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3089A - 開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3089A
TW201603089A TW104104634A TW104104634A TW201603089A TW 201603089 A TW201603089 A TW 201603089A TW 104104634 A TW104104634 A TW 104104634A TW 104104634 A TW104104634 A TW 104104634A TW 201603089 A TW201603089 A TW 2016030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witch
connector
control unit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0735B (zh
Inventor
Yasuhiro Ueda
Tomohiro Miyake
Kosuke Sasaki
Hirotada Higashiham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03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3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0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07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214Hand-held casings
    • H01H9/0235Hand-held 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mote control, e.g. of audio or video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9/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9/04Controlling
    • H05B39/041Controlling the light-intensity of the source
    • H05B39/044Controlling the light-intensity of the source continuous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9/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9/04Controlling
    • H05B39/08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39/083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the variation-rate of light intensity
    • H05B39/085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the variation-rate of light intensity by touch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9/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9/04Controlling
    • H05B39/08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39/083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the variation-rate of light intensity
    • H05B39/085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the variation-rate of light intensity by touch control
    • H05B39/086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the variation-rate of light intensity by touch control with possibility of remote control
    • H05B39/088Controlling by shifting phase of trigger voltage applied to gas-filled controlling tubes also in controll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the variation-rate of light intensity by touch control with possibility of remote control by wireless means, e.g. infrared transmit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2003/0293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with an integrated touc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52Selectors, e.g. dim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74Actuation by finger tou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包括開關本體(1)與操作單元(2),開關本體(1)具有:控制部(5);設定部(52),備有一至多數個開關(520、521);以及箱狀器體(10),將控制部(5)與設定部(52)加以收納。且控制部(5)依據設定部(52)的開關(520、521)受到操作而行多種設定;器體(10)之正面設有:操作部(121、122、123),用以操作設定部(52)所備有的多數個開關(520、521);操作單元(2)在器體(10)安裝成可以在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由電源往負載的供電予以接通/斷開的開關裝置,尤其關於一種觸控操作的開關裝置。
就習知例而言,係以構成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照明裝置的操作部加以例示。此習知例(操作部)包括:第一開關部,將光源的亮燈及熄燈指示加以輸出;第二開關部,將光源的復原指示加以輸出;安裝板;以及安裝件。第一開關部係由所謂機械式開關構成。另一方面,第二開關部係由觸控式開關(觸控感應器)構成。而且,第一開關部及第二開關部安裝於安裝板。此外,安裝板藉由安裝件而安裝於牆壁。
專利文獻1記載的習知例構成為如下:若操作第一開關部,則將負載(照明器具的光源)從亮燈切換為熄燈或從熄燈切換為亮燈;若操作第二開關部,則使負載的明度(調光層級)變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607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因為光源的亮燈、熄燈之切換還有調光層級之變更係使用者頻繁施行的操作,所以宜如同上述習知例之中的第一開關部及第二開關部,露出於安裝板之正面。
另一方面,使用者並非頻繁施行之操作,例如,操作第二開關部時是否鳴放操作音效之設定等,若將所使用的開關露出於安裝板之正面,則將產生如下問題:錯誤操作的可能性增高、招致安裝板大型化等。
本發明鑒於上述課題,其目的在避免錯誤操作及操作性降低,同時抑制開關本體大型化。 ﹝解決問題之方式﹞
