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941A -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941A
TW201543941A TW103116557A TW103116557A TW201543941A TW 201543941 A TW201543941 A TW 201543941A TW 103116557 A TW103116557 A TW 103116557A TW 103116557 A TW103116557 A TW 103116557A TW 201543941 A TW201543941 A TW 2015439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nnection mode
connec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Sheng Lin
Chien-Chang Peng
Jen-Chien Chang
Chih-Chin Tzeng
Fa-Chie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I-Sheng Lin
Chien-Chang Peng
Jen-Chien Chang
Chih-Chin Tzeng
Fa-Chien 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eng Lin, Chien-Chang Peng, Jen-Chien Chang, Chih-Chin Tzeng, Fa-Chien Huang filed Critical I-Sheng Lin
Priority to TW103116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4394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3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941A/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啟動第一電子裝置,使第一電子裝置執行第一連線模式。其後,將無線裝置與第一電子裝置於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無線裝置傳送第二電子裝置之設定資訊至第一電子裝置。接著,第一電子裝置切換為第二連線模式。最後,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設定資訊與第二電子裝置該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本發明為一種連線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保全裝置於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隨著電子資訊業的蓬勃發展,網路早已融入了人類的生活中,且帶給人類社會無限的便利性。近年來,網路環境之使用趨勢更從傳統的有線網路逐漸轉型到無線通訊網路,使得用戶端可不再受「有線」的拘束,進而可方便以「無線」的方式連線進入互聯網。
然而重要的是,在無線裝置與上網設備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連線設定過程中,通常須由使用者直接操作無線裝置來與上網設備進行連線。因此,無線裝置為了能夠輸入資訊或提供使用者進行操作,則必須具備較高規格的硬體設備(如鍵盤或觸控螢幕等),而造成裝置體積無法縮減的窘境。換言之,上述具備高規格硬體設備的無線裝置的元件以及體積並無法滿足攜式裝置需要輕薄短小的潮流。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啟動第一電子裝置,使第一電子裝置執行第一連線模式。其後,將無線裝置與第一電子裝置於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無線裝置傳送第二電子裝置之 設定資訊至第一電子裝置。接著,第一電子裝置切換為第二連線模式。最後,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設定資訊與第二電子裝置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之連線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無線裝置以及第二電子裝置。第一電子裝置,啟動並執行第一連線模式。無線裝置與第一電子裝置於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在無線裝置與第一電子裝置於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時,無線裝置傳送第二電子裝置之設定資訊至第一電子裝置,接著第一電子裝置切換為第二連線模式。第二電子裝置與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設定資訊於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可提供使用者能夠簡單地以作為第三方設備的無線裝置來操控第一電子裝置,例如為可攜式保全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例如為連線裝置,進行連線。舉例來說,使用者僅需對可攜式保全裝置按下啟動按鈕後,並透過自己之無線裝置來使第一電子裝置與附近周遭之第二電子裝置進行連線,進而透過無線網路達到監控的目的。另外,在第一電子裝置追求輕薄短小的要求下,更能夠利用最少之元件以切換連線模式的方式完成連線設定。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使用者
12‧‧‧智慧型手機
13‧‧‧可攜式保全裝置
11‧‧‧連線裝置
14‧‧‧第一電子裝置
15‧‧‧第二電子裝置
16‧‧‧無線裝置
131‧‧‧按鈕
S101~S112、S201~S212、S301~S312、S2011~S2016‧‧‧步驟流程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可攜式保全裝置之連線系統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可攜式保全裝置之連線方法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流程圖;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流程圖;圖5為本發明更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流程圖。
在下文將參看隨附圖式更充分地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實施例使得本發明將為詳盡且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發明概念的範疇。在諸圖式中,可為了清楚而誇示層及區之大小及相對大小。類似數字始終指示類似元件。
