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9010A - 具有用於鞋面之跟部的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於鞋面之跟部的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9010A
TW201609010A TW104128542A TW104128542A TW201609010A TW 201609010 A TW201609010 A TW 201609010A TW 104128542 A TW104128542 A TW 104128542A TW 104128542 A TW104128542 A TW 104128542A TW 201609010 A TW201609010 A TW 2016090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ular
region
footwear
heel
triangular clo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8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5104B (zh
Inventor
羅伯圖 薩娃拉
史圖瓦特W 迪里
Original Assignee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471,24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29953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9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9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1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一種鞋類物件可包含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之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具有由單體式編織構造形成之包含定位於該鞋類物件之一腳跟區中之至少一三角布區之一編織組件。該三角布區為該編織組件提供一輪廓化構形。在一製造方法中,一編織組件可包含一第一三角布區及複數個第二三角布區,其中該第一三角布區定位於該鞋類物件之一腳跟區域中且該等第二三角布區定位成鄰近於該鞋底結構。

Description

具有用於鞋面之跟部的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美國專利申請案係一部分接續申請案且根據35 U.S.C.§120規定主張於2013年5月14日在美國專利商標局中申請且標題為「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Heel Portion With Knitted Component」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893,712號之優先權,此先前美國專利申請案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
習知鞋類物件大體包含兩個主要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固定至該鞋底結構且在鞋類內部形成用於舒適及牢固地收納一腳之一空隙。鞋底結構固定至鞋面之一下表面以便定位在鞋面與地面之間。例如,在一些運動鞋類物件中,鞋底結構可包含一中底及一外底。可由減弱地面反作用力以在步行、跑步及其他走動活動期間減輕腳及腿部上的應力之聚合物發泡體材料形成該中底。外底固定至中底之一下表面且形成由一耐久且耐磨材料形成之鞋底結構之一觸地行走(ground-engaging)部分。鞋底結構亦可包含一鞋墊,該鞋墊定位於空隙內且緊鄰腳之一下表面以提高鞋類舒適度。
鞋面大體延伸於腳之腳背及腳趾區域上方、沿著腳之內側及外側且環繞腳之腳跟區域。在一些鞋類物件(諸如籃球鞋類及靴子)中,鞋面可沿著腳踝向上且環繞腳踝延伸以為腳踝提供支撐或保護。一般 藉由鞋類之一腳跟區中之一腳踝開口提供鞋面內部之空隙的出入口。一鞋帶系統通常併入至鞋面中以調整鞋面之密合(fit),藉此准許腳伸入鞋面內之空隙及自鞋面內之空隙抽出。鞋帶系統亦准許穿著者修改鞋面之特定尺寸(特定言之圍度)以用不同尺寸適應腳。此外,鞋面可包含一鞋舌,該鞋舌在鞋帶系統下方延伸以提高鞋類之可調性,且鞋面可併入有一腳跟後幫以限制腳跟的移動。
各種材料習知地用於製造鞋面。舉例而言,運動鞋類之鞋面可由多種材料元件所形成。材料可基於各種性質選擇,舉例而言,包含抗拉伸性、耐磨性、可撓性、透氣性、可壓縮性及吸濕排汗性。有關鞋面之外部,腳趾區域及腳跟區域可由皮革、合成皮革或橡膠材料形成以賦予相對較高的耐磨性。皮革、合成皮革及橡膠材料無法針對外部之各種其他區域展現所要程度的可撓性及透氣性。因此,例如,外部之其他區域可由合成織物所形成。因此,鞋面之外部可由許多材料元件形成,各材料元件賦予不同性質至鞋面。鞋面之中間層或中心層可由提供緩衝且提高舒適度之輕重量聚合物發泡體材料所形成。類似地,鞋面之內部可由舒適及吸濕排汗的織物形成,其將汗從直接環繞腳之區域移除。各種材料元件及其他組件可用黏著劑接合或縫合接合。因此,習知鞋面由各種材料元件形成,各材料元件賦予不同性質至鞋類之各種區域。
揭示一種包含一鞋底結構及耦合至該鞋底結構之一鞋面之鞋類物件。該鞋面包含安置成鄰近於該鞋底結構之一下邊緣。鞋面進一步包含對鞋面內之一空隙界定一開口之一鞋領。該鞋領界定鞋面之與該下邊緣間隔開之一上邊緣。鞋面包含一前向部分及一跟部。該跟部包含單體式編織構造之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至少部分界定鞋面之上邊緣及下邊緣。編織組件包含沿著一第一側附接至前向部分之一第一 側邊緣。編織組件亦包含沿著一第二側附接至前向部分之一第二側邊緣。
又,揭示一種包含一鞋底結構及耦合至該鞋底結構之一鞋面之鞋類物件。該鞋面包含由一第一組件形成之一前向部分及由一第二組件形成之一跟部,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分離。該前向部分與該跟部沿著至少一接縫彼此接合。跟部包含單體式編織構造之一腳跟編織組件。該腳跟編織組件具有與一第一量之抗拉伸性相關聯之一第一編織區帶及與一第二量之抗拉伸性相關聯之一第二編織區帶。該第一編織區帶之該第一量之抗拉伸性大於該第二編織區帶之該第二量之抗拉伸性。
此外,揭示一種包含一鞋底結構及耦合至該鞋底結構之一鞋面之鞋類物件。該鞋面包含安置成鄰近該鞋底結構之一下邊緣。鞋面包含對鞋面內之一空隙界定一開口之一鞋領。該鞋領界定鞋面之與該下邊緣間隔開之一上邊緣。鞋面亦包含一前向部分,該前向部分包含單體式編織構造之一前向編織組件。此外,鞋面包含一跟部,該跟部包含單體式編織構造之一腳跟編織組件。跟部具有一第一編織區帶、一第二編織區帶及一第三編織區帶。該第一編織區帶與一第一量之抗拉伸性相關聯,該第二編織區帶與一第二量之抗拉伸性相關聯且該第三編織區帶與一第三量之抗拉伸性相關聯。該第一量之抗拉伸性大於該第二量之抗拉伸性,且該第二量之抗拉伸性大於該第三量之抗拉伸性。第三編織區帶部分界定鞋領及上邊緣。第一編織區帶部分界定下邊緣。藉由第一編織區帶及第三編織區帶共同環繞第二編織區帶。腳跟編織組件包含經由縫合接合至鞋面之一內側上之前向編織組件之一第一邊緣。腳跟編織組件進一步包含經由縫合接合至鞋面之一外側上之前向編織組件之一第二邊緣。
一般技術者在檢視以下圖式及詳細描述之後將明白或將變得明 白本發明之其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預期所有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包含在此描述及此概述內,處於本發明之範疇內且受下列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100‧‧‧鞋類物件/鞋類
101‧‧‧前足區
102‧‧‧中足區
103‧‧‧腳跟區
104‧‧‧外側
105‧‧‧內側
110‧‧‧鞋底結構/鞋底總成
111‧‧‧中底
112‧‧‧外底
113‧‧‧鞋墊
115‧‧‧內表面
117‧‧‧空隙
119‧‧‧外表面
120‧‧‧鞋面
121‧‧‧開口
122‧‧‧閉合元件
123‧‧‧鞋領
125‧‧‧中底布
130‧‧‧編織組件
132‧‧‧上邊緣
140‧‧‧鞋舌
141‧‧‧拉伸線/線
143‧‧‧孔隙
150‧‧‧第一編織組件或前向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152‧‧‧第二編織組件或腳跟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160‧‧‧下邊緣
161‧‧‧內邊界
162‧‧‧縫合
163‧‧‧內邊界
164‧‧‧接縫
166‧‧‧接縫
200‧‧‧前向部分
202‧‧‧內側部分
204‧‧‧外側部分
208‧‧‧第一U形周邊邊緣/邊緣/第一周邊邊緣/周邊邊緣
209‧‧‧較小第二U形周邊邊緣/邊緣/第二周邊邊緣
210‧‧‧第一後邊緣/後邊緣
212‧‧‧第二後邊緣
214‧‧‧第一區帶/區帶
216‧‧‧第二區帶/區帶
218‧‧‧第三區帶/區帶
219‧‧‧內側分支
220‧‧‧上部周邊邊緣
221‧‧‧第一部分
222‧‧‧下部周邊邊緣
223‧‧‧第二部分
224‧‧‧第一側邊緣/邊緣
