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643A - 自行車後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後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643A
TW201414643A TW102107660A TW102107660A TW201414643A TW 201414643 A TW201414643 A TW 201414643A TW 102107660 A TW102107660 A TW 102107660A TW 102107660 A TW102107660 A TW 102107660A TW 201414643 A TW201414643 A TW 2014146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ear derailleur
motor unit
bicycle rear
pivot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7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8562B (zh
Inventor
Sota Yamaguchi
Satoshi Shahan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645,40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900078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709,38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03763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14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5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2Rear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2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連桿組、及馬達單元。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被可移動地耦接於底座構件。連桿組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且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連接於可移動構件的外側連桿、及被可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及可移動構件的內側連桿。馬達單元包含具有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及第二樞轉軸線中的一個的旋轉軸線的輸出軸。馬達單元的輸出軸驅動外側連桿以將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內側連桿回應外側連桿的移動而移動。

Description

自行車後撥鏈器
本發明概括地相關於自行車後撥鏈器。更明確地說,本發明相關於具有藉著馬達單元而被移動的連桿組的自行車後撥鏈器。
自行車典型上使用鏈條驅動傳動裝置來將踩踏力(pedaling force)傳輸至後車輪。自行車的鏈條驅動傳動裝置通常使用撥鏈器來將鏈條從多個鏈輪中的一個選擇性地移動至另一個以改變自行車的速率。典型的撥鏈器具有底座構件、支撐鏈條導件的可移動構件、及耦接在底座構件與可移動構件之間以使得鏈條導件相對於底座構件橫向移動的連桿組總成(例如移動機構)。近來,撥鏈器已曾配備有馬達單元以使變換檔位較為容易。
概括而言,此處的揭示係針對自行車撥鏈器的各種不同特徵。在一個特徵中,自行車後撥鏈器被設置 成包含提供緊湊或小型化(compact)配置的連桿組及馬達單元。
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本發明提供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其基本上包含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連桿組、及馬達單元。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被可移動地耦接於底座構件。連桿組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且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連接於可移動構件的外側連桿、及被可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及可移動構件的內側連桿。馬達單元包含具有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及第二樞轉軸線中的一個的旋轉軸線的輸出軸。馬達單元的輸出軸驅動外側連桿以將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內側連桿回應外側連桿的移動而移動。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所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自行車後撥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10‧‧‧自行車
12‧‧‧後撥鏈器
14‧‧‧自行車車架
16‧‧‧鏈條
18‧‧‧底座構件
20‧‧‧可移動構件
22‧‧‧連桿組
24‧‧‧馬達單元
26‧‧‧防護機構
28‧‧‧第一托架構件
30‧‧‧第二托架構件
32‧‧‧托架軸單元
34‧‧‧螺栓
36a‧‧‧低速移位段調整螺釘
36b‧‧‧高速移位段調整螺釘
38‧‧‧螺栓
40‧‧‧固定螺栓
42‧‧‧鏈條導件
44‧‧‧軸件
46‧‧‧鏈條籠板
48‧‧‧張力滑輪
50‧‧‧引導滑輪
52‧‧‧偏壓元件
54‧‧‧摩擦元件
56‧‧‧單向離合器
60‧‧‧第一或外側連桿
62‧‧‧第二或內側連桿
64‧‧‧輸出軸
