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2473A - 基於與用於一同級間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一多播位址建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 Google Patents

基於與用於一同級間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一多播位址建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2473A
TW201622473A TW104133410A TW104133410A TW201622473A TW 201622473 A TW201622473 A TW 201622473A TW 104133410 A TW104133410 A TW 104133410A TW 104133410 A TW104133410 A TW 104133410A TW 201622473 A TW201622473 A TW 2016224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leader
group
floor
multica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3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肯瑞庫瑪 貝荷傑 安昌
Original Assignee
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4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changing topologies, e.g. ad-hoc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種P2P器件發現屬於一P2P群組之其他P2P器件。該P2P器件判定將用於關於與該P2P群組之一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的信令的一多播位址。該P2P器件使用該多播位址在一P2P介面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與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該P2P器件識別負責執行該P2P會話之一發言權仲裁功能的一領導者(例如,該P2P器件自身及/或該等其他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該等P2P器件根據由該領導者執行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藉由在與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的該P2P介面之一媒體頻道上與該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該P2P會話。

Description

基於與用於一同級間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一多播位址建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根據35 U.S.C.§119之優先權主張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由與本申請案相同之發明者於2014年10月13日申請之標題為「ESTABLISHING A MULTICAST SIGNALING CONTROL CHANNEL BASED ON A MULTICAST ADDRESS THAT IS RELATED TO FLOOR ARBITRATION FOR A P2P SESSION」的臨時申請案第62/063,269號之優先權,該臨時申請案讓與本受讓人且在此明確地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實施例係關於基於與用於同級間(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的多播位址建立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無線通信系統已發展了多代,包括第一代類比無線電話服務(1G)、第二代(2G)數位無線電話服務(包括過渡2.5G及2.75G網路)及第三代(3G)及第四代(4G)高速資料/具備網際網路能力之無線服務。目前存在許多不同類型之正在使用中之無線通信系統,包括蜂巢式及個人通信服務(PCS)系統。已知蜂巢式系統之實例包括:蜂巢式類比進階行動電話系統(AMPS),及基於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頻多重存取 (F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TDMA之全球行動存取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access;GSM)變體之數位蜂巢式系統,以及使用TDMA及CDMA兩種技術之較新的混合數位通信系統。
最近,長期演進(LTE)已發展為用於行動電話及其他資料終端之高速資料之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協定。LTE係基於GSM,且包括來自各種GSM相關協定(諸如,GSM演進增強資料速率(EDGE))及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協定(諸如高速封包存取(HSPA))之貢獻。
LTE直接通信(Long Term Evolution-Direct;LTE-D)為用於鄰近發現之提議的3GPP(版本12)器件至器件(D2D)解決方案。LTE-D藉由在較大範圍(~500m,視線)內直接監測其他LTE-D器件上的服務來免除位置追蹤及網路呼叫。LTE-D起到電池高效且可同時偵測附近的數千服務之同步系統的作用。
在實施例中,一種P2P器件發現屬於P2P群組之其他P2P器件。該P2P器件判定將用於關於與P2P群組之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的信令的多播位址。該P2P器件使用該多播位址在P2P介面之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與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該P2P器件識別負責執行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功能之領導者(例如,P2P器件自身及/或其他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該P2P器件根據由領導者執行之發言權裁功能藉由在與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的P2P介面之媒體頻道上與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P2P會話。
100‧‧‧無線通信系統
104‧‧‧空中介面
106‧‧‧空中介面
108‧‧‧空中介面
120‧‧‧RAN/無線電存取網路
125‧‧‧存取點
140‧‧‧核心網路
140A‧‧‧EPS核心網路/LTE核心網路
140B‧‧‧HRPD網路
170‧‧‧應用程式伺服器
175‧‧‧網際網路
200A‧‧‧基地台/BS
200B‧‧‧節點B
200D‧‧‧演進型節點B/eNodeB
200E‧‧‧基地收發器台
205A‧‧‧基地台
205B‧‧‧節點B
205D‧‧‧演進型節點B
205E‧‧‧基地收發器台
210A‧‧‧基地台/BS
210B‧‧‧節點B
210D‧‧‧演進性節點B/eNodeB
210E‧‧‧基地收發器台
215A‧‧‧基地台控制器/BSC
215B‧‧‧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
215D‧‧‧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215E‧‧‧增強型PCF/ePCF/eBSC
220A‧‧‧PCF/封包控制功能
220B‧‧‧服務GRPS支援節點/SGSN
220D‧‧‧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220E‧‧‧HSGW/HRPD服務閘道器
225A‧‧‧封包資料服務節點/PDSN
225B‧‧‧無線電服務支援節點/GGSN
225D‧‧‧本籍用戶伺服器/HSS
225E‧‧‧鑑認、授權及帳戶處理(AAA)伺服器
230D‧‧‧服務閘道器S-GW
230E‧‧‧PDSN/FA/封包資料服務節點/外籍代理
235D‧‧‧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GW
235E‧‧‧HA/本籍代理
240D‧‧‧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CRF
300A‧‧‧UE/使用者設備
300B‧‧‧UE/使用者設備
302‧‧‧平台
305A‧‧‧天線
305B‧‧‧觸控式螢幕顯示器
306‧‧‧收發器
308‧‧‧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
310‧‧‧應用程式化介面/API
310A‧‧‧顯示器
310B‧‧‧周邊按鈕
312‧‧‧記憶體
314‧‧‧本端資料庫
315A‧‧‧按鈕
315B‧‧‧周邊按鈕
320A‧‧‧小鍵盤
320B‧‧‧周邊按鈕
325B‧‧‧周邊按鈕
330B‧‧‧前端面板按鈕
400‧‧‧通信器件
405‧‧‧邏輯
410‧‧‧邏輯
415‧‧‧邏輯
420‧‧‧邏輯
425‧‧‧邏輯
500‧‧‧伺服器
501‧‧‧處理器
502‧‧‧揮發性記憶體
503‧‧‧磁碟機
504‧‧‧網路存取埠
506‧‧‧光碟機
507‧‧‧網路
600‧‧‧無線通信系統
602‧‧‧第一小區
604‧‧‧第二小區
606‧‧‧第一基地台
608‧‧‧UE/使用者設備
610‧‧‧UE/使用者設備
612‧‧‧UE/使用者設備
614‧‧‧UE/虛線連結
616‧‧‧UE/P2P連結
618‧‧‧UE/使用者設備
620‧‧‧第二基地台
621‧‧‧網路連結
622‧‧‧連結
624‧‧‧連結
670‧‧‧應用程式伺服器
700A‧‧‧I_P2PDM/個別P2P發現訊息
700B‧‧‧G_P2PDM/群組P2P發現訊息
705A‧‧‧6位元表達類型欄位
705B‧‧‧6位元表達類型欄位
710A‧‧‧192位元表達碼欄位
710B‧‧‧192位元表達碼欄位
715A‧‧‧唯一識別符
715B‧‧‧唯一群組ID欄位
720A‧‧‧後設資料欄位
720B‧‧‧群組後設資料欄位
800‧‧‧步驟
805‧‧‧步驟
810‧‧‧步驟
815‧‧‧步驟
820‧‧‧步驟
825‧‧‧步驟
830‧‧‧步驟
835‧‧‧步驟
840‧‧‧步驟
845‧‧‧步驟
850‧‧‧步驟
855‧‧‧步驟
860‧‧‧步驟
865‧‧‧步驟
870‧‧‧步驟
875‧‧‧步驟
880‧‧‧步驟
900‧‧‧步驟
905‧‧‧步驟
910‧‧‧步驟
915‧‧‧步驟
920‧‧‧步驟
925‧‧‧步驟
930‧‧‧步驟
935‧‧‧步驟
940‧‧‧步驟
945‧‧‧步驟
950‧‧‧步驟
955‧‧‧步驟
960‧‧‧步驟
965‧‧‧步驟
970‧‧‧步驟
975‧‧‧步驟
980‧‧‧步驟
985‧‧‧步驟
990‧‧‧步驟
1000‧‧‧P2P網路拓撲
1005A‧‧‧直接通信範圍
1005B‧‧‧直接通信範圍
1005C‧‧‧直接通信範圍
1005D‧‧‧直接通信範圍
1010‧‧‧重疊直接通信範圍區域
1100A‧‧‧P2P網路拓撲
1100B‧‧‧P2P網路拓撲
1100C‧‧‧P2P網路拓撲
1105A‧‧‧直接通信範圍
1105B‧‧‧直接通信範圍
1105C‧‧‧直接通信範圍
1110A‧‧‧直接通信範圍
1110B‧‧‧直接通信範圍
1110C‧‧‧直接通信範圍
1110D‧‧‧直接通信範圍
1200‧‧‧步驟
1205‧‧‧步驟
1210‧‧‧步驟
1215‧‧‧步驟
1220‧‧‧步驟
1225‧‧‧步驟
1230‧‧‧步驟
1400‧‧‧步驟
1405‧‧‧步驟
1410‧‧‧步驟
1415‧‧‧步驟
1420‧‧‧步驟
1425‧‧‧步驟
1430‧‧‧步驟
1435‧‧‧步驟
1440‧‧‧步驟
1445‧‧‧步驟
1450‧‧‧步驟
1455‧‧‧步驟
1460‧‧‧步驟
1465‧‧‧步驟
1468‧‧‧步驟
1471‧‧‧步驟
1474‧‧‧步驟
1477‧‧‧步驟
1480‧‧‧步驟
1483‧‧‧步驟
1486‧‧‧步驟
1489‧‧‧步驟
1492‧‧‧步驟
1495‧‧‧步驟
1500‧‧‧步驟
1500B‧‧‧步驟
1505‧‧‧步驟
1505B‧‧‧步驟
1510‧‧‧步驟
1510B‧‧‧步驟
1515‧‧‧步驟
1515B‧‧‧步驟
1520‧‧‧步驟
1520B‧‧‧步驟
1525‧‧‧步驟
1525B‧‧‧步驟
1530‧‧‧步驟
1530B‧‧‧步驟
1535‧‧‧步驟
1535B‧‧‧步驟
1540‧‧‧步驟
1540B‧‧‧步驟
1545‧‧‧步驟
1545B‧‧‧步驟
1550‧‧‧步驟
1550B‧‧‧步驟
1555‧‧‧步驟
1555B‧‧‧步驟
1560‧‧‧步驟
1560B‧‧‧步驟
1565‧‧‧步驟
1565B‧‧‧步驟
1570‧‧‧步驟
1570B‧‧‧步驟
1573B‧‧‧步驟
1575‧‧‧步驟
1576B‧‧‧步驟
1579B‧‧‧步驟
1580‧‧‧步驟
1582B‧‧‧步驟
1585‧‧‧步驟
1585B‧‧‧步驟
1588B‧‧‧步驟
1600‧‧‧步驟
1605‧‧‧步驟
1610‧‧‧步驟
1615‧‧‧步驟
1620‧‧‧步驟
1625‧‧‧步驟
1700‧‧‧步驟
1705‧‧‧步驟
1710‧‧‧步驟
1715‧‧‧步驟
1720‧‧‧步驟
1725‧‧‧步驟
1730‧‧‧步驟
1735‧‧‧步驟
1740‧‧‧步驟
1745‧‧‧步驟
1750‧‧‧步驟
1755‧‧‧步驟
1760‧‧‧步驟
1765‧‧‧步驟
1770‧‧‧步驟
1775‧‧‧步驟
1800‧‧‧步驟
1805‧‧‧步驟
1810‧‧‧步驟
1815‧‧‧步驟
1820‧‧‧步驟
1825‧‧‧步驟
1830‧‧‧步驟
1835‧‧‧步驟
1840‧‧‧步驟
1845‧‧‧步驟
1850‧‧‧步驟
1855‧‧‧步驟
1860‧‧‧步驟
由於在結合隨附圖式考慮時藉由參考以下詳細描述來較好地理解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其許多伴隨優勢,將易於獲得對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其許多伴隨優勢之更全面瞭解,隨附圖式僅僅為了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而呈現,且其中: 圖1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之高層級系統架構。
圖2A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無線電存取網路(RAN)及用於1×EV-DO網路之核心網路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實例組態。
圖2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3G UMTS W-CDMA系統內之RAN及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核心網路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實例組態。
圖2C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3G UMTS W-CDMA系統內之RAN及GPRS核心網路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另一實例組態。
圖2D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RAN及基於演進型封包系統(EPS)或長期演進(LTE)網路之核心網路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實例組態。
圖2E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連接至EPS或LTE網路且亦連接至HRPD核心網路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增強型高速封包資料(HRPD)RAN之實例組態。
圖3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UE)之實例。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包括經組態以執行功能性之邏輯的通信器件。
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伺服器。
圖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UE可藉由該無線通信系統使用D2D P2P技術直接連接至其他UE同時亦連接至無線廣域網路(WWAN)。
圖7A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LTE-D之個別P2P發現訊息。
圖7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LTE-D之群組P2P發現訊息。
圖8繪示經由P2P建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習知過程。
圖9繪示經由P2P建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另一習知過程。
圖10繪示P2P網路拓撲之實例。
圖11A繪示P2P網路拓撲之另一實例。
圖11B繪示P2P網路拓撲之另一實例。
圖11C繪示P2P網路拓撲之另一實例。
圖12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選擇P2P群組之領導者以執行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發言權仲裁功能之過程。
圖13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其中交換額外訊息的圖11C之P2P網路拓撲。
圖1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2之過程的實例實施。
圖15A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4之過程的接續。
圖15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5A之過程之接續。
