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5899A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5899A
TW201415899A TW102132010A TW102132010A TW201415899A TW 201415899 A TW201415899 A TW 201415899A TW 102132010 A TW102132010 A TW 102132010A TW 102132010 A TW102132010 A TW 102132010A TW 201415899 A TW201415899 A TW 2014158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ze
block
component
conversion
deco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9585B (zh
Inventor
Kengo Terada
Youji Shibahara
Kyoko Tanikawa
Hisao Sasai
Toshiyasu Sugio
Toru Matsunobu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5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5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5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8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 colour or a chrominance compon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9/00Image coding
    • G06T9/007Transform coding, e.g.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19Adaptive subdivision aspects, e.g. subdivision of a picture into rectangular or non-rectangular coding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Selection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transforms or standards, e.g. selection between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and sub-band transform or selection between H.263 and H.264
    • H04N19/122Selection of transform size, e.g. 8x8 or 2x4x8 DCT; Selection of sub-band transforms of varying structure or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6Incoming video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6Incoming video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 H04N19/137Motion inside a coding unit, e.g. average field, frame or block dif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7Assigned coding mode, i.e. the coding mode being predefined or preselected to be further used for selection of another element or parame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edic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7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syntax aspects related to video coding, e.g. related to compre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9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cod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N19/10-H04N19/85, e.g. fractals
    • H04N19/96Tree coding, e.g. quad-tree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可對輸入圖像之色差成分及亮度成分進行轉換來將前述輸入圖像編碼之圖像編碼方法,輸入圖像包含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圖像編碼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當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執行對色差成分之轉換處理來導出色差成分之係數;及,當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第一最小大小時,不將顯示色差成分之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CBF旗標編碼,而當為其它大小時,則將CBF旗標編碼。

Description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 像編碼解碼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將圖像編碼之圖像編碼方法、或將圖像解碼之圖像解碼方法。
背景技術
關於將圖像(包含動態圖像)編碼之圖像編碼方法、或將圖像解碼之圖像解碼方法的技術,有例如非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
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ISO/IEC 14496-10 「MPEG-4 Part10 Advanced Video Coding」
發明概要
惟,習知技術之圖像編碼方法或圖像解碼方法有 編碼效率不足之問題。
故,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提高編碼效率之圖像編碼方法及圖像解碼方法。
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方法可將輸入圖像編碼,其中,前述輸入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圖像編碼方法包含有: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及,編碼步驟,將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編碼,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前述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執行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前述編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前述第一最小大小時,不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編碼,而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則將前述旗標編碼。
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一種圖像解碼方法可從編碼位元流將圖像解碼,其中,前述圖像包含具有色差成分 及亮度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圖像解碼方法包含有:解碼步驟,將前述編碼位元流所含的已編碼之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解碼;及,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之前述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前述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前述解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解碼。
而,這些概括性或具體之態樣,可用系統、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或電腦可讀取之CD-ROM等記錄媒體來實現,亦可用系統、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及記錄媒體之任意組合來實現。
本發明之圖像編碼方法及圖像解碼方法可提高編碼效率(減少編碼量)。
100‧‧‧圖像編碼裝置
101‧‧‧LCU分割部
102‧‧‧CU分割大小決定部
103‧‧‧TU分割大小決定部
104‧‧‧CBF_CbCr決定部
105‧‧‧四元樹編碼部
106‧‧‧訊框記憶體
110‧‧‧CU分裂旗標編碼部
120‧‧‧CU編碼部
121‧‧‧預測部
122‧‧‧減法部
123‧‧‧加法部
130‧‧‧四元樹轉換部
131‧‧‧TU分裂旗標編碼部
132‧‧‧CBF編碼部
140‧‧‧TU編碼部
141‧‧‧轉換部
142‧‧‧頻率係數編碼部
143,242‧‧‧逆轉換部
200‧‧‧圖像解碼裝置
201‧‧‧四元樹解碼部
202‧‧‧訊框記憶體
211‧‧‧CU分裂旗標解碼部
220‧‧‧CU解碼部
221‧‧‧加法部
230‧‧‧四元樹轉換部
231‧‧‧TU分裂旗標解碼部
232‧‧‧CBF解碼部
240‧‧‧TU解碼部
241‧‧‧頻率係數解碼部
ex100‧‧‧內容供給系統
ex101‧‧‧網際網路
ex102‧‧‧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ex103‧‧‧串流伺服器
ex104‧‧‧電話網
ex106~ex110‧‧‧基地台
ex111‧‧‧電腦
ex112‧‧‧PDA
ex113‧‧‧攝像機
ex114‧‧‧行動電話
ex115‧‧‧遊戲機
ex116‧‧‧攝像機
ex500‧‧‧LSI
ex200‧‧‧數位廣播用系統
ex201‧‧‧廣播台
ex202‧‧‧衛星
ex203‧‧‧纜線
ex204、ex205‧‧‧天線
ex210‧‧‧汽車
ex211‧‧‧汽車導航
ex212‧‧‧再生裝置
ex213‧‧‧螢幕
ex215‧‧‧記錄媒體(光碟等)
ex216‧‧‧記錄媒體(SD卡等)
ex217‧‧‧機上盒(STB)
ex218‧‧‧讀取器/記錄器
ex219‧‧‧螢幕
ex230‧‧‧資訊軌
ex231‧‧‧記錄塊
ex232‧‧‧內周區域
ex233‧‧‧資料記錄區域
ex234‧‧‧外周區域
ex300‧‧‧電視(接收機)
ex301‧‧‧調諧器
ex302‧‧‧調變/解調部
ex303‧‧‧多工/解多工部
ex304‧‧‧聲音訊號處理部
ex305‧‧‧影像訊號處理部
ex306‧‧‧訊號處理部
ex307‧‧‧揚聲器
ex308‧‧‧顯示部
ex309‧‧‧輸出部
ex310‧‧‧控制部
ex311‧‧‧電源電路部
ex312‧‧‧操作輸入部
ex313‧‧‧橋接器
ex314‧‧‧插槽部
ex315‧‧‧驅動器
ex316‧‧‧數據機
ex317‧‧‧介面部
ex318、ex319、ex320、ex321‧‧‧緩衝器
ex350‧‧‧天線
ex351‧‧‧傳送/接收部
ex352‧‧‧調變/解調部
ex353‧‧‧多工/解多工部
ex354‧‧‧聲音訊號處理部
ex355‧‧‧影像訊號處理部
ex356‧‧‧聲音輸入部
ex357‧‧‧聲音輸出部
ex358‧‧‧顯示部
ex359‧‧‧LCD控制部
ex360‧‧‧主控制部
ex361‧‧‧電源電路部
ex362‧‧‧操作輸入控制部
ex363‧‧‧攝像機介面部
ex364‧‧‧插槽部
ex365‧‧‧攝像機部
ex366‧‧‧操作鍵部
ex370‧‧‧匯流排
ex400‧‧‧資訊再生/記錄部
ex401‧‧‧光學頭
ex402‧‧‧調變記錄部
ex403‧‧‧再生解調部
ex404‧‧‧緩衝器
ex405‧‧‧碟片馬達
ex406‧‧‧伺服控制部
ex407‧‧‧系統控制部
ex500‧‧‧LSI
ex501‧‧‧控制部
ex502‧‧‧CPU
ex503‧‧‧記憶體控制器
ex504‧‧‧串流控制器
ex505‧‧‧電源電路部
ex506‧‧‧串流I/O
ex507‧‧‧訊號處理部
ex508‧‧‧緩衝器
ex509‧‧‧AV I/O
ex510‧‧‧匯流排
ex511‧‧‧記憶體
ex512‧‧‧驅動頻率控制部
ex800‧‧‧實施形態6之構成
ex801‧‧‧本發明之解碼處理部
ex802‧‧‧依據習知規格之解碼處理部
ex803‧‧‧驅動頻率切換部
ex901‧‧‧本發明專用之解碼處理部
ex 902‧‧‧本發明及習知規格共有之解碼處理部
ex 1001‧‧‧本發明專用之解碼處理部
ex 1002‧‧‧習知規格專用之解碼處理部
ex 1003‧‧‧本發明及習知規格共有之解碼處理
圖1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圖像編碼裝置之構成例 的方塊圖。
圖2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四元樹編碼部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3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圖像編碼方法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圖4是顯示將LCU(Largest Coding Unit:大編碼單元)分割為CU(Coding Unit:編碼單元)時之例子的圖。
圖5是顯示與圖4之LCU對應之CU分裂旗標(CU Split Flag)例的圖。
圖6是顯示與圖4之LCU對應之對TU之分割方法例的圖。
圖7是顯示與圖6之LCU對應之TU分裂旗標例的圖。
圖8是顯示四元樹編碼部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9是顯示圖3所示四元樹編碼部之CU編碼部的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0是顯示圖3所示CU編碼部之四元樹轉換部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1是顯示圖3所示四元樹轉換部之TU編碼部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2是顯示與圖7之TU對應之CBF_Cb例的圖。
圖13是顯示實施形態2之圖像解碼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4是顯示實施形態2之四元樹解碼部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5是顯示實施形態2之圖像解碼方法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圖16是顯示圖14所示四元樹解碼部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7是顯示圖14所示CU解碼部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8是顯示圖14所示四元樹轉換部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9是顯示圖14所示TU解碼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20是實現內容發佈服務之內容供給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圖21是數位廣播用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圖22是顯示電視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3是顯示對光碟之記錄媒體進行資訊讀寫之資訊再生/記錄部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4是顯示光碟之記錄媒體之構造例的圖。
圖25A是顯示行動電話例之圖。
圖25B是顯示行動電話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6是顯示多工資料構成之圖。
