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0630A - 光學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0630A
TW201520630A TW102141299A TW102141299A TW201520630A TW 201520630 A TW201520630 A TW 201520630A TW 102141299 A TW102141299 A TW 102141299A TW 102141299 A TW102141299 A TW 102141299A TW 201520630 A TW201520630 A TW 2015206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djacent
peripheral portion
optical imaging
lens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1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6821B (zh
Inventor
侯鍁錩
Original Assignee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0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0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8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其中包括一鏡筒及複數個鏡片設置於該鏡筒中。每一鏡片都形成有一鏡片部,並於鏡片部外至鏡片外緣形成一外周部。鏡片部在朝向物側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物側面,並在朝向像側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像側面。該等鏡片中具有一內嵌鏡片,該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係小於其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此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係內嵌於其相鄰鏡片之外周部。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鏡頭
本發明乃是與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相關,且尤其是與電子裝置之光學成像鏡頭相關。
近年來,手機和數位相機的普及使得光學成像鏡頭之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手機和數位相機的薄型輕巧化也讓光學成像鏡頭的小型化需求愈來愈高,隨著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簡稱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簡稱CMOS)之技術進步和尺寸縮小,裝戴在光學成像鏡頭中的鏡片也需要減少厚度,但光學成像鏡頭之良好光學性能也是必要顧及之處。
請參考第1圖所示之裝載於傳統光學成像鏡頭1中的傳統鏡片121、122、123、124的結構。因應上述減少厚度之需求,傳統鏡片121、122、123、124的外型乃是直徑較大、厚度很薄,每一鏡片具有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鏡片部,及一由該鏡片部外至鏡片外緣形成之一外周部,且是以彼此之間無接觸的方式散置於鏡筒11中。從第1圖中可以看出,鏡片部121A、122A、123A、124A形成有起預定光學效果的凹凸起伏,而在鏡片部121A、122A、123A、124A之外的外周部121B、122B、123B、124B的厚度則是相當薄,如此使得在直徑如此大的邊緣處形成如此薄的厚度成為製造技術上的一大挑戰。現實中常遇到的困難是,外周部121B、122B、123B、124B常常會在脫模製程中產生損壞,因而降低生產良率。
因此,如何在滿足消費者對於輕薄外型與成像品質上的需求的同時,還能克服鏡片在生產過程中常發生損壞的問題,乃是目前亟需解決之一大挑戰。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透過縮小其中一鏡片的半徑,使半徑不一之各鏡片安置於鏡筒中,減少同一高度上安排的鏡片外緣數量,而增加鏡片的外周部的厚度。如此達到在滿足消費者對於輕薄外型與成像品質上的需求的同時,還能克服鏡片的外周部在生產過程中常發生損壞的問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是透過將半徑較小的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內嵌於半徑較大的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使半徑較小的內嵌鏡片可藉由半徑較大的相鄰鏡片達成定位,以維持光學成像鏡頭之良好光學性能。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其中包括一鏡筒及複數個鏡片設置於該鏡筒中。每一鏡片都形成有一鏡片部,並於鏡片部外至鏡片外緣形成一外周部。鏡片部在朝向物側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物側面,並在朝向像側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像側面。此些鏡片中具有一內嵌鏡片,此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係小於其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此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係內嵌於其相鄰鏡片之外周部。
上述鏡片之鏡片部的物側面及像側面上形成有產生光學效果之凹凸起伏輪廓,而其中之一鏡片之外周部,如:相鄰鏡片之外周部乃是與鏡筒固定,以達到鏡片在鏡筒中的定位。
