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415A -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 Google Patents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2415A
TW201532415A TW103105014A TW103105014A TW201532415A TW 201532415 A TW201532415 A TW 201532415A TW 103105014 A TW103105014 A TW 103105014A TW 103105014 A TW103105014 A TW 103105014A TW 201532415 A TW201532415 A TW 2015324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point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remote network
sub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5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1197B (zh
Inventor
Yin-Chung Chen
xian-xiu Wang
Original Assignee
Jsw Pacif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w Pacific Corp filed Critical Jsw Pacific Corp
Priority to TW103105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1197B/zh
Priority to US14/560,069 priority patent/US942622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32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1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11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用以自網際網路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本發明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主要包括子系統及用戶端電子裝置,子系統連接至路由器,並包括遠端網路裝置及子系統伺服器。用戶端電子裝置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與子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並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接著依據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與遠端網路裝置建立點對點連線。通過將子系統伺服器與遠端網路裝置設置於同一路由器下,可避免因點對點伺服器無法連線,導致無法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

Description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本發明係有關於點對點連線系統、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尤其更有關於用以自網際網路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的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與網際網路的普及,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遠端網路裝置的操作或監控已成為可能。使用者於獲得遠端網路裝置的靜態網路位置(static IP address)後,可使用近端電子裝置,透過網際網路以點對點連線方式,連線至前述靜態網路位置所在的遠端網路裝置,以操作或監控遠端網路裝置。
然而,由於靜態網路位置數量有限,且租用費用高昂,大多數的網路裝置皆是以撥接方式(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或通過路由器以動態主機設定協定(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方式獲得一動態網路位置,來進行上網。因此,在使用者無法得知遠端電腦裝置當前的動態網路位置的情況下,便無法透過網際網路以點對點連線方式,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以進行遠端操作或監控。
為解決上述問題,於習知技術中已有一種點對點連線系統被提出。請參閱第一圖,為習知點對點連線系統架構圖。習知點對點連線系統1包括遠端網路裝置10、路由器12、網際網路14、點對點伺服器16及用戶端電子裝置18。遠端網路裝置10定時將當前的動態網路位置1600傳送至點對點伺服器16,點對點伺服器16接收並儲存遠端網路裝置10的動態網路位置1600至儲存模組160。當使用者欲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10時,先使用用戶端電子裝置18連線至點對點伺服器16,以取得遠端網路裝置10的動態網路位置1600。接著,依據所取得的遠端網路裝置10的動態網路位置1600,以點對點連線方式,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10。通過上述方式,習知點對點連線系統可取得遠端網路裝置10的動態網路位置1600。
然而,習知點對點連線系統將點對點伺服器16與遠端網路裝置10設置於不同網路環境的設置方式存在一嚴重缺陷,當點對點伺服器16無法連線時,即便遠端網路裝置10仍可連線,由於使用者無法自點對點伺服器16取得遠端網路裝置10的動態網路位置1600,因而無法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進行遠端操作或監控。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用以將子系統伺服器與遠端網路裝置設置於相同網路環境下,並可自網際網路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包括:一子系統,經由一路由器連接至網際網路,該子系統包括:一遠端網路裝置,包括一點對點連線模組,用以建立點對點連線;及一子系統伺服器,包括:一儲存模組,儲存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註冊資訊;及一處理模組,連接該儲存模組,用以建立連線;一母系統伺服器,連接至網際網路,該母系統伺服器包括:一儲存模組,儲存該子系統伺服器的一註冊資訊;及一處理模組,連接該儲存模組,用以建立連線;一用戶端電子裝置,連接至網際網路;其中,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母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以取得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子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以取得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依據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與該遠端網路裝置建立點對點連線。
