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4852A - 光學膜片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4852A
TW201544852A TW103117944A TW103117944A TW201544852A TW 201544852 A TW201544852 A TW 201544852A TW 103117944 A TW103117944 A TW 103117944A TW 103117944 A TW103117944 A TW 103117944A TW 201544852 A TW201544852 A TW 2015448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uxiliary
material layer
structures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ang-Shiun Chen
Shu-Wei Chen
shi-hao Liu
Original Assignee
Beautylight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utylight Op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autylight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17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44852A/zh
Priority to CN201410471538.0A priority patent/CN105093363A/zh
Priority to US14/527,782 priority patent/US934764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44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485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07Array of lenses or refractors for a cluster of light sources, e.g. for arrangement of multiple light sources in one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05Dividing and/or superposing multiple light be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膜片,其包括一基板以及一第一材料層。第一材料層包括多個第一光學結構以及多個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各第一光學結構包括一第一基部以及一第一圓化部。第一基部具有一與基板連接之第一底面以及一與底面相對之第一頂面。第一圓化部配置於第一頂面上,且第一圓化部具有一第一圓弧面。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具有一第一輔助圓弧面。第一光學結構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沿著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且在一垂直於第一延伸方向之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於基板上。

Description

光學膜片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膜片,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於與陣列排列之點光源搭配的光學膜片。
近年來,發光二極體(LED)光源因具有體積小、功耗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照明裝置應用上。然而,陣列排列之點光源容易造成光源分佈不均勻的現象,而多個點光源的使用則會導致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在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之點光源的情況下構成均勻的線光源或面光源,實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膜片,其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
本發明的光學膜片,其包括一基板以及一第一材料層。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二表面。第一材料層包括多個第一光學結構以及多個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各第一光學結構包括一第一基部以及一第一圓化部。第一基部具有一與 第一表面連接之第一底面以及一與底面相對之第一頂面。第一圓化部配置於第一頂面上,第一圓化部具有一第一圓弧面。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具有一第一輔助圓弧面,第一光學結構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沿著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而第一光學結構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在一垂直於第一延伸方向之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於第一表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圓弧面與第一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圓弧面與第一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不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1,而第一底面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1,且H1與W1滿足下列關係式:0.1H1/W11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1,而第一底面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1,且H1與W1滿足下列關係式:1H1/W11.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光學結構的第一基部更具有連接第一底面與第一頂面之多個第一傾斜側面,各第一傾斜側面與第一底面的夾角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傾斜側面為一平 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傾斜側面為一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傾斜側面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二材料層。第二材料層包括多個第二光學結構以及多個第二輔助光學結構。各第二光學結構包括一第二基部以及一第二圓化部。第二基部具有一與第二表面連接之第二底面以及一與第二底面相對之第二頂面。第二圓化部配置於第二頂面上,第二圓化部具有一第二圓弧面。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具有一第二輔助圓弧面,第二光學結構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沿著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而第二光學結構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在一垂直於第二延伸方向之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於第二表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圓弧面與第二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圓弧面與第二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不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2,而第二底面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2,且H2與W2滿足下列關係式:0.1H2/W21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2,而第二底面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2,且H2與W2滿足下列關係式:1H2/W21.