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0841A -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 Google Patents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0841A
TW201420841A TW101145056A TW101145056A TW201420841A TW 201420841 A TW201420841 A TW 201420841A TW 101145056 A TW101145056 A TW 101145056A TW 101145056 A TW101145056 A TW 101145056A TW 201420841 A TW201420841 A TW 2014208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ulvert
rails
limiting
limit
modu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5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9130B (zh
Inventor
rui-xiang Li
Original Assignee
rui-xiang 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xiang Li filed Critical rui-xiang Li
Priority to TW101145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2084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0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0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130B/zh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種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包含:一吊掛座、二固定外板以及二限位內板,其中,當箱涵模組營建施工時,係藉由二固定外板、二限位內板與吊掛座之配合,使該箱涵先可完成底部以及側邊形成︺型基座,令箱涵內管線的配置可藉由︺型基座的成型而能優先處理,以增添箱涵工程營建施工的方便性,有效減少營建工時,兼具經濟效益者。

Description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箱涵系統模組,尤指一種營建施工時係先由底部及側邊形成一︺型基座之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按,習知箱涵營造步驟,請參閱第10、11、12圖所示,其主要均係先將底座(41)先灌漿成型後,再由底座兩側配置有鋼筋,並利用板模界定出箱涵(40)側壁及上壁厚度,另配合鋼絲將板模綁結固定,方可進行灌漿工程,待側壁及上壁形成之︹型座(42)凝結成型後,俾完成箱涵的營建工程,進而再進行箱涵(40)內部管路的配置者;然而詳觀上述習知結構不難發覺其缺點之處,主要原因係歸如下:(一)、其習知箱涵(40)係先由底座灌漿成型,而底座(41)灌漿後係必須等待乾燥凝結,才能再搭設板模進行︹型座(42)側壁及上壁的灌漿工程,且內部管路又要等到︹型座(42)乾燥凝結後才可加以配置,使內部管線無法優先處理配置,造成箱涵(40)營造時間無法有效縮短,進而增加工時以及人員成本,不具經濟效益者;(二)、又該習知利用板模方式,必須再配合人工將鋼絲綁結於板模外加以固定,造成施工步驟繁雜,且過程容易產生危險狀態,缺乏施工的方便性者。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針對上述之目標驗,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 用性之本發明。
(一)、其習知箱涵係先由底座灌漿成型,而底座灌漿後係必須等待乾燥凝結,才能再搭設板模進行︹型側壁及上壁的灌漿工程,且內部管路又要等到︹型座乾燥凝結後才可加以配置,使內部管線無法優先處理配置,造成箱涵營造時間無法有效縮短,進而增加工時以及人員成本,不具經濟效益者。
(二)、又該習知利用板模方式,必須再配合人工將鋼絲綁結餘板模外加以固定,造成施工步驟繁雜,且過程容易產生危險狀態,缺乏施工的方便性者。
此乃為本發明欲解決之技術問題點者。
