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347A - 裝置間通訊的裝置搜尋 - Google Patents

裝置間通訊的裝置搜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347A
TW201414347A TW102130244A TW102130244A TW201414347A TW 201414347 A TW201414347 A TW 201414347A TW 102130244 A TW102130244 A TW 102130244A TW 102130244 A TW102130244 A TW 102130244A TW 201414347 A TW201414347 A TW 2014143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ynchronization sig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9809B (zh
Inventor
Fang-Chen Cheng
Said Tatesh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Usa Inc
Alcatel Luc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Usa Inc, Alcatel Lucent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Us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14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8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案主張的標的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裝置間(D2D)通訊的裝置搜尋的方法與設備。該方法的一實施例包含回應於來自第一使用者設備的被鑑別與一或更多第二使用者設備作D2D通訊要求,產生表示第一同步化信號的第一資訊。第一資訊對應於用以產生主同步化信號的序列,用以為該第一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所傳輸。該方法的此實施例也包含提供該第一資訊給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使得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可以傳送該第一同步化信號。

Description

裝置間通訊的裝置搜尋
本案關係於通訊系統,更明確地說,關係於無線通訊系統。
無線通訊系統使用互連接取節點或基地台的網路,提供無線連接給使用者設備。透過在使用者設備與基地台間的無線介面的通訊依據各種合意標準及/或協定發生。例如,第三代夥伴計劃(3GPP、3GPP2)已經指明一組標準,用於稱為長期演進(LTE)的封包切換無線通訊系統。LTE標準支援包含單載波分頻多工接取(SC-FDMA)的接取方案。多數使用者可以使用不同組的非重疊傅氏係數或次載波同時接取SC-FDMA網路。SC-FDMA的重要特性為其造成單一元件載波發射信號。該LTE標準同時使用佈署在發射器及/或接收器上的多數天線透過該無線介面,支援多數輸入/多輸出(MIMO)通訊。為LTE所支援的載波頻寬大約為20MHz,其可以支援大約100Mbps的下鏈峰值資料率及大約50Mbps的上鏈峰值 資料率。
使用者設備可以實施收發器,其包含:用以傳送上鏈信號向網路的發射器;及用以接收為該網路所發射的下鏈信號的接收器。實施在使用者設備中的收發器可以使用不同組的非重疊傅氏係數或次載波,依據SC-FDMA標準或協定通訊。使用者設備傳統上藉由透過通訊路徑傳送信號而彼此通訊,該通訊路徑在第一使用者設備的發射器開始,透過上鏈(或逆行鏈)行進至在網路基地台的接收器,進行至在接收基地台或另一基地台的發射器,然後,透過一下鏈(或前向鏈)傳送至在第二使用者設備中的接收器。
以下呈現所揭示標的之簡化總結,以提供對所揭示標的之一些態樣的基本了解。此總結並不是所揭示標的之窮盡概觀。其並不想要指明所揭示標的之主要或重要元件或界定所揭示標的之範圍。其唯一目的為以簡化形式呈現幾個概念作為以下所述之更詳細說明的排除。
如於此所討論,使用者設備典型藉由經由包含在使用者設備間的通訊路徑中的網路元件交換信號,而彼此相通訊。然而,為一使用者設備所發射的上鏈信號可以如同它們為該網路所發射的下鏈信號地為另一使用者設備所接收。使用者設備因此可以實施裝置間通訊,其並不必然需要一網路以中介通訊交談。當使用者設備彼此很接 近時,它們可以較使用直接連接至使用者設備的建立無線連接使用透過該網路為多的資源。再者,在一些環境中,例如,緊急狀況或天然災害時,網路可能不能用以在使用者設備間中介通訊。因此,未來世代的無線通訊協定似乎會支援裝置間通訊,其並不必然包含在通訊路徑中之網路。現行使用者設備並未能發現其他使用者設備的出現,以啟始裝置間通訊。所揭示標的係有關於針對上述之一或更多問題的影響。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方法,用以在裝置(D2D)通訊中作裝置搜尋。該方法的一實施例包含回應於來自第一使用者設備的被鑑別與一或更多第二使用者設備作D2D通訊的要求,產生表示第一同步化信號的第一資訊。第一資訊對應於用以產生主同步化信號的序列,用以為該第一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所傳輸。該方法的此實施例也包含提供該第一資訊給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使得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可以傳送該第一同步化信號。該方法的實施例可以實施在一控制器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方法,用以在D2D通訊作裝置搜尋。該方法的一實施例包含:由第一使用者設備,提供予以被鑑別與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設備作裝置間(D2D)通訊的要求。該方法的此實施例也包含在第一使用者設備並回應該要求,接收表示第一同步化信號的第一資訊,該第一同步化信號對應於用以產生主同步化信號的序列,用以為用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之服務格所傳輸。該 方法的實施例可以實施於使用者設備。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方法,用於在D2D通訊中作裝置搜尋。該方法的一實施例包含在第二使用者設備,檢測為第一使用者設備所發射的第一同步化信號,其被鑑別作裝置間(D2D)通訊。第一同步化信號對應於用以產生主同步化信號的序列,其係用以為用於第一使用者設備之服務格所傳送。該方法的此實施例也包含回應於檢測到該第一同步化信號,由該第二使用者設備,發射認可前文。該方法的實施例可以實施在使用者設備。
100‧‧‧無線通訊系統
105(1),(2)‧‧‧基地台
110(1)-(3)‧‧‧使用者設備
115(1)-(2)‧‧‧格
120‧‧‧網路
122(1)-(3)‧‧‧扇區
123(1)-(3)‧‧‧扇區
125‧‧‧D2D控制器
200‧‧‧無線電框
300‧‧‧無線電框
400‧‧‧槽
405‧‧‧柵
500‧‧‧符號
505‧‧‧發聲參考信號
510‧‧‧U-PSS
515‧‧‧U-SSS
600‧‧‧符號
605‧‧‧認可前文
610‧‧‧最後符號
所揭示標的可以參考以下說明配合附圖加以了解,圖式中相同元件符號表示相同元件,其中:圖1概念上例示無線通訊系統的例示實施例;圖2概念上例示可以用於透過無線介面作分頻雙工傳輸的無線電框的例示實施例;圖3概念上例示可以用於透過無線介面作分時雙工傳輸的無線電框的例示實施例;圖4概念上例示一槽的例示實施例;圖5概念上例示多數符號;圖6概念上例示多數符號;圖7概念上例示可以實施於例如示於圖1的D2D控制器的控制器中的方法的例示實施例; 圖8概念上例示可以實施於使用者設備中之方法的例示實施例;及圖9概念上例示可以實施於使用者設備中的方法的例示實施例。