圖16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建立用於與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信令之多播信令控制頻道的過程。
圖17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6之過程的實例實施。
圖18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圖16之過程的實例實施。
本發明之態樣揭示於以下描述以及有關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之相關圖式中。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設計替代實施例。另外,將不詳細描述或將省略本發明之熟知元件以免混淆本發明之相關細節。
本文中所使用之詞語「例示性」及/或「實例」意謂「充當實例、個例,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及/或「實例」之任何實施例不必解釋為比其他實施例較佳或有利。同樣地,術語「本發明之實施例」並不要求本發明之所有實施例包括所論述之特徵、優勢或操作模式。
此外,依據待由(例如)計算器件之元件執行之動作序列來描述許多實施例。將認識到,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動作可由特定電路(例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由正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的程式指令或由兩者之組合來執行。另外,可認為本文中所描述之此等動作序列完全體現於任何形式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內,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儲存有一組對應電腦指令,該等電腦指令在被執行時將使得相關聯之處理器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性。因此,本發明之各種態樣可以數個不同形式體現,預期所有形式皆在所主張標的物之範疇內。另外,對於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之每一者,任何此等實施例之對應形式可在本文中描述為(例如)「經組態以執行所描述動作之邏輯」。
在本文中被稱作使用者設備(UE)之用戶端器件可為行動的或靜止的,且可與無線電存取網路(RAN)通信。如本文所使用,術語「UE」可被可互換地稱作「存取終端」或「AT」、「無線器件」、「用戶器件」、「用戶終端」、「用戶台」、「使用者終端」或UT、「行動終端」、「行動台」,及其變體。通常,UE可經由RAN與核心網路通信,且經由核心網路,UE可與諸如網際網路之外部網路連接。當然,連接至核心網路及/或網際網路之其他機制亦有可能用於UE,諸如經由有線存取網路、WiFi網路(例如,基於IEEE 802.11等)等。UE可由包括(但不限於)PC卡、緊密快閃器件、外部或內部數據機、無線或有線電話等之數個類型之器件中之任一者體現。UE可藉以將信號發送至RAN的通信連結被稱為上行連結頻道(例如,反向訊務頻道、反向控制頻道、存取頻道等等)。RAN可藉以將信號發送至UE的通信連結被稱為下行連結或前向連結頻道(例如,傳呼頻道、控制頻道、廣播頻道、前向訊務頻道等)。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訊務頻道(TCH)可指代上行連結/反向或下行連結/前向訊務頻道。
圖1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100之高層級系統架 構。該無線通信系統100含有UE 1…N。UE 1…N可包括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傳呼機、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等。舉例而言,在圖1中,UE 1…2經繪示為蜂巢式呼叫電話,UE 3…5經繪示為蜂巢式觸控螢幕電話或智慧型電話,且UE N經繪示為桌上型電腦或PC。
參考圖1,UE 1…N經組態以經由實體通信介面或層(圖1中展示為空中介面104、106、108)及/或直接有線連接而與存取網路(例如,RAN 120、存取點125等等)通信。空中介面104及106可遵守給定蜂巢式通信協定(例如,CDMA、EVDO、eHRPD、GSM、EDGE、W-CDMA、LTE等),而空中介面108可遵守無線IP協定(例如,IEEE 802.11)。RAN 120包括經由空中介面(諸如,空中介面104及106)而服務UE之複數個存取點。RAN 120中之存取點可被稱作存取節點或AN、存取點或AP、基地台或BS、節點B、eNode B等。此等存取點可為陸地存取點(或地面台),或衛星存取點。RAN 120經組態以連接至核心網路140,該核心網路可執行多種功能,包括橋接由RAN 120服務之UE與由RAN 120或完全不同之RAN服務之其他UE之間的電路切換(CS)呼叫,且亦可調解藉由諸如網際網路175之外部網路的封包交換(PS)資料之交換。網際網路175包括數個路由代理及處理代理(為方便起見圖1中未展示)。在圖1中,UE N經展示為直接連接至網際網路175(亦即,諸如經由基於WiFi或802.11之網路之乙太網路連接而與核心網路140分離)。網際網路175藉此可運行以經由核心網路140橋接UE N與UE 1…N之間的封包交換資料通信。圖1亦展示與RAN 120分離之存取點125。存取點125可連接至獨立於核心網路140之網際網路175(例如,經由諸如FiOS、電纜數據機等之光學通信系統)。空中介面108可經由本端無線連接(諸如,在實例中之IEEE 802.11)服務UE 4或UE 5。UE N經展示為桌上型電腦,其具有至網際網路175之有線連 接,諸如至數據機或路由器之直接連接,數據機或路由器在實例中可對應於存取點125自身(例如,對於具有有線連接性及無線連接性兩者之WiFi路由器而言)。
參考圖1,應用程式伺服器170經展示為連接至網際網路175、核心網路140,或兩者。應用程式伺服器170可實施為複數個結構上分離之伺服器,或替代地其可對應於單一伺服器。如下文將更詳細描述,應用程式伺服器170經組態以支援可經由核心網路140及/或網際網路175而連接至應用程式伺服器170之UE的一或多個通信服務(例如,網際網路語音協定(VoIP)會話、即按即說(PTT)會話、群組通信會話、社交網路連接服務等等)。
下文中關於圖2A至圖2D提供用於RAN 120及核心網路140的協定特定實施之實例,以幫助更詳細地解釋無線通信系統100。詳言之,RAN 120及核心網路140之組件對應於與支援封包交換(PS)通信相關聯之組件,借此傳統電路交換(CS)組件亦可存在於此等網路中,但任何傳統CS特定組件在圖2A至圖2D中未明確地展示。
圖2A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CDMA2000 1x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網路中之封包交換通信之RAN 120及核心網路140的實例組態。參考圖2A,RAN 120包括經由有線回程介面耦接至基地台控制器(BSC)215A之複數個基地台(BS)200A、205A及210A。藉由單一BSC控制之BS之群組被統稱為子網路。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RAN 120可包括多個BSC及子網路,且為方便起見在圖2A中展示單一BSC。BSC 215A在核心網路140內經由A9連接與封包控制功能(PCF)220A通信。PCF 220A執行BSC 215A之關於封包資料之某些處理功能。PCF 220A在核心網路140內經由A11連接與封包資料服務節點(PDSN)225A通信。PDSN 225A具有多種功能,包括管理同級間(PPP)會話、充當本籍代理(HA)及/或外籍代理(FA),且在功能方面類 似於GSM及UMTS網路中之閘道器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支援節點(GGSN)(下文更詳細地描述)。PDSN 225A將核心網路140連接至諸如網際網路175之外部IP網路。
圖2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3G UMTS W-CDMA系統內之RAN 120及經組態為GPRS核心網路之核心網路140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實例組態。參考圖2B,RAN 120包括經由有線回程介面耦接至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215B之複數個節點B 200B、205B及210B。類似於1×EV-DO網路,藉由單一RNC控制之節點B之群組被統稱為子網路。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RAN 120可包括多個RNC及子網路,且為方便起見在圖2B中展示單一RNC。RNC 215B負責傳信、建立及拆卸核心網路140中之服務GRPS支援節點(SGSN)220B與由RAN 120服務之UE之間的承載頻道(亦即,資料頻道)。若實現連結層加密,則RNC 215B亦加密內容,之後將其轉遞至RAN 120以供經由空中介面進行傳輸。RNC 215B之功能在此項技術中為吾人所熟知,且為簡潔起見將不對其進行進一步論述。
在圖2B中,核心網路140包括上文所提及之SGSN 220B(且潛在地亦包括數個其他SGSN)及GGSN 225B。大體而言,GPRS為在GSM中使用之用於路由IP封包之協定。GPRS核心網路(例如,GGSN 225B及一或多個SGSN 220B)為GPRS系統之集中部分,且亦提供對基於W-CDMA之3G存取網路之支援。GPRS核心網路為向GSM及W-CDMA網路中之IP封包服務提供行動性管理、會話管理及輸送之GSM核心網路(亦即,核心網路140)之整合部分。
GPRS穿隧協定(GTP)為GPRS核心網路之定義性IP協定。GTP為允許GSM或W-CDMA網路之最終使用者(例如,UE)在繼續連接至網際網路175的同時自一處移動至另一處(如同自GGSN 225B處之一個位置移動)之協定。此係藉由將各別UE之資料自UE之當前SGSN 220B傳 送至正處置各別UE之會話的GGSN 225B來達成。
GTP之三種形式係由GPRS核心網路使用;即,(i)GTP-U、(ii)GTP-C及(III)GTP'(GTP撇號)。GTP-U係用於在用於每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之分離隧道中傳送使用者資料。GTP-C係用於控制傳信(例如,PDP上下文之建立及刪除、GSN可達成性之驗證、諸如在用戶自一個SGSN移動至另一SGSN時之更新或修改等)。GTP'係用於將計費資料自GSN傳送至計費功能。
參考圖2B,GGSN 225B充當GPRS基幹網路(未展示)與網際網路175之間的介面。GGSN 225B以相關聯之封包資料協定(PDP)格式(例如,IP或PPP)自來自SGSN 220B之GPRS封包提取封包資料,且在對應封包資料網路上發送出封包。在另一方向上,傳入資料封包係由連接至UE之GGSN引導至SGSN 220B,SGSN 220B管理且控制由RAN 120服務之目標UE之無線電存取承載(RAB)。由此,GGSN 225B將目標UE之當前SGSN位址及其相關聯設定檔儲存於位置暫存器中(例如,PDP上下文內)。GGSN 225B負責IP位址指派且為用於已連接UE之預設路由器。GGSN 225B亦執行鑑認及計費功能。
SGSN 220B在實例中表示核心網路140內之許多SGSN中之一者。每一SGSN負責資料封包在相關聯地理服務區域內自UE及至UE之遞送。SGSN 220B之任務包括封包路由及傳送、行動性管理(例如,附接/拆離及位置管理)、邏輯連結管理,及鑑認及計費功能。SGSN 220B之位置暫存器將向SGSN 220B註冊之所有GPRS使用者之位置資訊(例如,當前小區、當前VLR)及使用者設定檔(例如,用於封包資料網路中之IMSI、PDP位址)(例如)儲存於用於每一使用者或UE之一或多個PDP上下文內。因此,SGSN 220B負責(i)自GGSN 225B解穿隧下行連結GTP封包;(ii)朝向GGSN 225B之上行連結隧道IP封包;(iii)在UE在SGSN服務區域之間移動時實行行動性管理,及(iv)對行動用戶 計費。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除(i)至(iv)以外,相較於經組態以用於W-CDMA網路之SGSN,經組態以用於GSM/EDGE網路之SGSN具有稍微不同之功能性。
RAN 120(例如,或UMTS系統架構中之UTRAN)經由無線電存取網路應用部分(RANAP)協定與SGSN 220B通信。RANAP經由Iu介面(Iu-ps)使用諸如訊框中繼或IP之傳輸協定進行操作。SGSN 220B經由Gn介面與GGSN 225B通信,該Gn介面為SGSN 220B與其他SGSN(未展示)及內部GGSN(未展示)之間的基於IP之介面,且使用上文所定義之GTP協定(例如,GTP-U、GTP-C、GTP'等)。在圖2B之實施例中,SGSN 220B與GGSN 225B之間的Gn攜載GTP-C及GTP-U兩者。雖然未在圖2B中展示,但Gn介面亦由網域名稱系統(DNS)使用。GGSN 225B經由具有IP協定之Gi介面直接地或經由無線應用協定(WAP)閘道器連接至公用資料網路(PDN)(未展示),且又連接至網際網路175。
圖2C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3G UMTS W-CDMA系統內之RAN 120及經組態為GPRS核心網路之核心網路140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另一實例組態。類似於圖2B,核心網路140包括SGSN 220B及GGSN 225B。然而,在圖2C中,直接隧道為Iu模式中之允許SGSN 220B在PS域內在RAN 120與GGSN 225B之間建立直接使用者平面隧道GTP-U的可選功能。具有直接隧道能力之SGSN(諸如,圖2C中之SGSN 220B)可基於每GGSN及每RNC而組態SGSN 220B是否可使用直接使用者平面連接。圖2C中之SGSN 220B處置控制平面信令且做出何時建立直接隧道之決策。當釋放經指派用於PDP上下文之RAB(亦即,保留PDP上下文)時,在GGSN 225B與SGSN 220B之間建立GTP-U隧道以便能夠處置下行連結封包。
圖2D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RAN 120及基於演進型封包系統(EPS)或LTE網路之核心網路140之封包交換部分的實例組態。參考圖 2D,不同於圖2B至圖2C中展示之RAN 120,EPS/LTE網路中之RAN 120經組態具有複數個演進型節點B(ENodeB或eNB)200D、205D及210D,而不具有來自圖2B至圖2C之RNC 215B。此係由於EPS/LTE網路中之ENodeB在RAN 120內無需單獨的控制器(亦即,RNC 215B)來與核心網路140通信。換言之,來自圖2B至圖2C之RNC 215B之一些功能性建置至圖2D中之RAN 120之每一各別eNodeB中。
在圖2D中,核心網路140包括複數個行動性管理實體(MME)215D及220D、本籍用戶伺服器(HSS)225D、服務閘道器(S-GW)230D、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GW)235D,及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CRF)240D。圖2D繪示此等組件之間的網路介面、RAN 120及網際網路175,且將其在表1(下文)中定義如下: 表1-EPS/LTE核心網路連接定義
現將描述圖2D之RAN 120與核心網路140中所展示之組件的高層級描述。然而,此等組件各自在此項技術中自各種3GPP TS標準為吾人所熟知,且本文中所含有之描述不意欲為藉由此等組件執行之所有功能性之詳盡描述。
參考圖2D,MME 215D及220D經組態以管理用於EPS承載之控制平面信令。MME功能包括:非存取層(NAS)信令、NAS信令安全性、用於技術間及技術內交遞之行動性管理、P-GW及S-GW選擇,及隨著MME改變用於交遞之MME選擇。
參考圖2D,S-GW 230D為端接朝向RAN 120之介面之閘道器。對於與用於基於EPS之系統之核心網路140相關聯的每一UE,在給定時間點處,存在單一S-GW。用於基於GTP及基於代理伺服器行動IPv6(PMIP)之S5/S8兩者之S-GW 230D之功能包括:行動性錨定點、封包路由及轉遞,及基於相關聯EPS承載之QoS類別識別符(QCI)而設定DiffServ碼點(DSCP)。
參考圖2D,P-GW 235D為端接朝向封包資料網路(PDN)(例如,網際網路175)之SGi介面之閘道器。若UE正存取多個PDN,則可存在用於彼UE之一個以上P-GW;然而,通常針對彼UE並未同時地支援S5/S8連接性與Gn/Gp連接性之混合。用於基於GTP之S5/S8兩者之P-GW功能包括:封包濾波(藉由深度封包檢測)、UE IP位址分配、基於相關聯EPS承載之QCI而設定DSCP、考量運營商間計費、如3GPP TS 23.203中所定義之上行連結(UL)及下行連結(DL)承載綁定、如3GPP TS 23.203中所定義之UL承載綁定驗證。P-GW 235D使用E-UTRAN、GSM/EDGE無線電存取網路(GERAN)或UTRAN中之任一者提供至僅具備GERAN/UTRAN能力之UE及具備E-UTRAN能力之UE的PDN連接性。P-GW 235D經由S5/S8介面僅使用E-UTRAN而提供至具備E- UTRAN能力之UE的PDN連接性。
參考圖2D,PCRF 240D為基於EPS之核心網路140之策略及計費控制元件。在非漫遊情境中,在HPLMN中存在與UE之網際網路協定連接性存取網路(IP-CAN)會話相關聯之單一PCRF。該PCRF端接Rx介面及Gx介面。在具有訊務之本端爆發之漫遊情境中,可存在與UE之IP-CAN會話相關聯之兩個PCRF:本籍PCRF(H-PCRF)為駐留於HPLMN內之PCRF,且受訪PCRF(V-PCRF)為駐留於受訪VPLMN內之PCRF。在3GPP TS 23.203中更詳細地描述PCRF,且因而為簡潔起見將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在圖2D中,應用程式伺服器170(例如,其在3GPP術語中可被稱作AF)經展示為經由網際網路175連接至核心網路140,或替代地直接經由Rx介面連接至PCRF 240D。通常,應用程式伺服器170(或AF)為提供與核心網路一起使用IP承載資源(例如,UMTS PS域/GPRS域資源/LTE PS資料服務)之應用程式的元件。應用功能之一項實例為IP多媒體子系統(IMS)核心網路子系統之代理伺服器呼叫會話控制功能(P-CSCF)。AF使用Rx參考點以將會話資訊提供至PCRF 240D。經由蜂巢式網路提供IP資料服務之任何其他應用程式伺服器亦可經由Rx參考點連接至PCRF 240D。
圖2E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經組態為連接至EPS或LTE網路140A且亦連接至HRPD核心網路140B之封包交換式部分之增強型高速封包資料(HRPD)RAN的RAN 120之實例組態。類似於上文關於圖2D所描述之核心網路,核心網路140A為EPS或LTE核心網路。