該特定鏡片的鏡片外緣與其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間的內嵌可藉由對應結構之接觸達成,如:其中一例為該內嵌鏡片的鏡片外緣形成有一直角、一倒角、一圓角或一斜面,該直角、倒角、圓角或斜面乃是與其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上對應形成的一斜面接觸,且該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上的斜面較佳是以光軸為對稱中心;另一例為該內嵌鏡片的外周部或該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其一形成有一凸出部,該內嵌鏡片的外周部或該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另一形成有一平面,藉由彼此對應的凸出部及平面接觸達成內嵌。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可藉由在該內嵌鏡片的鏡片外緣與其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間形成其他外型、位置對應之結構、產生接觸而達成內 嵌。
在本發明中,可額外加入另一鏡片並一併控制此另一鏡片與前述任一鏡片之半徑大小關係與內嵌關係,藉此更為增加對其外周部厚度調整之鏡片數量,並增加對外周部厚度調整的比例。舉例來說,其一例為額外加入另一內嵌鏡片設置於該相鄰鏡片之另側相鄰處,形成共調整三片鏡片的外周部厚度、使周圍兩片內嵌鏡片皆內嵌於中間鏡片的態樣。在此例中,乃是使該另一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亦小於該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使該另一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內嵌於該相鄰鏡片之外周部。另一例為加入另一鏡片係設置於該內嵌鏡片之另側相鄰處,形成共調整三片鏡片的外周部厚度、使中間的內嵌鏡片分別內嵌於周圍兩片鏡片的態樣。在此例中,乃是使該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亦小於該另一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使該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內嵌於該另一鏡片之外周部。
須注意的是,在實施本發明時,無須限制半徑較相鄰鏡片小之該內嵌鏡片的設置位置,舉例來說,其可為自鏡筒之一入光口、依照物側往像側的順序之第一、第二、第三或其他順序之鏡片。
在本發明的光學成像鏡頭中,可視需求額外增加其他元件,以達成光學成像鏡頭的正常操作,比如說:一濾光件、一模組後座單元及/或一影像感測器等,在此無須限制。濾光件可將經過光學成像鏡頭的光過濾掉特定波段的波長,如:過濾掉紅外線波段,可使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波段的波長不會成像於成像面上。模組後座單元俾供設置鏡筒,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些鏡片的像側。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發明之光學成像鏡頭透過控制鏡筒中的鏡片的半徑大小關係,並將半徑小的鏡片內嵌於相鄰、半徑大的鏡片的外周部,以增加此些鏡片的外周部厚度,而有效提升鏡片在製造過程中的良率。
1、2‧‧‧光學成像鏡頭
21‧‧‧鏡筒
23‧‧‧模組後座單元
24‧‧‧濾光件
25‧‧‧影像感測器
25A‧‧‧成像面
26‧‧‧基板
121、122、123、124、221、222、223、224、321、322、323‧‧‧鏡片
211‧‧‧入光口
221D、222D、222E、223D、321D、322D、322E、322F、322G、323D‧‧‧斜面
223E‧‧‧凸出部
222F‧‧‧平面
A1‧‧‧物側
A2‧‧‧像側
A1’‧‧‧物側面
A2’‧‧‧像側面
A、121A、122A、123A、124A、221A、222A、223A、321A、322A、323A‧‧‧鏡片部
B、121B、122B、123B、124B、221B、222B、223B、321B、322B、323B‧‧‧外周部
C、221C、222C、223C、321C、322C、323C‧‧‧鏡片外緣
d1、d2、d3‧‧‧厚度
I‧‧‧光軸
R1、R2、R3‧‧‧半徑
第1圖顯示依據傳統光學成像鏡頭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2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3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4圖顯示第3圖中的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5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6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7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發明乃提供有圖式。此些圖式乃為本發明揭露內容之一部分,其主要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並可配合說明書之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發明之優點。圖中的元件並未按比例繪製,而類似的元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元件。
