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9758A - 發送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發送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9758A
TW201619758A TW104114576A TW104114576A TW201619758A TW 201619758 A TW201619758 A TW 201619758A TW 104114576 A TW104114576 A TW 104114576A TW 104114576 A TW104114576 A TW 104114576A TW 201619758 A TW201619758 A TW 2016197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code
terminal
information
instant messaging
conver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4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Cai Wang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Ser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19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97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通信領域,公開了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及其系統。本發明中,包括以下步驟: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本發明在即時通訊應用中增加二維碼生成模組,對需要轉換的內容完成二維碼的轉換,用戶不需要切換工作介面,只需在即時通訊應用中選擇是否直接轉換發送即可,免除了繁瑣的操作步驟,提高即時通訊互動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Description

發送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發送資訊的技術。
現在移動端的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Messaging”,簡稱IM)資訊互動頻繁,包含大量文字、圖片、超鏈接內容,經常會涉及到資訊發起者需要將所發送的內容轉換成二維碼再發送的情形,在當前即時通訊軟體不管是移動端還是PC端操作都很繁瑣,都需要經過“選擇需要轉換內容”、“切換當前IM工作介面”、“打開二維碼生成器”、“拷貝需要轉換的內容”、“生成二維碼”、“複製二維碼”、“關閉二維碼生成器”、“切換到IM軟體介面”、“黏貼二維碼”、“發送”等至少10個繁瑣的步驟,不但效率低下,而且用戶體驗也不好,特別是移動端,對用戶操作體驗影響更大。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及其系統,用戶只需要在即時通訊應用中選擇是否直接轉換發送 即可,免除了繁瑣的操作步驟,提高了即時通訊互動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公開了一種發送資訊的系統,包括以下模組: 選取指令接收模組,用於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發送模組,用於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本發明實施方式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區別及其效果在於:本發明在即時通訊應用中增加二維碼生成模組,對需要轉換的內容完成二維碼的轉換,用戶不需要切換工作介面,只需要在即時通訊應用中選擇是否直接轉換發送即 可,免除了繁瑣的操作步驟,提高即時通訊互動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進一步地,在伺服器側生成二維碼後由伺服器直接發送給第二終端,明顯減少了資訊發送量,進一步提高了即時通訊效率。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的關鍵時序圖;圖3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中一種發送資訊的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在以下的敍述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於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中涉及的術語主要有:二維碼(Two-Dimensional code),又稱二維條碼,它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佈的黑白相間的圖形,是所有資訊數據的一把鑰匙。主 要應用範圍在商業活動、網絡鏈接、資訊讀取等方面,具有資訊量大、易識別、成本低等特點。
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Messaging”,簡稱IM),或者稱即時通訊、實時傳訊,這是一種可以讓使用者在網絡上建立某種私人聊天室(chatroom)的實時通訊服務。目前在互聯網上受歡迎的即時通訊軟體包括QQ、微信、來往、百度HI、新浪UC、MSN Messenger、FastMsg、Lava系列(Lava-Lava、Lava快信、Lava個信)等。
發起者:資訊的主動產生方,對應資訊的接收方。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圖1是該發送資訊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該發送資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101中,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
此後進入步驟102,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
此後進入步驟103,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此後結束此流程。
本發明在即時通訊應用中增加二維碼生成模組,對需 要轉換的內容完成二維碼的轉換,用戶不需要切換工作介面,只需要在即時通訊應用中選擇是否直接轉換發送即可,免除了繁瑣的操作步驟,提高即時通訊互動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透過三種不同的方式實現二維碼轉換模組的調用和資訊的發送。
具體地說,在一個較佳例中,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
同時,在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中,包括以下子步驟:將待轉換資訊和接收方的資訊發送到伺服器;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
相應地,在步驟103中:伺服器根據接收方的資訊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在接收方的資訊中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在伺服器側生成二維碼後由伺服器直接發送給第二終端,明顯減少了資訊發送量,進一步提高了即時通訊效率。
在另一較佳例中,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
同時,在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中,包括以下子步驟: 將待轉換資訊發送到伺服器;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
相應地,在步驟103中,包括以下子步驟:伺服器將生成的二維碼回傳給第一終端;第一終端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在另一個較佳例中,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第一終端本地。
同時,在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中:利用第一終端本地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在本地生成二維碼。
相應地,在步驟103中:第一終端直接將在本地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較佳地,待轉換資訊包括文字,圖片,超鏈接,或其任一組合。
較佳地,在步驟102之前,還包括步驟:判斷所述工作介面中表示進行二維碼轉換的功能是否被觸發。如果該功能被觸發,則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
需要注意的是,該步驟並不是必須的,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包括該步驟,在步驟101接收到 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後直接調用二維碼轉換模組。
