列之微結構之起始點的偏移高度,H max 為正弦函數之振幅也代表最大偏移高度。而x≡2 π[(n-1)d/L],其中n為一正整數代表一排列的第n個第一微結構,(n-1)d代表一排列之一第一微結構與該排列之起始點之間的距離,L為整個函數週期的總距離。
舉例而言,在第一排列122a中,第一微結構118a1之n為1,此時x≡2 π[(n-1)d/L]=2 π[(1-1)d1/L]=0。下一個第一微結構118a2之n為2,此時x≡2 π[(n-1)d/L]=2 π[(2-1)d1/L]=2 π(d1/L),而此第一微結構118a2之偏移高度H=H max sin[2 π(d1/L)]=高度S2。下一個第一微結構118a3之n為3,此時x=2 π[(3-1)d1/L]=2 π(2d1/L),而第一微結構118a3的偏移高度H=H max sin[2 π(2d1/L)]=0,因為在此例子中L=4d1。以下之各排列依序類推。在此實施方式中,這些第二排列124e和124f與第一排列122之起始點之偏移距離與這些第二排列124e及124f和第一排列122a間的距離之間可定義成一函數關係。在一實施例中,此函數可為正弦函數,如上述之公式(1)所 示。請再次參照圖1,完成導光元件110之第一出光面104之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出光面106之第二微結構120的設置後,由於第二基準線相對於第一基準線有旋轉偏移,因此在第一出光面104之法線方向126上,第一微結構118和其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部分疊合。
舉例而言,請一併參照圖1與圖5,其中圖5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之疊合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實施方式中,由導光元件110之第一出光面104上方朝第二出光面106的方向看,由於第二基準線旋轉偏移第一基準線一角度,因此第一出光面104上之第一虛擬線L1、以及第二虛擬線L21、L22、L23與L24分別和第二出光面106上之第一虛擬線R1、以及第二虛擬線R21、R22、R23與R24之間有一夾角,例如夾角α。
如此一來,第一出光面104上之第一微結構118a、118b、118c、118d和118e會與第二出光面106上相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a、120b、120c、120d和120e錯開而部分疊合。如圖5所示,在每一列中,第一微結構118a、118b、118c、118d及118e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a、120b、120c、120d及120e的疊合率從這些列之一者的一端128至這些列之此者的另一端130變大。由於,根據莫瑞效應(Moire Effect)可知,當兩個或更多規則排列的圖形以某些角度相疊時,將會產生另一種規則排列的圖形。因此,藉由這樣規則排列第一出光面104之第一微結構118a、 118b、118c、118d和118e,以及第二出光面106之第二微結構120a、120b、120c、120d和120e,使得入射光進入導光元件110之導光體102中時,光線的出射可在第一出光面104與第二出光面106上分別形成第一網紋圖案和第二網紋圖案。由於第一網紋圖案和第二網紋圖案可為莫瑞效應所造成,因此又可稱為莫瑞網紋圖案。
在一實施例中,於完成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的排列設計後,可將每一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之位置增加一隨機擾動量。然而,此隨機擾動量不應過大,以維持莫瑞網紋。此外,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的排列設計完成後,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之尺寸可依照該區域所需之光通量而改變,其中第一微結構118與第二微結構120之尺寸隨光通量成正比變化。
請參照圖1與圖6,其中圖6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於第一虛擬線L1上的第一微結構118與設於第一虛擬線R1上的第二微結構120具有相同尺寸但不同間距。在一些例子中,由導光元件110之第一出光面104上方朝第二出光面106的方向看,至少一第一微結構118的圖案中心沒有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之圖案中心對準。
請參照圖1與圖7,其中圖7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於第一虛擬線 L1上的第一微結構118與設於第一虛擬線R1上的第二微結構120具有相同尺寸但不同間距。在一些例子中,由導光元件110之第一出光面104上方朝第二出光面106的方向看,至少一第一微結構118(例如圖7之第一微結構118中的右邊那個第一微結構118)的圖案中心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之圖案中心對準,而其他之第一微結構118(例如圖7之第一微結構118中的左邊那個第一微結構118)的圖案中心可以沒有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之圖案中心對準。
請參照圖1與圖8,其中圖8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於第一虛擬線L1上的第一微結構118與設於第一虛擬線R1上的第二微結構120具有相同間距但不同尺寸。舉例而言,如圖8所示,第一微結構118之尺寸小於第二微結構120之尺寸。在一些例子中,由導光元件110之第一出光面104上方朝第二出光面106的方向看,至少一第一微結構118的圖案中心沒有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之圖案中心對準。
請參照圖1與圖9,其中圖9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導光元件之一部分的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的重疊上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於第一虛擬線L1上的第一微結構118與設於第一虛擬線R1上的第二微結構120具有相同間距但不同尺寸。舉例而言,如圖9所示,第一微結構118之尺寸小於第二微結構120之尺寸。在一些例子中,每個第一微結構118完全被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 所覆蓋,且由導光元件110之第一出光面104上方朝第二出光面106的方向看,至少一第一微結構118的圖案中心是與對應之第二微結構120之圖案中心對準。
運用本發明之方法來製作導光元件時,可依照實際燈具需求,來決定導光元件之出光面之各區域的發光強度。此外,將此導光元件應用於照明燈具時,除了二出光面上有各微結構圖案外,對於發光亮度的影響低,可使照明燈具兼具照明與圖案設計表現。其次,由於本發明之導光元件之二出光面的網紋圖案係利用二出光面之微結構疊加所造成之效果,因此可模糊掉因加工缺陷所造成之出光圖案缺陷。
此外,運用本發明之方法所在導光元件之出光面上形成之網紋圖案會隨著觀賞者之觀測角度不同而產生變化,因此相較於傳統上直接以微結構排列而形成的固定圖形,本發明之導光元件的出光圖案較為活潑而有變化。因此,應用在裝飾用途的照明燈具上,可產生更新穎的設計。
再者,本發明之方法可利用調整二出光面之微結構的排列角度,來消除莫瑞網紋。由於本發明之微結構的排列規則較為簡易,因此相較於傳統利用亂數排列的莫瑞網紋消除法的成本較低廉。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在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 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8‧‧‧第一微結構
120‧‧‧第二微結構
L1‧‧‧第一虛擬線
R1‧‧‧第一虛擬線

