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5034A - 用於無線網路的客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 - Google Patents

用於無線網路的客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5034A
TW201625034A TW104136982A TW104136982A TW201625034A TW 201625034 A TW201625034 A TW 201625034A TW 104136982 A TW104136982 A TW 104136982A TW 104136982 A TW104136982 A TW 104136982A TW 201625034 A TW201625034 A TW 2016250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onnection
primary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7716B (zh
Inventor
丹尼爾B 科法爾特二世
安德魯 道賓
克里斯A 賽朵
傑佛瑞 理查德 亞當斯
Original Assignee
雷爾德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雷爾德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雷爾德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5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5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7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77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依據各種觀點,其揭示有關於用於無線網路用戶管理的軟交接(soft handover)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link failover)之系統與方法的示範性實施例。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無線用戶包含一主要介面與一次要介面。該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一無線網路。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該無線網路。該無線用戶亦包含一控制器,被組構成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並且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網路連接。

Description

用於無線網路的客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
本揭示概括而言係有關於用於無線網路的用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之系統與方法。
本段內容提供有關於未必是先前技術的本揭示的背景資訊。
無線網路可以部署於多個地點位置,且可以具有一個以上的無線網路存取點(AP)。無線用戶可以評估及追蹤來自存取點的信號,以找到最佳的AP來選擇何時是無線用戶漫遊的時間。
一些無線用戶可以僅與一個存取點維持連接。當無線用戶決定漫遊到一個新的AP之時,無線用戶可以終止其對先前存取點的連接,而後與該新存取點建立一連接。
本段內容提供本揭示之一概括提要,並非對本揭示完整範疇或其全部特徵的全面揭露。
依據各種觀點,本文揭露有關於用於無線網路用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之系統與方法的示範性實施例。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無線用戶包含一主要介面與一次要介面。該主要介面被組構 成透過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一無線網路。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該無線網路。該無線用戶亦包含一控制器,被組構成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並且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網路連接。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網路裝置包含一網路介面。該網路介面被組構成從一無線用戶之一主要介面接收一第一網路連接,並且從該無線用戶之一次要介面接收一第二網路連接。該網路裝置亦包含一控制器,被組構成大致上同時地維持該第一網路連接與該第二網路連接。
在又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種維持一無線用戶與一無線網路之間的多重無線連接的方法概括而言包含透過一無線用戶之一主要介面建立通往一無線網路之一第一無線連接、透過該無線用戶之一次要介面建立通往該無線網路之一第二無線連接、以及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連接並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無線連接。
經由本文提供的說明,更多應用領域將趨於明顯。本段發明內容之中的說明及特定示例僅係供例示之用而非意欲限制本揭示的範疇。
100‧‧‧系統
102‧‧‧無線用戶/WiFi用戶
104‧‧‧主要介面
106‧‧‧次要介面
108‧‧‧(無線)網路
110‧‧‧(第一)存取點
112‧‧‧(第二)存取點
114‧‧‧電腦
116‧‧‧支援裝置
118‧‧‧網路連接介面
120‧‧‧選擇性伺服器
