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6603A - 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6603A
TW201436603A TW103107508A TW103107508A TW201436603A TW 201436603 A TW201436603 A TW 201436603A TW 103107508 A TW103107508 A TW 103107508A TW 103107508 A TW103107508 A TW 103107508A TW 201436603 A TW201436603 A TW 2014366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uplink
downlink
offset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9537B (zh
Inventor
Hung-Yu Wei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Univ Nat Taiwan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3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6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5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7Selecting a data network PoA [Point of Attac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Abstract

一種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有決定一上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上鏈路偏移量,用於一網路端的一上鏈路基地台,以供一通訊裝置根據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上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以執行到該上鏈路基地台的一傳送;決定一下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下鏈路偏移量,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下鏈路基地台,以供該通訊裝置根據該下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該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下鏈路基地台,以執行來自於該下鏈路基地台的一接收;以及傳送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偏移量到該通訊裝置。

Description

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來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上鏈路(uplink,UL)多輸入多輸出(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UL-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在部份的情形下,用戶端會處於多個基地台的涵蓋範圍內,其中這些基地台可為基地台(NBs)、演進式基地台(eNB)、中繼站(relays)及/或遠端無線站台(remote radio heads,RRHs)等。也就是說,這些基地台的涵蓋範圍可能會部分重疊或完全重疊。在此情形下,對用戶端而言,如何選擇一個適當的基地台以與其執行傳送及/或接收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一般來說,用戶端會選擇具有最佳訊號品質的基地台以與其執行傳送及接收。然而,由於各種條件(例如基地台的負載等)的存在,透過最佳訊號品質所選出的基地台可能並非用戶端的最佳選擇。
因此,如何協助用戶端選擇一或多個合適的基地台因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用於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決定一上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上鏈路(uplink,UL)偏移量,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上鏈路基地台,以供一通訊裝置根據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上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以執行到該 上鏈路基地台的一傳送;決定一下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下鏈路(downlink,DL)偏移量,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下鏈路基地台,以供該通訊裝置根據該下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該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下鏈路基地台,以執行來自於該下鏈路基地台的一接收;以及傳送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偏移量到該通訊裝置。
10、40、50‧‧‧無線通訊系統
20、CD1、CD2‧‧‧通訊裝置
200‧‧‧處理裝置
210‧‧‧儲存單元
214‧‧‧程式碼
220‧‧‧通訊介面單元
30‧‧‧流程
300、302、304、306、308‧‧‧步驟
BS1、BS2‧‧‧基地台
CA1、CA2、CA3‧‧‧涵蓋範圍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示意圖,其簡略地係由一網路端及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之架構。在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含有複數個基地台(Node-Bs,NBs),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或是先進長期演進系統的後續版本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也就是說,網路端可包含有基地台、演進式基地台及/或中繼站。此外,網路端可包含有符合無線通訊標準(如IEEE 802.11、IEEE 802.16等)的基地台(如存取點(access point,AP))。換句話說,通訊裝置可位於符合一或多個無線通訊標準的多個基地台的涵蓋範圍內,但不限於此。