較佳地,在步驟103中,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時,將其它未經二維碼轉換的資訊與二維碼一起發送給第二終端。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較佳例,關鍵時序圖如圖2所示,透過在當前IM軟體中增加一個二維碼生成模組,主要用以實現發起者對選定訊息進行二維碼轉換的功能。如圖2所示的關鍵時序包括十個步驟:
1、發起者打開IM軟體客戶端,完成登入認證,和server端建立鏈接。
2、發起者準備需要發送的資訊,發起者對資訊進行挑選,確認是否有資訊需要轉換成二維碼發送。
3、如有,選擇“確認”,向二維碼生成器發起調用請求,二維碼生成器接收到請求後,將需要轉換的資訊後台處理,生成二維碼,回傳發起者。
4、發起者確認二維碼已經生成,和其他資訊一起點擊發送,發送訊息到訊息伺服器,完成發送。
5、訊息伺服器端收到資訊,儲存資訊。
6、接受者透過客戶端登入,和server端建立連接。
7、用戶B登入成功,向訊息伺服器端申請接收訊息。
8、訊息伺服器將訊息(含二維碼訊息)推送到接收端。
9、資訊到達接收端,接收端完成訊息閱讀和處理。
10、訊息處理完成。
本發明透過在IM軟體端新增“二維碼轉換模組”,發起者可以在發送轉換前的內容的時候,選定需要轉換的內容,透過調取二維碼轉換模組轉換功能,直接在當前IM端做到在進行發送前完成轉換,並且不用來回切換當前工作介面,也不用經過步驟三所述的種種繁瑣步驟,在當前IM介面即可實現二維碼內容的一步生成並發送,有效提高效率,減少用戶操作成本,做到提高用戶體驗的目的。
本發明的各方法實施方式均可以以軟體、硬體、韌體等方式實現。不管本發明是以軟體、硬體、還是韌體方式實現,指令代碼都可以存儲在任何類型的計算機可存取的儲存器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揮發性的或者非揮發性的,固態的或者非固態的,固定的或者可更換的媒體等等)。同樣,儲存器可以例如是可編程陣列邏輯(Programmable Array Logic,簡稱“PAL”)、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可編程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簡稱“PRO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簡稱“ROM”)、電可抹除可編程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簡稱“EEPROM”)、磁碟、光碟、數位影音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簡稱“DVD”)等等。
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發送資訊的系統,圖3是該發送資訊的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發送資訊的系統包括以下模組: 選取指令接收模組,用於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調用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發送模組,用於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此外,可以理解,本發明中所稱的“即時通訊應用”包括QQ、微信、往來、百度HI、新浪UC,MSN Messenger、FastMsg、Lava系列等。
本發明在即時通訊應用中增加二維碼生成模組,對需要轉換的內容完成二維碼的轉換,用戶不需要切換工作介面,只需要在即時通訊應用中選擇是否直接轉換發送即可,免除了繁瑣的操作步驟,提高即時通訊互動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第一實施方式是與本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方法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可與第一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一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裡不再贅述。相應地,本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
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發送資訊的系統,第四實施方式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透過三種不同的方式實現二維碼轉換模組的調用和資訊的發送。
具體地說,在一個較佳例中,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 服器側。
同時,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將待轉換資訊和接收方的資訊發送到伺服器,並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
相應地,在發送模組中,伺服器根據接收方的資訊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在接收方的資訊中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在伺服器側生成二維碼後由伺服器直接發送給第二終端,明顯減少了資訊發送量,進一步提高了即時通訊效率。
在另一較佳例中,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
同時,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將待轉換資訊發送到伺服器,並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
相應地,在發送模組中,伺服器將生成的二維碼回傳給第一終端,第一終端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在另一較佳例中,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第一終端本地。
同時,在二維碼調用模組中,調用第一終端本地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待轉換資訊在本地生成二維碼。
相應地,在發送模組中,第一終端直接將在本地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第二實施方式是與本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方法實施方 式,本實施方式可與第二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二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裡不再贅述。相應地,本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互動資訊中資訊向二維碼轉換過程中的效率低下的問題,直接在當前即時通訊程序中增加二維碼生成模組,透過在發起者模式中對需轉換內容完成二維碼的轉換,用戶不需要切換工作介面,只需要在當前IM軟體選擇是否直接轉換發送即可,以達到高效快速的目的,提高了IM互動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各設備實施方式中提到的各模組都是邏輯模組,在實體上,一個邏輯模組可以是一個實體模組,也可以是一個實體模組的一部分,還可以以多個實體模組的組合實現,這些邏輯模組本身的實體實現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這些邏輯模組所實現的功能的組合才是解決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的關鍵。此外,為了突出本發明的創新部分,本發明上述各設備實施方式並沒有將與解決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關係不太密切的模組引入,這並不表明上述設備實施方式並不存在其它的模組。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專利的申請專利範圍和說明書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 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雖然透過參照本發明的某些較佳實施方式,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

Claims (10)

