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4299A - 列印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列印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4299A
TW201544299A TW103117365A TW103117365A TW201544299A TW 201544299 A TW201544299 A TW 201544299A TW 103117365 A TW103117365 A TW 103117365A TW 103117365 A TW103117365 A TW 103117365A TW 201544299 A TW201544299 A TW 2015442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ay
driven wheel
print head
model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2857B (zh
Inventor
克萊德 范德里納 寇德羅
卓自力
卓維德
思潓 余
Original Assignee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泰金寶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泰金寶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17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2857B/zh
Priority to US14/287,197 priority patent/US9630362B2/en
Priority to CN201410386125.2A priority patent/CN1050825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4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8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8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being melted, e.g.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FD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05Means for applying layers
    • B29C64/209Heads;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種列印頭模組包括驅動滾輪、雙向驅動馬達、第一及第二饋料模組。第一饋料模組配置於驅動滾輪之第一側且包括第一單向輪與第一從動輪,驅動滾輪與第一單向輪嚙合,且第一單向輪單向地帶動第一從動輪旋轉。第二饋料模組配置於驅動滾輪之第二側且包括第二單向輪與第二從動輪,驅動滾輪與第二單向輪嚙合,且第二單向輪單向地帶動第二從動輪旋轉。雙向驅動馬達選擇性地帶動驅動滾輪沿第一及第二方向旋轉。

Description

列印頭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列印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立體列印裝置的列印頭模組。
隨著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的進步,製造業發展了快速雛型方法(Rapid Prototyping,RP),能很迅速的將設計原始構想製造出來。快速雛型(RP)技術能無限制幾何形狀,而且越複雜的零件越顯示RP技術的卓越性,更可大大地節省人力與加工時間,在時間最短的要求下,將3D CAD上的設計零件,真實地呈現出來,不但摸得到,亦可真實地感受得到它的幾何曲線,更可以試驗零件的裝配性、甚至進行可能的功能試驗。
這些快速成型法有很多種,如熔合沉積模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層化物品製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等。
然而,目前利用上述快速成型法形成立體物體的立體列印裝置多半僅具有一個列印頭,因此,在需要切換不同的建造基 材時,則須先將列印頭退出,以進行退料,再將欲替換的建造基材連接至列印頭,並將換料完成後的列印頭移回原位以繼續進行列印,在使用上仍舊十分地不便。因此,業界逐漸開始研發具有多個列印頭的列印頭模組,然而,此種具有多個列印頭的列印頭模組,其需要多個對應的驅動馬達以分別驅動各列印頭的饋料滾輪組進行饋料,不僅大幅增加了立體列印裝置的構件複雜度,更增加了立體列印裝置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列印頭模組,其可利用單一馬達分別驅動多個饋料滾輪組進行饋料。