除此之外,網路端也可同時包含有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如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含有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實體。換句話說,在網路端接收通訊裝置所傳送的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此外,也可在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通訊裝置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機器類型通訊(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裝置、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用戶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通訊裝置用戶端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用戶端為接收端。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包含一處理裝置200、一儲存單元2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220。處理裝置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 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碼214,處理裝置200可透過儲存單元2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2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2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根據處理裝置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資訊(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圖。流程30用於第1圖的網路端中,用來處理基地台的選擇。流程3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214,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決定一上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上鏈路偏移量(UL offset),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上鏈路基地台,以供一通訊裝置根據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上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以執行到該上鏈路基地台的一傳送。
步驟304:決定一下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下鏈路偏移量(DL offset),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下鏈路基地台,以供該通訊裝置根據該下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該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下鏈路基地台,以執行來自於該下鏈路基地台的一接收。
步驟306:傳送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偏移量到該通訊裝置。
步驟308:結束。
根據流程30,網路端決定上鏈路訊號品質的上鏈路偏移量(以下簡稱為上鏈路偏移量),用於網路端的上鏈路基地台,以供通訊裝置根據上鏈路偏移量及上鏈路訊號品質,從網路端的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以執行到該上鏈路基地台的傳送。此外,網路端決定下鏈路訊號品質的下鏈路偏移量(以下簡稱為下鏈路偏移量),用於網路端的下鏈路基地台,以供通訊裝置根據下鏈路偏移量及下鏈路訊號品質,從網路端的該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下鏈路基地台,以執行來自於該下鏈路基地台的接收。接著,網路端傳送上鏈路偏移量及下鏈路偏移量到通訊裝置。因此,在接收上鏈路偏移量及下鏈路偏移量後,根據上鏈路訊號品質及上鏈路偏移量,通訊裝置可決定上鏈路基地台,以及根據下鏈路訊號品質及下鏈路偏移量,通訊裝置可決定下鏈路基地台。也就是說,當上鏈路偏移量及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一或多個資料流條件(traffic condition)被決定時,通訊裝置可據以選擇適當的基地台來執行傳送或接收。如此一來,通訊裝置的輸出率(throughput)可獲得改善。
流程30的實現方式不限於以上所述。
舉例來說,訊號品質(例如上鏈路訊號品質及/或下鏈路訊號品質)可為訊號強度、訊號對干擾及雜訊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接收訊號強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載波對干擾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C/I)等參數。進一步地,訊號品質可根據上述參數的一函數來決定,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可在一細胞選擇程序(cell selection procedure)中,根據流程30所述的對應的偏移量及對應的訊號品質,來選擇上鏈路基地台及下鏈路基地台,其中該細胞選擇程序可為一網路進入 (network entry)、網路再進入(network re-entry)及/或交遞(handover)等程序。在一實施例中,流程30所述的上鏈路基地台及下鏈路基地台可為不同的基地台。也就是說,通訊裝置對一基地台執行一傳送(例如封包、訊息及/或控制資訊),以及對另一基地台執行一接收(例如封包、訊息及/或控制資訊)。在此情形下,上鏈路基地台及下鏈路基地台可能需要透過骨幹鏈路(backhaul link)交換相關於通訊裝置的資訊。在一實施例中,流程30所述的上鏈路基地台及下鏈路基地台可為相同的基地台。也就是說,即使上鏈路偏移量及下鏈路偏移量不同及/或上鏈路訊號品質及下鏈路訊號品質不同,根據對應的偏移量及對應的訊號品質,通訊裝置可選擇相同的基地台來執行傳送及接收,換句話說,一個基地台是否為一上鏈路基地台或一下鏈路基地台是根據通訊裝置所執行的通訊運作來決定。當通訊裝置執行到基地台的傳送時,對該通訊裝置來說,該基地台為上鏈路基地台。當通訊裝置執行來自於基地台的接收時,對該通訊裝置來說,該基地台為下鏈路基地台。
另一方面,決定流程30中上鏈路偏移量及/或下鏈路偏移量的方法不限任一特定的方法。舉例來說,流程30中上鏈路偏移量及/或下鏈路偏移量可根據至少一資料流條件(traffic condition)被決定。資料流條件可包含有上鏈路資料流的延遲、下鏈路資料流的延遲、上鏈路資料流的緩衝器狀態、下鏈路資料流的緩衝器狀態、上鏈路資料流的歷史紀錄、下鏈路資料流的歷史紀錄、上鏈路資料流的數量、下鏈路資料流的數量、上鏈路資料流的模式(pattern)及/或下鏈路資料流的模式。也就是說,資料流條件可包含有上述任一參數之組合。較佳地,相關於上鏈路的資料流條件被用於決定上鏈路偏移量,以及相關於下鏈路的資料流條件被用於決定下鏈路偏移量。在一實施例中,上鏈路偏移量及/或下鏈路偏移量可根據行動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的效能被決定,其中行動管理的效能可包含有執行交遞的頻率、交遞失敗的次數及/或無線鏈路失敗的次數。在一實施例中,上鏈路偏移量 及/或下鏈路偏移量可根據至少一鄰近基地台所產生的至少一干擾被決定。在一實施例中,上鏈路偏移量及/或下鏈路偏移量可根據至少一鄰近基地台的至少一傳輸功率準位被決定。