本發明更進一步揭露一種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係用於一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該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包括一用戶端電子裝置及一子系統,該用戶端電子裝置連接至網際網路,該子系統經由一路由器連接至網際網路,並包括一遠端網路裝置及一子系統伺服器,該點對點連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該用戶端電子裝置接受連線至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連線請求;b)依據該子系統伺服器的一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子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c) 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自該子系統伺服器取得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註冊資訊;d)依據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遠端網路裝置建立點對點連線。
本發明更進一步揭露一種電腦應用程式,記錄一電腦可執行的之程式碼,當該電腦執行該電腦應用程式後,可執行如前段所述各該步驟。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通過將子系統伺服器與遠端網路裝置設置於同一路由器下,可避免雖然遠端網路裝置可連線,但因點對點伺服器無法連線,而導致使用者無法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的問題。
1‧‧‧點對點連線系統
16‧‧‧點對點伺服器
1600‧‧‧遠端網路裝置的動態網路位址
2‧‧‧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
20‧‧‧子系統
10、200‧‧‧遠端網路裝置
2000‧‧‧點對點連線模組
2002、2022、242‧‧‧處理模組
160、2004、2020、240‧‧‧儲存模組
2004a、2020b、240b‧‧‧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
202‧‧‧子系統伺服器
2024‧‧‧閘道器模組
2026‧‧‧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
2020a、240a‧‧‧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
204‧‧‧周邊電子裝置
14、22‧‧‧網際網路
24‧‧‧母系統伺服器
240c‧‧‧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
18、26‧‧‧用戶端電子裝置
260‧‧‧應用程式
12、28‧‧‧路由器
S30-S36‧‧‧步驟
S400-S424‧‧‧步驟
S500-S516‧‧‧步驟
第一圖為習知點對點連線系統架構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架構圖。
第三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流程圖。
第四A、四B圖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流程圖。
第五圖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流程圖。
茲就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首請參閱第二圖,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架構圖。如第二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2主要包括子系統20、母系統伺服器24及應用程式260。子系統20透過路由器28而操作性連接至網際網路22。母系統伺服器24操作性連接至網際網路22。應用程式260被安裝於用戶端電子裝置26,且用戶端電子裝置26亦操作性連接至網際網路22。在上述說明中,操作性連接係指以有線或是無線之方式連接;為了簡化說明,下列敘述中,元件A與元件B連接即可代表元件A與元件B係以有線或是無線之方式連接。
子系統20包括遠端網路裝置200及子系統伺服器202。較佳地,子系統內所有裝置經由連接至同一路由器28而可被設置於相同之區域網路。遠端網路裝置200及子系統伺服器202分別被對應至註冊資訊2004a、2020a。外部裝置可透過註冊資訊2004a、2020a分別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200、子系統伺服器202。較佳地,註冊資訊2004a、2020a分別包括遠端網路裝置200的動態網路位址(dynamic IP address)及子系統伺服器202的動態網路位址,動態網路位址係由路由器28所分配。雖於本實施例中,註冊資訊2004a、2020a係包括動態網路位址,但不應以此為限,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註冊資訊2004a、2020a可進一步分別包括遠端網路裝置200及子系統伺服器202的裝置識別碼、裝置類型或裝置當前狀態。
遠端網路裝置200包括點對點連線模組2000,用以與用戶端電子裝置26建立點對點連線。較佳地,遠端網路裝置200係網路攝影機,並進一步包括儲存模組2004,用以儲存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遠端網路裝置200進一步包括處理模組2002,連接儲存模組2004及點對點連線模組2000,用以定期更新儲存於儲存模組2004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並將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母系統伺服器接收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後,更新儲存模組240所儲存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b。雖於本實施例中,處理模組2002係定期更新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並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但不應以此為限。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處理模組2002亦可於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所包含之資料有變動時(如路由器28重新分配不同的動態網路位址予遠端網路裝置200時),才更新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並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
子系統伺服器202包括儲存模組2020及處理模組2022。儲存模組2020儲存有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及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處理模組2022連接儲存模組2020,用以與用戶端電子裝置26建立連線。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子系統伺服器202定期透過路由器28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並更新儲存模組2020中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處理模組2022進一步定期更新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並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雖於本實施例中,處理模組2022係定期更新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但不應以此為限,處理模組2022亦可於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所包含之資料有變動時,如路由器28重新分配不同的動態網路位址予子系統伺服器202時,才更新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
母系統伺服器24包括儲存模組240及處理模組242。儲存模組240儲存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及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處理模組242連接儲存模組240,用以與用戶端電子裝置26建立連線。較佳地,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包括靜態網路位置(static IP)。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儲存模組240進一步儲存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b。