226‧‧‧第二側邊緣/邊緣
228‧‧‧第一區帶/區帶
230‧‧‧第二區帶/區帶
231‧‧‧倒三角形部分
232‧‧‧第三區帶/區帶
233‧‧‧菱形部分
250‧‧‧內表面
252‧‧‧外表面
254‧‧‧標記
320‧‧‧上部周邊邊緣
328‧‧‧第一區帶
330‧‧‧第二區帶
332‧‧‧第三區帶
352‧‧‧腳跟編織組件
361‧‧‧內邊界/邊界
400‧‧‧腳跟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401‧‧‧上部周邊邊緣/周邊邊緣/邊緣
402‧‧‧下部周邊邊緣/周邊邊緣/邊緣
403‧‧‧第一側邊緣/邊緣/側邊緣
404‧‧‧第二側邊緣/邊緣/側邊緣
405‧‧‧外表面
406‧‧‧內表面
407‧‧‧中心區域
410‧‧‧三角布區
411‧‧‧緯圈
412‧‧‧緯圈
413‧‧‧緯圈
414‧‧‧緯圈
415‧‧‧緯圈
416‧‧‧緯圈
420‧‧‧周邊三角布區
431‧‧‧角度
432‧‧‧角度
500‧‧‧編織機
501‧‧‧針床
502‧‧‧針
503‧‧‧軌條
504‧‧‧送線器
505‧‧‧支架
506‧‧‧紗線
507‧‧‧線軸
508‧‧‧紗線引導件
509‧‧‧紗線回收彈簧
510‧‧‧紗線張緊器
600‧‧‧編織組件
602‧‧‧周邊邊緣
603‧‧‧側邊緣
610‧‧‧腳跟編織組件
620‧‧‧三角布區
X‧‧‧縱軸
V‧‧‧垂直軸
H‧‧‧水平軸
參考以下圖式及描述可更佳地理解本發明。圖式中之組件不一定按比例繪製,而是重點在於圖解說明本發明之原理。此外,在圖式中,相同元件符號指示不同視圖中的相應部分。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外側視圖;圖2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內側視圖;圖3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俯視圖;圖4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一仰視圖;圖5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鞋面之一後視圖;圖6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鞋面之編織組件之一平面視圖;圖7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鞋面之一腳跟編織組件之一外表面之一平面視圖;圖8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鞋面之一腳跟編織組件之一內表面之一平面視圖;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之一腳跟編織組件之一平面視圖;圖10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之一腳跟編織組件之一平面視圖;圖11A及圖11B係如分別沿著圖10中之剖面線11A-11A及11B-11B界定之圖10中所圖解說明之腳跟編織組件之剖面視圖;圖12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之一腳跟編織組件之一平面視圖;圖13係如沿著圖12中之剖面線13-13界定之圖12中所圖解說明之 腳跟編織組件之一剖面視圖;圖14A至圖14C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之進一步腳跟編織組件之平面視圖;圖15係併入有圖12及圖13中所描繪之腳跟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之一分解後視圖;圖16係如沿著圖14中之剖面線15-15界定之鞋類物件之一剖面視圖;圖17係一編織機之一透視圖;圖18A至圖18D係編織機之一部分及描繪用於形成圖10及圖11中所描繪之腳跟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程序之示意性正視圖;圖19係描繪用於形成圖12及圖13中所描繪之腳跟編織組件之一編織程序之一部分之一示意性正視圖;及圖20係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之一編織組件之一平面視圖。
以下論述及隨附圖式揭示具有包含至少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面之一鞋類物件。該鞋類物件揭示為具有適於步行或跑步之一般構形。與鞋類(包含鞋面)相關聯之概念亦可適用於多種其他運動鞋類類型,舉例而言,包含棒球鞋、籃球鞋、交叉訓練鞋、騎行鞋、足球鞋、英式足球鞋、短跑鞋、網球鞋及登山靴。該等概念亦可適用於通常被視為非運動的鞋類類型,包含禮鞋、平底便鞋、涼鞋及工作靴。因此,本文中揭示之概念適用於廣泛多種鞋類類型。
鞋類構形
圖1至圖3圖解說明一鞋類物件100(亦簡稱為鞋類100)之例示性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類物件100可大體包含一鞋底結構110及一鞋面120。
出於參考目的,鞋類100可大體沿著一縱軸X劃分成三個大體 區:一前足區101、一中足區102及一腳跟區103。前足區101大體上包含鞋類100之與腳趾及連接蹠骨與趾骨之關節對應之若干部分。中足區102大體上包含鞋類100之與腳之一足弓區域對應之若干部分。腳跟區103大體上對應於腳之後部分(包含跟骨)。鞋類100亦包含一外側104及一內側105,其等延伸穿過前足區101、中足區102及腳跟區103之各者且對應於鞋類100之相對側。更特定言之,外側104對應於腳之一外部區域(即,背對另一腳之表面),且內側105對應於腳之一內部區域(即,面朝另一腳之表面)。前足區101、中足區102及腳跟區103以及外側104、內側105並不意欲對鞋類100之精確區域進行劃界。而是,前足區101、中足區102及腳跟區103以及外側104、內側105意欲表示鞋類100之大體區域以協助下文論述。除鞋類100外,前足區101、中足區102及腳跟區103以及外側104、內側105亦可獨立指代鞋底結構110、鞋面120及其個別元件。
鞋底結構110可固定至鞋面120且在穿著鞋類100時延伸於腳與地面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10可大體包含一中底111及一外底112。
中底111可固定至鞋面120之一下表面且可由可壓縮聚合物發泡體元件(例如,聚胺基甲酸酯或乙基醋酸乙烯酯發泡體)形成,當在步行、跑步或其他走動活動期間在腳與地面之間經壓縮時,該可壓縮聚合物發泡體元件減弱地面反作用力(即,提供緩衝)。在額外實施例中,中底111可併入有板、緩衝體、流體填充室、鞋楦元件或運動控制部件,其等進一步減弱力,增強穩定性或影響腳之運動。中底111亦可主要由一流體填充室所形成。
外底112可固定至中底111之一下表面。外底112亦可由經紋理化以賦予牽引力之耐磨橡膠材料所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10可進一步包含一鞋墊113。鞋墊 113部分展示於圖3中。鞋墊113可位於鞋面120內且可經定位以在腳之一下表面下方延伸以提高鞋類100之舒適度。
儘管鞋底結構110之此構形提供可結合鞋面120使用之一鞋底結構110之一實例,然亦可使用鞋底結構110之各種其他習知或非習知構形。因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10或與鞋面120一起使用之任何鞋底結構之特徵可變化。
現將大體論述鞋面120。鞋面120可相對於鞋底結構110界定在鞋類100內用於收納一腳且固定該腳之一空隙117。空隙117經塑形以容納腳且沿著腳之一外側、沿著腳之一內側、在腳及腳趾上方、環繞腳跟且在腳下方延伸。
鞋面120可用界定一開口121之一上邊緣132界定一鞋領130。開口121可為穿著者之腳提供空隙117之出入口且可至少定位於腳跟區103中。
一鞋舌140可被包含在鞋領130之前方且可朝向前足區101及在外側104與內側105之間縱向延伸。如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所展示,鞋舌140可整合附接至前足區101、外側104及內側105。在其他實施例中,鞋舌140可與外側104及內側105分開。因而,鞋舌140可移動地收納於外側104與內側105之間之鞋面120之一敞開喉部區域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包含用於將鞋面120選擇性固定至穿著者之腳之閉合元件122。閉合元件122可為任何合適類型,諸如如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所展示之一鞋帶。在其他實施例中,閉合元件122亦可包含用於將鞋面120固定至一穿著者之腳之一或多個鞋扣、繫帶或其他合適器件。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閉合元件122可經構形以與拉伸線141相互作用以協助將鞋面120固定至一穿著者之腳。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鞋面120包含複數條拉伸線141,其等自鞋底結構110沿著鞋面 120向上延伸且往回向下延伸以形成成環圈端(looped end),以提供收納閉合元件122之孔隙143。適於與鞋面120一起使用之拉伸線141可包含以下申請案之一或多者中所揭示之拉伸線及/或拉伸元件:於2008年12月18日申請且於2010年6月24日作為美國專利公開申請案第2010/0154256號發表之標題為「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之由Dua等人共同擁有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338,726號及於2011年3月15日申請且於2012年9月20日作為美國專利公開申請案第2012/0233882號發表之標題為「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之Huffa等人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048,514號,該兩個申請案之全文皆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線141提供之孔隙143沿著軸X且在外側104與內側105之間間隔開。因此,閉合元件122沿著軸X延伸且在外側104與內側105之間交替。藉由張緊閉合元件122,穿著者可修改鞋面120之尺寸以適應腳之比例。更特定言之,閉合元件122可准許穿著者環繞腳收緊鞋面120,且閉合元件122可准許穿著者放鬆鞋面120以促進腳透過開口121伸入空隙117及自空隙117抽出。
