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3729A - 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 Google Patents

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3729A
TW201503729A TW103111443A TW103111443A TW201503729A TW 201503729 A TW201503729 A TW 201503729A TW 103111443 A TW103111443 A TW 103111443A TW 103111443 A TW103111443 A TW 103111443A TW 201503729 A TW201503729 A TW 2015037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ighbor discovery
neighbor
channel
mobile terminal
user mobi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ong Li
Yong Liu
Kai Yang
fang zheng Zheng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Publication of TW20150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372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該通信系統包括多個eNode 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該方法包括:在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中的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接收來自於多個eNode B中的相應的eNode B的系統訊息,其中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配置資訊;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基於系統訊息中的配置資訊,從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即鄰居發現信號);以及在未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接收來自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該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能夠實現良好的檢測性能。

Description

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係關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領域,更具體地關於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近幾年,基於鄰近位置的無線通信應用和服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基於鄰近位置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D2D)通信可大大改善空間譜效率(由於通信範圍小),並且還可以從直接通信獲得一跳增益(由於不需經由基站的轉發)。受到這些優點的啟發,3GPP近來創建了針對D2D通信的研究項目。D2D通信有望成為未來無線寬頻通信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關鍵技術一起有效應對未來移動數據需求的迅猛增長。
在D2D通信中,雖然網路中可能存在大量D2D節點(即用戶移動終端設備,UE),每個D2D節點一般僅具有到較小數目的其他節點(被稱作鄰居)的直接的無線鏈路。D2D通信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知曉各自的鄰居,即每個D2D節點需要發現並識別在其通信範圍內的相應鄰居,並 且還需要被相應的鄰居發現和識別,這被稱為鄰居發現(ND)。
Guo Dongning等人在題為“neighbor discovery for wireless networks via compressive sensing”的文章(下文中簡稱為“文獻1”,可從網際網路http://arxiv.org/pdf/1012.1007.pdf獲得)中提出了一種基於壓縮感知的鄰居發現方案。文獻1中所提出的基於壓縮感知的鄰居發現方案具有以下缺點:(1)每個節點必須具有關於發現序列矩陣(包括所有節點的序列)的資訊,這將占用較大的信令開銷;(2)鄰居發現複雜度隨著節點數目的增大而增加,這將帶來較大的計算複雜度,尤其在節點數目非常大時;(3)偽隨機開-關信號的設計需要頻繁的收發(TX/RX)切換,這將使得該方案的實現變得比較複雜。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以解决或者至少部分地緩解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該通信系統包括多個eNode 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該方法包括:在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中的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接收來自於多個eNode B中的相應的eNode B的系統訊息,其中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鄰 居發現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配置資訊;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基於系統訊息中的配置資訊,從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以及在未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接收來自於相應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可以以由eNode B配置的鄰居發現周期進行重複。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鄰居發現周期可包括多個鄰居發現子周期,每個鄰居發現通道跨越一個鄰居發現周期的所有鄰居發現子周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分段,鄰居發現通道分段的數目等於一個鄰居發現周期內的鄰居發現子周期的數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可進一步包括用戶組的數目,用戶組的數目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可基於用戶組的數目進行分組,使得每個用戶組中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能夠僅在與相應的用戶組對應的鄰居發現周期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並且發送信標信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預定數目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以及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剩 餘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接收來自於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可進一步包括參考等待值MBO,參考等待值M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將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如果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相同,則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或者如果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不同,則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生成等待值R,等待值R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R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R是整數並且0RM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可進一步包括參考等待值NBO,參考等待值N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將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如果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相同,則在相應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或者如果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不同,則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 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S,等待值S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及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可進一步包括參考等待值PBO,參考等待值P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基於接收的信標信號生成鄰居列表,鄰居列表中包含相應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標識符;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之間的差別;將差別與由eNode B預先確定的閾值進行比較;如果差別超過閾值,則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T,等待值T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T是整數並 且0TP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及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