依本發明一形態之開關裝置,係進行從外部電源往負載的供電之接通/斷開,其特徵在於,包括:開關本體;及操作單元。前述操作單元具有:觸控感應器部,偵測人為操作;以及扁平箱狀的外殼,將前述觸控感應器部加以收納,且構成為將前述外殼之正面作為前述觸控感應器部之偵測面。前述開關本體具有:開關元件,將從外部電源往負載的供電加以接通/斷開;以及控制部,對應於前述觸控感應器部的偵測結果,將前述開關元件加以導通(ON)、斷開(OFF)。此外,前述開關本體具有:設定部,備有一至多數個開關;以及箱狀器體,將前述開關元件、前述控制部、與前述設定部加以收納。前述控制部,依據前述設定部的前述開關受到操作,而施行多種設定。前述操作單元在前述器體,安裝成可以在將前述器體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前述器體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在器體之正面設有:操作部,用以操作前述設定部所備有的前述多數個開關。再者,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在前述器體將操作單元安裝成可以在將前述器體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前述器體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於是,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具有如下效果:能將錯誤操作還有操作性降低加以避免,同時仍然抑制開關本體大型化。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使用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另外,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皆係將本發明之合宜的一種具體例加以顯示者。從而,以下實施形態所示之數値、形狀、材料、構成元件、構成元件之配置、及連接形態等僅為一範例,非意圖限定本發明。所以,以下實施形態的構成元件之中,未記載於顯示本發明的最上位概念之獨立請求項的構成元件,將作為隨意之構成元件說明。
此外,各個圖式係示意圖,未必經嚴謹圖示。另外,在各圖中,將同樣的構成構件標註同樣的元件符號。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安裝於安裝框之狀態的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以下簡稱為開關裝置。)係進行從外部電源往照明負載供電之接通/斷開的開關裝置,包括開關本體1與操作單元2。開關本體1包括器體10。操作單元2包括外殼22。器體10係箱狀,且將下述之開關元件50與控制部5與設定部52加以收納。器體10之正面,設有操作部(下述之操作片121、窗孔122、123),用以操作設定部52所備有的多數個開關。外殼22係扁平箱狀,且將下述觸控感應器部20加以收納。此外,外殼22設有鉤掛部(下述的鉤掛爪221),以可拆卸的方式鉤掛於器體10之一部份。操作單元2構成為將外殼22之正面作為觸控感應器部20之偵測面。操作單元2在器體10,安裝成可以在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開關本體1更包含下述第一連接器56;操作單元2更包含下述第二連接器28。而且操作單元2在第一位置之中,藉由連接第一連接器56與第二連接器28,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在第二位置之中,藉由卸下第一連接器56與第二連接器28,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
開關裝置如圖1所示地安裝於安裝框9,且後端部插入並埋入配設於設在牆壁的埋入孔。另外,以下說明之中若無特別註明,在圖1及下述圖3之中,規定出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向。意即,開關裝置埋入於設在牆壁的埋入孔之方向(牆壁的深度方向)係後方向,後方向的相反方向係前方向。上下方向係安裝框9之長邊方向。左右方向係安裝框9之短邊方向。
首先參照圖2,詳細說明開關裝置的電路結構。
圖2係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電路結構圖。開關裝置如同上述地包括開關本體1與操作單元2。
操作單元2包括:觸控感應器部20;發光部21;第二連接器28;以及音效輸出部29等。
觸控感應器部20係感應器,偵測人為操作。觸控感應器部20,係於下述感應器基板26之表面形成多數個電極而構成。此外,觸控感應器部20包括感應器電路(未圖示)。此感應器電路將生成於多數個電極與接地之間的静電容量加以間接且各別地測量。再者,感應器電路於静電容量測量値超過預定閾値時,判斷各個電極有人的身體(尤其係手指)接近,即受到觸控操作。而後,感應器電路(觸控感應器部20)將顯示已受觸控操作的操作訊號輸出至外部。另外,將可以利用各電極而各別地加以偵測的區域稱為操作區域。
發光部21利用發光而將開關裝置的位置告知使用者。發光部21具有:下述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00;以及驅動電路(未圖示),個別驅動各個發光二極體200,使其發光。發光部21裝配於感應器基板26之背面,且穿過感應器基板26往前方放射光線。
音效輸出部29在操作者將開關裝置操作時,利用輸出操作音效而告知操作者已受理操作。音效輸出部29包括:利用下述壓電元件的發聲零件(壓電振動板、壓電蜂鳴器、壓電發聲器、壓電振鈴器等)290;以及驅動電路(未圖示),將發聲零件290加以驅動。
第二連接器28係一種如下所述的連接器:用以在操作單元2與開關本體1之間傳輸電力及訊號。第二連接器28具有總共八個接點。八個接點之中的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供電予觸控感應器部20、發光部21、音效輸出部29。此外,其餘六個接點之中的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觸控感應器部20所輸出的操作訊號傳輸至開關本體1。再者,其餘四個接點之中的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控制訊號從開關本體1傳輸向發光部21;而後,其餘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控制訊號從開關本體1傳輸向音效輸出部29。
開關本體1如圖2所示,包括:控制部5;開關元件50;電源電路51;設定部52;記憶體部53,無線通訊部54;訊號傳輸部55;第一連接器56;電源端子6;負載端子7;以及訊號端子8等。
電源電路51產生:直流電,用以驅動控制部5、觸控感應器部20、發光部21、及音效輸出部29等。電源電路51經由一個電源端子6與一個負載端子7而連接於交流電源3。而且,電源電路51將交流電源3所供應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而供電予控制部5等。另外,此類電源電路51宜係由例如AC/DC整流器與三端子穩壓器構成。此外,二個電源端子6係彼此電性連接,且使用於饋送線。
開關元件50將從外部電源(交流電源3)往負載的供電加以接通/斷開。其係經由電源端子6與一個負載端子7(未與電源電路51連接的負載端子7)而串連連接於交流電源3及負載(照明負載4)。開關元件50宜為例如由雙向三端子晶閘管(所謂的三端雙向可控矽元件)構成。意即,僅於開關元件50導通時,將交流電從交流電源3經由開關元件50供電予照明負載4。
設定部52備有一至多數個開關,且利用操作設定部52所具有的開關而施行多種設定。設定部52例如由下述按鈕開關520還有DIP開關521等構成。
控制部5對應於觸控感應器部20的偵測結果,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控制部5例如由微控制器構成,且進行此類動作。此外,控制部5利用操作設定部52的開關而施行多種設定。再者,控制部5對應於下述接收部接收的無線訊號所含之指示,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再者,控制部5依據設定部52的開關受到操作,而允許接收由用以遠端操作開關裝置之發訊器所給予之指示。再者,於操作單元2位在第二位置的情況,控制部5禁止對應於由接收部接收的無線訊號所含之指示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