在一些構形中,鞋面120亦可至少部分延伸於穿著者之腳下方。例如,在圖4中移除鞋底結構110且如所展示鞋面120可包含沿著一周邊附接至一下邊緣160之一中底布(strobel)125。可經由如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所展示之縫合162、經由緊固件、經由黏著劑或經由另一附接裝置附接中底布125。因此,中底布125延伸於穿著者之腳下方。如上文提及,鞋底結構110可包含一鞋墊113及中底111。在此等實施例中,鞋墊113可在空隙117內層疊於中底布125之一上表面上方且中底111可接合至中底布125之一下表面。
在進一步構形中,鞋面120可包含額外元件。例如,鞋面120可 包含前足區101中之由一耐磨材料形成之一腳趾防護件。此外鞋面120可包含標誌、商標、符號及具有保養指示及材料資訊之標牌。一般技術者將理解,鞋面120可包含又進一步元件,而未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眾多習知鞋類鞋面由透過(例如)縫合或結合而接合之多個材料元件(例如,聚合物發泡體、聚合物薄片、皮革、合成皮革)而形成。然而,在本文中所論述之各項實施例中,鞋面120可至少部分由一編織組件130所形成。編織組件130可至少部分延伸穿過前足區101、中足區102及/或腳跟區103。編織組件130亦可沿著外側104、內側105、在前足區101上方及/或環繞腳跟區103延伸。此外,編織組件130可至少部分界定鞋面120之一外表面119及一相對內表面115。內表面115可界定鞋面120內之空隙117之至少一部分,且外表面119可面向與內表面115相對之一方向。
如將論述,與其他習知鞋面相比,編織組件130可節省鞋面120之重量。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經構形以具有擁有不同特性之不同區帶。例如,一或多個預定區帶可比其他區帶具有更多抗拉伸性。又,編織組件130可對鞋面120提供美觀特徵及紋理。又進一步,編織組件130可在鞋類100之製造中提供優點。歸因於編織組件130之其他優點將在下文詳細探討。
編織組件構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織組件130可包含經獨立形成以各具有單體式編織構造之複數個編織子組件。一旦形成,單體式編織構造之此等編織組件可接合在一起以界定鞋面120之至少一部分。
例如,如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所展示,編織組件130可包含接合在一起以共同界定編織組件130之一第一編織組件或前向編織組件150及一第二編織組件或腳跟編織組件152。在一項實施例中,如圖4中所 展示前向編織組件150、腳跟編織組件152及中底布125可接合在一起以共同界定鞋面120。
為清楚起見,前向編織組件150及腳跟編織組件152在圖6中根據例示性實施例展示為分離及實質上平坦鋪設。如所展示,前向編織組件150由單體式編織構造所形成,且腳跟編織組件152亦由單體式編織構造所形成。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單體式編織構造」意謂各自組件透過一編織程序形成為一單件式元件。即,該編織程序實質上形成單體式編織構造之各種特徵及結構,而無需大量額外製造步驟或程序。一單體式編織構造可用於形成具有包含紗線或其他編織材料之一或多個緯圈之結構或元件之一編織組件,該一或多個緯圈經接合使得該等結構或元件共同包含至少一個緯圈(即,共用一共同紗線)及/或包含在該等結構或元件之各者之間實質上連續之緯圈。藉助此配置,提供單體式編織構造之一單件式元件。
如圖6中所展示,前向編織組件150可包含一內側部分202、一外側部分204及一前向部分200。可藉由一第一U形周邊邊緣208、一較小第二U形周邊邊緣209、在邊緣208與邊緣209之間橫向延伸之一第一後邊緣210及在邊緣208與邊緣209之間橫向延伸之一第二後邊緣212界定前向編織組件150之邊界。
此外,腳跟編織組件152可包含一上部周邊邊緣220、一下部周邊邊緣222、在上部周邊邊緣220與下部周邊邊緣222之間橫向延伸之一第一側邊緣224及在上部周邊邊緣220與下部周邊邊緣222之間橫向延伸之一第二側邊緣226。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邊緣224、226自上部周邊邊緣220延伸之下部周邊邊緣222時邊緣224、226可至少部分成角度遠離彼此。
如圖1至圖4中所展示前向編織組件150可耦合至腳跟編織組件 152以界定鞋面120。例如,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一後邊緣210可耦合至腳跟編織組件152之第一側邊緣224以界定鞋面120之一第一接縫164。又,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二後邊緣212可耦合至腳跟編織組件152之第二側邊緣226以界定鞋面120之一第二接縫242。
前向編織組件150可依任何合適方式沿著接縫164及接縫166耦合至腳跟編織組件152。例如,編織組件150、152可經由縫合、經由黏著劑、經由緊固件或經由任何其他合適附接機構耦合於接縫164及接縫166處。
當組裝至鞋面120中時,前向編織組件150之內側部分202可界定鞋面120之內側105之絕大部分。又,前向部分200可界定鞋面120之前足區101之絕大部分。此外,外側部分204可界定鞋面120之外側104之絕大部分。腳跟編織組件152可界定鞋面120之腳跟區103之絕大部分。又,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第二周邊邊緣209及上部周邊邊緣220可協作以界定鞋面120之上邊緣132。此外,如圖4中所展示,第一周邊邊緣208及下部周邊邊緣222可協作以界定鞋面120之下邊緣160。而且,如圖2、圖3及圖4中所展示,第一接縫164可在鞋面120之內側105上自上邊緣延伸至下邊緣160。此外,如圖1、圖3及圖4中所展示,第二接縫166可在鞋面120之外側105上自上邊緣132延伸至下邊緣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向編織組件150可包含具有一或多個不同實體性質之複數個區帶。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藉由虛線指示此等區帶之邊界。例如,如在圖3及圖6中最清楚地圖解說明,前向編織組件150可包含一第一區帶214、一第二區帶216及一第三區帶218。如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所展示,第三區帶218可為U形且實質上鄰近第二周邊邊緣209居中於內側部分202與外側部分204之間。因此,如圖6之平面視圖中所展示,第三區帶218之一內邊界163可定位成與第二周邊邊緣209間隔開近似一均勻距離以便實質上與第二周邊邊緣209同心。 又,第二區帶216可自第三區帶218朝向前向部分200縱向向前延伸,且第二區帶216可包含在前向部分200與內側部分202之間延伸之一內側分支219。第一區帶214之一第一部分221延伸於第三區帶218、第一後邊緣210、周邊邊緣208與第二區帶216之間第一區帶214之一第二部分223延伸於第三區帶218、第二後邊緣212、周邊邊緣208與第二區帶216之間。
第一區帶214、第二區帶216及第三區帶218可具有一或多個不同實體性質。例如,第一區帶214可具有比第二區帶216更大程度或更大量之抗拉伸性,且第二區帶216可具有比第三區帶218更大程度或更大量之抗拉伸性。換言之,第一區帶214可比第二區帶216更具剛性,且第二區帶216可比第三區帶218更具剛性。因此,第三區帶218可易於拉伸以容許穿著者之腳穿過鞋面120之鞋領123,而第一區帶214可更具抗拉伸性使得第一區帶214為穿著者之腳提供支撐。此外,第二區帶216可充分拉伸以容許鞋面120舒適貼合(conform)穿著者之腳。
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腳跟編織組件152可包含具有一或多個不同實體性質之複數個區帶。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藉由虛線指示此等區帶之邊界。例如,如在圖6中最清楚地圖解說明,腳跟編織組件152可包含一第一區帶228、一第二區帶230及一第三區帶232。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不同區帶228、230、232之一或多者可與腳跟編織組件152之不同部分相關聯。藉由對腳跟編織組件152之不同部分提供具有不同實體性質之區帶,可視需要改變藉由腳跟編織組件提供至鞋面120之密合、舒適度及/或支撐。
