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6451A -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6451A
TW201506451A TW103122574A TW103122574A TW201506451A TW 201506451 A TW201506451 A TW 201506451A TW 103122574 A TW103122574 A TW 103122574A TW 103122574 A TW103122574 A TW 103122574A TW 201506451 A TW201506451 A TW 2015064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display
lens
lenticular
s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4440B (zh
Inventor
Bart Kroon
Der Horst Jan Van
Putten Eibert Gerjan Van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Nv
Publication of TW201506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6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4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7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slanted parallax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49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51Multi-view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without viewer tracking for displaying simultaneous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其中組合使用一雙層雙凸透鏡配置與一條紋背光燈之一種自動立體顯示裝置,該雙層雙凸透鏡配置提供背光燈條紋之準直以及提供視圖形成。

Description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包括具有用於產生一顯示之顯示像素之一陣列之一顯示面板及用於將不同視圖導引至不同空間位置之一成像配置之類型之一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用於此類型之顯示器之一成像配置之一第一實例係一屏障,例如具有狹縫,其等相對於顯示器之下層像素而被定大小及定位。在一雙視圖設計中,若檢視者的頭部在一固定位置處,則他/她能夠感知一3D影像。屏障經定位於顯示面板前方且經設計使得來自奇數及偶數子像素行之光分別經導引朝向檢視者之左眼及右眼。
此類型之雙視圖顯示器設計之一缺點係檢視者必須在一固定位置處,且僅可向左或向右移動近似3釐米。在一更佳實施例中,在各狹縫下方存在若干(而不是兩個)子像素行。依此方式,允許檢視者向左及向右移動且在他/她的眼中始終感知一立體影像。
較簡單地產生屏障配置且其不具有光效率。因此一較佳替代係將一透鏡配置用作成像配置。例如,可提供一陣列之長形雙凸透鏡元件彼此平行延伸且上覆顯示像素陣列,且透過此等雙凸透鏡元件而觀察顯示像素。
提供雙凸透鏡元件作為一片元件,該等元件之各者包括一長形半柱狀透鏡元件。雙凸透鏡元件在顯示面板之行方向上延伸,其中各 雙凸透鏡元件上覆顯示子像素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鄰近行之一各自群組。
若各微透鏡與兩行顯示子像素相關聯,則各行中之顯示子像素提供一各自二維子影像之一垂直薄片。雙凸透鏡板將此等兩個薄片及對應薄片自與其他微透鏡相關聯之顯示子像素行導引至定位於該板前方之一使用者之左眼及右眼,使得使用者觀察一單一立體影像。因此,該片雙凸透鏡元件提供一光輸入導引功能。
在其他配置中,各微透鏡與在列方向上之四個或四個以上鄰近顯示子像素之一群組相關聯。各群組中之顯示子像素之對應行經適當配置以自一各自二維子影像提供一垂直薄片。當一使用者之頭部自左邊移動至右邊時,感知一系列連續、不同、立體視圖以產生(例如)一環視印象。
以上所描述之裝置提供一有效三維顯示。然而,應瞭解,為了提供立體視圖,需要犧牲裝置之水平解析度。解析度中之此犧牲隨著所產生之視圖之數目而增加。因此,使用較高數目個視圖之一主要缺點係降低每個視圖之影像解析度。可用子像素之總數必須被分佈於視圖之中。在具有垂直雙凸透鏡狀透鏡之一n個視圖之3D顯示器之情況下,將由相對於2D情況之因數n減小沿水平方向之各視圖之感知解析度。在垂直方向上,解析度將保持相同。一傾斜屏障或雙凸透鏡之使用可減小水平方向上與垂直方向上之解析度之間之此視差。在該情況下,解析度損失可被均勻地分佈於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之間。
因此,增加視圖之數目改良3D印象但減小如由檢視者所感知之影像解析度。個別視圖各在所謂的視錐中,且此等視錐跨視野重複。
檢視體驗受檢視者無法完全自由選擇其等之位置(自其檢視一3D監測器或電視)之事實阻礙:在視錐之間之邊界處,缺少3D效應且出現惱人的疊影。因此期望使得視錐盡可能寬,例如使得一檢視者可保 持於一單一中心視錐內,且仍能夠移動位置。然而,以不同視圖之影像之間之增加的串擾或歸因於額外視圖之產生之空間解析度之一實質損失為代價而達到設計光學系統以提供一較寬視錐。此外,此一光學系統可需要一較厚光學堆疊。
EP0 786 912揭示其中提供橫向重疊檢視視窗以實現觀察者追蹤之一自動立體顯示器。
由申請專利範圍來定義本發明。
根據一態樣,提供一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燈;一顯示面板,其包括像素之列及行;及一雙凸透鏡配置,其中背光燈提供一條紋輸出,其包括在行方向上或相對於行方向偏移一銳角之條紋,其中雙凸透鏡配置包括面對顯示輸出用以在不同方向上導引不同顯示面板像素輸出之顯示面板之側上之一第一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及面對背光燈用以提供條紋背光燈輸出之準直之顯示面板之相對側上之一第二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