在第二態樣中,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設備。該通信系統可包括多個eNode 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該鄰居發現設備包括:用於在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中的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接收來自於多個eNode B中的相應的eNode B的系統訊息的裝置,其中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配置資訊;用於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基於系統訊息中的配置資訊,從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用於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在未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接收來自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可以以由eNode B配置的鄰居發現周期進行重複。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鄰居發現周期可包括多個鄰居發現子周期,每個鄰居發現通道跨越一個鄰居發 現周期的所有鄰居發現子周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分段,鄰居發現通道分段的數目等於一個鄰居發現周期內的鄰居發現子周期的數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可進一步包括用戶組的數目,用戶組的數目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鄰居發現設備還可包括用於基於用戶組的數目對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分組的裝置,使得每個用戶組中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能夠僅在與相應的用戶組對應的鄰居發現周期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並且發送信標信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預定數目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剩餘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接收來自於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還可包括參考等待值MBO,參考等待值M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用於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將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相同的情况下,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 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或者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生成等待值R的裝置,等待值R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R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R是整數並且0RM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還可包括參考等待值NBO,參考等待值N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用於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將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相同的情况下,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或者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執行以下操作的裝置: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S,等待值S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用於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的裝置;以及用於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還可包括參考等待值PBO,參考等待值P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接收的信標信號生成鄰居列表的裝置,鄰居列表中包含相應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標識符;用於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之間的差別的裝置;用於將差別與由eNode B預先確定的閾值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差別超過閾值的情况下執行以下操作的裝置: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T,等待值T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T是整數並且0TP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用於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 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的裝置;以及用於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提出了具有ND子周期和ND周期的分層結構的鄰居發現(ND)資源配置。ND通道包括多個ND通道分段,這不僅利用時間分集改善了檢測性能,而且該結構設計還促進了ND通道感知和選擇操作。
提出了多種ND通道選擇方案,包括基於分組的隨機選擇(Grouping-based random selection,GRS),基於回退和感知的選擇(Backoff and sensing based selection,BSS),以及利用基於感知的更新的隨機選擇(Random selection with sensing-based update,RSSU)。GRS方案可實現聚合增益並且適於利用不同的用戶密度在多個小區中進行鄰居發現。BSS方案可實現具有鄰居發現延遲限制的良好性能。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提出了用於支持D2D網路中的移動性的基於感知的鄰居發現通道重選機制。
透過結合附圖閱讀對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其他特徵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在以下附圖的各圖中透過示例而非透過限制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 式: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用於D2D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示意性地示出ND資源配置的圖;圖3a以時間-頻率網格示出ND通道分段結構的一個示例;圖3b以時間-頻率網格示出ND通道分段結構的另一個示例;圖4a示意性地示出在時域中對於LTE幀中的第一個時隙的ND通道分段結構;圖4b示意性地示出在時域中對於LTE幀中的第二個時隙的ND通道分段結構;圖5a示意性地示出在ND中的TX/RX切換,其中ND資源位於UL子幀中;圖5b示意性地示出在ND中的TX/RX切換,其中ND資源位於DL子幀中;圖6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個實施例的GRS方案的流程;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GRS方案的流程圖;圖8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BSS方案的流程;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BSS方案的流程圖;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RSSU方案的流 程圖;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支持用戶移動性的ND通道重選方案的流程圖;圖12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信標信號生成過程;圖13示出ND信號的CM比較;圖14示出AWGN中的ND信標信號檢測性能;圖15a-15c示出在GRS方案中分別針對用戶密度為200個用戶/平方公里、500個用戶/平方公里和1000個用戶/平方公里的仿真結果;圖16a-16c示出在BSS方案中分別針對用戶密度為200個用戶/平方公里、500個用戶/平方公里和1000個用戶/平方公里的仿真結果。
