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1573A - 用於無線存取系統中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無線存取系統中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01573A TW201601573A TW104132206A TW104132206A TW201601573A TW 201601573 A TW201601573 A TW 201601573A TW 104132206 A TW104132206 A TW 104132206A TW 104132206 A TW104132206 A TW 104132206A TW 201601573 A TW201601573 A TW 20160157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ontrol information
- channel quality
- quality control
- transmit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一無線存取系統中藉由一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該無線存取系統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方法係由一使用者設備所執行且該方法包括:接收包括一初始上鏈授權的一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使用兩個傳輸區塊傳輸上鏈資料;接收用於該兩個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一非認可資訊;以及藉由施加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該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將一頻道品質控制資訊與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以及一新的傳輸區塊一起傳輸,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係根據該非認可資訊所重傳的。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存取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在載波集成環境(例如多分量載波環境)中傳輸包括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上鏈頻道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方法及其裝置。本發明涉及一種當UCI被揹負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時,用於獲得分配給UCI的資源單位(resource element,RE)的數量之方法及其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第八版或第九版)系統(以下簡稱為LTE系統)採用多載波調變(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所述多載波調變為將單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分為多個頻帶並且使用該多個頻帶。然而,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長期演進技術先進系統(LTE-advance system,LTE-A)(以下簡稱為LTE-A系統)可以使用集成一個或多個CC的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以支援寬於LTE系統的系統頻寬。所述CA可以被載波匹配、多CC環境、或多載波環境替換。
在單CC環境如LTE系統中,僅描述了一種情形,其藉由使用多個分層將UCI和資料多工(multiplex)在一個CC上。
然而,在CA環境中,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CC並且UCI的分層的數量可以增加至多個CC數量的數量。例如,當順位指示資訊在LTE系統中具有2或3位元時,該順位指示資訊在LTE-A系統中可具有的最大值為15位元,因為頻寬可以延長至5CC。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定義在LTE系統中的UCI傳輸方法不能傳輸具有15位元大小的UCI,甚至當使用里德-穆勒(Reed-Muller,RM)碼時也不能編碼。因此,LTE-A系統需要新的一種用於傳輸具有大尺寸UCI的方法。
因此,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於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其本質上可以避免由於現有技術的侷限和不足造成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多載波環境(或CA環境)中有效地編碼並傳輸UCI的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當UCI被揹負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時獲得分配給UCI的RE的數量的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當使用兩個或多個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重傳UCI時計算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即,通道品質指示器(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及/或預編碼矩陣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所需的RE的數量的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支援上述方法的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及/或基地台裝置。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不限於上述技術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上面沒有提到的其他技術問題。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在CA環境中傳輸包括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UCI的方法及其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方面,一種用於在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t request,HARQ)的無線存取系統中使用兩傳輸區塊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包括下鏈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信號;計算傳輸使用該下鏈控制資訊的
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的編碼符號的數量Q’;以及基於編碼符號的數量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一種用於在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無線存取系統中使用兩傳輸區塊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使用者設備包括:用於傳輸射頻信號的傳輸模組;用於接收射頻信號的接收模組;以及配置為支援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傳輸的處理器。該使用者設備可接收包括下鏈控制資訊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計算傳輸使用下鏈控制資訊的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的編碼符號的數量Q’,並且基於編碼符號的數量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
編碼符號的數量Q’可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並且該下鏈控制資訊可包括:用於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
第一傳輸區塊的副載波的數量的資訊;與第一傳輸區塊相關的
編碼區塊的數量的資訊C (x);以及編碼區塊的尺寸的資訊。其中x表示兩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指標(index)。
第一傳輸區塊可以為兩傳輸區塊中具有較高的調變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位準的傳輸區塊。如果兩傳輸區塊具有相同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該第一傳輸區塊可以為兩傳輸區塊的第一個。
在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步驟中,該使用者設備能夠將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揹負於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所重傳的上鏈資料上並傳輸包含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上鏈資料。
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計算關於上鏈資料的資
訊,即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一種用於在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
無線存取系統中使用兩傳輸區塊接收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包括:使基地台向使用者設備傳輸包括下鏈控制資訊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以及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從使用者設備接收頻道品質控制資訊。
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的編碼符號的數量Q'可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並且該下鏈控制資訊可包括用於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
第一傳輸區塊的副載波的數量的資訊、與第一傳輸區塊相關的
編碼區塊的數量的資訊C (x)、以及編碼區塊的尺寸的資訊,其中x表示兩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指標。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傳輸區塊可為兩傳輸區塊中具有較高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的傳輸區塊。如果兩傳輸區塊具有相同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則第一傳輸區塊可為兩傳輸區塊的第一個。
所述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使用即將接收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可揹負在所重傳的上鏈資料上。上鏈資料的資訊可藉由以下公式計算,即
上述實施例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一部分。顯然地,對於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地是,具有本發明的技術特徵的各種實施例可以實施在於此闡述的本發明的詳細描述中。
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獲得下面的有益效果。
UCI可以在多載波環境(或CA環境)中有效地編碼和傳輸。
此外,對於每一個TB而言,當使用兩個或多個TB傳輸UCI時,可以正確地計算傳輸CQI及/或PMI所需的RE的數量。
再者,當頻道品質控制資訊(CQI/PMI)揹負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時,對於每一個TB而言,可以精確地計算傳輸CQI/PMI所需的