本文所提出的圖式僅係做為所選實施例的例示性用途,並非全部的可能實施方式,且並非意欲限制本揭示的範疇。
圖1係依據本揭示一觀點之一無線網路系統之一示意圖;圖2係圖1之示例性系統的另一區塊圖;圖3係依據本揭示另一觀點的一種從一無線用戶傳送資料封包的示例性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4係依據本揭示另一觀點的一種在一網路裝置接收資料封包的示例性方法之一流程圖;圖5係依據本揭示另一觀點的一種從一無線網路裝置傳送資料封包的示例性方法之一流程圖;圖6A係依據本揭示另一觀點的一網路裝置之一示例性對照表;且圖6B係依據本揭示另一觀點的一無線用戶之一示例性對照表。
以下將參照所附圖式更完整地描述示範性實施例。
發明人領略到允許一無線用戶維持多重連接通往單一無線網路的一些實施方式需要無線網路基礎設施有察覺無線用戶正維持一第一連接與一新連接二者。否則,無線用戶在其試圖建立該新連接之時可能被踢出該第一連接。
發明人亦領略到一無線網路基礎設施必須知道要將網路封包繞送到何處。當一無線用戶(例如,一WiFi用戶等)建立通往一新存取點(AP)的一連接之時,新的基礎設施會自動地傳送封包至該新的AP。若該第一連接與該新連接二者均被維持,則無線網路基礎設施需要某種機制來決定將資料封包繞送到舊AP或新AP哪一者較優。對於WiFi漫遊的工作假設係無線用戶判定新AP將會是一個更可靠的連接,否則用戶應不會請求連接至新AP。因此,基礎設施默認傳送封包至新AP並切斷用戶與舊AP的連接以確保其中並無混淆。
本文所揭示的係有關於用於無線網路(例如,WiFi網路等)之用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之系統與方法的示範性實施例。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無線用戶包含一主要介面與一次要介面(例如,無線電等)。該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一無線網路。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該無線網路。該無線用戶亦包含一控制器,被組構成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並且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網路連接。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WiFi用戶可以建立一連接通往一第一AP而後通往一新AP,維持通往該第一AP與通往該新AP二者的連接,然後當其認為該新的連接可靠之時,即切斷與第一AP的連接。此可以確保更可靠的漫遊,並且若新AP的連接不良,則允許WiFI用戶返回第一AP。每一連接均可以當成一不同用戶出現於WiFi基礎設施之中,且對於使用該WiFi用戶的裝置而言可以是無縫式的。此可以讓WiFi用戶能夠更快速且更可靠地進行漫遊。僅有WiFi用戶可以管理連接,但WiFi基礎設施卻看到兩個不同的WiFi用戶。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其可以從實體層及資料鏈結層的觀點使用兩個正常的不同WiFi連接,而不是讓用戶端上的實體層及資料鏈結層及網路基礎設施管理軟交接之細節並且具有兩個連接但應用程式僅看到一連接的混亂。在此等示範性實施例之中,網路上的軟體與無線用戶上的傳輸層可以透過其將使封包傳送在兩個連接上的一伺服器及/或一接收裝置進行登錄。位於用戶端上的這個軟體亦可以使該用戶端對一應用層看起來僅有一個連接。無線用戶從而可以從僅看到一個連接的一應用程式將封 包自該兩個連接傳出。該伺服器或接收裝置接著可以使用戶端的封包看起來像是僅來自通往運行於該接收裝置上的應用程式的一個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之中,從一應用程式的觀點而言,無線網路基礎設施(例如,基地台、核心網路、無線存取點等)可以不需要知道該兩個連接被當成一個使用。
參見圖式,圖1例示依據本揭示一些觀點之一示例性系統100。系統100包含一無線用戶102,而無線用戶102具有一主要介面104與一次要介面106。無線網路108包含一第一存取點110及一第二存取點112。該網路亦耦接至一電腦114。主要介面104透過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IP連接1)耦接至第一存取點110,而次要介面106透過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IP連接2)耦接至第二存取點112。
無線用戶102可以是能夠與網路108建立一無線連接的任何適當裝置,包含一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WiFi用戶、無線醫療裝置、無線裝備車輛等。主要介面104及次要介面106可以是能夠透過一無線網路連接傳送及接收資料封包的任何適當介面,包含WiFi無線電等。如圖1之中所示,該主要介面可以包含一第一IP位址,且該次要介面可以包含不同於該第一IP位址的一第二IP位址。在此例之中,該第一IP位址被例示成10.0.0.10,而該第二IP位址被例示成10.0.0.11。
無線網路108可以是能夠在裝置之間傳送無線信號的任何適當無線網路,包含一WiFi網路、區域網路(LAN)、廣域網路(WAN)、蜂巢式網路等。存取點110及112可以是能夠在無線網路上中繼訊息的任何適當裝置,包含路由器、WiFi裝置等。電腦114可以是能夠連接至網路108的任何適當電腦,包含一伺服器、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智 慧型手機等。雖然圖1之中所示之系統100包含一網路108,具有兩個透過網際網路協定(IP)連接建立無線連接之存取點110與112,以及單一相連之電腦114,但其他實施例可以包含更多存取點、更多相連電腦、使用不同連接協定等。
依據一些示範性實施例,無線用戶102可以是一軟交接WiFi用戶,其可以使用兩個WiFi介面做出兩個不同連接通往WiFi基礎設施。不同WiFi介面可以是兩個實體上不同的WiFi無線電、具有兩個通往WiFi網路之虛擬WiFi介面的單一實體WiFi無線電等。每一WiFi介面均可以用不同的IP位址通往一WiFi存取點來維持其本身的連接。其中一WiFi介面將被視為主要介面。軟交接功能可以僅在與支援軟交接堆疊的裝置(例如,支援裝置等)進行通訊時使用。