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可攜式保全裝置之連線系統示意圖。可攜式保全裝置之連線系統包括無線裝置、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無線裝置、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例如分別為智慧型手機12、可攜式保全裝置13以及連線裝置11。可攜式保全裝置13具有一按鈕131。在本發明實施例之連線系統中,智慧型手機12、可攜式保全裝置13以及連線裝置11之間透過無線網路進行通訊。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可攜式保全裝置13包括電池、微控制器、溫溼度偵測器、移動物偵測器、影像偵測器、警報器、儲存單元以及無線通訊晶片。
無線通訊晶片為無線保真(Wi-fi)晶片組,用以提供可攜式保全裝置13與附近周遭之上網設備(如智慧型手機12或連線裝置11)進行連線。值得一提的是,無線通訊晶片具有兩種連線模式(第一連線模式與第二連線模式),第一連線模式與第二連線模式例如分別為接入點(Access Point)模式以及用戶端連線模式。簡單地說,第一連線模式與第二連線模式可提供可攜式保全裝置13以不同的方式與不同裝置進行連線。
另外,儲存單元用以提供可攜式保全裝置13儲存使用者使用之紀錄,亦即為歷史設定列表。可攜式保全裝置13可透過歷史設 定列表於啟動時先行判斷是否有曾經使用之上網設備以提供直接進行連線。在多次使用的連線過程中,可攜式保全裝置13對每次連線後之歷史設定列表進行更新,以利下次使用者之連線使用。舉例來說,可攜式保全裝置13根據歷史設定列表搜尋周遭之上網設備後,得知附近存在之上網設備,並從歷史設定列表刪除不存在之上網設備。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透過按壓按鈕131以啟動可攜式保全裝置13,並透過微控制器產生控制訊號以控制無線通訊晶片建立接入點模式之連線環境。更仔細地說,接入點模式係以可攜式保全裝置13為接入點作為連線之方式(如Wi-fi AP),用以提供使用者10將其他無線裝置與其建立連線並傳送資料。舉例來說,當可攜式保全裝置13切換為接入點模式時,使用者可使用智慧型手機12連線至可攜式保全裝置13並傳送資料。
在此請注意,本發明實施例雖僅以可攜式保全裝置13做說明,但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透過上述說明,亦可以將可攜式保全裝置13改以其他具有無線通訊協定模組之電子裝置取代。另外同樣地,雖然於此實施例中之可攜式保全裝置13係以按鈕131來做為啟動方式,但是此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了解,可攜式保全裝置13裝置可透過遠端控制(例如紅外線)、指撥開關、電子式開關或其他可以提供啟動訊號之方式,本發明僅以按鈕131為說明,並不以此做為限制。
智慧型手機12為具有獨立的行動作業系統以及通訊功能,且可透過安裝應用程式、遊戲等軟體來擴充功能之無線裝置。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可透過無線網路或由有線與電腦連線安裝屬於可攜式保全裝置13之應用程式。當使用者透過按壓按鈕131以啟動可攜式保全裝置13時,智慧型手機12透過應用程式與可攜式保全裝置13於接入點模式進行連線,並提供使用者輸入與傳送可攜式保全裝置13所需之設定資訊。
連線裝置11為一種提供無線網路之裝置,如接入點、無線接收盒(Wireless Access Point,WAP)或基地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連線裝置11為Wi-fi接入點(Wi-fi AP),其可透過有線的方式連接至互聯網,並提供其他電子裝置與其進行無線接入。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透過無線通訊晶片切換為用戶端連線模式時,可攜式保全裝置13可進一步依據設定資訊透過連線裝置11無線接入互聯網。
接著將進一步說明可攜式保全裝置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連線過程。請參閱圖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可攜式保全裝置之連線方法流程圖。上述連線方法係可以執行於無線通訊系統中,且包括以下步驟。在步驟S101,可攜式保全裝置13啟動與執行接入點模式。在步驟S102,使用者10開啟智慧型手機12的應用程式。在步驟S103,智慧型手機12搜尋可攜式保全裝置13及周遭之連線裝置11。在步驟S104,智慧型手機12傳送連線請求(connection request)給可攜式保全裝置13。在步驟S105,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連線請求回應(connection request response)給智慧型行手機12。在步驟S106,使用者輸入選定之連線裝置11的設定資訊給智慧型手機12。在步驟S107,智慧型手機12傳送連線裝置11的設定資訊給可攜式保全裝置13。在步驟S108,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確認回覆(acknowledge)給智慧型手機12。在步驟S109,可攜式保全裝置13切換與執行用戶端連線模式。在步驟S110,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基於設定資訊產生的連線請求給連線裝置11。在步驟S111,連線裝置11傳送確認回覆給可攜式保全裝置13。在步驟S112,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連線裝置11,且連線裝置11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智慧型手機12。
請復參閱圖1與圖2。更仔細地說,在步驟S101中,透過按鈕131將可攜式保全裝置13啟動,並使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進入接入點模式,以建立接入點模式所對應的連線環境,也就是允許 智慧型手機12可與可攜式保全裝置13建立連線與進行接入。簡單地說,可攜式保全裝置13在接入點模式下,提供其他無線裝置無線接入。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步驟中,可攜式保全裝置13在建立接入點模式之前更先搜尋之前是否有連線過之歷史設定列表,查詢是否有曾經已連線過之連線裝置11存在於可攜式保全裝置13可連線範圍內。若有,則自行與曾經連線過且存在之連線裝置進行連線11。若無,則進一步開始建立接入點模式以及後續動作。
在步驟S102中,使用者10開啟智慧型手機12之應用程式。在步驟S103中,使用者10透過應用程式執行搜尋程序以搜尋可攜式保全裝置13以及周遭之連線裝置11。在步驟S104與步驟S105中,智慧型手機12搜尋到可攜式保全裝置13並確認型號後,則進一步傳送連線請求給可攜式保全裝置13,且可攜式保全裝置13係於接入點模式下收到連線請求,故會傳送連線請求回應給智慧型手機12,使得可攜式保全裝置13與智慧型手機12可以在接入點模式下進行連線。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攜式保全裝置13與智慧型手機12之間於接入點模式下係透過無線保真協定(Wi-Fi Protocol)進行無線傳輸,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上述的無線通訊協定。
