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6100A - 呼吸裝置 - Google Patents

呼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6100A
TW201416100A TW101138712A TW101138712A TW201416100A TW 201416100 A TW201416100 A TW 201416100A TW 101138712 A TW101138712 A TW 101138712A TW 101138712 A TW101138712 A TW 101138712A TW 201416100 A TW201416100 A TW 2014161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elastic
breath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hole
bu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8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2792B (en
Inventor
Ying-Ta Chu
Po-Feng Tsai
Feng-Yang Hsieh
Tzu-Chie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Briview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view Corp filed Critical Briview Corp
Priority to TW101138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279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27581.3A priority patent/CN1031695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6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2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2792B/zh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種呼吸裝置,包含進氣部、震波產生部,以及彈型柱塞。進氣部具有進氣腔,震波產生部具有由內壁面所圍成之震波產生腔。震波產生腔之兩端分別有出氣口及連通孔,並經由連通孔連通進氣腔。內壁面包含第一斗面朝連通孔收束。彈型柱塞包含彈頭部及彈身部,其中彈頭部具有外凸弧面。彈型柱塞可沿出氣口及連通孔連線上移動地設置於震波產生腔內,且外凸弧面朝向連通孔。當無外力施加時,彈型柱塞係位於第一位置,且外凸弧面氣密地抵觸第一斗面並封閉連通孔。當彈型柱塞被推升至第二位置時,外凸弧面與第一斗面分離並產生間隙。

Description

呼吸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呼吸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供呼吸訓練或引咳用之呼吸裝置。
對於具有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肺功能異常的患者、接受手術患者,或其他呼吸肌肉不強健之族群,習知係以呼吸訓練裝置來進行呼吸訓練或幫助咳嗽動作之發生以排出痰液。
如圖1A所示之呼吸訓練器8a,具有管體。管體包含出氣端81、進氣端83與容室84,其中出氣端81設置有咬嘴87,容室84內設有彈簧85,彈簧85靠近進氣端83的一端850設有擋片86。當口含咬嘴87呼/吹氣時,擋片86與彈簧85會對進氣產生阻力,達到呼吸訓練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圖1B所示之拍痰器組8b,包含進氣口26、第一管段22、以及相對進氣口26之端部211,其中端部211與第一管段22之間設置有內隔壁3,且第二端部211與內隔壁3之間設置有金屬球體4。此外,內隔壁3具有口徑小於金屬球體4的外徑的開口321。當使用者自進氣口26往第一管段22吹氣時,氣壓會推動金屬球體4離開壁緣32而開放開口321;當第一管段22內氣壓下降,金屬球體4即因重力回復到開口321。因此,金屬球體4之彈動造成氣體之波動,令使用者之呼吸道產生共鳴顫動,促進痰液咳出。