為了確定一裝置係一支援裝置,可以執行WiFi用戶與一支援裝置間之一探索程序。此探索程序可以在一應用程式試圖建立一IP連接通往一個不知道是一支援裝置或非支援裝置的新IP位址時起始。若該探索程序成功,則位於WiFi用戶上的軟交接堆疊可以透過該支援裝置上的軟交接堆疊登錄它的兩個IP位址。其亦可以登錄哪個IP位址係隸屬於主要介面。在WiFi用戶之上,支援裝置的IP位址可以被儲存於支援裝置的一表格之中。
其可以使用一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來次要支援裝置的IP位址登錄。此中央登錄應用程式可以運行於連接至無線網路的一伺服器之上。當使用一登錄應用程式之時,所有的支援裝置均可以利用該登錄應用程式登錄其IP位址。當一WiFi用戶連接至無線網路之時,其可以擷取支援裝置 及其IP位址的列表。該WiFi用戶接著可以經由登錄伺服器登錄其每一介面之IP位址,以及哪個介面係一主要介面。一旦此登錄完成之後,登錄伺服器即可以利用WiFi用戶的登錄資訊更新所有支援裝置。
圖2例示圖1之系統100中的一些構件的一示例性區塊圖。例如,WiFi用戶102包含一主要介面104和一次要介面106,各自均具有一IP連接通往網路基礎設施(其可以包含存取點、網路裝置等)。WiFi用戶102包含一軟交接IP堆疊,被組構成用以管理傳送與接收來自網路的資料封包。WiFi用戶102包含一般性的應用程式,其可以基於一不定時、定期、連續等基礎上與網路進行通信。WiFi用戶102亦包含一軟交接登錄與用戶管理應用程式,其可以被組構成用以控制主要及次要介面104、106的使用以及處置該等介面與一般應用程式之間的通信。
支援裝置116包含一網路連接介面118,其被組構成透過一IP連接來連接至網路基礎設施。支援裝置116亦包含一軟交接IP堆疊、一般性應用程式、以及一軟交接登錄與用戶管理應用程式。其可以亦包含一選擇性伺服器120,被組構成用於集中式軟交接登錄及協調。
在一些實施例之中,當一WiFi用戶正在與一支援裝置(例如,一個能夠維持及/或解譯來自該WiFi用戶之一主要及次要介面的不同連接的裝置等)通信之時,封包可以擇一在主要或次要介面之間收送。當WiFi用戶與不是運行該軟交接堆疊的裝置(例如,非支援裝置等)進行通信之時,則僅可以使用主要介面。WiFi用戶因此可以大致上同時通連支援與非支援裝置。
圖3例示用於決定如何從一WiFi用戶傳送資料封包的一示 例性方法200。在202處,WiFi用戶從一個一般性應用程式接收一IP封包並判定其是否正被傳送至一支援裝置。若該封包並非正被傳送至一支援裝置,則該封包於204處從主要介面傳送。若該封包正被傳送至一支援裝置,則WiFi用戶於206處判定主要介面是否並非正在漫遊以及連接品質是否良好。若主要介面並非正在漫遊且連接品質良好,則封包於204處從主要介面傳送。若主要介面正在漫遊及/或連接品質不良,則封包於208處從次要介面傳送。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位於WiFi用戶上的軟交接堆疊可以負責判定位於一傳送封包上的一目的地IP位址是否隸屬於一支援或非支援裝置,並決定從哪個介面送出封包。封包可以基於默認於主要介面送出,除非軟交接堆疊被告知主要介面上的連接品質不良或者主要介面正處於漫遊狀態。在那種情形下,來源位址可以被改變成次要介面的IP位址並從次要介面送出。WiFi用戶之上的應用程式僅能看到主要介面的IP位址,並不認識次要介面。當來自一支援裝置的IP封包於次要介面被接收到之時,軟交接堆疊可以將目的地IP位址改成主要介面,並從主要介面將封包傳遞到應用程式。接收於主要介面的封包可以被正常處理。因此,WiFi用戶之上的應用程式可以進行通信,宛如僅存在一個具有單一IP位址的WiFi介面。
圖4例示一示例性方法300,用於決定如何在一支援裝置(例如,一網路裝置等)處置從一WiFi用戶接收到的資料封包。於302處,網路裝置判定封包的IP位址是否係來自一軟交接WiFi用戶。如果不是,則封包於304處被傳送至一應用程式。若接收封包的IP位址係來自一軟交接WiFi 用戶,則網路裝置於306處判定該IP位址是否係來自該WiFi用戶的主要介面。如果是,則網路裝置於304將封包傳送至應用程式。若該IP位址並非來自該WiFi用戶之主要介面,則網路裝置在304傳送該封包至應用程式之前,在308處將封包的來源IP位址改變成主要介面。
圖5例示一示例性方法400,用於決定如何從一支援裝置(例如,一網路裝置等)傳送資料封包到一WiFi用戶。於402處,網路裝置判定IP封包是否正被傳送到一軟交接WiFi用戶的主要介面。如果不是,則封包於404發送。若封包正被傳送到一軟交接WiFi用戶之主要介面,則網路裝置於406處判定是否WiFi用戶最後是自其主要介面傳送封包及/或以信號示意主要介面係有效的。如果是,則網路裝置於404傳送封包。若WiFi用戶最後並非自其主要介面傳送封包及/或並未以信號示意主要介面係有效的,則網路裝置在404傳送IP封包之前,於408將封包的目的地IP位址改變成次要介面。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位於一支援裝置上的軟交接堆疊可能負責判定一接收封包上之一來源IP位址是否隸屬於支援軟交接的一WiFi用戶。若來源IP位址隸屬於一軟交接WiFi用戶,則若封包係接收自主要介面,則其可以被處理並被正常地傳送至一應用程式。若封包係接收自WiFi用戶的次要介面,則來源IP位址可以被改變成WiFi用戶的主要介面,而後封包可以被傳送至應用程式。
當傳送封包至一支援軟交接的WiFi用戶之時,若支援裝置最後從WiFi用戶之次要介面接收一封包及/或WiFi用戶已以信號示意支援裝置傳送封包至次要介面,則目的地IP位址可以被改變成次要介面的IP位 址。當被WiFi用戶以信號示意及/或若從WiFi用戶最後接收的封包係來自主要介面之時,支援裝置可以恢復通往主要介面的傳輸。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WiFi用戶可以在鏈路失效切換期間切換介面,即使當未試圖進行漫遊時亦然。舉例而言,若主要介面的連結由於任何原因而失效,則WiFi用戶可以轉而依靠次要介面。