圖27是顯示各串流在多工資料如何多工之示意圖。
圖28是更詳細顯示PES封包列如何儲存視訊流之圖。
圖29是顯示多工資料之TS封包與源封包之構造之圖。
圖30是顯示PMT之資料構成之圖。
圖31是顯示多工資料資訊之內部構成之圖。
圖32是顯示串流屬性資訊之內部構成之圖。
圖33是顯示識別影像資料之步驟之圖。
圖34是顯示實現各實施形態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及動態圖像解碼方法之積體電路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5是顯示切換驅動頻率之構成之圖。
圖36是顯示識別影像資料並切換驅動頻率之步驟之圖。
圖37是顯示使影像資料規格與驅動頻率對應之查找表之例子之圖。
圖38A是顯示共有訊號處理部之模組之構成例之圖。
圖38B是顯示共有訊號處理部之模組的其他構成例之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作為本發明基礎之見解)
本發明人發現,「背景技術」欄所記載之將圖像編碼之圖像編碼方法或將圖像解碼之圖像解碼方法會產生以下問題。
近年來,數位影像機器之技術進步顯著,將從攝影機或電視調階器所輸入之影像訊號(按時間序列順序排列之複數動態圖像圖片)壓縮編碼並記錄於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或硬碟等記錄媒體、或透過網路發佈的機會不斷增加。
上述針對影像訊號之圖像編碼方法,一般是由生成編碼對象圖像之預測圖像的步驟、求取預測圖像與編碼 對象圖像之差分圖像的步驟、將差分圖像從圖像區域轉換為頻率區域來求取頻率係數(係數)之步驟、將頻率係數算術編碼之步驟構成。
在稱為H.264/AVC或MPEG-4 AVC之圖像編碼規格(參考非專利文獻1)中,編碼對象圖像會分割為1個或複數編碼對象區塊。編碼對象區塊會分割為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上述求取頻率係數之步驟會依照每一轉換區塊來執行。又,上述算術編碼之步驟中要算術編碼之參數,包含顯示各轉換區塊是否存在非0頻率係數之旗標。該旗標在H.264/AVC是稱為CBP(Coded Block Pattern:解碼區塊圖樣),在HEVC則是稱為CBF(Coded Block Flag:解碼區塊旗標)。
將圖像解碼時,該旗標會對1個轉換區塊進行逆頻率轉換等。
惟,習知方法中,由於必須依照每一轉換區塊來將旗標編碼,因此有編碼量增加的課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方法可將輸入圖像編碼,其中,前述輸入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圖像編碼方法包含有: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之係 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及,編碼步驟,將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編碼,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前述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執行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前述編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前述第一最小大小時,不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編碼,而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則將前述旗標編碼。
上述構成之圖像編碼方法中,對於區塊大小小於亮度成分之色差成分,是當轉換區塊之大小為第一最小大小時,與區塊結合而在與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進行處理。藉此,可不需要用以在小於第一最小大小之單位進行編碼的處理電路及軟體模組等。
又,上述構成之圖像編碼方法中,是構造成對於第一最小大小之轉換區塊,不將色差成分之CBF_Cb及CBF_Cr編碼。上述構成之圖像編碼方法中,由於是參考上1個層的CBF_Cb及CBF_Cr,因此不會參考第一最小大小之轉換區塊之CBF_Cb及CBF_Cr。換言之,由於不需將第一最小大小之轉換區塊之CBF_Cb及CBF_Cr編碼,因此可藉由不將該等編碼來提高處理效率。
例如,前述轉換區塊是使用四元樹構造來將前述編碼區塊分割之區塊,前述編碼區塊之第二最小大小是限 制於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的大小,前述編碼步驟中,當(1)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且(2)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為前述四元樹構造之最上位層、或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四元樹構造中之層的上1階層之層的前述旗標之值為1時,可將前述旗標編碼。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解碼方法可從編碼位元流將圖像解碼,前述圖像包含具有色差成分及亮度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圖像解碼方法包含有:解碼步驟,將前述編碼位元流所含的已編碼之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解碼;及,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之前述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前述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前述解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解碼。
上述構成之圖像解碼方法中,對於區塊之大小小 於亮度成分之色差成分,是當轉換區塊之大小為第一最小大小時,與區塊結合而在與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進行處理。藉此,可不需要用以在小於第一最小大小之單位進行解碼的處理電路及軟體模組等。
又,上述構成之圖像解碼方法中,是構造成對於第一最小大小之轉換區塊,不將色差成分之CBF_Cb及CBF_Cr解碼。上述構成之圖像解碼方法中,由於是參考上1個層的CBF_Cb及CBF_Cr,因此不會參考第一最小大小之轉換區塊之CBF_Cb及CBF_Cr。換言之,由於不需將第一最小大小之轉換區塊之CBF_Cb及CBF_Cr編碼,因此即使編碼位元流包含該等旗標時,也不將該等解碼,藉此可提高處理效率。
例如,前述轉換區塊是使用四元樹構造來將前述解碼區塊分割之區塊,前述解碼區塊之第二最小大小是限制於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之大小,前述解碼步驟中,當(1)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且(2)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為前述四元樹構造之最上位層、或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四元樹構造中之層的上1階層之層的前述旗標之值為1時,可將前述旗標解碼。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裝置具有處理電路與前述處理電路可存取之記憶裝置,可對輸入圖像之色差成分及亮度成分進行轉換,其中,前述輸入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 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處理電路包含有: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及,編碼步驟,將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編碼,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執行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轉換處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前述編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前述第一最小大小時,不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編碼,而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則將前述旗標編碼。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解碼裝置具有處理電路與前述處理電路可存取之記憶裝置,可從編碼位元流將圖像解碼,其中,前述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處理電路包含有:解碼步驟,將前述編碼位元流所含的已編碼之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解 碼;及,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之前述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前述解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解碼。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解碼裝置具有上述圖像編碼裝置及上述圖像解碼裝置。
以下,參考圖式來具體實施形態。而,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皆為顯示概括性或具體之例。以下實施形態所示之數值、形狀、材料、構成要件、構成要件之配置位置及連結形態、步驟、步驟之順序等皆為例子,用意並非限定本發明。又,以下實施形態之構成要件中,對於未記載於表示最上位概念之獨立請求項的構成要件,會作為任意之構成要件來說明。
(實施形態1)
用圖1~圖12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的全體構成。
<1-1.全體構成>
首先,根據圖1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的全體構成。圖1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的構 成(一部份)例的方塊圖。
本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100是對輸入圖像之色差成分及亮度成分進行頻率轉換的裝置。圖像編碼裝置100使用樹構造將輸入圖像分割為1個或複數編碼區塊,並使用樹構造將編碼區塊分割為1個或複數之轉換區塊。而,本實施形態中,是使用代表樹構造之例子的四元樹構造。
如圖1所示,圖像編碼裝置100具有LCU分割部101、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CBF_CbCr決定部104、四元樹編碼部105、訊框記憶體106(記憶裝置之例子)。
而,LCU分割部101、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CBF_CbCr決定部104、及訊框記憶體106之詳細構成(動作)會在1-3說明。
<1-2.四元樹編碼部105之構成>
根據圖2來說明四元樹編碼部105之構成。圖2是顯示四元樹編碼部105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如圖2所示,四元樹編碼部105具有CU分裂旗標編碼部110、CU編碼部120。
CU編碼部120具有預測部121、減法部122、加法部123、四元樹轉換部130。
四元樹轉換部130具有TU分裂旗標編碼部131、CBF編碼部132、TU編碼部140。
TU編碼部140具有轉換部141、頻率係數編碼部142、逆轉換部143。
而,四元樹編碼部105之各構成細節(動作)將在1-4~1-7說明。
<1-3.動作(全體)>
根據圖3來說明圖像編碼裝置100之全體動作。圖3是顯示圖像編碼裝置100之全體動作例的流程圖。
如圖3所示,LCU分割部101是將輸入圖像分割為例如64x64大小之區塊(LCU:Largest Coding Unit,大編碼單位),並將已分割之LCU依序輸出至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CBF_CbCr決定部104、及四元樹編碼部105(步驟S101)。而,由於對後續LCU之處理(S102~S106)是對1張圖片(輸入圖像)內的全部LCU實施,因此會對圖片內所含的全部LCU執行S102~S106。
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會將LCU分割為1個或複數CU(Coding Unit:編碼單位)(S102)。CU之大小是可變的。又,各CU不必皆為相同大小。
圖4是顯示將LCU分割為1個或複數CU時之例子的圖。圖4中,全體(包含1~16全部的區塊)為1個LCU。又,圖4中,附加1~16之數字的四角形區塊分別表示CU。區塊內之數值1~16表示編碼之順序。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使用已編碼之圖像或輸入圖像之特徴等來決定CU分割大小。本實施形態中,CU之最小大小(第二最小大小)為橫8像素×縱8像素,最大大小為橫64像素×縱64像素。而,CU之最大大小及最小大小可為其它大小。
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決定表示CU分割方法之 CU分裂旗標之值,並輸出至四元樹編碼部105。CU分裂旗標是顯示是否將區塊分割之旗標。
圖5是顯示與圖4所示之LCU對應之CU分裂旗標之值的例子的圖。圖5中,四角內之數值是CU分裂旗標之值。CU分裂旗標為1的區塊表示4分割,0的區塊表示不分割。4分割之各區塊內也有CU分裂旗標。換言之,可分割到CU分裂旗標變成0為止,或是分割到CU大小變成8x8為止。CULayer是表示分割階層(分割次數)的參數。換言之,CULayer之數值越大,CU之大小越小。而,本實施形態中,CU之最大大小為64×64,最小大小為8×8,因此存在0~3之CULayer。圖5中,在CULayer為0的階層中,CU分裂旗標是設定表示要分割的1。在CULayer為1的階層中,對於圖式右上及左下之CU,CU分裂旗標是設定表示不分割的0,對於圖式左上及右下之CU,CU分裂旗標是設定表示要分割的1。在CULayer為2的階層中,對於圖式右上及左下之CU,不設定CU分裂旗標。又,在CULayer為2的階層中,對於圖式左上之4個四角及右下之4個四角,CU分裂旗標是設定0或1。在CULayer為3的階層中,在CULayer為2的階層中CU分裂旗標設定為1的區塊是被分割的。分割之CU大小為8x8。該CU之大小為最小大小,一定不分割。故,CU分裂旗標一定是0。故,CU為最小大小之階層的CU分裂旗標不需編碼。故,圖5中,CULayer為3的階層的CU分裂旗標會加上括號而標示為「(0)」。CU分裂旗標之編碼方法將在後述1-4.四元樹編碼詳述。
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會將CU分割為1個或複數之TU(轉換單位)(步驟S103)。TU之大小是可變的。又,各TU不需全部為相同大小。
圖6是顯示將圖4所示之LCU分割為1個或複數TU時之例子的圖。圖6中,粗線之四角表示CU,細線之四角表示TU。又,各TU內之數值表示轉換處理之順序。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使用已編碼之圖像或輸入圖像之特徴等來決定TU分割大小。本實施形態中,TU之最小大小(第一最小大小)為橫4像素×縱4像素,最大大小為橫64像素×縱64像素。而,TU之最大大小及最小大小可為其它大小。
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決定表示TU分割方法之TU分裂旗標之值,並輸出至四元樹編碼部105。TU分裂旗標是顯示是否將區塊分割之旗標。
圖7是顯示針對圖4所示之編碼順序12之CU,用圖6所示方法分割為複數TU時之TU分裂旗標之值的圖。圖7中,四角內之數值為TU分裂旗標之值。TU分裂旗標為1的區塊表示4分割,0的區塊表示不分割。4分割之各區塊內也存在TU分裂旗標。換言之,可分割到TU分裂旗標變成0為止,或是分割到TU大小變成4x4為止。TULayer是表示分割階層(分割次數)的參數。換言之,TULayer之數值越大,TU之大小越小。而,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圖7中,CU大小為32×32,最小大小為4×4,因此存在0~3之TULayer。圖7所示之例中,在TULayer為3的階層中,在TULayer為2的階層中TU分裂旗標設定1之區塊是分割為4個。分割之TU大小為 4x4。該TU之大小為最小大小,一定不分割。故,TU分裂旗標一定是0。因此,TU為最小大小之階層的TU分裂旗標不需編碼。故,圖7中,將TULayer為3的階層的TU分裂旗標加上括號而標示為「(0)」。TU分裂旗標之編碼方法將在後述1-6.四元樹轉換流程中詳述。