雖然所揭示標的容易受到各種修改及替換形式,但其特定實施例已經以例示方式示於附圖中並被詳細說明如下。然而,應注意的是,特定實施例之於此說明並不想要限制所揭示標的至所揭示特定形式,但相反地,本發明想要涵蓋所有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內的修改,等效及替代法。
例示實施例係描述如下。為了清楚起見,並不是實際實施法的所有特性均被說明於此說明書中。當然可以了解的是,任何此等實際實施例的發展中,應作出各種特定實施決定,以完成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配合系統相關及商業相關侷限,這將在實施法間有很大差異。然而,應了解的是,此一發展努力可能複雜且費時,但無論如何將為具有本案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的例行工作。說明書及附圖僅例示主張標的之原理。因此,應了解熟習於本技藝者可以想出各種配置,這些雖然未於此詳述或顯示,但可以實施於此所述之原理並可以包含在主張標的之範圍內。再者,於此所述之所有例子主要想要用以協助讀者了解主張標的之原理及發明人所作出對本技藝的概念, 因此,被作為不是限定至此等特別描述的例子與條件中。
所揭示標的係參考附圖加以描述。各種結構、系統及裝置係只作解釋目的被示意地描繪於附圖中,因此,並不是以熟習於本技藝者所知的細節來模糊該說明。再者,附圖係包含以描述及解釋所揭示標的之例示性例子。於此所用之用字與片語應被了解並解譯為熟習於本技藝者所相當對這些用字與片語的了解之意義。用語或片語沒有特殊定義,即與熟習於本技藝者所了解的普通與一般意義不同的定義係想要於此所用語或片語的一般用法所暗示。為此,用語或片語想要具有特殊意義,即熟習於本技藝者所了解以外的意義,例如,於說明書中所以定義方式說明的特殊意義係直接明確地提供用於該用語或片語的特殊定義。另外,於此所用之“或”的用語表示非排除的“或”,除了特別指出的以外(例如,“或者”或“以另一”)。同時,於此所描述之各種實施例並不必然互相排除,因為一些實施例可以組合一或更多其他實施例以形成新的實施例。
如於此所討論,無線通訊協定的未來世代似乎支援裝置間(D2D)通訊,其並不必然包含在通訊路徑中之網路。在支援裝置間通訊的系統中操作之使用者設備應能發現其他使用者設備,使得使用者設備可以透過無線介面建立通訊鏈結。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能在發現程序期間與網路通訊,並且,在其他情形下,網路可以監視該D2D通訊,例如,用於無線電資源管理及計費目 的。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例如,緊急狀況或天然災害時,使用者設備應能彼此發現,而不必自網路取得協助。在任一情況下,在允許使用者設備加入D2D通訊之前,應有一機制,用以鑑別使用者設備。
於此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的實施例可以因此配置第一同步化信號至使用者設備,使得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傳送第一同步化信號以表示其可以與其他使用者設備作D2D通訊。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同步化信號可以為第一特定UE同步化信號,其係藉由組合配置給使用者設備的擾頻序列與用於該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相關的頻域序列加以形成。該第一特定UE同步化信號可為一接收UE所自相關,以發現該傳送UE並評估用於該D2D通訊的時序。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同步化信號可以配置給該使用者設備。該第二同步化信號可以為第二特定UE同步化信號,其可以被用以決定框時序邊界。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也可以被指定一發聲參考信號,用於D2D通訊。使用者設備可以使用該發聲參考信號,以評估在涉及於D2D通訊的使用者設備間的通道品質。該第一特定UE同步化信號、該第二特定UE同步化信號、或該發聲參考信號可以回應於初始D2D通訊的要求而被配置給使用者設備。或者,此資訊也可以在初始D2D通訊前被提供給使用者設備,例如使用者設備也可以預架構以用於D2D通訊。使用者設備可以在框中的槽以可架構符號,傳送第一特定UE同步化信號、第二特定UE同步化信號、或發聲參考 信號。
圖1概念上例示無線通訊系統100的例示實施例。在所例示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包含一或更多基地台105,其係被架構以提供無線連接至在相關格115中之使用者設備110。無線通訊系統100的例示實施例同時也包含一網路120,用以促成於網路元件間,例如基地台105與在該系統100內的其他元件或在系統100外部的元件之網路元件間之通訊。在基地台105與使用者設備110間之通訊可以依據封包切換無線通訊系統的第三代夥伴計劃(3GPP、3GPP2)所定義的長期演進(LTE)標準或協定加以執行。然而,具有本案之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應了解這些標準或協定係想要作例示用,其他實施例也可以使用支援無線通訊系統100內的通訊的其他標準或協定。
各個格115係被細分為可以被獨立服務的扇區122、123。例如,基地台105可以實行或佈署天線架構及硬體、韌體、或軟體,以允許在不同扇區122、123中之使用者設備110被獨立服務。當使用者設備110在不同扇區122、123間轉移時,使用者設備110可以交遞。雖然格115在圖1中被描繪為正六角形並且扇區122、123係被描繪為平均細分格115的相同平行四邊形,但具有本案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應了解實際格115或扇區122、123可以具有不規則形狀,其可以由於地理、拓樸、環境狀況、基地台105的架構、改變天線架構、或其 他因素而及時變化。
透過無線介面之傳輸係被細分為框,以促成基地台105與使用者設備110間之通訊的同步化。
圖2概念上例示一無線電框200的例示實施例,其可以透過無線介面作分頻雙工傳輸。在例示實施例中,框200被分割成為次框,其再進一步分割為槽。圖3概念例示無線電框300的一個例示實施例,其可以透過無線介面作分時雙工傳輸。框300被細分為半框,其係被進一步細分為多數次框。次框的一次組可以被細分為兩槽。特殊次框可以包含多數槽,其係被用以傳遞下鏈導引信號(DwPTS)及上鏈引導信號(UpPTS)。上鏈及下鏈導引信號槽係為保護帶(GP)所分隔。
圖4概念上例示槽400的一個例示實施例。在所示實施例中,槽400係為上鏈成份載波,其係透過無線介面作單載波分頻多接取(SC-FDMA)通訊。例如,圖4中所繪之槽400的結構的結構實施例也可以用於下鏈槽。圖4描繪一例示上鏈時槽Tslot。在各個槽中之傳送信號係為在次載波及 SC-FDMA符號的一或幾個資源柵405所描述。數量係取決於架構於格中之上鏈傳輸頻寬,在符合3GPP標準的實施例中,品質滿足以下條件: 其中分別為現行版本的規格書所支援的最小及最大上鏈頻寬。在槽中之SC-FDMA符號的數目可 以取決於為較高層參數UL-CylicPrefixLength所架構的循環字首長度。
在資源柵405中之各個元件可以被稱為資源元件並可以為在槽中之指數對(k,l)所特有地定義,其中係分別在頻域及時域的指數。在天線埠p上的資源元件(k,l)對應於複數值。當沒有混淆的危險,或沒有特別天線埠被指明時,指數p可以丟棄。不用於實體通道或一槽中之實體信號的傳輸的對應於資源元件的數量可以設定為零。實體資源塊在時域中可以定義為連序SC-FDMA符號及在頻域中可以定義為連序次載波。的例示值係為表1所給定。在例示實施例中,在上鏈中的實體資源塊係由對應於在時域中之一槽及在頻域中之180kHz的資源元件所構成。
在頻域中之實體資源方塊數n PRB與在槽中之資源元件(k,l)間之關係可以由下式加以給定:
回來參考圖1,基地台105可以傳送各種信號,其可以用以:建立上鏈或下鏈通訊通道;透過無線介 面同步化通訊;評估通道品質等等。在例示實施例中,基地台105可以傳送主同步化信號(PSS)、次同步化信號(SSS)、發聲參考信號(SRS)、共同參考信號(CRS)、或其他信號。PSS及SSS可以用於初始時序取得、格識別、及循環字首(CP)長度檢測。SRS或CRS可以用於時間追蹤、頻率同步化、RRM量測、或其他目的。在一實施例中,部份這些信號可以使用基地台105的實體格身份加以產生。例如,實體格身份NID CELL可以被定義為: 其中為實體層格身份群(其具有可以範圍由0至167的值)及為在該群中之身份(其具有可以範圍由0至2的值)。因此,實體格身份可以定義用於基地台105的504個特有實體格身份。然而,具有本案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應了解的是此識別設計係例示性的,替代性實施例也可以使用其他識別設計。