應當理解,儘管本說明書中包含多個具體實施細節,但是並不應當將其解釋為對發明的保護範圍的限制,而應當將其解釋為針對具體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特徵的說明。在本說明書中,在獨立的實施方式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徵也可以在單個實施方式中以組合的顯示進行實施。相反,在單個實施方式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個特徵也可以在多個實施方式中單獨地或者以任何適當的子組合的顯示進行實施。此外,儘管將某些特徵描述為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發揮作用,並且即使最初也同樣地要求保護,但是 來自於要求保護的組合的一個或多個特徵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脫離該組合,並且要求保護的組合可以針對子組合或子組合的變形。
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一態樣中,提供了一種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用於D2D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的流程圖。D2D通信系統可包括多個eNode B(eN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UE)。如圖1所示,在步驟101,在多個UE中的相應的每個UE處,接收來自於多個eNB中的相應的eNB的系統訊息。應當理解,該“相應的eNB”包括一個eNB或一個以上eNB。當UE處於多個小區的邊界處時,UE可以接收到來自一個以上eNB的系統訊息。該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ND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ND資源配置資訊。一般而言,eNB廣播(包含ND資源配置資訊的)系統訊息的周期可以相對較大,例如幾分鐘。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2至5來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ND資源配置。
圖2是示意性地示出ND資源配置的圖。ND資源包括多個ND通道,並且可以被分成多個ND周期,例如圖2所示的ND周期K-1、ND周期K、ND周期K+1......。多個ND通道以ND周期進行重複。每個ND周期包括多個ND子周期。例如,圖2示出一個ND周期包括NND個 ND子周期,例如ND子周期0、ND子周期1、ND子周期NND-1等。每個ND通道包括多個ND通道分段。在圖2中以帶有陰影的小矩形示出ND通道的一個ND通道分段。應當理解,在圖2中,在每個ND子周期內,在時間-頻率網格上形成有PNDxQND個ND通道,其中在頻域中形成有PND個ND通道,在時域中形成有QND個ND通道。每個ND通道跨越一個ND周期的所有ND子周期。即,在一個ND周期內,總共有PNDxQND個ND通道,其中每個ND通道包含NND個ND通道分段。ND周期以及ND子周期的數目可由eNB配置。應當理解,ND子周期的數目通常不大於4。
ND資源可配置於無線資源中,例如配置於LTE幀中。圖2還示出ND資源到LTE幀結構的映射。如圖2所示,PND個頻率上的ND通道被映射到LTE載波(例如對於PND=6,載波頻率為1.4MHz)內的連續的載波分段。ND資源可配置於TDD LTE或FDD LTE的上行鏈路(UL)子幀或下行鏈路(DL)子幀上。一般而言,ND資源較佳配置於TDD LTE或FDD LTE的UL子幀上,但是也不排除配置於TDD LTE或FDD LTE的DL子幀上。
圖3a以時間-頻率網格示出了ND通道分段結構的一個示例,圖3b以時間-頻率網格示出了ND通道分段結構的另一個示例。
如圖3a所示,在頻域中,每個ND通道分段占據12個連續的子載波(即LTE術語中的一個資源塊 (RB)),如圖3b所示,在頻域中,每個ND通道分段占據6個連續的子載波(即LTE術語中的半個資源塊(RB)),並且在圖2所示的ND載波分段中對多個ND通道進行頻率複用。如圖3a和3b所示,在一個ND周期內,對於一個ND通道分段,總共有12*5=60個或者6*5=30個資料資源元素,總共有60*NND個或30*NND個(例如,對於NND=4,總共有240個或120個)資源元素可以用來承載一個ND通道中的一個UE的信標信號(即鄰居發現信號)。
在如圖3a和3b所示的ND通道分段結構中,導頻符號與信標信號以分時多工(TDM)方式進行複用。如此設計的動機在於,如在LTE UL中那樣,方便對信標信號進行DFT預編碼,以實現低峰均比PAPR(這意味著功率效率更高,D2D工作範圍更大)。應當注意,在對ND通道結構的描述中,給出了5個資料符號作為示例。然而,(例如具有6個資料符號的)其他ND通道結構也是可能的,這取决於CP長度和零填充長度的設計。
圖4a示意性地示出在時域中對於LTE幀中的第一個時隙的ND通道分段結構,圖4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時域中對於LTE幀中的第二個時隙的ND通道分段結構。
在圖2所示的ND資源配置框架中,為了能夠在同一ND周期中既發現鄰居又被鄰居發現,應當支持發送和接收之間的靈活切換。在本發明中,提出了一種改進的ND通道結構設計,以更好地支持發送和接收之間的切換,如 圖4a和4b所示。具體而言,對於跨越LTE幀的一個時隙的每個ND通道,在有用波形的開始處進行全零填充,並在該有用波形的結尾處進行半零填充(即填零長度為全零填充的一半)。應當注意,半零填充位於第一個時隙的結尾處以及第二個時隙的開始處,如圖4a和4b所示。
圖5a和5b說明了進行這種設計的理由。應當注意,對於一個ND子幀中的兩個ND通道分段,每個ND節點(UE)僅可能存在三種狀態:在第一個時隙中發送其自身的信標信號並在第二個時隙中接收其他節點的信標信號(狀態1);在第一個時隙中接收其他節點的信標信號並在第二個時隙中發送其自身的信標信號(狀態2);以及在第一個和第二個時隙中均接收其他節點的信標信號(狀態3)。可以看出,利用如圖4a和4b所示的ND通道分段結構,無論ND資源占據DL子幀還是UL子幀,ND節點都可以在上述三個狀態下很好地工作。
ND資源所映射到的載波分段通常具有較小的帶寬(例如1.4MHz),如此設計的動機和優點如下:(1)在最大發送功率限制下,能夠獲得相對高的發送功率譜密度,因而可以擴展ND範圍;(2)利用較小的帶寬配置,可以使得對蜂巢式LTE操作的影響最小;(3)在鄰居發現中的半雙工限制下(即D2D節點在發送其信標信號期間無法檢測到其他D2D節點的信標信號),可以使丟失的潛在鄰居最少。
如上所述,一個ND通道包括多個ND通道分段,每個ND通道分段位於一個ND子周期內,如此設計的動機和優點如下。
由於採用相對較小的載波分段,所以頻率分集是非常有限的。在這種情况下,將一個ND通道分成多個ND通道分段能夠獲得時間分集,因而改善了對ND信標信號的檢測性能。
基於ND通道的設計,每個ND通道分段可以獨立解碼,而多個ND通道分段的聯合解碼可以有效提高對ND信標信號的檢測性能。因而,ND通道分段設計可以促進靈活的通道感知操作。例如,以四個ND通道分段為例,D2D節點可以採用其中的三個ND通道分段來發送其信標信號(以使得其鄰居能夠發現它),並且使得一個ND通道分段靜音(即在該ND通道分段上接收來自其他D2D節點的信標信號而不發送其自身的信標信號),使得該D2D節點可以感知是否存在關於其所選的ND通道的嚴重選擇衝突。同時,該D2D節點也可以在平行的ND通道上(即時域相同但頻域不同的ND通道)檢測其鄰居。然而,在傳統的鄰居發現方法中,鄰居發現中的半雙工限制會導致無法發現在這些平行的ND通道上發送信標信號的D2D節點。應當理解,所謂的“選擇衝突”是指多個D2D節點選擇同一個ND通道,使得其他D2D節點無法發現該多個D2D節點。感知是否存在關於所選的ND通道的“選擇衝突”可包括檢測該ND通道的平均能量,如果該ND通道 的平均能量超過預定的閾值,則表明有多個D2D節點正在該ND通道上發送其信標信號,從而可確定存在關於該ND通道的“選擇衝突”。
回到圖1,在從eNB接收到系統訊息(步驟101)之後,在步驟102中,在相應的UE處,基於系統訊息中的ND資源配置資訊,從多個ND通道中選擇相應的ND通道。下面將參照圖6至11來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ND通道選擇方案。
基於分組的隨機選擇(GRS)
圖6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個實施例的GRS方案的流程。
在GRS方案中,多個D2D節點以分布式方式(即,不是按照eNB規定的方式)分成多個組,使得每個組中的節點僅在與相應的組對應的ND周期中隨機地選擇相應的ND通道並發送其信標信號。該組的數目是由eNB根據用戶密度與ND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用戶密度與ND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是指相對於一定數目的ND通道而言,用戶密度較大還是較小。例如,對於10個ND通道而言,如果在一定區域內存在20個用戶,則認為用戶密度相對於該數目的通道而言較大。該組的數目包含在eNB所廣播的系統訊息中。