接著,在步驟S106中,使用者10於應用程式上輸入其選定連線裝置11之設定資訊,亦即智慧型手機12可以提供多個搜尋到的連線裝置11供使用者選擇,並輸入選定之連線裝置11的設定資訊。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型手機12與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進行連線的過程中,能夠同時提供使用者10進一步於智慧型手機12上輸入所選定之連線裝置11的設定資訊。也就是說,圖2中之流程僅為說明,其亦可以為使用者10先輸入選定連線裝置之設定資訊後,再執行步驟S104~步驟S105。本發明僅以此作為說明,並不以此作為限制。
於步驟S107與步驟S108中,智慧型手機12將使用者10輸 入選定之連線裝置11的設定資訊傳送給可攜式保全裝置13,在可攜式保全裝置13收到智慧型手機12所傳送關於使用者10選定之連線裝置11的設定資訊後,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確認回覆給智慧型手機12以告知使用者10可攜式保全裝置13將接著切換至用戶端連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設定資訊係透過超文字傳輸安全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HTTPS)進行加密。然而,在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了解,亦可以其他實施方式來實現設定資訊的傳輸,本發明並不以此作為限制。
於步驟S109中,在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完確認回覆後,可攜式保全裝置13中斷與智慧型手機12之連線,並切換為用戶端連線模式。接著,在步驟S110與S111中,可攜式保全裝置13利用所接收之設定資訊進一步與連線裝置11連線。更進一步地說,切換為用戶端連線模式之可攜式保全裝置13傳送連線請求以及設定資訊至連線裝置11。接著,連線裝置11確認可攜式保全裝置13所傳送之設定資訊正確後,回傳確認回覆給可攜式保全裝置13並完成連線。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晶片亦可提供用戶端連線模式與接入點模式同時進行連線,亦即無線分散系統(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當可攜式保全裝置13於接入點模式下接收設定資訊後,可以直接以用戶端連線模式與連線裝置11進行連線。換句話說,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透過無線分散系統可以同時執行於接入點模式與用戶端連線模式而不必進一步執行切換。
最後,在步驟S112中,當可攜式保全裝置13與連線裝置11完成連線後,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進一步傳送連線成功訊息告知使用者10。更仔細地說,在完成連線後,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透過連線裝置11經由互聯網傳送連線成功訊息至智慧型手機12,以告知使用者10可攜式保全裝置13完成連線設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攜式保全裝置13更可以 透過實體層設定提供其他無線裝置進行連線。更仔細地說,例如透過網路的實體位址(Physical Address)或者稱為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的方式,使智慧型手機12與可攜式保全裝置13進行連接。也就是說,透過實體層的方式,智慧型手機12之應用程式自動連結預先被設定好之可攜式保全置裝置13進行連線。
請參閱圖3,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流程圖。上述連線方法係可以執行於無線通訊系統中,且包括以下步驟。在步驟S201,第一電子裝置14啟動與執行第一連線模式。在步驟S102,使用者10開啟無線裝置16的應用程式。在步驟S203,無線裝置16搜尋周遭可供連線的第一電子裝置14與第二電子裝置15。在步驟S204,無線裝置16傳送連線請求給第一電子裝置14。在步驟S205,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連線回應請求給無線裝置16。在步驟S206,使用者10輸入第二電子裝置15的設定資訊給無線裝置16。在步驟S207,無線裝置16傳送第二電子裝置15的設定資訊給第一電子裝置14。在步驟S208,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確認回覆給無線裝置16。在步驟S209,第一電子裝置14切換與執行第二連線模式。在步驟S210,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連線請求給第二電子裝置15。在步驟S211,第二電子裝置15傳送確認回覆給第一電子裝置14。在步驟S212,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第二電子裝置15,且第二電子裝置15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無線裝置16。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4與第二電子裝置15完成連線後,第一電子裝置14更可以直接控制第二電子裝置15。舉例來說,如在家庭監控系統中,第一電子裝置14可以是中央監控裝置,而第二電子裝置15可以是具無線連線功能之洗衣機或冰箱等等。在中央監控裝置與洗衣機或冰箱等電器連線之後,中央監控裝置可直接對洗衣機或冰箱進行監控,並進一 步經由與中央監控裝置將洗衣機或冰箱的狀態或資訊即時通知使用者10。簡單來說,本發明之第一電子裝置14於連線上可以是一對多的情況,也就一個電子裝置14可以對應於多個第二電子裝置15,第一電子裝置14除了主要透過第二電子裝置15與互聯網進行連線外,亦可以對第二電子裝置進行監控。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圖3的各步驟細節與圖2之的各步驟大致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後續僅針對差異進行說明。無線裝置16可為上述之智慧型手機12、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具輸入功能之無線裝置,本發明並不以此作為限制。