圖6A例示一支援裝置的軟交接對照表之一示例。該表包含每一條目編號的欄位、關聯每一條目編號之IP位址的欄位、指示IP位址是否隸屬於一支援軟交接之WiFi用戶的欄位、指示該條目編號之介面類型的欄位、指示對於該條目編號而言哪個目前介面應被用於資料封包之傳輸的欄位、該條目編號的其他介面的IP位址的欄位、以及該其他介面的條目編號的欄位。此表讓支援裝置能夠根據IP位址追蹤每一無線連接的資訊。該表讓支援裝置能夠判定每一連接是否隸屬於一支援WiFi用戶。若連接係隸屬於一支援WiFi用戶,則該表讓支援裝置能夠判定連接是主要或次要介面、哪個介面現在應該被用來與WiFi用戶通信、以及關於對應介面的資訊(例如,其他介面的IP位址、對照表中的條目編號等)。
圖6B例示一WiFi用戶的軟交接對照表之一示例。該表包含WiFi用戶與其有一無線連接的每一裝置之一IP位址。該表亦指示IP位址是否隸屬於一支援裝置。因此,WiFi用戶能夠判定其是否正通連於能夠維持及解譯一主要介面連接與一次要介面連接的一支援裝置。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WiFi用戶的初始連接模型在並無中央登錄之時可以包含透過主要介面連接位於WiFi基礎設施上之一存取點。該WiFi用戶的次要介面從而連接位於WiFi基礎設施上的一不同存取 點。若次要介面不能尋得另一個良好的存取點,則其可以連接至與主要介面同一存取點上的一個不同頻帶。若該兩者均非選項,則其可以連接至同一存取點上的同一頻帶之中的一個不同頻道。若前述全部均不可得,則其可以借助於連接至與主要介面同一頻道上的同一存取點。若軟交接堆疊已經透過已知支援裝置被預先組構及/或具有來自先前連接的一列表,則其可以透過每一已知支援裝置登錄其主要及次要介面之IP位址,並且登錄哪個IP位址係主要介面。不然的話,WiFi用戶等候WiFi用戶上的一應用程式以與另一裝置建立一IP連接,或者等候另一裝置連接至位於WiFi用戶上的一應用程式。該連接將透過主要介面通行。位於WiFi用戶之上的軟交接軟體堆疊接著偵測到該IP連接並試圖查明該裝置是否係一支援裝置。若該裝置係一支援裝置,則WiFi用戶透過該支援裝置登錄主要介面與次要介面IP位址,並且登錄哪個IP位址係主要介面。
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支援無線裝置的初始連接模式在沒有中央登錄時可以包含判定裝置是否具有一個已經透過已知軟交接WiFi用戶被預先組構及/或具有來自先前連接的一列表之一軟交接堆疊。若是如此,則WiFi用戶可以登錄其主要介面以及其次要介面之IP位址,並且登錄哪個IP位址係主要介面。此可以針對每一已知的有能力軟交接之WiFi用戶完成。若無線裝置並未具有軟交接WiFi用戶之一預先組構及/或已成形列表,則支援無線裝置可以等候直到位於該支援裝置上的一應用程式開啟與另一裝置之一IP連接為止,在此時點上,軟交接堆疊可以嘗試探索此其他裝置是否係具有一軟交接堆疊之一WiFi用戶。若是如此,則WiFi用戶可以登錄其主要介面以及其次要介面之IP位址,並且登錄哪個IP位址係主要 介面。
一些示範性實施例可以包含一中央登錄設置。在此等示範性實施例之中,一WiFi用戶初始連接模型可以包含讓支援裝置以一中央軟交接登錄應用程式登錄其IP位址。一WiFi用戶的主要介面接著與位於WiFi基礎設施上之一存取點連接。該WiFi用戶的次要介面接著試圖連接位於WiFi基礎設施上的一不同存取點。若次要介面不能尋得另一個良好的存取點,則該次要介面可以連接至與主要介面同一存取點上的一個不同頻帶。若上述兩者均非選項,則次要介面可以連接至同一存取點上的同一頻帶之中的一個不同頻道。若前述全部均不可得,則次要介面可以借助於連接至同一頻道上的同一存取點。WiFi用戶的軟交接堆疊接著登錄主要介面與次要介面的IP位址二者,並且登錄哪個IP位址係來自主要介面。軟交接登錄應用程式接著以新WiFi用戶的登錄資訊更新支援裝置。軟交接登錄應用程式接著以登錄的支援裝置資訊更新WiFi用戶。從此刻開始,支援裝置與支援WiFi用戶的更新均可以透過中央登錄應用程式完成。
依據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一網路裝置(例如,有線網路裝置、無線網路裝置等)可以包含一網路介面(例如,有線網路介面、無線網路介面等),被組構成用以從一無線用戶之一主要介面接收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以及從該無線用戶之一次要介面接收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以及包含一控制器,被組構成用以大致上同時維持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與該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該網路裝置未必需要一網路介面係無線的,因為封包可以透過網路基礎設施傳送到網路裝置,使得該網路裝置上的一有線或無線網路介面均可被使用。
該控制器可以被組構成在最近接收自無線用戶的封包係接收自主要介面及/或無線用戶已經以信號示意主要介面係有效的之時將封包傳送到無線用戶的主要介面。該控制器亦可以被組構成在最近接收自無線用戶的封包係接收自次要介面之時將封包傳送到無線用戶的次要介面。該控制器可以進一步被組構成在一封包係接收自無線用戶的次要介面之時而在傳送該封包至一應用程式之前先將封包之一來源IP位址改變成主要介面。該控制器可以被組構成在該控制器決定將封包傳送至次要介面之時將封包之一目的地IP位址改變成次要介面。
當存在與一未知用戶之一初始連接之時,網路裝置可以判定該未知用戶是否能夠進行雙重介面連接,意即,該未知用戶是否甚至具有主要介面與次要介面之選擇。例如,該控制器可以被組構成在該控制器首次從一未知無線用戶接收封包之時判定該未知無線用戶是否具有主要介面與次要介面二者。
一種維持一無線用戶與一無線網路之間的多重無線連接的示範性方法包含透過一無線用戶之一主要介面建立通往一無線網路之一第一無線連接、透過該無線用戶之一次要介面建立通往該無線網路之一第二無線連接、以及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連接並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無線連接。
該方法可以包含判定該無線網路之一網路裝置是否係一個能夠大致上同時維持一連接通往主要介面與一連接通往次要介面的支援裝置。該方法亦可以包含在主要介面的連接品質足夠供封包進行可靠傳輸之時透過主要介面傳送封包,且在主要介面的連接品質不足以供封包進行可 靠傳輸之時透過次要介面傳送封包。該方法可以進一步包含以具有一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之一伺服器登錄主要介面,並且以具有該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之該伺服器登錄次要介面。建立該第一無線連接可以包含與該無線網路之一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而建立該第二無線連接可以包含與該無線網路之一第二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