圖6以(8個D2D節點的)用戶1-8為例說明上述GRS方案。在圖6中,假定每個ND通道包括四個ND通 道分段,每個ND通道分段由一個小矩形來表示。如圖6所示,例如假定用戶1和用戶3被分成一組,並且第K*GND個ND周期對應於用戶1和用戶3所在的組。因此,用戶1和用戶3的節點僅在第K*GND個ND周期中選擇相應的ND通道並發送其相應的信標信號。由標號601表示的小矩形示出用戶1在第K*GND個ND周期中發送其相應的信標信號,由標號603表示的小矩形示出用戶3在第K*GND個ND周期中發送其相應的信標信號。應當理解,儘管用戶1和用戶3均在第K*GND個ND周期中發送其相應的信標信號,但是用戶1和用戶3是在它們各自選擇的ND通道上發送其相應的信標信號。由於用戶1和用戶3相互獨立地選擇ND通道,因此兩個用戶選擇不同ND通道的機率非常高。小矩形601和603的不同位置說明了這一點。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GRS方案的流程圖。
如圖7所示,在步驟701啟動鄰居發現功能。接下來在步驟702,UE獲取包含在eNB所廣播的系統訊息中的ND資源配置資訊和用戶組的數目GND。然後,在步驟703,UE隨機地生成範圍在[0,GND-1]內的整數A。接下來在步驟704,UE判斷整數A是否等於當前的ND周期編號對GND取模(mod)的結果。如果相等,則流程進行到步驟705。在步驟705,UE隨機選擇一個ND通道以在其上發送信標信號,並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來自其 他UE的鄰居發現信號。在步驟704,如果判斷的結果為否,則流程進行到步驟706。在步驟706,UE接收信標信號以找到其鄰居。
GRS方案的優點如下。
(1)在以分布式方式對用戶(節點)進行分組時占用非常有限的eNB信令開銷(即僅在系統訊息中額外的包含用戶組的數目GND)。
(2)eNB能夠透過根據節點密度調整用戶組的數目來控制ND通道選擇質量。
(3)以相同的信標信號檢測操作支持相鄰小區中的不同的用戶組數目配置。
(4)自然地支持D2D用戶網路拓撲因用戶移動的改變。
基於回退和感知的選擇(BSS)
在BSS方案中,在接收到eNB廣播的ND資源配置資訊後,相應的D2D節點將對eNB當前廣播的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eNB先前廣播的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對於D2D節點而言將存在兩種ND通道選擇情形。
(1)如果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相同,則D2D節點將檢測所有ND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ND通道中選擇一個ND通道。即,第i個D2D節點將選擇具有以下下標l ND (i)的 ND通道: 其中E (p,q)表示ND通道(p,q)的平均能量,p [0:P ND -1],q [0:Q ND -1],該平均能量來自於已經選擇該ND通道並且在該ND通道上發送其相應的信標信號的所有D2D節點。應當注意,由於地理上相鄰的用戶可能具有相似的感知結果,因此,為了降低ND通道選擇衝突,D2D節點可以從最不擁擠的多個ND通道(即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ND通道)中選擇一個ND通道。應當注意,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ND通道的數目是由eNB確定的。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ND通道的數目包含在eNB所廣播的系統訊息中。
(2)如果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不同,則D2D節點將生成一個回退值(等待值)R,該回退值R指示D2D節點應當在第R個ND子周期選擇ND通道,其中R是整數並且0RMBO-1,M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ND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參考回退值(參考等待值)並且包含在eNB所廣播的系統訊息中。
圖8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BSS方案的流程。應當理解,圖8中的ND通道結構是與圖6中的ND通道結構類似的,因而在此省略對其詳細描述。
如圖8所示,在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例如(D2D節點的)用戶3生 成回退值0並選擇第K個ND周期的第0個ND子周期中的ND通道,用戶2生成回退值2並選擇第K個ND周期的第2個ND子周期中的ND通道。應當注意,在用戶2選擇ND通道時,用戶3已經選擇了其ND通道並在其ND通道上發送信標信號,因此用戶2能夠在ND通道選擇中刻意避免與用戶3衝突,如圖8所示。
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BSS方案的流程圖。在步驟901,啟動鄰居發現功能。接下來,在步驟902,UE獲取ND資源配置(NDRC)資訊和參考回退值(參考等待值)MBO。然後,在步驟903,UE將對eNB當前廣播的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eNB先前廣播的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進行比較,以確定ND資源配置資訊是否進行了更新。如果ND資源配置資訊沒有更新,則流程進行到步驟904。在步驟904,UE感知所有ND通道並隨後在步驟905從NLC個最不擁擠的ND通道中選擇一個ND通道。應當注意,NLC表示最不擁擠的ND通道的數目並且由eNB配置。在步驟903,如果確定ND資源配置資訊進行了更新,則流程進行到步驟907。在步驟907,UE隨機地生成範圍在[0,MBO-1]內的等待值R。然後在步驟908確定R是否等於0。如果R等於0,則UE在下一個ND子周期中,隨機選擇一個ND通道以發送信標信號並在隨後的ND子周期中保持該選擇。然後在步驟910,UE在每個ND周期中,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信標信號。如果在步驟908中確定R不等於0,則流程進行到步 驟911。在步驟911,UE在接下來的R-1個ND子周期中,在所有ND通道上接收信標信號。然後,在步驟912,UE在第R個ND子周期中,從NLC個最不擁擠的ND通道中選擇一個ND通道。之後,UE在所選擇的ND通道上發送信標信號並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信標信號(步驟913)。
BSS方案的優點如下。
(1)透過感知,D2D節點可以選擇最不擁擠的ND通道。
(2)操作僅在ND資源配置資訊更新時進行,而ND資源配置資訊的更新一般是不頻繁的(例如為秒數量級)。
(3)eNB可採用參考回退值來調節用戶密度,以利用有限的信令實現良好的ND通道存取質量。
(4)利用了ND通道分段的較小顆粒度。
隨機選擇及基於感知進行更新的方法(RSSU)
在RSSU方案中,在接收到eNB廣播的ND資源配置資訊後,相應的D2D節點將對eNB當前廣播的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eNB先前廣播的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對於D2D節點而言將存在兩種ND通道選擇情形。
(1)如果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相同,D2D節點將檢測所有ND通道的平均能量,並 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ND通道中選擇一個ND通道,如同在BSS方案中描述的那樣。
(2)如果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不同,則D2D節點將執行以下操作。
A.隨機選擇一個ND通道;
B.檢測所選擇的ND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ND通道的選擇衝突;
C.如果存在嚴重的選擇衝突,則生成回退值(等待值)S,回退值S用於指示UE應當在第S個ND子周期重新選擇ND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NBO是由eNB根據用戶密度與ND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參考回退值(參考等待值)並且包含在eNB所廣播的系統訊息中。
D.如果不存在嚴重的選擇衝突,則UE將保持其ND通道選擇。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RSSU方案的流程圖。在步驟1001,啟動鄰居發現功能。接下來,在步驟1002,UE獲取ND資源配置(NDRC)資訊和參考回退值(參考等待值)NBO。然後,在步驟1003,UE將對eNB當前廣播的第一ND資源配置資訊與eNB先前廣播的第二ND資源配置資訊進行比較,以確定ND資源配置資訊是否進行了更新。如果ND資源配置資訊沒有更新,則流程進行到步驟1004。在步驟1004,UE感知所有ND通道並隨後在步驟1005從NLC個最不擁擠的ND通道中選 擇一個ND通道。應當注意,NLC表示最不擁擠的ND通道的數目並且由eNB配置。在步驟1003,如果確定ND資源配置資訊進行了更新,則流程進行到步驟1007。在步驟1007,UE進行隨機的ND通道選擇。然後,在步驟1008,UE發送信標信號並感知所有ND通道。應當注意,UE透過使所選的ND通道的一個ND通道分段靜音(即在該ND通道分段上不發送鄰居發現信號)來感知其所選的ND通道。接下來,在步驟1009,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的ND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是否需要重新選擇ND通道。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UE隨機地生成範圍在[0,NBO-1]內的等待值S(步驟1010),等待值S用於指示UE應當在第S個ND子周期重新選擇ND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接下來,在步驟1011,UE在等待值S期滿前感知所有ND通道。之後,在步驟1012,在第S個ND子周期中,UE從多個最不擁擠的ND通道中重新選擇一個ND通道。然後,在步驟1013,在所選擇的ND通道上發送信標信號並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信標信號,以進行鄰居發現。如果在步驟1009確定不存在關於所選的ND通道的選擇衝突,則UE將保持隨機的ND通道選擇(步驟1014)並在所選擇的ND通道上發送信標信號並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信標信號,以進行鄰居發現(步驟1015)。