第一電子裝置14為具無線通訊晶片之電子裝置,例如為上述之可攜式保全裝置13、移動式販賣機或其他需連接互聯網之硬體裝置。無線通訊晶片具有第一連線模式與第二連線模式,其中第一連線模式為第一電子裝置14提供無線裝置16連線之連線模式(例如上述的接入點模式),第二連線模式為第一電子裝置14無線接入第二電子裝置15之連線模式(例如用戶端連線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4之無線通訊晶片可為藍芽協定(Bluetooth Protocol)、無線保真協定(Wi-Fi Protocol)、近場通訊協定(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rotocol,NFC Protocol)等晶片或紅外線(Infrared)模組提供其他裝置進行連接,本發明並不以此作為限制。
第二電子裝置15為藍芽裝置、GSM基地台、3G基地台、WiMAX基地台或LTE基地台,或其他可提供無線接入互聯網之電子裝置。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電子裝置15亦包括第一電子裝置14與無線裝置16通訊所使用之協定的無線通訊晶片,用以提供第一電子裝置14在連線過程中能以最少元件以切換之方式完成連線設定。
接著,請參閱圖4,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流程圖。上述連線方法係可以執行於無線通訊系統中,且 包括以下步驟。在步驟S301,第一電子裝置14啟動與執行第一連線模式。在步驟S302,使用者10開啟無線裝置10的應用程式。在步驟S303,使用者10傳送連線請求給第一電子裝置14。在步驟S304,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連線請求回應給無線裝置16。在步驟S305,使用者10輸入第二電子裝置15的設定資訊給無線裝置16。在步驟S306,無線裝置16傳送第二電子裝置15的設定資訊給第一電子裝置14。在步驟S307,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確認回覆給無線裝置16。在步驟S308,第一電子裝置14切換與執行第二連線模式。在步驟S309,第一電子裝置14搜尋周遭可供連線之第二電子裝置15。在步驟S310,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連線請求給第二電子裝置15。在步驟S311,第二電子裝置15傳送確認回覆第一電子裝置14。在步驟S312,第一電子裝置14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第二電子裝置15,且第二電子裝置15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行動裝置16。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圖4的各步驟與圖3之各步驟大致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後續僅針對差異進行說明。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無線裝置16直接與第一電子裝置14進行連線(如步驟S303~S304)。並於連線後,使用者將已知的第二電子裝置15之設定資訊傳送給第一電子裝置14(如步驟S305~S307)。同樣地,第一電子裝置14在確認接收到設定資訊後,將接著切換至第二連線模式(如步驟S308)。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電子裝置14切換為第二連線模式後,第一電子裝置14執行搜尋程式,用以搜尋第二電子裝置15(如步驟S309),並傳送連線請求與設定資訊至第二電子裝置15(如步驟S310)。最後,第一電子裝置14收到第二電子裝置15所傳送的確認回覆(步驟S311)後,第一電子裝置14透過第二電子裝置15經由互聯網傳送連線成功訊息至無線裝置16(如步驟S312),以告知使用者10第一電子裝置14完成連線設定。
接著,請參閱圖5,圖5為本發明更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之連 線方法流程圖。上述連線方法係執行於無線通訊系統中,且包括以下的步驟。在步驟S2011中,第一電子裝置讀取歷史設定列表,並搜尋周圍的第二電子裝置。在步驟S2012中,第一電子裝置依據搜尋的結果與歷史設定列表判斷第一電子裝置周遭是否有曾經使用之第二電子裝置可供連線。若判斷第一電子裝置周遭有曾經使用之第二電子裝置可供連線,則步驟S2014將接著被執行。若判斷第一電子裝置周遭未有曾經使用之第二電子裝置可供連線,則緊接著步驟S2013將被執行。
在步驟S2013中,使第一電子裝置操作於第一連線模式,使得第一電子裝置與無線裝置可以於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連線,並藉此讓無線裝置傳送第二電子裝置的設定資訊給第二電子裝置。在步驟S2014中,第一電子裝置判斷其是否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成功。若第一電子裝置未成功地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則步驟S2016接著會被執行。若第一電子裝置成功地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則步驟S2015接著會被執行。在步驟S2015中,第一電子裝置更新歷史設定列表。在步驟S2016中,第一電子裝置通知使用者確認第二電子裝置之狀態,以藉此判斷是否存在者干擾或障礙導致第一電子裝置無法成功地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在步驟S2017中,第一電子裝置透過第二電子裝置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予無線裝置,以告知使用者第一電子裝置已成功地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
請復同時參閱圖3、圖4與圖5,更仔細地說,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與圖3、圖4之連線方法流程不同的是,第一電子裝置14於步驟S2011中啟動後,係先搜尋其周遭的第二電子裝置,並讀取儲存單元所儲存之歷史設定列表。接著,於步驟S2012中,第一電子裝置判斷搜尋到的第二電子裝置是否存在所儲存的歷史設定列表中,以先行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4周遭是否有曾經使用過之第二電子裝置15可供連線。若第一電子裝置14周遭有曾經使用過之第二電子裝置15可供連線,則連線方法進入步驟S2014。若第 一電子裝置14周遭未有曾經使用過之第二電子裝置15可供連線,則連線方法進入步驟S1013,第一電子裝置與無線裝置於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連線的方式與無線裝置傳送第二電子裝置的設定資訊給第二電子裝置的方式如同前面所述,故不再贅述。