記憶體部53係由快閃記憶體等可以電性覆寫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構成,藉由控制部5而讀寫各種數據。
無線通訊部54係接收部,由未圖示的天線還有接收電路等構成,且收納於器體10内。接收部構成如下:將以發訊器所傳送的電波為媒介的無線訊號加以接收,且將接收的無線訊號所含之數據交予控制部5。
訊號傳輸部55經由連接於一對訊號端子8的訊號線(未圖示),而在與其它開關裝置之間將控制訊號加以傳輸(送接收)。亦即,訊號傳輸部55依據控制部5的指示,而將例如由電壓訊號構成的控制訊號,經由訊號線而傳輸(傳送)向其它開關裝置。此外,訊號傳輸部55經由訊號線,而將從其它開關裝置傳輸來的控制訊號加以接收,且輸出所接收的控制訊號至控制部5。
第一連接器56係一種用以在開關本體1與操作單元2之間將電力及訊號加以傳輸的連接器。第一連接器56具有總共八個接點。八個接點其中的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由電源電路51生成的直流電供電予觸控感應器部20、發光部21、音效輸出部29。此外,其餘六個接點其中的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觸控感應器部20所輸出的操作訊號傳輸至控制部5;再者,其餘四個接點其中的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控制訊號從控制部5傳輸(傳送)向發光部21。此外,其餘二個接點係一種如下所述的接點:用以將控制訊號從控制部5傳輸(傳送)向音效輸出部29。而且,第一連接器56對第二連接器28可以插拔且電性及機械性地連接。意即,第一連接器56的各個接點與第二連接器28的各個接點係一對一電性連接。
其次,參照圖1~圖9,詳細說明開關裝置的構造。
操作單元2包括:外殼22;黏接片25;感應器基板26;螺絲27;以及第二連接器28等。外殼22由基底23與板24形成為扁平的矩形箱狀。
基底23藉由不具透光性的合成樹脂材料(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等熱塑性樹脂),長方形之底壁230與自底壁230之四周向前方突出之矩形框狀的周壁231形成為一體而構成。此外,在底壁230的左右兩端設有四個突台232,較底壁230更往前方突出。另外,底壁230與周壁231所包圍的空間稱為收納空間。
感應器基板26係例如由玻璃環氧基板等絶緣基板構成。在感應器基板26之正面,形成有多數個電極(未圖示)。此等電極係將銅箔等導電材料在感應器基板26之正面,利用濺鍍法還有濕式塗佈(塗佈)法成膜而形成。此外,在感應器基板26的反面,如圖4所示,裝配有感應器電路(未圖示)、發聲零件290、發光二極體200、第二連接器28等。
感應器基板26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在上下方向排列設置有五個圓孔260。此等五個圓孔260將感應器基板26貫穿,並使裝配於感應基板26之反面的複數個(圖示範例之中為五個)發光二極體200所放射之光線向前方穿過(參照圖5)。
再者,在感應器基板26的四角及左右兩端,各別貫穿有圓形的螺絲插穿孔261。另外,在感應器基板26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各二個矩形的凹部262。
第二連接器28由八個接點280與將此等八個接點280分別電性絶緣且支撐的二個絶緣體(第一絶緣體281及第二絶緣體282)構成 (參照圖4)。各個接點280,由銅還有銅合金等導電體而形成為棒狀。第一絶緣體281由合成樹脂等具有電絶緣性的材料形成為長方體狀,且八個接點280藉由嵌入成形,將各個接點280支撐在靠近前方的位置。同樣地,第二絶緣體282由合成樹脂等具有電絶緣性的材料形成為長方體狀,且八個接點280藉由嵌入成形,將各個接點280支撐在中央附近 (參照圖5及圖6)。另外,八個接點280,由第一絶緣體281及第二絶緣體282支撐為各四個排列為兩列。
此外,八個接點280之中,上側列的四個接點280,較第一絶緣體281更前方的部份往上側折曲。另一方面,八個接點280之中,下側列的四個接點280,較第一絶緣體281更前方的部份往下側折曲 (參照圖6)。而且,第二連接器28藉由將各個接點280的折曲部份(接點端子部) 焊接於感應器基板26之反面,使八個接點280在感應器基板26,裝配成自感應器基板26之反面往後方向突出 (參照圖4)。
感應器基板26如圖5及圖6所示,收納於基底23的收納空間,且利用從前方插穿總共六個螺絲插穿孔261的六支螺絲27而螺固於基底23之底壁230。另外,設於基底23之底壁230的突台232,分別插穿感應器基板26的凹部262。
板24由聚碳酸酯等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平板狀。其中,板24宜藉由光擴散材料的掺入、凹凸加工、還有網版印刷等方式而具有比較高的光擴散性。
而且,板24藉由具有透光性的黏接片25,貼附於突台232之正面及感應基板26之正面 (參照圖5)。藉由人的身體(尤其是手指)隔著板24、再來是黏接片25而靠近具有感應基板26的電極,而電極與接地之間生成的静電容量將變化。如上所述,則構成外殼22的板24之正面成為觸控感應部20之偵測面。
於此,在基底23之底壁230,貫穿有第二連接器28所插穿的插穿孔233 (參照圖5及圖6)。意即,第二連接器28的接點280穿過插穿孔233而自底壁230往後方突出。另外,在基底23之底壁230,往後方向突起設置有一對保護壁235,保護第二連接器28 (參照圖4)。此等保護壁235係矩形平板狀,並在基底23之反面自上下方向夾著插穿孔233,與底壁230形成為一體。亦即,自底壁230突出的八個接點280,配置於一對保護壁235之間(參照圖6)。
還有,底壁230設有:限制部(第二限制部)234,沿著第一連接器56的插拔方向(前後方向)而限制第二連接器28的移動。第二限制部234形成如下:自插穿孔233的左右兩端之内面與底壁230之反面平行地突出 (參照圖3及圖5)。意即,第二限制部234在第二連接器28插穿於插穿孔233的狀態之中,與第一絶緣體281的左右兩端部沿著前後方向而相向。再者,在第二限制部234一體地設有朝往前方突出的突起2340。而且,此突起2340抵接於第一絶緣體281之反面 (參照圖5)。
此外,底壁230之反面之中,在左右兩端的上下方向之中央,各自形成有安裝片220(參照圖4)。此等安裝片220形成為自底壁230之反面往後方向突出。此外,在各個安裝片220的末端(後端)一體地設有:例如由突脊構成的鉤掛爪221。
開關本體1包括:器體10,例如由主體11與罩蓋12構成;以及電路區塊,構成如圖2所示之電路。
電路區塊由控制基板13、電源基板14、分離器15等構成。電源基板14及控制基板13係將配線用導體(銅箔)印刷於玻璃環氧基板等絶緣基板之正反兩面而構成。
電源基板14裝配有施加相對高電壓的電路還有電路元件,亦即電源電路51還有開關元件50等。開關元件50與例如由金屬板構成的散熱板57一同裝配於電源基板14之反面。另外,電源基板14之反面亦如下述裝配有電源端子6、負載端子7、構成訊號端子8的端子板60、70、80(參照圖4)。
此外,控制基板13裝配有施加相對低電壓的電路還有電路元件,亦即控制部5還有記憶體部53、無線通訊部54、訊號傳輸部55等。另外,控制基板13之正面裝配有第一連接器56、設定部52之按鈕開關520、還有DIP開關521、發光元件(發光二極體)522等(參照圖3)。
再者,在電源基板14之正面與控制基板13之反面,分別裝配有連接器131、140 (參照圖5)。意即,藉由將裝配於控制基板13之反面的連接器131與裝配於電源基板14之正面的連接器140加以連接,而將二個基板13、14電性及機械性地連接。另外,在控制基板13之反面與電源基板14之正面之間夾入分離器15。分離器15由合成樹脂等具有電絶緣性的材料形成為矩形片狀。意即,藉由將分離器15夾入,能確保控制基板13與電源基板14之間的絶緣距離。
主體11由前方開口的矩形箱狀合成樹脂成形體而構成。此外,罩蓋12由後方開口的矩形箱狀合成樹脂成形體而構成。主體11在上面及下面之左右兩端,形成有突起110。罩蓋12形成有矩形板狀的突片120,其自上下兩側的後端緣之左右兩端分別往後方突出。此外,各個突片120各別穿孔有矩形的孔1200。