本發明的列印頭模組適於將一第一建模材料以及一第二建模材料逐層塗布於一基座上,以形成一立體物體。列印頭模組包括一驅動滾輪、一雙向驅動馬達、一第一饋料模組及一第二饋料模組。雙向驅動馬達帶動驅動滾輪沿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旋轉。第一饋料模組配置於驅動滾輪之第一側,第一饋料模組包括一第一單向輪與一第一從動輪。驅動滾輪與第一單向輪嚙合,以帶動第一單向輪旋轉,且第一單向輪單向地驅動第一從動輪旋轉。第二饋料模組配置於驅動滾輪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二饋料模組包括一第二單向輪與一第二從動輪。驅動滾輪與第二單向輪嚙合,以帶動第二單向輪旋轉,且第二單向輪單向地驅動第二從動輪旋轉。雙向驅動馬達連接驅動滾輪,以選擇性地帶動驅 動滾輪沿一第一方向以及一第二方向旋轉。當第一單向輪受驅動滾輪帶動而沿第一方向旋轉時,第一單向輪不帶動第一從動輪旋轉,第二單向輪與第二從動輪相嚙合而共同帶動第二建模材料移動,當第一單向輪受驅動滾輪帶動而沿第二方向旋轉時,第一單向輪與第一從動輪相嚙合而共同帶動第一建模材料移動,第二單向輪不帶動第二從動輪旋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單向輪包括一第一主動輪及一第一被動輪。第一被動輪與第一從動輪嚙合。第一主動輪為一棘輪,具有多個第一棘齒。各第一棘齒具有一彎曲側與一平直側。第一被動輪包括一第一單向扣件。當第一主動輪沿第一方向旋轉時,第一棘齒的其中之一的平直側與第一單向扣件相嚙合以帶動第一被動輪旋轉。當棘輪沿第二方向旋轉時,第一單向扣件沿著各第一棘齒的彎曲側滑過而與第一主動輪解除嚙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單向輪包括一第二主動輪及一第二被動輪。第二被動輪與第二從動輪嚙合,第二主動輪為一棘輪,具有多個第二棘齒,各第二棘齒具有一彎曲側與一平直側。第二被動輪包括一第二單向扣件。當第二主動輪沿第二方向旋轉時,第二棘齒的其中之一的平直側與第二單向扣件相嚙合以帶動第二被動輪旋轉。當第二主動輪沿第一方向旋轉時,第二單向扣件沿著各第二棘齒的彎曲側滑過而與第二被動輪解除嚙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殼 體以及一第一樞轉臂。第一樞轉臂包括一第一樞轉部以及一第一延伸部。第一樞轉部連接第一延伸部並樞接於殼體。第一從動輪設置於第一樞轉臂上。第一延伸部適於承受一外力以使第一樞轉臂相對殼體樞轉,並帶動第一從動輪遠離第一單向輪而降低第一單向輪及第一從動輪對第一建模材料的一夾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彈性件,連接於第一樞轉臂以及殼體之間。當第一樞轉臂相對殼體樞轉時,第一彈性件產生一彈性回復力,以在外力消失時將第一樞轉臂回復原位並回復夾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殼體以及一第二樞轉臂。第二樞轉臂包括一第二樞轉部以及一第二延伸部。第二樞轉部連接第二延伸部並樞接於殼體。第二從動輪設置於第二樞轉臂上。第二延伸部適於承受一外力以使第二樞轉臂相對殼體樞轉,並帶動第二從動輪遠離第二單向輪而降低第二單向輪及第二從動輪對第二建模材料的一夾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第二彈性件,連接於第二樞轉臂以及殼體之間。當第二樞轉臂相對殼體樞轉時,第二彈性件產生一彈性回復力,以在外力消失時將第二樞轉臂回復原位並回復夾持力。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與第一饋料模組及該第二饋料模組分離的列印頭。第一饋料模組及第二饋料模組經配置以分別傳送第一建模材料及第二建模材料至 列印頭,以使列印頭將第一建模材料及第二建模材料逐層成型於基座上以形成立體物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更包括一第一加熱噴嘴。第一建模材料為熱熔性材料。第一單向輪以及第一從動輪傳送第一建模材料至第一加熱噴嘴,以熔融第一建模材料並將其由第一加熱噴嘴擠出而成型於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列印頭更包括一第二加熱噴嘴。第二建模材料為熱熔性材料。第二單向輪以及第二從動輪傳送第二建模材料至第二加熱噴嘴,以熔融第二建模材料並將其由第二加熱噴嘴擠出而成型於基板。
基於上述,本發明利用驅動馬達以及驅動滾輪來驅動第一單向輪及進行雙向旋轉,其中,第一單向輪僅可單向帶動第一從動輪旋轉,而第二單向輪亦僅可單向帶動第二從動輪旋轉,且第一從動輪及第二從動輪被帶動而旋轉的方向相反。如此配置,本發明即可利用單一驅動馬達以及單一驅動滾輪來分別驅動兩個不同的饋料滾輪組進行饋料,不僅簡化了列印頭模組的構件複雜度,更降低了列印頭模組的生產成本。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立體列印裝置
20‧‧‧立體物件
100‧‧‧列印頭模組
110‧‧‧驅動滾輪
120‧‧‧雙向驅動馬達
130a‧‧‧第一饋料模組
130‧‧‧第一單向輪
132‧‧‧第一主動輪
134‧‧‧第一被動輪
140‧‧‧第一從動輪
150a‧‧‧第二饋料模組
150‧‧‧第二單向輪
152‧‧‧第二主動輪
152a‧‧‧第二棘齒
152b‧‧‧彎曲側
152c‧‧‧平直側
154‧‧‧第二被動輪
154a‧‧‧第二單向扣件
160‧‧‧第二從動輪
170‧‧‧第一樞轉臂
172‧‧‧第一樞轉部
174‧‧‧第一延伸部
176‧‧‧第一彈性件
180‧‧‧第二樞轉臂
182‧‧‧第二樞轉部
184‧‧‧第二延伸部
186‧‧‧第二彈性件
190‧‧‧殼體
192‧‧‧第一加熱噴嘴
194‧‧‧第二加熱噴嘴
196‧‧‧列印頭
200‧‧‧基座
210‧‧‧承載面
300‧‧‧第一建模材料
400‧‧‧第二建模材料
D1‧‧‧饋料方向
F1、F2‧‧‧外力
F1’、F2’‧‧‧彈性回復力
R1‧‧‧第一方向