在圖2E中,eHRPD RAN包括連接至增強型BSC(eBSC)及增強型PCF(ePCF)215E之複數個基地收發器台(BTS)200E、205E及210E。eBSC/ePCF 215E可經由S101介面連接至EPS核心網路140A內之MME 215D或220D中之一者,且經由A10及/或A11介面連接至HRPD服務閘道器(HSGW)220E以用於與EPS核心網路140A中之其他實體介接(例 如,經由S103介面與S-GW 220D介接、經由S2a介面與P-GW 235D介接、經由Gxa介面與PCRF 240D介接,經由STa介面與3GPP AAA伺服器(未在圖2D中明確地展示)介接等)。HSGW 220E在3GPP2中經定義為提供HRPD網路與EPS/LTE網路之間的交互工作。如將瞭解,eHRPD RAN及HSGW 220E經組態有不可用於傳統HRPD網路中之至EPC/LTE網路之介面功能性。
轉回至eHRPD RAN,除了與EPS/LTE網路140A介接以外,eHRPD RAN亦可與諸如HRPD網路140B之傳統HRPD網路介接。如將瞭解,HRPD網路140B為諸如來自圖2A之EV-DO網路之傳統HRPD網路之實例實施。舉例而言,eBSC/ePCF 215E可經由A12介面與鑑認、授權及帳戶處理(AAA)伺服器225E介接,或經由A10或A11介面與PDSN/FA 230E介接。PDSN/FA 230E又連接至HA 235E,可經由該HA 235E存取網際網路175。在圖2E中,未明確地描述某些介面(例如,介面A13、A16、H1、H2等),但為完整性起見展示該等介面且熟悉HRPD或eHRPD的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該等介面。
參考圖2B至圖2E,應瞭解,LTE核心網路(例如,圖2D)及與eHRPD RAN及HSGW介接之HRPD核心網路(例如,圖2E)在某些情況下可支援網路起始服務品質(QoS)(例如,藉由P-GW、GGSN、SGSN等)。
圖3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UE之實例。參考圖3,UE 300A經繪示為呼叫電話,且UE 300B經繪示為觸控式螢幕器件(例如,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等)。如圖3所展示,如在此項技術中為吾人所知,UE 300A之外部殼體經組態具有天線305A、顯示器310A、至少一個按鈕315A(例如,PTT按鈕、電源按鈕、音量控制按鈕等)及小鍵盤320A以及其他組件。又,如此項技術中為吾人所知,UE 300B之外部殼體經組態具有觸控式螢幕顯示器305B、周邊按鈕310B、315B、 320B及325B(例如,電力控制按鈕、音量或振動控制按鈕、飛航模式切換按鈕等)、至少一個前端面板按鈕330B(例如,首頁按鈕等)以及其他組件。雖然並未明確地展示為UE 300B之部分,但UE 300B可包括建置至UE 300B之外部殼體中的一或多個外部天線及/或一或多個整合式天線,其包括(但不限於)Wi-Fi天線、蜂巢式天線、衛星定位系統(SPS)天線(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天線)等等。
雖然諸如UE 300A及300B之UE之內部組件可以不同硬體組態體現,但用於內部硬體組件之基本高層級UE組態在圖3中經展示為平台302。平台302可接收及執行自RAN 120傳輸之最終可來自核心網路140、網際網路175及/或其他遠端伺服器及網路(例如,應用程式伺服器170、網頁URL等)的軟體應用程式、資料及/或命令。平台302亦可在不具有RAN互動的情況下獨立地執行本端儲存之應用程式。平台302可包括收發器306,該收發器可操作地耦接至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308,或其他處理器、微處理器、邏輯電路或其他資料處理器件。ASIC 308或其他處理器執行與無線器件之記憶體312中之任何駐留程式介接之應用程式化介面(API)310層。記憶體312可由唯讀記憶體或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ROM)、EEPROM、快閃卡,或為電腦平台所共用之任何記憶體組成。平台302亦可包括可儲存未有效地用於記憶體312中之應用程式以及其他資料之本端資料庫314。本端資料庫314通常為快閃記憶單元,但可為在此項技術中為吾人所知之任何二級儲存器件,諸如磁性媒體、EEPROM、光學媒體、磁帶、軟碟或硬碟,或類似者。
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包括UE(例如,UE 300A、300B等),該UE包括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的能力。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各種邏輯元件可以離散元件、執行於處理器上之軟體模組或軟體及硬體之任何組合體現以達成本文所揭示之功能性。舉例而言,所有 ASIC 308、記憶體312、API 310及本端資料庫314可協作地用以載入、儲存及執行本文所揭示之各種功能,且因此可經由各種元件分佈執行此等功能之邏輯。替代地,該功能性可併入至一個離散組件中。因此,圖3中之UE 300A及300B之特徵應視為僅係說明性的,且本發明不限於所繪示之特徵或配置。
UE 300A及/或300B與RAN 120之間的無線通信可基於不同技術,諸如,CDMA、W-C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正交分頻多工(OFDM)、GSM,或可用於無線通信網路或資料通信網路中之其他協定。如前文中所論述且在此項技術中為吾人所知,可使用多種網路及組態將語音傳輸及/或資料自RAN傳輸至UE。因此,本文所提供之說明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實施例,且僅用以輔助對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態樣之描述。
圖4繪示包括經組態以執行功能性之邏輯的通信器件400。通信器件400可對應於上文所提及之通信器件中之任一者,其包括(但不限於)UE 300A或300B、RAN 120之任何組件(例如,BS 200A至210A、BSC 215A、節點B 200B至210B、RNC 215B、eNodeB 200D至210D等)、核心網路140之任何組件(例如,PCF 220A、PDSN 225A、SGSN 220B、GGSN 225B、MME 215D或220D、HSS 225D、S-GW 230D、P-GW 235D、PCRF 240D)、與核心網路140及/或網際網路175耦接之任何組件(例如,應用程式伺服器170)等。因此,通信器件400可對應於經組態以經由圖1之無線通信系統100與一或多個其他實體通信(或促進與一或多個其他實體之通信)的任何電子器件。
參考圖4,通信器件400包括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在實例中,若通信器件400對應於無線通信器件(例如,UE 300A或300B、BS 200A至210A中之一者、節點B 200B至210B中之一者、eNodeB 200D至210D中之一者等),則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 訊之邏輯405可包括無線通信介面(例如,藍芽、WiFi、2G、CDMA、W-CDMA、3G、4G、LTE等),諸如無線收發器及相關聯硬體(例如,RF天線、MODEM、調變器及/或解調器等)。在另一實例中,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可對應於有線通信介面(例如,串行連接、USB或火線連接、可藉以存取網際網路175的乙太網路連接等)。因此,若通信器件400對應於某一類型的基於網路之伺服器(例如,PDSN、SGSN、GGSN、S-GW、P-GW、MME、HSS、PCRF、應用程式170等),則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在實例中可對應於經由乙太網路協定將基於網路之伺服器連接至其他通信實體的乙太網路卡。在另一實例中,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可包括通信器件400可藉以檢測其本端環境的感測或量測硬體(例如,加速度計、溫度感測器、光感測器、用於監視本端RF信號之天線等)。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亦可包括軟體,該軟體在經執行時准許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之相關聯硬體執行其接收及/或傳輸功能。然而,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並不單對應於軟體,且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至少部分地依賴於硬體以達成其功能性。
參考圖4,通信器件400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在實例中,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可藉由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執行的處理類型之實例實施包括(但不限於)執行判定、建立連接、在不同資訊選項之間作出選擇、執行關於資料之評估、與耦接至通信器件400之感測器互動以執行量測操作、將資訊自一個格式轉換至另一格式(例如,在不同協定之間,諸如,.wmv至.avi等),等等。舉例而言,包括於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中的處理器可對應於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 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任何其他此類組態。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亦可包括軟體,該軟體在經執行時准許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的相關聯硬體執行其處理功能。然而,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並不單對應於軟體,且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至少部分地依賴於硬體以達成其功能性。
參考圖4,通信器件400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在實例中,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可包括至少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及相關聯硬體(例如,記憶體控制器等)。舉例而言,包括於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中的非暫時性記憶體可對應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之儲存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亦可包括軟體,該軟體在經執行時准許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的相關聯硬體執行其儲存功能。然而,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並不單對應於軟體,且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至少部分地依賴於硬體以達成其功能性。
參考圖4,通信器件400視情況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在實例中,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可包括至少一輸出器件及相關聯硬體。舉例而言,輸出器件可包括視訊輸出器件(例如,顯示螢幕、可攜載視訊資訊之埠(諸如,USB、HDMI等))、音訊輸出器件(例如,揚聲器、可攜載音訊資訊之埠(諸如,麥克風插口、USB、HDMI等))、振動器件及/或可藉以格式化資訊以用於輸出或資 訊可藉以實際上由通信器件400之使用者或操作員輸出之任何其他器件。舉例而言,若通信器件400對應於如圖3所展示之UE 300A或UE 300B,則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可包括UE 300A之顯示器310A或UE 300B之觸控式螢幕顯示器305B。在另一實例中,對於某些通信器件,諸如不具有本端使用者之網路通信器件(例如,網路交換器或路由器、遠端伺服器等),可省略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亦可包括軟體,該軟體在經執行時准許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的相關聯硬體執行其呈現功能。然而,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不單對應於軟體,且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邏輯420至少部分地依賴於硬體以達成其功能性。
參考圖4,通信器件400視情況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在實例中,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可包括至少一使用者輸入器件及相關聯硬體。舉例而言,使用者輸入器件可包括按鈕、觸控式螢幕顯示器、鍵盤、攝影機、音訊輸入器件(例如,麥克風或可攜載音訊資訊之埠(諸如,麥克風插口等)),及/或可藉以自通信器件400之使用者或操作員接收資訊的任何其他器件。舉例而言,若通信器件400對應於如圖3中所展示之UE 300A或UE 300B,則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可包括小鍵盤320A、按鈕315A或310B至325B中之任一者、觸控式螢幕顯示器305B等。在另一實例中,對於某些通信器件,諸如不具有本端使用者之網路通信器件(例如,網路交換器或路由器、遠端伺服器等),可省略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亦可包括軟體,該軟體在經執行時准許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的相關聯硬體執行其輸入接收功能。然而,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不單對應於軟體,且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邏輯425至少部分地依賴於硬體以達成其功 能性。
參考圖4,雖然在圖4中將經組態邏輯405至425展示為分離或相異區塊,但應瞭解,各別經組態邏輯藉以執行其功能性之硬體及/或軟體可部分地重疊。舉例而言,用於促進經組態邏輯405至425之功能性的任何軟體可儲存於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的相關聯非暫時性記憶體中,以使得經組態邏輯405至425部分基於由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儲存之軟體操作各自執行其功能性(亦即,在此情況下,軟體執行)。同樣地,可由其他經組態邏輯不時地借用或使用直接與經組態邏輯中之一者相關聯的硬體。舉例而言,可在由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傳輸之前,由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的處理器將資料格式化成適當格式,以使得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傳輸資訊之邏輯405部分基於與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相關聯之硬體(亦即,處理器)之操作執行其功能性(亦即,在此情況下,資料傳輸)。
通常,除非明確地另外陳述,否則貫穿本發明所使用之片語「經組態以…之邏輯」意欲調用至少部分地使用硬體實施之實施例,且不意欲映射至獨立於硬體之僅軟體實施。又,應瞭解,各種區塊中之經組態邏輯或「經組態以…之邏輯」不限於特定邏輯閘或元件,而是一般指代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性的能力(經由硬體抑或硬體及軟體之組合)。因此,如各種區塊中所說明之經組態邏輯或「經組態以…之邏輯」儘管共用詞語「邏輯」,但未必經實施為邏輯閘或邏輯元件。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經由審閱下文更詳細描述之實施例,各種區塊中之邏輯之間的其他互動或協作將變得清楚。
各種實施例可實施於多種可購得之伺服器器件中之任一者上,諸如,圖5中所繪示之伺服器500。在實例中,伺服器500可對應於上文所描述之應用程式伺服器170的一個實例組態。在圖5中,伺服器500 包括耦接至揮發性記憶體502及大容量非揮發性記憶體(諸如,磁碟機503)之處理器501。伺服器500亦可包括耦接至處理器501之軟碟機、緊密光碟(CD)或DVD光碟機506。伺服器500亦可包括耦接至處理器501以用於建立與網路507(諸如,耦接至其他廣播系統電腦及伺服器或耦接至網際網路的區域網路)之資料連接的網路存取埠504。在圖4的上下文中,應瞭解,圖5之伺服器500繪示通信器件400之一項實例實施,藉此經組態以傳輸及/或接收資訊之邏輯405對應於由伺服器500用以與該507通信的網路存取埠504,經組態以處理資訊之邏輯410對應於處理器501,且經組態以儲存資訊之邏輯415對應於揮發性記憶體502、磁碟機503及/或光碟機506的任何組合。經組態以呈現資訊之可選邏輯420及經組態以接收本端使用者輸入之可選邏輯425未明確地展示於圖5中且可或可不包括於其中。因此,圖5有助於表明,除如圖3中之305A或305B中的UE實施之外,通信器件400可實施為伺服器。
