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7270A -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 Google Patents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7270A
TW201437270A TW103107860A TW103107860A TW201437270A TW 201437270 A TW201437270 A TW 201437270A TW 103107860 A TW103107860 A TW 103107860A TW 103107860 A TW103107860 A TW 103107860A TW 201437270 A TW201437270 A TW 2014372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mponent
weight
film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9905B (zh
Inventor
Kentaro Kusama
Baku Katagiri
Tomoo Orui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7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7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9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C08G18/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side groups
    • C08F290/1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147Polyurethanes; Polyu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4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J2475/16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terminal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23Optical louvre elements, e.g. for directional light bloc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將其固化而成的光擴散膜,上述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能夠得到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且長時間曝露於紫外線時也難以發生黃變、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是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等,(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規定的範圍內的值,且(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規定的範圍內的值,並且(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規定的範圍內的值。

Description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本發明涉及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特別是涉及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將其光固化而成的光擴散膜,上述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能夠得到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且長時間曝露於紫外線時也難以發生黃變、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
以往,例如在液晶顯示裝置等所屬的光學技術領域中,提出了使用對於來自特定的方向的入射光能夠向特定的方向擴散、對於來自其之外的方向的入射光能夠直接直線傳播透射的光擴散膜。
作為這樣的光擴散膜,已知有各種形態,特別廣泛使用的是在膜內具有將折射率不同的多個板狀區域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交替配置而成的百葉結構的光擴散膜。
另外,作為其它類型的光擴散膜,廣泛使用的是在膜內具有在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中使折射率相對高的多個柱狀物林立而成的柱結構的光擴散膜。
然而,已知具有這樣的百葉結構、柱結構的光 擴散膜通過對塗佈層用規定的方法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得到,上述塗佈層是以膜狀塗佈含有折射率不同的2種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而成的。
即,通過對塗佈層照射控制了行進方向的規定的活性能量線,能夠使塗佈層的2種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相分離且固化,由此能夠得到具有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光擴散膜。
因此,為了得到具有更明確的內部結構,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高品質的光擴散膜,提出了能夠使2種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更高效地相分離,並且能夠更穩定地光固化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例如,專利文獻1~2)。
即,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是含有作為(A)成分的下述通式(10)表示的聯苯化合物和作為(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20000的範圍內的值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通式(10)中,Ra1~Ra10各自獨立,Ra1~Ra10中的至少一個為下述通式(11)表示的取代基,其餘為氫 原子、羥基、羧基、烷基、烷氧基、鹵代烷基、羥基烷基、羧基烷基和鹵素原子中的任意一個的取代基。)
(通式(11)中,Ra11為氫原子或者甲基,碳原子數p為1~4的整數,重複數q為1~10的整數。)
另外,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是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作為(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20000的範圍內的值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是構成成分來源於下述(a)~(c)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按(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的比例構成的化合物,並且,(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a)介由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b)聚亞烷基二醇
(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41591號公報(請求項)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141592號公報(請求項)
然而,使專利文獻1~2中記載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光固化而成的光擴散膜在長時間曝露於紫外線時,容易發生黃變,發現耐候性存在問題。
對於該點,由於正在研究將光擴散膜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投影螢幕等有時在屋外使用的物品,所以上述耐候性的問題很嚴重必須要解決。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耐候性的問題,考慮在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中預先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這種方法,但此時,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時,該紫外線吸收劑吸收紫外線。
其結果,發現不僅在膜內難以形成明確的內部結構,還難以使膜固化這種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發明人等鑒於以上情況,經過努力,結果發現通過以規定的比例配合具有特定的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光聚合引發劑、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後,進行光固化,能夠得到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且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將其光固化而成的光擴散膜,上述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能夠得到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長時間曝露於紫外線時也難以發生黃變、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
應予說明,“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是指能夠明確地控制入射光由膜擴散的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與入射光不擴散而直接透射膜的非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的區別。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是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從而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即,若為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則作為(A)成分含有具有特定的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並且作為(B)成分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所以能夠使各成分的聚合速度(例如,光自由基聚合速度)產生規定的差,抑制兩成分彼此均勻共聚。
推斷這是因為,使(A)成分與(B)成分的相容性降低至規定的範圍,能夠降低兩成分彼此的共聚性。
因此,照射活性能量線時,能夠使(A)成分和(B)成分高效地相分離且光固化,能夠在膜內明確形成 百葉結構、柱結構等規定的內部結構。
另一方面,若為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由於作為(D)成分含有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所以在光固化時,不阻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形成,能夠對得到的光擴散膜賦予優異的耐候性。
由此,若為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能夠得到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長時間曝露於紫外線時也不發生黃變、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D)成分優選為下述通式(1)表示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
(通式(1)中,R1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數1~10的烷氧基,R2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k價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3~20的k價的脂環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k價的芳香族烴基、碳原子數7~30的k價的芳基、碳原子數3~20的k價的雜環式芳香族烴基或者在與呱啶骨架相反的一側的末端具有與碳原子數1~10的醇生成的酯的部分的碳鏈部分的碳原子數為1~20的一元的脂肪酸,k為1~3的整數。)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得到耐候性更優異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C)成分優選為α-羥基苯乙酮型光聚合引發劑。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得到具有更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A)成分優選為下述通式(2)表示的聯苯化合物。
(通式(2)中,R3~R12各自獨立,R3~R12中的至少一個為下述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其餘為氫原子、羥基、羧基、烷基、烷氧基、鹵代烷基、羥基烷基、羧基烷基和鹵素原子中的任意一個的取代基。)
(通式(3)中,R13為氫原子或者甲基,碳原子數n為1~4的整數,重複數m為1~10的整數。)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得到維持優異的耐候性、且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進一步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優選在通式(2)中,R4~R11中的任意一個為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得到維持優異的耐候性、 且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更加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優選(B)成分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20000的範圍內的值,並且,構成成分來自下述(B1)~(B3)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按(B1)成分:(B2)成分:(B3)成分=1~5:1:1~5的比例構成。
(B1)介由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B2)聚亞烷基二醇
(B3)(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得到維持優異的耐候性、且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更加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膜。
另外,本發明的其它方式的光擴散膜,是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而成的光擴散膜,其特徵在於,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 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即,若為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由於是將規定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光固化而成,所以能夠製成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長時間曝露於紫外線時也難以發生黃變、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時,膜厚優選為60~700μm的範圍內的值。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得到維持優異的耐候性、且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具有更加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膜。