應用程式260被安裝於用戶端電子裝置26,用戶端電子裝置26可接受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200的連線請求,較佳地,用戶端電子裝置26可執行應用程式260以提供一圖形使用者介面(圖中未示),使用者可操作圖形使用者介面以輸入連線請求。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與母系統伺服器24建立連線,並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較佳地,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係預先儲存於用戶端電子裝置26中。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連線,並自子系統伺服器202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較佳地,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點對點連線。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建立點對點連線,以進行遠端操作或監控。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電子裝置26之應用程式260可進一步判斷母系統伺服器24是否可連線,若應用程式260判斷母系統伺服器24無法連線,則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點對點連線(詳見後述),以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若應用程式26判斷母系統伺服器24可連線,則與母系統伺服器24建立連線,並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a。
本發明另提出一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子系統20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周邊電子裝置204,周邊電子裝置204以有線/無線方式連接子系統伺服器202,子系統伺服器202進一步包括閘道器模組2024及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2026。閘道器模組2024連接處理模組2022,用以將周邊電子裝置204連接至路由器28;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2026,連接處理模組2022,用以監控周邊電子裝置204。較佳地,周邊電子裝置204係網路攝影機、數位視頻錄影機(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具有物件偵測功能的照相機或感測器。當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連線後,可透過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2026監控周邊電子裝置204,周邊電子裝置204亦可經由閘道器模組2024傳送訊息至用戶端電子裝置260。
續請參閱第三圖,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主要係由第二圖所示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2來加以實現,且其中用戶端電子裝置26執行應用程式260以進行下列步驟。
如第三圖所示,首先開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步驟S30:用戶端電子裝置26執行應用程式260以接受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200的連線請求。較佳地,用戶端電子裝置26係透過一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來接受使用者所輸入的連線請求。
步驟S32: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b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連線。較佳地,用戶端電子裝置26係先透過網際網路22連線至母系統伺服器24,並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對應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再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中所包括的動態網路位址,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點對點連線。
步驟S34:自子系統伺服器202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子系統伺服器202的處理模組2022建立連線後,子系統伺服器202的處理模組2022將儲存模組2020中所儲存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傳送至用戶端電子裝置26。
步驟S36:依據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建立點對點連線。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於步驟S34所取得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的動態網路位址,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建立點對點連線,以對遠端網路裝置200進行遠端操作及監控。
續請參閱第四A、四B圖,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主要係由第二圖所示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2來加以實現。
如第四A、四B圖所示,首先開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
步驟S400:路由器28分配動態網路位址予遠端網路裝置200。遠端網路裝置200以有線/無線方式連接至路由器28後,遠端網路裝置200向路由器28發出分配網路位置的請求。路由器依據請求分配動態網路位置予遠端網路裝置200,使得遠端網路裝置200可透過被分配的動態網路位置連接至網際網路22。
步驟S402:遠端網路裝置200更新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遠端網路裝置200依據當前被分配的動態網路位置,更新儲存於儲存模組2004中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
步驟S404:路由器28分配動態網路位址予子系統伺服器202。子系統伺服器202以有線/無線方式連接至路由器28後,子系統伺服器202向路由器28發出分配網路位置的請求。路由器依據請求分配動態網路位置予子系統伺服器202,使得子系統伺服器202可透過被分配的動態網路位置連接至網際網路22。
步驟S406:子系統伺服器202更新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子系統伺服器202依據當前被分配的動態網路位置,更新儲存於儲存模組2020中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
步驟S408:子系統伺服器202定期將當前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母系統於接收來自子系統202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後,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更新儲存模組240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4a。雖於本實施例中,子系統伺服器202係定期將當前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但不應以此為限,子系統伺服器202亦可於在其儲存模組2020中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所包含之資料有變動時,如路由器28重新分配不同的動態網路位址予子系統伺服器202時,才將當前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