一種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包含:一吊掛座、二固定外板以及二限位內板,一吊掛座係至少具有二連結橫桿,該二連結橫桿係均於底部固設有二對應之縱向連結桿,且同一連結橫桿上之二連結桿間係設有二限位軌道,並分別樞設有縱向之連接桿,又二連結橫桿係分別於兩側末端設有一固定部,二固定外板內側係均形成平滑表面,而外側則配合二連結橫桿間之寬度設有二連結槽道,並以連結槽道與連結桿樞設配合,且連結槽道係又分別設有銜接桿,而銜接桿之另一端則係配合固設於連結橫桿末端之固定部,二限位內板外側係均形成平滑表面,並分別與固定外板之內 側相對應,而內側係配合二連結橫桿間之寬度設有二連接槽道,並分別以二連結槽道與連接桿嵌接配合,又二限位內板底部係分別往內側延伸具有一斜導角,另於二限位內板間提供有若干抵撐橫桿,藉由上述結構,俾以構成一種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一)、本發明之箱涵模組營建施工時,係藉由二固定外板、二限位內板與吊掛座之配合,俾能先完成底部以及側邊形成︺型之箱涵基座,令箱涵內管線的配置可藉由︺型箱涵基座的成型而能優先處理,以增添箱涵工程營建施工的方便性,有效減少營建的工時,兼具經濟效益者。
(二)、又該二固定外板及二限位內板係與吊掛座組裝連結,並提供有銜接桿及抵撐橫桿加以限制定位,則不需再於固定外板及限位內板間打洞並利用鋼絲線綁結限位,有效減少施工步驟,使箱涵施工更為簡易、方便者。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后:
首先,先請參閱第1、2圖配合第3、4圖所示,一種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包含:一吊掛座(10)、二固定外板(20)以及二限位內板(30),一吊掛座(10)係至少具有二連結橫桿(11),且二連結橫桿(11)間係具有若干縱向支桿(12)加以連結而成,該二連結橫桿(11)係均於底部固設有二對應且平行之縱向連結桿(13),且 同一連結橫桿(11)上之二連結桿(13)間係設有二限位軌道(14),並分別樞設有縱向且相互平行之連接桿(15),該些限位軌道(14)係分別由側壁貫穿設有滑移長槽(141),並分別於滑移長槽(141)下方平行凸設有導引軌桿(142),且連接桿(15)配合穿套於限位軌道(14)內並提供軸栓(151)通過滑移長槽(141)樞接連結時,係於外壁另提供有滑輪(152)相對抵靠於導引軌桿(142)上,且限位軌道(14)兩外側係分別樞設有封蓋(16),並恰好封合至導引軌桿(142),又該些限位軌道(14)於導引軌桿(142)下方係依序穿設有若干定位孔(143),並提供有插銷件(144),而連接桿(15)對應定位孔(143)係配合穿設有穿孔(153),又二連結橫桿(11)係分別於兩側末端設有一固定部(17),二固定外板(20)內側係均形成平滑表面(21),而外側則配合二連結橫桿(11)間之寬度設有二連結槽道(22),並以連結槽道(22)與連結桿(13)樞設配合,且連結槽道(22)係又分別設有銜接桿(23),而銜接桿(23)之另一端則係配合固設於連結橫桿(11)末端之固定部(17),二限位內板(30)外側係均形成平滑表面(31),並分別與固定外板(20)內側之平滑表面(21)相對應,而內側係配合二連結橫桿(11)間之寬度設有二連接槽道(32),並分別以二連接槽道(32)與連接桿(15)嵌接配合,又二限位內板(30)係較固定外板(20)短,並於底部分別往內側延伸具有一斜導角(33),另於二限位內板(30)間提供有若干抵撐橫桿(34)。
其結構之組成,再請參閱第2圖配合第3、4圖所示,該吊掛座(10)係分別以二連結橫桿(11)底部之連結桿(13)及連接桿(15) 與二固定外板(20)及二限位內板(30)相互嵌套組樞,並使二固定外板(20)與二限位內板(30)相互形成平行,該二固定外板(20)係以連結槽道(22)分別套設於連結桿(13)上,並將連結槽道(22)組設之銜接桿(23)延伸樞設於連結橫桿(11)外側末端之固定部(17),藉以將二固定外板(20)與吊掛座(10)連結固定,該二限位內板(30)係以連接槽道(32)分別套設於連接桿(15)上,並分別將平滑表面(31)與二固定外板(20)內側之平滑表面(31)相對設置,使二限位內板(30)與二固定外板(20)具有一灌漿空間(A),藉由上述結構,俾以構成一種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其結構實際使用之狀態,續請參閱第5、6、7圖所示,該吊掛座(10)係由二連結橫桿(11)與二固定外板(20)以及二限位內板(30)樞設連結,並於兩側之固定外板(20)及限位內板(30)間具有灌漿空間(A),其工程施工前,係利用懸吊機具將吊掛座(10)連帶二固定外板(20)及二限位內板(30)配置於欲施工處,並以二固定外板(20)佇立定位,再於二固定外板(20)間鋪設一板體,且二限位內板(30)係較固定外板(20)短,使二限位內板(30)與板體間係又形成一底座空間(B),且二限位內板(30)間係又提供有抵撐橫桿(34)向外撐張,使二限位內板(30)間可保持平行並限制定位,以防止灌漿流力將限位內板(30)內擠而失去平整度,藉此俾可於灌漿空間(A)及底座空間(B)內配合容設有鋼筋,再將水泥灌入,使水泥不僅能佈滿灌漿空間(A),亦流往底座空間(B),俾能完成一呈︺型之水泥箱涵基座(C),靜待凝固成型後,俾可以懸吊機具由 吊掛座(10)吊起,連帶將二固定外板(20)及二限位內板(30)脫離成型之箱涵基座(C),俾能再進行上箱涵壁(D)的封合工程者;