除此之外,上鏈路偏移量可根據上鏈路基地台的類型被決定。相似地,下鏈路偏移量是可據下鏈路基地台的類型被決定。以上鏈路偏移量為例,若較大的上鏈路偏移量被決定用於一上鏈路基地台,通訊裝置會有較高的機率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若較小的上鏈路偏移量被決定用於一上鏈路基地台,通訊裝置會有較低的機率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因此,若一上鏈路基地台是做為一主要(primary)上鏈路基地台(例如用於基本的及/或重要的通訊運作),較大的上鏈路偏移量可被決定用於該上鏈路基地台;若一上鏈路基地台是做為一次要(secondary)上鏈路基地台(例如用於改善的及/或延伸的通訊運作),較小的上鏈路偏移量可被決定用於該上鏈路基地台。因此,通訊裝置較易於執行基本的及/或重要的通訊運作,例如可經歷較少數量的細胞選擇失敗。在另一實施例中,上鏈路基地台可為具有一特定涵蓋範圍之大型細胞(macro-cell)基地台、超微細胞(pico-cell)基地台、小型細胞(small-cell)基地台或毫微(femto-cell)細胞基地台。因此,用於一上鏈路基地台的上鏈路偏移量可根據該上鏈路基地台的上鏈路涵蓋範圍被決定。需注意的是,一基地台是否為一主要上鏈路基地台或一次要上鏈路基地台可根據與其進行通訊的通訊裝置來決定。舉例來說,對一通訊裝置來說,一基地台為主要上鏈路基地台,但對另一通訊裝置來說,該基地台為次要上鏈路基地台。在另一實施例中,一基地台可為所有通訊裝置的主要上鏈路基地台。在另一實施例中,一基地台可為所有通訊裝置的次要上鏈路基地台。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的將以上所述實施例應用於具有一下鏈路偏移量的下鏈路基地台,在此不贅述。
除此之外,上鏈路偏移量可根據上鏈路基地台的上鏈路資料流負載(traffic loading)被決定。相似地,下鏈路偏移量可根據下鏈路基地台的下鏈路資料流負載被決定。以上鏈路偏移量為例,若較大的上鏈路偏移量被決定用於一上鏈路基地台,通訊裝置會有較高的機率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若較小的上鏈路偏移量被決定用於一上鏈路基地台,通訊裝置會有較低的機率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因此,若一上鏈路基地台具有較低的上鏈路資料流負載,例如該上鏈路基地台具有較多的上鏈路資源、該上鏈路基地台的緩衝器具有較多的空間等,較大的上鏈路偏移量可被決定用於該上鏈路基地台。若一上鏈路基地台具有較高的上鏈路資料流負載,例如該上鏈路基地台具有較少的上鏈路資源、該上鏈路基地台的緩衝器具有較少的空間等,較小的上鏈路偏移量可被決定用於該上鏈路基地台。也就是說,當上鏈路偏移量是根據上鏈路基地台的上鏈路負載被決定時,可達到上鏈路負載平衡(load balance)。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的將以上所述實施例應用於具有一下鏈路偏移量的下鏈路基地台,以達到下鏈路負載平衡,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4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40包含有基地台BS1及BS2以及通訊裝置CD1及CD2。在本實施例中,基地台BS2位於基地台BS1的涵蓋範圍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地台BS2亦可不在基地台BS1的涵蓋範圍內,不限於此。根據先前所述,上鏈路偏移量Off_U1及下鏈路偏移量Off_D1被決定用於基地台BS1,以及上鏈路偏移量Off_U2及下鏈路偏移量Off_D2被決定用於基地台BS2。上鏈路偏移量Off_U1及上鏈路偏移量Off_U2可相同或不同,以及下鏈路偏移量Off_D1及下鏈路偏移量Off_D2可相同或不同。
除此之外,通訊裝置CD1可獲得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11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11,其分別對應於通訊裝置CD1及基地台BS1間的上 鏈路通道及下鏈路通道。通訊裝置CD1亦可獲得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12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12,其分別對應於通訊裝置CD1及基地台BS2間的上鏈路通道及下鏈路通道。相似地,通訊裝置CD2可獲得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21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21,其分別對應於通訊裝置CD2及基地台BS1間的上鏈路通道及下鏈路通道。通訊裝置CD2亦可獲得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22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22,其分別對應於通訊裝置CD2及基地台BS2間的上鏈路通道及下鏈路通道。需注意的是,一通訊裝置獲得上鏈路訊號品質或下鏈路訊號品質的方法不限於任一特定方法。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透過執行一或多個量測來獲得訊號品質。在另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可透過一下鏈路控制通道來接收由網路端所傳送的訊號品質。
在一實施例中,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U2+SIG_U12)>(Off_U1+SIG_U11),則通訊裝置CD1可選擇基地台BS2做為上鏈路基地台。也就是說,根據上鏈路偏移量Off_U2及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12,通訊裝置CD1選擇基地台BS2。此外,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D2+SIG_D12)>(Off_D1+SIG_D11),則通訊裝置CD1可選擇基地台BS2做為下鏈路基地台。也就是說,根據下鏈路偏移量Off_D2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12,通訊裝置CD1選擇基地台BS2。因此,通訊裝置CD1可與基地台BS2進行傳送及接收(例如封包、訊息及/或控制資訊)。
相似地,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U2+SIG_U22)>(Off_U1+SIG_U21),則通訊裝置CD2可選擇基地台BS2做為上鏈路基地台。此外,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D1+SIG_D21)>(Off_D2+SIG_D22),則通訊裝置CD2可選擇基地台BS2做為下鏈路基地台。因此,通訊裝置CD2可與基地台BS2進行傳送及接收(例如封包、訊息及/或控制資訊)。
需注意的是,一基地台的下鏈路偏移量可對應於該基地台的一原始下鏈路涵蓋區域的一延伸,以及一基地台的上鏈路偏移量可對應於該基地台的一原始上鏈路涵蓋區域的一延伸。如第4圖所示,涵蓋區域CA1~CA3分別為基地台BS2的原始涵蓋區域、基地台BS2的下鏈路涵蓋區域以及基地台BS2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基地台BS2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大於基地台BS2的下鏈路涵蓋區域。因此,由於通訊裝置CD1同時位於基地台BS2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及下鏈路涵蓋區域,通訊裝置CD1會選擇基地台BS2做為其上鏈路基地台及下鏈路基地台。此外,由於通訊裝置CD2分別位於基地台BS2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及基地台BS1的下鏈路涵蓋區域,通訊裝置CD1會選擇基地台BS2及基地台BS1分別做為其上鏈路基地台及下鏈路基地台。需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基地台BS1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及下鏈路涵蓋區域相同。
請參考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4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40包含有基地台BS1及BS2以及通訊裝置CD1及CD2。在本實施例中,基地台BS2位於基地台BS1的涵蓋範圍中。基地台BS1及BS2、通訊裝置CD1及CD2、上鏈路偏移量Off_U1及Off_U2、下鏈路偏移量Off_D1及Off_D2、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11及SIG_U22以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11及SIG_D22之相關陳述,請參考前述,在此不贅述。