在步驟S2014中,第一電子裝置14更進一步判斷是否與第二電子裝置15連線成功。若第一電子裝置14與第二電子裝置15連線成功,則在步驟S2015中,第一電子裝置14更新期歷史設定列表以提供使用者下次連線使用。若若第一電子裝置14並未與第二電子裝置15連線成功,則表示於第一電子裝置14周遭有第二電子裝置15存在,然而第二電子裝置15存在一些障礙或干擾使第一電子裝置14無法順利與第二電子裝置15連線。因此,在步驟S2016,第一電子裝置會通知使用者確認第二電子裝置15之狀態。在完成上述之步驟且連線成功後,則回到步驟SS2017,第一電子裝置透過第二電子裝置傳送連線成功訊息給給無線裝置,以告知使用者第一電子裝置已成功地與第二電子裝置連線。
〔本發明可能之功效〕
總之,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之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可提供使用者能夠簡單地以作為第三方設備的無線裝置來操控第一電子裝置,例如為可攜式保全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例如為連線裝置,進行連線。舉例來說,使用者僅需對可攜式保全裝置按下啟動按鈕後,並透過自己之無線裝置來使第一電子裝置與附近周遭之第二電子裝置進行連線,進而透過無線網路達到監控的目的。另外,在第一電子裝置追求輕薄短小的要求下,更能夠利用最少之元件以切換連線模式的方式完成連線設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最佳之具體實施例,惟本發明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之專利範圍。
10‧‧‧使用者
12‧‧‧智慧型手機
13‧‧‧可攜式保全裝置
11‧‧‧連線裝置
S101~S112‧‧‧為步驟流程

Claims (16)

  1. 一種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包括:啟動一第一電子裝置,使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一第一連線模式;將一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該無線裝置傳送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一第二連線模式;以及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該設定資訊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於該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連線模式的步驟中,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由該第一連線模式切換為該第二連線模式。
  3.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連線模式的步驟中,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同時執行該第一連線模式與該第二連線模式。
  4.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將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在該無線裝置傳送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步驟前,該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更包括:該無線裝置執行一搜尋程序以搜尋該第二電子裝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切換為該第二連線模式的步驟後,該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一搜尋程序以搜尋該第二電子裝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 透過該設定資訊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於該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的步驟之後,該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直接控制該第二電子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將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該無線裝置傳送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的步驟中,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之間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透過藍芽協定(Bluetooth Protocol)、無線保真協定(Wi-Fi Protocol)、近場通訊協定(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rotocol,NFC Protocol)或紅外線(Infrared)進行無線傳輸。
  8.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將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進行無線連線,並透過該無線裝置傳送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步驟後,該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中斷與該無線裝置連線。
  9.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將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該無線裝置傳送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的步驟中,該設定資訊係透過該無線裝置之一應用程式提供一使用者輸入。
  10.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將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且該無線裝置傳送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的步驟中,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無線裝置透過一實體層設定進行無線連線。
  11.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啟動該第一電子裝置,使該第一電子裝置之執行該第一連線模式的步驟中,該第一電子裝置先透過一歷史設定列表選擇是否有曾經使用之 該第二電子裝置可供連線。