R2‧‧‧第二方向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列印頭模組應用於立體列印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列印頭模組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列印頭模組在第一驅動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2的列印頭模組在第二驅動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二饋料模組的第二主動輪及第二被動輪的示意圖。
圖6是第二主動輪沿第二方向旋轉時圖5的第二饋料模組的剖面圖。
圖7是第二主動輪沿第一方向旋轉時圖5的第二饋料模組的剖面圖。
圖8以及圖9是圖2的列印頭模組在維修狀態的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並且,在下列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列印頭模組應用於立體列印裝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列印頭模組100 適於應用於一立體列印裝置10,此立體列印裝置10可例如依據一數位立體模型列印出一立體物件20。立體列印裝置10可包括本實施例的列印頭模組100以及一基座200。基座200如圖1所示具有一承載面210,用以承載列印頭模組100所提供的一第一建模材料300以及一第二建模材料400。列印頭模組100經配置以平行於承載面210來回滑動,而基座200亦可例如平行且相對於列印頭模組100移動。
詳細而言,立體列印裝置10更可包括一控制單元,其耦接列印頭模組100並用以讀取與處理數位立體模型。數位立體模型可為一數位立體圖像檔案,其例如由一電腦主機透過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或動畫建模軟體等建構而成。控制單元可依據此數位立體模型控制列印頭模組100移動,而列印頭模組100則可在移動的過程中將一第一建模材料300以及一第二建模材料400逐層成型於基座200上而堆疊形成立體物件20。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列印頭模組的示意圖。在此須說明的是,為了清楚呈現列印頭模組100的內部結構,圖2中的列印頭模組100的殼體190以透視的方式呈現。請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列印頭模組100包括一驅動滾輪110、一雙向驅動馬達120、一第一饋料模組130a以及一第二饋料模組150a。雙向驅動馬達120連接驅動滾輪110以選擇性地帶動驅動滾輪110沿一第一方向R1及一第二方向R2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R1可如圖2所示為一順時針方向,而第二方向R2則可 為一逆時針方向,當然,本實施例僅用以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一饋料模組130a配置於驅動滾輪110之一第一側,且第一饋料模組130a包括一第一單向輪130與一第一從動輪140。第二饋料模組150a則配置於驅動滾輪110的一第二側且第二饋料模組150a包括一第二單向輪150與一第二從動輪160。第一單向輪130與驅動滾輪110嚙合,以受驅動滾輪110帶動而旋轉,而第一從動輪140則單方向地受到第一單向輪130帶動而進行單方向旋轉。第二單向輪150與驅動滾輪110嚙合,以受驅動滾輪110帶動而旋轉,而第二從動輪160則單方向地受到第二單向輪150帶動而進行單方向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列印頭模組100更可包括如圖1所示的一列印頭196、一第一加熱噴嘴192以及一第二加熱噴嘴194。列印頭196與第一饋料模組130a及第二饋料模組150a分離。當然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列印頭196、第一饋料模組130a及第二饋料模組150a亦可共同設置於殼體190內。第一饋料模組130a及第二饋料模組150a經配置以分別將第一建模材料300以及第二建模材料400傳送至列印頭196,以使列印頭196將第一建模材料300以及第二建模材料400逐層成型於基座200上,以形成立體物件20。第一建模材料300以及第二建模材料400皆可為熱熔性材料。如此,第一單向輪130以及第一從動輪140共同夾持第一建模材料300並傳送第一建模材料300至第一加熱噴嘴192,以熔融第一建模材料300並將其由第一加熱 噴嘴192擠出而成型於基板200。同樣地,第二單向輪150以及第二從動輪160共同夾持第二建模材料400,並傳送第二建模材料400至第二加熱噴嘴194,以熔融第二建模材料400並將其由第二加熱噴嘴194擠出而成型於基板200。