另外,構成本發明的光擴散膜時,優選膜厚為170μm以上的值,並且利用具備碳弧燈的褪色計,以50mW/cm2的照度在100小時的條件下照射中心波長為388nm的光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前後的b*值的差即△b*值為12以下的值。
通過這樣構成,能夠得到耐候性更優異的光擴散膜。
應予說明,b*值是構成CIE1976(L*a*b*)色空間的三軸中的一個參數,由CIEXYZ的三刺激值xyz計算而得,但直接按照基於JIS B 7751的照射條件,能夠使用上述褪色計來進行測定。
1‧‧‧塗佈層
2‧‧‧加工片
10‧‧‧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12‧‧‧折射率相對高的板狀區域
13‧‧‧百葉結構
13′‧‧‧百葉結構的邊界面
14‧‧‧折射率相對低的板狀區域
20‧‧‧各向同性光擴散膜
22‧‧‧折射率相對高的柱狀物
23‧‧‧柱結構
23′‧‧‧柱結構的邊界面
24‧‧‧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
50‧‧‧來自光源的照射光
60‧‧‧平行光
120‧‧‧紫外線照射裝置
122‧‧‧冷鏡
123‧‧‧遮光版
125‧‧‧線狀光源
200‧‧‧照射光平行化部件
202‧‧‧點光源
204‧‧‧透鏡
210‧‧‧遮光部件
210a‧‧‧板狀部件
210b‧‧‧筒狀部件
第1a~1b圖是為了說明在膜內具有百葉結構的光擴散膜的概略而提供的圖。
第2a~2b圖是為了說明在膜內具有百葉結構的光擴散膜的入射角度依賴性和各向異性光擴散而提供的圖。
第3a~3b圖是為了說明在膜內具有柱結構的光擴散膜的概略而提供的圖。
第4a~4b圖是為了說明在膜內具有柱結構的光擴散膜的入射角度依賴性和各向同性光擴散而提供的圖。
第5圖是為了說明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添加量與光擴散膜的耐候性的關係而提供的圖。
第6a~6b圖是為了說明百葉結構而提供的圖。
第7a~7b圖是為了說明柱結構而提供的圖。
第8a~8c圖是為了說明光擴散膜的製造方法的各步驟而提供的圖。
第9a~9b圖是為了說明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而提供的圖。
第10a~10d圖是為了說明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而提供的其它圖。
第11圖是為了表示光擴散膜的截面而提供的圖。
第12a~12e圖是為了表示實施例1~4及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13a~13c圖是為了表示構成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每個成分的耐候性而提供的圖。
第14a~14c圖是為了表示構成光擴散膜用組合 物的每個成分的耐候性而提供的其它圖。
第15圖是用於比較實施例4和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16圖是用於比較實施例4的光擴散膜的初期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17a~17f圖是為了顯示實施例5~9和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18圖是為了比較實施例9和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19圖是為了比較實施例9的光擴散膜的初期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20a~20b圖是為了比較實施例9的光擴散膜的初期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光擴散特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21a~21b圖是為了比較實施例9和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光擴散特性而提供的圖。
第22圖是為了比較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初期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耐候性而提供的照片。
第23圖是觀察了比較例2的光擴散膜的表面的照片。
[第1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是一種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是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 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以下,適當參照圖式具體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為了容易理解所述說明,首先,對光擴散膜的光擴散的基本原理進行說明。
1. 光擴散膜的光擴散的基本原理
(1)各向異性光擴散
首先,使用第1a~2b圖對具有各向異性光擴散特性的光擴散膜進行說明。
首先,第1a圖中示出了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俯視圖(平面圖),第1b圖示出了將第1a圖所示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沿虛線A-A在垂直方向進行切割,從沿箭頭的方向觀察切割面時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剖視圖。
另外,第2a圖表示在膜內具有百葉結構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整體圖,第2b圖表示從X方向觀察第2a圖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時的剖視圖。
如上述第1a圖的平面圖所示,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具備百葉結構13,其是折射率相對高的板狀區域12與折射率相對低的板狀區域14在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交 替平行配置而成的。
另外,如第1b圖的剖視圖所示,折射率相對高的板狀區域12和折射率相對低的板狀區域14分別具有規定的厚度,在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法線方向(膜厚方向)也保持交替地平行配置的狀態。
由此,如第2a圖所示,推斷入射光的入射角在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時,被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所擴散。
即,如第1b圖所示,推斷入射光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入射角相對於百葉結構13的邊界面13’為平行至規定的角度範圍的值,即為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的值時,入射光(52、54)在方向發生改變的同時沿膜厚方向穿過百葉結構內的折射率相對高的板狀區域12的內部,從而,光射出面側的光的行進方向變得不同。
推斷:其結果,入射光在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時,入射光被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所擴散而成為擴散光(52’、54’)。
另一方面,推斷入射光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入射角超出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的情況下,如第1b圖所示,入射光56不被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所擴散,直接透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而成為透射光56’。
應予說明,在本發明中,“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是指相對於光擴散膜,使來自點光源的入射光的角度發生變化時,與射出擴散光相對應的入射光的角度範圍。
另外,如第2a圖及第4a圖所示,上述“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是指根據在光擴散膜中的百葉結構等的折射率差、傾斜角等,每個該光擴散膜所決定的角度區域。
根據以上的基本原理,具備百葉結構13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例如如第2a圖所示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可以發揮入射角度依賴性。
另外,如第2a圖所示,具有百葉結構13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通常具有“各向異性”作為其光擴散特性。
這裡,在本發明中,如第2a圖所示,“各向異性”是指入射光由膜擴散時,具有擴散的射出光中的與膜平行的面內的該光的擴散情況(擴散光的擴散形狀)根據同面內的方向而不同的性質。
更具體而言,如第2a圖所示,推斷對於入射光所含的成分中與沿著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延伸的百葉結構的朝向垂直的成分,選擇性地產生光的擴散,另一方面,對於入射光所含的與百葉結構的朝向平行的成分,難以產生光的擴散,所以實現了各向異性光擴散。
因此,具有各向異性的光擴散膜中的擴散光的擴散的形狀如第2a圖所示為棒狀。
另外,如上所述,在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中,有助於光擴散的入射光的成分是與沿著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延伸的百葉結構的朝向垂直的成分,所以如第2b圖所示,稱為入射光的“入射角θ 1”時,是指與沿著沿膜面的任意 一個方向延伸的百葉結構的朝向垂直的成分的入射角。另外,此時,入射角θ 1是指將相對於光擴散膜的入射側表面的法線的角度設為0°時的角度(°)。
另外,在本發明中,“光擴散角度區域”是指相對於光擴散膜,在入射光被最大擴散的角度固定點光源,在該狀態下得到的擴散光的角度範圍。
並且,在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中,“擴散光的開口角”是指上述的“光擴散角度區域”的寬度,如第2b圖所示,是指從與沿著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延伸的百葉結構的朝向平行的方向觀察膜的截面時的擴散光的開口角θ 2。
另外,如第2a圖所示,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包含在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的情況下,即使該入射角不同時,在光射出面側也能夠得到幾乎相同的光擴散。
因此,可以說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具有使光集中在規定位置的聚光作用。
應予說明,百葉結構內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12的內部的入射光的方向變化除了可以考慮第1b圖所示那樣的通過全反射而呈直線狀曲折地變化方向的階躍折射型的情況以外,還可以考慮呈曲線狀變化方向的梯度折射型的情況。
另外,在第1a~1b圖中,為了簡便,將折射率相對高的板狀區域12和折射率相對低的板狀區域14的介面 用直線表示,但實際上,介面是稍微曲折的,各板狀區域形成有伴隨著分支、消失的複雜的折射率分佈結構。
推斷:其結果,不一樣的光學特性的分佈可提高光擴散特性。
(2)各向同性光擴散
接下來,用第3a~4b圖對具有各向同性光擴散特性的光擴散膜進行說明。
首先,第3a圖中示出了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的俯視圖(平面圖),第3b圖示出了將第3a圖所示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沿虛線A-A在垂直方向進行切割,從沿箭頭的方向觀察切割面時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的剖視圖。
另外,第4a圖中示出了在膜內具有柱結構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的整體圖,第4b圖中示出了從X方向觀察第4a圖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時的剖視圖。
如上述第3a圖的平面圖所示,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具有柱結構23,其是由折射率相對高的柱狀物22與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24構成。
另外,如第3b圖的剖視圖所示,折射率相對高的柱狀物22和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24在相對於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的法線方向(膜厚方向),分別具有規定的寬度,保持交替地配置的狀態。
由此,如第4a圖所示,推斷入射光的入射角在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時,被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所擴散。
即,如第3b圖所示,推斷相對於柱結構23的邊界面23′,入射光相對於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的入射角為規定的角度範圍的值,即為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的值時,入射光(62、64)在方向發生改變的同時沿膜厚方向穿過柱結構內的折射率相對高的柱狀物22的內部,從而,光射出面側的光的行進方向變得不同。
推斷:其結果,入射光在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時,入射光被各向異性光擴散膜20所擴散而成為擴散光(62′、64′)。
另一方面,推斷入射光相對於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的入射角超出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的情況下,如第3b圖所示,入射光66不被各向同性光擴散膜所擴散,直接透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而成為透射光66′。
因此,根據與上述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相同的基本原理,具備柱結構23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20,例如,如第4a圖所示,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可以發揮入射角度依賴性。
但是,如第4a圖所示,具有柱結構23的各向同性光擴散膜通常具有“各向同性”作為其光擴散特性。
推斷這是由於柱結構23並不是如百葉結構13那樣的沿著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連續地形成的結構。
這裡,本發明中,如第4a圖所示“各向同性”是指入射光由膜所擴散時,具有擴散的射出光中的與膜平行的面內的該光的擴散情況(擴散光的擴散的形狀)根據 同面內的方向而不發生變化的性質。
更具體而言,如第4a圖所示,被擴散的射出光的擴散情況是在與膜平行的面內成為圓狀。
另外,在各向同性光擴散膜中,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不同,有助於光擴散的入射光的成分沒有特別限定。
因此,各向同性光擴散膜中,稱為入射光的“入射角θ 1”時,是指將相對於各向同性光擴散膜的入射側表面的法線的角度設為0°時的角度(°)。
由於其他內容與上述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的內容重複,因此省略。