示範性實施例之提出使得本揭示得以完整,並且全盤地傳達其範疇給相關技術的熟習者。眾多具體細節被闡述,諸如特定構件、裝置、與方法之示例,以提供對於本揭示實施例之一徹底了解。對於熟習相關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採用該等特定細節非屬必要,示範性實施例可以實施成許多不同形式,且其亦不應被解讀為對本揭示範疇之限制。在一些示範性實施例之中,習知的流程、習知的裝置結構、以及習知的技術並未被詳細描述。此外,可以由本揭示的一或多個示範性實施例達成的優點及改善僅係提出以供例示之用,並未限制本揭示之範疇,因為揭示於本文之中的示範性實施例可能提供上述的所有優點及改善或者完全未包含該等優點及改善,但仍落入本揭示的範疇之內。
揭示於本文之中的特定尺寸、特定材料、及/或特定形狀,本質上均僅係示例,並未限制本揭示之範疇。本文之中對於特定參數的特別數值及特別數值範圍之揭示並未排除可能適用於揭示於本文之中的一或多個示例之其他數值及數值範圍。此外,其當能設想到,本文之中對於一特定參數所指出的任何兩個特別數值可能界定出適用於該特定參數之一數值範圍的端點(意即,對於一特定參數之一第一數值與一第二數值之揭示可以被解讀成揭示該第一數值與該第二數值之間的任何數值均亦可以被該特 定參數採用)。舉例而言,若參數X在本文之中被例舉成具有數值A且亦被例舉成具有數值Z,則其應能設想到,參數X可以具有從大約A到大約Z之一數值範圍。同樣地,其當能設想到,對於一參數之二或多個數值範圍之揭示(無論此等範圍係套疊、交疊或有所區隔)是涵蓋可使用揭示範圍之端點以提出專利保護之數值範圍的所有可能組合。舉例而言,若參數X在本文之中被例舉成具有位於範圍1至10、或2至9、或3至8之中的數值,則其亦應設想到,參數X可以具有包含1至9、1至8、1至3、1至2、2至10、2至8、2至3、3至10、及3至9的其他數值範圍。
本文所使用的術語係僅供描述特別的示範性實施例之用,並非意欲限制。在本說明書之中,單數形式的"一"及"該"等冠詞可以預計亦包含複數形式之情況,除非文中另有敘明。文中的"包含"、"包括"、"涵蓋"以及"具有"等用語係包容性的,因此指明所述特徵、成員、步驟、運作、元件、及/或構件的存在,但並未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成員、步驟、運作、元件、構件、及/或其群組之存在或加入。本文所述之方法步驟、流程、以及運作不應被解讀成其執行必須按照所描述或例示之順序為之,除非有特別指明依序執行。其亦應了解,額外或選替之步驟可以被採用。
當一元件或疊層被稱為"位於另一元件或疊層之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疊層"、"連接至另一元件或疊層"、或者"耦接至另一元件或疊層"之時,其可以是直接位於該另一元件或疊層之上、直接接合、連接或耦接至該另一元件或疊層,或者可以存在居間的元件或疊層。相形之下,當一元件被稱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疊層之上"、"直接接合至另一元件或疊層"、"直接連接至另一元件或疊層"、或者"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或疊層"之 時,則並無居間的元件或疊層存在。用以描述元件關係的其他字詞應以類似方式解讀(例如,"介於"相對於"直接介於"、"毗鄰"相對於"直接毗鄰"等)。當使用於本文之中時,"及/或"一詞包含一或多個關聯列舉項目的任一及所有組合。
儘管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語可在本文之中用以描述各種元件、構件、區域、疊層及/或部位,但此等元件、構件、區域、疊層及/或部位不應被該等用語所限。此等用語僅能被用以針對一元件、構件、區域、疊層及/或部位與另一元件、構件、區域、疊層及/或部位加以區分。諸如"第一"、"第二"及其他計數用語,當使用於本文之中時,除非文中清楚指明,否則並無隱含序列或順序之意。因此,一第一元件、構件、區域、疊層或部位均可以被改稱一第二元件、構件、區域、疊層及/或部位而並未脫離示範性實施例之教示。
前述實施例之描述已然被提出以供例示及說明之用。其並非意味已窮盡例舉或者限制揭示。一特別實施例之個別元件、預定或陳述用法、或者特徵,概括而言並未受限於該特別實施例,但在適用的情況下,是可以互換的,且可以被使用於一選定的實施例之中,即使並未具體顯示或描述亦然。同樣的情形亦可以在許多方面有所變異。此等變異不應被視為偏離揭示,且所有此等修改均預計包含於本揭示的範疇之內。
102‧‧‧無線用戶
104‧‧‧主要介面
106‧‧‧次要介面
116‧‧‧支援裝置
118‧‧‧網路連接介面
120‧‧‧選擇性伺服器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用戶,包含:一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一無線網路;一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來連接至該無線網路;以及一控制器,被組構成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並且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網路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用戶,其中:該主要介面包含一第一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且該次要介面包含一第二IP位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無線用戶,其中:該無線網路包含至少兩個存取點;該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一