步驟S410:子系統伺服器202定期取得並儲存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a。更詳細地,子系統伺服器202定期透過路由器28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並將所取得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04a儲存至其儲存模組2020中以更新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
步驟S412: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連線至母系統伺服器。較佳地,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係預先儲存於用戶端電子裝置26中,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包括母系統伺服器24所在的靜態網路位址。
步驟S414: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母系統伺服器24的處理模組242建立連線後,處理模組242傳送儲存於儲存模組240中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較佳地,所述註冊資訊240a係與子系統伺服器202於步驟S408中,傳送至母系統伺服器24之當前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020a相同。
步驟S416:用戶端電子裝置26接受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200的連線請求。
雖於本實施例中,係於執行步驟S400-S414後,方執行步驟S416,但不應以此為限,步驟S400-S414與步驟S416並無先後順序關係,亦可先執行步驟S416,再執行S400-S414。
步驟S418: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連線。此步驟中,用戶端電子裝置26係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連線;較佳地,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係應用程式260於步驟S414中,自母系統伺服器24所取得。接著執行步驟S422。
步驟S422:自子系統伺服器202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
步驟S424:依據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建立點對點連線。其中,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係用戶端電子裝置260於步驟S422中,自子系統伺服器202的儲存模組2020所取得。結束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子系統伺服器202係閘道器,用以將將至少一周邊電子裝置204連接至路由器28。於步驟S418之後,進一步包括步驟S420:透過子系統伺服器202監控周邊電子裝置204。當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點對點連線後,可透過子系統伺服器202的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2026監控周邊電子裝置204,或電子裝置204透過閘道器模組2024傳送訊息至用戶端電子裝置26。
值得一提的是,雖於第四A、四B圖中,步驟S420係於步驟S422-S424之前被執行,但不應以此為限,步驟S420與步驟S422-S424之間並無順序關係或相依關係,亦可僅執行步驟S422-S424,不執行步驟S420,或先執行步驟S422-S424,再執行步驟S420。步驟S420的執行與否與執行順序皆可依使用者需求任意進行調整。
續請參閱第五圖,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流程圖。本實施例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主要係由第二圖所示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2來加以實現。
如第五圖所示,首先開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
步驟S500: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連線至母系統伺服器24。較佳地,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係預先儲存於用戶端電子裝置26中,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c包括母系統伺服器24所在的靜態網路位址。
步驟S502:用戶端電子裝置26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母系統伺服器24建立連線後,母系統伺服器24傳送儲存於儲存模組240中的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至用戶端電子裝置26。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電子裝置26可同時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b
步驟S504:用戶端電子裝置26接受連線至遠端網路裝置200的連線請求。
步驟S506:判斷母系統伺服器24是否可連線。更詳細地,用戶端電子裝置26發送連線請求至母系統伺服器24,並等待母系統伺服器24回傳回應訊息。若經過特定時間仍未收到來自母系統伺服器24的回應訊息,則用戶端電子裝置26判斷連線逾時,母系統伺服器24不可連線,接著執行步驟S508-S510。
步驟S508:依據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子系統伺服器202建立連線。較佳地,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係前次與母系統伺服器24成功連線時,自母系統伺服器24所取得(即步驟S502)。
步驟S510;用戶端電子裝置26自子系統伺服器202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接著跳至步驟S512以與遠端網路裝置200進行點對點連線。
於步驟S506中,若用戶端電子裝置26於特定時間內收到來自母系統伺服器24的回應訊息,則用戶端電子裝置26判斷母系統伺服器24可連線,接著執行步驟S510-S512。
步驟S514:與母系統伺服器24建立連線。
步驟S516:用戶端電子裝置26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b。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電子裝置26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最新版之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240a。接著跳至步驟S508。
步驟S512:依據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b,用戶端電子裝置26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建立點對點連線。更詳細地,用戶端電子裝置26依據自步驟S510或步驟S516所取得的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或240b,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建立點對點連線,以對遠端網路裝置200進行遠端操作或監控。結束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