2. (A)成分
(1)種類
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包含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A)成分。
該理由是,可推斷通過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A)成分,能夠使(A)成分的聚合速度比(B)成分的聚合速度快,使這些成分間的聚合速度產生規定的差,有效降低兩成分的共聚性。
其結果,進行光固化時,能夠有效形成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另外,可推斷通過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 酯作為(A)成分,能夠在單體的階段中與(B)成分具有充分的相容性,同時在聚合的過程中,多個相連的階段中,使與(B)成分的相容性降低至規定的範圍,進一步高效地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
進而,通過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A)成分,能夠增加規定的內部結構中的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將與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差調節為規定以上的值。
因此,通過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A)成分,能夠與後述的(B)成分的特性相互結合,高效地得到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應予說明,“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在(甲基)丙烯酸酯的酯殘基部分具有多個芳香環的化合物。
另外,“(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雙方。
另外,對於作為這樣的(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聯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酯、(甲基)丙烯酸聯苯基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萘基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蒽基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基氧基烷基酯等,或芳香環 上的氫原子的一部分被鹵素、烷基、烷氧基、鹵代烷基等取代而得的物質等。
另外,對於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優選包含含有聯苯環的化合物,特別優選包含下述通式(2)表示的聯苯化合物。
(通式(2)中,R3~R12各自獨立,R3~R12中的至少一個為下述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其餘為氫原子、羥基、羧基、烷基、烷氧基、鹵代烷基、羥基烷基、羧基烷基和鹵素原子中的任意一個取代基。)
(通式(3)中,R13為氫原子或者甲基,碳原子數n為1~4的整數,重複數m為1~10的整數。)
該理由是,推斷通過含有具有特定的結構的聯苯化合物作為(A)成分,能夠使(A)成分和(B)成分的聚合速度產生規定的差,將(A)成分與(B)成分的相容性降低至規定的範圍,進一步降低兩成分彼此的共聚性。
另外,能夠增加規定的內部結構的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將其與來自(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差更容易地調節為規定以上的值。
另外,通式(2)的R3~R12包含烷基、烷氧基、 鹵代烷基、羥基烷基和羧基烷基中的任一種的情況下,優選其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數為1~4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使上述碳原子數為超過4的值,則有時(A)成分的聚合速度降低,或者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變得過低,難以高效地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
因此,通式(2)的R3~R12包含烷基、烷氧基、鹵代烷基、羥基烷基、以及羧基烷基中的任一種的情況下,更優選其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數為1~3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2的範圍內的值。
另外,通式(2)的R3~R12優選為除鹵代烷基或者鹵素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即優選不含有鹵素的取代基。
該理由是,焚燒光擴散膜等時,防止產生二噁英,從環境保護的觀點出發而優選。
應予說明,在以往的光擴散膜中,在得到規定的內部結構時,出於使單體成分高折射率化的目的,通常是對單體成分進行鹵素取代。
在該方面,如果是通式(2)表示的聯苯化合物,則即使在不進行鹵素取代的情況下,也能夠形成高折射率。
因此,如果是將本發明中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進行光固化而成的光擴散膜,即使在不含有鹵素的情況下,也能夠發揮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另外,優選通式(2)的R4~R11中的任意一個為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
該理由是,通過使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的位置為R3和R12以外的位置,能夠在光固化之前的階段,有效防止(A)成分彼此取向並形成結晶。
並且,在光固化之前的單體階段為液態,即使不使用稀釋溶劑等,也能夠在外觀上與(B)成分均勻地混合。
這是因為,由此,在光固化的階段中,能夠使(A)成分和(B)成分以微細的水準進行凝集、相分離,能夠更高效地得到具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光擴散膜。
並且,從相同的觀點出發,特別優選通式(2)的R5、R7、R8和R10中的任意一個為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
另外,優選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中的重複數m通常為1~10的整數。
該理由是,若重複數m為超過10的值,則有時將聚合部位和聯苯環連接的氧化烯鏈過長,阻礙聚合部位中的(A)成分彼此的聚合。
因此,更優選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的重複數m為1~4的整數,特別優選為1~2的整數。
應予說明,從相同的觀點出發,優選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數n通常為1~4的整數。
另外,還考慮到作為聚合部位的聚合性碳-碳 雙鍵的位置與聯苯環過近,聯苯環成為立體障礙,(A)成分的聚合速度降低的情況,更優選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數n為2~4的整數,特別優選為2~3的整數。
另外,作為通式(2)表示的聯苯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優選地舉出下述式(4)~(5)表示的化合物。
(2)分子量
另外,優選(A)成分的分子量為200~2500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推斷通過(A)成分的分子量在規定的範圍,能夠進一步加快(A)成分的聚合速度,更有效地降低(A)成分和(B)成分的共聚性。
其結果,在進行光固化時,能夠更高效地形成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即,這是因為,推斷若(A)成分的分子量為低於200的值,則由於立體障礙而聚合速度降低,與(B)成分的聚合速度相近,易於產生與(B)成分的共聚,其結 果,有時難以有效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推斷若(A)成分的分子量為超過2500的值,則隨著與(B)成分的分子量的差變小,則(A)成分的聚合速度降低,與(B)成分的聚合速度相近,易於產生與(B)成分的共聚,其結果有時難以高效地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
因此,更優選(A)成分的分子量為240~1500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260~1000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A)成分的分子量可由分子的組成和由構成原子的原子量得到的計算值而求得,可使用凝膠滲透色譜法(GPC)以重均分子量的形式來測定。
(3)單獨使用
另外,本發明中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作為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中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的單體成分,含有(A)成分,但(A)成分優選含有一種成分。
該理由是,通過這樣構成,能夠有效抑制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波動,更高效地得到具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光擴散膜。
即,(A)成分對(B)成分的相容性低時,例如(A)成分為鹵素系化合物等的情況下,有時並用其他的(A)成分(例如,非鹵素系化合物等)作為用於使(A)成分與(B)成分相容的第3成分。
然而,此時,由於上述第3成分的影響,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的折射率發生波動,或 容易降低。
其結果,有時與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的折射率差變得不均勻,或易於過度降低。
因此,優選選擇具有與(B)成分的相容性的高折射率的單體成分,使用它作為單獨的(A)成分。
應予說明,例如,如果是作為(A)成分的式(4)表示的聯苯化合物,則為低黏度,所以具有與(B)成分的相容性,從而能夠作為單獨的(A)成分而使用。
(4)折射率
另外,優選(A)成分的折射率為1.5~1.65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使(A)成分的折射率為上述範圍內的值,能夠更容易地調節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與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差,更有效地得到具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光擴散膜。
即,這是因為,若(A)成分的折射率為低於1.5的值,則與(B)成分的折射率的差過小,有時難以得到有效的光擴散角度區域。另一方面是因為,若(A)成分的折射率為超過1.65的值,則有時雖然與(B)成分的折射率的差變大,但與(B)成分在外觀上的相容狀態也難以形成。
因此,更優選(A)成分的折射率為1.52~1.62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56~1.6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上述的(A)成分的折射率是指利 用光照射進行固化之前的(A)成分的折射率。
另外,折射率例如可基於JIS K0062來測定。
(5)含量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相對於後述的(B)成分100重量份,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中的(A)成分的含量優選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A)成分的含量為低於25重量份的值,則(A)成分相對於(B)成分的存在比例變少,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過度變小,有時難以形成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若(A)成分的含量為超過400重量份的值,則(A)成分相對於(B)成分的存在比例變多,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過度變大,反而有時難以形成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因此,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更優選(A)成分的含量為40~3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50~2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3. (B)成分
(1)種類
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
該理由是,如果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則不僅更容易調節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與 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差,而且有效抑制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波動,能夠更高效地得到具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光擴散膜。
應予說明,(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雙方。
首先,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由(B1)至少含有2種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2)多元醇化合物、以及(B3)(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形成,上述(B2)多元醇化合物優選為二元醇化合物,特別優選為聚亞烷基二醇。
應予說明,(B)成分中還含有具有氨基甲酸酯鍵的重複單元的低聚物。
其中,對於作為(B1)成分的至少含有2種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而言,例如可舉出2,4-甲苯撐二異氰酸酯、2,6-甲苯撐二異氰酸酯、1,3-亞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1,4-亞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多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多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氫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脂環式多異氰酸酯,以及它們的縮二脲體,異氰脲酸酯體,以及作為與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氫的化合物的反應物的加成物(例如,亞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系3官能加成物)等。
另外,上述中特別優選為脂環式多異氰酸酯。
該理由是,如果是脂環式多異氰酸酯,則與脂 肪族多異氰酸酯相比較,易於用立體配位等的關係在各異氰酸酯基的反應速度間設置差值。
由此,能夠抑制(B1)成分僅與(B2)成分反應、或(B1)成分僅與(B3)成分反應,使(B1)成分與(B2)成分和(B3)成分可靠地反應,能夠防止產生多餘的副產物。
其結果,能夠有效抑制規定的內部結構中的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即低折射率區域的折射率的波動。
另外,如果是脂環式多異氰酸酯,則與芳香族多異氰酸酯相比較,能夠將得到的(B)成分與(A)成分的相容性降低至規定的範圍,更高效地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
