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9271A - 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 Google Patents

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9271A
TW201419271A TW102126859A TW102126859A TW201419271A TW 201419271 A TW201419271 A TW 201419271A TW 102126859 A TW102126859 A TW 102126859A TW 102126859 A TW102126859 A TW 102126859A TW 201419271 A TW201419271 A TW 2014192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ecording
disc
unit
optical dis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6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ichi Shimomai
Yutaka Imamura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Kk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19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92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8Automatic cassette chang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tape chang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其課題在於使對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複數個多層光碟穩定地進行資料之檢索及再生。本發明之光記錄系統係從能夠進行複數個多層光碟之裝卸的光碟匣,取出各自的多層光碟並裝填於光碟驅動裝置,且能夠對各多層光碟進行資料之記錄及再生,於該光記錄系統中設置能夠對光碟匣之RF標籤進行記錄及讀取的RF標籤讀寫器,藉由複數個光碟驅動裝置使光碟ID分別從各多層光碟讀取,且藉由RF標籤讀寫器使這些光碟ID記錄於RF標籤。當在各多層光碟和RF標籤記錄有光碟ID的情況時,主機裝置係核對兩光碟ID,並判定複數個多層光碟是否已對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

Description

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對從光碟匣(disk cartridge)取出之複數個光碟進行記錄的光記錄系統及其光碟匣,該光碟匣係能夠自如地裝卸分別具有1個以上之記錄層的複數個光碟。
有以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藍光光碟(blu-ray disc)(註冊商標)等光碟之大容量化為目的,進行記錄層之多層化。亦有以下之方式為人所周知,該方式是伴隨記錄層之多層化,使用設置於與記錄層不同層的引導軌(guide track),來進行對記錄層之資料記錄或再生時的循軌(tracking)控制。
例如,存在有在設置有溝槽構造之引導軌的引導軌層使用390nm至420nm波長(藍色)的光進行循軌控制並且在複數個記錄層之中的一個記錄層使用650nm至680nm波長(紅色)的光進行記錄之光驅動裝置等(例如,專利文獻1 等)。
又,在光碟中,有以下的情況:能以光記錄系統識別該光碟的方式在每一光碟記錄唯一的ID。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能藉由光拾取單元(optical pickup unit)讀取記錄於光碟之BCA(Burst Cutting Area:群切區)的光碟ID,且與對該光碟求出的焦點伺服(focus servo)用之控制值、循軌伺服用之控制值、雷射控制值等賦予連帶關係,並記憶於記錄再生裝置內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當下次裝填有相同的光碟ID之光碟的情況時,記錄再生裝置就從非揮發性記憶體讀取對該光碟ID賦予連帶關係而記憶的上述控制值,且使用這些控制值來進行焦點伺服、循軌伺服、雷射光之強度等的調整。藉此,沒有必要在每次裝填光碟時求出上述控制值,而可以縮短光碟裝填之後至實際上開始資料之記錄再生為止的啟動時間。又,在該專利文獻2中,亦有記載在收容有光碟的光碟匣以條碼(bar code)、QR(quick response:快速回應)(註冊商標)碼等印刷該光碟之光碟ID等的內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004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03160號公報
近年來,為了謀求對光碟之資料傳輸速度的更進一步提高,而有檢討一種能夠使用複數個光碟驅動裝置(disk drive)對複數個多層光碟平行進行記錄/再生的光記錄系統。在此種光記錄系統中,假定以將複數個多層光碟一體地收容於光碟匣的形態導入於系統。在光記錄系統內以各自之多層光碟從光碟匣裝填於個別的光碟驅動裝置之方式而自動搬運。
在此種光記錄系統中,光碟匣單位之複數個多層光碟係例如以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容錯式磁碟陣列)之構成等為目的而使用作為1個連續的記錄空間。然而因多層光碟不可避免要對光碟匣進行個別取出和放入,故而有例如因光記錄系統內之機制的問題或系統外之人為的錯誤等,而發生多層光碟之替換或失效等的可能性。
當在光碟匣中有多層光碟之替換或失效等時,就會對光碟匣單位之複數個多層光碟發生存取的錯誤。使用者對於該存取錯誤,很難將該原因與光碟匣中的多層光碟之替換或失效等賦予連帶關係。故而,使用者要消耗時間在問題的解決上,結果有可能大大地損及使用者對系統之可靠度的評價。
有鑑於如以上之情事,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實現光碟匣與收容於該光碟匣的複數個光碟之邏輯上的連帶關係,並可以提高使用者之便利性的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形態的光記錄系統係具備:光碟記錄再生部,其係在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之前述光碟及前述記錄部之其中任一方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能夠對從前述光碟匣取出的複數個前述光碟進行記錄及讀取;存取部,其係能夠對前述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進行記錄及讀取之至少一方;以及控制部,其係藉由前述光碟記錄再生部及前述存取部之其中一方來讀取前述資訊,且藉由另一方來記錄前述資訊。
在該光記錄系統中,可以藉由具有此種構成,而使光碟匣和收容於該光碟匣的複數個光碟共有明示性之連帶關係的資訊。