此配置使用一條紋背光燈來實現待被達成之串擾與光學堆疊厚度之間之一較佳折衷。
應注意,在此定義中之術語「像素」用於指明最小可定址之影像元件。針對一彩色顯示器,此將為一子像素。除非特別討論一像素作為子像素之一群組,則據此術語「像素」應被理解為最小顯示元件。
第一雙凸透鏡配置較佳地為負且提供將不同視圖導引至不同角位置之視圖擴展功能。第二雙凸透鏡配置(其較佳地為正)提供準直背光燈條紋輸出之功能。
由於來自一條紋物之光不僅與最近的透鏡相互作用,而且與在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中之其他透鏡相互作用,所以各條紋物形成光之 多個光束。視錐係兩個連續此等光束之間之角度。
第二(準直)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表達為一角度正切)之視錐較佳地為第一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視圖擴展(再次表達為一角度正切)之一整數倍數N。
此意味兩個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可經設計以滿足: 其中α1係來自第一雙凸透鏡陣列之透鏡之光之角擴展,且α2係至用以給出一經準直之輸出之第二雙凸透鏡陣列之透鏡之光之視錐。
當N=1時,存在至各準直雙凸透鏡狀透鏡之一背光燈條紋物。背光燈條紋配置之效應係提供一經準直之光輸出。接著,第二(準直)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視錐對應於主(視圖擴展)雙凸透鏡陣列之視圖擴展。
當N>1時,存在至各雙凸透鏡狀透鏡之N個背光燈條紋物。可按時間順序操作不同背光燈條紋物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建立一較大視錐。在N=2之情況下,可存在各提供一視錐之一半之兩個副圖框。接著,主(視圖擴展)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視圖擴展應為副透鏡之視錐之一半以滿足以上關係。
因此,裝置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調適以:以一序列之N個副圖框驅動顯示面板,各副圖框與使用一各自組之背光燈條紋物之照明同步化。
該裝置可經設計具有:
其中w1係顯示面板之一子像素之寬度,p1係第一(視圖擴展)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在寬度方向上),w2係一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且p2係第二(準直)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且 其中C較佳地低於1.0,例如在0.5至1.0範圍內。
C值之此範圍在光輸出(由於w2/p2變得更小,所以產生背光燈輸出之區域更小)與串擾之間提供一折衷。
背光燈條紋物較佳地傾斜至顯示行方向。較佳地,雙凸透鏡狀透鏡與背光燈條紋物兩者之光軸平行運行。
1‧‧‧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3‧‧‧液晶顯示面板
5‧‧‧顯示像素
7‧‧‧光源
9‧‧‧雙凸透鏡板
11‧‧‧雙凸透鏡元件
20‧‧‧背光燈
22‧‧‧屏障裝置
24‧‧‧顯示裝置
28‧‧‧雙凸透鏡陣列/雙凸透鏡配置
29a‧‧‧像素
29b‧‧‧像素
30‧‧‧圖
32‧‧‧圖
34‧‧‧圖
60‧‧‧透鏡/主透鏡/雙凸透鏡陣列/前透鏡
62‧‧‧顯示面板
64‧‧‧透鏡/副透鏡/準直透鏡/副雙凸透鏡陣列/後透鏡
66‧‧‧條紋背光燈
70‧‧‧箭頭
72‧‧‧箭頭
a1‧‧‧視圖擴展
a2‧‧‧視錐
B‧‧‧系統FWHM帶寬
e‧‧‧光學堆疊之厚度
L2‧‧‧副透鏡之厚度
N‧‧‧每個副雙凸透鏡之可獨立控制之背光燈條紋物之數目
n1‧‧‧透鏡層之折射率
n2‧‧‧透鏡層之折射率
p‧‧‧雙凸透鏡節距
p1‧‧‧主(視圖擴展)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
p2‧‧‧副(準直)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
R‧‧‧半徑
R2‧‧‧透鏡之半徑
w1‧‧‧像素(或子像素)寬度
w2‧‧‧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
α‧‧‧視錐角
現將參考附圖,僅經由實例而描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圖1係一已知自動立體顯示裝置之一示意透視視圖;圖2展示一雙凸透鏡陣列如何將不同視圖提供至不同空間位置;圖3展示一屏障配置如何將不同視圖提供至不同空間位置;圖4展示如何將多個視圖提供於視錐中;圖5展示背光燈條紋物、像素及總體系統之光學回應之一分析;圖6展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一第一實例;圖7展示系統帶寬如何回應於背光燈條紋物寬度中之一改變而變動;圖8展示系統帶寬如何回應於背光燈條紋物寬度與像素孔徑中之一改變而變動;圖9用於展示在不同傾斜之情況下針對像素之串擾效應;圖10展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一第二實例且展示時間順序操作可如何運作;圖11展示跨一透鏡之距離可如何與視角相等;圖12將系統之強度剖面展示為兩個剖面之圓周卷積;圖13展示當每個雙凸透鏡存在一背光燈條紋物時之強度剖面‘圖14展示當每個雙凸透鏡存在兩個背光燈條紋物時之強度剖面;圖15用於解釋圖14之按時間順序操作; 圖16展示一雙相背光燈之一可能電極結構;圖17展示具有更多經分段之條紋物之一更先進背光燈;及圖18用於以圖形展示角α1及α2之意義。
本發明提供一自動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與一雙層雙凸透鏡配置組合來使用一條紋背光燈。此配置提供背光燈輸出之準直以及提供一視圖形成功能。
在提供本發明之一解釋之前,將首先更詳細描述由本發明解決之問題。
圖1係一已知直視自動立體顯示裝置1之一示意透視視圖。已知裝置1包括作為一空間光調變器以產生顯示之主動矩陣類型之一液晶顯示面板3。