然而,習知的呼吸訓練器8a沒有藉著氣體波動來引起咳 嗽的功能。拍痰器組8b則需要地心引力造成金屬球體4之彈動以促進痰液咳出,因此使用上有方向的限制。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呼吸裝置,可產生氣體的震盪波,引起咳嗽動作之發生。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呼吸裝置,在操作上不具有方向上之限制。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呼吸裝置,可提供可調校之呼/吹氣阻抗以達到呼吸訓練的目的。
本發明之呼吸裝置包含進氣部、震波產生部,以及彈型柱塞。進氣部具有進氣腔,震波產生部具有由內壁面所圍成之震波產生腔。震波產生腔之兩端分別有出氣口及連通孔,其中連通孔連通進氣腔與震波產生腔。
震波產生腔之內壁面包含第一斗面朝連通孔收束。彈型柱塞包含彈頭部及彈身部,其中彈頭部具有外凸弧面。彈型柱塞以外凸弧面朝向連通孔且可沿出氣口及連通孔連線上移動地設置於震波產生腔內。當無外力施加時,彈型柱塞係位於第一位置,且外凸弧面氣密地抵觸第一斗面並封閉連通孔;當彈型柱塞被推升至第二位置時,外凸弧面與第一斗面分離並產生間隙。
本發明之呼吸裝置包含進氣部、震波產生部,以及彈型柱 塞,其中自進氣部朝向震波產生部行進之氣流可推頂位於震波產生部之彈型柱塞,並可週期性推動位於震波產生部之彈型柱塞,使彈型柱塞以一頻率往復震盪產生氣體的震盪波。詳細來說,如圖2A所示,本發明之呼吸裝置1a實施例的進氣部10具有進氣腔100,震波產生部20具有震波產生腔200。震波產生腔200由震波產生部20之內壁面220所圍成,且兩端分別有貫通之出氣口230及連通孔210,其中連通孔210並為形成於震波產生腔200與進氣腔100間的瓶頸狀區域,而較佳具有小於進氣腔100截面積之口徑。震波產生腔200經由連通孔210連通進氣腔100,來自進氣腔100之氣流係可經過連通孔210、抵達震波產生腔200,再由出氣口230離開。此外,進氣腔100與震波產生腔200連通之另一端可為例如一進氣口,供使用者口部含住且不發生氣漏地朝進氣腔100呼/吹氣,或者亦可供與其他外接管路氣密連接。連通孔210之口徑與進氣腔100之截面積的比例可影響本發明呼吸裝置之呼/吹氣阻抗。舉例而言,當連通孔210之口徑較進氣腔100之截面積愈小,呼/吹氣量需愈大,以製造足夠氣流量抵達連通孔210與震波產生腔200。
震波產生腔200之內壁面220包含第一斗面2201朝連通孔210收束;換言之,內壁面220環繞中心軸Y,其中部分之內壁面220並且離開中心軸Y傾斜以向外張開,形成第一斗面2201。第一斗面2201因此與中心軸Y間有小於90之張角A,其設計有助於震盪波產生。此外,第一斗面2201較佳係為圓錐型之斗面,較易與彈型柱塞30保持氣密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之彈型柱塞30係可沿出氣口230及連通孔210連線上移動地設置於震波產生腔200內,亦即彈型柱塞30可大致上沿中心軸Y相對第一斗面2201往復移動。彈型柱塞30進一步包含彈頭部310及彈身部320,並且以彈頭部310朝向連通孔210地設置於震波產生腔200內。彈頭部310具有外凸弧面3100;彈身部320較佳呈柱狀,具有柱面3200。柱面3200與外凸弧面3100連接,且愈遠離外凸弧面3100之柱面3200部分與第一斗面2201之距離愈大。在不同實施例中,彈身部320亦可具有其他形狀,例如截去尖端之錐狀,並以其錐面與外凸弧面3100連接。彈頭部310之外凸弧面3100係隨彈型柱塞30沿中心軸Y之移動而可選擇氣密地抵觸第一斗面2201或與第一斗面2201分離並產生間隙g(如圖2D)。另一方面,第一斗面2201與外凸弧面3100較佳為光滑/平滑之表面;光滑面間之貼觸更能保證外凸弧面3100與第一斗面2201抵觸之氣密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之彈型柱塞30係以彈頭部310朝向連通孔210;此外,彈型柱塞30並可因其彈頭部310一側受到外力而大致上沿中心軸Y移動。舉例而言,經由進氣部100與連通孔210而來的氣流可抵達彈頭部310之外凸弧面3100。當氣流產生之氣壓足夠大時例如大於連通孔210上方之彈型柱塞30的重量時,氣壓可推動彈型柱塞30移動離開連通孔210;其中彈型柱塞30的重量可影響本發明呼吸裝置之呼/吹氣阻抗。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係稱彈頭部310未受該外力且外凸弧面3100抵觸第一斗面2201之彈型柱塞30為位於第一 位置P1,如圖2A所示,此時彈型柱塞30並封閉連通孔210;當彈頭部310受到該外力且外凸弧面3100離開第一斗面2201時,如圖2D所示,彈型柱塞30係位於第二位置P2。當外凸弧面3100抵觸第一斗面2201時,外凸弧面3100並氣密地抵觸/承靠第一斗面2201於一圓C,此時圓C將外凸弧面3100區隔出朝向連通孔210的部分;較佳而言,該部分在任何垂直於中心軸Y的平面上的投影為一圓,且該圓與圓C具有相等直徑。