用於支持移動性的ND通道重選
D2D網路設計所面臨的一項挑戰是D2D節點的移動性。D2D節點的移動性將使得D2D網路拓撲隨著時間變化。在鄰居發現的情况下,在某些時間看來不存在衝突的良好的ND通道選擇,可能會由於進行了移動之後產生了通道選擇衝突而在隨後的時間受到嚴重的干擾。在本發明中,設計了ND通道重選方案以支持用戶移動性。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1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支持用戶移動性的ND通道重選方案。
如圖11所示,在步驟1101,UE在所選擇的ND通道上發送信標信號並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信標信號,以進行鄰居發現。接下來在步驟1102,UE基於接收的信標信號生成鄰居列表,鄰居列表中包含相應的UE的鄰居的標識符。然後,在步驟1103,UE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進行比較,以確定二者之間的差別。接下來,在步驟1104,UE將上述差別與由eNB預先確定的閾值進行比較。
例如,可以計算兩個鄰居列表中相同鄰居數目占總鄰居數目的百分比,用D表示該百分比。因此,可以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之間的差別確定為(1-D)。然後,將(1-D)的值與該閾值進行比較。如果(1-D)的值超過了該閾值,則可以認為UE周圍的網路拓撲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而流程進行到步驟1105。在步驟1105,使所選的ND通道的一個或多個ND通道分段靜音並檢測所選的ND通道的平均能量。
在步驟1106,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的ND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是否需要重新選擇ND通道。如果存在,則UE生成等待值T,等待值T用於指示UE應當在第T個ND子周期重新選擇ND通道,其中T是整數並且0TPBO-1,PBO是由eNB根據用戶密度與ND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參考回退值(參考等待值)並且包含在eNB所廣播的系統訊息中。隨後,在步驟1107 UE檢測所有ND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ND通道中選擇一個ND通道,即從多個最不擁擠的ND通道中重新選擇一個ND通道。在步驟1106,如果確定不存在關於所選的ND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不需要重新選擇ND通道,則流程進行到步驟1108。在步驟1108,UE將保持對ND通道的選擇。
仍然參考圖1,UE在所選擇的ND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步驟103),以及在未選擇的ND通道上接收來自於其鄰居的信標信號(步驟104)。下面將參照圖12-14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信標信號生成過程。
假定每個ND周期的信標資訊包括M個位元,例如M=24。圖12示出對信標資訊位元的處理。首先在步驟1201對M個信標資訊位元進行CRC編碼,並附接L個校驗位元,其中L=8。L=16也是可以的。可以採用在3GPP TS 36.212,V10.0.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以下簡稱“文獻2”,可從3GPP網站www.3gpp.Org 獲得)的第5.1.1節中定義的循環生成多項式。然後,對K=M+L個位元進行去尾迴旋編碼(TBCC)。可以採用文獻2的第5.1.3.1節定義的去尾迴旋編碼速率1/3。
然後,根據文獻2的第5.1.4.2節中的規範,透過速率匹配模組對來自於TBCC的3K個輸出位元進行處理(步驟1203),以匹配一個ND通道中的資源元素。以NND=4為例,對於ND信標信號,共計可採用240個資源元素。假定採用QPSK調製,則對於圖2所示的5個資料符號的ND通道分段結構,對ND資訊的總有效編碼速率為1/15或2/15,而對於6個資料符號的ND通道分段結構(未示出),對ND資訊的總有效編碼速率為1/18或1/9。
在速率匹配之後,按位元進行加擾(步驟1204)以使得潛在的衝突干擾隨機化並實現處理增益和編碼增益。預先定義了幾種加擾方案,所選的加擾方案隱含地由導頻序列索引來通知,可透過假設測試對導頻序列索引進行盲檢。可基於(可從3GPP網站www.3gpp.Org獲得的)3GPP TS 36.211,V10.0.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的第7.2節中的偽隨機序列生成的定義來規定加擾序列。
在步驟1204進行加擾之後,對輸出位元進行QPSK調製(步驟1205),然後以12(或6)長度符號為一組進行DFT預編碼。最後,將DFT預編碼後的符號映射到所選的ND通道(步驟1207)。注意,作為一個特例,也 不排除不進行DFT預編碼(即,繞過圖12中的DFT預編碼),在功率效率並非主要問題時可能繞過圖12中的DFT預編碼。
在圖13中示出具有12長度DFT預編碼的信標信號和不具有12長度DFT預編碼的信標信號的立方度量(CM,一種比PAPR值更實用的特性)比較。從圖13中可以看出,DFT預編碼在50% CDF處可以將CM降低約1.7dB,在90% CDF處可以將CM降低約2.5dB。
圖14示出針對5個符號的ND通道分段結構、對於不同ND通道分段檢測的透過AWGN通道進行的信標信號傳輸的幀誤碼率(FER)。可以看出,三個通道分段檢測的性能遠遠超過單個通道分段檢測的性能(在0.01 FER處超出4.8dB)。同時,三個通道分段檢測的性能比四個通道分段檢測的性能差約1.2dB。該比較結果表明在ND通道感知中使一個ND通道分段靜音並且在存在選擇衝突時進行重選對檢測性能產生了有限的影響。
系統級仿真
進行了以下系統級仿真以評估鄰居發現方案的系統性能。主要的仿真條件如下。
在仿真中,對所有UE發現的平均鄰居數目進行了評估。圖15a-15c示出在GRS方案中分別針對用戶密度為200個用戶/平方公里、500個用戶/平方公里和1000個用戶/平方公里的仿真結果。注意,線1501、1502和1503對應於無衝突時鄰居的最大數目,即發現的鄰居的數目上 限。
下面是針對GRS方案的仿真結果的一些評述。
(1)多個鄰居發現周期中鄰居發現結果的的聚合逐漸接近最大值(由線1501、1502和1503標示),並且用戶密度越大,接近速度越慢。
(2)在GRS方案中,以較大的延遲為代價發現了更多的鄰居。
圖16a-16c示出了在BSS方案中分別針對用戶密度為200個用戶/平方公里、500個用戶/平方公里和1000個用戶/平方公里的仿真結果。注意,線1601、1602和1603對應於利用理想的貪婪ND通道選擇方法達到的鄰居發現結果,即用戶一個接一個地逐漸存取D2D網路並且基於感知結果選擇最不擁擠的ND通道。
下面是針對BSS方案的仿真結果的一些評述。
(1)在仿真結果和理想的貪婪ND通道選擇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該差距來自於每個ND子周期中的選擇衝突。
(2)在用戶數相對ND通道數超負荷的場景下,無論用戶密度如何,發現的鄰居數目保持相似。
(3)在初始化階段之後,發現的鄰居數目保持穩定。
在第二態樣中,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設備。該通信系統可包括多個eNode 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 端設備。該鄰居發現設備包括:用於在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中的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接收來自於多個eNode B中的相應的eNode B的系統訊息的裝置,其中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配置資訊;用於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基於系統訊息中的配置資訊,從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用於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在未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接收來自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可以以由eNode B配置的鄰居發現周期進行重複。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鄰居發現周期可包括多個鄰居發現子周期,每個鄰居發現通道跨越一個鄰居發現周期的所有鄰居發現子周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每個鄰居發現通道可包括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分段,鄰居發現通道分段的數目等於一個鄰居發現周期內的鄰居發現子周期的數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可進一步包括用戶組的數目,用戶組的數目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鄰居發現設備還可包括用於基於用戶組的數目對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分組的裝置,使得每個用戶組中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能夠僅在與相應的用戶組對應的鄰居發現周期中選擇相 應的鄰居發現通道並且發送信標信號。