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光學結構的第二基部更具有連接第二底面與第二頂面之多個第二傾斜側面,各第二傾斜側面與第二底面的夾角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傾斜側面為一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傾斜側面為一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傾斜側面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方向與第二延伸方向的夾角為介於90度與130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材料層的第二光學結構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第一材料層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與第一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且第二材料層、基板以及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彼此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材料層的第二光學結構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第一材料層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與第一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且第二材料層、基板以及第 一材料層的折射率互不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大於基板的折射率,且基板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材料層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一光學結構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中的第一光學粒子,且各第一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一光學結構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材料層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二光學結構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中的第二光學粒子,且各第二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二光學結構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一膠層,其中第一膠層位於第一材料層與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膠層具有多個第三光學粒子,且第三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一光學結構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二膠層,其中第二膠層位於第二材料層與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膠層具有多個第四光學粒子,且第四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二光學結構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基於上述,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光學膜片可使有限數量 且呈陣列排列之點光源構成均勻的線光源或面光源。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A1‧‧‧第一輔助圓弧面
A2‧‧‧第二輔助圓弧面
B1‧‧‧第一底面
B2‧‧‧第二底面
C1‧‧‧第一圓弧面
C2‧‧‧第二圓弧面
D1‧‧‧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高度
D2‧‧‧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高度
H1‧‧‧第一光學結構的高度
H2‧‧‧第二光學結構的高度
Ha‧‧‧第一基部的高度
Hb‧‧‧第一圓化部的高度
Hc‧‧‧第二基部的高度
Hd‧‧‧第二圓化部的高度
P1‧‧‧第一光學粒子
P2‧‧‧第二光學粒子
P3‧‧‧第三光學粒子
P4‧‧‧第四光學粒子
R1、R1’、R2、R2,‧‧‧曲率半徑
S1‧‧‧第一傾斜側面
S2‧‧‧第二傾斜側面
T1‧‧‧第一頂面
T2‧‧‧第二頂面
V1、V2‧‧‧排列方向
W1、W1’、W2、W2’‧‧‧寬度
X1‧‧‧第一延伸方向
X2‧‧‧第二延伸方向
10、20、30、40、50、60‧‧‧光學膜片
110‧‧‧基板
112‧‧‧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20‧‧‧第一材料層
122‧‧‧第一光學結構
122a‧‧‧第一基部
122b‧‧‧第一圓化部
124‧‧‧第一輔助光學結構
130‧‧‧第一膠層
140‧‧‧第二膠層
220‧‧‧第二材料層
222‧‧‧第二光學結構
222a‧‧‧第二基部
222b‧‧‧第二圓化部
224‧‧‧第二輔助光學結構
θ1、θ2‧‧‧夾角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一剖視圖。
圖1C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另一剖視圖。
圖1D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又一剖視圖。
圖1E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再一剖視圖。
圖1F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又一剖視圖。
圖2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2B是根據圖2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4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4B是根據圖4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
圖5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5B是根據圖5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
圖6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6B是根據圖6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圖1B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一剖視圖,其剖面方向為沿排列方向V1且垂直於第一表面112之平面。請參考圖1A以及圖1B,本實施例之光學膜片10,其包括一基板110以及一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具有一第一表面112以及與第一表面112相對之一第二表面114。第一材料層120包括多個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多個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包括一第一基部122a1以及一第一圓化部122b。第一基部122a具有一與第一表面112連接之第一底面B1以及一與底面相對之第一頂面T1。第一圓化部122b配置於第一頂面T1上,第一圓化部122b具有一第一圓弧面C1。多個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具有一第一輔助圓弧面A1,其中第一光學結構122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沿著一第一延伸方向X1延伸,而第一光學結構122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一垂直於第一延伸方向X1之排列方向V1交替排列於第一表面112上;其中,第一圓弧面C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輔助圓弧面A1之曲率半徑R1’可以為相同,或第一圓弧面C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輔助圓弧面A1之曲率半徑R1’可以為不相同。以下為方便描述,將皆以第一圓弧面C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輔助圓弧面A1之曲率半徑R1’相同之情況說明。
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的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為H1,而第一底面B1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為W1,其中各第 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等於第一基部122a的高度Ha加上第一圓化部122b的高度Hb,且第一圓化部122b的高度Hb可不等於第一圓弧面C1的半徑R1。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高度為D1,且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為W1’。此外,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第一基部122a更具有連接第一底面B1與第一頂面T1之多個第一傾斜側面S1。