再者,該些連接桿(15)係分別穿套於吊掛座(10)之限位軌道(14)內,且該些限位軌道(14)係由側壁穿設有滑移長槽(141),並平行凸設有導引軌桿(142),藉以連接桿(15)係配合軸栓(151)限制於滑移長槽(141)內,並於外壁提供有滑輪(152)相對抵靠於導引軌桿(142)上(請同時參閱第3、4圖配合第8圖所示),使連接桿(15)可於限位軌道(14)內滑移調整,進而調整限位內板(30)與固定外板(20)間之距離,俾能達到箱涵內壁厚度的調整,且該些限位軌道(14)於導引軌桿(142)下方係又依序穿設有若干定位孔(143),並提供有插銷件(144),而連接桿(15)對應定位孔(143)係配合穿設有穿孔(153),當連接桿(15)位置調整後,俾能利用插銷件(144)通過限位軌道(14)之定位孔(143)與連接桿(15)之穿孔(153)串接定位,藉此使連接桿(15)於限位軌道(14)內形成定位者。
藉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一)本發明之箱涵模組營建施工時,係藉由二固定外板(20)、二限位內板(30)與吊掛座(10)之配合,俾能先完成底部以及側邊形成︺型之箱涵基座(C),令箱涵內管線的配置可藉由︺型箱涵基座(C)的成型而能優先處理,以增添箱涵工程營建施工的方便性,有效減少營建的工時,兼具經濟效益者;(二)又該二固定外板(20)及二限位內板(30)係與吊掛座(10)組裝連結,並提供有銜接桿(23)及抵撐橫 桿(34)加以限制定位,則不需再於固定外板(20)及限位內板(30)間打洞並利用鋼絲線綁結限位,有效減少施工步驟,使箱涵施工更為簡易、方便者。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實已達突破性之結構設計,而具有改良之發明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之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發明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之規定,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本發明部份:
(10)‧‧‧吊掛座
(11)‧‧‧連結橫桿
(12)‧‧‧縱向支桿
(13)‧‧‧連結桿
(14)‧‧‧限位軌道
(141)‧‧‧滑移長槽
(142)‧‧‧導引軌桿
(143)‧‧‧定位孔
(144)‧‧‧插銷件
(15)‧‧‧連接桿
(151)‧‧‧軸栓
(152)‧‧‧滑輪
(153)‧‧‧穿孔
(16)‧‧‧封蓋
(17)‧‧‧固定部
(20)‧‧‧固定外板
(21)‧‧‧平滑表面
(22)‧‧‧連結槽道
(23)‧‧‧銜接桿
(30)‧‧‧限位內板
(31)‧‧‧平滑表面
(32)‧‧‧連接槽道
(33)‧‧‧斜導角
(34)‧‧‧抵撐橫桿
(A)‧‧‧灌漿空間
(B)‧‧‧底座空間
(C)‧‧‧箱涵基座
(D)‧‧‧上箱涵壁
習知部份:
(40)‧‧‧箱涵
(41)‧‧‧底座
(42)‧‧‧︹型座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立體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吊掛座局部放大之分解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限位軌道與連接桿間組合剖視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實際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箱涵︺型基座成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箱涵成型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發明之限位內板調整狀態示意圖。
第9圖:係為習知箱涵營建步驟示意圖(一)。
第10圖:係為習知箱涵營建步驟示意圖(二)。
第11圖:係為習知箱涵成型狀態示意圖。
(10)‧‧‧吊掛座
(11)‧‧‧連結橫桿
(12)‧‧‧縱向支桿
(13)‧‧‧連結桿
(14)‧‧‧限位軌道
(15)‧‧‧連接桿
(16)‧‧‧封蓋
(17)‧‧‧固定部
(20)‧‧‧固定外板
(21)‧‧‧平滑表面
(22)‧‧‧連結槽道
(23)‧‧‧銜接桿
(30)‧‧‧限位內板
(31)‧‧‧平滑表面
(32)‧‧‧連接槽道
(33)‧‧‧斜導角
(34)‧‧‧抵撐橫桿

Claims (5)

  1. 一種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包含:一吊掛座,該吊掛座係至少具有二連結橫桿,該二連結橫桿係均於底部固設有二對應之縱向連結桿,且同一連結橫桿上之二連結桿間係設有二限位軌道,並分別樞設有縱向之連接桿,又二連結橫桿係分別於兩側末端設有一固定部;二固定外板,該二固定外板內側係均形成平滑表面,而外側則配合二連結橫桿間之寬度設有二連結槽道,並以連結槽道與連結桿樞設配合,且連結槽道係又分別設有銜接桿,而銜接桿之另一端則係配合固設於連結橫桿末端之固定部;二限位內板,該二限位內板外側係均形成平滑表面,並分別與固定外板之內側相對應,而內側係配合二連結橫桿間之寬度設有二連接槽道,並分別以二連結槽道與連接桿嵌接配合,又二限位內板底部係分別往內側延伸具有一斜導角,另於二限位內板間提供有若干抵撐橫桿。