PSS序列可以由頻域Zadoff-Chu序列依據以下產生:
對於PSS,根指數可以為25、29、或34,使得不同序列可以用以涵蓋3個不同格或扇區,例如扇區122(1-3)、123(1-3)。長度62 PSS序列映圖至頻譜的中心62REs,例如,在圖4中所描繪的資源元件。為了框結構 類型1,例如於圖2所示,主同步化信號可以映圖至在槽0及10中之最後OFDM符號。對於框結構類型2,例如於圖3所示,主同步化信號可以映圖至次框1及6中的第三OFDM符號。被檢測PSS序列也可以被使用作為用於檢測SSS的擾頻序列。在一實施例中,PSS配置係為在用於框結構1及2的槽0及10中的最後符號的固定位置,供UE以識別框邊界。
SSS可以藉由組合兩長度-31序列加以產生。用以定義次框0及次框5的次同步化信號的序列可以不同: 其中0n30。指數m0及m1可以由實體層格身份群依據以下導出:m 0=m' mod 31
該序列d(n)可以依據以下映圖至資源元件(例如示於圖4的資源元件):a k,l =d(n), n=0,...,61
一旦在SSS中的格ID群指數m0及m1被檢測,可以導出實體格識別符(PCID)。使用者設備105可以然後在PCID取得後開始解調用於取得及追縱下鏈傳輸時間的共同參考信號(CRS)。
無線通訊系統100包含一或更多D2D控制器125,其係用以架構在該無線通訊系統100內的D2D通訊。如於此所用,用語“D2D通訊”表示在使用者設備110間之通訊,使用者設備110並不包含網路元件,例如,在使用者設備間的通訊路徑中之基地台105。因此,D2D通訊發生在D2D通訊交談中所涉及的使用者設備110間所建立的無線介面上。D2D通訊可以發生在建立在兩使用者設備間的無線介面上或在為兩個以上使用者設備所共享的無線介面上。雖然在D2D通訊期間例如基地台105的網路元件並未在通訊路徑之中,但網路仍可以參與該通訊或監視該通訊。例如,網路可以提供為使用者設備110所使用的網路時序作為參考時間,用以在D2D通訊期間,導出其他使用者設備的時序。再者,網路可以監視在兩或更多使用者設備間的D2D通訊,例如,使得網路可以管理無線電資源並控制使用者以“出租”無線介面資源作D2D通訊。
D2D控制器125係被描繪於圖1,作為獨立實體,其可以經由網路120與這些基地台105相通訊。然而,具有本案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應了解在無線通訊系統100的其他實施例中,D2D控制器125,可以佈署於不 同位置或以分散方式在多數位置。例如,D2D控制器125的實施例可以被實施於無線通訊系統100中之基地台105或其他位置中。在一實施例中,D2D控制器125可以被用以鑑別使用者設備,用於以兩不同模式作D2D通訊:網路協助模式及無網路模式。在網協助模式中,可用網路側元件,例如基地台105或D2D控制器125並可以與使用者設備110通訊。因此,使用者設備110可以使用網路時序參考,用於與網路作通訊及D2D通訊。網路也可以在網路協助模式中於使用者設備110初始D2D通訊的同時,提供D2D鑑別、授權、通訊參數、及類似物。在無網路模式中,網路並不能用以提供網路時序參考或其他資訊,例如,發信控制及系統資訊給使用者設備。因此,參與無網路D2D通訊的使用者設備110可以已經被預架構或預授權,以在D2D通訊交談時,執行D2D通訊,而沒有任何網路協助或干涉。
實施網路協助模式的一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回應於來自使用者設備110的要求並在使用者設備110執行裝置發現,以檢測其他使用者設備110之前,授權使用者設備110作D2D通訊。要求方使用者設備110可以已經取得LTE系統資訊並在用者設備110被授權以執行D2D裝置發現或通訊之前,被鎖至其服務格115的下鏈時序。要求方使用者設備110可以藉由檢測發聲參考信號(SRS)發現其他使用者設備110,因此,使用者設備110也可以架構以發射可以為無線通訊系統100 中之其他裝置所知的具有可架構時間間隔的週期性SRS。在例示實施例中,要求D2D通訊的使用者設備110已經由LTE網路取得用於框的參考時間或次框邊界。因此,使用者設備110可以使用該LTE網路時間作為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100中發現裝置的參考時間。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使用者設備110的上鏈傳輸時間可以根據TA命令加以前進,這可以在下鏈系統時序與UE傳輸時間間建立一偏移。在網路控制模式中的裝置發現程序被認為是網路協助裝置發現。
被授權以參與D2D通訊的使用者設備110可以被架構以傳送同步化信號,例如特定UE主同步化信號(U-PSS)或特定UE次同步化信號(U-SSS)。在一實施例中,被授權作網路協助裝置發現的使用者設備110可以在與用於特定裝置的架構SRS傳輸相同的次框中傳送U-PSS及U-SSS。在一實施例中,U-PSS及U-SSS可以用固定振幅、零自相關(CAZAC)函數,例如Zadoff-Chu序列導出,該序列係被架構以使用使用者設備110的服務格所提供的參數。例如,用於傳輸U-PSS及U-SSS的根序列及符號配置可以被架構以對應於服務格的PSS及SSS。在此時,U-PSS及U-SSS可以使用與用以架構用於該服務格的PSS及SSS的序列相同的參數或指數加以架構。額外特定UE擾頻序列s(n)可以然後被施加以指明特定使用者設備110。例如,U-PSS可以由以下函數產生:
該U-SSS也可以使用用於服務格的SSS的類似一般化加以推導,例如,使用SSS及特定UE擾頻序列加以推導。
U-PSS及U-SSS然後可以被配置至特定資源方塊,用於透過無線介面傳輸。例如,在OFDM時槽中之一個符號的中間6RB可以被配置以U-PSS透過無線介面傳輸及在OFDM時槽中的另一符號的中間6RB也可以被配置以U-SSS透過介面傳輸。在一實施例中,所配置符號可以藉由在傳輸U-PSS及U-SSS中施加特定UE的OFDM符號偏移加以選擇。例如,使用者設備110可以在符號中傳送U-PSS及U-SSS,這些符號係根據所架構SRS循環位移而相對於SRS符號加以移位。
圖5概念性例示多數符號500。在例示實施例中,水平軸表示增加時間及垂直軸表示形成該符號的次載波的不同頻率。發聲參考信號(SRS)505係被傳送於最後符號中及U-PSS 510及U-SSS 515係被以相對於SRS 505的可架構偏移傳送。在所例示實施例中,U-PSS 510係被傳送有相對於SRS 505有五符號偏移及U-SSS 515係被傳送有相對於SRS 505有七個符號偏移。然而,具有本案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應了解,其他實施例也可以使用不同符號偏移,其可以為固定或動態配置,使得偏移在不同時槽中為不同。在其他實施例中,符號偏移也可以為固 定位置,例如,如果較高層發信提供目標裝置的SRS循環移位,則U-PSS可以傳送於槽0及10的最後符號中。
回來參考圖1,D2D控制器125可以在D2D通訊的設定程序期間,架構該特定UE擾頻序列。因為SRS的架構及循環移位在一格中可以為UE特定,所以,用於U-PSS及U-SSS的可架構符號位置也可以是UE特定。一旦用於被授權使用者設備110的同步化信號已經為D2D控制器125所產生,則D2D控制器125可以提供用以指示該被授權使用者設備110的擾頻序列的資訊給在該無線通訊系統100內的其他使用者設備110。接收該擾頻序列的其他使用者設備110然後可以執行格搜尋程序,以取得U-PSS及U-SSS的時序並發現為該擾頻序列所指明的使用者設備110。該使用者設備110然後可以比較U-PSS及U-SSS的取得時序與為無線通訊系統100所提供的下鏈系統時序,並決定相對於SRS傳輸的最後符號的“符號偏移”。在一些情況下,因為傳送U-PSS/U-SSS的使用者設備110的時序係根據相對於該服務格的CA命令,所以,由於在使用者設備110間的不同傳遞延遲,在符號偏移中有一範圍的不確定性。在一實施例中,U-PSS/U-SSS的傳輸功率可以作功率控制,以如於此所討論避免對其他格的干擾。因此,使用者設備110可以由PCID推導出SRS根序列及由檢測的U-PSS/U-SSS推導出離開符號偏移的循環移位。使用者設備110同時也可以在取得SRS後發現D2D通訊的其他使用者設備並使用該其他同步化信 號,細調所接收的時序。在一實施例中,如果在排序以發射U-PSS/U-SSS的RB處有PUSCH傳輸,則與該等U-PSS/U-SSS Re重疊的該等PUSCH RE可以被擊穿,使得同步化信號可以被傳送。