本發明提出的鏡片結構如第2圖所示,每一鏡片都形成有一鏡片部A,並於鏡片部A外至鏡片外緣C之間形成一外周部B。鏡片部A在朝向物側A1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物側面A1’,並在朝向像側A2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像側面A2’。為了達到預定的光學效果,各鏡片的鏡片部A的物側面A1’及像側面A2’上可依需求形成有一定的凹凸起伏輪廓。圖中所顯示的凹凸起伏輪廓僅為示例,本發明無須限制於此。更有甚者,隨著消費者對於成像品質上的需求之提升,此凹凸起伏輪廓可更為細緻化,使鏡片於接近光軸I附近區域與接近鏡片部A徑向邊緣附近區域的曲率半徑不同,分別針對成像光線中的主光線(chief ray)Lc及邊緣光線(marginal ray)Lm進行調整,以達成更為優異的光學表現。外周部B較佳是與鏡片部A一體成形,以供固定於鏡筒之中,達成鏡片的 定位。
本發明之光學成像鏡頭包括一鏡筒及複數個鏡片設置於該鏡筒中,透過控制其中一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小於其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使此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內嵌於其相鄰鏡片之外周部,以增加該等鏡片的外周部厚度,而有效提升鏡片在製造過程中的良率。
須注意的是,在實施本發明時,無須限制半徑較相鄰鏡片小之該內嵌鏡片的設置位置,舉例來說,其可為自鏡筒之一入光口211(示於第3圖)、依照物側往像側的順序之第一、第二、第三或其他順序之鏡片。
在本發明中,並未限制僅調整一片內嵌鏡片與一片相鄰鏡片的外周部厚度,在部分實施態樣中可額外加入另一鏡片並一併控制此另一鏡片與前述任一鏡片之半徑大小關係與內嵌關係,藉此更為增加對其外周部厚度調整之鏡片數量,並增加對外周部厚度調整的比例。舉例來說,其一例為額外加入另一內嵌鏡片設置於該相鄰鏡片之另側相鄰處,形成共調整三片鏡片的外周部厚度、使周圍兩片內嵌鏡片皆內嵌於中間鏡片的態樣。在此例中,乃是使該另一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亦小於該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使該另一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內嵌於該相鄰鏡片之外周部。另一例為加入另一鏡片係設置於該內嵌鏡片之另側相鄰處,形成共調整三片鏡片的外周部厚度、使中間的內嵌鏡片分別內嵌於周圍兩片鏡片的態樣。在此例中,乃是使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亦小於該另一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使該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內嵌於該另一鏡片之外周部。
為了說明本發明確實可增加此些鏡片的外周部厚度,以下提供多個實施例。首先請一併參考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3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之剖面結構示意圖,第4圖顯示第3圖中的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第3圖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可應用於包括但不限於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等之電子裝置中。光學成像鏡頭2在此示例為一焦距為固定不變的定焦鏡頭,其中主要包括一鏡筒21、一供鏡筒 21設置的模組後座單元(module housing unit)23及一供模組後座單元設置之基板26。在鏡筒21中,從物側A1至像側A2示例性地依序設置有一第一鏡片221、一第二鏡片222、一第三鏡片223及一第四鏡片224。在此須注意的是,此處顯示的鏡片數目乃是示例,本發明無須限制於四片鏡片;其次,此處顯示的各鏡片上的凹凸起伏輪廓僅為示例,本發明無須限制於此。模組後座單元23內設置有一濾光件24,基板26上設置有一影像感測器25。濾光件24在此示例性地為一紅外線濾光片(IR cut filter),設於第四鏡片224與影像感測器25的成像面25A之間,濾光件24將經過光學成像鏡頭2的光過濾掉特定波段的波長,如:過濾掉紅外線波段,可使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波段的波長不會成像於成像面25A上。
須注意的是,本實施例雖顯示濾光件24,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省略濾光件24之結構,並不以濾光件24之必要為限,且鏡筒21、及/或模組後座單元23可為單一元件或多個元件組裝而成,無須限定於此;其次,乃是本實施例所使用的影像感測器25是採用板上連接式晶片封裝(Chip on Board,COB)的封裝方式直接連接在基板26上,和傳統晶片尺寸封裝(Chip Scale Package,CSP)之封裝方式的差別在於板上連接式晶片封裝不需使用保護玻璃(cover glass),因此在光學成像鏡頭2中並不需要在影像感測器25之前設置保護玻璃,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成像鏡頭2之各鏡片221、222、223、224在此示例性地以塑膠材質所構成,前三片鏡片221、222、223形成共調整三片鏡片221、222、223的外周部221B、222B、223B厚度、使位於中間之該內嵌鏡片222內嵌於周圍兩片鏡片221、223的態樣。
從第4圖中可以知道,三片鏡片221、222、223依其設計,各有其不等徑向範圍的鏡片部221A、222A、223A以及外周部221B、222B、223B。明顯地,該第二鏡片222為該內嵌鏡片,第二鏡片222之鏡片中央,如從光軸I,至鏡片外緣222C之半徑R2小於與其相鄰的鏡片221、223之鏡片中央,如從光軸I至鏡片外緣221C、223C之半徑R1、R3,且第二鏡片222之鏡片外緣222C是透過其上所形成的斜面222D、222E分別與相鄰的第一鏡片221的外周部221B上對應形成的一斜面221D及鏡片223的外周部 上對應形成的一斜面223D接觸,而內嵌於相鄰的第一、第三鏡片221、223之外周部221B、223B。第二鏡片222的斜面222D、222E與相鄰第一、第三鏡片221、223的斜面221D、223D在此是以光軸為對稱中心形成,藉由斜面222D、222E、221D、223D可使第二鏡片222之光軸與鏡頭光軸I同軸,並降低各鏡片221、222、223之間組裝的誤差,使其組裝更為便利。