66‧‧‧樞銷
68‧‧‧樞銷
70‧‧‧樞銷
72‧‧‧偏壓構件
72a‧‧‧第一端部
72b‧‧‧第二端部
74‧‧‧第一安裝元件
76‧‧‧第二安裝元件
80‧‧‧第一連結構件
80a‧‧‧第一端部
80b‧‧‧第二端部
80c‧‧‧中間部份
82‧‧‧第二連結構件
82a‧‧‧第一端部
82b‧‧‧第二端部
84‧‧‧馬達
84a‧‧‧輸出軸
86‧‧‧齒輪減速單元
88‧‧‧移位段位置感測器
90‧‧‧馬達殼體
94‧‧‧輸出構件
94a‧‧‧缺口
94b‧‧‧凸輪表面
96‧‧‧驅動連桿
96a‧‧‧接觸部份
96b‧‧‧輸出接合部份
98‧‧‧偏壓元件
98a‧‧‧螺旋部份
98b‧‧‧第一端部部份
98c‧‧‧第二端部部份
100‧‧‧樞銷
A1‧‧‧第一樞轉軸線
A2‧‧‧第二樞轉軸線
A3‧‧‧第三樞轉軸線
A4‧‧‧第四樞轉軸線
D1‧‧‧第一旋轉方向
D2‧‧‧第二旋轉方向
P‧‧‧鏈條導件樞轉軸線
R‧‧‧旋轉軸線
S‧‧‧後鏈輪
X‧‧‧樞轉軸線
圖1為自行車的後部的部份側視圖,其中自行車後撥鏈器處於低速操作位置。
圖2為圖1所示的後撥鏈器在鏈條未被接合 時的車架側立體圖,其中後撥鏈器處於低速操作位置。
圖3為自行車的後部的部份側視圖,其中後撥鏈器在可移動構件的蓋件被拆除的情況下處於低速操作位置。
圖4為自行車的後部的剖面圖,其中後撥鏈器處於低速操作位置。
圖5為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立體圖,其中後撥鏈器處於低速操作位置。
圖6為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立體圖,其中後撥鏈器從圖5的低速操作位置被移動至中間操作位置。
圖7為圖6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立體圖,其中防護機構處於第一非驅動傳輸位置。
圖8為圖6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立體圖,其中防護機構處於第二非驅動傳輸位置。
圖9為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底座構件支撐馬達單元,而外側連桿經由防護機構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馬達單元。
圖10為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馬達單元的內部組件。
圖11為圖1及5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立體圖,顯示馬達單元及經由防護機構而被 操作性地耦接於馬達單元的外側連桿。
圖12為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馬達單元、外側連桿、及防護機構的車架側立體圖,但是其中驅動連桿被移去。
圖13為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馬達單元、外側連桿、及防護機構的另一車架側視圖,但是其中驅動連桿被移去。
圖14為類似於圖13的圖1及2的後撥鏈器的馬達單元、外側連桿、及防護機構的車架側視圖,但是其中外側連桿被移動至高速操作位置。
圖15為圖6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視圖,其中防護機構處於第一非驅動傳輸位置。
圖16為圖6的後撥鏈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車架側視圖,其中防護機構處於第二非驅動傳輸位置。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選定的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發明。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包含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後撥鏈器12以及其他組件的自行車10的後部。後撥鏈器12如以下會討論的以傳統方式被緊固於自行車車架14的後部。後撥鏈器12係藉著成為換檔致動 裝置的電氣式後換檔器(未顯示)而被操作。電氣式後換檔器將後撥鏈器12在多個移位段(shift stage)(檔位)位置之間操作,以使得鏈條16被後撥鏈器12於橫向方向在多個後鏈輪S之間移動。後撥鏈器12在圖1中被顯示於低速移位段(檔位)位置。此處所用的術語「低速(low)移位段(檔位)位置」指的是後撥鏈器12處於相應於鏈條16被引導至具有最大齒數的後鏈輪S上的操作位置。此處所用的術語「高速(top)移位段(檔位)位置」指的是後撥鏈器12處於相應於鏈條16被引導至具有最小齒數的後鏈輪S上的操作位置。
自行車後撥鏈器12基本上包含底座構件18、可移動構件20、及連桿組22。馬達單元24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連桿組22以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因此,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後撥鏈器12構成電動或機動化後撥鏈器。防護機構26將馬達單元24操作性地耦接於連桿組22,以如以下會討論的為馬達單元24提供保護。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8包含第一托架構件28、第二托架構件30、及托架軸單元32。第一及第二托架構件28及30較佳地由硬質剛性材料例如重量輕的金屬(例如鋁合金)建構而成。第一及第二托架構件28及30藉著一對螺栓34而被固定在一起。馬達單元24在螺栓34中的一個通過馬達單元24以將馬達單元24緊固於底座構件18的情況下被支撐在第一托架構件28與 第二托架構件30之間。如在圖2中所見的,第一托架構件28也包含低速移位段調整螺釘36a及高速移位段調整螺釘36b,用來設定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的移動範圍。托架軸單元32係藉著螺栓38而附接於第一托架構件28。托架軸單元32包含固定螺栓40。固定螺栓40被螺合至自行車車架14的螺紋孔內。因此,底座構件18被建構成藉著固定螺栓40而被安裝於自行車10。