存取點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且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一第二存取點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無線用戶,其中:該無線網路包含至少一個存取點;且該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該至少一存取點位於一第一頻帶上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且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該至少一存取點位於一第二頻帶上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及/或該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該至少一存取點位於一第一頻道上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且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該至少一存取點位於一第二頻道上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及/或 該主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該至少一存取點位於該第一頻道上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且該次要介面被組構成透過該至少一存取點位於該第一頻道上以連接至該無線網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無線用戶,其中:該主要介面包含一第一無線電,且該次要介面包含與該第一無線電實體分離之一第二無線電;及/或該主要介面包含一單一實體無線電之一第一虛擬無線介面,且該次要介面包含該單一實體無線電之一第二虛擬無線介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無線用戶,其中針對連接至一網路裝置的每一次嘗試,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判定該網路裝置是否作為能夠大致上同時地維持一連接通往該主要介面以及一連接通往該次要介面之一支援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無線用戶,其中當判定出該網路裝置並非一支援裝置時,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僅透過該主要介面以連接至該網路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無線用戶,其中該控制器被組構成以具有一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之一伺服器來登錄該主要介面,並且以具有該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之該伺服器來登錄該次要介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無線用戶,其中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在該主要介面之連接品質足夠供封包進行可靠傳輸時透過該主要介面來傳送封包,且在該主要介面之連接品質不足以供封包進行可靠傳輸時透過該次要介面來傳送封包。
  10. 一種網路裝置,包含: 一網路介面,被組構成從一無線用戶之一主要介面接收一第一網路連接,並且從該無線用戶之一次要介面接收一第二網路連接;以及一控制器,被組構成大致上同時地維持該第一網路連接與該第二網路連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網路裝置,其中當最近接收自該無線用戶的封包係接收自該主要介面及/或該無線用戶已經以信號示意該主要介面係有效時,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將封包傳送到該無線用戶的該主要介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網路裝置,其中當最近接收自該無線用戶的封包係接收自該次要介面時,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將封包傳送到該無線用戶的該次要介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網路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器決定將封包傳送至該次要介面時,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將封包之一目的地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改變成該次要介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3項中任一項之網路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器首次從一未知無線用戶接收封包時,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判定該未知無線用戶是否具有主要介面與次要介面二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3項中任一項之網路裝置,其中當一封包接收自該無線用戶的該次要介面時,該控制器被組構成在傳送該封包至一應用程式之前先將一來源IP位址改變成該主要介面。