在一項實施例中,可沿著編織組件152之與鞋領132相關聯且鄰近於鞋面120之開口121之一周邊邊緣提供第三區帶232。第三區帶232之一內邊界161在圖6中以虛線展示且對第三區帶232與第一區帶228部分劃界且對第三區帶232與第二區帶230部分劃界。如圖6中所展示, 第三區帶232可具有一實質上恆定寬度且可沿著上部周邊邊緣220延伸。因此,如圖6之平面視圖中所展示,第三區帶232之內邊界161可定位成與上部周邊邊緣220間隔開近似一均勻距離以便實質上與上部周邊邊緣220同心。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區帶230可提供於沿著編織組件152之對應於一穿著者之一腳之一腳跟及/或跟腱(Achilles tendon)之一部分之一位置中。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區帶230可沿著橫向方向近似定位於編織組件152之中間。藉由對第二區帶230提供賦予各種實體性質之一構形,編織組件152之對應於一穿著者之一腳之腳跟及/或跟腱之部分可具有一所要密合、舒適度及/或支撐。
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二區帶230可具有任何合適形狀。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二區帶230可具有一實質上對稱幾何形狀。例如,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區帶230可為多邊形。如圖6中所展示,第二區帶230可包含端至端配置且自第三區帶232朝向下部周邊邊緣222延伸之一倒三角形部分231及一菱形部分233。第二區帶230亦可實質上對稱且相對於鞋面120之軸X居中。此外,第一區帶228可延伸於第三區帶232、第一側邊緣224、下部周邊邊緣222、第二側邊緣226與第二區帶230之間。
第一區帶228、第二區帶230及第三區帶232可具有一或多個不同實體性質。例如,第一區帶228可具有比第二區帶230更大程度或更大量之抗拉伸性,且第二區帶230可具有比第三區帶232更大程度或更大量之抗拉伸性。換言之,第一區帶228可比第二區帶230更具剛性,且第二區帶230可比第三區帶232更具剛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腳跟編織組件152之第一區帶228可具有類似於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一區帶214之實體性質。又,腳跟編織組件152之第二區帶230可具有類似於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二區帶216之實 體性質。此外,腳跟編織組件152之第三區帶232可具有類似於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三區帶218之實體性質。因此,舉例而言,第一區帶228、214可具有實質上相同抗拉伸性或剛性,第二區帶230、216可具有實質上相同抗拉伸性或剛性且第三區帶232、218可具有實質上相同抗拉伸性或剛性。
可以各種方式達成各區帶214、216、218、228、230、232之不同抗拉伸性。例如,在一些情況中,各區帶214、216、218、228、230、232可具有一不同縫合圖案。此外,各區帶214、216、218、228、230、232可包含不同類型之紗線或線。更明確言之,在一項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半規編織形成第三區帶218、232以提供一條紋外觀,且可至少部分使用諸如彈性纖維(spandex)之一或多條彈性紗線形成第三區帶218、232。第二區帶216、230可使用一全規編織而形成且可使用諸如彈性纖維之一或多條彈性紗線而形成。在額外實施例中,第二區帶216、230可具有一網格型外觀以增加透氣性。此外,第一區帶214、228可使用一全規編織而形成且可包含由熱塑性聚合材料製成之紗線。此等紗線可比第二區帶216、230及第三區帶218、232中所包含之紗線彈性較少,且在施加熱量至鞋面120之後此等紗線可部分熔化及熔合以賦予額外剛性至各自區帶214、228。將理解,此等熱塑性紗線可未出現於第二區帶216、230及第三區帶218、232中。亦將理解,可透過已知嵌花編織程序併入及控制各區帶214、216、218、228、230、232之紗線。此外,可根據於2012年11月30日申請、標題為「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之由Podhajny等人共同擁有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91,316號中之教示形成及併入區帶214、216、218、228、230、232,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將理解,鞋面120之編織組件130可為鞋類物件100節省重量。 又,編織組件130可在不同區帶214、216、218、228、230、232處提供不同實體性質使得鞋面120可舒適,可為穿著者之腳提供局部支撐且可易於穿上及脫下。此外,用於生產編織組件130之編織程序可減少浪費,可減少製造時間及/或可提供其他製造優點。
又,如上文所論述,編織組件130可由複數個子組件(即,前向編織組件150及腳跟編織組件152)所形成。因而,編織組件130之性質可在製造期間高度受控。例如,將理解,鞋面120之腳跟區103對於為穿著者之腳跟提供支撐而不會在穿著者之皮膚上不舒適地滑動或摩擦之情況下可為重要的。因此,腳跟編織組件152可包含用於提供合適支撐之相對較剛性第一區帶228。腳跟編織組件152亦可包含更具彈性之第二區帶230,該第二區帶230可實質上居中於腳跟編織組件152上使得該第二區帶230可抵著穿著者之腳跟舒適拉伸及貼合。第二區帶230亦可在穿著者之腳跟在步行、跑步及以其他方式移動期間撓曲時拉伸及貼合。因此,腳跟編織組件152可提供剛性支撐及撓曲之一重要平衡使得在鞋類物件100中可能並不需要一單獨腳跟後幫。
此外,因為前向編織組件150及腳跟編織組件152分離且獨立並且各具有單體式編織構造,所以可為特定用途、為特定穿著者或為其他目的定製及調諧鞋面120之若干部分。例如,若鞋面120之腳跟區103將具有一不同所要實體性質(例如,製造為更具剛性),則前向編織組件150可接合至具有小於第二區帶230之一第二區帶之一不同腳跟編織組件。替代性地,若腳跟區103將製造為更具可撓性,則前向編織組件150可接合至具有大於第二區帶230之一第二區帶之另一不同腳跟編織組件。
現將論述製造編織組件150、152及鞋面120。如所提及,編織組件150、152可經形成以具有單件式單體式編織構造。例如,可在橫編機上編織編織組件150、152。又,在一些實施例中,腳跟編織組件 152可經編織使得首先形成上部周邊邊緣220且可添加額外緯圈直至形成下部周邊邊緣222。因而,上部周邊邊緣220可具有一整齊且經修整外觀,且最終可藉由鞋底結構110覆蓋及限制原始下部周邊邊緣222。同樣地,前向編織組件150可經形成使得首先形成第二周邊邊緣209且可添加緯圈直至形成第一周邊邊緣208。
接著,可如上文所論述在接縫164、166處接合編織組件150、152。為促進此組裝程序,腳跟編織組件152可包含在腳跟編織組件152之一內表面250與腳跟編織組件152之一外表面252之間區分之一標記254(諸如圖8中所展示之一「X」)。應注意,圖7中所展示之腳跟編織組件152之外表面252並不包含標記254。因此,即使腳跟編織組件152實質上對稱,製造者亦可在內表面250與外表面252之間區分以協助定向腳跟編織組件152以附接至前向編織組件150。
亦應注意,內表面250可部分界定鞋面120之空隙117且外表面252可面向外。因此,當完全組裝鞋面120時如圖8中所展示之標記254對於穿著者或其他者較不可見。然而,將理解,外表面252可代替內表面250包含標記254。又,標記254可藉由包含於腳跟編織組件152之單體式編織構造中之紗線或線形成,或標記254可獨立於腳跟編織組件152之單體式編織構造作記號。此外,標記254可定位於腳跟編織組件152之任何合適位置中。例如,如圖8中所展示,標記254可實質上居中於腳跟編織組件152上且可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222。
如圖4中所展示,一旦編織組件150、152在接縫164、166處接合,中底布125即可附接至下邊緣160。接著,可如上文所論述附接鞋底總成110。
現參考圖9,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額外教示之一腳跟編織組件352之一交替實施例。腳跟編織組件352可實質上類似於上文所論述之實施例。例如,類似於上文所論述之實施例,腳跟編織組件352可包 含一第一區帶328、一第二區帶330及一第三區帶332。然而,腳跟編織組件352可界定不同於圖7之實施例之對第三區帶332與第一區帶328及第二區帶330進行劃界之一內邊界361。更明確言之,雖然內邊界161在圖6至圖8之實施例中定位成與上部周邊邊緣220相距近似一均勻距離,但可相對於上部周邊邊緣320反轉邊界361之曲率,使得內邊界361之若干部分可與上部周邊邊緣320間隔達不同距離。例如,內邊界361之安置成較接近第二區帶330之部分與其他部分相比可與上部周邊邊緣320間隔達一較大距離。因此,在圖9之平面視圖中,第三區帶332之在上部周邊邊緣320與內邊界361之間的寬度可跨第三區帶332改變。此可容許腳跟編織組件352更緊密地貼合穿著者之腳跟以增加舒適度及支撐。