前述控制部亦可為當在前述光碟和前述記錄部分別記錄有前述資訊的情況時,核對兩邊的資訊,並判定複數個前述光碟之各者是否已對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
藉此,可以驗證光碟匣與從該光碟匣供應至光碟記錄再生部的光碟之連帶的關係。
作為將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可以使用事先記錄於前述光碟的光碟識別符號及事先記錄於前述記錄部的光碟匣識別符號之其中一方。
本發明之另一形態的光記錄系統係具備:光碟記錄再生部,其係在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之前述光碟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能夠對從前述光碟匣取出的複數個前述光碟進行記錄及讀取;存取部,其係能夠對前述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進行記錄及讀取;以及控制部,其係藉由前述光碟記錄再生部將前述資訊從前述光碟分別讀取,且藉由前述存取部將前述資訊記錄於前述記錄部。
在該光記錄系統中,作為用以將光碟和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可以使用事先記錄於光碟的光碟識別符號。
在該光記錄系統中,當在前述光碟和前述記錄部分別記錄有前述資訊的情況時,核對兩邊的資訊,並判定複數個前述光碟之各者是否已對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
本發明之另一形態的光記錄系統係具備:光碟記錄再生部,其係在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能夠對從前述光碟匣取出的複數個前述光碟進行記錄及讀取;存取部,其係能夠對前述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進行讀取;以及控制部,其係藉由前述存取部將前述資訊從前述記錄部讀取,且藉由前述光碟記錄再生部記錄於前述光碟。
在該光記錄系統中,作為用以將光碟和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可以使用事先記錄於記錄部的光碟匣識別符號。
本發明之另一形態的光碟匣係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在複數個前述光碟及前述記錄部之其中一方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該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可以實現光碟匣與收容於該光碟匣的複數個光碟之邏輯上的賦予連帶關係,並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1‧‧‧光記錄系統
10、10A‧‧‧光碟匣
11、11A‧‧‧多層光碟
12‧‧‧中心孔
13‧‧‧BCA
15、15A‧‧‧RF標籤
20‧‧‧光碟搬運機構
30‧‧‧驅動單元
31‧‧‧光碟驅動裝置
32‧‧‧光拾取器
33‧‧‧第1光源
34‧‧‧第1準直透鏡
35‧‧‧第1偏光分束鏡
36‧‧‧第1中繼透鏡
37‧‧‧第2準直透鏡
38‧‧‧合成稜鏡
39‧‧‧1/4波長板
40‧‧‧RAID控制器
50‧‧‧主機裝置
51‧‧‧CPU
52‧‧‧記憶體
53‧‧‧驅動裝置I/F
54‧‧‧光碟搬運機構I/F
55‧‧‧RF讀寫器I/F
56‧‧‧系統匯流排
57‧‧‧RF標籤讀寫器
60‧‧‧物鏡
61‧‧‧第1受光透鏡
62‧‧‧第1受光部
63‧‧‧第2光源
64‧‧‧第3準直透鏡
65‧‧‧第2偏光分束鏡
66‧‧‧第2中繼透鏡
67‧‧‧第4準直透鏡
68‧‧‧第2受光透鏡
69‧‧‧第2受光部
70‧‧‧循軌致動器
71‧‧‧循軌控制部
72‧‧‧資料調變部
73‧‧‧第1光源驅動部
74‧‧‧第2光源驅動部
75‧‧‧等化器
76‧‧‧資料再生部
77‧‧‧BCA處理部
78‧‧‧抖動信號處理部
79‧‧‧光碟馬達驅動部
80‧‧‧饋送機構
81‧‧‧光碟馬達控制部
82‧‧‧控制器
85‧‧‧光碟馬達
101‧‧‧開口部
112、112A‧‧‧引導層
113、113A‧‧‧記錄層
114‧‧‧中間層
115‧‧‧保護層
121‧‧‧引導軌
R1‧‧‧記錄再生光
R2‧‧‧引導光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光記錄系統之構成圖。
圖2係圖1之光記錄系統的光碟匣之說明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中的光碟匣、驅動單元(drive unit)及主機(host)裝置的構成圖。
圖4係顯示多層光碟之構造的剖面圖。
圖5係圖4之多層光碟的俯視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中的光碟驅動裝置之構成圖。
圖7係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中的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的流程圖。
圖8係顯示變化例1之多層光碟中的引導層及記錄層之物理格式(format)。
圖9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光碟匣的說明圖。
圖10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多層光碟中的引導層及記錄層之物理格式。
圖11係關於第2實施形態中的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的流程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光記錄系統。
圖1係顯示光記錄系統之整體的構成圖。
該光記錄系統1係具備光碟匣10、光碟搬運機構20、驅動單元30、RAID控制器40及主機裝置50。以下,就各自的詳細內容加以說明。
[光碟匣10]
光碟匣10係個別裝卸自如地收容有複數個多層光碟11的單元。另外,在本發明中,收容於光碟匣10的光碟並不一定需要為多層光碟,只要是具有1個以上之記錄層的光碟即可。
圖2係顯示光碟匣10和該光碟匣10中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之收容形態。作為光碟匣10內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之收容形態係假定為水平堆疊、縱向排列等。無論是哪一種的情況,皆是以能對光碟匣10順利地進行多層光碟11之取出和放入的方式,在相鄰的多層光碟11間設置有固定的間隙為宜。光碟匣10之形狀係取決於使用者的處理(handling)性、多層光碟11之收容效率等的各點,而假定為例如長方體形狀、圓筒形狀等。在圖1之例中,使用以水平堆疊收容複數個多層光碟11的長方體形狀之光碟匣10。
圖3係顯示光碟匣10、驅動單元30及主機裝置50之構成。
在光碟匣10之至少一個側面係設置有:供多層光碟11之取出和放入用的開口部101;以及開閉該開口部101的門扉(未圖示)。門扉係與多層光碟11藉由光碟搬運機構20從光碟匣10取出和放入之動作連動而開閉,在除此以外的時候是呈閉合狀態。收容於光碟匣10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係藉由光碟搬運機構20而取出,且能選擇性地搬運(裝填)至驅動單元30內的複數個光碟驅動裝置31。