顯示面板3具有按列及行配置之顯示像素5(或更準確地一彩色顯示器之子像素)之一正交陣列。為清楚起見,僅在圖式中展示較小數目個顯示像素5。實際上,顯示面板3可包括約一千列及幾千行顯示像素5。
液晶顯示面板3之結構係完全習知的。特定言之,面板3包括一對隔開的透明玻璃基板,在該等基板之間提供一對齊式扭轉向列或其他液晶材料。基板在其等之面對表面上攜帶透明銦錫氧化物(ITO)電極之圖案。亦將偏振層提供至基板之外表面上。
各顯示像素5包括基板上之相對電極,其中液晶材料介入其間。顯示像素5之形狀及佈局由電極之形狀及佈局而判定。顯示像素5有規則地由間隙彼此隔開。
各顯示像素5與一切換元件(諸如一薄膜電晶體(TFT)或薄膜二極體(TFD))相關聯。顯示像素經操作以藉由將定址信號提供至切換元件而產生顯示,且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適合定址方案。
由一光源7照明顯示面板3,在此情況下,該光源包括延伸經過顯示像素陣列之區域之一平面背光燈。來自光源7之光經導引穿過顯示面板3,其中個別顯示像素5經驅動以調變光及產生顯示。
顯示裝置1亦包括經配置於顯示面板3之顯示側上方且執行一視圖形成功能之一雙凸透鏡板9。雙凸透鏡板9包括彼此平行延伸之一列雙凸透鏡元件11,出於清楚之目的,僅使用誇張尺寸來展示該等元件之一者。
雙凸透鏡元件11係依凸柱狀透鏡之形式,且其等作為一光輸出導引構件以將不同影像或圖式自顯示面板3提供至定位於顯示裝置1前方之一使用者之眼睛。
圖1中所示之自動立體顯示裝置1能夠在不同方向上提供若干不同透視視圖。特定言之,各雙凸透鏡元件11上覆於各列中之顯示像素5之一較小群組。雙凸透鏡元件11在一不同方向上投影一群組之各顯示像素5,以便形成若干不同視圖。當使用者之頭部自左邊移動至右邊時,他/她的眼睛將依序接收若干視圖之不同者。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必須結合上文所描述之陣列來使用一光偏振構件,此係由於液晶材料係雙折射的,其中折射率切換僅應用於一特定偏振之光。可提供光偏振構件作為裝置之顯示面板或成像配置之部分。
圖2展示如上文所描述之一雙凸透鏡類型成像配置之操作之原則。且展示背光燈20、顯示裝置24(諸如一LCD)及雙凸透鏡陣列28。圖2展示雙凸透鏡配置28如何將不同像素輸出導引至三個不同空間位置。
圖3展示一屏障類型成像配置之操作之原則,其展示背光燈20、屏障裝置22及顯示裝置24(諸如一LCD)。圖3展示屏障裝置22如何提供一圖案化之光輸出。此意味不同像素由不連續光源區域照明,具有 實施一光導引功能之效應。如所展示,自一方向照明一視圖之像素29a且自另一方向照明另一視圖之像素29b。檢視者之兩隻眼睛接收由顯示器之不同像素調變之光。
在此等系統中,各視圖經投影至一特定空間位置。圖4展示一個9視圖系統如何產生九個視圖(在圖4中編號-4至+4)之一重複圖案,各在一各自視錐內。由自像素之各者通過正前方微透鏡之光產生之圖案被稱為主視錐。由於發源於一像素之光亦通過其他微透鏡,所以圖案重複以提供圖4中所見之所謂的錐反覆。該效應係重要的,此係因為其擴大顯示器之視角接近完全180度。主視錐之全圓角(α)近似與雙凸透鏡節距(p)及透鏡焦距(F)相關,如:
在一雙凸透鏡狀透鏡下之各橫向位置將被導引至一不同橫向視位置。若在各透鏡下存在整數個子像素(在寬度方向上),則視圖之數目對應於此整數。在分率視圖顯示器之情況下,在各透鏡寬度下不存在整數個子像素(在寬度方向上)之情況下,離散視圖位置之數目可很大。
可經產生而不具有串擾之視圖之數目等於透鏡節距與子像素節距之比率(此比率可為非整數)。藉由傾斜透鏡,隔列之視圖具有一角度偏移。針對1/6之一傾斜,此偏移等於一單一視圖之角寬之一半。
例如,若第一列產生4.5個視圖,則視圖(例如)在角0至1度、1至2度、2至3度及3至4度下被投影。接著,第二列產生在角0.5至1.5度、1.5至2.5度、2.5至3.5度及3.5至4.5度下之視圖。
因此顯示器將光投影至9個不同角度(在0與4.5度之間)中。然而,在此實例中,各視圖之寬度等於1度,所以此等9個「分率」視圖具有大量串擾。有效率地,僅存在4.5個「可分離」視圖,即無串擾。
一般而言,可分離視圖之數目近似等於透鏡與像素組件節距之 間之比率。傾斜及透鏡節距之一適合選擇可導致以增加的串擾為代價之更多視圖之產生。
例如,9-視圖Philips WOWvx 42吋(107釐米)顯示器具有4.5之一節距及1/6之一傾斜(即上文所給定之實例)。視圖號碼3及5在其等之間僅具有一較少串擾,但視圖3及4之投影顯著重疊。
光學堆疊(圖1中之雙凸透鏡結構9)由可能整合成一單一單元之一間隔件及雙凸透鏡狀透鏡構成。假定選擇雙凸透鏡節距(p)及視錐角(α),則光學堆疊之厚度(e)近似等於e=np/α,其中n為間隔件之折射率(IOR)。此近似值針對靜態及可切換透鏡堆疊有效。
針對一實際實例考量:
- 42吋(107釐米)全高清晰度顯示器;即針對一RGB單元胞為480μm且針對一像素為160μm。
- 4.5個像素之一透鏡節距=720μm。
- 10°之一錐角(0.17雷德)。
- 一較小傾斜角。
雙凸透鏡堆疊之厚度近似等於e=np/α=1.5*720μm/0.17=6.4mm。
即使在完整透鏡焦點之假定下,具有傾斜透鏡之一雙凸透鏡顯示器仍具有串擾。此串擾由各像素之角度強度剖面引起。
為解決一系統中之串擾之課題,需要量測與串擾剖面之實際形狀無關之串擾。
一脈衝之功率譜之半高寬(FWHM)係一已知度量以判定一低通濾波器之帶寬。其係最大值之一半處之功率譜之峰值之全寬。其指示有多少原始信號通過濾波器(更高帶寬且因此FWHM意指更多信號細節)。
針對串擾之一分析,考量角度強度剖面。
如上文所概述,本發明提供與一雙層雙凸透鏡組合之一條紋背 光燈。因此存在由一雙凸透鏡狀透鏡配置放大之發射或透射光之條紋物。可由一矩形函數逼近背光燈及準直雙凸透鏡之此子系統。
圖5之頂列分別提供針對表示條紋背光燈輸出之矩形函數之強度剖面、光譜及功率譜之一模型化。
此外,存在具有相對於子像素傾斜之另一雙凸透鏡狀透鏡之子像素。取決於傾斜角,可由一矩形、三角或併合函數逼近此子系統。圖5之中間列分別提供其中傾斜係子像素縱橫比之一半(例如GRB條紋物之傾斜係1/6)之強度剖面、光譜及功率譜之一模型化。
淺角之顯示系統之串擾係兩個串擾剖面之圓周卷積,如由底列所示。
若僅存在兩個全視圖,則串擾之一合理定義係來自另一視圖之光對總強度之間之強度比。在兩個以上但為在較小數目個視圖(例如9個)之情況下,串擾之以上定義可延伸為鄰近視圖促成一視圖之總強度,亦延伸為一強度比。當存在兩個視圖時,此簡化至相同定義。
在諸多分率視圖之情況下,不存在鄰近視圖之清楚定義。代替性地,視圖空間可被視為近似連續的。因此,串擾更抽象地被定義為角度強度剖面之形狀:此剖面越寬,頻率回應越窄且串擾越多。