並且,如果是脂環式多異氰酸酯,則與芳香族多異氰酸酯相比較,能夠減小得到的(B)成分的折射率,所以能夠增大與(A)成分的折射率的差,更可靠地顯示光擴散性,並且,進一步高效地形成光擴散角度區域內的擴散光的均勻性高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另外,這樣的脂環式多異氰酸酯中,優選為介由脂肪族環含有2種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該理由是,如果是這樣的脂環式二異氰酸酯,則能夠與(B2)成分和(B3)成分定量地反應,得到單一的(B)成分。
作為這樣的脂環式二異氰酸酯,可特別優選地舉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
該理由是,能夠設置對2種異氰酸酯基的反應性有效的差異。
另外,形成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成分中,作為(B2)成分的聚亞烷基二醇,例如可舉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己二醇等,其中,特別優選為聚丙二醇。
該理由是,如果是聚丙二醇,則使(B)成分固化時,成為該固化物中的良好的軟鏈段,能夠有效地提高光擴散膜的操作性、安裝性。
應予說明,(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可主要通過(B2)成分的重均分子量進行調節。此處,(B2)成分的重均分子量通常為2300~19500,優選為4300~14300,特別優選為6300~12300。
另外,在形成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成分中,作為(B3)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
另外,從降低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速度而更高效地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的觀點出發,特別更優選為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進一步優選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
另外,利用(B1)~(B3)成分的氨基甲酸酯 (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可根據常用方法來實施。
此時,以莫耳比計,優選(B1)~(B3)成分的配合比例為(B1)成分:(B2)成分:(B3)成分=1~5:1:1~5的比例。
該理由是,通過設為上述的配合比例,能夠高效地合成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是(B1)成分具有的一個異氰酸酯基分別與(B2)成分具有的2個羥基反應鍵合,進而(B3)成分具有的羥基與2個(B1)成分分別具有的另一個異氰酸酯基反應鍵合而成。
因此,以莫耳比計,更優選(B1)~(B3)成分的配合比例為(B1)成分:(B2)成分:(B3)成分=1~3:1:1~3的比例,進一步優選為2:1:2的比例。
(2)重均分子量
另外,優選(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20000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推斷通過使(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在規定的範圍,能夠在(A)成分和(B)成分的聚合速度間產生規定的差值,有效降低兩成分的共聚性。
其結果,進行光固化時,能夠高效地形成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即,這是因為,若(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為 低於3000的值,則(B)成分的聚合速度加快,與(A)成分的聚合速度相近,易於產生與(A)成分的共聚,其結果是有時難以高效地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若(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為超過20000的值,則有時難以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或與(A)成分的相容性過度降低,在塗佈階段(A)成分析出。
因此,更優選(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為5000~15000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7000~13000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可使用凝膠滲透色譜法(GPC)來測定。
(3)單獨使用
另外,(B)成分可以並用分子結構、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種以上的物質,從抑制規定的內部結構的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波動的觀點出發,優選僅使用1種。
即,這是因為,使用多個(B)成分時,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中的折射率發生波動,或變高,有時與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的折射率差變得不均勻,或過度降低。
(4)折射率
另外,優選(B)成分的折射率為1.4~1.55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使(B)成分的折射率為上述 範圍內的值,能夠更容易地調節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與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的差,能夠更高效地得到具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光擴散膜。
即,這是因為,若(B)成分的折射率為低於1.4的值,則雖然與(A)成分的折射率的差變大,但有可能與(A)成分的相容性變得極端差,無法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若(B)成分的折射率為超過1.55的值,則與(A)成分的折射率的差變得過小,有時難以得到所希望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因此,更優選(B)成分的折射率為1.45~1.54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46~1.52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上述(B)成分的折射率是指利用光照射進行固化之前的(B)成分的折射率。
而且,折射率例如可基於JIS K0062來測定。
另外,優選上述(A)成分的折射率與(B)成分的折射率的差為0.01以上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使上述折射率的差為規定的範圍內的值,能夠得到具有光的透射和擴散中的更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以及更寬的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的光擴散膜。
即,這是因為,若上述折射率的差為低於0.01的值,則有時入射光在規定的內部結構內全反射的角度域變窄,光擴散中的開口角過度狹窄。另一方面是因為,若上述折射率的差為過度大的值,則(A)成分與(B)成分 的相容性變得過差,有可能無法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
因此,更優選(A)成分的折射率和(B)成分的折射率的差為0.05~0.5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0.1~0.2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此處所謂的(A)成分和(B)成分的折射率是指利用光照射進行固化之前的(A)成分和(B)成分的折射率。
(5)含量
另外,相對於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總量100重量份,優選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中的(B)成分的含量為10~8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B)成分的含量為低於10重量份的值,則(B)成分相對於(A)成分的存在比例變少,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與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相比較,變得過小,有時難以得到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規定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若(B)成分的含量為超過80重量份的值,則(B)成分相對於(A)成分的存在比例變大,來自於(B)成分的區域與來自於(A)成分的區域相比較,變得過大,反而難以得到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因此,相對於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總量100重量份,更優選(B)成分的含量為20~7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30~6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4. (C)成分
(1)種類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含有光聚合引發劑作為(C)成分。
該理由是,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時,能夠有效形成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
這裡,光聚合引發劑是指利用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的照射使自由基種產生的化合物。
作為上述光聚合引發劑,例如可舉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異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異丁醚、苯乙酮、二甲基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甲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代-丙烷-1-酮、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甲酮、二苯甲酮、對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噸酮、2-乙基噻噸酮、2-氯噻噸酮、2,4-二甲基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苯偶醯二甲基縮酮、苯乙酮二甲基縮酮、對二甲基胺苯甲酸酯、寡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等,其中可以單獨使用1種,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另外,(C)成分優選為α-羥基苯乙酮型光聚 合引發劑。
該理由是,若為上述光聚合引發劑,則在光的透射和擴散中,能夠得到具有更加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擴散膜。
即,這是因為,推斷形成百葉結構、柱結構時,來自於(A)成分和(B)成分的區域的折射率差變得更大,能夠更有效促進這些成分間的分離且使其固化。
(2)含量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中的(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C)成分的含量為小於0.2重量份的值,則不僅難以得到具有充分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膜,而且聚合引發點過度變少,有時難以充分使膜光固化。另一方面是因為,若(C)成分的含量為超過20重量份的值,則塗佈層的表層的紫外線吸收過度增強,膜的光固化反而受到阻礙,有時臭氣過度增強,或膜的初期的泛黃色增強。
因此,更優選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C)成分的含量為0.5~15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5. (D)成分
(1)種類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含有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作為(D)成分。
該理由是,通過含有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作為(D)成分,在光固化時,不阻礙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形成,能夠對得到的光擴散膜賦予優異的耐候性。
另一方面是因為,若在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中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時,為了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時,該紫外線吸收劑吸收紫外線,因此不僅難以在膜內形成明確的內部結構,而且也難以使膜固化。
應予說明,通過向光擴散膜進一步層疊紫外線吸收層或對形成在光擴散膜上的黏接劑層等添加紫外線吸收劑,能夠提高光擴散膜的耐候性。
然而,此時,可產生層膜厚增厚、易於產生層間剝離、或製造步驟變複雜之類的各種問題。
對於該點,若為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由於對光擴散膜本身賦予耐候性,因此能夠根本消除上述各種問題。
這裡,對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作用進行說明。
即,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具有使通過紫外線的照射激發的物質的能量狀態返回基態,將其返回的能量以熱的形式釋放出這種作用。
因此,能夠抑制通過紫外線的照射激發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並且能夠有效地抑制膜的黃變這樣的耐候劣化的產生。
另外,由於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吸收波長與由光固化反應所使用的紫外線的波長有偏差,因此使膜光固化時,不阻礙來自光聚合引發劑的自由基產生。
由此,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時,吸收紫外線,直至形成膜內的內部結構,也不會受到阻礙。
因此,通過含有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光固化時,不會阻礙由來自於(A)成分的折射率相對高的區域和來自於(B)成分的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構成的百葉結構、柱結構這樣的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形成,能夠對得到的光擴散膜賦予優異的耐候性。
應予說明,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不捕捉光固化時由光聚合引發劑產生的自由基,但捕捉在得到的光擴散膜中產生的自由基。
這是因為,光固化時由光聚合引發劑產生的自由基供於使反應速度相對的快的(A)成分和(B)成分優先反應而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得到的光擴散膜中產生的自由基由於不存在其他進行反應的材料,因此能夠被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捕捉。
另外,(D)成分優選為下述通式(1)表示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