RE的數量。尤其是,當兩TB的初始資源值由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重傳而彼此不同時,可以正確地計算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CQI/PMI所需的RE的數量。
可以理解地是,本發明的前面的概述及後面的詳細描述為示例性及解釋性並意在為申請專利範圍所要保護的發明提供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160、165‧‧‧頻道編碼器
161‧‧‧速率匹配器
162、167‧‧‧拌碼器
163‧‧‧字碼對分層的映射器
164‧‧‧資料/控制資訊多工器
166‧‧‧位元尺寸控制器
168‧‧‧頻道交錯器
170‧‧‧離散傅立葉轉換預編碼器
171‧‧‧多輸入多輸出預編碼器
201、301‧‧‧拌碼模組
2100、2110‧‧‧天線
2120、2130‧‧‧處理器
2140、2150‧‧‧傳輸模組
2160、2170‧‧‧接收模組
2180、2190‧‧‧記憶體
202、302、169‧‧‧調變映射器
203‧‧‧轉換預編碼器
204、305、172‧‧‧資源單位映射器
205、173‧‧‧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信號產生器
303‧‧‧分層映射器
304‧‧‧預編碼模組
306‧‧‧正交分頻多工存取信號產生器
401、405‧‧‧串聯至並聯變換器
402‧‧‧N點離散傅立葉轉換模組
403‧‧‧副載波映射器
404‧‧‧M點離散傅立葉反轉換模組
406‧‧‧循環前置碼附加模組
S101~S108‧‧‧步驟
S610~S640‧‧‧步驟
S1300~S1390‧‧‧步驟
S1510~S1550‧‧‧步驟
S1910~S1940‧‧‧步驟
S2010~S2060‧‧‧步驟
所附圖式,其中提供關於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結合與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份,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描述一同提供對於本發明的原則的解釋。圖式中:第1圖為用於描述在3GPP LTE系統中使用的實體頻道以及使用該實體頻道的通用信號傳輸方法的參考示意圖;第2圖為說明使用者設備的配置以及傳輸上鏈信號的信號處理程序;第3圖為說明基地台的配置以及傳輸下鏈信號的信號處理程序;第4圖為用於描述UE方案、SC-FDMA方案以及OFDMA方案的配置的參考示意圖;第5圖為用於描述在頻域中的信號映射方法以滿足在頻域中單載波特性的參考示意圖;第6圖為描述根據SC-FDMA用於解調變傳輸信號的傳輸參考信號的過程的方塊圖;第7圖顯示參考信號根據SC-FDMA映射在子訊框結構中的符號位置;第8圖顯示用於將DFT處理輸出樣本映射到群集的SC-FDMA中的單載波的信號處理程序;第9圖和第10圖顯示用於將DFT處理輸出樣本映射到群集的SC-FDMA中的多載波的信號處理程序;第11圖顯示了分段的SC-FDMA的信號處理程序;第12圖為說明可以用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上鏈子訊框的結構;第13圖為說明可以用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UL-SCH資料以及控制資
訊的處理程序;第14圖為說明用於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多工UCI和UL-SCH資料的示例性方法;第15圖為說明在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多工控制資訊和UL-SCH資料的程序的流程圖;第16圖和第17圖為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藉由使用者設備用於多工多個UL-SCH TB和UCI的示例性方法;第18圖為說明用於映射實體資源單位以傳輸上鏈資料和UCI的方法;第19圖為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傳輸UCI的方法;第20圖為說明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傳輸UCI的方法;以及第21圖為顯示用於實現第1圖至第20圖描述的方法的裝置。
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在CA環境(或多分量載波環境)中傳輸和接收UCI的方法及其裝置。此外,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用於傳輸和接收順位指示資訊的方法及其裝置,以及用於將錯誤檢測碼應用於UCI的方法及其裝置。
下面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是以特定的形式的本發明的要素及特點的結合。除非另有提及,該要素或特點可以認為是選擇性的。在不結合其他要素或特點的情況下,可以實施每一個要素或特點。此外,可以藉由結合部分要素及/或特點來構成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重新排列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順序。任意一個實施例的一些結構或要素可以包含在另一實施例中並且可以使用另一實施例的相應的結構或特點來替換。
在所附圖式的描述中,本發明的已知程序或步驟的詳細描述將被避免,以免使本發明的主題模糊不清。此外,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的程序或步驟也將不被描述。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主要地描述了基地台(base station,BS)與使用者設備(UE)之間的資料傳輸和接收的關係。BS是指網路的終端
節點,其直接地與使用者設備進行通信。所描述的由BS執行的具體操作可藉由BS的上部節點來執行。
即,顯然地,在由多個包含BS的網路節點構成的網路中,用於與使用者設備進行通信所執行的各種操作可以藉由BS、或者不是BS的網路節點來進行。“BS”一詞可以替換為固定站、節點B、e節點B(eNode B,eNB)、先進的基地台(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存取點等。
“使用者設備”一詞可以替換為行動台(Mobile Station,MS)、使用者台(Subscriber Station,SS)、使用者行動台(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MSS)、先進的行動台(Advance Mobile Station,AMS)、行動終端等詞。具體地,應該注意地是,詞“eNB”和“eNode-B”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可以交替地使用,以及詞“使用者設備”和“終端”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可以交替地使用。
發射器為提供資料或聲音服務的固定的及/或行動的節點,接收器為接收資料或聲音服務的固定的及/或行動的節點。因此,在上鏈中MS可以用作為發射器,BS可以用作為接收器。同樣地,在下鏈中MS可以用作為接收器,BS可以用作為發射器。
本發明實施例係被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802.xx系統、3GPP系統、3GPP LTE系統、以及3GPP2系統等無線存取系統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揭露的標準文件所支持。尤其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得到3GPP TS 36.211、3GPP TS 36.212、3GPP TS 36.213、以及3GPP TS 36.321文件的支持。沒有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描述以清楚地揭露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步驟或部分仍可以得到上述文件的支持。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詞可以藉由標準文件來解釋。
現在將參考所附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下面參考所附圖式給出的詳細描述意在解釋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而不是僅僅顯示可以根據本發明實施的實施例。用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特定詞係被提供以助於理解本發明。在本發明的範圍及精神內,這些特定的詞可以替換為其他詞。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用於各種無線接入技術如分碼多工存
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頻多工存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分時多工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以及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
CDMA可與射頻技術如通用陸地射頻存取(Universal TerREtrial Radio Access,UTRA)或CDMA 2000一起執行。TDMA可與射頻技術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一般封包式射頻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或增強型資料速率GSM演進(Enhanced Date Rates for GSM Evolution,EDGE)等一起執行。OFDMA可與射頻技術如IEEE 802.11(無線相容性)(wireless fidelity,Wi-Fi)、IEEE 802.16(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IEEE 802.20以及演進型UTRA(Evolved UTRA,E-UTRA)等一起執行。
UTRA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的一部分。3GPP LTE為使用E-UTRA的演進型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鏈採用OFDMA,在上鏈使用SC-FDMA。LTE-A為3GPP LTE的演進型版本。本發明下面的實施例主要將本發明的技術特徵的實施例描述為應用於3GPP LTE/LTE-A系統。然而,這僅僅是示例性並且本發明可應用於IEEE 802.16e/m系統。
1. 3GPP LTE/LTE-A系統
在無線存取系統中,使用者設備藉由下鏈從BS接收資訊,並且藉由上鏈向BS傳輸資訊。在使用者設備與BS之間傳輸的和接收的資訊包括通用資料資訊和控制資訊。根據在使用者設備與BS之間傳輸的和接收的資訊的類型或使用提供各種實體頻道。
第1圖為用於描述在3GPP LTE系統中使用的實體頻道以及使用該實體頻道的信號傳輸方法的參考示意圖。
當使用者設備開啟電源或新進入單元(cell)時,使用者設備在S101中執行包含與BS同步的初始單元搜索操作。為了實現該操作,使用者設備接收主要同步頻道(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P-SCH)以
及次要同步頻道(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SCH),以同步BS並且獲得資訊如單元識別碼(Identification,ID)。
然後,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在所述單元中藉由從BS接收實體廣播頻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信號獲得廣播資訊。使用者設備可以在初始單元搜索操作中接收下鏈參考信號(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以檢查下鏈頻道狀態。
當完成初始單元搜索時,該使用者設備根據實體下鏈控制頻道資訊接收實體下鏈控制頻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以及實體下鏈共用頻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以在S102中獲得更詳細的系統資訊。
隨後,該使用者設備在S103至S106中可執行隨機存取程序,以完成向BS的存取。為了實現該存取,該使用者設備藉由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傳輸一前序資訊(preamble)(S103)並且藉由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以及與實體下鏈控制頻道對應的PDSCH接收前序資訊的回應訊息(S104)。在使用競爭之隨機存取的情況下,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執行傳輸額外的PRACH信號(S105)以及接收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和與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對應的PDSCH信號(S106)的競爭解決程序。