亦即,若使罩蓋12自主體11的前方覆蓋,且各個突起110嵌入各個突片120的孔1200,則主體11與罩蓋12結合而組裝長方體狀的器體10 (參照圖7及圖8)。另外,電路區塊收納於器體10的内部。
主體11設有:第一端子收納部111,收納二個電源端子6;第二端子收納部112,收納二個負載端子7;以及第三端子收納部113,收納二個訊號端子8。
第一端子收納部111與第二端子收納部112具有三個分隔牆1110~1112與底壁所包圍的空間。分隔牆1110形成為與主體11左側的側壁平行地自底壁往前方豎起。分隔牆1111形成為與主體11下側的側壁平行、且與分隔牆1110的上端銜接而自底壁往前方豎起。分隔牆1112形成為與主體11下側的側壁平行、且與分隔牆1110之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銜接而自底壁往前方豎起。
第三端子收納部113具有二個分隔牆1130、1131與底壁所包圍的空間。分隔牆1130形成為與主體11右側的側壁平行地自底壁往前方昇起。分隔牆1131形成為與主體11下側的側壁平行、且與分隔牆1130的上端銜接而自底壁往前方昇起。
此外,第一~第三端子收納部111~113藉由自分隔牆1110、1130突出的突部1113、1120、1132而分隔為二個區塊。第一端子收納部111於前述二個區塊分別皆收納端子板60與鎖簧61的組合,且於未受到突部1113所區分的位置收納一個解除鈕62 (參照圖6)。此外,第二端子收納部112於前述二個區塊分別皆收納端子板70與鎖簧71的組合,且於未受到突部1120所區分的位置收納一個解除鈕72 (參照圖6)。再者,第三端子收納部113於前述二個區塊分別皆收納端子板80與鎖簧81的組合,且於未受到突部1132所區分的位置收納一個解除鈕82。另外,在第一~第三端子收納部111~113之中的底壁,分別貫穿有二個受到電線的芯線(導體)所插穿的電線插穿孔1114、1121、1133與一個工具插穿孔1115、1122、1134。
此等端子板60、70、80藉由銅還有銅合金等導電體形成為四角溝槽狀。此外,此等端子板60、70、80利用將一端側銲接而裝配於電源基板14之反面。
鎖簧61、71、81由下者形成一體:中央片,與端子板60、70、80之一側片抵接;按壓片,自中央片的一端側起延展設置為S字狀;以及鎖片,自中央片的另一端側起延展設置為J字狀。而且,端子板60、70、80之另一側片與按壓片並與鎖片之間,若經由電線插穿孔1114、1121、1133插入有電線的導體,則藉由按壓片而將導體按壓於端子板、且鎖片的末端抵接於導體而使電線防脫。此外,要卸下電線時,只要使用插穿於工具插穿孔1115、1122、1134的工具(一字起子等)而使解除鈕62、72、82移動,則藉由解除鈕按壓鎖片而使鎖片的末端自導體分離,即能拉出電線。其中,此類構造的端子稱作速接端子(又或無螺絲端子)並係以往公知,故省略詳細說明。
此外,在主體11上下兩側的側壁,較左右兩側的側壁更向前方突出的支撐片114各自設為一體(參照圖3)。此等支撐片114形成為梯形,且前端設有矩形的凹部1140。
上述電路區塊將裝配於電源基板14之反面的端子板60、70、80加以收納於各自的端子收納部111~113並收於主體11内。於此,在控制基板13的上緣及下緣,分別設有矩形的突部130。意即,此類突部130藉由與主體11的各個支撐片114之凹部1140嵌合,而將電路區塊定位至主體11。
罩蓋12如圖3所示,設有:作為操作部的多數(圖示範例之中為三個)個操作片121,用以操作設定部52所備有的多數個開關;以及多數(圖示範例之中為二個)個窗孔122、123。再者,罩蓋12設有:一個插穿孔124;多數對(圖示範例之中為三對)安裝爪125;以及解除片126等。
操作片121具有圓形的操作鈕1210與矩形板狀的支撐部1211,與罩蓋12形成為一體,留下支撐部1211的下端部份而自罩蓋12之前壁割離(參照圖3及圖4)。另外,支撐部1211的下端部份形成為U字形狀 (參照圖4)。亦即,操作片121由支撐部1211的下端部份撓曲,形成為可以往前後方向搖動。而且,若將操作鈕1210按壓操作,則操作片121往後方撓曲,所以裝配於控制基板13的按鈕開關520的按鈕受操作鈕1210按壓,將按鈕開關520加以導通。
上側窗孔122設於罩蓋12之前壁 (參照圖6及圖7)。此窗孔122使裝配於控制基板13之正面的DIP開關521之操作面(正面)露出於器體10之外。亦即,可以經由窗孔122而運用起子的末端或是筆尖等來操作DIP開關521的操作子5210。
下側的窗孔123如圖4所示,形成為圓錐台形,且設於罩蓋12之前壁。此窗孔123構成為使裝配於控制基板13之正面的發光元件522所發出的光線放射至器體10之外。亦即,由發光元件522發出的光線,可以穿過窗孔123而從器體10的前方辨視。
插穿孔124如圖4及圖6所示,形成為左右方向較上下方向長的方管狀,且從後方插穿有裝配於控制基板13之正面的第一連接器56。此外,在插穿孔124,沿著第二連接器28的插拔方向(前後方向)而設有限制部(第一限制部)127,限制第一連接器56的移動 (參照圖7)。第一限制部127形成為自插穿孔124的左右兩側之内面起與罩蓋12之前壁平行地突出 (參照圖5及圖7)。意即,第一限制部127與第一連接器56的左右兩端部沿著前後方向而相向。再者,在第一限制部127一體地設有朝向後方突出的突起1270。而且,此突起1270抵接於第一連接器56之正面 (參照圖5)。
三對安裝爪125之中的二對,設於罩蓋12之左側面的上下兩端附近 (參照圖7及圖8)。此外,其餘1對安裝爪125設於罩蓋12之右側面(參照圖3)所設的解除片126。解除片126形成為相對於罩蓋12的右側壁而在左右方向可以撓曲。亦即,器體10使用此等三對安裝爪125而安裝於安裝框9。
安裝框9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框狀,具有安裝用窗孔90。安裝框9具有:沿著長邊方向(上下方向)的一對縱向片91;以及一對橫向片92,將一對縱向片91的兩端彼此連結 (參照圖1)。意即,一對縱向片91及一對橫向片92所包圍的空間成為窗孔90。
一對縱向片91設有多數(圖示範例之中為各八個)個安裝孔93。此等安裝孔93插入且鉤掛有上述三對安裝爪125。意即,藉由將一對安裝爪125分別插入於一對安裝孔93,而在器體10的前端部插穿於窗孔90的狀態下將開關本體1安裝於安裝框9 (參照圖1及圖5)。
此外,一對橫向片92在長邊方向(左右方向)之中央,貫穿有匣盒螺絲(未圖示)所插穿的螺絲插穿孔920。再者,一對橫向片92在螺絲插穿孔920的外側之長邊方向的中央,設有螺絲孔921。其中,一對橫向片92構成為自各個縱向片91的長邊方向之兩端向前方突出 (參照圖1)。
安裝框9,例如使一對橫向片92抵於設在牆壁的埋入孔周邊,而安裝於埋入該壁的開關匣盒(未圖示)。意即,插穿於各個橫向片92的螺絲插穿孔920的2支螺栓(未圖示),螺固於開關匣盒的螺絲孔。其中,未埋入有開關匣盒的情況下,安裝框9係使用以往公知的夾持金屬件(未圖示)而固定於壁板。
此外,罩蓋12的前壁之左右兩側的端部形成為階梯狀。再者,在前述端部之上下方向的約略中央,各形成有凹部128 (參照圖3及圖8)。操作單元2在器體10安裝成可以在將包括將開關本體1的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亦即,設於外殼22的二個安裝片220之鉤掛爪221(鉤掛部)分別以可拆卸的方式鉤掛於器體10之一部份,即此等二個凹部128之前端緣,藉以將操作單元2在開關本體1裝設成可拆卸 (參照圖1及圖9)。
於此,操作單元2裝設於開關本體1之際,操作單元2的第二連接器28與開關本體1的第一連接器56電性及機械性地連接。亦即,第二連接器28的八個接點280各別插入於第一連接器56之往正面開口的八個插入口560,且與設於第一連接器56之内部的八個接點個別電性連接(參照圖7)。此時,操作單元2在第一位置之中,藉由連接第一連接器56與第二連接器28,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此外,操作單元2在第二位置之中,藉由卸下第一連接器56與第二連接器28,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此外,設於操作單元2之外殼22(基底23)的一對保護壁235,插入於設在開關本體1的器體10(罩蓋12)之插穿孔124 (參照圖6)。於是,即使衝撃力等外力施加於操作單元2,亦因為由一對保護壁235加以保護,而不易施加前述外力於第一連接器56及第二連接器28,所以能防止此等連接器28、56的損壞等。
