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2609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2609A
TW201502609A TW102143819A TW102143819A TW201502609A TW 201502609 A TW201502609 A TW 201502609A TW 102143819 A TW102143819 A TW 102143819A TW 102143819 A TW102143819 A TW 102143819A TW 201502609 A TW201502609 A TW 2015026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ircuit
optical element
refractive index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3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3040B (zh
Inventor
Hsin-Tao Huang
I-Rene Cheng
Yao-Tsung Shih
Shu-Li Hsiao
Yu-Nan Pao
Chia-Chuang Hu
Original Assignee
E Ink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Ink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E Ink Holdings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501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2225B/zh
Priority to US14/281,826 priority patent/US953520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2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040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多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堆疊於反射式顯示面板上方,其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一為一導光板。發光元件配置於導光板旁。多個透光介質層分別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與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的每相鄰兩者之間及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為氣體層。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在目前的顯示技術中,顯示面板可分為穿透式顯示面板、反射式顯示面板及自發光式顯示面板。穿透式顯示面板通常在其背面會搭配一個背光模組,以作為穿透式顯示面板的背光源。穿透式顯示面板與自發光式顯示面板的缺點是在很強的環境光下(如戶外的太陽光下),顯示面板表面所反射的強光之強度會過強,而使得來自穿透式顯示面板或自發光式顯示面板的畫面的光難以被使用者清楚地看見。相較之下,反射式顯示面板反而能利用環境的強光作為其前光源,將此強光反射後,形成顯示畫面而讓使用者清楚地看到。
為了使採用反射式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能夠在環境光不足的情況下使用,可於反射式顯示面板上配置一前光模組。通常,前光模組的導光板上還會設置一保護蓋板(cover lens)。在習知技術中,前光板組的導光板與反射式顯示面板之間是以光學透明膠(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黏合,且導光板與保護蓋板之間 亦是以光學透明膠黏合。由於光學透明膠的折射率與導光板的折射率較為接近,因此在導光板中傳遞的一部分的光會穿透光學透明膠與導光板之間的界面而傳遞至保護蓋板中。保護蓋板上的印刷層則會將這些光反射或散射,而形成顯示裝置的邊緣之耦合漏光現象。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可有效抑制顯示裝置的邊緣漏光問題。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多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堆疊於反射式顯示面板上方,其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一為一導光板。發光元件配置於導光板旁,且用以發出一光束,其中光束經由導光板的一側面進入導光板中。多個透光介質層分別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與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的每相鄰兩者之間及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為氣體層,且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是由顯示裝置所處的環境介質所形成。當導光板非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時,氣體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與反射式顯示面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氣體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氣體層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此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此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氣體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氣體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多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堆疊於反射式顯示面板上方,其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一為一導光板。發光元件配置於導光板旁,且用以發出一光束,其中光束經由導光板的一側面進入導光板中。多個透光介質層分別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與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的每相鄰兩者之間及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上方。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的值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這些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中的最小值,且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是由顯示裝置所處的環境介質所形成。當導光板非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時,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位於這些電 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與反射式顯示面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此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此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這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與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導光板,且第一透光介質層、第二透光介質層及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 射率彼此實質上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導光板,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導光板,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導光板,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觸控面板、保護蓋板與防眩膜的至少其中之一及導光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之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為一保護蓋板,氣體層位於保護蓋板與導光板之間,且保護蓋板的邊緣具有印刷層。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由於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為氣體層,或為折射率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透光介質層中最小的透光介質層,因此在導光板中傳遞的光束可以有較大的比例被上方的界面全反射。如此一來,便可有效抑制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邊緣之耦合漏光的問題。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 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100a‧‧‧顯示裝置
110‧‧‧反射式顯示面板
120‧‧‧發光元件
122、122a、122b、122’‧‧‧光束
200、210、220‧‧‧電路或光學元件層
210a‧‧‧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
220a‧‧‧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
230a‧‧‧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
212‧‧‧側面
214‧‧‧第一表面
216‧‧‧第二表面
218‧‧‧光學微結構
222‧‧‧印刷層
300、310、320、330、340a‧‧‧透光介質層
310a‧‧‧第一透光介質層
320a‧‧‧第二透光介質層
330a‧‧‧第三透光介質層
322‧‧‧間隙物
A‧‧‧邊緣區域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之顯示裝置在一假設狀態下的上視圖。