除上述之外,圖1C至圖1F是根據圖1A的光學膜片的可能剖視圖。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傾斜側面S1可以為一平面、一弧面、或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並且,連接第一底面B1與第一傾斜側面S1之間可更具有多個第一垂直側面(未繪示)。如圖1B至1F所示,第一基部1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一傾斜側面S1為直線之一對稱六邊形、第一基部1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一傾斜側面S1外凸弧線之一對稱六邊形、第一基部1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一傾斜側面S1內凹弧線之一對稱六邊形、第一基部1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一傾斜側面S1由一直線以及一弧線組成之一對稱多邊形、或者第一基部1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一傾斜側面S1由多條直線以及多條弧線交錯組成之一對稱多邊形,其中對稱軸線為通過第一圓弧面C1圓心且垂直於第一底面B1的延伸軸線。以下為方便描述,將以第一基部1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一傾斜側面S1為直線的對稱六邊形之情況說明。
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的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高度D1可小於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或者是各第一 輔助光學結構124的高度D1可等於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且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與各第一光學結構122輪廓大小相同(未繪示)。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當光學膜片10的第一圓弧面C1之曲率半徑R1與第一輔助圓弧面A1之曲率半徑R1’小於100微米(um),各第一傾斜側面S1與第一底面B1的夾角θ1小於90度,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與第一底面B1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為滿足關係式:0.1H1/W110;較佳地,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與第一底面B1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為滿足關係式:1H1/W11.5時,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均勻之線光源。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進行模擬實驗:當無放置光學膜片10時,則偵測面積30x30平方厘米且畫素數為300x300條件下之輝度的標準差與平均值之比值(RMS)為4.7。當於距離光源10厘米處設置光學膜片10時,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為6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為64微米的情況下,則偵測面積30x30平方厘米且畫素數為300x300條件下之輝度的標準差與平均值之比值(RMS)為2。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藉由光學膜片10的設置,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線光源。
接著,圖2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圖2B是根據圖2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其剖面方向為沿排列方向V2且垂直於第二表面114之平面。請參照圖2A以及圖2B,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20與光學膜片10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光學膜片20與光學膜片10的主要差別在於,光學膜片20更包括一第二材料層220。
第二材料層220包括多個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多個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包括一第二基部222a以及一第二圓化部222b。第二基部222a具有一與第二表面114連接之第二底面B2以及一與第二底面B2相對之第二頂面T2。第二圓化部222b配置於第二頂面T2上,第二圓化部222b具有一第二圓弧面C2。多個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具有一第二輔助圓弧面A2,其中第二光學結構222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沿著一第二延伸方向X2延伸,而第二光學結構222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一垂直於第二延伸方向X2之排列方向V2交替排列於第二表面114上;其中,第二圓弧面C2之曲率半徑R2與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2’可以為相同,或第二圓弧面C2之曲率半徑R2與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2’可以為不相同。以下為方便描述,將皆以第二圓弧面C2之曲率半徑R2與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2’相同之情況說明。其中,第一延伸方向X1與第二延伸方向X2的夾角可為介於90度與130度之間。以下為方便描 述,將皆以第一延伸方向X1與第二延伸方向X2的夾角為90度的情況舉例說明。
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為H2,而第二底面B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為W2,其中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等於第二基部222a的高度Hc加上第二圓化部222b的高度Hd,且第二圓化部222b的高度Hd可不等於第二圓弧面C2的半徑R2。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高度為D2,且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為W2’。此外,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第二基部222a更具有連接第二底面B2與第二頂面T2之多個第二傾斜側面S2。在此,各第二傾斜側面S2可以為一平面、一弧面、或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並且,連接第二底面B2與第二傾斜側面S2之間可更具有多個第二垂直側面(未繪示)。以下為方便描述,將以第二基部222a之截面形狀呈第二傾斜側面S2為直線的對稱六邊形之情況說明,如圖2B所示。
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的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高度D2可小於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或者是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高度D2可等於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且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與各第二光學結構222輪廓大小相同(未繪示)。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當光學膜片20的第二圓弧面C2之曲率半徑R2與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2’小於100 微米,各第二傾斜側面S2與第二底面B2的夾角θ2小於90度,且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與第二底面B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為W2滿足關係式:0.1H2/W210;較佳地,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與第二底面B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為滿足關係式:1H2/W21.5時,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均勻的面光源。
除上述之外,第一材料層120相對於第二材料層220可以為相同形狀以及相同尺寸、第一材料層120相對於第二材料層220可以為相同形狀但不同尺寸,或是第一材料層12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其中任一為各輔助光學結構的高度等於各光學結構的高度,且各輔助光學結構與各光學結構輪廓大小相同。特別是,當第一材料層120與第二材料層220的結構形狀不同時,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舉例來說,請參照下方表1,在本實施例中,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處設置光學膜片20進行模擬實驗:當光學膜片2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 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88。當光學膜片2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為30微米,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以及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為50微米,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224結構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的情況下,則偵測面積30x30平方厘米且畫素數為300x300條件下之RMS值為0.87。當光學膜片2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高度D1分別為30微米,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為60微米、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66。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與第二材料層220的結構形狀不同時,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之面光源。