當完成隨機存取程序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執行接收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及/或PDSCH信號(S107)並且傳輸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及/或實體上鏈控制頻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S108)的通用上鏈/下鏈信號傳輸程序。
從使用者設備至BS傳輸的控制資訊簡稱為UCI。UCI包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認可字元/(acknowledge character,ACK)/非認可字元(non-acknowledge character,NACK)、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CQI、PMI、順位資訊(rank information,RI)等。
在LTE系統中,UCI通常藉由PUCCH被週期性地傳輸。然而,當控制資訊與流量資料需要同時傳輸時,UCI可以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此外,UCI可以在網路的請求/指示上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非週期性地傳輸。
第2圖為用於描述使用者設備的配置以及使用者設備的信號處理程序以傳輸上鏈信號的參考示意圖。
為了傳輸上鏈信號,該使用者設備的拌碼模組201可以使用使用者設備-特定的拌碼信號以拌碼一傳輸的信號。所述拌碼信號輸入至調變映射器202並且使用雙相移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移鍵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或者16正交振幅調變/64正交振幅調變(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等方式調變為一複數符號。該複數符號由轉換預編碼器203處理並且施加至資源單位映射器204。該資源單位映射器204可以將所述複數符號映射至時頻資源單位。以此方式處理的信號可以藉由天線經由SC-FDMA信號產生器205傳輸至BS。
第3圖為用於描述BS的配置以及BS傳輸下鏈信號的信號處理程序的參考示意圖。
在3GPP LTE系統中,該BS可以藉由下鏈傳輸一個或多個字碼(codeword)。如在第2圖所示的上鏈中,每一個字碼可以藉由拌碼模組301和調變映射器302處理以成為複數符號。藉由分層映射器303將該複數符號映射至多個分層,其中每一個分層可以由分配給每一個傳輸天線的預編碼模組304藉由預編碼矩陣成倍地增加。藉由資源單位映射器305將上面處理的每一個天線的傳輸信號映射至時頻資源單位。該映射的信號受OFDMA信號產生器306的影響並且藉由每一個天線傳輸。
在射頻通信系統中,當使用者設備在上鏈傳輸信號時,與BS在下鏈傳輸信號的情況相比,峰值平均比(Peak-to-Average Ration,PAPR)成為一個問題。因此,SC-FDMA用於上鏈信號傳輸,如上面參考第2圖和第3圖描述的,而OFDMA用於下鏈信號傳輸。
第4圖為用於描述使用者設備、SC-FDMA以及OFDMA的配置圖。
3GPP系統(例如,LTE系統)在下鏈採用OFDMA,在上鏈使用SC-FDMA。參考第4圖,用於上鏈信號傳輸的使用者設備以及用於下鏈信號傳輸的BS都包括:串聯至並聯轉換器401、405、副載波映射器403、M點離散傅立葉反轉換(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模組
404、以及循環前置碼(cyclic prefix,CP)附加模組406。
藉由SC-FDMA傳輸信號的使用者設備又包括N點離散傅立葉轉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模組402。所述N點DFT模組402在傳輸信號上以以使所述傳輸信號具有單載波特性的方式偏移M點IDFT模組404的IDFT的影響。
第5圖說明在頻域中滿足在頻域中的單載波特性之信號映射方法。
第5圖(a)表示了局部的映射方法,第5圖(b)表示了分佈的映射方法。群集的SC-FDMA將DFT處理輸出樣本分為子群組並且在副載波映射過程期間離散地將子群組映射至頻域(或副載波域),其中所述群集的SC-FDMA為SC-FDMA的修改版本。
第6圖為說明根據SC-FDMA用於解調變傳輸信號的傳輸參考信號(reference signal,RS)的過程的方塊圖。
所述LTE標準(例如,3GPP第九版)定義了:RS在沒有遭受DFT的頻域(S610)中產生,映射至副載波(S620),以反快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處理之(S630),遭受CP附加(S640),然後當資料以如此方式傳輸時傳輸,以使在時域中產生的信號藉由DFT轉換為頻域信號,映射至副載波,以IFFT處理之,然後傳輸(參考第4圖)。
第7圖顯示了RS根據SC-FDMA在子訊框結構中映射的符號位置。
第7圖(a)顯示了在正常CP的情況下在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的每一個中位於第四個SC-FDMA符號的RS。第7圖(b)顯示了在擴展CP的情況下在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的每一個中位於第三個SC-FDMA符號的RS。
第8圖說明在群集的SC-FDMA中將DFT處理輸出樣本映射至單載波的信號處理程序,第9圖和第10圖說明在群集的SC-FDMA中將DFT處理輸出樣本映射至多載波的信號處理程序。
第8圖顯示了施加載波內部群集的SC-FDMA的實施例,第9圖和第10圖顯示了施加載波間群集的SC-FDMA的實施例。第9圖顯示
了當相鄰分量載波之間的副載波間隔一致並且分量載波在頻域中被連續地分配時藉由單一的IFFT區塊產生信號的情況。第10圖顯示了當分量載波在頻域中被非連續地分配時藉由多個IFFT區塊產生的信號的情況。
第11圖說明分段的SC-FDMA的信號處理程序。
分段的SC-FDMA採用與DFTs的數量一樣多的IFFTs,以使DFT和IFFT具有一對一的關係,以擴展DFT分布以及SC-FDMA的IFFT的頻率副載波映射,並且可以簡稱為NxSC-FDMA或NxDFT-s-OFDMA。“分段的SC-FDMA”一詞用於說明書中。參考第11圖,所述分段的SC-FDMA將時域調變符號分為N組(N為大於1的整數),並且逐組地進行DFT處理,以解除單載波特性狀況。
第12圖顯示了可以用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上鏈子訊框的結構。
參考第12圖,該上鏈子訊框包括多個時槽(例如,兩個時槽)。包含在每一個時槽中的SC-FDMA符號的數量可以取決於CP之長度。例如,在正常CP的情況下一個時槽可以包括7個SC-FDMA符號。
所述上鏈子訊框被分段為資料區域以及控制區域。用於傳輸和接收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信號的資料區域用於傳輸上鏈資料信號如音頻資料。用於傳輸和接收PUCCH信號的控制區域用於傳輸UCI。
PUCCH包括位於頻域中資料區域(例如,位於頻域鏡像部分的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s,RB)對)的兩端的RB對(例如,m=0,1,2,3)並且基於一時槽被跳頻。UCI包括HARQ ACK/NACK、通道品質指示器(CQI)、預編碼矩陣索引(PMI)、順位指示(RI)資訊等。
第13圖說明可用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上鏈共用頻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之資料以及控制資訊的處理程序。
參考第13圖,藉由上鏈(uplink,UL)-SCH傳輸的資料以傳輸區塊的形式以每一個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傳輸至編碼單元。
同位位元p 0,p 1,p 2,p 3,...,p L-1係添加至從更高分層接收的TB的位元a 0,a 1,a 2,a 3,...,a A-1。此處,TB的尺寸為A,同位位元的數量為24(L=24)。另外,具有附加的循環冗餘校驗(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
的輸入位元可表示為b 0,b 1,b 2,b 3,...,b B-1,其中B表示包含CRC的TB的位元的數量(S1300)。
根據TB尺寸可將輸入位元b 0,b 1,b 2,b 3,...,b B-1分為編碼區塊(code block,CB),並且CRC附加於每一個分段的CB,以獲得位元
c r0,c r1,c r2,c r3,...,。此處,r表示CB數量(r=0,…,C-1),Kr表示CB r
的位元的數量,以及C表示CB的總數量(S1310)。
頻道編碼被執行於輸入至頻道編碼單元的
c r0,c r1,c r2,c r3,...,上,以產生,,,,...,。此處,i(i=0,1,2)表
示編碼資料串流的指標,D r 表示編碼區塊r的第i個編碼資料串流的位元的
數量(即D r =K r +4),r表示CB數量,C表示CB的總數量。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每一個CB可以使用渦輪編碼進行頻道編碼(S1320)。
當完成頻道編碼時,執行速率匹配,以產生e r0,e r1,e r2,e r3,...,。此處,r表示第r個CB的速率匹配的位元的數量(r=0,1,…,C-1),C表示CB的總數量(S1330)。
在速率匹配之後,執行CB串級接法(concatenation)以產生位元f 0,f 1,f 2,f 3,...,f G-1。此處,G表示編碼的位元的總數量。當控制資訊被UL-SCH資料多工並且傳輸時,用於傳輸控制資訊的位元不包括在G中。位元f 0,f 1,f 2,f 3,...,f G-1對應於UL-SCH字碼(S1340)。
CQI及/或PMI、UCI的RI以及HARQ-ACK均獨立地進行頻道編碼(S1350、S1360、以及S1370)。UCI的頻道編碼基於UCI的編碼符號的數量進行。例如,編碼的符號的數量可以用於編碼的控制資訊的速率匹配。所述編碼的符號的數量與調變符號的數量以及RE的數量相對應。
所述CQI藉由使用輸入位元序列o 0,o 1,o 2,...,o O-1進行頻道編碼
(S1350),以產生輸出位元序列q 0,q 1,q 2,q 3,...,。CQI的頻道編碼方案取
決於CQI的位元的數量。當CQI具有11位元或更多位元時,8位元CRC添加至CQI。在輸出位元序列中,Q CQI 表示CQI的編碼的位元的總數量。所述編碼的CQI可以進行速率匹配,以使位元序列的長度與Q CQI 匹配。,其中為CQI的編碼符號的數量,Q m 為調變序列。所述CQI的Q m 與UL-SCH資料的值相等。
所述RI使用輸入位元序列[]或[]進行頻道編碼
(S1360)。此處,[]以及[]分別表示1位元RI和2位元RI。
在1位元RI的情況下,重複編碼被使用。對於2位元RI而言,(3,2)單一編碼用於編碼並且該編碼的資料可以週期地重複。使用在上鏈共用頻道中使用的(32,0)RM編碼而編碼具有3至11位元的RI。藉由使用雙RM結構將具有12位元或更多的RI分為2組,每一組使用(32,0)RM編碼進行編碼。藉由串級接法編碼的RI區塊獲得輸出位元序列
,,,...,。此處,Q RI 表示RI的編碼的位元的總數量。最終串級接
法的編碼的RI區塊可以為該RI的一部分,以使編碼的RI的長度與Q RI 匹配(即,速率匹配)。,其中為RI的編碼符號的數量,Q m 為調變序列。該RI的Q m 與UL-SCH資料的相同。
HARQ-ACK為使用輸入位元序列[]、[]或
[…]進行頻道編碼(S1370)。[]和[]分別表示1位元
HARQ-ACK和2位元HARQ-ACK。[…]表示由大於2位元
(即,O ACK >2)的資訊構成的HARQ-ACK。
此時,ACK係編碼成為1,NACK係編碼成為0。使用重複編碼來編碼1位元HARQ-ACK。使用(3,2)單一的編碼以編碼2位元HARQ-ACK,並且該編碼的資料可以週期地重複。使用在上鏈共用頻道中使用的(32,0)RM編碼來編碼具有3至11位元的HARQ-ACK。使用雙RM結構將12位元或更多的HARQ-ACK分為2組,每一組使用(32,0)RM編碼進行編碼。Q ACK 表示HARQ-ACK的編碼位元的總數量,並且藉由
串級接法編碼的HARQ-ACK區塊獲得位序列。所述最
終串級接法的編碼的HARQ-ACK區塊可以為HARQ-ACK的一部分,以使位元序列的長度與Q ACK 匹配(即,速率匹配)。,其中為HARQ-ACK的編碼符號的數量,Q m 為調變序列。所述HARQ-ACK的Q m 與UL-SCH資料的相同。
編碼的UL-SCH位元f 0,f 1,f 2,f 3,...,f G-1以及編碼的CQI/PMI位元q 0,q 1,q 2,q 3,...,皆係輸入至資料/控制多工區塊(S1380)。該資料/控制多工區塊輸出 g 0, g 1, g 2, g 3,..., g H'-1。此處, g i 為具有Q m (i=0,...,H'-1)的長度的列向量。 g i (i=0,...,H'-1)表示具有(Q m .N L )的長度的列向量。H=(G+N L .Q CQI )以及H'=H/(N L .Q m )。N L 表示UL-SCH TB映射的分層的數量,H表示分配給
UL-SCH TB映射的N L 輸送分層的用於UL-SCH資料及CQI/PMI的編碼的位元的總數量。即,H為分配給UL-SCH資料以及CQI/PMI的編碼的位元的總數量。
一頻道交錯器(channel interleaver)頻道交錯在此輸入的編碼的位元。所述頻道交錯器的輸入包括資料/控制多工區塊的輸出、
g 0, g 1, g 2,..., g H'-1、編碼的RI,,,...,、以及編碼的HARQ-ACK
,,,...,(S1390)。