須注意的是,在此雖是顯示斜面222D、222E,然而亦可依據需求以一直角、一倒角或一圓角取代第二鏡片222之鏡片外緣222C形成的斜面222D及/或斜面222E,作為與相鄰第一、第三鏡片221、223的斜面221D、223D接觸之結構。
透過縮小第二鏡片222的半徑,使鏡片221、222、223之間乃是以半徑不一的方式安置於鏡筒21中,減少同一高度上安排的鏡片外緣221C、222C、223C數量,而有餘裕空間增加鏡片221、223的外周部221B、223B的厚度,也不至於增加光學成像鏡頭2之鏡頭長度。如第4圖中所示,第一鏡片221的外周部221B之最大厚度為d1、第二鏡片222之外周部222B的最大厚度d2,及第三鏡片223之外周部223B的最大厚度為d3,由於該第二鏡片222是內嵌於該第一鏡片221及該第三鏡片223之間,使得第一鏡片221及第三鏡片223之外周部221B及223B的厚度大於第二鏡片222之外周部222B最大厚度d2。
其次,由於縮小鏡片222的半徑,使其在製作時,不致因其過於狹長的外形,導致外周部222B產生損壞。透過上述安排,使得在達到在滿足消費者對於輕薄外型與成像品質上的需求的同時,克服鏡片221、222、223的外周部221B、222B、223B在生產過程中常發生損壞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鏡片221、222、223於鏡筒21中乃是藉由半徑最長的第三鏡片223承靠於鏡筒21上,與鏡筒21之間固定,以達成鏡片221、222、223在鏡筒21中徑向上的定位,即,使半徑較小的第二鏡片222可藉由半徑較大的相鄰第三鏡片223達成定位,以維持光學成像鏡頭2之良好光學性能。然而其定位機制乃是示例,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亦可增加鏡筒21的結構細節,或增加更多的元件輔助,以達成更為周延的固定機制。
另請參考第5圖,其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為了簡明表示本實施例之內容,在本實施例中盡量以相同之結構實施光學成像鏡頭,並使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標號標示出相同的元件,並且在此省略光學成像鏡頭中的部分結構,省略之部分細節請參考第3圖。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僅在於第三鏡片223與第二鏡片222之間的內嵌乃是透過第三鏡片223的外周部223B形成的一凸出部223E與第二鏡片222的外周部222B上對應形成的一平面222F之間的接觸達成。須注意的是,平面與凸出部之結構亦可設置於第一鏡片221與第二鏡片222之間,此處平面與凸出部的位置亦可於鏡片222、223的外周部222B、223B之間互換,即,該半徑較小的內嵌鏡片的外周部或該半徑較大的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其一形成有一凸出部,該半徑較小的內嵌鏡片的外周部或該半徑較大的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另一形成有一平面,藉由彼此對應的凸出部及平面接觸達成內嵌。因此,亦可為凸出部形成於第二鏡片222的外周部222B,平面形成於第三鏡片223的外周部223B,藉由彼此對應的凸出部及平面接觸達成內嵌。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可藉由在該內嵌鏡片的鏡片外緣與其相鄰鏡片的外周部之間形成其他外型、位置對應之結構、產生接觸而達成內嵌。
另請參考第6圖,其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為了簡明表示本實施例之內容,在本實施例中盡量使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結構實施光學成像鏡頭,並且在此省略光學成像鏡頭中的部分結構,省略之部分細節請參考第3圖。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成像鏡頭之前三片鏡片321、322、323形成共調整三片鏡片321、322、323的外周部321B、322B、323B厚度、使周圍兩片內嵌鏡片321、323皆內嵌於中間鏡片322的態樣。
從第6圖中可以知道,三片鏡片321、322、323依其設計,各有其不等徑向範圍的鏡片部321A、322A、323A以及外周部321B、322B、323B。明顯地,第一、第三鏡片321、323為內嵌鏡片,第一鏡片321之鏡片中央,如從光軸I,至鏡片外緣321C之半徑R1小於與其相鄰的第二鏡片 322之鏡片中央,如從光軸I至鏡片外緣322C之半徑R2,且第三鏡片323之鏡片中央,如從光軸I,至鏡片外緣323C之半徑R3小於與其相鄰的第二鏡片322之鏡片中央,如從光軸I至鏡片外緣322C之半徑R2。第一鏡片321之鏡片外緣321C是透過其上所形成的斜面321D與相鄰的第二鏡片322的外周部322B上對應形成的一斜面322D接觸,而內嵌於相鄰的鏡片322之外周部322B;第三鏡片323之鏡片外緣323C是透過其上所形成的斜面323D與相鄰的第二鏡片322的外周部322B上對應形成的一斜面322E接觸,而內嵌於相鄰的鏡片322之外周部322B。此些斜面321D、322D及斜面322E、323D分別是以光軸為對稱中心形成,藉由斜面321D、322D及斜面322E、323D可使鏡片321、323之光軸與鏡頭光軸I同軸,並降低鏡片321、322、323之間組裝的角度特異性,使其組裝更為便利。
須注意的是,在此雖是顯示斜面321D、323D,然而亦可依據需求以一直角、一倒角或一圓角取代鏡片外緣321C、323C形成的斜面321D及/或斜面323D,作為與相鄰的第二鏡片322的斜面322D、322E接觸之結構。
透過縮小第一、第三鏡片321、323的半徑,使鏡片321、322、323之間乃是以半徑不一的方式安置於鏡筒中,減少同一高度上安排的鏡片外緣321C、322C、323C數量,而有餘裕空間增加鏡片322的外周部322B的厚度,也不至於增加光學成像鏡頭之鏡頭長度。如第6圖中所示,第一鏡片321的外周部321B之最大厚度為d1、第二鏡片322之外周部322B的最大厚度d2,及第三鏡片323之外周部323B的最大厚度為d3,由於該第一鏡片321及該第三鏡片323是分別內嵌於第二鏡片322的兩側,使得第二鏡片322之外周部322B最大厚度d2大於第一鏡片321及第三鏡片323之外周部321B及323B的厚度。