綜上所述,鞋類100可提供若干優點。鞋類100可舒適穿著。鞋類100可為穿著者之腳提供支撐。鞋類100亦可隨著穿著者之腳撓曲且可撓性地貼合穿著者之腳。實體性質可跨鞋類100之不同區改變以進一步提高效能。
具有三角布(gores)之編織組件
包含三角布之各種編織結構可併入至前向編織組件150、腳跟編織組件152或其他編織組件中以賦予一輪廓化(例如,圓形、非平面或其他三維)構形。除了在形成編織組件之編織程序期間塑形或輪廓化編織組件之外,一三角布亦可提供提高鞋類100之舒適度及增加鞋類100之整體製造效率之優點。
圖10、圖11A及圖11B中描繪包含一三角布之一腳跟編織組件400之一實例。腳跟編織組件400具有一上部周邊邊緣401、一下部周邊邊緣402、在上部周邊邊緣401與下部周邊邊緣402之間延伸之一第一側邊緣403及在上部周邊邊緣401與下部周邊邊緣402之間延伸之一第二側邊緣404。腳跟編織組件400界定一外表面405及一相對內表面406。
腳跟編織組件400之編織結構併入有一三角布區410,該三角布區410包含賦予一輪廓化構形之一三角布,如圖11A及圖11B中所描繪。三角布區410與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其餘者一起由單體式編織構造所形成。此外,三角布區410具有居中定位於腳跟編織組件400中且延伸穿過周邊邊緣401與周邊邊緣402之間的一距離之絕大部分(即,至少50%)但在腳跟編織組件400之進一步構形中可更小或更大之一大體三角形形狀。在此位置中,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包含三角布區410之部分對應於穿著者之腳跟及跟腱之位置。三角布區410為腳跟編織組件400提供一圓形態樣,此可提高鞋類100之舒適度且增加鞋類100之整體製造效率。
三角布區410至少部分定位於腳跟編織組件400之一中心區域407中,該中心區域407居中定位或與邊緣401至404向內間隔且包含腳跟編織組件400之一中心。三角布區410描繪為具有由編織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且接著編織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以將一三角布插入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中所引起之一大體三角形形狀。參考圖10,三角布區410中之一對緯圈411及416具有一相對較長長度,三角布區410中之一對緯圈412及415具有少於緯圈411及緯圈416之一長度,且三角布區410中之一對緯圈413及414具有少於緯圈411、412、415、416之各者之一長度。因而,藉由在中心區域407中編織不同長度之緯圈來形成三角布區410之大體三角形形狀。注意,出於實例目的而選擇緯圈411至416且三角布區410可具有眾多其他緯圈,一些該等緯圈定位於單獨緯圈411至416之間或別處。下文將更詳細論述關於形成三角布區410之程序之額外細節。
如上文所論述及圖式中所描繪,三角布區410之構形提供適用於鞋類100之一實例。在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其他構形中,三角布區410可具有各種其他形狀,包含菱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圓形或不 規則形,此取決於用於形成三角布區410之特定編織方法。在進一步構形中,三角布區410之尺寸或位置可顯著改變以針對腳跟編織組件400或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其他區域提供特定特徵(例如,三維區)。三角布區410之定向亦可改變。類似於三角布區410之一結構亦可併入至前向編織組件150中以賦予一三維區。
圖12及圖13中描繪如包含沿著下部周邊邊緣402或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02及在三角布區410之相對側上分佈之複數個周邊三角布區420之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另一構形。即,周邊三角布區420之一第一部分定位於三角布區410之一側上且周邊三角布區420之一第二部分定位於三角布區410之一相對側上。周邊三角布區420形成沿著腳跟編織組件400之一共同邊緣(即,下部周邊邊緣402)之一系列三角布。
與三角布區410相比,周邊三角布區420相對較小且可延伸穿過少於周邊邊緣401與周邊邊緣402之間之距離的三分之一,但亦可延伸穿過一更少距離,包含周邊邊緣401與周邊邊緣402之間的少於20%、15%或10%之距離。在一些構形中,三角布區410可為周邊三角布區420之各者之面積之至少兩倍、至少三倍或超過四倍。將周邊三角布區420併入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中之一優點與圓形、非平面或其他三維構形有關。更特定言之,周邊三角布區420可賦予比單獨三角布區410更大之曲率至腳跟編織組件400,如透過比較圖11A與圖13描繪。此外,三角布區410與周邊三角布區420之各者之組合可進一步賦予一輪廓化構形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之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20之區域。如同三角布區410,周邊三角布區420可藉由編織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且接著編織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以將三角布插入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中來形成。
在圖11A及圖13中,一垂直軸V及水平軸H疊加於腳跟編織組件400上方。一角度431表示腳跟編織組件400自垂直軸V之偏轉。類似 地,一角度432表示腳跟編織組件400自水平軸H之偏轉。在缺少三角布區410之情況下,在圖11A及圖13之各者中,角度431將實質上為零。假定三角布區410賦予輪廓化或曲率,然而,腳跟編織組件400偏轉遠離垂直軸V且角度431大於零。在缺少周邊三角布區420之情況下,角度432在圖11A及圖13中將實質上為零。假定周邊三角布區420賦予輪廓化或曲率,然而,角度432在圖13中比在圖11A中小。即,腳跟編織組件400中歸因於周邊三角布區420之曲率使腳跟編織組件400之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02之部分接近水平軸H。
三角布區410及周邊三角布區420各協助賦予輪廓化構形至腳跟編織組件400。假定三角布區410延伸穿過周邊邊緣401與周邊邊緣402之間的一距離之絕大部分,則三角布區410可主要負責賦予整體圓形形狀至腳跟編織組件410,如圖11A及圖11B中所描繪。假定周邊三角布區420沿著下部周邊邊緣402定位,則周邊三角布區420可主要負責賦予一更圓形狀至腳跟編織組件410之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02之區域。因此,三角布區410及周邊三角布區420共同操作以形成圓形、非平面或其他三維構形以指定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區域。
周邊三角布區420有效彎曲或輪廓化腳跟編織組件400之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02之部分以促進將腳跟編織組件400附接至前向編織組件及鞋底結構110之一上表面或其他部分之一者或兩者。在一些構形中,腳跟編織組件400中之輪廓化構形形成近似平行於鞋底結構110之該上表面且可代替中底布125使用以促進將腳跟編織組件400附接至鞋底結構110之一唇緣。此外,在一些構形中,前向編織組件150之下部區域可包含類似於周邊三角布區420之三角布區以繼續使該唇緣圍繞鞋面120之周邊延伸及促進將鞋面120附接至鞋底結構110。在一些情況中,此結構可與中底布125或另一中底布襪一起使用或此結構可代替使用一中底布125。
圖14A中描繪腳跟編織組件400之一進一步構形,其中三角布區410自上部周邊邊緣401向內延伸且延伸至與中心區域407對應之一區域中。參考圖14B,腳跟編織組件400具有腳跟編織組件152之大體形狀且將三角布區410併入至此形狀中。圖14C中描繪如具有一U形構形之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另一構形。因此,與三角布區410之位置及腳跟編織組件400之整體形狀有關之各種態樣可顯著改變。
圖15及圖16中描繪將腳跟編織組件400併入至鞋類100中所藉助之方式。儘管腳跟編織組件400之整體形狀不同於腳跟編織組件152之形狀,然腳跟編織組件400可以一類似方式併入至鞋類100中。更特定言之,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一後邊緣210可耦合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之第一側邊緣403且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二後邊緣212可耦合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之第二側邊緣404。此外,下部周邊邊緣402可固定至中底布125或鞋底結構110之一上表面。在一些構形中,前向編織組件150之第一後邊緣210及第二後邊緣212之形狀及位置可經修改以與側邊緣403及側邊緣404接合。儘管腳跟編織組件400及前向編織組件150描繪為固定至中底布125,然中底布125可不出現於鞋類100之一些構形中。