圖3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110、多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及至少一發光元件120。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堆疊於反射式顯示面板110上方,其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一為一導光板。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為導光板,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為保護蓋板(cover lens)。發光元件120配置於導光板(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旁,且用以發出一光束122,其中光束122經由導光板的一側面212進入導光板中。多個透光介質層300分別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與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的每相鄰兩者之間及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舉例而言,透光介質層310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之間,透光介質層320位於 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之間,且透光介質層330位於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上方。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即透光介質層330)是由顯示裝置100所處的環境介質所形成。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即導光板)的側面212為入光面,且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更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214及一第二表面216,其中側面212連接第一表面214與第二表面216。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0例如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當發光元件120為發光二極體時,可以是採用一個或多個發光二極體排列於側面212旁。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光束122在進入側面212之後,大部分的光束122會不斷地被第一表面214與第二表面216反射,而配置於第二表面216上的多個光學微結構218則可破壞上述的反射狀況,而使部分的光束122(如光束122b)往反射式顯示面板110散射。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218亦可以是配置於第一表面214上,或是第一表面214與第二表面216上皆有配置光學微結構218。
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式顯示面板100為一電泳顯示面板,例如為一電子紙顯示面板,其可將環境光或光束122b反射,被反射的環境光或光束122b交替地通過透光介質層300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而傳遞至使用者的眼睛。如此一來,使用者便能觀看 到反射式顯示面板100所顯示的畫面。
然而,假設透光介質層320的折射率過高(例如透光介質層320採用折射率較高的光學透明膠(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而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的折射率接近時,光束122a在入射第一表面214後,大部分的光束122a會被第一表面214折射並傳遞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即保護蓋板),亦即大部分的光束122a會沿著虛線所繪示的路徑(即光束122’的行進路徑)傳遞至保護蓋板的邊緣之印刷層222(例如由油墨固化所形成)。印刷層222會將光束122’反射或散射,而使顯示裝置100的邊緣有耦合漏光的問題。圖2為圖1之顯示裝置100在一假設狀態下的上視圖,從圖2可看出,假設顯示裝置100的透光介質層320的折射率過高時,顯示裝置100的邊緣區域A有耦合漏光的問題。
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使導光板(在本實施例中為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在本實施例中為透光介質層320)為氣體層,例如為空氣或其他氣體。由於氣體層的折射率比導光板的折射率低較多,因此大部分入射第一表面214的光束122a會被第一表面214全反射。如此一來,大部分的光束122a便不會行走上述虛線的路徑,因此大部分的光束122a不會成為傳遞至印刷層222且被印刷層222反射或散射的光束122’。所以,顯示裝置100的邊緣之耦合漏光的問題便能夠受到有效地抑制。此外,當導光板非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在本實施例中即為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時(亦即 導光板不是位於最頂層時),氣體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與反射式顯示面板110之間。換言之,即使顯示裝置100所處的環境介質為空氣,上述氣體層所指的不是環境介質所形成的空氣層,而是在顯示裝置100內部的氣體層或空氣層(即透光介質層320)。
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導光板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時,氣體層是指位於導光板上方之顯示面板100所處的環境介質所形成的氣體層(如空氣層)。此時,由於環境介質的折射率比導光板的折射率小較多,亦可使大部分的光束212被導光板與環境介質的界面全反射,進而有效抑制顯示裝置100的邊緣之耦合漏光的問題。
請再參照圖1,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解決顯示裝置100的邊緣之耦合漏光的問題,亦可以使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如透光介質層320)的折射率的值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與這些透光介質層300的折射率中的最小值。換言之,若透光介質層330(其由顯示裝置100的環境介質所形成)的介質為空氣,則透光介質層320亦為空氣層。如此一來,透光介質層320與透光介質層330的折射率的值同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與這些透光介質層300的折射率中的最小值。然而,若環境介質為水,則透光介質層320可以是水或折射率比水小的油層。
此外當導光板非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時,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即透光介質層320)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與反射式顯示面板110之間。然而,當導光板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時,上述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300是指位於導光板上方且由顯示裝置100的環境介質所形成的透光介質層330。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透光介質層320為氣體層,因此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之間尚配置有間隙物322(spacer),以保持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之間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間隙物322例如為一框體,其圍繞透光介質層320。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透光介質層310為光學透明膠。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透光介質層310亦可以是氣體層、空氣層或液體層。當透光介質層300為液態或氣態,且當透光介質層非為環境介質所形成的那層透光介質層330時,透光介質層300旁會設有如圖1之間隙物322,以隔開相鄰兩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或隔開相鄰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與反射式顯示面板110。
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之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者(即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為保護蓋板,而氣體層位於保護蓋板與導光板(即電路或光學元層210)之間,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包括觸控面板、保護蓋板與防眩膜的至少其中之一及導光板,其中觸控面板例如是可透光的電容式觸控面板、電阻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或其他適當的觸控面板。舉例而言,當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是導光板時,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可以是觸控面板、保護蓋板或防眩膜。此外,當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是導光板時,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可以是觸控面板、保護蓋板或防眩膜。此外,這些透光介質層300可以是氣體、空氣、液體(如水或油)、光學透明膠或其組合。
為了有效抑制顯示裝置100的邊緣之耦合漏光及提升顯示裝置100的光利用率,可使顯示裝置100符合以下條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1. 上述氣體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二相鄰者之間,且氣體層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此二相鄰者的折射率。在本實施例中,即氣體層(透光介質層320)的折射率小於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與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的折射率。
2. 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330的折射率(即環境介質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夾住空氣層之二相鄰者(在本實施例中即為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與220)的折射率。
3. 氣體層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二相鄰者之 間,且氣體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00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即環境介質)的折射率。
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以使顯示裝置100符合以下條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1. 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300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二相鄰者之間,且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300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此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2. 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330的折射率(即環境介質的折射率)小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夾住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300的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3.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300位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之二相鄰者之間,且具有最小折射率的透光介質層300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最遠離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者的上方的透光介質層330的折射率(即環境介質的折射率)。