如在圖1至3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20藉著連桿組22而被可移動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8。可移動構件20包含鏈條導件42,而此鏈條導件42係藉著軸件44而被可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20,以繞鏈條導件樞轉軸線P樞轉,其中鏈條導件樞轉軸線P有時被稱為後撥鏈器的P軸線。軸件44是由數個部件(未顯示)製成,以輔助可移動構件20的組裝以及鏈條導件42的附接於可移動構件20。
如在圖2及3中最佳所見的,鏈條導件42基本上包含一對鏈條籠板(chain cage plate)46、以及被可旋轉地設置在該對鏈條籠板46之間的張力滑輪48及引導滑輪5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引導滑輪50被可旋轉地設置在軸件44上,而鏈條導件42被不可旋轉地安裝於軸件44。如在圖4中所見的,偏壓元件52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20與鏈條導件42之間,以將鏈條導件42繞鏈條導件樞轉軸線P偏壓於第一旋轉方向D1。因此,在從可移動構件20的非面向車架側沿著鏈條導件樞轉軸線P觀 看的情況下,第一旋轉方向D1為鏈條導件42繞鏈條導件樞轉軸線P的順時針旋轉方向。在此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52為扭力彈簧,其具有繞軸件44設置的螺旋部份、與可移動構件20接合的第一彈簧端部、及與鏈條導件42接合的第二彈簧端部。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20設置有摩擦元件54,而此摩擦元件54被操作性地配置在可移動構件20與鏈條導件42之間,以於鏈條導件42繞鏈條導件樞轉軸線P的第二旋轉方向D2摩擦性地提供旋轉阻力。較佳地,摩擦元件54可被調整,以改變由摩擦元件54所提供的旋轉阻力。基本上,摩擦元件54在馬達單元24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朝向低速移位段位置移動時增大馬達單元24的操作能量。摩擦元件54構成阻力施加元件。在此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單向離合器56被設置在摩擦元件54與軸件44之間。摩擦元件54對鏈條導件42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0於第二旋轉方向D2的旋轉移動施加阻力。特別是,摩擦元件54係藉著對單向離合器56的旋轉施加摩擦阻力而對鏈條導件42的旋轉移動施加摩擦阻力。因為類似於摩擦元件54及單向離合器56的阻力施加元件及單向離合器在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12/0083371號中有詳細的討論,所以此處將不更詳細地討論摩擦元件54及單向離合器56。
連桿組22將可移動構件20操作性地連接於底座構件18。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連桿組22包含第 一或外側連桿60及第二或內側連桿62。外側連桿60藉著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而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A1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18。外側連桿60藉著樞銷66而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地連接於可移動構件20。內側連桿62藉著樞銷68而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18,且藉著樞銷70而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A4樞轉地連接於可移動構件20。因此,外側及內側連桿60及62具有被可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18的第一端部及被可樞轉地連接於可移動構件20的第二端部,因而界定四桿連桿組配置。
如在圖2中所見的,連桿組22另外包含偏壓構件72,而此偏壓構件72被設置在外側連桿60與內側連桿62之間,以將可移動構件20朝向低速移位段位置與高速移位段位置中的一個偏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72為將可移動構件20朝向低速移位段位置偏壓的螺旋拉力彈簧(coil tension spring)。特別是,偏壓構件72具有藉著第一安裝元件74(例如,如圖所示的螺釘、壓入配合銷、或其他合適的安裝元件)而被連接於外側連桿60的第一端部72a、及藉著第二安裝元件76(例如,如圖所示的螺釘、壓入配合銷、或其他合適的安裝元件)而被連接於內側連桿62的第二端部72b。以此配置,偏壓構件72在可移動構件20從低速移位段位置移動至高速移位段位置時被拉伸。於低速移位段位置,偏壓構件72被預加負荷(被稍微拉伸),使得外側連桿60如在 圖2中所見的接觸低速移位段調整螺釘36a的尖端。
偏壓構件72有助於吸收馬達單元24的齒輪之間的遊隙或間隙以及製造後撥鏈器12時的其他製造公差。結果,如果偏壓構件72未被設置來將可移動構件20偏壓於一個方向,則當馬達單元24以第一旋轉量從第一位置被操作至第二位置且然後馬達單元24隨後以第二旋轉量從第二位置被操作至第一位置時,第一及第二旋轉量可能成為稍微不同的位置。因此,偏壓構件72增進後撥鏈器12的移位或換檔位置的穩定性。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外側連桿60包含第一連結構件80及第二連結構件82,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外側連桿60可由單一部件製成。第一連結構件80的第一端部80a藉著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的第一端部而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A1樞轉地連接於底座構件18。明確地說,第一連結構件80的第一端部80a並未被固定於輸出軸64,反而是輸出軸64可相對於第一連結構件80的第一端部80a旋轉。第二連結構件82被可旋轉地安裝在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的第二端部上。在組裝後撥鏈器12時,將外側連桿60附接於成為外側連桿60的樞軸的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很容易,因為外側連桿60是由數個部件建構而成。第一連結構件80的第二端部80b藉著樞銷66而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地連接於可移動構件20。第二連結構件82的第一端部82a藉著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而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A1樞轉地連接於 底座構件18。明確地說,第二連結構件82的第一端部82a並未被固定於輸出軸64,反而是輸出軸64可相對於第二連結構件82的第一端部82a旋轉。第二連結構件82的第二端部82b藉著安裝元件74而被固定地附接於第一連結構件80的中間部份80c。