如圖1至圖3所示,在光碟匣10安裝有能夠記錄收容於該光碟匣10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光碟識別符號)之作為「記錄部」的例如RF(Radio Frequency:射頻)標籤(tag)15。RF標籤15,具體而言是具有天線部和電路部,該電路部係具備非揮發性之記憶元件及供信號處理等用的運算處理電路等。另外,RF標籤15亦可為被動式標籤(passive tag)、主動式標籤(active tag)、半主動式標籤(semi-active tag)中之任一個,亦可採用電磁感應方式、電波方式中之任一個作為電波之傳遞方式。
另外,在本發明中,光碟匣10之構成並未被限定為圖2之構成。光碟匣10之形狀、開口部之數量或位置、門扉之有無、複數個多層光碟11之收容形態等,皆能夠進行各種變化。
又,雖然已假定使用RF標籤15作為記錄部,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只要是能記錄並讀取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 即可,例如,亦可為磁性記錄媒體、光記錄媒體、半導體記憶體等。
[多層光碟11]
在本實施形態中,收容於光碟匣10的多層光碟11係假定為引導層和記錄層分離形成為各別的層之所謂引導層分離型多層光碟的情況。
圖4係顯示多層光碟11之構造的剖面圖。
多層光碟11係具有引導層112和1個以上的記錄層113。在同圖的多層光碟11之例中,記錄層113之層數為四個。在引導層112與最接近該引導層112的記錄層113之間、相鄰的記錄層113間之間分別插入具有透光性的中間層114。此等層係從入射有來自光拾取器32之記錄再生光R1及引導光R2之側起,依序積層配置有保護層115、記錄層113、中間層114、記錄層113、中間層114、記錄層113、中間層114、記錄層113、中間層114、引導層112。
在引導層112中與記錄層113相對向之側的面係以螺旋狀設置有由岸地/凹槽(land/groove)構造所構成的引導軌121。在引導軌121之側壁面係藉由抖動(wobble)而記錄有顯示及於光碟全周之位置資訊的物理位址資訊。引導軌121係例如由與用於DVD之記錄再生的紅色雷射光對應之軌距(track pitch)(0.64μm)所形成。岸地和凹槽間之間距的 平均為0.32μm。以後,將紅色雷射光之雷射光稱為「引導光」。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假定為岸地/凹槽記錄,故而岸地部和凹槽部被使用作為連續成螺旋狀的引導軌121。因而,引導軌121之間距係成為0.32μm。
在引導層112之引導軌121的循軌中,採用被用於DVD之記錄再生的紅色波長(第2波長)之雷射光。以後有時會將第2波長之雷射光稱為「引導光」。
本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係在引導軌121之岸地部和凹槽部之各者中,例如進行取決於差動推挽法(DPP:Differential Push-Pull)等的循軌控制。藉由在引導軌121之岸地部和凹槽部之各者中進行循軌控制,就能夠以0.32μm之軌距來進行對記錄層113之資訊的記錄。
以上為引導層112之說明。
記錄層113係例如使用被用於藍光光碟(註冊商標)之記錄再生的藍色波長(第1波長)之雷射光以0.32μm之軌距進行資訊之記錄的層。以後,有時會將第1波長之雷射光稱為「記錄再生光」或是「記錄光」。
記錄層113係例如藉由光吸收層和反射層等所構成。 作為光吸收層係可採用青藍(cyanine)系色素或偶氮(azo)系色素等之有機色素、或是Si(矽)、(Cu)銅、Sb(銻)、Te(碲)、Ge(鍺)等之無機材料。當記錄光照射於多層光碟11之目的的記錄層113時,照射到該記錄光的區域之反射率就會產生變化,且反射率產生變化的區域被形成作為凹坑(pit),藉此在記錄層113記錄資訊。
另外,因對記錄層113之資訊的記錄時及再生時之循軌控制及物理位址資訊、以及記錄時脈等的記錄時脈之取得係使用引導層112之引導軌121的抖動信號來進行,故而在記錄層113不需要由岸地/凹槽構造所構成的引導軌121。因而,記錄層113之表面可為平坦。
圖5係多層光碟11之俯視圖。
如同圖所示,在多層光碟11之中心孔12的周圍附近,設置記錄有該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的BCA13。
[光碟搬運機構20]
光碟搬運機構20係用以從光碟匣10取出目的的多層光碟11並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的光碟驅動裝置31,或是反之,將從光碟驅動裝置31排出的多層光碟11回送至光碟匣10的機構。
光碟搬運機構20係例如亦可為具備能夠獨立動作的 複數個搬運機構,以便可以從光碟匣10同時或是依順序連續地取出複數個多層光碟11,且個別地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的複數個光碟驅動裝置31。
[驅動單元30]
在驅動單元30係搭載有作為「光碟記錄再生部」的複數個光碟驅動裝置31。在同圖之例中係搭載有五台的光碟驅動裝置31。收容於光碟匣10的多層光碟11之數量和搭載於驅動單元30內的光碟驅動裝置31之數量並不一定需要為相同。
(光碟驅動裝置31之構成)
圖6係顯示光碟驅動裝置31之構成的示意圖。
光碟驅動裝置31係具備光拾取器32。
該光拾取器32係具備:對應記錄再生光的第1光學系;以及對應引導光的第2光學系。
第1光學系係由第1光源33、第1準直透鏡34、第1偏光分束鏡(beam splitter)35、第1中繼透鏡36、第2準直透鏡37、合成稜鏡38、1/4波長板39、物鏡(object lens)60、第1受光透鏡61及第1受光部62等所構成。在此,合成稜鏡38、1/4波長板39、物鏡60係屬於該第1光學系和後述的第2光學系之雙方。
第1光源33係具備將第1波長之雷射光當作記錄再生光R1射出的雷射二極體。從第1光源33射出的記錄再生光R1藉由第1準直透鏡34而成為平行光,且透過第1偏光分束鏡35、第1中繼透鏡36及第2準直透鏡37入射於合成稜鏡38。合成稜鏡38係將從第2準直透鏡37入射的記錄再生光R1、和從屬於後述之第2光學系的第3準直透鏡入射的第2波長之引導光R2以彼此的光軸一致之方式進行合成,且透過1/4波長板39入射於物鏡60。在物鏡60,被入射的記錄再生光以聚焦於多層光碟11之目的的記錄層113之方式聚光。
藉由記錄層113所反射的記錄再生光(返回光)係透過物鏡60、1/4波長板39入射於合成稜鏡38,且在入射方向之狀態下透射合成稜鏡38,並透過第2準直透鏡37及第1中繼透鏡36回送到第1偏光分束鏡35。第1偏光分束鏡35係將來自第1中繼透鏡36的第1波長之返回光以約90度之角度進行反射並透過第1受光透鏡61入射於第1受光部62。
第1受光部62係由受光面在光碟半徑方向和正切(tangential)方向被分割為四個部分的受光元件所構成,且對被分割出的每一受光面輸出與受光強度相應的位準之電壓信號,進而將此等相加後的信號當作記錄資料之再生信號輸出至等化器75,且將被分割出的每一受光面之電壓信 號輸出至未圖示的聚焦控制部等。
第2光學系係由第2光源63、第3準直透鏡64、第2偏光分束鏡65、第2中繼透鏡66、第4準直透鏡67、合成稜鏡38、1/4波長板39、物鏡60、第2受光透鏡68及第2受光部69等所構成。
第2光源63係將第2波長之引導光R2射出。從第2光源63射出的引導光R2藉由第3準直透鏡64而成為平行光,且透過第2偏光分束鏡65、第2中繼透鏡66及第4準直透鏡67入射於合成稜鏡38。入射於合成稜鏡38的引導光R2係如上述般,在合成稜鏡38以光軸與從第1光學系之第2準直透鏡37入射的第1波長之記錄再生光R1一致之方式進行合成,且透過1/4波長板39入射於物鏡60。在物鏡60,被入射的引導光R2以聚焦於多層光碟11之引導層112的方式聚光。