一般而言,圓C的大小與第一斗面2201之傾斜角度A或彈頭部310之形狀、外徑有關。在彈頭部310之形狀一致的情況下,如圖2B所示,若張角A愈大(圖2B上方)、圓C則愈小,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區域也愈小,若張角A愈小(圖2B下方),圓C則愈大,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範圍也愈大。另一方面,在第一斗面2201之傾斜度一致的情況下,如圖2C所示,彈頭部310外徑若愈大(圖2C下方),則圓C與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區域皆愈大。
彈型柱塞30因其彈頭部310一側受到外力而大致沿中心軸Y移動的情形與前述彈型柱塞30的重量、張角A,及/或彈型柱塞30抵觸/承靠於第一斗面2201時圓C的大小相關。就彈型柱塞30的重量而言,當彈型柱塞30愈重,呼/吹氣時間需愈長或者力量需愈大才可能將彈型柱塞30推離連通孔210;換言之,呼/吹氣阻抗也愈大。另一方面,由於重量愈重,呼/吹氣耗時愈多,因此單位時間內推開彈型柱塞30的次數減 少,亦即彈型柱塞30往復移動的頻率降低了。就張角A而言,一般來說,張角A若愈大,第一斗面2201與彈頭部310間的間隙將隨彈型柱塞30離開連通孔210移動而顯著變大,氣體因此經由間隙洩放容易而難以維持於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一側,亦難以維持對彈型柱塞30之推力,因此,彈型柱塞30較快回至第一位置P1,亦即彈型柱塞30往復移動的頻率提高了;反之,張角A愈小,第一斗面2201與彈頭部310之間的間隙的改變量也愈小,氣體因此洩放較慢,推頂外凸弧面3100的時間也長,因此,彈型柱塞30較慢回至第一位置P1,亦即彈型柱塞30往復移動的頻率降低了。就圓C之大小而言,圓C愈大則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區域愈大,受力範圍亦愈大;在重量皆相同的條件下,具有愈大受力範圍的彈型柱塞30將愈容易受推離開連通孔210。由於具有愈大受力範圍的彈型柱塞30愈容易受推離開連通孔210,單位時間內推開彈型柱塞30的次數因此增加,亦即彈型柱塞30往復移動的頻率提高了。此外,較佳而言,彈型柱塞的重量、張角A,以及圓C的大小等條件並可視情況或需要,藉著例如更換零件來相互配合調整。舉例而言,本發明之呼吸裝置實施例可包含單一的震波產生部附以複數個可替換之相異彈型柱塞的套組,因此彈型柱塞的重量及/或圓C的大小係可在同樣張角A條件下,由使用者選擇與變化。
本發明之呼吸裝置較佳更包含彈性件。如圖3A所示之呼吸裝置1b實施例,彈性件50設置於彈型柱塞30朝向連通孔210之相反側,兩端可分別抵觸於彈型柱塞30及震波產生部 20之頂面,且可大致沿中心軸Y與彈型柱塞30之往復運動相互影響;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之彈性件50較佳包含螺旋彈簧。此外,較佳而言,彈型柱塞30之底端,即彈身部320上進一步形成有凸柱330,供螺旋彈簧套設定位。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之呼吸裝置1c,係更包含出氣蓋40覆蓋於出氣口230上。舉例而言,出氣蓋40為空心半球之構造,半球之空間在出氣蓋40裝設於震波產生部20而覆蓋於出氣口230上時,供彈性件50容納其中,且彈性件50之兩端可分別抵觸彈身部320或出氣蓋40之內壁面;彈性件50並可以出氣蓋40為反力座朝向連通孔210壓迫彈型柱塞30。在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出氣蓋40上可形成透孔42,並可再形成導引孔400。震波產生腔200經由透孔42與外部相通,氣流亦可經由透孔42離開呼吸裝置;導引孔400較佳可讓凸柱330伸出,並藉由例如孔壁引導凸柱330的方向。
在其他實施中,如圖3C所示之呼吸裝置1d,凸柱330上可形成有環繞凸柱330的端面333,藉以承接彈性件50。此外,端面333亦可以是可調節或可拆卸地設置於凸柱330。舉例而言,複數個具有一定重量的端面333係可替換或可增減地設置於凸柱330,藉此調節彈型柱塞30的總重,進而調節呼吸裝置之呼/吹氣阻抗或彈型柱塞的震盪;或者,端面333係可調節地沿凸柱300移動,進而調節例如套設其上的螺旋彈簧,即改變彈簧的預壓縮量(於後說明)。
較佳而言,在本發明呼吸裝置尚未運作例如無外力狀況下,呼吸裝置之彈性件50原則上一律壓迫彈型柱塞30抵觸第 一斗面2201並封閉連通孔210,即位於第一位置P1。詳細來說,當呼吸裝置1c如圖3B所示放置時,彈型柱塞30係自然依重力G方向承靠於第一斗面2201且封閉連通孔210;當呼吸裝置1c倒放時,如圖4所示,彈型柱塞30雖然也受到重力G的影響,但彈性件50較佳提供足夠的支撐,使彈型柱塞30依然抵觸第一斗面2201並封閉連通孔210,不朝重力方向下沉而在第一斗面2201及彈頭部310間產生間隙。如此一來,無論使用者如何使用本發明之呼吸裝置例如正放、側放、或倒放呼吸裝置,由於彈型柱塞30皆氣密地抵觸第一斗面2201並封閉連通孔210,因此朝向震波產生部200之氣流不會因為呼吸裝置之方向不正確而自上述間隙產生氣漏,影響彈型柱塞30產生震盪波的功能。總而言之,以此實施例而言,本發明呼吸裝置在使用上沒有方向的限制。