系統光譜係兩個光譜之乘積。圖5之底列展示系統角度回應、系統光譜及系統功率譜。
第一行圖之x軸指示視錐中之位置,其中x軸被正規化,即視錐寬度係1且視錐之中心經界定為在位置0處。因此,範圍[-0.5,0.5]對應於主視錐。此使得x軸成為一無量綱量。
光譜圖使得正規化頻率作為x軸。例如,其中視錐之左半邊為白色且右半邊為黑色之一圖案每視錐重複一次。此對應於一頻率1。為在一單一視錐中作出10個此等圖案(左-右-......左-右,其中10次左邊及10次右邊),光之圖案每視錐重複10次。此對應於一頻率10。因 此,x軸可被視為表示應用於圓錐位置上之一頻率分析。歸因於串擾,並非全部圖案相等地可見,且尤其是降低更高頻率。功率譜圖展示哪些頻率被保存多少。
自圖5中之實例,將清楚系統串擾(FWHM度量)超過構成組件之串擾。自中間列至底列,針對系統功率譜(右行)之一半功率處之寬度已減少,如由虛線所指示。虛線對應於FWHM之定義。
若條紋物及子像素寬度變動,有效改變組件之串擾,則具有大部分串擾之組件對總體串擾擁有最大影響。
圖6展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兩個第一實例。
此等實例包括一堆疊之層,其等包括一第一(主)負雙凸透鏡狀透鏡(透鏡60)、一透射顯示面板62、具有適當間隔之一第二(副)正雙凸透鏡狀透鏡(透鏡64)及具有有限孔徑之一條紋背光燈66。各雙凸透鏡狀透鏡包括平行微透鏡之一陣列。各微透鏡係一長形半柱狀鏡片。
來自背光燈條紋物之光由副透鏡64準直且由主透鏡60展開。因此,主透鏡60提供視圖形成功能且副透鏡64提供準直。針對足夠薄且具有經適當選擇之透鏡參數之背光燈條紋物,此產生類似於一正常3D雙凸透鏡顯示器之視圖之一投影。
允許兩個雙凸透鏡狀透鏡60、64具有不同材料、形狀及節距。然而,其等應較佳地具有相同傾斜方向且視錐(α1及α2)應相關。特定言之,當N係(準直透鏡64之)每個副微透鏡之可獨立控制之背光燈條紋物之數目時,則以下關係應保持: 副雙凸透鏡陣列64提供經由一角度α2自背光燈條紋物所接收之光之準直,且主雙凸透鏡陣列提供具有寬度α1之一視錐。
為清楚起見,在圖18中展示此等參數α1及α2。角α1係由雙凸透鏡陣列60所判定之視錐角。角α2係藉由背光燈及副雙凸透鏡陣列64之組 合而產生之兩個不同準直方向之間之角。
影響設計之參數為:N係每個副微透鏡之可獨立控制之背光燈條紋物之數目。圖6(a)展示其中N=1之設計,且圖6(b)展示其中N=2之設計;p1係主(視圖擴展)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60之雙凸透鏡節距;w1係像素(或子像素)寬度;p2係副(準直)雙凸透鏡陣列64之節距;w2係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
在圖6中展示此等參數。
圖7展示當條紋物之孔徑(a2=w2/p2)變動而其他全部相等時如何影響帶寬,且圖8展示亦當子像素之孔徑(a1=w1/(Np1))(例如)經由改變雙凸透鏡節距(p1)而變動時如何影響帶寬。
圖7及圖8繪製(如y軸)系統FWHM帶寬B。
此參數係無量綱的。在圖5之左行中,x軸係相對於透鏡之位置,所以[-0.5,0.5]對應於主圓錐。在圖5之中心及右行處,x軸對應於在相同空間中之頻率,因此其亦係無量綱的。
B之值可直覺地被視為逼近「適於」一單一圓錐中之強度剖面之次數。針對具有孔徑20%之矩形脈衝,帶寬為4.4。針對一孔徑40%,帶寬為2.2。
在圖7中,圖30係針對背光燈條紋物之回應,圖32係針對雙凸透鏡且圖34係針對總體系統。
圖6中所示之參數可藉由公式相關:
為保持串擾較低,兩個孔徑必須為很小。若一孔徑比另一孔徑大很多,則較大孔徑引起串擾。以上公式中之值C表示此權衡。針對逼近0之C,背光燈系統(條紋物)實際上未將串擾添加至系統(針對較 小角度)。針對C=1,條紋物及像素兩者類似地促成系統串擾。實際上,條紋物之寬度係光輸出與串擾之間之一權衡。
在C>1處,應減少前方雙凸透鏡之節距(降低C),由於此在3D模式中提供更多空間解析度而沒有犧牲太多視圖解析度。在不足光輸出及較小C之情況下,條紋物可被加寬而再次沒有犧牲太多視圖解析度。較佳地設定C<=1。其可在0.5至1.0之範圍內。
在圖5中,在x方向上移動對應於改變C的值。
圖9用於展示串擾效應,且展示不具有傾斜之一子像素、具有傾斜1/6之一子像素及具有傾斜1/3之一子像素。該傾斜經定義為與垂線所成之角之正切。強度圖展示跨透鏡寬度方向之強度,且可見,強度剖面之寬度大於子像素寬度,此係由於相對於透鏡軸之子像素形狀之傾斜。
為指示串擾,可考量可分離視圖之數目。藉由雙凸透鏡節距比強度剖面之寬度之比率而給定可分離視圖之數目。針對一雙視圖設計(兩個子像素之透鏡節距且無傾斜),強度剖面具有一寬度1,使得給出2:1之一比率,對應於兩個可分離視圖。針對一典型多視圖設計(節距4.5,傾斜1/6,如以上實例中),強度剖面具有一半高寬(FWHM)1,使得給出9:2之一比率。
由傾斜及透鏡節距兩者來判定一顯示器可產生之分率視圖之數目。可分離視圖之數目代替性地等於透鏡節距(以(子)像素寬度為單位予以表達)。
使用分率視圖之數目來驅動顯示器,且接著串擾與分率視圖之數目比可分離視圖之數目之比率成比例。
儘管產生更多分率視圖具有某些優點(例如更平滑角轉變及條帶效應之減少),然可分離視圖之數目針對一顯示器之深度感知更重要。
將自以上討論清楚可進行各種權衡。
一更小錐角意指經投影之視圖更小同時更緊密在一起。假定3D內容之呈現被適當地調整,則連續視圖之差異更小,且因此串擾之可見度降低。因此,深度之感知增加。此外,當一使用者在更小視錐內移動時,運動視差更平滑。一更小圓錐之缺點係其等大體上需要一更厚透鏡及使用者在不橫越視錐邊界之情況下具有更少移動自由。
將視圖更緊密投影在一起之另一方式係藉由擁有更多可分離視圖而保持總視錐相同。相較於顯示子像素節距,此需要增加透鏡節距。缺點係視圖之空間解析度與節距為逆相關。改良3D雙凸透鏡顯示器之品質之一昂貴的方法係使用更高解析度顯示面板。儘管共同FHD顯示面板具有2百萬RGB像素,然具有8百萬RGB(QFHD)或甚至更多之面板出售。
因此,在深度感知、移動自由、空間解析度、顯示器厚度及面板成本之間存在一權衡。
隨著LCD面板變得更快,其等藉由依時間順序方式產生兩個視圖允許立體3D檢視。試圖使用此一面板來產生一自動立體顯示,其中由空間及時間多工而產生視圖。一此方法在WO 2010/150174中揭示且基於雙折射透鏡。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設計,其相較於一正常3D雙凸透鏡顯示器及針對合理參數具有一更薄光學堆疊,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允許時間順序操作以在空間解析度與3D效應之間產生一更適合的權衡。