在步驟S1390中, g i (i=0,...,H'-1)為具有CQI/PMI的Q m 的長
度的列向量,(i=0,...,-1)為ACK/NACK的Q m 的長度的列向量,以
及()為具有RI的Q m 的長度的列向量。
該頻道交錯器多工控制資訊及/或UL-SCH資料以用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具體地,該頻道交錯器將控制資訊以及UL-SCH資料映射至與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資源對應的頻道交錯器矩陣。
當完成頻道交錯時,位元序列h 0,h 1,h 2,...,為自頻道交錯
器矩陣逐列地輸出。該輸出的位元序列h 0,h 1,h 2,...,係映射至資源網格
中。
第14圖說明用於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多工UCI和UL-SCH資料的示例性方法。
當使用者設備試圖在指定的子訊框中傳輸控制資訊以用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時,該使用者設備在傳輸DFT之前多工UCI以及UL-SCH資料。該UCI包括CQI/PMI、HARQ-ACK/NACK以及RI的至少其中之一。
用於傳輸CQI/PMI、HARQ-ACK/NACK以及RI的RE的數量係基於調變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以及分配以
用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偏移值、、以及。所述偏移
值根據控制資訊允許不同的編碼速率,並且由更高分層(例如,射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層)信號半靜止地(semi-statically)設置。該UL-SCH資料以及控制資訊不映射至相同的RE。如第14圖所示,該控制資訊係被映射以使其呈現在子訊框的兩時槽中。BS可以輕易地多路分配控制資訊和資料封包,因為其可以事先察覺到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
傳輸控制資訊。
參考第14圖,CQI及/或PMI資源均位於UL-SCH資料資源的開端,在一副載波上依序地映射所有的SC-FDMA符號,然後映射至下一個副載波。該CQI/PMI在副載波SC-FDMA符號指標增加的方向中自左側映射至右側。考慮到CQI/PMI資源的數量(即,編碼符號的數量),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資料(UL-SCH資料)係被速率匹配。該CQI/PMI使用與UL-SCH資料相同的調變序列。
例如,當CQI/PMI具有小資訊尺寸(有效負載尺寸)(例如,小於11位元)時,(32,k)區塊編碼用於CQI/PMI,類似於PUCCH資料傳輸,並且編碼的資料可以週期地重複。對於具有小資訊尺寸的CQI/PMI,不使用CRC。
如果CQI/PMI具有大資訊尺寸(例如,大於11位元),8位元CRC係添加至CQI/PMI並且使用尾端位元迴旋碼(tail-biting convolutional code)以執行頻道編碼以及速率匹配。該ACK/NACK藉由穿刺(puncturing)插入至UL-SCH資料映射的SC-FDMA資源的一部分。該ACK/NACK與RS相鄰並且在副載波指標增加的方向中自底部至頂部填充相應的SC-FDMA符號。
如第14圖所示,在正常CP的情況下,ACK/NACK的SC-FDMA符號在每一個時槽中對應於SC-FDMA符號#2以及#4。不論ACK/NACK是否實際上在子訊框中傳輸,該編碼的RI皆與ACK/NACK的符號(即,符號#1以及#5)相鄰。此處,ACK/NACK、RI以及CQI/PMI均獨立地編碼。
第15圖為說明在多輸入多輸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系統中多工的控制資訊以及UL-SCH資料的程序的流程圖。
參考第15圖,使用者設備自調度資訊識別用於UL-SCH的順位n_sch(資料部分)以及與順位相關的PMI,以用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S1510)。該使用者設備確定UCI的順位n_ctrl(S1520)。所述UCI的順位可以設置地以使其等於UL-SCH的順位(n_ctrl=n_sch)。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該資料和控制頻道是多工的(S1530)。頻道交錯器執行第一時間映射並穿刺解調變RS(Demodulation RS,DM-RS)周圍的區域,以映
射ACK/NACK/RI(S1540)。然後,資料和控制頻道皆根據調變編碼方案表進行調變(S1550)。該調變方案可包括例如QPSK、16QAM、以及64QAM。調變的序列/位置係可以改變的(例如,在多工資料和控制頻道之前)。
第16圖和第17圖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藉由使用者設備多工並傳輸多個UL-SCH TB以及UCI的示例性方法。
然而,為了方便,第16圖和第17圖說明傳輸兩字碼的情形,第16圖和第17圖所示的方法可以應用至一個或三個或更多字碼的傳輸。該字碼以及相互對應的TB在說明書中交替地使用。由於該方法的基本步驟與上面參考第13圖和第14圖描述的步驟一致或相似,將給出與MIMO相關的部分的描述。
假設兩字碼在第16圖中傳輸,在每一個字碼上進行頻道編碼(160)。根據給定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以及資源尺寸進行速率匹配(161)。編碼的位元可以是特定的單元、特定的使用者設備或編碼的特定的字碼(162)。然後,執行字碼對分層的映射(163)。該字碼對分層的映射可以包括分層位移或置換。
在功能區塊163中進行的字碼對分層的映射可以使用第17圖所示的字碼對分層映射的方法。在第17圖中進行的預編碼的位置可以不同於在第13圖中預編碼的位置。
再次參考第16圖,該控制資訊如CQI、RI以及ACK/NACK根據預定的規格在頻道編碼區塊中進行頻道編碼(165)。此處,對於所有字碼而言,CQI、RI以及ACK/NACK可以使用相同的頻道編碼進行編碼或者對於特定的字碼可以使用不同的頻道編碼進行編碼。
編碼的位元的數量可以藉由位元尺寸控制器166來改變。該位元尺寸控制器166可以與頻道編碼區塊165統一。自位元尺寸控制器166輸出的信號被拌碼(167)。該拌碼的執行可為單元-特定、分層-特定、字碼-特定或使用者設備-特定。
該位元尺寸控制器166可以如下操作。
(1)該位元尺寸控制器識別實體上鏈共用頻道的資料之順位n_rank_pusch。
(2)控制頻道的順位n_rank_control設置為與資料的順位
相對應(即,n_rank_control=n_rank_pusch),並且控制頻道的位元的數量(n_bit_ctrl)可以藉由將其乘以該控制頻道的順位來擴展。
這可輕單地藉由複製該控制頻道以重複該控制頻道來執行。此時,控制頻道可為在頻道編碼之前的資訊位準或者頻道編碼之後的編碼的位元位準。在具有n_bit_ctrl=4以及n_rank_pusch=2的資料順位的控制頻道[a0,a1,a2,a3]的情況下,例如,該控制頻道的位元的擴展數量(n_ext_ctrl)可以為8位元[a0,a1,a2,a3,a0,a1,a2,a3]。
或者,可以應用圓形緩衝方案,以使擴展的位元的數量(n_ext_ctrl)成為8位元。
當該位元尺寸控制器166與頻道編碼器165統一時,可以使用在現有的系統(例如,LTE第八版)中定義的頻道編碼以及速率匹配產生編碼的位元。
除了位元尺寸控制器166之外,位元位準交錯可執行,以進一步隨機化分層。相同地,交錯可在調變符號位準上進行。
CQI/PMI頻道和控制資訊(或控制資料)相對於兩字碼可以被資料/控制多工器164多工。然後,頻道交錯器168根據第一時間映射方案映射CQI/PMI,以使ACK/NACK資訊映射至一子訊框中兩個時槽的每一個的上鏈DM-RS周圍的RE。
調變映射器169調變每一分層並且DFT預編碼器170執行DFT預編碼。MIMO預編碼器171進行MIMO預編碼並且資源單位映射器172依序地執行RE映射。然後,SC-FDMA信號產生器173產生SC-FDMA信號並且藉由天線埠傳輸該產生的信號。
上述提到的功能區塊的位置不限於第16圖所示的位置並且可以改變。例如,拌碼區塊162和拌碼區塊167可以在頻道交錯區塊168之後,字碼對分層映射區塊163可以在頻道交錯區塊168或調變映射器169之後。
2.多載波集成環境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考慮的通信環境包括多載波環境。在本發明中使用的多載波系統或載波集成系統為使用具有窄於目標頻寬的頻寬的一個或多個分量載波(CC)的集成的系統,以支援寬頻。
在本發明中多載波是指載波集成(載波串級接法)。所述載波集成包括非連續的載波的串級接法以及連續的載波的串級接法。此外,載波串級接法可以與詞“載波集成”、“頻寬串級接法”等交替地使用。
由兩個或多個CC構成的多載波(即,載波集成)在LTE-A系統中目標為支援至100MHz。當具有窄於目標頻寬的頻寬的一個或多個載波被集成時,所述集成的載波的頻寬可以侷限於在現有系統中使用的頻寬,以保持與現有國際行動通訊(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IMT)系統的反向相容性。
例如,3GPP LTE系統支援{1,4,3,5,10,15,20}MHz並且該3GPP LTE-先進系統(LTE-A)藉由使用由LTE支援的頻寬支持寬於20MHz的頻寬。在本發明中使用的多載波系統可以在不考慮現有系統中使用的頻寬下定義新頻寬,以支援載波集成。
該LTE-A系統使用單元的概念以管理射頻資源。該單元定義為下鏈資源與上鏈資源的結合。該上鏈資源不是必要的要素,因此該單元可以僅由下鏈資源構成。如果多載波(即,載波集成)被支援,下鏈資源的載波頻率(或DL CC)與上鏈資源的載波頻率(或UL CC)之間的連接可以由系統資訊(system information,SIB)顯示。
在LTE-A系統中使用的單元包括主要(primary,P)單元(P單元)和次要(secondary,S)單元(S單元)。該P單元可以為在主要頻率(例如,主要CC(primary CC,PCC))上操作的單元,S單元可以為在次要頻率(例如,次要CC(secondary CC,SCC))上操作的單元。對於特定的使用者設備而言,僅有一個P單元以及一個或多個S單元可以分配。
該P單元用於使用者設備以執行初始連接建立程序或連接重新建立程序。該P單元可以為在交接程序期間指定的單元。該S單元可以在建立RRC連接之後配置並且用於提供額外的射頻資源。
該P單元以及S單元可以用作為服務單元。對於未設置載波集成的使用者設備而言,雖然使用者設備處於RRC連接狀態或使用者設備不支援載波集成,存在僅用P單元配置的僅一個服務單元。在使用者設備處於載波集成係設置於RRC連接狀態的情況下,一個或多個服務單元可以存在,並且該服務單元包括P單元以及一個或多個S單元。
當開始初始安全啟動程序時,E-UTRAN可以建立包含除了在建立連接程序中初始地配置的P單元之外的一個或多個S單元的網路。在多載波環境中,該P單元和S單元可以作為分量載波操作。即,載波集成可以理解為P單元與一個或多個S單元的結合。在下面的實施例中,該PCC對應於P單元,該SCC對應於S單元。
3.上鏈控制資訊傳輸方法
本發明的實施例涉及一種用於頻道編碼UCI的方法、一種用於分配資源至UCI的方法、以及一種用於當UCI在CA環境中揹負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的資料上時傳輸UCI的方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應用至單一使用者(single user,SU)-MIMO,並且尤其是應用於作為SU-MIMO的特定情形的單一天線傳輸環境。
3.1 UCI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的分配位置
第18圖說明用於映射實體資源單位以傳輸上鏈資料和UCI的示例性方法。
第18圖顯示了在2字碼和4分層的情況下的UCI傳輸方法。參考第18圖,CQI與資料相結合並且藉由使用與資料和所有群集點相同的調變序列的第一時間映射方案映射至不是RI映射的RE的RE。在SU-MIMO中,該CQI在即將傳輸的一個字碼中傳輸。例如,該CQI在兩字碼中具有較高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的字碼中傳輸,並且當兩字碼具有相同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時在字碼0中傳輸。
當穿刺CQI與資料的結合時佈置ACK/NACK,其已映射至位於參考信號的兩側上的符號。由於該參考信號位於第三和第十符號,該ACK/NACK自第二、第四、第九和第十一符號的最低副載波映射至頂部。此處,ACK/NACK以第二、第十一、第九以及第四符號的序列映射。
RI映射至位於與ACK/NACK相鄰的符號。該RI為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上傳輸的所有資訊項目(資料、CQI、ACK/NACK、RI)中即將第一個映射的。具體地,該RI為自第一、第五、第八以及第十二符號的最低副載波映射至頂部。此處,該RI為以第一、第十二、第八以及第五符號的序列映射。
尤其是,當其資訊位元為1位元或2位元時,該ACK/NACK
以及RI可以藉由QPSK僅使用群集的四個稜角映射;當其資訊位元為3位元或更多時,其可以藉由使用與資料和所有群集點相同的調變序列映射。此外,該ACK/NACK以及RI在所有分層中的相同位置上使用相同的資源傳輸相同的資訊。
3.2用於HARQ-ACK位元或RI-1的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的計算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調變符號的數量可以相應於編碼的符號的數量或RE的數量。