  1. 一種發送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調用該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在該調用該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中,包括以下子步驟:將該待轉換資訊和接收方的資訊發送到伺服器;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在該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步驟中:該伺服器根據該接收方的資訊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在該接收方的資訊中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在該調用該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 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中,包括以下子步驟:將該待轉換資訊發送到伺服器;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所述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在該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步驟中,包括以下子步驟:該伺服器將生成的二維碼回傳給第一終端;第一終端將該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第一終端本地;在該調用該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中:利用第一終端本地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在本地生成二維碼;在該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步驟中:該第一終端直接將在本地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待轉換資訊包括文字,圖片,超鏈接,或其任一組合。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該“調用該即時通訊應用的 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判斷該工作介面中表示進行二維碼轉換的功能是否被觸發;在該“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步驟中,將其它未經二維碼轉換的資訊與該二維碼一起發送給第二終端。
  7. 一種發送資訊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模組:選取指令接收模組,用於透過第一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的工作介面,接收需要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發送的待轉換資訊的選取指令;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調用該即時通訊應用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發送模組,用於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該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該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將該待轉換資訊和接收方的資訊發送到伺服器,並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在該發送模組中,該伺服器根據該接收方的資訊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一終端在該接收方的資訊中所指定的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該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伺服器側;該二維碼調用模組用於將該待轉換資訊發送到伺服器,並利用伺服器側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生成二維碼;在該發送模組中,該伺服器將生成的二維碼回傳給第一終端,第一終端將該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送資訊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該二維碼轉換模組位於第一終端本地;在該二維碼調用模組中,調用第一終端本地的二維碼轉換模組根據該待轉換資訊在本地生成二維碼;在該發送模組中,該第一終端直接將在本地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第二終端的即時通訊應用。
TW104114576A 2014-10-22 2015-05-07 發送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TW2016197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8408.9A CN105530163A (zh) 2014-10-22 2014-10-22 发送信息的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9758A true TW201619758A (zh) 2016-06-01

Family

ID=55772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576A TW201619758A (zh) 2014-10-22 2015-05-07 發送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1763B2 (zh)
EP (1) EP3210363B1 (zh)
JP (1) JP6803329B2 (zh)
KR (1) KR20170063751A (zh)
CN (1) CN105530163A (zh)
HK (1) HK1222063A1 (zh)
SG (1) SG11201701996YA (zh)
TW (1) TW20161975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8979B2 (en) * 2016-09-23 2020-09-08 Apple Inc. Peer-to-peer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for heterogeneous device types
CN108154211B (zh) 2017-11-22 2020-08-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生成、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以及二维码
CN108600084A (zh) * 2018-04-03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WO2020003508A1 (ja) * 2018-06-29 2020-01-02 Line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83850B (en) 1993-11-10 1997-10-29 William Alexander Courtne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information
IL121071A0 (en) 1997-03-27 1997-11-20 El Mar Software Ltd Automatic conversion server
US6766956B1 (en) 2000-06-08 2004-07-27 United Video Propert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portable device with bar-code scanner
US20040078282A1 (en) 2002-10-21 2004-04-22 Rebecca Robinson Electronic sales receipt and report generator
JP4121382B2 (ja) 2003-01-07 2008-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表示装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WO2004080097A1 (en) 2003-03-07 2004-09-16 Ktfreetel Co., Ltd Method for providing mobile service using code-pattern
EP1542414B1 (en) 2003-12-08 2007-04-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tant messaging
GB2444289A (en) * 2006-11-30 2008-06-04 Ammado Internet Services Ltd Multicolour barcode and messaging system
JP2009098974A (ja) * 2007-10-17 2009-05-07 Hitachi Ltd 情報機器装置及びソフトウェア
US8725490B2 (en) 2007-10-18 2014-05-13 Yahoo! Inc. Virtual universal translator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a camera
ES2336187B2 (es) 2008-10-07 2010-10-27 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 Procedimiento de obtencion de informacion asociada a una ubicacion.