圖3是圖2的列印頭模組在第一驅動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2的列印頭模組在第二驅動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列印頭模組100可包括如圖3所示的一第一驅動狀態以及如圖4所示的一第二驅動狀態。請同時參照圖3以及圖4,當驅動滾輪110如圖3所示沿第二方向R2旋轉時,第一單向輪130以及第二單向輪150皆受到驅動滾輪110的驅動而沿第一方向R1旋轉,此時,第一從動輪140與第一單向輪130解除嚙合而不隨著第一單向輪130旋轉。在此同時,第二單向輪150則與第二從動輪160相嚙合而共同旋轉,並共同夾持第二建模材料400,以共同帶動第二建模材料400移動。當驅動滾輪110如圖4所示沿第一方向R1旋轉時,第一單向輪130以及第二單向輪150皆受到驅動滾輪110的驅動而沿第二方向R2旋轉,第一單向輪130與第一從動輪140相嚙合而共同旋轉,並共同夾持第一建模材料300,以帶動第一建模材料300沿一饋料方向D1移動。在此同時,第二從動輪160則與第二單向輪150解除嚙合而不帶動第二建模材料400移動。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二饋料模組的第二主動輪及第二被動輪的示意圖。圖6是第二主動輪沿第二方向 旋轉時圖5的第二饋料模組的剖面圖。圖7是第二主動輪沿第一方向旋轉時圖5的第二饋料模組的剖面圖。請參照圖5至圖7,在此須說明的是,圖5至圖7所示的單向輪可為第一單向輪130及/或第二單向輪150。在本實施例中,圖5至圖7所示的單向輪例如為第二單向輪150,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二單向輪150包括一第二主動輪152及一第二被動輪154。第二主動輪與驅動滾輪110嚙合,而第二被動輪154與第二從動輪160嚙合。第二主動輪152可如圖5所示為一棘輪,其中,第二主動輪152具有多個第二棘齒152a,各第二棘齒152a如圖5所示具有一彎曲側152b與一平直側152c。第二被動輪154包括至少一第二單向扣件154a。如此配置,當驅動滾輪110如圖6所示帶動第二單向輪150沿第二方向R2旋轉時,第二主動輪152的第二棘齒152a的其中之一的平直側152c與第二被動輪154的第二單向扣件154a相嚙合,以帶動第二被動輪154隨著第二主動輪152旋轉,如此,第二單向輪150以及第二從動輪160即可共同帶動第二建模材料400沿饋料方向D1移動。
同理,當驅動滾輪110如圖7所示帶動第二單向輪150及第二主動輪152沿第一方向R1旋轉時,第二被動輪154的第二單向扣件154a沿著第二主動輪152的各第二棘齒152a的彎曲側152b滑過而與第二主動輪152解除嚙合,因此,在第二主動輪152受驅動滾輪110驅動而沿第一方向R1旋轉的同時,第二被動輪154不會隨著第二主動輪152一起旋轉,因此,第二從動輪160 不會與第二單向輪150共同帶動第二建模材料400移動。
當然,圖5至圖7的實施例僅用以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二主動輪152與第二被動輪154之間的嚙合方式以及第一主動輪132與第一被動輪134之間的嚙合方式,只要第一單向輪130以及第二單向輪150可分別單向驅動第一從動輪140以及第二從動輪160旋轉,且第一從動輪140以及第二從動輪160受驅動而旋轉的方向彼此相反,此連接關係即為本案所欲保護的範圍。
圖8以及圖9是圖2的列印頭模組在維修狀態的示意圖。請先參照圖8,在本實施例中,列印頭模組100更包括一殼體190、一第一樞轉臂170、一第一彈性件176、一第二樞轉臂180以及一第二彈性件186。第一樞轉臂170包括一第一樞轉部172以及一第一延伸部174。第一樞轉部172連接第一延伸部174且如圖5所示樞接於殼體190。第一彈性件176連接於第一樞轉臂170以及殼體190之間。相似地,第二樞轉臂180包括一第二樞轉部182以及一第二延伸部184。第二樞轉部182連接第二延伸部184且如圖5所示樞接於殼體190,而第二彈性件186則連接於第二樞轉臂180以及殼體190之間。第一從動輪140設置於第一樞轉臂170上,而第二從動輪140則設置於第二樞轉臂180上。
如此配置,若列印頭模組100處於維修狀態,例如使用者欲更換第一建模材料300時,使用者可對第一延伸部174施加一外力F1,以使第一樞轉臂170相對殼體190樞轉,藉此帶動第 一從動輪140遠離第一單向輪130,進而降低第一單向輪130及第一從動輪140對第一建模材料300的一夾持力。如此,使用者即可輕易地取出第一建模材料300以進行換料或是清除卡料等維修工作。同理,當使用者欲更換第二建模材料400時,使用者可對第二延伸部174施加一外力F2,以使第二樞轉臂180相對殼體190樞轉,藉此帶動第二從動輪160遠離第二單向輪150,進而降低第二單向輪150及第二從動輪160對第二建模材料400的一夾持力。如此,使用者即可輕易地取出第二建模材料400以進行換料或是清除卡料等維修工作。
承上述,請同時參照圖8以及圖9,當第一延伸部174承受外力F1而相對殼體190樞轉時,連接於第一樞轉臂170以及殼體190之間的第一彈性件176即產生一彈性回復力F1’,因此,在使用者取出第一建模材料300後釋放第一延伸部174,施加於第一延伸部174上的外力F1消失,第一彈性件176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F1’即可將第一樞轉臂170回復原位並回復第一單向輪130以及第一從動輪140對第一建模材料300的夾持力。同理,當第二延伸部184承受外力F2而相對殼體190樞轉時,連接於第二樞轉臂180以及殼體190之間的第二彈性件186即產生一彈性回復力F2’,因此,在使用者取出第二建模材料400後釋放第二延伸部184,施加於第二延伸部184上的外力F2消失,第二彈性件186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F2’即可將第二樞轉臂180回復原位並回復第二單向輪150以及第二從動輪160對第二建模材料400的夾持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一雙向驅動馬達以及一驅動滾輪來驅動第一單向輪以及進行雙向旋轉,其中,第一單向輪僅可單向帶動第一從動輪旋轉,而亦僅可單向帶動第二從動輪旋轉,且第一從動輪及第二從動輪被帶動而旋轉的方向相反。如此配置,本發明即可利用單一驅動馬達以及單一驅動滾輪來分別驅動兩個不同的饋料滾輪組進行饋料,不僅簡化了列印頭模組的構件複雜度,更降低了列印頭模組的生產成本。