如上文所概述,副雙凸透鏡陣列64之全視錐等於α2。若在雙凸透鏡狀透鏡下(藉由條紋物)僅照明一較小區域,則經由比α2更小之一角來準直光。
準直α_stripe之角近似為α_stripe=α2(w2/p2) 其中w2係一條紋物之寬度,且p2係副雙凸透鏡陣列64之透鏡節距。
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之節距係獨立的。副透鏡作為來自背光燈條紋物之光之一準直器。因此,副透鏡可具有非常小的節距,且因此非常薄。此在背光燈中將需要非常薄的條紋物。
針對N=1,顯示器僅被空間多工,但由於可使得背光燈之條紋物寬度小於顯示面板之子像素節距,所以可能產生一更薄顯示器且藉此減少重量。兩個透鏡節距之間不存在直接關係。代替性的,在視圖擴展(a1)與視錐(a2)之間存在一關係。減小節距、保持視錐相等使得背光燈更薄。
由以下給定副透鏡之厚度L2(在一特定設計中):L2=n2/(n2-n1)R2其中R2係透鏡之半徑,且n1及n2係兩個透鏡層之折射率。
半徑R由待被產生之視錐α2判定。針對p2/R2<<1,R近似等於:R2=p2(n2-n1)/α2,其中p2為副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
最後,節距p2取決於用以產生N_total=N_front*N之視圖之總量及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w2
針對更高的N,當顯示面板及背光燈兩者產生視圖時,顯示器經空間及時間上多工。
在圖10中表示N值>1之效應。
圖10展示一雙相時間順序顯示器之視圖方向。準直透鏡在背光燈之表面處,其中每第二透鏡具有兩個背光燈條紋物(N=2)。藉由在第二雙凸透鏡陣列64之各透鏡下方將背光燈分成多個條紋物,時間順序操作係可能的。針對N=2,存在兩個副圖框。左邊影像展示奇數之副圖框,且右邊影像展示偶數之副圖框。
在奇數之副圖框期間,與副透鏡64組合之條紋背光燈引起到達 透鏡配置之光在由箭頭70表示之一方向上被準直。接著,主透鏡60產生一組視圖1a至1c。
在偶數之副圖框期間,與副透鏡64組合之條紋背光燈引起到達透鏡配置之光在由箭頭72表示之一不同方向上被準直。接著,主透鏡60產生一組視圖2a至2c。
各組視圖可被視為一視錐之一半,使得按時間順序建立視錐。
主雙凸透鏡狀透鏡60較佳地為負(即其擴展一平行光束),而副雙凸透鏡狀透鏡64為正(即其聚焦一平行光束)。在主雙凸透鏡狀透鏡60係正之情況下,焦點應在檢視者前方(即焦點在顯示器與檢視者之間),使得最終光束亦依如同一副透鏡之一類似方式擴展。當雙凸透鏡狀透鏡具有一複製品使得在透鏡邊界處之折射率差異可經控制以小於具有一空氣玻璃或空氣塑料介面折射率差異時獲得最佳光學效能。
實施背光燈之適合方法係:OLED條紋物;特別圖案化之波導,一顯示面板,其可為一OLED顯示器或及具有一LED背光燈之LCD。
本發明實現串擾與光輸出之間之一權衡。為保持串擾較低,背光燈條紋物之孔徑必須保持較小。歸因於產生方法,亦存在一實際更小孔徑限制,其針對OLED為10μm之數量級且波導為類似。
現將分析串擾。
當經準直之光透過負前透鏡60表現出來時,其藉由一角度α1展開。針對一經準直之光源,將藉由組合子像素及主透鏡來產生如圖8中所示之強度剖面。圖8之x軸具有像素之單位,但針對較小角,子像素尺寸可與角度相關,此係因為一圓錐對應於一透鏡節距距離p1及一張角α1兩者。在圖11中展示跨一透鏡之子像素距離與角度之間之此等 效性。
僅部分準直透射穿過後透鏡64之光。其亦具有如圖11中所示之一強度剖面。因此,系統(一子像素及一條紋物)之強度剖面係兩個剖面之圓周卷積,如圖12中表示,其展示前強度剖面與後強度剖面之圓周卷積,排除由光學器件引起之串擾。兩個正形狀之圓周卷積始終比兩個輸入寬,且此可見於圖11。
背光燈條紋物與後透鏡64之組合之強度剖面源自具有用以產生足夠光所需之一特定厚度之條紋物。與像素相同,一條紋物之厚度可與一角度相關,此係因為一圓錐對應於一節距距離p=p2及一張角α=α2兩者。
圖13及14展示N=1(圖10)及N=2(圖11)所發生之事。
圖13展示N=1之強度剖面之圓周卷積。圖10(a)展示在前顯示器上之五個視圖(a......e)之角度串擾剖面。圖10(b)展示在與條紋背光燈組合之副透鏡前方之單一視圖之角度串擾剖面。在圖13(c)(其展示系統視圖(1a......1e)之角度串擾剖面)中展示此等剖面之圓周卷積。剖面形狀被簡化。
圖14展示N=2之強度剖面之圓周卷積。圖14(a)展示在前顯示器上之五個視圖(a......e)之角度串擾剖面。圖14(b)展示由副透鏡及條紋背光燈所產生之兩個視圖(1,2)(即來自條紋背光燈之兩個不同輸出)之角度串擾剖面。在圖14(c)(其展示系統視圖(1a...1e,2a...2e)之角度串擾剖面)中展示此等剖面之圓周卷積。剖面形狀再次被簡化。
為擁有相同總體強度剖面,當N加倍時,與透鏡節距(p2)相關之條紋物之厚度必須被減半。
圖15用於解釋N=2之時間順序操作。
圖15(a)展示針對副圖框t=t1之來自條紋背光燈連同副透鏡之輸出。圖15(b)展示針對副圖框t=t1之用於顯示之經顯示之強度剖面。圖 15(c)展示針對副圖框t=t2之來自條紋背光燈連同副透鏡之輸出,且圖15(d)展示針對副圖框t=t2之經顯示之強度剖面。
針對N=2及相等條紋物節距及副透鏡節距,條紋物必須為一子像素之寬度之一半以具有相同位準之串擾。
可概括此結果。若w1係一子像素之寬度,且w2係一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則一條紋物之參考「等效」大小由以下判定: p1及p2分別係主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及副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使得w1/p1係相對於一雙凸透鏡狀透鏡之一子像素之寬度,且Nw2/p2係由背光燈輸出條紋物佔據之背光燈寬度之比例。
更一般而言,可藉由包含一參數C而預測串擾量:
此係上文所提出之方程式。
針對C=1,系統具有比具有類似參數之一正常顯示器多一點的串擾。使得C顯著大於1似乎沒用。原則上,C應盡可能小以避免串擾,但足夠大以確保足夠光輸出。在C=1/2之情況下,光學串擾可已然為顯性。
因此,參數C較佳地在0.5<=C<=1之範圍內。
一更小條紋物寬度給出一更鮮明串擾剖面,其繼而允許減小節距。可將顯示器製成更薄,此係因為可將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製成比顯示面板之子像素節距更小。情況大體上如此,此係因為一條紋背光燈之產生通常比一顯示面板之產生更容易。一OLED背光燈將(例如)具有比一LCD面板更少層。