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中,該吊掛座之二連結橫桿間係具有若干縱向支桿加以連結而成。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中,該些限位軌道係分別由側壁貫穿設有滑移長槽,並分別於滑移長槽下方凸設有導引軌桿,且連接桿配合穿套於限位軌道內並提供軸栓通過滑移長槽樞接連結時,係於外壁另提供有滑輪相對抵靠於導引軌桿上。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中,該些限位軌道於導引軌桿下方係依序穿設有若干定位孔,並提供有插銷件,而連接桿對應定位孔係配合穿設有穿孔。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箱涵系統模組結構,其中,該些限位軌道兩外側係分別樞設有封蓋,並恰好封蓋至導引軌桿。
TW101145056A 2012-11-30 2012-11-30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TW2014208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5056A TW201420841A (zh) 2012-11-30 2012-11-30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5056A TW201420841A (zh) 2012-11-30 2012-11-30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0841A true TW201420841A (zh) 2014-06-01
TWI509130B TWI509130B (zh) 2015-11-21

Family

ID=51393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5056A TW201420841A (zh) 2012-11-30 2012-11-30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2084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9130B (zh) 2015-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6497B2 (ja) 型枠器具
KR101462202B1 (ko) 하로식 폼 트레블러
ITFI20100214A1 (it) Cassero a perdere assemblabile con cui comporre casseforme modulari per la costruzione di fondazioni in calcestruzzo
CN203939238U (zh) 用于上凸混凝土构件支模装置的支托模板
CN204174738U (zh) 箍筋笼
KR100891347B1 (ko) 슬래브 거푸집의 지지구조
KR20130007502U (ko) 합벽 지지 장치 및 합벽 지지 장치의 발판 지지용 브라켓
TW201420841A (zh) 箱涵系統模組結構
CN105970995A (zh) 承台胎模
KR100761964B1 (ko) 콘크리트 건축물의 벽체 시공용 거푸집
KR101098878B1 (ko) 강관파일용 밴드 압착식 두부보강장치
CN115126140A (zh) 一种空心楼板轻质实心箱体组件及其空心楼板构造
CN105178503B (zh) 一种预制外挂保温墙板
CN203939237U (zh) 防水上凸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的支模装置
JP6404013B2 (ja) 免震建物の建築方法
CN206693491U (zh) 一种带钢筋定位骨架结构的空心保温砌块
CN206707313U (zh) 一种基坑临边防护预制基础
CN207525962U (zh) 侧悬钢筋带抗剪键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
CN206016250U (zh) 一种单元组合拼装式卫生间翻边支模装置
KR20160034136A (ko) 빔 및 초경량 콘크리트를 이용한 내진성 건축 구조물의 고속 시공 방법
ITPI20130011A1 (it) Metodo e sistem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costruzioni edili.
KR101320697B1 (ko) 거푸집 연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푸집 연결 방법
RU136459U1 (ru)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каркас здания
CN203034675U (zh) 钢筋组合桁架复合板
CN214497993U (zh) 一种拼装式模壳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