此外,本發明更將從動輪設置於一樞轉臂上,樞轉臂適於相對殼體樞轉,以在使用者欲更換建模材料時,使用者可對樞轉臂施加一外力,以使樞轉臂相對殼體樞轉,藉此帶動被動滾輪遠離主動滾輪,進而降低單向輪及從動輪對建模材料的夾持力。如此,使用者即可輕易地取出建模材料以進行換料或是清除卡料等維修工作。因此,本發明更可提升列印頭模組在使用上及維修上的便利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列印頭模組
110‧‧‧驅動滾輪
120‧‧‧雙向驅動馬達
130a‧‧‧第一饋料模組
130‧‧‧第一單向輪
132‧‧‧第一主動輪
134‧‧‧第一被動輪
140‧‧‧第一從動輪
150‧‧‧第二單向輪
150a‧‧‧第二饋料模組
152‧‧‧第二主動輪
154‧‧‧第二被動輪
160‧‧‧第二從動輪
170‧‧‧第一樞轉臂
180‧‧‧第二樞轉臂
190‧‧‧殼體
300‧‧‧第一建模材料
400‧‧‧第二建模材料
R1‧‧‧第一方向
R2‧‧‧第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列印頭模組,適於將一第一建模材料以及一第二建模材料逐層成型於一基座上,以形成一立體物體,該列印頭模組包括:一驅動滾輪;一第一饋料模組,配置於該驅動滾輪的一第一側,該第一饋料模組包括一第一單向輪與一第一從動輪,該驅動滾輪與該第一單向輪嚙合,以帶動該第一單向輪旋轉,且該第一單向輪單向地驅動該第一從動輪旋轉;一第二饋料模組,配置於該驅動滾輪相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該第二饋料模組包括一第二單向輪與一第二從動輪,該驅動滾輪與該第二單向輪嚙合,以帶動該第二單向輪旋轉,且該第二單向輪單向地驅動該第二從動輪旋轉;一雙向驅動馬達,連接該驅動滾輪,以選擇性地帶動該驅動滾輪沿一第一方向以及一第二方向旋轉,當該第一單向輪受該驅動滾輪帶動而沿該第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單向輪不帶動該第一從動輪旋轉,該第二單向輪與第二從動輪相嚙合而共同帶動該第二建模材料移動,當該第一單向輪受該驅動滾輪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單向輪與第一從動輪相嚙合而共同帶動該第一建模材料移動,該第二單向輪不帶動該第二從動輪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單向輪包括一第一主動輪及一第一被動輪,該第一被動輪與該第一 從動輪嚙合,該第一主動輪為一棘輪,具有多個第一棘齒,各該第一棘齒具有一彎曲側與一平直側,該第一被動輪包括一第一單向扣件,當該第一主動輪沿該第一方向旋轉時,該些第一棘齒的其中之一的平直側與該第一單向扣件相嚙合以帶動該第一被動輪旋轉,當該棘輪沿該第二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單向扣件沿著各該第一棘齒的該彎曲側滑過而與該第一主動輪解除嚙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單向輪包括一第二主動輪及一第二被動輪,該第二被動輪與該第二從動輪嚙合,該第二主動輪為一棘輪,具有多個第二棘齒,各該第二棘齒具有一彎曲側與一平直側,該第二被動輪包括一第二單向扣件,當該第二主動輪沿該第二方向旋轉時,該些第二棘齒的其中之一的平直側與該第二單向扣件相嚙合以帶動該第二被動輪,當該第二主動輪沿該第一方向旋轉時,該第二單向扣件沿著各該第二棘齒的該彎曲側滑過而與該第二被動輪解除嚙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殼體;以及一第一樞轉臂,包括一第一樞轉部以及一第一延伸部,該第一樞轉部連接該第一延伸部並樞接於該殼體,該第一從動輪設置於該第一樞轉臂上,該第一延伸部適於承受一外力以使該第一樞轉臂相對該殼體樞轉,並帶動該第一從動輪遠離該第一單向輪而降低該第一單向輪及該第一從動輪對該第一建模材料的一夾持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一樞轉臂以及該殼體之間,當該第一樞轉臂相對該殼體樞轉時,該第一彈性件產生一彈性回復力,以在該外力消失時將該第一樞轉臂回復原位並回復該夾持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殼體;以及一第二樞轉臂,包括一第二樞轉部以及一第二延伸部,該第二樞轉部連接該第二延伸部並樞接於該殼體,該第一從動輪設置於該第一樞轉臂上,該第二延伸部適於承受一外力以使該第二樞轉臂相對該殼體樞轉,並帶動該第二從動輪遠離該第二單向輪而降低該第二單向輪及該第二從動輪對該第二建模材料的一夾持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第二彈性件,連接於該第二樞轉臂以及該殼體之間,當該第二樞轉臂相對該殼體樞轉時,該第二彈性件產生一彈性回復力,以在該外力消失時將該第二樞轉臂回復原位並回復該夾持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更包括一列印頭,與該第一饋料模組及該第二饋料模組分離,該第一饋料模組及該第二饋料模組經配置以分別傳送該第一建模材料及該第二建模材料至該列印頭,以使該列印頭將該第一建模材料及該第二建模材料逐層成型於該基座上以形成該立體物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其中該列印頭 更包括一第一加熱噴嘴,該第一建模材料為熱熔性材料,該第一單向輪以及該第一從動輪共同傳送該第一建模材料至該第一加熱噴嘴,以熔融該第一建模材料並將其由該第一加熱噴嘴擠出而成型於該基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列印頭模組,其中該列印頭更包括一第二加熱噴嘴,該第二建模材料為熱熔性材料,該第一單向輪以及該第二從動輪共同傳送該第二建模材料至該第二加熱噴嘴,以熔融該第二建模材料並將其由該第二加熱噴嘴擠出而成型於該基板。