若條紋物之孔徑小於子像素節距之一半(具有可接受之串擾),更佳地子像素節距之四分之一(具有較小串擾),則一更薄顯示器係可能 的。此係可達成的且有益於更大顯示器(諸如具有一較大像素節距且其中雙凸透鏡板之厚度使得顯示器很重)之TV。
現將基於一OLED或LED背光燈(其中N>=2)而提出針對背光燈之可能設計。OLED背光燈通常將比一完全OLED顯示器更簡單。同樣適用於替代物,諸如一LED背光燈。
圖16展示用於一雙相(N=2)之OLED背光燈之一可能電極結構。
背光燈條紋物經配置為兩個交替組。背光燈中之條紋物被傾斜。條紋物平行於透鏡光軸,使得背光燈之傾斜角匹配雙凸透鏡狀透鏡之傾斜角。
圖17展示具有更多分段條紋物之一更先進OLED或LED背光燈。此有益於減少歸因於時間順序操作之閃爍,以及允許檢視距離校正從而具有更多條紋物。在該情況下,將在操作期間僅使用有限數目個條紋物。在圖17中展示此一背光燈。在此情況下,條紋物可被獨立定址。如所示,各條紋物可被分段成區段。
針對其中N=1之一系統(即沒有時間定序),無需電極結構,且僅需一單一共同電極。針對N=1之情況,可使用具有條紋物(或形成一條紋物之點)之一波導來形成背光燈。
在實踐所主張之發明中,熟悉此項技術者可自研究圖式、揭示內容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而瞭解且實現針對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其他變動。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詞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且不定冠詞「一」不排除複數。在互相不同獨立請求項中列舉特定措施之純事實並不指示此等措施之一組合不能有利地使用。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任何參考標記不應被視為限制範疇。
60‧‧‧透鏡/主透鏡/雙凸透鏡陣列/前透鏡
62‧‧‧顯示面板
64‧‧‧透鏡/副透鏡/準直透鏡/副雙凸透鏡陣列/後透鏡
66‧‧‧條紋背光燈
p1‧‧‧主(視圖擴展)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
p2‧‧‧副(準直)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之雙凸透鏡節距
w1‧‧‧像素(或子像素)寬度
w2‧‧‧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

Claims (12)

  1. 一種自動立體顯示裝置,該裝置包括:一背光燈(66);一顯示面板(62),其包括像素之列及行;及一雙凸透鏡配置(60、64),其特徵為:該背光燈(66)提供一條紋輸出,其包括在行方向上或相對於該行方向偏移一銳角之條紋物,及其特徵為:該雙凸透鏡配置包括面對顯示輸出用以在不同方向上導引不同顯示面板像素輸出之該顯示面板(62)之側上之一第一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60)及面對該背光燈(66)用以提供該條紋背光燈輸出之準直之該顯示面板(62)之相對側上之一第二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64)。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雙凸透鏡配置(60)係負的。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雙凸透鏡配置(64)係正的。
  4. 如任何前述請求項之裝置,其中: 其中α1係來自該第一雙凸透鏡陣列之該等透鏡之光之角擴展,且α2係至用以給出一準直輸出之該第二雙凸透鏡陣列之該等透鏡之光之視錐之角,且N係一正整數。
  5.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 其中w1係該顯示面板(62)之一子像素之寬度,p1係該顯示面板像素節距,且w2係一背光燈條紋物之寬度且p2係該背光燈條紋物節距,且其中C係1.0或更小。
  6. 如請求項5之裝置,其中C係在0.5至1.0之範圍內。
  7. 如請求項4、5或6之裝置,其中N=1。
  8. 如請求項4、5或6之裝置,其中N>1。
  9.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N=2。
  10. 如請求項8或9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經調適以:以一序列之N個副圖框驅動該顯示面板,各副圖框與使用一各自組之背光燈條紋物之照明同步化。
  11. 如任何前述請求項之裝置,其中該等背光燈條紋物相對於該顯示器行方向傾斜。
  12.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及該第二雙凸透鏡狀透鏡陣列(60、64)使得該等透鏡軸相對於該顯示器行方向傾斜,其中該等透鏡軸與該等背光燈條紋物平行。
TW103122574A 2013-07-02 2014-06-30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TWI674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74715 2013-07-02
??13174715.6 2013-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6451A true TW201506451A (zh) 2015-02-16
TWI674440B TWI674440B (zh) 2019-10-11

Family

ID=4870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574A TWI674440B (zh) 2013-07-02 2014-06-30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3546B2 (zh)
EP (1) EP3017335B1 (zh)
JP (1) JP2016531310A (zh)
KR (1) KR102261218B1 (zh)