其次,由於縮小第一、第三鏡片321、323的半徑,使其在製作時,不致因其過於狹長的外形,導致外周部321B、323B產生損壞。透過上述安排,使得在達到在滿足消費者對於輕薄外型與成像品質上的需求的同時,克服鏡片321、322、323的外周部321B、322B、323B在生產過程中常發生損壞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鏡片321、322、323於鏡筒中乃是藉由半徑最長的鏡片322承靠於鏡筒上,與鏡筒之間固定,以達成鏡片321、322、323在鏡筒中徑向上的定位,即,使半徑較小的內嵌鏡片321、323可藉由半徑較大的相鄰鏡片322達成定位,以維持光學成像鏡頭之良好光學性能。然而其定位機制乃是示例,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亦可增加鏡筒的結構細節,或增加更多的元件輔助,以達成更為周延的固定機制。
另請參考第7圖,其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之部分鏡片之剖面結構示意圖。為了簡明表示本實施例之內容,在本實施例中盡量以相同之結構實施光學成像鏡頭,並使用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標號標示出相同的元件,並且在此省略光學成像鏡頭中的部分結構,省略之部分細節請參考第3圖。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三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二透鏡322在其外周部322B上可形成多個斜面322F、322G,使雜散光線在此形成全反射,避免不必要的雜散光線進入成像面,而降低成像品質。因此透過本實施例的設計,可更為確保光學成像鏡頭的良好光學性能。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發明之光學成像鏡頭透過控制鏡筒中的鏡片的半徑大小關係,並將半徑小的鏡片內嵌於相鄰、半徑大的鏡片的外周部,以增加此些鏡片的外周部厚度,而有效提升鏡片在製造過程中的良率。
以上敍述依據本發明多個不同實施例,其中各項特徵可以單一或不同結合方式實施。因此,本發明實施方式之揭露為闡明本發明原則之具體實施例,應不拘限本發明於所揭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言之,先前敍述及其附圖僅為本發明示範之用,並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變化或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2‧‧‧光學成像鏡頭
21‧‧‧鏡筒
23‧‧‧模組後座單元
24‧‧‧濾光件
25‧‧‧影像感測器
25A‧‧‧成像面
26‧‧‧基板
221、222、223、224‧‧‧鏡片
211‧‧‧入光口
A1‧‧‧物側
A2‧‧‧像側
A1’‧‧‧物側面
A2’‧‧‧像側面
I‧‧‧光軸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括:一鏡筒;及複數個鏡片,設置於該鏡筒中,該些鏡片之每一鏡片都形成有一鏡片部並於該鏡片部外至鏡片外緣形成一外周部,該鏡片部在朝向物側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物側面,並在朝向像側的方向上形成一使成像光線通過的像側面,該些鏡片中具有一內嵌鏡片,該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係小於其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該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係內嵌於該相鄰鏡片之該外周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內嵌鏡片的鏡片外緣形成有一直角、一倒角、一圓角或一斜面,該直角、倒角、圓角或斜面乃是與其相鄰鏡片的該外周部上對應形成的一斜面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相鄰鏡片的該外周部上的該斜面是以光軸為對稱中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內嵌鏡片的鏡片外緣與該相鄰鏡片的該外周部的內嵌乃是透過一組彼此對應的凸出部及平面接觸,該凸出部形成於該內嵌鏡片的該外周部或該相鄰鏡片的該外周部之其一,該平面乃是形成於該內嵌鏡片的該外周部或該相鄰鏡片的該外周部之另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4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內嵌鏡片乃是自該鏡筒之一入光口、依照物側往像側的順序之第一鏡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4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些鏡片中的另一鏡片係設置於該相鄰鏡片之另側相鄰處,且該另一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係小於該相鄰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該另一鏡片之鏡片外緣係內嵌於該相鄰鏡片之該外周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4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些鏡片中的另一鏡片係設置於該內嵌鏡片之另側相鄰處,且該內嵌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亦小於該另一鏡片之鏡片中央至鏡片外緣之半徑,且該內嵌鏡片之鏡片外緣係內嵌於該另一鏡片之該外周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4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更包括:一模組後座單元,俾供設置該鏡筒;及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些鏡片的像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4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些鏡片之該鏡片部的該物側面及該像側面上形成有產生光學效果之凹凸起伏輪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4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相鄰鏡片之該外周部係與該鏡筒固定。