另一方面,請參照下方表2,在本實施例中,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設置光學膜片20進行模擬實驗:當光學膜片2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為50微米,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為46微米,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為44微米的情況下,則偵測面積30x30平方厘米且畫素數為300x300條件下之RMS值為1.2。當光學膜片2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 R1、R1’、R2、R2’為10微米,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為60微米,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50微米,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為44微米,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為46微米的情況下,則偵測面積30x30平方厘米且畫素數為300x300條件下之RMS值為0.6。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與第二材料層220的結構形狀不同,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小於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且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大於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時,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之面光源。
以下為方便描述,將皆以第一材料層120與第二材料層220的形狀相同且尺寸相同之情況描述說明。特別是,當光學膜片2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 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且各第一光學結構122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以及寬度W1’的總和、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以及寬度W2’的總和分別為64微米的之情況描述說明。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光學結構222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光學結構122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且第二材料層220、基板110以及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可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特別是,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基板110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例如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為介於1.6與1.65之間,基板110的折射率介於1.55與1.6之間,且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介於1.5與1.55之間,如此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設置光學膜片20進行模擬實驗: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基板110的折射率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為1.54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96。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為1.54、基板110的折射率為1.59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為1.64的情況下,則 RMS值為0.89。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且基板110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時,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30與光學膜片20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光學膜片30與光學膜片20的主要差別在於,光學膜片30的第一材料層120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中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中的第二光學粒子P2。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光學粒子P1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各第二光學粒子P2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特別是,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各第二光學粒子P2的直徑介於0.1微米與30微米之間,各第一光學粒子P1相對於第一材料層120以及各第二光學粒子P2相對於第二材料層220的重量百分比濃度為介於0.1wt%與30wt%之間,且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光學粒子P2的折射率為介於1.3與1.9之間,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為1.54的情況下,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處設置光學膜片30進行模擬實驗:當第一材料層12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皆無包含多個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多個第二光學粒子P2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94。當第一材料層12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1wt%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1wt%的第二光學粒子P2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46。當第一材料層12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wt%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wt%的第二光學粒子P2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42。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隨著摻雜重量百分濃度的增加,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之光線分佈更均勻。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為1.64、基板110的折射率為1.59、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為1.54以及第一光學粒子P1與第二光學粒子P2的折射率為1.49的 情況下,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處設置光學膜片30進行模擬實驗:當第一材料層120包括重量百分比濃度為1wt%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包括重量百分比濃度為1wt%的第二光學粒子P2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62。