藉由引導層112所反射的引導光R2(返回光)係透過物鏡60、1/4波長板39入射於合成稜鏡38,且在合成稜鏡38以約90度之角度進行反射,並透過第4準直透鏡67及第2中繼透鏡66回送到第2偏光分束鏡65。第2偏光分束鏡65係將來自第2中繼透鏡66的引導光R2之返回光,以約90度之角度進行反射並透過第2受光透鏡68入射於第2受光部69。
第2受光部69係例如由受光面在與軌道正交之光碟半徑方向被分割為二個部分的受光元件、或是受光面在光碟半徑方向和正切方向被分割為四個部分的受光元件、或是受光面至少被分割為二個部分的主要之受光元件和分別配置於該主要的受光元件之正切方向之兩側且被分割為二個部分的二個輔助之受光元件的組合等所構成。第2受光部69係將與被分割出的各受光面之受光強度相應的位準之電壓信號選擇性地輸出至循軌控制部71及抖動信號處理部78等。
又,在光拾取器32係設置有循軌致動器(tracking actuator)70和聚焦致動器(focusing actuator)(未圖示)。循軌致動器70係以來自循軌控制部71之循軌驅動信號為基礎使物鏡60朝向光碟半徑方向移動。聚焦致動器係藉由來自未圖示的聚焦控制部之聚焦驅動信號使物鏡60朝向光軸方向移動。
再者,雖然圖示已省略,但是在光拾取器32係設置有:以切換照射有記錄再生光的記錄層113之方式使第1中繼透鏡36朝向光軸方向移動的第1中繼透鏡致動器;以及使第2中繼透鏡66朝向光軸方向移動的第2中繼透鏡致動器。
以上為光拾取器32之說明。
光碟驅動裝置31除了上述的光拾取器32以外,還具有資料調變部72、第1光源驅動部73、第2光源驅動部74、等化器75、資料再生部76、BCA處理部77、循軌控制部71、抖動信號處理部78、光碟馬達驅動部79、饋送(feed)機構80、控制器82、進而加上未圖示的聚焦控制部、中繼透鏡控制部等。
資料調變部72係將從控制器82供應來之記錄用的資料調變成適合於記錄標記之形成的位元流(bit stream)信號,且將調變信號供應至第1光源驅動部73。
第1光源驅動部73係以來自資料調變部72之調變信號為基礎而產生用以驅動第1光源33的驅動脈波。
等化器75係對來自第1受光部62之再生RF信號,進行例如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部分響應最大近似)等的等化處理之後以預定的裁剪位準(slice level)二值化。
資料再生部76係根據從等化器75輸出的二值信號來解調資料,且根據被解調的資料進行誤訂正等之解碼處理並產生再生資料,而供應至控制器82。
BCA處理部77係以來自第1受光部62之再生RF信號為基礎再生記錄於BCA的光碟ID(光碟識別符號)。
循軌控制部71係以第2受光部69之被分割出的各受光面之電壓信號為基礎,藉由例如PP(推挽)法或是DPP(差動推挽)法等來產生循軌錯誤信號,且以該循軌錯誤信號為基礎產生供應至循軌致動器70的循軌驅動信號。
抖動信號處理部78係以第2受光部69之輸出為基礎再生抖動信號,且解調物理位址資訊並供應至控制器82。又,抖動信號處理部78係從抖動信號產生基準之記錄時脈。
光碟馬達驅動部79係在光碟馬達控制部81之控制下將驅動信號供應至使多層光碟11旋轉驅動的光碟馬達85。
饋送機構80係將光拾取器32搬運至多層光碟11之半徑方向的機構。
未圖示的聚焦控制部係以來自未圖示的聚焦錯誤產生部之聚焦錯誤信號為基礎將聚焦驅動信號供應至聚焦致動器以使物鏡60朝向光軸方向移動。
控制器82係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 處理單元)、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控制器82係基於裝載於被分配至RAM的主記憶體之區域的程式,進行光碟驅動裝置31之整體的控制。
在驅動單元30搭載有複數個上述之光碟驅動裝置31,其能夠分別獨立控制,且可以分別同時進行對被裝填的多層光碟11之資訊的記錄及再生。
[RAID控制器40]
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容錯式磁碟陣列)控制器40係對來自主機裝置50之記錄命令等,進行將資料多重地記錄、或藉由等量分配(striping)分散地記錄於驅動單元30內的1個以上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RAID控制。
藉由RAID控制器40提供記錄或再生之指示的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控制器82係進行用以對多層光碟11記錄或再生資料的控制。
[主機裝置50]
主機裝置50係控制本光記錄系統1的最高階之裝置。主機裝置50亦可為個人電腦。主機裝置50係製作或準備記錄用的資料,且對RAID控制器40供應該記錄用的資料 之記錄命令。又,主機裝置50係將包含藉由使用者等指定之檔案名的讀取命令供應至RAID控制器40,且從RAID控制器40取得符合的檔案名之資料作為其響應。
如圖3所示,主機裝置50係具有CPU51、記憶體52、驅動裝置I/F53、光碟搬運機構I/F54、RF讀寫器(read/writer)I/F55、系統匯流排56。
CPU51(控制部)係進行用以執行儲存於記憶體52之程式的運算處理,並且通過系統匯流排56來控制與各部的資訊之互換。
記憶體52係儲存有使CPU51執行之程式或運算結果等的主記憶體。
驅動裝置I/F53係用以通過RAID控制器40來與複數個光碟驅動裝置31通信的介面。
光碟搬運機構I/F54係用以與光碟搬運機構20通信的介面。
RF讀寫器I/F55係用以與RF標籤(tag)讀寫器57通信的介面。RF標籤讀寫器57係使用作為能夠對光碟匣10所設置之作為記錄部的RF標籤15進行記錄及讀取的存取部。在該實施形態中,雖然採用了能夠對作為記錄部之RF 標籤15進行記錄及讀取之雙方的存取部,但是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此。
[光記錄系統1之動作]
其次,說明該光記錄系統1之動作。
(藉由光碟驅動裝置對多層光碟進行的基本記錄動作)
從主機裝置50通過RAID控制器40,對驅動單元30內之1個以上的光碟驅動裝置31之控制器82分別提供使用者資料之記錄命令。因接收到記錄命令時的各光碟驅動裝置31之動作為同樣,故而就一個光碟驅動裝置31之動作加以說明。
光碟驅動裝置31之控制器82係以使光拾取器32分別朝向與在多層光碟11之記錄層113的記錄區域中未記錄有資料的區域之最內周相對應的位置移動之方式來控制饋送機構80,並且控制光碟馬達驅動部79使光碟11在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恒定線速度)方式或是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恆角速度)方式中以適合的速度旋轉驅動。
再者,控制器82係以來自光拾取器32之物鏡60的記錄光聚焦於多層光碟11之目的的記錄層113之方式,控制光拾取器32之第1中繼透鏡36的光軸方向之位置,並且 以來自光拾取器32之物鏡60的引導光聚焦於多層光碟11之引導層112的方式,控制光拾取器32之第2中繼透鏡66的光軸方向之位置。
光碟驅動裝置31之控制器82係將從主機裝置50通過RAID控制器40而傳輸來的記錄用之資料供應至資料調變部72。在資料調變部72進行記錄用之資料的調變及錯誤訂正碼的附加等,藉此產生記錄信號,且供應至第1光源驅動部73。第1光源驅動部73係以記錄信號為基礎產生第1光源33之驅動用脈波並供應至第1光源33。同時控制器82係對第2光源驅動部74輸出控制信號以便驅動第2光源63。藉此能藉由來自光拾取器32之記錄光而對記錄層113開始資料之記錄。亦即,對多層光碟11之目的的記錄層113從內周朝向外周開始CLV方式或是CAV方式之資料記錄。