在實施無網路模式的一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在使用者設備110初始D2D通訊前,授權使用者設備110以D2D通訊特性,使得如果網路變成不可得或沒有的話,使用者設備110被預授權或預架構作D2D通訊。無網路模式可以特別有用於支援在天然災害時的緊急狀況下及其他公共安全危險的狀況下的D2D通訊。在以無網路模式操作之前,當網路不能用以協助裝置發現時,使用者設備110可以為D2D控制器125所預授權作後續D2D通訊。
被授權的使用者設備110可以然後被配置以可以為D2D控制器125所產生之同步化信號。在一實施例中,用於U-PSS或U-SSS的根序列可以根據現行服務格的實體格識別碼加以預架構。SRS循環移位可以使用預架構參數加以決定。在一實施例中,U-PSS及U-SSS可以被傳送於固定符號位置中,因此,SRS循環移位也可以被事先架構。例如,SRS循環移位可以被架構為在[0,7]內的隨機循環移位。在此時,裝置執行發現可以執行8個可能循環移位的假設性測試,以決定在裝置發現程序中的UE的正確循環移位。因為裝置可能未取得細計時,所以,可能花些時間供裝置執行假設性測試並推導出正確循 環移位。使用隨機循環移位的優點為在隨機定位使用者設備110間之SRS碰撞可以降低。又例如,SRS循環移位可以被架構為用於呈預架構的部份或所有裝置的固定循環移位。在此時,可以使用固定值的循環移位,例如,0的循環移位。裝置執行發現也可以然後在檢測時尋找預架構循環移位。使用固定值的循環移位的缺點為該等當裝置隨機分佈於整個無線通訊系統100時,SRS碰撞或然率可能增加(例如,相對於隨機循環移位例)。
使用者設備110可以回應於決定該網路為不用得或沒有網路,而建立無網路模式之D2D通訊。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110可以朝該網路傳送接取要求並可以在預架構數目的接取嘗試失敗後,決定該網路未出現。一旦使用者設備110決定該網路未出現,則使用者設備110可以初始該無網路模式並開始傳送所配置之U-PSS及U-SSS,而沒有額外特定UE擾頻作為網路節點。U-PSS及U-SSS傳輸的時序可以使用相對於為使用者設備110所維持之本地振盪器的隨機時序、次框的預架構時序、相對於為全球定位系統(GPS)所提供之參考時序的預架構次框時序、或其他時序參考加以決定。使用者設備110也可以預架構以在與U-PSS及U-SSS相同次框內,傳送具有可架構週期的週期性SRS。因為在無網路模式中,框邊界沒有參考可用,所以,U-PSS及U-SSS可以在符號位置被架構為與用於執行使用者設備110的預架構的服務格的PSS/SSS者相同。例如,U-PSS及U-SSS可以被架構 以傳輸於槽0及10的最後符號中。U-PSS/U-SSS及U-SRS應被一起架構。
U-PSS及U-SSS的傳輸功率表示該裝置被其他裝置發現的涵蓋區域及適當的功率設定可以促成裝置發現程序。因此,同步化信號的傳輸功率可以為D2D控制器125所架構。在一實施例中,SRS41授權使用者設備110的功率設定可以允許其他使用者設備110檢索時序,以支援裝置至裝置間通訊。對於網路協助模式,U-PSS及U-SSS之傳輸功率可以在與根序列被架構相同的時間被架構。網路可以得知正要求授權的使用者設備110的位置並也可以得知其他使用者設備110的位置或接近。因為SRS對其服務格作功率控制,所以,接近之使用者設備110可以推導出SRS功率與U-PSS/U-SSS間之功率差並使用此功率差以決定與該被授權使用者設備110的D2D通訊之功率設定。對於無網路模式,U-PSS/U-SSS及SRS的傳輸功率可以被預架構作初始傳輸。在一實施例中,功率上升程序也可以被預架構以允許來自被授權使用者設備110的傳輸功率的逐漸增加。例如,如果並未由其他使用者設備110接收交握認可,則在預架構週期ΔT後,傳輸功率可以以ΔP的步階增加。如果傳輸功率到達可架構的最大傳輸功率,並且並未自其他使用者設備110接收交握認可,則功率設定可以循環回到初始傳輸功率。上升程序可以然後再次由初始傳輸功率開始。此技術的實施例也可以當沒有其他使用者設備110可以用於D2D通訊時,用以降低 在使用者設備110中之功率消耗。
一旦目標使用者設備110被使用者設備110所發現,則發現使用者設備110可以送回一認可前文(AP)給目標使用者設備110作交握,以支援在使用者設備110間建立無線通訊鏈結。對於網路協助模式,發現使用者設備110也可以(自網路)接收識別該目標使用者設備110之特定UE擾頻序列。在所例示實施例中,AP係由類似於用於PSS的根指數導出,除了AP的根指數具有不同於PSS的值以外,例如,值25、29或34以外之值。該AP也可以為用於發現使用者設備110的特定UE擾頻序列所擾頻,使得在使用者設備110中之相同格搜尋電路可以再使用於AP檢測。例如,AP可以被定義為:
在一實施例中,AP根序列對於D2D通訊的一些或所有裝置可以為固定的或者可以在設立時為該網路所架構。AP也可以在U-PSS/U-SSS次框後,以可架構數目的k次框為該發現使用者設備110所傳送。該可架構數目k可以為固定值或者也可以為該網路所可架構的可架構數目。在一實施例中,在次框內的AP之符號位置可以為固定位置,例如,槽0+2k或10+2k的最後符號或者為網路所架構。該目標裝置在被架構以用於D2D通訊或傳送U-PSS/U-SSS後,將試著檢測該AP。
對於無網路模式,該發現使用者設備110也 可以由該網路接收目標使用者設備110的特定UE擾頻序列。AP根指數也可以根據似於PSS的功能,但使用值25、29或34以外之指數加以決定。AP也可以為該目標使用者設備110的SRS循環移位序列C(n)所擾頻: 其中
在無線通訊系統100的使用者設備110的預架構中,AP根序列可以是固定的。在一實施例中,AP也可以在U-PSS/U-SSS次框後的可架構數目k次框中為該發現使用者設備110所傳送。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架構數目k也可以是在預架構中所決定的固定值,或著,其也可以是動態可架構數目。在一實施例中,在次框內的AP的符號位置也可以是固定位置,例如為該網路所預架構的槽0+2k或10+2k的最後符號。該目標使用者設備110在被架構用於D2D通訊及傳送U-PSS/U-SSS後,也可以試著檢測該AP。
圖6概念上例示多數符號600。在所例示實施例中,水平軸表示增加之時間,及垂直軸表示形成該符號的次載波的不同頻率。認可前文(AP)605係被傳送於槽0+2k或10+2k的最後符號610中。然而,具有本案優點的熟習於本技藝者應了解其他實施例也可以使用不同符號,以傳送可以為固定或動態配置的AP605。
圖7概念上例示方法700的例示實施例,其可以被實施於例如圖1所示之D2D控制器125的控制器中。在所例示實施例中,控制器(在705)接收授權使用者設備作D2D通訊之要求。如於此所討論,在不同實施例中,要求也可以是用於網路協助或無網路D2D通訊。控制器(在710)決定是否使用者設備被授權作D2D通訊。在其他實施例中,不同授權技術可以被使用以(在710)決定是否該使用者設備被授權。該特定技術係為選擇設計的事項。如果使用者設備未被授權,則方法700(在715)結束。控制器也可以(在720)產生同步化信號,給授權使用者設備。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在720)如於此所討論使用有關於用於該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的參數,產生特定UE同步化信號。該控制器然後可以(在725)提供特定UE同步化信號給該使用者設備,例如,藉由提供表示特定UE同步化信號的資訊給用於傳輸至使用者設備的一或更多基地台。方法700然後(在730)結束。
圖8概念上例示方法800的例示實施例,其可以實施於使用者設備。在例示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在805)傳送用以D2D通訊授權的要求給網路。如果(在810)決定使用者設備未被授權或者不能被授權作D2D通訊,則方法800(在815)結束。如於此所討論,被授權使用者設備可以(在820)接收特定UE同步化信號,該特定UE同步化信號係可以使用與該使用者設備的 服務格相關的參數,為該網路中之控制器所產生。如於此討論,該被授權使用者設備然後可以(在825)透過無線介面在可架構槽中(在825)傳送特定UE同步化信號。該被授權使用者設備可以持續週期地(在825)傳送特定UE同步化信號,直到其(在830)接收來自另一使用者設備的認可前文為止。使用者設備然後可以(在835)使用交握協定,建立與其他使用者設備的D2D通訊鏈結。如於此所討論,該通訊可以為網路協助或者可以以無網路模式進行。