當第一材料層120包括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wt%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包括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wt%的第二光學粒子P2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59。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基板110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隨著摻雜重量百分濃度的增加,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再者,請參照下方表3,如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當在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所得到模擬的RMS值,相較於當在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以及基板110 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所得到模擬的RMS值大。換句話說,當在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另一方面,請繼續參考下方表3,當在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所得到模擬的光線分佈圖像;相較於當在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以及基板110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 粒子P2,所得到模擬的光線分佈圖像中的暗紋現象較為明顯。換句話說,當在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以及基板110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12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於第二材料層22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P2,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圖4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圖4B是根據圖4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其剖面方向為沿第二延伸方向X2且垂直於第一表面112之平面。請參照圖4A以及圖4B,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40與光學膜片20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 而光學膜片40與光學膜片20的主要差別在於,光學膜片40更包括一第一膠層130以及一第二膠層140。
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膠層130位於第一材料層120與基板110之間,第二膠層140位於第二材料層220與基板110之間。特別是,第一膠層130與第二膠層140的厚度為小於500微米,基板110之厚度為介於50微米與250微米之間,第一材料層12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高度小於500微米。較佳地,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40更具有多個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多個第四光學粒子P4。
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光學粒子P3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第四光學粒子P4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特別是,各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各第四光學粒子P4的直徑介於0.1微米與30微米之間,各第三光學粒子P3相對於第一膠層130以及各第四光學粒子P4相對於第二膠層140的重量百分比濃度為介於0.1wt%與30wt%之間,且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第四光學粒子P4的折射率為介於1.3與1.9之間。其中,第三光學粒子P3可配置於基板110與第一膠層130之間(未繪示)、第四光學粒子P4可配置於基板110與第二膠層140之間(未繪示)、第三光學粒子P3可配置於第一膠層130中或第四光學粒子P4可配置於第二膠層140中,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以第三光學粒子P3配置於第一膠層130中以及第四光學粒子P4配置於第二膠層140中為例,如圖4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以第一膠層130與第二膠層140的厚度為75微米,基板110之厚度為50微米,當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為1.53的情況下,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設置光學膜片40進行模擬實驗:當第一膠層130以及第二膠層140皆無包含多個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多個第四光學粒子P4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87。當第一膠層13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1wt%的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第二膠層14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1wt%的第四光學粒子P4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57。當第一膠層13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wt%的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第二膠層14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2wt%的第四光學粒子P4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56。當第一膠層13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3wt%的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第二膠層140包括折射率為1.49且重量百分比濃度為3wt%的第四光學粒子P4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4。其中,光線分佈之均勻度與RMS值大小成反比,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基板110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於第一膠層130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三光學粒子P3,以及於第二膠層140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 構224的折射率不同的第四光學粒子P4,隨著摻雜重量百分濃度的增加,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除上述之外,光學膜片40的第一材料層120可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中的第一光學粒子P1(未繪示),以及第二材料層220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中的第二光學粒子P2(未繪示),而與光學膜片30相似,在此將省略重覆的描述,不再贅述。
再者,光學膜片40的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光學結構222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與第一光學結構122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且第二材料層220、基板110以及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可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特別是,當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大於基板110的折射率,且基板110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例如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為介於1.6與1.65之間,基板110的折射率介於1.55與1.6之間,且第二材料層220的折射率介於1.5與1.55之間,而與光學膜片20相似,在此將省略重覆的描述,不再贅述。