  16. 一種在無線用戶與網路之間維持多重無線連接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透過一無線用戶之一主要介面以建立通往一無線網路之一第一無線連 接;透過該無線用戶之一次要介面以建立通往該網路之一第二無線連接;以及大致上同時地透過該主要介面維持該第一無線連接並且透過該次要介面維持該第二無線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另包含判定該網路之一網路裝置是否作為能夠大致上同時維持一連接通往該主要介面與一連接通往該次要介面的一支援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方法,另包含:當該主要介面之連接品質足夠供封包進行可靠傳輸時,透過該主要介面來傳送封包;以及當該主要介面之連接品質不足以供封包進行可靠傳輸時,透過該次要介面來傳送封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方法,另包含:以具有一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之一伺服器來登錄該主要介面;以及以具有該中央登錄應用程式之該伺服器來登錄該次要介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方法,其中:建立該第一無線連接包含與該網路之一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而建立該第二無線連接包含與該網路之一第二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及/或建立該第一無線連接包含於一第一頻帶上與該網路之該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而建立該第二無線連接包含於一第二頻帶上與該網路之該 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及/或建立該第一無線連接包含於一第一頻道上與該網路之該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而建立該第二無線連接包含於一第二頻道上與該網路之該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及/或建立該第一無線連接包含於該第一頻道上與該網路之該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而建立該第二無線連接包含於該第一頻道上與該網路之該第一存取點建立一網路連接。
TW104136982A 2014-11-24 2015-11-10 用於無線網路的客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 TWI587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83445P 2014-11-24 2014-11-24
US14/591,798 US20160150454A1 (en) 2014-11-24 2015-01-07 Client managed soft handover and seamless link failover for wireless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5034A true TW201625034A (zh) 2016-07-01
TWI587716B TWI587716B (zh) 2017-06-11

Family

ID=56011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982A TWI587716B (zh) 2014-11-24 2015-11-10 用於無線網路的客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50454A1 (zh)
TW (1) TWI587716B (zh)
WO (1) WO20160855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0495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WO2018098943A1 (zh) * 2016-12-01 2018-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CN108990120A (zh) * 2018-08-01 2018-12-11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自动切换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12583705B (zh) * 2019-09-30 2023-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网络的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637743B2 (en) * 2019-10-04 2023-04-25 Nxp B.V.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538621T1 (de) * 2007-07-30 2012-01-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Gleichzeitige aufrechterhaltung von bluetooth- und 802.11-verbindungen für erhöhten datendurchsatz
WO2009108183A1 (en) * 2008-02-25 2009-09-03 Amperion Inc. Hybrid wimax and wi-fi
US20120057536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band wifi
US8352777B2 (en) * 2010-10-04 2013-0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playing captured network traffic
CN103380581B (zh) * 2011-06-03 2017-12-05 Sk电信有限公司 收发装置和收发装置的操作方法