圖6繪示無線通信系統600,藉此UE可使用D2D P2P技術直接連接至其他UE(例如,LTE直接通信(LTE-D)、WiFi直接通信(WFD)、藍芽等),同時亦(例如)連接至無線廣域網路(WWAN),諸如LTE網路。參考圖6,應用程式伺服器670(例如,圖1、圖2D、圖2E等中之應用程式伺服器170)連接至具有第一基地台606之第一小區602、具有第二基地台620之第二小區604,且應用程式伺服器670經由網路連結621(例如,圖2D中之Rx連結,圖2E中之Gx連結等)耦接至第一基地台606及第二基地台620。給定基地台之覆蓋區域藉由小區表示,給定基地台位於該小區中,藉此出於論述之目的,第一小區602包括對應於第一基地台606之覆蓋區域,且第二小區604包括對應於第二基地台620之覆蓋區域。無線通信系統600中的每一小區602及604包括與各別基地台606、620通信且經由各別基地台606、620與應用程式伺服器670通信之各種UE。舉例而言,在圖6中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第一小區602 包括UE 608、UE 610及UE 616,而第二小區604包括UE 612、UE 614及UE 618,其中無線通信系統600中之UE中之一或多者可為行動器件或其他無線器件。儘管未展示於圖6中,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地台606、620可經由回程連結彼此連接。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UE 608、UE 610、UE 616、UE 612、UE 614及UE 618中之一或多者可支援直接(或D2D)P2P通信,藉此此等UE可在無需經由另一器件或網路基礎架構元件(諸如第一基地台606及第二基地台620)通信的情況下支援彼此直接通信,且亦支援經由網路基礎架構元件(諸如第一基地台606及/或第二基地台620)之通信。在涉及網路基礎架構之通信中,一般可經由各種UE與基地台606、620之間的上行連結連接及下行連結連接(諸如,第一小區602中之連結622及第二小區604中之連結624)來傳輸及接收信號。基地台606、620中之每一者一般充當用於對應小區602、604中之UE的附接點,且促進其中所服務之UE之間的通信。根據一項態樣,當諸如UE 608及UE 610之兩個或兩個以上UE希望彼此通信且彼此足夠鄰近地定位時,則可於其間建立直接P2P連結,該直接P2P連結可自服務UE 608、610之基地台606卸載訊務,允許UE 608、610更有效地通信,或提供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顯而易見的其他優勢。
如圖6中所展示,UE 612可經由連結624經由中間基地台620與UE 614通信,且UE 612、614可進一步經由P2P連結616通信。此外,對於參與之UE處於不同附近小區中的小區間通信,直接P2P通信連結仍係可能的,該直接P2P通信連結繪示於圖6中,其中UE 616及UE 618可使用由虛線連結614繪示之直接P2P通信來通信。
LTE直接通信(LTE-D)為用於鄰近發現之所提議的3GPP(版本12)器件至器件(D2D)解決方案。LTE-D藉由在較大範圍(~500m,視線)內直接檢測其他LTE-D器件上的服務來免除位置追蹤及網路呼叫。LTE- D起到電池高效且可同時偵測鄰近的數千服務之同步系統的作用。LTE-D具有比其他D2D P2P技術(諸如WiFi直接通信(WFD)或藍芽)寬之範圍。
LTE-D在特許頻譜上操作,作為至行動應用程式之服務。LTE-D為器件至器件(D2D)解決方案,其允許服務層發現且亦允許D2D通信。LTE-D器件上之行動應用程式可指示LTE-D檢測其他器件上的行動應用程式服務,且宣告其在實體層所有之服務(以供藉由其他LTE-D器件上之服務偵測)。此允許在LTE-D不斷進行工作時關閉應用程式,且在其偵測到由相關聯應用程式所建立的與「監測器」之匹配時告知用戶端應用程式。舉例而言,應用程式可建立對於「網球事件」之監測器,且LTE-D發現層可在偵測到與網球相關之LTE-D訊息時喚醒應用程式。
LTE-D因此為行動開發者設法部署鄰近發現解決方案作為其現存雲端服務之擴展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LTE-D為分佈式發現解決方案(與現存之集中式發現相對),藉此行動應用程式放棄識別相關性匹配時的集中式資料庫處理,替代地藉由傳輸及檢測相關屬性來自主地在器件層級下判定相關性。LTE-D提供隱私以及功率消耗方面的某些益處,原因在於LTE-D並不利用永久位置追蹤來判定鄰近度。藉由將發現保持於器件上而非雲端中,使用者對與外部器件共用何資訊具有更多控制。
LTE-D依賴於對於鄰近對等器件之發現及促進鄰近對等器件之間的通信兩者的「表達」。應用或服務層處的表達被稱作「表達名稱」(例如,ShirtSale@Gap.com、Jane@Facebook.com等)。應用層處之表達名稱經映射至在實體層處之被稱作「表達碼」之位元串。在實例中,每一表達碼可具有192個位元之長度(例如,「11001111…1011」等)。如將瞭解,取決於上下文,對特定表達之任何參考可用以指代 表達之相關聯表達名稱、表達碼或兩者。表達可為私用的或公用的。公用表達為公用的,且可藉由任何應用程式識別,藉此私用表達係針對於特定觀眾。表達可經組態以識別且表徵LTE-D群組,或替代地可經組態以識別且表徵個別LTE-D器件。
公用表達可由伺服器(AES)外部佈建,在此情況下,公用表達被稱作公用管理表達,該等公用管理表達可經由帶外信令佈建於LTE-D器件處。公用表達可替代地由LTE-D器件自身上的用戶端應用程式本端管理,在此情況下,公用表達被稱作未經管理表達。
LTE-D中之發現基於藉由LTE網路自身組態之參數以同步方式操作。舉例而言,分頻雙工(FDD)及/或分時雙工(TDD)可藉由服務eNode B經由會話資訊區塊(SIB)指派。伺服eNode B亦可組態時間間隔,LTE-D器件將在該時間間隔內經由服務發現(或P2P發現)訊息之傳輸宣告自身(例如,每20秒,等)。舉例而言,對於10MHz FDD系統,eNode B可根據每20秒產生且包括64個子訊框之發現週期分配有待用於發現的44個實體上行連結共用頻道(PUSCH)無線電承載(RB),以使得直接發現資源(DRID)之數目為44×64=2816。
舉例而言,假設每一LTE-D器件以20秒時間間隔定期傳輸個別P2P發現訊息(或「I_P2PDM」)。每一I_P2PDM個別地識別傳輸I_P2PDM之LTE-D器件。舉例而言,在LTE-D中,I_P2PDM可包括用於相關聯LTE-D器件之私用或公用表達。屬於特定LTE-D群組之一或多個LTE-D器件亦可以週期性為基礎經指派定期傳輸群組P2P發現訊息(或「G_P2PDM」)之任務,該週期性可與傳輸I_P2PDM之時間間隔相同或不同。在LTE-D中,與攜載用於個別LTE-D器件之私用或公用表達的I_P2PDM相反,G_P2PDM可包括用於相關聯LTE-D群組自身之私用或公用表達。在實例中,在存在大量鄰近之LTE-D群組成員的情境中,可要求並非全部LTE-D群組成員傳輸G_P2PDM以減少干擾且改良 電池壽命。
圖7A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LTE-D之I_P2PDM 700A。參考圖7A,I_P2PDM 700A包括6位元表達類型欄位705A及192位元表達碼欄位710A。192位元表達碼欄位710A包括用於特定P2P群組成員之唯一識別符715A及一或多個「後設資料」欄位720A。後設資料欄位720A可包括各種類型之資料,諸如應用程式或服務識別符(例如,PTT等)、現狀資訊(例如,「忙碌」、「可用於語音通信」、「可用於文字通信」等)等。可填入該一或多個後設資料欄位720A內之其他潛在後設資料欄位包括運營商域映射欄位(例如,Sprint、Verizon等)等。
圖7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LTE-D之G_P2PDM 700B。參考圖7B,G_P2PDM 700B包括6位元表達類型欄位705B及192位元表達碼欄位710B。192位元表達碼欄位710B包括識別特定LTE-D群組(例如,在特定運營商域內唯一且未必在全域內唯一等)之唯一群組ID欄位715B及一或多個群組「後設資料」欄位720B。後設資料欄位720B可包括各種類型之資料,諸如應用程式或服務識別符(例如,PTT等)、個體或群組特定現狀資訊等。可填入一或多個後設資料欄位720B內之其他潛在後設資料欄位包括運營商域映射欄位(例如,Sprint、Verizon等)、群組類型(例如,封閉式群組、聊天室或公共群組等)。
為了在P2P環境中在「直接模式」(例如,LTE-D、WiFi直接通信或沒有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無線廣域網路(WWAN)支援資料傳送的任何其他直接通信模式)中之成功半雙工群組通信,對半雙工通信會話之發言權仲裁之適當選擇對於有效發言權管理至關重要。在P2P環境中在直接模式中對發言權仲裁者之習知選擇方案一般並不考慮行動性,需要充分連接之拓撲(其中每一會話參與者在每一其他會話參與者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亦即,無「跳躍」)),可能遭受發言權資源 之誤配(例如,一個會話參與者「渴求」發言權獲取而另一會話參與者多占發言權),存在單點故障(例如,若發言權仲裁人移動超出其他會話參與者之範圍或以其他方式退出會話,則會話可失敗),且由於在會話期間識別發言權仲裁人,會話中潛時效能可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下文關於圖8至圖9展示相關於習知發言權仲裁方案之此等問題中之一些。
圖8繪示經由P2P建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習知過程。參考圖8,假設屬於P2P群組之UE 1…N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且執行P2P發現程序以偵測彼此之現狀(800)。在實例中,P2P發現程序可經由P2P介面進行,該P2P介面諸如LTE-D發現介面或WiFi直接通信發現介面。在UE 1…N仍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時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2發起並起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或P2P會話)之建立(805)。
在圖8中,假設P2P群組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為將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者設定成會話發起者。此係選擇發言權仲裁者之簡單方式,但具有某些缺陷(例如,若會話發起者退出會話,則會話可自動終止,會話發起者相對於其他會話參與者可能不位於執行發言權仲裁功能之最佳位置等)。因此,UE 1及UE 3…N中之每一者同意加入由UE 2起始之P2P會話,其中UE 2藉助於成為會話發起者經確立為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者(810)。又,UE 2藉助於成為會話發起者經確立為P2P會話之初始發言權持有者(815)。
此時,UE 2開始經由P2P介面將媒體傳輸至UE 1及UE 3…N(820)。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1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UE 2(例如,經由P2P介面上之單播訊息,其可替代地被稱作P2P介面之單播頻道)(825)。發言權請求由UE 2授與,且UE 2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發回至UE 1(例如,經由單播訊息)(830)。UE 2亦通知UE 3…N UE 1為P2P會話之新發言權持有者(835)。
此時,UE 1開始經由P2P介面將媒體傳輸至UE 2…N(840)。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假設UE 1離開P2P會話(例如,UE 1移至與UE 2…N中之一或多者之直接通信範圍外,UE 1之操作員決定結束參與會話等)(845)。在UE 1離開P2P會話之後,UE 3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UE 2(例如,經由單播訊息)(850)。發言權請求由UE 2授與,且UE 2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發回至UE 3(例如,經由單播訊息)(855)。UE 2亦通知UE 1及UE 4…N UE 3為P2P會話之新發言權持有者(860)。此時,UE 3開始經由P2P介面將媒體傳輸至UE 2及UE 4…N(865)。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假設UE 2判定結束P2P會話(870)。UE 2由此發訊息給剩餘會話參與者(亦即,UE 3…N)以通知其會話終止(875及880)。
圖9繪示經由P2P建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另一習知過程。不同於圖8中發言權仲裁者對應於會話發起者,假設圖9中之P2P群組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為將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或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者設定成當前發言權持有者。因此,在P2P會話期間,發言權仲裁者可隨著發言權轉手而隨時間改變。
參考圖9,假設屬於P2P群組之UE 1…N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且執行P2P發現程序以偵測彼此之現狀(900)。在實例中,P2P發現程序可經由P2P介面進行,該P2P介面諸如LTE-D發現介面或WiFi直接通信發現介面。在當UE 1…N仍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2發起P2P會話且起始P2P會話之建立(905)。UE 1及UE 3…N中之每一者同意加入由UE 2起始之P2P會話,其中UE 2經確立為P2P會話之初始發言權持有者(910),且由此亦藉助於為發言權持有者而經確立為P2P會話之初始發言權仲裁者(910及915)。
此時,UE 2開始經由P2P介面將媒體傳輸至UE 1及UE 3…N(920)。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1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 UE 2(例如,經由單播訊息)(925)。發言權請求由UE 2授與,且UE 2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發回至UE 1(例如,經由單播訊息)(930)。通知P2P群組UE 1為P2P會話之新發言權持有者(935)。此外,由於圖9中之P2P群組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為將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者設定成當前發言權持有者,故UE 1亦成為P2P會話之新發言權仲裁者,且通知P2P群組發言權仲裁者之轉變(940)。
參考圖9,UE 1開始經由P2P介面將媒體傳輸至UE 2…N(945)。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3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UE 1(例如,經由單播訊息)(950)。發言權請求由UE 1授與,且UE 1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發回至UE 3(例如,經由單播訊息)(955)。通知P2P群組UE 3為P2P會話之新發言權持有者(960)。此外,由於圖9中之P2P群組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為將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者設定成當前發言權持有者,故UE 3亦成為會話之新發言權仲裁者,且通知P2P群組發言權仲裁者之轉變(965)。此時,UE 3開始經由P2P介面將媒體傳輸至UE 2…N(970)。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假設UE 3判定結束通信會話(975)。UE 2由此發訊息給剩餘會話參與者(亦即,UE 1、UE 2及UE 4…N)以通知其會話終止(980、985及990)。
如上所述,圖8至圖9描述在具有適合於在所有會話參與者之間直接通信之網路拓撲的P2P環境中發生的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此類型之P2P網路拓撲之實例經由P2P網路拓撲1000展示於圖10中。
參考圖10,假設UE A…D為同一P2P群組之各部分,且配備准許UE A…D經由P2P介面與直接通信範圍1005A…1005D內之一或多個其他P2P器件直接通信的P2P通信硬體(例如,LTE-D收發器、WiFi直接通信收發器等)。在圖10中,UE A…D中之每一者定位於每一其他UE之重疊直接通信範圍區域1010內,以使得UE A…D各自可在無需「跳躍」至任何中間P2P節點之情況下經由P2P介面彼此直接通信。對於 圖10中展示之P2P網路拓撲1000,由於每一P2P器件在每一其他P2P器件之直接通信範圍內,故不存在單點故障且存在多個合理的發言權仲裁候選者。
雖然圖10中之P2P網路拓撲1000表示P2P通信之理想條件,但其他P2P網路拓撲未必支援所有P2P群組成員之間的直接通信。舉例而言,圖11A繪示P2P網路拓撲1100A,其可被稱作「星狀」拓撲,此係由於至少一個節點(亦即UE B)可達至所有其他P2P器件,而其他節點(亦即,UE A及UE C)無法做到。在P2P網路拓撲1100A中,UE A及UE B分別定位於彼此之各別直接通信範圍1105A及1105B內,且UE B及UE C亦分別定位於彼此之各別直接通信範圍1105B及1105C內。然而,UE A及UE C並未分別定位於彼此之各別直接通信範圍1105A及1105C內。因此,為了UE A及UE B經由P2P介面彼此通信,任何訊務需要「跳躍」至作為調解P2P節點之UE B。如將瞭解,上文關於圖8至圖9所論述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將不必將最適當的P2P器件選取為星狀網路拓撲之發言權仲裁者,該P2P器件在圖10中為UE B。
圖11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另一P2P網路拓撲1100B。在P2P網路拓撲1100B中,UE A及UE B分別定位於彼此之各別直接通信範圍1110A及1110B內,UE B及UE C分別定位於彼此之各別直接通信範圍1110B及1110C內,且UE C及UE D分別定位於彼此之各別直接通信範圍1110C及1110D內。然而,如表2(下文)之可達性向量中所示,UE A…D中之每一者無法經由P2P介面與其他UE中之至少一者直接通信。
在表2(上文)中,「1」指示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兩個UE,「0」指示並未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兩個UE,且當行中之UE與列中之UE匹配時,使用破折號或「-」。如將瞭解,圖11B中展示之相對複雜之網路拓撲暗示上文關於圖8至圖9所論述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將不必將最適當的P2P器件選取為P2P網路拓撲1100B之發言權仲裁者。下文關於圖12至圖15將更詳細地解釋可達性矩陣。
圖11C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另一P2P網路拓撲1100C。代替繪示圖10至圖11B中之實際直接通信範圍,圖11C經由線段繪示UE U1…U7之間的直接連接性,其可經由表3(下文)之可達性矩陣概括:
在表3(上文)中,「1」指示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兩個UE,「0」指示並未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兩個UE,且當行中之UE與列中之UE匹配時,使用破折號或「-」。如將瞭解,圖11C中展示之相對複雜之網路拓撲暗示上文關於圖8至圖9所論述之發言權仲裁者選擇方案將不必將最適當的P2P器件選取為P2P網路拓撲1100C之發言權仲裁者。下文關於圖12至圖15將更詳細地解釋可達性矩陣。
如下文關於圖12至圖15將論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基於註冊至P2P群組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鄰近P2P器件之間共用的可達性向量選擇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發言權仲裁選擇。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涵蓋單一參與者可在任何給定時間獲取發言權之會話,或多個參與者(但並非全部參與者)可在任何給定時間獲取發言 權之會話。多個參與者可將媒體(例如,語音)傳輸至P2P群組而一或多個其他會話參與者僅可接收媒體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有時被稱作混合雙工群組通信會話。雖然下文描述之實施例主要聚焦於以單一發言權持有者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但應瞭解,此等實施例可替代地適用於混合雙工實施。在混合雙工實施中,發言權仲裁者可自多個發言權持有者接收單播媒體饋入,且隨後執行混合操作以提供混合輸出訊框以用於遞送至P2P群組,或替代地來自多個發言權持有者之媒體饋入可經多播至P2P群組以用於本端混合操作。
圖12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選擇P2P群組之領導者以執行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發言權仲裁功能之過程。參考圖12,屬於P2P群組之P2P器件進行用於發現亦屬於該P2P群組之P2P器件的P2P發現程序(1200)。1200之P2P發現程序一般包括經由P2P群組之P2P介面交換信令訊息,以便判定在P2P群組中每一鄰近P2P器件相對於該P2P器件之識別。如本文中所使用,「鄰近」P2P器件包括在該P2P器件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P2P器件,或替代地,可經由一或多個「跳躍」達至一或多個其他P2P器件之P2P器件。
仍參考圖12,1200之P2P發現程序可以多種方式觸發。舉例而言,當P2P器件偵測到亦屬於該P2P群組之一或多個鄰近P2P器件之存在時,該P2P器件可經觸發。舉例而言,觸發1200之P2P發現程序之偵測可回應於P2P器件自亦註冊至該P2P群組之另一P2P器件接收I_P2PDM或P2P器件接收識別P2P群組之G_P2PDM等而發生(例如,P2P器件基於比較來自I_P2PDM之識別符與P2P群組之已註冊P2P器件清單以使群組關聯)。在更具體之LTE-D實例中,1200之P2P發現程序可在重複群組表達之數目超出臨限值時經觸發。
在替代實施例中,1200之P2P發現程序可由P2P群組中之一或多個成員「手動地」觸發(或使用者觸發)。在替代實施例中,1200之 P2P發現程序可經由外部信令觸發(例如,某一其他鄰近P2P器件出於上文提及之原因中之任一者作出執行P2P發現之判定,且該P2P器件僅遵守外部觸發之P2P發現程序)。在其他實施例中,1200之P2P發現程序可基於使用者特定規則或基於機器學習(例如,鄰近相關特定位置或區域的P2P器件之輸入項,諸如時間、周圍溫度、周圍亮度位準、周圍雜訊位準及/或周圍濕度位準之所量測環境參數,或其任何組合,諸如夏季期間星期六之5PM至7PM之間的特定購物中心)來觸發。
參考圖12,在執行1200之初始P2P發現程序之後,P2P器件計算指示在經由P2P介面至P2P器件的一臨限數目之跳躍內的P2P群組中之每一已發現P2P器件之可達性向量(1205)。在實例中,跳躍之臨限數目可為一個,以使得計算在P2P器件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P2P器件的可達性向量。然而,可達性向量可替代地經多重跳躍定向(例如,在P2P器件之兩(2)個跳躍內之P2P器件之向量等)。將來自圖11C之P2P拓撲1100C用作實例,U1之可達性向量展示於表4(下文)中:
表4(上文)中展示之可達性向量為簡化版本,藉此「1」指示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兩個UE,「0」指示並未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兩個UE,且當行中之UE與列中之UE匹配時,使用破折號或「-」。然而,具有總共八(8)個P2P器件之實例的可達性向量之較通用框架或模板如下:
在表5(上文)中,值W表示源UE及目標UE之間的可達性值,因此 W 12 對應於U1及U2之間的可達性值,以此類推。使用表5,U1之可達性向量可表達如下:U1=[-,W 12 ,W 13 ,W 14 ,W 15 ,W 16 ,W 17 ,W 18 ] 等式1
可達性值可計算如下:W ij =αRij+Qij(1-α) 等式2
藉此,若使用者I及使用者J可達至另一方,則R ij =R ji =1,及藉此,Q ij 為指示可由使用者I分配以用於來自使用者J之傳入請求之資源的量的資源參數。Q之值可取決於若干因素,諸如,器件類型(例如,智慧型電話、堅固型等)、連接性類型(例如,WiFi、WAN等)、作業系統(OS)(例如,安卓、iOS等)、電池壽命等。大體而言,Q之較低值指代低資源可用性,而Q之較高值指代高資源可用性。舉例而言,Q ij 可等於為表示以下各者之參數的總和的非二進位數值:電話類型、連接性、電池壽命、行動性(例如,高行動性特性可由於給定P2P器件經預期移動遠離P2P群組而降低Q之值,而低行動性特性可由於給定P2P器件經預期保持在P2P範圍內而提高Q之值等)、給定P2P器件之位置是否鄰近相關之特定區域(例如,若給定P2P器件靠近其中給定P2P通常插入插頭以充電之區域,則Q ij 可經加權以提高給定P2P器件變成領導者之可能性,且反之亦然,若給定P2P器件由特定區域之管理使用者(諸如學校之教師)操作,則Q ij 可經加權以提高給定P2P器件變成領導者之可能性,若給定P2P器件由特定區域之從屬使用者(諸如,學校之學生)操作,則Q ij 可經加權以降低給定P2P器件變成領導者之可能性,等等)、在環境中之預期存留時間(TTL)(例如,給定P2P器件經預期經由P2P介面與P2P群組保持連接之預期時間,其可基於給定P2P器件之行動性)、中繼支援(例如,充當用於轉遞媒體及/或信令之中繼的能力),或其任何組合,及藉此,α為比例因數,藉此α→1指代朝向可達性之較高偏好,而 α→0指代朝向資源可用性之較高偏好。因此,在實例中,表4(上文)中展示之可達性向量可使用等式1至2計算。
參考圖12,在1205之後,P2P器件已知其自身之可達性向量,但尚不知道其他鄰近P2P器件之可達性向量,且由此對於距該P2P器件不止該臨限數目之跳躍遠之P2P器件具有受限可見度。由此,P2P器件接收經由P2P發現程序發現之一組鄰近P2P器件中之每一鄰近P2P器件的可達性向量,所接收之每一可達性向量指示在經由P2P介面至鄰近P2P器件臨限數目之跳躍內的P2P群組中之每一P2P器件(1210)。該組鄰近P2P器件可對應於在與該P2P器件直接通信範圍中之該等P2P器件(例如,如下文關於圖13及表9至表10之實例所展示,單跳躍),或可對應於P2P群組中之每一鄰近P2P器件(例如,如下文關於表8之實例所展示,經由單跳躍或多重跳躍可達)。在實例中,在1210處接收之可達性向量可經由P2P群組之P2P介面接收。雖然未在圖12中明確展示,該P2P器件亦可經由單跳躍或多重跳躍將在1205處計算之其自身之所計算可達性向量傳輸至該組鄰近P2P器件中之每一鄰近P2P器件。
P2P器件基於來自1205之所計算可達性向量與來自1210之所接收可達性向量的組合為自身及來自該組鄰近P2P器件之鄰近P2P器件兩者排名(1215)。P2P器件可使用來自1205之所計算可達性向量及來自1210之所接收可達性向量來建構包括各別可達性向量以及每一向量之領導者分值的「可達性矩陣」,藉此使用領導者分值判定排名。現將論述P2P器件可如何為各別P2P器件排名之實例。
在1215處出現之排名之單跳躍網路拓撲實例中,圖10之P2P網路拓撲1000的可達性矩陣以及相關聯領導者分值可如下,其中假設α=1,以使得資源參數Q對等式1無影響:
由於每一UE A…D各自直接通信(或彼此相距單跳躍),故當α=1時,UE A…D之領導者分值相同。接下來,考慮α=0之情境,且進一步假設UE C至UE D具有較強連接性及高電池電力,而UE A至UE B之電池電量極其微弱。此意謂在此情境下,UE C或UE D較適合為領導者,且在此情境下,可達性矩陣可表達如下:
根據表7(上文),UE A及UE B具有極低領導者分值且並未被視為P2P群組之領導。然而,UE C及UE D並列獲得領導權。當出現此情況時,可執行平局決勝程序以在UE C與UE D之間選擇P2P群組之領導者。在實例中,平局決勝程序可包括UE C或UE D產生隨機數且將隨機數發送至產生其自身之隨機數之其他UE以供比較,其中產生最高隨機數之UE成為領導者。在選擇領導者之後,向P2P群組之其餘成員通知領導者選擇或識別(1220)。舉例而言,領導者確認訊息可發出至P2P群組中之每一鄰近P2P成員,以使得不存在領導者困惑。又,倘若所選擇之領導者失去其成為領導者之能力(例如,移動超出範圍等),所選擇之領導者可進一步傳送「後備」領導者清單。因此,將表7用作實例,若UE C為所選擇之領導者,則UE C可通知P2P群組UE D為後備領導者。如將瞭解,一旦作出選擇,執行領導者選擇之UE在1220處識別領導者,而其他UE在其接收領導者確認訊息後立即在 1220處識別領導者。
在1215處出現之排名之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實例中,圖11C之P2P網路拓撲1100C的可達性矩陣以及相關聯領導者分值可如下,其中假設α=1,以使得資源參數Q對等式1無影響:
根據表8(上文),UE U2及U4具有最高領導者分值。因此,可執行平局決勝程序以在UE U2與UE U4之間選擇P2P群組之領導者。在實例中,平局決勝程序可包括UE U2或UE U4產生隨機數且將隨機數發送至產生其自身之隨機數之其他UE以供比較,其中產生最高隨機數之UE成為領導者。在另一實例中,雖然未在表8中明確地展示,P2P器件亦可將「排除項」之數目(亦即,具有最高領導者分值之UE無法直接通信之P2P器件之數目)作為因素。在圖11C中,U2具有兩個排除項(亦即,U5及U6)且U4亦具有兩個排除項(亦即,U1及U3),因此由於兩個數目相同,在此特定實例中,排除項數目將不用作平局決勝,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排除項數目可用作平局決勝程序之部分(例如,所選擇之領導者為在具有最高領導者分值之UE中具有最低排除項數目之領導者)。
在1215處出現之排名的另一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實例中,由每一P2P器件構建之可達性矩陣僅包括在直接通信範圍中之P2P器件的可達性向量。將圖11C之實例P2P網路拓撲1100C用作實例,在α=1之此情境下,可達性矩陣將如下:
根據表9至表10(上文),U2不具有對U5及U6之可達性向量,而U4不具有對U1及U3之可達性向量。U2具有兩個自身排除項(U5及U6),且U4亦具有兩個自身排除項(U1及U3)。因此,若U2經選擇為領導者,則其將具有兩個排除項,且若U4經選擇為領導者,則其將亦具有兩個排除項。假設U2決定嘗試成為領導者且如圖13中所展示發出領導者宣告(1),圖13繪示來自圖11C之具有額外傳訊之P2P網路拓撲1100C。U4接收領導者確認但決定其亦想要成為領導者,且由此觸發平局決勝程序(2)(例如,產生且發送隨機數至U2等)。U2隨後執行平局決勝程序(例如,藉由產生其自身之隨機數且將該隨機數與U4之隨機數進行比較,且將具有較高數目之UE挑選為領導者等),其後U2將領導確認訊息(3)發送至P2P群組以宣告所選擇之領導者(U2或U4)。在此情況下,未經選擇為領導者之任一UE(U2或U4)可充當P2P群組通信之中繼點。舉例而言,若U4經選擇為領導者,則U4可傳輸至U2及U5至U6,其中U2再傳輸(經由多播或單播)針對U1或U3的U4傳輸中之任一者,或替代地,U1或U3可傳輸至U2,其中U2再傳輸(經由多播或單播)針對U4至U7中之任一者的U1或U3傳輸中之任一者。
在選擇領導者之後,向P2P群組之其餘成員通知領導者選擇或識別(1220)。舉例而言,領導者確認訊息可發出至P2P群組中之每一鄰近P2P成員,以使得不存在領導者困惑。又,倘若所選擇之領導者失去其成為領導者之能力(例如,移動超出範圍),所選擇之領導者可進一步傳送「後備」領導者清單。因此,將表8用作實例,若UE U2為所選擇之領導者,則U2可通知P2P群組關於U4為後備領導者。如將瞭解,一旦作出選擇,執行領導者選擇之UE就在1220處識別領導者,而其他UE在其接收領導者確認訊息後立即在1220處識別領導者。
1220之領導者選擇之目的具體為識別將負責(至少最初)經由P2P執行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之發言權仲裁功能的P2P器件。然而,經選擇之領導者亦可視情況充當媒體中繼以適應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因此,在於1220處選擇領導者後的某一時間(由於可在任何P2P器件實際上想要發起P2P會話之前潛在地識別發言權仲裁者或領導者,該時間可在某種程度上延遲),根據由經識別領導者(將可潛在地為P2P器件自身,或替代地為其他P2P器件中之一者)執行之發言權仲裁功能,P2P器件藉由與來自一組鄰近P2P器件中之一或多個其他P2P器件交換媒體來參與P2P會話(1225)。視情況,發言權仲裁功能可在P2P會話期間之某一時間處自所選擇之領導者轉移至不同P2P器件(1230)。舉例而言,圖12中之過程可在P2P會話期間定期重複以確保所選擇之領導者仍適合於處置發言權仲裁功能。在另一實例中,所選擇之領導者可移動超出範圍且完全退出P2P會話,此情況使選擇新的領導者成為必要。舉例而言,所選擇之領導者可傳輸「心跳」(亦即,週期性保持作用中訊息),且每當心跳變得太弱或根本完全停止時,圖12之過程可經觸發以選擇新的領導者。在實例中,心跳可排他地由當前發言權仲裁者或由P2P群組中之一節點子集(例如,發言權仲裁者加上一或多個代理伺服器節點,諸如發言權仲裁者後備)傳輸。
圖1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2之過程的實例實施。
參考圖14,假設UE 1…N屬於(或註冊至)P2P群組,且UE 1…N進行P2P發現程序以便識別該P2P群組之鄰近P2P群組成員(1400)(例如,類似於圖12中之1200)。如上文關於1200所論述,1400之P2P發現程序可以多種方式觸發(例如,基於一或多個I_P2PDM或G_P2PGM之接收、回應於觸發P2P發現程序之使用者輸入、回應於諸如時間及/或位置之基於事件的觸發、回應於環境條件、回應於來自外部器件之信號等由存在臨限數目或法定數目之P2P群組成員的UE 1...N中之至少一者進行的偵測)。
在執行1400之P2P發現程序之後,UE 1…N各自計算可達性向量(1405、1410、1415、1420)(例如,如圖12中之1205)。UE 1…N隨後彼此共用所計算之可達性向量(1425)(例如,如圖12中之1210)。如將瞭解,在多重跳躍網路拓撲中,在1425處,所計算之可達性向量中之一些將需要藉由至少一個中間UE來中繼或轉遞以與P2P群組中之UE中之每一者共用。UE 1及UE 3…N接下來在1425、1430、1435、1440及1445處基於來自1405至1420之其自身所計算之可達性向量結合來自其他UE的所接收之可達性向量為UE(自該等UE接收可達性向量)排名。假設UE 1…N各自判定UE 2及UE 3具有最高領導者分值(1450、1455、1460、1465),之後UE 2及UE 3進行平局決勝程序,其中UE 2獲勝(1468)。UE 2由此成為所選擇之領導者,且經由領導者確認訊息通知P2P群組關於UE 2將作為所選擇的領導者執行發言權仲裁(1471)(例如,如圖12中之1220)。
在稍後的某一時間點處,UE 3將單播訊息發送至UE 2以請求發起與P2P群組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或P2P會話)(1474)。UE 2回應於該請求建立P2P會話(1477),其確立UE 2為P2P會話之初始發言權持有者(1480)。一旦在1480中確立UE 2為發言權持有者,UE 2就開始將媒 體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1483)。基於P2P網路拓撲,媒體可在1483處以自UE 1至其他P2P會話參與者之直接方式或經由跳躍中繼串流,藉此UE 1將媒體傳輸至當前發言權仲裁者(亦即,UE 2),發言權仲裁者又經由多播將UE 1之媒體再傳輸至P2P會話中之其他UE。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1將發言權請求訊息(經由單播)發送至UE 2(1486),且UE 2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經由單播)發送至UE 1(1489)。此時,UE 1經確立為P2P會話之新的發言權持有者,且通知參與之P2P器件之其餘成員關於新的發言權持有者(1492)。一旦在1492中確立UE 1為發言權持有者,UE 1就開始將媒體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多重跳躍中繼)(1495)。
圖15A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4之過程的接續。
參考圖15A,在P2P會話之稍後某一時間處,當媒體正自UE 1經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之其餘成員(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多重跳躍中繼)時,當前發言權仲裁者(亦即UE 2)退出P2P會話或移動超出P2P群組之其餘成員之範圍且可能不再執行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功能(1500)。當然,在其他實例中,不同觸發可能發生以促使選擇新的發言權仲裁者(例如,藉由一或多個優先極使用者、環境狀態改變或位置改變、UE 2之電池電量太低、P2P網路拓撲之改變等手動選擇)。從P2P會話當中退出之UE 2運行以觸發UE 1及UE 3…N再次執行P2P發現程序(1505)(例如,類似於圖14中之1400)。舉例而言,UE 1及UE 3…N中之一或多者可偵測自從自UE 2接收上一心跳(或週期性保持作用中封包)經過的臨限時間週期,一或多個UE由此推斷UE 2出於某一原因已自P2P會話中退出。
UE 1及UE 3…N重新計算其各別可達性向量(1510、1515及1520)(例如,類似於圖14中之1430、1440及1445),且隨後彼此共用其可達性向量(1525)(例如,類似於圖14中之1425)。UE 1及UE 3…N接下來 基於所接收之可達性向量為其自身以及UE(自該等UE接收可達性向量)排名(1530、1535及1540)(例如,類似於圖14中之1430、1440及1445)。假設UE 1及UE 3…N各自判定UE 1具有最高領導者分值(1545、1550及1555),之後UE 1經由領導者確認訊息經確認為領導者(1560)(例如,類似於圖14中之1471)。