本發明並不限制顯示裝置100中堆疊在反射式顯示面板110上方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的數量,在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中,其中一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為導光板,而其餘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則可以是觸控面板、保護蓋、防眩膜、其 他光學膜片或其組合。以下將舉出具有三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的實施例。
圖3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a與圖1之顯示裝置1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a中,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包括從反射式顯示面板110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a、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a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30a,這些透光介質層300包括位於反射式顯示面板110與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a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310a、位於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a與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a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及位於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a與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30a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此外,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30a上方的透光介質層300為一由環境介質所形成的透光介質層340a。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30a為導光板時,第一透光介質層310a、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及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折射率彼此實質上相同,如此可使顯示裝置100a的整體出光效率較佳。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a為導光板時,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折射率小於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的折射率,且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折射率小於第一透光介質層310a的折射率。舉例而言,可使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介質為氣 體或空氣,以使來自發光元件的大部分光束被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與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a(即導光板)的介面全反射,如此即可有效抑制顯示裝置100a的邊緣之耦合漏光。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a為導光板時,可使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折射率,且使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第一透光介質層310a的折射率。舉例而言,可使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的介質為氣體或空氣,以使來自發光元件的大部分光束被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與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a(即導光板)的介面全反射,如此即可有效抑制顯示裝置100a的邊緣之耦合漏光。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10a為導光板,可使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折射率小於第二透光介質層320a的折射率,且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折射率小於第一透光介質層310a的折射率。舉例而言,可使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的介質為氣體或空氣,以使來自發光元件的大部分的光束被第三透光介質層330a與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20a之間的界面全反射,如此即可有效抑制顯示裝置100a的邊緣之耦合漏光。
在圖3的實施例中,作為導光板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的側面旁會設有如圖1的發光元件120,只是在圖3中省略不繪示出。再者,作為導光板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的表面上會設有光學微結構(如圖1之光學微結構218),但圖3中省略不繪示出。 此外,除了環境介質所形成的透光介質層340a之外,若透光介質層300為液態或氣態時,此透光介質層300兩側的電路或光學元件層200會被如圖1所繪示的間隙物322隔開,而在圖3中省略不繪示出。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由於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為氣體層,或為折射率為這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透光介質層中最小的透光介質層,因此在導光板中傳遞的光束可以有較大的比例被上方的界面全反射。如此一來,便可有效抑制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邊緣之耦合漏光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裝置
110‧‧‧反射式顯示面板
120‧‧‧發光元件
122、122a、122b、122’‧‧‧光束
200、210、220‧‧‧電路或光學元件層
212‧‧‧側面
214‧‧‧第一表面
216‧‧‧第二表面
218‧‧‧光學微結構
222‧‧‧印刷層
300、310、320、330‧‧‧透光介質層
322‧‧‧間隙物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多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堆疊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上方,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一為一導光板;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導光板旁,且用以發出一光束,該光束經由該導光板的一側面進入該導光板中,其中多個透光介質層分別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的每相鄰兩者之間及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該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透光介質層為氣體層,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該透光介質層是由該顯示裝置所處的環境介質所形成,且當該導光板非為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時,該氣體層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與該反射式顯示面板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氣體層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該氣體層的折射率小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該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該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氣體層 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該氣體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且該第一透光介質層、該第二透光介質層及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彼此實質上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 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觸控面板、保護蓋板與防眩膜的至少其中之一及該導光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之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為一保護蓋板,該氣體層位於該保護蓋板與該導光板之間,且該保護蓋板的邊緣具有印刷層。
  1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多個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堆疊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上方,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一為一導光板;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導光板旁,且用以發出一光束,該光束經由該導光板的一側面進入該導光板中,其中多個透光介質層分別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的每相鄰兩者之間及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上方,該導光板上方的至少一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的值為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些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中的最小值,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該透光介質層是由該顯示裝置所處的環境介質所形成,且當該導光板非為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時,具有最小折射率的該透光介質層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與該反射式顯示面板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具有最小折射率的該透光介質層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具有最小折射率的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該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該二相鄰者的折射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具有最小折射率的該透光介質層位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二相鄰者之間,且具有最小折射率的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的上方的該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且該第一透光介質層、該第二透光介質層及該第三透光介質 層的折射率彼此實質上相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透光介 質層的折射率。