圖9概念上例示可以實施於使用者設備的方法900的例示實施例。在例示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在905)傳送授權D2D通訊的要求至該網路。如果(在910)決定該使用者設備未被授權或不能被授權作D2D通訊,則方法900(在915)結束。如於此所討論,被授權使用者設備可以(在920)接收使用有關於該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的參數,為該網路中的控制器所產生的特定UE擾頻序列。該擾頻序列可以識別被授權作D2D通訊的其他使用者設備並可以使用該擾頻序列加以擾頻的特定UE同步化信號。該被授權的使用者設備也可以然後如於此所討論(在925)監視透過無線介面的在可架構槽中之特定UE同步化信號。該被授權使用者設備可以(在925)持續監視該特定UE同步化信號,直到其(在930)檢測一特定UE同步化信號,其已經被使用特定UE擾頻序列加以擾頻者為止。該被授權的使用者設備可以如於此所討論 (在935)產生並傳送認可前文。使用者設備可以然後(在940)建立與其他使用者設備的D2D通訊鏈結。如於此所討論,通訊可以是網路協助或可以以無網路模式進行。
所揭露標的的部份與相關詳細說明係以軟體、或演算法及在電腦記憶體內的資料位元的運算的符號代表法加以表示。這些說明及表示法係可以為熟習於本技藝者將其工作的本質有效地表達給其他之熟習於本技藝者。如於此所用之用語及其常用之演算法係被設想為造成想要結果的自相容序列的多數步驟。這些步驟係為需要實體數量的實體操縱者。通常,但並不必然,這些數量係取光、電或磁信號的形式,並能被儲存、轉移、組合、比較或其他操縱。已經證明經常可以方便地,主要為了共同使用的理由,這些信號係被稱為位元、值、元件、符號、字元、用語、數目或類似物。
然而,應記住的是,所有這些及類似係被相關於適當的物理量並只被方便標示被引用至這些數量。除非特別指出,或者由討論中明顯了解,例如“處理”或“計算”或“計數”或“決定”或“顯示”等等之用語表示一電腦系統或類似電子計算裝置的動作及處理,其操縱及轉換以將呈現為電腦系統的暫存器及記憶體中之實體、電子數量的資料操縱及轉換為代表在該電腦系統記憶體或暫存器或其他資訊儲存、傳輸或顯示裝置內的實體數量。
同時也注意所揭露標的之軟體實施態樣典型 係被編碼在程式儲存媒體的一些形式中或者透過部份類型的傳輸媒體加以實施。程式儲存媒體可以為磁性的(例如磁碟機或硬碟機)或光學的(例如,微型碟唯讀記憶體,或“CD ROM”),並可以為唯讀或隨機存取。同樣地,傳輸媒體也可以為對絞線、同軸電纜、光纖、或本技藝所知之其他適當傳輸媒體。所揭露之標的並不是為任何給定實施法的這些態樣所限定。
以上揭露之特定實施例只作例示性,因為所揭露標的可以以不同但為熟習於本技藝者所知的等效方式加以實現,以具有於此教示的優點。再者,對於此所述之結構或設計的細節並不會作限制,除了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者以外。因此,明顯地,以上揭露之特定實施例可以被更改或變更並且此等變化係被認為在所揭露標的之範圍內。因此,於此想要的保護係被明敘於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25‧‧‧D2D控制器
120‧‧‧網路
110(1)-(3)‧‧‧使用者設備
122(1)-(3)‧‧‧扇區
105(1)-(2)‧‧‧基地台
115(1)-(2)‧‧‧格
123(3)‧‧‧扇區
100‧‧‧無線通訊系統

Claims (12)

  1. 一種方法,包含:回應於來自第一使用者設備的要求被鑑別為與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設備作裝置間(D2D)通訊,產生表示第一同步化信號的第一資訊,該第一資訊對應於一序列,其被用以產生用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所產生用於傳輸的主同步化信號;及提供該第一資訊給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使得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可以傳送該第一同步化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包含使用該服務格的實體層格識別碼,產生表示第二同步化信號的第二資訊並提供該第二資訊給該第一使用者設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產生表示第一同步化信號的第一資訊包含:產生表示相關於該服務格的Zadoff-Chu序列的根指數的資訊,該方法更包含鑑別與該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設備作D2D通訊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其中該D2D通訊使用網路時序參考。
  4. 一種方法,包含:由第一使用者設備提供要求,來鑑別與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設備作裝置間(D2D)通訊;及在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回應於該要求,而接收表示對應於一序列的第一同步化信號的第一資訊,該序列係用以產生用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的傳輸用的主同步化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包含:接收表示第二同步化信號的第二資訊,該第二同步化信號係使用該服務格的實體層格識別碼所產生,其中接收該第一資訊包含接收識別該第一使用者設備的擾頻序列;使用以可架構功率位準的網路時序參考,在次框的可架構槽的可架構符號中,傳送該第一同步化信號與該第二同步化信號;及傳送發聲參考信號,其中傳送該第一及第二同步化信號包含於離開該發聲參考信號可架構符號偏移處及與該發聲參考信號相同的次框中傳送該第一與第二同步化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包含:根據可架構數目的接取該網路的失敗嘗試,決定無網路可用並回應於決定無網路可用,而傳送該第一同步化信號與該第二同步化信號,其中傳送該第一與第二同步化信號包含根據為在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中之振盪器所提供之隨機時序參考、在該網路變成不可用前所架構的次框時序、或者根據全球定位系統參考時間的次框時序,來傳送該第一與第二同步化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包含回應於決定無網路可用,而傳送發聲參考信號,其中傳送該發聲參考信號包含以隨機循環移位或以相對於該第一及第二同步化信號為可架構循環移位的方式傳送該發聲參考信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包含回應於接收該認可前文,在該第一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第二使用 者設備間建立D2D通訊鏈結。
  9. 一種方法,包含:在第二使用者設備,檢測為第一使用者設備所傳送的第一同步化信號,其係被鑑別為用於裝置間(D2D)通訊,其中該第一同步化信號對應於一序列,其被用以為用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的服務格所產生之傳輸用主同步化信號;及回應於檢測該第一同步化信號,由該第二使用者設備傳送認可前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包含:檢測為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所傳送的第二同步化信號,其中該第二同步化信號係使用該服務格的實體層格識別碼產生;根據該第一及第二同步化信號,同步化該第一與第二使用者設備的時序;及根據該同步化時序,在該第一使用者設備與該第二使用者設備間建立D2D通訊鏈結。
  11. 一種可架構以佈署在網路中之控制器,該控制器係可架構以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