當併入至鞋類100中時,三角布區410在腳跟區103中向上延伸且延伸穿過鞋底結構110與形成開口121(例如,鞋面120之一腳踝開口)之上邊緣132之間的一距離之絕大部分。在此位置中,內表面406之中凸構形與穿著者之腳跟及跟腱區域接觸及貼合。假定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圓形態樣與一平面編織組件相比可與穿著者之腳之輪廓較佳貼合,則腳跟編織組件400可提高鞋類100之舒適度。當併入至鞋類100中時,周邊三角布區420定位於腳跟區103中且緊鄰鞋底結構110與鞋面120之間的介面。在此位置中,腳跟編織組件400之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04之圓形態樣與中底111之一上表面之形狀貼合。假定併入有三 角布區410及周邊三角布區420之一者或兩者亦在編織程序期間塑形腳跟編織組件400,則在形成鞋類100之持續程序之前或期間發生之塑形程序之數目減少,藉此增加鞋類100之整體製造效率。
編織機構形
雖然編織可用手執行,但編織組件之商業製造一般由編織機執行。圖17中描繪適於生產編織組件150、152及400之任一者的一編織機500之一實例。出於實例目的編織機500具有一V形床橫編機之一構形,但可在其他類型之編織機上生產編織組件150、152及400或編織組件150、152及400之態樣。
編織機500包含相對於彼此成角度藉此形成一V形床之兩個針床501。針床501之各者包含位於一共同平面上之複數個個別針502。即,來自一針床501之針502位於一第一平面上,且來自另一針床501之針502位於一第二平面上。兩個針床501之該第一平面及該第二平面相對於彼此成角度且交會以形成沿著編織機500之絕大部分寬度延伸之一交叉點。如此形式之編織機習知的,針502各具有其等縮回之一第一位置及其等延伸之一第二位置。在該第一位置中,針502與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交會之交叉點間隔。然而,在該第二位置中,針502穿過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交會之交叉點。
一對軌條503在針床501之交叉點上方且平行於針床501之交叉點而延伸,且為多個送線器504提供附接點。歸因於一支架505之動作,送線器504沿著軌條503及針床501移動,藉此向針502供應紗線。在圖17中,藉由一線軸507向送線器504之一者提供一紗線506。更特定言之,紗線506在進入送線器504之前自線軸507延伸至各種紗線引導件508、一紗線回收彈簧509及一紗線張緊器510。雖然未描繪,但可利用額外線軸507以向其他送線器504提供紗線。
製造程序
現將論述利用編織機500形成圖10中所描繪之腳跟編織組件400之構形之一製造程序。最初,如圖18A中所描繪,藉由編織機500形成腳跟編織組件400之一部分。在形成腳跟編織組件400之此部分期間,送線器504沿著軌條503重複移動且各種緯圈由至少紗線506所形成。更特定言之,針502牽拉紗線506之若干區段穿過一先前緯圈之線圈,藉此形成另一緯圈。應注意,儘管腳跟編織組件400描繪為由一紗線506形成,然額外紗線可自進一步送線器504併入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中。
如圖18B中所描繪,編織機500現開始藉由編織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系列緯圈形成三角布區410之程序。更特定言之,形成緯圈411,在緯圈411之後形成具有一更少長度之緯圈412,且接著在緯圈411及緯圈412之各者之後形成具有一甚至更少長度之緯圈413。在分別形成具有遞減長度之緯圈411、412及413時,先前形成之緯圈之若干部分可固持於針502上。
在製造程序繼續時,如圖18C中所描繪,編織機500藉由編織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來形成三角布區410之其餘者。更特定言之,形成緯圈414,在緯圈414之後形成具有一更大長度之緯圈415,且接著在緯圈414及緯圈415之各者之後形成具有一甚至更大長度之緯圈416。在分別形成具有遞增長度之緯圈414、415及416時,固持於針502上之先前形成緯圈之若干部分現與緯圈414至416接合。
基於以上論述,編織機500藉由編織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第一系列緯圈(例如,緯圈411至413)且接著編織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第二系列緯圈(例如,緯圈414至416)以將一三角布插入至腳跟編織組件400中藉此形成三角布區410來形成三角布區410。在形成三角布區410之後,如圖18D中所描繪編織程序繼續進行,且形成腳跟編織組件400之其餘者之一實質部分。
亦可採用上文所論述之用於形成三角布區410之大體程序以形成周邊三角布區420之各者。參考圖19,編織機500描繪為形成圖12中所描繪之腳跟編織組件400之構形。如同三角布區410,周邊三角布區420可藉由編織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且接著編織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系列緯圈以在周邊三角布區420之各者中及沿著下部周邊邊緣402或鄰近於下部周邊邊緣402形成三角布來形成。
除了形成編織腳跟組件400之外,亦可利用編織機500形成其他編織組件或編織組件之組合。參考圖20,舉例而言,一編織組件600描繪為包含由單體式編織構造形成之前向編織組件150及另一腳跟編織組件610。即,前向編織組件150及腳跟編織組件610之組合透過一編織程序形成為一單件式元件。在此構形中,一周邊邊緣602自前向編織組件連續延伸至腳跟編織組件610且可固定至中底布125或鞋底結構110。此外,在將編織組件600併入至鞋類100中時腳跟編織組件610之一側邊緣603可接合至前向編織組件150之後邊緣210以形成開口121。此外,腳跟編織組件610包含一三角布區620。因此,在三角布區620中包含一三角布之鞋面120之實質所有可透過一單一編織程序由單體式編織構造所形成。
雖然已描述本發明之各項實施例,但該描述旨在為例示性而非限制性,且一般技術者將明白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之更多實施例及實施方案係可行的。因此,本發明除了考慮到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之外不受約束。又,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作出各種修改、組合及變化。如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中任一項」在參考先前請求項時意欲意謂(i)任一請求項或(ii)所參考之兩個或兩個以上請求項之任何組合。
400‧‧‧腳跟編織組件/編織組件
401‧‧‧上部周邊邊緣/周邊邊緣/邊緣
402‧‧‧下部周邊邊緣/周邊邊緣/邊緣
403‧‧‧第一側邊緣/邊緣/側邊緣
404‧‧‧第二側邊緣/邊緣/側邊緣
405‧‧‧外表面
407‧‧‧中心區域
410‧‧‧三角布區
411‧‧‧緯圈
412‧‧‧緯圈
413‧‧‧緯圈
414‧‧‧緯圈
415‧‧‧緯圈
416‧‧‧緯圈

Claims (20)

  1. 一種具有一鞋面及固定至該鞋面之一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該鞋面包括由單體式編織構造形成之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包含定位於該鞋類物件之一腳跟區中且延伸穿過該鞋底結構與該鞋面之一腳踝開口之間的一距離之絕大部分之至少一三角布區。
  2.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三角布區包含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第一系列緯圈及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第二系列緯圈。
  3.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至少一三角布區包含一第一三角布區及複數個第二三角布區,該第一三角布區大於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各者。
  4. 如請求項3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三角布區延伸穿過該編織組件之相對邊緣之間的一距離之絕大部分,且該等第二三角布區延伸穿過少於該等周邊邊緣之間之該距離的三分之一。
  5. 如請求項3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一部分定位於該第一三角布區之一側上,且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另一部分定位於該第一三角布區之一相對側上。