而,圖7所示之例中,CU大小為32x32,TULayer為0之階層的區塊是32x32之大小。圖4中標示11之區塊也相同。而,例如,由於圖4中標示2~9之CU是大小為8x8,因此TULayer為0之階層的區塊之大小為8x8。又,例如,圖4中,由於標示10、13~16之CU是大小為16×16,因此TULayer為0之階層的區塊大小為16x16。
CBF_CbCr決定部104決定各TU之CBF_Cb與CBF_Cr(S104)。CBF_Cb、CBF_Cr是圖像之色差成分(Cb、Cr)中,顯示是否存在應編碼之頻率係數的旗標。CBF_Cb及CBF_Cr之值,在TU包含至少1個應編碼之非0係數時為1,無非0係數時(全部頻率係數為0時)為0。CBF_Cb及CBF_Cr之值可實際將來自預測圖像之差分從圖像區域轉換為頻率區域來求取頻率係數,並從該頻率係數設定。
四元樹編碼部105會進行四元樹編碼(S105)。詳細將於後述。
<1-4.動作(四元樹編碼)>
根據圖8來說明四元樹編碼部105之動作(圖3之步驟S105之詳細動作)。圖8是顯示四元樹編碼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四元樹編碼部105之CU分裂旗標編碼部110在圖5之CULayer之值小於3時(S111之「Yes」),將CU分裂旗標編碼(S112)。又,CU分裂旗標編碼部110在CULayer之值為3時(S111之「No」),不編碼CU分裂旗標,對CU分裂旗標設定0(S113)。
而,圖5中,在值小於3的CULayer,CU大小為16x16以上之大小。在值為3的CULayer,CU大小為8x8以上之大小。由於CU之最小大小為8x8,因此CULayer之值不會變成4以上。換言之,CU大小為8x8時,一定不分割,因此CU分裂旗標編碼部110不編碼CU分裂旗標,設定0。
CU分裂旗標為0時(S114之「No」),CU編碼部120執行CU編碼處理(S119)。詳細將於後述。CU分裂旗標為1時(S114之「Yes」),CU編碼部120將區塊4分割。且,CU編碼部120對已分割之4個區塊分別遞迴地(recursive)實施本處理之四元樹編碼(S115~S118)。
<1-5.動作(CU編碼)>
根據圖9來說明CU編碼部120之動作(圖8之步驟S119之詳細動作)。圖9是顯示CU編碼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CU編碼部120之預測部121使用現在編碼對象之CU(編碼對象CU)與訊框記憶體106所儲存之解碼圖像來生成預測區塊(S121)。
減法部122生成編碼對象CU與預測部121所生成之預測區塊的差分區塊(S122)。
四元樹轉換部130對減法部122所生成之差分區塊進行頻率轉換處理、頻率係數之編碼、逆頻率轉換(S123)。藉由逆頻率轉換重組差分區塊(生成重組差分區塊)。詳細將於後述。
加法部123將四元樹轉換部130之逆頻率轉換所重建之重組差分區塊與預測部121所生成之預測區塊相加來生成重組區塊,並儲存於訊框記憶體106(S124)。
<1-6.動作(四元樹轉換)>
根據圖10來說明四元樹轉換部130之動作(圖9之步驟S123之詳細動作)。圖10是顯示四元樹轉換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四元樹轉換部130之TU分裂旗標編碼部131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小於4時(S131之「Yes」),將TU分裂旗標編碼(S132)。又,TU分裂旗標編碼部131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時(S131之「No」),不編碼TU分裂旗標,對TU分裂旗標設定0(S133)。
在此,TU分裂旗標編碼部131判定現在處理對象之TULayer的TU大小是否為4x4,在TU大小為4x4時,不編碼TU分裂旗標。由於TU之最小大小為4x4,因此TU大小為4x4時一定不分割。故,TU分裂旗標編碼部131在TU大小為4×4時,不編碼TU分裂旗標而設定0。
而,CU大小可藉由CULayer之值判定。惟,TU大小無法只用TULayer之值判定,也要用CULayer之值判定。由於TULayer是以CU大小為起點,因此可藉由將 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相加來判定TU大小。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0時,TU大小為64x64,和為4時,TU大小為4x4。由於TU之最小大小為4x4,因此和不會變成5以上。
CBF編碼部132在CULayer與TULayer之值的和小於4(現在處理對象之TULayer的TU大小大於4x4)時(S134之「Yes」),進行CBF_Cb及CBF_Cr之編碼處理(S135~S142)。CBF編碼部132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現在處理對象之TULayer的TU大小為4x4)時,不進行CBF_Cb及CBF_Cr之編碼處理。TU大小為4x4時不編碼CBF_Cb及CBF_Cr的理由會在後續TU編碼流程說明。
CBF編碼部132在TULayer為0時(S135之「Yes」)、或是TULayer不為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b之值為1時(S135之「No」且S136之「Yes」),進行CBF_Cb之編碼(S137)。CBF編碼部132在TULayer不為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b之值不是1時(S135之「No」且S136之「No」),對CBF_Cb設定0(S138)。
又,CBF編碼部132在TULayer為0時(S139之「Yes」)、或是TULayer不是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r之值為1時(S139之「No」且S140之「Yes」),進行CBF_Cr之編碼(S141)。CBF編碼部132在TULayer不是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r之值不是1時(S139之「No」且S140之「No」),對CBF_Cr設定0(S142)。
換言之,CBF編碼部132只有在TULayer之值為 0(最上位之TULayer)或上位TULayer之CBF_Cb(Cr)之值為1時進行CBF_Cb(Cr)之編碼,不進行編碼時會對CBF_Cb(Cr)設定0並進行後續處理。這表示階層性地將CBF編碼。在結合了四元樹之4區塊的上位TULayer之區塊中,當CBF為0時,表示下位TULayer之CBF全部是0。
TU編碼部140在TU分裂旗標為0時(S143之「No」),執行TU編碼處理(S148)。詳細將於後述。
TU編碼部140在TU分裂旗標為1時(S143之「Yes」),將區塊4分割。且,TU編碼部140對已分割之4個區塊分別遞迴地實施本處理之四元樹轉換(S144~S147)。
<1-7.動作(TU編碼)>
根據圖11來說明TU編碼部140之動作(圖10之步驟S148的詳細動作)。圖11是顯示TU編碼(圖像編碼方法之一部份)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首先,TU編碼部140對圖像之Luma(亮度)成分執行TU編碼處理(S151~S153)。
具體而言,TU編碼部140之轉換部141針對TU內之Luma成分的像素,進行從圖像區域轉換為頻率區域來求取頻率係數之頻率轉換(S151)。接著,頻率係數編碼部142進行已由轉換部141轉換之頻率係數之編碼來輸出編碼串流(S152)。逆轉換部143針對已由轉換部141轉換之頻率係數,進行從頻率區域轉換為圖像區域之逆頻率轉換(S153)。
接著,TU編碼部140對圖像之Chroma(色差)成分執行TU編碼處理(S154~S171)。
具體而言,轉換部141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小於4(TU大小大於4x4)時(S154之「Yes」),進到步驟S155。
轉換部141在步驟S155,當CBF_Cb為1時(S155之「Yes」),對TU之Cb成分之像素進行頻率轉換(S156)。頻率係數編碼部142對已由轉換部141轉換之頻率係數進行編碼來輸出編碼串流(S157)。逆轉換部143對已由轉換部141轉換之頻率係數進行逆頻率轉換,進到步驟S159(S158)。
轉換部141在步驟S155,當CBF_Cb為0時(S155之「No」),由於TU不包含應編碼之非0係數,因此會進到步驟S159。
轉換部141在步驟S159,當CBF_Cr為1時(S159之「Yes」),對TU之Cr成分之像素進行頻率轉換(S160)。頻率係數編碼部142對已由轉換部141轉換之頻率係數進行編碼來輸出編碼串流(S161)。逆轉換部143對已由轉換部141轉換之頻率係數進行逆頻率轉換(S162)。而,假設是4:2:0格式,Cb、Cr分別為Luma的4分之1像素數。
轉換部141在步驟S159,當CBF_Cr為0時(S159之「No」),由於TU不包含應編碼之非0係數,因此會結束對Cr之處理。
TU編碼部140在步驟S154,當判定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TU大小為4x4)時(S154之「No」),只有在對象之TU是已4分割之區塊內的右下區塊時(S163之「Yes」),進行頻率轉換處理及編碼處理(S164~S171)。
以下,用圖6來具體說明。圖6中,轉換順序24~27之TU為4x4大小。TU編碼部140在處理對象之TU為轉換順序24~26之TU時,不進行Cb及Cr之頻率轉換處理及編碼處理。相對地,TU編碼部140在處理對象之TU為轉換順序27之TU時,會將轉換順序24~27之Cb及Cr一併處理。換言之,TU編碼部140在處理對象之TU為轉換順序27之TU時,會將轉換順序24~27之Cb或Cr之像素結合來作出4x4之像素,並對該4x4之像素執行頻率轉換處理及編碼處理。
這是因為,若TU為4x4時與Luma相同地處理Cb、Cr,便會執行對2x2區塊之頻率轉換處理。若發生2×2之頻率轉換處理時,在用LSI等電路來實現圖像編碼裝置100之情形下,必須有與4×4之頻率轉換處理用之電路不同的2×2之頻率轉換處理用之電路。或者,在用軟體來構成圖像編碼裝置之情形下,則必須有與4×4之頻率轉換處理用之程式模組不同的2×2之頻率轉換處理用之程式模組。故,藉由將4區塊結合可避免不發生2x2之頻率轉換。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中,針對Chroma成分之頻率轉換處理及編碼處理是結合四元樹之4區塊而用與Luma成分相同之像素數執行。
由於TU編碼部140是結合四元樹之4區塊來進行頻率轉換等,因此會參考1個上位之TULayer的CBF_Cb來決定是否實施頻率轉換等(S164)。例如,圖6、圖7之例中,轉換順序24~27之TU是參考TULayer2之CBF_Cb。
圖12是顯示與圖7之TU對應的CBF_Cb之例子的 圖。在圖6之轉換順序24~27之TU,TULayer2之CBF_Cb之值為1。此時,判定要實施頻率轉換等(S164之「Yes」)。
TU編碼部140在步驟S164判定要實施頻率轉換等時,執行轉換部141對Cb之頻率轉換處理(S165)、頻率係數編碼部142之頻率係數之編碼(S166)、及逆轉換部143之逆頻率轉換(S167)。
同樣地,TU編碼部140會參考1個上位之TULayer之CBF_Cr來決定是否實施頻率轉換等(S168)。TU編碼部140在步驟S168,判定要實施頻率轉換等時,執行轉換部141對Cr之頻率轉換處理(S169)、頻率係數編碼部142之頻率係數之編碼(S170)、及逆轉換部143之逆頻率轉換(S171)。
而,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構造成參考上位TULayer之CBF_Cb、CBF_Cr,因此不會參考最下層之TU大小為4x4之TULayer的CBF_Cb、CBF_Cr。故,在圖10所示之四元樹轉換,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TU大小為4x4之TULayer)時(S134為「No」時),並未編碼CBF_Cb、CBF_Cr。
<1-8.效果等>
以上,依據本實施形態,構造成只有在上位TULayer之CBF_Cb、CBF_Cr為1時將CBF_Cb,CBF_Cr編碼。藉此,可減少編碼量及處理量。換言之,當在某一TULayer中,CBF_Cb、CBF_Cr為0時,在其下一TULayer中,無論如何細分化TU都不需將CBF_Cb、CBF_Cr編碼,可減少編碼量及處理量。
又,本實施形態中,TU大小為4x4時,Cb及Cr是結合4區塊來進行頻率轉換。換言之,構造成在TU大小為4x4之TULayer中,不將CBF_Cb及CBF_Cr編碼。藉此,可減少運算裝置之電路規模,並減少編碼量。更具體而言,藉由結合4區塊來進行頻率轉換,在Chroma(Cb及Cr)時也可將頻率轉換處理之最小大小設為4x4。故,不需要2x2之大小用之頻率轉換用的電路,可減少電路規模。又,如上所述,藉由結合4區塊,便不需TU大小為4x4之TULayer的CBF_Cb及CBF_Cr,可減少編碼量。
又,在最上位之TULayer中雖會將CBF_Cb及CBF_Cr編碼,但如前所述,在TU大小為4x4之TULayer不會將CBF_Cb及CBF_Cr編碼。藉由使CU之最小大小大於4x4,由於最上位之TULayer的TU一定是大於4x4之大小,因此可解決該矛盾。換言之,可將CBF_Cb及CBF_Cr之編碼條件設定為以下2條件皆成立時。
(1)TU大小為大於最小大小之TULayer,及 (2)最上位之TULayer、或上位TULayer之CBF_Cb或CBF_Cr之值為1。
本實施形態中,將CU之最小大小限制於8x8,藉此實現(1)的條件。
而,本實施形態中,是用CULayer與TULayer之值的和來判斷其TULayer之TU大小,但只要可知道TU大小,亦可為其它方法。TU大小之其它判斷方法有例如用其它參數來判斷、或是藉由計數遞迴地執行四元樹編碼處理 或四元樹轉換處理之次數來判斷等。
又,Luma成分雖沒有使用CBF,但亦可用與Cb及Cr相同之方法而使用CBF來切換是否執行編碼處理(頻率轉換處理等)。
又,TU分裂旗標在TU大小為最小大小時不編碼而設定0(不分割),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與上述相反地,設定TU之最大大小,當TU大小大於最大大小時不將TU分裂旗標編碼而設定1(表示「分割」之值的例子)。
又,雖構造成在TU大小為4x4時將Cb及Cr之4區塊結合處理,以去除2x2之頻率轉換處理,但不限於此。例如,可在TU大小為8x8時將Cb及Cr之4區塊結合處理,以於TU之最小大小為8×8時去除4x4之頻率轉換。只要依照TU之最小大小來適應性地設定結合處理之情形即可。換言之,可在大於8x8之大小時結合處理。又,亦可構造成可變更TU之最小大小,在TU為最小大小時結合處理。
又,雖在四元樹編碼部105內進行頻率轉換(1-7,圖11之步驟S151),但不限於此。例如,可構造成預先將在CBF_CbCr決定部104決定CBF_Cr及CBF_Cb時進行的頻率轉換(1-3,圖3之步驟S104)之結果保存於記憶體,並於四元樹編碼部105之頻率係數編碼時(頻率係數編碼部142,圖11之步驟S152)從記憶體讀出。
又,CU分割大小之決定(CU分割大小決定部102)、TU分割大小之決定(TU分割大小決定部103)雖是用已編碼之圖像或輸入圖像之特徴等來進行,但不限於此。例 如,可實際將來自預測圖像之差分進行頻率轉換來求取頻率係數,並從此時之產生編碼量決定分割大小。又,可將此時之預測資訊及差分區塊、頻率轉換之結果在CBF_CbCr決定部104及四元樹編碼部105運用。
又,將逆轉換部143所重組之差分區塊與預測區塊相加之重組區塊之生成,是與四元樹轉換(1-6)分開處理,但不限於此。亦可同時處理重組區塊之生成與四元樹轉換。例如,在四元樹轉換內之逆頻率轉換後,立刻將重組之差分區塊與預測區塊相加來生成重組區塊。
又,LCU雖是64x64區塊,但不限與此,可為32x32或128x128,亦可為更大或更小。
又,CU之最大大小為64x64,最小大小為8x8,但只要CU之最小大小大於TU之最小大小(例如4x4)即可,可為其它較大的大小或較小的大小。又,亦可依據LCU之大小來變動。
又,TU之最大大小為64x64,最小大小為4x4,但只要CU之最小大小大於TU之最小大小(例如4x4)即可,可為其它較大的大小或較小的大小。又,亦可依據LCU之大小來變動。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處理亦可用軟體實現。且,可藉由下載等來發佈該軟體。又,亦可將軟體記錄於CD-ROM等記錄媒體來散佈。而,這在本明細書之其它實施形態也適用。
(實施形態2)
用圖13~圖19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解碼方法。
<2-1.全體構成>
首先,根據圖13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圖像解碼裝置之全體構成。圖13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解碼裝置之構成(一部份)例的方塊圖。
如圖13所示,圖像解碼裝置200具有四元樹解碼部201與訊框記憶體202。
<2-2.四元樹解碼部構成>
根據圖14來說明四元樹解碼部201之構成。圖14是顯示四元樹解碼部201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如圖14所示,四元樹解碼部201具有CU分裂旗標解碼部211與CU解碼部220。
CU解碼部220具有加法部221、四元樹轉換部230。
四元樹轉換部230具有TU分裂旗標解碼部231、CBF解碼部232、TU解碼部240。
TU解碼部240具有頻率係數解碼部241、逆轉換部242。
而,四元樹解碼部201之各構成的詳細構成(動作)會在2-3~2-7說明。