(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
在該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中,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按照儲存於記憶體52之程式,進行裝填於驅動單元30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之正規判定的處理如下。
當說明該處理之概要時,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在設置於光碟匣10之RF標籤15記錄從該光碟匣10裝填於 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作為「用以將複數個光碟和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
以後,在RF標籤15已記錄有複數個光碟ID的光碟匣10被設定於光記錄系統1時,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核對:從RF標籤15讀取的複數個光碟ID、和從裝填於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讀取的光碟ID。藉此,可以判定裝填於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是否為對該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正規之光碟。
以下,將上述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處理的詳細內容,依以下之順序加以說明。
1.對光碟匣10之RF標籤15進行光碟ID之記錄
2.藉由光碟ID之核對進行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
3.藉由光碟ID之核對進行多層光碟之失效判定
圖7係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中的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的流程圖。
1.對光碟匣10之RF標籤15進行光碟ID之記錄
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通過RF讀寫器I/F55使RF標籤讀寫器57執行RF標籤15之搜尋。當光碟匣10被設定於光記錄系統1內之預定位置時,就開始RF標籤讀寫器57與設置於該光碟匣10的RF標籤15之非接觸通信。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當知道已開始與RF標籤15之非 接觸通信時(「開始」),控制RF標籤讀寫器57,並確認在RF標籤15是否已記錄有光碟ID(步驟S101)。
在此,於初始狀態係假定在RF標籤15並未記錄有光碟ID的情況。主機裝置50之CPU51當知道在RF標籤15並未記錄有光碟ID時(步驟S101之「否」),就通過光碟搬運機構I/F54來控制光碟搬運機構20,並使光碟匣10內之各多層光碟11分別搬運至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步驟S102)。
在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裝填有多層光碟11之後,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通過驅動裝置I/F53對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指示記錄於BCA的光碟ID之讀取。
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通過驅動裝置I/F53來取得藉由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而讀取的各自之光碟ID,作為「對應光碟匣10的光碟ID之設定」(步驟S103),也將包含該光碟ID之設定的寫入命令通過RF讀寫器I/F55輸出至RF標籤讀寫器57。
RF標籤讀寫器57係按照該寫入命令,對設置於光碟匣10之RF標籤15,以記錄該寫入命令中所含的光碟ID之設定的方式進行通信(步驟S104)。藉此,在RF標籤15 之非揮發性記憶元件記錄有對應光碟匣10的光碟ID之設定。
2.藉由光碟ID之核對進行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
其次,說明判定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是否為已對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正規之光碟的情況之動作。
在以圖7之步驟S101之在RF標籤15是否已記錄有光碟ID的判定中,當判定出已記錄有光碟ID的情況時(步驟S101之「是」),將光碟ID之設定的讀取命令通過RF讀寫器I/F55輸出至RF標籤讀寫器57。RF標籤讀寫器57係按照該讀取命令從RF標籤15讀取光碟ID之設定,且通過RF讀寫器I/F55響應CPU51。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當取得記錄於RF標籤15的光碟ID之設定時(步驟S105),將該光碟ID之設定保存於記憶體52。
此後,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在使光碟匣10內之各多層光碟11分別搬運至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之後(步驟S106),通過驅動裝置I/F53對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分別指示已記錄於BCA的光碟ID之讀取。
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當通過驅動裝置I/F53來取 得藉由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而讀取的各自之光碟ID時(步驟S107),將取得的各個光碟ID與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ID之設定進行核對(步驟S108)。若從光碟驅動裝置31取得的各自之光碟ID與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ID之設定之中的任一個一致的話,主機裝置50之CPU51就判定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的各自之多層光碟11為已對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正規之光碟之設定,且開始藉由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進行使用者資料之記錄用的處理(步驟S109)。