其次,參照圖10,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動作。
圖10係使用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照明系統之系統結構圖。首先,簡單說明圖10的系統(照明系統)之系統結構。
本系統係由例如二台開關裝置SA、SB、二個照明負載4A、4B、2台發訊器WA、WB構成。另外,在此等二台開關裝置SA、SB均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只是,此系統結構僅為系統結構的一種範例,用以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來控制負載。
一開關裝置SA(以下稱作第一開關裝置。)經由電線100而電性連接於交流電源3及照明負載4A(以下稱作第一照明負載。)。此外,另一開關裝置SB(以下稱作第二開關裝置。)經由電線100而電性連接於交流電源3及照明負載4B(以下稱作第二照明負載。)。再者,第一開關裝置SA與第二開關裝置SB藉由訊號線101而電性連接。
一發訊器WA(以下稱作第一發訊器。)登錄於第一開關裝置SA,將以電波作為通訊媒介的無線訊號傳送向第一開關裝置SA。另一發訊器WB(以下稱作第二發訊器。)登錄於第二開關裝置SB,將以電波作為通訊媒介的無線訊號傳送向第二開關裝置SB。另外,各個發訊器WA、WB所傳送的無線訊號含有:控制數據,用以控制(亮燈、熄燈、或調光)各照明負載4A、4B;以及在各個發訊器WA、WB之特有的識別資訊。
於此,第一開關裝置SA的操作單元2具有二個操作區域201A、202A,排列於上下。此外,第二開關裝置SB的操作單元2具有二個操作區域201B、202B,排列於上下。例如,在第一開關裝置SA之中,若觸控操作上側的操作區域(以下稱作第一操作區域201A。),則操作單元2輸出:第一操作訊號,顯示第一操作區域201A已受觸控操作。在第一開關裝置SA的開關本體1之中,已收取第一操作訊號的控制部5,藉由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或斷開)而使第一照明負載4A亮燈(或熄燈)。
同樣地,在第二開關裝置SB之中,若觸控操作上側的操作區域(以下稱作第一操作區域201B。),則操作單元2輸出:第一操作訊號,顯示第一操作區域201B已受觸控操作。在第二開關裝置SB的開關本體1之中,已收取第一操作訊號的控制部5,藉由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或斷開)而使第二照明負載4B亮燈(或熄燈)。
此外,在第一開關裝置SA之中,觸控操作下側的操作區域(以下稱作第二操作區域202A。),則操作單元2輸出:第二操作訊號,顯示第二操作區域202A已受觸控操作。在第一開關裝置SA的開關本體1之中,已收取第二操作訊號的控制部5,使針對第二照明負載4B的控制訊號,從訊號傳輸部55經由訊號線101而傳輸(傳送)向第二開關裝置SB。
在第二開關裝置SB之中,訊號傳輸部55經由訊號線101,而接收由第一開關裝置SA傳輸的前述控制訊號,並輸出至控制部5。第二開關裝置SB的控制部5,依據自訊號傳輸部55收取的控制訊號,利用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或斷開)而使第二照明負載4B亮燈(或熄燈)。
再者,在第二開關裝置SB之中,若觸控操作下側的操作區域(以下稱作第二操作區域202B。),則操作單元2輸出:第二操作訊號,顯示第二操作區域202B已受觸控操作。在第二開關裝置SB的開關本體1之中,已收取第二操作訊號的控制部5,使針對第一照明負載4A的控制訊號,從訊號傳輸部55經由訊號線101而傳輸(傳送)向第一開關裝置SA。
在第一開關裝置SA之中,訊號傳輸部55經由訊號線101而將第二開關裝置SB所傳輸的前述控制訊號加以接收,並輸出至控制部5。第一開關裝置SA的控制部5,依據自訊號傳輸部55收取的控制訊號,利用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或斷開)而使第一照明負載4A亮燈(或熄燈)。
就各個開關裝置SA、SB而言,控制部5已將開關元件50加以斷開之時,亦即已使照明負載4A、4B熄燈之時,宜使觸控感應部20的發光二極體200發光。意即,在因照明負載4A、4B熄燈而變暗的狀況之中,由開關裝置SA、SB之正面(操作單元2之正面)發光而能將開關裝置SA、SB的位置告知。又或,亦可由控制部5使觸控感應部20的發光二極體200發光而將操作區域201A(201B)、202A(202B)的位置告知。
還有,就一般機械式開關裝置而言,因為伴隨接點的切換而改變操作感觸、產生聲音(操作音效),所以能告知操作者已受理操作。另一方面,就開關裝置SA、SB而言,因為即使操作單元2受到觸控操作,也沒有改變操作感觸、產生操作音效,所以對操作者來說,不易判別是否已受理操作。於此,控制部5已收取來自操作單元2的操作訊號之情況下,宜將控制訊號輸出至操作單元2而從音效輸出部29輸出操作音效(例如「嗶」聲)。其中,操作音效之輸出的有無,宜為可利用設定部52的DIP開關521來加以設定。
此外,若自第一發訊器WA傳送無線訊號,則第一開關裝置SA的無線通訊部54接收前述無線訊號,並取得該無線訊號所含的控制數據而輸出至控制部5。第一開關裝置SA的控制部5,依據收取自無線通訊部54的控制數據,利用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或斷開)而使第一照明負載4A亮燈(或熄燈)。
若自第二發訊器WB傳送無線訊號,則第二開關裝置SB的無線通訊部54接收前述無線訊號,並取得含於該無線訊號的控制數據而輸出至控制部5。第二開關裝置SB的控制部5,依據收取自無線通訊部54的控制數據,利用將開關元件50導通(或斷開)而使第二照明負載4B亮燈(或熄燈)。
於此,在各個開關裝置SA、SB之中,控制部5宜擇一選擇第一動作模式或第二動作模式來運作。另外,第一動作模式與第二動作模式之選擇(設定),宜藉由DIP開關521而施行。意即,控制部5讀取DIP開關521的狀態(導通或斷開),例如若DIP開關521係導通則選擇第一動作模式、DIP開關521係斷開則選擇第二動作模式。
選擇第一動作模式的控制部5,對應於第一操作訊號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且對應於第二操作訊號而使控制訊號從訊號傳輸部55傳輸。另一方面,選擇第二動作模式的控制部5,對應於第二操作訊號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且對應於第一操作訊號而使控制訊號從訊號傳輸部55傳輸。
例如,在圖10所示之系統結構之中,宜在第一開關裝置SA選擇第一動作模式,且在第二開關裝置SB選擇第二動作模式。此情況,若觸控操作第一開關裝置SA的第一操作區域201A、或者觸控操作第二開關裝置SB的第一操作區域201B,則第一照明負載4A將亮燈或熄燈。另一方面,若觸控操作第一開關裝置SA的第二操作區域202A、或者觸控操作第二開關裝置SB的第二操作區域202B,則第二照明負載4B將亮燈或熄燈。
意即,使用者欲使第一照明負載4A亮燈或熄燈的情況,只要觸控操作第一開關裝置SA的第一操作區域201A、或是第二開關裝置SB的第一操作區域201B的任一個即可。此外,使用者欲使第二照明負載4B亮燈及熄燈的情況,只要觸控操作第一開關裝置SA的第二操作區域202A、或是第二開關裝置SB的第二操作區域202B的任一個即可。
於此,假設二台開關裝置SA、SB兩者皆選擇第一動作模式的情況。此情況下,使用者欲使第一照明負載4A亮燈及熄燈的情況,在第一開關裝置SA之中,必須觸控操作第一操作區域201A,而在第二開關裝置SB之中,則必須觸控操作第二操作區域202B。此外,使用者欲使第二照明負載4B亮燈及熄燈的情況,在第一開關裝置SA之中,必須觸控操作第二操作區域202A,而在第二開關裝置SB之中,則必須觸控操作第一操作區域201B。
亦即,二台開關裝置SA、SB的二個操作區域(第一操作區域201A、201B與第二操作區域202A、202B)與二個照明負載(第一照明負載4A與第二照明負載4B)之對應關係將會呈相反。因此,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不佳。