上述彈性件50壓抵彈型柱塞30的力量,以及彈型柱塞30的重量可共同影響本發明呼吸裝置之呼/吹氣阻抗。另一方面,當彈頭部310一側所受外力大於彈性件50壓力,並推動位於第一位置P1的彈型柱塞30朝第二位置P2移動時,彈型柱塞30將連帶壓迫彈性件50;其中外力的變化將改變彈性件50受壓迫的程度,或者使彈性件50有機會朝連通孔210推動彈型柱塞30。總而言之,外力與彈性件50的交互作用可引致彈型柱塞30沿中心軸Y的往復震盪。
在圖3A~3C與圖4所示之實施例中,彈型柱塞30因其彈頭部310一側受到外力而沿中心軸Y移動的情形除了前述彈型柱塞30的重量、張角A,及/或圓C的大小以外,進一步與 彈性件50相關。舉例來說,彈性係數愈大,彈性件50愈不容易變形,因此需較大外力以將彈型柱塞30推離連通孔210;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之彈性件50較佳為螺旋彈簧,且彈性係數係彈簧常數。
在實際情況下,在朝進氣腔100呼/吹氣後,單一口氣由於本身具有強弱交替之週期變化,因此造成外力變化,並使彈型柱塞30大致沿中心軸Y產生離開與朝向第一位置P1之往復震盪。彈型柱塞30較佳以特定之頻率範圍例如5至60 Hz進行往復震盪。特定頻率範圍之震盪產生的震盪波則引發咳嗽;其中最容易引發咳嗽之震盪頻率為15至25 Hz。由於彈型柱塞50沿中心軸Y之移動起因於彈頭部310一側受到外力如呼/吹氣產生之氣壓,因此震盪頻率會受到彈型柱塞30重量、張角A、圓C的大小,及/或彈簧常數的影響。為產生特定之頻率範圍,即5至60 Hz,彈型柱塞30重量、張角A、圓C的大小,及彈簧常數較佳具有下述條件:
其中,當張角A、圓C、以及彈簧常數固定,彈型柱塞的重量愈重,將彈型柱塞推開更是費時或費力。由於重量愈重,耗時愈多,因此單位時間內推開彈型柱塞的次數減少,震盪頻率亦降低。下面表1例示在張角A、圓C、以及彈簧常數固定 下,不同彈型柱塞重量造成震盪頻率的差異。
當彈型柱塞重量、張角A、以及圓C固定,彈簧常數愈大,螺旋彈簧50愈不容易變形;換言之,變形之螺旋彈簧50更趨向釋放彈力回復至起始狀態,螺旋彈簧50因此彈動較快,並提高彈型柱塞的震盪頻率。下面表2例示在彈型柱塞重量、張角A、以及圓C固定下,不同彈簧常數造成震盪頻率的差異。
另一方面,彈簧常數亦可影響本發明呼吸裝置之呼/吹氣阻抗。舉例而言,較大之彈簧常數可產生較大之呼/吹氣阻抗。
當彈型柱塞重量、圓C,以及彈簧常數保持不變,僅改變張角A,則如前述,若張角A愈大,第一斗面與彈型柱塞之 間的間隙隨彈型柱塞移離開第一位置P1的改變量也愈大,氣體因此洩放容易而難以維持對彈型柱塞之推力。因此,彈型柱塞在離開第一位置P1後更趨向往第一位置P1移動,震盪頻率因而提高。
當彈型柱塞重量、張角A,以及彈簧常數保持不變,僅改變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區域大小,則外凸弧面上的受力範圍即相應變化。由於具有愈大受力範圍的彈型柱塞愈容易受推離開連通孔,單位時間內推開彈型柱塞的次數因此增加,震盪頻率亦提高。其中,如前所述,外凸弧面3100朝向連通孔210的區域大小一般而言可反映在圓C的大小上。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如圖5A所示之呼吸裝置1e,出氣蓋40內面可形成有導引管410。導引管410較佳沿中心軸Y朝向連通孔210伸出。彈型柱塞30之底端、較佳例如形成於底端之凸柱330係部分伸入導引管410內,且隨彈型柱塞30之往復運動沿導引管410移動。導引管410與凸柱330可協助定位彈型柱塞30。另一方面,彈性件50例如螺旋彈簧亦至少部分伸入導引管410內,並抵觸於出氣蓋40之內壁面。
此外,圖5A所示呼吸裝置實施例之出氣蓋40較佳包含活動銷45。在本實施例中,活動銷45設置於彈性件50與彈身部320抵觸之另一端,作為彈性件50之反力座,其中活動銷45較佳抵觸該彈性件50。再者,活動銷45較佳可選擇地使彈性件50產生形變。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導引管410較佳於出氣蓋40形成有開口(未繪示)而連通震波產生腔200與外部,活動銷45係設置於導引管410內且較佳部分露出外 部,藉以可調節地沿著導引管410朝向或背向彈型柱塞30移動。進一步而言,活動銷45可朝向或背向彈型柱塞30移動並壓迫或釋放彈性件50,此總體來說此係改變彈性件50例如螺旋彈簧之預壓縮量,且影響螺旋彈簧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形變之難易;彈型柱塞30產生之震盪亦受到影響。總而言之,活動銷45的設計一來可調節呼吸裝置的呼/吹氣阻抗,二來可調控彈型柱塞30產生適當頻率之震盪,藉此引起咳嗽動作之發生。此外,無論呼吸裝置是正放、側放、或倒放,皆可藉由活動銷45調整彈性件50,使彈性件50較佳能夠支撐彈型柱塞30於抵觸第一斗面2201並封閉連通孔210的狀態。