TW103117365A 2014-05-16 2014-05-16 列印頭模組 TWI552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7365A TWI552857B (zh) 2014-05-16 2014-05-16 列印頭模組
US14/287,197 US9630362B2 (en) 2014-05-16 2014-05-27 Printing head module
CN201410386125.2A CN105082534B (zh) 2014-05-16 2014-08-07 打印头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7365A TWI552857B (zh) 2014-05-16 2014-05-16 列印頭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4299A true TW201544299A (zh) 2015-12-01
TWI552857B TWI552857B (zh) 2016-10-11

Family

ID=5453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7365A TWI552857B (zh) 2014-05-16 2014-05-16 列印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30362B2 (zh)
CN (1) CN105082534B (zh)
TW (1) TWI552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9164B (zh) * 2014-12-29 2018-05-15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头组件
US9481133B2 (en) * 2014-12-31 2016-11-01 Makerbot Industries, Llc Passive z-axis alignment
CN105538730A (zh) * 2016-03-03 2016-05-04 深圳市蓝谷维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彩色挤出系统自动交换装置
CN107627596B (zh) * 2016-07-14 2020-05-05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打印机的挤出装置及其冷却机构与冷却方法
TW201801895A (zh) * 2016-07-14 2018-01-16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維印表機之擠出裝置及其冷卻機構與冷卻方法
CN106217889B (zh) * 2016-09-12 2018-10-26 同济大学 熔融沉积式3d打印机用三通喷头
CN108454086A (zh) * 2017-08-28 2018-08-28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多色彩打印的3d打印机
WO2019236725A1 (en) * 2018-06-06 2019-12-12 Accelerat3d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parts on a multi gantry machine dur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L284212B1 (en) * 2018-12-20 2024-05-01 Jabil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pinch force of rollers in a print hea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987000B2 (en) 2018-12-20 2024-05-21 Jabil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dynamic hob pinch force in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nt head
EP3705210A1 (de) * 2019-03-05 2020-09-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versehen eines bereits hergestellten ersten bauteils mit wenigstens einem additiv gefertigten zweiten bauteil
WO2020182450A1 (en) * 2019-03-11 2020-09-17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feeding mechanism used in 3d printers