CN (1) CN105393162B (zh)
BR (1) BR112015032720A2 (zh)
CA (1) CA2917088A1 (zh)
TR (1) TR201905300T4 (zh)
TW (1) TWI674440B (zh)
WO (1) WO20150006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6644B1 (ja) * 2014-12-26 2016-02-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を備えた移動体
KR101835060B1 (ko) * 2016-06-30 2018-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무안경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KR102449093B1 (ko) * 2017-03-24 2022-09-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628467B (zh) * 2017-06-22 2018-07-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顯示裝置
KR102537692B1 (ko) * 2018-02-06 2023-05-26 홀로그래피카 케이에프티. 3d 광 필드 led 벽면 디스플레이
GB2576291B (en) * 2018-05-15 2021-01-06 Plessey Semiconductors Ltd LED backlight
CN110456516B (zh) * 2019-07-28 2024-04-0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针孔阵列和微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KR102670904B1 (ko) * 2021-04-15 2024-05-31 구글 엘엘씨 3d 라이트필드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크로스스토크 보정
WO2023182655A1 (ko) * 2022-03-24 2023-09-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입체 표시 장치
WO2024071713A1 (ko) * 2022-09-26 2024-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체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표시 방법
LU103091B1 (en) * 2023-03-24 2024-09-24 Barco Nv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to manufacture th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2555A (en) * 1992-11-11 1994-05-18 Sharp Kk Stereoscopic display using a light modulator
GB2297876A (en) * 1995-02-09 1996-08-14 Sharp Kk Observer track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JPH0915532A (ja) 1995-06-29 1997-01-17 Canon Inc 立体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GB2309609A (en) 1996-01-26 1997-07-30 Sharp Kk Observer tracking autostereoscopic directional display
US6064424A (en) 1996-02-23 2000-05-1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US6369949B1 (en) * 2000-04-12 2002-04-09 Kenneth E. Conley Optically anisotropic micro lens window
GB0017008D0 (en) * 2000-07-12 2000-08-30 Street Graham S B Structured light source
WO2002015014A1 (en) 2000-08-11 2002-02-21 Ip Dynamics, Inc. Pseudo addressing
US7072096B2 (en) * 2001-12-14 2006-07-04 Digital Optic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niform illumination system
GB2405542A (en) 2003-08-30 2005-03-02 Sharp Kk Multiple view directional display having display layer and parallax optic sandwiched between substrates.
GB2405519A (en) * 2003-08-30 2005-03-02 Sharp Kk A multiple-view directional display
GB0322681D0 (en) 2003-09-27 2003-10-2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view display
GB0323283D0 (en) * 2003-10-04 2003-11-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mising brightness control in a 3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6058533A (ja) * 2004-08-19 2006-03-02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PL3522529T3 (pl) * 2005-04-29 2021-09-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tereoskopowe urządzenie wyświetlające