相似地,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U2+SIG_U12)>(Off_U1+SIG_U11),則通訊裝置CD1可選擇基地台BS2做為上鏈路基地台。也就是說,根據上鏈路偏移量Off_U2及上鏈路訊號品質SIG_U12,通訊裝置CD1選擇基地台BS2。此外,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D2+SIG_D12)>(Off_D1+SIG_D11),則通訊裝置CD1可選擇基地台BS2 做為下鏈路基地台。也就是說,根據下鏈路偏移量Off_D2及下鏈路訊號品質SIG_D12,通訊裝置CD1選擇基地台BS2。因此,通訊裝置CD1可與基地台BS2進行傳送及接收(例如封包、訊息及/或控制資訊)。
另一方面,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U1+SIG_U21)>(Off_U2+SIG_U22),則通訊裝置CD2可選擇基地台BS1做為上鏈路基地台。此外,若以下方程式成立:(Off_D2+SIG_D22)>(Off_D1+SIG_D21),則通訊裝置CD2可選擇基地台BS2做為下鏈路基地台。因此,通訊裝置CD2可分別與基地台BS1及基地台BS2進行傳送及接收(例如封包、訊息及/或控制資訊)。
與第4圖相似,涵蓋區域CA1~CA3分別為基地台BS2的原始涵蓋區域、基地台BS2的下鏈路涵蓋區域以及基地台BS2的上鏈路涵蓋區域。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基地台BS2的下鏈路涵蓋區域大於基地台BS2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因此,由於通訊裝置CD2位於基地台BS2的下鏈路涵蓋區域及基地台BS1的上鏈路涵蓋區域,通訊裝置CD2會選擇基地台BS1及基地台BS2分別做為其下鏈路基地台及上鏈路基地台。需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基地台BS1的上鏈路涵蓋區域及下鏈路涵蓋區域相同。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之所有流程之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或電子系統。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混合式微電腦電路、微電腦晶片或矽晶片。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訊裝置20。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因此,在上鏈路偏移量及下鏈路偏移量被適當地決定後,通訊裝置可據以選擇適當的基地台來執行傳送及接收。如此一來,通訊裝置的輸出率可獲得改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30‧‧‧流程
300、302、304、306、308‧‧‧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用於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決定一上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上鏈路(uplink,UL)偏移量,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上鏈路基地台,以供一通訊裝置根據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上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以執行到該上鏈路基地台的一傳送;決定一下鏈路訊號品質的一下鏈路(downlink,DL)偏移量,用於該網路端的一下鏈路基地台,以供該通訊裝置根據該下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訊號品質,從該網路端的該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該下鏈路基地台,以執行來自於該下鏈路基地台的一接收;以及傳送該上鏈路偏移量及該下鏈路偏移量到該通訊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一細胞選擇程序中,該通訊裝置選擇該上鏈路基地台及/或該下鏈路基地台。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基地台及該下鏈路基地台為相同的基地台。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偏移量及/或該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至少一資料流條件(traffic condition)被決定。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至少一資料流條件包含有上鏈路資料流的一延遲、下鏈路資料流的一延遲、上鏈路資料流的一緩衝器狀態、下鏈路資料流的一緩衝器狀態、上鏈路資料流的一歷史紀錄、下鏈路資料流的一歷史紀錄、上鏈路資料流的一數量、下鏈路資料流的一數量、上鏈路資料流的一模式(pattern)及/或下鏈路資料流的一模式。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偏移量及/或該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行動管理之一效能被決定。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偏移量及/或該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至少一鄰近基地台所產生的至少一干擾被決定。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偏移量及/或該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至少一鄰近基地台的至少一傳輸功率準位被決定。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該上鏈路基地台的一類型被決定,或者該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該下鏈路基地台的一類型被決定。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該上鏈路基地台的一上鏈路資料流負載被決定,或者該下鏈路偏移量是根據該下鏈路基地台的一下鏈路資料流負載被決定。
  11. 一通訊裝置,用來根據請求項1~10所述的方法處理基地台的選擇。
TW103107508A 2013-03-06 2014-03-05 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49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73157P 2013-03-06 2013-03-06
US14/188,702 US20140254411A1 (en) 2013-03-06 2014-02-25 Method of Handling Selections of Base Stations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6603A true TW201436603A (zh) 2014-09-16
TWI549537B TWI549537B (zh) 2016-09-11

Family

ID=5027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508A TWI549537B (zh) 2013-03-06 2014-03-05 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54411A1 (zh)