Claims (7)

  1. 一種導光元件,包含:一導光體,包含相對之一第一出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設置於該第一出光面上;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分別對應於該些第一微結構,其中該些第二微結構設置於該第二出光面上;其中在該第一出光面之一法線方向上,每一該些第一微結構與對應之該第二微結構部分疊合;以及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與該些第二微結構具有相同尺寸與不同間距。
  2. 一種導光元件,包含:一導光體,包含相對之一第一出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設置於該第一出光面上;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分別對應於該些第一微結構,其中該些第二微結構設置於該第二出光面上;其中在該第一出光面之一法線方向上,每一該些第一微結構與對應之該第二微結構部分疊合;以及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與該些第二微結構具有相同間距與不同尺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導光元件,其中 該些第一微結構是基於一第一基準線以一第一排列規則設置於該第一出光面上;以及該些第二微結構是基於一第二基準線以一第二排列規則設置於該第二出光面上,其中該第一基準線不同於該第二基準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導光元件,其中該第二基準線與該第一基準線之間具有一夾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導光元件,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之至少一者之一圖案中心沒有與對應之該第二微結構之一圖案中心對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導光元件,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之至少一者之一圖案中心與對應之該第二微結構之一圖案中心對準。
  7. 一種照明燈具,包含: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導光元件;以及至少一光源,設於該導光元件之至少一側,以對該導光元件提供一入射光。
TW105106356A 2015-03-05 2016-03-02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TW2016327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39,133 US9575235B2 (en) 2012-09-28 2015-03-05 Light guide element and lighting fix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783A true TW201632783A (zh) 2016-09-16

Family

ID=5715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6356A TW201632783A (zh) 2015-03-05 2016-03-02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8216A (zh)
TW (1) TW20163278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549A (zh) * 2004-10-09 2007-02-14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以及使用该导光板的液晶显示器背光单元
CN100454100C (zh) * 2005-06-14 2009-0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TWI485354B (zh) * 2012-09-28 2015-05-2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導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與照明燈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216A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5354B (zh) 導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與照明燈具
TWI418737B (zh) 燈罩及燈具結構
KR102147940B1 (ko) 조명 장치
US20110292658A1 (en) Optical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0102188A (ja) 発光表示盤
TWI732067B (zh) 具有圖案化墨水之光導
TWM452309U (zh) 照明燈管
JP2011146369A (ja) 光源装置
CN105627191A (zh) 发光模块
JP2008504664A (ja) 照明システム
KR100692432B1 (ko) 측면 발광용 렌즈 및 발광 소자
JP2012119226A (ja) 導光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KR20150056401A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조명 장치
TWI616618B (zh)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JP2014056709A (ja) 照明器具
TW201632783A (zh) 導光元件與照明燈具
US9575235B2 (en) Light guide element and lighting fixture
JP2004192909A (ja) 導光板及びこの導光板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201416767A (zh) 導光板、發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KR102515673B1 (ko) 조명 장치
TWI497129B (zh) 導光條及發光裝置
TWI599799B (zh) 透鏡以及應用該透鏡之光源模組
US10895362B2 (en)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and a light guide
JP2010008678A (ja) 発光表示装置
TW576093B (en) An illuminant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