<2-3.動作(全體)>
根據圖15來說明圖像解碼裝置200之全體動作。圖15是顯示圖像解碼裝置200之全體動作例的流程圖。
如圖15所示,四元樹解碼部201對編碼串流進行四元樹解碼(S201)。詳細將於後述。而,該處理是對LCU之處理,會對1張圖片內的全部LCU實施,因此會依照圖片內之LCU個數而重複處理(S202)。LCU之大小在本實施形態為64x64。
<2-4.動作(四元樹解碼)>
根據圖16來說明四元樹解碼部201之動作(圖15之步驟S201之詳細動作)。圖16是顯示四元樹解碼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而,以下說明中,LCU、CU及TU之構成,是以與實施形態1(圖4、圖6、圖5、圖7、圖12)相同之情形為例來說明。
四元樹解碼部201之CU分裂旗標解碼部211在CULayer之值小於3時(S211之「Yes」),將CU分裂旗標解碼(S212)。又,四元樹解碼部201在CULayer之值為3時(S211之「No」),不將CU分裂旗標解碼,對CU分裂旗標設定0(S213)。
在此,如圖5所示,在值小於3之CULayer,CU大小為16x16以上。在值為3之CULayer,CU大小為8x8以上之大小。由於CU之最小大小為8x8,因此CULayer之值不會變成4以上。換言之,由於CU大小為8x8時,一定不分割,因此CU分裂旗標解碼部211不將CU分裂旗標解碼而設定0。
CU分裂旗標為0時(S214之「No」),CU解碼部220執行CU解碼處理(S219)。詳細將於後述。CU分裂旗標為1時(S214之「Yes」),CU解碼部220將區塊4分割。且, CU解碼部220對已分割之4個區塊,分別遞迴地實施本處理之四元樹解碼(S215~S218)。
<2-5.動作(CU解碼)>
根據圖17來說明CU解碼部220之動作(圖16之步驟S219之詳細動作)。圖17是顯示CU解碼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四元樹轉換部230會執行四元樹轉換(S221)。在四元樹轉換,藉由TU解碼部240進行頻率係數之解碼及逆頻率轉換。詳細將於後述。
加法部221將四元樹轉換部230之逆頻率轉換所復原之差分區塊、與從訊框記憶體202所記憶之解碼圖像生成之預測區塊相加來生成解碼區塊,並儲存於訊框記憶體202(S222)。而,雖未圖示,但預測區塊之生成亦可藉由設於訊框記憶體202與加法部221間的預測部執行。
<2-6.動作(四元樹轉換)>
根據圖18來說明四元樹轉換部230之動作(圖17之步驟S221之詳細動作)。圖18是顯示四元樹轉換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四元樹轉換部230之TU分裂旗標解碼部231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小於4時(S231之「Yes」),將TU分裂旗標解碼(S232)。又,TU分裂旗標解碼部231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時(S231之「No」),不解碼TU分裂旗標,對TU分裂旗標設定0(S233)。
在此,TU分裂旗標解碼部231會判定現在處理對 象之TULayer之TU大小是否為4x4,當TU大小為4x4時,不解馬TU分裂旗標。由於TU之最小大小為4x4,因此TU大小為4x4時一定不分割。故,TU分裂旗標解碼部231在TU大小為4×4時,不解碼TU分裂旗標而設定0。
而,CU大小可藉由CULayer之值判定。惟,TU大小不可僅用TULayer之值判定,也要用CULayer之值判定。由於TULayer是以CU大小為起點,因此可藉由將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相加來判定TU大小。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0時,TU大小為64x64,和為4時,TU大小為4x4。TU之最小大小為4x4,因此和不會變成5以上。
CBF解碼部232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小於4(現在處理對象TULayer之TU大小大於4x4)時(S234之「Yes」),進行CBF_Cb及CBF_Cr之解碼處理(S235~S242)。CBF解碼部232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現在處理對象之TULayer之TU大小為4x4)時(S234之「No」),不進行CBF_Cb及CBF_Cr之解碼處理。TU大小為4x4時不解碼CBF_Cb及CBF_Cr的理由,將在後續TU解碼流程中說明。
CBF解碼部232在TULayer為0時(S235之「Yes」),或是TULayer不是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b之值為1時(S235之「No」且S236之「Yes」),進行CBF_Cb之解碼(S237)。CBF解碼部232在TULayer不是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b之值不是1時(S235之「No」且 S236之「No」),對CBF_Cb設定0(S238)。
接著,CBF解碼部232在TULayer為0時(S239之「Yes」)、或是TULayer不是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r之值為1時(S239之「No」且S240之「Yes」),進行CBF_Cr之解碼(S241)。CBF解碼部232在TULayer不是0且上1階層之TULayer的CBF_Cr之值不是1時(S239之「No」且S240之「No」),對CBF_Cr設定0(S242)。
換言之,CBF解碼部232只有在TULayer之值為0(最上位之TULayer)或上位TULayer之CBF_Cb(Cr)之值為1時進行CBF_Cb(Cr)之解碼,不進行解碼時則對CBF_Cb(Cr)設定0並進行後續處理。這是表示將CBF階層地解碼,在已結合四元樹之4區塊的上位TULayer之區塊,當CBF為0時,下位TULayer之CBF全部是0。
TU解碼部240在TU分裂旗標為0時(S243之「No」),執行TU解碼處理(S248)。詳細將於後述。
TU分裂旗標為1時(S243之「Yes」),將區塊4分割。接著,TU解碼部240對已分割之4個區塊分別遞迴地實施本處理之四元樹轉換(S244~S247)。
<2-7.動作(TU解碼)>
根據圖19來說明TU解碼部240之動作(圖18之步驟S248之詳細動作)。圖19是顯示TU解碼(圖像解碼方法之一部份)之處理順序例的流程圖。
首先,TU解碼部240對圖像之Luma(亮度)成分執行TU解碼處理(S251~S252)。
具體而言,TU解碼部240之頻率係數解碼部241會進行TU內之Luma成分的頻率係數解碼(S251)。接著,TU解碼部240之逆轉換部242進行已解碼之頻率係數的逆頻率轉換(S252)。
接著,TU解碼部240對圖像之Chroma(色差)成分執行TU解碼處理(S253~S266)。
具體而言,頻率係數解碼部241在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小於4(TU大小大於4x4)時(S253之「Yes」),進到步驟S254。
頻率係數解碼部241在步驟S254中,當CBF_Cb為1時(S254之「Yes」),對TU之Cb成分進行頻率係數之解碼(S255)。逆轉換部242對已解碼之頻率係數進行逆頻率轉換(S256)。
頻率係數解碼部241在步驟S254中,當CBF_Cr為1時(S257之「Yes」),對TU之Cr成分進行頻率係數之解碼(S258)。逆轉換部242對已解碼之頻率係數進行逆頻率轉換(S259)。而,由於是4:2:0格式,因此Cb、Cr分別為Luma的4分之1像素數。
TU解碼部240在步驟S253中,當判定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TU大小為4x4)時(S253之「No」),只有在對象之TU為已四分割之區塊內的右下區塊時(S260之「Yes」),進行解碼處理及逆頻率轉換處理(S261~S266)。解碼處理及逆頻率轉換處理是將四元樹之4區塊結合而用與Luma相同之像素數處理。
以下,用圖6來具體說明。圖6中,轉換順序24~27之TU為4x4大小。TU解碼部240在處理對象之TU為轉換順序24~26之TU時,不進行Cb及Cr之解碼處理及逆轉換處理。相對地,TU解碼部240在處理對象之TU為轉換順序27之TU時,會將轉換順序24~27之Cb及Cr一併處理。換言之,TU解碼部240在處理對象之TU為轉換順序27之TU時,會將轉換順序24~27之Cb或Cr的像素結合,並用已結合之區塊的單位來復原差分區塊。
這是因為,若TU為4x4時與Luma相同地處理Cb、Cr,便會對2x2之區塊執行逆頻率轉換處理。若發生2×2之逆頻率轉換處理,就會需要與4×4之逆頻率轉換處理用的電路或軟體模組不同的2×2之逆頻率轉換處理用的電路或軟體模組。故,藉由結合4區塊可避免發生2x2之逆頻率轉換。
換言之,在本實施形態,對於Chroma成分的逆頻率轉換處理及解碼處理,是結合四元樹之4區塊而用與Luma成分相同像素數來執行。
由於TU解碼部240是結合四元樹之4區塊來進行逆頻率轉換等,因此會參考1個上位之TULayer的CBF_Cb來決定是否實施逆頻率轉換等(S261)。圖6、圖7之例中,轉換順序24~27之TU是參考TULayer2的CBF_Cb。
以圖12為例說明。在圖6之轉換順序24~27之TU,TULayer2之CBF_Cb之值為1。此時,判定要實施逆頻率轉換等(S261之「Yes」)。
TU解碼部240在步驟S261中,當判定要實施逆頻率轉換等時,執行頻率係數解碼部241對Cb之頻率係數解碼(S262)、及逆轉換部242之頻率係數之逆頻率轉換(S263)。
同樣地,TU解碼部240是參考1個上位之TULayer的CBF_Cr來決定是否實施逆頻率轉換等(S264)。TU解碼部240在步驟S264中,當判定要實施逆頻率轉換等時,執行頻率係數解碼部241之頻率係數解碼(S265)、及逆轉換部242之逆頻率轉換(S266)。
而,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構造成TU為4x4時參考上位TULayer的CBF_Cb、CBF_Cr,因此不會參考最下層之TU大小為4x4的TULayer之CBF_Cb、CBF_Cr。故,在圖18所示之四元樹轉換,當CULayer之值與TULayer之值的和為4(TU大小為4x4之TULayer)時(S234為「No」時),並未解碼CBF_Cb、CBF_Cr。
<2-8.效果等>
以上,依據本實施形態,是構造成只有在上位TULayer之CBF_Cb、CBF_Cr為1時將CBF_Cb、CBF_Cr解碼。藉此,可減少編碼量及處理量。換言之,當在某一TULayer中,CBF_Cb、CBF_Cr為0時,無論在其下之TULayer將TU如何細分化,也不需將CBF_Cb、CBF_Cr解碼,因此可減少編碼量及處理量。
又,本實施形態中,TU大小為4x4時,Cb及Cr是結合4區塊來進行逆頻率轉換。換言之,是構造成在TU大小為4x4之TULayer中,不解碼CBF_Cb及CBF_Cr。藉此, 可減少運算裝置之電路規模及減少編碼量。更具體而言,藉由結合4區塊來進行逆頻率轉換,即使是Chroma(Cb及Cr)時亦可將逆頻率轉換處理之最初大小設為4x4。故,不需要2x2之大小用之逆頻率轉換用的電路,可減少電路規模。又,如上所述,藉由結合4區塊,可不需要TU大小為4x4之TULayer的CBF_Cb及CBF_Cr,而可減少編碼量。
又,雖在最上位之TULayer中,將CBF_Cb及CBF_Cr解碼,但如前所述在TU大小為4x4之TULayer中則不解碼CBF_Cb及CBF_Cr。由於藉由使CU之最小大小大於4x4,最上位之TULayer之TU一定是大於4x4之大小,因此可解決該矛盾。換言之,可將CBF_Cb及CBF_Cr之解碼條件設定為以下2條件都成立時。
(1)TU大小大於最小大小之TULayer,及(2)最上位之TULayer、或上位TULayer之CBF_Cb或CBF_Cr之值為1。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CU之最小大小限制於8x8,可實現(1)的條件。
而,本實施形態中,是用CULayer與TULayer之值的和來判斷該TULayer之TU大小,因此只要可得知TU大小,亦可為其它方法。TU大小之其它判斷方法有例如用其它參數來判斷、或是藉由計數遞迴地執行了四元樹解碼處理或四元樹轉換處理之次數來判斷等。
又,雖然對於Luma成分未使用CBF,但亦可用與Cb及Cr相同之方法而使用CBF來切換是否執行解碼處理 (逆頻率轉換處理等)。
又,TU分裂旗標雖是在TU大小為最小大小時不解碼而設定0(不分割),但不限於此。例如,可與上述相反地,設定TU之最大大小,當TU大小大於最大大小時不解碼TU分裂旗標而設定1(表示「分割」之值的例子)。
又,雖構造成在TU大小為4x4時將Cb及Cr之4區塊結合處理,以去除2x2之逆頻率轉換處理,但不限於此。例如,可在TU大小為8x8時將Cb及Cr之4區塊結合處理,以於TU之最小大小為8×8時去除4x4之逆頻率轉換。只要依照TU之最小大小來適應性地設定結合處理之情形即可。換言之,可在大於8x8之大小時結合處理。又,亦可構造成可變更TU之最小大小,在TU為最小大小時結合處理。
又,將TU解碼部240所復原之差分區塊與預測區塊相加的解碼區塊之生成,雖是與四元樹轉換分開處理,但不限於此。亦可同時處理解碼區塊之生成與四元樹轉換。例如,可在四元樹轉換內之逆頻率轉換後,立刻將已解碼之差分區塊與預測區塊相加來生成解碼區塊。
又,LCU雖是64x64區塊,但不限與此,可為32x32或128x128,亦可為更大或更小。
又,CU之最大大小為64x64,最小大小為8x8,但只要CU之最小大小大於TU之最小大小(例如4x4)即可,可為其它較大的大小或較小的大小。又,亦可依據LCU之大小來變動。
又,TU之最大大小為64x64,最小大小為4x4, 但只要CU之最小大小大於TU之最小大小(例如4x4)即可,可為其它較大的大小或較小的大小。又,亦可依據LCU之大小來變動。
以上之各實施形態中,各個功能區塊通常可藉由MPU或記憶體等來實現。又,各個功能區塊之處理通常可藉由軟體(程式)實現,該軟體是記錄於ROM等記錄媒體。且,可藉由下載等來發佈上述軟體,亦可記錄於CD-ROM等記錄媒體來發佈。而,當然亦可利用硬體(專用電路)來實現各功能區塊。
又,各實施例中所說明之處理可藉由使用單一裝置(系統)進行集中處理來實現,或是藉由使用複數裝置進行分散處理來實現。又,執行上述程式之電腦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換言之,可進行集中處理或是進行分散處理。
當然,本發明不限於以上實施例,可進行各種變更,而該等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而,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各構成要件可用專用硬體(處理電路)來構成、亦可藉由執行適合各構成要件之軟體程式來實現。各構成要件亦可藉由CPU或處理器等程式執行部讀取並執行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記錄媒體所記錄之軟體程式來實現。
(實施形態3)
藉由將用以實現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方法)或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之構成的程式記錄於記憶媒體,可在獨立之電腦系統 上輕易地實施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處理。記憶媒體只要是磁碟、光碟、光磁碟、IC卡、半導體記憶體等可記錄程式者即可。
接著在此,說明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方法)或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之應用例及使用其之系統。該系統之特徵在於具有由使用了圖像編碼方法之圖像編碼裝置、及使用了圖像解碼方法之圖像解碼裝置所構成之圖像編碼解碼裝置。系統之其它構成可視情形適當地變更。
圖20為顯示實現內容發佈服務之內容供給系統ex100之全體構成的圖。將通訊服務之提供區域分割為期望之大小,並於各細胞(cell)內分別設有代表固定無線台之基地台ex106、ex107、ex108、ex109、ex110。
該內容供給系統ex100是透過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ex102、電話網ex104、及基地台ex106至ex110,於網際網路ex101連接電腦ex111、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ex112、攝像機ex113、行動電話ex114、遊戲機ex115等各機器。
惟,ex100不限於圖20之構成,亦可組合其中的元件來連接。又,亦可不透過代表固定無線台之基地台ex106至ex110,而將各機器直接連接於電話網ex104。又,各機器亦可透過近距離無線等直接相互連接。
攝像機ex113為數位攝影機等可進行動態影像撮影之機器,攝像機ex116為數位相機等可進行靜止圖像撮 影、動態影像撮影之機器。又,行動電話ex114為GSM(登錄商標)(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方式、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之行動電話機、或是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等皆可。