EP (1) EP2775763B1 (zh)
CN (1) CN104038986B (zh)
TW (1) TWI5495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8839B (zh) * 2014-10-01 2017-04-11 英特爾智財公司 巨集細胞輔助的小細胞網路中之行動通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063B (zh) * 2017-06-29 2022-02-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基站间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710235B (zh) 2017-12-15 2022-11-0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建立和终止无线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22680T3 (es) * 1998-07-28 2009-06-24 Canon Kk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municacion en una red.
KR100735402B1 (ko) * 2000-11-07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 공유 채널에 사용하는 송신 형식 결합 지시기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GB2402021A (en) * 2003-05-19 2004-11-24 Nec Corp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from a mobile phone to a base station
JP2005012429A (ja) * 2003-06-18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JP2006229318A (ja) * 2005-02-15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KR100964577B1 (ko) * 2006-06-02 2010-06-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08108227A1 (ja) * 2007-03-01 2008-09-1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185060B2 (en) * 2008-04-22 2012-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using backhaul quality information
CN101990779B (zh) * 2009-11-12 2015-04-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td-scdma切换的过程中在上行链路同步化中校正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00822A1 (en) * 2011-01-26 2012-08-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determining an offset for selection of a cell of a first radio network node
KR20140128456A (ko) * 2012-03-05 2014-11-05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8839B (zh) * 2014-10-01 2017-04-11 英特爾智財公司 巨集細胞輔助的小細胞網路中之行動通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9537B (zh) 2016-09-11
CN104038986B (zh) 2019-02-05
US20140254411A1 (en) 2014-09-11
CN104038986A (zh) 2014-09-10
EP2775763B1 (en) 2018-07-11
EP2775763A1 (en)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9779B2 (ja) マスター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3768033A1 (en) Selecting among various dual connectivity and single connectivity configurations
EP3241386B1 (en) Network-initiated discovery and path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hop ue relay networks
US101720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ell shap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2165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relay device
KR20200003197A (ko) Bwp 내의 참조 신호를 이용하여 rsrq를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단말
CN116867011A (zh) 在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之间切换的方法
JP2017510207A (ja) 複数のイベントに基づく測定レポーティングを使用するハンドオーバーのため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20160219504A1 (en) Method for cell selection in multi-rat environment
WO2018011777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913180B2 (en)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user equipment mobility information
US8812010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5034197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200280869A1 (e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reporting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s
TWI549537B (zh) 處理基地台的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7113692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42089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plit availability of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14344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조건부 재구성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