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預定數目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剩餘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接收來自於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還可包括參考等待值MBO,參考等待值M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用於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將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相同的情况下,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或者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生成等待值R的裝置,等待值R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R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R是整數並且0RM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還可包括參考等待值NBO,參考等待值N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用於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將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 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相同的情况下,在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或者用於在第一配置資訊與第二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執行以下操作的裝置: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S,等待值S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用於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的裝置;以及用於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系統訊息還可包括參考等待值PBO,參考等待值PBO是由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接收的信標信號生成鄰居列表的裝置,鄰居列表中包含相應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 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標識符;用於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之間的差別的裝置;用於將差別與由eNode B預先確定的閾值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差別超過閾值的情况下執行以下操作的裝置: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T,等待值T用於指示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T是整數並且0TPBO-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鄰居發現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用於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可包括:用於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的裝置;以及用於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應當理解,本發明的各態樣可採用任何形式實現,包括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元件和組件在物理、功能和邏輯方面,可採用任何合適的方式實現。當然,該功能可採用單個單元或IC,多個單元或IC或作為其他功能單元的一部分實現。

Claims (26)

  1. 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方法,該通信系統包括多個eNode 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該方法包括:在該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中的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接收來自於該多個eNode B中的相應的eNode B的系統訊息,其中該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配置資訊;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基於該系統訊息中的該配置資訊,從該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以及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未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接收來自於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以由該eNode B配置的鄰居發現周期進行重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個該鄰居發現周期包括多個鄰居發現子周期,每個該鄰居發現通道跨越一個鄰居發現周期的所有鄰居發現子周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個該鄰居發現通道包括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分段,該鄰居發現 通道分段的數目等於一個鄰居發現周期內的鄰居發現子周期的數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用戶組的數目,該用戶組的數目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其中該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被基於該用戶組的數目進行分組,使得每個用戶組中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能夠僅在與相應的用戶組對應的鄰居發現周期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並且發送信標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預定數目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以及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剩餘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接收來自於該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參考等待值MBO,該參考等待值MBO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並且其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包括:將該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該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如果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相同,則在該 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或者如果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不同,則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生成等待值R,該等待值R用於指示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R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R是整數並且0RMBO-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參考等待值NBO,該參考等待值NBO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並且其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包括:將該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該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如果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相同,則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或者如果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不同,則: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該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S,該等待值S用於指示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S個鄰居發現 