KR20100053707A (ko) 2008-10-31 2010-05-24 주식회사 더존씨앤티 바코드를 이용한 휴대전화의 문자 메시지 변환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700072B2 (en) * 2008-12-23 2014-04-15 At&T Mobility Ii Llc Scalable message fidelity
US9270420B2 (en) * 2009-04-24 2016-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2D bar codes
WO2010135263A2 (en) * 2009-05-17 2010-11-25 Deeper Ar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unlocking coded messages
US20110270751A1 (en) * 2009-12-14 2011-11-03 Andrew Csinger 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trusted session
US20120118976A1 (en) 2010-11-16 2012-05-17 Stefan Jerzy Debski Personal Universal Receipt Storage Electronic (P.U.R.S.E. for short)
US8831981B2 (en) 2011-01-18 2014-09-09 Proximiant, Inc. Electronic transaction record distribution system
US8670976B2 (en) 2011-03-31 2014-03-11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multi-lingual text in a matrix code symbol
JP4918174B1 (ja) 2011-09-20 2012-04-18 株式会社Pijin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30144674A1 (en) * 2011-12-01 2013-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obile advertising services
US20130282360A1 (en) 2012-04-20 2013-10-24 James A. Shimot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lating and Locating Servic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WO2014001937A1 (en) 2012-06-30 2014-01-03 Geller Gidi Mobile tourism services translation
US9092773B2 (en) 2012-06-30 2015-07-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ating and categorizing transaction records
CN103870861B (zh) * 2012-12-11 2015-11-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42519B (zh) * 2013-01-17 2017-11-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终端间内容共享的方法、图形码编码端及图形码解码端
US20150358787A1 (en) * 2013-02-04 2015-12-10 Yanni HUANG Messag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3218740A (zh) * 2013-03-13 2013-07-24 北京宏基恒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二维码的交易系统、方法和装置
EP2782060A1 (en) 2013-03-19 2014-09-24 Usual Q Smart S.L. Purcha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urchasing by means of two-dimensional graphic codes
US8817959B1 (en) 2013-05-06 2014-08-26 O'Harlan Ltd System for handling messages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CN103679445B (zh) * 2013-12-17 2017-10-13 广州云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支付方法及其网络支付系统
US9159064B1 (en) * 2014-03-24 2015-10-13 Cellum Innovacios es Szolgaltato Zr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issuer certified c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701996YA (en) 2017-04-27
HK1222063A1 (zh) 2017-06-16
US20160119273A1 (en) 2016-04-28
EP3210363B1 (en) 2022-05-18
EP3210363A4 (en) 2018-04-04
US10601763B2 (en) 2020-03-24
JP2017533498A (ja) 2017-11-09
EP3210363A1 (en) 2017-08-30
CN105530163A (zh) 2016-04-27
JP6803329B2 (ja) 2020-12-23
KR20170063751A (ko)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70063B2 (ja) サービス機能を実施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22959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synchroning an unread message in instant communication
JP6283132B2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05812237B (zh) 快速添加提醒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US95849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wd-sourcing mobile messaging spam detection and defense
EP319852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cessing a doi (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in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TW201619758A (zh) 發送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US9197646B2 (en) Verifying source of email
EP3105891B1 (en) Instant messaging with non subscriber users
WO2016153758A1 (en)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808936B (zh) 音頻訊息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EP34325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xtually based fulfillment of communicated service requests via a telephony platform
JP7182467B2 (ja) メッセージデータを選択的に適合して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CN10599168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50033B2 (en) Electronic package interception, parsing, and routing
WO2016110200A1 (zh) 网络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即时通讯系统
JP6170634B2 (ja) 送信および受信された電子メッセージの相関
CN106101124B (zh) 一种通讯通道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2581934A (zh) 一种语音合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739381B1 (ko) 리모트 ui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JP6682459B2 (ja) メッセージ転送及び集約装置、並びにメッセージ転送及び集約方法
KR20160049772A (ko) 수신 메시지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4297373A (zh) 一种用于呈现邮件的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233020A (zh) 信贷申请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090000266A (ko) 메일 전송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을 이용한메일 전송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