活動銷45沿導引管410移動之可調式設計包含使活動銷45在移動後能固定於導引管410。舉例而言,如圖5B所示之實施例,導引管410內面形成有第一螺紋411,活動銷45外壁則具有相應第一螺紋411之第二螺紋451。活動銷45藉由第一螺紋411與第二螺紋451之螺合而可操作地旋轉朝向彈型柱塞30移動,或旋轉背向彈型柱塞30移動;其中終止操作可使活動銷45停止於當下相對於導引管410的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活動銷45與導引管410亦可藉由例如榫卯結構相互固定;舉例而言,活動銷45上可設有卡榫,導引管410內壁面形成有相應卡榫之凹槽,其中卡榫係可操作地伸入凹槽,或者回縮以令活動銷45可相對導引管410移動。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如圖6A~6C所示,呼吸裝置1f之震波產生腔200之內壁面220另包含環壁面2202與第二斗面2203。環壁面2202連接於第一斗面2201相反於連通孔210之 另一端,第二斗面2203連接於環壁面2202相反於第一斗面2201之一端,且自連接環壁面2202之一端向另一端張開;第二斗面2203可以平面、外凸或內凹曲面所形成。
如圖6A~6B所示,環壁面2202可與中心軸Y平行,或如圖6C所示,以朝第一斗面2201收束之方向傾斜,並與中心軸Y間,即與彈型柱塞30移動方向間形成有張角A’。張角A’小於張角A,較佳為0至15度,且亦小於第二斗面2203與中心軸Y間的張角(未繪示)。當環壁面2202與中心軸Y平行,環壁面2202具有一固定內徑;當張角A’大於0度,環壁面2202與第一斗面2201連接處的內徑為環壁面2202之最小內徑。環壁面2202之內徑或最小內徑大於彈型柱塞30之最大外徑,因此,彈型柱塞30係可通過環壁面2202地相對第一斗面2201移動,進而抵觸或離開第一斗面2201。
彈型柱塞30除了與第一斗面2201間隔有間隙g以外,並與環壁面2202間隔有間隙。由於環壁面2202之張角A’較張角A小,甚至可能平行於彈身部320之壁面3200,彈頭部310與環壁面2202間的間隙g’隨彈頭部310通過環壁面2202產生變化的量較和緩,此係使得氣體洩放較和緩;此外,小間隙g’亦產生通道效應。因此,環壁面2202及其張角A’延長外力推頂彈型柱塞30之時間及行程。總而言之,本實施例之呼吸裝置1f得以包含第一斗面2201,其中第一斗面2201可具有有助於震盪波產生之適當傾斜度;再者,藉由環壁面2202,呼吸裝置1f得到如上述較小之張角A所得的外力推頂彈型柱塞30的效果。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a、1b、1c、1d、1e、1f‧‧‧呼吸裝置
10‧‧‧進氣部
100‧‧‧進氣腔
20‧‧‧震波產生部
200‧‧‧震波產生腔
210‧‧‧連通孔
220‧‧‧內壁面
2201‧‧‧第一斗面
2202‧‧‧環壁面
2203‧‧‧第二斗面
230‧‧‧出氣口
30‧‧‧彈型柱塞
310‧‧‧彈頭部
3100‧‧‧外凸弧面
320‧‧‧彈身部
3200‧‧‧柱面
330‧‧‧凸柱
333‧‧‧端面
40‧‧‧出氣蓋
400‧‧‧導引孔
410‧‧‧導引管
411‧‧‧第一螺紋
42‧‧‧透孔
45‧‧‧活動銷
451‧‧‧第二螺紋
50‧‧‧彈性件
8a‧‧‧呼吸訓練器
81‧‧‧出氣端
83‧‧‧進氣端
84‧‧‧容室
85‧‧‧彈簧
850‧‧‧一端
86‧‧‧擋片
87‧‧‧咬嘴
8b‧‧‧拍痰器組
211‧‧‧端部
22‧‧‧第一管段
26‧‧‧進氣口26
3‧‧‧內隔壁
32‧‧‧壁緣
321‧‧‧開口
4‧‧‧金屬球體
Y‧‧‧中心軸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A‧‧‧張角
A’‧‧‧張角
g‧‧‧間隙
g’‧‧‧間隙
G‧‧‧重力方向
圖1A~1B所示為習知呼吸裝置之示意圖;圖2A~2D所示為本發明呼吸裝置之實施例之示意圖;圖3A~3C所示為本發明呼吸裝置其他實施例之示意圖;圖4所示為圖3B所示實施例不同方向之示意圖;圖5A~5B所示為本發明呼吸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以及圖6A~6C所示為本發明呼吸裝置再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1c‧‧‧呼吸裝置
10‧‧‧進氣部
100‧‧‧進氣腔
20‧‧‧震波產生部
210‧‧‧連通孔
2201‧‧‧第一斗面
230‧‧‧出氣口
30‧‧‧彈型柱塞
330‧‧‧凸柱
40‧‧‧出氣蓋
400‧‧‧導引孔
42‧‧‧透孔
50‧‧‧彈性件
Y‧‧‧中心軸