圖5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圖5B是根據圖5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其剖面方向為沿排列方向V2且垂直於第二表面114之平面。請參照圖1E、圖5A 以及圖5B,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50與光學膜片20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光學膜片50與光學膜片20的主要差別在於,光學膜片50的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傾斜側面S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傾斜側面S2由兩個一平面以及一弧面所組成。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於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傾斜側面S1上的平面與弧面的交界線,為平行於第一延伸方向X1,且弧面設置於兩平面之間。於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傾斜側面S2上的平面與弧面的交界線,為平行於第二延伸方向X2,且弧面設置於兩平面之間,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舉例來說,請參照下方表4,在本實施例中,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設置第一材料層120與第二材料層220的結構形狀相同的光學膜片50進行模擬實驗:當光學膜片5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特別是,第一傾斜側面S1以及第二 傾斜側面S2於截面形狀中的兩直線長度分別為13微米,兩直線距離為27微米,且弧線中心距離直線延伸線的最短距離為4微米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56。而相較於前述之光學膜片20,當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的情況下,RMS值為0.88。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傾斜側面S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傾斜側面S2由兩個平面以及一弧面所組成時,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之面光源。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光學結構222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光學結構122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且第二材料層220、基板110以及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可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或者,第一材料層120更可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中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中的第二光學粒子P2。再者,光學膜片50更包括一第一膠層130以及一第二膠層140,而與前述之光 學膜片30、40相似,在此將省略重覆的描述,不再贅述。
圖6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的立體示意圖。圖6B是根據圖6A的光學膜片的剖視圖,其剖面方向為沿排列方向V2且垂直於第二表面114之平面。請參照圖1F、圖6A以及圖6B,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60與光學膜片50相似,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並省略描述。而光學膜片60與光學膜片50的主要差別在於,光學膜片60的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傾斜側面S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傾斜側面S2由多個平面以及多個弧面交錯配置所組成。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於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傾斜側面S1上的平面與弧面的交界線,為平行於第一延伸方向X1,且各弧面與各平面彼此交錯設置。於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傾斜側面S2上的各平面與各弧面的交界線,為平行於第二延伸方向X2,且各弧面與各平面彼此交錯設置,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舉例來說,請繼續參照下方表4,在本實施例中,以彼此間距為10厘米的3x3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作為點光源,且在距離10厘米設置第一材料層120與第二材料層220的結構形狀相同的光學膜片60進行模擬實驗:當光學膜片60的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各第一光學 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特別是,第一傾斜側面S1以及第二傾斜側面S2於截面形狀中的多條直線長度分別為13微米,多條直線彼此的間距為13微米,第一材料層120中遠離第一底部B1之弧線以及第二材料層220中遠離第二底部B2之弧線的弧線中心距離直線延伸線的最短距離為3微米,且第一材料層120中接近第一底部B1之弧線以及第二材料層220中接近離第二底部B2之弧線的弧線中心距離直線延伸的最短距離為1微米的情況下,則RMS值為0.57。而相較於前述之光學膜片20,當第一圓弧面C1、第一輔助圓弧面A1、第二圓弧面C2以及第二輔助圓弧面A2之曲率半徑R1、R1’、R2、R2’為1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的高度H1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為60微米,各第一光學結構122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與各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在排列方向V1上的寬度W1’的總和、以及各第二光學結構22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與各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的總和為64微米的情況下,RMS值為0.88。由此可知,當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傾斜側面S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傾斜側面S2由多個平面以及多個弧面所組成時,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之面光源。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層220的第二光學結構 222與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第一材料層120的第一光學結構122與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的折射率可以為相同,且第二材料層220、基板110以及第一材料層120的折射率可彼此相同或互不相同。或者,第一材料層120更可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一光學結構122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124中的第一光學粒子P1,以及第二材料層220更包括多個分佈於第二光學結構222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224中的第二光學粒子P2。再者,光學膜片60更包括一第一膠層130以及一第二膠層140,而與前述之光學膜片30、40相似,在此將省略重覆的描述,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光學膜片,當只具有一第一材料層的情況下,光學結構的圓弧面與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小於100微米,各傾斜側面與底面的夾角小於90度,且各光學結構的高度H1與底面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1滿足關係式:0.1H2/W210;較佳地,各第二光學結構222的高度H2與第二底面B2在排列方向V2上的寬度W2為滿足關係式:1H1/W11.5時,則可 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均勻的線光源。再者,當於基板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材料層以及一第二材料層,且兩材料層的結構形狀不同的情況下,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並且,當第二材料層的第二光學結構的高度小於第一材料層的第一光學結構的高度,且各第二材料層的第二光學結構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大於各第一材料層第一光學結構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時,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當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大於基板的折射率,且基板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的折射率時,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再者,當第一材料層的第一傾斜側面以及第二材料層的第二傾斜側面為一平面、一弧面、或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時,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之面光源。