此時,除接管執行發言權仲裁功能之職責之外,UE 1繼續將媒體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多重跳躍中繼)(1565)。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3將發言權請求訊息(經由單播)發送至UE 1(1570),且UE 1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經由單播)發送至UE 3(1575)。此時,UE 3經確立為P2P會話之新的發言權持有者,且向參與之P2P器件之其餘成員通知新的發言權持有者(1580)。一旦在1580中確立UE 3為發言權持有者,UE 3就開始將媒體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多重跳躍中繼)(1585)。
雖然圖15A中未明確展示,若UE 2能夠再建立其與P2P會話之連接,則UE 2可恢復其作為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者之角色(例如,若在1500之退出的臨限時間週期內出現則自動恢復,或藉助於再觸發圖12中之過程)。
圖15B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5A之過程之接續。
參考圖15B,在P2P會話中之稍後某一時間處,當媒體正自UE 3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之其餘成員時(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多重跳躍中繼),新的UE(亦即,UE X)加入P2P會話(1500B)。加入P2P會話之UE X運行以觸發UE 1、UE 3…N及UE X再次執行P2P發現程序(1505B)。UE 1及UE 3…N重新計算其各別可達性向量且UE X計算其可達性向量(1510B、1515B、1520B及1525B),且隨後UE 1、UE 3…N及UE X彼此共用其可達性向量(1530B)。UE 1、UE 3…N及UE X接下來基於所接收之可達性向量以及其自身之所計算之可達性向量為其 自身以及UE(自該UE接收可達性向量)排名(1535B、1540B、1545B及1550B)。假設UE 1、UE 3…N及UE X各自判定UE X具有最高領導者分值(1555B、1560B、1565B及1570B),之後UE X經由領導者確認訊息經確認為領導者(1573B)。
此時,當UE X接管執行發言權仲裁功能之職責時,UE 3繼續將媒體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經由UE X中繼)(1576B)。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1將發言權請求訊息(經由單播)發送至UE X(1579B),且UE X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經由單播)發送至UE 1(1582B)。此時,UE 1經確立為P2P會話之新的發言權持有者,且向參與之P2P器件之其餘成員通知新的發言權持有者(1585B)。一旦在1585B中確立UE 1為發言權持有者,UE 1就開始將媒體串流(或多播)至P2P群組(例如,經由直接傳輸或多重跳躍中繼)(1588B)。
雖然未明確說明,但對於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可選擇多個領導者是可能的。將來自圖11C之P2P網路拓撲1100C用作實例,U2及U4兩者皆可經選擇為彼此協調以控制整個P2P群組之領導者。在此情況下,發言權仲裁功能可並行執行(例如,U2及U4兩者皆具有授與發言權、撤銷發言權等之權力),或替代地可存在一個「主」領導者及一個「從屬」領導者,其中主領導者執行實際發言權仲裁功能且從屬領導者執行中繼或轉遞功能。舉例而言,當U2為主領導者時,在假設U4為領導者情況下U6可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U4,同時U4將發言權請求轉遞至U2而非自身直接作出任何發言權仲裁決策。在此情況下,為效率起見,U7將直接發送其自身之發言權請求訊息至U2以避免U4將U7之信令訊息轉遞至U2的必要性。相同類型之規則亦可用於在主/從屬領導者組態中之媒體轉遞。又,對於具有較多跳躍之較大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可能存在額外從屬領導者及亦潛在地存在額外主領導 者。
P2P發現經由P2P介面之經定義P2P發現頻道發生,之後P2P會話之信令及媒體經由單播或多播出現。單播P2P訊息自一個P2P節點發送至一個目標P2P節點,而多播P2P訊息可由多個目標P2P節點接收。舉例而言,在圖8之過程中,800之P2P發現程序在P2P發現頻道上發生,820、840或865之媒體在多播媒體頻道或(部分地)單播媒體頻道上(例如,媒體可經由單播發送至中繼點,且隨後自中繼多播)共用,而在P2P發現程序之後的任何傳信(例如,圖8中之805、810、815、825、830、835、845、850、855、860、875及880)經由單播發生。
圖16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建立用於與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的信令之多播信令控制頻道的過程。參考圖16,屬於(或註冊至)P2P群組之P2P器件進行P2P發現程序以用於發現亦屬於該P2P群組之P2P器件(1600)。1600之P2P發現程序一般包括經由用於P2P群組之P2P介面交換信令訊息,以便判定在P2P群組中每一鄰近P2P器件相對於該P2P器件之識別。如本文中所使用,「鄰近」P2P器件包括在該P2P器件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之P2P器件,或替代地,可經由一或多個「跳躍」達至一或多個其他P2P器件之P2P器件。
參考圖16,P2P器件判定用於關於與P2P群組之P2P會話的發言權仲裁之信令的多播位址(1605)。如現將解釋的,多播位址可以多種方式判定。
在第一實例中,多播位址可在註冊至P2P群組之每一P2P器件處經預先指派或預先佈建。舉例而言,可需要每一P2P器件使用外部器件(例如,外部伺服器)註冊至P2P群組,且在註冊期間,該外部伺服器可使用預先指派之多播位址來佈建P2P器件。在另一實例中,在註冊後之某一時間處,外部伺服器可將多播位址發送至註冊至P2P群組之P2P器件。
在特定於LTE-D之第二實例中,多播位址可根據與P2P群組相關聯之表達推導為IPv6位址。實例IPv6多播位址格式如下:
4位元「旗標」欄位由IPv6定義如下:
表11(上文)中展示之IPv6前綴可基於用於P2P服務之連結本端位址的運營商策略定義。表11中展示及在表12中再次更詳細展示之旗標欄位可經設定以指示暫時旗標,從而展示經動態指派的多播位址。表11(上文)中展示之範疇欄位可取決於運營商及服務策略經設定成連結本端,或組織本端或網站本端的,該運營商及服務策略可經預定(例如,P2P群組中之每一P2P器件已知,此情況准許IPv6多播位址之獨立推導)。如下文將更詳細描述,IPv6多播位址之剩餘部分可隨後使用雜湊函數併入有來自群組ID 715B之位元。
返回參考圖7B,P2P群組之唯一群組ID 715B為註冊至P2P群組之每一P2P器件所知,且由此可用於在實例中用於信令之多播位址的獨立推導。詳言之,為使用如表11(上文)中所展示之IPv6建構用於多播位址之112位元群組ID欄位,群組ID 715B可連同應用程式特定字串(例如,其可以支援註冊之P2P器件中之每一者上之P2P會話的用戶端應用程式佈建,諸如PTT特定字串等)雜湊以使用任何合適之雜湊演算法產生用於IPv6多播位址之112位元群組ID欄位。在用於計算IPv6多 播位址之實例雜湊演算法中,來自SHA-256雜湊函數之輸出的112最低有效位元(LSB)與輸入一起正如群組ID 715B連同應用程式特定字串可經組合以便產生IPv6多播位址。然而,將瞭解,此僅為實例,且任何合適之雜湊演算法可用於潛在地亦基於其他參數(當其他參數可用於每一P2P群組成員時)組合群組ID 715B與應用程式特定字串。如將瞭解,與可用於每一註冊P2P器件之資訊組合的經定義多播位址推導規則准許在發現或會話建立期間在無任何協調或信令之情況下在每一註冊P2P器件處獨立推導多播位址(但獨立推導能力並未暗示此類協調或信令實際上在發現及/或會話建立期間經禁止)。
在另一實例中,在1605處判定之多播位址可在來自1600之P2P發現程序期間或之後經判定,或可替代地在某一較早時間點處發生,且隨後在P2P器件處本端儲存。因此,1605之判定可為數學推導操作,或替代地為自P2P器件處之記憶體加載所儲存之多播位址的操作。
參考圖16,P2P器件在P2P介面之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使用在1605、1610處判定之多播位址與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詳言之,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基於多播位址之使用來定義,因此,就實體資源(例如,頻率分配等)而言多播頻道可與發現頻道重疊,而藉助於多播位址與發現頻道區別。如下文將更詳細地描述,在1610處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交換之信令可在P2P會話之建立之前交換(例如,用於領導者或發言權仲裁者選擇、心跳等)或在P2P會話期間交換(例如,用於會話中信令,諸如,呼叫宣告、發言權改變通知、發言權仲裁者改變通知、呼叫終止通知等)。又,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不必為用於與P2P群組傳信之唯一控制頻道,因為單播頻道亦可用於傳信(例如,交換一對一信令訊息,諸如,會話發起訊息、發言權請求訊息、發言權授與訊息等)。如本文中所使用,圖16至18中之「單播頻道」為在兩個P2P節點之間確立的任何P2P連接,對「單播頻道」之 任何參考僅暗示兩個所參考之P2P節點經由點對點通信來通信,且未暗示與在不同P2P節點對之間使用的另一單播頻道之任何特定實體資源通用性。在另一實例中,多播傳信控制頻道可為僅包括信令訊息(非媒體)之「專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然而,在另一實例中,使用多播頻道發送至少媒體亦為可能的。然而,一般而言,媒體將使用單獨媒體頻道發送,以使得P2P器件可使用多播位址在媒體與信令資料之間進行區別。
在另一實例中,單獨多播位址可經產生以用於使用如上文關於使用不同應用程式特定字串之群組ID雜湊程序所描述的相同方法或類似方法遞送不同類型之資料,由此在與雜湊群組ID組合之後產生不同多播位址。舉例而言,註冊至P2P群組之每一P2P器件可以多個應用程式特定字串佈建,該等應用程式特定字串各自與特定資料類型(例如,控制信令、呼叫中信令、呼叫建立信令、媒體或其任何組合)相關聯。此准許在各別P2P器件處之多個多播位址之獨立推導。因此,「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可使用若干不同多播位址(例如,用於控制信令、呼叫中信令、呼叫建立信令或其任何組合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多播位址)或用於任何類型之多播信令的單一多播位址(例如,由P2P群組用於控制信令、呼叫中信令及呼叫建立信令之單一多播位址)。作為另一實例,雖然並非在所有實施例中嚴格必需,但多播媒體傳輸亦可使用多播位址,該多播位址使用與群組ID 715B之雜湊組合的用於媒體之應用程式特定字串獨立推導。
在1600之P2P發現程序之後,P2P器件識別負責執行藉由P2P群組發起之任何P2P會話的發言權仲裁功能的P2P群組之領導者(1615)。在實例中,在1615處之領導者識別可使用上文關於圖12之1205至1220所描述之程序發生,但此僅為1600之識別的一個可能實施,因為關於圖8至圖9所描述之領導者選擇方案的修改版本亦可在1615處使用。在另 一實例中,代替依賴於單播訊息交換以促進在1615處之領導者識別,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可(至少部分)出於此目的而使用。舉例而言,若1615之領導者識別實際上如上文關於圖12之1205至1220所論述來實施,則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可用於在1210處交換可達性向量,在1220處交換關於1215實施之訊息(例如,領導者宣告訊息、平局決勝訊息等)及/或發送領導者確認訊息。
1615之領導者選擇之目的具體為識別將負責(至少最初負責)執行經由P2P之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或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功能的P2P器件。然而,經選擇之領導者亦可視情況充當媒體中繼以適應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因此,在於1615處選擇領導者後的某一時間(由於可在任何P2P器件實際上想要發起P2P會話之前潛在地識別發言權仲裁者或領導者,該時間可在某種程度上延遲),根據由經選擇之領導者(將可潛在地為P2P器件自身,或替代地為其他P2P器件中之一者)執行之發言權仲裁功能,P2P器件藉由與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P2P會話(1620)。如將瞭解,在1620處與P2P群組交換媒體暗示P2P器件正將媒體傳輸至作為P2P會話之發言權持有者加入P2P會話的P2P群組之其餘成員,或正自P2P會話之當前發言權持有者接收媒體。視情況,發言權仲裁功能可在P2P會話期間之某一時間處自所選擇之領導者轉移至不同P2P器件(1625)。舉例而言,圖16之1615可在P2P會話期間重複,其中新的P2P器件經識別以執行發言權仲裁功能以確保經選擇之領導者仍適合於處置發言權仲裁功能。在另一實例中,所選擇之領導者可移動超出範圍且完全退出P2P會話,此情況使選擇新的領導者成為必要。舉例而言,經選擇之領導者可使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傳輸「心跳」(亦即,週期性保持活動中訊息),每當心跳變得太弱或根本完全停止時,可選擇或識別新的領導者。在實例中,心跳可排他地由當前發言權仲裁者或由一節點子集(例如,發言權仲裁者加上任何發言權 仲裁者後備及/或一或多個其他代理伺服器節點)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傳輸。
圖17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16之過程的實例實施。詳言之,圖17繪示一實例,其中發言權仲裁者充當經由類似於圖11A中之P2P網路拓撲1100A之「星狀」網路拓撲進行的P2P會話之媒體中繼,藉此媒體由當前發言權持有者經由單播首先路由至發言權仲裁者,且隨後由發言權仲裁者經由多播媒體頻道再傳輸至P2P群組。如上所述,在星狀網路拓撲中,至少一個P2P節點在每一其他P2P群組成員之直接通信範圍中,因此,圖17之過程僅使發言權仲裁者充當媒體中繼而無需在多重跳躍網路拓撲中可為必需的任何二級中繼點。
參考圖17,UE 1…N在P2P介面之多播介面上在發現頻道上執行P2P發現程序(1700)(例如,圖16中之1600)。此時,假設圖16中之1605至1615係藉由UE 1…N中之每一者執行,其中UE 2最後經識別為負責執行涉及P2P群組之任何P2P會話的發言權仲裁功能的領導者(1705)。在1705處與發言權仲裁者之確立相關聯的任何傳訊可攜載於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但傳訊中之至少一些可攜載於一或多個單播頻道上。
在稍後某一時間處,UE 1判定發起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或P2P會話),且經由單播頻道將會話發起訊息發送至UE 2(例如,類似於在伺服器仲裁系統中自用戶端器件遞送至伺服器的上行連結訊息)(1710)。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接收會話發起訊息且宣告P2P會話(1715)。UE 3在單播頻道上應答會話宣告且指示接受(願意加入)P2P會話(1720),UE 2在單播頻道上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發送至UE 1(1725),且UE 1開始在單播頻道上將媒體串流至UE 2(1730)。雖然未明確展示,假設UE 4…N亦在單播頻道上應答會話宣告以便加入P2P會話。
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將呼叫控制資訊(例如,指示UE 1為P2P會話之發言權持有者,潛在地包括幫助識別及/或調諧至多播媒體頻道之資訊等)傳輸至P2P群組(1735)。UE 2隨後開始在多播媒體頻道上將UE 1之媒體傳輸至P2P群組,該多播媒體頻道與上文所提及之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1740)。
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3在單播頻道上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UE 2(1745),且UE 2在單播頻道上將發言權授與發送至UE 3(1750)。UE 1此時停止將媒體發送至UE 2以供傳輸至P2P群組,且UE 3開始在單播頻道上將媒體串流至UE 2(1755)。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將呼叫控制資訊(例如,指示UE 3為P2P會話之新的發言權持有者等)傳輸至P2P群組(1760)。UE 2隨後開始在多播媒體頻道上將UE 3之媒體傳輸至P2P群組(1765)。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2判定結束P2P會話(1770)。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將結束P2P會話之呼叫控制資訊傳輸至P2P群組(1775),其後P2P會話終止。
圖18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圖16之過程的實例實施。與如圖17中之將發言權仲裁者用作P2P會話之媒體中繼相反,圖18繪示每一發言權持有者經由多播媒體頻道將媒體直接傳輸至P2P群組之實例。舉例而言,圖18中之過程可適合於圖10中展示之P2P網路拓撲1000,其中每一P2P器件在P2P群組中之每一其他P2P器件的直接通信範圍中。
參考圖18,UE 1…N在P2P介面之發現頻道上執行P2P發現程序(1800)(例如,如圖16中之1600)。此時,假設圖16中之1605至1615由UE 1…N中之每一者執行,其中UE 2最後經識別為負責執行涉及P2P群組之任何P2P會話的發言權仲裁功能的領導者(1805)。在1805處與發言權仲裁者之確立相關聯的任何傳訊可攜載於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上,但傳訊中之至少一些可攜載於一或多個單播頻道上。