(通式(1)中,R1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數1~10的烷氧基,R2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k價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3~20的k價的脂環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k價的芳香族烴基、碳原子數7~30的k價的芳基、碳原子數3~20的k價的雜環式芳香族烴基或者在與呱啶骨架相反的一側的末端具有與碳原子數1~10的醇生成的酯的部分的碳鏈部分的碳原子數為1~20的一元的脂肪酸,k為1~3的整數。)
該理由是,若為通式(1)表示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則能夠得到耐候性更優異的光擴散膜。
另外是因為,由於室溫下為液體,不僅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混合性優異,而且還能提高得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儲藏穩定性。
因此,更優選R1為碳原子數1~5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數3~10的烷氧基,進一步優選為碳原子數1~3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數5~9的烷氧基。
另外,更優選R2為碳原子數3~15的2價的脂肪族烴基或者在與呱啶骨架相反的一側的末端具有和碳原子數1~5的醇生成的酯的部分的碳鏈部分的碳原子數為3~15的一元的脂肪酸,進一步優選碳原子數5~10的2價的 脂肪族烴基或者在與呱啶骨架相反的一側的末端具有和碳原子數1~3的醇生成的酯的部分的碳鏈部分的碳原子數為5~10的1價的脂肪酸烷基。
另外,更優選k為1~2。
另外,作為通式(1)表示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具體例,可優選地舉出下述式(6)~(9)表示的化合物。
應予說明,除上述以外,還可使用市售的受阻 胺系光穩定劑。
例如,可例示CHIMASSORB119、CHIMASSORB2020、CHIMASSORB944、TINUVIN622、TINUVIN B75、TINUVIN783、TINUVIN111、TINUVIN791、TINUVIN C353、TINUVIN494、TINUVIN492、TINUVIN123、TINUVIN144、TINUVIN152、TINUVIN292、TINUVIN5100、TINUVIN765、TINUVIN770、TINUVIN XT850、TINUVIN XT855、TINUVIN440、TINUVIN NOR371(以上,Chiba Japan(株)製),ADK STAB LA-52、ADK STAB LA-57、ADK STAB LA-62、ADK STAB LA-67、ADK STAB LA-63、ADK STAB LA-68LD、ADK STAB LA-82、ADK STAB LA-87、ADK STAB LA-501、ADK STAB LA-502XP、ADK STAB LA-503、ADK STAB LA-77、ADK STAB LX-335,ADEKA NOL UC-605(以上,ADEKA(株)製),SANOL LS770、SANOL LS765、SANOL LS292、SANOL LS440、SANOL LS744、SANOL LS2626、SANOL LS944(以上,Sankyo Lifetech(株)製),HOSTAVIN N20、HOSTAVIN N24、HOSTAVIN N30、HOSTAVIN N321、HOSTAVIN PR31、HOSTAVIN 3050、HOSTAVIN 3051、HOSTAVIN 3052、HOSTAVIN 3053、HOSTAVIN 3055、HOSTAVIN 3058、HOSTAVIN 3063、HOSTAVIN 3212、HOSTAVIN TB01、HOSTAVIN TB02,Nylostab S-EED(以上,Clariant Japan(株)製),TOMISORB 77(Yoshitomi Fine Chemicals(株)製),CYASORB UV3346、CYASORB UV3529、CYASORB UV3853(Sun Chemical(株)製),SUMISORB TM61 (住友化学(株)製),GOODRITE UV3159,GOODRITE UV3034,GOODRITE UV3150,GOODRITE 3110×128(以上BF Goodrich(株)製),UVINUL 4049,UVINUL 4050、UVINUL 5050(以上BASF(株)製)等。
(2)含量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即,這是因為若(D)成分的含量為小於0.1重量份的值,則有時對光擴散膜的耐候性的賦予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因為,若(D)成分的含量為超過10重量份的值,則可能得到的光擴散膜的透明性受損,並且耐候性也過度降低。另外,考慮經濟性,應抑制為必要最低限度的添加量。
因此,更優選(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8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0.4~6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接著,使用第5圖,對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和光擴散膜的耐候性的關係進行說明。
即,第5圖中示出了橫軸採用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含量(重量份)、縱軸採用促進耐候性試驗前後的光擴散膜的 b*值的差的即△b*值((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b*值)-(初期的b*值))(-)的特性曲線A和B。
這裡,特性曲線A是使用式(6)表示的化合物作為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時的特性曲線,特性曲線B是使用了式(7)和式(8)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品作為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時的特性曲線。
應予說明,對於促進耐候性試驗的具體條件,在實施例中記載。
從上述特性曲線A和B可理解,隨著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增加,△b*值降低。
因此可知,隨著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增加,耐候性賦予的效果增大。
更具體而言,可知隨著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從0重量份增加至0.1重量份,△b*值急劇降低。而且,若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為至少超過10重量份的值,則使△b*值降低的效果飽和。
關於這一點,如上所述,如果考慮若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過度增加,則有時得到的光擴散膜的透明性、耐候性過度降低,便可理解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含量應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在特性曲線A和B中,可觀察到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添加效果有差別,但光擴散膜單獨具有規定的耐候性本身也很重要。
這是因為,例如,光擴散膜的多數可用作與基 材、黏接劑層的層疊體,因此光擴散膜單獨的耐候性不充分時,可對層疊在光擴散膜的前面的基材、黏接劑層賦予耐候性,作為層疊體整體填補耐候性。
但是,光擴散膜本身完全沒有耐候性時,可以說產生層疊的基材、黏接劑層的限制變得過大,或層疊體的總膜厚變得過厚的各種問題。
6. 其他添加劑
另外,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可以適當地添加上述化合物以外的添加劑。
作為這樣的添加劑,例如可舉出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靜電劑、聚合促進劑、阻聚劑、紅外線吸收劑、增塑劑、稀釋溶劑、以及流平劑等。
應予說明,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這樣的添加劑的含量通常優選為0.001~5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更優選為0.01~3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0.03~2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特別是,對於紫外線吸收劑而言,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時,吸收紫外線,有時會阻礙規定的內部結構的形成,所以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優選為0.001以上且小於2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第2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光擴散膜,其特徵在於,是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而成的光擴散 膜,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且(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以下,參照圖式,以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點為中心,具體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
1. 內部結構
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的內部結構只要產生具有入射角度依賴性的光擴散就沒有特別限定,作為例子舉出百葉結構和柱結構進行說明。
(1)百葉結構
本發明的光擴散膜優選在膜內具有使折射率不同的多個板狀區域沿著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交替配置而成的百葉結構。
以下,對百葉結構進行具體說明。
(1)-1折射率
在百葉結構中,優選折射率相對高的板狀區域的折射率與折射率相對低的板狀區域的折射率的差為0.01以上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上述折射率的差為0.01以上的值,能夠使入射光穩定地在百葉結構內反射,進一步提高來自百葉結構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更具體而言,是因為若上述折射率的差為小於0.01的值,則有時入射光在百葉結構內進行全反射的角度域狹窄,因此入射角度依賴性過度降低。
因此,更優選百葉結構中的折射率不同的板狀區域間的折射率的差為0.05以上的值,進一步優選為0.1以上的值。
應予說明,高折射率板狀區域的折射率與低折射率板狀區域的折射率的差越大越優選,但從選定可形成百葉結構的材料的觀點出發,認為0.3左右為上限。
(1)-2寬度
另外,如第6a圖所示,在百葉結構中,優選折射率不同的高折射率板狀區域12和低折射率板狀區域14的寬度(S1、S2)分別為0.1~15μm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這些板狀區域的寬度為0.1~15μm的範圍內的值,能夠使入射光更穩定地在百葉結構內反射,更有效地提高來自百葉結構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即,這是因為,若上述板狀區域的寬度為小於0.1μm的值,則有時無論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如何都難以顯示出光擴散。另一方面是因為,若上述寬度為超過15μm的值,則在百葉結構內直線傳播的光增加,有時擴散光的 均勻性差。
因此,在百葉結構中,更優選折射率不同的板狀區域的寬度分別為0.5~10μm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5μm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構成百葉結構的板狀區域的寬度、長度等可用光學數位顯微鏡通過觀察膜截面來測定。
(1)-3厚度
另外,百葉結構的厚度,即第6a~6b圖所示的膜面的法線方向的板狀區域的長度L1優選為50~500μm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將百葉結構的厚度為上述範圍內的值,能夠穩定地確保沿膜厚方向的板狀區域的長度,使入射光更穩定地在百葉結構內反射,從而進一步提高來自百葉結構的光擴散角度區域內的擴散光的強度的均勻性。
即,這是因為,若上述百葉結構的厚度L1為小於50μm的值,則板狀區域的長度不足,在百葉結構內直線傳播的入射光增加,有時難以得到光擴散角度區域內的擴散光的強度的均勻性。另一方面是因為,若上述百葉結構的厚度L1為超過500μm的值,則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百葉結構時,由於初期形成的百葉結構使光聚合的行進方向發生擴散,從而有時難以形成所希望的百葉結構。
因此,更優選百葉結構的厚度L1為70~300μm 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80~200μm的範圍內的值。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可以如第6a圖所示在膜厚方向整體形成百葉結構(膜厚方向長度L1),也可以如第6b圖所示在膜的上端部、下端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未形成百葉結構的部分(膜厚方向長度L2)。
(1)-4傾斜角
另外,如第6a~6b圖所示,優選在百葉結構中,高折射率板狀區域12和低折射率板狀區域14相對於膜厚方向分別以恒定的傾斜角θ a平行配置而成。
該理由是,通過使板狀區域的傾斜角θ a恒定,能夠使入射光更加穩定地在百葉結構內反射,進一步提高來自百葉結構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另外,優選板狀區域的傾斜角θ a為0~80°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上述傾斜角θ a為超過80°的值,則有時難以顯示入射角度依賴性。
因此,更優選板狀區域的傾斜角θ a為0~50°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θ a是指在與沿著沿膜面的任意一個方向延伸的百葉結構垂直的面切割膜時的截面上測定的將相對於膜表面的法線的角度設為0°時的板狀區域的傾斜角(°)。
更具體而言,如第6a~6b圖所示,是指百葉結構的上端面的法線與板狀區域的最上部所呈的角度中窄側 的角度。應予說明,如第6a~6b圖所示,以板狀區域向右側傾斜時的傾斜角為基準,以板狀區域向左側傾斜時的傾斜角為負進行標識。
(2)柱結構
本發明的光擴散膜還優選在膜內具有在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中使折射率相對高的多個柱狀物林立而成的柱結構。
以下,對柱結構進行具體說明。
(2)-1折射率
柱結構中,優選折射率相對高的柱狀物的折射率與折射率相對低的區域的折射率的差為0.01以上的值,更優選為0.05以上的值,進一步優選為0.1以上的值。
應予說明,由於詳細內容與上述百葉結構的“折射率”的專案的內容重複,因此省略。
(2)-2最大徑
另外,如第7a圖所示,在柱結構中,優選柱狀物的截面的最大徑S3為0.1~15μm的範圍內的值,更優選為0.5~10μm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5μm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柱狀物的截面是指被與膜表面平行的面切割的截面。
另外,對於柱狀物的截面形狀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優選為圓、橢圓、多角形、異形等。
應予說明,詳細內容基於上述百葉結構的“寬 度”的專案的內容,因此省略。
(2)-3柱狀物間的距離
另外,如第7a圖所示,在柱結構中,優選柱狀物間的距離,即鄰接的柱狀物的空間P為0.1~15μm的範圍內的值,更優選為0.5~10μm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5μm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詳細內容基於上述百葉結構的“寬度”的專案的內容,因此省略。
(2)-4厚度
另外,如第7b圖所示,優選柱結構的厚度,即柱狀物的長度L3為50~500μm的範圍內的值,更優選為70~300μm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80~200μm的範圍內的值。