控制資訊或控制資料以頻道品質控制資訊(CQI及/或PMI)、HQRQ/ACK以及RI的形式輸入至頻道編碼區塊(例如,第13圖的S1350、S1360以及S1370或第16圖的165)。不同數量的編碼符號被分配以控制資訊傳輸,因此編碼速率取決於該控制資訊。當控制資訊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中傳輸時,處於頻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HARQ-ACK、RI以及CQI(或PMI)的控制資訊位元o0,o1,o2,…,oo-1皆被獨立地頻道編碼。
當使用者設備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ACK/NACK(或RI)資訊位元時,用於ACK/NACK(或RI)的每一分層的RE的數量可以使用方程式1來計算。
在方程式1中,用於ACK/NACK(或RI)的RE的數量可以表示為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Q’。此處,O表示ACK/NACK(或RI)的
位元的數量,和根據TB由傳輸字碼的數量確定。用於考慮資
料與UCI之間的信號噪音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差異以設置偏移值
的參數被確定為=和=。
對於TB而言,表示在當前的子訊框中用於實體上
鏈共用頻道傳輸作為副載波的數量的調度頻寬。對於相同的TB而言,
表示用於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每一子訊框中SC-FDMA
符號的數量,以及表示用於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每一
子訊框中副載波的數量。可以使用方程式2計算。
此處,當使用者設備在相同的子訊框中傳輸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和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以用於初始傳輸時或者當分配給初始傳輸的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資源甚至與特定單元的SRS的子訊框和頻率頻寬部分地重疊時,N SRS 可以設置為1,否則設置為0。
初始傳輸時該TB的副載波的數量、自TB得到
的編碼區塊的總數量C、以及每一個編碼區塊的尺寸(x={0,1})都可以從相同TB的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中獲得。
當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DCI格式0或4)不包括上述值時,這些值可以藉由其他方法來確定。例如,當相同TB的初始實體上鏈共
用頻道為半靜態調度時,、C以及(x={0,1})都可以從最近的
半靜態調度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中確定。否則,當實體上鏈共用頻道根據隨機接入回應授權被初始化時,對於相同的TB而言,這些值皆可以從隨機接入回應授權確定。
如上所述,當已獲得用於ACK/NACK(或RI)的RE的數量時,由於在ACK/NACK(或RI)的頻道編碼之後進行調變方案,可以計算位元的數量。該ACK/NACK的編碼位元的總數量為Q ACK =Q m .Q',該RI的編碼位元的總數量為Q RI =Q m .Q'。此處,Q m 為根據調變序列每一符號的位元的數量並且在QPSK的情況下為2,在16QAM的情況下為4,以及在64QAM的情況下為6。
當SNR或頻譜效率高時,可以確定分配給ACK/NACK以及RI的RE的最小值,以防止速率匹配起到穿刺的作用,從而使RM碼進行編碼的字碼的最小長度為0。此時,該RE的最小值可以取決於ACK/NACK或RI的資訊位元尺寸。
3.3用於CQI及/或PMI-1的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的計算當使用者設備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之上傳輸CQI及/或PMI
(CQI/PMI)位元時,每一分層中用於CQI/PMI的RE的數量可以藉由方程式3來計算。
在方程式3中,對於頻道品質資訊而言,用於CQI及/或PMI(CQI/PMI)的RE的數量可以表示為調變編碼符號的數量Q'。然而下面的描述將主要集中在CQI,本發明可以相同的方式應用至PMI。
在方程式3中,O表示CQI/PMI的位元的數量,L表示附加於CQI位元的CRC的位元的數量。此處,當O為11位元或少於11位元時L為0;否則為8。即,
對於相應的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而言,由輸送字碼的數量確定
,並且用以考慮資料與UCI之間的SNR差異以確定偏移值的參數被確
定為=。
對於TB而言,表示在當前的子訊框中用於實體上鏈
共用頻道傳輸之作為副載波的數量的調度的頻寬。表示在當前傳輸
實體上鏈共用頻道的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並且可以藉由上面提到的方程式2來計算。
對於相同的TB而言,表示每一個初始實體上鏈共
用頻道傳輸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表示相應子訊框的
副載波的數量。對於而言,x表示由上鏈授權指定之具有最高的調變編碼方案的TB的指標。
對於相同的TB而言,、C以及可以從初始的
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中獲得。僅、C以及都不包含在初始實體下
鏈控制頻道(DCI格式0)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其他方法確定這些值。
例如,當用於相同TB的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為半靜態調
度時,、C以及可以從最近的半靜態調度的實體下鏈控制頻
道中確定。否則,對於相同的TB而言,當實體上鏈共用頻道根據隨機接入
回應授權初始化時,、C以及可以從隨機接入回應授權中確
定。
UL-SCH的資料資訊(G)位元可以藉由方程式4來計算。
如上所述,當已獲得用於CQI的RE的數量時,在CQI的頻道編碼之後,配合調變方案,可以計算位元的數量。Q CQI 為該CQI的編碼位元的總數量並且Q CQI =Q m .Q'。此處,Q m 為根據調變序列每一符號的位元的數量並且在QPSK的情況下為2,在16QAM的情況下為4,以及在64QAM的情況下為6。如果不傳輸RI,Q RI =0。
3.4用於HARQ-ACK位元或RI-2的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的計算
下面將給出用於計算ACK/NACK以及RI用的RE的數量的方法的描述,其不同於第3.1節描述的方法。
當使用者設備在單一單元中傳輸HARQ-ACK位元或RI位元時,對於HARQ-ACK或RI而言,該使用者設備需要確定每一分層中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Q’。下面的方程式5用於計算當僅有一個TB在UL單元中傳輸時調變符號的數量。
在方程式5中,用於ACK/NACK(或RI)的RE的數量可以表示為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Q’。此處,O表示ACK/NACK(或RI)的位元的數量。
以及均根據TB由傳輸字碼的數量來確定。用
於考慮資料與UCI之間的SNR差異以設置偏移值的參數被確定為
=以及=。
對於TB而言,表示在當前的子訊框中用於實體上鏈
共用頻道傳輸之作為副載波的數量的調度頻寬。表示用於相同TB
的每一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輸送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以及
表示用於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每一子訊框中副載波的
數量。可以藉由方程式2來計算。
用於初始傳輸的TB的副載波的數量、自TB得
到的編碼區塊的總數量C、以及每一個編碼區塊的尺寸(x={0,1})都可以從相同TB的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中獲得。
當該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DCI格式0或4)不包含上述值時,這些值可以藉由其他方法來確定。例如,當用於相同TB的初始實體
上鏈共用頻道為半靜態調度時,、C以及(x={0,1})可以從最
近的半靜態調度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確定。否則,當實體上鏈共用頻道根據隨機接入回應授權被初始化時,對於相同TB而言,這些值可以從隨機接入回應授權中確定。
當使用者設備在UL單元中傳輸兩個TB時,該使用者設備需要確定用於HARQ-ACK或RI的每一分層中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Q'。下面的方程式6和7用於計算當兩個TB在UL單元中具有不同的初始傳輸資源值時調變符號的數量。
在方程式6和7中,用於ACK/NACK(或RI)的RE的數量可以用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Q'來表示。此處,O表示ACK/NACK(或RI)
的位元的數量。如果O 2則;否則以及。
(x={1,2})表示TB‘x’的調變序列,(x={1,2})表示作為在第
一和第二TB的初始子訊框中用於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副載波的數量而表示的調度頻寬。
(x={1,2})表示第一和第二TB的初始實體上鏈
共用頻道傳輸的每一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並且可以藉由方程式8來計算。
在方程式8中,當使用者設備在該TB‘x’的初始傳輸的相同子訊框中傳輸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和SRS時或者當分配給該TB‘x’的初始傳輸的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資源與特定單元的SRS的子訊框和頻寬部分
地重疊時,(x={1,2})為1;否則(x={1,2})為0。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從相應的TB的初
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中獲得(x={1,2})、C以及(x={1,2})。
當這些值不包含在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DCI格式0或4)中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其他方法確定這些值。例如,當用於相同TB的初始實體
上鏈共用頻道為半靜態調度時,(x={1,2})、C以及(x={1,2})
可以從最近的半靜態調度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中確定。否則,當實體上鏈
共用頻道根據隨機接入回應授權被初始化時,(x={1,2})、C以
及(x={1,2})可以從相同TB的隨機接入回應授權中確定。
在方程式6和7中,以及均根據TB由傳輸字
碼的數量確定。用於考慮資料與UCI之間的SNR差異以設置偏移值的參數
被確定為=以及=。
3.5用於CQI及/或PMI-2的編碼調變符號的數量的計算
當使用者設備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之上傳輸CQI及/或PMI(CQI/PMI)位元時,該使用者設備需要計算每一分層中CQI/PMI的RE的數量。然而下面的描述將主要集中在CQI,本發明可以相同的方式應用於PMI。
第19圖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而用於傳輸UCI的方法。
參考第19圖,基地台可以向使用者設備傳輸包含DCI格式0或DCI格式4的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S1910)。
對於兩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而言,該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
信號可以包括關於副載波數量的資訊、關於編碼區塊的數量的
資訊C (x)、以及關於編碼區塊尺寸的資訊。
在步驟S1910中,如果、C (x)、以及不包含
在初始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DCI格式0/4)中,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
另一方法確定這些值。
例如,當用於相同TB的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為半靜態調
度時,、C (x)以及可以從最近的半靜態調度的實體下鏈控
制頻道中確定。否則,對於相同的TB而言,當實體上鏈共用頻道根據隨機
接入回應授權被初始化時,、C (x)以及可以從隨機接入回
應授權中確定。