  12. 一種使用者設備,其可架構以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9項之至少一項所述之方法。
TW102130244A 2012-08-29 2013-08-23 裝置間通訊的裝置搜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與控制器 TWI559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98,199 US9451570B2 (en) 2012-08-29 2012-08-29 Device discover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347A true TW201414347A (zh) 2014-04-01
TWI559809B TWI559809B (zh) 2016-11-21

Family

ID=4911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244A TWI559809B (zh) 2012-08-29 2013-08-23 裝置間通訊的裝置搜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與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51570B2 (zh)
EP (1) EP2891377B1 (zh)
CN (1) CN104871632A (zh)
TW (1) TWI559809B (zh)
WO (1) WO201403580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9172B (zh) * 2014-08-07 2017-06-21 英特爾智財公司 用於裝置對裝置(d2d)探索的資源分配技術
TWI589166B (zh) * 2014-08-07 2017-06-21 英特爾智財公司 用於細胞間裝置對裝置(d2d)搜索的裝置對裝置同步信號傳輸的資源配置及用戶設備(ue)行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9806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WI631871B (zh) 2012-04-27 2018-08-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支援鄰近發現程序方法及裝置
TWI626855B (zh) 2012-04-27 2018-06-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最佳化鄰近資料路徑設置方法及裝置
US9154267B2 (en) * 2012-07-02 2015-10-06 Intel Corporatio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S9532224B2 (en) * 2012-11-05 2016-1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14088659A1 (en) * 2012-12-06 2014-06-12 Intel Corporation New carrier type (nct)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US9615343B2 (en) * 2012-12-09 2017-04-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btaining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 inside coverage area and user equipment outside of coverage are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872290B2 (en) * 2012-12-14 2018-0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sparse multi-dimensional spreading
WO2014092370A1 (ko) * 2012-12-14 2014-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969488B (zh) * 2013-01-31 2019-04-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设置用于d2d(设备对设备)通信的循环前缀的方法及其设备
EP2975792B1 (en) * 2013-03-11 2020-0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008203B2 (en) 2013-03-13 2015-04-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S9402262B2 (en) * 2013-03-14 2016-07-26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2016517227A (ja) * 2013-03-20 2016-06-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間直接通信を用いて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0015828B2 (en) * 2013-04-10 2018-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provid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20140341176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EP3007499B1 (en) * 2013-06-02 2019-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84068B (zh) * 2013-06-05 2019-08-27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有效载荷数据和紧急信息的传输器和传输方法
EP2978152B1 (en) * 2013-06-13 2021-0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016356A1 (en) * 2013-07-09 2015-01-15 Humax Holding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frequencies on lte d2d communications