本發明通過將子系統伺服器202與遠端網路裝置200設置於同一路由器28下(意即,將遠端網路裝置200及子系統伺服器202設置於同一區域網路中),可使子系統伺服器202與遠端網路裝置200具有相同網路狀態。意即,由於透過相同路由器28連接網際網路22,子系統伺服器202與遠端網路裝置200的對外連線將同時為可連線狀態,或同時為不可連線狀態。藉此,可避免先前技術中,雖遠端網路裝置可連線,但因點對點伺服器無法連線,而無法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的問題。
本發明通過以用戶端電子裝置26執行應用程式260判斷母系統伺服器24是否可連線,並依據判斷結果,決定自子系統伺服器202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020b或自母系統伺服器24取得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240b,可提供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取得服務的備援能力。意即,當母系統伺服器24不可連線時,子系統伺服器202可作為母系統伺服器24的備援伺服器,繼續提供註冊資訊取得服務。
本發明通過將註冊資訊取得服務、監控電子裝置服務與閘道器服務合併設置於子系統伺服器202中,除了可有效節省硬體設置成本與縮小硬體體積,亦可於提供監控周邊電子裝置204服務與閘道器服務時,同時提供註冊資訊取得服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2‧‧‧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
20‧‧‧子系統
200‧‧‧遠端網路裝置
2000‧‧‧點對點連線模組
2002、2022、242‧‧‧處理模組
2004、2020、240‧‧‧儲存模組
2004a、2020b、240b‧‧‧遠端網路裝置的註冊資訊
202‧‧‧子系統伺服器
2024‧‧‧閘道器模組
2026‧‧‧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
2020a、240a‧‧‧子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
204‧‧‧周邊電子裝置
22‧‧‧網際網路
24‧‧‧母系統伺服器
240c‧‧‧母系統伺服器的註冊資訊
26‧‧‧用戶端電子裝置
260‧‧‧應用程式
28‧‧‧路由器

Claims (15)

  1. 一種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包括:
    一子系統,經由一路由器連接至網際網路,該子系統包括:
    一遠端網路裝置,包括一點對點連線模組,用以建立點對點連線;及
    一子系統伺服器,包括:
    一儲存模組,儲存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註冊資訊;及
    一處理模組,連接該儲存模組,用以建立連線;
    一母系統伺服器,連接至網際網路,該母系統伺服器包括:
    一儲存模組,儲存該子系統伺服器的一註冊資訊;及
    一處理模組,連接該儲存模組,用以建立連線;
    一用戶端電子裝置,連接至網際網路;
    其中,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母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以取得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子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以取得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依據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與該遠端網路裝置建立點對點連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其中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包括該遠端網路裝置當前的一動態網路位址;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包括該子系統伺服器當前的一動態網路位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其中該遠端網路裝置當前的該動態網路位址及該子系統伺服器當前的該動態網路位址係由該路由器所分配;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進一步包括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裝置識別碼;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進一步包括該子系統伺服器的一裝置識別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其中該遠端網路裝置係網路攝影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其中該子系統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周邊電子裝置,該周邊電子裝置連接該子系統伺服器;該子系統伺服器進一步包括:
    一閘道器模組,連接該處理模組,用以將該周邊電子裝置連接至該路由器;
    一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連接該處理模組,用以監控該周邊電子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其中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子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後,該用戶端電子裝置透過該周邊電子裝置控制模組監控該周邊電子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其中該遠端網路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處理模組,用以定期更新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並傳送至該母系統伺服器;該子系統伺服器定期取得並儲存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該子系統伺服器定期更新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並傳送至該母系統伺服器。
  8. 一種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係用於一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該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包括一用戶端電子裝置及一子系統,該用戶端電子裝置連接至網際網路,該子系統經由一路由器連接至網際網路,並包括一遠端網路裝置及一子系統伺服器,該點對點連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該用戶端電子裝置接受連線至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連線請求;
    b)依據該子系統伺服器的一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子系統伺服器建立連線;
    c) 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自該子系統伺服器取得該遠端網路裝置的一註冊資訊;
    d)依據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與該遠端網路裝置建立點對點連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其中該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母系統伺服器,該母系統連接至網際網路;於該步驟b之前,進一步包括步驟:
    b1)該用戶端電子裝置依據該母系統伺服器的一註冊資訊,連線至該母系統伺服器;
    b2) 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自該母系統伺服器取得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其中,於該步驟b1之前,進一步包括步驟:
    b3)該子系統伺服器定期將當前的該註冊資訊傳送至該母系統伺服器;
    b4)該子系統伺服器定期取得並儲存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其中,於該步驟b3之前,進一步包括步驟:
    b5)該路由器分配一動態網路位址予該遠端網路裝置;
    b6)該遠端網路裝置更新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
    b7)該路由器分配一動態網路位址予該子系統伺服器;
    b8)該子系統伺服器更新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其中,該遠端網路裝置的該註冊資訊包括該遠端網路裝置當前的一動態網路位址;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包括該子系統伺服器當前的一動態網路位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其中,該子系統伺服器係一閘道器,用以將至少一周邊電子裝置連接至該路由器;於該步驟b之後,進一步包括步驟b9)透過該子系統伺服器監控該周邊電子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其中該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進一步包括一母系統伺服器;於該步驟a之前進一步包括步驟:
    a1)該用戶端電子裝置依據該母系統伺服器的一註冊資訊,連線至該母系統伺服器;
    a2)該用戶端電子裝置自該母系統伺服器取得該子系統伺服器的該註冊資訊;
    於該步驟a之後,該步驟b之前,進一步包括步驟:
    a3)該用戶端電子裝置判斷該母系統伺服器是否可連線;
    a4)若該母系統伺服器不可連線,則跳至步驟b。
  15. 一種電腦應用程式,記錄一電腦可執行的之程式碼,當該電腦執行該電腦應用程式後,可執行如請求項8所述各該步驟。
TW103105014A 2014-02-14 2014-02-14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TWI531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5014A TWI531197B (zh) 2014-02-14 2014-02-14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US14/560,069 US9426223B2 (en) 2014-02-14 2014-12-04 Dual peer-to-peer connection system, dual peer-to-peer conn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program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5014A TWI531197B (zh) 2014-02-14 2014-02-14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415A true TW201532415A (zh) 2015-08-16
TWI531197B TWI531197B (zh) 2016-04-21

Family

ID=5379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5014A TWI531197B (zh) 2014-02-14 2014-02-14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26223B2 (zh)
TW (1) TWI5311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274B (zh) * 2020-02-19 2020-11-11 摩點物聯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網路建構方法
US11632682B2 (en) 2020-02-19 2023-04-18 Top Win Opt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13816B2 (en) * 2015-03-27 2018-07-03 Drew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diagnostic system and method
CN114363165B (zh) * 2022-01-06 2024-01-3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1796B2 (en) * 2006-06-12 2010-05-04 Icontrol Networks, Inc. Gateway registry methods and systems
US7639681B2 (en) * 2004-11-23 2009-12-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tributed server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US20150131485A1 (en) * 2006-01-31 2015-05-14 Sigma Designs, Inc. Mapping connected devices in a home area network to ip addresses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US9712486B2 (en) * 2006-09-25 2017-07-18 Weaved, Inc. Techniques for the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connected devices
US9231904B2 (en) * 2006-09-25 2016-01-05 Weaved, Inc. Deploying and managing networked devices
US8280978B2 (en) * 2006-12-29 2012-10-02 Prodea Systems, Inc. Demarcation between service provider and user in multi-services gateway device at user premises
US20160164923A1 (en) * 2008-08-25 2016-06-09 Paul J. Dawes Method for data routing in networks
EP2394409A4 (en) * 2009-02-06 2012-08-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ETWORK-AWARE PEER-TO-PEER
DE102009034285A1 (de) * 2009-07-21 2011-02-03 Deutsche Telekom Ag Verteiltes Netzwerkregister
TW201143379A (en) * 2010-05-19 2011-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pplication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ideo camera
JP5971488B2 (ja) * 2010-10-15 2016-08-1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の割り当て
US9622278B2 (en) * 2010-10-26 2017-04-11 Kingston Digital Inc. Dual-mode wireless networked device interface and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thereof
US8832251B2 (en) * 2011-01-06 2014-09-09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 peer-to-peer (P2P) connection