現在更詳細地討論馬達單元24。馬達單元24包含馬達84、齒輪減速單元86、移位段位置感測器88。馬達84、齒輪減速單元86、及移位段位置感測器88被設置在被支撐在底座構件18上的馬達殼體90的內部。馬達84為可逆電馬達。輸出軸64於一個方向的旋轉會將可移動構件20及鏈條導件42相對於底座構件18朝向低速移位段位置移動,並且輸出軸64於另一個方向的旋轉會將可移動構件20及鏈條導件42相對於底座構件18朝向高速移位段位置移動。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藉著齒輪減速單元86而被連接於馬達84的輸出軸84a。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藉著以下會討論的防護機構26而被連接於外側連桿6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移位段位置感測器88為數位位置感測器,其被安裝在齒輪減速單元86上以偵測齒輪減速單元86的部件中的一個的移動。更具體地說,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移位段位置感測器88是由位置感測器快門輪件(shutter wheel)及雙波道光斷續器(dual channel photo interrupter)形成,其中雙波道光斷續器具有被設置在快門輪件的一側的光源或LED(發光二極體)、及被設置在快門輪件的另一側的光電晶體(例如 光偵測器)。
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在馬達殼體90內被可旋轉地安裝成從馬達殼體90的相反兩端突出至外部,以將外側連桿60可樞轉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8上。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具有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A1及第二樞轉軸線A2的旋轉軸線R。在此實施例中,旋轉軸線R也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A3及第四樞轉軸線A4。輸出軸64的旋轉軸線R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與第一樞轉軸線A1同軸。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驅動外側連桿60以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內側連桿62係回應外側連桿60的移動而移動。基本上,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的移動力係藉著防護機構26而在位於外側連桿60的第一樞轉軸線A1與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中間部份80c處被傳輸至外側連桿60。
以下參考圖12至16更詳細地討論防護機構26。防護機構26包含輸出構件94、驅動連桿96、及偏壓元件98。防護機構26基本上實施兩個作用或功能。第一,防護機構26在常態下將馬達84的驅動力傳輸至外側連桿60,以用來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第二,防護機構26停止馬達84的驅動力的傳輸至外側連桿60,使得馬達84可繼續操作,即使是可移動構件20不會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例如卡住),或是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的力變得大於規定操作力。以此方式,馬達84或馬達單元24在某些狀況中藉 著防護機構26而被保護。
如在圖15及16中所見的,輸出構件94被馬達單元24的馬達84可移動地操作。特別是,輸出構件94被固定在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上而與輸出軸64一起旋轉。舉例而言,輸出構件94藉著如圖所示的花鍵連接而被固定於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以此方式,輸出構件94在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藉著馬達84的操作而轉動時被轉動。輸出構件94的移動力(例如轉矩)藉著驅動連桿96而在位於外側連桿60的第一樞轉軸線A1與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第一連結構件80的中間部份80c處被傳輸至外側連桿60。更明確地說,驅動連桿96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外側連桿60上,以可在將馬達84的驅動力連接至外側連桿60的驅動傳輸位置與將馬達84的驅動力從外側連桿60斷開的非驅動傳輸位置之間移動。偏壓元件98在驅動連桿96上施加偏壓力,以將驅動連桿96偏壓至與輸出構件94接觸。在驅動連桿96處於驅動傳輸位置的情況下,驅動連桿96接合輸出構件94以一起移動。另一方面,在驅動連桿96處於非驅動傳輸位置的情況下,驅動連桿96從輸出構件94脫離,以提供驅動連桿96與輸出構件94之間的相對移動。驅動連桿96係在有克服偏壓元件98在驅動連桿96上的偏壓力的規定阻力發生於外側連桿60時從驅動傳輸位置移動至非驅動傳輸位置。