在稍後某一時間處,UE 1判定發起半雙工群組通信會話(或P2P會話),且經由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將會話發起訊息發送至UE 2再至P2P群組(例如,類似於在伺服器仲裁系統中自伺服器遞送至一目標UE群組之下行連結呼叫宣告消息)(1810)。UE 3在單播頻道上向發言權仲裁者(亦即,UE 2)應答會話宣告且指示接受(願意加入)P2P會話(1815),UE 2在單播頻道上將發言權授與訊息發送至UE 1(1820),且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將呼叫控制資訊(例如,指示UE 1為P2P會話之發言權持有者,潛在地包括幫助識別及/或調諧至多播媒體頻道之資訊等)傳輸至P2P群組(1825)。UE 1隨後開始在多播媒體頻道上將媒體傳輸至P2P群組(1830)。雖然未明確展示,假設UE 4…N亦在單播頻道上應答會話宣告以便加入P2P會話。
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3在單播頻道上將發言權請求發送至UE 2(1835),且UE 2在單播頻道上將發言權授與發送至UE 3(1840)。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將呼叫控制資訊(例如,指示UE 3為P2P會話之新的發言權持有者等)傳輸至P2P群組(1845)。此時UE 1停止發送媒體,UE 3作為新的發言權持有者開始在多播媒體頻道上將媒體串流至P2P群組(1850)。在P2P會話期間之稍後某一時間處,UE 2判定結束P2P會話(1855)。UE 2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將結束P2P會話之呼叫控制資訊傳輸至P2P群組(1860),其後P2P會話終止。雖然圖17至圖18展示將單播頻道用於攜載發言權授與訊息,但應瞭解,若發言權仲裁者判定不授與特定發言權請求,則單播頻道亦可用於攜載發言權否認(或拒絕)訊息。
雖然圖17至圖18展示單播頻道用於攜載主要意欲用於一個接收者之某些信令(例如,發言權請求訊息、發言權授與訊息、用於中繼之單播媒體等),但應瞭解,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任何或所有此 等資料可替代地使用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傳輸。因此,儘管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將很可能用於攜載以多個P2P目標為目標之信令資料,但一些P2P網路拓撲可使自多播信令控制頻道獲得之效益相對於單播頻道降低,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之使用(或未使用)程度可因實施而改變。
此外,對於上文關於圖12至圖18所論述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混合模式」支援可用於將上文描述之P2P會話擴展至無法經由P2P介面支援與P2P群組之其餘成員的多播的一或多個UE。舉例而言,將來自圖11C之P2P網路拓撲1100C用作實例,U6可移動超出U4之直接通信範圍且由此失去其經由P2P介面與P2P群組之連接。在此情況下,U6可嘗試連接至RAN 120且經由另一P2P器件經「拼補」至P2P會話中(例如,領導者或P2P群組中之某一其他P2P器件亦可維持用於將媒體串流至任何混合模式參與者或自任何混合模式參與者串流媒體之RAN連接)。若U6在P2P會話仍處於作用中時之稍後某一時間處再進入P2P範圍,則U6可在P2P會話之P2P介面上自混合模式參與者轉變回P2P參與者。在另一實例中,U6可保持於與U4之直接通信範圍中,但可根本不具有經由P2P支援多播媒體及/或信令之能力(例如,多播位址或多播位址推導演算法可尚未在U6上佈建等)。在此情況下,無法由U6解碼之任何多播傳訊可經由單播單獨地傳輸至U6。同樣地,原本經由多播由其他P2P群組成員正常發送的源自U6之任何傳訊可經由多播由U4(或某一其他P2P群組成員)再傳輸。
雖然關於LTE-D部分地描述了上文描述之實施例,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關於任何D2D P2P技術或介面(例如,LTE-D、WFD、藍芽、近場通信(NFC)等)實施上文描述之實施例。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藝與技術中任一者來表示資訊與信號。舉例而言,可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表示在整個以上描述中可能參考的資 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晶片。
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結合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可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可互換性,上文已大體上在其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此功能性經實施為硬體或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之設計約束。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不同之方式實施所描述功能性,但不應將此等實施決策解譯為導致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可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之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結合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任何其他此類組態。
結合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而描述之方法、序列及/或演算法可直接以硬體、以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或以其兩者之組合體現。軟體模組可駐留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其他形式之儲存媒體中。例示性儲存媒體耦接至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入至儲存媒體。在替代例中,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中。ASIC可駐留在使用者終端(例如,UE)中。在替代例 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駐留於使用者終端中。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中,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所描述之功能。若以軟體實施,則該等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來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及通信媒體兩者,通信媒體包括促進電腦程式自一處傳送至另一處之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藉助於實例而非限制,此類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件、磁碟儲存器件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以攜載或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之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任何連接被恰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纜線、光纖纜線、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纜線、光纖纜線、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於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生資料。以上各者之組合亦應包括於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雖然前述揭示內容展示本發明之說明性實施例,但應注意,可在不脫離如由附加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無需以任何特定次序執行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方法項之功能、步驟及/或動作。此外,儘管可以單數形式描述或主張本發明之元件,但除非明確陳述限於單數形式,否則預期複數形式。
1600‧‧‧步驟
1605‧‧‧步驟
1610‧‧‧步驟
1615‧‧‧步驟
1620‧‧‧步驟
1625‧‧‧步驟

Claims (34)

  1. 一種操作屬於一同級間(P2P)群組之一P2P器件之方法,其包含:進行用於發現亦屬於該P2P群組之P2P器件的一P2P發現程序;判定將用於關於與該P2P群組之一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的信令的一多播位址;使用該多播位址在一P2P介面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與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識別負責執行該P2P會話之一發言權仲裁功能的一領導者;及根據由該領導者執行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藉由在與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的該P2P介面之一媒體頻道上與該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該P2P會話。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經組態為用於控制並未包括任何媒體之傳訊之一專用頻道,或其中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經組態以攜載該控制傳訊以及用於該P2P會話之至少一些媒體。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與該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的額外信令亦經由該P2P會話中之該領導者與另一參與P2P器件之間的單播來交換。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額外信令包括一或多個發言權請求訊息、一或多個發言權授與訊息、一或多個發言權拒絕訊息或其任何組合。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交換之該信令包括:一或多個心跳信號,其來自該領導者或該領導者之一代理伺 服器,或一或多個訊息,其與一領導者選擇方案相關聯,經由該領導者選擇方案藉由該識別來識別該領導者,或呼叫控制資訊,或其任何組合。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呼叫控制資訊指示該P2P會話之一當前發言權持有者、該P2P會話之一當前發言權仲裁者、該P2P會話之一宣告、該P2P會話之終止或其任何組合。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僅准許該領導者在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進行傳輸,或其中准許該領導者及一或多個其他參與之P2P器件皆在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進行傳輸。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在該P2P發現程序之前、期間或之後執行。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多播位址藉由一外部實體佈建在該P2P器件處。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包括在該P2P器件處獨立推導該多播位址。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包括:獲得該P2P群組之一群組識別符;及基於一雜湊函數使用該群組識別符產生該多播位址。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P2P介面為一長期演進直接通信(LTE-D)介面,其中該P2P群組之該群組識別符係自該P2P群組之一公用或私用表達提取,其中該多播位址為一IPv6多播位址,及 其中該雜湊函數將來自該群組識別符之位元併入至該IPv6多播位址之一群組ID欄位中。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產生藉由以下各者在該P2P器件處動態地產生該IPv6多播位址:基於用於P2P服務之連結本端位址之運營商策略設定該IPv6多播位址之一首碼欄位,設定該IPv6多播位址之一旗標欄位以指示指示一動態指派之多播位址的一暫時旗標,取決於運營商及/或服務策略將該IPv6多播位址之一範疇欄位設定為連結本端、組織本端或網站本端的,及根據該雜湊函數使用來自該群組識別符之該等併入位元設定該IPv6多播位址之一剩餘部分。
  14.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雜湊函數進一步將一應用程式特定字串連同來自該群組識別符之該等併入位元一起併入至該IPv6多播位址之該群組ID欄位中。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應用程式特定字串係選自佈建於該P2P器件上之多個應用程式特定字串中之一者,且其中該多個應用程式特定字串中之每一者經組態以結合該雜湊函數使用來產生用於一不同類型之資料的一不同IPv6多播位址,該不同類型之資料與該P2P會話相關聯地交換。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該多個應用程式特定字串經組態以產生該等不同IPv6多播位址以用於:控制信令,或呼叫中信令,或呼叫建立信令,或 媒體,或其任何組合。
  1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識別包括:在該P2P器件處本端地選擇該領導者,或經由該P2P介面接收指示該領導者之一領導者確認訊息。
  1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進行、判定、交換及識別係藉由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觸發:來自該P2P群組之一成員之一手動指令,對登記於鄰近該P2P器件之該P2P群組的P2P器件之一臨限數目的偵測,來自該P2P群組中之一或多個其他鄰近P2P器件之外部信令,使用者指定或基於機器學習之一或多個規則,或其任何組合。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規則回應於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指示該P2P器件執行該進行、判定、交換及識別:該P2P器件之一位置,或一或多個所量測的環境參數,或其任何組合。
  20.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所量測的環境參數包括時間、周圍溫度、周圍亮度位準、周圍雜訊位準、周圍濕度位準或其任何組合。
  2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P2P發現程序指示該等已發現P2P器件按以下中之一者配置:一單跳躍網路拓撲,其中該P2P器件及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每一者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或一星狀網路拓撲,其中該P2P器件及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 每一者中的至少一個且並非全部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或一多重跳躍網路拓撲,其中該P2P器件或該等已發現P2P器件皆不在彼此之直接通信範圍中。
  2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P2P會話期間,偵測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至一新領導者的一轉變;及根據由該新領導者執行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藉由交換媒體來繼續參與該P2P會話。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發言權仲裁功能之該轉變係回應於以下中之一或多者而發生:該領導者退出該P2P會話,該領導者或該領導者之一代理伺服器未能經由該P2P介面提供一心跳信號,一或多個新P2P器件加入該P2P會話,一或多個當前P2P會話參與者在該P2P會話期間移至一或多個新位置,或其任何組合。
  24.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新領導者為由該識別連同該領導者一起識別之一後備領導者。
  2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領導者為在該P2P會話之建立之前或期間識別的該P2P會話之一初始領導者,或其中該領導者為該P2P會話之一補充領導者,其自先前充當該P2P會話之該領導者的另一P2P器件接管在該P2P會話期間執行該P2P會話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的職責。
  26. 如請求項1之方法, 其中該P2P器件為該領導者,或其中該P2P器件並非該領導者。
  2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P2P器件為該領導者,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該P2P會話期間,自至少一個參與之P2P器件接收一或多個發言權請求;及選擇性地授與或拒絕該一或多個發言權請求。