在內容供給系統ex100,攝像機ex113等透過基地台ex109、電話網ex104連接於串流伺服器ex103,藉此可進行實況發佈等。在實況發佈中,對使用者以攝像機ex113拍攝之內容(例如,音樂實況之影像等),如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地進行編碼處理(即,作為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裝置),並傳送至串流伺服器ex103。另一方面,串流伺服器ex103串流發佈對有要求之用戶端傳送之內容資料。用戶端有可將上述編碼處理之資料解碼的電腦ex111、PDAex112、攝像機ex113、行動電話ex114、遊戲機ex115等。收到所發佈之資料的各機器會將收到的資料進行解碼處理並再生(即,作為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解碼裝置)。
而,所拍攝之資料的編碼處理可在攝像機ex113進行,亦可在傳送處理資料之串流伺服器ex103進行,亦可互相分擔進行。同樣地,所發送之資料的解碼處理可在用戶端進行,亦可在串流伺服器ex103進行,亦可互相分擔進行。又,不限於攝像機ex113,攝像機ex116所拍攝之靜止圖像及/或動態圖像資料亦可透過電腦ex111傳送至串流伺 服器ex103。此時之編碼處理可在攝像機ex116、電腦ex111、串流伺服器ex103的其中一者進行,亦可互相分擔進行。
又,這些編碼/解碼處理一般是在電腦ex111個或各機器所具有的LSIex500處理。LSIex500可為由單晶片或複數晶片組成之構成。而,亦可將動態圖像編碼/解碼用之軟體組入電腦ex111等可讀取之其中一記錄媒體(CD-ROM、軟碟、硬碟等),並以該軟體進行編碼/解碼處理。再者,行動電話ex114具有攝像機時,亦可傳送該攝像機所取得之動態影像資料。此時之動態影像資料為以行動電話ex114所具有的LSIex500進行編碼處理之資料。
又,串流伺服器ex103可為複數伺服器或複數電腦,而將資料分散處理、記錄或發佈。
如此一來,內容供給系統ex100可由用戶端接收經編碼之資料並再生。如此,內容供給系統ex100中,用戶端可即時地接收使用者所傳送之資訊並加以解碼、再生,即使是不具特別權利或設備之使用者亦可實現個人廣播。
而,不限於內容供給系統ex100的例子,如圖21所示,數位廣播用系統ex200亦可組入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至少動態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裝置)或動態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的其中一者。具體而言,廣播台ex201透過電波將已於影像資料多工音樂資料等的多工資料傳送至通訊或衛星ex202。該影像資料為已藉由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編碼之資料(即,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裝置所編碼之資料)。收到資料之廣播衛星 ex202會發出廣播用電波,並由可接收衛星廣播之家庭之天線ex204來接收該電波。收到的多工資料會由電視(接收機)ex300或機上盒(STB)ex217等裝置解碼並再生(即,作為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解碼裝置)。
又,讀取並解碼DVD、BD等記錄媒體ex215所記錄之多工資料、或於記錄媒體ex215編碼影像訊號、甚至視情形與音樂訊號多工並寫入的讀取器/記錄器ex218,亦可安裝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裝置或動態圖像編碼裝置。此時,再生之影像訊號會顯示於螢幕ex219,可藉由記錄有多工資料之記錄媒體ex215於其它裝置或系統中再生影像訊號。又,亦可於與有線電視用之纜線ex203或衛星/地面廣播之天線ex204連接之機上盒ex217內安裝動態圖像解碼裝置,並將此以電視之螢幕ex219來顯示。此時亦可不於機上盒,而是於電視內組入動態圖像解碼裝置。
圖22為顯示使用了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及動態圖像編碼方法之電視(接收機)ex300之圖。電視ex300具有:調諧器ex301,透過接收上述廣播之天線ex204或纜線ex203等來取得或輸出已於影像資料多工有聲音資料之多工資料;調變/解調部ex302,將收到之多工資料解調、或調變成傳送至外部之多工資料;以及多工/解多工部ex303,將解調之多工資料解多工為影像資料與聲音資料、或將訊號處理部ex306所編碼之影像資料、聲音資料多工。
又,電視ex300包含:訊號處理部ex306,具有將 聲音資料、影像資料分別解碼或將各資訊編碼的聲音訊號處理部ex304與影像訊號處理部ex305(作為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裝置或圖像解碼裝置);以及輸出部ex309,具有輸出已解碼之聲音訊號的揚聲器ex307,及顯示已解碼之影像訊號的顯示器等顯示部ex308。再者,電視ex300具有介面部ex317,該介面部ex317具有接受使用者操作輸入之操作輸入部ex312等。再者,電視ex300具有可整合控制各部之控制部ex310、及對各部供給電力之電源電路部ex311。介面部ex317除了操作輸入部ex312以外,亦可具有與讀取器/記錄器ex218等外部機器連接的橋接器ex313、用以安裝SD卡等記錄媒體ex216的插槽部ex314、用以連接硬碟等外部記錄媒體的驅動器ex315、以及與電話網連接的數據機ex316等。而,記錄媒體ex216為可藉由收容之非依電性/依電性半導體記憶體元件來電性進行資訊記錄者。電視ex300之各部透過同步匯流排相互連接。
首先,說明電視ex300將藉由天線ex204等從外部取得的多工資料解碼並再生的構成。電視ex300接受來自遙控器ex220等之使用者操作,根據具有CPU等的控制部ex310之控制,將調變/解調部ex302所解調之多工資料以多工/解多工部ex303解多工。再者,電視ex300用聲音訊號處理部ex304將已解多工之聲音資料解碼,並用影像訊號處理部ex305將已解多工之影像資料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解碼方法來解碼。解碼之聲音訊號、影像訊號會分別從輸出部ex309輸出至外部。輸出時,可將這些訊號暫時儲存 於緩衝器ex318、ex319等,以使聲音訊號與影像訊號同步再生。又,電視ex300亦可不是從廣播等,而是從磁/光碟、SD卡等記錄媒體ex215、ex216讀出多工資料。接著,說明電視ex300將聲音訊號或影像訊號編碼,並傳送至外部或寫入至記錄媒體等之構成。電視ex300接受來自遙控器ex220等之使用者操作,根據控制部ex310之控制,以聲音訊號處理部ex304將聲音訊號編碼,並以影像訊號處理部ex305將影像訊號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編碼方法編碼。經編碼之聲音訊號、影像訊號會在多工/解多工部ex303多工並輸出至外部。多工時,可將這些訊號暫時儲存於緩衝器ex320、ex321等,以使聲音訊號與影像訊號同步。而,緩衝器ex318、ex319、ex320、ex321可如圖所示具有複數、亦可為共有1個以上緩衝器之構成。再者,如圖所示外,例如調變/解調部ex302或多工/解多工部ex303之間等,亦可於緩衝器儲存資料來作為避免系統溢位(over flow)、虧位(under flow)之緩衝方式。
又,電視ex300除了從廣播等或記錄媒體等取得聲音資料、影像資料外,亦可具有接受麥克風或攝像機之AV輸入的構成,而對從該等取得之資料進行編碼處理。而,在此雖說明了電視ex300可進行上述編碼處理、多工、及外部輸出之構成,但亦可為無法進行這些處理,而僅可進行上述接收、解碼處理、外部輸出之構成。
又,以讀取器/記錄器ex218從記錄媒體取出或寫入多工資料時,上述解碼處理或編碼處理可在電視ex300或 讀取器/記錄器ex218的其中一者進行,亦可由電視ex300與讀取器/記錄器ex218互相分擔進行。
舉例言之,圖23顯示從光碟讀取或寫入資料時之資訊再生/記錄部ex400的構成。資訊再生/記錄部ex400具有以下說明之元件ex401、ex402、ex403、ex404、ex405、ex406、ex407。光學頭ex401對代表光碟之記錄媒體ex215的記錄面照射雷射光點來寫入資訊,並檢測來自記錄媒體ex215之記錄面的反射光來讀取資訊。調變記錄部ex402電性驅動光學頭ex401所內藏之半導體雷射而根據記錄資料進行雷射光之調變。再生解調部ex403將藉由光學頭ex401所內藏之光檢測器而電性檢測出來自記錄面之反射光的再生訊號加以放大,並將記錄於記錄媒體ex215之訊號分量分離、解調,以再生必要之資訊。緩衝器ex404暫時保存用以記錄於記錄媒體ex215之資訊及從記錄媒體ex215再生之資訊。碟片馬達ex405使記錄媒體ex215旋轉。伺服控制部ex406一面控制碟片馬達ex405之旋轉驅動一面使光學頭ex401移動至預定之資訊軌,進行雷射光點之追蹤處理。系統控制部ex407進行資訊再生/記錄部ex400全體之控制。上述讀取或寫入處理是藉由系統控制部ex407利用緩衝器ex404所保存之各種資訊,或視需要進行新的資訊的生成/追加,使調變記錄部ex402、再生解調部ex403、伺服控制部ex406進行協調動作,並透過光學頭ex401進行資訊之記錄再生而實現。系統控制部ex407是以例如微處理器構成,並執行讀取寫入之程式來執行這些處理。
以上說明了光學頭ex401照射雷射光點,但亦可為用近接場光來進行高密度之記錄的構成。
圖24顯示代表光碟之記錄媒體ex215的示意圖。記錄媒體ex215之記錄面螺旋狀地形成有引導溝(凹溝),資訊軌ex230藉由凹溝形狀之變化而預先記錄有顯示光碟上之絶對位置的位址資訊。該位址資訊包含用以特定代表記錄資料之單位之記錄塊ex231的位置資訊,可在進行記錄或再生之裝置再生資訊軌ex230並讀取位址資訊來特定記錄塊。又,記錄媒體ex215包含資料記錄區域ex233、內周區域ex232、外周區域ex234。用於記錄使用者資料之區域為資料記錄區域ex233,配置於資料記錄區域ex233內周或外周的內周區域ex232與外周區域ex234則用於使用者資料之記錄以外的特定用途。資訊再生/記錄部ex400對上述記錄媒體ex215之資料記錄區域ex233,進行已編碼之聲音資料、影像資料或已將該等資料多工之多工資料的讀取。
以上是以1層的DVD、BD等光碟為例來說明,但不限於此,亦可為多層構造而表面以外亦可記錄之光碟。又,亦可為於光碟之相同處以各自不同波長之顏色的光來記錄資訊、或從各個角度記錄不同資訊之層等,進行多維記錄/再生之構造的光碟。
又,數位廣播用系統ex200中,亦可在具有天線ex205之汽車ex210從衛星ex202等接收資料,並於汽車ex210所具有之汽車導航ex211等顯示裝置再生動態影像。而,汽車導航ex211之構成可例如於圖22所示之構成中,加 上GPS接收部之構成,而在電腦ex111個或行動電話ex114等亦可考慮相同作法。
圖25A為顯示使用了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及動態圖像編碼方法的行動電話ex114之圖。行動電話ex114具有用以在與基地台ex110之間傳送接收電波之天線ex350、可拍攝影像、靜止圖像之攝像機部ex365、以及顯示攝像機部ex365所拍攝之影像與天線ex350所接收之影像等已解碼資料之液晶顯示器等的顯示部ex358。行動電話ex114更包含具有操作鍵部ex366之本體部、代表用以輸出聲音之揚聲器等的聲音輸出部ex357、代表用以輸入聲音之麥克風等的聲音輸入部ex356、保存所拍攝之影像、靜止圖像、所錄音之聲音或收到的影像、靜止圖像、郵件等已編碼資料或已解碼資料的記憶體部ex367、或代表與同樣地保存資料之記錄媒體間的介面部的插槽部ex364。
接著,以圖25B說明行動電話ex114之構成例。行動電話ex114是透過匯流排ex370,於整合地控制具有顯示部ex358及操作鍵部ex366之本體部各部的主控制部ex360,互相連接電源電路部ex361、操作輸入控制部ex362、影像訊號處理部ex355、攝像機介面部ex363、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控制部ex359、調變/解調部ex352、多工/解多工部ex353、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插槽部ex364、記憶體部ex367。
當藉由使用者之操作來結束通話及使電源鍵呈 開啟狀態時,電源電路部ex361會從電池組對各部供給電力來將行動電話ex114啟動至可動作狀態。
行動電話ex114根據具有CPU、ROM、RAM等之主控制部ex360的控制,以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將聲音通話模式時聲音輸入部ex356所收音之聲音訊號轉換為數位聲音訊號,將該數位聲音訊號以調變/解調部ex352進行頻譜擴散處理,並於施以數位類比轉換處理及頻率轉換處理後以傳送/接收部ex351透過天線ex350加以傳送。又,行動電話ex114將聲音通話模式時透過天線ex350接收之接收資料放大並施以頻率轉換處理及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且於以調變/解調部ex352進行頻譜反擴散處理、以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轉換為類比聲音訊號後,將該類比聲音訊號從聲音輸出部ex357加以輸出。
又,在資料通訊模式下傳送電子郵件時,藉由本體部之操作鍵部ex366等操作所輸入之電子郵件的本文資料,會透過操作輸入控制部ex362送出到主控制部ex360。主控制部ex360將本文資料以調變/解調部ex352進行頻譜擴散處理,並以傳送/接收部ex351施以數位類比轉換處理及頻率轉換處理後,透過天線ex350傳送至基地台ex110。接收電子郵件時,則對收到的資料進行大致相反的處理,並輸出至顯示部ex358。
在資料通訊模式下傳送影像、靜止圖像、或影像與聲音時,影像訊號處理部ex355將從攝像機部ex365供給之影像訊號以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進 行壓縮編碼(即,作為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編碼裝置),並將經編碼之影像資料送出至多工/解多工部ex353。又,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將以攝像機部ex365拍攝影像、靜止圖像時聲音輸入部ex356所收音之聲音訊號編碼,並將經編碼之聲音資料送出至多工/解多工部ex353。
多工/解多工部ex353將從影像訊號處理部ex355供給之經編碼影像資料與從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供給之經編碼聲音資料以預定方式加以多工,並將結果所得之多工資料以調變/解調部(調變/解調電路部)ex352進行頻譜擴散處理,在以傳送/接收部ex351施以數位類比轉換處理及頻率轉換處理後透過天線ex350加以傳送。
在資料通訊模式下接收連結於首頁等之動態圖像檔案之資料時、或接收附加有影像及/或聲音之電子郵件時,為了將透過天線ex350接收之多工資料解碼,多工/解多工部ex353會將多工資料解多工來分為影像資料之位元流與聲音資料之位元流,並透過同步匯流排ex370將經編碼之影像資料供給至影像訊號處理部ex355,且將經編碼之聲音資料供給至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影像訊號處理部ex355利用與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對應的動態圖像解碼方法解碼來將影像訊號解碼(即,作為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圖像解碼裝置),並透過LCD控制部ex359從顯示部ex358顯示例如連結於首頁之動態圖像檔案所含的影像、靜止圖像。又,聲音訊號處理部ex354會將聲音訊號解碼,並從聲音輸出部ex357輸出聲音。
又,上述行動電話ex114等終端與電視ex300相同地,除了具有編碼器/解碼器兩者之傳送接收型終端外,還有只有編碼器之傳送終端、只有解碼器之接收終端等3種安裝形式。再者,數位廣播用系統ex200已說明了接收、傳送影像資料中多工有音樂資料等的多工資料,但除了聲音資料外多工有與影像相關之文字資料等的資料亦可,且不是多工資料而是影像資料本身亦可。
如此,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動態圖像解碼方法用於上述任一機器/系統,藉此,可獲得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效果。
又,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形或修正。
(實施形態4)
亦可視需要將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與依據MPEG-2、MPEG4-AVC、VC-1等不同規格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適當地切換,藉此生成影像資料。
在此,生成各個分別依據不同規格之複數影像資料時,在解碼之際,必須選擇對應各個規格之解碼方法。惟,由於無法識別解碼之影像資料是依據哪個規格,因此會產生無法選擇適當之解碼方法的課題。
為了解決該課題,可將影像資料中多工有聲音資料等的多工資料構造成包含一顯示影像資料是依據哪個規格的識別資訊。以下說明包含藉由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 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的多工資料之具體構成。多工資料為MPEG-2傳輸串流形式之數位串流。