如在圖15及16中所見的,偏壓元件98在驅 動連桿96上施加偏壓力,以將驅動連桿96偏壓至與輸出構件94接合。因此,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是由於偏壓元件98的作用結果而藉著輸出構件94及驅動連桿96而被連結於外側連桿60,使得馬達84的驅動力被傳輸至外側連桿60,以用來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偏壓元件98在驅動連桿96上施加使驅動連桿96與輸出構件94接合的偏壓力以將驅動連桿96保持於驅動傳輸位置。因此,輸出構件94、驅動連桿96、及偏壓元件98的此配置提供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與外側連桿60之間的可超越連接(overridable connection),其中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與外側連桿60之間的連接係在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所需的力變得大於規定操作力時從驅動傳輸位置切換至非驅動傳輸位置。
更明確地說,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驅動連桿96藉著界定樞轉軸線X的樞銷100而被可樞轉地安裝於第二連結構件82。驅動連桿96包含接收偏壓元件98的偏壓力的接觸部份96a、及接合輸出構件94以建立驅動傳輸位置的輸出接合部份96b。輸出接合部份96b位在接觸部份96a與於驅動連桿96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連結構件82上之處的樞轉軸線X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與外側連桿60之間的可超越連接是藉著使輸出接合部份96b及輸出構件94中的一個設置有缺口且使輸出接合部份96b及輸出構件94中的另一個設置有與缺口配合以建立驅動傳輸位置的突出部 而被建立。舉例而言,如圖所示,輸出構件94包含缺口94a,而輸出接合部份96b為與缺口94a配合以建立驅動傳輸位置的突出部。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98為螺旋彈簧,其被安裝在將第二連結構件82附接於第一連結構件80的安裝元件74上。特別是,偏壓元件98具有被設置在安裝元件74上的螺旋部份98a、接觸第一連結構件80的第一端部部份98b、及接觸驅動連桿96的第二端部部份98c。如上所述,偏壓構件72的一個端部也被連接於安裝元件74。因此,安裝元件74實施數種作用或功能,以提供具有極少部件數目的緊湊或小型化配置。
圖7、8、15、及16顯示可移動構件20不會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例如卡住)或是將可移動構件20相對於底座構件18移動的力由於某種原因而變得大於由偏壓元件98的偏壓力所決定的規定操作力的情況。如果可移動構件20卡住,且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被馬達84驅動,則防護機構26會允許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旋轉。特別是,輸出構件94會作用成為抵抗偏壓元件98的偏壓力而移動驅動連桿96的凸輪。藉由輸出構件94抵抗偏壓元件98的偏壓力而造成的驅動連桿96的此移動會導致驅動連桿96的輸出接合部份96b(例如突出部)被迫離開輸出構件94的缺口94a而至輸出構件94的凸輪表面94b上。一旦輸出接合部份96b置靠在凸輪表面94b上,馬達單元24的輸出軸64就可在不傳輸驅動力至外側 連桿60的情況下旋轉。輸出構件94的凸輪表面94b從輸出構件94的缺口94a於兩個圓周方向延伸。以此方式,馬達84於兩個操作方向均受保護。
此處所用的術語「連接」或「被連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緊固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藉著將該元件附加於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將該一或多個中間構件又附加於該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間接地緊固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為另一個元件的單元部份的組態。舉例而言,磁化部件可被直接緊固於曲柄臂附接部份,或可經由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被間接地緊固於曲柄臂附接部份,或是可與曲柄臂附接部份成整體。此定義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術語「附接」、「被附接」、「結合」、「被結合」、「固定」、「被固定」、「黏結」、「被黏結」、「耦接」、「被耦接」及其衍生字。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離開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只要不會在實質上改變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 個元件來實施,並且反之亦然,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功能可被採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有的有利點不須同時呈現在一特別的實施例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另外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0‧‧‧自行車
12‧‧‧後撥鏈器
16‧‧‧鏈條
18‧‧‧底座構件
20‧‧‧可移動構件
22‧‧‧連桿組
24‧‧‧馬達單元
26‧‧‧防護機構
28‧‧‧第一托架構件
30‧‧‧第二托架構件
32‧‧‧托架軸單元
34‧‧‧螺栓
38‧‧‧螺栓
40‧‧‧固定螺栓
42‧‧‧鏈條導件
46‧‧‧鏈條籠板
48‧‧‧張力滑輪
60‧‧‧第一或外側連桿
62‧‧‧第二或內側連桿
64‧‧‧輸出軸
P‧‧‧鏈條導件樞轉軸線
S‧‧‧後鏈輪

Claims (14)