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包括: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及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參考等待值PBO,該參考等待值PBO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並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接收的信標信號生成鄰居列表,該鄰居列表中包含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標識符;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進行比較,以確定該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該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之間的差別;將該差別與由該eNode B預先確定的閾值進行比較;如果該差別超過該閾值,則: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 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該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T,該等待值T用於指示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T是整數並且0TPBO-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包括: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及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
  14. 用於用戶移動終端設備到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通信系統的鄰居發現設備,該通信系統包括多個eNode B和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該鄰居發現設備包括:用於在該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中的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接收來自於該多個eNode B中的相應的eNode B的系統訊息的裝置,其中該系統訊息包括用於指示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在無線資源中如何配置的配置資訊;用於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基於該系統訊息中的該配置資訊,從該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用於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所選擇的鄰居 發現通道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在未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上接收來自於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的裝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該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以由該eNode B配置的鄰居發現周期進行重複。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每個該鄰居發現周期包括多個鄰居發現子周期,每個該鄰居發現通道跨越一個鄰居發現周期的所有鄰居發現子周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每個該鄰居發現通道包括多個鄰居發現通道分段,該鄰居發現通道分段的數目等於一個鄰居發現周期內的鄰居發現子周期的數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7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用戶組的數目,該用戶組的數目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其中該鄰居發現設備還包括用於基於該用戶組的數目對該多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分組的裝置,使得每個用戶組中的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能夠僅在與相應的用戶組對應的鄰居發現周期中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並且發送信標信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進一步包括:用於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預定數目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發送相應的信標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在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剩餘的鄰居發現通道分段上接收來自於該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標信號的裝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參考等待值MBO,該參考等待值MBO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並且其中用於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包括:用於將該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該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相同的情况下,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或者用於在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生成等待值R的裝置,該等待值R用於指示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R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R是整數並且0RMBO-1。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 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參考等待值NBO,該參考等待值NBO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並且其中用於選擇相應的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包括:用於將該eNode B當前廣播的第一配置資訊與該eNode B先前廣播的第二配置資訊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相同的情况下,在該每個用戶移動終端設備處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並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或者用於在該第一配置資訊與該第二配置資訊不同的情况下,執行以下操作的裝置: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該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S,該等待值S用於指示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S是整數並且0SNBO-1。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進一步包括:用於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 其中,用於在第S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包括:用於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的裝置;以及用於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3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該系統訊息還包括參考等待值PBO,該參考等待值PBO是由該eNode B根據用戶密度與鄰居發現通道的數目之間的相對關係確定的;並且該鄰居發現設備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接收的信標信號生成鄰居列表的裝置,該鄰居列表中包含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鄰居用戶移動終端設備的標識符;用於將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進行比較,以確定該當前生成的鄰居列表與該先前生成的鄰居列表之間的差別的裝置;用於將該差別與由該eNode B預先確定的閾值進行比較的裝置;用於在該差別超過該閾值的情况下執行以下操作的裝置:檢測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以確定是否存在關於所選擇的鄰居發現通道的選擇衝突,以及如果存在該選擇衝突,則生成等待值T,該等待值T用於指示該用戶移動終端設備應當在第T個鄰居發現 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其中T是整數並且0TPBO-1。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進一步包括:用於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鄰居發現設備,其中,用於在第T個鄰居發現子周期重新選擇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包括:用於檢測所有鄰居發現通道的平均能量的裝置;以及用於從具有最低平均能量的多個鄰居發現通道中選擇一個鄰居發現通道的裝置。