圖26為顯示多工資料之構成的圖。如圖26所示,多工資料可藉由從視訊流、音訊流、演示圖形流(PG)、互動圖形流中多工1個以上而獲得。視訊流表示電影之主影像及副影像,音訊流(IG)表示電影之主聲音部分及與該主聲音混合之副聲音,演示圖形流表示電影之字幕。在此,主影像表示顯示於畫面之一般影像,副影像表示在主影像中以小畫面顯示之影像。又,互動圖形流表示於畫面上配置GUI零件而作成之對話畫面。視訊流是以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或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來編碼。音訊流是以杜比AC-3、Dolby Digital Plus、MLP、DTS、DTS-HD、或LPCM等方式來編碼。
多工資料所含的各串流是以PID來識別。例如,用於電影之影像的視訊流分配有0x1011,音訊流分配有0x1100至0x111F,演示圖形分配有0x1200至0x121F,互動圖形流分配有0x1400至0x141F,用於電影之副影像的視訊流分配有0x1B00至0x1B1F,用於與主聲音混合之副聲音的音訊流分配有0x1A00至0x1A1F。
圖27為顯示多工資料是如何多工之示意圖。首先,將由複數視訊框構成之視訊流ex235、由複數音訊框構成之音訊流ex238分別轉換為PES封包列ex236及ex239,並轉換為TS封包ex237及ex240。同樣地將演示圖形流ex241及 互動圖形ex244之資料分別轉換為PES封包列ex242及ex245,再轉換為TS封包ex243及ex246。多工資料ex247是將這些TS封包多工為1條串流而構成。
圖28更詳細地顯示PES封包列中是如何儲存視訊流。圖28之第1段顯示視訊流之視訊框列。第2段顯示PES封包列。如圖28之箭頭yy1、yy2、yy3、yy4所示,代表視訊流之複數Video Presentation Unit的I圖片、B圖片、P圖片會依照每一圖片分割,並儲存於PES封包之酬載。各PES封包具有PES標頭,PES標頭可儲存代表圖片顯示時刻之PTS(Presentation Time-Stamp)或代表圖片解碼時刻之DTS(Decoding Time-Stamp)。
圖29顯示最後寫入多工資料之TS封包的形式。TS封包為188Byte固定長之封包,由具有識別串流之PID等資訊的4Byte之TS標頭、及儲存資料的184Byte之TS酬載構成,上述PES封包會分割並儲存於TS酬載。以BD-ROM而言,TS封包會附加4Byte之TP_Extra_Header,構成192Byte之源封包而寫入至多工資料。TP_Extra_Header可記載ATs(Arrival_Time_Stamp)等資訊。ATS顯示該TS封包對解碼器之PID過濾器的傳送開始時刻。多工資料是如圖29下段所示排列源封包,從多工資料之前頭遞增之編號稱為SPN(源封包號碼)。
又,多工資料所含的TS封包中,除了影像/聲音/字幕等各串流以外,尚有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PMT(Program Map Table)、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 等。PAT顯示用於多工資料中之PMT的PID為何,PAT本身之PID是登錄為0。PMT具有多工資料中所含的影像/聲音/字幕等各串流之PID及與各PID對應之串流的屬性資訊,且具有與多工資料相關之各種描述符。描述符中有指示許可/不許可多工資料之複製的複製控制資訊等。PCR為了取得代表ATS之時間軸的ATC(Arrival Time Clock)與代表PTS/DTS之時間軸的STC(System Time Clock)之同步,具有與將PCR封包傳送至解碼器之ATS對應的STC時間之資訊。
圖30為詳細說明PMT之資料構造之圖。於PMT之前頭配置記載了包含於該PMT之資料長度等的PMT標頭。在PMT標頭之後,配置複數與多工資料相關之描述符。上述複製控制資訊等是作為描述符記載。於描述符之後配置複數與包含於多工資料之各串流相關的串流資訊。串流資訊由記載了串流類型、串流之PID、串流之屬性資訊(畫面更新率、寬高比等)之串流描述符構成,以識別串流之壓縮編解碼器等。串流描述符的數量與存在於多工資料之串流的數量相當。
記錄於記錄媒體等時,上述多工資料會與多工資料資訊檔案一起記錄。
如圖31所示,多工資料資訊檔案為多工資料之管理資訊,與多工資料1對1地對應,由多工資料資訊、串流屬性資訊與登錄圖構成。
如圖31所示,多工資料資訊由系統率、再生開始時刻、再生結束時刻構成。系統率顯示多工資料之傳送到 後述系統目標解碼器之PID過濾器的最大傳送率。包含於多工資料中的ATS之間隔是設定為低於系統率。再生開始時刻為多工資料前頭之視訊框的PTS,再生結束時刻可設定為將多工資料末端之視訊框的PTS加上1訊框分的再生間隔。
如圖32所示,串流屬性資訊是將關於多工資料所含的各串流之屬性資訊登錄於每一PID。屬性資訊按照每一視訊流、音訊流、演示圖形流、互動圖形流而具有不同資訊。視訊流屬性資訊具有視訊流是以何種壓縮編解碼器壓縮、構成視訊流之各個圖片資料的解析度為何、寬高比為何、畫面更新率為何等資訊。音訊流屬性資訊具有音訊流是以何種壓縮編解碼器壓縮、音訊流所含的頻道數為何、對應於什麼語言、取樣頻率為何等資訊。這些資訊可用於播放器再生前之解碼器的初始化等。
本實施形態是利用上述多工資料中,包含於PMT之串流類型。又,記錄媒體記錄有多工資料時,則利用包含於多工資料資訊之視訊流屬性資訊。具體而言,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中,是設置一對包含於PMT之串流類型、或視訊流屬性資訊設定固有資訊之步驟或機構,該固有資訊表示是藉由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藉由該構成,可識別藉由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及依據其它規格之影像資料。
又,圖33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的步驟。步驟exS100中,從多工資料取得包含於PMT之串流 類型、或包含於多工資料資訊之視訊流屬性資訊。接著,步驟exS101中,判斷是否顯示串流類型或視訊流屬性資訊為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多工資料。接著,當判斷串流類型或視訊流屬性資訊是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的時,在步驟exS102中,利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來進行解碼。又,當顯示串流類型或視訊流屬性資訊為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時,在步驟exS103中,利用依據習知規格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來進行解碼。
如此,藉由於串流類型或視訊流屬性資訊設定新的固有值,在解碼時,便可判斷是否可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或裝置來解碼。故,即使輸入了依據不同規格之多工資料時,亦可選擇適當之解碼方法或裝置,因此可在不產生錯誤下進行解碼。又,亦可將本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或是動態圖像解碼方法或裝置,用於上述任一機器/系統。
(實施形態5)
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及裝置、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及裝置在典型上可用積體電路之LSI來實現。舉例言之,圖34顯示單晶片化之LSIex500的構成。LSIex500具有以下說明之元件ex501、ex502、ex503、ex504、ex505、ex506、ex507、ex508、ex509,各元件透過匯流排ex510連接。電源電路部ex505在電源為開啟狀態時,對各 部供給電力而啟動至可動作之狀態。
進行例如編碼處理時,LSIex500根據具有CPUex502、記憶體控制器ex503、串流控制器ex504、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等的控制部ex501之控制,藉由AV I/Oex509從麥克風ex117或攝像機ex113等輸入AV訊號。輸入之AV訊號會暫時儲存於SDRAM等外部記憶體ex511。根據控制部ex501之控制,已儲存之資料會依照處理量或處理速度適當地分為複數次並送到訊號處理部ex507,在訊號處理部ex507進行聲音訊號之編碼及/或影像訊號之編碼。在此,影像訊號之編碼處理為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編碼處理。在訊號處理部ex507,進而視情況進行將已編碼之聲音資料與已編碼之影像資料多工之處理,從串流I/Oex506輸出至外部。該輸出之多工資料會傳送至基地台ex107,或寫入至記錄媒體ex215。而,多工時可暫時於緩衝器ex508儲存資料以進行同步。
而,上述已說明記憶體ex511為LSIex500之外部構成,但亦可為包含於LSIex500內部之構成。緩衝器ex508也不限於1個,亦可具有複數緩衝器。又,LSIex500可單晶片化,亦可複數晶片化。
又,上述中,控制部ex501具有CPUex502、記憶體控制器ex503、串流控制器ex504、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等,但控制部ex501之構成不限於該構成。例如,訊號處理部ex507亦可為更具有CPU之構成。藉由於訊號處理部ex507之內部也設置CPU,可更提高處理速度。又,其它例 子可為CPUex502具有訊號處理部ex507、或訊號處理部ex507之一部份的例如聲音訊號處理部之構成。此時,控制部ex501之構成為包含訊號處理部ex507、或具有其一部分之CPUex502。
而,在此雖為LSI,但根據積體度之差異,有時亦可稱為IC、系統LSI、Super LSI、Ultra LSI。
又,積體電路化之手法不限於LSI,亦可用專用電路或通用處理器來實現。亦可利用可在LSI製造後編程之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閘級陣列))、或可再構築LSI內部之電路元件之連接或設定的可重組態處理器。上述可編程邏輯元件典型上可載入構成軟體或韌體之程式或從記憶體等讀取,藉此執行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動態圖像解碼方法。
再者,若因半導體技術之進步或衍生之其它技術而出現替代LSI之積體電路技術,當然亦可利用該技術來進行功能區塊之積體化。也有生物技術之應用等的可能性。
(實施形態6)
將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解碼時,相較於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之影像資料解碼時,處理量會增加。故,在LSIex500,必須設定為較將依據習知規格之影像資料解碼時的CPUex502之驅動頻率高的驅動頻率。惟,若提高驅動頻率,會產生消耗電力增加的課題。
為了解決該課題,電視ex300、LSIex500等動態 圖像解碼裝置會構造成識別影像資料是依據何種規格,並依據規格來切換驅動頻率。圖35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ex800。驅動頻率切換部ex803在影像資料是由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者時,會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高。且,對執行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之解碼處理部ex801,指示將影像資料解碼。另一方面,當影像資料為依據習知規格之影像資料時,相較於影像資料為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者時,會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低。且,對依據習知規格之解碼處理部ex802,指示將影像資料解碼。
更具體而言,驅動頻率切換部ex803是由圖34之CPUex502與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構成。又,執行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的解碼處理部ex801、及依據習知規格的解碼處理部ex802,相當於圖34之訊號處理部ex507。CPUex502可識別影像資料是依據何種規格。且,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根據來自CPUex502之訊號來設定驅動頻率。又,訊號處理部ex507根據來自CPUex502之訊號來進行影像資料之解碼。在此,影像資料之識別可利用例如實施形態4所記載之識別資訊。識別資訊不限於實施形態4所記載者,只要是可識別影像資料是依據何種規格之資訊即可。例如,當可根據可識別影像資料是用於電視、或是用於光碟等的外部訊號來識別影像資料是依據何種規格時,亦可根據該外部訊號來進行識別。又,CPUex502之驅動頻率選擇可根據例如圖37之影像資料規格與驅動頻率對 應之查找表來進行。將查找表預先儲存於緩衝器ex508或LSI之內部記憶體,並由CPUex502參考該查找表,藉此可選擇驅動頻率。
圖36顯示實施本實施形態之方法的步驟。首先,在步驟exS200,訊號處理部ex507從多工資料取得識別資訊。接著,在步驟exS201,CPUex502根據識別資訊來識別影像資料是否為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者。影像資料為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者時,在步驟exS202,CPUex502會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高的訊號送到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且,於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設定為較高的驅動頻率。另一方面,當顯示是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的影像資料時,在步驟exS203,CPUex502會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低的訊號送到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且,於驅動頻率控制部ex512,設定為相較於影像資料為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者時較低的驅動頻率。
再者,藉由與驅動頻率之切換連動地來變更施加於LSIex500或包含LSIex500之裝置的電壓,可更提高省電效果。例如,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低時,相較於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高的情形,可將施於LSIex500或包含LSIex500之裝置的電壓設定的較低。
又,驅動頻率之設定方法在解碼時之處理量大的情況下,可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高,而在解碼時之處理量小的情況下,則可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低,並不限於上述 設定方法。例如,若將依據MPEG4-AVC規格之影像資料解碼的處理量,大於將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解碼的處理量時,可使驅動頻率之設定與上述情況相反。
再者,驅動頻率之設定方法不限於將驅動頻率設定的較低之構成。例如,識別資訊顯示是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時,亦可將施加於LSIex500或包含LSIex500之裝置的電壓設定的較高,而當顯示是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之影像資料時,則將施加於LSIex500或包含LSIex500之裝置的電壓設定的較低。又,舉例言之,當識別資訊顯示是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時,不使CPUex502之驅動停止,而當顯示是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之影像資料時,由於處理上有餘力,因此亦可考慮使CPUex502之驅動暫時停止。即使當識別資訊顯示是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之影像資料時,若處理上有餘力,亦可使CPUex502之驅動暫時停止。此時,相較於顯示是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之影像資料時,可將停止時間設定的較短。
如此,藉由按照影像資料所依據之規格來切換驅動頻率,可謀求省電化。又,以電池來驅動LSIex500或包含LSIex500之裝置時,隨著省電化,可增長電池之壽命。
(實施形態7)
有時對於電視或行動電話等上述機器/系統會輸入依據不同規格之複數影像資料。如此,為了在輸入了依據不同規格之複數影像資料時亦可解碼,LSIex500之訊號處理部ex507必須對應複數規格。惟,若個別地使用對應各個規格之訊號處理部ex507,會產生LSIex500之電路規模變大,且成本增加之課題。