US8863256B1 (en) * 2011-01-14 2014-10-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secure transactions using flexible identity management in a vehicular environment
US9774669B2 (en) * 2011-01-28 2017-09-26 Throughtek Co., Ltd. Service infrastructure for serving client nodes based on P2P connections
TWI642290B (zh) * 2011-02-11 2018-11-21 美商IoT控股公司 用於管理機器對機器(m2m)實體的m2m伺服器、以及在m2m伺服器中實施的方法
KR101723453B1 (ko) * 2011-02-21 2017-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연결 기반 유니버설 플러그 앤 플레이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184987B2 (en) * 2011-02-23 2015-11-10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master/slave devices on a network
US8966601B2 (en) * 2011-09-23 2015-02-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nection of peripheral devices to wireless networks
JP5826090B2 (ja) * 2011-10-13 2015-12-02 Kddi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201318389A (zh) * 2011-10-19 2013-05-01 Qsan Technology Inc 管理網路裝置的系統及其方法
US20130201316A1 (en) * 2012-01-09 2013-08-08 May Patent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er based control
US9813494B2 (en) * 2012-05-11 2017-11-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ext-awar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9306902B2 (en) * 2012-08-29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edded thin DHCP for wi-fi direct to provide an IP address during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9774527B2 (en) * 2012-08-31 2017-09-26 Nasdaq Technology Ab Resilient peer-to-peer application message rout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274B (zh) * 2020-02-19 2020-11-11 摩點物聯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網路建構方法
US11632682B2 (en) 2020-02-19 2023-04-18 Top Win Opt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37123A1 (en) 2015-08-20
TWI531197B (zh) 2016-04-21
US9426223B2 (en) 201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531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video cloud services
TWI531197B (zh)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JP374843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カメラ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6167271B2 (ja) Hdmi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ドレスマッピング
US8731331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EP2765758B1 (en) Network address management and functional object discovery system
US94199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interruption of network connection caused by IP address change of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 device
JP6279938B2 (ja) 接続管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接続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015917A1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program, program supply system, and maintenance system
JP7299006B2 (ja) ミラーリング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JP2009165041A (ja)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アドレス変更通知方法及びアドレス変更通知プログラム
KR20150020069A (ko) 정보처리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2016063425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087508A1 (ja)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1701345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ng and managing storage of data streams in a surveillance and/or monitoring system
TWI454093B (zh) 網路電子裝置之安裝方法及其網路電子裝置安裝設定系統
TWI547124B (zh) 具有點對點連線路徑規劃功能的點對點連線系統、點對點連線的路徑規劃方法及點對點連線的電腦應用程式
JP2010004344A (ja) リモートアクセスを行う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16805A (ja) 撮像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映像処理システム
KR101432039B1 (ko) 아이피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원격 모니터링 방법
US20190007656A1 (en) Sending network camera video streams to active screens
JP6605149B2 (ja) 共有端末の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220191163A1 (e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sources In Different Network Environments
US2015017275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TW201620268A (zh) 智慧家電控制方法及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