再次參考第19圖,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在步驟S1910中接收的資訊計算用於傳輸UCI的RE。尤其是,該使用者設備可以計算從UCI中傳輸CQI/PMI所需的RE的數量(S1920)。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CQI/PMI在屬於具有最大調變編碼方案的TB的所有分層中展開或多工並且傳輸。如果兩TB具有相同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CQI在兩TB的第一個中傳輸。
然而,因為所述兩TB由於重傳可具有不同的初始RB尺寸,對於在步驟S1920中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CQI而言,RE的數量Q'可以藉由方程式9來計算。
方程式9與方程式3相似。然而,當重傳UL資料及/或UCI時,如果傳輸重傳包的TB具有不同的初始RB尺寸,不能使用方程式3。
即,當在多載波集成環境中使用一個或多個TB傳輸實體上鏈共用頻道時,可以使用方程式9。
在方程式9中,O表示CQI的位元的數量,L表示附加於CQI位元的CRC的位元的數量。此處,當O為11位元或少於11位元時,L為0;否則為8。即,
此處,根據TB由輸送字碼的數量確定,並且用於考慮
資料與UCI之間的SNR差異以確定偏移值的參數被確定為=。
表示相對應子訊框的副載波的數量,C (x)表示
從每一個TB中產生的編碼區塊的總數量,以及表示根據指標r的編碼區塊的尺寸。由於,x表示由初始上鏈授權指定的與最高調變編碼方案值(IMCS)相對應的傳輸區塊指標。
此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在步驟S1910中從初始實體下鏈
控制頻道獲得關於、C (x)、以及的信息。
對於相同的TB而言,表示每一初始實體上鏈
共用頻道傳輸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此處,為第一
和第二TB的初始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每一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
此外,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方程式10來計算
。
在方程式10中,當該使用者設備在TB‘x’的初始傳輸的相同子訊框中傳輸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與SRS時或者當分配給TB‘x’的初始傳輸的實體上鏈共用頻道資源與單元-特定SRS的子訊框和頻率頻寬部分
地重疊時,可以設置為1;否則設置為0。
再次參考方程式9,表示在TB的當前子訊框中用於
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調度頻寬,其中TB作為副載波的數量。表
示在傳輸實體上鏈共用頻道的當前子訊框中SC-FDMA符號的數量。
在方程式9中,‘x’表示由初始UL授權指定的與最大調變編碼方案位準(IMCS)相對應的TB。如果兩TB在初始UL授權中具有相同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x可以設置為1,其表示TB的第一個。
再次參考第19圖,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在步驟S1920中計算的RE的數量來產生包含CQI的UCI(CSI)。此處,不是CQI的UCI可以使用方程式1和2以及方程式5至8來計算(S1930)。
該使用者設備可以計算藉由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的上鏈資料(UL-SCH)的資訊(G)。即,該使用者設備可以計算關於與在步驟S1930中計算的UCI一同傳輸的上鏈資料的資訊。然後,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向eNB傳輸包括UCI與UL資料的實體上鏈共用頻道(S1940)。
在步驟S1940中,可以藉由方程式11來計算UL-SCH資料資訊(G)的位元。
當使用者設備已計算該CQI的RE的數量時(參考方程式9),由於在CQI頻道編碼之後CQI進行調變方案,該使用者設備可以獲得
位元的數量。在方程式11中,表示與第x個UL-SCH TB相對應的分
層的數量,Q CQI 表示該CQI的編碼位元的總數量。。此處,
為根據每一個TB中的調變序列每一符號的位元的數量,並且在QPSK的情況下為2、在16QAM的情況下為4、以及在64QAM的情況下為6。由於RI的上鏈資源為優先地分配,分配給RI的數量或RE把上鏈資料資訊(G)
位元排除在外。如果RI不被傳輸,則。
在第19圖中,根據傳輸CQI的TB(或CW)的初始傳輸使用參數獲得分配給該CQI的RE的數量,並且藉由從當前子訊框的資源
.減去在傳輸該CQI的TB(或CW)中定義的RI的位的數量
除以傳輸該CQI的TB(或CW)的調變序列所得到的值來獲得所分配
的RE的最大值(參考方程式9)。
第20圖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用於傳輸UCI的方
法。
參考第20圖,eNB向使用者設備傳輸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以分配下鏈資源和上鏈資源(S2010)。
該使用者設備在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之上向eNB傳輸上鏈資料及/或UCI,以回應包含在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內的控制資訊(S2020)。
當在步驟S2020中從使用者設備至eNB傳輸的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中產生錯誤時,該eNB向使用者設備傳輸NACK信號(S2030)。
當使用者設備在接收NACK信號時重傳上鏈資料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從分配給其的射頻資源中計算傳輸上鏈資料和UCI的資源。因此,該使用者設備可以計算傳輸UCI所需的RE的數量(S2040)。
在步驟S2040中,CQI在屬於具有即將傳輸的高調變編碼方案位準的TB的所有分層中傳輸。此處,兩TB具有相同的調變編碼方案位準,該CQI較佳地在第一個TB中傳輸。然而,由於在步驟S2040中需要傳輸該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信號,所述TB可以具有不同的初始RB尺寸。因此,該使用者設備最好藉由根據方程式9的方法計算傳輸CQI所需的RE的數量。
當、C (x)以及均包含在步驟S2010中的實
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在步驟S2040中相應的資訊計算傳輸CQI的RE的數量。如果該使用者設備在步驟S2030之後接收
包含、C (x)以及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該使用者設備可以
使用這些數值計算傳輸CQI的RE的數量。
再次參考第20圖,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在步驟S2040中獲得的傳輸CQI的RE的數量來產生UCI。此處,使用者設備可以根據方程式6和7使用這些方法計算傳輸HARQ-ACK及/或RI的RE的數量並且使用RE的數量產生UCI(S2050)。
此外,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方程式10計算即將重傳的上鏈資料的UL-SCH資料資訊G。因此,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多工UCI與上鏈資料或者將UCI揹負於在上鏈資料上,以向eNB重傳所述上鏈資料(S2060)。
3.6頻道編碼
下面將給出基於使用上述方法計算之UCI的RE的數量之頻
道編碼UCI的方法的描述。
當ACK/NACK的資訊位元為1位元時,輸入序列可以表示為[],並且可以根據表1所示的調變序列進行頻道編碼。Q m 為根據調變序列的每一符號的位元的數量並且當分別使用QPSK、16QAM以及64QAM時其對應至2、4以及6。
當ACK/NACK的資訊位元為2位元時,輸入序列可以表示
為[],並且可以根據表2所示的調變序列進行頻道編碼。此處,
為字碼0的ACK/NACK位元,為字碼1的ACK/NACK位元,並且
=(+)mod 2。在表1和表2中,x與y表示用於拌碼ACK/NACK
資訊的占位元符號(place-holders),以最大化傳輸ACK/NACK資訊的調變符號的歐幾里德(Euclidean)距離。
在ACK/NACK多工在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或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中,如果ACK/NACK為1位元或2位元,根據多重編碼ACK/NACK區塊的串級接法產生位元序
列,,,...,。在ACK/NACK包含在TDD的情況下,也可以
根據多重編碼ACK/NACK區塊的串級接法產生位元序列
,,,...,。此處,Q ACK 為所有編碼ACK/NACK區塊的編碼位
元的總數量。編碼ACK/NACK區塊的最終串級接法可以如此部分地製作,以使總位序列長度相當於Q ACK 。
可以從表3選擇拌碼序列[],並且可以藉由
方程式12計算用於選擇該拌碼序列的指標i。
【方程式12】i=(N bundled -1)mod 4
表3為用於TDD ACK/NACK捆(bundling)的拌碼序列選擇表。
在1位元ACK/NACK的情況下,可以藉由將m設置為1
來產生位元序列,,,...,;在2位元ACK/NACK的情況下,
可以藉由將m設置為3來產生位元序列,,,...,。此處,表4
說明了產生位元序列,,,...,的演算法。
當ACK/NACK為2位元或更多(即,[…]以及
O ACK >2)時,可以藉由方程式13計算位元序列,,,...,。
在方程式13中,i=0,1,2,…,QACK-1以及基本序列Mi,n可以參考3GPP TS36.212標準文件的表5.2.2.6.4-1。在HARQ-ACK資訊上
執行的頻道編碼的向量序列輸出可以定義為,,...,。此處,
。
表5說明了產生位元序列,,...,的演算法。
當RI為1位元時,輸入序列可以表示為[],並且可以根
據表6所示的調變序列進行頻道編碼。
Q m 為根據調變序列的位元的數量,並且當分別使用QPSK、
16QAM以及64QAM時其對應於2、4以及6。表7說明了[]與RI之間
的映射關係。
當RI為2位元時,輸入序列可以表示為[],並且可
以根據表8所示的調變序列進行頻道編碼。此處,為2位元輸入的最高
有效位元(most significant bit,MSB),為2位元輸入的最低有效位元(least
significant bit,LSB),並且=(+)mod2。
表9顯示了[]與RI之間的示例性映射關係。
在表6和表8中,x和y表示用於編碼RI的占位元符號,以最大化傳輸RI的調變符號的歐幾里德距離。
根據多重編碼RI區塊的串級接法產生位元序列
,,,...,。此處,Q RI 為所有編碼RI區塊的編碼位元的總數量。編
碼RI區塊的最後串級接法可以如此部分地製作,以使總位序列長度相當於Q RI 。
在RI上執行的頻道編碼的向量輸出序列定義為
,,...,。此處,可以根據表10所示的演算法獲得以及該向
量輸出序列。
如果RI(或ACK/NACK)為3至11位元,施加RM編碼以產生32位元輸出序列。RM編碼的RI(或ACK/NACK)區塊b 0,b 1,b 2,b 3,...,b B-1藉由方程式14來計算。在方程式14中,i=0,1,2,…,B-1並且B=32。
在方程式14中,i=0,1,2,…,QRI-1以及基本序列Mi,n可以參考3GPP TS36.212標準文件的表5.2.2.6.4-1。
4.用於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
第21圖顯示了用於實現參考第1圖至第20圖所描述的上述方法的裝置。
使用者設備在上鏈可以作為發射器,在下鏈可以作為接收
器。eNB在上鏈可以作為接收器,在下鏈可以作為發射器。
使用者設備與eNB可包括傳輸模組(Tx模組)2140和2150以及接收模組(Rx模組)2160和2170,以控制資料及/或資訊以及天線2100與2110的傳輸和接收,從而分別地傳輸和接收資訊、資料及/或訊息。
此外,該使用者設備與eNB可分別包括用於執行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的處理器2120與2130以及記憶體2180與2190,以暫時地或持續地存儲該處理器的處理程序。
可以使用上述元件以及使用者設備與eNB的功能來執行本發明的實施例。第21圖所示的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第2、3以及4圖所示的組件。處理器2120與2130最好包括第2、3以及4圖所示的組件。
使用者設備的處理器2120可以監督一搜索空間,以接收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具體地,在不封鎖傳輸至其他LTE使用者設備的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的情況下,LTE-A使用者設備可以藉由在擴展的CSS上執行盲解碼(blind decoding)來接收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
該使用者設備的處理器2120可以向eNB傳輸UCI以及實體上鏈共用頻道信號。具體地,所述使用者設備的處理器2120可以根據方程式1至方程式10使用上述方法計算用於傳輸HARQ-ACK、CQI以及RI的RE的數量,使用所計算的RE的數量產生UCI,將UCI揹負於上鏈資料UL-SCH並且傳輸具有該UCI的上鏈資料。