US9210690B2 (en) * 2013-08-08 2015-12-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WO2015030548A1 (ko) * 2013-09-01 2015-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307510B2 (en) * 2013-09-05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US9392629B2 (en) * 2013-09-10 2016-07-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ett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76693B2 (en) * 2013-10-15 2016-03-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JP6019005B2 (ja) * 2013-10-31 2016-11-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062747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9615341B2 (en) * 2013-11-01 2017-04-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US20160112221A1 (en) * 2013-11-27 2016-04-21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u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4754723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口同步信令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ES2937707T3 (es) * 2014-01-13 2023-03-30 Huawei Device Co Ltd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e señales de referencia y equipo de usuario
US20150207603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Humax Holdings Co., Lt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202712B (zh) * 2014-01-24 2019-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NO2705215T3 (zh) 2014-01-31 2018-02-17
EP2911462B1 (en) * 2014-01-31 2020-04-15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Time offset acquisi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0263825B2 (en) * 2014-02-05 2019-04-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2D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556560B (zh) * 2014-03-13 2022-07-12 Lg电子株式会社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6256099B (zh) 2014-04-24 2019-06-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d2d通信的同步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363072B2 (en) 2014-05-22 201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6489285B (zh) * 2014-08-05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系统及d2d发现方法
CN106576319B (zh) 2014-08-26 2020-09-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US10454743B2 (en) 2014-09-02 201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48073A1 (ko) 2014-09-24 2016-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2d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WO2016049270A2 (en) * 2014-09-25 2016-03-31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JP6475745B2 (ja) * 2014-09-26 2019-02-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6064450A1 (en) * 2014-10-23 2016-04-28 Fujitsu Limited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WO2016073033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Fujitsu Limited Power control mode for d2d syncharonization signals
CN105592404A (zh) * 2014-11-06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通信的同步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321417B2 (en) * 2015-04-03 2019-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ell acquisition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US10812303B2 (en) 2015-09-25 2020-10-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configuration method, subframe generat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7069531A1 (ko) 2015-10-21 2017-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긴 시퀀스를 이용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159355B2 (en) * 2015-11-06 2021-10-26 Apple Inc.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sign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s
US10986514B2 (en) * 2016-03-28 2021-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using generalized Chu sequences
DE112016007007T5 (de) 2016-06-22 2019-03-07 Intel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vollduplex-disposition
CN107846268A (zh) * 2016-09-20 2018-03-2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演进型节点b
US10530622B2 (en) * 2016-11-03 2020-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non-orthogonal sequences
CN108075996A (zh) * 2016-11-11 2018-05-25 索尼公司 控制装置、设备及方法、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8161001A1 (en) * 2017-03-03 2018-09-07 Intel IP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CN108521642B (zh) * 2018-04-08 2019-12-03 吉林大学 一种d2d通信控制器及其通信方法和sdn网络架构