KR101358800B1 (ko) * 2012-04-23 2014-02-10 에스케이브로드밴드주식회사 듀얼밴드의 와이파이를 이용한 인터넷 전화기 및 이의 와이파이 로밍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50454A1 (en) 2016-05-26
WO2016085555A1 (en) 2016-06-02
TWI587716B (zh) 2017-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8702B2 (en) Periodic frames for control plane data to manage multi-band wireless networking system
TWI587716B (zh) 用於無線網路的客戶管理的軟交接和無縫式鏈路失效切換
TWI638575B (zh)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8272046B2 (en) Network mobility over a multi-path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7804806B2 (en) Techniques for peer wireless switch discovery within a mobility domain
US7916682B2 (en) Wireless switch network architecture implementing layer 3 mobility domains
JP517918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資源およびモビリティを管理するワイヤレス大都市圏ネットワークアーキテクチャ
CN101218796B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支持层3漫游的无线交换机负载平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KR101057815B1 (ko) 터널링 기반 이동성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002607A1 (en) Technique for handling layer 2 roaming in a network of wireless switches supporting layer 3 mobility within a mobility domain
US2006026883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wireless router apparatus supporting multiple subnets for layer 3 roam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JP2009500918A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無線クライアント用ipアドレスの割当て及び管理を行う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US7961690B2 (en) Wireless switch network architecture implementing mobility areas within a mobility domain
WO201918506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7826869B2 (en) Mobility relay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layer 3 mobility control traffic and peering sessions to provide scalability in large wireless switch networks
JP2017517209A (ja) 統合wlan/3gpp無線アクセス技術のためのセル選択及びトラフィックステアリングに対する無線リソース制御(rrc)プロトコル
WO2016188110A1 (zh)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WO202206781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5192465A1 (zh) 一种无线配置同步方法、无线路由器及ap
US20080008128A1 (en) Techniques for resolving wireless client device layer 3 mobility state conflicts between wireless switches within a mobility domain
WO2014087229A2 (en) Method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led by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4254254A (ja) 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の伝送効率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08005794A2 (en) Techniques for peer wireless switch discovery within a mobility domain
JP4800410B2 (ja) 移動局、基地局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7135707A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间中继通信的本地id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