針對於此,就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而言,控制部5係擇一選擇第一動作模式或第二動作模式來實行。於是,能使二台開關裝置SA、SB的二個操作區域(第一操作區域201A、201B與第二操作區域202A、202B)與二個照明負載(第一照明負載4A與第二照明負載4B)的對應關係一致。於是,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能提昇對於使用者而言的好用程度。
其次,說明在圖10所示的系統結構之中,將發訊器WA、WB的識別資訊登錄於各個開關裝置SA、SB的程序。
施行登錄作業者(以下稱為操作者。) 自開關本體1將操作單元2卸下,且按壓操作露出於開關本體1之正面的三個操作鈕1210的其中一個操作鈕1210。按鈕1210受到按壓操作後,設定部52的按鈕開關520導通,將設定訊號(登錄模式設定訊號)自設定部52輸出至控制部5。控制部5收取登錄模式設定訊號後,轉移為登錄模式,利用使發光元件522例如明滅而通知操作者。
操作者經由窗孔123而確認發光元件522之明滅(或亮燈)後,使含有識別資訊的無線訊號從發訊器(例如第一發訊器WA)傳送。無線通訊部54將第一發訊器WA所傳送的無線訊號加以接收,將含於該無線訊號的識別資訊輸出至控制部5。控制部5使收取自無線通訊部54的識別資訊記憶於記憶體部53後,且藉由使發光元件522例如亮燈固定時間,而將識別資訊登錄通知操作者。其後,操作者以預定時間長按操作鈕1210,又或從轉移至登錄模式已經過固定時間,則控制部5將登錄模式完成而移轉至一般動作模式。
亦即,在發訊器WA、WB所傳送的無線訊號,含有各個發訊器WA、WB特有的識別資訊。而且,各個開關裝置SA、SB的控制部5,僅在由無線通訊部54接收之無線訊號所含的識別資訊與記憶於記憶體部53的識別資訊一致的情況下,依據該無線訊號所含的控制數據,而將開關元件50導通或斷開。另外, 一台發訊器WA(或WB)的識別資訊,亦可共通登錄於二台開關裝置SA、SB。此情況,藉由共通登錄有識別資訊之發訊器WA(或WB)所傳送的無線訊號,能於二台開關裝置SA、SB同時使照明負載4A及4B亮燈及熄燈。
於此,設定部52的各個開關520、521僅於設定時操作,於一般使用時不操作。假定,在將如上所述操作頻率極低的設定部52之開關520、521設於操作單元2之操作面(外殼22之正面)的情況下,操作頻率高的操作區域201A、…將會變小。
針對於此,本實施形態的開關裝置SA、SB係將構成設定部52的操作片121還有按鈕開關520、DIP開關521等設於開關本體1之正面側,且通常由裝設於開關本體1之正面側的操作單元2隱藏。因此,與設定部52設於操作單元2的情況比較,能不將外殼22大型化而確保對觸控感應部20的操作區域而言充份的大小。
如同上述,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係進行從外部電源(交流電源3)往負載(照明負載4)的供電之接通/斷開的開關裝置,包括開關本體1與操作單元2。操作單元2具有:觸控感應部20,偵測人為操作;以及扁平箱狀的外殼22,將觸控感應部20加以收納。操作單元2構成為將外殼22之正面作為觸控感應部20之偵測面。開關本體1具有:開關元件50,將從外部電源(交流電源3)往負載(照明負載4)的供電加以接通/斷開;以及控制部5,對應於觸控感應部20的偵測結果,將開關元件50導通/斷開。此外,開關本體1具有:設定部52,備有一至多數個開關(按鈕開關520、DIP開關521);以及箱狀器體10,將開關元件50與控制部5與設定部52加以收納。控制部5利用將設定部52的開關(按鈕開關520、DIP開關521)加以操作而施行多種設定。器體10之正面設有操作部(操作片121、窗孔122、123),用以將設定部52所備有的多數個開關(按鈕開關520、DIP開關521)加以操作。操作單元2在器體10,安裝成可以在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可拆卸)。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構成為如同上述,因為通常器體10之正面受到操作單元2遮蓋,所以能避免設定部52的按鈕開關520、DIP開關521受到錯誤操作。此外,操作單元2若位移至第二位置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則設定部52的按鈕開關520、DIP開關521變得可以容易地操作,所以能避免操作性的降低。於是,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能避免錯誤操作還有操作性的降低,同時將開關本體1的大型化加以抑制。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之中,在外殼22宜設有鉤掛部(鉤掛爪221),以可拆卸的方式鉤掛於器體10之一部份(凹部128)。其中,針對於開關本體1的器體10,操作單元2亦可構成為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可以轉動。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之中,開關本體1宜包含:接收部(無線通訊部54),收納於器體10内,接收由發訊器WA、WB所傳送的無線訊號。且控制部5宜對應於由接收部(無線通訊部54)接收的前述無線訊號所含之指示,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再者,控制部5宜依據設定部52的開關(按鈕開關520)受到操作而允許接受自發訊器WA、WB所給予之前述指示。
於此,在本實施形態開關裝置之中,控制部5於操作單元2位在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宜禁止對應於接收部(無線接收部54)接收的無線訊號所含之指示而將開關元件50加以導通/斷開。
若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若構成為如同上述,則能於設定操作中,將負載(照明負載4A、4B)在無關於操作者的意圖之情況下受到控制等不良狀況的發生加以防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之中,宜使開關本體1更包括第一連接器56、操作單元2更包括第二連接器28。操作單元2宜為如下:在第一位置之中,係藉由連接第一連接器56與第二連接器28,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遮蓋。操作單元2宜為如下:在第二位置之中,係藉由卸下第一連接器56與第二連接器28,而將器體10之正面加以露出。
若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構成為如同上述,則例如在操作單元2有不良狀況的情況下,能不將開關本體1自安裝框9卸下,而是僅將操作單元2卸下,操作單元2的修理或交換變得容易。
還有,開關裝置SA、SB於為了如同上述設定操作還有登錄操作而將操作單元2自開關本體1卸下之際,沿著卸下方向(前後方向),在第一連接器56及第二連接器28產生應力。此等應力係使得第一連接器56及第二連接器28從各自所裝配的控制基板13及感應基板26離開方向的力。因此,將各基板13、26與第一連接器56及第二連接器28的連接器端子部加以接合的銲料,有可能將會產生裂痕。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之中,藉由設於器體10(罩蓋12)的第一限制部127,將前後方向上的第一連接器56的移動加以限制。因此,將控制基板13與第一連接器56的連接器端子部加以接合的焊料不易產生裂痕。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SA、SB之中,藉由設於操作單元2之外殼22(基底23)的第二限制部234,將前後方向上的第二連接器28的移動加以限制。因此,將感應基板26與第二連接器28的連接器端子部加以接合的焊料不易產生裂痕。
以上依據上述實施形態而將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對於實施形態施加同業者所能思及的各種變形而得的形態、還有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精神的範圍內任意組合各個實施形態之構成元件及機能而實現的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
1‧‧‧開關本體
2‧‧‧操作單元
3‧‧‧交流電源(外部電源)
4‧‧‧照明負載(負載)
5‧‧‧控制部
6‧‧‧電源端子