應予說明,詳細內容與上述百葉結構的“厚度”的專案的內容重複,因此省略。
(2)-5傾斜角
另外,如第7b圖所示,柱結構中,優選柱狀物22相對於膜厚方向以恒定的傾斜角θ a′林立而成,優選傾斜角θ a′為0~80°的範圍內的值,更優選為0~50°的範圍內的值。
另外,θ a′是指在與膜面垂直的面且將1根柱狀物整體沿軸線切割成2個的面切割膜時的截面上測定的將相對於膜表面的法線的角度設為0°時的柱狀物的傾斜角(°)(該法線與柱狀物所呈角度中窄側的角度)。
應予說明,詳細內容基於上述百葉結構的“傾斜角”的專案的內容,因此省略。
2. 膜厚
另外,優選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的膜厚為60~700μm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光擴散膜的膜厚為小於60μm的值,則在規定的內部結構內直線傳播的入射光增加,有時難以顯示光擴散。另一方面是因為,若光擴散膜的膜厚為超過700μm的值,則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來形成規定的內部結構時,有時由於初期形成的內部結構使光聚合的行進方向發生擴散,從而難以形成所希望的內部結構。
因此,更優選光擴散膜的膜厚為90~450μm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120~250μm的範圍內的值。
3. 耐候性
另外,優選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的膜厚為170μm以上的值,並且利用具備碳弧燈的褪色計,以50mW/cm2的照度在100小時的條件下照射中心波長為388nm的光的促進耐候性試驗的前後的b*值的差即△b*值為12以下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光擴散膜具有這樣的特性,能夠得到耐候性更加優異的光擴散膜。
即,b*值是指在L*a*b*色空間中,與黃色和藍色間的位置相對應,b*值越為負的值,越偏為藍色, b*值越為正的值,越偏為黃色的值。
因此,以光擴散膜的膜厚為規定以上為前提,通過規定從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b*值中減去初期的b*值的值即△b*值,能夠評價利用促進耐候性試驗進行的光擴散膜的黃變情況。
更具體而言,這是因為若上述值為大於12的值,則與未添加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時相比較,黃變程度沒有發現充分差異,無法發揮充分的耐候性。
因此,更優選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為膜厚170μm以上的值,並且利用具備碳弧燈的褪色計,以50mW/cm2的照度在100小時的條件下照射中心波長為388nm的光的促進耐候性試驗的前後的b*值的差即△b*值為9以下的值,進一步優選為5以下的值。
應予說明,優選上述促進耐候性試驗基於JIS B 7751進行。
4. 黏接劑層
另外,本發明的光擴散膜也可以在其單面或者兩面具備用於對被黏體進行層疊的黏接劑層。
作為構成上述黏接劑層的黏接劑,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丙烯酸系、矽酮系、聚氨酯系、橡膠系等黏接劑。
5. 製造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的光擴散膜當然並不限於利用以下的製造方 法。
(1)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準備步驟
上述步驟是準備規定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步驟。
更具體而言,是混合(A)~(D)成分和所希望的其他添加劑的步驟。
另外,混合時,可以在室溫下直接攪拌,但從提高均勻性的觀點出發,例如,優選在40~80℃的加熱條件下攪拌,製成均勻的混合液。
另外,為了成為適於塗裝的所希望的黏度,還優選進一步添加稀釋溶劑。
應予說明,對於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由於在第1實施方式中已說明,因此這裡的說明省略。
(2)塗佈步驟
如第8a圖所示,上述步驟是對加工片2塗佈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而形成塗佈層1的步驟。
作為加工片,可使用塑膠膜、紙中的任一種。
其中,作為塑膠膜,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系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烯烴系膜,三乙醯纖維素膜等纖維素系膜,以及聚醯亞胺系膜等。
另外,作為紙,例如可舉出玻璃紙、塗佈紙、以及層壓紙等。
另外,若考慮後述的步驟,則作為加工片2,優選對熱、活性能量線的尺寸穩定性優異的塑膠膜。
作為這樣的塑膠膜,在上述膜中,可優選地舉出聚酯系膜、聚烯烴系膜以及聚醯亞胺系膜。
另外,對於加工片,為了在光固化後,將得到的光擴散膜容易地從加工片上剝離,優選在加工片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塗佈面側設置剝離層。
上述剝離層可使用矽酮系剝離劑、氟系剝離劑、醇酸系剝離劑、烯烴系剝離劑等以往公知的剝離劑來形成。
應予說明,加工片的厚度通常優選為25~200μm的範圍內的值。
另外,作為在加工片上塗佈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方法,例如可利用刮板塗佈法、輥塗法、棒塗法、刮刀塗佈法、模塗法、以及凹版塗佈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來進行。
應予說明,此時,優選塗佈層的厚度為80~700μm的範圍內的值。
(3)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
如第8b~8c圖所示,上述步驟是對塗佈層1進行活性能量線照射,在膜內形成百葉結構、柱結構等規定的內部結構,製成光擴散膜的步驟。
以下,對活性能量線照射步驟,分為形成百葉結構的情況和形成柱結構的情況進行說明。
(3)-1形成百葉結構的情況
形成百葉結構時,如第8b圖所示,對形成在 加工片2上的塗佈層1照射僅由照射角度被控制的直射光構成的活性能量線50。
更具體而言,例如,如第9a圖所示,通過線上狀的紫外線燈125設置有聚光用的冷鏡122的紫外線照射裝置120(例如,若為市售品時,Eye Graphics(株)製,ECS-4011GX等)上配置遮光板121和遮光板123,取出僅由照射角度被控制的直射光構成的活性能量線50,對形成在加工片2上的塗佈層1進行照射。
應予說明,以與具有塗佈層1的加工片2的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為基準(0°),線狀的紫外線燈通常設置為-80~80°的範圍內的值,優選設置為-50~50°的範圍內的值,特別優選設置為-30~30°的範圍內的值。
這裡,使用線狀光源的理由是,能夠高效且穩定地製造折射率不同的板狀區域交替且相對於膜厚方向以恒定的傾斜角平行配置而成的百葉結構。
更具體而言,通過使用線狀光源,從線狀光源的軸向觀察時,實際為平行光,從與線狀光源的軸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能夠照射非平行的光。
此時,作為照射光的照射角度,如第9b圖所示,優選將相對於塗佈層1的表面的法線的角度設為0°時的照射角度θ 3通常為-80~80°的範圍內的值。
該理由是,若照射角度為-80~80°的範圍外的值,則在塗佈層1的表面的反射等的影響大,有時難以形成充分的百葉結構。
另外,照射角度θ 3優選具有1~80°的寬度(照射角度寬度)θ 3′。
該理由是,若上述照射角度寬度θ 3′為小於1°的值,則百葉結構的間隔過窄,有時難以得到所希望的百葉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若上述照射角度寬度θ 3′為超過80°的值,則照射光過於分散,有時難以形成百葉結構。
因此,更優選照射角度θ 3的照射角度寬度θ 3′為2~45°的範圍內的值,進一步優選為5~20°的範圍內的值。
另外,作為照射光,可舉出紫外線、電子束等,但優選使用紫外線。
該理由是,使用電子束時,由於聚合速度非常快,因此在聚合過程中(A)成分與(B)成分無法充分相分離,有時難以形成百葉結構。另一方面是因為,與可見光等進行比較時,由於使用紫外線時因其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線固化樹脂、可使用的光聚合引發劑的變更豐富,所以能夠拓寬(A)成分和(B)成分的選擇的範圍。
另外,作為紫外線的照射條件,優選使峰值照度為0.1~50mW/cm2的範圍內的值,並且成為使塗佈層充分固化的累計光量而進行。
應予說明,為了成為使塗佈層充分固化的累計光量,還優選以多階段照射紫外線。
另外,優選使形成在加工片上的塗佈層以0.1~10m/分鐘的速度移動,通過紫外線照射裝置的紫外線照 射部分。
該理由是,若上述速度為小於0.1m/分鐘的值,則有時量產性過度降低。另一方面是因為,若上述速度為超過10m/分鐘的值,則比塗佈層的固化,換言之,百葉結構的形成更快,紫外線對塗佈層的入射角度沿膜厚方向顯著變化,百葉結構的形成變得不充分。
因此,更優選使形成在基材上的塗佈層以0.2~5m/分鐘的範圍內的速度移動,通過紫外線照射裝置的紫外線照射部分,進一步優選以0.5~3m/分鐘的範圍內的速度通過。
應予說明,光固化步驟後的光擴散膜通過剝離加工片而成為可最終使用的狀態。
(3)-2形成柱結構的情況
形成柱結構時,如第8c圖所示,對形成在加工片上的塗佈層1照射光線的平行度高的平行光。
這裡,平行光是指發出的光的方向即使從任何方向觀察也不具有廣度的大致平行的光。
更具體而言,例如,如第10a圖所示,優選將來自點光源202的光50通過透鏡204而成為平行光60後,向塗佈層照射,或者如第10b~10c圖所示,將來自線狀光源125的照射光50通過照射光平行化部件200(200a、200b)而成為平行光60後,向塗佈層照射。
應予說明,如第10d圖所示,照射光平行化部件200在利用線狀光源125的直射光中,在與光的方向為隨 機的線狀光源125的軸線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通過使用板狀部件210a、筒狀部件210b等遮光部件210將光的方向統一,從而能夠將利用線狀光源125的直射光變換成平行光。
更具體而言,在利用線狀光源125的直射光中,對板狀部件210a、筒狀部件210b等遮光部件210的平行度低的光與它們接觸、被吸收。
因此,對板狀部件210a、筒狀部件210b等遮光部件210的平行度高的光,即,僅平行光通過照射光平行化部件200,作為結果,利用線狀光源125的直射光被照射光平行化部件200變換為平行光。
應予說明,作為板狀部件210a、筒狀部件210b等遮光部件210的材料物質,只要能夠吸收對遮光部件210的平行度低的光,就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實施了耐熱黑塗裝的阿爾斯特鋼板等。
另外,優選照射光的平行度為10°以下的值。
該理由是,通過照射光的平行度為上述範圍內的值,能夠高效且穩定地形成多個柱狀物在膜厚方向以恒定的傾斜角林立而成的柱結構。
因此,更優選照射光的平行度為5°以下的值,進一步優選為2°以下的值。
應予說明,其他的照射條件基於上述“形成百葉結構的情況”,因此省略。
實施例
以下,參照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1. 低折射率聚合性化合物(B)成分的合成
在容器內,放入作為(B2)成分的重均分子量9200的聚丙二醇(PPG)1莫耳、作為(B1)成分的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2莫耳和作為(B3)成分的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HEMA)2莫耳後,根據常法使其反應,得到重均分子量9900的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應予說明,聚丙二醇和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是用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根據下述條件測定而得的聚苯乙烯換算值。
.GPC測定裝置:東曹株式會社製,HLC-8020
.GPC柱:東曹株式會社製(以下,按通過順序記載)
TSK保護柱(guard column)HXL-H
TSK凝膠(gel)GMHXL(×2)
TSK凝膠(gel)G2000HXL
.測定溶劑:四氫呋喃
.測定温度:40℃
2.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製備
接著,向得到的作為(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9900的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份中,添加 作為(A)成分的下述式(4)表示的分子量268的鄰苯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株)製,NK ESTER A-LEN-10)150重量份、作為(D)成分的下述式(6)表示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BASF(株)製,TINUVIN 123)0.7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3重量份)以及作為(C)成分的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0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8重量份)後,在80℃的條件下進行加熱混合,得到光擴散膜用組合物。
應予說明,(A)成分和(B)成分的折射率是使用阿貝折射儀(ATAGO(株)製,阿貝折射儀DR-M2,Na光源,波長589nm)基於JIS K0062進行測定,結果分別為1.58和1.46。
3. 塗佈步驟
接著,將得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對作為加工片的膜狀的透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稱為PET)進行塗佈,得到膜厚175μm的塗佈層。
4. 活性能量線照射
接著,準備在第9a圖所示的線上狀的高壓汞燈中附屬有聚光用的冷鏡的紫外線照射裝置(Eye Graphics(株)製,ECS-4011GX)。
接著,在熱線截止濾光片框上設置遮光板,向塗佈層的表面照射的紫外線以將從線狀光源的長軸方向觀察時的塗佈層表面的法線設為0°時,使來自線狀光源的直接的紫外線的照射角(第9b圖的θ 3)為2°的方式進行設定。
此時,以從塗佈層表面至線狀光源的高度為500mm、峰值照度為2.0mW/cm2、累計光量為50mJ/cm2的方式進行設定。
另外,為了防止用遮光板等的反射光在照射機內部成為雜光,對塗佈層的光固化帶來影響,在輸送機附近也設置遮光板,以僅使從線狀光源直接發出的紫外線對塗佈層進行照射的方式進行設定。
接著,利用輸送機,在第9a圖的右方向以0.2m/分鐘的速度使塗佈層移動並且照射紫外線。
接著,為了實現可靠的固化,在塗佈層的露出面側層壓厚度38μm的具有紫外線透射性的剝離膜(Lintec(株)製,SP-PET382050;紫外線照射側的表面的中心平均粗度0.01μm,霧度值1.80%,圖像鮮明度425,波長360nm的透射率84.3%)。
接著,從剝離膜上,以使峰值照度為10mW/cm2、累計光量為150mJ/cm2的方式照射散射光,使塗佈層完全固 化,得到膜厚175μm的光擴散膜。
應予說明,對於上述峰值照度和累计光量,將安裝有受光器的UV METER(Eye Graphics(株)製,Eye紫外線累計照度計UVPF-A1)設置於塗佈層的位置而測定。
另外,得到的光擴散膜的膜厚使用定壓厚度測定器(寶製作所(株)製,TECLOCK PG-02J)進行測定。
另外,將在與塗佈層的移動方向平行且與膜面正交的面切割所得到的光擴散膜而形成的截面的示意圖示於第11圖。
如上述第11圖所示,可確認在膜內形成明確的百葉結構。
應予說明,光擴散膜的切割使用剃刀進行,截面的觀察使用光學顯微鏡(反射觀察)進行。
5. 耐候性的評價1
評價得到的光擴散膜的耐候性。
即,以被PET與剝離膜夾持的狀態在得到的光擴散膜的PET表面設置黏接劑層,相對於厚度1.1mm的鈉玻璃貼合,製成評價用試驗片。
接著,使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株)製,UV-3600),從得到的試驗片的剝離膜側測定初期的色相(作為構成CIEXYZ表色系的參數的Y值、x值、y值,作為構成CIE1976(L*a*b*)色空間的三軸的參數的L*值、a*值和b*值)。
接著,使用具備碳弧燈的褪色計(Suga試驗機 (株)製,U48),基於JIS B 7751,從試驗片的剝離膜側以50mW/cm2的照度在100小時的條件下照射中心波長為388nm的光來進行促進耐候性試驗,其後,與初期的色相的測定同樣地,測定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色相。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
應予說明,表1的耐候性的判定基於下述基準進行。另外,△b*值是指基於作為構成上述CIE1976(L*a*b*)色空間的三軸的一個參數的b*值的數值,是從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b*值中減去初期的b*值而得的值。