TW102141299A 2013-10-25 2013-11-13 光學成像鏡頭 TWI516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12457.6A CN104570262B (zh) 2013-10-25 2013-10-25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630A true TW201520630A (zh) 2015-06-01
TWI516821B TWI516821B (zh) 2016-01-11

Family

ID=5299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1299A TWI516821B (zh) 2013-10-25 2013-11-13 光學成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50364B2 (zh)
CN (1) CN104570262B (zh)
TW (1) TWI51682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477B (zh) * 2016-03-25 2019-01-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二)
TWI684040B (zh) * 2015-10-30 2020-02-01 大陸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可調光學鏡頭和攝像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700511B (zh) * 2016-03-31 2020-08-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四)
TWI700512B (zh) * 2016-03-31 2020-08-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三)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3195B1 (ko) * 2014-12-23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706156B (zh) * 2016-03-24 2020-10-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6465B (zh) * 2016-03-24 2018-06-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11207B (zh) * 2016-03-25 2018-01-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TWI669550B (zh) 2016-03-31 2019-08-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二)
TWI710790B (zh) * 2016-03-31 2020-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107589509A (zh) * 2016-07-07 2018-01-16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系统的装配方法
TWM533229U (en) 2016-08-26 2016-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ath 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379312B2 (en) * 2017-06-02 2019-08-13 Bruker Optik Gmbh Self-centering lens arrangement for a transmitting, refractive optical unit
CN109828343A (zh) * 2018-12-29 2019-05-3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880063B (zh) * 2023-09-06 2024-01-05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坎合镜片的坎合角度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05789C2 (de) * 1983-02-19 1986-0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Tokio/Tokyo Linsenglied
JPH0760212B2 (ja) * 1991-10-08 1995-06-28 工業技術院長 屈折率分布平板・球・半球複合レンズ
KR100938643B1 (ko) * 2007-11-27 2010-01-28 주식회사 옵토메카 복합렌즈 성형장치 및 방법
CN101526655A (zh) * 2008-03-04 2009-09-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及镜头模组