又,當與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ID之設定之中的每一個皆不一致的光碟ID被檢測出的情況時,主機裝置50之CPU51就判定並未對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被裝填於光碟驅動裝置31,且進行使該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的光碟ID及裝填有該多層光碟11的光碟驅動裝置31之機器ID顯示於與主機裝置50連接的未圖示之顯示器等的錯誤處理(步驟S110)。
在此,主機裝置50之使用者係按照該錯誤處理,例如可以從該機器ID之光碟驅動裝置31輸入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之排出的指示。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按照該指示,通過驅動裝置I/F53將命令送至符合的光碟驅動裝置31,以便從該光碟驅動裝置31排出該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並且通過光碟搬運機構I/F54將命令送至光碟搬運機 構20,以便將從該光碟驅動裝置31排出的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送回至光碟匣10。藉此,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可送回到光碟匣10。
或是使用者亦可輸入來自驅動單元30內之全部的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之排出的指示。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按照該指示,通過驅動裝置I/F53將命令送至全部的光碟驅動裝置31,以便從全部的光碟驅動裝置31排出多層光碟11,並且通過光碟搬運機構I/F54將命令送至光碟搬運機構20,以便將從全部的光碟驅動裝置31排出的多層光碟11送回到光碟匣10。藉此,包含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的各多層光碟11可全部送回到光碟匣10。
3.藉由光碟ID之核對進行多層光碟之失效判定
在已對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之一部分並未收容於光碟匣10的情況時,主機裝置50之CPU51就能夠藉由從RF標籤15讀取的光碟ID、和從裝填於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取得的光碟ID之核對,來判定已失效的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在此情況下,可進行使該已失效的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顯示於與主機裝置50連接之未圖示的顯示器等之錯誤處理。
使用者係按照該錯誤處理,例如可以進行將已失效的多層光碟11補填於光碟匣10的作業。
如以上說明般,在本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中,係可以使用光碟ID將光碟匣10和正規收容於該光碟匣10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邏輯性地賦予連帶關係。因此,主機裝置50可以判定在光碟匣10中有發生一部分的多層光碟11之替換或失效等並通知使用者。因能在發生存取錯誤之前通知使用者,故而不會大大地損及使用者對系統之可靠度的評價。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中,將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使用作為用以將光碟匣10和多層光碟11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藉此只要將光碟ID記錄於光碟匣10之RF標籤15等的記錄部就可以進行彼此的賦予連帶關係,而沒有必要定義賦予連帶關係用的新資訊。
再者,將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使用作為用以將光碟匣10和多層光碟11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藉此可以判別在光碟匣10內已失效的多層光碟11之光碟ID,且可謀求使收容於光碟匣10的複數個光碟11之設定予以復原的作業之效率化。
<變化例1>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已就從多層光碟11之BCA取得光碟ID的情況加以說明,但是例如圖8所示,亦可 在多層光碟1之例如引導層112的引入(lead-in)區域預寫入光碟ID,且使用從該引入區域讀取的光碟ID。
<第2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與第1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的差異點係在於以下各點。
1. 在第1實施形態之光碟匣10的RF標籤15,記錄有從多層光碟讀取的光碟ID。在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在作為記錄部之例如RF標籤15A,事先於每一光碟匣10記錄固有的ID(以下稱為「光碟匣ID」)。
2. 主機裝置50之CPU51將從RF標籤15A讀取的光碟匣ID,記錄於被裝填於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A之記錄層113A的引入區域(參照圖10)等。
亦即,在第2實施形態中,光碟匣ID被利用作為用以將複數個光碟和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
圖10係第2實施形態之多層光碟11A中的引導層112A及記錄層113A之物理格式(format)的示意圖。
引導層112A及記錄層113A能藉由半徑方向之位置從內周側起各層共通地區分為引入區域、資料區域、引出(lead-out)區域。
在引導層112A之引入區域,藉由引導軌之抖動調變、或是凹坑串(pit string)等而事先記錄有多層光碟11A固有的管理資訊。作為多層光碟11A固有的管理資訊,例如包含光碟ID、記錄層之數量、記錄方式、記錄線速度、記錄再生時的雷射功率及雷射驅動脈波波形等的建議資料、使用者資料區域之位址、OPC(Optical Power Calibration:光功率校正)區域之位址等。
在引導層112之資料區域,藉由引導軌121之抖動調變、或是分別設置於岸地和凹槽的凹坑串等事先記錄有對該資料區域分配的物理位址資訊。另外,在引導層112之引出區域,亦可藉由抖動調變等事先記錄有與記錄於引入區域之資訊相同的資訊。
記錄層113之引入區域係藉由凹坑串而記錄有被用於對記錄層113之記錄再生的管理資訊之區域。作為被用於對記錄層113之記錄再生的管理資訊,例如有記錄過區域的開端位址及結束位址、顯示缺陷區域的位址與替換區域的位址之對應的缺陷管理資訊、藉由OPC處理而獲得的最佳記錄雷射功率值等的OPC資料等。記錄層113之引入區域,亦更進一步記錄有上述的光碟匣ID。
另外,有關第2實施形態,記錄部並不限於能夠進行 資訊之記錄及讀取的RF標籤15A,亦可為讀取專用的RF標籤。其他,作為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記錄部,只要是能夠事先記錄光碟匣ID,且存取部能夠讀取該光碟匣ID者則可為任何物,例如,亦可為如條碼(bar code)、QR(註冊商標)碼之記錄資訊的印刷物。因而,在此情況下,存取部只要是能夠從記錄部讀取之物即可。