7‧‧‧負載端子
8‧‧‧訊號端子
9‧‧‧安裝框
10‧‧‧器體
11‧‧‧主體
12‧‧‧罩蓋
13‧‧‧控制基板
14‧‧‧電源基板
15‧‧‧分離器
20‧‧‧觸控感應部
21‧‧‧發光部
22‧‧‧外殼
23‧‧‧基底
24‧‧‧板
25‧‧‧黏接片
26‧‧‧感應基板
27‧‧‧螺絲
28‧‧‧第二連接器
29‧‧‧音效輸出部
50‧‧‧開關元件
51‧‧‧電源電路
52‧‧‧設定部
53‧‧‧記憶體部
54‧‧‧無線通訊部(接收部)
55‧‧‧訊號傳輸部
56‧‧‧第一連接器
57‧‧‧散熱板
60‧‧‧端子板
61‧‧‧鎖簧
62‧‧‧解除鈕
70‧‧‧端子板
71‧‧‧鎖簧
72‧‧‧解除鈕
80‧‧‧端子板
81‧‧‧鎖簧
82‧‧‧解除鈕
90‧‧‧窗孔
91‧‧‧縱向片
92‧‧‧橫向片
93‧‧‧安裝孔
100‧‧‧電線
101‧‧‧訊號線
110‧‧‧突起
111、112、113‧‧‧收納部
114‧‧‧支撐片
120‧‧‧突片
121‧‧‧操作片(操作部)
122‧‧‧窗孔(操作部)
123‧‧‧窗孔(操作部)
124‧‧‧插穿孔
125‧‧‧安裝爪
126‧‧‧解除片
127‧‧‧第一限制部
128‧‧‧凹部
130‧‧‧突部
131‧‧‧連接器
140‧‧‧連接器
200‧‧‧發光二極體
220‧‧‧安裝片
221‧‧‧鉤掛爪(鉤掛部)
230‧‧‧底壁
231‧‧‧周壁
232‧‧‧突台
233‧‧‧插穿孔
234‧‧‧第二限制部
235‧‧‧保護壁
260‧‧‧圓孔
261‧‧‧螺絲插穿孔
262‧‧‧凹部
280‧‧‧接點
281‧‧‧第一絶緣體
282‧‧‧第二絶緣體
290‧‧‧發聲零件
520‧‧‧按鈕開關(開關)
521‧‧‧DIP開關(開關)
522‧‧‧發光元件
560‧‧‧插入口
920‧‧‧螺絲插穿孔
921‧‧‧螺絲孔
1110、1111、1112‧‧‧分隔牆
1113‧‧‧突部
1114‧‧‧電線插穿孔
1115‧‧‧工具插穿孔
1120‧‧‧突部
1121‧‧‧電線插穿孔
1122‧‧‧工具插穿孔
1130、1131‧‧‧分隔牆
1132‧‧‧突部
1133‧‧‧電線插穿孔
1134‧‧‧工具插穿孔
1140‧‧‧凹部
1200‧‧‧孔
1210‧‧‧操作鈕
1211‧‧‧支撐部
1270‧‧‧突起
2340‧‧‧突起
5210‧‧‧操作子
4A、4B‧‧‧照明負載
SA、SB‧‧‧開關裝置
WA、WB‧‧‧發訊器
201A、201B、202A、202B‧‧‧操作區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安裝於安裝框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係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電路結構圖。   ﹝圖3﹞係從前方觀察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從後方觀察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5﹞係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橫剖視圖。   ﹝圖6﹞係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的縱剖視圖。   ﹝圖7﹞係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之中,開關本體的前視圖。 ﹝圖8﹞係分離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之開關本體及操作單元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9﹞係分離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之開關本體及操作單元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10﹞係使用同上開關裝置之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系統結構圖。
8‧‧‧訊號端子
10‧‧‧器體
11‧‧‧主體
12‧‧‧罩蓋
13‧‧‧控制基板
14‧‧‧電源基板
15‧‧‧分離器
22‧‧‧外殼
23‧‧‧基底
24‧‧‧板
25‧‧‧黏接片
26‧‧‧感應基板
27‧‧‧螺絲
50‧‧‧開關元件
56‧‧‧第一連接器
57‧‧‧散熱板
80‧‧‧端子板
82‧‧‧解除鈕
110‧‧‧突起
111、112、113‧‧‧收納部
114‧‧‧支撐片
120‧‧‧突片
121‧‧‧操作片(操作部)
122‧‧‧窗孔(操作部)
123‧‧‧窗孔(操作部)
124‧‧‧插穿孔
125‧‧‧安裝爪
126‧‧‧解除片
127‧‧‧第一限制部
128‧‧‧凹部
130‧‧‧突部
230‧‧‧底壁
231‧‧‧周壁
232‧‧‧突台
233‧‧‧插穿孔
234‧‧‧第二限制部
260‧‧‧圓孔
261‧‧‧螺絲插穿孔
262‧‧‧凹部
290‧‧‧發聲零件
520‧‧‧按鈕開關(開關)
521‧‧‧DIP開關(開關)
522‧‧‧發光元件
1110、1111、1112‧‧‧分隔牆
1113‧‧‧突部
1120‧‧‧突部
1130、1131‧‧‧分隔牆
1132‧‧‧突部
1140‧‧‧凹部
1200‧‧‧孔
1210‧‧‧操作鈕
1211‧‧‧支撐部

Claims (5)

  1. 一種開關裝置,用以進行從外部電源往負載的供電之接通/斷開, 包括:開關本體;及操作單元; 該操作單元具有:觸控感應器部,偵測人為操作;以及扁平箱狀的外殼,將該觸控感應器部加以收納;且將該外殼之正面作為該觸控感應器部之偵測面, 該開關本體具有:開關元件,將從外部電源往負載的供電加以接通/斷開;控制部,對應於該觸控感應器部的偵測結果而將該開關元件導通(ON)、斷開(OFF);設定部,備有一至多數個開關;以及箱狀之器體,收納該開關元件、該控制部、與該設定部; 該控制部,利用將該設定部的該開關加以操作而施行多種設定, 在該器體之正面設有操作部,用以將該設定部所具有的該多數個開關加以操作, 該操作單元,係以可在將該器體之正面加以遮蓋的第一位置與將該器體之正面加以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的方式安裝於該器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開關裝置,其中, 在該外殼設有:鉤掛部,以可拆卸的方式鉤掛於該器體之一部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開關裝置,其中, 包括:接收部,收納於該器體内,用來接收由發訊器所傳送的無線訊號, 該控制部對應於該接收部所接收之該無線訊號中所含之指示,而將該開關元件加以導通/斷開, 再者,該控制部藉由對該設定部的該開關之操作,而允許接受由該發訊器所給予之該指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開關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於該操作單元位在該第二位置的情況下,禁止對應於該接收部所接收的該無線訊號所含之指示而將該開關元件加以導通/斷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開關裝置,其中, 該開關本體更包括第一連接器; 該操作單元更包括第二連接器; 該操作單元, 在該第一位置,藉由連接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而將該器體之正面加以遮蓋; 在該第二位置,藉由卸下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而將該器體之正面露出。
TW104104634A 2014-03-26 2015-02-12 開關裝置 TW2016030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4283A JP6327448B2 (ja) 2014-03-26 2014-03-26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089A true TW201603089A (zh) 2016-01-16