◎:△b*值為小於3的值。
○:△b*值為3以上且小於9的值。
△:△b*值為9以上且小於12的值。
×:△b*值為12以上的值。
另外,將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示於第12b圖。
應予說明,第12a圖是後述的比較例1((D)成分的添加量:0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2c圖是後述的實施例2(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1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2d圖是後述的實施例3(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2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2e圖是後述的實施例4 (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5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根據上述第12a~12e圖,可理解伴隨著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從0重量份增加至5重量份,黃變的程度隨之降低,耐候性提高。
6. 耐候性的評價2
另外,將構成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每個成分的耐候性以以下方式進行評價。
(1)(A)成分和(C)成分的評價
相對於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使用的(A)成分100重量份,添加(C)成分(光聚合引發劑)2重量份後,在80℃的條件下進行加熱混合得到耐候性評價用組合物(A1)。
接著,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對加工片塗佈所得到的耐候性評價用組合物(A1)後,照射活性能量線,得到膜厚175μm的耐候性評價用膜(A1)。
另外,將(C)成分的添加量分別變更為5重量份和8重量份,除此以外,與耐候性評價用膜(A1)同樣地,得到耐候性評價用膜(A2)和耐候性評價用膜(A3)。
接著,與耐候性評價1同樣地,以被PET與剝離膜夾持的狀態在得到的耐候性評價用膜(A1)~(A3)的PET表面設置黏接劑層,相對於厚度1.1mm的鈉玻璃貼合, 製成評價用試驗片。
接著,與耐候性評價1同樣地,使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株)製,UV-3600),從得到的試驗片的剝離膜側測定相對於初期的各波長的透光率(%)。
接著,與耐候性評價1同樣地,使用褪色計(Suga試驗機(株)製,U48),從試驗片的試驗片的剝離膜側,以50mW/cm2的照度照射100小時中心波長為388nm的光來進行促進耐候性試驗,其後,初與期的透光率的測定同樣地,測定相對於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各波長(nm)的透光率(%)。將得到的波長-透光率圖示於第13a~13c圖。
應予說明,第13a圖是耐候性評價用膜(A1)的波長-透光率圖,第13b圖是耐候性評價用膜(A2)的波長-透光率圖,第13c圖是耐候性評價用膜(A3)的波長-透光率圖。
另外,各自的波長-透光率圖的特性曲線A為初期的波長-透光率圖,特性曲線B為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波長-透光率圖。
由這些波長-透光率圖可理解,隨著(C)成分的添加量增加,耐候性評價用膜的對於波長300~600nm的光的透光率有降低的趨勢。
因此,構成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成分中,至少(A)成分和(C)成分的組合有助於抑制耐光性的降低,進而有助於抑制膜的黃變,特別是,(C)成分的影響大。
(2)(B)成分和(C)成分的評價
相對於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使用的(B)成分100重量份,添加(C)成分2重量份後,在80℃的條件下進行加熱混合,得到耐候性評價用組合物(B1)。
接著,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對加工片塗佈所得到的耐候性評價用組合物(B1)後,照射活性能量線,得到膜厚175μm的耐候性評價用膜(B1)。
另外,將(C)成分的添加量分別變更為5重量份和8重量份,除此以外,與耐候性評價膜(B1)同樣地,得到耐候性評價用膜(B2)和耐候性評價用膜(B3)。
接著,與上述“(A)成分和(C)成分的評價”同樣地,測定相對於得到的耐候性評價用膜(B1)~(B3)的初期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各波長的透光率(%)。將得到的波長-透光率圖示於第14a~14c圖。
應予說明,第14a圖是耐候性評價用膜(B1)的波長-透光率圖,第14b圖是耐候性評價用膜(B2)的波長-透光率圖,第14c圖是耐候性評價用膜(B3)的波長-透光率圖。
另外,各自的波長-透光率圖的特性曲線A為初期的波長-透光率圖,特性曲線B為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波長-透光率圖。
由這些波長-透光率圖可理解,隨著(C)成分的添加量增加,耐候性評價用膜的對於波長300~600nm的光的透光率有降低的趨勢。
因此,構成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成分中,至少 (B)成分和(C)成分的組合也有助於抑制耐候性的降低,進而有助於抑制膜的黃變,(C)成分的影響尤其大。
另外,若比較第13a~13c圖和第14a~14c圖,則可理解由於第13a~13c圖的添加同量的(C)成分時的對於波長300~600nm的光的透光率的降低的程度大,所以與(B)成分相比,(A)成分對耐候性的降低和膜的黃變有影響。
〔實施例2〕
實施例2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D)成分的添加量變成為2.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2c圖。
應予說明,第12c圖是實施例2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實施例3〕
實施例3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D)成分的添加量變更為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2d圖。
應予說明,第12d圖是實施例3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實施例4〕
實施例4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D)成分的添加量變更為12.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100重量份)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2e圖。
應予說明,第12e圖是實施例4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另外,第15圖中示出了為了比較後述的比較例1((D)成分的添加量:0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左側)和實施例4(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5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右側)而並排放置的照片。
並且,第16圖中示出了為了比較實施例4的初期的試驗片(左側)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右側)而並排放置的照片。
〔實施例5〕
實施例5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變更為下述式(7)和(8)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品BASF(株)製的TINUVIN 292,並且將(D)成分的添加量變更為0.2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於表1所示的。
另外,將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示於第17b圖。
應予說明,第17a圖是後述的比較例1((D)成分的添加量:0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7c圖是後述的實施例6(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0.3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7d圖是後述的實施例7(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1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7e圖是後述的實施例8(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2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第17f圖是後述的實施例9(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5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由上述第17a~17f圖可理解,即使(D)成分的種類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隨著由0重量份增加至5重量份,黃變的程度也隨之降低,耐候性提高。
〔實施例6〕
實施例6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變更為BASF(株)製的TINUVIN 292,並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0.7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3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7c圖。
應予說明,第17c圖是實施例6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實施例7〕
實施例7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變更為BASF(株)製的TINUVIN 292。並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2.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7d圖。
應予說明,第17d圖是實施例7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實施例8〕
實施例8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變更為BASF(株)製的TINUVIN 292,並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5重量份(相對於 (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7e圖。
應予說明,第17e圖是實施例8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實施例9〕
實施例9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將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變更為BASF(株)製的TINUVIN 292,並且將其添加量變更為12.5重量份(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7f圖。
應予說明,第17(f)圖是實施例9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另外,第18圖中示出了為了比較後述的比較例1((D)成分的添加量:0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左側)和實施例9(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5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右側)而並排放置的照片。
並且,第19圖中示出了為了比較實施例9的初期的試驗片(左側)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右側)而並排放置的照片。
由上述第18圖可知,實施例9的光擴散膜與 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相比較,能夠抑制黃變。
應予說明,這樣的黃變不僅是外觀上的問題,還產生應用於顯示器並在照射太陽光等紫外線的環境下長期使用時,畫面逐漸帶有黃色而無法再現圖像本來的顏色這種問題。
另外,實施例9中還對得到的光擴散膜的光擴散特性進行評價。
即,使用錐光偏振儀(autronic-MELCHERS GmbH公司製),如第11圖所示,從上述初期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玻璃側,使光從與膜面正交的方向向光擴散膜入射,將此時的擴散光的擴散情況從第11圖的Z方向進行照片拍攝。將得到的結果分別示於第20a圖和第20b圖。
應予說明,第11圖所示的圖是將得到的光擴散膜在與塗佈層的移動方向平行且與膜面正交的面切割而成的截面的示意圖。
由上述第20a~20b圖可知,在促進耐候性試驗的前後,均確認了良好的各向異性光擴散特性,所以在膜內均形成明確的百葉結構,並且還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另外,同樣地,由比較例1((D)成分的添加量:0重量份)和實施例9(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的(D)成分的添加量:5重量份)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玻璃側,使光從與膜面正 交的方向向光擴散膜入射,將此時的擴散光的擴散情況從第11圖的Z方向進行照片拍攝。將得到的結果分別示於第21a~21b圖。
由上述第21a~21b圖可知,並未發現根據有無添加(D)成分而光擴散特性發生顯著變化。
因此,可知通過添加(D)成分,能夠在不降低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的情況下,抑制黃變。
〔比較例1〕
比較例1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不添加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並進行評價。將得到的結果示於表1和第12a圖(=第17a圖)。
應予說明,第12a圖(=第17a圖)是比較例1的光擴散膜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的照片。
另外,第22圖中示出了為了比較比較例1的初期的試驗片(左側)和促進耐候性試驗後的試驗片(右側)而並排放置的照片。
〔比較例2〕
比較例2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代替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添加0.5重量份的作為紫外線吸收劑的BASF(株)製的TINUVIN 477(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
其結果,如第23圖所示,在利用紫外線照射 進行的固化中產生不良現象,在膜表面產生收縮皺褶。
因此,比較例2的膜達不到作為光擴散膜而要求的品質,因此不進行耐候性試驗等評價。
〔比較例3〕
比較例3中,製備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代替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添加1.5重量份的作為紫外線吸收劑的BASF(株)製的TINUVIN 477(相對於(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6重量份),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光擴散膜。
其結果,無法進行利用紫外線照射進行的固化,無法形成膜。
因此,比較例3中,得不到光擴散膜,因此不進行耐候性試驗等的評價。