包含在使用者設備與eNB中的傳輸模組2140和2150以及接收模組2160和2170可以具有封包調變和解調變功能、快速封包頻道編碼功能、OFDMA封包調度功能、TDD封包調度功能及/或頻道多工功能。此外,該使用者設備與eNB可進一步包括低功率射頻(radio frequency,RF)或中頻(intermediate frequency,IF)模組。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行動電話、個人通訊服務(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電話、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GSM)電話、寬頻CDMA(wideband-CDMA,WCDMA)電話、行動寬頻系統(mobile broadband system,MBS)電話、手提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多模式多頻帶(multi-mode multi-band,MM-MB)終端或與使用者設備類
似的設備。
此處,智慧型手機為同時具有行動通信終端與PDA的優點的終端。該智慧手機可以為具有包括PDA的傳真傳輸/接收、網路接入等的調度和資料通信功能的行動通信終端。該MM-MB終端為包括多數據機晶片的終端,其可以在可擕式網路系統與行動通信系統(例如,CDMA 2000系統、WCDMA系統等)中操作。
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藉由各種方法來實現,例如,硬體、韌體、軟體或其結合。
在硬體配置中,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藉由一個或多個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s)、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DSPs)、數位信號處理裝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s,DSPDs)、可編程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s)、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FPGAs)、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等來實現。
在韌體或軟體配置中,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藉由執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組、程序、函數等來實現。軟體編碼可以存儲在記憶體單元中並且由處理器來執行。該記憶體單元可以位於處理器的內部或外部,並且經由各種熟知的方法向處理器傳輸資料以及從處理器接收資料。
可以理解地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及變換。因此,可以意識到本發明涵蓋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的範圍內所提供的本發明的修改及變換。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應用至各種無線存取系統。該無線存取系統包括3GPP、3GPP2及/或IEEE 802.xx(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802)系統等。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應用至使用除無線存取系統之外的各種無線存取系統的技術領域。
S2010‧‧‧步驟
S2020‧‧‧步驟
S2030‧‧‧步驟
S2040‧‧‧步驟
S2050‧‧‧步驟
S2060‧‧‧步驟
Claims (10)
- 一種在一無線存取系統中藉由一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該無線存取系統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方法係由一使用者設備所執行且該方法包括:接收包括一初始上鏈授權的一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使用兩個傳輸區塊傳輸上鏈資料;接收用於該兩個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一非認可資訊;以及藉由施加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該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將一頻道品質控制資訊與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以及一新的傳輸區塊一起傳輸,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係根據該非認可資訊所重傳的,其中,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之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計算,其中,該初始上鏈授權包括: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一傳輸區塊的複數個副載波的數量的資訊 ;與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相 關的複數個編碼區塊的數量的資訊C (x);以及該等編碼區塊的尺寸的資訊,以及其中,“x”表示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的一指標。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等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計算關於藉由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所重傳之該上鏈資料的資訊,其中關於該上鏈資料的資訊係由以下公式計算,即
- 一種在一無線存取系統中藉由一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使用者設備,該無線存取系統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使用者設備包括:一接收器;一傳輸器;以及一處理器,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其中,該處理器係配置以:使用該接收器接收包括一初始上鏈授權的一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使用該傳輸器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使用兩個傳輸區塊傳輸上鏈資料;使用該接收器接收用於該兩個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一非認可資訊;以及使用該傳輸器而藉由施加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該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將一頻道品質控制資訊與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以及一新的傳輸區塊一起傳輸,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係根據該非認可資訊所重傳的,其中,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之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計算,其中,該初始上鏈授權包括: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一傳輸區塊的複數個副載波的數量的資訊 ;與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相 關的複數個編碼區塊的數量的資訊C (x);以及該等編碼區塊的尺寸的資訊,以及其中,“x”表示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的一指標。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等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進一步包括:計算關於藉由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所重傳之該上鏈資料的資訊,其中關於該上鏈資料的資訊係由以下公式計算,即
- 一種在一無線存取系統中藉由一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該無線存取系統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方法係由一基地台所執行且該方法包括:傳輸包括一初始上鏈授權的一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使用兩個傳輸區塊接收上鏈資料;傳輸用於該兩個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一非認可資 訊;以及藉由施加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該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將一頻道品質控制資訊與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以及一新的傳輸區塊一起接收,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係根據該非認可資訊所重傳的,其中,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之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計算,其中,該初始上鏈授權包括: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一傳輸區塊的複數個副載波的數量的資訊 ;與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相 關的複數個編碼區塊的數量的資訊C (x);以及該等編碼區塊的尺寸的資訊,以及其中,“x”表示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的一指標。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等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 一種在一無線存取系統中藉由一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基地台,該無線存取系統支援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該基地台包括:一接收器;一傳輸器;以及一處理器,用於接收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 其中,該處理器係配置以:使用該傳輸器傳輸包括一初始上鏈授權的一實體下鏈控制頻道信號;使用該接收器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使用兩個傳輸區塊接收上鏈資料;使用該傳輸器傳輸用於該兩個傳輸區塊的其中之一的一非認可資訊;以及使用該接收器而藉由施加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該實體上鏈共用頻道將一頻道品質控制資訊與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以及一新的傳輸區塊一起接收,該兩個傳輸區塊的該其中之一係根據該非認可資訊所重傳的,其中,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所需之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根據該初始上鏈授權而計算,其中,該初始上鏈授權包括: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一傳輸區塊的複數個副載波的數量的資訊 ;與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相 關的複數個編碼區塊的數量的資訊C (x);以及該等編碼區塊的尺寸的資訊,以及其中,“x”表示用於傳輸該頻道品質控制資訊之該傳輸區塊的一指標。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等編碼符號的數量Q’係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443207P | 2011-02-15 | 2011-02-15 | |
KR1020120001527A KR101923440B1 (ko) | 2011-02-15 | 2012-01-05 |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1573A true TW201601573A (zh) | 2016-01-01 |