CA3100406C (en) 2018-06-29 2023-08-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188446B (zh) * 2019-07-05 2022-04-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终端及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5799B2 (en) * 2006-09-14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 assisted cell sear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66393B1 (ko) * 2007-08-03 2014-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65840A (zh) * 2008-09-25 2011-08-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同步
US8493887B2 (en) * 2008-12-30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US8462647B2 (en) * 2009-07-28 2013-06-1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frequency hypothesis testing with full synch acquisition in an E-UTRA/LTE UE receiver
EP2333970B1 (en) * 2009-12-10 2012-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a cell-identity
US9485069B2 (en) * 2010-04-15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8509105B2 (en) * 2010-06-23 2013-08-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oordin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9172B (zh) * 2014-08-07 2017-06-21 英特爾智財公司 用於裝置對裝置(d2d)探索的資源分配技術
TWI589166B (zh) * 2014-08-07 2017-06-21 英特爾智財公司 用於細胞間裝置對裝置(d2d)搜索的裝置對裝置同步信號傳輸的資源配置及用戶設備(ue)行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1377A1 (en) 2015-07-08
TWI559809B (zh) 2016-11-21
CN104871632A (zh) 2015-08-26
WO2014035805A1 (en) 2014-03-06
EP2891377B1 (en) 2019-04-10
US9451570B2 (en) 2016-09-20
US20140064263A1 (en)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9809B (zh) 裝置間通訊的裝置搜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與控制器
US11082911B2 (en) 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in assisted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JP6388966B2 (ja) 免許不要無線周波数スペクトルを介するワイヤレス通信
US112975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procedures for on-dem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US202201829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Processing
RU2705587C1 (ru)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сигнал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 не имеющей предыстории системе и алгоритмы поиска соты
US9860860B2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cations
EP32545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suppor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to device scheme
CN109714736B (zh) 用于传输同步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US111225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ynchronizing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s in time and frequency
US9497003B2 (en)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9891971B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304768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synchronization
US20230007603A1 (en) Methods for enabling a reduced bandwidth wireless device to access a cell
US20140274029A1 (en) Cell identification colli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160148007A (ko) 동기화 신호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BR112017007166B1 (pt) Método em um dispositivo sem fio, e, dispositivo sem fio
CN104703164B (zh) 一种获取同步参考的方法、发送同步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TW201841531A (zh) 用於在時序同步信號中傳送同步信號區塊索引的技術
CN1077108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基站和小区控制方法
JP6507020B2 (ja) セルサーチ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WO2019001583A1 (zh) 一种同步方法及装置
EP3051853B1 (en) Ue device and method
KR20140080298A (ko) 단말 간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단말 및 제어장치
TWI555368B (zh) Neighbor discovery method, device and user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