CN113968022B (zh) * 2021-11-22 2023-07-25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三维打印机的混合供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4470B2 (en) 2006-04-03 2009-10-20 Stratasys, Inc. Single-motor extrusion head having multiple extrusion lines
US7625200B2 (en) 2007-07-31 2009-12-01 Stratasys, Inc. Extrusion head for use in extrusion-based layered deposition modeling
US8512024B2 (en) 2011-01-20 2013-08-20 Makerbot Industries, Llc Multi-extruder
SG190468A1 (en) * 2011-11-22 2013-06-28 Cal Comp Prec Singapore Ltd Gear clutch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922745B (zh) * 2012-11-06 2015-03-11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送料的三维打印机挤出头
US9469071B2 (en) * 2013-08-01 2016-10-18 Douglass Innovations, Inc. 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465633B (zh) * 2013-09-17 2015-06-24 长春市明威科技有限公司 单电机双喷头3d打印机喷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534B (zh) 2017-08-25
US20150328837A1 (en) 2015-11-19
CN105082534A (zh) 2015-11-25
TWI552857B (zh) 2016-10-11
US9630362B2 (en) 201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2857B (zh) 列印頭模組
TWI486263B (zh) 列印頭模組
US9162395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60088747A1 (en) Handlebar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18583B (zh)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列印異常偵測方法
US9688026B2 (en) Heating platform and 3D printing apparatus
US9895872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TWI596000B (zh) 立體列印裝置以及列印頭模組
TWI571380B (zh) 一種三維物件列印方法及其系統
US20170217096A1 (en)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70246801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vice
TW201109190A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three dimensional pattern
KR20170098258A (ko) 3d-프린팅 시스템에 의해 제품을 프린팅 출력하는 방법
TW201522012A (zh) 立體列印裝置
CN108602278A (zh) 熔合灯校准
Yoon et al. Development of three-nozzle extrusion system for conformal multi-resolution 3d printing with a robotic manipulator
CN113316514A (zh) 用于基于超声的增材制造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16766589A (zh) 用于增材制造打印头中的增强驱动力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TW200838660A (en) Eye module
TWI580589B (zh) 立體列印裝置
TWM501948U (zh) 可應用在三維列印裝置之傳動模組
TW201507874A (zh) 立體列印裝置
Yamaoka et al. ActMold: rapid prototyp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on 2.5 d objects with interactive vacuum forming
TWI680886B (zh) 三維列印裝置
TWM554408U (zh) 三維複合式印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