G‧‧‧重力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呼吸裝置,包含:一進氣部,具有一進氣腔;一震波產生部,其中形成有一震波產生腔,該震波產生腔係由一內壁面所圍成,且兩端分別有貫通之一出氣口及一連通孔;其中,該震波產生腔經由該連通孔連通該進氣腔,且該內壁面包含一第一斗面朝該連通孔收束;以及彈型柱塞,包含一彈頭部及一彈身部;其中該彈頭部具有一外凸弧面;其中,該彈型柱塞係可沿該出氣口及該連通孔連線上移動地設置於該震波產生腔內,且該外凸弧面係朝向該連通孔;當無外力施加時,該彈型柱塞係位於一第一位置,且該外凸弧面氣密地抵觸該第一斗面並封閉該連通孔;當該彈型柱塞被推升至一第二位置時,該外凸弧面與該第一斗面分離並產生一間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出氣蓋覆蓋於該出氣口上,以及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彈型柱塞及該出氣蓋之間;其中該彈性件係以該出氣蓋為反力座朝向該連通孔壓迫該彈型柱塞。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在無外力狀況下,當該彈型柱塞之重量壓迫於該彈性件上時,該彈性件具有足夠的彈性壓迫該彈型柱塞抵觸該第一斗面並封閉該連通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彈性件之彈性係數係介於0.01至0.5 N/mm之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出氣蓋內面上具有一導引 管朝該連通孔伸出,該彈型柱塞之底端係部分伸入該導引管,並沿該導引管移動,該彈性件係設置於該導引管內並抵觸該彈型柱塞之底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彈型柱塞之底端具有一凸柱及圍繞該凸柱之端面,該凸柱係伸入該導引管,該彈性件係包含一螺旋彈簧環繞該凸柱。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出氣蓋包含一活動銷設置於該導引管內作為該彈性件之反力座,該活動銷係可選擇地朝向或背向該彈型柱塞移動。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導引管內面形成有一第一螺紋,該活動銷外壁亦具有相應之一第二螺紋以相對於該導引管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彈身部具有一柱面連接該外凸弧面,該柱面與該第一斗面之距離係越遠離該外凸弧面越大。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連通孔係形成於該進氣腔及該震波產生腔間之一瓶頸狀區域。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內壁面上具有一環壁面連接於該第一斗面相反於該連通孔之一端,該環壁面與該彈型柱塞移動方向之張角係小於該第一斗面與該彈型柱塞移動方向之張角,且該環壁面之最小內徑係大於該彈型柱塞之最大外徑。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內壁面上具有一第二斗面連接於該環壁面相反於該第一斗面之一端,該第二斗面係自 連接該環壁面之一端向另一端張開。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第一斗面相對於該彈型柱塞移動方向之張角係介於5度至45度之間。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其中該彈型柱塞之重量係介於4至20克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裝置,該外凸弧面氣密地抵觸該第一斗面於一圓,該圓之直徑係介於10至25 mm之間。
TW101138712A 2012-10-19 2012-10-19 Breathing apparatus TWI562792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712A TWI562792B (en) 2012-10-19 2012-10-19 Breathing apparatus
CN201310027581.3A CN103169590B (zh) 2012-10-19 2013-01-24 呼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712A TWI562792B (en) 2012-10-19 2012-10-19 Breath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100A true TW201416100A (zh) 2014-05-01
TWI562792B TWI562792B (en) 2016-12-21

Family

ID=4863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8712A TWI562792B (en) 2012-10-19 2012-10-19 Breath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9590B (zh)