  1. 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其被可移動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連桿組,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連接於該底座構件且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連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外側連桿、及被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底座構件及該可移動構件的內側連桿;及馬達單元,其包含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二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個的旋轉軸線的輸出軸,該馬達單元的該輸出軸驅動該外側連桿以將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該內側連桿回應該外側連桿的移動而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馬達單元的該輸出軸的移動力係在位於該外側連桿的該第一樞轉軸線與該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該外側連桿的部份處被傳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輸出軸的該旋轉軸線與該第一樞轉軸線同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馬達單元的該輸出軸係藉著至少一驅動連桿而被連 結於該外側連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連桿組包含被設置在該內側連桿與該外側連桿之間的偏壓構件,以將該可移動構件偏壓至低速移位段位置與高速移位段位置中的一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另外包含:防護機構,其被操作性地耦接在該馬達單元的該輸出軸與該外側連桿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外側連桿包含被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結構件、及被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底座構件且被附接於該第一連結構件的第二連結構件,且該防護機構包含被該馬達單元可移動地操作的輸出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該外側連桿上以可在將該馬達單元的驅動力連接至該外側連桿的驅動傳輸位置與將該馬達單元的該驅動力從該外側連桿斷開的非驅動傳輸位置之間移動的驅動連桿、及在該驅動連桿上施加使該驅動連桿與該輸出構件接合的偏壓力以將該驅動連桿保持於該驅動傳輸位置的偏壓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偏壓元件被安裝在將該第二連結構件附接於該第一連結構件的安裝元件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另外包含:偏壓構件,其具有被連接於該安裝元件的第一端部、及被連接於該內側連桿的第二端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偏壓元件為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具有被設置在該安裝元件上的螺旋部份、接觸該第一連結構件的第一端部部份、及接觸該驅動連桿的第二端部部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驅動連桿被可樞轉地安裝在該第二連結構件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結構件被可旋轉地安裝在該馬達單元的輸出軸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該輸出構件被固定在該馬達單元的該輸出軸上以與該輸出軸一起旋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另外包含: 鏈條導件,其被可繞鏈條導件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及摩擦元件,其被操作性地配置在該可移動構件與該鏈條導件之間,以於該鏈條導件繞該鏈條導件樞轉軸線的第一旋轉方向摩擦性地提供旋轉阻力。
TW102107660A 2012-10-04 2013-03-05 自行車後撥鏈器 TWI548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45,404 US8900078B2 (en) 2011-10-05 2012-10-04 Bicycle derailleur
US13/709,382 US9303763B2 (en) 2012-12-10 2012-12-10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643A true TW201414643A (zh) 2014-04-16
TWI548562B TWI548562B (zh) 2016-09-11

Family

ID=4948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7660A TWI548562B (zh) 2012-10-04 2013-03-05 自行車後撥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7996B (zh)
DE (1) DE102013004887A1 (zh)
IT (1) ITMI20130492A1 (zh)
TW (1) TWI548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4006B (zh) * 2016-05-25 2023-08-04 台湾微转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拨链器的离合单元