其他的構成,因與第1實施形態之光記錄系統1同樣,故而省略說明。
其次,將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的處理,依以下之順序加以說明。
1A.光碟匣ID對多層光碟之記錄
2A.藉由光碟匣ID之核對進行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
圖11係關於第2實施形態中的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的流程圖。
1A.光碟匣ID對多層光碟之記錄
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通過RF讀寫器I/F55使RF標籤讀寫器57執行RF標籤15之搜尋。當光碟匣10A設定於光記錄系統1內之預定位置時,就開始RF標籤讀寫器57與設置於該光碟匣10A的RF標籤15A之非接觸通信。主機裝置50之CPU51當知道已開始與RF標籤15A 之非接觸通信時(「開始」),就控制RF標籤讀寫器57,並讀取已記錄於該RF標籤15A的光碟匣ID,且保存於記憶體52(步驟S201)。
其次,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通過光碟搬運機構I/F54來控制光碟搬運機構20,並使光碟匣10A內之各多層光碟11A分別搬運至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步驟S202)。
在各自之光碟驅動裝置31裝填有多層光碟11A之後,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通過驅動裝置I/F53對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發送指示以便嚐試來自記錄層113A之引入區域的光碟匣ID之讀取。
在此,當從光碟匣10A分別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A是此次才裝填的光碟之情況時,在記錄層113A之引入區域並未記錄有光碟匣ID。因而,在該情況下,會從裝填有多層光碟11A之全部的光碟驅動裝置31向主機裝置50之CPU51通知光碟匣ID之讀取失敗(步驟S203之「否」)。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當接受此等的通知時,就讀取事先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匣ID,且通過驅動裝置I/F53來對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指示其進行該光碟匣ID對引入區域之記錄。
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係分別按照該指示,在自身裝填的多層光碟11A之引入區域記錄光碟匣ID(步驟S204)。
2A.藉由光碟匣ID之核對進行多層光碟之正規判定
其次,說明判定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之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A是否為已對光碟匣10A賦予連帶關係的正規之光碟的情況之動作。
在圖11之步驟S203,當在裝填於各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A已記錄有光碟匣ID的情況時(步驟S203之「是」),各光碟驅動裝置31係讀取該光碟匣ID,且傳輸至主機裝置50之CPU51。主機裝置50之CPU51係當從各光碟驅動裝置31取得光碟匣ID時(步驟S205),就將取得的各個光碟匣ID分別與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匣ID進行核對(步驟S206)。
藉由該核對,若從各光碟驅動裝置31取得的各個光碟匣ID與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匣ID全部一致的話(步驟S206之「是」),則主機裝置50之CPU51就判定裝填於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的各自之多層光碟11A為已對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正規之光碟的設定,且開始供驅動單元30內之各光碟驅動裝置31進行使用者資料 之記錄用的處理(步驟S207)。
又,當從其中一個光碟驅動裝置31取得的光碟匣ID與保存於記憶體52的光碟匣ID不一致的情況時,主機裝置50之CPU51就判定裝填於該光碟驅動裝置31的多層光碟11A為未對光碟匣10賦予連帶關係的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A,且進行使該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A的光碟ID及裝填有該非正規之多層光碟11A的光碟驅動裝置31之機器ID顯示於與主機裝置50連接之未圖示的顯示器等之錯誤處理(步驟S208)。
如以上說明般,依據本實施形態,可以使用光碟ID將光碟匣10A和正規收容於該光碟匣10A的複數個多層光碟11A邏輯性地賦予連帶關係。因此,主機裝置50可以判定在光碟匣10A中有發生一部分的多層光碟11A之替換或失效等並通知使用者。因能在發生存取錯誤之前通知使用者,故而不會大大地損及使用者對系統之可靠度的評價。
本發明並非僅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當然在未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得以施加各種變更。
1‧‧‧光記錄系統
10‧‧‧光碟匣
11‧‧‧多層光碟
15‧‧‧RF標籤
20‧‧‧光碟搬運機構
30‧‧‧驅動單元
31‧‧‧光碟驅動裝置
50‧‧‧主機裝置
51‧‧‧CPU
52‧‧‧記憶體
53‧‧‧驅動裝置I/F
54‧‧‧光碟搬運機構I/F
55‧‧‧RF讀寫器I/F
56‧‧‧系統匯流排
57‧‧‧RF標籤讀寫器
101‧‧‧開口部

Claims (12)

  1. 一種光記錄系統,係具備:光碟記錄再生部,其係在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之前述光碟及前述記錄部之其中任一方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能夠對從前述光碟匣取出的複數個前述光碟進行記錄及讀取;存取部,其係能夠對前述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進行記錄及讀取之至少一方;以及控制部,其係藉由前述光碟記錄再生部及前述存取部之其中一方來讀取前述資訊,且藉由另一方來記錄前述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係當在前述光碟和前述記錄部分別記錄有前述資訊的情況時,核對兩邊的資訊,並判定複數個前述光碟之各者是否已對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資訊係事先記錄於前述光碟的光碟識別符號及事先記錄於前述記錄部的光碟匣識別符號之其中一方。