  6. 如請求項3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等第二三角布區形成沿著該編織組件之一共同邊緣之一系列三角布。
  7.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鞋面包含定位於該鞋類物件之至少一前足區中之一前向編織組件,該前向編織組件及該編織組件接合在一起且形成該鞋面之絕大部分。
  8. 一種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輪廓化編織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一第一三角布編織至該編織元件之一中心區域中;及 將複數個第二三角布編織至該編織元件之一周邊區域中,該第一三角布大於該等第二三角布之各者,且該第一三角布及該等第二三角布與該編織元件之一其餘者一起由單體式編織構造所形成。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第一三角布之該步驟包含:形成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第一系列緯圈及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第二系列緯圈。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第一三角布之該步驟包含:使該第一三角布延伸至該編織元件之一中心區域中。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編織該第一三角布之該步驟包含:形成該第一三角布之一面積為該等第二三角布之各者之一面積的至少兩倍。
  12.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編織該複數個第二三角布之該步驟包含:(a)將該等第二三角布之一部分定位於該第一三角布之一側上;及(b)將該等第二三角布之另一部分定位於該第一三角布之一相對側上。
  13.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編織該複數個第二三角布之該步驟包含:沿著該編織組件之一共同邊緣定位該等第二三角布。
  14. 一種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包含一第一三角布區及複數個第二三角布區之一編織組件;將該編織組件併入至該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中,該第一三角布區定位於該鞋類物件之一腳跟區域中且延伸穿過該鞋類物件之一鞋底結構與該鞋面之一腳踝開口之間之一距離之絕大部分,且該等第二三角布區定位成鄰近於該鞋底結構。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編織組件之該步驟包含:編織 該第一三角布區及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各者以包含具有遞減長度之一第一系列緯圈及具有遞增長度之一第二系列緯圈。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編織組件之該步驟包含:使該第一三角布區形成為大於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各者。
  17.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編織組件之該步驟包含:將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一部分定位於該第一三角布區之一側上;及將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另一部分定位於該第一三角布區之一相對側上。
  18.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編織組件之該步驟包含:沿著該編織組件之一共同邊緣形成該等第二三角布區。
  19.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併入該編織組件之該步驟包含:將該編織組件之包含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一部分固定至一中底布及該鞋底結構之至少一者。
  20.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提供該編織組件之該步驟包含:形成單體式編織構造之包含該第一三角布區及該等第二三角布區之該編織組件。
TW104128542A 2014-08-28 2015-08-28 具有用於鞋面之跟部的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615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471,243 US10299531B2 (en) 2013-05-14 2014-08-28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for a heel portion of an upper
US14/471,243 2014-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9010A true TW201609010A (zh) 2016-03-16
TWI615104B TWI615104B (zh) 2018-02-21

Family

ID=5393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542A TWI615104B (zh) 2014-08-28 2015-08-28 具有用於鞋面之跟部的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107100753A TWI669076B (zh) 2014-08-28 2015-08-28 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輪廓化編織元件之方法及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0753A TWI669076B (zh) 2014-08-28 2015-08-28 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輪廓化編織元件之方法及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3185710B1 (zh)
JP (1) JP2017525505A (zh)
KR (1) KR102066245B1 (zh)
CN (1) CN106604656B (zh)
AR (1) AR101699A1 (zh)
HK (1) HK1231336A1 (zh)
MX (1) MX2017002629A (zh)
TW (2) TWI615104B (zh)
WO (1) WO2016032769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84853A1 (en) 2016-08-17 2018-02-21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thereof
US10077512B2 (en) 2016-08-15 2018-09-18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99531B2 (en) 2013-05-14 2019-05-2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for a heel portion of an upper
IL253340B2 (en) * 2015-01-09 2023-04-01 Lanxess Solutions Us Inc Stabilization methods of polymeric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hosphorus-containing flame retardants
EP3278681A1 (en) * 2016-08-05 2018-02-07 Dainese S.p.A. Wearable article
US10349702B2 (en) * 2016-09-09 2019-07-16 Nike, Inc. Knitting of multiple uppers on a machine
US11357288B2 (en) * 2017-07-31 2022-06-14 Nike, Inc. Upper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11992090B2 (en) * 2017-08-07 2024-05-28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self supportive heel
JP2019030664A (ja) * 2017-08-09 2019-02-28 チャコット株式会社 ハーフシューズ