TWI560735B TWI560735B (zh) 2016-12-01

Family

ID=52697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634A TW201603089A (zh) 2014-03-26 2015-02-12 開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27448B2 (zh)
CN (1) CN106062909B (zh)
PH (1) PH12016501690A1 (zh)
TW (1) TW201603089A (zh)
WO (1) WO20151459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8453B (zh) * 2017-11-07 2023-01-01 美商伊利諾工具工程公司 終端殼、蓋及板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3427B (zh) * 2016-09-20 2018-10-30 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耐高温开关
EP3652769A1 (fr) * 2017-07-10 2020-05-20 Berker GmbH & Co. KG Appareillage électrique et module fonctionnel additionnel associé
BR112020000530A2 (pt) * 2017-07-10 2020-07-21 Berker Gmbh & Co. Kg equipamento elétrico e módulo funcional adicional associado
CN109757043B (zh) * 2017-11-01 2021-03-23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JP6931226B2 (ja) * 2017-11-02 2021-09-01 清重 元統 タッチ式スイッチ
JP7117553B2 (ja) * 2018-01-29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スイッチシステム
JP2022076622A (ja) * 2020-11-10 2022-05-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配線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309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US20090184652A1 (en) * 2007-04-23 2009-07-23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Antenna for a Load Control Device Having a Modular Assembly
US8305078B2 (en) * 2008-10-09 2012-11-06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Method of performing MRI with an atomic magnetometer
TWI588858B (zh) * 2009-02-26 2017-06-21 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裝置
JP2013026073A (ja) 2011-07-22 2013-02-0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照明装置
US20130222122A1 (en) * 2011-08-29 2013-08-29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Two-Part Load Control System Mountable To A Single Electrical Wallbox
US9215779B2 (en) * 2012-03-30 2015-12-15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Light switch and control device having a touch screen interface
US20130272041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Aeon Labs Electrical device with low voltage output and low voltage touch panel
CN203377126U (zh) * 2013-06-09 2014-01-01 立烽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控制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8453B (zh) * 2017-11-07 2023-01-01 美商伊利諾工具工程公司 終端殼、蓋及板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5957A1 (en) 2015-10-01
TWI560735B (zh) 2016-12-01
CN106062909B (zh) 2018-08-24
PH12016501690A1 (en) 2016-12-19
JP2015187918A (ja) 2015-10-29
CN106062909A (zh) 2016-10-26
JP6327448B2 (ja) 2018-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03089A (zh) 開關裝置
JP653408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160149353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ndication effect
US9355794B2 (en) Push-type switch with display
CA2512811C (en) Setting apparatus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US10355689B2 (en) Touch switch unit and interior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744511B1 (ko) 터미널블록을 위한 인디케이터 장치
TWI559354B (zh) Switchgear and load control system
JP629251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9252656A (ja) プラグ及びタップ
JP6260905B2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1174450C (zh) 开关装置
JP6902708B2 (ja) 非常用照明装置
EP2975624A1 (en) Switch device
JP2007306067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機器
JP2000133385A (ja) 端子誤挿入防止装置
JP3172051U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95234B2 (ja) 照明制御装置
JP2010193626A (ja) 配線器具
JPH0759181A (ja)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操作用端末器
JP2001014989A (ja) 基板搭載型光電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