IT201700018702A1 (it) 2017-02-20 2018-08-20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ico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DE102017010348A1 (de) * 2017-11-09 2019-05-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Elektromechanisches Schaltwerk
CN108298015B (zh) * 2017-12-29 2019-09-24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自行车电子变速系统
TWI685448B (zh) * 2018-12-26 2020-02-2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DE102020209370A1 (de) * 2019-08-08 2021-02-11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Schaltwerk, insbesondere mit Feder-Dämpfer-Baugruppe
TWI705026B (zh) * 2019-09-04 2020-09-21 台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撥鏈器
US11565772B2 (en) * 2020-06-30 2023-01-31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bicycle gear structure, bicycle motor unit, and front deraille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7328Y2 (ja) * 1993-11-12 2001-07-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リヤディレーラ
US6997835B2 (en) * 2002-11-26 2006-02-14 Shimano, Inc.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with power storing mechanism
ITMO20040107A1 (it) * 2004-05-06 2004-08-06 L A M S R L Cambio per bicicletta
JP2007203954A (ja) * 2006-02-03 2007-08-16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US20070202978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Shimano, Inc.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US7614972B2 (en) * 2006-11-28 2009-11-10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8137223B2 (en) * 2007-05-16 2012-03-20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8870692B2 (en) 2010-09-30 2014-10-28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rotation resistance
US8852041B2 (en) * 2010-09-30 2014-10-07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rotation resist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MI20130492A1 (it) 2014-04-05
CN103707996B (zh) 2016-08-17
TWI548562B (zh) 2016-09-11
DE102013004887A1 (de) 2014-04-10
CN103707996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4331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9303763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9005059B2 (en) Rear derailleur
TWI548562B (zh) 自行車後撥鏈器
US10604212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with a motion resisting structure
US9290235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I555673B (zh) 自行車撥鏈器
EP2128014B1 (en)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motion resisting apparatus
US9227696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8066597B2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with force overload protection
US7442136B2 (en) Motorized bicycle derailleur assembly
US7892122B2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with a power storing mechanism
TWI763746B (zh) 自行車變速器
US10696358B2 (en) Electric bicycle derailleur
JP3634331B2 (ja) 自転車変速機変速用の補助装置
TWI534039B (zh) Bicycle of the transmission
JP4846040B2 (ja) 電動自転車のテンショナー
CN217022792U (zh) 拨链机构及自行车
CN118107718A (zh) 具阻尼器组件的后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