TW103111443A 2013-04-03 2014-03-27 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TW2015037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6574.0A CN104105083B (zh) 2013-04-03 2013-04-03 邻居发现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3729A true TW201503729A (zh) 2015-01-16

Family

ID=5102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443A TW201503729A (zh) 2013-04-03 2014-03-27 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5083B (zh)
TW (1) TW201503729A (zh)
WO (1) WO201416220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6330B2 (en) 2013-08-09 2016-09-27 Alcatel Lucent Two-stage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procedures
US9706591B2 (en) * 2014-11-05 2017-07-1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to-device (D2D) transmit behavior
US10470107B2 (en) * 2014-11-14 2019-11-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covery signal communication
WO2016154934A1 (zh) * 2015-03-31 2016-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系统中设备之间的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699342B2 (ja) * 2016-05-18 2020-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7087248A (zh) * 2017-03-31 2017-08-22 南京理工大学 利用单基站定位信息的d2d用户发现方法
CN112312390B (zh) * 2020-10-12 2023-09-08 北京通广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邻居发现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6049B1 (ko) * 2004-08-27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셀 ofdma 망에서의 랜덤 접속 방법
CN101409660B (zh) * 2008-08-14 2010-12-08 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JP5475787B2 (ja) * 2008-09-25 2014-04-1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調整チャネル選択による指向性発見プロトコル
US8817709B2 (en) * 2009-10-14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utilization
US9723538B2 (en) * 2011-06-20 2017-08-0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atic neighbor detection in shared media computer networks
US8520650B2 (en) * 2011-07-06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FDM peer discovery
WO2013012222A2 (ko) * 2011-07-21 2013-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기기들 사이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 기기
US20130029712A1 (en) * 2011-07-26 2013-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service discovery and channel access control for proximity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055588B2 (en) * 2011-09-06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d/or selecting chann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5083B (zh) 2017-11-14
CN104105083A (zh) 2014-10-15
WO2014162200A3 (en) 2014-12-11
WO2014162200A2 (en)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8891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RU276446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TWI763784B (zh) 同步信號塊
JP7072564B2 (ja) 同期信号のためのサブキャリア間隔選択
TW201503729A (zh) 鄰居發現方法和設備
JPWO2018199243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4158053A (zh) 用于执行物理层移动过程的方法及设备
WO2020021723A1 (ja)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8001835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21724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TW201735574A (zh) 裝置及方法
KR20190126338A (ko)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비 및 네트워크 장비
WO2019149088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JP2024012628A (ja) 端末装置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WO201812417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718731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8476491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20532176A (ja) 信頼性能が改善されたnprach
US9491725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LTE air interface
CN112753257B (zh) 由用户设备、基站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20003486A1 (ja) 無線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521057B2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12422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7161448B2 (ja) 情報送信及び受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2018125854A (ja) 情報送信及び受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