US11358358B2 (en) 2018-05-31 2022-06-14 Nik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thermoformed siped sole structure
WO2019232490A1 (en) 2018-05-31 2019-12-05 Nike Innovate C.V. Intermediate sole structure with siping
WO2019232495A1 (en) 2018-05-31 2019-12-05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thermoformed siped sole structure
KR102567125B1 (ko) 2018-12-27 2023-08-14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신발류 물품 및 신발류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0611A (en) * 1960-08-30 Circular knit hosiery and method of closing the foot of same
US2147197A (en) * 1936-11-25 1939-02-14 Hood Rubber Co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GB643759A (en) * 1948-01-05 1950-09-27 Edwin Brand Beacham Stocking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US2684540A (en) * 1950-07-01 1954-07-27 Herman C Levy Shoe counter
US3130566A (en) * 1963-01-02 1964-04-28 Wigwam Mills Inc Footlet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DE19616003A1 (de) * 1996-04-18 1997-10-23 Beckmann Wolfgang Dr Spickeln/Zunehmen/Mindern
JP3343732B2 (ja) * 1999-12-10 2002-11-11 株式会社ナイガイ 靴下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US6931762B1 (en) * 2002-12-18 2005-08-2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knit u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footwear
ITMI20062383A1 (it) * 2006-12-12 2008-06-13 Steps S L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 indumento tipo calzino sottopiede
CZ18568U1 (cs) * 2008-03-25 2008-05-20 Andó@Ján Vácek paty anebo špice pleteného výrobku
US8490299B2 (en) 2008-12-18 2013-07-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EP2316292B1 (en) * 2009-10-30 2014-07-30 Lotto Sport Italia S.p.A. Football shoe
US8839532B2 (en) 2011-03-15 2014-09-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O2012166244A1 (en) * 2011-04-08 2012-12-06 Dashamerica, Inc. D/B/A Pearl Izumi Usa, Inc. Seamless upper for footwea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9538798B2 (en) * 2012-08-31 2017-01-10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s of apparel including auxetic materials
JP6177247B2 (ja) 2012-09-25 2017-08-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フ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US9861160B2 (en) * 2012-11-30 2018-01-0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FR3002551B1 (fr) 2013-02-26 2015-08-14 Anton Percy Spielmann Procede de tricotage d'un element chaussant et element chaussant obtenu par un tel proced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7512B2 (en) 2016-08-15 2018-09-18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thereof
EP3284853A1 (en) 2016-08-17 2018-02-21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by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integral shoe upper fabric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5710B1 (en) 2020-07-01
KR102066245B1 (ko) 2020-02-11
EP3185710A2 (en) 2017-07-05
HK1231336A1 (zh) 2017-12-22
TW201811211A (zh) 2018-04-01
TWI615104B (zh) 2018-02-21
TWI669076B (zh) 2019-08-21
CN106604656B (zh) 2019-08-30
KR20170051456A (ko) 2017-05-11
WO2016032769A2 (en) 2016-03-03
JP2017525505A (ja) 2017-09-07
WO2016032769A3 (en) 2016-04-21
CN106604656A (zh) 2017-04-26
AR101699A1 (es) 2017-01-04
MX2017002629A (es) 2017-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4477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for a heel portion of an upper
TWI669076B (zh) 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輪廓化編織元件之方法及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
US11129443B2 (en) Footwear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sock and tongue portions
TWI552690B (zh) 具有含編織組件之跟部的鞋類物件
US20220256962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n integral knit ankle cuff
TWI574642B (zh) 具有設置本體部及跟部之編織組件的鞋類物件
TWI602520B (zh) 包含具有若干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CN107072353B (zh) 包含具有变换的针织结构的鞋面的鞋类物品
US11168417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knitted components and a receiving strap component
TWI613975B (zh) 具有含偏壓式腳趾間元件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202123836A (zh) 具有編織組件之鞋件鞋面及其製造方法
TWI598053B (zh) 合併有具有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CN117042645A (zh) 具有针织鞋面的鞋类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