  12.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該設定資訊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於該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的步驟之後,該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該第二電子裝置將一連線成功訊息經由互聯網(Internet)傳送給該無線裝置。
  13.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該第一連線模式為一接入點模式(Access Point,AP)。
  14.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該第二連線模式為一用戶端連線模式。
  15. 如請求項1所述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為一可攜式保全裝置。
  16. 一種無線通訊之連線系統,包括:一第一電子裝置,啟動並執行一第一連線模式;一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第一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以及一第二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無線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無線連線時,該無線裝置傳送該第二電子裝置之一設定資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接著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一第二連線模式,且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於第二連線模式下進行無線連線。
TW103116557A 2014-05-09 2014-05-09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TW201543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557A TW201543941A (zh) 2014-05-09 2014-05-09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557A TW201543941A (zh) 2014-05-09 2014-05-09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941A true TW201543941A (zh) 2015-11-16

Family

ID=5522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557A TW201543941A (zh) 2014-05-09 2014-05-09 無線通訊之連線方法及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439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6337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for auto pairing,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11540245B2 (en) Home applianc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pplication for registering the home appliance to server
CN110352606A (zh)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和图形用户界面
US20160227474A1 (en) Multi-device network setup
KR102427328B1 (ko) 사물 인터넷 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WO2017068560A1 (ja) 通信装置
KR102302686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340011A (zh) 链接设备的无线控制
JP5891383B2 (ja) 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携帯端末、家庭電気機器、及び家庭電気機器の動作設定システム
KR20150092873A (ko) 가전 기기, 가전 기기의 네트워크 연결 시스템 및 가전 기기의 네트워크 연결 방법
KR20190099586A (ko) 전자 장치, 전자 장치의 제어방법 및 서버
CN104780154A (zh) 设备绑定方法和装置
US1077215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3389332B1 (en) Commissioning of a plurality of devices
WO2017161903A1 (zh) 移动终端及其联系人添加、分享方法和装置
US20210368559A1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e.g. a smart speaker, to a target wireless access point
WO2018166103A1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JP2016536685A (ja) ハードウェア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ソフトウエア配信アーキテクチャ
KR102613405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 정보 공유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KR102137422B1 (ko) 홈 어플라이언스 및 이와 연결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772408B1 (ko) 무선랜을 이용한 스마트가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7049500A1 (zh) 一种控制家电的方法及智能手环
WO2015081816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ile transmitting through browser
JP6314046B2 (ja) 連携システム
JP6270491B2 (ja) 認証方法及び認証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