TWI578828B TWI578828B (zh) | 2017-04-11 |
Family
ID=4688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32206A TWI578828B (zh) | 2011-02-15 | 2012-02-10 | 用於無線存取系統中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裝置 |
TW101104415A TWI514907B (zh) | 2011-02-15 | 2012-02-10 | 用於無線存取系統中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04415A TWI514907B (zh) | 2011-02-15 | 2012-02-10 | 用於無線存取系統中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39192B2 (zh) |
KR (1) | KR101923440B1 (zh) |
CN (1) | CN105406944B (zh) |
TW (2) | TWI57882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3979B (zh) * | 2017-01-13 | 2019-10-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控制通道與數據通道之間的時序關係的方法和設備 |
TWI694737B (zh) * | 2016-01-07 | 2020-05-21 | 美商高通公司 | 窄頻實體隨機存取通道頻率跳變模式和偵測方案 |
TWI771390B (zh) * | 2017-03-24 | 2022-07-21 | 美商高通公司 | 用於在實體廣播通道有效負荷中傳送同步信號區塊索引的技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87670A1 (en) * | 2013-04-05 | 2014-10-0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MCS table adaptation for 256-QAM |
JP6442781B2 (ja) * | 2013-07-19 | 2018-12-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 |
MX362944B (es) * | 2014-01-15 | 2019-02-27 | Nec Corp |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control del enlace ascendente, terminal inalámbrica y estación base. |
US10433242B2 (en) | 2014-08-27 | 2019-10-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vice and method whereby electronic device selects wireless network |
EP3264633B1 (en) | 2015-04-10 | 2021-03-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pplication time of csi report |
EP3484113A4 (en) * | 2016-07-08 | 2020-02-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US9979450B2 (en) * | 2016-10-07 | 2018-05-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codeword and codeblock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568130B2 (en) | 2016-12-22 | 202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ple types of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utilization |
CN108270513B (zh) * | 2016-12-30 | 2024-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及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270539B (zh) * | 2017-01-03 | 2022-07-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CN110326247B (zh) * | 2017-02-24 | 2022-04-12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处理数据块的方法和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方法 |
KR101928031B1 (ko) | 2017-06-05 | 2018-12-12 | 주식회사 세광하이테크 | Orfs 전조 관용 이음쇠의 제조방법 |
JP7058087B2 (ja) * | 2017-07-03 | 2022-04-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10741577B (zh) * | 2017-11-15 | 2022-05-0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US11394520B2 (en) * | 2018-03-23 | 2022-07-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siderations on bandwidth part (BWP) management for ultra-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
CN110831214B (zh) * | 2018-08-10 | 2023-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2027414A1 (en) * | 2020-08-06 | 2022-0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ement or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or configured grant uplink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58571B1 (ko) * | 2008-02-03 | 2015-10-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9096752A1 (en) * | 2008-02-03 | 2009-08-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rq |
KR100925444B1 (ko) * | 2008-05-27 | 2009-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채널을 통해 데이터와 제어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KR101638900B1 (ko) * | 2008-08-05 | 2016-07-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에 대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KR20100083440A (ko) * | 2009-01-13 | 2010-07-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637580B1 (ko) * | 2009-03-04 | 2016-07-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EP2409421A2 (en) * | 2009-03-16 | 2012-01-2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ata and control mulitplexing for uplink mimo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clustered-dft |
WO2010114252A2 (en) * | 2009-03-29 | 2010-10-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8386875B2 (en) * | 2009-08-07 | 2013-02-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
-
2012
- 2012-01-05 KR KR1020120001527A patent/KR10192344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2-10 TW TW104132206A patent/TWI578828B/zh active
- 2012-02-10 TW TW101104415A patent/TWI514907B/zh active
- 2012-02-14 JP JP2012029847A patent/JP60391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2-15 CN CN201510856450.5A patent/CN105406944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4737B (zh) * | 2016-01-07 | 2020-05-21 | 美商高通公司 | 窄頻實體隨機存取通道頻率跳變模式和偵測方案 |
US10904922B2 (en) | 2016-01-07 | 2021-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rrow 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s and detection schemes |
TWI673979B (zh) * | 2017-01-13 | 2019-10-0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控制通道與數據通道之間的時序關係的方法和設備 |
TWI771390B (zh) * | 2017-03-24 | 2022-07-21 | 美商高通公司 | 用於在實體廣播通道有效負荷中傳送同步信號區塊索引的技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70080A (ja) | 2012-09-06 |
CN105406944A (zh) | 2016-03-16 |
CN105406944B (zh) | 2019-03-15 |
TWI514907B (zh) | 2015-12-21 |
JP6039192B2 (ja) | 2016-12-07 |
TWI578828B (zh) | 2017-04-11 |
KR20120093760A (ko) | 2012-08-23 |
KR101923440B1 (ko) | 2018-11-29 |
TW201246996A (en) | 2012-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78828B (zh) | 用於無線存取系統中傳輸頻道品質控制資訊的方法及裝置 | |
US972275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EP2706715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having large payload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EP274416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US2017011189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191176B2 (en) | Method for cod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US8990656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same | |
JP5367015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WO2012050330A2 (ko)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2074273A2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를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