更進一步,當第一材料層、基板以及第二材料層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以及於第二材料層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隨著摻雜重量百分濃度的增加,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另外,當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大於基板的折射率、基板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材料層的折射率的情況下,於第一材料層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光學粒子,以及於第二材料層 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二光學粒子,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的面光源之亮暗紋現象較不明顯,以達到更均勻的面光源。再者,當第一材料層、基板以及第二材料層的折射率皆相同的情況下,於第一膠層中摻雜與第一光學結構以及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三光學粒子,以及於第二膠層中摻雜與第二光學結構以及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不同的第四光學粒子,隨著摻雜重量百分濃度的增加,則可使有限數量且呈陣列排列的點光源構成更均勻的面光源。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X1‧‧‧第一延伸方向
10‧‧‧光學膜片
110‧‧‧基板
112‧‧‧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20‧‧‧第一材料層
122‧‧‧第一光學結構
124‧‧‧第一輔助光學結構

Claims (28)

  1. 一種光學膜片,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材料層,包括:多個第一光學結構,各該些第一光學結構包括:一第一基部,具有一與該第一表面連接之第一底面以及一與該底面相對之第一頂面;以及一第一圓化部,配置於該第一頂面上,該第一圓化部具有一第一圓弧面;以及多個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各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具有一第一輔助圓弧面,該些第一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沿著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而該些第一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在一垂直於該第一延伸方向之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於該第一表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一圓弧面與該第一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相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一圓弧面與該第一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不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一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1,而該第一底面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1,且H1與W1滿足下列關係式: 0.1H1/W11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一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1,而該第一底面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1,且H1與W1滿足下列關係式:1H1/W11.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一光學結構的該第一基部更具有連接該第一底面與該第一頂面之多個第一傾斜側面,各該些第一傾斜側面與該第一底面的夾角小於9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一傾斜側面為一平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一傾斜側面為一弧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一傾斜側面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二材料層,包括:多個第二光學結構,各該些第二光學結構包括:一第二基部,具有一與該第二表面連接之第二底面以及一與該第二底面相對之第二頂面;以及一第二圓化部,配置於該第二頂面上,該第二圓化部具有一第二圓弧面;以及 多個第二輔助光學結構,各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具有一第二輔助圓弧面,該些第二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沿著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而該些第二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在一垂直於該第二延伸方向之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於該第二表面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二圓弧面與該第二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相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二圓弧面與該第二輔助圓弧面之曲率半徑不相同。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二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2,而該第二底面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2,且H2與W2滿足下列關係式:0.1H2/W21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二光學結構的高度為H2,而該第二底面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2,且H2與W2滿足下列關係式:1H2/W21.5。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二光學結構的該第二基部更具有連接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二頂面之多個第二傾斜側面,各該些第二傾斜側面與該第二底面的夾角小於90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 二傾斜側面為一平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二傾斜側面為一弧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各該些第二傾斜側面包括至少一平面以及至少一弧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一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延伸方向的夾角為介於90度與130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的該些第二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該第一材料層的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一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且該第二材料層、該基板以及該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彼此相同。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二材料層的該些第二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該第一材料層的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一光學結構折射率相同,且該第二材料層、該基板以及該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互不相同。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一材料層的折射率大於該基板的折射率,且該基板的折射率大於該第二材料層的折射率。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一材料層更包括多個分佈於該些第一光學結構以及該些第一輔助光學 結構中的第一光學粒子,且各該些第一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該些第一光學結構以及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二材料層更包括多個分佈於該些第二光學結構以及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中的第二光學粒子,且各該些第二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該些第二光學結構以及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一膠層,其中該第一膠層位於該第一材料層與該基板之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一膠層具有多個第三光學粒子,且該些第三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該些第一光學結構以及該些第一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二膠層,其中該第二膠層位於該第二材料層與該基板之間。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光學膜片,其中該第二膠層具有多個第四光學粒子,且該些第四光學粒子的折射率不同於該些第二光學結構以及該些第二輔助光學結構的折射率。