為了解決該課題,可構造成將用以執行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的解碼處理部、與依據習知MPEG-2、MPEG4-AVC、VC-1等規格的解碼處理部一部份共有化。將該構成例顯示於圖38A之ex900。例如,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與依據MPEG4-AVC規格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在熵編碼、反量化、解塊/過濾、動態補償等處理上,處理內容為一部份共通。共通之處理內容可共有對應MPEG4-AVC規格之解碼處理部ex902,而不對應MPEG4-AVC規格之本發明其中一態樣所特有的其它處理內容則使用專用的解碼處理部ex901。解碼處理部之共有化亦可構造成共通之處理內容是共有用以執行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的解碼處理部,而MPEG4-AVC規格所特有的處理內容則使用專用的解碼處理部。
又,將處理一部份共有化之其它例子顯示於圖38B之ex1000。該例中,構造成使用與本發明其中一態樣所特有的處理內容對應的專用解碼處理部ex1001、與其它習知規格所特有的處理內容對應的專用解碼處理部ex1002、 以及與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和其它習知規格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共通的處理內容對應的共用解碼處理部ex1003。在此,專用解碼處理部ex1001、ex1002不一定是特別針對本發明其中一態樣或其它習知規格所特有的處理內容者,而是可執行其它通用處理者亦可。又,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亦可用LSIex500安裝。
如此,對於在本發明其中一態樣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與習知規格之動態圖像解碼方法上共通之處理內容共有解碼處理部,藉此可縮小LSI之電路規模,且可降低成本。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圖像編碼方法及圖像解碼方法可適用於所有多媒體資料。本發明之圖像編碼方法及圖像解碼方法作為使用了例如行動電話、DVD裝置及個人電腦等的儲存、傳送、通訊等的圖像編碼方法及圖像解碼方法很有用。
S123、S131~S148‧‧‧步驟

Claims (7)

  1. 一種圖像編碼方法,可將輸入圖像編碼,其中,前述輸入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圖像編碼方法包含有: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及編碼步驟,將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編碼,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前述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執行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轉換處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前述編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前述第一最小大小時,不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編碼,而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則將 前述旗標編碼。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編碼方法,其中前述轉換區塊是使用四元樹構造來將編碼區塊分割後之區塊,前述編碼區塊之第二最小大小是限制於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的大小,前述編碼步驟中,當(1)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且(2)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為前述四元樹構造之最上位層、或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四元樹構造中之層的上1階層之層的前述旗標之值為1時,將前述旗標編碼。
  3. 一種圖像解碼方法,可從編碼位元流將圖像解碼,其中,前述圖像包含具有色差成分及亮度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圖像解碼方法包含有:解碼步驟,將前述編碼位元流所含的已編碼之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解碼;及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之前述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 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前述色差成分之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前述解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解碼。
  4. 如請求項3之圖像解碼方法,其中前述轉換區塊是使用四元樹構造來將前述解碼區塊分割之區塊,前述解碼區塊之第二最小大小是限制於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之大小,前述解碼步驟中,當(1)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大於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且(2)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為前述四元樹構造之最上位層、或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四元樹構造中之層的上1階層之層的前述旗標之值為1時,將前述旗標解碼。
  5. 一種圖像編碼裝置,具有處理電路與前述處理電路可存取之記憶裝置,可對輸入圖像之色差成分及亮度成分進行轉換,其中,前述輸入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 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又,前述處理電路包含有: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及編碼步驟,將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編碼,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執行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轉換處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前述編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前述第一最小大小時,不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編碼,而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則將前述旗標編碼。
  6. 一種圖像解碼方法,具有處理電路與前述處理電路可存取之記憶裝置,可從編碼位元流將圖像解碼,其中,前述圖像包含具有亮度成分及色差成分之1個或複數轉換區塊,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與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相同,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的前述色差成分之區塊之大小,小於前述亮度成分之區塊之大小, 又,前述處理電路包含有:解碼步驟,將前述編碼位元流所含的已編碼之前述亮度成分之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係數解碼;及導出步驟,對前述亮度成分之前述係數及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導出前述亮度成分及前述色差成分,前述導出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為預先設定之第一最小大小時,將複數區塊結合,藉此在與前述亮度成分相同大小之區塊,對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執行轉換處理來導出前述色差成分,前述解碼步驟中,當前述處理對象之轉換區塊之大小與前述第一最小大小不同時,將顯示前述色差成分之前述係數是否包含非0係數之旗標解碼。
  7. 一種圖像編碼解碼裝置,包含有:請求項5記載之圖像編碼裝置;及請求項6記載之圖像解碼裝置。
TW102132010A 2012-09-10 2013-09-05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TWI609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98765P 2012-09-10 2012-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5899A true TW201415899A (zh) 2014-04-16
TWI609585B TWI609585B (zh) 2017-12-21

Family

ID=5023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010A TWI609585B (zh) 2012-09-10 2013-09-05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7) US9031334B2 (zh)
JP (2) JP6341426B2 (zh)
KR (1) KR102134367B1 (zh)
CN (1) CN104604225B (zh)
AR (1) AR092495A1 (zh)
MX (1) MX340434B (zh)
TW (1) TWI609585B (zh)
WO (1) WO2014038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3211B2 (ja) * 2011-10-25 2018-04-18 デイライト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赤外撮像顕微鏡
KR102134367B1 (ko) 2012-09-10 2020-07-15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화상 부호화 방법, 화상 복호화 방법, 화상 부호화 장치, 화상 복호화 장치, 및 화상 부호화 복호화 장치
US10063868B2 (en) * 2013-04-08 2018-08-28 Arris Enterprises Llc Signaling for addition or removal of layers in video coding
US10687079B2 (en) * 2014-03-13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trained depth intra mode coding for 3D video coding
WO2015146646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復号装置および方法
CA2949823C (en) 2014-05-21 2020-12-08 Arris Enterprises Llc Individual buffer management in transport of scalable video
US10205949B2 (en) 2014-05-21 2019-02-12 Arris Enterprises Llc Signaling for addition or removal of layers in scalable video
WO2019212230A1 (ko) * 2018-05-03 2019-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코딩 시스템에서 블록 사이즈에 따른 변환을 사용하는 영상 디코딩 방법 및 그 장치
SG11202010629TA (en) * 2018-05-10 2020-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encoding,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decoding
CN112292857A (zh) * 2018-06-11 2021-01-2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编码装置、解码装置、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CN111327894B (zh) * 2018-12-15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块划分方法、视频编解码方法、视频编解码器
PH12019000380A1 (en) * 2018-12-17 2020-09-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video coding and decoding
CA3124104A1 (en) 2018-12-21 2020-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nterpolation filtering for predictive coding
CN113287311B (zh) * 2018-12-22 2024-03-1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两步交叉分量预测模式的指示
AU2019201653A1 (en) * 2019-03-11 2020-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a tree of blocks of video samples
KR102630411B1 (ko) 2019-04-20 2024-01-29 베이징 바이트댄스 네트워크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크로마 잔차 조인트 코딩을 위한 구문 요소의 시그널링
WO2020233514A1 (en) * 2019-05-17 2020-11-26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Signaling of syntax elements according to chroma format
CN113785574B (zh) 2019-05-30 2022-10-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色度分量的自适应环路滤波
WO2020252270A1 (en) * 2019-06-13 2020-12-17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 of subblock transform for video coding
CN114270822A (zh) * 2019-06-24 2022-04-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色度变换块的最大大小限制编码/解码视频的方法和设备及发送比特流的方法
CN114175632A (zh) 2019-07-26 2022-03-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对视频编解码模式的块尺寸相关使用
WO2021018084A1 (en) * 2019-07-26 2021-02-04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Interdependence of transform size and coding tree unit size in video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7911A (en) * 1989-10-19 1991-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sion of digital video signals