TW (1) TWI562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3832B (zh) * 2017-12-07 2024-04-12 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呼吸训练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87426B (zh) * 2019-11-08 2021-0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训练装置
CN114082161B (zh) * 2021-12-10 2022-07-22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一种肺移植术后呼吸功能训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8987A (en) * 1973-09-27 1975-09-30 John R Boehringer Controlled positive end pressure expiratory device
US5018517A (en) * 1987-10-22 1991-05-28 Claude Liardet Expiration-resisting apparatus designed for improving pulmonary ventilation
JP2000237343A (ja) * 1999-02-18 2000-09-05 Shuji Kishi 息吹込み鍛練具
CN100387215C (zh) * 2002-10-10 2008-05-14 李志平 一种排痰康复哨
CN2629683Y (zh) * 2003-01-27 2004-08-04 李志平 一种吹气排痰器
CN201139805Y (zh) * 2007-09-27 2008-10-29 张华� 气道振动驱痰器
CN201168307Y (zh) * 2008-02-20 2008-12-24 张翔宇 自由体位便携式震荡排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2792B (en) 2016-12-21
CN103169590B (zh) 2015-03-11
CN103169590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16100A (zh) 呼吸裝置
AU2004200770B2 (en)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 device
US10960170B1 (en)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 device having an oscillating valve
RU2009140311A (ru)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ое осциллирующее респираторное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0137260B2 (en) Nebulizer kit and nebulizer
EP1880631A3 (en) Cosmetics case
TW200533419A (en) Foamer dispenser
TWI642454B (zh) 具有按壓式藥杯的噴霧器
WO2016104591A1 (ja) 泡吐出器
JP6473737B2 (ja) 呼吸器疾患の治療のための治療装置
JP2019500974A (ja) 経鼻粉体投与装置
TW200914073A (en) Medical atomized apparatus
US2993652A (en) Atomizer
CN110102417A (zh) 喷射阀及点胶设备
TWM485042U (zh)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TW201139898A (en) Pump valve body structure
CN108349617A (zh) 用于标签印模的印模底座和用于加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WO2018234525A1 (en) MULTI-LIQUID NOZZLE INHA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1351560B2 (en) Foam discharger
CN208719492U (zh) 一种减压阀反馈气体平衡器
CN208380826U (zh) 一种气泵的摆动装置
US9361871B1 (en) Whistle with non-spherical pea
TW202237213A (zh) 具有震盪指示功能的可攜式吐氣正壓震盪器
JP2009179349A (ja) 泡吐出器
CN211327519U (zh) 一种喷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