PL1964415T3 (pl) * 2005-12-13 2016-03-3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utostereoskopowe urządzenie do wyświetlania
US8149342B2 (en) * 2005-12-14 2012-04-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ntrolling the perceived depth of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RU2508562C2 (ru) * 2008-10-09 2014-02-27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правлением луча и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5784503B2 (ja) 2008-12-18 2015-09-2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自動立体視表示装置
US20110255159A1 (en) * 2008-12-22 2011-10-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EP2436189A2 (en) * 2009-05-28 2012-04-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20120092339A1 (en) 2009-06-26 2012-04-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TW201326908A (zh) * 2011-12-19 2013-07-01 Ind Tech Res Inst 裸眼式立體顯示器
JP2014199393A (ja) * 2013-03-13 2014-10-23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73733A1 (en) 2016-12-22
CA2917088A1 (en) 2015-01-08
TWI674440B (zh) 2019-10-11
BR112015032720A2 (pt) 2017-07-25
TR201905300T4 (tr) 2019-05-21
KR102261218B1 (ko) 2021-06-08
EP3017335A1 (en) 2016-05-11
US11483546B2 (en) 2022-10-25
JP2016531310A (ja) 2016-10-06
WO2015000645A1 (en) 2015-01-08
CN105393162B (zh) 2018-12-25
KR20160027166A (ko) 2016-03-09
CN105393162A (zh) 2016-03-09
EP3017335B1 (en) 2019-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440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KR101535169B1 (ko)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RU2550762C2 (ru) Авто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JP5329231B2 (ja) 自動立体表示装置
TWI545348B (zh) 多畫面顯示裝置
JP5649526B2 (ja) 表示装置
JP517383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TWI459034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TWI479201B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US106165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KR20120097381A (ko)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20120052236A (ko) 다중-뷰 자동입체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WO2017020473A1 (zh) 三维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KR20100131449A (ko) 자동 입체영상 이미지 출력 디바이스
JP2011145697A (ja) 縦または横に表示することのできる3dディスプレイ
US9807375B2 (e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508407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10890782B2 (en)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JP2012104375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429091B1 (ko) 자동입체디스플레이장치
US20150219960A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447382A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EP2905959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