NO319007B1 (no) * 2003-05-22 2005-06-06 Tandberg Telecom As Fremgangsmate og apparat for videokomprimering
US7327786B2 (en) 2003-06-02 2008-02-05 Lsi Log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rate-distortion performance of a video compression system through parallel coefficient cancellation in the transform
KR101138392B1 (ko) * 2004-12-30 2012-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색차 성분의 상관관계를 이용한 컬러 영상의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1737240A3 (en) * 2005-06-21 2007-03-14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scalable image coding or decoding
US20070147497A1 (en) * 2005-07-21 2007-06-28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gressive quantization for scalable image and video coding
US8848789B2 (en) * 2006-03-27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video compression
US8275045B2 (en) * 2006-07-12 2012-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compression using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es
US8165214B2 (en) * 2007-05-08 2012-04-2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fixed point vector dot product and matrix vector values
KR101391601B1 (ko) * 2007-10-15 2014-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최적의 임계치를 이용한 지수 골롬 이진화에 의한 영상부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및 영상 복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AU2007231799B8 (en) * 2007-10-31 2011-04-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igh-performance video transcoding method
US8270472B2 (en) * 2007-11-09 2012-09-18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ference filtering (ARF) of bi-predictive pictures in multi-view coded video
US8953673B2 (en) * 2008-02-29 2015-02-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calable video coding and decoding with sample bit depth and chroma high-pass residual layers
US8723891B2 (en) * 2009-02-27 2014-05-13 Ncomput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processing digital video
JP5158003B2 (ja) * 2009-04-14 2013-03-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と画像符号化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635368B2 (en) 2009-06-07 2017-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a video signal
KR101805531B1 (ko) 2009-06-07 2018-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디오 신호의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24649B1 (ko) * 2009-08-14 201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계층적인 부호화 블록 패턴 정보를 이용한 비디오 부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비디오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US8885711B2 (en) * 2009-12-17 2014-11-11 Sk Telecom Co., Ltd. Image encoding/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1121715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株式会社 東芝 画像復号化方法
KR101503269B1 (ko) * 2010-04-05 2015-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부호화 단위에 대한 인트라 예측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및 영상 복호화 단위에 대한 인트라 예측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1078B1 (ko) * 2010-04-16 2017-10-30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영상 부호화/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MX2013000525A (es) * 2010-07-15 2013-03-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positivo codificador de imagen movil, dispositivo descodificador de imagen movil, metodo de codificacion de imagen movil y metodo de descodificacion de imagen movil.
PL2953356T3 (pl) * 2010-08-17 2019-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posób dekodowania wideo wykorzystujący jednostkę przekształcenia o zmiennej strukturze drzewiastej
CN105847831B (zh) * 2010-11-23 2019-08-09 Lg电子株式会社 视频编码装置和视频解码装置
US8860785B2 (en) * 2010-12-17 2014-10-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ereo 3D video support in computing devices
EP4033760A1 (en) * 2010-12-31 2022-07-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encoding video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video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9848197B2 (en) * 2011-03-10 2017-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forms in video coding
US20120294353A1 (en) 2011-05-16 2012-11-22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ample Adaptive Offset for Luma and Chroma Components
US9807401B2 (en) * 2011-11-01 2017-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form unit partitioning for chroma components in video coding
KR20130049526A (ko) * 2011-11-04 2013-05-14 오수미 복원 블록 생성 방법
US9288508B2 (en) * 2011-11-08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xt reduction for 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US20130113880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Jie Zhao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 Adaptive Loop Filter
EP2595380B1 (en) * 2011-11-19 2015-10-21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level significance map scanning
US20130128971A1 (en) * 2011-11-23 201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forms in video coding
KR20130058524A (ko) * 2011-11-25 2013-06-04 오수미 색차 인트라 예측 블록 생성 방법
US20130188698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fficient level coding
US9185405B2 (en) * 2012-03-23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d block flag inference in video coding
US20130258052A1 (en) * 2012-03-28 201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view residual prediction in 3d video coding
CN104321970B (zh) * 2012-06-26 2018-01-19 英特尔公司 层间编码单元四叉树模式预测
KR102134367B1 (ko) * 2012-09-10 2020-07-15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화상 부호화 방법, 화상 복호화 방법, 화상 부호화 장치, 화상 복호화 장치, 및 화상 부호화 복호화 장치
US9819965B2 (en) 2012-11-13 2017-11-14 Intel Corporation Content adaptive transform coding for next generation video
US10334259B2 (en) * 2012-12-07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vanced residual prediction in scalable and multi-view video coding
JP2014209175A (ja) * 2013-03-27 2014-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10291934B2 (en) * 2013-10-02 2019-05-14 Arris Enterprises Llc Modified HEVC transform tree synta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3688B2 (en) 2019-06-04
JP6341426B2 (ja) 2018-06-13
KR102134367B1 (ko) 2020-07-15
US20140072215A1 (en) 2014-03-13
US20170318303A1 (en) 2017-11-02
MX340434B (es) 2016-07-08
US20180205959A1 (en) 2018-07-19
US9326005B2 (en) 2016-04-26
US9031334B2 (en) 2015-05-12
US9955175B2 (en) 2018-04-24
US20180338150A1 (en) 2018-11-22
JPWO2014038153A1 (ja) 2016-08-08
US20190253723A1 (en) 2019-08-15
WO2014038153A1 (ja) 2014-03-13
KR20150056533A (ko) 2015-05-26
MX2015001706A (es) 2015-04-14
US20160165240A1 (en) 2016-06-09
US20150156512A1 (en) 2015-06-04
AR092495A1 (es) 2015-04-22
CN104604225A (zh) 2015-05-06
US9781437B2 (en) 2017-10-03
US10063865B2 (en) 2018-08-28
TWI609585B (zh) 2017-12-21
JP2018139438A (ja) 2018-09-06
CN104604225B (zh) 2018-01-26
US10616589B2 (en)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585B (zh)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JP6305590B2 (ja) 画像復号方法及び画像復号装置
TWI587707B (zh) An image decoding method, an image coding method, an image decoding apparatus, an image cod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coding / decoding apparatus
TWI573437B (zh) An image coding method, an image decoding method, an image coding apparatus, an image decod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coding / decoding apparatus
TWI580254B (zh) A moving picture coding method, a moving picture coding apparatus, a moving picture decoding method, a moving picture decoding apparatus, and a moving picture coding / decoding apparatus
TWI575947B (zh)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及圖像解碼裝置
TW201347543A (zh)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TW201338551A (zh)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TW201401887A (zh)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圖像解碼裝置及圖像編碼解碼裝置
WO2013118485A1 (ja) 画像符号化方法、画像復号方法、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復号装置および画像符号化復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