  4. 一種光記錄系統,係具備:光碟記錄再生部,其係在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之前述光碟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 訊,能夠對從前述光碟匣取出的複數個前述光碟進行記錄及讀取;存取部,其係能夠對前述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進行記錄及讀取;以及控制部,其係藉由前述光碟記錄再生部將前述資訊從前述光碟分別讀取,且藉由前述存取部將前述資訊記錄於前述記錄部。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係當在前述光碟和前述記錄部分別記錄有前述資訊的情況時,核對兩邊的資訊,並判定複數個前述光碟之各者是否已對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
  6. 如請求項4或5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資訊係事先記錄於前述光碟的光碟識別符號。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係當在前述光碟和前述記錄部分別記錄有前述資訊的情況時,核對兩邊的資訊,並判定已對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前述光碟之失效。
  8. 一種光記錄系統,係具備:光碟記錄再生部,其係在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能夠對從前述光碟匣取出的複數個前述光碟進行記錄及讀取; 存取部,其係能夠對前述光碟匣之前述記錄部進行讀取;以及控制部,其係藉由前述存取部將前述資訊從前述記錄部讀取,且藉由前述光碟記錄再生部記錄於前述光碟。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係當在前述光碟和前述記錄部分別記錄有前述資訊的情況時,核對兩邊的資訊,並判定複數個前述光碟之各者是否已對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記載之光記錄系統,其中,前述資訊係事先記錄於前述記錄部的光碟匣識別符號。
  11. 一種光碟匣,係能夠進行複數個光碟之裝卸且設置有記錄部的光碟匣,在前述光碟及前述記錄部之其中一方事先記錄有用以將複數個前述光碟和前述光碟匣賦予連帶關係的資訊。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光碟匣,其中,前述資訊係事先記錄於前述光碟的光碟識別符號及事先記錄於前述記錄部的光碟匣識別符號之其中一方。
TW102126859A 2012-07-31 2013-07-26 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TW2014192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0204A JP2014029749A (ja) 2012-07-31 2012-07-31 光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9271A true TW201419271A (zh) 2014-05-16

Family

ID=5002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6859A TW201419271A (zh) 2012-07-31 2013-07-26 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29749A (zh)
TW (1) TW201419271A (zh)
WO (1) WO20140212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706B (zh) * 2016-02-05 2021-01-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CN113707188A (zh) * 2020-05-20 2021-11-26 苏州互盟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库及光盘的运载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2388A (ja) * 1994-03-28 199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再生装置
JPH10334572A (ja) * 1997-05-30 1998-12-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2000260097A (ja) * 1999-03-10 2000-09-22 Sony Corp オートチェンジャ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706B (zh) * 2016-02-05 2021-01-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CN113707188A (zh) * 2020-05-20 2021-11-26 苏州互盟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库及光盘的运载方法
CN113707188B (zh) * 2020-05-20 2023-03-14 苏州互盟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库及光盘的运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1296A1 (ja) 2014-02-06
JP2014029749A (ja)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49346B1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US8325578B2 (en)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cording/playback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playback method
US8254240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TW201419271A (zh) 光記錄系統及光碟匣
US10650855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WO2013146491A1 (ja) 多層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装置
JP2012038363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14050398A1 (ja) 光記録装置、光記録方法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
WO2014045801A1 (ja) 光記録装置及び光記録方法
TW201419272A (zh) 光碟匣、光記錄方法及光記錄系統
JP2013239216A (ja) 光記録装置、光記録方法及び多層ディス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