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從該反射式顯示面板往上依序堆疊的一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一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及一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該些透光介質層包括位於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與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一透光介質層、位於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二透光介質層及位於該第二電路或光學元件層與該第三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之間的一第三透光介質層,其中該第一電路或光學元件層為該導光板,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二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且該第三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一透光介質層的折射率。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包括觸控面板、保護蓋板與防眩膜的至少其中之一及該導光板。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電路或光學元件層中之最遠離該反射式顯示面板者為一保護蓋板,該氣體層位於該保護蓋板與該導光板之間,且該保護蓋板的邊緣具有印刷層。
TW102143819A 2013-07-01 2013-11-29 顯示裝置 TWI533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0169.8A CN104282225B (zh) 2013-07-01 2014-02-13 显示装置
US14/281,826 US9535205B2 (en) 2013-07-01 2014-05-19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41430P 2013-07-01 2013-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609A true TW201502609A (zh) 2015-01-16
TWI533040B TWI533040B (zh) 2016-05-11

Family

ID=5271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3819A TWI533040B (zh) 2013-07-01 2013-11-29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304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023B (zh) * 2015-04-02 2017-05-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TWI587052B (zh) * 2016-07-18 2017-06-1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US10139545B2 (en) 2015-04-02 2018-11-27 E Ink Holdings Inc. Front 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TWI648562B (zh) * 2016-11-23 2019-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顯示裝置
US10473957B2 (en) 2016-11-23 2019-11-12 E Ink Holdings Inc.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TWI715258B (zh) * 2019-06-17 2021-01-0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723592B (zh) * 2019-10-21 2021-04-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2764150A (zh) * 2019-10-21 2021-05-07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11392007B2 (en) 2019-06-17 2022-07-19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micro lite-emmitting diode panel overlapped with a reflective display panel
TWI799685B (zh) * 2020-03-06 2023-04-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組與具有前光模組之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57369U (zh) 2017-11-09 2018-03-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顯示裝置
TWI692660B (zh) * 2019-01-11 2020-05-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顯示裝置
TWI834239B (zh) 2022-08-08 2024-03-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組及高對比結構的前光板
TWI825915B (zh) 2022-08-11 2023-12-1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於全貼合之前光模組及多層結構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023B (zh) * 2015-04-02 2017-05-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US10139545B2 (en) 2015-04-02 2018-11-27 E Ink Holdings Inc. Front 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TWI587052B (zh) * 2016-07-18 2017-06-1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648562B (zh) * 2016-11-23 2019-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顯示裝置
US10473957B2 (en) 2016-11-23 2019-11-12 E Ink Holdings Inc.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TWI715258B (zh) * 2019-06-17 2021-01-0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US11392007B2 (en) 2019-06-17 2022-07-19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micro lite-emmitting diode panel overlapped with a reflective display panel
TWI723592B (zh) * 2019-10-21 2021-04-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2764150A (zh) * 2019-10-21 2021-05-07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11181679B2 (en) 2019-10-21 2021-11-23 E Ink Holdings Inc. Front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799685B (zh) * 2020-03-06 2023-04-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組與具有前光模組之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3040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3040B (zh) 顯示裝置
US9535205B2 (en) Display device
US9411092B2 (en) Reflection typ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109633B (zh) 区域性点亮侧光式导光板及区域性点亮侧光式背光模块
JP6263478B2 (ja) 照明装置
US20140002771A1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409324A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光學式觸控面板
TW201432764A (zh) 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
US1038694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2257200B1 (ko) 프리즘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6206148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651888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09146835A (ja) 表示装置
US901098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containing same
US20170123595A1 (en) Optical touch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5079912A1 (ja) 面状発光ユニット
US2013002167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O2012033206A1 (ja)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モジュール
KR101589443B1 (ko) 복합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TWI437327B (zh) 背光模組
KR100914244B1 (ko) 백라이트 구조
JP2009259653A (ja) 線状光源及び面状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に表示装置
TWI587194B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20140177275A1 (en) Le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reduced light leakage and increased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US11940120B2 (en) Desktop illumination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