CN101609188B (zh) * 2008-06-16 2012-0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TWI446046B (zh) * 2008-07-18 2014-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TWI417593B (zh) * 2008-08-18 2013-12-01 Asia Optical Co Inc Lens set with chimeric structure
JP5599093B2 (ja) * 2010-05-17 2014-10-01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光学系レンズ及びその光学系レンズを用いた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2608032A (zh) * 2012-04-10 2012-07-25 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
KR101444526B1 (ko) * 2012-07-27 2014-09-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I490536B (zh) * 2013-02-06 2015-07-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ts optical imaging lens
KR101444585B1 (ko) * 2013-03-06 2014-09-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040B (zh) * 2015-10-30 2020-02-01 大陸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可調光學鏡頭和攝像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647477B (zh) * 2016-03-25 2019-01-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二)
TWI700511B (zh) * 2016-03-31 2020-08-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四)
TWI700512B (zh) * 2016-03-31 2020-08-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262B (zh) 2017-05-10
TWI516821B (zh) 2016-01-11
US9250364B2 (en) 2016-02-02
CN104570262A (zh) 2015-04-29
US20150116849A1 (en)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821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5167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4153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45340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4153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7918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三)
TWI51679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2940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二)
TWI50772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7918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37584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94635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0356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79189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07717B (zh)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TWI47918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一)
TWI52534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29411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2123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201341840A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71593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0356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201411221A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21235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537583B (zh)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