[表1]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如詳細說明所述,根據本發明,通過以規定的比例配合具有特定的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光聚合引發劑和受阻胺系光穩定劑後,進行光固化,能夠得到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且耐候性優異的光擴散膜。
因此,期待本發明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等不僅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光控制膜,還用於視角控制膜、視角放大膜以及投影用螢幕,對它們的高品質化做出顯著的貢獻。

Claims (9)

  1. 一種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括: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該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該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該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該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該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該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D成分為下述通式(1)表示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 通式(1)中,R1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數1~10的烷氧基,R2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k價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3~20的k價的脂環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k價的芳香族烴基、碳原子數7~30的k價的芳基、碳原子數3~20的k價的雜環式芳香族烴基或者在與呱啶骨架相反 的一側的末端具有與碳原子數1~10的醇生成的酯的部分的碳鏈部分的碳原子數為1~20的一元的脂肪酸,k為1~3的整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C成分為α-羥基苯乙酮型光聚合引發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A成分為下述通式(2)表示的聯苯化合物, 通式(2)中,R3~R12各自獨立,R3~R12中的至少一個為下述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其餘為氫原子、羥基、羧基、烷基、烷氧基、鹵代烷基、羥基烷基、羧基烷基和鹵素原子中的任意一個取代基; 通式(3)中,R13為氫原子或者甲基,碳原子數n為1~4的整數,重複數m為1~10的整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通式(2)中,R4~R11中的任意一個為所述通式(3)表示的取代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B成分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所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為 3000~20000的範圍內的值,並且,構成成分來自下述B1~B3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按B1成分:B2成分:B3成分=1~5:1:1~5的比例構成,B1:介由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2:聚亞烷基二醇,B3:(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7. 一種光擴散膜,包括:是對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線而成的光擴散膜,該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含作為A成分的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C成分的光聚合引發劑和作為D成分的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該A成分的含量相對於該B成分100重量份為25~40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該C成分的含量相對於該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2~2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並且,該D成分的含量相對於該A成分和B成分的總計量100重量份為0.1~1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擴散膜,其中膜厚為60~700μm的範圍內的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所述的光擴散膜,其中膜厚為170μm以上的值,並且利用具備碳弧燈的褪色計,以50mW/cm2的照度在100小時的條件下照射中心波 長為388nm的光的促進耐候性試驗前後的b*值的差即△b*值為12以下的值。
TW103107860A 2013-03-28 2014-03-07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TWI609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8725 2013-03-28
JP2013068725 201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7270A true TW201437270A (zh) 2014-10-01
TWI609905B TWI609905B (zh) 2018-01-01

Family

ID=5162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860A TWI609905B (zh) 2013-03-28 2014-03-07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69803B2 (zh)
JP (1) JP5914751B2 (zh)
CN (1) CN105051575B (zh)
TW (1) TWI609905B (zh)
WO (1) WO2014156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5990B2 (en) 2013-03-29 2018-04-17 Lintec Corporation Light diffusion film and light diffus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855791B2 (ja) 2013-03-29 2016-02-0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4178231A1 (ja) 2013-04-30 2014-11-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10185063B2 (en) 2013-04-30 2019-01-22 Lintec Corporation Optical-diffusion film for display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6345259B2 (ja) 2014-10-01 2018-06-2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10338374B1 (en) 2016-06-28 2019-07-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dual function diffuser
WO2018051700A1 (ja) * 2016-09-14 2018-03-22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反射型表示装置用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装置
US10670788B2 (en) * 2016-09-14 2020-06-02 Tomoegawa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laminate for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955885B2 (ja) 2017-03-31 2021-10-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JP6955884B2 (ja) 2017-03-31 2021-10-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JP7053306B2 (ja) * 2018-02-22 2022-04-1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内灯利用型表示体
JP7212507B2 (ja) * 2018-12-03 2023-0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紫外線照度評価方法、紫外線照度評価装置及び紫外線照射装置
JP2021071566A (ja) * 2019-10-30 2021-05-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光拡散制御フィルム
JP7465118B2 (ja) * 2020-03-06 2024-04-1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光拡散制御フィルム
TW202200629A (zh) * 2020-03-19 2022-01-01 日商巴川製紙所股份有限公司 異方性光學膜用組成物及異方性光學膜
US20220004224A1 (en) * 2020-07-02 2022-01-06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2731573B (zh) * 2020-12-30 2022-08-05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背光模组、显示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1472A (en) * 1996-07-22 1998-09-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adiation curable compositions having improved moisture resistance
JPH11147988A (ja) * 1997-09-12 1999-06-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ウレタン・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法及び成形用品又は成形部品
JP3940546B2 (ja) * 1999-06-07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材料
JP2001083308A (ja) * 1999-07-09 2001-03-30 Sumitomo Chem Co Ltd 反射板、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1323784B1 (en) * 2001-12-26 2005-02-16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optical fiber and coate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fiber unit using the same
JP4351456B2 (ja) * 2002-03-26 2009-10-28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20060116016A (ko) * 2004-01-05 2006-11-13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확산필름, 면광원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4996070B2 (ja) 2004-07-09 2012-08-0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DE602005018059D1 (de) * 2004-07-09 2010-01-14 Mitsui Chemicals Inc Harzzusammensetzung und verwendung davon
CN101571235B (zh) * 2008-04-30 2012-10-03 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转换发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996183B2 (ja) * 2010-12-15 2016-09-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
JP5926941B2 (ja) 2010-12-15 2016-05-2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
CN103946728B (zh) * 2012-01-19 2017-06-27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和光扩散膜
WO2014156304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1575B (zh) 2018-11-13
US20160018571A1 (en) 2016-01-21
JP5914751B2 (ja) 2016-05-11
JPWO2014156303A1 (ja) 2017-02-16
TWI609905B (zh) 2018-01-01
WO2014156303A1 (ja) 2014-10-02
CN105051575A (zh) 2015-11-11
US9869803B2 (en)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37270A (zh)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TWI600711B (zh)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TWI537611B (zh) 光擴散膜及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
TWI578026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578027B (zh) 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及光擴散膜
TWI610100B (zh) 光擴散層及光擴散膜的製造方法
TWI519574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610101B (zh) 光擴散層及光擴散膜的製造方法
JP5912767B2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
TWI577728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583541B (zh) 光擴散膜
JP5912766B2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350927A (zh) 光擴散膜
TW201350928A (zh) 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
TWI768007B (zh) 層合體以及層合體之製造方法
TW201910821A (zh) 層合體及層合體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