TW103117944A 2014-05-22 2014-05-22 光學膜片 TW2015448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7944A TW201544852A (zh) 2014-05-22 2014-05-22 光學膜片
CN201410471538.0A CN105093363A (zh) 2014-05-22 2014-09-16 光学膜片
US14/527,782 US9347641B2 (en) 2014-05-22 2014-10-30 Optical fil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7944A TW201544852A (zh) 2014-05-22 2014-05-22 光學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4852A true TW201544852A (zh) 2015-12-01

Family

ID=5455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7944A TW201544852A (zh) 2014-05-22 2014-05-22 光學膜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7641B2 (zh)
CN (1) CN105093363A (zh)
TW (1) TW20154485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65341A1 (en) * 2021-05-12 2022-11-17 Cm Visu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2451A1 (en) * 1999-01-14 2000-07-2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sheets suitable for spreading light
US7859759B2 (en) * 2002-05-20 2010-12-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ilm, backlight display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US7384173B2 (en) * 2004-12-30 2008-06-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rightness enhancement article
US20060250707A1 (en) * 2005-05-05 2006-1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having a surface with rounded pyramidal structures
US7232250B2 (en) * 2005-05-16 2007-06-19 Chih-Lun Chuang Prism sheet
KR101158893B1 (ko) * 2005-06-09 2012-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70261C (zh) * 2006-06-29 2009-03-18 台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有扩散及增光效果的光学薄膜
TWI301533B (en) * 2006-08-14 2008-10-0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KR20090085099A (ko) * 2006-11-15 2009-08-0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조명 균일도가 높은 백라이트형 디스플레이
TWM314349U (en) 2006-12-29 2007-06-21 Prodisc Technology Inc Optical film of bakclight module
KR101354843B1 (ko) * 2007-07-25 2014-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그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JP2009258528A (ja) * 2008-04-21 2009-11-0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偏向構造板及び面光源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16269A1 (ja) * 2009-08-07 2011-0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ンズ、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像装置
WO2011056475A2 (en) * 2009-10-27 2011-05-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with anti-warp surface
US8545062B2 (en) 2009-12-08 2013-10-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ght uniformization structur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TW201122577A (en) 2009-12-30 2011-07-01 Prodisc Technology Inc Brightness enhancing light guide plate.
JP5649047B2 (ja) * 2010-09-29 2015-01-07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レンズ部材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363A (zh) 2015-11-25
US9347641B2 (en) 2016-05-24
US20150338052A1 (en) 2015-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1738B (zh) 光电子半导体器件、照明设备和透镜
TW201512741A (zh) 顯示裝置
TWI597548B (zh) 光源模組
CN103148449A (zh) 用于直下式液晶背光的led透镜
US10663141B2 (en) Device that illuminates a defined surface
JP2018515898A5 (zh)
CN105116477A (zh) 光学元件、导光板、棱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80313983A1 (en) Lens
CN101846286A (zh) Led照明用透镜
TW201120486A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JP6543825B2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
TWI510814B (zh) 光學片、光學單元及使用其之照明裝置
TW201544852A (zh) 光學膜片
JP2010287546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8031405B2 (en) Optical adjusting apparatus with composite pattern structure
KR101235345B1 (ko) 발광다이오드용 렌즈,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표시장치
TWI618890B (zh) 光學透鏡
CN103148417A (zh) 用于直下式液晶背光的led背光模组
CN103133993A (zh) 透镜和照明装置
KR101409992B1 (ko) 휘도강화 확산필름
US7768710B2 (en) Optical film having luminous flux
TWM370050U (en) Light guide plate
US9810818B2 (en) Optical film
JP5771991B2 (ja) El素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9353926B2 (en) Optical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