  2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P2P器件並非該領導者且並未持有該P2P會話之一發言權,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該P2P會話期間將一或多個發言權請求傳輸至該領導者;及自該領導者接收該一或多個發言權請求之一授與或拒絕。
  2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P2P介面為一長期演進直接通信(LTE-D)介面。
  3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對該P2P會話之混合模式支援擴展至該P2P群組中之至少一個P2P器件,該至少一個P2P器件鄰近不能經由單播接收多播信令及/或媒體之該P2P器件。
  3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對該P2P會話之混合模式支援經由一外部網路連接擴展至不鄰近該P2P器件之至少一個遠端P2P器件,該外部網路連接在該至少一個遠端P2P器件與該P2P群組中參與該P2P會話的至少一個鄰近P2P器件之間。
  32. 一種屬於一同級間(P2P)群組之P2P器件,其包含:用於進行用於發現亦屬於該P2P群組之P2P器件之一P2P發現程序的構件;用於判定將用於關於與該P2P群組之一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的信令的一多播位址的構件;用於使用該多播位址在一P2P介面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與 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的構件;用於識別負責執行該P2P會話之一發言權仲裁功能的一領導者的構件;及用於根據由該領導者執行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藉由在與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的該P2P介面之一媒體頻道上與該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該P2P會話的構件。
  33. 一種屬於一同級間(P2P)群組之P2P器件,其包含:經組態以進行用於發現亦屬於該P2P群組之P2P器件之一P2P發現程序的邏輯;經組態以判定將用於關於與該P2P群組之一P2P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的信令的一多播位址的邏輯;經組態以使用該多播位址在一P2P介面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與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的邏輯;經組態以識別負責執行該P2P會話之一發言權仲裁功能的一領導者的邏輯;及經組態以根據由該領導者執行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藉由在與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的該P2P介面之一媒體頻道上與該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該P2P會話的邏輯。
  34.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含有儲存於其上之指令,當指令由屬於一P2P群組之一同級間(P2P)器件執行時,其使得該P2P器件執行操作,該等指令包含:使得該P2P器件進行用於發現亦屬於該P2P群組之P2P器件的一P2P發現程序的至少一個指令;使得該P2P器件判定將用於關於與該P2P群組之一P2P會話的發言權仲裁的信令的一多播位址的至少一個指令;使得該P2P器件在該P2P介面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上使用該 多播位址與該等已發現P2P器件中之一或多者交換信令的至少一個指令;使得該P2P器件識別負責執行該P2P會話之一發言權仲裁功能的一領導者的至少一個指令;及使得該P2P器件根據由該領導者執行之該發言權仲裁功能藉由在與該多播信令控制頻道分離的一P2P介面之一媒體頻道上與該P2P群組交換媒體來參與該P2P會話的至少一個指令。
TW104133410A 2014-10-13 2015-10-12 基於與用於一同級間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一多播位址建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TW201622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63269P 2014-10-13 2014-10-13
US14/803,824 US20160105291A1 (en) 2014-10-13 2015-07-20 Establishing a multicast signaling control channel based on a multicast address that is related to floor arbitration for a p2p sess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473A true TW201622473A (zh) 2016-06-16

Family

ID=55656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3410A TW201622473A (zh) 2014-10-13 2015-10-12 基於與用於一同級間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一多播位址建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05291A1 (zh)
EP (1) EP3207754A2 (zh)
JP (1) JP2017536741A (zh)
CN (1) CN106797544A (zh)
TW (1) TW201622473A (zh)
WO (1) WO201606080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0488B2 (en) * 2015-04-23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link interface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 generation
US10051440B2 (en) * 2015-09-22 2018-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BMS bearer handling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723557B2 (en) * 2015-11-16 2017-08-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for reconnecting to a network
US10271370B2 (en) 2016-02-12 2019-04-2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US20170257751A1 (en) * 2016-03-05 2017-09-0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Off-Network Wireless Mission Critical Session Initiation
US10298461B2 (en) * 2016-05-10 2019-05-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master device in a neighborhood aware network
US10567451B2 (en) * 2016-10-11 2020-02-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roviding Automotive Miracas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044498B2 (en) * 2016-12-16 2018-08-07 Clever Devices Ltd. Hardened VoIP system
US10735180B2 (en) * 2016-12-16 2020-08-04 Clever Devices Ltd. Dual fallback hardened VoIP system with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
US20200145484A1 (en) * 2017-02-03 2020-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ub-groups of remote computing devices with relay devices
US10904929B2 (en) 2017-11-09 2021-01-26 Uniraja Ou Secur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769150B (zh) * 2017-11-09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组播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US10728193B2 (en) * 2017-11-17 2020-07-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ceiving and sharing files in a group messaging environment
US11102169B2 (en) * 2019-06-06 2021-08-24 Cisco Technology, Inc. In-data-plane network policy enforcement using IP addresses
EP3799521A1 (en) * 2019-09-25 2021-03-3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cluster-type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6780B2 (en) * 2002-12-31 2008-04-29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sessions between endpoint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88210B2 (en) * 2005-07-22 2013-11-1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o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26615B (zh) * 2006-02-18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ms的流媒体网络系统
US8090256B2 (en) * 2006-10-04 2012-01-03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A Body Corporate Of The State Of Arizona, Acting For And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chemes
US8521893B2 (en) * 2008-06-27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te proximity based peer discove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340094B2 (en) * 2008-07-01 2012-12-25 Twisted Pair Solutions, Inc.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reliable low-bandwidth information delivery across mixed-mode unicast and multicast networks
KR101598886B1 (ko) * 2009-10-13 201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무선랜을 이용한 피어투피어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US8654686B2 (en) * 2011-05-16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communication sessions that are at least partially supported over personal area networ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48609B2 (en) * 2011-07-26 2014-09-30 Cisco Technology, Inc. Forwarding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link-local multicast to support roaming of wireless mobile client devices
US8923880B2 (en) *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US9306991B2 (en) * 2012-10-16 2016-04-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Enhanced push to talk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floor control and media traffic optimization
WO2014074681A1 (en) * 2012-11-07 2014-05-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liable multicast/broadcast for p2p communications
US9521219B2 (en) * 2014-01-20 2016-12-13 Echelon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ing common addres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0806A3 (en) 2016-06-02
EP3207754A2 (en) 2017-08-23
JP2017536741A (ja) 2017-12-07
US20160105291A1 (en) 2016-04-14
CN106797544A (zh) 2017-05-31
WO2016060806A2 (en) 201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22473A (zh) 基於與用於一同級間會話之發言權仲裁相關聯之一多播位址建立一多播信令控制頻道
TW201633763A (zh) 選擇一領導者以執行一同級間會話之一發言權仲裁功能
JP6505679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リッチ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スイート能力情報を更新すること
JP6727207B2 (ja) 無中断デバイス間通信のためにlteダイレクトエクスプレッションを先制的に探索し、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
JP6099825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マルチメディアサブシステムサービスを求めて同じユーザに登録されるクライアントデバイスに関する連絡先情報の更新
JP650570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ッチ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スイート能力情報の交換
JP6243520B2 (ja) 低い呼セットアップレイテンシを要求する複数の同時グループptt呼を効率的に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
JP6396997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マルチメディアサブシステム(ims)セッションのために1つまたは複数のユーザ機器を登録す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を選択すること
US9456039B2 (en) Exchanging floor arbitration history information dur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KR101832721B1 (ko) 셀룰라를 통한 서비스들에 대한 동적 서비스 품질 (qos)
CN107079364B (zh) 用于对等数据话务的对等辅助无缝移动性
CN107113590B (zh) 基于是否满足针对对等群的法定人数条件来选择性地触发通信动作
CN104584668A (zh) 选择性地分配服务质量以支持客户端装置的多个并行会话
JP2016533116A (ja) 複数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が別個のプロセッサを使用してネットワークにアクセスする単一ネットワーク登録
JP2017502604A (ja) 簡易ipネットワークに基づくpdsn間ハンドオフ後のデータ損失を回避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50079828A (ko) 소그룹 호출을 위한 호출 프로세싱 및 호출 호스팅의 클라이언트 디바이스에의 오프로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